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9号),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七所已有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的高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新增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后小伙伴们考博可以选择的学校更多啦!撒花
近些年,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显现,心理学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截止目前,国内招收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达120多所,具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只有24所。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心理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五所大学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学科排名位于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北大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同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基础心理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科阶段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从2017年起,心理学院招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2005年,成立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心理学院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心理学部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进入 ESI 世界前1%。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均排全国第三名,在2012年全国“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中,心理学科“学习与人的素质发展”在全国人文社科大类100多个项目排名前四名(3.36%),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华南师大心理学科与北师大心理学科、北京大学心理学科并列被评为A+,2017年、2018年心理学科在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中均位居第二。华南师大每年招收心理学专业基地班、心理学专业心理辅导与咨询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测评方向等本科生120人,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在职兼读研究生200人左右。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1956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79年成立心理学系,是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2008年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华东师大设置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四个二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个教育部心理学特色专业。心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应用心理实践教学平台。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1986年设立心理学专业,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心理学系,2003年设立心理学院,2011年12月组建心理学部。心理学部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即重庆市重点学科),同时拥有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授权点;设有心理学(非师范)、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心理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际公认的qs排名是北大心理第一,北师大心理第二,北大心理学位列全球50到100名,北师大位列100到150名之间,这个排名已经持续好些年了,而且esi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排名也是这样。总的来说,北大的人均sci和高影响力文献都是北师之上。小伙伴们,这样的排名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中的人们,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那如何排解这种心理压力呢?那就需要心理咨询师这种专业人才的帮助。目前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很少。小编就为大家来分析一下心理学相关重点高校,感兴趣的朋友和学生们可以作为参考!华北占据3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心理学的发源地,其心理学始于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目前排名全国第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其心理学始于1900年。1917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校长倡导下,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即为心理学系的前身。近年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紧扣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开展研究和教学,为心理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入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学科。天津师范大学1979 年,天津师范学院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全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教学任务。1980 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主持研制第一代国产心理学教学仪器。1996 年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华东地区4所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211,心理学科创办于1951年,曾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之后成为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起源于1920年设立心理学系,是中国心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历经变迁,于2012年划分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而成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前身为1954年,设立的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1983年,原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发展为三个各自独立的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心理学系之一,其前身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陈立教授,1980年创立的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最早追到20世纪20年代末的原国立浙江大学心理学系。