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在开始一个项目之前,要先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实施,甚至是成败。如何才能写好一份专业而靠谱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呢?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作为一名混迹职场十数年的文字搬运工,我写过很多的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等等,而这里面都绕不开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虽然根据文档输出对象的不同,内容繁简和深度也会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框架大体相似,说白了,如果你搞懂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那么这些都不在话下。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实施,甚至是成败,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怎么才能写好一份看起来靠谱而且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呢?首先我们要认清,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给谁看的?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是给公司领导层看的;商业计划书是给投资人看的;项目报告是给政府项目评审专家看的……这些人有个共同特质——他们是决策者,或者说是可以影响决策者下决定的人,这些人通常都非常忙,你必须在几分钟之内就能打动他们,至少,让他们有仔细阅读你的文档的兴趣。只要他们有兴趣,你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因此,为了抓他们的眼球,那么你撰写的报告就要满足几个要求:框架清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结论明确。其次,一份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遵循怎样的行文逻辑?最起码,你要有个清晰的框架,这既能帮助你在写的过程当中思路不乱、逻辑清楚,也可以帮助阅读者快速掌握你文章的要点,或者说记忆点。有了记忆点,那么他在阅读过程中,就好像是在你的引导之下一步一步跟着你的思路,看着你不断的抛出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再拿到能让他信服的答案。万变不离其宗,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大体分为这几项核心内容:项目内容、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财务预算、产出(包含市场效益及社会效益)。展开写,也许还会涉及更多,但基本都是围绕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项目背景、市场分析)做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前景预测)我们打算怎样来做这件事?(内容及实施计划)我们有什么条件来做这件事?(团队、技术、资源)我们需要哪些支持?(资金、资源、政策)一、项目内容项目内容包含项目简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就是你要说清楚,这个项目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项目简介好理解,就是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的概况。项目建设内容,也就是项目目标,用白话讲,就是我们要做什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项目”,“项目”是人们通过努力,运用新的方法,将人力的、材料的和财务的资源组织起来,在给定的费用和时间约束规范内,完成一项独立的、一次性的工作任务,以期达到由数量和质量指标所限定的目标。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做的项目是完成某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那么这里的项目建设内容就涉及到我们拟采用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在写报告的时候,我们除了些上述内容之外,还要写清楚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采用的设备和工程方案及技术变现的商业模式、项目盈利运营模式等等。项目建设方案,则包含具体的项目实施步骤、项目细分后的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涉及的知识产权及应对措施以及特殊行业的许可报批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项目结项之前的所有工作,你要把他拆分成可实施的细节,设置完成里程碑,再设定好完成时间。二、投资必要性我们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通常都是要拿到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资源,那么问题来了,别人通常会问,项目那么多,为什么要投你?所以,你在提出项目的时候,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打消别人的顾虑。你可以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挖出他所关心的问题,再去给答案。什么叫必要性,就是这是个机会,你必须得投,换大白话讲,就是画饼。当然,你不能乱画,不能凭空捏造的画,你要有理有据,要拿数据说话。投资人最关心什么?最关心你这个项目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能带来多少利润。那么首先,你要写清楚该项目面向国内外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的有效需求,行业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我们相关行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项目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和技术关联度的分析,市场分析等等。这里面每个点都很重要,任何一个项目,必然是以满足经济需求、社会需求为目的,比如,某种产品需求大于供给,项目的投产能缓和供给不平衡的局面,这也是项目价值的关键点。在这里,能用图表一定要用图表,必须要更加快速、更加直观的传达数据信息。其次主要内容要写清楚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这里面还需要包含对项目的风险预测,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评价情况,以及风险应对、控制思路等等。三、技术可行性这个项目为什么是你做?具备哪些技术优势?如果是公司内部立项的项目,写这部分内容时,就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出发,要注意全面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问题,从能把控的研发条件来合理设计技术方案,着眼于具体的开发环境和开发人员,做技术可行性评价。以软件开发项目为例,软件开发涉及多方面,包括软硬件架构,开发平台、系统布局和结构、输入输出技术等等。那我们就要针对原有系统和欲开发的系统做比较,分析新系统具有的优越性,以及对设备、现有软件、用户、系统运行、开发环境、运行环境等影响,来评价新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包含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标是否能达到;利用现有技术,性能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对开发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是否可以满足等等。如果是需要融资的项目,这里就是写清楚我们现有的研发条件和工作基础,技术力量,近年来取得的相关重大科研、标准制定、产业化等成果和水平,如果有承担的国家、省、市相关计划项目,或者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情况,一定记得写上去,这都是加分项。换句话说,这个地方是展示自己实力的,给自己“贴金”的环节,已有的或者正在申请尚未下发的技术指标证明,都可以写,包含项目团队骨干成员的主要学术业绩和产业化成果,与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以及发明专利等等。四、组织可行性其实技术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都是在讲项目的保障条件,就是我们具备哪些优势来完成这个项目。这其中包含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项目团队骨干成员的构成等等。这个部分比较简单,可以出一个组织架构图,外加核心人员简历就可以。写细一点的话,可以加上项目建设条件,包含设备、实验平台、资源调配及外部配套条件的落实情况等等。五、财务预算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投资人,都很关心两个问题:这个项目要花多少钱?能带来多少效益?投资估算与我们项目建设方案密切相关,每个阶段,每项实施内容,需要花多少钱,根据这些大概能算出整个项目的投资。当然,投资人更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率。那我们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来设计合理的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要注意的是,阅读者对财务预算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财务数据,他们通常更关注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导向。所以这里并不是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我们要注意文字与数字的结合,构建一个清晰的预算分析框架,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一目了然,直接抓住重点。这时候,结合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灵活运用Excel表格图表分析,图文并茂,就能大幅提高报告的可读性。而这类表格也很常见,如果是政府申报项目,还有固定格式的表格,内容大体包括项目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分年度计划)、资金筹措方案、资金使用比例等等。六、产出: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任何项目立项都讲究一个产出比,一般都是分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它们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来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经济效益好办,就是项目投产后,能实现多少销售收入,它涉及到对项目总投资、总成本、销售收入及税费等的估算;然后很多人不知道社会效益该怎么写,其实最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就是你这个项目投产后,能创造多少利润,增加多少税收,新增多少就业岗位,是否能改善就业环境,或者是否能够促进当地的其他企业的配套加工业的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以上,啰啰嗦嗦一大堆,希望对正在看文字的你有所帮助。本文由 @Fanes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供需错配助推价格,前景光明市场回顾∶稀土概念板块、稀土永磁板块周内涨跌互现。11月30日,Wind稀土指数收于982.01,周涨幅2.46%,月涨幅24.41%;Wind稀土永磁指数收于3,281.61,周跌幅1.42%,月涨幅12.82%。沪深300收于4,960.25,周跌幅0.89%,月涨幅5.64%,稀土板块和稀土永磁板块最近两周走势强于大盘。价格∶重稀土、轻稀土价格大幅上涨。11月16日至11月27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重稀土主要产品中,氧化镝最低价为188.0万元/吨,双周涨幅9.94%;轻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镨钕最低交易价格为43.2万元/吨,双周涨幅为28.96%;氧化错最低交易价格3.49万元/吨,双周涨幅9.75%;氧化钕最低交易价格4.92万元/吨,双周涨幅30.85%。稀土产品最低价交易价格变化情况供需∶9月份生产商开工率、销量环比上升,产量不变,库存量环比下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氧化镨钕生产商开工率为57.71%,环比上升1%,同比下降10.1%;产量为2,819吨,环比不变,同比上涨8%;销量为2,949吨,环比上涨7.4%,同比上涨9.4%;生产商库存量为4,740吨,环比下降2.7%,同比上涨17.6%。