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疆最好的6所大学,前二毫无争议,新疆财经大学无奈垫底其名鸳雏

新疆最好的6所大学,前二毫无争议,新疆财经大学无奈垫底

新疆大学办学历史:新疆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新疆大学正式成立。同年,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办学历史:石河子大学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创建的第一兵团卫生学校。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隶属农业部的原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所属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于1978年12月28日。其前身为1906年成立的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和1972年成立的新疆教师培训部。1993年,教育部授权该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授权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疆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是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1995年4月21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办学历史:创办于1958年10月,当时取名叫“塔里木河农业大学”。1960年,在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的支持下,扩大办学规模,改称“塔里木农垦大学”,王震任名誉校长。1977年秋恢复高考,塔里木大学直属农业部,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办学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干部学校,1959年升格为新疆财经学院;2000年,原新疆财经学院、新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新疆财政学校含新疆税务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新疆财经学院。2007年,正式更名为新疆财经大学。新疆是少数能够拥有两所211高校的省份,好多省份都只有一所211,而新疆又位于内陆这就显得非常厉害了,作为排名第一的新疆大学为何能压同为211高校的石河子大学,因为新疆大学是全国仅有的42所双一流高校之一,是仅此与36所双一流A类高校的双一流B类高校,比所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高一个等级,而211工程高校除了郑州大学和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一个等级,其他211高校都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虽然当初新疆大学入选了双一流B类高校是实力最弱的,但是经过这么久的发展新疆大学的实力绝对是符合这个层次的。至少在211中站稳了脚跟,而且新疆的大学还有一个特点,非常的大。排名第四的新疆农业大学其实是本科办学历史是这几所高校最悠久的,毕竟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各个省市对农业类高校都非常的重视,后面经过种种原因,农业类大学发展得很慢,所以排名才会下降。

合而成体

新疆农业大学2021推荐免试简况

新疆农业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是国家林业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业院校联盟发起成员。学校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是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1995年4月21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由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八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 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院《2021年推免生资格名单 公示》:131位同学获得推免研究生资格。其中支教团6人。保研率2.96%。保研有点困难,1个30人的专业/班级,按比例名额分配仅1人。考研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准备,但要走保研之路,大一就要开始规划,绩点需始终保持学院前3%!保研率虽然不高,但只要努力,结果都不会差!2021届部分同学保研去向:保研本校72人;保外59人。附录:2017招生情况数据来源:博雅数据库

合伙人

新疆有哪些知名院校?双一流大学就有两所,录取分数线还不高!

就在我们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即将取得这场疫情最终胜利的时候,新疆却突然再次爆发了小范围内的疫情,虽然说是小范围的疫情,但是严峻程度还是非常高的,毕竟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实在是太吓人了。7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例(广东1例,云南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102例(新疆96例,辽宁5例,北京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这是官方公布的数据,仅仅7月29日一天,新疆就新增96例确诊病例,这是非常夸张的数据。自从5月份疫情被基本上控制之后,这是首次疫情再度如此迅猛的爆发。最近这段时间正好是高考成绩公布和填报志愿的时间,很多人都在担心新疆的这些大学的招生工作会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疆有哪些知名大学吧!1、新疆大学新疆大学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是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学校有24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新疆大学校友会排名是132名,开设有3个国家双一流专业,5个国家重点专业,10个国家特色专业,33个硕士点。总体而言新疆大学是一所综合实力非常不错的大学,不过因为地处偏远一些的乌鲁木齐,所以录取分数线比较低一些,分数不算很高却想上双一流大学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2、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大学地处新疆石河子市,是一所由教育部与新疆共建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是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内双一流大学。学校设有22个二级学院,5个学部,下设92个本科专业,有直属医院1所,1所独立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有1个国家双一流专业、2个国家重点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46个硕士点。新疆石河子大学还是一所比较不错的211大学,这所大学的就业率还是特别高的,学校的学费非常低,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是相当好的。由于石河子大学地处新疆石河子市,交通不算特别方便,经济也不算很发达,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报考这所排名还不错的双一流大学,结果就导致这所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非常低,甚至比很多一本院校的分数线都低。3、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于1978年,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新疆师范大学在当地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教育部门对新疆师范大学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学校现有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疆师范大学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123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新疆师范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双一流大学,它虽然只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但是他的教学师资和教育环境还是特别好的。4、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是1952年由王震将军创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首所本科院校。新疆农业大学建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新疆农业大学开设了2个国家重点专业、7个国家特色专业、31个硕士点和8个博士点。这四所大学就是新疆比较出名的高等学校了,其中有两个是国家211工程院校和双一流院校,另外两所也是排名非常不错的本科院校,由于这几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考的成绩不算很高却又想好学校的同学可以慎重考虑一下。疫情的再度爆发会影响这些学校的招生工作吗?本来新疆这几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太过于偏远了,东部很多省份的学生都不愿意去那里。这次新疆疫情的突然爆发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这次的招生工作肯定比往年还要艰难一些,但是小郭觉得新疆虽然爆发了小范围的疫情,但是这都是可控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战胜疫情的经验,所以新疆的疫情很快就会被彻底控制住。对于新疆的几所知名大学,你感觉怎么样呢?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去那里读书吗?

祖辛

【我的驻村故事】“快看,村里来了个研究生!”

3月1日,这一天开启了我在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哈图布呼村驻村工作的新篇章,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蔚蓝的天空、无垠的雪地、整洁的乡间小路,伴随着泥土清香的空气,一切都那么幽静。“快看,今年工作队来了个小娃娃!”“这个小姑娘才十几岁吧,咋这么小?能干活么?”“听说她是研究生,高学历,来我们农村干啥呀?”一些大叔大妈听说村里来了个研究生,还专门来到村委会,要看看我这个“驻村干部”长的啥模样。我2016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生涯让我保留了学生时代的青涩,毕业后参加工作不到半年,满脸带着稚嫩,再加上我身材矮小,所以村民们议论也是有道理的。初次面对乡亲们怀疑时,让我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心想:不要以貌取人,我要用我的工作能力告诉你们,浓缩就是精华,工作能力是可以和身高成反比的。正因为我刚刚走出校园,所以才想今年驻村,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褪去身上的稚气,逐渐把自己变得成熟稳重。带着心中的那股干劲儿,我参加了第四批“访惠聚”工作队,“转行”干起了村队的工作。第一天的工作铺天盖地的“砸”下来,我竟措手不及,没想到驻村工作竟是这般的复杂和繁琐,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合理安排时间,理清思路,协同村两委班子,平稳有序地开展工作。我也慢慢学会了生炉火、架锅炉、换灯泡、买菜、做饭……闲暇之余和村队小伙伴们打打乒乓球,完全融入了村队的生活,撕掉了研究生这个标签,做一名地地道道的为百姓服务的基层干部。在庆“三八”联欢会、学雷锋月、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整理村容村貌等活动中,我从原先参加活动的人,转变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我的队友们一起流汗、一起疲惫,当看到乡亲们的笑脸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简陋的房屋,昏暗的灯光,破旧的桌椅,父子俩吃着粗茶淡饭,但却其乐融融。这是我走访入户过程中遇到的一对父子,爸爸文化不高,独自抚养七岁的儿子上学。我便常常来辅导孩子的功课,陪孩子玩耍,帮助孩子走出自我,走向阳光。一个月了,我在孩子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可爱。这一切更增强了我工作的信心,我也会用行动证明,一个身材矮小的小丫头能把村队的活干的很漂亮!在这个村庄里,我第一次看到绿油油的麦田,第一次半个多月不洗澡,第一次晚上难以入睡,第一次和乡亲们一起做饭……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第一次,我爱上了这个小村庄,爱上了我们这个工作团队,我愿意在这里为村民服务一年、两年、三年……(肖向华)

孰为牺尊

新疆7大一本大学,新疆大学居榜首,有你喜欢的学校吗?

