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取消硕士强制发表论文!清华教授:强制论文发表,是将学生逼成论文“劳工”色空

清华取消硕士强制发表论文!清华教授:强制论文发表,是将学生逼成论文“劳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如是说。“破五唯”近年来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热词之一。3月18日,清华大学宣布,不再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学生申请论文答辩或学位的前置条件。就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清华大学作出此决定背后的四方面考虑。同时,彭凯平明确表示:“高校教授有能力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无需靠论文发表来衡量。”此外,也有教育专家提醒,清华此次改革并不能认定是未来高校“破五唯”改革的风向标,各个高校具体如何操作,还应以各自学校的生源情况和专业特殊性而定,不可一刀切。▲图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破五唯”!清华申请硕士学位无需发论文校长邱勇: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3月18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20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下称《规定》),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据了解,这份《规定》是清华大学硕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而本次修订持续四年才得以完成。其中,明确了清华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方案、课程(环节)学习、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学位评定”部分,《规定》指出,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同时,《规定》还指出,要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事实上,清华本次培养方案修改此前已有端倪。今年2月26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清华校长邱勇在2月25日召开的清华大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一段讲话。邱勇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图据清华大学官方微博“2020年,清华没有一位同学因为发表SCI论文数不够不能参加答辩。”邱勇在讲话时指出,清华学生申请学位答辩不数论文,而这并不是学校对质量的把关放松,反而更加严格。“这是改革的目的,突出质量导向,最终要形成一个优良的学术文化。”邱勇说。清华教授回应取消论文发表要求:高校教授有能力评估学生学术能力,无需借助论文发表把学术权力交回学校,交给课堂的老师,这样的观点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看来,要比发表一篇论文更能衡量出一个学生的学术能力高低。“实际上,学校的教授是可以对学生的质量进行评估的。”彭凯平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从实际工作来看,一些发表的论文未必质量很好,而一些未被发表的论文,也未必就证明质量不达标。因此,彭凯平强调:“不能以发表与否作为学生的能力标准,更要以学术质量作为标准。而高校的教授,完全可以对学生学术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彭凯平教授 受访者供图对于此次清华取消论文发表作为毕业前置条件的规定,彭凯平认为,主要出于四方面的考虑。“首先,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发表论文并不现实,也并不科学。”彭凯平指出,由于硕士在读时间较短,学习任务较重,因此真正做研究的时间并不充足。而事实上,做有意义、有价值、扎实的科学研究,往往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探索。因此,彭凯平认为,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发表论文,反而会导致大量低质量的研究,甚至是抄袭行为的出现。第二方面是学生面临较大的发表困难问题。彭凯平指出,我国现有的优质科学杂志并不多,如果要求所有硕士研究生都发表论文,那么可能造成大量学生不能按期毕业。因此,强制论文发表会造成学生学业紧张,压力过大,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发表论文,反而耽误了自己专业能力和兴趣的提升。第三方面,彭凯平指出,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讲,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抱着发表论文毕业的目就读,那么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方法以及科学专业的态度,就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研究生教育不是简单的发论文,它更需要学生拥有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能力。”因此,彭凯平提出,强制发论文,犹如将学生看作学校制作论文的“劳工”,而非培养其科学研究的专业精神。第四方面,彭凯平指出,从特定专业来看,一篇优秀论文的产生,必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如社会科学领域的优质论文,难以想象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因此,在彭凯平看来,清华取消硕士论文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综合行动,也是贯穿国家“破五唯”精神的配合。那么,取消论文发表,是否意味着硕士生培养不再以学术能力培养为方向?彭凯平回应称:“并不能这么认为。”他指出,从现行培养方案来看,除了取消论文发表这一强制要求外,其他培养过程并未出现太大变化,因此清华对硕士的培养方向不会有太大转变。而在保证硕士培养质量方面,彭凯平则认为,取消发表沦为的要求后,还应要找到一个替代方法,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综合考量体系,那么同样可以保证学术质量不受影响。以课程优质论文替代发表论文清华教师透露:硕士毕业多元化考核早已推行实际上,寻找替代方法,构建更加系统的综合考量体系,在对硕士毕业生的考核模式探索上,清华早已走在路上。清华另一名不愿具名的老师透露,自去年开始,清华一些学院已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学生毕业评价改革办法。而实践证明,取消发表论文要求,并未出现学生质量下降的情况。“我们去年设置答辩要求时,就有同学不再提交发表的论文,而是以平时的课程论文替代。”该老师解释,其所在学院自去年起便已开始尝试以结课论文替代发表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的办法。“但不是任何一篇课程论文都能替代发表的论文,这篇课程论文需导师审核签字过关,达到发表质量才行。”该老师解释,学生的课程论文能够替代发表的论文,首先要获得硕士导师同意,这就保证了这篇论文的质量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要求。其次,在答辩环节还会有第二道把关,即答辩委员会专门针对替代论文问更多相关问题。“所以对学生而言,这样的答辩方式往往难度更大。”在该老师看来,这样的多元考核形式,实际上更能减少学生“论文灌水”的情况。她解释称,新考核模式下,一方面能倒逼学生更加注重课堂学习,重视每一篇结课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为发论文而发论文的现象出现。“对一名硕士生尤其是学制只有2年的学生,要发表一篇优质论文其实很难。”该老师解释,过去一些学生的论文发表,大多是参与导师课题,但具体付出了多少并不清楚。以课程优秀论文替代发表论文,加之导师和答辩委员的双重把关,反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避免了浑水摸鱼的情况。专家提醒:其他大学学位管理办法不可照搬清华模式对于本次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一举措并非是降低学生学位论文的要求质量、降低对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要求,而是要改变学位论文的评价措施。”那么,清华的改革在落实中是否可能造成学术掺水?储朝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解释称,硕士培养是一种过程管理,而非只依靠一篇论文定学生好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导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要求,因此不会因取消论文发表就降低培养质量。“取消此要求,并不是鼓励学生不发论文。只是不再作为学生能否进入答辩环节的一个前提。”储朝晖指出,清华的做法反而能让学生的学术目的不再功利化,一方面能让学生自然地成长,利于其他兴趣的养成;另一方面也更能激发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追求学术梦想。“事实上一个真正做科研的学生,你无论是否要求他发表论文,他研究到那个程度,自己就会去发表。”“但不能简单认为,清华此次改革就是其他高校未来学术改革的风向标。”储朝晖同时提醒,其他大学不可照搬清华模式,而应根据各自学校的生源情况、专业情况来决定。在储朝晖看来,现有部分高校将发表论文作为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是基于过去的历史原因。他解释称,由于过去办学条件有限,生源情况参差不齐,过去部分硕士学生毕业前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经历。基于此,一些学校才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刚性要求,其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以及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强化训练。“但从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高校情况看,也并没有对学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刚性要求。”储朝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世界高校情况来看,学位管理分两种类型。一是国家学位,二是大学学位。储朝晖解释,所谓国家学位,即学位的颁发主要由国家来决定,我国即采取此形式。大学学位的管理模式,即大学自身就能决定毕业学生是否可取得学位。在储朝晖看来,清华做出修改培养方案的决定,也同样是由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决定。储朝晖强调,其他各高校是否取消论文发表作为毕业前提,也应由各个学校的学位组织机构来决定,不可一刀切。“具体如何管理和改革,要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各个学校的生源情况来决定。”储朝晖表示,高校在“破五唯”的工作部署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也不能照搬清华模式,而应由各个学校的学位组织机构视情况而定。红星新闻记者吴阳 杨雨奇 北京报道编辑 柴畅(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殡葬师

国产博士太多了?不,太少了

早前,演员翟天临(左一)的博士学位造假,引发全网质疑。图/《军师联盟》博士是谁?博士就是那个拿着入场券,在人类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牛角尖的人。今天,关于博士的真正问题不在博士的多少,而在博士的真假。人们内心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博士鄙视链:本科985的常青藤洋博士>洋博士>本科985的土博士>土博士>女博士>博士后>专业博士>在职博士>翟博士>名誉博士>访问学者>野鸡博士。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博士成色和美誉度的不完全排名。任何对博士的神化和异化,终归是一场徒劳。读博,或者不读博,成为博士,或者不成为博士,不过是人生的其中一种选择。“中国已成博士工厂?假的!”这是《中国教育报》3月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这一说法来自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在3月5日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张炜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就会出现‘中国博士研究生规模全球第一’‘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数量世界第一’的说法。这可不是夸我们,而是借此说我们‘虚胖’,只图脸面,只要数量不要质量。但是这个说法,却彻彻底底是个谣言!我们作为教育界的委员,有必要加以澄清。事实上,我国的博士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说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短板也不足为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还不完善,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图为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费曼,曾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凤毛麟角博士乃至知识分子群体成为公共热议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电视剧《围城》1990年热播的时候。这部改编自钱锺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展示民国知识分子群像,同时贡献了“克莱登大学”(克莱登大学由此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以及“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出自剧中的教育部视学先生)等说法。“克莱登大学博士”方鸿渐。图/《围城》《围城》主要凭借演员的颜值和表演来吸引观众——陈道明(饰演方鸿渐)的儒雅,英达(饰演赵辛楣)的美国派头,葛优(饰演李梅亭)的笑点,以及两大女主李媛媛(饰演苏文纨)、史兰芽(饰演唐晓芙)一套又一套的时髦衣着;至于钱锺书在原著中揭示的高级知识分子圈的种种套路,在剧中则被弱化了。1939年,钱学森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图/维基很多人要在之后读到《围城》原著并在对学术圈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领悟到小说的妙处。比如,苏文纨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文学博士称号,主攻方向是中国现代诗研究。“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1942年3月至5月,胡适博士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再比如,方鸿渐和韩学愈同样手握“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方鸿渐是花了40美元买的,韩学愈花了多少钱就不清楚了),方鸿渐深以为耻,不敢写在履历上,只能当个副教授;韩学愈则不仅有“博士”头衔,还有“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相当于今天的C刊)这一过硬条件加持,当上了历史系主任。然而,真相是:韩学愈的文字确实曾在这两本刊物上发表,但跟学术无关。他发表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是一段广告:“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愿意帮助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取费低廉。”发表在《史学杂志》的则是一条资讯:“韩学愈君征求二十年前本刊,愿出让者请通信某处接洽。”也难怪那时的人对以博士为代表的高知群体不甚了解。毕竟,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属于凤毛麟角:上世纪初到30年代,要读博只有留学一途,也唯有家境宽裕者负担得起(方鸿渐到欧洲留学的学费就是丈人提供的)。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后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民国政府于1935年4月公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位法典——《学位授予法》,采欧美通行的三级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但随着抗战爆发,这一计划不得不延迟。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门一度采用苏联的学位制——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回忆道,他的老师周勋初先生那一辈,当时读的是“副博士学位”这种源于苏联的学位称谓。直到1980年2月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学位制度,并在1983年授予第一批博士学位,我国才有了国产博士。曾经的苏联学位制,对中国影响颇深。图/圣彼得堡大学“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1983年5月23日,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新中国首位博士马中骐(他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为代表的18名博士拿到了学位证书。据说,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许多人不明其意,全国才刚刚培养出18名博士,怎么就多了?一位当时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回忆:“他已经预感到将来我国授予的博士会非常多。”苏步青的预感是准确的。1982年,我国共招收博士生302人;而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83878人。还有一组对比数据也可以证明我国博士招生的“大跃进”:获得博士学位者突破1万人的规模,美国用了100年时间(1861—1961),中国仅仅用了17年时间(1981—1999)。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写道:“从1994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规模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到2015年授予博士学位总量超过66万人。从1994年至2007年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以年均25%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其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至2015年间年均增幅约4%。”中国博士,似乎越来越多。图/全景现在通行的“2008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博士大国’”的说法,来自国务院学位办。2008年4月,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表示:“2006年美国培养出了5.1万名博士,中国大陆是4.9万名。到2007年,我们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至于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不认同这一说法,可能是所采信的数据来源不一致造成的。对照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和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学部联合公布的《美国高校历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1957—2014)》及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历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即获得博士学位者)数量,在2008年这个争议节点上,美国培养了约4.8万名博士,中国则培养了约4.4万名博士,基本持平;而到了2014年,美国的数字是约5.2万,中国的数字是约5.4万,仅从数量上看,中国确实胜出了。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一名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合影。图/Alex Zozulya博士数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国际性趋势。《自然》(Nature)2011年5月发布的名为“博士工厂”(The Ph.D. Factory)的调查报告指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一份研究显示,1998年至2008年科学类博士年增长率达到近40%,每年约增加3.4万人。没有迹象显示增长会放缓。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并认为博士毕业生人数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此,报告质疑道:“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当博士成为“博士工厂”制造的批量化产品,其成色就难以保证了。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2007年发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历数高校“大跃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针对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刘道玉的对策是:“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左:伯明翰大学的一次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右: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礼服。隆重而讲究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是研究生教育的严肃性的体现之一。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1987年6月,作为北大培养的首批文学博士,陈平原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曾在文章中记述当时的经过:“我独自一人,骑脚踏车,来到未名湖边的研究生院,取走那张属于我的博士文凭。回宿舍时,顺道买了个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准备晚上受用。给父亲挂了个电话,说‘东西拿到了’;电话那头很激动,叮嘱下次回家时一定带给他看看。那时年轻,看不起‘博士’‘硕士’等头衔,以为关键是有无真才实学。第二天,为完成下一个研究课题,江南读书去也。”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与博雅塔。图/维基那个时代,北大乃至其他高校都没有隆重的博士毕业典礼,更没有穿博士袍、戴博士帽、导师拨流苏等仪式。很多学者像陈平原那样,以平常心对待博士学位——“不过是取得一张从事专业研究的入场券”。陈平原认为,自己不是特别看重博士头衔,与专业方向有关。“回首百年中国学术,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大都没有博士学位——即便曾出国留学的(如陈寅恪、钱锺书等)也不例外。这一点,与经济、法律、物理、生化等专家大不相同。哲学家、史学家完全可能自学成才,法学家、数学家则很难回避严格的学院训练。”陈寅恪任教清华时,有“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之称。图/维基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博士学位制度刚刚建立、规章制度不甚健全的时候,博导们甚至不知道怎样教学生——正如莫砺锋所说,“那时没有课程体系,也没有学分制,学校连规章制度还没制定,导师指点你读什么书,你就去读”。那时候培养博士生的方式,类似于传统手艺人带徒弟,一对一,一个博导带一两名学生,言传身教。甚至有四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的情况:带莫砺锋的,除了导师程千帆,还有导师的三名助手——郭维森、周勋初、吴新雷,四个老师管一个,把他管得“死去活来”。而如今身为博导的莫砺锋,他要带的博士生有60多名。那个时代的文科博导上课,就是跟学生聊天——莫砺锋、陈平原都十分怀念当时那种氛围。陈平原在回忆导师王瑶时这样写道:(王瑶)先生习惯于夜里工作,我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前往请教。很少预先规定题目,先生随手抓过一个话题,就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得意处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像放风筝一样,话题漫天游荡,可线始终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收回来,似乎是离题万里的闲话,可谈锋一转又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听先生聊天无所谓学问非学问的区别,有心人随时随地皆是学问,又何必板起脸孔正襟危坐?暮色苍茫中,庭院里静悄悄的,先生讲讲停停,烟斗上的红光一闪一闪,升腾的烟雾越来越浓——几年过去了,我也就算被‘熏陶’出来了。复旦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典礼现场。2013年,陈平原撰文提出“革新博士教育六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是:改国家学位为大学学位——“像欧美国家一样,各大学对自己颁发的学位负责。经由一番激烈的竞争与淘洗,内行人很快就会明白,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值得珍惜,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白给你也不能要。”他对于博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这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一个希望进入学界的人非做好不可的“规定动作”。作者 |谭山山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利物浦

