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这几天芥末酱给大家介绍的最多的就是商科或者工科的硕士专业,近期有同学咨询过有关艺术类硕士的问题:哪所大学有艺术类的硕士? 主要都是那些专业?录取的要求有些什么?等等。一旦有了疑问,芥末酱就一定要帮大家解决问题!今日份干货呈上,请各位小主阅览~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顶尖学府,是在最新OS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1名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今天要介绍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艺术与社会学院。这个学院里的专业也涵盖了除艺术以外的其他,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做参考哦!专业一:中国文化语言硕士【Master of Arts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录取要求:1.优秀的本科成绩/1.本科毕业;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开学日期:8月学制:1年学费:34240新币雅思:6分托福:85分专业二:文学硕士【aster of Arts (Literary Studies)】录取要求:1.优秀的本科成绩/1.本科毕业;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开学日期:8月学制:1年雅思:6分托福:85分专业三:艺术硕士(东南亚研究)【aster of Arts (Southeast Asian Studies)】录取要求:1.优秀的本科成绩/1.本科毕业;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开学日期:8月学制:1年学费:35450新币雅思:6分托福:85分专业四:经济学硕士【aster of Economics】录取要求:1.优秀的本科成绩/1.本科毕业;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开学日期:1月、8月学制:1年学费:42500新币雅思:6.5分托福:85分专业五:心理学硕士(临床)【aster of Psychology (Clinical)】录取要求:1.本科毕业(不接受大四在读,需毕业后才能申请);开学日期:8月学制:2年学费:36560新币雅思:6分托福:85分专业六: 科学硕士(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ster of Science (Appli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录取要求:1.本科毕业;2.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开学日期:8月学制:1年学费:32950新币雅思:6分托福:85分专业七: 社会工作学硕士【aster of Social Work】录取要求:1.本科毕业;2.有工作经验和G成绩会有优势学制:2年雅思:6分托福:85分虽然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与社会学院并不是单纯的只有艺术类专业,但是芥末酱之后碰到艺术类专业一定会再分享给大家的!争取每种类型都给大家介绍全面,让大家留学不迷路!今天就酱紫,白白~
在上篇的内容中,芥末酱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概况给大家做了介绍。本篇咱们就来讲讲新加坡国立大学最最优秀的一点——教学水平。昨天的文章中提到过,国大共设有17所学院,包括一所音乐学院;另有11所海外学院,分布于中国上海及北京、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士洛桑、加拿大多伦多、美国硅谷及纽约等全球多个主要创业中心。别的暂时不表,咱们今天主要的内容是向大家介绍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和硕士分别开设了哪些课程,并且都有哪些申请条件。首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本科。一般本科课程:1. 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开设专业:中文、中国学、日本学、马来研究、英语、英国文学、哲学、历史、戏剧研究、政治学、心理学等。2. 商业与会计学院开设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商业管理3. 电脑运算学院开设专业:商业分析、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信息系统、计算机工程4. 牙科学院开设专业:牙科学5. 设计与环境学院开设专业:建筑、工业设计、景观建筑、项目与设施管理、房地产6. 工程学院开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科学、机械工业、计算机工程、电机工程等7. 法学院开设专业:本科法学课程8. 药物学院开设专业:药物学9. 护理学院开设专业:护理学10. 音乐学院开设专业:音乐11. 科学学院开设专业:应用数学、化学、计算生物学、生命科学、药物科学、物理学、定量金融、统计学等特殊本科课程(部分),如果你想修双学位或联合学位可以看这里!1.联合学位课程:图源: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2. 双学位课程:图源: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申请条件(大概要求,具体申请要求每个专业都不同,具体可后台咨询芥末酱~)① 高考成绩要求:学生用国内高考成绩申请,需要学生高考成绩超过本地一本分数线80-100分。② 语言要求:需要学生雅思成绩6.5分左右。也可以用新加坡a水准考试成绩申请,需要学生新加坡a水准考试成绩至少3个A。然后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硕士啦!硕士开设系别专业:艺术与社会学院:中国文化语言硕士、文学硕士、艺术硕士、经济学硕士、心理学硕士、科学硕士、社会工作学硕士申请条件:本科成绩有益或本科毕业并且有相关工作经验;心理学硕士需本科毕业后才能申请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管理硕士、市场分析硕士、供应链管理硕士、商业分析理学硕士申请条件:本科学历并且有相关工作经验,金融硕士、管理硕士、市场分析硕士不强制要求G成绩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计算机信息系统硕士、计算机信息通信安全硕士、计算机人工智能硕士申请条件: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要求G成绩;如果是IT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要求G成绩及工作经验设计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城市设计硕士、园林建筑学硕士、科学硕士、理学硕士等申请条件:相关本科毕业;城市设计硕士、园林建筑学硕士要有作品集;其他专业需要工作经验,G成绩需求分专业。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力学硕士、电子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硕士、供应链管理科学硕士、知识产权管理理学硕士等申请条件:申请人为本科毕业科学学院:数学硕士、应用物理学硕士、化学硕士、统计学硕士申请条件:本专业本科毕业,要求本科成绩;数学硕士跨专业申请需要G成绩公共政策学院:国际事务硕士、公共政策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申请条件:本科毕业,并且有工作经验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申请需要的语言条件:雅思6-7分左右呼~新加坡国立大学就介绍完啦!具体的申请条件还是要看自己想要申请什么专业的,芥末酱这里只是给大家做了一个大概的罗列,但基本跑不出这些条件了,具体专业的申请条件可以咨询自己老师或者后台来找芥末酱呦!就酱紫~白白!
小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而近年来随着中国自费留学生人数的激增,出国留学成了越来越频繁、常见的事情。但随之而来的众多问题也让不少留学生和家长在面临留学国家、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时,忽视了一些细节或者产生了疑惑,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解决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院校和专业等问题,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进入理想的院校吧!本期讲座主题▼国家选择//去哪个国家 / 地区//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像英国和香港,项目长度一般来说是 1 年,费用相对较低;但是在北美,不管是美国还是加拿大的学校,学制都要长些,费用也高。//英国留学//1. 学制如果大家有去查过英国大学的申请要求,可能会发现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Upper second class honours ( 2:1 ) degree or equivalent in any discipline.”这个所谓的“二等一学位”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就要联系英国大学的学制来说明了:一般来说,英国本科取得的学位可以分为两种:1)第一种是“First-class Honours”,也就是“一等学位”,大概前 15% 的学生能够拿到;2)第二种是“Second-class Honours(二等学位)”,又可分为“Upper division”,二等一学位,Top 25% 的学生可以取得,和“Lower division”,二等二学位,Top 50% 的学生可以取得。2. 学位与成绩换算那么英国学位与国内的本科成绩如何换算呢?一般来说:1)一等学位对应陆本 GPA 3.6+;2)二等一学位对应 GPA 约为 3.3-3.5;3)二等二学位对应的 GPA 大概在 3.0-3.3。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英国大学对申请者的 GPA 要求会根据学校等级有所不同,可能对于 985 / 211 大学的学生,GPA 要求就会适当放低。3. Postgraate英国的 postgraate 包括 Master 和 Doctor 两大类。 Doctor(博士)● 时间:一般是 3-4 年。● 学位:英国读博要求至少有 master 的学位,有些甚至会要求取得 M.Phil 学位。● 招生机制:招生是 Rolling 制,可能全年招生。● 申请要求:申请时需要提前研究老师的学术方向,选择合适的老师并进行前期沟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瓷”。● 课程方面:一般第一年上方法论课和一些符合研究计划的课程,之后就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 奖学金:英国博士提供奖学金,但是有 DDL。 Master (硕士)对应国内的硕士研究生,分为“Taught(授课型)”和“Research(研究型)”两种。● 授课型就是广为人知的一年制项目( 9-12 个月),● 研究型则是两年制。具体来说,Master 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位,分别是:Master of Arts ( MA )、Master of Science ( MSc )、Master of Research ( MRes )、Master of Philosophy ( M.Phil )。4. MRes 和 M.Phil 的对比 MRes 为博士研究做准备,一年和两年都有,适合不想在学术界但是涉及比较多研究的业界工作需求的学生,一般来说会比 MPhil 多一点课程,少一点研究内容。 M.Phil大部分的英国学校需要两年来完成 M.Phil,比如牛津,但是剑桥也提供一年制的 M.Phil 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英国大学在学生读博士之前先注册为 M.Phil 学生,经过一年或者两年学习,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晋级成为 PhD 学生,比如 LSE 。但对于最后不达到博士毕业标准的博士学生,也有一些学校授予学生 M.Phil 学位。5. M.Phil 和 MSc 课程设置对比 M.Phil以牛津大学的 M.Phil in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为例:第一年确定课程,第二年则需要针对某一个小话题选课做研究写论文。 MSc而牛津大学 9 个月的 MSc In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 的项目会在课程结束时要求一个 15000 字的毕业论文。总的来说,M.Phil 的学术性更强,对研究能力的要求更高。6. 费用英国留学的费用根据项目不同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商科的学费要高于文科和理工科。