进出口∶10月稀土矿涨跌互现,海外稀土矿价格波动明显。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混合碳酸稀土进口量为606.79吨,同比上涨252.44%,平均单价27,515.94元/吨,价格同比上涨14.97%;稀土金属矿进口量为9,340.50吨,同比上涨81.44%,平均单价13,411.18元/吨,价格同比上涨57.98%;10月合计进口稀土矿10,613.20吨,同比下降24.02%,平均价格14,600.48元/吨,月同比上涨107.55%。2019-2020年海外稀土矿进口情况9月稀土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9月稀土产品出口量为2,003吨,同比下降43.90%;出口金额2,6381万美元,同比下降37.1%;9月出口平均价格为9,436.35美元/吨,环比下降34.96%。2020年 10 月钕铁硼产品出口量同比、环比以及出口价格涨跌互现。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0年10月永磁体出口量为3,200.6吨,同比上升3.5%,总金额为1,002,635,443元,同比上涨1.3%,平均单价为313,267元/吨,月同比下跌2.2%;钕铁硼磁粉出口量为 295.1 吨,月同比上涨9.7%,总金额为 46,440,936元,月同比上涨 5.7%,平均单价为 157,385 元/吨,月同比下降 3.8%。现货市场产销数据跟踪稀土分离9月稀土分离矿消耗量环比下跌1%,同比上涨21.3%。根据亚洲金属网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稀土分离厂稀土矿消费量为23,265吨,环比下跌1%,同比上涨21.3%。其中,内蒙古稀土分离厂稀土矿消费量为12,150吨,环比上涨19.7%;四川省稀土分离厂稀土矿消费量为2,200吨,环比下降50%;江西省稀土分离厂稀土矿消费量为1,180吨,环比不变。2019.9—2020.9中国稀土分离厂稀土矿月消费量(吨)镨钕混合金属10月份中国镨钕混合金属销量、产量环比上升,库存量环比下降,开工率环比不变。根据亚洲金属网统计,中国34家镨钕混合金属生产商产能为78,020吨,开工率72.29%,月环比不变,同比上升19.6%;产量为4,700吨,月环比上涨2.4%,同比上涨110%;销量为4,935吨,月环比上涨6.7%,同比上涨120%;生产商总库存量为790吨,环比下降22.9%,同比下降6.5%。2019.9—2020.9钕混合金属生产商产量月度统计氧化镨钕9月份生产商开工率、产量、销量、库存量环比均上升。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氧化镨钕生产商开工率为57.71%,环比上升1%,同比下降10.1%;产量为2,819吨,环比不变,同比上涨8%;销量为2,949吨,环比上涨7.4%,同比上涨9.4%;生产商库存量为4,740吨,环比下降2.7%,同比上涨17.6%。按照省份划分,内蒙古氧化错钕生产商开工率环比上涨22.1%至71.46%,产量、销量均环比上涨至1,182吨;四川氧化镨钕生产商开工率下降38.6%至4133%,产量、销量、库存环比下跌,分别为310、350、360吨;江西生产商销量环比上涨279吨,开工率环比基本不变,约为56%。2019.9—2020.9氧化镨钕生产商产量月度统计金属镝9月份中国金属镝开工率、产量环比基本不变,销量环比上升,库存量环比下降。根据亚洲金属网统计,中国金属镝生产商年产能为200吨,9月内生产商开工率33%,环比下降8.3%,同比下降26.7%;产量5.5吨,环比下降8.3%,同比下降26.7%;销量为5.5吨,环比下降15.4%,同比下降31.3%;生产商库存量为6吨,月环比不变,同比上涨33.3%。按照省份区域划分,江西省生产商9月开工率、产量、库存量环比基本不变,销量环比下降16.7%;其他省生产商9月开工率、产量、销量环比均下降14.3%,库存量环比不变。2019.9—2020.9金属镝生产商产量月度统计金属钕10月国内金属钕生产商开工率、产量、销量上升,库存量下降。根据亚洲金属网统计,中国6家金属钕生产商年产能为3,890吨,开工率为49.97%,环比上涨18.2%,同比下降17.0%;金属钕总产量为162吨,环比上涨18.2%,同比上涨1.3%;金属钕总销量为172吨,环比上涨35.4%,同比上涨11.0%;库存量50吨,环比下降16.7%,同比下降23.1%。2019.9—2020.9金属钕生产商产量月度统计氧化镝生产端10月份生产商产量、库存量上涨,开工率下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中国28家氧化镝生产商年产能为3,510吨,10月开工率为30.45%,环比下降5.3%,同比上涨9.7%;生产商产量为100.5吨,环比上涨6.9%,同比上涨33.1%;生产商库存量1014.5吨,月环比上涨4.4%,同比上涨54.5%。2019.9—2020.9氧化镝生产商产量月度统计氧化镝消费端3月氧化镝采购量基本不变,消费量、开工率上升,库存率下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氧化镝消费商采购量为128吨,月环比基本不变,同比上涨19.6%;氧化镝库存量为140吨,月环比下降3.4,同比下降28.2%;消费商消费量为133吨,环比上涨3.5%,同比上涨4.7%;开工率为61.15%,月环比上涨3.5%,同比下降3.3%.2019.9—2020.9氧化镝消费采购量月度统计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申请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建议书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稀土及稀土产品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
全方位的产品可行性分析,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产品后期经不住市场考验,避免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而收效甚微。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会面对千奇百怪的需求,也会面对无数需求方,需求方可能是老板、用户、合作方等等,大都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都没错,但是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第一负责人,你总要面对一个问题,这个产品方案到底能不能落地?产品经理有必要全方位的评估产品需求的可行性,你当然不希望拼尽全力去做的产品是一个连水花都激不起来就要归于平寂的产品。一、为什么要分析产品可行性?全方位的产品可行性分析,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产品后期经不住市场考验,避免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而收效甚微。产品可行性分析只是决定“做不做”,完全没有到“做多少”、“怎么做”的地步,总体来看,产品的可行性分析目的主要是说服自己和说服团队。说服自己:没有调研就没法发言权,当需求方给我们提出产品需求时,我们要泰然处之,避免刚提出就给驳回,事后我们要深思熟虑分析需求,综合考虑到合理度、设计量、开发量等等,给出合理的评估,当然也是说服了自己。说服团队:团队中有老板、产品、运营、设计、开发、测试等等,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能真正满足用户痛点吗,能为公司带来多大效益,投入产出比大概是多少等等,考虑清楚如上问题,相信是能说服团队的。那么具体是如何分析判断产品方案是否靠谱?本文总结了产品可行性分析的六步法,分享给大家。二、产品可行性分析六步法1. 设身处地,还原用户需求产品经理日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需求,需求的来源方有老板、用户、合作者等等,需求只是表象,归根结底是需求方的利益诉求。产品经理要以积极的心态、换位思考、严谨态度对待需求方。自己虽是产品的设计者,但是离真实的用户还是很远,不能靠臆想这个需求是否合理或可行,应将自己作为某个角色的用户,设身处地,去尽量还原真实的用户需求。首先要清楚知道需求方是哪类,真实的需求是什么。老板:在意的是产品的成本和收益;用户:在意的是产品是否能解决用户的痛点以及使用中的用户体验问题;合作者:在意的是产品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价值。用户需求,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设身处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挖掘用户最真实的需求。例如:用户说自己想要一匹快马。其实用户的需求不是快马,而是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能把自己送到目的地即可。用户讲得并不一定是需求,产品经理要学会抽丝剥茧,不仅仅停留于现象表层。2. 产品方案是否契合平台定位产品是否有明确的定位,用户是谁?能满足用户哪些痛点?相比市场竞品有哪些优势?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总的来说,分析产品定位时要考虑清楚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重点思考清楚如下几点。用户:细分用户群体,哪些又是核心用户;产品能解决哪些用户群体的哪些痛点,竞品是否也能解决用户的类似痛点,你的产品与竞品相比有哪些差异化优势,从而分析出产品解决的是用户真实的痛点还是无关痛痒;产品的商业价值如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比如,要设计一款产品经理社区&培训平台。你的产品用户群体是哪些,是转岗产品,小白产品,还是工作几年的中级产品,哪些又是你的核心用户。市面上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Pmcaff、脉脉等等,相比已有产品,你的产品优势在哪,能解决哪部分用户的哪方面痛点。你的产品商业模式有哪几种,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凭什么你的产品能够成功。前面两部分,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可以得到产品设想是否可行的结论。从第三方面开始,要评估若要实现产品,会面临哪些要解决的实际问题。3. 是否与已有产品逻辑冲突任何一个成熟的平台,都已有相对完整的产品逻辑与技术架构,针对新提出的产品或需求,都要兼容已有系统,避免在底层逻辑上相互冲突。当然,创业类项目、从0到1类项目可不考虑该方面。一名合格的产品,要熟悉自己负责模块和关联模块的逻辑,不然会出现“觉得需求方讲得都挺有道理,但是评审时或开发时,发现诸多问题,甚至给以后挖坑”的处境。新入职同学首先要熟悉平台原有逻辑,可以通过请教前辈及查看历史文档。若发现与已有系统冲突,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有更好的方案会更好,如果没有可能就要改动底层逻辑,改造成本自然会很高,所以要好好掂量掂量了。4. 产品影响范围有多大日常的产品工作中,你所说接手的产品或需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机械设计页面、原型、功能,你所面对的是有一定量级用户和产品,所设计的任何功能都得考虑到影响面,影响面大的功能自然就得更加谨慎。评估产品或需求影响范围可从以下三点分析:影响的用户数量:做该产品或需求会影响到的用户数量,即对用户产生感知,一般来讲2C产品会面向大众用户,2C产品不同的入口也会影响不同数量的用户;2B产品面向的运营管理者会相对较少;后台系统虽不直接接触用户,但会处理涉及前端功能的各种逻辑,影响面也很大;当然,具体的产品或需求要具体分析影响的用户数量。影响的功能范围:做该产品或需求会影响到的关联模块,虽说新需求本身可能会很简单,但涉及关联模块越多,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面很大,对于产品设计、开发、测试都要全面评估好。影响的功能使用频率:做该产品或需求会影响到的关联模块使用频率,对于用户操作频率高的功能模块,影响面自然很大,稍微出点问题就会影响到很多用户的正常使用,就是生产事故了。影响的用户量级越大,影响的功能范围越大,影响的功能使用频率越大,自然产品的影响面越大,做相关的决策时就要更加谨慎,深思熟虑。如果确定要做这个产品,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关联模块,后续的需求评审、测试用例评审、测试环境测试、生产环境验收层层把关,如有问题,要及时回退版本。产品关联模块时刻谨记于心。5. 投入资源评估任何团队,资源配备都是有限的,实现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评估资源投入一般考虑到以下几方面:人力资源,需要多少人手,商务、产品、运营、研发等等;技术限制,当前的技术条件、研发实力是否支持产品开发;逻辑复杂,单一需求牵涉到的功能模块越多,逻辑越复杂,自然耗费的人力成本就越高;时间限制,对于实效性较强的产品或需求,如固定节日运营推广活动。综合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最后换算为资金,即可预估出相应的资源投入,可用于计算投入产出比,是决策产品可行性的重要参考数值。6. 预期产出评估需求方提业务需求,一般都要给出预期产出,如拉新用户数量,带来的用户活跃,带来的用户留存,带来的直接利润收益,对公司长期战略价值等等,都是产品的产出,也是产品的最终价值所在。产出一般都是可衡量的,最终可用于算出投入产出比。经过以上六步评估可行后,就一定能够说明这个项目有价值吗?就可以正式投入设计和开发了吗?当然不是,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来验证idea,MVP对于创业团队是很重要的,可以快速验证团队的目标,快速试错,及时调整方向,降低成本。三、产品MVP验证idea假如确定要做这个产品,可参照如下几个步骤构建MVP产品,快速验证想法。1. 团队头脑风暴确定产品要实现哪些功能。2. MVP功能的确定——先加法后减法根据第一步头脑风暴穷尽了几乎所有idea,根据idea确定所对应要实现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先加法”;给所有功能分类及排优先级,选取优先级较高的若干核心功能实现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后减法”。