被浙大这门宝藏课程“种草”了!带你走进神“蜜”新世界~

除了蜂蜜,蜜蜂还能让你想起什么?是穿梭花丛间忙碌的身影,是席卷而来引起密集恐惧的不适,还是蜇伤人的隐忧?在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胡福良教授的《蜜蜂、生态与人类》课上,你将看到另一幅景象:围着逼疯密恐的蜂群图片数蜂王,被蜜蜂蜇后面不改色顺便科普蜂疗,课上花式品尝蜂产品,顺便吐槽蜂王浆的味道奇怪……作为一名沉浸蜂学数十年的学者,胡福良教授带着他“老蜂农”的外号,一次次攀登上科学研究的新高度,又一次次将纷繁艰深的知识酿成饱满风趣的课程,带进讲堂。最近,胡教授主讲了十多年的本科生通识课《蜜蜂、生态与人类》成了“爆款网课”,课程讨论刷屏、点赞数过万,甚至还有几位坚持同步学习的学生家长都被培养成了忠实课迷。其实,自从胡老师将它从小班的新生研讨课改为面向全校的通识课,选课爆满、多次扩容早已成了这门课的常态。每次课程结束,胡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轻松的课堂气氛总会吸引着学生去“种草”这门宝藏课程,吸引着一届又一届蜂学的萌新们前来“打卡”。■■■■■正如胡老师所说的,“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帮助你们拿到学分。我最希望的是,让你们欣赏这神秘、神奇、神圣的蜜蜂世界。”在他的课堂上,严肃高冷的知识灌输没有市场,“高大上”与“接地气”齐飞,“金句”共“前沿成果”一色才是这门课正确的打开方式。胡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痴心蜂学的精神总像是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学生求知的目光;又像是点点星火,指引学生将蜂学的兴趣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生课后作品胡福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蜂学专家,三十多年如一日,像勤劳的蜜蜂,默默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处处桃李、满身芬芳。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学科带头人,他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培养出了包括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级专业人才。作为教师,他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深受学生喜爱,享有“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积极争取企业资助,设立了“葆春奖学金”,为学业优秀或家境贫寒的学子切实地解决实际困难。■■■■■胡福良教授一共开设过7门课程,在收获满堂的掌声之后,他却总是想着还能为学生多做些什么。2019年以来,胡老师开始与《蜜蜂杂志》合作,专门为《蜜蜂、生态与人类》这门通识课开辟了《课程论文园地》的新版块,用于选登学生的优秀课程论文,小小的方块字承载着老师的期望,也成了学生们更加努力探索的动力所在。《蜂》(可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养蜂伊始战国起,千载光阴分四期。原始掠取至东汉,山野养蜂到南北。野蜂渐入寻常家,唐宋元后臻完善。中华养蜂历史长,待我与你细细讲:贾湖遗址现蜜酒,殷墟甲骨有疑字。武王伐纣展蜂旗,山海经中记蜂神。泥封蜂巢加烟熏,祠之雄鸡望丰年。周朝蜂子进宫膳,汉代蜂蜜入药方。山野养蜂东汉起,姜岐授技惠千户。蜜饯琼浆折君侯,蜡作印玺赠亡人。博物志内存巧技,蜜蜂赋里有乾坤。以蜜涂桶南朝起,野蜂飞进百姓家。蜂蜜酿酒延年寿,蜂子敷面焕颜容。唐代蜂箱放檐下,草衣蔽身防毒螯。蜂蜜能为千种用,可入丹药可制香。蜂蜡亦有新用途,可做烛炬可染布。宋代养蜂技精进,棘刺王台控蜂群。蜜诱烟熏去收蜂,一人在前一人后。蜂蜜食品百千种,蜡版印刷进万家。元代养蜂至鼎盛,蜂业发展五创新。荆木蜂箱摆有序,沙帛蒙头适割蜜。碎土收蜂沿至今,三位一体管蜂群。蜂蜜产品渐丰盛,诗文词曲处处蜂。明清蜂业集大成,分召留镇防割藏。蜜蜡蜂品年年贡,酥酪酒饮家家尝。蜂衙小记十五则,道尽中华养蜂史。《蜂》刊登于《蜜蜂杂志》2020年第5期,为浙大教育学院教育学1701班石心玥《蜜蜂、生态与人类》的课程作业——《中国古代养蜂业发展的历史探究》,一首小诗总结了中国养蜂业的历史发展进程。胡福良教授在“接地气”的趣味里融入“高大上”的研究成果,将自己的科研经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让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对小小的蜜蜂世界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那些“嗡嗡”作响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们也引领着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神“蜜”新世界。学生课后作品学生上完课这么说“非常喜欢!听了老师的课之后,感觉老师讲课非常亲切,思路清晰,课程图片非常丰富,富有趣味,为我打开了一面“甜蜜”的大门!在直播教学中,老师将课程知识与自身经历加以结合,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全程听下来收获满满,非常感谢老师!”“很开心能够上老师的课,看到蜜蜂也觉得可爱了起来,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线上上课的方式还是和线下有很大的不同吧,不过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老师上课的热情和对蜜蜂的热爱。三节课下来没有一丝枯燥,不管是话题引入还是蜜蜂种类的讲解,都非常有趣,一家三口都在认认真真听讲,边记笔记边查资料,哈哈。”家长旁听网课的反馈“非常有幸加入儿子的网课队伍,感受‘60后’学者给‘00后’大学生上课的魅力范,课件有心又用心,内容专业又风趣。一方面感动儿子选上了课进一步了解蜜蜂世界,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课程,让儿子学习老师做人、做学术的那种精神。我一直与小子讲,如果你像胡教授一样,在某一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定业绩有一定影响力,能到60岁还像小伙子一样激情四射,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世界,那就是收获。我很多年没认真听课了,我也受益匪浅,认真作了笔记 。”文字记者:范存鑫丨秦雪儿丨魏然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封面图片:佳乐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俞纯彦责任编辑:金云云