● 文科研究生学费:1.4 万-2 万英镑 / 年,折合人民币约 12万-18 万人民币 / 年● 理工科的研究生学费:1.4 万-2.8 万英镑 / 年,折合人民币约 12 万-21 万人民币 / 年● MBA学费:2.5 万-4.5 万英镑 / 年,折合人民币约 22 万-39 万人民币 / 年在伦敦地区每年生活费约为 1 万到 2 万英镑,非伦敦地区则每年约为 0.8 万到 1.2 万英镑。总的来说,在英国读一年研究生的费用一般在 20-50 万人民币。7. Tier 4 学生签证在申请英国学生签证时需要注意两点。 语言很多考过雅思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学术类雅思也有两种,一种是普通 A 类雅思,另一种是 IELTS for UKVI Academic,后一种适合语言成绩没有达到入学要求,需要上语言班的同学。这两种雅思在难度、题型方面没有任何不同,只是 UKVI 费用稍高,安检可能更为严格。存款证明签证流程简化之后,英国移民管理局不再要求学生在递签时就提供存款证明,但一旦被抽查,就要求学生在 10 天之内提供一份存款超过 28 天的资金证明。官方说明至少要 15 个工作日才能拿到学生签证,所以同学们在拿到自己大学四年的成绩单还有毕业证、学位证之后,要尽快与学校沟通取得 unconditional offer 和 CAS,尽早提交签证申请,避免耽误入学。8. 实习 & 就业政策在英国,如果持有 6 个月以上的学生签证,那么是可以参与实习或者兼职工作的,但是每周不能超过 20 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在实习之前,一定要记得申请 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也就是国家保险证号,拿到了这个之后,才可以合法开始工作。//美国留学//美国的学制还有费用,包括一些签证的 policy,都和英国完全不一样。1. 生活费举例2. 学制● Master:一般两年,也有一年的项目。● PhD:一般至少 5 年,很多同学需要读 6-7 年才能完成研究任务顺利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可以看出美国学制普遍比英国长,那么相应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会增加。3. F1 学生签证办理美国学生签证的办理,相对英国来说,需要准备的材料多,大致流程如下。● 拿到 offer 和 I-20 表格,这个表格就是证明你已经拿到录取,即将成为某个大学的学生。● 按照移民局提供的签证材料 list 准备好签证材料。● 官网预约面签。● 签证中心面签。办理美国学生要求提供存款证明,存单最好包括所有学费和生活费的金额,最少也要能 cover 第一年的学费。一般来说,一份 50 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是相对比较保险的。签证办理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整个流程通畅的情况下,3-10 个工作日就可以取回自己的护照。当然如果涉及到一些需要审核的敏感专业,等待的时间就会变长。所以建议大家拿到了 offer 和 I-20 就立马开始准备签证。4. 实习 & 就业在美国,如果想要实习或者就业,需要的身份还是比较多的。● 学生期间:比如研一的暑假想参加暑期实习,就需要提前申请 CPT(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 );● 毕业后:如果想留在美国实习,就需要申请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非 STEM 专业的学生会拿到 12 个月的 OPT,而STEM 专业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 24 个月的延长,也就是一共 36 个月的 OPT,需要注意的是持有 OPT 的 STEM 学生参与的工作必须和专业相关。OPT 到期之后,如果想继续留在美国工作,则需要申请 H1B。每个学位有一次抽签机会,也就是说,即便你在美国读了两个 Master,也只能抽一次签;如果你读了 Master 和 PhD,则可拥有两次抽签机会。//加拿大留学//位于美国北方的加拿大,也越来越多地被人视为留学目的地。确实,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排名靠前,在国际上也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同时,相比英美,加拿大对留学生的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要求也更加友好。 多伦多多伦多大学位于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伦多,是很多商科同学的目标院校;另外,多伦多大学国际学生的学费是同级别美国大学的 1 / 2。 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位于蒙特利尔。法语是蒙特利尔的官方语言,也是城市里最常用的语言,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麦吉尔大学国际学生的学费是同级别美国大学的 1 / 4,生活费用也不高。所以蒙特利尔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留学和居住的城市。 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位于温哥华。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 BC( British Columbia )省省会,气候上是三座城市中最适合宜居的,并且在当地,华人是第一大少数族裔群体。美国和加拿大同级别学校学费对比1. 签证相对来说,加拿大的签证对留学生非常友好。SDS 计划:全称是 Study Direct Stream,即“学习直入计划”,它是加拿大政府颁布的针对赴加拿大留学学生的一项利好的签证政策。这一政策取代了原来的资金简化计划,大大提高了学生签证通过率。SDS 计划递签要求有三个:● 语言成绩:IELTS > 6 or TEF B2 / Level 4;● 直接入读专业课的录取通知书 / 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双录取);● 在指定银行存 1 万加币的 GIC (资金担保证明),预交 1 年学费,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担保金等签证材料。2. 工作 & 移民如果毕业后想留在加拿大工作,第一次申请就可以获得 Open Work Permit( 3 年工签);如果有移民想法,经过省提名→联邦阶段申请通过,就可以取得永居证明( permanent resident ),完成后续的手续就可以成为加拿大正式公民。//香港留学//香港也是非常热门的留学地区,因为靠近大陆,同学们会比较容易融入当地;另外香港也是亚洲金融中心,对于商科同学实习和找工作都有很大便利。香港的学制跟英国非常相近,同样有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ate)和研究型硕士( Research Postgraate )。● 授课型硕士:分为 MSc 理学硕士和 MA 文学 / 艺术硕士,一般都是一年制项目;● 研究型硕士:分为 M.Phil 和 PhD。如果想尽快地取得硕士学位,香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 录取香港的大学申请开放比较早,一般分两轮,每轮各专业申请的起止时间都有不同,大概是每年的 9-10 月份开放第一轮申请,次年 1-2 月份开放第二轮申请,截止时间在 3 月份或 5 月份。香港的研究生录取模式为 rolling 模式,如果学生满足要求,学校就会发出 offer,直到录满为止。所以建议大家尽早申请。3. 费用● 学费:大部分研究生项目的学费大概是每学年 10-15 万港币,商学院下的项目大概会在 20-30 万港币。● 生活费:对于一般的内地学生,每学年的总花费在 5 万港币左右;如果自行在外租房,费用可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香港留学一年的总花费大概在 10-20 万人民币不等。4. 实习 & 就业● 香港容许就读学士学位或以上的非本地生在校园兼职及在暑期做全职工作,并且无须取得入境事务处的批准。● 学生在学期间可参加带薪或不带薪的实习计划,可在校内兼职。● 每周兼职时间上限为 20 小时,暑假期间兼职时间没有限制。各地区网申开放时间 DDL 对比综合来说,各国留学有一下特点,这里最后总结一下:特点● 英国:时间短,费用比美国低● 美国:时间长,费用高● 加拿大:时间长,费用较低● 香港:时间短,费用低,语言文化环境和内地类似● 澳大利亚:申请手续方便(有的项目不需要写 PS )● 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日本、欧洲各国等,可根据学校、研究兴趣、对于国家文化的喜爱自行选择所以选美国还是英国其实各有优势。至于究竟选择哪个,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你们都能早日选定国家,为申请季做好准备!- END -
阅前注意:本文为团队CSC奖学金获得者优质原创,版权归属九牛问津团队,禁止任何形式盗用或抄袭,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更多CSC奖学金申请干货,请详见:九牛问津出国留学申请:国家公派CSC合作项目详解九牛问津出国留学申请:国家公派CSC政策变动深入剖析九牛问津出国留学申请:国家公派CSC评分规则及面试技巧九牛问津出国留学申请:数据解密国家公派CSC申请作者简介:每年2月offer大丰收的季节,Offer到手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奖学金申请了。对于即将奔赴海外读博的同学来说,3 ~ 5年的学费加生活费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部分国家、地区如英国,针对中国留学生开设的奖学金少之又少, 加上课题组及老板也不可能提供funding,所以最佳的减负渠道就是申请CSC奖学金了。Maggie我本人也是通过团队大佬帮助获得了2016年CSC的学费资助项目(很可惜,2019年学费资助项目被无情取消了)。别担心!国家基金委资助的留学类项目种类繁多,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变动,大家还是有机会的!2020年与offer holders最密切相关的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本篇文章,我就结合一些常见问题,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2020年这两大项目的申请政策及变动。◆ 如果你的专业是艺术类(包括设计类,比如:交互设计、时尚设计、体验设计),请直接申请【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 如果你是非艺术类专业,那么可以走【个人/所在单位渠道】或者【合作渠道】。【个人/所在单位渠道】主要是指一些免学费的国家,比如欧洲、新加坡、美国等部分高校提供的项目;【合作渠道】则是指CSC和对应的院校的合作项目,比如CSC-Cambridge、CSC-Oxford, 其中学校提供学费,CSC提供生活费。需要注意的是,从2019年开始,英国地区只能够申请CSC合作项目了。◆ 如果你是艺术类专业硕士,恭喜你!当前,国家还是大力发展艺术类学科的,今年艺术类的硕士生有10%的名额可以得到学费+生活费的资助;◆ 非艺术类专业国家公派硕士项目在2019年被取消了,目前唯独持有剑桥(非MBA或者Master of Finance专业)的offer,可以申请CSC-Cambridge 的硕士奖学金,每年针对硕士有10个名额哦。不管是艺术类、高水平公派项目,还是合作项目;不管你是国内申请人,还是海外申请人,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就是我们俗称的网申表格。网申表格的填写在CSC申请中十分关键,包含了大量的CSC专家评审的参考条件,其中中文研究计划是重中之重;◆ 国外导师简历:需要外方导师签字◆ 成绩单复印件(自本科阶段起)◆ 有效的身份证复印件◆ 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学习计划(外文):要导师签字,这也是申请材料的重点,专家评审组需要根据你的英文研究计划评判你的学术能力。◆ 邀请信/入学通知书复印件:需要是不con语言的Offer。艺术类 ◆ 需要提供作品集;◆ 艺术类国内申请人:须额外提供国内导师推荐信;◆ 申请CSC学费资助,须额外提供学费明细;◆ 国内申请人:须额外提供国内导师推荐信;◆ 国外申请人:无须提供任何老师、专家的推荐信。高水平个人项目 ◆ 国内申请人:须额外提供国内导师推荐信,注:本科直博生以及在职人员无需提供◆ 国外申请人:须额外提供现任导师推荐信,注:在国外获得硕士学位毕业离校不超过一年的人员(不包括毕业离校已回国人员)无需提交高水平合作项目 ◆ 大部分学校都是和高水平个人项目所需提交的材料相同。但英国的Cambridge、 oxford、 IC需要额外提供2封专家推荐信名额及申请人的eligibility?今年高水平个人项目,博士生的名额没有变动,仍然延续了2019年的2500名。国家从去年开始就大力扶持联培博士项目,希望进一步促进中外的科研合作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因此,联合培养博士的名额从去年的7500名增加到今年的8500名。艺术类整体名额没有变动仍为200名,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CSC艺术类只为硕士生提供学费资助,不再提供博士生学费资助。