1、新疆大学:新疆大学创办于1924年,是国家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历史悠久,拥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的一个综合性大学。学校有3个校区,各项设施设备完善,开设有24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0个国家特色专业。2、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大学创办于1949年,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教学条件好科研实力雄厚,开设有92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其中涵盖了经济学和历史遗迹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3、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是一所农林类本科高校,创办于1952年,学校办学实力强,为社会培养很多专业人才,赢得很多学子的青睐。4、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创办于1978年,是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学校开设有23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其中涵盖了10个学科门类。5、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一所医药类重点大学。学校分为4个校区,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2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培养很多专业人才。6、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学校教学环境好,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教育水平高,学生毕业就业前景好。7、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学校办学实力强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培养了很多专业的优秀学子,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率比较高。

坐佛

新疆除了新大、石河子大学外,这几所大学也值得关注

大家都知道新疆地区有两所“211”工程高校,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都是很不错的高校,新疆大学更是在2017年入选“一流高校B类”建设行列,势头比较猛。但其实除了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外,新疆还有几所高校值得关注,下面就带大家来聊一聊。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学校前身为八一农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1958年学校划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并更名为新疆八一农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是新疆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1956年新疆医学院正式建成,1998年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学校现有6个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其中2个高峰学科、4个高原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学校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是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和新疆教师培训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学校总占地面积2864亩,分为温泉、昆仑、文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于水磨沟区观景路100号、沙依巴克区新医路102号、新市区喀什东路16号。温泉校区是学校主校区和行政中心,承担学校文科类专业本科、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及预科教育培养任务;昆仑校区现主要承担学校理科、艺术类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文光校区主要承担专科培养任务。学校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大家觉得这几所新疆的高校怎么样?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动画师

研究生的推免生,俗称“保送生”,真的公平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即将开始了,对于一些名牌大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不用忙于每天的挑灯夜读,不用去啃晦涩难懂的政治课,大学成绩够好,只要准备好一场面试就足够啦!关于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事,大家感觉公平吗?我们先溯源一下研究生保送的起源。第一阶段:建国以后的50年代,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效仿苏联阶段,仿照苏联采用学校保送优秀毕业生,审查批准的方式招收研究生,这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保送生。第二阶段:1985年10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关于做好198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考试的通知》,提出“应切实贯彻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重点高校进行推荐免试生的试点工作,推荐比例不超过应届生的5%”。从1985年开始,推免制度作为定制被确立下来。第三阶段:2003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考试的通知》中对当年的硕士生招生政策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针对免试推荐方面,明确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至少有20-30%必须流向外校,且第一次鼓励跨专业推荐免试生。第四阶段:2007年-2010年,教育部又对相关推免工作进行了更加细化的指导,比如各学校的推免生比例:设有研究生院(59所)的为应届毕业生的15%,未设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为5%,其他高校为2%,初次进行推免工作的高校的前3年为1%。2009年,教育部又把直博生的工作纳入到推荐免试中去;2010年又推行专业硕士研究生制度(含推免)。推免工作彻底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关于推免学校的范围,除了1985年推免设定的169所学校外,教育部先后在2001年,2006年,2009年,2011年,2017年多次增加推免生学校的范围,截止到2018年,有366所高校具有推荐免试保送研究生的资格。2006年,新增20所推免生的学校:武汉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北大学、昆明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20所高校。2009年,新增32所推免生的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已并入河北联合大学,后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宁波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广西艺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西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医学院(现宁夏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新增50所推免生的学校: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现大连外国语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遵义医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青海民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新增54所推免生的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渤海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蚌埠医学院、集美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五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延安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尽管有366所本科院校具备推免资格啦!而截至到2017年,我国总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除去独立学院,而国家批准有权推免的高校占15.4%。对比,如果你就读于没有推免权的高校,就算你在本科期间发表再多的论文,就问出身这一条,就彻底否定了你;不仅是进具有推免生的学校,还必须是普通本科生,比如专升本,独立学院学生,第二学位等都不可以。当然了,设定这些具体条条框框,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们的权益,尤其是有些学校在保送,甚至是招生时,都还要看你本科的出身,如果你出自某不知名的学校,无声无息间你就被牺牲掉啦!当然了,也有人跳出来说,设定条条框框是为了防止某些招生腐败现象的诞生,这是典型的懒政行为吧!好了,如何设定更符合实际,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的推免生制度,您怎么看?是不是现有制度该调整了?

