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教师的话题屡次成为焦点,前段时间,山东日照一中学教师因为用课本打了逃课的学生被家长投诉,先后遭到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两次处罚,不仅被开除,还被纳入信用黑名单,处罚之严厉让人匪夷所思。前两天,又有山东烟台小学老师为了救失足掉入海中的学生,不幸遇难,使人心痛。就在人们还陷入“好老师命运多舛”的惋惜情绪时,教育部在2019年7月31日一下曝光了6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的老师,他们有的性骚扰学生、有的有偿补课、有的歧视体罚学生,与好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歧视体罚学生同样是体罚,为什么这位广西蒋老师会被教育部门处罚,而山东日照的杨老师却得到全国老师的声援和支持,《人民日报》甚至还为她发声?原因在于杨老师是一位好教师,教出来很多北大清华的学生,而且还是学校和日照市的优秀老师。遭到体罚的学生则是因为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责令到走廊罚站,他们却直接跑到操场上去玩了。被杨老师知道后,这才气急动了手。这里就涉及到“教师惩戒权”为什么迟迟不能落实?就是因为教师队伍中有一些像“蒋某某”这样的人,用“体罚”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也让真正想管学生的老师束手束脚。所以,我认为教育部门这样的做法太对了。只是,“教师惩戒权”也应该尽快落实下来,这样好老师管教学生才不会有后顾之忧。性骚扰学生性骚扰这个话题进入纯洁的校园,本就是对校园的一种玷污,教师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对心性天真的学生伸出了龌龊之手,简直人神共愤。而从这次教育部点名通报的案列中可以发现不论中学还是大学,都有这种丑恶现象的存在。但是,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也不能大意,小学教师中也有害群之马。所以,学校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一直遮遮掩掩,家长万万不可马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身体哪些部位不能随便外露更不能让人随便摸。有偿补课有偿补课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一个屡禁不止的问题,现在有些老师课堂上不好好授课,把一些知识点藏着掖着,等到学生考试不及格了,他们就堂而皇之的收费补课,这种行为也是现在家长和老师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原因之一。希望教育部这次点名通报,能够起到警醒作用,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基本,教书都不能好好教,师德何在?学术不端上梁不正下梁歪,连老师的论文都不是原创,也难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论文造假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是学生品德的模范,老师任何不道德的功利行为,无形中都在影响孩子,希望这样造假抄袭的老师越来越少,让学校少点功利,让学生能在纯粹的学术世界中探究奥秘。私自收取学生费用只是一个学杂费和班费,这位老师就足足侵吞了有77万元,可想而知在他手中“捋过”了多少学生。老师把“赚钱”的脑筋动到学生头上,其卑劣程度不亚于“黑心商人”。对于一些家庭而言,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即便经济拮据,他们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然而,原本省吃俭用存下的上学钱,结果被老师巧取名目,骗进了自己的腰包,真是让人心痛。希望私自收取并侵占的77万元,最终能够追回并物归原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人民教师里隐藏着一些害群之马,不断激化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矛盾。教育部采用通报点名的方式公开不良教师,着实大快人心。更希望教育部的做法能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那些违背师德的老师迷途知返。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老师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应当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老师的监督和违规处罚的力度,还校园一片清净之地。
近日,中关村三小北校区的800余名六年级学生们启动了毕业论文答辩,他们答辩的题目有《论手机对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家有“二宝”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小学生是否有必要花费时间上课外班》、《抖音对小学生的影响》、《论国足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等等。据悉,在答辩过程中,不少小学生都能做到从容不迫,分析有理有据。但因为孩子们还小,所以他们的研究成果虽然并不完美,甚至还有明显的漏洞,但这并不妨碍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对于中关村三小开展的“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不少网友都持赞成和肯定的态度。他们表示,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比一味的“死读书”和“读死书”要强。相对于小学生能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从容不迫的答辩,有些大学生却对毕业论文有深深的畏惧,或根本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毕业论文。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从毕业论文写作目的来看,小学生毕业论文只是一种教育方法,而大学生毕业论文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完成不了毕业论文就拿不到学位证书)。所以,他们写论文的出发点不是不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只是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娱乐,所以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是快乐的,没有太多负担的;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就是一项任务,它关系到自己是否能正常毕业,是否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所以,他们在写论文之初就缺少了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也偏离了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探索与研究。其次,从毕业论文选题方面来看,小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很广,他们可以选择任意题材;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毕业论文的选题却被限制在了专业方向以内,而有些大学生又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不感兴趣,或所学专业知识不深,所以在选题时就遇到了困难,于是一篇没有深度的,或者抄袭洗稿的,或者代写的毕业论文就出现了。最后,从毕业论文逻辑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接受小学生毕业论文逻辑不够鲜明,也可以接受小学生毕业论文有瑕疵的结果论证;但却不能接受一个大学生写出没有事例或数据论证的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可以从容不迫,而大学生却写不出像样的论文的局面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要改变大学生写不出论文的局面,就需要大学在能够完成基础知识教育的前提下,还能更多的开展探索和研究性教育,这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所必须的技能。