这一点虽然在选派简章中没有明确说明,但从申请条件和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艺术类博士申请者要求提供“免费学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详情如图所示:虽说今年CSC艺术类仍然保留了硕士生的学费资助,并明文规定:硕士生可以获得12-24个月的资助, 但国内外申请人要求有别。(见下图)也就是说,今年海外本科的同学已经无法继续申请CSC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学费资助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CSC政策的倾向:将资金分配给最需要的人。这也是CSC的评审标准之一。除去艺术类项目,海外本科直博的同学也无法申请CSC高水平公派项目哦。另外留日的小伙伴们要注意,往年只要拿到预科通知书就可以申请CSC的条件取消了!!!今年是必须拿到无条件录取通知书才可以申请。申请材料有无变化?有!之前无论是艺术类还是高水平公派项目博士生项目,申请者都需要提供2封专家推荐信今年已经取消,这是CSC评审流程的简化。 而针对国外申请人,往年只需要提交护照即可,今年除了护照,还需要提交身份证!这是大家要注意的,这也说明CSC对于申请人的资格(是否为中国合法居民)审查进一步严格。申请时间有无变化?有!根据最新的消息,因为疫情影响,今年高水平公派项目(包括“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渠道”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现有合作渠道”),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所有申请及录取工作顺延1个月。网上报名时间更改为:4月10-30日,受理单位提交材料时间为5月12日前,录取结果于6月下旬公布。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对于CSC政策变动能有一个及时的了解。“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根据政策的变化,好好准备你的CSC材料和面试,才能事倍功半!最后希望今年的6月能看到你们的红榜雨!想沾沾CSC红榜offer 仙气的童鞋,请移步:九牛问津|2016FALL-2019FALL部分国家公派奖学金CSC案例
最近的艺术类留学市场迎来了盛夏,热浪一波接着一波。截至目前,ATA(NASDAQ:ATAI)已完成对ACG 87.46%股权的收购,ACG创始人张军也成为ATA的新任总裁。公司全面转型为国际艺术教育提供商的日子,指日可待。日前赴美上市、将自身定位成“新兴成长型公司”的港资教育综合机构华夏博雅,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国际艺术留学成上市后想要着力发展的方向之一”。此前不久,成立于2014年的国际艺术教育平台美行思远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远洋资本。据悉,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学习中心门店的海内外扩张、课程线上化的打磨以及低龄艺术课程体系的推进。据侨外出国与百度教育联合发布的《2018出国行业白皮书》显示,国内赴海外的艺术类留学生数量已经连续3年,以100%的比例翻倍大幅增长。随着中国艺术类留学生人数的飞速增长,艺术类留学培训机构也开始蓬勃发展。兴起与发展每年艺考的紧张程度,让人为之一震。艺考前的封闭集训,之后面临的校考、联考,以及大幅提高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让诸多艺术考生经受了高强度的身心磨练,使得很多本以为找到了升学捷径的艺术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一位来自石家庄的美术生向蓝鲸教育表示,美高前在石家庄接受美术集训的学费为2.4万元,在北京接受美术集训的费用大概是6万元起步。而这些还只是十分常规的花销。即便如此,面对着极低的录取率,以及形式日趋严峻的艺考现状,很多付出了大量精力与金钱的艺考生,最终未能通过艺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今年的高考录取分数较去年高了20多分。周围复读的同学很多,一部分是滑档,一部分是分数不够。”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另一位河北美术生表示。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很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开始考虑将孩子送出国接受艺术教育。据《2011-2015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1-2013年艺术类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4.8%、17.8%和19.1%。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艺术类留学申请主要集中在英语区国家和欧洲小语种国家,近几年去日韩、俄罗斯和新加坡的艺术类留学生人数也有所增长。利润与规模艺术类留学与其他专业留学有何区别?作品集是重要元素之一。目前艺术类留学市场的产品主要分为两部分:留学申请和作品集培训。据了解,作品集并不是简单的几张学生画作的组合,而是要有一定的创作主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而且不同国家要求也不尽相同。由此,市面上产生了专门提供作品集辅导业务的机构。此外,还有一类机构既提供作品集辅导业务也经营留学申请服务。作品集辅导是艺术留学服务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作品集辅导的费用价格区间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如此高昂的客单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该行业为暴利行业。但据业内人士表示,综合来看艺术类留学的毛利率大概在25%-35%。并且,根据项目的差别利润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做日韩国家的艺术类留学毛利率相对来说较低,因为申请门槛本身比较低,对学生而言大多只有留学手续费或者境外服务的费用需要负担。根据ACG之前挂牌新三板时的财报来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中期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96.15万元、959.69万元和888.19万元;盈利增长速度较快。即使位于行业内的第一梯队,净利润增长态势也相对良好;但ACG盈利的整体金额并不高。而且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的艺术类留学生数量在整个留学大军中占比相当有限。由此看来,艺术类留学的天花板是不是较低?长远来看,并非如此。虽然艺术类留学赛道的存量市场不大,但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以及对素质教育认知度的逐渐加深,其增量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5年,艺术留学培训的市场规模已经由640万元增长至7440万元的规模,市场空间扩大的潜力值得肯定。投资标准与行业弊病这种前景可期的产业,资本肯定不会缺席。面对大大小小的艺术留学机构,投资机构会如何选择?“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规模和师资力量这些核心业务指标是肯定会看的。”一位从业多年的投资经理对蓝鲸教育表示,“但是,一定不会考虑不具备企业家素质的创始人。主要是因为,很多艺术类留学机构的老板都是由本专业的老师转变过去的。较为缺乏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很难将企业做大。从整个行业来看,现在的大多数机构规模都比较小。”艺术类留学相比传统专业留学而言,区别还在于专业度更高、由此产生的行业壁垒也高。但由于目前市场并未成熟,以及国内外的艺术教育体系和评判标准不同,受众对整个艺术类留学的申请内容并不太了解,由此会出现一些机构鱼目混珠、扰乱市场秩序;也会有一些机构用力过猛、比如推出高价保过班。对于此类情况,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高价保过班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主要抓的就是学生家长的焦虑心态。面对这些坑,学生和家长需要正确看待艺术留学问题;尤其是现在艺术类留学正逐渐平民化,更没必要把这件事看的特别高深。
自由插画师,意味着什么?张亮作品每张画稿,卖到5000元甚至8000,一个月画三四张就不用干活儿了?不用上班,不用打卡,不用看老板脸色,时间自由,行动自由?世界那么大,随时想去看看,环游世界,看遍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像个真正的艺术家,用画笔和故事改变世界,给别人更美好的生活想象?曹羽作品然而,少年,你先靴微的醒醒先。你可知道,从一个画手到成为优秀的插画师,你可还有好长的路要走,绝不是你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插画师绝对不是能画的一手好素描速写就可以,除了绘画基本功,你更需要的是思维方法和思考方式的训练。你需要知道插画师源源不断的创意来自哪里;需要知道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需要知道如何用插画讲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需要知道如何进行商业创作如何接稿........所以,要成为插画师,除了技能、勤奋、资源和人脉之外,更重要的你要勤于动脑,善于动脑,找到自己的差异性,你才能在众多的插画师中脱颖而出。何丹霓作品下面介绍几位年轻的新锐插画师,他们都是作品极具鲜明个人特色的优秀青年艺术家。看他们的作品,你会了解对于一个插画师来说,“勤于思考”和“风格差异性”是多么重要。张亮:插画师、艺术指导、玩具收藏爱好者,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伦敦。本科: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插画专业;硕士: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插画专业。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插画专业,获得艺术荣誉学士学位和艺术硕士学位。师从英国著名木偶艺术大师John M. Blundall(约翰·布伦多尔先生),成为其在格拉斯哥米切尔图书馆(Mitchell Library)的工作室成员。2013年在格拉斯哥的Urban Outfitters(服装零售店)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之后,作品多次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地展出;连续七年入选并参加东伦敦漫画与艺术节(ELCAF);作品多次刊登于英国知名艺术设计类网站It’s Nice That。 张亮合作过的客户包括英国的Nobrow Press、Anorak Magazine、Skinny Magazine、Glasgow Life,美国的Red Bull、Nike Basketball、Brainly、Valley Cruise Press,西班牙的Dodo Magazine、Arròs Negre,新加坡的Sephora,国内的Nike Sportswear、Absolut Vodka、Durex等。张亮作品:曹雨:插画师,艺术设计公司CEO。本科:四川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硕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插画专业。曹羽获奖及参展经历:第六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最佳作品奖”展览2016Tribe16 国际艺术节-伦敦“当代生活国际插画展”-北京“Impression”当代国际版画邀请展-澳门“广州艺术博览会”-广州2017“Weavelength”纽约设计周-纽约“苏州创博会”-苏州“独白-对白”-杭州“Jungle”-深圳“2017绘生活II—当代国际插画展”-北京“2017成都设计周”-成都“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2019“情绪单元 Emotion Unit”- 深圳“Grow in Art”- 北京“UNFOLDN”-上海“abC”-北京、上海“Not Yet. Not Yet”-北京合作《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 > 、VANS、星巴克 Starbucks、黑帆B l a c k B a n n e r 、鹿晗工作室、老恒和、甘见、I n r o f e r 、S i s i & c i c i 、Fa b r i c、Union、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CCD, 保时捷Porsche、至本、Camo collective、景田、京东时尚、中街、天猫、京东等。曹羽作品:何丹霓:自由插画师。本科: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硕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插画专业。合作品牌及项目:央视网“金牌实习生”项目;皇家艺术学院社区儿童活动;女装品牌lullaby裙装印花设计等。何丹霓作品李牧青:插画师,资深插画教师。本科:英国提塞德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硕士:英国金斯顿大学插画专业。独立完成众多绘本创作,现任北京CYD插画教师。李牧青作品:
如果你先行浏览本文随后提及的 45 家小工作室,你会发现它们虽然领域各异,但有很多交织在一起的痕迹。比如一些人在谈及爱好的时候其实说的都是有共同志趣的人物,在谈及圈子的时候说的是城市变化,在谈及城市变化的时候说的是个人的生活……归根结底,它们都有共同的身份:城市里的创作者。这些人有活力、有想法、有一些闪闪发光的精神状态(并且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着)。他们不应该被简单划归为“创业者”。在这个词已经泡沫化、意识形态化的时候,我们希望区隔出更纯真的一部分,就好像互联网评论人 Keso 在接受我们关于“互联网 1999”系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更喜欢原创的、在没有找到退路时就冲进来的那个人,而不是觉得这里边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可以融到资的时候才进来的人。”为了说清楚我们具体在说什么,我们给这些城市创作者总结了一些标准:为所有对它们感兴趣的人提供至少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工作室”是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从手工作品到出国留学,“工作室”在寻常意义上只代表人数很少的工作单位,因此并不是所有工作室都在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关心范畴。之所以强调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因为这往往代表了创作者内心强烈渴求的东西。让自己的爱好成为一个群体的归属有鉴于第一点,这种渴求和观念通常会吸引同好。这也是工作室之所以会建立声誉、关系并站稳脚跟的原因。虽然用各种各样形式进行表达,最终让事情维持下去的还是人的力量。不仅仅关心自己我们希望在这一点上和纯粹的消费主义做一些区隔。并不是说这些工作室不出售物品,而是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们在进行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时候,视野相对开阔。可能看到了城市、社会,也可能看到了自己所在的圈子。虽然从爱好出发,但并不局限于“私表达”。希望、并且事实上也能做到不拘一格不少列出的工作室存在都有年头了。它们中很多并不缺少同行和竞争。但让人们把眼光聚集到这些工作室身上的,还是一种自由的姿态。并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清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因此显得与众不同。持续产生想法这也是它们存在的重要方式。要做到这个(在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尤其如此),非常艰苦,也非常难。当然需要以某种方式活着,但相比“商业模式”,更关心自己创造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创造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绝不是把所谓情怀置于资本之外。事实上资本,也就是钱,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基础之一。没有任何必要仇视资本。但唯资本马首是瞻,为了利益最大化最后面目全非的例子我们并不陌生。也许这些小工作室也会如此,也许他们缺乏商业管理最终无以为继,但起码现在还在创造着,我们也希望它们持续闪耀下去。图片来自unsplash从城市的视角来看,一个小工作室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此起彼伏、互相关照的小工作室勾勒出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地理学家段义孚有一个观点,一种文化中最珍贵的一些居所,不一定是眼睛可以看到的。也就是说,它并非一个具体的可以指认的地点、建筑物、景观,而是可以通过叙述、表演和演唱表现出来的东西,可能是故事、回忆或者某种特定的意义。所谓完整的文化居所,乃是两方面的结合体。中国城市在那些具体指认物上的变化之快,有目共睹。在某种意义上,小工作室所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勾勒出那些不可见的“居所”,也可以帮助定义一个城市。城市是细节和可能性的容身之地,都市主义创造了人们对丰富性、包容性的渴求,而工作室——往往是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爱好——恰恰是其中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希望借助这个系列发掘城市之可爱。我们理当着力寻找,也欢迎读者推荐闪闪发光的存在。以下是 45 个“了不起的小工作室”1、轴艺术项目2015 年 4 月,厦门本土艺术家林中飞和 5 位厦大学生在酒后发出的牢骚话“厦门好无聊”促使了轴艺术的诞生——围绕厦门这座城市来策划艺术展是轴艺术小组的最初目标。《一座岛屿的可能性》、《厦门肉食公司》几个早期作品将厦门本地生活和艺术展相结合。之后 3 年十几次的策展中,轴艺术一直关注边缘城市和地区,比如拍摄无人村落福建巫高并举办摄影展;在 5 个村落驻村写作;在厦门后田村举办地方剧场。之后轴艺术希望开展更多的“驻地作品”,这也与他们最早试图展示厦门地方特色的目标相一致。2、Rooftop Institute位于香港湾仔轩尼诗道 365 号的富德楼被称作“文化绿洲”,楼内藏着数不清的独立书店、画廊、精品杂货店、旧课本展示馆和艺术工作室等。2015 年,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硕士罗玉梅和她的朋友们在顶楼偶然发现了一个宽敞天台,成立了“天台塾”,邀请本地及亚洲艺术家就殖民地、边境、移民、外国劳工、异国婚姻等社会文化议题进行创作、研究和讨论。就像名字所展示的,它的珍贵性在于对公共空间、社群组织以及艺术教育自发且充满行动力的想象和实践。3、激发研究所北京黑芝麻胡同一个小四合院里,一个院子,一间窄而长的正房,这就是激发研究所的主要活动场地。五位活动组织者来自当代艺术、建筑设计、文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都有跨界艺术的策划和创作经历。这个地方发生过“重写剧场史”的讲座,放映过探讨城市变迁的影像,策划过许多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在最近一系列的读书活动里,他们想探讨物种灭绝和人类的关系。4、好人文身武汉人刘真宇说话口气亲切,做的文身却很野,看上去稚气又有点疯疯癫癫。从湖北美院壁画系毕业后,他在 YouTube 上自学了文身,转而在皮肤上作画,还认识了一帮一样野的朋友。他们都想做具有实验性和创造性的“新文身”。刘真宇在这方面的探索已持续了 8 年:武汉有 Indiefellas Tatoo ,北京、上海有好人文身,还有围绕这两家店的各种展览、交流和行为艺术,以及一个名为 Admin Tattoo 的自媒体,专门采访有趣的文身师。不管顶着什么名字,意思都是一个:做很野的文身,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种野。好人文身工作室 来自好人文身微博5、黄边站80 年代在珠三角地区出生的艺术家几乎没人不记得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黄小鹏花八年时间把这里变成了当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据点。2012 年底,他又和艺术家徐坦在广州成立了非盈利艺术机构黄边站,包括上阳台和黄边站两部分,前者促进各种实践者之间的联系,后者用于展览和呈现。不过用一名实践者许振华的话来说,上阳台不只是一个空间,”它告诉我日常生活其实是广阔的”。6、李建军 x 新青年剧团2011 年,李建军不再甘于只做一个舞台美术设计,而成立了自己的新青年剧团。他让普通人上台“扮演”自己,在各自频道中讲述自己的日常故事,由普通观众选择倾听。建立这样的“凡人剧场”,李建军试图证明剧场是为了普通人治疗生活的疾病而存在。“我希望观众震惊,看到没有见过的事情然后触发自己。”7、椎剧团椎·剧场去除过多的戏剧化和浪漫化,回归到最生活化的题材中。十年后重新相遇的失独父母、抵触父亲丧偶再娶的女儿、孩子遭遇霸凌后无错的父母,同时也是上戏表演系教师的椎·剧场创始人李芊澎直面当代的情感议题。8、水果店 fruity space一个非常鲜活的地下室空间,温暖低调,不拘一格,冬天提供便宜的热红酒,极具DIY 精神的秘密基地。有演出、单口相声、小展览、放映,以音乐为核心,曾办过几届卖破烂的小市集,热衷迷幻、实验、噪音及音色探索,特色是中青年混杂。空间老板北京人老翟同时打理厂牌、运营一支乐队 the molds,另一位老板叫姚澜,同时是二手玫瑰吉他手。9、乐空间无论对于音乐人或爱乐人来说,“现场”都不可或缺,但能容纳它的线下空间却变得愈发昂贵和稀缺。乐空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具有想象力和独立性的现场,还试图在行业内建立新的关联方式。这个由乐童音乐于 2016 年 6 月发起的众筹项目落脚于人民美术印刷厂北楼内的老仓库,390 平米的空间内至今已举办了 600 多场演出活动,让更多独立音乐人和厂牌为人所知。10、圆形科技局音乐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Acidcreep 和 Leon 认为是真实性。他们觉得只有能摸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比如唱片、磁带、合成器,颜料、录像、照相机。他们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所有作品都是现场录音和录像——追求最极致的表达,且表达和情绪都必须是即时生成的。这个年轻的上海电子组合给自己设定的关键词包括:独立、电子、创作、即兴表演。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一个用真实的声音、真实的图像和真实的想法来创造独一无二真实时间的工作室”,“为了人类在数据之中保有自由意志而钻研奋斗。”11、DowntownSwing可能是上海最地道的摇摆舞聚集地及摇摆舞组织。为摇滚乐而跳的自由舞,掺杂爵士,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任何人都在出没。原生复古,讲究快、节奏与自由。12、重庆坚果 livehouse重庆最老牌的 Livehouse,成立于 2007 年,是位于重庆解放碑商区的酒吧、举办演出和派对的展演空间。创始人老鬼曾经是重庆的愚人船乐队的鼓手,从 2000 年初开始策划演出,从网络论坛、音乐公益联盟等形式开始构建坚果的雏形。坚果是重庆独立文化圈的重要塑造者,这里聚集各色关心独立文化的人,“多样”是坚果最大的“同一”,给演出拍照的摄影师可能是 GOSH 的 Rapper,吧台的调酒师也可能是技法娴熟的文身师,平日中规中矩的年轻人在这里可以是嚣张的朋克乐手。这些人时常会把在坚果喝酒演出的故事写下来,凑成“坚果故事会”。13、鸥骨音乐 AllGoodMusic成军十年的北京说唱组合 Itsogoo 以爵士灵魂的采样、空灵抽象的主题为标志。某种程度上,这个由 Itsogoo 成立的厂牌可以看做是自身音乐风格的延续。在国内说唱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Itsogoo 更多的还是把注意力放到了音乐和自我身上。Itsogoo 的成员周士爵认为,未来音乐的种类不一定仅限于爵士,但是精神一定是爵士性的,“就是永远在即兴永远在突破永远在反映着我们生存的环境。”14、度艺术空间 Do Art Space上海武定西路 1288 号,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旧址,现在的一部分空间被改造成了 Do Art Space。创办人之一王玉龙是原本迷幻乐队髓乐队的鼓手,受到了 Sounic Youth、Pink Floyd 等乐队的影响。平时,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艺术教学的空间,但时不时他就会变成上海最先锋的音乐场所之一。来自新疆的乐队诺曼、前顶马乐队的陆晨、日本乐队 Tenniscoasts 都能让观众在这里接触到以往从未耳闻的声音。日本乐队 Tenniscoasts 在度艺术空间的演出 来自微博15、招待所 Zhao Dai Club被称作当下“北京地下音乐场景的最热门场地”,给“北京俱乐部文化的孵化”带来了新的可能。它没有选在工体或鼓楼这类北京传统夜生活地点,而是隐藏在新源里一座大厦的地下一层,因为“不希望所有经过的人都进来,来的人是真的想来”。两名主理人,Zhiqi 是地下电音派对团队 ShadowPlay 的主脑,从十几年前开始玩音乐,见证了千禧年以后北京电子音乐场景的变化;而 Carmen 是中德混血,原来在德国从事音乐艺术相关工作。两人在办活动时发现没有足够好的场地可以匹配想邀请的 DJ,就自己做了一个。他们很挑剔:禁止拍照;比起放流行 Techno 音乐的人更偏爱会尖会钻、懂叙事的 DJ;只邀请他们认为值得关注的音乐人。他们也很包容:欢迎各种音乐的受众,试验 LGBT、亚洲 DJ Only 等各种概念的主题活动。