目前拥有应用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我国心理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华南地区一所-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由早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心理学家阮镜清(1905-1993)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1981年获批心理学硕士,84年,教育心理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2012年7月心理学科重新组建,成立了心理学院。西南地区一所-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原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94年在心理科学研究所,组建心理学系;03年设立心理学院;05年成立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华中地区-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可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华中大学时期,至今已有逾90年的历史。通过数代人的努力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1984年招收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恢复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2005年成立心理学院并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西北地区-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最早源于1945年,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上世纪50年代由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心理学家刘泽如教授正式创建心理学教研室,1978年心理学教学与专业建设,1981年获得基础心理学硕士授权学科。小编寄语:心理学未来就业发展方向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其他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教育、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具体如下:教育/培训/院校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投资/证券专业服务;贸易/进出口、计算机软件、保险等等。总之学习主要以兴趣为主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才能!
文字 | 若水来源:禅喜(亦名若水心灵小屋) 昨天S大2021考博报名最后一天,凌晨一过,发现自己没报上名。 小心脏的颤抖呀!不过尘埃落定,可以歇歇,刚好回头看看。 之前,当我寻找自媒体和某种专业的结合点时,目光就投向了心理学,一则自己很感兴趣,二则社会人士很有需求,并且很多问题也确实亟待解决。 于是,开始学习,粗略了解,知道心理咨询从业需要1、国家二三级咨询师证证;2、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本科以上学历;3、社工证等(以下任选其一)。 原来硕士学的社会学不白学,算是心理学相关专业,可以“直接上岗”,当然,资质上是允许从业,具体到胜任还需要持续的技能培训、前辈督导、同行切磋等等,总之,是一条磨炼修炼,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过程。于是,开始搜寻各种正规的学习机会。五花八门的流派,长程、短程,或理论,或实战,我着实有点花了眼,系统学下来,得有坚强的“后盾”才行。 和娃爹聊天,他没法做我的后盾。这个理工科的PHD和我一合计,觉得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最可行的,持续学习心理学的方式是——考博。 这是一个真的能系统学起来,能够接触各种心理同行,并且成本很低,唯独需要自己付出很大苦功和心血的计划。我至今记不起来,是我先提的,还是他先提的。 提出来的时候,我否了。因为实在不想那么烧脑,写写小文章,带带娃,接接不那么严重的咨询,它不香么? 但,同样是在某个时刻,我发现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快要中学、大学,而我,如果再不学习,其实,真的就没有学习的热血和机会了。主意打听,娃爹也支持,略微仓促,于是开始搜寻目标院校各种信息,买好参考书,联络导师。应试教育的长河中,如今博士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环节,竞争仍然是满激烈的。 发现,人到中年,学习能力真的是不如从前,尽管其实我不太想要承认。硬着头皮背单词学英语,看理论书,心里还要惦记着那一本本被我搁置起来的统计书——数学+统计,其实是我的软肋。 翻了几天书,才发现,更重要的是准备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十年后再考博,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排名靠前的高校博士也改成了审核制,类似申请国外高校那样凭材料说话,不用初试,择优进入复试。 看起来似乎是简单了不少。但和去年考上的博士交流发现,研究计划和个人陈述相当重要。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搜文献,写综述。时间是不太充裕的, 并且我又把这个最重要的排到了最后,之前还真以为写论文其实和写新闻稿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字数更多,往里填一些英文文献,逻辑上更清晰一些。 但真正写起来才发现还是满辛苦的,我理解为啥那些经常做研究的人会头秃会抑郁。概念和概念之间要理出个前因后果的关系,要系统、要穷尽,要有新意,要设计实验出来,让数据可论证,那真的还是满不轻松的,并且描述性的研究要结合定量,如果真的要做到科学,确实是满烧脑的,这不是1+1=2那么直接的问题。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多一些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大脑总是会有一些灵感出来的。 错就在于,我其实安排得有点太急。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零点惊心动魄的时刻,为了报名准备的各种材料算是弄好了,5000字的研究计划和10000字的研究设计也弄好了,但是,最终填表提交时,预留时间不够,我没有在截止时刻,报上名! 无论我算了多少个开头,但其实算不到这个结尾。人生其实比戏还精彩。跟娃爹聊天,说都不好意思跟导师说,人家引导了一段时间,突然就跟丢了,这还挺丢人的。 不过对于自己而言,每个失败或者不圆满的当下,也恰有总结和进步的可能。 略微梳理一下吧,也是提醒自己。1、阶段性回望自己的日子,如果有方向性的变化,比如说我想从新闻改到心理学,其实是个蛮大的决定,那一定要从长计议,不能草率;2、决定好的事情要分配好时间,紧急+重要的先做,其次是重要的,再次是其他的,这里其实是看到时间分配的四象限法,确实是这个道理;3、不要“轻敌”,有时绊倒自己的也许反而是你觉得相对擅长的那个东西。比如我觉得写东西不费劲,所以给研究设计留的时间很短,两天要写一万字,其实是真的蛮不容易的,因为不能写流水账,得看文献写综述;4、安排事情一定要留出提前量,这方面我是惯犯了,因为常常总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会出来,比如这次报名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但到最后关头发现发表的论文等材料要求匿名,我又忙着临时去把名字遮拦,有的软件不熟练,就没那么快;5、反思时我想,如果当时不管是否匿名的情况,先赶在 deadline前把材料都提交掉完成报名,其实好过没提交成,没有报名成功,因为前者顶多是资料部分不符,不是大错; 6、长期看书或者写东西,一定留一些时间来休息,人毕竟不是机器,不然大脑也会短路,简单的事情都容易办错了。7、天底下没有多少事情比得上健康和每天开心自在地活着,考博也不应该将我们和那个快乐的自己分开,全力以赴不代表完全不管别的事情。不然,一旦遭遇不顺,心态很容易蹦掉。