金秋九月,不知不觉又进入了一年的考研季。每当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都应该走在考研的路上,不管是意志坚定的,还是随波逐流的,他们都在各自努力冲刺。自然而然,网上关于考研的话题又开始火起来了,而此时最火的应该就是“我为什么读研?”。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是发自灵魂深处的问题!想通的同学,目标明确,全力备考,考上后也能够顺利融入研究生生涯。而对于没有想通的同学,极有可能迷失自己,甚至是在蹉跎岁月。今天,硬核博士陪大家一起来聊聊我们为什么要读研究生。除了情感,我们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而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提升;(2)能力提升;(3)眼界提升;(4)追逐梦想;(5)理想工作;(6)远大前程。也许不仅仅只有这些,但是上述理由足够解释我们为什么读研了!01 知识提升在中国,本科教育目前已经转变为通识性教育,进入大学的同学基本上什么课程都在学习,每个同学大学四年基本上都要修够将近150个学分,如果一门课程是3个学分的话,那至少要学习50门以上的课程。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既要学习大学化学,又要学习大学物理,既要学习高等数学,也要学习科学发展概要等等课程。本科阶段的课程是多,是广,但是不深,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一定的体会到具体用处。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学习的课程就相对来说比较深入,也比较专业化,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能够使用到,而这就是大学本科没有获得知识。为了掌握这些知识,读研究生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而且是非常正统的一种途径!未来肯定属于知识型经济发展的世界,掌握更多知识会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未来,同时附带着带来更高的收入!社会终归不会亏待那些懂得知识的孩子们。02 能力提升前面说到,大学本科是通识性教育,基本上都是教大家认识问题是什么,至于遇到问题如何去处理,很多时候是没有的,而这一功能被赋予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现有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借鉴现有知识体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培养,硕士生能够学会独自去处理问题,而不是被别人触一下动一下的状态,而这就是能力!因此,读研究生是一种内生能力的提升,可以让你今后独自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并独自找到解决方案。03 眼界提升眼界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个人的今后的高度。如果眼界不够高,那么一个人的发展前景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在读研的时候,你接触的身边的人都是一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通过身边的人,你会认识到原来奋斗是这样的。由于是读研,身边圈子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可能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和他们接触久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会慢慢变得不一样。此外,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读研的时候,能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际圈:教授、研究员、硕士同学、博士同学等等,为今后的发展也能埋下伏笔,而这也是提升眼界的一种方式。04 追逐梦想这四个字很虚,但是又很实在。谁又没有梦想呢?如果没有梦想,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谁儿时没有一个科学家的梦想呢?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梦想渐渐变得模糊,但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还是那么的深刻!对于想成为科学家的同学来说,本科知识是无法支撑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因此读研就是必经的阶段。带着这种梦想去读研、去读博,我们才会有方向,才会有动力,因此对于很多读研的同学来说,他们实际上是自己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不是浑浑噩噩的在随波逐流!05 理想工作这个部分就非常的实际了。为什么每年那么多同学考研,2020年直接达到了创纪录的341万考生,这其中可以说绝大部分人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工作,而这无可厚非!前面说到,读研究生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能力,而这三者又能非常好地支撑我们毕业后去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所以,读研是我们获得理想工作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也许有人会说,你看你们,我本科毕业后已经在挣钱了,已经在积累工作经验了,你们还在哼哧哼哧的苦逼读研中,你们出来的时候我可能比你们过得更好!怀着这种想法的人,我们不怪他们,他们的眼界也就只能到这里了。有效的学习能提高你的未来现金流的整体水平,也许一个本科生月入5000万,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 工作十年可能也涨不到哪儿去!三年工作可能也就18万。然而对于很多硕士来说,很多刚毕业的硕士来说,起点工资可能都至少在8000以上,而且还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会逐年增加,上涨空间很大!所以,从收入,从工作类型来看,读研究生是获得理想工作的有效途径!06 远大前程对于这个,个人觉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学历阶梯来说,我们有高中、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等。现阶段,大学本科已经是满大街走了,而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能够相对的与本科生拉开一定的差距(大方向上,不是贬低本科)。而对于博士,又是科研的高端人才,属于最小众的一类人,不会成为大趋势。因此,硕士介于本科和博士之间,更加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因此,总体而言,他们会具有远大的前程。从前面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为什么读研究生,往大的说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往实的说是找到理想工作和远大前程,往虚的说是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往小的说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抓住这些点,然后你再去考研,目标可能就更加明确了,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去考试,去读研,混三年毕业了,自己什么也不会!2021年考研人数肯定突破350万人,祝各位能够成功上岸!本篇文章是研究生系列的第一篇,后面我们将陆续推出读研规划、方法和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关注,带你一起看不一样的世界往期文章:应届硕士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毫无问题!注意!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保研预报名,3000硕博名额等你超期博士大清退,博士64%延期毕业率,让人心惊!
来源:新京报原标题:学位论文作假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师要严格学生学业管理,以身作则,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育人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业过程规定,认真落实学习的各种环节;在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评审专家要真正硬起来,把好毕业审核、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管理规则上,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新京报讯 “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的问题,我们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9月22日,在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强调将从“教、学、评、管”四个环节确保学位没有任何“注水”。推动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制当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学位“注水”问题指出培养单位要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权责。