必作

一年学费20+万,依然有很多学生挤破头也要上

近些年来,义务教育改革的声势愈加浩大,但入学户口、学区房、分班考、补习班仍旧牵动着上亿家长的心。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只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国际学校及国际班也作为了丛林社会中的避难所,开始成为越来越多00后孩子家长的新选择。火爆对应的是入学门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学费也水涨船高、招生名额供不应求,很多家长挤破了头,也要让自己家孩子的脚踏进国际学校的大门。那重庆有哪些国际学校、国际班呢小编熬夜整理,大家快来看看看吧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重庆市渝北区空港东路766号)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博物馆式小学 8万/年、精品初中10万/年、精品高中10万/年、国际高中13.5万/年;社团活动:逻辑推理社、模型社、篮球社、财商社、历史社、足球社、汉服社等;校园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辩论赛、美食DIY、英语文化周、变装周及各类节日活动;招生要求:博物馆式小学:凡满6周岁及以上儿童精品初中:应届优秀小学毕业生国际高中: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报名资料:国内户籍:户口本外籍、港澳台:中国籍家长:参照内地户籍学生提供材料外籍家长:家长护照、在渝工作证明、居住证明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瑞龙路16号)学校情况介绍学生数量:在校学生1380人;老师数量:老师330人;班级数量:58个班;学校学费:小学11万/年,初高中14万/年招生年级:小学至高中社团活动:静等茶艺社、漫研社、时间美食社、体育社、Alice乐器社、Rainbow-Line公益社、Holy Rock电影社、7Minutes创意传媒社、韩社、橄榄球社、计算机社、辩论社、杂志社、Funny English Club、模拟联国、戏剧社、瑜伽社、科学社、领导力社、神秘动物学社、NBA篮球训练营、夜莺合唱团、跨年晚会、外语文化节、德普爱心基金、德普吉尼斯、万圣节Cosplay、德普大讲堂、体艺文化节、书香文化节、马术、高尔夫、橄榄球、壁球、击剑、攀岩、电影导演、话剧、川剧。重庆耀中国际学校(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湖霞街2号)学校情况介绍招生对象:幼儿园至高中 3-18岁;招生要求:外籍护照持有者或父母一方为外籍人士;网上申请后,通过面试和学业等能力的测评通过,方可入读学校学费:幼儿园 – 三岁至四岁班184,000人民币/年小学 – 一至四年级 235,000人民币/年小学 – 五至六年级 242,000 人民币/年中学 – 七至九年级263,000 人民币/年中学 – 十至十一年级283,000 人民币/年中学 – 十二至十三年级288,000 人民币/年学生数量:420人 ;老师数量:108人 ;外籍教师:68人 ;班级数量:23个;社团活动:近40余种,包括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橄榄球、马术、游泳、越野等各项运动,也涵盖芭蕾、乐高、模拟联合国、机器人、TED演讲、美术壁画、管弦乐、合唱团等重庆哈罗礼德学校(渝北龙兴两江大道)学校情况介绍招生年龄:K12,四年级及以上提供寄宿外教数量:外教占比70% ;学校学费:一年21万;成立时间:2020年。重庆枫叶国际学校(重庆市永川区学府大道枫叶路777号)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幼儿园26000元/学年 小学28000/学年(含住宿) 初中34000/学年(含住宿) 高中72000/学年(含住宿);枫叶初中、小学国家课程:开齐国家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规定课程;集团课程:英语特色课程、德育体系课程;枫叶高中课程体系:包含中文、英文、ESL以及CSL四大类基础课程,同时包含优化升级的世界研究、学术英语、领导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及AP课程。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重庆市渝北区新南路6号)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幼儿园:(半天)81,400元/学年、(全天)135,700元/学年;小学及初中阶段:201,600元/学年;高中阶段:219,450元/学年;学生数量:300人 ;外教师生比:1:5.5;班级数量:目前每个年级一个班;社团活动:学校开设法语、芭蕾、跆拳道、游泳、艺术课、篮球、Board Game、Song&Dance 、 学术指导等;公共交通:1辆校车+3辆定制交通车(国营两江公交公司)共4条线路远恒佳重庆公学(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龙湖大道25号)学校情况介绍招生年龄:6-12年级 ;学校学费:剑桥初中6万/一学期 美国高中7.5万/年一学期 生活费4300元/一学期 住宿费3000元/一学期;学校课程: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在实施国家课程基础上,融通IB课程理念,建构国家课程+ESL、国家课程+AP、国家课程+A-LEVEL中西融合体系。其中ESL和国学课程贯穿始终。留学部6-8年级初中学段,开设国家课程、剑桥Checkpoint课程。9-12年级学段,开设国家课程和AP课程、剑桥IGCSE与A-LEVEL课程,形成融通中西的课程体系。北大附中为明重庆实验学校(重庆两江新区金福路1号)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中美课程41000元/生/期中澳课程41000元/生/期中日课程36000元/生/期中韩课程31000元/生/期招生年级:9-12年级;学生数量:4300人;老师数量:414人 ;外教老师:14人;班级数量:121个;社团活动:有吉他社、美术社、动漫社、摄影社等重庆巴川量子中学(重庆市江北区天澜大道56号)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初中、高中 初中5W一学期,高中6W一学期,自主选择走住读招生要求:初中国际班:参加综合面试,择优录取;高中班: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笔试和面试者,择优录取。课程体系:初中国际班:3C课程体系,即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Competitive capability,语言能力课程;Corss-national comprehension,国际理解课程。高中国精班:重庆地区唯一一家具有A-level英系课程体系和EPCA美高课程双课堂体系的国际部,除标化考试培训课程以及20余门STEAM选修课程外,巴川量子班特设社会实践课程和竞赛课程,覆盖商业、美式辩论、生物、数学、机器人等几大领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提前接触未来可能涉及的专业方向,提升申请大学的“软实力”。重庆南开中学国际部(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南街一号)学校情况介绍学生数量:8787多名;老师数量:586人;班级数量:151个;学校学费:21000元/学年(10500/学期);重庆八中树人国际高中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55000元/年;学校活动:2009年,学校被国家汉办授予“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中学”,常年。2011年,在德国G.E高中设立孔子课堂,两校每年互派高中生开展艺术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并定期在我校选拨志愿者到德国企业实习。2013年在美国塞马米奇高中的孔子课堂经国家汉办批准成立。学校课程:学校是首批获准招收国际班学生的项目学校之一,开设AP等国际课程,目前有200余名学生到美国高校深造。重庆育才中学国际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正街92号)学校情况介绍老师数量:1177人 ;学生数量:16000多;师生比例:1:14 ;班级数量:300个;招生要求:初三应届毕业生,学生必须参加高中入学考试,达到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录取标准。此外,申请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学生还需要参加额外的笔试和面试;社团活动:摄影社、音乐社、话剧社、手账社等20多个社团活动;课程体系:国际A1:A1班项目介绍A1班是市教委正式审批的办学项目,学制三年,于育才本部就读。A1班项目与英、美、澳、新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定向招生,学生在高三毕业后赴国外名校留学。班级模式:三年育才本部就读高一:国内高中课程,雅思、SAT基础高二:强化雅思、SAT课程,完成国内会考科目高三:AP课程,申请海外名校,适应性课程国际A2项目:A2班项目介绍A2班招生对象为综合能力强、有出国意向且家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优秀初三毕业生。A2班的学制为三年 ,未来目标定位世界名校。A2班与A1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2班的成才模式为“1+1+1”模式。即育才中学学习一年→英美加高中适应性学习一年→回到育才学习一年→前往英美加等各国名校。班级模式:1+1+1模式高一:在育才中学学校国内高中会考科目、美国历史、美国文化、托福Junior、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托福基础课程高二:美国、加拿大、英国高中适应性插班学习一年,学习SAT课程,AP课程高三:回到育才中学学习托福冲刺课程、SAT课程、美国历史、美国文化、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学术英语、高数、微积分等。重庆第一双语,原一中国际部(重庆市渝北区金渝大道湖霞街2号)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7.9万/年 高中学生数量:300余人班级数量:15个班级老师数量:86人外教老师:12人;招生要求:重庆市中考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达到重庆一中本部分数线下50;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英语、面试;校园活动:社团招新、学生会日常活动、社团日常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戏剧节、元旦晚会、毕业典礼、春季运动会、秋季拓展训练等重庆第十八中学国际部(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大道北)学校情况介绍班级数量:25个;师生比例:1:3;学校学费:高中学费33000/学期 住宿费450/学期 ;必修课程:包括中国高中课程、A-Level课程(即英国高中课程)、雅思课程,目的在于完成中国高中合格考试、A-Level学科和雅思考试,取得中英两国高中毕业文凭,申请入读国外大学;社团活动:书法、二胡、合唱、舞蹈、篮球、日语及40余个学生社团等;招生对象:初中应届毕业生;招生年级:高一高二,高一、高二少量插班名额招生人数:40人;国籍要求:中国国籍。重庆二外国际部(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龙洞坡70号)学校情况介绍招生要求:应届初三毕业生、部分优秀高一学生 ;老师数量:50人 ;外教老师:5人;班级数量:15人;学校学费:根据中考定价 全寄宿制;学校课程:国家高中课程、AP课程、SAT课程、雅思/托福课程、日语课程、韩语课程、西班牙语课程、国学课程、ASDAN课程等;社团活动:广播社、羽毛球社、网球社、篮球社、乒乓球社、动漫社、舞蹈社、摄影社、自由搏击社、话剧社、乐器社、翻译社、书法社、韩国文化社、国艺社、学生会、乐善自愿者社团、模拟联合国、商赛、美式辩论、书栈、咖啡吧、棋艺社、文艺社、学习社、音乐社、国际竞赛、国学大讲堂。西师附中国际部(西南大学附中蔡家校区)学校情况介绍学校学费:高中,8.6万/年学生数量:目前60人,班级数量:6个;老师数量:16人,外教3人;学校课程:英国A-level高中课程,加拿大高中学分课程;管理方式:封闭式管理,走读住校均可;学校社团:篮球社团、书法社团、配音社团、街舞社团、经济社团和艺术社团等;入学要求:入学笔试+面试;中考成绩要求;重庆市中考联招考试成绩600分以上;个人综合能力考评。