筷子篇

钟南山、张文宏、张桂梅等入选!这份名单,分量太重……

7月23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钟南山、张文宏、张桂梅等66人入选。(详细报道)据悉,推选委员会将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66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节期间,将对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简介01 刘 燕刘燕,女,汉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35年来始终扎根一线潜心教学,讲授7门本科课程、3200学时,涉及5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完成教改项目17项、教改论著12篇(部)。她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分层制定目标,精准施教,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02 窦桂梅窦桂梅,女,汉族,1967年4月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她立足讲台34年,把儿童成长当作最高荣誉,从“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三个超越的探索,到“语文立人”的主题教学的提出,“1+X课程”的整体建构,再到“成志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她心系全国儿童和教师,通过清华附小互联网学校,向900个贫困县3800个远程教学站输送课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团队273位教师,承担国家云课堂346节微课和“同上一堂课”816节电视直播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03 张伯礼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医学教育38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80余名。他倡导成立“勇博励志班”,创新第二课堂运行机制;注重开展院校+师承教育,推行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主持制定首个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以及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首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建立国际中医师资培训基地,引领世界中医教育健康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团队实现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04 蔡丽华蔡丽华,女,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津南区葛沽实验小学教师。她坚守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一线26年、班主任工作23年,倡导小学数学诗样教学,形成严谨细腻、语言优美、训练高效的教学风格。她多次放弃调转到城镇学校工作的机会,在农村教育一线坚持立德树人,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被车祸夺去右臂的学生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被评为天津市自强学生。她先后到甘肃、河北等地送教,主场讲座20余次,培训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千余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05 袁雅冬袁雅冬,女,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她从教36年,积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研究生70余人。她担任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承担教学改革项目6项,培训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华北赛区冠军。她在做好教育教学和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抗击SARS、H1N1、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工作。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首届百名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等荣誉。06 王金湖王金湖,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中心学校校长、教师。他扎根教育33年,足迹踏遍黄骅港到歧口河海岸线。他以“慢”教育教诲师生,匠心教研;以品行感染师生,教出三代人,教育思想浸遍渔区。他首创“261”节次,力推“15—10—15”高效课堂,完成了《大歧口》《走进渤海剪纸艺术》等校本课程,主持编写的《美丽家乡·南排河》园本教材广受欢迎。他自撰文篇,自制课件,扎根乡间,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教育,坚持做一名有着红荆条精神、情系海堡的教育人。曾获河北省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等荣誉。07 常晓明常晓明,男,汉族,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太原理工大学教授。他扎根教育34年,积极探索中国高等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于2003年自筹资金创建晓明研究室。他以“兴趣驱动、早期培养、项目引导、文化熏陶”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所带学生平均每年自主参与研发时间1500小时以上。他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百余名高素质工科创新人才,探索出基于CSCP范式(文化熏陶—育人&育才结构—项目实践—能力达成)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曾获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08 兰会云兰会云,男,汉族,1987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教师。他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用心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他用爱心感染学生、用制度培养学生习惯、用真心引领学生成长,带领学生骑行1800公里,涂鸦校园井盖,静观夜空烟火,因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网友们口中“别人家的老师”。他始终以“不放下每一个学生”为行为准则,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一片绿叶都享受“爱”的阳光。曾获山西省时代先锋等荣誉。09 孙 炯孙炯,男,汉族,1946年8月生,内蒙古大学教授。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40年坚守边疆民族地区数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幽默风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独特教学风格。作为带头人建设的“数学分析”系列课程《数学分析选讲》《泛函分析》被评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他致力于微分算子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并获较高学术评价。他投身于民族教育事业,探寻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质量的路径,先后培养47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10 乌云其木格乌云其木格,女,蒙古族,1972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第三小学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28年来,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从未离开过她热爱的讲台,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和同行赞誉。她多次到盟内各旗县巡回支教,承担“全盟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任务,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练习为链”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11 陈温福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生,民盟盟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站定三尺讲台,铺开万顷良田,情系学子,服务“三农”,潜心创新人才培养。讲授的本科课程《现代农业科技进展》《专业教育(农学)》深受师生欢迎。他长期从事稻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12 马晓春马晓春,男,汉族,1961年3月生,民革党员,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他是中国重症医学主要开创者之一,2002年从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牵头组建学校重症医学科,开创辽宁省重症医学先河。他重视人才教育培养,组建辽宁省ICU医生、护士培训基地,积极推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规范化培训,加强重症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坚持临床与科研两步走模式,先后培养百余名研究生,多数成长为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牵头组建辽宁省集中救治中心,先后赴黑龙江、吉林指导抗疫工作。曾获首届辽宁好人·最美医生、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13 金永七金永七,男,朝鲜族,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虎洞沟村小学教师。32年前,他毅然前往最偏远、最缺老师的虎洞沟村小学任教。其间他放弃到镇中心校任教的机会,一直坚守乡村教师岗位。他以校为家,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帮学生热饭、洗衣、辅导功课。为让山里的孩子全面发展,他自编乡土教材,开齐音、体、美等10多门课程。为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生活,他收集废旧烟盒制作学具,把旧油桶改造成火炉,自己动手修缮校舍。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送全村300多个孩子走出了大山,让近百户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14 高 夯高夯,男,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他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念,提倡“问题驱动+互动研讨”式教学,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为文科生开发《人文数学》课程与教材,并将人文数学课程做成了网络课程,在 “学堂在线”平台上线,选课人数达2万余人。他带领团队探索实施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教育扶贫的新路,创建《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将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高度融合,被全国师范大学广泛应用,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5 刘永坦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工程教育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他从教60年,培养了我国空间遥感、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等领域的一大批领军人才,为学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将科研中的问题和成果直接带到学科发展方向中,用真实的科研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他开设10多门电子工程的专业课,并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出版多部专著。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16 李 果李果,男,汉族,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校长、教师。师范专业毕业后,他放弃留县城的机会,返回家乡开启了农村教育的梦之旅。他35年坚守农村教育一线,从教育的价值取向出发开启改革实践,形成了特色的“发展目标教育”改革实践,使学校既具有乡村特色,又有真实的素质教育内涵,既能为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发展奠基,也能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被认为是“农村教育改革教科书式的范例”。曾获黑龙江省骨干教师、黑龙江省魅力校长等荣誉。17 张文宏张文宏,男,汉族,1969年8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教授。他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在十数年的教学生涯中,把育人作为最重大的责任。他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仅带头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还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科普工作,撰写科普文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以专业冷静的分析,为大众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发声。他领衔开设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科《传染病学》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18 杨 荣杨荣,女,汉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教师。她从教32年,以“做一个成功播种教育幸福的人”为职业追求,坚持“尊重生命,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制度管理和文化引领,带动学校持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助力学生成长,成就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育科研,破解瓶颈难题。她着力打造师资队伍,先后培养30多位高级职称教师,培养多名校长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她主动参与教育扶贫项目,连续多年赴云南普洱支教。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 柏纪荣柏纪荣,女,汉族,1964年1月生,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心小学教师。师范毕业以来,她一直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探索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教学成果和教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发表文章40余篇。35年来,她始终与山村孩子不离不弃,组建“爱心小组”,五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女孩,精心呵护白血病患儿,当起了十几名儿童的“爱心妈妈”,主动向贫困生捐款捐物。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最美教师等荣誉。20 汤国安汤国安,男,汉族,1961年6月生,民盟盟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从教33年来,一直将“以身立教” “教会学生做人”作为为师之本,是学校师德师风宣讲团核心宣讲员。他坚持给本科生当班主任,身体力行影响和培养学生,所带班级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他以大爱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指导的本科生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感动中国测绘人物”。他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首创了“红军长征GIS”“一带一路GIS”“精准扶贫GIS”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汇编出版国家精品课程。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21 李兰娟李兰娟,女,汉族,1947年9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倾力教书育人,采用“多元融合”理念,在医教研融合、多学科联合攻关、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形成三条育人主线,以坚韧、执着、奉献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传染病学领域的骨干人才。她倡导并践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的科学精神,创建李氏人工肝系统,是我国人工肝事业的开拓者。近年来承担SARS、甲型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取得原创性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73岁的她作为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多次奔赴武汉抗疫一线,被誉为最美逆行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22 范 群范群,女,汉族,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初级中学教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踏实工作,勤恳做人,视事业如生命,谢绝高薪邀请,坚守在海岛一线。担任班主任31年来,她视孩子如子女,用爱温润渔家孩子心田,下小岛、走渔家,家访每一个学生。她追求育人的艺术,探索“生生相长”育人模式,受到同行高度肯定,“雁行小队的管理模式”成为全省十大素质教育案例。她努力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建设的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超过600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23 叶连平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特别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他情系教育,立德树人,不仅讲授文化课,更用自身言行引领孩子们如何做人。他对自己很抠,一件棉背心穿了快60年还舍不得扔,但对孩子很大方,几乎把所有钱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如今已92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坚守在留守儿童之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荣誉。24 孙 浩孙浩,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20年,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做农村娃身边最亲的人,走进留守孩子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他深入研究农村课堂,形成了质朴自然的教学风格,发表多篇教学感悟,20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成为年轻的省级教坛新星。他每年进行公开课讲座10多场,有效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他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新疆皮山县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教育脱贫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25 林蓉金林蓉金,女,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从教36年来,她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案例相结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榜样。她每年完成300多名护生临床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均居前列。她重视护理教学与科研,近5年发表论文12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请缨,带队接管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ICU及普通病房护理工作,出色完成支援抗疫任务。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6 林立灿林立灿,男,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教师。他在教学中一直提倡还物理教学之本然,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物理学科所承载的育人功能,走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教给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让物理课充满“物理味道”。他主张把更多物理实验展示给学生,牵头在学校建立起量子信息科学创新示范实验室,成为学校物理学科的“前沿阵地”。他坚持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他在省内外开设教育专题讲座近百场、公开课20余节,指导培养了几十名省内外年轻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27 程 风程风,女,汉族,1989年8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四望湖小学校长、教师。她用信念扬起乡村教育的风帆,从山区到湖区,从教学点到村完小,从产房到课堂,耕耘一方沃土,守住一片蓝天,书写新时代乡村教育新风尚。她先后转战3所农村薄弱学校,带领每所学校都发生巨大变化。她让山区学校从无人入学到无人外流,撑起一村人的希望。她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致力于乡村教育的薪火相传。她用实际行动号召身边更多的年轻教师主动投身偏远乡村。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28 张 伟张伟,女,汉族,1963年5月生,九三学社社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30多年来,她以立德树人为自身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在呼吸病学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全力打造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她担任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赴多地指导全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率先提出完善救治体系,全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远程会诊平台,累计收治患者215例,治愈出院率达99.5%。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29 马承恩马承恩,男,汉族,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扎根医学教育28年,坚持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倡导问题导向、寻根溯源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把全部身心奉献给医学事业,2002年担任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队长;2008年接收来自汶川的伤者,实了零死亡、零截肢、零感染、零并发症;2020年援鄂抗疫,他不顾自身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主动请缨,作为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全队奋战50多天,圆满完成任务。曾获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30 魏亚丽魏亚丽,女,汉族,1974年8月生,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她坚守会计专业教学一线27年,用热情和奉献成就学生职业梦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把职业教育塑造成幸福的教育。她学识扎实、业务能力精湛,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主持完成“3+4”中职本科贯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丰硕育人成果。她注重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次,指导学生3次创造点钞世界纪录。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31 茹振钢茹振钢,男,汉族,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学院教授。他40年来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0多项,带领小麦科研创新团队开展了小麦高产抗病育种、高光效小麦育种等多项研究。针对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他相继培育并推广“百农62”“百农64”等小麦新品种。“矮抗58”成果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140多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300多亿元,是近30年我国小麦育种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32 李化勇李化勇,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公山小学教师。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船夫”,38年来屡次放弃离乡进城的调动机会,为了节省孩子上下学时间,坚持用小船摆渡学生。他潜心研究复式教学法,重点研究一二年级复式教学方法、农村教学点语文高效课堂研究,在全县得到推广。他帮扶的留守儿童近百人次,每学期初都要整理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家庭联系卡,联系商会资助困难学生求学,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33 胡 豫胡豫,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教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团队构建涵盖“诊断筛查、患者收治、重症救治、康复管理”的全链条防治网,落实开展核酸检测、改造重症患者定点医院、开建方舱医院。他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科研创新有机融合,培养了大批卓越医学人才。主持建设高校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结合临床教学特点,应用于理论课、教学查房及临床技能课等诸多教学环节中,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等荣誉。34 吴又存吴又存,男,汉族,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教师。