人需要很多的支持系统,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兴趣癖好等,某个时刻,都能拯救自己。 总之,通过备考S校的这短短一个月,让自己体验式地学到,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起去Z所找老师写推荐信时,他耐心地给我改错字和语句不通,指出我个人陈述中写得不合适的地方,这点点滴滴都指向其实我需要更踏实、更细致地来做事情。 言到尾声,这个没报上名的糗事出来后,当然,也还有其他学校可以去准备。当我和孩子爹说,不想考了,太累了,但他仍然鼓励我,他说:既然方向是对的,那就努力下去,强烈感觉到真的是被逼考博。 他希望我不要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好吧,诤友如此,也只能,勉力而行。 他说的也真的没错,路很多条,还是选难的那条路,不试试看,哪行呢? 那就加油吧~ 最后,感谢在这前前后后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出租车司机、亲友~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随着网络和信息的飞速发展,很多词汇一经产生,便会在网络上引发一阵热烈的讨论。比如说之前的所谓“隐形穷人”、“努力的废物”等等,突然出现,随后成为热词。那么这些乍一看不知所云的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隐形穷人”指的是那些看上去生活好似十分富有,每天享受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其实经济情况却十分的窘迫,甚至身背很多的债务。除了这个词之外,另一个词“努力的废物”指的是那些看似十分忙碌,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的人,尽管他们看上去一直在努力,但是却始终未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在此之前,在网上还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是众多年轻人用来调侃自己的,那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还有一些类似的语言,比如说“人间不值得”这样的话,都表现出一种十分明显的“丧”文化。那么这种十分消极的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呢?之前很少有大规模的这种情况,这也许和源自东亚近邻日本的“佛系”文化产生有关。“佛系”指的是那些对于生活十分随意,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们。他们对于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口头禅往往是“可以”、“都行”、“随便”这样的话。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社交好友: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关于自己目标的计划,比如减肥、学习等等,但是往往在几天之后,就会没了音信。在放弃坚持之后,往往整个人就会陷入一种比较消极的状态,并且会在内心安慰自己:没事的,只是暂时停止或是反正本来也做不到之类的话。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松蔚,根据所谓“努力的废物”当中的“努力”二字进行过一定的知识普及,他认为很多年轻人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只不过是生活在社会当中,被迫做出的决定罢了。比如考各种证、进行各种编制的考试,都是因为老一辈人希望他们去做,他们被迫去做的。其实无论是自己内心,还是身处的环境,都不是特别适合这样去做的。根据他的分析,我们可以学到一点——在为自己制定目标时,一定要真真正正地弄清楚自己的需求,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假如只是为了迎合某些社会的观点,强行参与某些考试,最终也只是徒劳。所以生活就会陷入一种“制定错误目标→目标失败→再被迫制定新的目标”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不断的失败与重新失败之中,生活变得十分挣扎。假如以社会心理学的眼光去看待“努力的废物”这种现象,其实他们不是无法实现目标,而是失去了目标。我们活在世上,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声音:来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身边亲人长辈的“先见之明”;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学朋友的“真诚建议”……太多的声音让我们难以做出明智的决定。所以所谓“废物”其实是一个不合理的评价,因为没有人是生来就没有价值的。再反过头来看,尽管经常处于忙忙碌碌和屡败屡战当中,但是终究还是证明他们在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内心是想要进行变革、做出改变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十分可取的,因为这种态度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仅仅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再进行积极的努力。所以当我们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之前,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立即行动,不再拖延。拖延症耽误了很多人的时间,不要再告诉自己“之后再做”。只要你想到了,那么就马上去做。不要再在读书之前告诉自己“玩一会手机”;不要再在写论文之前告诉自己“明天再写”;不要再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告诉自己“再歇一会”了,想要完成目标,就必须马上行动。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当一条“咸鱼”也未尝不可,但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的生活不光是我们自己,还有家庭和亲人,如果不努力,那么怎样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郭乃蕊 Mary乔治亚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美国高考SAT,TOEFL培训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文/Tsuki图/郭乃蕊编辑/SarahMG学长曾经采访过很多以学术岗位作为人生中转站的职场精英,也采访过至今仍坚守在学术岗位的优秀学者。国内高校的学术科研氛围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走上学术道路的寥寥无几。今天的受访者郭乃蕊在求学路途中,一直坚定自己的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象牙塔的顶端,成功申请到了乔治亚大学博士。在美国就读博士期间,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就读两年后毅然选择放弃,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向来成绩优异的她,从本科到博士一路读下来,收获颇丰,却发现自己与学术研究的缘分终究有限。然而,她并不慌张,将自己的英语和教育心理学背景相结合,迅速地找到了让自己大放异彩的领域。现在的郭乃蕊,是深受学生们信赖的北美考试培训老师,是“左手持剑,右手拿花”的“狮姐玛丽”。〡心无旁骛〡一心求学的郭乃蕊在读书期间很少感到迷茫,父母都是教师的她早已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做一名老师。这一决定也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大有“你读到什么时候,家里就供到什么时候”之意。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郭乃蕊的大学生活并不像很多同龄人那样焦虑,忙着去考各式各样不知能不能派上用场的证件。“因为我没有考虑过找工作等其他的选项,所以研究生刚入学就知道日后要申请博士,精力也没有分散去实习、找工作或考一些跟工作相关的证书。我差不多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把实验、论文全部完成了。然后陆陆续续地准备语言考试、着手申请博士。”成绩优异的她,拿到了美国乔治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并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学识,成长为越来越专业的研究者。