黑头发

我在北大旁听了一节电竞课,老师说很渣的游戏就别玩了

2018年4月9日,一个稍微紧张的周一。北京大学在一场舆论余波中盘旋,同时它也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学校门卫对想要进入北京大学校园的任何人都格外敏感。这并不影响正常的课程教学。当天入夜时分,北京温度骤降,陈江先生裹着一件黑色薄羽绒服走进拥有18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他跨过讲台,走到教室门口的对面,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身体变换走向,回到讲台上。18时20分,距离他开课还有20分钟,有学生下午2点就过来占座,教室已经没有多余的座位了。在他的课上,经常有学生因为没有抢到座位,坐在阶梯上听课,或者站在教室后面挤成一排,更有学生直接自带板凳,坐落在教室两侧。出现那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他接下来要上的那门课叫《电子游戏通论》,春季公选课。北大电竞课课堂现场用更为通俗的话来说,这门课叫“电子竞技课”或者“电竞课”,讲授基本的电子竞技知识,包括电子游戏的研发、发展、管理、趣事等内容。主讲人陈江想用30个课时、15周的时间将学生带入新的电子游戏认知轨道。“我做这个小游戏花了20分钟,很简单,你们下去可以用这个游戏引擎做。”陈江向学生分享他制作的小游戏,是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江在游戏中使用了很多幽默语言,让严肃的文字和轻巧的游戏场景形成错位反差。“这个好‘骚’!”学生用很新的网络语言评价陈江的作品。“骚”在网络中是“厉害”的意思。“中国游戏玩家规模的市场渗透率是多少?大家觉得是多少?”陈江向课堂上的学生发问,教室里窸窸窣窣。“6亿啊,除了玩不动的和拿不动手机的(人),差不多都能玩了。”陈江的课件数据图显示,2017年国内手机游戏玩家规模远远超过PC玩家。他指着屏幕说,“这黄颜色是手机游戏玩家”,学生们得知这一信息后,“哇”声一片。课堂上的陈江数据图还显示,手机游戏玩家数量猛涨的拐点发生在2013年。“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迎来大爆炸阶段,手机上网用户4.2亿,首次超过PC端。”电子游戏产业连续十年的増长率超过40%。陈江面对着学生,把手指向他身后的投影仪说:“这是什么产业?啊?”“我真的没有想到过这个数据,有些恐怖。”一位陈姓学生说,“那个庞大的数据就在那里,我们很多时候视而不见,也还有人用鄙夷的态度去否认它,我们就应该好好研究它身上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啊。”“会有真·官方引擎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授课后,陈江将一门普通“游戏引擎”公选课引向一个更为高级的层次。面对190多名学生,他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可能会有。2002年,陈江在北京大学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和电路系统,留校到今天,已经教了16年书。现在,不少学生知道陈江往往是因为电竞课,慕名前往课堂的校外人士,多是冲着“中国顶尖大学+电子游戏+社会争议”的噱头去的。要是把陈江放在2009年,人们知道他,多半因为他是一个“大水车”。北京大学有一个校园论坛叫“北大未名BBS”,诞生在2000年,以“校内信息平台、师生文化社区、网上精神家园”为定位,那里聚集了北京大学的各种大神。1989年,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1995年前后,陈江大学三年级,互联网开始席卷北京。陈江恰好有了一个表达观点的窗口,加上晚到的叛逆期,他索性给自己的计算机账号取了一个叫“idiot”的名字。idiot翻译过来是傻瓜、笨蛋的意思,在“北大未名BBS”上,他的昵称叫“呆呆”。课堂上的陈江网络之外,学生很少叫他陈老师,一般叫他“呆呆老师”。他肉肉的娃娃脸上挂着两条浓眉,下面是两颗闪亮的眼珠子,加上常年不留长发的圆脑袋,笑起来的时候,像极了动漫人物小和尚一禅,呆呆的,萌萌的。“外在形象更像是‘呆呆’的由来。”一名上过他课的学生说。到现在,陈江在“北大未名BBS”发帖数超过7万条,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呆呆体”。这是一种文章格式。而“大水车”是水友们赋予他的一个称号,“大水车”在“北大未名BBS”里指发帖数量多、质量上乘、受欢迎的人,相当于微博里的优质大V。在“北大未名BBS”里,陈江解剖与电路相关的问题,回复“弟弟妹妹们”学习、爱情、就业等方面的疑问,给学校建言献策……陈江的身份经常被叠加在一起使用,答题者、解惑者、公共知识人士……这两年来,他在BBS上发的帖子没有以前多了,现在微博成了他的另一个主阵地,他在上面关注热点,分享观点。比如时下最火热的区块链。“十多年前(是)关(闭)主流BBS的年代,想要构造一个分布式的日志网站,用来尽可能排除谣言而又记录各种丑闻(就是那些动不动就404的)。想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区块链,大体是:内容分布式传播,而署名是用私钥经VPN转成‘公开确认却又洗去IP的匿名身份’。后来发现自己技术和时间储备不够,就放弃了..…… ”很小的时候,陈江就喜欢上了电子游戏,常常跑到游戏厅去看别人玩游戏,但一直没有参与其中,他也没有买游戏机。直到1990年12月,16岁的陈江因为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名额。他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兴奋不已,第二天就冲到离家附近的商场买了一台游戏机。第一次让他尝到兴趣能挣钱的甜头,是他大学时,去游戏开发公司做兼职,做游戏创意和游戏测试,赚到了一点零花钱,“不亦乐乎”。大学任教期间,他有制作小游戏的习惯,游戏主角可以是他自己,也可以是校园里的普通保安。2013年,他制作一款小游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展示,他将北京大学的保安编排了进去。彼时,他正带着父母逛北京大学校园,“在西门转悠的时候,还说起这些(当)保安的小孩纸们,真的素质挺好”。“我自己很喜欢玩游戏,也可以算是老玩家了。”兴趣和个人经历成为了陈江开设《电子游戏通论》的主观原因。抛开个人兴趣,一旦将游戏带入到时代洪流中,便会成为“一个我们最终无法回避的问题”。陈江曾给电子游戏杂志《Game集中营》撰文《2017-2018中国电子游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达到2036.1亿元,全球排名第一,产值已经超越电影等传统娱乐产业。未来的电子游戏市场将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直播、战队、俱乐部,乃至外挂。当然,除了游戏的研发、运营之外,在金融界做电子游戏投资、在政界做电子游戏产业政策和管理、在媒体界做电子游戏报道和评论、在教育界做学生的电子游戏引导工作,都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电子游戏常识。向行业纵深处发展,市场普遍缺乏具备电子游戏深度常识的人才,这是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之一。在必要性之外,陈江把开课的原由归结于责任感。“作为老师,我所能做的就是开设一门课程,带领我的学生们了解游戏,认识游戏,探讨游戏,鉴赏和评价游戏,开拓他们的视野,以及思考的深度。”陈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电子游戏想要在北京大学里变成显学,路途不平坦,陈江开设这门课火爆的另一面,是舆论压力。3月,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在《检察日报》撰文站在了陈江的对立面。“即便是北大等高校开设电子游戏课程有一万条所谓的理由和意义,我们依然坚决反对。”他的理由是,“这可能伤害到万分之一的家庭,千千万万的家长和懵懂无知的孩子。”在朱巍的眼里,“这类课程的风向标搞错了,北大的‘兼容并包’不能以可能牺牲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代价。孩子的理解力无法上升到北大设立课程的初衷,家长的监督力却可能就此毁于一旦。”陈江不这么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应该让青少年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好游戏的,让他们知道这一点更重要。”而所谓的“好游戏”,就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大于付出。与朱巍的保守态度不同,在主流舆论层面,《广州日报》一篇名为《北大开电子游戏课,为何会引起“围观”》的评论文章显得很看得开。“从小处来看,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游戏玩家为数不少,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游戏习惯和心理,这是学校的责任所在;往大处来看,我国游戏产业高速发展,急需产业链上下游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高校关注现实需求、迅速反应,值得点赞。”如何算是好游戏?北京大学还有一门与电子游戏产业相关的课程。2016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开设了一门叫《电子游戏与文化理论》的课程,北京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傅善超是这门课的主持者之一,触乐网曾以他的第一视角发表过一篇文章,透露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把一种“不务正业”的东西变成一个严谨且能对时代发言的学科的研究领域。邵燕君研究网络文学,对电子游戏也颇有研究。傅善超长期观察邵燕君后得出一个结论,后者认为电子游戏和网络文学有类似之处:游戏很可能将成为未来最主流的文艺形式。2016年开课前,傅善超吃着泡面,花了一个晚上做了一份课程大纲:本课程在西方电子游戏研究近十五年的基础上,主要以文化研究和媒介研究为方法论,将尝试初步探讨电子游戏的互动特性、叙事语法、和文化意义,同时也会涉及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游戏”在更大范围内的理论意义。课程将以研讨的方式进行,选课学生需做独立报告,并参与其他同学课程报告的深入研讨。考试成绩以课堂报告和最终提交书面报告为主,参照课堂发言情况。由于本课程建设尚在探索阶段,故课堂发言讨论主要采取读书会形式,发言同学无须准备PPT和发言稿,但需作为领读,从头到尾梳理、讲解选定文献的内容大意。由于选课人数较多,无法安排同学一一发言,故评分方式仍需探讨,预计会以期末论文的形式。这门课以学术研究为主,相较于《电子游戏通论》,它只面对20人左右的人数规模授课。现在,这门课更名叫《跨媒介创意写作实践》。北京大学的“电竞课”引起新一轮舆论争议后,《广州日报》还对电子游戏产业与高校的关系做了一个预测:“从发展趋势来看,类似的课程、专业还将越来越多。”“本课有争议,你还上过哪些有争议的课?”在4月9日的课上,陈江提到了社会某些声音对这门课的否定态度。他说得不多,以轻松的语气给出了一个疑问句,就把话题拉回到了当天的“游戏引擎”上。国内,很多职业/高等院校早已经踏上了开设电子游戏相关专业的道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山东蓝翔新技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经有20所学校开设与电子游戏相关专业。现在世界最好的游戏设计校在美国——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它有十多个与电子游戏相关学位,包括了动画与数字艺术、电影艺术与批判研究、剧本写作等。陈江做过高校专业人才类比,出一个结论:电子市场需要非常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其去。陈江玩游戏,也研究游戏,他明白电子游戏的好势头,他也知道电子游戏的潜在危害。从小游戏大重装载型游戏,他都有接触,在他的课上,都做了分析和分享。但他的课还是满足不了部分对游戏深有研究的学生,有学生表达了对这门课的一丝丝“不满”,“讲得不够深,离市场一线稍微有些远”,“不过也还好,放眼望去,北京除了我们学校中传,还哪个大学能这么干,恐怕很少吧。”“不满”指的是不满足,化解这种“不满”情绪是有方法的,陈江经常邀请游戏业界的从业人员给学生讲课,把最新的业界信息传播到高校。腾讯王者荣耀项目组的助理发行制作人李书悦就以“特约嘉宾”身份去北大讲过课,她在课堂上享了王者荣耀在原创IP英雄“铠”的运营策略。运营推广需要针对新用户制定一套推广策略;渠道组利用分发渠道去推广核心活动;活动运营需要在活动上线前期在一些社区及用户群里面,炒热用户的一些传播氛围;电竞运营则需要围绕“铠”去做线上线下的一些外围活动赛事,把最新的玩法儿、模式告诉给用户。游戏运营的通用工作分工和关系任何一款游戏它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在于游戏行业从业者们如何打造这款游戏,以及长期的运营调整,底要做成什么样子非常重要。“运营、研发、推广,就是找到这款正确的一条道路,让这款游戏冲出来、杀出来、活下去。”李书悦说,这是游戏行业从业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陈江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靠近社会、贴近学生,然后教书育人。他从来没想过要把学生放到教室打游戏,学习知识、提高审美才是迫切的,“你品位应该高一点,那些很渣的游戏就别玩了。”他的课放在了每周一,从下午6点40,上到晚间8点30,共110分钟,课间不休息,极少有学生中途离场。4月9日的课前,他放下黑色背包,脱掉羽绒服,剩下一件红色休闲短袖。留着寸头、戴着黑色眼镜框的他从背包里掏出电脑,打开课件,等待上课铃声响起。那堂课他使用了95分钟,把15分钟留给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代超,他在课上分享了一款叫《undertale》的角色扮演类剧情游戏。陈江走下讲台,跟学生坐在第一排,双眸凝望投影屏,寸头上埋着些许白发。你戏很多吼,还不来释放一下2018虎Cares全新「职场丧T」预售上线助你逆战北上广,怼死戏精同事路人和老板