他坚持27年磨一课,把思政课上成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在润物无声中探寻出一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他引入吟诵诗词教学法,坚持课前时政演讲,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理解思政理论。他将身边抗疫先进事迹转化为思政活教材,主讲云端思政课,引导近百万青少年坚定正确价值观和抗疫必胜信念。他编写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出版2部个人专著,发表论文200余篇。他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用高尚人格感染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35 吴安华吴安华,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他扎根教学一线35年,践行“一生所学、报效祖国”的医者大爱,负责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建设,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培养感控专业人才近2万名。他在疫情初期独自逆行武汉,成为湖南首位支援武汉的医疗专家。在武汉培训近1.5万医务人员,为援鄂医护人员“零感染”作出突出贡献。他牵头和参与制定12项国家标准,其中4项奠定了我国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论的基础。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36 彭林富彭林富,男,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教师。3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足迹遍布全乡十多个教学点。他走访帮扶贫困学生千余人,像亲人一样帮助孩子们煮饭、洗衣,为他们辅导功课,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他还关心照顾残疾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用爱心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健康成长。经过多年的付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成人成才,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等荣誉。37 钟南山钟南山,男,汉族,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广州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教从医一甲子,以其名字命名的广州医科大学及广东实验中学“南山班”是示范性教学集体,领衔的教师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呼吸疾病领域培养了大量接班人。他致力于推动国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带领团队建立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监—治—控”链式周期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流感监测哨点,创立呼吸病毒滴度预警技术,全病程纵向动态监测。从非典到新冠,一直投身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曾获改革先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38 张忠德张忠德,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他从事中医急诊教学32年,潜心教书育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多名。他在湖北抗疫一线坚持临床教学,创新性提出“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把临床诊治思路推前至课堂,将跨学科并行式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西医急症学教学中,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强化中医诊疗特色在急症学及传染病学中的运用,将“中西协同,突出中医特色”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积极引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 综合评价学生医学实践技能,进一步优化临床教学。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39 陈 良陈良,男,汉族,1979年8月生,中共党员,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他扎根八桂壮乡职教17年,致力于少数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把培养广西少数民族技艺人才作为使命。开创了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和少数民族技艺新生代传承人“活态”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与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全国金牌,主持国家名师工作室服务广西30多所职业学校,每年为2000多名职教教师提供指导,为20多家企业培养3000多名能工巧匠。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40 陈 留陈留,女,汉族,1977年4月生,中共党员,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教师。她24年扎根祖国南疆边境小学教育一线,努力推进教育扶贫,让先进教育理念在南疆生根开花。课堂上她鼓励孩子们试错、动手实践,用智慧和爱心为边境壮乡儿女筑起启蒙学习的灯塔。她引领边境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探索多终端、多形式的培训模式,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她长期跟踪研究边境教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创“基于边境小学生多阶数学思维学习场”方案,提升孩子学习力,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为推动边境民族地区小学教学变革和教育均衡作出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广西教学名师等荣誉。41 李 琴李琴,女,汉族,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幼教工作20余年,始终把贡献国家学前教育事业当作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深入研究与实践幼儿海洋意识教育,相关教学成果在多地推广,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连续6年承担海南区域帮扶和农村幼儿园指导任务,2019年起积极参与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园的送教援培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带领工作室自制抗疫主题视频150个、设计并指导保教活动60个,为幼儿居家期间的科学保教贡献力量。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南海名家”等荣誉。42 张云阁张云阁,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海南大学教授。他三十五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第一线,深深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称为学生思想的领航人。率领团队历时11年成功构建高校思政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等问题的重大突破。他主持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使国内95所高校的10万大学生选学受益。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43 杨浪浪杨浪浪,女,汉族,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教师。她坚守教育是一项慢事业,用“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引导孩子走好每一步。她挖掘传承学校红色基因,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实施课程改革,建立“体验、开放、综合”的EOC课程体系,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联合6省开展校长培训,帮助10个边远区县学校发展。创建重庆市第一所小学国际部,入选国家首批孔子课堂。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44 李加纳李加纳,男,汉族,1957年9月生,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教授。他36年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献身农业科研,直接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超过120名,桃李遍天下。作为油菜研究专家,在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育成30余个油菜新品种,领衔的油菜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情系“三农”,推广优质油菜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为农民和加工企业增收增效100多亿元。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45 康 焰康焰,男,汉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他身体力行,践行大医精诚的理念,积极参与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工作。他60天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繁忙工作之余,还为临床医学院全体医学生上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用行动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创建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全链条重症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呼吸治疗师这一特殊职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46 建 红建红,女,藏族,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初级中学校长、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从事小学教学、教导主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等工作。17年间,一直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区腹地,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践行教育诺言是最好的职业操守,强化管理是最大的使命召唤,争做教育者与思考者,以“实验性、示范性”为追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爱戴、家长赞誉、同行好评。通过努力,所在学校就学学生人数由14教学班560余人发展到27个教学班1000余人。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47 肖 敏肖敏,女,汉族,1977年3月生,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事特教24年以来,她秉持“适性而教,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真情付出,潜心育人。在聋生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她以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课外阅读、多元表达等方式破解沟通障碍,联通无声世界与有声世界。带领团队建设“听障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听障学生手工艺”“残障学生校园游戏”“重度多重障碍儿童送教上门”等系列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主动承担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教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曾获教育部“特教园丁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48 莫 非莫非,女,汉族,1968年3月生,中共党员,贵州医科大学教授。她从事教育工作29年,积极推进教改工作,提升教学水平,重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充分融合,致力于学生人文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深受学生喜爱。积极参与本科学生的管理与培养,组织开展“走进校园,我们和你一起成长”专业辅导员活动,近3年来,主编和参编《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形态学》等6部教材,发表论文13篇。2020年2月到湖北鄂州,始终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援鄂医疗技术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贵州省委省政府援鄂记功奖励等荣誉。49 曹凤英曹凤英,女,布依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校长、教师。她从教30年,长期扎根教育一线,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和家长普遍赞誉。坚持以人为本,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儿童的视角来改进教学。长期为农村学校送教送培,2019年深入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开展3年组团式驻点帮扶,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坚守校园,带领教师圆满完成“空中黔课”课程资源录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50 何 梅何梅,女,汉族,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她钟爱幼教事业,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接送学生过河,为贫困山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2020年7月2日,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她率先冲进教室,采取先避后撤措施,在17秒内让32名孩子安全撤离教室,1分钟内完成全部躲避和撤离工作,确保孩子们在大灾面前安然无恙。她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每学期开展一次防震演练,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树立了正能量的幼儿教师形象。曾获贵州省教学科研论文奖。51 张桂梅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教师。她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为当地教育脱贫作出重要贡献。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52 张无敌张无敌,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他从事生物质能教学、科研及推广应用34年,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30余项。培训农村能源技术员和农户万余人次,举办国际沼气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来自近20个国家。在10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示范、推广和培训农村能源产品与技术,建立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4F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生物柴油制备技术、沼气相关技术已授让多家企业使用。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荣誉。53 卓 玛卓玛,女,藏族,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三小学教师。她扎根教育19年,先后主动在3所高海拔地区小学任教。近5年,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文章50多篇,开设校内外讲学、讲座100余次,指导学生写作、吟诵、播音多次获奖,编写校本教材10余本。她是家校共育的知心辅导员,长期承担全市全校家长及妇女培训工作,每年家庭教育讲座不少于10场。她是教育扶贫的积极行动者,时常忙碌在福利院孤儿学生和学困生之间,捐款捐物,精准施教,带动影响一大批老师参与到无偿奉献的志愿者行列。曾获西藏自治区师德标兵、西藏自治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54 杨维周杨维周,男,汉族,1961年4月生,中共党员,西藏民族大学教授。他从教36年,钟爱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事业,领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探索创新出了一条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两个转化”的新途径。他一心一意坚守教改科研之路,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行研究,取得优秀成果。毫不懈怠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与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55 丁海燕丁海燕,女,回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她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30余年,任教期间,翻山越岭,到学生家为学生辅导、补课。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给家庭贫困的学生送吃送穿,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丁妈妈”。热心帮助同事,指导年轻教师,深得大家信任。工作之余深入到学生和群众中,利用家访等时机,讲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尽管自己生活拮据,但依然长期义务照料村上的两名孤寡老人,用实际行动书写师者风范,诠释立德树人。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56 马肖容马肖容,女,汉族,1970年9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她扎根西部,坚守一线教学27年,树立了“本科为根、学生为本、情怀在心、传承西迁”育人信念,凝炼了“坚守教育理想高地、突出临床岗位胜任、涵养医学人文关爱、强调综合素养教育”教学特色,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抗击疫情53天,首创“三联三快速”方案进入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创立“停课不停学、育人不掉线”“战疫师生直播间”等特色教学法,获得师生好评。曾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57 王良璧王良璧,男,汉族,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兰州交通大学教授。他刻苦努力,长年不休节假日,深入研究师生关系的内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牢靠性和运用能力。负责铁道车辆热工实验室和《流体与热科学》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学生实验及教师科研平台的建设,培养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科研素质的团队。在对流传热基础理论、复杂结构换热器数值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对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发挥重要作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58 赵洪涛赵洪涛,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他从教31年,长期兼任班主任工作,爱生如子,尽职尽责,获得学生及家长好评。注重教学研究,发明“听—读—品—说—吟”古诗词五环节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出版专著《中学经典名著赏析》《心灵的阳光》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的课题《中学古诗词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吟唱法”研究》得到认可和推广。他用长期的坚守,培养多名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为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曾获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59 樊海宁樊海宁,男,汉族,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他从教20余年,从事肝胆胰外科专业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扎根临床教学一线,因材施教,勤勉育人,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注重公益行动,带领团队数次深入农牧区基层,足迹遍布三江源大地,行程近7万公里,筛查包虫病重点人群5.8万人,其中儿童约1.8万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担任青海省援鄂医疗队长逆行武汉抗疫,从临床救治、防控体系建设和疾病科研等多层面抗击疫情。曾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60 更松尼玛更松尼玛,男,藏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校长、教师。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担任校长职务的同时,依然承担两个班级教学任务。几十年来,他从未完整休息一天,除了公事外出,坚持做到每天24小时在校,是学校全年的“值班长”。他注重新课程改革,秉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宗旨,推动实施“教师个体分析与学习成绩提高对策研究”“学生综合分析与综合提高对策研究”“藏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初探”等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曾获国家教委中华扫盲奖、青海省中小学十杰校长等荣誉。61 杨惠芳杨惠芳,女,汉族,1968年1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医科大学教授。她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毕业论文。注重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多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研究生创新项目,主、参编教材和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主动为学校师生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编著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手册——公共卫生视野下的科学防控》《宁夏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为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62 马景林马景林,男,回族,1965年5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深沟完全小学教师。他扎根农村教育35年,寓教于乐,坚持立德树人,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他一直包班,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相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承担起“空中课堂”评课和学生作业辅导的重任,并参与小学数学课后习题讲解微课制作,分享至周边学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63 周金龙周金龙,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农业大学教授。他扎根新疆36年,5次主动放弃到内地发展的机会,长期奋斗在新疆高等教育与水文水资源科研一线,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专业扎实、乐于奉献的新疆水利科技人才,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他积极探索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机会,指导的9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积极参加学生管理工作,主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并任20余名各民族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三进两联一交友”联系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64 徐桂英徐桂英,女,汉族,1966年11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教师。她坚守农牧区教育教学34年,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从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关爱农牧区学生,经常克服交通困难进行家访。她积极创新,开发出多个农村化学实验课,形成“探究、合作、生活化、分层”的独特教学风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细致研究,认真备课,通过电话为上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多次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引领汉、回、哈等民族教师快速成长。曾获全国中学化学微课大赛一等奖、新疆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等荣誉。65 吴向未吴向未,男,汉族,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石河子大学教授。他扎根边疆教育24年,潜心教改,因材施教,打破以疾病为中心、强调系统性的纵向教学模式,转向以患者症状和体征为中心的横向思维,重点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申请驰援武汉,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他深入基层,耐心指导当地医师手术,搭建校院桥梁纽带,每月定期组织多学科专家深入县乡医院指导,为当地医师创造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66 李 莉李莉,女,汉族,1978年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第二中学教师。她扎根边疆教育21年,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次人生历练,坚持教研教改,不断创新,教学成绩优秀。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田,军训时和学生同吃同住,运动会上和学生共担荣辱,劳动课中和学生体会快乐,用爱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组织全校教师高效开展线上和复学后教学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等荣誉。来源 | 人民日报