〡颠覆认知〡当郭乃蕊被问及在美国求学时最大的感触时,她分享了自己在乔治亚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作为主讲教师、从事幼儿心理学研究的经历。乔治亚大学校园美国的基础教育是K12(Kindergarten Through 12 Grade)教育体系,在此之前孩子还可以读一年Pre-Kindergarten,乔治亚大学的儿童发展中心就是为其心理学的研究项目专门设立的一年制Pre-Kindergarten。“一个班有三名老师,我当时是Lead Teacher(主讲老师)。在我教授过程中,有一件事感触最深:有一个孩子想画一个‘杯子’,国内老师的普遍做法是拿一个杯子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们照着实物来画,或者直接让孩子临摹杯子的图案。但是在这里,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当你把一个杯子的实物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你就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杯子长什么样子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老师的角色只能作为引导、给予孩子模具让他们把轮廓画出来;而不应该告诉孩子杯子长什么样,你照着画就可以了。”乔治亚大学校园除此之外,乃蕊还发现,在美国,来接孩子的都是爸爸妈妈,而在国内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家长在见到孩子时,美国父母们都会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以与孩子们平视的方式与他们对话,家长与孩子更像朋友的关系;而国内的家长,一般会抱起孩子与老师道别,与孩子沟通时更多把自己当作权威的角色,把孩子当作一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这些所有的细节都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这让她充分意识到了美国与中国幼儿教育的大相径庭,让她深刻地反思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与孩子相处,让她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本质。乔治亚大学足球队“超级碗”〡柳暗花明〡虽然郭乃蕊很喜欢心理学这门学科,也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但是在漫长的学术道路上,她似乎慢慢地迷失了方向。在美国读博的第二年,她的人生规划遭遇了滑铁卢。读博士的女生经常被社会冠上“第三类人”的名号,然而以前的郭乃蕊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纯粹是因为喜欢读书而选择读博士。在研究生时,我与身边读博士的师姐们相处非常融洽,从来没有认为‘女博士’是另类。反而在后来,当自己在美国读博士时,才开始体会‘女博士’的艰难。”乔治亚大学校园“当时身边有几位优秀的师姐基本上都是异地恋,有的还有孩子,她们在兼顾学业与家庭的工作中忙得焦头烂额——这是在美国学习的常态。如果一个女生在美国走上博士的学术道路,基本只有一条路:在你写论文的期间怀孕,等到你论文完成了,宝宝也出生了。”郭乃蕊并不认同“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生孩子”的荒诞逻辑,她指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之后的研究任务只会越来越重,更不知道要几年才能熬到头。“从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大概需要七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对于女性来说,几乎是没办法去完成生育大事的;如果这时候你刚从谈恋爱开始,然后再到结婚,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这些和科研都是有一定冲突的。”摆在郭乃蕊面前的是看不见尽头的研究生涯,她也终于体会到了所谓“女博士”在普罗大众眼里的“另类”,这让她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除了结婚生子方面影响了郭乃蕊的决定,她也在后续的科研生活中发现,自己对于学术没有归属感。她坦言,辍学的原因也是出于力不从心:“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可以很快就把实验做完了、把论文写完。但是美国读博士时,我发现无论在数据分析还是论文写作方面,我都天资平平。“由衷而言,我并不认为自己在实验和数据研究上有很强的能力。我非常清楚自己内心的喜好与擅长的事情,对于我感兴趣的事情,付出100%的努力就可以做到满分;而对于我不擅长的事情,即使我付出200%的努力,也可能只能收获50%的成功。”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合意困难”,它是指你在某件事物所消耗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但并非所有的困难都能起到强化学习的效果:如果你为了弥补缺陷付出了额外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并不能强化你的所学,那么这些困难就是不合意的。读到博二,决定放弃,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做出的决定。很多人会以“投入太多以致难以放弃”作为借口,为自己进行心血辩护,为了表明投入的一切时间和努力、受到的一切折磨以及年复一年的学习时合理的,中途放弃时是多么不值得……然而,学心理学的她,深知及时冷静的放手,好过挣扎纠结的坚持。放弃,说明局势在你掌控之中,你想什么时候离开就能什么时候离开,你不需要成为自己的囚犯。放弃是最勇敢的抉择,因为放弃要求你必须直面失败。但是放弃后,你可以像一张白纸般重新来过。〡热忱所在〡放下自己留在高校任教的规划,选择回国就业,难免有些设想与现实的落差感。但郭乃蕊却说:“与其说是落差,倒不如说,当你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你就很清楚自己要放弃的是什么,或者说自己即将要收获的是什么。我觉得更多是在做决定的时候要想好,要跟父母、导师沟通清楚。就我个人而言,回国时感受到的是由衷的快乐,有一种脱离苦海的感觉。”回国后,郭乃蕊跟随着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向往教学工作的那颗初心,投身到了教育培训行业。提起教育培训的理念,郭乃蕊如数家珍,“教育培训公司,虽然做的教育,但性质是公司,顾客是上帝。和家长、学生打交道的分寸,比起公立学校,可能更见功力。而且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托福、GRE、SAT这些考试每年都在变化,未来也将继续变化下去,跟不上这些变化,就会被淘汰。连续三个月,每天都在备课,写PPT到零点,几乎是每个新入行的老师的写照。做培训行业,如果没有持续的热情,恐怕坚持不下去。但是你要是想着,来上课的学生都因为你的帮助走向世界,改变着世界,就会热血的觉得,这个世界也因为自己而有一点不一样。”每年的5月5日,是美国高考SAT的日子,这一考试同时对社会人士开放。很多像郭乃蕊一样负责任的培训老师都亲自参加过多次考试。郭乃蕊在自己的公众号“狮姐玛丽”上半深情半不正经地吐槽自己的这种“行径”:“明明一把年纪,还在参加着这种极需要体力,需要专注力,需要脑力的事情;明明在这个行业已经算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人,还在不断的做小白,不断的给自己新挑战。图什么?可能是傻吧。”有人说,老师,就像是一个手艺人,简单、专注。这个比喻挺好,不但有简单和专注,还有一群一起疯的逗比学生,真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你问老师们,教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所有老师都会说——学生。”小编也从事过教师的职业,当听到郭乃蕊提出这个问题,异口同声地蹦出了“学生”两个字。学生的一句感谢、一句赞美、一个微笑,都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是激励老师不断付出的原动力。这种真挚的情感、内心涌动的感动是世间无数利益、名誉、权利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作为“教师”最大的魅力所在这是「MG学长」采访的第40位海归距离完成目标还有960位