小艾

真正的大类招生培养!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周易》云:“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也”。从2017年开始,南京大学本科招生专业从院系大类扩展到学科大类,这是南大顺应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举措,是“三三制”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也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通的重要环节,它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有助于考生进校后做出理性选择。冬去春来,大类招生即也将完成第一年的探索。2017级的学子们在各个大类中学习、生活,在南大收获一份份成长的喜悦,现在他们将结束大一一年的学习,走向各自心之所属的院系和专业。在这第一个年头中,大类招生与南大特有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擦出了怎样璀璨的火花?人文科学试验班(人文艺术传播类)人文艺术传播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新闻传播和对外汉语教学五个学科,由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系、新闻传播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组成,五院系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准。人文大类的同学在大一阶段由五院共同培养,在一年的文史哲新海五院提供的平台课程与学校提供的其他必修、通修课程的滋养下顺利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入好门。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大类设置了五门菜单课(每个院系都开设的一门独居院系特色的课程),大类同学可自主选择一门修读;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大类共设置了十二门菜单课(其中文学院2门、历史学院4门、哲学院2门、新闻传播学院3门、海外教育学院1门),大类同学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四门修读。独特的院系菜单课使得人文大类的同学更好地了解各个院系,同时也使得同学们更好地探索到自身的适合的发展方向。大类一年的贯通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使各方面的人文知识融合交汇,使得大类同学有一个更广博、全面的知识建构,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接下来让我们走近人文大类的“小蓝鲸”们,听听他们对于在大类一年的“人文生活”有什么话要说吧。Q1:报考时为何选择南京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呢?雪碧纤维+:人文科学试验班囊括了文史哲新海,这五个院都有着非常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育传统,在全国的排名上也非常靠前,人文科学试验班是文科生的一个非常棒的选择。Q2:对于“人文”二字有何理解与感受呢,或者是一些不一样的故事?杨烁:人文学科是对人的研究与思考,其魅力在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融于生活,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由于没有固定答案,我认为人文比其他学科更需要质疑、猜想与创新。选择人文学科于我而言,不仅是将相关知识存入头脑,更是将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重担扛在肩上。贝塔:初次年级大会时徐兴无院长向我们娓娓道来何谓人文时,感觉一扇很奇妙的门在朝我徐徐打开。人文的同学面对一些公共事件的讨论以及面对竞赛和集体活动展现出来的风采;每个学院的大牛在课堂和讲座上的侃侃而谈,都让我觉得这个地方很“人文”。Q3:在大类设置的课程中,有哪些课程是很独特或者是很有趣的呢?它让你学到了哪些?木石:《汉字的研究与创新》非常有意思,让你了解到你原来知道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当你自己去探索它的来源时,你会感觉非常有意思。这门课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查资料、如何去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雪碧纤维+: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口语表达》,徐慨老师每次课都会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体验任务,如给一个陌生人打电话进行小采访、现场报道一个事件、运用不同的思维评述新闻事件,这些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场反应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门课带来的体验是非常独特的,它是集创造性、体验性、挑战性于一体的课程。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老师的《媒介通论》,每节课都可以让你感受到不同的惊喜,听他的课会让你有体会到不同的震撼,老师提出的很多点是非常独特的,它们会敲醒你。历史学院胡阿祥教授的《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历史不再仅是教科书上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而是真正的一个舞台,历史就在上面上演。文学院的傅元峰老师讲诗歌,在他那里我们体悟到了不一样的海子,我们也懂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究竟该怎么样去领悟。Q4:在大类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呢?能聊聊一些宝贵的回忆吗?杨烁:尤其是下半学期,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有各种不一样的资源供我使用。这一年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学术造诣很高又有风骨的老师。关于大类,进入人文学生会文案组工作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文字能力、写作效率的快速提高让我能够同时应付得了不同的任务,参与大类活动的前期宣传、跟进纪实等工作让我对大类有了责任感和归属感。贝塔:其实收获最大的是自己慢慢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大类里优秀的老师们、日常相处的优秀学长学姐们、学校提供的丰富的讲座资源,都在让我遇见学习的榜样,以及从他们身上汲取奋斗的经验,使我对未来方向更加坚定。Q5:对于有志于报考南京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的18级学弟学妹们有什么话要说吗?X同学:如果你有一点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对文史哲新海这五个院系有过对上眼的那种怦然心动,不妨来此一试。雪碧纤维+:人文它不需要门槛,它敞开怀抱,希望你能够走进来,逐渐去领悟它的魅力。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保有继续葆有对人文的热情,有着对青春不灭的情怀,利用高中以及暑假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南京大学的人文大类,在这里你一定能够获得你想要的知识、见到你想见到的大师,度过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sdfd社会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包括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学院4个学院。从规范理性的法学、到探究情感的心理学;从饱含家国情怀的政府管理,到着眼人类社会的社会学,社科的内涵与外延,都足以让你在纷繁漂浮的现世找到专属你自己的,那一隅安身立命之所。开设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 11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分别授予法学、管理学、理学、文学学士学位。作为南京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南大社会科学是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不仅有大量高学术水准的导师与学者,科研能力上,实验器材与数据分析库水平在全国高校中也位居前茅。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档案情报专业位列全国第一,社会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也均占优势。课程安排除学校统一开设的通识通修课程外,社科大类在大一阶段开设以下3类课程:学科导学课、学科平台共通课、学科平台菜单课。这里着重介绍学科平台共同课。平台共通课开设于一年级上学期,有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共 2门必修课, 由本学科类4个学院共同开设,课程性质为本学科类所有专业必修,能为学生在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学习生活了一年的社科学子,有什么话要说:1.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社科大类?和当初的设想有什么不同吗?象谷:我不是特别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感性的人,而恰好社科能够让我多保持一点理性,让我不要在这个世界上迷失了自己。丧丧的帅学长:主要是兴趣。当时看到社科大类里的专业包含行政管理、法学、国际政治,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并且想填报的专业。2. 在大类的学习生活中,有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课程?对你思想的塑造有什么帮助吗?R同学:我觉得大一上学期的社会科学导论比较有意思,这门课是四个院系的知名教授、长江学者来讲的,教授们绘声绘色的讲解激发了我对社会科学的兴趣,让我学会了用多角度和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还有这学期的心理学概论,陈昌凯老师很有趣,写的一手萌萌哒字体,将抽象的知识明白晓畅地讲解出来,使人印象深刻。辣姐:社会科学导论,很喜欢翟学伟老师讲课啊,特别有趣。老师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思想塑造的话,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影响。3. 社科大类的课程安排会很多吗?你平时都如何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呢?与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一样吗?R同学:大一上的课程不是很多,但是需要看书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会较多,大一下的话看自己选择的菜单课的数量。与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我能够遇见很多优秀的老师,参加丰富的活动,能在一个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不同的是比想象中要更忙一些。4. 能够推荐你在一年的生活中遇到的特别有趣或你特别敬佩的老师吗?象谷:特别敬佩翟学伟老师,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是我一生都难忘的。他说他一个人与中国的学术界抗争了三十年,因为他的理论体系不被中国的主流学术界接受。我觉得他这种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是我想看到的做学术的样子,做好的学术研究,要有不屈服的想法,要坚定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特别中庸的人是做不好学术的,因为学术不像做人,可以随和,学术应该是往一个方向钻的。丧丧的帅学长:李海超老师。他在上学期教我们马原,这学期教我们思修。他为人特别和蔼可亲,而且知识特别渊博,经常在上课时给我们普及有关儒学、宗教、传统文化之类的知识,讲解过程也十分引人入胜。R同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陈雅教授很有趣,上课风趣易懂;法学院的周安平教授也很有趣且令人敬佩,上课逻辑清晰,但节奏较快,对很多知识信手拈来,令人佩服。5. 你对想要报考社科大类实验班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经验分享或祝福吗?丧丧的帅学长:社科大类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实践性很强,选择面也很多,能让我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能到自由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社科人会逐渐拥有一种公共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之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多多报考社科大类,愿你们高考加油,在大学里尽情发展自己,祝你们前程似锦!象谷: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南大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社科会让你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社科人是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切实地改变这个社会的。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南大社科。理科试验班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口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一级学科,以及其它衍生学科。大类学生在大一时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和大气科学学院四院系共同培养。接下来就把发言权交给南大地学人们,来听他们说一说在地学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揭秘地学大类这一神秘的学科吧!小蓝鲸1、报志愿时为什么选择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大类呢?在进入南大之前有通过一些渠道了解过地学大类吗?吴美玲本身自己初高中挺喜欢地理,然后得知大学里面地理是理科,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而且,地学大类包涵的专业那么多,想着以后很多选择,觉得挺好的。小蓝鲸地学大类听起来很神秘的样子,你们平时学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什么课很“地学”,具体说说吗?heteroglossia我们平时数理化、地理、地质等都学。因为地球科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许多方向都要求学科交叉,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面。强烈推荐普通地质学,不仅涵盖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可以在实验室观察岩石矿物,还可以和老师走到大自然中实地考察。周崇胜我们平时学的当然是鉴定宝石和旅游技能啦~(笑)。正经说,简而言之,学的就是研究地球系统的各类学科,当然也离不开数理化。最“地学”的课,当然是我们常有的野外实习,有的课程会提供野外实习的内容,同时院系也会专门组织实习。小蓝鲸能分享一些在大类一年的学习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或者难忘的瞬间吗?heteroglossia地学初体验的时候,爬到天柱山顶上,回想老师介绍的知识,举目四望,想象着数亿年前的岩浆慢慢凝固,大地的慢慢抬升,千万年流水风霜的侵蚀打磨,一点一点塑造出眼前的这几座纯花岗岩山体,有一种相看两不厌的感觉。小蓝鲸你认为在了解基础知识之外,大类学习对于拓宽自己的思维有何帮助呢?周崇胜大类学习确实对于学生了解整个学科集群有着相当的帮助。于我而言,我感觉大类学习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于本学科群的全面认识。镇魂女孩增加了想象力…因为地球科学很多是亲眼看不到的现象,都在脑子里转,导致脑洞经常开得特别大,想象非常丰富。小蓝鲸在一年的大类学习之后你对自己打算进入的专业有何进一步认识呢?你认为这个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或能力?向天皮首先要有科学探究的精神,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此外创造能力、思维的跳跃能力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刘馨午我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古生物学,大类培养让我多了解了其他的专业,让自己增加一些知识储备。要从事古生物学或者说地质学专业的话,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毕竟我们要经常跑野外的,身上还要背着大包。出色的观察力在野外辨识岩石矿物化石非常有用,还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各种岩石矿物的特征都要烂熟于心,才能不会认错。小蓝鲸对于18级即将入学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想要与TA们分享的学习、生活、情感等经验吗?向天皮大一这个阶段还是要好好学习,在大一如果成绩比较好的话,大学四年的GPA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如果大一时GPA落下了一些,以后想提上来就比较困难,所以说学习一定要努力。吴美玲进了大学,就算是长大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比较建议培养的一个心态就是,勇敢去拥抱未知,不必太过焦灼。未来那么多不确定,稍稍一想,就会觉得多么新奇,多么有趣,不是吗?理科试验班(数理科学类)由数学系、物理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四个学院共同培养。学生在分流时可进入的专业不仅有南大最为王牌的天文学、物理学和大气科学,还可选择被称为科学之首的数学。课程安排大类同学在大一阶段将由四院共同培养,以使学生对于数理专业高等人才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大一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通修课、四门学科导学课、两门平台共通课以及四门菜单式课程。数学通修课旨在培养、完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双层次模式则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意象和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具针对性地选择。学科导学课和菜单课程均由四院系各自开课,以供学生对专业进行深入了解,以及为院系分流提供录取依据。平台共通课则是以培养学生综合数理思维为目标,希望学生能够真正达到触类旁通。下面让我们来听听数理大类同学的感想:Q1:填志愿时对大类培养的认识与了解有多少?有了解的话从哪些途径了到的?甜甜圈:本来就了解南大理科专业好,后来加了新生群以后问学长学姐问得比较多,再加上本身对理科感兴趣,家里也很支持学习理科。Lizzy:大类招生会使填报志愿时少很多纠结与顾虑,大类培养能使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多种选择。Q2:有没有对一些大类平台课程有着独特印象、认为这门课程非常独特或吸引人?1)数理科学概论圆周率:每堂课都会有一个老师来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是很厉害的教授,四个专业都有,很有意思,印象比较深的是数学系的一位教授讲数论讲到飞起。2)天文学导学Family:这门课都是学校里非常厉害的老师来上的,讲他们的一些研究计划,后几节课还带学生们去紫金山,还请了很多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和香港大学的一位系主任来讲课,很好玩!Q3:对大类分流方式的看法?Family:大类学习之后再选专业比一进来就分专业的那种分流方式更客观,参照了大一上学期的成绩,这也对大一上的学习情况也有一个客观的反映。Lizzy:大类分流基本还是会按照“学分绩决定优先权”的模式,而大学的学分绩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的综合能力,因此这种方式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同时尽早了解大类分流的方案能使同学们尽早作出选择与安排。Q4:对18级即将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或者谈谈自身的在大类学习了一年之后的总结的经验。Lizzy①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专业,不要盲目从众一味选择热门,也不要一味听从长辈安排,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现实状况,作出自己认为的合适的选择;②针对数理大类:慎重选课,毕竟挑战高难度的心态是好的,但是分数、绩点或许会让你得不偿失;③高三暑假很长,一定不要天天玩。年龄满18的建议考驾照,未满的建议学英语,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及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④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平时不要太浪,否则考试周会异常难熬,绩点也会异常难看;⑤也要多参加一些组织,多参加一些活动,在团体中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成为更优秀的自己;⑥茫茫人海中爱与被爱同时发生的几率太小太小,记得珍惜你爱也爱你的那些人。喜太郎信息是很重要的,多浏览南京大学的官网、教务网的消息和通知,这对自己对未来的安排很重要。01理科试验班类(化学与生命科学类)涉及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环境学院共三个院系,主要涵盖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和环境规划与管理 9 个专业。 本大类人才培养着眼改善人类生活、维护人类健康、保护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探索物质和生命的本质,并推进其在改造物质世界、了解生命活动规律及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应用。课程设置环化生大类由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培养。大一第一个学期除了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新生导学课(化院、生科、环院合开)等通修课外,还有三门平台公共课,即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和普通生物学。大一下学期除了一些通修课外,开设了比较多的平台共通课供同学们选择。如普通生物学、生态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学技术、污染控制概论和环境学等课程。丰富的课程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开阔了视野,更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分流确立方向。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即将走过大一的环化生大类的小蓝鲸们的体验与感受吧~011.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大类?填报志愿的时候有充分了解过这个大类吗?@聂枫选择环化生大类最初的原因是高中的时候对生命科学感兴趣,查过一些资料之后觉得环化生确实很适合我,可以让我了解更多关于生科,化学之后再真正做选择。@化生小菜鸡选择环化生大类是因为我个人对于化学比较喜欢,觉得通过一系列试剂的添加和操作做出新物质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填报志愿时有一定的了解。@胡嘉祺因为对生物爱的深沉,当然还有化学,因为生化不分家嘛,在大类还没出现前我充分了解了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曾经纠结于将来填报哪一个。但大类招生政策出来后,便基于之前的认知愉快地再认识了一下新的环化生大类。022.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你对环化生大类的课程有什么样的感受?有没有什么让你比较惊喜或特别喜欢的课程?@化生宝宝生物课很有趣,特别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的部分,课本上是基础,老师额外讲的更有趣。化生类的实验课,让自己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聂枫基础生物学实验有趣的,带你微观神奇世界,还会有植物园实地参观讲授植物的智慧。@胡嘉祺大学化学实验、普通生物学以及基础生物学技术这三门课是我比较喜欢的,无论是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和老师的指导,还是普通生物学课上王强老师独特的beamer和它们上面的知识,还是基础生物学技术的新鲜感,都是这近一年来的宝贵收获。033.你认为大类招生有什么好处?你有从中受益吗?@111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思考的余地,更多的选择空间@唯有时光给我们选择的能力,避免我们在不是非常了解,在比较懵懂比较无知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经过一年的学习,更加坚定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我觉得这是大类招生的最大优点。@马里奥大类招生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学科的接触,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所在,还可以解除对一些学科的偏见。个人觉得有受益。044.对于那些对环化生大类感兴趣的学弟学妹你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想要分享的?@胡嘉祺借用饶毅的一句话“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这个大类能带你领略物性的神奇,在它特有的忙碌中,也能锻练出体察人性之可爱的眼光。@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康师傅果断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你要确定能接受你喜欢的东西所带给你的未来),大学是个有着无限可能的地方,只要你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工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涉及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三个院系,涵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金融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五年制)共十个本科专业。本大类依托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以理为基础,以工为方向,理工融合”的学科发展道路,集中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个院系的教育优势与精英科研队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应用并重,强化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及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性、逻辑性与全局性思维的工科领军人才。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工科大类的“准学长学姐们”对于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有什么要说的~小蓝鲸Q1:为什么选择工科试验班,在进校之前对这个专业有哪些预期,进校之后有哪些超出预期的、令你感到惊喜的方面呢?小Z同学选择工科实验班的理由是觉得它的专业很具体,有针对性,比较需要理科思维。超出预期的是建城这个专业,确实很吸引我,是对内心的一种挖掘和表达,我可以通过各种材料展现我的思想,觉得这个挺好,学的东西还是挺适合我的。小土我选择工试是因为我喜欢工科。预期是听说南大现工院是新工科,理工结合,与我“知行合一”的人生准则很吻合。超出预期是发现现工院的一些年轻教师很有活力,讲课有激情,我很喜欢。小蓝鲸有哪些平台课是你印象很深很喜欢的?它的上课形式是怎样的?上课时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或者产生了什么工科试验班的同学才懂的梗?小土很喜欢工管院的导学课。自动化课堂上给同学们带来了自己做的无人机,金工课上让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思考DREAM大爱建城的平台课。每周五下午都能去南京艺术学院做作品,或画画,或捏陶,在创造中感受艺术。小蓝鲸你的亲戚或者其他专业的朋友对你的专业有什么误解或是刻板印象吗?因此发生过什么啼笑皆非的事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不了解这个专业的人们说?小土大众对工科的认知普遍停留在“传统工科”上,即机械,交通,汽车工程等,培养工作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师”。但我觉得新工科培养的更多的是“科学家”兼“工程师”,比如材料专业的一个方向是研究“隐形衣”,直接进行的工作未必是与生活相关的,都在实验室里,是小众的,谓之“科研”;但是如果做成了,量产了,那就是大众的,谓之“工程”。DREAM很多人认为我是学机械和电路的,因此经常有同学拿着物理题和电路题问我。事实上,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工科,南大的工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工科”,“新工科”是南大特色。小蓝鲸Q5:对于对工科感兴趣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或者有什么想说的?DREAM区分清楚你感兴趣的是你脑海中的工科还是现实中的工科。建议提前找学长学姐了解专业详情。小土感兴趣就去上网了解,对自己喜欢的专业的了解越早越好。无论是传统工科还是新工科,都有很不错的生长点。了解,选择,然后真正热爱,什么事都能做好的。大类培养模式,给予南大的人的,不仅是认识更多同学的机会,更是拓宽学科视野、提升学科素养的机遇,能够让学生们在面临即将决定自己一生的选择时,多一些准备,多一些自信,也多一分沉稳。他们见到的世界更大,在做好决定后,沉下来的心也会更踏实。看过了17级的“小蓝鲸”们对于大类学习的心得,你有没有心动呢?如果想了解南大大类和院系的详细介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南大独家电子杂志等着你~南大风光独好,春夏秋冬,杜厦图书馆巍巍矗立,方肇周体育馆火红如焰,每一寸有每一寸的风景。如果你想一览南大风光,扫这个↓爱上南大,爱上独特的她。点击观看下方视频,收获更多惊喜~04:34美编 / 杨蕾