“00后”都读博了!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考研吗(上)

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校啦!近期,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福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近20所高校陆续发布了研究生新生大数据。软科(ID:zuihaodaxue)为大家进行了整理,快来一起围观这些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有哪些“属性”吧!各校研究生共录取多少人?男女比例是多少?录取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学院是谁?新生的来源院校是哪里?又有哪些国家的留学生远渡重洋来国内求学?今天将为各位一一揭晓!以上只是初步整理了目前已公布的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新生情况,如您知晓其他学校的相关信息,欢迎留言补充~以下是各学校具体数据: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人数统计2020年,共有9000余名研究生同学成为园子的新主人,其中约有35%为博士生,65%为硕士生。硕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硕士生占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占比89%;期待与你们在园子里的相遇。每100位研究生新生中,约有87位内地(大陆)学生,11名国际学生,2名港澳台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的到来!2020级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又到了万众瞩目的「男女比例」!2020级研究生新生整体男女比例为1.9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为1.7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2.26:1。整体来看小姐姐依旧很珍贵,尤其是博士生小姐姐。从院系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以1:2.22的男女比夺得了女生比例最高院系的桂冠,车辆与运载学院以8.08:1的男女比位居男生榜第一名。欢迎表格左侧的学院和表格右侧的院系多多联谊!2020级研究生新生录取专业人数分布2020级研究生新生硕士录取专业TOP10依次为: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公共管理,金融,能源动力,机械,艺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2020级研究生新生博士录取专业TOP10依次为: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化学,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源分布2020年清华迎来了来自约100个国家的研究生,其中有不少同学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自信的清华更开放。新生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家乡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的同学最多。山东学霸果然名不虚传!快来看看,新生中有多少同乡吧!2020级研究生新生生源院校博士生来源学校人数TOP10分别是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硕士生新生来源学校人数TOP10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大多同学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8岁!这位同学本科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共计607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15人,硕士研究生4955人。95后已经成为硕士研究生的主力军,入学年纪最小的博士生来自00后,年仅20岁!大家最关注的男女比例来啦!整体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是1.6:1。各学院的男女新生比例各有特点,其中男生比例最高的学院当属机电学院,而外国语学院位居女生比例的榜首。在籍贯排行中,山东人和河北人占据了北理工的半壁江山。快看看这些学校里有你的母校吗?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2020年,我校共录取1475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生920人,博士生555人,研究生招生人数连续2年超过本科招生人数。硕士生新生中,学术型硕士生69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25人。博士生新生中,独立培养博士生339人(含独立培养留学生22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50人,与境外一流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166人(含与香港理工大学双学位留学生6人)。今年研究生新生中男女比为2.13:1,没错,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大多同学年龄集中在20-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9岁!2020级院系录取硕士生新生人数TOP5依次为:化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医学院(含附属医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2020级院系录取博士生新生人数TOP5依次为:化学系、生物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今年研究生新生来自于国内外3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一流高校。除我校本校生源外,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为2020级硕士生生源最多的5所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为2020级博士生生源最多的5所高校。(注:生源省份为学生上一教育阶段院校所在地)硕士生生源TOP5省份依次为:广东、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博士生生源TOP5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黑龙江、湖北、湖南。上海财经大学继续阅读:“00后”都读博了!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考研吗(下)来源 | 各高校官方微信号、软科