西班牙武康大学本校有4个博士学位项目,其中心理学专业在欧洲排名第一,心理学博士项目将发挥大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的、能更好将企业经营和心理学结合的博士学生,那么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报考流程是怎样的?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报考流程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入学条件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是以中外合办这种招生方式招生的,所以说我国对该校的招生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招生时间是由院校自定的,一般的企业管理者只要是有硕士学历就可以通过中外合办这种招生方式报名,但是报名人员需要具有八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报名流程符合院校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需要完成以下报考流程:1、向学校提交心理学博士入读申请表、个人履历表、个人陈述(入学动机)、身份证原件扫描件、护照首页扫描件、最高学历或学位证原件扫描件、心理学博士入读推荐信至少一封、蓝底两寸证件照3张等;2、之后招生机构会将以上申请材料整理好,发送至校方进行资料审核;3、收到学校预录取通知书的学员,到学威东莞校区缴清学费,如果经济上有压力的学员,可以咨询东莞学威刘老师,申请学费分期,一般缴纳半款的学员,即可被正式录取,并安排当月或次月到校上课,课程需要跟进学威国际商学院排课进度进行安排;4、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并且修满学分后需要完成论文,之后就可以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证书。以上就是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报考流程的相关介绍,如果还有关于心理学博士报读方面的问题,如报考地址、报考中心、上课地点、报考学费、所修课程等一系列问题,请咨询刘老师。
心理学专业的历史首师大心理学专业的前身是教育教研室心理学组。从1955年开始,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和郝德元先生就开始在我校教授心理学并开展科学研究。林传鼎先生(下图左)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筹备委员,也是解放后中国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一生著作颇丰,是我国心理测量和情绪研究方面的奠基人之一。郝德元先生(下图右)是著名的心理测量专家,中国心理学会评定的第一批中国心理学家,被授予“早期归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心理学专业的现状而如今,首师大心理学院不仅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最早的博士点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心理学教学实验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还有价值千万级的实验设备!学院拥有一支责任心强、力量雄厚、有合作与奉献精神的师资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5人,实验员2人;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25名。教师队伍中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心理学专业特色实验室建立最早,数量最多——脑电成像实验室1998年的时候心理专业就引进了第一台脑电仪,这可是当时内地高校的第一台脑电仪呢!现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些脑电仪见证了国内记忆脑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眼动仪在心理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等。视觉信息加工实验室共有3套眼动仪和一套便携式眼动仪,该实验室的建立者丁锦红教授在眼动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应用最广——视觉信息加工实验室最生动,最前沿——虚拟现实实验 虚拟现实实验室是近些年兴起的运用计算机程序及其他硬件设备,通过影像来为实验的参与者提供一种对现实的模拟条件。这种模拟技术在当前是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非常前沿的手段。这是目前国内心理学界第一个完善的虚拟现实实验室。我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了国内首个在线免费“云作业平台”,国内首个初中数学的个性化的“虚拟现实课堂”。生理心理学实验室目前主要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通道记录技术测量大鼠的行为,实验成员需要具备为大鼠进行立体定位手术的能力。该实验室在单细胞记录能力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使用的med操作箱、电信号采集设备、立体定位仪等许多设备均为美国或日本的进口产品,都是该领域最先进的设备。要求最高,最精细——生理心理学实验室 最萌,最成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实验室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行为观察室和全面的儿童早期发展评估系统。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如何跟踪探究萌宝们的成长轨迹,可以了解如何评价萌宝们的家庭养育环境,还可以探索如何为家长制定有心理科学依据、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家庭成长方案。心理学专业四大研究所基础心理学研究所基础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眼动、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虚拟现实(VR)、经颅磁刺激(TMS)等技术,致力于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认知神经机制,特别是人类记忆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成瘾行为的生理基础,视觉认知规律,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情境认知机制,语言认知加工等前沿问题。基础所现有职工11人,其中教授4人,分别为郭春彦教授、丁锦红教授、李新旺教授、张钦教授;副教授5人,分别为于萍副教授、张力副教授、汪亚珉副教授、黄贤军副教授、周蔚副教授;实验员2人。设有人类记忆与视觉认知,生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方向的学术及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教师风采郭春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与认知”北京市点实验室主任,记忆的神经机制方向。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等项目,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自然科学基金心理学科评议组评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编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郭老师精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敬业品质和对学生们浓到化不开的深沉的爱,一直令我辈钦佩和敬仰。丁锦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视觉认知与记忆方向。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进展》编委。英国肯特大学荣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丁老师如荷花般谦谦君子,是学院魅力指数最高的老师。他的亲和力与恰到好处的幽默感能让你无论在他的课上还是课下都觉得轻松自如,同时又能吸纳丰富的信息量。李新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学习记忆与药物成瘾机制方向。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会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编委。