《意见》明确,要推动培养单位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等制度,同时严格导师选聘标准,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意见》指出,要加大查处力度,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提升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洪大用称,教师要严格学生学业管理,以身作则,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育人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业过程规定,认真落实学习的各种环节;在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评审专家要真正硬起来,把好毕业审核、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管理规则上,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我们一定要确保中国学位的品牌,确保我们学位没有任何‘注水’。”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看点1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将出台针对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问题,9月22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即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洪大用指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导学矛盾”问题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受到舆论关注。对于“个别研究生导师让学生‘干私活’”等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这实际上是导师滥用职权、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坚决予以纠正。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同时,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简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洪大用称。看点2对不适合的研究生及早分流《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学科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高校倾斜。同时,《意见》鼓励探索建立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学位点评估、博士论文抽检、师德师风、考试招生违规违法等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机制上,将完善“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意见》指出,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看点32020年研究生招收110万人左右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透露,“十三五”期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蔡长华称,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在会上表示,2012-2019年,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5万亿元,年均增幅达7.9%。吕建平表示,中央财政将改进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不断加大中央高校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的自主权。同时,指导地方改革完善预算拨款制度,扩大地方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新京报记者 冯琪
近几年来,儿童遭性侵事件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公司高管鲍毓明性侵14岁女孩”,去年的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涉嫌性侵女童,湖南多名公职人员涉嫌性侵未满12岁的女童等。而且,受害的不止女童,男童也可成为犯罪者的目标。2013年,国内媒体曾报道一名上海男老师在20年中性侵了多名男中学生;而在西方国家,基督教神父、牧师性侵儿童的丑闻早就不是新鲜事,受害者中很多是男童。每次发生这类事件,都可引发大众对“恋童癖”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因此,前几天,“丁香医生”的记者针对“恋童成瘾”对我进行了采访。以下转发这篇报道。但因采访事件和报道篇幅有限,还有一些关于恋童成瘾的观点未能完全呈现。比如,父母如何识别潜在的恋童成瘾患者?如何看待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在该文结尾处我再作补充,希望能令广大父母形成更加深刻的、理性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下文来源公众号:偶尔治愈 )美剧《良医》里,恋童成瘾的 George ,因药物注射无效,进而自残。欲念难抑又折磨备受,George 请求物理阉割;但精神评估和伦理争议,决定其「任性」意愿执行备艰。最终,George 选择奔向车流,结束生命。《良医》截屏图源:网络现实黑暗中,在证据详实且民意沸腾下,以助学之名,侵害贫困学生的「公益天使」王杰,获刑 16 年。若非网警介入及劳教经历,杜成的未来,也许将走向如上极端一种。学历高,情商优,是精神专家何日辉初见杜成时的印象。似乎难以想象,杜成主动求诊之因,为「猥亵幼女」后的「迷途知返」。经心理治疗和行为纠正,杜成内心的「恶魔」,终消散无形 —— 虽然「再现」的可能,无人知晓。但性冲动于未成年,作为复杂疾病且迫须医救的认知,向来缺乏。尤其在道德禁梏和观念闭封影响下的中国。01、障碍DSM-5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 Pedophilic Disorder (即此前俗称的 Pedophilia :恋童癖),修订成恋童障碍(恋童成瘾)。诊断标准为:1. 持续 6 月(以上)时间,对青春期前(通常 13 岁以下)儿童,产生强烈的性幻想(冲动或行为)。2. 已实施相关性行为,或性幻想(冲动)触发明显的痛苦和交际困境。3. 年满 16 且比兴趣对象至少年长 5 岁。究其病由,尚无定论。也正因为如此,「吸血」热点事件,博眼恶劣流量的「报道」及「分析」散布网络各处,误导公众关切。如果借以 IQ 值低下以及脑白质差异研究,直接定性恋童为「天生」或「遗传」等的论调,即非严谨共识。即使以 DSM-5 区分,对儿童「性趣」强烈,但未发生性行为或骚扰,且心境和生活全然不受影响,属取向而非障碍后;APA (美国精神病学会)也曾因争议不断而承认 Sexual Orientation (如同性恋般「正常」)的表述欠妥,将替换为 Pedophilic Sexual Interest 。唯一趋同的学界观点,或仅是恋童障碍与心理扭曲及人生经历,联系紧密。此外,除却仅针对儿童的「热情越界」,甚至直接猥亵或性侵,恋童障碍并不存在所谓的识别特征。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及惩教署的联合实验显示,依据 130 名性侵儿童罪犯的视觉性唤起程度,符合恋童障碍的判定比例为 55% 。当替以精准心理测试,数据则上升至 70% 。再辅之领域权威评价,又调整为 77%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集中于恋童障碍的性别观察。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公卫硕士潘晖即强调,恋童障碍男女无差(参照性侵儿童数据,比例为 9:1 )外,更存在对儿童和成人均持性兴趣的恋童障碍患者。就受害(潜在受害)人而言,瑞银慈善基金会( UBS Optimus Foundation )长达 3 年的性侵儿童调查表明:遭受不同程度性侵的男童占比,高出女童 2.7% 。所以,当 NSHS (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统计出儿童侵害事件中,熟人,亲属,甚至父母(祖父母)的参与比例高达 70% ;恋童障碍案件中受害男女比例为 7:3 时,其风险暗藏的严重,不言而喻。以医学干预,防范由病到恶,或尽力杜绝二(屡)次犯罪的必要,进而逐渐清晰。02、诊治在下载特殊色情视图,诱骗儿童线上「陪聊」时,杜成就已进入网警视野。当他开办暑期补习班,通过洗澡擦身等方式亲密接触学生后,医大毕业的女友开始察觉他的异常,要求杜正视自己可能存在的「精神疾病」。尽管深感羞愧,杜成却依然轻松故作,欺骗女友,那不过是疼爱「泛滥」。终于,杜成渐次将幻想付诸「实践」。一次激动「异常」,导致严重后果,被警方及时控制。杜成所为,符合《刑法》猥亵儿童的表现。但最终的惩戒,是两年劳教。基于表现「优异」,一年半后,杜成提前释放。回归社会,却依旧渴望「禁忌」。意识到自己再次游走于法律边缘,杜成主动联系上了何日辉。现为「晴日心身」创始人的何日辉,曾工作于武警广东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主攻成瘾病症。当时,对杜成的恋童障碍指数评估为 6-7 。若除却劳教「阴影」,置于「宽松」环境,指数则将「升级」至 9-10 。对于癖好怪异,杜成表现出的,是迷惑,愤怒和自责。信任建立后的深度催眠引导中,杜成吐露出其一直处于遗忘状态的「内隐记忆」。区别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不受意识所控,因而脱离主动回想。杜成的内隐记忆,为初一在读,且情窦初开时,与互生好感的同学曾独处一室。在与对方试图触碰的过程中,突然被「闯入」的家人发现。紧接而来的,是不断地谩骂和指责。何日辉认为,如此的内隐记忆,即杜成所经历却忽略的心理创伤。瞬间破灭的欲望和持续严厉的批评,促使杜成的情欲诉求停留于少年时代的美好憧憬。在精神医学领域,杜成在「非条件刺激」下被「唤醒」的历史碎片,也就是中科院院士,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林,所着重阐述的「病理性记忆」。