专诸

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成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为宣传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引导广大教师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现决定组织开展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一、推选范围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二、推选名额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产生候选人,从中产生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三、推选条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实履行国家教育职责,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公认。四、活动流程1.推荐候选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推荐候选人。2.确定候选人活动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6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3.公示投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投票时间从7月23日至8月15日,公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具体投票地址为:http://uc.jyb.cn/static/myVote/km2020.html)进行投票。4.确定结果推选委员会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66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五、宣传表彰教师节期间,将对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2020年7月23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简介01 刘 燕刘燕,女,汉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35年来始终扎根一线潜心教学,讲授7门本科课程、3200学时,涉及5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完成教改项目17项、教改论著12篇(部)。她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分层制定目标,精准施教,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02 窦桂梅窦桂梅,女,汉族,1967年4月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她立足讲台34年,把儿童成长当作最高荣誉,从“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三个超越的探索,到“语文立人”的主题教学的提出,“1+X课程”的整体建构,再到“成志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她心系全国儿童和教师,通过清华附小互联网学校,向900个贫困县3800个远程教学站输送课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团队273位教师,承担国家云课堂346节微课和“同上一堂课”816节电视直播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03 张伯礼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医学教育38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80余名。他倡导成立“勇博励志班”,创新第二课堂运行机制;注重开展院校+师承教育,推行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主持制定首个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以及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首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建立国际中医师资培训基地,引领世界中医教育健康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团队实现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04 蔡丽华蔡丽华,女,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津南区葛沽实验小学教师。她坚守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一线26年、班主任工作23年,倡导小学数学诗样教学,形成严谨细腻、语言优美、训练高效的教学风格。她多次放弃调转到城镇学校工作的机会,在农村教育一线坚持立德树人,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被车祸夺去右臂的学生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被评为天津市自强学生。她先后到甘肃、河北等地送教,主场讲座20余次,培训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千余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05 袁雅冬袁雅冬,女,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她从教36年,积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研究生70余人。她担任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承担教学改革项目6项,培训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华北赛区冠军。她在做好教育教学和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抗击SARS、H1N1、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工作。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首届百名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等荣誉。06 王金湖王金湖,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中心学校校长、教师。他扎根教育33年,足迹踏遍黄骅港到歧口河海岸线。他以“慢”教育教诲师生,匠心教研;以品行感染师生,教出三代人,教育思想浸遍渔区。他首创“261”节次,力推“15—10—15”高效课堂,完成了《大歧口》《走进渤海剪纸艺术》等校本课程,主持编写的《美丽家乡·南排河》园本教材广受欢迎。他自撰文篇,自制课件,扎根乡间,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教育,坚持做一名有着红荆条精神、情系海堡的教育人。曾获河北省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等荣誉。07 常晓明常晓明,男,汉族,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太原理工大学教授。他扎根教育34年,积极探索中国高等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于2003年自筹资金创建晓明研究室。他以“兴趣驱动、早期培养、项目引导、文化熏陶”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所带学生平均每年自主参与研发时间1500小时以上。他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百余名高素质工科创新人才,探索出基于CSCP范式(文化熏陶—育人&育才结构—项目实践—能力达成)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曾获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08 兰会云兰会云,男,汉族,1987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教师。他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用心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他用爱心感染学生、用制度培养学生习惯、用真心引领学生成长,带领学生骑行1800公里,涂鸦校园井盖,静观夜空烟火,因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网友们口中“别人家的老师”。他始终以“不放下每一个学生”为行为准则,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一片绿叶都享受“爱”的阳光。曾获山西省时代先锋等荣誉。09 孙 炯孙炯,男,汉族,1946年8月生,内蒙古大学教授。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40年坚守边疆民族地区数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幽默风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独特教学风格。作为带头人建设的“数学分析”系列课程《数学分析选讲》《泛函分析》被评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他致力于微分算子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并获较高学术评价。他投身于民族教育事业,探寻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质量的路径,先后培养47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10 乌云其木格乌云其木格,女,蒙古族,1972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第三小学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28年来,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从未离开过她热爱的讲台,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和同行赞誉。她多次到盟内各旗县巡回支教,承担“全盟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任务,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练习为链”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11 陈温福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生,民盟盟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站定三尺讲台,铺开万顷良田,情系学子,服务“三农”,潜心创新人才培养。讲授的本科课程《现代农业科技进展》《专业教育(农学)》深受师生欢迎。他长期从事稻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12 马晓春马晓春,男,汉族,1961年3月生,民革党员,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他是中国重症医学主要开创者之一,2002年从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牵头组建学校重症医学科,开创辽宁省重症医学先河。他重视人才教育培养,组建辽宁省ICU医生、护士培训基地,积极推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规范化培训,加强重症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坚持临床与科研两步走模式,先后培养百余名研究生,多数成长为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牵头组建辽宁省集中救治中心,先后赴黑龙江、吉林指导抗疫工作。曾获首届辽宁好人·最美医生、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13 金永七金永七,男,朝鲜族,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虎洞沟村小学教师。32年前,他毅然前往最偏远、最缺老师的虎洞沟村小学任教。其间他放弃到镇中心校任教的机会,一直坚守乡村教师岗位。他以校为家,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帮学生热饭、洗衣、辅导功课。为让山里的孩子全面发展,他自编乡土教材,开齐音、体、美等10多门课程。为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生活,他收集废旧烟盒制作学具,把旧油桶改造成火炉,自己动手修缮校舍。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送全村300多个孩子走出了大山,让近百户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14 高 夯高夯,男,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他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念,提倡“问题驱动+互动研讨”式教学,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为文科生开发《人文数学》课程与教材,并将人文数学课程做成了网络课程,在 “学堂在线”平台上线,选课人数达2万余人。他带领团队探索实施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教育扶贫的新路,创建《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将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高度融合,被全国师范大学广泛应用,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5 刘永坦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工程教育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他从教60年,培养了我国空间遥感、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等领域的一大批领军人才,为学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将科研中的问题和成果直接带到学科发展方向中,用真实的科研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他开设10多门电子工程的专业课,并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出版多部专著。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16 李 果李果,男,汉族,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校长、教师。师范专业毕业后,他放弃留县城的机会,返回家乡开启了农村教育的梦之旅。他35年坚守农村教育一线,从教育的价值取向出发开启改革实践,形成了特色的“发展目标教育”改革实践,使学校既具有乡村特色,又有真实的素质教育内涵,既能为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发展奠基,也能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被认为是“农村教育改革教科书式的范例”。曾获黑龙江省骨干教师、黑龙江省魅力校长等荣誉。17 张文宏张文宏,男,汉族,1969年8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教授。他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在十数年的教学生涯中,把育人作为最重大的责任。他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仅带头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还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科普工作,撰写科普文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以专业冷静的分析,为大众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发声。他领衔开设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科《传染病学》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18 杨 荣杨荣,女,汉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教师。她从教32年,以“做一个成功播种教育幸福的人”为职业追求,坚持“尊重生命,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制度管理和文化引领,带动学校持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助力学生成长,成就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育科研,破解瓶颈难题。她着力打造师资队伍,先后培养30多位高级职称教师,培养多名校长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她主动参与教育扶贫项目,连续多年赴云南普洱支教。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 柏纪荣柏纪荣,女,汉族,1964年1月生,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心小学教师。师范毕业以来,她一直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探索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教学成果和教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发表文章40余篇。35年来,她始终与山村孩子不离不弃,组建“爱心小组”,五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女孩,精心呵护白血病患儿,当起了十几名儿童的“爱心妈妈”,主动向贫困生捐款捐物。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最美教师等荣誉。20 汤国安汤国安,男,汉族,1961年6月生,民盟盟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从教33年来,一直将“以身立教” “教会学生做人”作为为师之本,是学校师德师风宣讲团核心宣讲员。他坚持给本科生当班主任,身体力行影响和培养学生,所带班级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他以大爱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指导的本科生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感动中国测绘人物”。他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首创了“红军长征GIS”“一带一路GIS”“精准扶贫GIS”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汇编出版国家精品课程。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21 李兰娟李兰娟,女,汉族,1947年9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倾力教书育人,采用“多元融合”理念,在医教研融合、多学科联合攻关、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形成三条育人主线,以坚韧、执着、奉献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传染病学领域的骨干人才。她倡导并践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的科学精神,创建李氏人工肝系统,是我国人工肝事业的开拓者。