曾任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编著有《生理心理学》等有影响力著作,获批北京市精品教材。李老师就像一部生理心理学的百科全书,他博学又一丝不苟,严格又体恤通情,在他的感染下,你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张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认知、情绪与认知方向。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主持北京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张老师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探索的空间,她精益求精、求真务实、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于萍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风险决策的神经环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张力副教授,研究兴趣在文化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该领域发表过多篇实证性研究文章,其他研究领域还包括环境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汪亚珉副教授,创建首师大心理学院“虚拟现实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应激与认知,情境认知,虚拟现实环境的用户体验,面孔识别识别的认知机制等研究方向。周蔚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阅读中的眼动控制及其神经机制,语言学习和阅读发展,主要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脑成像技术进行研究。黄贤军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言语认知,关注汉语口语词汇的识别机制和言语工程技术中的语音语调规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类项目2项等。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结再认的心理与神经机制:熟悉性与回想的作用(主持人:郭春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胆碱系统对条件-非条件吗啡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及这种影响与多巴胺系统的关系(主持人:李新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积极背景刺激影响学习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主持人:张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阅读中眼动控制的脑成像研究(主持人:周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一般项目:汉语口语词汇识别的时间进程(主持人:黄贤军)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所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所以脑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发展观为核心思想,以“高级认知功能”为突破口,重点关注从婴幼儿时期直至青春期的认知发展、成熟过程、社会性的发展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和相关环境影响因素。在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上,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转化应用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基于脑发育规律和特点来构建儿童青少年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促进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满足国家须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大需求。脑发育和心理发展研究所目前有固定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王争艳教授;副教授4人,分别为王异芳副教授、邢淑芬副教授、郝坚副教授、邢晓沛副教授;讲师2人,分别为卢姗讲师,赵婧讲师。教师风采王争艳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长期研究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尝试用动态追踪的、多方法、多水平(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的)的探讨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与养育环境问题;建立了2010年婴儿小队列研究和2015年婴儿队列研究两个长期纵向追踪样本。完成和正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项目等15项。王争艳教授在内国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婴儿心理学》(2015),主编《人格心理学》获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著有科普著作《妈妈的柔情宝不懂——心理专家矫正好妈妈的10种错误养育行为》。王异芳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正常和佩戴人工耳蜗、助听器儿童情绪健康与阅读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少儿节目制作等。邢淑芬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变迁、家庭环境和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郝坚副教授,研究兴趣为毕生发展中各群体的道德判断、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及其认知、情感和生理机制。邢晓沛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家庭与学前儿童及小学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关系及其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工作。卢珊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尝试用动态追踪、多水平的方式探讨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与养育问题。赵婧讲师,研究兴趣包括阅读习得过程及相关认知神经机制,阅读困难的致病机理及干预,视觉注意与阅读发展的关系,情绪与阅读相关认知技能的关系。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婴儿自我调节能力与多样化养育环境的交互影响:多水平追踪研究(NSFC,31470994),2015-2018(主持人:王争艳)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委托项目:0-3岁儿童最优发展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和构建(第一期),2017-2018,(主持人:王争艳)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家庭司委托项目:托幼服务机构建设操作手册研发,2017-2018(主持人:王争艳)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项目:东城区婴幼儿情绪与社交能力促进项目,2017-2018,(主持人:王争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扩展家庭和核心家庭与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行为发展研究,2017-2019. (主持人:邢淑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祖辈的侵入式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差别易感性假说的验证, 