慧明

爱选课丨测评:豆神、学而思、新东方……大语文课堂怎么选?

上周,我们写了一篇关于“大语文”市场的分析贴,详见《“大语文”,到底是风口的产物,还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好课程?》,后来也有不少家长参与讨论中,2018年,可以说是“大语文”元年,各大培训机构纷纷推出相关课程产品,大家更是发现这块领域居然没有老大,抢C位可不能放过,于是大佬们新秀们齐登场,一时间新东方、好未来、高思、巨人、卓越、立思辰、龙之门等巨头加码,也有学易语文、方体语文、子曰语文,格伦大语文、一起学语文等,大语文赛道顿时热闹非凡。对咱家长而言,就要犯难了,各家大语文究竟有什么不同?怎么选才靠谱?——鉴于此,瞐瞐君今天就聚焦几家”大语文“品牌,从以下几个维度几大维度一探究竟:1.机构背景2.教学理念3.课程体系4.师资力量5.教材情况6.家长反馈豆神大语文先来看看近两年声势正猛的“豆神大语文”,是不是有点眼生?事实上,2个月前它还叫“立思辰大语文”,从“窦神”到“豆神“,它家的大语文IP化运作算是开始了这条黄金赛道上的新征程。立思辰董事长池燕明曾表示,“英语造就了新东方,数学造就了好未来,而大语文,未来将成就立思辰”,其雄心壮志,可见一斑。机构:立思辰,中国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公司业务以大语文教育、新高考服务及智慧教育为核心,致力于提供面向C端的个性化学习/升学服务,以及面向B端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智慧教育服务和教育信息化服务。立思辰在教育领域拥有多驾马车,其中的一驾马车”大语文“,可以说是K12教育培训市场内最领先的语文产品。豆神大语文(原立思辰大语文),大语文课程体系开创者,是立思辰上市公司旗下的大语文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专属“大语文”课程体系,体系涵盖“文学史、阅读、写作”三大版块,自主研发了“五类二十一门”大语文产品,通过课堂演绎和讲解,结合教学手段,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爱上文学,做有修养的人,拥有渊博自信的一生”。当下,立思辰大语文赛道从轻到重的全产业段布局初步完成,形成了包含从知识付费、读书会、大屏端视频分发、线上平台、AI课、双师、面授课程在内的产品体系,覆盖K12全年龄层在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官方数据显示,立思辰大语文在国内覆盖近31个省市,拥有超过300个教学中心,并在海外如温哥华、硅谷建立大语文分校,未来或会走向香港、新加坡等地。理念:豆神大语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让孩子爱上语文,做有修养的人。以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历史背景、妙趣横生的人物故事、轻松的课堂气氛,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大语文教学理念三大核心:知人论世、文海锚桩、三度纠缠。课程:窦昕老师建立的这套“大语文”课程体系,就是让“文史不分家”,将背景知识、文史脉络用孩子们易于接收的语言讲清楚,帮助孩子们养成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对中外经典的解读、助读,激发孩子们自主阅读、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产生自己的学习内驱力。大语文课程体系是由“一个主线(大语文)+两个辅线(思晨写作、庖丁阅读)+特殊班型(王者班)”。豆神旗下诸葛学堂体系较为庞大,分大语文、思晨写作、庖丁阅读、专项班及护航班。其中大语文又分 暑、秋、寒、春 四季班(跟学而思类似)。师资:”豆神大语文“和其他同类机构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别人在”去名师化“,他们在推”名师战略“。在业界被封神的窦昕老师,很显然要将这一优势贯彻到底。他一直认为,个性化才能区别名师之间的能力,所以,除了他自己这个大IP之外,豆神大语文现在有许多百万粉丝数量级的网红名师。教材:立思辰大语一直立志于出版大语文系列丛书,将语文教育、理解、文史、认识都进行出版,沉淀语文学习精华。目前立思辰与中华书局联合出版的《统编版语文教材精解读》已经投入两个年级使用,今年底会普及所有年级。之前立思辰一直使用的《乐死人的文学史》、《文学必修课》;反馈:@虎妈我们上了,师资现在这个班还是可以的。娃听得很欢乐。但是从这个暑假开始,王者班扩招,师资注水,价格却还是那么贵,性价比严重降低。@吃啥呀“创业者窦神,就不说了,最喜欢爪爷,吸粉无数,当然金老师、康老师、冰老师、顾老师、徐洋老师、小贝老师等等都是大神呀,是专业的。学校各种奖励活动很多,小朋友深陷其中,背名篇、争玉玺,最近又推出英语班,老师颜值都很高,就是试听课就不要收费了吧,老学员心伤。”整体来说,豆神大语文还是走在第一梯队的,课程体系完整,名师比较受欢迎,但走得太快,也还是出现诸多问题,希望后续能继续打磨好产品呢。学而思大语文机构:作为一个中国家长,不可能不熟悉的好未来呀(前身即学而思),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为6-18岁的孩子提供高品质的课外辅导。定位为“一家用科技与互联网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课外辅导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好未来(NYSE:TAL)旗下的学而思网校,从2018年开始进入大语文市场,以文学史为线索,开发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学习课程。2018年3月,学而思正式发布了大语文产品。学而思大语文以中文分级阅读体系为主,涉及人文游学、素质活动、素养微课等内容。此时,学而思大语文产品已经在15个城市上线。理念:学而思大语文新产品的核心理念侧重于激发兴趣,将趣味性充分融入语文课堂。课程形式上,则采用双师课堂的形式。“大语文”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广博的知识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拓展心灵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更具修养、情怀、审美和判断力的完整人格,以达到“育人”的目标。具体而言,可浓缩成三条打磨过的理念:通史博文:通晓历史脉络,博览文学经典知人论世:知晓人物生平,纵论古今世道重器无锋:提升文学素养,无招胜似有招。课程:学而思的语文产品,经过了三代升级,从2008年的阅读、写作专项体系,到2014年回归阅读五大能力,再到2018聚焦大语文,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学而思大语文不可不提的黄金三环——第一环:大语文课程体系——激发兴趣,爱上语文第二环:分级阅读体系——读万卷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第三环:应用与实践——积累知识聚沙成塔,应用实践丰富人生在大语文的双师课堂上,技术的使用更为频繁,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真人绿幕抠像直播,即绿幕直播;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录播或直播;线上作业系统,即学而思云学习的语文端口,老师可以进行批改和打分,学生可以用来阅读、预习、语音背古诗、听电台节目、做作业等。而在授课模式上,学而思大语文主要有以下三类课堂:面授小班,一个班二十个学生,老师现场授课;面授双师课堂,屏幕里是主讲老师在直播,现场有一个辅导老师在辅导;在线大班,会被分割成小班形式进行线上授课,每个班都配有辅导老师。师资:有着强大线下资源的学而思,自然是起步就很高了,不过为了摆脱大众对他家”理科生“的印象,大语文的负责人李林,亲自调研,组建团队,目前大语文团队约200多人,很多都是来自北大中文系、复旦中文历史系、人大中文系、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另外,因为大语文比较灵活新颖,会优先选择比较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成员大都在25岁至30岁这个区间范围。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网上没有找到出处,不过感觉有不少家长吐槽,尤其是学前的。未来,北大中文系将为中心提供教师联合培养、语文课题研究、教材讲义编写审定、深入北大的实践活动机会等多方面学术支持。家长反馈:这两年,为了加快自己在大语文的布局,学而思采取的策略是不断和知名机构合作。先是和《作家》杂志社及布拉格写作项目合作共同举办“少年文学家”活动;后又和喜马拉雅FM共同打造“大语文音频产品”,接下来,又与北大中文系达成战略合作。不过,达成的合作很多,但学而思的实质动作其实很少。有家长反应,学而思出品,虽然整体还是有保障的,但大语文科目仍然没有高出预期,体系庞杂,孩子学过就忘,还是应该加大力度啊!!@Krusty“语文课并不是学而思所长的,开的班也不多,但是现在小学的课程,语文的比重越来越大了,而且和数学不同,语文更加重视平时的积累。这里的语文培训以扩充知识为主,比如希腊神话,还有古文古诗之类。学校里相关的知识反而教的不多,适合学有余力的小朋友。”新东方大语文在大语文这条赛道上,新东方算是很低调了。大语文负责人王菁菁曾表示,新东方从做语文学科那一天起,定位就非常清晰,始终坚持做公立学校的有益补充。2018年7月,新东方发布大语文产品,此后没有大的动作。机构:背靠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的新东方,新东方是综合性教育集团,同时也是教育培训集团。旗下还有泡泡少儿教育、前途出国咨询、优能中学教育等子品牌。理念:第一重理念:从无限到有限每个选题都经过精心筛选,让孩子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能够锚定最具有价值性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接受语文美学熏陶。新东方大语文帮助孩子完成从“无限到有限”的有效筛选。第二重理念:从输入到输出建立语文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闭环,严格遵守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要求;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完成从内容结构到课程安排、知识积累和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三重理念:从狭窄到开阔在夯实语言基础上,新东方大语文赋予孩子以广阔的阅读天地和文化熏陶,打造美学美育的环境:以书籍知识为原点,让孩子走出教室、书房,走进博物馆、大自然,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体味语文之美。将“博学多识”和“品格塑造”作为孩子语文能力提升的双引擎,并深深注入新东方大语文产品的基因之中,而这也正是孩子能够学好语文的基础。课程:在大语文课程体系里,设置了比较成体系的国学课程。始终保持跟公立学校比较密切的联系。在内容甄选上会聘请最权威的小学语文专家把关。新东方的语文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博文精讲》重点落在扎实基础,《博文读写》重视提升能力,《新东方大语文》则针对于素养熏陶。在课程方面,新东方大语文从文学(包含名著&名人)、写作、国学三个维度入手, 搭建起从输入到输出的思维训练闭环。国学+文学+写作为主要内容,三大版块自成体系,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三次课组成一个小体系,给孩子全方位的语文学习体验,触达语文素养提升的各个层面。在课堂教学之外,新东方大语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打造了线上学习平台——掌上泡泡。掌上泡泡会为每一个学生定制成长报告,基于对学生历史成绩和每道题目的分析,报告从学科维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构建起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师资:有强大的实力摆着,基本上都是名师团队,也是下足了功夫的。教材:新东方大语文团队的研发能力杠杠的。她们结合3-6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和研发处课程产品,原创内容超过18万字,原创手绘插图近200张。家长反馈:@馋牢呸宝宝“原本认知觉得语文很枯燥,担心孩子不喜欢,结果一节课后她说哦还要上,语文课上龙老师带着他们互动,在游戏中学习,每天都期待第二天的学习,真心不错,会一直干下去......”来自大众点评网上家长的反馈。4、明兮大语文机构:明兮大语文是一家专注于6-12岁孩子在线语文的教育机构,也是李开复投资的唯一一家小学语文班课教育品牌。由具备10 年以上经验的专业教研教学团队,以及资深产品技术团队共同打造。理念:明兮大语文课程,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思维提升与文化传承四大维度全面培养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孩子的精神结构,丰盈孩子的感情世界,让孩子爱语文,爱生活,做一个有趣的人。课程:明兮学堂的课程定位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学前的课程内容偏简单,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字词基础、看图说话、快乐阅读、常识积累、主题表达、诗词赏读这些主题;到了小学,开始深化阅读,内容还是以主题的形式展现,包含字词句训练、段落篇章、文体结构等内容的学习。1-2年级主要积累素材,学会简单的看图说话,3-4年级开始小作文学习,培养概括、想象能力,到了5-6年级思维进一步提升,难度加大。多彩课堂,强调激发孩子的灵性,再看课件,明兮学堂特色之一就包含“动画+互动”,100%原创智能课件,游戏式的互动设计,唤醒孩子的求知欲。师资:虽然官方宣传主讲老师大多来自好未来、新东方等教培机构,但是师资对外并不透明,没有客观的教师评价或者差评项可以让家长参考,家长只能通过上课来感受老师的实际水平。不过在选师环节,明兮学堂花的心思还是看得到的,功底测试、3轮面试、2次试讲、岗前培训、新教师训练营、赛课考核等这些选师环节都有,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了。教材:经过7轮专业教研团队的集体研讨,从100000多种教材、少儿文学、绘本故事和国文经典中精心甄选出符合孩子学习的优质内容,让孩子爱上大语文。明兮的教材分学前和小学。学前是紧扣《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小学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并根据不同年级的课程特色自主研发的,运用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主题式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上得到全面提升。反馈:有家长表示:听完明兮学堂的试听课,我发现课件的人机互动确实不错,相比传统语文课堂,很有吸引力,想让孩子快速融入课堂不会很难。4—6人精品小班课堂,45分钟短时专注,线上直播模式,和同龄孩子一起学习、合作和互动,竞争和协作并存,所以,孩子们认为这是一堂比游戏还好玩的语文课,但同时,也很容易被游戏带偏节奏,这一点,想必也是让家长们苦恼的一件事了。整体看来,课堂内容还是偏简单好玩,现阶段,推出的就是5-9岁年龄段的,好像还没有适合小高年级的课程体验。5、子曰大语文机构:来自海淀区的子曰语文,妥妥的学霸风范,成立于2017年底,目前已服务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60多个城市的上万名家长和学生,创始人涂炬。在融资表现上,此前,子曰语文已于2018年4月完成九合创投领投,蓝象资本及北塔资本跟投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以及蓝象资本和北塔资本的种子轮融资。子曰语文在业内首创了语文学科在线小班直播教学模式,每个班6~10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贴心指导。理念:在理念上,子曰语文既不同于传统的语文学科应试技巧培训,也有别于纯素养启蒙类的产品。它是用创新方式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应考能力,追求学员的人文素养与应考能力双提升。课程:子曰语文创新研发了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丰富的音视频内容,有趣的线上互动体验和科学的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打造完美的学习闭环,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学习更高效。在教研及课程体系上,其课程同步部编本教材,课程体系分为从幼升小到六年级共七个学段,分年级梯度教学,将语文能力拆分成了识记、理解、思维、鉴赏、阅读、写作、情商等七大能力,采用听、说、读、写、绘、演、游戏七种参与式互动学习方式。学习流程上采用“新课预习-新课教授-课上练习-课后总结-课后作业-阅读拓展-老师批改”七步教学法完成闭环,选材上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为主,辅助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的经典篇章。在教学模式上,子曰语文采用在线直播小班教学,班型比为1V6-1V10。创始人涂炬表示,子曰语文选择“固定老师、固定时间、固定同伴”的模式。强互动,是子曰课堂上最亮眼的部分,基于AI技术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性,子曰将在线学习的优势发挥得很好,小班直接课堂有30多种互动形式,既满足个性化辅导需求,又充满趣味性。师资:虽然比起巨头们,师资上的优势没占上风,但身处北京,子曰还是网罗了一批顶级学府的师资资源,教教研教学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附中、人大附中、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好未来教育集团等顶级学府和知名教育机构。老师们本身经验都很丰富,人均教学经验超过6000小时,累计服务学员破万,再经过子曰的严选标准,也是极为难得了。教材:目前没有看到子曰使用的教材说明。反馈: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子曰语文在家长们中的口啤还是不错的。作为今年的网红学科,以上各大品牌也算是卯足了劲了,不仅对大语文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也在师资、教材、新技术的运用上花了不少功夫。不过,仔细看下来,这些课程的设计、理念的同质化肯定是难免, 相比数学、英语,对于重视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而言,效果的评估目前也缺少一个标准,隔着屏幕教学,人文性的影响还是会打折扣。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看,语文课程产品的线上化或许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满足孩子们个性化的需求,真正做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对于”大语文“而言,感觉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呢!