近年来承担SARS、甲型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取得原创性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73岁的她作为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多次奔赴武汉抗疫一线,被誉为最美逆行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22 范 群范群,女,汉族,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初级中学教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踏实工作,勤恳做人,视事业如生命,谢绝高薪邀请,坚守在海岛一线。担任班主任31年来,她视孩子如子女,用爱温润渔家孩子心田,下小岛、走渔家,家访每一个学生。她追求育人的艺术,探索“生生相长”育人模式,受到同行高度肯定,“雁行小队的管理模式”成为全省十大素质教育案例。她努力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建设的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超过600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23 叶连平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特别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他情系教育,立德树人,不仅讲授文化课,更用自身言行引领孩子们如何做人。他对自己很抠,一件棉背心穿了快60年还舍不得扔,但对孩子很大方,几乎把所有钱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如今已92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坚守在留守儿童之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荣誉。24 孙 浩孙浩,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20年,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做农村娃身边最亲的人,走进留守孩子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他深入研究农村课堂,形成了质朴自然的教学风格,发表多篇教学感悟,20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成为年轻的省级教坛新星。他每年进行公开课讲座10多场,有效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他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新疆皮山县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教育脱贫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25 林蓉金林蓉金,女,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从教36年来,她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案例相结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榜样。她每年完成300多名护生临床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均居前列。她重视护理教学与科研,近5年发表论文12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请缨,带队接管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ICU及普通病房护理工作,出色完成支援抗疫任务。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6 林立灿林立灿,男,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教师。他在教学中一直提倡还物理教学之本然,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物理学科所承载的育人功能,走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教给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让物理课充满“物理味道”。他主张把更多物理实验展示给学生,牵头在学校建立起量子信息科学创新示范实验室,成为学校物理学科的“前沿阵地”。他坚持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他在省内外开设教育专题讲座近百场、公开课20余节,指导培养了几十名省内外年轻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27 程 风程风,女,汉族,1989年8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四望湖小学校长、教师。她用信念扬起乡村教育的风帆,从山区到湖区,从教学点到村完小,从产房到课堂,耕耘一方沃土,守住一片蓝天,书写新时代乡村教育新风尚。她先后转战3所农村薄弱学校,带领每所学校都发生巨大变化。她让山区学校从无人入学到无人外流,撑起一村人的希望。她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致力于乡村教育的薪火相传。她用实际行动号召身边更多的年轻教师主动投身偏远乡村。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28 张 伟张伟,女,汉族,1963年5月生,九三学社社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30多年来,她以立德树人为自身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在呼吸病学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全力打造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她担任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赴多地指导全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率先提出完善救治体系,全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远程会诊平台,累计收治患者215例,治愈出院率达99.5%。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29 马承恩马承恩,男,汉族,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扎根医学教育28年,坚持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倡导问题导向、寻根溯源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把全部身心奉献给医学事业,2002年担任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队长;2008年接收来自汶川的伤者,实了零死亡、零截肢、零感染、零并发症;2020年援鄂抗疫,他不顾自身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主动请缨,作为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全队奋战50多天,圆满完成任务。曾获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30 魏亚丽魏亚丽,女,汉族,1974年8月生,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她坚守会计专业教学一线27年,用热情和奉献成就学生职业梦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把职业教育塑造成幸福的教育。她学识扎实、业务能力精湛,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主持完成“3+4”中职本科贯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丰硕育人成果。她注重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次,指导学生3次创造点钞世界纪录。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31 茹振钢茹振钢,男,汉族,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学院教授。他40年来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0多项,带领小麦科研创新团队开展了小麦高产抗病育种、高光效小麦育种等多项研究。针对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他相继培育并推广“百农62”“百农64”等小麦新品种。“矮抗58”成果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140多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300多亿元,是近30年我国小麦育种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32 李化勇李化勇,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公山小学教师。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船夫”,38年来屡次放弃离乡进城的调动机会,为了节省孩子上下学时间,坚持用小船摆渡学生。他潜心研究复式教学法,重点研究一二年级复式教学方法、农村教学点语文高效课堂研究,在全县得到推广。他帮扶的留守儿童近百人次,每学期初都要整理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家庭联系卡,联系商会资助困难学生求学,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33 胡 豫胡豫,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教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团队构建涵盖“诊断筛查、患者收治、重症救治、康复管理”的全链条防治网,落实开展核酸检测、改造重症患者定点医院、开建方舱医院。他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科研创新有机融合,培养了大批卓越医学人才。主持建设高校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结合临床教学特点,应用于理论课、教学查房及临床技能课等诸多教学环节中,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等荣誉。34 吴又存吴又存,男,汉族,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教师。他坚持27年磨一课,把思政课上成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在润物无声中探寻出一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他引入吟诵诗词教学法,坚持课前时政演讲,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理解思政理论。他将身边抗疫先进事迹转化为思政活教材,主讲云端思政课,引导近百万青少年坚定正确价值观和抗疫必胜信念。他编写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出版2部个人专著,发表论文200余篇。他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用高尚人格感染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35 吴安华吴安华,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他扎根教学一线35年,践行“一生所学、报效祖国”的医者大爱,负责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建设,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培养感控专业人才近2万名。他在疫情初期独自逆行武汉,成为湖南首位支援武汉的医疗专家。在武汉培训近1.5万医务人员,为援鄂医护人员“零感染”作出突出贡献。他牵头和参与制定12项国家标准,其中4项奠定了我国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论的基础。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36 彭林富彭林富,男,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教师。3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足迹遍布全乡十多个教学点。他走访帮扶贫困学生千余人,像亲人一样帮助孩子们煮饭、洗衣,为他们辅导功课,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他还关心照顾残疾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用爱心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健康成长。经过多年的付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成人成才,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等荣誉。37 钟南山钟南山,男,汉族,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广州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教从医一甲子,以其名字命名的广州医科大学及广东实验中学“南山班”是示范性教学集体,领衔的教师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呼吸疾病领域培养了大量接班人。他致力于推动国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带领团队建立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监—治—控”链式周期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流感监测哨点,创立呼吸病毒滴度预警技术,全病程纵向动态监测。从非典到新冠,一直投身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曾获改革先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38 张忠德张忠德,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他从事中医急诊教学32年,潜心教书育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多名。他在湖北抗疫一线坚持临床教学,创新性提出“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把临床诊治思路推前至课堂,将跨学科并行式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西医急症学教学中,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强化中医诊疗特色在急症学及传染病学中的运用,将“中西协同,突出中医特色”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积极引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 综合评价学生医学实践技能,进一步优化临床教学。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39 陈 良陈良,男,汉族,1979年8月生,中共党员,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他扎根八桂壮乡职教17年,致力于少数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把培养广西少数民族技艺人才作为使命。开创了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和少数民族技艺新生代传承人“活态”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与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全国金牌,主持国家名师工作室服务广西30多所职业学校,每年为2000多名职教教师提供指导,为20多家企业培养3000多名能工巧匠。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40 陈 留陈留,女,汉族,1977年4月生,中共党员,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教师。她24年扎根祖国南疆边境小学教育一线,努力推进教育扶贫,让先进教育理念在南疆生根开花。课堂上她鼓励孩子们试错、动手实践,用智慧和爱心为边境壮乡儿女筑起启蒙学习的灯塔。她引领边境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探索多终端、多形式的培训模式,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她长期跟踪研究边境教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创“基于边境小学生多阶数学思维学习场”方案,提升孩子学习力,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为推动边境民族地区小学教学变革和教育均衡作出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广西教学名师等荣誉。41 李 琴李琴,女,汉族,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幼教工作20余年,始终把贡献国家学前教育事业当作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深入研究与实践幼儿海洋意识教育,相关教学成果在多地推广,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连续6年承担海南区域帮扶和农村幼儿园指导任务,2019年起积极参与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园的送教援培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带领工作室自制抗疫主题视频150个、设计并指导保教活动60个,为幼儿居家期间的科学保教贡献力量。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南海名家”等荣誉。42 张云阁张云阁,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海南大学教授。他三十五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第一线,深深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称为学生思想的领航人。率领团队历时11年成功构建高校思政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等问题的重大突破。他主持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使国内95所高校的10万大学生选学受益。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43 杨浪浪杨浪浪,女,汉族,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教师。她坚守教育是一项慢事业,用“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引导孩子走好每一步。她挖掘传承学校红色基因,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实施课程改革,建立“体验、开放、综合”的EOC课程体系,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联合6省开展校长培训,帮助10个边远区县学校发展。创建重庆市第一所小学国际部,入选国家首批孔子课堂。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44 李加纳李加纳,男,汉族,1957年9月生,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教授。