明确病理性记忆后,针对进行修复及消除,则为恋童障碍在内的成瘾控制关键。陆林团队关于病理性记忆的研究论文图源:自然通讯半年时间的追踪诊治后,杜成的恋童障碍渐趋缓解。但正如何日辉所言,作用于杜成的「成功」,难以复制。03、配合化学阉割在内的,针对恋童障碍的药物治疗,本质均为睾酮抑制。诸如地加瑞克( Degarelix ),亮丙瑞林( Lupron )等的实验功效,受制于持续时间及毒副作用,普及渺茫。另基于前述恋童障成型的复杂,英国霍华德刑法改革联盟( HLPR )认为,药物干涉无法触及恋童障碍中,心理因素等复杂领域。虽理念差异明显,美国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学会( NSPCC )亦认同 HLPR 观点,对恋童障碍的药物疗效保持警惕。如此,恋童障碍的精神心理治疗,相对更为「合理」。问题再次显现在常规的诸如观看恋童行为,同时,进行电击、催吐等身心痛苦刺激的「厌恶疗法」,并不适用欲求根深,一旦身处「侥幸」环境,就易释放的恋童障碍。若进行病理性记忆修复,深度催眠的技术水准,主治医师的素养门槛,周围环境的契合程度,均要求甚高。此外,最为关键的,在于病患的主动和配合。苏晋是另一让何日辉印象深刻的恋童障碍典型。2019 年,苏晋在父母的陪同下,约见何日辉。实际上,早于 2012 年,苏晋父母就曾联系过何日辉表达忧虑。当时,苏晋因针对儿童的异常举动,屡次被投诉。但抗拒治疗的苏晋,选择了出国留学,直到因试图猥亵儿童而被遣返。在与苏晋反复的交流中,何日辉知晓,苏晋儿时曾遭遇严重的校园霸凌。隐忍中,他寻求庇护无果,从而格外艳羡可以「享受」大哥「关照」,并「自由快乐」的小弟。成年后,苏晋格外在意健身,满足于力量加持的同时,开始对男孩「温柔有加」:「我要守护他们,珍惜他们」。苏晋对何日辉强调,自己并非同性恋,但性欲的激发,渐趋指向男童。他明白,「出格就是犯罪」,所以一般只限于爱抚亲昵。最「严重的程度」,是哄骗男童为其特殊「按摩」。既然终于愿吐露心声,配合治疗似乎应是自然。但之后苏晋未做解释,再次离开。虽明知放任发展的危险,但何日辉并无权力要求强制治疗。据其观察,主动求医的恋童障碍患者中,最终积极配合治疗的比例,不过 30-40% 。故而,法律的「威严」,「不可或缺」。04、震慑如若办案警方需协助,抑或前科人员自省,何日辉都会自专业角度,将罪犯视作病患,悉心相助。但主被动治疗外,何日辉坚持化学阉割,电子镣铐,社区登记,从业限制等法律和政策推行。在其看来,当恋童障碍转化为儿童侵犯,任何「理性故作」的医学视角「辩解」,均无意义。而且,即使是业内领先且效用突出的医疗手段,仍存在不确定性。陆林曾阐述道,在病理性记忆操作中,现有的记忆唤起消退范式,只是模拟某一环境组分的暴露,消除与该环境组分相关的记忆。对其他线索相关的记忆则没有影响。不仅如此,惩戒的严苛,追责的延续,可最大程度加深诸如杜成的诊治效果,降低类似苏晋的未知风险。另外,震慑力度的加强,并非仅针对恋童障碍犯罪;而是覆盖所有侵犯儿童的行为。毕竟,道义尽丧的刺骨罪恶,正在发生(详见《中国「N号房」》:癖 链 利);似对时代的嘲讽。潘晖也曾警示道,当恋童障碍及儿童侵犯逾越底线,组织化、隐秘性的联合发展,更为发觉和打击增设难以意料的困难。如 4 月 25 日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致敬,演化为恋童狂欢的聚集。各类规避审查的相关秘语和暗号,成为交流沟通语言,出现在巷尾街头,社交网络。涉及恋童的相关交流符号图源:精彩妈妈废除「嫖宿幼女罪」后,《刑法》第 236 条规定:奸淫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标准为: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奸淫幼女多人的,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和二人以上轮奸,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第 237 条则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恋童与犯罪的距离有时仅一步之遥图源:网络相比于美国多州,将界定年龄明确在 16 周岁,且涉强奸猥亵时,男女童不做区分的态度,就中国现行法律,潘晖的评价是 ——「尴尬」。为此,最高检在不断发布的报告及建议中,针对性侵、猥亵和虐待儿童,反复强调从严从快和「突出打击」。2018 年,最高检曾针对一起儿童性侵案进行抗诉,围绕《刑法》规定的「情节恶劣」程度进行讨论。最终,最高法采纳其意见,将 10 年有期徒刑的判决,修正为无期。(杜成,苏晋为化名)全文完写在最后:如报道中提及,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恋童癖”这一疾病名称被修订成“恋童障碍”。而我个人更倾向“恋童成瘾”这一命名,因为更能体现它的本质,它是一种行为成瘾。我们曾详细分析过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即使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也并非通过单基因、多基因进行遗传,而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进行遗传,即通过基因表达的改变发生遗传。而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又非常常见,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熬夜、运动等都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换言之,表观遗传因素是可逆的。同样,根据我们多年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下的临床实践,“恋童成瘾”是一种后天心理社会因素更具决定作用的精神心理疾病,其背后的主要根源是以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为主、不良的性刺激导致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两者共同形成的病理性记忆。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能够快速找到患者对应的病理性记忆,加以修复,症状可大幅度缓解,甚至消失。所以,有人认为恋童成瘾是先天性疾病,甚至是由个体基因决定的,我认为这是荒谬而无知的。而且,如果恋童成瘾患者认定是自己的基因出了问题,会弱化他们道德的压力,很可能会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更加放纵和作恶。这种错误的观点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恋童成瘾患者虽然罹患精神心理疾病,但他们对儿童实施侵害行为时,能清晰地意识到该行为可带来的严重后果,知道该行为超出了法律和人类伦理的底线。换言之,他们有完全民事和刑事行为能力,决不能逃脱法律责任!不能逃脱道德谴责!我呼吁,对于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恋童成瘾患者,一定要重判;犯罪者及家庭要对受害者及家庭赔偿巨额的精神损失费。犯罪者出狱时,若未能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令他们的“恋童成瘾”彻底痊愈,那应对其实施行“化学阉割”,带上“电子镣铐”。即使他们已经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获得康复,相关机构也应对他们进行密切监控!尤其是对于出狱时未能痊愈的患者,只有在法律的威慑下,他们才能遏制自己的邪念、恶念,并进行自我约束,积极地寻求治疗。但遗憾的一点是,恋童成瘾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都无效。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瘾的消除技术几乎都还没有掌握。我们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虽然能够精准地修复恋童成瘾患者的病理性记忆,但目前未能实现标准化,复制难度大,对心理治疗师的水平要求很高,因此暂时只能服务于极少数的患者。我们也正在不断努力、总结,争取早日实现技术可复制,造福社会。既然“恋童成瘾”的社会问题如此严峻,那么广大父母如何识别潜在的恋童成瘾患者呢?我点评“鲍毓明涉嫌性侵女童”事件时曾提供过一些识别方法。简单来说,大部分恋童成瘾患者在生活、工作上趋于正常,甚至性格温和,人缘良好,取得一定成就。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或性方面的不良刺激,又或者本身三观不正,追求感官刺激,逐步走上“恋童”的歧途。恋童成瘾患者一般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他们对成年女性的性冲动较弱,往往难以建立稳定的、良好的恋爱关系或婚姻,因此长期单身或婚姻关系名存实亡。第二,他们对年幼孩子或青少年表现出超越常人的热情,总喜欢对孩子搂、抱、亲,或经常通过提供零食、礼物讨孩子的欢心。第三,他们会下意识或有目的地创造与年幼孩子或青少年独处的机会,甚至限制他们与他人正常交往。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加强识别身边是否存在恋童成瘾的患者,提高防患意识,保护好孩子。同时,性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认为“性”这个话题难以启齿,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但其实性教育的缺席很容易令孩子性心理发育发生偏差。如今的孩子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他们通过网络接收到大量信息。如果父母未能及时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性知识、建立科学的性观念,孩子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的话,当他们接触到与性相关的不良信息时,就非常容易被带偏。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在性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定不要一上来就痛斥,那只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父母未能及时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性知识,必须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再冷静、理性、客观地引导孩子,加强他们的辨别能力。