“我们热爱俱乐部文化,并希望为聚集在它背后的这群人创造一方归属地,一个属于这个多元群体的开放空间”。16、Gelato Dal Cuore菜单新奇、有想象力:枇杷膏味、花椒凤梨味、西班牙冷菜汤味。拿不准吃哪个口味,你可以一个个味道试吃——并不是每家冰激凌店都有这样的服务。冬季,达可芮还推出了冰激凌面包。达可芮的店面以橘粉色和白色为主,创始人周凯航曾在时尚业做营销和活动,在宾州州立大学和新加坡上过冰激凌课程。17、Lantos蓝多士工作室他们眼里的美食似乎更具戏剧性。宇宙里的星球也可以是巧克力豆,宇航员在可可粉上留下了他的脚印……LantosStudio 蓝多士工作室平面设计作品大致如此,把美食变成视觉大片。这个具有玩趣精神的美食创意工作室,由夫妻档组合 Lan1 & Soto 组成,他们相信“食物是情感、记忆、文明的支点,是艺术的言辞”。除了自己进行创作的作品外,他们也和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图片来自unsplash18、鼓楼吃面蜜三刀主唱雷骏和妻子想让演出排练结束的朋友能有口饭吃,于是在鼓楼租了个店面做面馆。雷骏后来因病离世,妻子麻姐接管了过来。他们认为这个小馆可以成为一个承载摇滚文化的小据点。事实也的确如此,一拨拨又平凡又酷的年轻人借着吃面的契机在这里相识,麻姐成了他们和他们做的事的记录者。一个城市的青年文化在一碗面上找到了着落。19、香港餐厅“苏波荣”So Boring与它的名字正相反,不足 10 平米的苏波荣(so boring)很难让人觉得无聊,因为它没有固定菜单。每周 7 天,这里由一群年轻人和两个工作室德昌里素食合作社、活化厅轮流掌厨。你无法预期这天的菜谱是什么:素食、日式家常菜或神秘甜品都有可能。这种流动性原本是出于无奈——2013 年,一群年轻人路过油麻地街角的这个待租铺面,突然想把它变成香港的深夜食堂。合资成立后,创始团队不断被新人替换,但餐厅以合作社的方式生存下来,以一种新方式留存了城市活力。20、Yeast 一个厨师、一个对食物感兴趣的投资人、还有一个关心人工智能和机器的产品设计师一起做了一个“未来食物实验室 ”,不过不是为了发明食物,而是为了创造关于食物的公司。他们在研究之后,设计出一个公司的任务和架构,然后寻找合适的人运营它们。这些构想中的公司都需要能做一件事,就是能通过技术和食物改善人们的生活,“认真对待食物”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比如他们想创造出一个关于“厨房智能”的议题,希望创造的不是一些能让人快速做饭、甚至替代人的厨具,而是一些能激发人在做饭方面的才智和兴趣,能让人“留在厨房”的工具。21、吃的really want《吃的reallywant》成立于 2014 年,核心讲述老百姓自己吃的,旨于透过食物,研究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想吃什么,为什么。 创办人是大瓜、李珊珊。 目前已出版 4 本小 zine,1 本摄影画册,组织过“饺子大楼”、“辣条餐厅”、“真诚综合商店”等线下活动。最新系列“过年回家”是 2019 年全新计划。22、食通社食通社是一个关于可持续食物和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撰稿者多为关注农食议题的年轻人,2017 年 8 月 26 日成立至今已经发表了 125 篇原创作品。他们从一个相对前沿先锋的微观领域入手,把普通人和时代变化联系到一起:关注那些进行小规模、多样性生态种植的值得尊重的农人们,重视食物及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结构性弊病,关心饮食和食物的来源,关注各国食物运动前沿的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和观察者。这群年轻人身上迸发出难得的自主意识,通过持续行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当下的社会做出了正面回应。23、再平面 extra design studio独立杂志、博物馆手册、街边小店的广告传单,在欧洲留学多年的刘芊伶和刘芊俐为这些印刷品着迷。纸质出版物,在她们看来,能够承载更多思想、情感、并且可以实现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互动形式。如果说再平面一开始只是他们试图保存、收藏、并展出这些印刷品的原点,这工作室如今已经开始着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印刷品。他们设计新的印刷样式、用孔版印刷技术将他们化为实物。刘芊伶认为,印刷品展现出来的日常设计更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大众审美。24、清河联合插画家与玩具设计师擦主席创立的视觉厂牌,摇滚、狠、风格不羁,不断出产收藏型玩具。“唱唱反调”是擦主席另一档电台节目,复古沉稳,具革命浪漫情怀,为“西海之声”子栏目。25、美好设计事务所和不少平面设计事务所一样,“美好设计”也想打败无聊、探索平面设计的多样可能。他们选择的方式是 risograph 印刷技术,用它印刷包装和书籍。Risograph 使用孔版印刷的技术,和平常印刷最大的不同之一是,印刷的颜色通过单色叠印而成,因而有丰富、意想不到的色彩,成为了表现力的主要来源。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不高、有创作空间,常被小工作室和独立杂志使用。美好设计事务所也用这种方式接触了几个有趣的印刷物。他们成立于 2018 年 1 月,作品有帮两位法国女孩印刷的关《迷妹》杂志,讲的是中国阿姨的故事;还有一本摄影集《皇帝的新衣》,里面是一组空首饰架的照片。《迷妹》杂志,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曾经有过报道,请看本文的延伸阅读26、联邦走马联邦走马,做过 70 多本书和文创产品无数,有时也将两者结合,譬如鲍勃·迪伦的薯片袋诗集,以及布劳提根能播种的小诗。不知所云的名字其实偷自苏联一个地下艺术团体,口号“只挣钱,不搞艺术”。也声称不做市场调研,导致三四个人捣鼓过很多不卖座的玩意,也打开了国内文艺日历市场。创办人恶鸟,1982 年生,自我认知是:恶棍(一只)、坏蛋(诗意的)、想做新文艺复兴的禅修士,近期的热情在造机车——一种和他一样的“坏”东西。27、Local 本地西安人宋群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拍这座城市的苏式建筑:拍摄记录、做文字口述。拍的过程中还在拆,他们就把拆的过程也拍下来。这样的小课题在《本地》这本独立刊物里很常见,它用一句话概述自己的立场:以民间姿态及民间立场,整理与城市肌理、人文记忆相关的影像和文字。除此之外,他们也组织讲座、展览、放映、交流。宋群说,一本刊物能影响一个读者,他就觉得很满足。当然《本地》所带来的意义比这多得多:以一种常被忽略的本地人文视角记录城市变化。28、Hole in the Wall漂泊过东京、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多个城市的 Jinna 和 Shui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和事有着敏锐的感知。他们来到北京以后,用独立杂志《Hole in the Wall》记录下了他们眼中的四九城。从菜场小贩,到独立音乐人,他们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然后用速写画下受访者的画像,装订成册。任何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任何不朝九晚五工作的人,都让他们兴致勃勃,而这些薄薄的小册子则构成了快速变化下的北京人物群像。29、Paper Wonder 设计商店一家厦门的便利店,不过卖得并不是食物和日用品,而是一些设计作品。店内依托便利店的形式呈现,设计作品摆放在货架上。他们选用日本的 TAKEO 纸品在店内制作了色纸系统,直接把色纸挂在墙上的洞洞板上。走进这家店,你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展览,当然也可以直接买走。文鹏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他挖掘有意思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把作品带到店内,也会和他们合作设计新产品。30、abC 独立艺术书展独立出版和艺术书展并不是新鲜概念,但在中国这类活动还很年轻。这类出版物强调创造力和个性,具有一种野生的活力,展览时比起传统展销会更像创意集市,书店、机构、作者和读者可以轻松交流。DREAMERfty 夢廠创始人周玥 2015 年初次发起”abC 艺术书展“时,发现圈子里的人都散落在各地,而展览是把他们聚集起来的好方式。举办三届后,去年,这个全称为”art book in China“的展览已有来自 16 个国家的 128 家机构参加,除了推广中国本土艺术书和自主出版物,也建立了他们与全球出版人和机构深入对话的新渠道。31、same paperSame Paper 在推荐一名摄影师时惯用的词语很朴素:喜欢摄影师 A。一个具有私密感的动词,但去掉主语,显得不那么强势。这个摄影师袁小鹏和平面设计师王义军 2013 年成立的工作室是全球自出版文化在上海的延续。共 11 本摄影书,1 册杂志,还有一家于 2018 年关闭的藏在弄堂里的书店 Closing Ceremony,店如其名。好在愿意给他们拍照的摄影师还在变多。Same Paper 出版的《Food Issue》,集结了摄影师任航关于男孩、食物、吃脚无心之作,构思于 2014 年秋天。32、无像工作室他们虽然总说“像微言轻”,但是关心的就是影像中的珍贵表达;虽然承认“独立出版是负向的旅程”,但还是拒绝数码作为影像的唯一介质,希望照片能装帧成册。工作室的日常主要筛选好照片,并把它们以特定的方式编辑排布、装帧成摄影书。除此以外,还偶尔在无锡做影展和影像类沙龙。他们最近的作品是摄影师韩磊的《Early works》,这是摄影师在 1980、1990 年代日常拍摄的黑白照片,是那个时代中国的细微记录。工作室的主理人倪梁是无锡人,学设计出身,后又去纽约学习摄影。他曾经是摄影师,现在主要花时间在出版上。33、《肆贰柒》《肆贰柒》杂志的主理人肆贰柒写字不打标点,像是对规则的某种反抗。在和摩登天空杂志的对谈中他提到,办杂志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个人反抗,一种对时代和社会的诉求: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崇高美好的品质正被一个落后秩序社会杀死,流行文化和大众审美对地下文化的侵蚀无以复加,还有些别的,“但说多了话多屁稠”。之所以选择杂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想留下点东西,做本彻底纯粹的青年杂志”。尽管五期杂志只有第五期勉强盈利,”全靠公交车站捡烟屁股抽度日”,但他做到了。34、香蕉鱼书店位于上海普陀石泉路的一家独立书店,同时做策展、设计与印刷、艺术家驻地计划,对外提供工作坊及印刷体验课程。色彩、纸张、趣味感和独立性大概是他们在意的事情。香蕉鱼书店 来自书店微博35、印物所杨默、陈捷两位 80 后让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版画艺术带到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他们创立的印物所工作室中,你可以亲自体验手工印刷的乐趣,而过你有绘画、摄影等作品,他们也可以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为版画。这些尝试使得版画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媒介,它不再如同大量复制的机器印刷般简单、廉价,却又能够让艺术作品摆脱其原本介质的束缚进行流转。在这个意义上,版画不再是一种被困在美术馆的艺术形式,而真正与每一个人产生了关联。36、假杂志摄影图书馆国内最资深的独立摄影书出版工作室,专心做书,致力推广国内最有潜力的年轻独立摄影艺术家。创始人言由是宁波人,早期在北京做独立摄影书出版人,搬回老家后建起一栋2层水泥色建筑,即假杂志摄影图书馆,包含展览空间、书店与摄影书图书馆。37、VOLUME PRESS来自新加坡的 Nelson Ng 起初成立出版工作室 VOLUME PRESS 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 “让大家知道做一本书一点也不难,人人都能做一本书。”2012 年 Nelson Ng 出版第一本以旅行为主题的《LOST》,没能预料到这本刊物会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甚至入围独立杂志奖项 “The Stack Award 2017” 。 他接连推出其他主题的独立刊物,如《BROWNIE》《果篓小刊》。尽管纸媒市场惨澹,但 VOLUME PRESS 旗下刊物的发行量却逆势上升。38、DailyVinyl侧重于唱片挖掘,不定时出刊一份名为唱片日常的报纸,免费发放于全国各地下文化空间,专注介绍国内外独立音乐和唱片文化,也做二手黑胶集市及音乐派对。两位创始人为资深音乐爱好者及狂热diggers,坐标上海。39、绘造社绘造社的主理人是设计师胡妍和建筑师李涵,工作内容如其名,分为“绘”、“造”、“绘造合一”三部分。他们代表性的“绘”作品是城市风貌图,在这种时候,李涵称自己为“纸上建筑师”,以建筑师的视角描绘、记录、演绎飞速变化且环境复杂的城市——他们记录过三里屯、798、南锣鼓巷、团结湖等。这些画里有街道房屋的细化场景,但有时为了丰富细节会有建筑被肢解、屋顶被掀的表达,形成了描绘城市的新方式。而“造”的工作就是室内、建筑设计,曾经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近来他们做到了“绘造合一”,把绘画的内容融进了扁平的空间设计。《什刹海八景图》 来自绘造社微博40、帝都绘该怎么理解一座城市?2016 年,建筑师出身的宋壮壮和他的搭档李明扬在业余时间开始运营公众号“帝都绘”,用图画描述北京。有时是类似“清明上河图”的长图,有时是时髦的信息图。