2016-2018. (主持人:邢淑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视觉快速加工技能与汉语阅读流畅性发展的关系,2016-2018. (主持人:赵婧)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早期语言发展的性别差异:学步儿消极情绪表达及母亲敏感性的影响”; 2015-2018,(主持人:卢珊)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注意广度缺陷及干预, 2018-2020. (主持人:赵婧)脑认知与教育心理研究所脑认知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围绕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的规律、机制、保护与培养促进策略,从感知觉、注意、记忆、推理以及情绪与动机等基础认知过程与心理要素入手,综合利用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统计测量等以及其它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和揭示包括创造性在内的学生学习与认知的神经心理学要素、脑认知驱动机制以及影响和促进因素,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脑认知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现有职工8人,其中教授4人,分别为罗劲教授、方平教授、魏萍教授、汪玲教授;副教授3人,分别为师保国副教授、罗峥副教授、王岩副教授;讲师1人,谭藤藤讲师。教师风采罗劲教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等职。1999-2001在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ETL)担任STA Fellow;自200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2011年调入首都师大工作。研究领域为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和脑机制,曾在顿悟的认知神经科学原理方面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综合利用各种行为科学和脑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和阐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和原理。曾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等。方平教授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与统计、情绪与认知,发表心理学核心期刊论文一百二十余篇。魏萍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主要采用行为研究,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考察人类动机与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入选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燕京学者培育计划。在国际心理学刊物NeuroImage,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等杂志以及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参与出版教材《普通心理学》等。汪玲教授教授,研究方向为自我调节、创造性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SSCI源期刊、权威核心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师保国副教授(教学副院长),长期致力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在儿童青少年创造性与社会适应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罗峥副教授,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在儿童青少年情绪发展与学生学习动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王岩副教授,主要致力于积极心理学为背景的心理学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认知心理及神经机制方面探讨如何提升人类的乐观和幸福。谭藤藤讲师。目前主要从事创造性顿悟、心智游移、创造性酝酿效应的无意识加工与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造性思维中有效性特征和新颖性特征的脑与认知加工过程的实验分离(主持人:罗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元文化经验对创造性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主持人:师保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机与选择性注意的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主持人:魏萍)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项目,情绪预测偏差与决策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主持人:方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预警体系研究(主持人:方平)教育部国际司项目,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主持人:方平)积极心理学研究项目基金项目,乐观的认知心理机制(主持人:王岩)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现状研究(主持人:罗峥)北京市教委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调研评估与促进策略研究 (主持人:罗劲)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酝酿效应的脑机制研究(主持人:谭藤藤)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基于“服务首都基础教育”以及“解决社会核心需求”的宗旨,总结心理学在基础教育以及社会需求中的应用规律,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提供心理学的深入的分析和可行的方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科学、工具化与体系化的应用体系。探索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干预促进方案,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提供心理学的科学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基础教育以及企事业机构应用的专业科研研究示范机构,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建设提供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与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目前共有7名教师,崔丽霞教授、肖晶副教授、田宝副教授、吴玄娜副教授、李文道副教授、朱冬青讲师、上官芳芳讲师。教师风采崔丽霞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预防和干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亲子沟通等领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系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委员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崔丽霞教授既有国内首个采用解释认知偏差修正对青少年焦虑的矫正效果及神经机制的工具研发以及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也有针对师范生健康教育的学校重点教改研究项目。田宝副教授,研究致力于心理学在社会各类组织中的应用,具体领域有:康复心理学、人际沟通分析学、员工帮助计划等应用领域。