SCI论文的发表已经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时间、精力和基础研究上均不占优势,撰写SCI论文更是力不从心。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临床科研方法,用心观察,认真总结,发挥临床工作中容易获得一手数据的优势,亦能够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下面,达晋编译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的几个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一、早期涉足临床科研活动,加强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就临床研究而言,不论是病例报告、病例分析、诊断试验,还是临床实验方案设计,详尽完善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都是撰写SCI论文的基础。因此,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应建立有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制度,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采集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记录,随访资料保存和各种标本库的管理体系。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种资料的采集和如实记载,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科研讨论和汇报。二、指导研究生设计课题,掌握SCI论文选题技巧。要想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研究的价值。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努力接触国际发展前沿的信息,追根溯源查阅相关文献,深度思考问题后提出课题的初步设想。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研究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设计的课题宏大而宽泛,大而不细,多而不精,这也是初涉科研工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建议,研究生应当多看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获得课题设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验技术。如果实验技术不扎实,好的课题也可能做不出预期的结果,或者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这样的结论很难让人信服,更不用说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实验技术种类繁多,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安排研究生经常讨论实验技术问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其不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还可以通过参与同学的实验来掌握实验技术。同时,导师还应当为研究生举办实验技术讲座,邀请某项技术的专家、甚至厂家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讲解。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研究生,也才能产出高质量的SCI论文,因为SCI论文的核心就是创新。也就是说,导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和充足的研究经费,才能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才能为研究生积极创造海外学习的机会,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才能为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体验更为活跃的科研氛围,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才能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尽快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发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性成果。四、正确认识SCI在我国医学科研成果中的评价作用。虽然强制性地要求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才能获得学位会给研究生带来压力,但大多数研究生为了保证论文的顺利发表将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尽力选择创新性的课题并进行严格的实验设计。这样,在撰写SCI论文以及投稿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能够促进创新型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无形中锻炼了研究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利用SCI评价体系,鼓励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同时,也要打破医学界对SCI的盲目崇拜,不能够仅以SCI论文数量评价科研水平,更应当注重科研质量及科研创新。事实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要树立正确的SCI论文观,集中精力做好临床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加上导师亲力亲为的指导,就能够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
大家好,我是毕业之家小毕同学。后续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毕业论文写作、修改、降重,记得关注哟。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发表的科技论文越来越多。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的共享方式,是科技研究成果的展示。在我国,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共同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却不断涌现出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搅屎棍”。科技论文的可信度问题不断暴露,学术不端事件成为了老百姓茶前饭后的谈资。各种“奇形怪状”的学术不端怪象。一、一稿多投。马宁是我国足坛上的一份子。很多人表示非常喜欢马宁。在足球场上,他是一名好的助理裁判,在比赛场上的表现非常亮眼。就是这样一位足坛上的佼佼者,被爆出:他曾经在2006年发表在《科技信息》上的一篇论文,在2007年又重复发表在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上。一篇论文重复发表,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其树立的完美形象瞬间崩塌。二、同一学术成果重复发表。今年最好笑的“跳梁小丑”这位实至名归。还记得那位写论文大赞导师崇高和师娘优美的论文吗?使用国家200万的国家自然基金,最终得到这样研究成果。导师崇高和师娘优美还被写成了2篇论文,都作为了此次国家200万的国家自然基金的终极成果。可笑!三、抄袭剽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居然和吉林大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高度一致。四、署名不当。今年科技部公布了9起学术作假现象。其中,山东大学的王秀丽(山东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烟台毓璜顶医院医生)找代办机构买了论文,后又没有经过孔北华教授同意,伪造邮箱,私自将其列为通讯作者。五、论文代写代投。论文代写代投的案例就更加频繁了。光今年科技部公布了9起学术作假现象,每起案例基本都涉及论文代写代投。比如说,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睿为通讯作者、闫晓菲为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colon cancer through B-catenin suppression》就是找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的。