3. MVP的落地产品MVP落地难道就是要研发出所有核心功能吗?其实这样的研发成本也不低,并不是最节约成本的做法,只要能拿着这个模型让用户完成核心流程体验即可。MVP形式可以是页面流程图、Axure/墨刀原型、模板网站。4. 寻找种子用户体验反馈种子用户可选取身边熟悉的朋友、发烧友、行业大咖、挑剔并有传播力的人、有某种特定标签/属性的人、经常写产品评论的人。5. 迭代优化欢迎用户的吐槽,根据种子用户反馈,不断迭代MVP原型,反复找种子用户测试体验,直到大多数用户认可产品时,就可以开发首版产品了。四、总结归根结底,产品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就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来验证想法的过程。产品可行性评估是产品经理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成熟团队,都可以有效帮助团队降低成本,快速试错,值得所有产品经理重点提升。#专栏作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电商中后台产品经理,先后负责B端营销工具产品设计、社交电商体系构建等产品设计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维护。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即时检测(POC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疫情提供发展机遇,未来IVD增长新引擎POCT具独特优势,百亿市场大幕已启POCT是Point of Care Testing的简称,中文名为“即时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现场分析等特点。从全球市场角度看,POCT产品由于其即时便捷的特性广受追捧,全球市场超千亿;我国POCT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行业增速始终保持在10%~20%,远远高于全球6%~7%的增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4.3亿美元。根据TriMark预测,我国POCT市场规模2021年可达到26.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25亿元左右。基层下沉行业扩容,加速行业格局重塑分级诊疗、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等国家政策的落地,大大释放POCT基层需求;疫情加快医疗资源下沉步伐,推进高端研究成果在临床产品应用的转化,POCT产品成为传统检验医学的重要补充。疫情对POCT行业格局进行重塑,包括行业内公司洗牌与公司内业务格局调整。此外,此次公共事件造成的冲击,使得全球各国加强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国产替代进口进程将加速,头部公司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疫情提供发展机遇,未来IVD增长新引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增量市场空间,带动行业景气度上行:对内改变门诊就医的常态,对外为优质的中国医疗器械提供了被全球客户发现并认可的历史性机遇,提供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后疫情时代,POCT仍大有可为:核酸检测加速推动基层放量、家用POCT市场成下一片蓝海、质量管理将逐步规范、整体方案提供更好服务、“健康全息”POCT引领检验医学未来发展。一、POCT简介POCT是Point of Care Testing的简称,即床旁检测或即时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现场分析等特点,能减少样品转送流程,缩短报告时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POCT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关于POCT的建议包括价廉、灵敏、特异、简便易用、快速、装置简单等。POCT行业属于体外诊断(IVD)行业。与其他医疗器械相比,POCT含义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检测时间,POCT产品缩短了从样本采集、检测到结果报告的检测周期;二是检测空间,POCT属于在被检测对象身边的检测;三是检测的操作者,POCT的操作者可以是非专业检验师,甚至是被检测对象本人。与专业实验室诊断相比,POCT仅保留了核心的“样本收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得出有效结果——解释报告”步骤,从而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根据检测项目来分,POCT主要可以分成血糖类、心脏标志物类、血气电解质类、凝血/溶栓类、感染因子类、妊娠类、肿瘤标记物类、毒品(药物滥用)/酒精检测类、传染病检测类等细分领域。根据应用场景来分,POCT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健康管理、重大疫情检测、食品安全监控、毒品检测和酒精检测等公共卫生领域,也可用于个体健康管理。根据应用场所来分,POCT产品可出现在大型医院的病房、门诊、急诊、检验科、手术室、监护室;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和私人诊所;体检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害医学救援现场、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环境保护现场;海关检疫、违禁药品快速筛查;法医学现场;生物反恐现场等。POCT设备可放置于规范的实验室内,也可出现在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等。POCT产品适用领域二、全球POCT行业发展现状从全球市场角度看,体外诊断已经处于成熟发展阶段。POCT产品由于其即时便捷的特性广受追捧,美国80%的诊断结果来自POCT产品检测。《Global Point of Care Testing Market Outlook 2018》显示,2018年全球POCT市场规模约为240亿美元,其中全球最大的细分市场为血糖监测。《Global Point of CareTesting Market Outlook 2022》显示到2022年,全球POCT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亿美元,未来全球POCT市场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平均增长速度。2013-2022年全球POCT市场规模分析预测(亿美元)国际POCT市场可以分为自检OTC(早孕检测、FOB、血凝、药物检测等)和专业POCT(血凝、心标、糖化等)两大市场。据TriMark预测,2018年POCT全球最大的细分市场为血糖监测(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64.3亿美元),非血糖领域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行业增速约为10%。在全球非血糖POCT检测领域,心血管检测和传染病类产品占据主要地位,预计市场规模分别为28.7和12.59亿美元,在POCT市场分别占据25.93%和11.37%的市场份额,其中心血管检测市场增速较快,2015-2018年复合增速为12.8%,其次是传染病检测(10.4%)和毒品检测(10.2%),妊娠检测由于市场饱和度较高,行业增速居后(3.4%)。2018年全球POCT细分市场份额《Global Point of Care Testing Market Outlook 2018》显示,从全球市场布局来看POCT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整体POCT市场发育成熟,几乎占据90%的全球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占据全球4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欧洲、日本分列二、三位,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0%、12%。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增长和医疗卫生条改善,即时检测试剂与产品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这些国家逐渐成为POCT市场潜在的增长空间和全球POCT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全球POCT市场格局三、国内POCT行业发展现状从体外诊断的几大主要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程度来看:生化诊断产品在我国发展较早,相关诊断设备和诊断试剂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据赛迪顾问数据,近几年来由于免疫诊断的成本逐渐下降,逐渐替代部分生化检测,2018年免疫诊断是我国细分规模最大的体外诊断子行业;在高端免疫诊断市场,仍旧是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仅在中低端诊断设备和诊断试剂上取得了较好的国产化成果;而分子诊断和POCT是我国与国外在技术上差异较小的领域,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POCT行业增速始终保持在10%~20%,远远高于全球6%~7%的增速。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高发,以及分级诊断政策的逐步落地,未来POCT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发展。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结构(按销售额)根据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分会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报告》,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过800亿人民币(折合超过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左右。我国POCT市场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医院等终端渗透率较低,因而存在广阔的潜在市场。国内POCT目前整体市场规模约占到体外诊断总体市场的10%以上,增速超过20%,是IVD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子行业之一。根据TriMark预测,我国POCT市场规模将达到17.7亿美元,2021年可达到26.0亿美元。到2025年,中国POCT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元左右。2013-2022年中国POCT市场规模(亿美元)2018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仅14亿美元,对应到各个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更小。目前我国POCT主要可应用于血糖类检测、血气/电解质分类检测、心血管类检测、传染病检测、药物滥用检测、妊娠检测和其他类检测等多个领域。其中血糖检测占POCT业务的30%,血气/电解质分类占17%,心血管检测占10%。细分领域市场的分散化对应到各个产品规模更小,因此行业公司应积极拓展产品管线。2018年国内POCT细分市场份额体外诊断行业属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研发和创新对利润贡献大,经济附加值高,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国内大中型体外诊断企业综合毛利率一般在50%以上,部分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毛利率可达90%以上,且行业总体利润水平保持相对平稳。此外,随着体外诊断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行业整体发展受经济影响不大,利润增长可持续性较强。四、行业内竞争格局1、行业竞争格局截至2019年,国内共有216家POCT企业,虽然POCT参与者众多,但大多为中小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国内POCT产品仍以进口品牌为主,据体外诊断网数据,我国的POCT市场中,国外品牌占60%,国内企业仅占40%。目前国产龙头主要包括万孚生物、基蛋生物、明德生物,三诺生物;成长较快并在新冠期间有优异表现的有圣湘生物、东方生物。由于不同产品的技术平台与发展路径有较大差异,因而自主研发步调并不一致,行业也未形成统一标准。随着临床需求不断升级,定性产品逐渐过渡到定量产品,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技术平台。国产品牌经过多年发展,部分领域的产品性能亦可以与进口品牌抗衡,结合中国的产业链集群优势,进口品牌在激烈竞争下市场份额有所减小,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国产替代进口进程将加速,头部公司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根据《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数据,非血糖POCT领域中,市场集中度CR5仅为61%,其中,国产品牌万孚、三诺共占17%。