藏山于泽

乔建永:构建“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之一,ICT的开发、制造和服务迅猛发展,ICT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ICT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与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有责任攻坚“卡脖子”难题,为国家和产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面对使命担当,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阐述建设ICT领域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建设“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和产品贸易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将推动高等教育在提高培养质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迫切需要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履行高等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近年来,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成为信息社会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催生了ICT技术,并牵引出一系列革命性的新技术。2000年7月,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八国领导人发表了旨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缩小国家间、地区间信息技术发展差距,建设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提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其革命性的冲击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以及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且正在迅速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ICT也是国际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抓住了ICT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芯片制造、操作系统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就抓住了竞争力和话语权。因此,培养ICT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信息科技学科优势突出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有责任在ICT领域培养出国之所需人才。建设“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工程教育在教育理念、顶层设计、产学研结合、教师发展等方面还存在提升和改进的空间。为此,北京邮电大学提出了构建ICT领域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融合”的新工程教育体系。第一,以“思教融合”为引领,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以“科教融合”为驱动,进一步促进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科研之间、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第三,以“创教融合”为抓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破壁效应”,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第四,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加强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协同,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服务ICT领域人才需求,形成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优势。建设“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牢牢掌握国家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以培养ICT关键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为使命,探索形成了以“四融合”为特色的新工程教育体系“1234”行动方案,收到了良好成效。1.牢牢把握一个根本,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北京邮电大学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发布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深化改革,整合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把育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三全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2.着力强化两大特色,即以“WIN”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互联网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办学双特色学校积极投身国家“网络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逐步探索形成了“北邮‘WIN’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互联网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双办学特色,其中,WIN是We Innovate Now的缩写,寓意“我们时刻在创新”。以“WIN”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校把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和核心任务,构建了“政策激励、课程建设、特色管理、基地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北邮“WIN”文化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学校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形成了“全程引导、分类协同、学生主导”的特色管理模式。建立以“1个北邮WIN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4个特色创新实践分基地”为支撑的实体创新实践格局,并为基地配备了专属场地和人员编制。学校连续11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论坛,连续4年举办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学校发布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来“撬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在改革中,学校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基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等要素,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学校“爱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外语”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U学在线”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功获批教育部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3.科学设计三个贯通,即以“高新课程”建设、智慧教室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相贯通的教育教学改革制定“高新课程”建设规划,打造“金课”。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打造 “金课”,学校研究制定了《北京邮电大学“高新课程”建设规划》,提出实施高新课程建设计划,按照“注重理工融合、坚持科教融合、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五大建设理念,构建基础类、专业类、学科交叉类、线上课程类、虚拟仿真实验类和创新创业实践等6大课程类型。学校规划未来五年内完成500门“高新课程”建设任务,让“高在原理、新在应用”的高新课程建设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多类型、多维度、多样化的“高新课程”体系,从质量标准、经费保障、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等多方面为课程建设保驾护航。重点建设标杆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以通专结合为基本理念,通过重点建设“高新课程”标杆课,有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标杆课程内容已涵盖人工智能、5G通信、无线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前沿高新技术课程以及写作与表达、科学思考与艺术表达、工程设计表达方法等思维方法课程。课程团队集合高水平师资,突出理工融合、科教融合特点,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加强过程考核,提升课程挑战度等,深受学生认可和欢迎。加大智慧教室建设力度,以信息技术助力“高新课程”建设。学校积极推进互联网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制定了《北京邮电大学“智慧教室”建设规划》,计划于2022年完成100间智慧教室的建设任务。通过智慧教室和教学云平台对教学环境的重构,助力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5G全息远程互动教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于在全国高校率先搭建的5G网络环境,充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构建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了跨校区远程互动教学。强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职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考评认证制度,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有效提高“高新课程”建设能力水平。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实践考察、读书拓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专家引领、经验分享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带动课程建设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4.全面推动“四融合”,即构建以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维度与教育相融合的新工程教育体系适应未来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新工程教育的引领性决定了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的国际趋势等来谋划和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布局。自2015年起,学校打破校内学科专业边界,统筹各类教学和科研资源,先后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现代邮政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先后布局建设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亟需的ICT领域新兴专业。搭建新工程教育大类招生和培养平台。2017年起,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不断加强低年级学生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不断加强“理工融合”和“科教融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实证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的培养,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的整体提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创新驱动的新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今天,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了新工程教育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学校自2017年系统修订了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专业通过设置4-10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和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整合建立了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组建实验班并开设了创新创业辅修专业,通过跨院系联合导师制和跨学科培养,搭建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加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学校积极探索与政府、行业产业、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从课程、师资、实践、教改、校企结合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育人机制。自2017年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20余项,其中“基于腾讯开放开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获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该项目通过将腾讯云人工智能、微信小程序等技术与专业导论课相结合,促进了大一新生对新工科知识的认知、体验和创新。【作者乔建永: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原载2021年第2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请使用手机"扫一扫"x

类人体

年均2万人学习,评价接近满分,河南这所高校“全国第一”课“火了”