他36年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献身农业科研,直接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超过120名,桃李遍天下。作为油菜研究专家,在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育成30余个油菜新品种,领衔的油菜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情系“三农”,推广优质油菜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为农民和加工企业增收增效100多亿元。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45 康 焰康焰,男,汉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他身体力行,践行大医精诚的理念,积极参与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工作。他60天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繁忙工作之余,还为临床医学院全体医学生上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用行动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创建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全链条重症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呼吸治疗师这一特殊职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46 建 红建红,女,藏族,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初级中学校长、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从事小学教学、教导主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等工作。17年间,一直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区腹地,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践行教育诺言是最好的职业操守,强化管理是最大的使命召唤,争做教育者与思考者,以“实验性、示范性”为追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爱戴、家长赞誉、同行好评。通过努力,所在学校就学学生人数由14教学班560余人发展到27个教学班1000余人。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47 肖 敏肖敏,女,汉族,1977年3月生,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事特教24年以来,她秉持“适性而教,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真情付出,潜心育人。在聋生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她以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课外阅读、多元表达等方式破解沟通障碍,联通无声世界与有声世界。带领团队建设“听障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听障学生手工艺”“残障学生校园游戏”“重度多重障碍儿童送教上门”等系列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主动承担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教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曾获教育部“特教园丁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48 莫 非莫非,女,汉族,1968年3月生,中共党员,贵州医科大学教授。她从事教育工作29年,积极推进教改工作,提升教学水平,重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充分融合,致力于学生人文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深受学生喜爱。积极参与本科学生的管理与培养,组织开展“走进校园,我们和你一起成长”专业辅导员活动,近3年来,主编和参编《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形态学》等6部教材,发表论文13篇。2020年2月到湖北鄂州,始终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援鄂医疗技术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贵州省委省政府援鄂记功奖励等荣誉。49 曹凤英曹凤英,女,布依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校长、教师。她从教30年,长期扎根教育一线,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和家长普遍赞誉。坚持以人为本,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儿童的视角来改进教学。长期为农村学校送教送培,2019年深入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开展3年组团式驻点帮扶,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坚守校园,带领教师圆满完成“空中黔课”课程资源录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50 何 梅何梅,女,汉族,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她钟爱幼教事业,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接送学生过河,为贫困山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2020年7月2日,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她率先冲进教室,采取先避后撤措施,在17秒内让32名孩子安全撤离教室,1分钟内完成全部躲避和撤离工作,确保孩子们在大灾面前安然无恙。她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每学期开展一次防震演练,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树立了正能量的幼儿教师形象。曾获贵州省教学科研论文奖。51 张桂梅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教师。她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为当地教育脱贫作出重要贡献。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52 张无敌张无敌,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他从事生物质能教学、科研及推广应用34年,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30余项。培训农村能源技术员和农户万余人次,举办国际沼气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来自近20个国家。在10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示范、推广和培训农村能源产品与技术,建立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4F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生物柴油制备技术、沼气相关技术已授让多家企业使用。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荣誉。53 卓 玛卓玛,女,藏族,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三小学教师。她扎根教育19年,先后主动在3所高海拔地区小学任教。近5年,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文章50多篇,开设校内外讲学、讲座100余次,指导学生写作、吟诵、播音多次获奖,编写校本教材10余本。她是家校共育的知心辅导员,长期承担全市全校家长及妇女培训工作,每年家庭教育讲座不少于10场。她是教育扶贫的积极行动者,时常忙碌在福利院孤儿学生和学困生之间,捐款捐物,精准施教,带动影响一大批老师参与到无偿奉献的志愿者行列。曾获西藏自治区师德标兵、西藏自治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54 杨维周杨维周,男,汉族,1961年4月生,中共党员,西藏民族大学教授。他从教36年,钟爱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事业,领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探索创新出了一条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两个转化”的新途径。他一心一意坚守教改科研之路,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行研究,取得优秀成果。毫不懈怠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与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55 丁海燕丁海燕,女,回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她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30余年,任教期间,翻山越岭,到学生家为学生辅导、补课。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给家庭贫困的学生送吃送穿,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丁妈妈”。热心帮助同事,指导年轻教师,深得大家信任。工作之余深入到学生和群众中,利用家访等时机,讲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尽管自己生活拮据,但依然长期义务照料村上的两名孤寡老人,用实际行动书写师者风范,诠释立德树人。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56 马肖容马肖容,女,汉族,1970年9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她扎根西部,坚守一线教学27年,树立了“本科为根、学生为本、情怀在心、传承西迁”育人信念,凝炼了“坚守教育理想高地、突出临床岗位胜任、涵养医学人文关爱、强调综合素养教育”教学特色,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抗击疫情53天,首创“三联三快速”方案进入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创立“停课不停学、育人不掉线”“战疫师生直播间”等特色教学法,获得师生好评。曾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57 王良璧王良璧,男,汉族,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兰州交通大学教授。他刻苦努力,长年不休节假日,深入研究师生关系的内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牢靠性和运用能力。负责铁道车辆热工实验室和《流体与热科学》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学生实验及教师科研平台的建设,培养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科研素质的团队。在对流传热基础理论、复杂结构换热器数值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对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发挥重要作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58 赵洪涛赵洪涛,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他从教31年,长期兼任班主任工作,爱生如子,尽职尽责,获得学生及家长好评。注重教学研究,发明“听—读—品—说—吟”古诗词五环节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出版专著《中学经典名著赏析》《心灵的阳光》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的课题《中学古诗词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吟唱法”研究》得到认可和推广。他用长期的坚守,培养多名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为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曾获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59 樊海宁樊海宁,男,汉族,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他从教20余年,从事肝胆胰外科专业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扎根临床教学一线,因材施教,勤勉育人,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注重公益行动,带领团队数次深入农牧区基层,足迹遍布三江源大地,行程近7万公里,筛查包虫病重点人群5.8万人,其中儿童约1.8万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担任青海省援鄂医疗队长逆行武汉抗疫,从临床救治、防控体系建设和疾病科研等多层面抗击疫情。曾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60 更松尼玛更松尼玛,男,藏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校长、教师。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担任校长职务的同时,依然承担两个班级教学任务。几十年来,他从未完整休息一天,除了公事外出,坚持做到每天24小时在校,是学校全年的“值班长”。他注重新课程改革,秉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宗旨,推动实施“教师个体分析与学习成绩提高对策研究”“学生综合分析与综合提高对策研究”“藏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初探”等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曾获国家教委中华扫盲奖、青海省中小学十杰校长等荣誉。61 杨惠芳杨惠芳,女,汉族,1968年1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医科大学教授。她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毕业论文。注重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多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研究生创新项目,主、参编教材和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主动为学校师生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编著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手册——公共卫生视野下的科学防控》《宁夏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为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62 马景林马景林,男,回族,1965年5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深沟完全小学教师。他扎根农村教育35年,寓教于乐,坚持立德树人,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他一直包班,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相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承担起“空中课堂”评课和学生作业辅导的重任,并参与小学数学课后习题讲解微课制作,分享至周边学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63 周金龙周金龙,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农业大学教授。他扎根新疆36年,5次主动放弃到内地发展的机会,长期奋斗在新疆高等教育与水文水资源科研一线,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专业扎实、乐于奉献的新疆水利科技人才,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他积极探索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机会,指导的9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积极参加学生管理工作,主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并任20余名各民族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三进两联一交友”联系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64 徐桂英徐桂英,女,汉族,1966年11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教师。她坚守农牧区教育教学34年,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从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关爱农牧区学生,经常克服交通困难进行家访。她积极创新,开发出多个农村化学实验课,形成“探究、合作、生活化、分层”的独特教学风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细致研究,认真备课,通过电话为上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多次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引领汉、回、哈等民族教师快速成长。曾获全国中学化学微课大赛一等奖、新疆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等荣誉。65 吴向未吴向未,男,汉族,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石河子大学教授。他扎根边疆教育24年,潜心教改,因材施教,打破以疾病为中心、强调系统性的纵向教学模式,转向以患者症状和体征为中心的横向思维,重点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申请驰援武汉,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他深入基层,耐心指导当地医师手术,搭建校院桥梁纽带,每月定期组织多学科专家深入县乡医院指导,为当地医师创造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66 李 莉李莉,女,汉族,1978年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第二中学教师。她扎根边疆教育21年,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次人生历练,坚持教研教改,不断创新,教学成绩优秀。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田,军训时和学生同吃同住,运动会上和学生共担荣辱,劳动课中和学生体会快乐,用爱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组织全校教师高效开展线上和复学后教学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等荣誉。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编辑:高晨晨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