2、行业进入壁垒(1)市场准入壁垒POCT属于体外诊断类产品,该类产品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对该行业在市场准入以及生产经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行业监管。目前我国对IVD行业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采取生产许可制度、产品注册与备案制度和经营许可与备案制度,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其所有上市产品还须经过临床试验并获得产品注册证书。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达到上述生产经营条件所需时间较长,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此外,POCT产品均为医疗器械产品,世界各国或地区对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同样会进行严格审查。如美国和欧盟地区是世界POCT产品主要消费市场,我国POCT产品出口美国需要通过FDA注册,出口欧盟地区需要取得CE产品认证。取得上述认证或满足特别出口要求对企业产品研发、质量管理、资金投入提出较高要求,且需要较长的市场准入认证周期,对新进入者形成较高壁垒。(2)技术壁垒体外诊断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多学科高度渗透的行业,涉及临床检验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众多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水平高的特点,是典型的技术创新推动型行业。其中,作为POCT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产品定位于即时检测,其必须具备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准确的特点。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掌握各项技术以具备技术优势占领市场,因此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障碍。此外,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经过20多年的积累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企业积极向上游核心原料领域拓展并进一步提升各领域创新技术,业内企业若想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竞争必须先拥有较强的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包括核心原料自产及配套诊断仪器的自主开发,具有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技术与革新难度大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壁垒。(3)渠道壁垒体外诊断行业的产品销售渠道普遍实行招投标模式,而招标项目条件通常设置较高,会对投标厂商的多年经营业绩、市场口碑等提出相应要求,渠道具有较强的排他性这对行业新进入者挑战很大。此外,用户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例如稳定性、灵敏度、检测线性范围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其试剂供应商往往需要经过长年经营积累市场口碑以及提供具有长时间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的产品才能赢得医院、实验室等客户的认可和忠诚度。目前POCT产品终端销售渠道90%集中在医疗机构,在各级医院、实验室等机构,POCT试剂产品供应商通常会与合作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具有很高的用户粘性,行业新进入者要在短期内与医院、实验室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难度较大。(4)资金壁垒体外诊断行业研发领域多、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质量要求严格,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这要求企业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持续不断地支持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从而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能力。新产品研发一般需要经过试验室研究、小试、中试、试生产、临床试验和规模化生产等多个阶段,在生产销售前还需要完成产品注册、许可证办理和国内外相关质量认证。同时,随着POCT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主管部门对企业在厂房建设以及仪器设备配置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国内生产经营需要取得医疗器械资格证,境外销售还需通过进口国的审核。这也要求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环保等方面投入较大资金,因此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资金壁垒。即时检测(POC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即时检测(POCT)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即时检测(POCT)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申请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建议书即时检测(POCT)项目商业计划书即时检测(POCT)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即时检测(POCT)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即时检测(POCT)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镁行业底部反转已现我国是原镁主要生产国 环保因素限制原镁供应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主要分布在白云石矿、盐湖、海水等资源中。由于镁合金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热导电减震性能好,加工成本较低且易于回收等优点,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3C 等领域。我国镁资源储量雄厚,已探明菱镁矿储量约 30 亿吨,白云石矿储量超 40 亿吨,西部盐湖卤水中直接含有大量氯化镁,如我国察尔汗盐湖卤水含量 112.4g/L,储量达 31 亿吨。因此我国原镁及镁合金生产应用资源优势显著。我国镁资源储量丰富我国已探明菱镁矿储量 36.42 亿 t,占世界总储量的 28.85%,居世界首位。其中:晶质菱镁储量 35.71 亿 t,占全国总储量的 98.05%,隐晶质菱镁矿储量 0.71 亿 t,占 1.95%。世界菱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分布情况我国菱镁矿探明储量的矿区 27 处,分布于 9 个省(区),以辽宁菱镁矿储量最为丰富,主要集中于营口至大石桥至海城一带。其次是山东,此外,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区菱镁矿也较丰富。而且我国菱镁矿的主要资源特点是储量相对集中,大型矿床较多;矿床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积变质-热液交代型菱镁矿;特别是辽宁省的矿石品质优良,一般MgO 的含量都在 46%~47%。我国菱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分布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19 年我国菱镁矿产量 1900 万吨,占全球 68%,是第二名土耳其产量的 9.5 倍;镁锭产量更是占据全球 82%的份额。2019 年全球菱镁矿产量分布2019 年全球镁锭产量分布原镁冶炼能耗高,易产生大量废气废渣,2011 年已被发改委列入限制类名单,新建产能审批通过概率低,近年来一直保持 140-150 万吨产能。尽管近年来国内镁冶炼技术工艺不断改进,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仍然较弱,节能减排和回收利用水平亟需提高。我国原镁冶炼企业有 80 多家,产能分散且几乎为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在去杠杆要求下存活率低,而一次性的环保投资更是众多企业无法逾越的鸿沟。在环保和去杠杆双重影响下,2018 年我国镁行业供给缩减 32%。2019 年由于镁价回升,镁行业开工率提高,国内原镁产量同比增长 21.48%。2006-2019 年我国原镁产量国内原镁产能高度分散,龙头绝对领先:目前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CR3 13.8%,CR1031.6%,大于 3 万吨产能的公司仅 13 家,市场占有率合计 35.9%,剩余绝大部分是 0.5-2万吨产能的公司。云海金属原镁产能 10 万吨,国内第一,占有率 7.2%,远高于行业第二银光华盛镁业的 6.5 万吨产能,规模效应明显,竞争优势显著。随着国家环保高压持续,高成本落后产能逐步出清,未来 3-5 年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国内主要镁生产商产能、产量及金属储量情况由于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国内镁合金行业目前集中度比原镁行业更高,云海金属为行业龙头企业,拥有产能 18 万吨,占行业总产能 36%。瑞格金属及海镁特镁业次之,分别拥有镁合金产能 7 万吨、4 万吨。国内主要镁合金企业产能情况下游消费集中于汽车领域 海外汽车厂需求占比较高原镁下游需求主要分为:镁合金加工深加工(汽车、3C 压铸件)、铝合金(建筑、交通运输)冶金添加原料(铝合金、稀土合金、炼钢脱硫等)、其他领域(金属冶炼还原剂等);而全球镁合金压铸产品下游约 70%消费于汽车领域、20%应用于 3C 领域。考虑到铝合金下游 20%左右用于包括汽车在内的交通运输领域,与影响镁价最为显著的产业当属汽车行业。全球原镁下游分布全球镁合金下游分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全球汽车生产主要仍在海外:根据 OICA 数据,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 9179 万辆,中国汽车产量 2572 万辆,约占 28%,是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尽管我国汽车产量独占鳌头,超过第二名美国一倍以上,但由于海外汽车品牌众多,汽车消费市场更加庞大,全球汽车生产主要仍在海外(72%)。同时欧美日汽车品牌在镁合金的使用量上明显高于国内,根据 2015 年数据,国内单车用镁量仅为 1.5 公斤,日本单车用镁量达到 9.3 公斤,欧洲达到 14 公斤。尽管根据我们测算 2019 年国内单车镁量已上升至 4.8 公斤,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汽车销售市场仍以外海市场为主:2019 年大众、丰田、雷诺-日产-三菱的销量均超过一千万辆,但中国地区销量仅大众达到 39%,其余两家中国地区销量均不到 20%。前十大车企中,仅通用汽车中国地区销售达到 40%。整体来看,全球大型知名车企销售市场仍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镁价与工业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分化,主要的原因在于:1. 镁没有期货交易市场,完全依赖现货交易,因此价格完全由上下游基本面决定,与工业金属在基本面决定价格趋势的基础上受到期货多头空头力量影响有较大差异。同时,由于没有期货交易制度,镁价也基本不受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因此当市场流动性匮乏时镁价没有如工业金属一般大跌。2. 与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主要在国内不同,镁主要需求在于汽车领域,而汽车生产主要位于海外。随着国内疫情先于海外得到控制,国内经济也先于海外恢复,因此 4 月份起国内工业金属价格不断修复;但海外疫情未得到控制的背景下,Q2 海外车企尽管部分开工,但开工率较低,且消费领域由于封锁政策表现疲软,车企排产有限,镁价并未出现明显反弹。随着海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9、10 月份全球汽车销售数据同比恢复正增长,海外车企排产动力有所提升,开工率回升,镁价才出现明显底部反弹趋势。根据我们对原镁生产成本(完全成本)动态拆分,随着今年三季度镁价持续下跌以及硅铁等原材料成本上升,镁价于 8 月份跌穿行业平均成本线,近期才重返行业平均成本线之上。我们认为尽管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行业平均成本线存在短期被镁价击穿的现象,但作为一个正常运行的行业,平均成本线仍可作为中长期价格底部的一个参照,当价格过低时企业生产意愿不足,供给格局将随之改善。