慕课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缩写,是一种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模式。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国家精品"栏目内,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团队录制的《医用物理学》课程评价几近满分。这门课程既是郑大录制的第一门慕课,又是全国第一门关于医用物理领域的大学生慕课课程,2018年入选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医用物理学》由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潘志峰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完成录制。作为物理学和医学的交叉性学科课程,这门在线课程旨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流体的运动及表面张力、振动、波动和声波、物理光学、几何光学、激光医学等内容。潘志峰,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光电薄膜技术、医用拉曼光谱技术、自驱动传感器、压电/铁电催化、二维材料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省部级以上26项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58项,在国际性和国内公开杂志以及国际会议、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标兵"、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2016年课程上线后,除郑州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近2500名学生系统学习该课程外,还有来自国内外共计89所高校的学生参与到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每年学习人数稳定在20000人左右。三大特点 决胜高地上线早、内容好是《医用物理学》占领优质线上精品课程制高点的秘诀。课程录制完成以后,这门课程迅速在超星慕课平台上线,随后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成为同类型课程中第一批上线的"佼佼者"。在课程内容上,这门线上课程有三大特点——案例导学、课程思政和非标准化考试。案例导学即利用现实案例,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何让屏幕对面的学生在无法实时互动的情况下理解复杂的专业知识,潘志峰及其团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将医学领域的人体生物电的运行类比为物理学电路,利用物理学建构理想模型的方式解决医学问题,"这就像我们在中医上讲的经络,通过抽象的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潘志峰介绍道。《医用物理学》这门课程还与当前科研新突破、诺贝尔奖情况等前沿内容紧密结合,以此扩充学生知识、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思政方面,潘志峰及其团队成员积极开拓思路,将物理、医学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结合。在讲授几何光学这一专题时,潘志峰及其团队教师以基本的物理原理知识为基石,与医学中眼球屈光、角膜应用等内容结合,并进一步扩展到角膜捐献、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从人眼延伸到"天眼",更为课程的讲授增添了不少趣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引入,既实现了学科交叉、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又提升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非标准化考试的方式突破了传统考试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局限性,这种考试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消化理解知识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潘志峰认为,这种灵活的考试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际应用等能力,引导教师从"讲授者"到"引导者",学生从"接收者"到"探寻者"转变,实现学生个性化、综合化发展。反复琢磨 精益求精《医用物理学》之所以能够入选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该课程录制由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潘志峰教授领衔,唐伟跃教授、刘婉华教授、刁振琦副教授、王卫东副教授共同完成录制。"我们团队的这些老师都是兢兢业业、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的老师。"潘志峰说。2015年暑假,潘志峰及其团队开始着手录制《医用物理学》慕课。相比于传统的线下课程,线上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线上课程的录制是在一个没有学生的环境,这就要求老师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增强互动感,便于屏幕后的学生理解知识。由于许多老师是第一次接触线上课程的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状况。如,没有紧盯摄像头、授课过程中的口语化等。在闷热的录制室中,汗水打湿了老师们的衬衫。有时前前后后已录制了三四遍,但是仍然觉得不够满意,一遍一遍地寻找问题。一次眼神的瞟动、一句不必要的口头语、一次短暂的"卡壳"……"有一个问题我们都不放过,老师们一遍不行就录两遍,有的地方甚至前前后后录制了十几遍。"潘志峰说。探索录制模式,打磨授课方式等,老师们精益求精、一遍遍地录制,最终使《医用物理学》这门课呈现在人们眼前。打造国家精品课程除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授课内容、还离不开日常课程跟进管理。潘志峰表示,并不是把课程上传到网上就意味着结束,一门好的课程更需要任课教师坚持跟进,不断进行课程更新。在课后作业考核方面,非标准化的考核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也大大增加了老师们的作业批改工作量。潘志峰与其团队会对同学们的创造性回答会进行记录存档以丰富课程题库。与此同时,老师们还需实时关注学生反馈、与同学及时交流从而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混合授课 创新育人在线课程正式推出后,潘志峰及其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教学新模式。学生在线下课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可以在线上课程中重新学习,学生在线上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感受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线上课程也成为了对外交流的桥梁。目前,郑州大学与包括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等高校展开合作,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混合授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正是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自由高效,两种方式也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案例教学、课程思政和非标准化考试三种教学方式的引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过客",而是可以更好地沉浸到课程的学习中,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实现发散思考。这种"混合授课模式"不仅有利于革新教育方式,还获得同学们的广泛认可。"学生对老师们的认可度很高。在我们的线下课堂上,几乎没有逃课的情况发生。"潘志峰说道。在《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取得取得成功后,潘志峰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门在线课程的制作。目前,在物理学院全力支持下,潘志峰及其团队正在筹划一门名叫《大学物理之美》的通识类课程,旨在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之美,将日常生活、艺术美学和国家发展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激起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兴趣,做好从高中到大学本科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获评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郑州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课程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金课"的典型范本,有利于带动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助推郑州大学一流建设。郑州大学录取结果查询方式介绍方式一:登陆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官网查询方式二: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号按要求绑定信息后,被录取的同学将在第一时间收到录取信息的推送,并支持生成"录取喜报"。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更多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素材来源:郑州大学新闻网、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郑州大学物理学院

静女

在“优质资源供给不足”这个根本问题上,AI+教育做得怎么样了?

文|曾响铃来源|科技向令说AI+教育最近再掀波澜。先是不断有重量级新玩家涌入,近日教育科技公司也未艾与中国出版集团、美国科技公司zSpace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宣称将在“虚拟现实+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而传统AI教育大佬也不甘平静,百度教育2月27日再度摆开阵势召开“百度教育合作伙伴大会”,试图在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之后,于商业化生态上再进一步。教育毫无疑问是AI场景落地的“大蛋糕”,只不过,教育的独特性让教育智能化有自己的专属痛点,也给所有行业玩家提出了AI应用不一样的挑战。AI+教育百花齐放,但教育的根本问题毫无二致目前为止,AI+教育领域数不清的玩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在AI的具体玩法上各不相同、各有侧重。1、传统教育/教辅机构的自主开发这些机构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新兴教育技术”的探索。好未来在AI教育方面动作频频,其利用教辅板块积累下来的教育数据设立了TAL AI Lab,目前已在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智能交互式在线教育等多方面有所突破,上线了魔镜系统、智能评测系统等应用。国内传统教育机构目前智能化创新较少,不过在国外,学校自主开发的情况比较普遍。在美国,一家名为Summit公立学校与微软、Facebook积极合作,利用Chatbot作为虚拟顾问配合学生基本课堂教育、引导学习方案。2、创业者“单点突破”AI教育是创业热门领域,“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数量庞大,所谓洗牌也主要针对这个群体,其共同特征是在谋求用创新实现单点突破,不做大而全。其中,有与传统教育结合的产品,例如专为中小学教师服务的“论答”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该产品谋求教学模式革新以实现市场突破,去年10月,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挂牌了“学习技术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推出所谓的“TAD教学模式实证研究开放平台”。前文的也未艾也属此类。也有垂直学科在线教育产品,例如针对早教的宝宝玩英语,针对K12的巧口英语,针对成人的英语流利说,都主打AI实景对话练习。3、平台级AI服务商的教育垂直化包括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原本在AI方面十分强势的平台,都推出和强化了AI教育产品,其最大特征是平台化输出,以构建垂直生态、布局市场为目标。以百度教育为例,一方面,百度一贯不遗余力将AI视为竞争优势来源,另一方面,百度教育原本就有充足的积累,它不是新设立的产品线,与AI的结合理所应当(百度教育SaaS服务平台月活用户7亿、服务超800万教师,已是最大的教育SaaS平台)。在这种背景下,百度AI学前空间、百度智慧课堂(又分为智能备课系统、AI实验室、VR教师、智能考评系统、智慧排课系统等)等应运而生。在高等教育方面,百度还设立了百度云智学院,提供了服务产、学、用、研的课程体系,以树立和强化自己的行业领导者地位。与百度教育不同的是,腾讯云教育则体现云计算的垂直化落地,AI应用是与云计算伴生的过程,与腾讯的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也密切相关。例如,腾讯云除了将AI应用到“教、考、管”当中,还着重强调了AI应用到教育营销的能力,智能外呼机器人等AI产品带有明显的教育产业化色彩;此外,科大讯飞则在AI教育商业化应用方面更为激进,目前教育产品与服务已经是科大讯飞最重要的营收来源(2017年是25%)。回过头来看,尽管各类玩家进军AI教育各有侧重,但教育本身面临的问题并未改变,教育智能化最终要改变的是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用更高效、更均衡、更低成本的方式让教育资源触及更多人群。学区房大行其道、对互联网教育趋之若鹜、课外辅导机构盛行,说到底还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人们只好争抢优势资源。去年一度刷屏的成都七中“同步直播教学班”之所以赢得广泛关注,因为它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解决教学资源贫富差距问题的尝试,但仅仅停留在直播、视频等信息化方式上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推行,智能化理应承担起进一步“走下去”的责任。解决“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问题,AI教育有三个执行维度回到解决“优质资源供给不足”这个根本问题上,在具体的做法层,AI以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执行维度出发。1、教师层面,提升个人能力、降低相对差距教育资源不均从教师角度是一个各行业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个人能力差距。智能投顾解决了投资顾问的“投资水平”问题,AI医学影像识别解决了CT医生参差不齐的“看片子”能力问题,AI解决“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首要地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普遍能力、降低“资源”间的差距。以百度智慧课堂为例,该解决方案尝试构建覆盖教、学、考、评、管及教师成长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在资源方面,提供覆盖全学段、全学科127个版本的专业知识图谱,包含3亿+文档、400万+题库、1.1万+微课等教学资源;备课方面,智能备课系统能实现与教学需求同步的资源推荐;教学上,支持点击课节集中获取课件、教案、习题、导学案、说课稿和课堂实录信息;日常检测方面,支持优质试题资源一键组卷、全学科题型智能评阅(包含主观题)等。这种尝试,一方面或使得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又直接引入了优质资源与教学方法。而更多AI教育平台的课堂赋能,内在都起到了类似的作用。2、学生层面,破除主动性难题、降低对优质教师的依赖对优秀教学资源的渴望,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更多依赖老师、学校等外部环境推动的假设下。高挫折密度和过长时间的延迟奖励,让学习从人的天性变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一个普遍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能自己选择,多数学生是不愿意主动写作业的,他们在优秀教师的推动下被动前进。反过来看,如果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优质教师、教学软硬件的依赖就会降低。于是,减轻学习的“痛苦”过程、激发主动性就成为教育智能化的任务之一。这方面,创业者能玩出不同“小花样”,例如巧口英语的APP提供适合学生个人的游戏方式进行日常英语训练;平台级产品则偏好完整的教学方式改造,例如百度智慧课堂提供的VR教室产品将传统的单向教育转化为认知交互和沉浸式体验模式,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一些时候,复杂知识和抽象结构还能借助VR更好地表现,这无疑会增加主动学习的欲望。3、整体教学环境层面,低成本推进软硬件资源铺设除了教师,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的价值在于,以更高效的方式,快速地将优质的软硬件资源推广到更多传统学校以及整个地区教育当中。这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来。例如,2018年1月百度教育在江西赣州推进落地“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县”,百度智慧课堂铺设至上犹县的121所学校(全国已覆盖22个省级区域、4000+学校);2018年9月,百度教育在合肥合作设立教育实验室,这个举动使得合肥市所有K12学校都能在课程资源、教学平台、实训项目和虚拟体验等方面受益。此外,像腾讯云、科大讯飞这样的AI大佬也都在快速布局,科大讯飞就宣称教育界深度用户达1500万。这样的过程,既是大佬之间的相互竞争,另外一面也反映了智能化的强大推进能力,这种软硬件资源提升的速度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但智能化将其做到了。推进优质教育普惠化,AI教育还面临三大独有挑战AI尝试解决“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其实就是在推进优质教育的普惠化进程。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这种推进还面临三大独有挑战。1、用个性化解决大班制教学痛点,但“评价标准”更困难教育是所有AI落地场景中唯一的学习主体是用户的应用场景。在金融、财务、智能终端等应用过程中AI都是直接输出价值,而在学习领域,“学”这件事情是需要用户自己去完成,不是拿到了方案用户都能完成提升的。用户学习过程的效果并不在AI的可控范围内,同样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理解力不一样,主动性也不一样,还有各种外部因素影响。对比来看,例如在企业AI应用中,员工只要遵循特定的操作要求,就一定能完成AI价值的输出。因而,AI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进步上起了多大的作用,评价变得较为麻烦,尤其是最常挂在嘴上的“个性化”面临着评价标准的挑战。无论是论答的学习路径个性化规划、学习任务智能匹配,还是科大讯飞强调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制定,最终都面临如何评价个性化价值的难题,这是教育本身的属性导致的。2、另一个层面的AI+教育,如何与应用型教育结合AI+教育除了AI对教育方式方法支撑,还有AI本身的教学这个重要的落地层面,即眼下红火的所谓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科大讯飞搞了一个“AI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提出要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兴趣、打造充满科幻色彩的课堂,建设K12阶段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百度智慧课堂则在K12阶段提供专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包括计算思维培养、AI知识体系、专题性AI技术及应用等内容,其典型是去年9月建立的“雄安新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雄安白洋淀中学)。说来说去,AI教学在很多家长心中其本质还是课外“兴趣爱好”之一,理所应当不少培训机构也将之作为与钢琴、画画一样的培训科目。这原本没有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AI本身作为重要的未来职业,未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 万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数据),只当做兴趣爱好可能“辜负”了应用型教育的走向。国家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传统应试教育体系松动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成为重点。成为应用型教育的重要应用方向应是AI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这个过程仍然任重道远。3、生态化更需要标杆效应优质教育普惠化仅凭任何一家的力量都是不够的,百度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开“合作伙伴大会”,就是想利用生态化的力量。通过生态,在商业化角度,AI教育平台能更快速地“跑马圈地”,借鸡下蛋对接到更多教育机构与C端用户;此外,教育智能化这个社会价值层面的目标也能更快推进,AI教育平台的声誉与社会影响力将获得提升。在这个过程中,AI教育平台往往会设立商业合作模式让生态建立更顺畅,例如百度教育为其合作伙伴提供了免费使用资源支持、产品培训支持、品牌市场支持、项目及活动支持、联合运营机会等。但说到底,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出让百度教育这块牌子的品牌价值。在教育领域,不论是潜在合作伙伴还是家长对“标杆”的看重是无以复加的,所谓生态要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玩家,必须要有强力的案例。百度教育对外不断强调其雄安新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合肥教育实验室、上犹“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县”等案例,因为它们是为生态背书的金字招牌。可以料想,类似的案例会随着其教育生态的扩大而不断建立,原有的案例也将进一步深化。总而言之,教育智能化使得实现全社会教育平等的愿景更近了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不同类型的参与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获得了对应的商业价值,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完】曾响铃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驱动中国、牛科技等年度作者;2虎啸奖评委;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5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