不断爆出的学术不端个例,其破坏力非常大。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仅破坏了老百姓对于科学的信赖和崇拜,也造成了科研人员对于国家资源和成本的浪费。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尤其是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惩治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第一,《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从法律上对学术不端进行了定义:凡是在科学研究、学术中出现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惯例的行为都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具体的环节包括:从项目申报、执行、科研成果再到最后的发表论文。第二,从教育入手,加强科研的严谨性教育。像大学,除了平时加强学生的学术严谨性教育之外,学期末布置的课程论文都要论文查重。还有针对研究生的论文查重、论文造假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不合格论文敢于说不,敢于让学生不毕业。惩罚可以说是非常严厉了!第三,从制度、法律入手,加强科研的严谨性。无论是学生还是科研人员或者普通百姓,只要发现学术不端就会被列入失信名单。其实,对科技论文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更是对科技论文的防治。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讨论。毕业之家一站式毕业生服务平台,记得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播出的美剧《美国夫人》重现了1970年发生的,一场女性之间支持和反对ERA的斗争。这部剧也在豆瓣上拿下了9.2的高分。很多人说这是讲女权最好的剧,不只是呈现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而同时让人看到权利是如何被构建、合作、争斗。文|翟锦编辑|糖槭「美国夫人」如果说女权运动致力于打破女性的玻璃天花板,那么菲利斯·施拉夫利毕生奋斗目标则是将天花板的每条裂缝都补上。事实上,她也部分地成功了。在1972年的美国,要求把「合众国与任何州不得以性别为理由否认或剥夺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利」写进宪法的《平等权利修正案》(简称ERA),以压倒性票数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接下来,它只需要获得38个州批准。但菲利斯·施拉夫利出现了,她领导的反 ERA 运动蔓延至全美。最终,ERA 也只获得了 35 州的批准。 施拉夫利几乎以一己之力,长久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版图,直到今天,美国也未有在宪法上承认男女平等。最近播出的美剧《美国夫人》重现了这场支持和反对ERA的斗争。这部剧也在豆瓣上拿下了9.2的高分。很多人说这是讲女权最好的剧,它不只呈现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同时也让人看到权利如何被构建、合作、争斗。现实中的施拉夫利言辞自负,自信满满,笑起来像芭比娃娃,「发型像高音谱号」。施拉夫利反复强调,女人最重要的工作是成为妻子和母亲,男性的义务是提供经济抚养,如果ERA通过,这会造成妇女们的损失。施拉夫利不喜欢同性恋——尽管她的大儿子是同性恋;她认为职场性骚扰对「有品德的女人」来说不造成问题;她反对性教育,说那像「堕胎的家庭销售聚会」;她不反对女性拥有职业,她只是相信女性应该拥有家庭,抚养孩子更是义务,「我们根本不需要宪法修正案来保护妇女的权利」;她否认女性被歧视,「我只知道有一部歧视妇女的法律,北达科他州的一部法律规定,妻子必须获得丈夫的许可才能酿造葡萄酒。」施拉夫利于2016年去世。即使在她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她也仍在制造离谱言论。2014年,她建议女性可以通过结婚来避免性侵犯。她相信:「对于担心男性暴力的女性来说,答案是什么呢?不是对所有男性充满警惕,而是要拒绝如今大学校园流行的搭讪、追求事业,逃避结婚的文化。」施拉夫利的听众理所当然地分成两派。一派是坚定的反对者。2008年,施拉夫利的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考虑到她的影响力,决定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在毕业生仪式上,有数百人,默默地站着,背对她,表达抗议,认为她「职业生涯表现出追求政治目的的反智主义」。另一派则狂热地支持她。编剧沃勒和她朋友的祖母聊天,祖母是追随施拉夫利的Stop ERA的成员,「她(祖母)这样说:『她是我们的圣女贞德。她很聪明,善良且可爱。』我试图在施拉夫利身上找到那些品质,因为另一个女人(指朋友的祖母)在她身上看到了它们。」编剧沃勒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她的父亲是一位研究政治的学者,她从小就了解美国的政治和政府的运作。她长大后,也一直对政治戏剧感兴趣,但遗憾的是,这些剧大多由男性创作,主角都是男性,女性经常以妻子、受害者等次要角色出现,她一直都想创作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戏剧。2013年,一位制片人向她提出了制作一部有关施拉夫利的节目。「无论你爱她还是恨她,你都不得不承认她是个不平凡的人」,施拉夫利不仅是男权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她自己野心勃勃,沃勒让自己设身处地去写施拉夫利,这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非常有趣的是:当你发现自己在为她鼓劲的时候,你也会因此恨自己。」菲利斯·施拉夫利 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施拉夫利1924年出生在圣路易斯,她的父亲在经济大萧条时失业,但他依然是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保守派,反对罗斯福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她的母亲,拥有两份大学学历,在丈夫失业时,外出做两三份工作。相比母亲,施拉夫利似乎选择了一条更简单的路线:嫁给有钱人。尽管到后来,家庭的经济已经完全靠母亲承担,但这个家庭里,父亲仍然是权威者。施拉夫利的传记作家之一Felsenthal分析,施拉夫利对那些诋毁家庭妇女的不耐烦,有部分可能因为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希望自己可以待在家,做家庭主妇,参与一些公益事业,而不是几乎无休止地工作,养家糊口。 因为父亲不能提供经济支持,施拉夫利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她的生存和学习能力很强,仅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学业,又花了9个月获得硕士学位。她没有时间交朋友、约会和培养爱好,上大学时,施拉夫利在弹药厂上夜班,从下午4点到午夜,或是从午夜到上午8点,发射步枪、机关枪测试弹药,赚取学费,最后,国防军事成为了她终身的爱好。在投身「反ERA运动」之前,她的政治抱负是加强国防,提高与苏联对抗的军事能力。这也让施拉夫利的身上充满矛盾和纠结。她是一个强大且有野心的女性,但另一方面,丈夫把她从女工的生活中救了出来,她又由此被困在家庭里,依附于富有的丈夫。现实中的施拉夫利在50多岁时,申请了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并获得了入学资格。但当她告诉丈夫入学这件事后,丈夫犹豫了。施拉夫利撤回了申请。直到两周后丈夫又改变了主意,施拉夫利才得以顺利入学。「我的研究和后来的数十次采访使我相信,施拉夫利最想要的是与外交政策和核战略大佬们坐在一起的席位。」她的传记作者Felsenthal说。施拉夫利早期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1952年,她参加共和党国会竞选,但失利了。18年后,她再次参加竞选,并再次失败。直到她参与「反ERA运动」。「她看到的这些她关心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反ERA,以政治化的方式进入公共讨论。这也为她打开了进入华盛顿的大门。」但这场胜利是有代价的,她从此成为了一个保守家庭主妇的代言人,而不是她最初的职业梦想——外交政策专家。她的余生虽然偶尔会写一些关于核谈判的文章,但她被人关注的仍然是家庭价值观的议题。她并未实现性别议题之外的更大的政治抱负。对于施拉夫利为何反女权,在《美国夫人》中饰演施拉夫利的凯特·布兰切特也给出了另一种理解,在1980年代,一个女人寻求平等,会被认为是憎恨男人、阻止男性成功,在正确和实用里,施拉夫利选择了追求自己可以得到的:「她认为那永远不会发生,她知道父权制比女权主义者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棘手得多······」一直到1970年代,施拉夫利才迎来自己的职业巅峰。她充分利用了自己作为「普通家庭主妇」和六个孩子的母亲的身份,来捍卫传统的女性角色。她领导了一群家庭主妇,发起了「STOP ERA」运动,STOP是「反对夺走我们的特权」(stop taking our privileges)的首字母缩写。施拉夫利说:「既然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特殊的照顾,为什么要把自己降到『权利平等』的地位上去?」这是一群数量庞大,但显然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的群体。施拉夫利很聪明地「使用」了她们。家庭主妇们不知道怎么和立法者谈话,担心游行的优雅和尊严问题,她们明显对烤面包和带小孩更在行。