两人都对大城市感兴趣,因为它够多元,够复杂,“能提供很多超过你理解的、想象的、需求的信息”。它有集中的便利,也最突出地展现了“各种力量留下的痕迹——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帝都绘”做的,就是不动声色、有点儿俏皮地展现这些合理与不合理。41、“意外重庆”因“奶奶庙”走红的徐腾,和同为建筑出身的岳阳、曾毅自诩“城市侦探”。他们在重庆行走观察,用手绘建模等方式视觉化再现这个空间。“意外重庆”不是要再次赋予重庆猎奇视角,而是关于一座城依照人的需求自然生长时,会发生什么?它必然不会是齐整的,你会发现轻轨从高楼中穿洞而过,排污管道成为冬泳队大爷的据点,磁器口大桥下一家川剧团在车库中持续演出……不被人注意的缝隙中生长出的各样生活,如何通过暗藏的规则彼此共存。42、“高路兴趣小组”在上海开了 10 年渡口书店之后,建筑师高路以“付费兴趣小组”的形式来带人读书。这些兴趣小组覆盖范围很广,从 20 世纪现代艺术到心理学。比起将书摆在书店里等人阅读,她希望以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将思维方式传递给他人,用新模式延续书店的生命。而比起知识本身,高路更在意如何运用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43、肩硬“肩硬(JAM in)”更像是一个有特定目的的工作小组。他们在重庆大学城附近,目前是一个商店,里面卖饮料、独立杂志、旧衣服,偶尔也有小型展览,定期有电影放映。也做文创设计、合作派对,曾经找了一个重庆的地下舞厅做场地,办了“BYOB (bring your own beamer,带上你自己的投影仪)”的一夜展览。工作小组没有“特定目的”,倒是有一些零散的描述。例如“消极抵抗一些东西,以及争夺某种话语权,还有让周围有限的半径更好笑一点”、创造“轻松的、非公共的、临时的、义务极小但瞬间高亮的动态时刻”。安福大厅 来自工作室微博44、AIRPARK愚园路静安设计中心楼顶有一个上千平米的露天空间。不同于传统健身房密密麻麻的跑步机、椭圆机、蝴蝶机,AIRPARK 主打跑酷、街头健身、crossfit 等不同项目,城市的景观成为了运动和健身的一部分。在把市集、赛事以及线下派对等活动形式纳入到了空间里之后,创办人杨琪斌想要证明健身可以是一种不那么刻板的、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45、安福大厅由李小雨和润秋夫妻运营的一个地下客厅,地处上海法租界中心安福路地下室,占地 250 平米。实体空间以持续高效的创意出产为最大特点,神秘又接地气,为吸引年轻人提供不断养料,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展览、乐队演出、电台、拍摄、唠嗑会、电影夜、换装游戏,同时提供租赁及主人众筹计划。题图来自unsplash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7国际主题展《嘘!人类纪》嘘!人类纪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2017的国际主题展是在国内的首次展出参展的10位艺术家来自9个国家:英国、美国、伊朗、芬兰、瑞士、印度、意大利、新加坡和巴西。其中,尤苏拉·毕曼和丽莎·巴娜德分别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已成就卓著,是蜚声国际的艺术家;另有7位“80后”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是作品的锐而不糙,其更有开阔的视野和感知历史与现实的敏锐,传递出一种理性的力量与严谨。他们用摄影作品不同的视角共同表达对于“人类纪”这一概念的思索。时间 :2017年10 月12 日—22日地点 : 中华世纪坛综合展厅策展人 : 路易斯 · 克莱门兹(英)南无哀(王保国,中)露易丝·克莱门兹:担任当代文艺及影片的艺术中心QUAD的艺术总监,同时作为自 2004 年创办 于英国德比的 FORMAT 英国国际摄影节的联合创始人及艺术总监 / 策展人。作为知名策展人,自 1998 年起克莱门兹女士便为诸多委员会、出版物、大众参与艺术、电影及摄影项目及展览提供策 展服务。她曾担任立陶宛考纳斯摄影节、印度新德里酒店、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中国大理国际影会、 荷兰北极光摄影节等活动的客座策展人。克莱门兹女士定期为摄影类杂志及线上媒体撰写相关文 稿,并联合编辑了诸多摄影类书籍,如 Hijacked III UK/AUS、 PHOTOCINEMA等。南无哀(王保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国际摄影的编辑、 评论和译介工作。曾应邀出席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联合主办的《罗伯特 · 卡帕 与全球人民阵线:中国与西班牙1936-39》国际研讨会,曾任中国大理、连州、丽水、西双版纳、 济南等国际摄影节(双年展)评委,也是法国佩皮尼扬国际报道摄影节(Visa pour l‘Image)、英国FORMAT国际摄影节、美国露西基金会国际摄影奖(IPA)评审团成员。著有《东方照相记》(三联书店)、《谈影唯缺送红妆》(时代书局)。策展人语本届国际学术主题展主要从两方面呈现:一是在策展理念上,在中国摄影界首次提出中国摄影将要 面向的,不再是用俗了的“东西方”、“全球化”这样一个以意识形态差异和物质生产为主导,以 消费主义为核心,以东西方差别为视角定位的时代,而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人类纪”(Anthropocene)。 “人类纪”这一概念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于2002年提出,由于其强大的概括力和对当 前人类困境的杰出描述,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地质学将宇宙生成的时空分为隐生 宙和显生宙两个阶段,在经过了奥陶纪、侏罗纪等多个地质年代之后,从1万多年前进入了新生代。 而近代工业革命200余年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空间都造成了深刻的、广泛的、 不可逆的巨大影响,地球表面处处打着人类的印记,故克鲁岑提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此 前各个地质年代皆有明显区别,可称1784年(以瓦特发明蒸汽机算起)以来的年代为 “ 人类纪 ”。这一概念更为核心的是,由于1784年以来的现代性进程是一种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之下的 活动,对世界自然空间和其他生物群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地表到空气,从动物到植物, 从东方到西方,从战争到移民…… 这种负面影响无处不在,直至今日,核战争的危险仍然未能消除, 人工智能导向的未来难以确定。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所能解决,也不是在东、西方 框架下所能解决,而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共同面对、共同努力 —— 这是全人类的问题,自然 也是未来摄影所要关注的重大主题。本展览旨在“ 人类纪 ”的视角之下重新思考、定义、探索人类 与世界的新型关系,以及摄影所应承担的使命。本展选取英国、美国、印度、芬兰、意大利、瑞士、 新加坡、伊朗、巴西等9个国家的10位摄影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的出色探索,以照片、视频、 装置、投影多种形式,向中国摄影界展示国际同行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思考,以及作品呈现的最新 方式,以期待在摄影理念、创作手法、呈现形式等方面为中国摄影界带来新的思想资源。单元一:第四人称焦亚陶罗(Gioia Tauro)平原一名季节工的胳膊,2016。 菲利波麦尼切蒂/马丁艾力奇埃罗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 经济奇迹 ”的迷雾,意大利的文化与政治权力完成了对这个国家地理地貌 和丰富传统的广泛而激进的改造,它们假 “ 进步 ” 之名,在不该修路的地区大修公路,在无需用机 器的乡村大建工厂,在有盛誉的传统农业带设立工业区,从而为这些地区构建了新的身份。这种新的身份就技术和政治意义而言,就是能够把这个国家最孤独的地区相互联系起来,并对那些居住在僻壤的村民承诺说,他们的生活将发生变化。我们进行视觉探索案例研究的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地区,历史悠久传统丰富,而今正处于现代性的挑战之下: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与都市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它的语言和审美,一点一点地挤压着这一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着自然景观。“ 第四人称 ” 就是一部从人类学、地理政治学、 自然环境巨变的角度审视这一地区 50 年转型的多媒体作品。在此之前,关于这一巨变的叙述如一地鸡毛。本作品的故事线沿意大利A3高速公路(从西南部港口城市萨勒诺——勒佐卡拉布里亚)展开, 用图像学和切片的方式研究了这一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先被许以美好的诺言而被改造,随着这一诺言遭到背叛而被悬置于怵目的尴尬之中。照片、物件、文献和视频都被作为一种集体碎片重新拼装成一个想象性的我们:第四人称。摄影师简介:菲利波 · 菲利波麦尼切蒂和马丁· 艾力奇埃罗(Filippo Menichetti and Martin Errichiello),意大利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2013 年开始一起创作,用历史学、文化学和政治学的方法研究意大利南方地区自然景观之改变,并一起打造了用多媒体进行表现的叙 述方式。2015年,得益于艺术家驻留项目第三岛(The Third Island)提供的机会,他们开始了“ 第四人称 ”的创作,将与南部地区变化相纠缠的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神话、记忆等内容出色地融合于本部作品中。作品完成后备受好评,受邀参加欧洲主要摄影节,包括欧洲摄影节(Fotografia Europea,意大利)、克拉考摄影月(Krakow Photomonth,波兰)、地拉那青年艺术家双年展(Young Artists Biennale Tirana,阿尔巴尼亚)、哥本哈根摄影节(Copenhaghen Photo Festival,丹麦)、FORMAT摄影节(英国)、巡回展—欧洲青年摄影节(Circulations-Festival de la jeune photographie europeenne,法国)等。“ 第四人称 ” 曾获佩萨雷西当代摄影奖、意大利青年摄影 奖和2017英国FORMAT国际摄影节新秀奖。单元二:等待之地《等待之地》系列之二 汉娜 · 达拉比(Hannah Darabi)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詹姆斯·格雷汉姆·巴拉德(J.G。Ballard,1930-2009) 的同名短篇小说。摄影师在德黑兰近郊正在建设的新城工地拍摄了系列照片,并从巴拉德小说《等待之地》中截取片段,与照片组合在一起,构建起一种混合有心理幻觉、未来感与社会事实的特 殊情境。在巴拉德的小说中,移居其他星球的男主角得知地球生命正在终结,所剩下的只是历史而已,而人类的历史以一种密码语言被刻在黄金柱子上。因此,他决定等待未来,“不管未来是 什么,它必须值得等待”。在这部摄影作品中,摄影师希望创造一个等待的国度:这个国度的历 史一遍一遍地重写,每一个版本都有其辉煌的过去,这一辉煌的过去正在变成其可能的未来。汉娜·达拉比(Hannah Darabi,1981,伊朗),2003 年经丝路画廊 (Silkroad Gallery) 推荐参加巴黎照片博览会,就此进入国际摄影界,现在工作于巴黎和德黑兰。她的作品被众多公共机构和 私人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单元三:金丝雀与锤子注蜡机,伯明翰,2016。 丽莎 · 巴娜德(Lisa Banard)我们被黄金包围着,虽然我们很少看见和亲手处理它:它隐藏于我们使用的很多技术中,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且在根本上,它是终极价值、美丽、纯洁、贪婪和政治权力的潜在象征。这部作品致力于在这些差别极大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它呈现的不仅是探索黄金世界的个人旅程,作品的结构还映出了在当前支离破碎和令人不安的世界中,实现这一任务的复杂性。在线平台(www.thegolddepository.com)可以实现循环播放,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打破预设的陈述和常规欣赏的线性模式。整部作品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回应,曝光了西方世界积累财富的野心。就像被带进矿井的“金丝雀”一样(17 世纪,英国矿工发现金丝雀对瓦斯气体非常敏感,即使只有微量的瓦斯气体也不 会鸣叫,气体略浓即会死去,因此下矿时经常带一只金丝雀,以监测瓦斯气浓度——译者),黄金也是我们监测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锤子则象征着开采黄金的工具。黄金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资本主义的七色光,而每个话题就像一束光,背后被一种对其价值抱有怪异信念的行动所支撑。