因此,我们认为目前镁价在成本支撑下易涨难跌。镁锭价格及原镁动态成本线(银川 99.9%)前景轻量化呼唤镁合金登场:汽车轻量化主要目标是轻质材料代替钢铁,最初是由铝合金对钢铁材料的替代,而随着镁合金压铸技术不断进步、良率逐渐提升,镁合金结构件对铝合金结构件的替代使得汽车轻量化更进一步。镁合金密度之低仅次于昂贵的碳纤维材料,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比刚度远超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抗震减噪能力,且能100%回收利用,诸多优势使得镁合金成为汽车轻量化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材料间成本差距逐步缩小 镁合金应用迎来重要机遇: 2016-2017 年的供给侧改革有效出清钢铁过剩产能,使得钢价涨幅远超镁、铝,原材料成本差距大幅改善,镁铝之间的成本也得到有效缩减。随着镁产业日渐成熟,未来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阔。我国单车用镁增量空间大:汽车是镁合金最重要的下游,然而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产品轻量化也属于落后水平,根据 2015 年数据,相比美国平均每辆车消耗镁合金 3.8kg、日本 9.3kg、欧洲 14 kg 以上,我国单车耗镁仅 1.5kg,国家轻量化发展目标指出:2020年,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须提升至 15kg,2030 年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须提升至 45kg。目前来看,在镁合金轮毂等相对较大的部件普及之前,2020 年单车镁合金目标在部分车型上或能够实现,平均单车镁合金用量达到 15kg 仍存难度,但未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突破,轻量化水平跟上国际步伐,单车用镁增量空间不容小觑。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申请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建议书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菱镁矿、镁锭、镁合金等产品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化和"互联网+"助力国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共同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面向信息技术在医卫领域深度应用形成顶层设计规划。我们认为医疗产业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深化发展有望带动医疗IT厂商业务持续升级,提升长期盈利能力。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共同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包括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等5个方面、14项重点举措。三部委联合启动"五个一"服务行动,推动医疗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持续深化发展。《通知》在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流程、推动区域信息共享互认等、落实"互联网+"支付政策、"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快推进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并强调互联网医院要与线下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针对疫情防控,《通知》要求国家与省(区、市)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加快建立完善一体化的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同时各地要依托国家级和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疾控检测数据的跨层级共享。国家将适时启动相关试点,积极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区域一体化信息联通、互认共享服务。政策持续加码,"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正当时。今年以来,疫情不断推动政策加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行业多个领域深度应用创新发展。信息化和"互联网+"助力国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常态化疫情防控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此次"五个一"行动正是对此前电子病历、"互联网+"、区域互联等一系列的政策整合,形成顶层设计规划。公共卫生领域进入新一轮强化建设周期,政府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及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与应用。同时,国内公立医院自建互联网医疗模式也在疫情期间加速创新,在打通医保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等多个方面都迎来历史性突破。未来公立医院将在互联网诊疗环节进一步发挥其医疗资源优势,与第三方平台将形成明显差异化发展。公立医院开展线上服务离不开医疗IT厂商的技术支持,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医疗IT厂商有望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运维、互联网药品流通分成等多个环节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此外,根据各政府采购网公开中标数据,我们看到医疗信息化厂商9月以来中标订单,同比增速显著恢复,我们判断2021年围绕电子病历以及公共卫生应急平台等医疗IT建设的需求将快速复苏,订单有望加速释放。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核心投资观点医疗 IT 行业基本面显著改善,互联网业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巨头布局重塑行业价值:(1)医疗 IT 行业景气度提升,市场集中度提升。下游需要旺盛,医疗IT 行业景气度提升。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以上新产品为主,比如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临床医疗大数据平台等,二级及以下医院出于医诊疗水平等需求,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成熟度完善。医疗信息化行业下游需求旺盛,由于政策和技术驱动,未来 2-3 年将是加速建设期。从医疗 IT 厂商来看,订单加速成长。2017 年卫宁健康、创业软件等行业领军企业订单增速 40%左右,2018 年以来依旧维持 40%+的增速。并且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等政策驱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由点到面推进,中小型企业由于交付能力弱和产品结构单一,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行业资源将向大型企业集中。(2)政策助力,新政频发驱动行业加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电子病历规范、新电子病历评级等针对医疗 IT 的政策越来越细化和可操作性。互联网医疗政策已经由口号式的大政方针演变成《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将有更清晰的路径。医保局成立将会推出更多政策和新型管控方式,相关配套的信息系统也面临升级换代和新建。(3)互联网医疗业务进入加速成长期。主业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安好医生已经成功在港股上市并获得较高估值,目前总市值超 500 亿港币。主业为互联网+医药的阿里健康业绩爆发式增长,2017 年收入增速413.37%,并实现扣非利润扭亏为盈,今年以来股价实现翻倍增长。卫宁健康的四朵云业务同样表现卓越,云医、云药和云险经营指标靓丽,今年有望实现盈利。处方外流的推进加速处方共享平台发展,互联网医疗迎来百亿量级新赛道。(4)互联网巨头加速在医疗科技领域布局,医疗 IT 行业资产价值有望重估。腾讯入股东华软件,阿里入股卫宁健康,腾讯和阿里双巨头均与创业软件战略合作,互联网巨头加速在医疗科技领域布局卡位。互联网巨头具备技术优势、资金优势、C 端流量优势,医疗 IT 企业具备行业优势,双方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将实现"1+1>2"的双赢效果。医疗 IT行业资产价值有望进行重估。"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申请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建议书"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商业计划书"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硅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土硅片市场亟待破局硅片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一般作为衬底加工各类器件结构和引线,从而实现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制造。硅片产品硅片直径的演进广泛的应用市场和大尺寸升级趋势推动硅片市场不断发展。硅片涵盖了50mm300mm(直径)等规格,其中,200mm及以下硅片的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且相关半导体制造产线的多数设备已完成折旧,制造成本优势明显。根据Semico的数据,2018年,逻辑芯片、模拟芯片、光电器件和分立器件分别占据全球200mm晶圆产能27%、23%、17%和16%的份额,主要应用包括电源管理IC、CIS、显示驱动IC、IGBT、MOSFET等。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硅片朝300mm及以上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同等工艺条件下,300mm硅片的可使用面积超过200mm硅片的两倍以上,可使用率是200mm硅片的2.5倍左右,目前,300mm硅片在CPU、GPU、DRAM等先进制程芯片领域广泛应用。200mm硅片与300mm硅片的对比CPU芯片全球特别是中国半导体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张,显著提升了硅片市场需求。半导体制造是硅片的主要下游应用市场,90%以上的半导体芯片需要使用硅片进行生产。当前,国内晶圆建厂潮愈演愈烈,半导体制造产线规模加速扩张。根据Chip Insight的数据,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的晶圆厂中12座已投产、14座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仍在建15座、规划建设7座,合计57座,总投资额达1.5万亿元。根据SEMI的数据,在2017~2020年间,全球将有62座新建晶圆厂投入营运,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新建晶圆厂26座,占比达42%。2018-2022年全球和中国半导体制造产能变化(单位:万片/月)未来,我国在半导体制造环节有望继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有望带动半导体制造产能持续提升。根据IC Insight的预测,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的半导体制造产能有望超过日本,2022年有望超过韩国,跃升为全球第二,仅次于我国台湾地区,届时大陆地区的半导体制造产能将达410万片/月,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产能的占比达17.15%,2019-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半导体制造产能的CAGR为14.81%,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半导体制造产能的增长(CAGR=7.01%)。随着下游半导体制造环节的陆续投产,配套的硅片市场需求有望同步提升。全球硅片行业在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较为低迷,出货量出现下滑;2010年由于智能手机放量增长,硅片行业大幅反弹。2011年至2016年,全球半导体需求整体较为低迷,硅片市场呈现低速发展。2017年以来,受益于下游传统应用领域计算机、移动通信、固态硬盘、工业电子市场持续增长,新兴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应用市场需求强劲,硅片市场规模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根据SEMI的数据,2018年全球硅片出货量达127.33亿平方英寸,同比增长7.82%。