李文道副教授,现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父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希望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于中国的家庭教育。吴玄娜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组织公正在组织管理/公共管理领域的发生及影响机制。肖晶副教授,擅长亲子关系处理、家长教育体系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情绪发生机制等相关的研究。朱冬青讲师,研究兴趣包括决策心理学、消费行为、风险认知、风险沟通、社会比较等。上官芳芳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当前研究项目包括婴儿共同注意的发展;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教育干预等。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释认知偏差修正对高焦虑青少年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机制”(主持人:崔丽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机制”(主持人:吴玄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医患沟通障碍的心理过程解析及其对策研究:从信息交换到共同决策” (主持人:朱冬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认知偏差矫正技术在抑郁认知易感者中应用效果的行为与神经机制” (主持人:肖晶)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调剂信息欢迎报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调剂请投递简历到邮箱cnuxlxy@126.com
新京报讯(记者 樊朔)4月9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增列心理学、天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19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0〕4号),清华大学新增心理学和天文学两个学位授权点,新增学位授权点类型均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信息显示,上述增列的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心理学由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列,天文学由天体物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列。新增设的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清华大学较为“年轻”的学科。公开信息显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始建于1926年。目前心理学系下属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08年恢复建立,此前已在社会学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心理学方向的博士生。清华大学天文系于2019年成立,其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据了解,这是2018年清华大学被列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以来,第二次通过自主审核获批增列的学位授权点。清华大学首次通过自主审核获批的是2019年增列的科学技术史、基础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和《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清华大学按照其制定的《清华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实施办法》,按需开展自主审核工作。拟新增学位点审核经校内相关程序后,需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批准的学位点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及学校相关规定接受评估。新京报记者 樊朔 校对 李世辉
心理学,一个听起来似乎有些神秘的专业。很多人以为是它这样的↓↓↓ 实际上,它是这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都研究哪些内容?申请美国的心理学硕士又有哪些条件呢?顺顺今天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学习内容非常广。那么问题来了,很多同学本科不是心理学专业,但是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想申请美国的心理学硕士;这样的同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首先,顺顺提醒大家:大部分开设心理学专业的美国学校,都只提供博士学位,只有很少的学校提供心理学硕士的项目,而且,申请的难度都比较高哦!接下来,我们以几所学校为例,来看看具体的申请要求。维克森林大学维克森林大学是美国一所极富盛名的综合性研究大学,连续21年位列全美大学综合排名25名左右;它对招收国际学生相当严格,是全美Top30里国际学生人数最少的学校。维克森林大学有一个心理学硕士项目,学校的官方定义是a research-oriented general MA degree,它非常注重研究,全程有导师带领跟进,主要是为进一步申请博士项目做准备。申请要求:对于本科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学校建议选修Introctory Psychology,Research Methods,and Statistics三门课程;本科成绩单(扫描上传用于审核);推荐信(要求三个或三个以上,只能网上推荐);个人陈述&个人简历;网申以及80美金申请费分数要求:国际学生要求托福成绩最低79-80,雅思成绩最低6.5;GPA无最低要求,但是录取学生的平均值为3.76;GRE无最低分数,但是过去三年录取学生的平均分数是315,不强制要求Subject GRE,但是强烈建议提供。纽约大学纽约大学简称NYU,是一所世界著名私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排名全美Top30,而且被列为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其研究生院享有极高声誉。纽约大学的MA项目非常全面,包含六大基本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认知与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临床神经科学,审判心理学,以及社会与消费心理学。它也是一个为申请博士做准备的研究性项目,采用小班授课,平均课程人数只有15人,也是很不错的硕士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夏季是1月15日,秋季是3月1日,春季是10月1日。申请要求:对于本科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学校建议选修两个课程:Introctory Psychology, and Statistics (最好是Behavioral Statistics);本科成绩单(扫描用于上传审核);推荐信(要求三个,只能网上推荐);个人陈述&个人简历;网申以及110美金申请费。分数建议:国际学生要求托福成绩最低105,雅思成绩最低7.5,GPA要求3.0以上;GRE要求:V 158以上 Q 156以上 W 4.5以上,不要求Subject GRE;还可以用GMAT代替,GMAT分数要求:V 36以上 Q 43以上 W 4.5以上,总分600以上;以上的标准成绩和GPA的分数,只是学校的建议值,并非最低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最好在本科阶段去做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因为两个学校的个人陈述里面,都要求要写相关研究经历,研究兴趣等内容。通过对这两个心理学硕士项目的介绍,各位童鞋应该对本科非心理学申请心理学硕士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按照这些申请材料和要求去做相关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