归根结蒂,神秘、强大、非凡的黄金是一个载体,将不同版本的追求知识、美丽、财富和无节制之权力的故事融合在一起。丽莎·巴娜德 (Lisa Barnard,英国)的摄影实践属于纪实类。虽然她讨论的是现实中的问题,但她的呈现方式比一般纪实摄影师更加复杂,往往具有令人过目难忘的创新性;她善于将传统的纪实技巧与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形式结合在一起。巴纳德把她对美学的兴趣与当前围绕物质性的摄影 辩论和现存的政治气氛联系起来。她特别感兴趣的是全球资本主义、军事工业综合体、基于屏幕的新技术和冲突的心理暗示之间的关系。“巴娜德称自己是摄影艺术家,但她的作品看上去具有毫无争辩的政治性。她向纪录片的现实主义情怀 致敬,同时又在削弱它。”肖恩·欧·海根(Sean O Hagan)在《卫报》评论《绝望的城堡》中如此写到。 巴娜德是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纪实摄影本科课程的高级讲师、纪实摄影硕士课程主任。她的两部著作都由GOST出版:《绝望的城堡与战场上的鬣狗》和《花园里的机器》。前者得到阿尔伯特·伦琴·帕茨切图书奖(Albert Renger Patzsche Book Award)的资助,后者入围2015年阿尔勒摄影节图书奖。2015 年,巴娜德获得盖帝图片社(Getty Images)的赞助,以完成《金丝雀与锤子》(The Canary and the Hammer)这一项目。单元四:我呼向群山,群山回以鼓声《我呼向群山,群山回以鼓声》之二米娅·奥秀(MiiaAutio)该系列作品讲述了因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而逃到欧洲的卢旺达难民,以及他们对故乡的回忆。它呈现了在多个欧洲国家的卢旺达难民和这些难民记忆中的风景。肖像、风景和访谈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以此来思考家园、风景和身份之间的关系,同时认识到记忆的主观性。与此同时,卢旺达历史的复杂性也在这些人的历史中得到反映。他们在本是故乡的卢旺达失去了家,却在异乡的欧洲找到了新家。本系列作品提出的最终问题是:家园只是一种心理意象吗?米娅 · 奥秀(Miia Autio,1981-,芬兰)生活和工作于赫尔辛基,先后获得芬兰拉赫蒂应用科技大学视觉传播专业学士和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科技大学摄影与传媒专业学士学位。她的作品在国际摄影节中广泛展出,展出地点包括芬兰摄影博物馆、雅典贝纳基博物馆、汉堡堤坝之门艺术馆、德国杜塞尔多夫NRW论坛(NRW-Forum)博物馆、尼日利亚拉各斯摄影节、英国德比FORMAT摄影节等。2016年, 她的首个个展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Hippolyte Gallery举办。米娅是著名的“ 新德国摄影奖 2016/2017” (gute aussichen - new German photography 2016/2017)获得者。单元五:再做一遍(上)我的创作源于对自然景观爆发并重新凝结之后的残留物的沉思。岩石层层相叠,降水却可以将其悠然切断,将岩石凝结、解冻、撕裂成碎片。百万年的时间与亿万年的时间就在岩石中相互依偎,时间跳跃,位置错乱,故事与可能性便油然而生。就像某些地理空间会经常被重新分配一样,平面摄影也是如此任性、活泼、随时改变、不受约束。时光短暂,却又要追求触感精致,于是人们通过拼贴、固化和夸张的手法使身体和大地成为变形金刚。这些工具反映了建构和操控我们周遭环境的不同技术。正是图像发现记录已被挪用所代替, 变形导致环境的重新分配,而所有的期盼在到达之前便已经消失。我的图片张扬并具象化了一种我无法掌控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空间流居易变。我把自己经验的碎片尽量视觉化,如果摄影是一种长于表现变化、顺从和物质性的媒介,它自会向一个处于激浪之中的生命发声。赛迪 · 维斯勒(Sadie Wechsler,1985-,美国)是一位主要以摄影为手段的艺术家。她的作品通过向静 止的风景提问,把它重置于模糊了想象、历史与理性的王国之中。赛迪作品的制作很有个性,她喜欢使用各种易得的喷墨材料,对作品进行多层打印。 赛迪获得过巴德学院艺术学士学位(2007)和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3)。她的作品被 广泛展出,曾参与北极圈和Anderson Ranch艺术家驻留计划。赛迪曾获 Aperture Prize 第二名和 Betty Bowen 奖,作品被耶鲁大学图书馆和 Hammer 艺术博物馆收藏。2016年, 赛迪出版了自己的第一 部作品集《再做一遍》(Redo,上)。单元六:夏季百日的麻雀之歌位于中央邦的巴瓦尼(Barwani)是印度最热的地区之一。从2003年开始,苏哈比·胡拉一直在拍摄这一地区的一个名叫萨瓦里亚巴尼(Savariyapani)的小村庄。放眼望去,村子周围都是光秃秃的不毛之地。极少的降雨量,极高的气温,让这儿的生命在夏日晨昏之间呈现为一种你想象不到的现实。苏哈比·胡拉(Sohrab Hura,1981.10.17-,印度),工作和生活于德里。他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变化一变再变。小时候想在长大后变成一条狗,后来想成为超级大英雄,再后来是兽医、研究爬虫类动物的学者和电影制 作人。今天的胡拉在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做了一名摄影师。现在他主持柬埔寨吴哥摄影节每年举办的Anjali House儿童摄影工作坊。单元七:森林的法律《森林的法律》视频片段 FL 07《森林的法律》透视了当下大规模扩张的石油开采业和采矿业对厄瓜多尔境内亚马逊河流域造成 的巨大压力。这一地区包含了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其地下所藏的石油和矿石又富甲 天下。本作品通过追述一处森林地貌被强力改变的事实,呈现了多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诉讼: 这些诉讼一名以不懈的努力将森林带进法庭,为自然的权利进行辩护。通过使用丰富的声音与档 案材料,《森林的法律》思考了为厄瓜多尔亚马逊河流域建立独立法律地位在宪法空间中的可能性(这一立法工作当地正在进行)。本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出色结合了复调对位技术的多媒体作品, 同时也娴熟运用了多学科知识,从法学、生态学、宇宙学,以及多种科学的角度,对这一地区热带雨林的权利进行讨论。《森林的法律》是综合使用多种文献、双频道同步播出的投影作品,时间长度 38 分钟。同时有同名书籍出版。本作品受Broad Art Museum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委托完成。摄影师简介塔瓦雷斯与尤苏拉 · 毕曼是《森林的法律》(2014)的共同作者。尤苏拉 · 毕曼(Ursula Biemann), 艺术家、作家、多媒体制作人,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参加过惠特尼独立研究项目的培训,曾被于默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并获得过梅瑞 · 奥本海默奖(Prix Meret Oppenheim,Meret Oppenheim , 1913—1985, 德国出生的瑞士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和摄影家)和瑞士艺术大奖(the Swiss Grand Award)。 现在工作和生活于瑞士苏黎世。她的作品关注气候变化,以及水、石油、森林、冰川变化所引起的生态问题,许多艰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是在非常偏僻的地区完成的。她近年的作品包括《气候变化深度调查》(Deep Weather, 2013)、《森林的法律》(Forest Law,2014)、《亚大西洋气候时代》(Subatlantic,2015)。她近期的田野调查工作地区包括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印尼的婆罗洲和北极圈地区。她把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制作成可多层阅读的多媒体作品,将微观政治与宏观政治结合起来,将电影画面一般的宏阔风景与纪录片严谨的脚本、科幻诗歌和学术研究融合在一起,来叙述地球正在发生剧变的现实。她的视频装置作品很多艺术节和双年展上广泛展出,包括英国利物浦、中国上海、西班牙塞维利亚、阿联酋沙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加拿大蒙特利尔、意大利威尼斯、 巴西圣保罗等地。她的个展在新柏林艺术 协会博物馆(Neuer Berliner Kunstverein n.b.k,德国)、林茨 Lentos 博物馆(Lentos Museum Linz, 德国)、于默奥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Bildmuseet Umea,瑞典)和苏黎世海姆豪斯博物馆(Helmhaus Zurich,瑞士)等举办。著有《数字时代视频作品论文集》等多部著作。保罗 · 塔瓦雷斯(Paulo Tavares,1980-,巴西)是工作和生活与圣保罗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擅 处理冲突与空间的关系,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其设计和视觉艺术作品在国际上广泛展出,包括荷兰乌特勒支的 BAK 当代艺术馆、柏林世界文化之家、PROA-Agentina 博物馆等。塔瓦雷斯还经常在各地的艺术节、艺术中心演讲。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这之前在厄瓜多尔天主教大学设计学院任教。2008-2012 年,塔瓦雷斯任教于伦敦大学格尔德斯密斯学院建筑研究中心,他从该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单元八:温室2013 年,受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和德比市议会的资助,黛比 阿黛勒 古珀在 W.W 温特照相馆(W.W Winter Ltd Photography)做驻地艺术家。该照相馆开业于1853年,被认为是世界上营业时间延续至今的最老的照相馆。驻地期间,她发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二战”时德比市买不到水果和蔬菜,市民就在房前屋后自发搭建小型温室种植水果和蔬菜。但当时玻璃非常短缺,W.W 温特照相馆就捐出了很多大尺寸玻璃干版给市民搭建温室。受此故事启发,黛比创作了大型装置作品《温室》。该作品曾于2015年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在英国德比举行的FORMAT国际摄影节上展出。 此后,黛比受英国文化遗产彩票基金的资助,帮助 W.W 温特照相馆整理历史遗存的照片档案,以此为基础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和出版物。黛比 阿黛勒 古珀,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的创作以摄影、雕塑、声音和装置为主要形式,许多作品深受历史上的故事、照相使用的材质和工 艺的影响。她精于摄影史上的玻璃版工艺和蓝晒工艺,完成之后再用数字手段和其他新技术进一步加工, 以此探索传统工艺与当代新影像技术之间的联系。黛比还是德比QUAD数字艺术家培训中心的策展指导,QUAD是一个国际性的数字技术培训和艺术创作场所。在那里,她帮助艺术家做职业规划、和他们一起探讨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并参与其它实践活动。 现在黛比正在英格兰一所安全措施非常周全的男子监狱做驻地艺术家。她和囚犯一起创作摄影和声音艺术的展览,把犯人被囚禁的生活体验与该监狱的历史呈现出来。北京国际摄影周北京国际摄影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图片集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先后以“摄影·聚焦世界”、“视界·无界”、“影像·世纪”、“影像·在场”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四届,得到了来自国内外摄影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17年,北京国际摄影周以“摄影:本来与未来”为主题,于10月12日至10月22日在中华世纪坛与公众见面。北京国际摄影周2017往期内容专访|朱洪宇:今年北京国际摄影周专题展出现严重爆棚北京国际摄影周10月开展——聚焦摄影的本来与未来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 | 北京国际摄影周特辑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活动介绍编辑:蒋得好长按关注