全球硅片出货量变化根据SEMI的数据,2018年,300mm硅片和200mm硅片市场份额分别为63.83%和26.14%,两种尺寸硅片合计占比接近90.00%。目前,全球硅片市场主要由海外和台湾厂商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SEMI的数据,2018年,日本信越化学、日本SUMCO、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Siltronic、韩国SK Siltron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58%、24.33%、16.28%、14.22%、10.16%,CR5达92.57%。2018年全球硅片市场格局2018年,沪硅产业-U在全球硅片市场的份额为2.18%,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硅片制造企业之一,客户覆盖了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华润微电子、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企业。公司200mm及以下半导体硅片(含SOI硅片)工艺成熟、技术先进,在射频前端芯片、模拟芯片、先进传感器、汽车电子等高端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在中国大陆率先实现了300mm硅片的规模化销售,打破了我国300mm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目前,公司300mm硅片产品可应用于40-28nm、65nm、90nm制程,并且正在研发可用于20-14nm制程的300mm硅片,推进了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生产技术"自主可控"的进程。中环股份是全球综合产品门类最全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之一,公司目前已具备75mm-300mm全尺寸半导体硅片产品的量产供应能力,涵盖抛光片、外延片、退火片等多种生产加工工艺。晶体技术领域,200mm区熔单晶的技术能力和品质水平不断提升,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区熔硅片市场份额已实现国际领先;300mm直拉单晶取得重要技术研发进展,应用于19纳米的COP Free晶体技术已完成内部评价,并进入客户评价阶段,同时结合28纳米COP Free硅片产品的客户认证,公司已具备进入逻辑、存储等高端半导体硅片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此同时,公司已完成300mm应用于CIS、Power Device产品的超低阻单晶的研发,目前是全球少数、中国唯一一家可批量供应上述产品的硅片制造商,产品对标全球领先的硅片供应商。立昂微子公司浙江金瑞泓长期致力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半导体硅片的研发与生产,具有硅单晶锭、硅研磨片、硅抛光片、硅外延片的完整工艺和生产能力。目前,公司150mm半导体硅抛光片和硅外延片已实现批量生产并销售,成为国内较早进行150mm硅片量产的企业。同时,公司具备全系列200mm硅单晶锭、硅抛光片和硅外延片大批量生产制造的能力,实现了我国200mm硅片正片供应的突破,并开发了300mm单晶生长核心技术,以及硅片倒角、磨片、抛光、外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国内大尺寸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工艺研发领域具备领先地位。此外,立昂微子公司金瑞泓微电子正在建设年产180万片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项目,有望在未来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的大规模量产。除了硅片制造,配套的长晶设备,以及研磨、抛光、切割等加工工艺环节在我国硅片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也有望持续提升。晶盛机电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装备企业,围绕硅、碳化硅等半导体材料开发出一系列关键设备,目前,公司实现了集成电路200-300mm半导体长晶炉的量产突破,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了150-300mm晶体滚圆机、截断机、双面研磨机及6-300mm的全自动硅片抛光机、200mm硅单晶外延设备,完成硅单晶长晶、切片、抛光、外延四大核心环节设备布局。公司最新开发出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炉、外延设备,其中碳化硅单晶炉已经交付客户使用,外延设备完成技术验证,产业化前景较好。近年来,公司增加了半导体抛光液、阀门、磁流体部件、16-32英寸坩埚等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产业链配套优势逐步显现。神工股份专注于集成电路刻蚀用单晶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突破并优化了多项关键技术,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产能利用率、良品率等指标因公司技术突破和优化不断提升,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公司所拥有的无磁场大直径单晶硅制造技术、固液共存界面控制技术、热场尺寸优化工艺等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掌握了包含200mm半导体硅片在内的半导体硅抛光片生产加工的核心技术,包括低缺陷单晶生长技术、高良率切割技术、高效化学腐蚀及清洗技术、超平整度研磨抛光技术、硅片检测评价技术等,大多数的技术指标和良率已经达到或基本接近国际一流大厂的水准;200mm芯片用硅片的机械加工研发项目在截断、滚圆、切片、倒角、磨片等工艺的产品初步合格率可达到99%以上;20英寸以上超大直径单晶硅产品研发项目已取得重大的突破,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扬杰科技收购的成都青洋是集半导体单晶硅片等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年产1200万片200mm以下直拉(MCZ)、区熔(FZ)、中子嬗变掺杂处理(FZNTD)等单晶硅切片、磨片和化学腐蚀片的生产线,产品质量及性能位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成都青洋拥有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套合作关系。东尼电子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及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金刚石切割线主要应用于蓝宝石及硅片切割。公司具有行业内突出的规模制造优势,具备超微细合金线材和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综合开发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可以满足下游大客户大批量的持续供货需求。硅片产业链光力科技子公司Loadpoint Limited(简称:LP公司)是全球最早从事划片机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公司,在全球率先发明了加工半导体器件的划片机,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用于半导体等微电子器件封装测试环节的精密加工设备,主要产品包括150mm、200mm、300mm划片机等,在切割、铣、削、钻孔环节加工设备可达到微米、亚微米、纳米加工精度,是半导体器件(如集成电路芯片、声纳和各类传感器等)制造的关键设备之一,可用于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加工超薄和超厚半导体器件方面,LP公司产品具备突出的领先优势。硅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硅片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硅片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硅片项目申请报告硅片项目建议书硅片项目商业计划书硅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硅片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硅片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硅片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硅片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硅片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硅片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本文从三个步骤分析了如何做需求可行性分析。产品经理在熟悉自家产品脉络后,一般会承接一些小的功能模块的需求。而承接需求的第一步就是判断需求可行性。01 为什么要判断需求可行性为什么要判断需求可行性,主要基于三点:1. 保证科学性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同样,没有经过审视的需求也是不值得做的。产品经理作为需求的第一负责人,有责任保证需求本身的正确性。2. 说服团队成员产品经理作为需求的第一承接方,承担着说服开发、UI以及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如果自己都没有搞明白需求是否可行,很难说服团队的其他成员。3. 防甩锅如果你经历过上司甩过来一个需求,你哼哧哼哧做了,最后拿给上司看的时候,对方一脸铁青地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你当初为什么不问我?” 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02 如何判断需求可行性呢那么如何判断需求可行性呢?说来话长了。第一步是思考需求的目的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总是目的先行。需求只是表象,归根结底是需求来源方的利益诉求。一款产品的需求来源方,可以笼统分为三类:经营者、使用者和合作者。经营者即产品的拥有方和背后的投资者。使用者即以使用产品的功能性模块为主的用户,合作者则指广告、资源置换、线上线下联动等非功能性活动组织者。不同类别的需求来源方,背后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经营者在乎的是产品的成本收益,以及产品是否可以作为渠道串联外界资源,打造品牌;使用者在乎的是产品能否解决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以及使用当中的用户体验;合作者在乎的是广告位的曝光量和转化效果。我们不妨在场景中感受一下不同需求来源方的需求差异:背景:一款背单词软件words.场景1:words的老总给产品经理提了需求,要求上线新用户领七天红包活动。场景2:words接收反馈的后台,产品经理看到有用户吐槽,许多单词的释义都不全。场景3:words的线下合作者,公校老师们想要互通有无,因此希望在words上有一个沟通社区。按照判断需求可行性的第一步,我们其实应该找对方的需求方调研,找出背后的目的,于是,完整的因果链就出来了:背景:一款背单词软件words.场景1:words目前正在寻求融资,而融资方的要求是产品的七日留存率得达到3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words的老总给产品经理提了需求,要求上线新用户领七天红包活动。场景2:words接收反馈的后台,产品经理看到有用户吐槽,许多单词的释义都不全,调研得知,这里的不全主要是指查词时。场景3:words的线下合作者,公校老师们想要互通有无,因此希望在words上有一个沟通社区。第二步是思考目的本身是否和产品现有逻辑冲突,以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仍以上述场景为例:产品的七日留存率达到30%这类问题一般有两个步骤:穷尽所有的方案,核算成本收益。譬如让产品留存率达到30%,有5种解法,其中七天红包的成本最低。但目前产品中已经有类似的打卡活动,七天红包会影响到打卡活动的活跃度。这时又应该考虑到系统和全局问题,做出综合判断。还有特殊情况,即单一解法的上限低于目标要求,假如七天红包本身不足以推动留存率提升至30%,还需要和次优解法组合。这里存在的难点是对七天红包留存率的判断和组合后的效果重叠值。但这只能靠经验或历史数据弥补了。查词界面的单词释义不全查词界面和背单词界面完全是不同的场景,查词时要求的是全面,但背单词时要求的是快速并且只需求记住高频释义。如果这个需求点没有弄清楚而盲目地把查词界面和背单词界面的释义都改了,那麻烦就大了。公校老师想要互通有无按照解题的步骤,穷尽方案,核算成本收益。不难得出,相比于自建社区,不如利用QQ群等三方社交工具进行解决。这样一来,沟通社区的需求就显得不很划算。当然,如果不是to C的产品,那又另当别论了。同样的情景,换成to B业务,主体的满足对象其实转移成了运营方,自建社区则成为了增加营收的手段。第三步是判断需求在已知约束条件内能否如期完成任何的团队,资源配比都是有限的。有时候一个需求,要么抽派不出人手,要么人手抽派出来,实现需求的最佳黄金时间已经过了。