《美国夫人》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个场景——她们送果酱、面包和苹果派到州议会大厦,在面包上贴着标签「持家者送给养家者」,把婴儿和婴儿车推到楼里,车上写着:「妈咪被征兵后,谁来照顾我?」支持和反对ERA的两群女性,从不同的楼梯走向二楼,她们背对着往上走,回头凝视对方。几个慢镜头让人心里一咯噔:是什么将这群本来拥有共同命运的女性,分裂成如此对立的境地?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菲利斯·施拉夫利 分歧「你怎么能去演这样的角色呢?」当布兰切特告诉妈妈自己要去扮演施拉夫利时,她的妈妈满是疑惑。布兰切特是Me Too运动的支持者,她在做戛纳评审团主席时接受采访曾说:「我绝对是女权主义者。我也不理解做女权主义者有什么羞耻的,因为女权主义只是为了实现平等。」她承认,自己要和施拉夫利、这个反女权的角色找到共同点并不容易。「你得像心理咨询师一样,达到一个理解的程度,从她们的角度去理解她们在做什么,试图理解别人的看法。」凯特·布兰切特对施拉夫利充满好奇, 一个女人为何要反女权?「对我而言,去回溯一个历史时刻的唯一原因是找出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编剧沃勒希望能够平衡地看待这段有争议的历史。不英雄化一面,妖魔化另一面,而是要「创建一个具有灰色阴影的系列」。 「这也是沃勒她们创造的世界如此真实的地方,在施拉夫利的阵营里,是一个金字塔形、重男轻女的结构,那里有很多声音通过她来传播,她很高兴成为房间里的唯一。女权主义者们试图做到真正融合,但始终存在矛盾和怀疑。」布兰切特说,女性运动的活力是多元的,并不是少数的、单一的。这个共同体里存在各个女性主义和派别,有诉求差异,也时常发生争执和分裂。现实中的矛盾被编剧放进了剧集里。人们总倾向于把英雄描绘得比生活更完美,但沃勒对「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混乱很感兴趣」——比如同为主张女权者,彼此仍会因为是否支持女同性恋、依赖国家福利生活的母亲而发生争论。在如何对待家庭妇女这一议题,女权者内部也发生了分歧,这也成为了这场运动失败的前奏。《美国夫人》里呈现了一个短暂、混乱的辩论。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贝蒂认为那些反对ERA的家庭妇女不可理喻且难以教化。格洛丽亚也尖锐地讽刺了这群女性:「这些家庭主妇是苟延残喘的父权制最后一口气了,她们被洗脑了,相信如果不按照规矩来,就会失去男人的爱和保护。」温和派吉尔反驳说,「我们不应该使家庭主妇认为我们针对她们。」但是旁边的一个人随即反驳说:「我们就是针对家庭主妇」,「革命很混乱,总有人被抛下」。话题终结,她们最后选择忽略这群家庭主妇。她们并没想到,这群「难以被教化」的家庭妇女,能够阻断ERA的成功,让第二波女权运动走向没落。历史学家朱迪思·格拉泽·雷莫认为:「作为温和派,我们认为我们代表了理性和善意的力量,但未能认真对待施拉夫利及其追随者们,这群坚定拥护家庭价值观的力量。」女性运动的领袖人物贝蒂在1981年出版了《第二阶段》,在这本书里她检讨道:「我们的失败在于,我们在有关家庭问题方面存在盲点。它表现在我们自己极端反对那种妻子、母亲角色,那种全身心地依靠男人、养育孩子、充当家庭女性的角色。这种角色曾经是并且仍然是许多女性获得权力、地位及身份的源泉,是她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价值并获得经济保障的源泉——尽管这种角色早已不再是那么安全了。」在ERA失败后,媒体们纷纷宣布「后女权主义」时代的到来,在他们的论述里,妇女已经取得了平等地位,女权运动已经达到目标,女权主义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论文《论美国媒体与反女权运动》里提到,当时的主流媒体们创造了一些新兴词汇,如「新型传统家庭」、「回归爱巢」、「回归婚姻」、「新婴儿潮」等,以描述和倡导那些「新的发展趋势」:美国妇女,离开职场,回归家庭,将子女从「可憎」的托儿所接回家中,做全职妻子和全职母亲。 「这部剧让我们认为女性似乎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敌人,而这,使我们无法认识到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并不是说女性间没有冲突,是的,我们有冲突,但总的来说,我们没有能力成为我们自己最大的敌人。」当时的女权领袖格洛丽亚在看到《美国夫人》后如此评价。矛盾这不是千人一面的英雄或反派的戏剧。在施拉夫利身上,充满着激烈的矛盾。1992年,纽约一家同性恋周刊在报道中指出施拉夫利的大儿子约翰是同性恋。而施拉夫利是坚定的反同性恋者,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她并不支持同性恋,但她强调了自己的爱:「他是我的儿子,我爱我的孩子们。」施拉夫利的妹妹评价姐姐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她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行为,就像生病一样。她的儿子有病或残疾,而且他很脆弱。」在《美国夫人》里,当施拉夫利发现约翰的性向时,她用一种缓慢而平静的声音谈起自己决定戒烟的往事。结婚那天,她抽了最后一根烟,戒烟很难,「但思想是比身体更强大的,你必须要发挥意志力的作用。」但这事并没那么容易过去。施拉夫利去找了神父,她哭着忏悔:「为什么惩罚我?救救我,神父,我不知要做什么。」这也是剧里施拉夫利第一次直接表现出脆弱的时候。另一个本质的矛盾在于,施拉夫利尽管强悍且野心勃勃,但她似乎安于把自己放在婚姻的从属地位。施拉夫利将自己的政治工作描述为一种「业余爱好」,「只要丈夫认为我离家太多,我都会取消演讲。」她也总是以自己母乳喂养六个孩子并教他们读书而自豪。但必须注意的是,施拉夫利并不是家庭主妇。她几乎是全职的政治活动家、作家和律师。她的举止非常像一个自由的女人。据她自己估计,她每周至少有一次出远门,她雇了一个专职管家来照顾她那个可以俯瞰密西西比河的六居室豪宅。女权主义者认为,施拉夫利丈夫的富裕,让她获得了特权,让她在反对女性解放的同时享有女性平权的自由。「我曾经说过,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希望她长大后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就像菲利斯·施拉夫利一样。」女权主义者Karen DeCrow开玩笑。「我经常好奇,施拉夫利这样的人,如此坚定地生活在历史错误的一边是什么样子。她相信女人应该光着身子和怀孕。」专栏作家Caille Millner写施拉夫利不仅相信某些人应该享有更少的权利,还毕生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施拉夫利是哈佛毕业的律师,写了9本书,两次参加国会竞选,但她决心阻止其他女性获得这些机会,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意味吗?(宇宙也试图通过她同性恋的儿子告诉她一些事情,但她显然无法理解这些信息。)」现实中的施拉夫利在2007年有一个演讲:「结婚后,女性已经同意了性爱,我不认为这能被称作强奸。」相应地,编剧沃勒在剧中设置了一个性爱的场景。她对《名利场》说:「如果你是一个雄心勃勃、聪明的女人,当你接受父权制,你要如何应对那些事情,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如何成功?在父权制体系里生活并对此感到满足时,野心会呈现出什么样子?」那是施拉夫利从华盛顿回来的晚上,她疲惫不堪,皱纹都松弛下来,在丈夫提出性邀请时,她说「不,我今天太累了」。但她的拒绝没有成功,她尝试先摘下隐形眼镜,她对丈夫说,「我要疼死了」。他没放开她。「不,我一身味,这衣服我穿一天了」。三次「no」,都没有成功,施拉夫利放弃了拒绝,背对丈夫,她的脸上渐渐卸下笑容,变得不耐、麻木和压抑。(参考资料:Smithsonian Magazine、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Just the News、TIME、The Courier、The Washington Post、Adovacate、Politico Magazine、The NewYork Times、The Guardian等等)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为什么读研究生、怎么确定自己研究生生涯的目标以及如何制作三年读研计划。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过来人都知道,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可以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过得如鱼得水,而一个糟糕的研究课题可能导致每天都过在压抑当中,甚至无法毕业。根据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课题选题经验和博士研究生选题经验,个人觉得大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沟通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当你入学的时候,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你就是一个科研小白(牛人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去确定科研课题,这显然不是一件非常有效的事情,也许还会让自己多走弯路。此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1. 和导师沟通。导师作为自己的研究生期间的总负责人,同时也是引路人,和他们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实际上,大部分研究生的课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定下来的,因为导师会根据你的特长和兴趣,同时配合他的研究项目给你设置合理的研究课题。这样,你做起来也会变得很顺利。