▲陈霖陈霖(1987-)广东省湛江人,2010毕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数码媒体系,2014毕业广州大学油画硕士研究生,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现居住广州市小洲艺术村,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艺术创作。作品被国内外意大利艺术爱好者与藏家收藏。2013年参加广州大学研究生书画作品艺术展2013年参加画出明媚之名家画作慈善展2014年《逃离系列》作品参加广州大学研究生毕业作品展2014年《逃离系列十五》致敬. 青春---全国青年艺术家特展2015年《寻海》系列一参加新加坡艺术艺术节展2017年《野草》系列二获选“艺由海丝,艺起来鼎”金砖五国会晤作品交流展作品欣赏:陈霖 |《185-601》| 油画 | 60cmX60cm | 2018年陈霖 | 《18510》 |油画 | 60cmX60cm | 2018年 已收藏陈霖 |《18505》| 油画 | 60cmX60cm | 2018年 已收藏陈霖 |《18509》| 油画 | 60cmX60cm| 2018年 已收藏陈霖 |《18510》| 油画 | 60cmX60cm |2018年 已收藏陈霖 |《18512》| 油画 | 60cmX60cm| 2018年 | 已收藏陈霖 |《18517》|油画 | 60cmX60cm| 2018年| 已收藏陈霖 |《18601》| 油画 | 60cmX60cm | 2018年 | 已收藏陈霖 |《18602》|油画| 60cmX60cm | 2018年 | 已收藏陈霖 |《18603》 | 油画 | 60cmX60cm | 2018年 已收藏陈霖 |《18604》|油画 |60cmX60cm | 2018年陈霖 |《18605》|油画 | 60cmX60cm | 2018年陈霖 | 《列》| 油画 |76cmX76cm | 2014年 已收藏陈霖 | 《时尚3》| 油画 | 76cmX76cm | 2014年 已收藏陈霖|《夜色黄花》|油画 | 60cmX60cm |2012年创作感想:艺术!可创作新的自然空间和新的人生意识,触动生命深处灵魂。探索艺术自然美与颜色流动之美。埃贡.席勒说: “……艺术始终是艺术,它不会有新的艺术,只不过有新的艺术家而已。”我是自由散漫的人,我画画没大多的预设,随着油彩的自由流动性,我希望能够寻找到意外的惊喜,偶然效果。为什么追求偶然性?人出了意外就是事故,而画出了意外就会创造惊喜。——作者: 陈霖信息来源:由艺术家陈霖授权艺起来(topart.cn)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冬日,阳光透过玻璃屋顶和四周落地窗照进大堂,敞亮的大堂休息区弥漫着咖啡清香,设计感极强的几何形墙面上,标有黑盒子剧场、音乐厅、演奏厅的指示牌。二楼玻璃连廊传来隐约的琴声,让人恍如身在一家欧洲的新艺术中心。这幢由Diller Scofidio+Renfro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玻璃建筑,是天津茱莉亚学院位于滨海新区的新校园。今年9月,39名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届研究生,以及40多位常驻教师、70多名教职工、近90名大学预科学生,历经重重困难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开启百年名校茱莉亚在中国的新篇章。始建于1905年的茱莉亚学院,2020年位列QS世界大学表演艺术专业排行榜第一位。在115年历史上,茱莉亚学院都以极为严苛的录取标准著称,每年的新生录取率仅6%~7%。早在十年前,茱莉亚就开始计划设立首家海外分院。2015年,时任茱莉亚学院院长的约瑟夫·W.波利希宣布,美国本土之外的分院将落地天津。历经漫长的计划和筹备,天津茱莉亚学院终于在疫情下顺利开学。“我们可能是唯一一所把所有国际留学生都接回中国的高校。如果他们不回来,我们是无法开学的。”天津茱莉亚学院执行理事兼首席执行官卜怡明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今年疫情期间,他与天津茱莉亚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困在美国,无法按时回到中国。8个月的远程工作,使得教学和其他筹备事宜变得更加复杂。首届39位研究生来自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匈牙利、哥伦比亚、泰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学生都是天津茱莉亚学院出面帮助解决了签证和机票问题。从纽约大学到杜克大学,当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选择在中国开设新校区,名校茱莉亚进入中国的步伐似乎也不足为奇。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海外校区,天津茱莉亚从诞生之初就带来期待与议论。一个是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百年名校,一个是在天津滨海新区创立的分校,两地的教学质量如何确保一致?“茱莉亚的名字,一直与卓越联系在一起,它包含的是高品质的音乐教育、世界级的教师团队,以及职业生涯遍布海内外的毕业生。”卜怡明坦言,以茱莉亚的名字和声誉,无论在天津还是纽约,从建筑、设备、教师团队、员工,乃至招收的学生,都将保持同等水准。2009年,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负责了纽约茱莉亚的扩建项目,如今,同一个团队设计了天津茱莉亚这幢充满科技含量和现代感的建筑。开学以来,卜怡明经常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眺望海河。占地4.5万平方米的校舍,正逐渐成为京津冀地区全新的文化地标。每天,有很多当地人带着孩子在校区周围玩耍,老人们在阳光下围着建筑散步,游客则拿着手机拍摄建筑外观。目前因为疫情原因,建筑无法对公众开放,但最迟明年1月,天津茱莉亚将敞开大门,以每年100场的演出奉献给这座城市。天津文化新地标从北京出发,仅一小时就能抵达天津滨海新区。一出站,天津茱莉亚的新建筑近在眼前。“这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漂亮的音乐学院。”第一次走进天津茱莉亚,跟着导师何为参观音乐厅、剧场、演奏厅和排演厅时,研究生严墨竹感觉眼花缭乱。22间教学工作室、84间学生琴房、12个大教室,以及全校配备的120架施坦威钢琴,让她感叹设施之专业。“这个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卜怡明说,建筑师在设计天津茱莉亚时,强调这幢建筑要更明亮、更多光线、更多表演空间,因此,它就像一个巨大而透明的音乐盒,让公众可以从任意角度感受室内的艺术气氛。高中就留学美国的严墨竹,今年刚在旧金山音乐学院获演奏家文凭。她以全额奖学金来到天津茱莉亚,继续深造第二个研究生文凭。开学短短几个月,她已经感受到天津茱莉亚的高标准。“我们有很多室内乐排练和上台演出的机会,这是茱莉亚音乐教学的特色。”严墨竹最看重的是,她所在的室内乐专业就是为表演而生的,每天跟大提琴、钢琴的合作,让她更多地领悟到古典音乐演出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天津茱莉亚设立了职业规划部门,有一位职业发展总监,为学生们规划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就在几天前,室内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第一次登上天津茱莉亚学院音乐厅的新舞台,未来,他们将有无数机会在这里登台演出。“如果你是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你可以去世界上任何地方。如果你想获得一个管弦乐专业的文凭,未来进入管弦乐团工作,那这里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卜怡明说,天津茱莉亚与纽约最大的不同在于三个研究生专业:管弦乐表演、室内乐表演和钢琴艺术指导,这些都是为了中国而打造,前两个更是纽约茱莉亚都没有的专业。中国音乐人才在全世界的音乐学院累积起数量庞大的群体,这是茱莉亚选择在天津建立海外分院的原因之一。茱莉亚详细研究过在纽约就读的中国学生的需求,发现中国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热忱在这几十年内不断高涨,到海外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多,并且,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渴望获得更多的表演机会。设立在中国的分校,将很大程度上缓解陪读家庭的难题。严墨竹这样的音乐人才,也会因为在天津茱莉亚的学习,离家更近,得到更多表演机会,也能更顺利地衔接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在古典音乐市场发达的日本、韩国,留学生“回国深造”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而现在,因为天津茱莉亚的创立,选择回国深造的学生将越来越普遍。“艺术类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深造的案例,其实很少见,但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天津茱莉亚提供美国认证的音乐硕士学位,也可以跟纽约茱莉亚资源共享。”何为举例,在地下一层的“茱莉亚幻想空间”里,学生们可以在触摸屏查询到纽约茱莉亚收藏的原始乐谱手稿,也能通过视频与纽约教师进行在线课程。“茱莉亚落地中国之后,与中国音乐院校应该是互补关系,一起建立更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卜怡明说,未来,天津茱莉亚学院会推出更多的音乐会,包括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音乐会、学生乐团音乐会,以及一些特邀艺术家音乐会,预计每年最大规模达100场左右。这些古典音乐会,将让这幢建筑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他也相信,天津茱莉亚将作为中美两国的文化桥梁而存在。不只培养音乐家每个周六,近90名大学预科学生会来到天津茱莉亚学习。“纽约茱莉亚的预科,每年差不多有50到60名毕业生,但其中只有一半最终会进入音乐学院的本科学习,另一半学生可能去了哈佛、康奈尔、耶鲁、斯坦福等等。”卜怡明认为,大学预科是为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提供高水准的音乐教育,以及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预科生未来一定要以音乐为专业。“这里未来将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音乐教育中心,提供8岁至18岁孩子的音乐早期教育,以及教师培训。”曾在中国学习中文的卜怡明,对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早有了解,在中国的这几年,他发现音乐会里年纪最小的观众年仅五六岁,通常由家长陪伴,安安静静听完整场音乐会。在天津茱莉亚的预科学生里,他也看到这种浓厚的兴趣和坚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由家长带着,周五坐着飞机或是高铁抵达,周六一早就开始上课,全天平均8个半小时的授课,仅1小时午休,课程结束又风尘仆仆赶回家。相比欧洲古典音乐观众老龄化的趋势,他在中国看到了希望,“中国是未来古典音乐的中心,中国人对古典音乐有更多的热情。”他发现,中国家长热衷于让孩子从小学习乐器,这个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十年。在纽约茱莉亚,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人数最多的国际生群体,这也是茱莉亚在选择海外唯一分校时考虑的因素之一,“看到中国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才来到这里。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直至他们成为伟大的演奏家”。卜怡明也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家长的焦虑,“一直有家长问,我的孩子每天该练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每个学生都不一样。”这就涉及,茱莉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我们绝对不要培养出一批只会演奏音乐的机器人。音乐家绝不仅仅是演奏,而是全方位地理解音乐,关注社会。”波利希院长常对学生们的说一句话:“你们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世界公民。”在他30多年执掌纽约茱莉亚的经验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学生们不能只顾着练琴,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茱莉亚要培养的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家,他们不但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也对外界保持敏感与好奇,知晓世界政治与经济,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我们不仅要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天津茱莉亚,还要深入社区,走到人们身边去。”在未来的规划中,卜怡明希望能将艺术活动拓展至本地的社区,打造一个属于天津茱莉亚的音乐社区,学生们可以前往学校、孤儿院、医院、养老院演出。卜怡明期待,天津茱莉亚培养出来的音乐家,不但能在乐团里演奏,也可以深入社会,让音乐成为社区的一部分,成为社会里的艺术公民。(图片由天津茱莉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