这一块主要的限制在于: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人手技术限制,当前的技术条件不支持逻辑复杂,单一需求牵涉到的功能模块实在太多时间限制,对于一些运营性的活动需求,很讲究时间其中:人力资源的限制,应该在解法出下功夫,即使是小需求也尝试画出roadmap,找出能实现的mvp方案,小步迭代。技术限制,要么换方案,要么尝试人为简化算法。当然,硬件上面的问题就看公司资源是否支持了。逻辑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需求,说明产品的架构和技术实现有问题,无法实现模块化。这时候不要盲目地增添新的功能,最应该做的是重新梳理产品架构,增加架构本身的可扩展性。时间限制,这是沟通不利导致的问题。产品和运营应该在需求刚出炉时即探讨实现周期,并保证实现该功能的人力资源。上述三步,基本上就是判断需求可行性的全部。这一块本就不复杂,核心仍在于思考的深度。需求的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能得到什么,会有哪些成本?当然,得到和成本也需要一套逻辑来分析,初期的产品经理可以多从前辈那儿,或是竞品的迭代记录中找到可参照的案例和经验。最后再格外强调一点的是,外部风险问题。有的业务需求,譬如违规爬虫,是违反了当前的政策法律的。再譬如游戏化的教育产品,游戏化本身也是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的,这些外在的宏观因素,也是在做需求时要警惕的因素。以上则是本章的全部内容,感谢读阅。#专栏作家#一个崇尚终身学习的互联网斜杠青年,擅长学界理论与业界实践结合,专注新媒体、游戏领域的运营策划。当然,偶尔会写点互联网时事评论。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医疗IT行业基本面显著改善,互联网业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巨头布局重塑行业价值:(1)医疗IT行业景气度提升,市场集中度提升。下游需要旺盛,医疗IT行业景气度提升。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以上新产品为主,比如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临床医疗大数据平台等,二级及以下医院出于医诊疗水平等需求,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成熟度完善。医疗信息化行业下游需求旺盛,由于政策和技术驱动,未来2-3年将是加速建设期。从医疗IT厂商来看,订单加速成长。2017年卫宁健康、创业软件等行业领军企业订单增速40%左右,2018年以来依旧维持40%+的增速。并且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等政策驱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由点到面推进,中小型企业由于交付能力弱和产品结构单一,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行业资源将向大型企业集中。(2)政策助力,新政频发驱动行业加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电子病历规范、新电子病历评级等针对医疗IT的政策越来越细化和可操作性。互联网医疗政策已经由口号式的大政方针演变成《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将有更清晰的路径。医保局成立将会推出更多政策和新型管控方式,相关配套的信息系统也面临升级换代和新建。(3)互联网医疗业务进入加速成长期。主业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安好医生已经成功在港股上市并获得较高估值,目前总市值超500亿港币。主业为互联网+医药的阿里健康业绩爆发式增长,2017年收入增速413.37%,并实现扣非利润扭亏为盈,今年以来股价实现翻倍增长。卫宁健康的四朵云业务同样表现卓越,云医、云药和云险经营指标靓丽,今年有望实现盈利。处方外流的推进加速处方共享平台发展,互联网医疗迎来百亿量级新赛道。(4)互联网巨头加速在医疗科技领域布局,医疗IT行业资产价值有望重估。腾讯入股东华软件,阿里入股卫宁健康,腾讯和阿里双巨头均与创业软件战略合作,互联网巨头加速在医疗科技领域布局卡位。互联网巨头具备技术优势、资金优势、C端流量优势,医疗IT企业具备行业优势,双方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将实现“1+1>2"的双赢效果。医疗IT行业资产价值有望进行重估。行业动态1、国家医保局:发布“两定办法”,明确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范畴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下称《零售药店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下称“两定办法”),并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实施。“两定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条件,以及医保行政部门、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的权责关系等。其中,对业内关注的互联网医院如何纳入定点管理做了明确。文件提出,定点零售药店可凭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电子外配处方销售药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在1月12日的相关解读中明确,处方流转与网售处方药并不能等同。目前办法中规范的是符合规定的处方可以流转到实体药店取药或由实体药店配送,网售处方药的有关政策则需要有关主管部门研究明确。国家医保局指出,“两定办法”制定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目的是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提高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广大参保人员权益。此次,“两定办法”是1999年国家建立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制度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重新构建医保定点协议管理体系。明确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有关条件。《在“两定办法”中,互联网医院如何纳入定点管理也成为关注重点,国家医保局解读时指出,目前,互联网医院主要有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搭建信息平台,实体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互联网医院均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申请执业许可。因此,“两定办法”规定,互联网医院可以与其依托的实体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并报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后,其提供服务产生符合规定的相关费用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因此,上述“两定办法”利好互联网医疗。2、一码通行,春运期间健康码全国互认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春运期间,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保障群众必要的出行需求。连维良强调,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是普遍性的原则要求,“码”上加“码”是个例、是特殊(情况)。健康码“一码通行”,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技术上完全具备条件。春运期间疫情防控要做到精准科学,不能“过度防疫”,要方便群众百姓出行。确有原因健康码不能互认的,需要先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春运疫情防控专班报告。1月12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提高人员通行效率,避免因扫码查验等引起人员聚集。3、上海: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开始近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决定联合组织开展上海市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该工作的集中受理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15日-2021年1月19日。“上海市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旨在充分发挥5G技术的特点优势,着眼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用场景,征集并遴选一批骨干单位协同攻关、揭榜挂帅,重点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5G+医疗健康标志性应用,为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培育上海市5G智慧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上海市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在试点内容中明确提出:围绕急诊救治(应急救援)、远程诊断、远程治疗(智能治疗)、远程监护、中医诊疗、医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远程查房和移动医护等十大重点方向,鼓励各单位创新5G应用场景,通过建设试点项目,推动运用5G技术改造提升卫生健康网络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医疗健康设备和应用创新,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大健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互联网+大健康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互联网+大健康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申请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建议书互联网+大健康项目商业计划书互联网+大健康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互联网+大健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互联网+大健康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1.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化工新材料包括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专用化学品、无机新材料六个大类。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二)化工新材料“十三五”期间取得成绩目前化工新材料行业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自给率最低、最急需发展领域。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化工性材料行业整体的自给率已达到了61%。化工新材料行业表现消费量(万吨)及自给率(三)化工新材料行业“十三五”期间突出的问题虽然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较“十二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某些产品仍然存在空白,一些产品虽然产能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高端产品仍然存在差距和短板。主要反映为以下六个问题。1)部分新材料尚未国产化,部分新材料出现结构过剩的问题,能够自给但性能指标、稳定性等存在差距。①如聚碳酸酯、聚甲醛,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导致国内市场的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②国内碳纤维有效产能2.2万吨,但产量仅为1.1万吨。通用级CF普遍存在质量不稳定、性能离散系数大等问题,而高端CF品种缺乏。2)部分产品单一,系列化程度不高,应用技术研究落后,市场响应能力和技术服务相对欠缺。受到体制、机制、市场环境的制约,加之自身理念和观念有待转变,我国相关企业在下游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投入较少,产品牌号少,产品尚未形成系列化、差别化,导致下游用户不能认可和接受,导致装置利用率较低。3)部分新材料亟需上游关键配套原料突破。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于上游原料,需要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如共聚聚酯PETG的关键原料CHDM,尼龙66的上游关键原料己二腈,高端偏光片关键膜树脂PVA树脂、TAC树脂等依赖度较高。只有实现关键原料的突破,下游新材料的制备才成为可能。4)部分新材料产品用户粘性高,下游用户接受缓慢。