但是,这也不能排除自己导师安排的课题并不适合自己,此时就需要你根据调研做一个自己的判断(后面会讲到),如果不合适,也需要你与自己的导师做好沟通,确定一个更合理的选题。2. 和师兄师姐沟通与导师沟通,很多同学是有压力的。在面对导师的时候,始终觉得非常拘束,因此会导致沟通结果是一边倒的结果,即导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个人建议你可以多与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聊聊选题问题,他们都是过来人,很多经验是可以借鉴的,特别是那些博士师兄师姐。往往你和他们聊得好的话,他们博士方向中的一个小点给你做,然后他们还能带你,那么你研究生三年就算稳了,相对是比较舒服的。我记得自己的一个女同学,研究生时期就是跟着一个博士师兄在做课题,说实话,感觉非常轻松,调程序、做计算、写论文等等,都有师兄在带,上手特别快,且出了很多成果。当然,这种机会是不多的!但是,和他们交流,至少能够让你避免掉入一些他们入过的坑,这非常关键!二、充分调研在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 中我们提到,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大家在上课的同时,要开展大量文献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有哪些点别人没有做过,哪些点别人已经做过,哪些点我们还可以改进并做更深入的研究。如何做文献调研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后进行详细介绍,但是今天仅仅告诉大家,通过文献调研,你能够初步做到心中有数。当你在选择课题的时候,就能够初步判断课题的难易,以及课题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在同导师商量确定研究课题时,你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导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确定的课题,才有可能是你自己喜欢的。三、紧跟学术前沿很多同学可能有这么一种印象,研究生课题不就是把一个问题解决了吗,培养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了。笔者在这儿想告诉大家,这句话说对了一半,这句话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了解得很清楚,但是却没有将学生今后的发展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是一种承上启下的阶段,承上就是让大家从本科的通识性教育中走出来,并在某一行进行精心培养;而启下就是连接就业、读博等等事情。如果仅仅是为了拿到一致毕业证,上述观点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是如果要为未来奠定更好的基础。你需要做得更多,而这儿的更多指的是紧跟前沿,做前沿的东西。通过文献调研,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研究领域前沿有哪些东西,然后将那些东西整理出来,找找是否有不是太难,但是又比较新的课题,拟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再去找导师商量确定。紧跟学术前沿的好处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为未来读博士奠定基础,博士课题可以延续性开展,进而节约攻读博士的时间;二是能够让自己找到一份更加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很多同学毕业后能被华为等公司高薪聘请,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全新的,是前沿的,是华为等公司所急需的。所以,紧跟学术前沿并不会让自己徒劳无获得!四、尽早确定选题在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 中,我建议大家能够在研究生第2学期就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就是想让大家尽早确定自己的选题。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攻克难题,也才能更加的出成果,为自己申请20000的国家奖学金和找到好的工作奠定基础。根据自己的经验,个人觉得正式课题研究一般在确定选题后一年基本上就能够完成,后续基本上就是在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找工作中度过。所以,如果你选题确定得越早,开题也越早,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间越早,就越早出成果,发文章,国奖工作一切也就妥了。综上,建议大家在进入研究生学习的时候,首先开始大量的文献调研,多与师兄师姐、导师沟通,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合理的选题,并跟导师商量好尽早确定,然后早点开始干!这样你的硕士研究生生涯才算妥了,同时也能让你事半功倍!欢迎关注,陪你一起看不一样的世界往期文章: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在这大学学历不断贬值的时代,能拥有大学毕业已经不稀奇,就算能够交出顺势论文,也不能保证是就业路上的入场券,想要靠硕士文凭,不要说是加薪,有些老板可能因为硕士毕业之人才需要花费更多人事成本费用而不愿聘用,也因此若要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只有考取证照才是唯一正道。在这“万万试”的时代,为了符合就业市场趋势,也有个能参照的指标,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资格证照,光是金融、保险业就分数十种,加上各外语证、电脑证、不动产证、旅游证、料理证,分甲乙级等等,数也属不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与类似的韩国也是着名的“证件照大国”,而韩国的影视娱乐产业竞争异常激烈,电视上的欧巴、欧腻们出道前,也有可能没料大自己将会大红大紫,他们可能也像其他考生们一样,为了证照考试而努力,网友们是否好奇这些韩国艺人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超级奇葩的证照呢?崔敏焕持有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证照,就是“品鸡师”证件照!网友一定想问,我只有听过品酒师,但我不知道品鸡师是啥?品鸡师的英文是Chimmelier,由Chicken(炸鸡)和Sommelier(品酒师)两个单字组成。由于韩式炸鸡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出后日渐风行,合格的品鸡师必须熟悉韩国国内所有知名炸鸡品牌的味道、熟知以及研发各种料理法、辨别炸鸡的香气与口感。品鸡师证件照不好考,就连自诩为炸鸡专家的餐客们也不一定考得过,一般资格考试分为笔试与技术考试两部分,从鸡的身体部位、炸鸡品牌、到经营炸鸡店的策略,无所不包。崔敏焕去年成功取得品鸡证照,他是韩国艺人中第一个考取品鸡师证件照的艺人。他曾经对媒体表示:“我从小就超爱炸鸡,回想起考试前,我曾经连续点了15种不同的炸鸡呢!”比律师难考! 炸鸡专家资格考超虐 题目:请分辨“鸡怎么笑”网友们想不到吧~舞台上劲歌热舞的女偶像竟然拥有挖土机的证件照?!其实她出演的综艺节目深深影响她的一生啊!2014年珉雅出演SBS电视台的真人实境综艺节目《快乐的家》,节目让餐演艺人们到乡下,凭藉自己的力量亲自盖出梦想中的房子,当时珉雅曾经十分自豪,她是韩国女团中第一个取得挖土机证件照的艺人。这个真的是太狂啦~~竟然会有游艇驾照?!李瑞镇拍摄多部知名韩剧,如《茶母》、《李算》、《阶伯》、《真是好时节》等,近几年则是游走于综艺节目中。有追韩综的网友们应该还记得吧!2016年李瑞镇在综艺节目《三时三餐》的渔村篇中成为船长开船的一幕吧!事实上为了能够“合法”拍摄节目,李瑞镇亲自上场考取国家合格驾照,节目中李瑞镇短时间内笔试合格,实际驾驶考试时也取得相当不凡的成绩,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兼主唱与队长职务的颂乐个性活泼,笑容满面、爱搞笑的她受到粉丝们的喜爱,也许是因为这样,颂乐更懂得如何逗人开怀大笑!一次她在某节目中自曝过去:“我曾经考过旅游证件照、导游证件照,甚至还是笑容治疗师(帮助患者寻回过往笑容,透过笑容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回想过去的经历,颂乐表示,其实考取这些证照仅需上几个小时的课程,并不用学习太久。长期关注韩国影剧消息的网友们应该对这两位演艺圈资深长辈不陌生吧!李顺载出演过包括《商道》、《李算》、《贝多芬病毒》、《善德女王》等多部知名电视剧,同时也是综艺节目《花样爷爷》固定班底;而金相中则是知名时事节目《想知道真相》的固定主持人。若是有机会瞄到两人代言的广告,一定都是公务员考试、保险……。韩国曾在2012年修改《保险业法》,其规定若是没有考取过保险设计等相关证件照,则不能代言保险广告,在广告中说明保险相关之产品。也因此为了能够胜任工作,两人相继从繁忙的行程表中挤出时间,考取保险业相关证照。徐睿知是小编我最近非常欣赏的女演员,除了外貌显眼出众,最重要的是其演技比同辈女演员还要精湛,不管是去年神剧《救救我》中陷入邪教的林尚美、还是近期《武法律师》富有正义感、同时性格纯真善良的河在伊律师,都能够完美诠释。不过这样的她却也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证照,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性教育”证件照!徐睿知曾经表示,多子多孙是她自己的梦想,她认为能够灌输子女正确的性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也因此她获取性教育证照。此外,她还考有造型气球、摺纸等8种不同类型的证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