化工新材料中部分产品如电子化对产品批次质量的稳定性要求高,材料更替可能会造成下游产品性能和良率的波动,因此产品评价技术难度大、认证周期长、费用高;同时,由于细分子行业众多,导致单个产品通常成本占比较低。5)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竞争能力弱,研发和设备投入不足。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虽然部分新材料相关专业国内科研院所已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但与下游企业结合不紧密、国家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不完善,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慢、产业化程度低,行业上下游之间未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联动。6)战略性、创新性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是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国内对化工新材料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高端人才吸引不足,人才活力未能充分发挥。1.2关注重点和行业热点1)提高关键行业所需材料的保障能力。2019年6月底,日本宣布暂停对韩国供应3种半导体核心原材料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韩国三种材料对日本供应的依赖分别达到93.7%、91.9%、43.9%。断供后三星2019年三季度净利润暴跌52%,间接导致韩国出口连续数月下降。从日本断供时间可以看到,部分原材料产品对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风险,需要我们国家在化工新材料行业突破重点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提升行业所需材料的保障能力。①高端聚烯烃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a)部分产品仍处于空白,如EVOH、茂金属聚丙烯、POE弹性体;b)名义产能较大但实际产量不足,主要原因是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和国外新材料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如UHMWPE、聚丁烯-1;c)高端专用料牌号生产和开发力度依然欠缺,如茂金属聚乙烯。高端聚烯烃行业产需情况②工程塑料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a)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还不具备生产能力;b)产品档次低,不能满足高端差异化需求,如聚甲醛;技术水平落后国外,如聚芳酯、液晶聚合物等;c)缺乏终端应用开发能力。工程塑料行业产需情况2)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近一两年来,国家对塑料垃圾的问题重点关注,国家和多个省份也颁布了禁限塑政策,这些政策将有效推动我国未来可降解材料行业的发展。③对于生物可降解材料行业,目前我国产业化较成熟的主要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此外呋喃聚酯等一些新型品种也被不断开发出来。那么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a)目前,国内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尚未打开,产品以出口为主,70%以产品或制品形式出口海外;b)与传统石油基塑料相比,生物降解塑料尚存在成本高、性能较差、依赖政策支持等不足;c)国内应用整体上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市场有待培育。可降解塑料行业产需情况1.3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化工新材料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产值0.8万亿元,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10%,预计2025年,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化工新材料重点领域需求现状及预测(单位:亿元)1.4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一)高性能树脂——高端聚烯烃1)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①改进催化剂体系(茂金属聚烯烃);②改变共聚单体(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③通过工艺设备、操作参数形成的特殊结构和性能产品(双峰、多峰牌号,高融指、低嗅味牌号等)。2)提升牌号开发和市场响应能力。(二)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1)提升大宗工程塑料的生产水平。①高提高聚甲醛、聚碳酸酯等已有装置的运行水平;②促进一批国内尚属空白的特种工程塑料实现产业化,如PEEN、PEN、PCT、特种尼龙、生物基尼龙。2)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①加快1,4-环己烷二甲酯等单体技术开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促进特种共聚酯发展;②推进己二腈技术国产化,促进聚酰胺(尼龙66)工程塑料发展;③扩大戊二胺、1,3-丙二醇等生物基材料的关键配套原料,并降低成本。3)加强塑料改性、塑料合金技术开发。①提高工程塑料对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和产品性价比;②加强改性塑料和塑料合金的开发。(三)高性能树脂——聚氨酯1)绿色化。①发展水性或无溶剂型产品,逐步替代溶剂型聚氨酯产品;②加快发展气相光气化异氰酸酯技术,研究开发非光气化异氰酸酯生产技术;③聚醚多元醇的原料环氧丙烷,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氯醇法。2)差别化。①大力发展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特种异氰酸酯的生产,实现异氰酸酯产品升级;②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功能化聚氨酯产品。(四)高性能树脂——氟硅树脂1)对于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应大力提升国内产能规模和装置开工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关键参数。主要包括: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膜级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甲基苯基硅树脂、苯基硅油等。2)5G基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生产属空白的产品,应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主要包括: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高速挤出级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等。(五)高性能树脂——生物可降解材料1)扩大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聚己内酯等品种的生产规模;2)提升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等产品性能和改性开发;3)加快聚羟基(PHAs)、呋喃聚酯等新型生物基降解塑料等产业化进程;4)加快生物法丁二酸、生物法1,4-丁二醇、呋喃二甲酸等原料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六)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合成橡胶和弹性体1)部分胶种,增加产品牌号,增加供应量,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满足轮胎和制品用户不断升级的要求:溶聚丁苯橡胶(SSBR)、稀土顺丁橡胶(NdBR)、氢化丁腈橡胶(HNBR)、溴化丁基橡胶(BIIR)、异戊橡胶(IR)及单体、EPDM、甲基苯基硅橡胶、SEPS、特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2)强化一批产品填补缺口:如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特种氟橡胶、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丙烯酸酯橡胶、尼龙/丁基复合橡胶(PA/IIR)等。3)氟硅橡胶方面,重点发展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的品种。①提升氟橡胶产品品级;②提高氟硅橡胶、特种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的市场占有率;③实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成熟应用,带动在核电、高铁、汽车及电子行业的推广应用。4)TPO、TPU等热塑性弹性体产品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为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做好配套。(七)高性能化学纤维1)碳纤维。①加强碳纤维生产企业与复合材料制造、下游应用领域的联系,建立生产到应用一体化的技术攻关平台,探索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发展的模式;②加强沥青基碳纤维和高强高模碳纤维的产业化研究,实现其规模化稳定生产。2)芳纶。①间位芳纶发展重点是在现有有效产能基础上进行产品性能提升和应用研发;对位芳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自给率;芳纶Ⅲ材料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实现高质量稳定生产;②鼓励现有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改进技术、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发展系列化的产品,加强生产企业与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联系。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鼓励树脂生产企业与纤维生产企业联合生产和应用研发,促进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4)防护用纤维。进一步拓展种类,如通过引入不同的聚合单体,提升其产品性能。(八)功能性膜材料1)功能性膜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空白、技术实习薄弱和进口依赖度高的品种:①反渗透膜、纳滤膜等高性能水处理膜;②渗透汽化膜、气体分离膜等特种分离膜;③高性能、低成本电解用离子交换膜;④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燃料电池质子膜;⑤光学膜中的偏振片用薄膜(PVA膜、TAC膜等)、背光模组用膜(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等)、聚酰亚胺柔性膜;⑥新型光伏材料用膜;⑦轨道交通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高性能PVB中间膜等膜品种。2)目前国内膜材料关键成型设备自主化率低,需要加大膜材料成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①实现高端膜材料成型设备国产化;②推动应用研发体系的建立,如光学膜领域应注重薄膜材料研发与现实材料需求之间的关联,拓展光学膜应用范围,并形成“按需研发”的光学膜研发体系,逐步提升我国光学膜研究的引领能力。(九)电子化学品1)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四个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2)加快品种更替和质量升级,满足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①重点优化升级超高纯化学试剂、电子特种气体、先进封装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CMP抛光材料等国内已有一定生产基础的产品;②填补光刻胶及关键原材料、液晶混晶、高性能OLED显示材料、5G用关键材料等一批供应缺口较大的产品;③布局一批前沿产品,如动力电池回收用高效萃取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无镉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等。(十)无机新材料1)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无机纳米材料、无机晶须材料、光催化材料、石墨烯材料、半导体晶圆材料、无机纤维材料领域。①根据市场需要加强无机化工产品应用性能的研究,开发产品的新产品。如开发高纯、超细、表面改性等产品,提升产品性能;②实施创新驱动,研究开发相应的高新工艺技术包括超细化技术、纤维化技术、薄膜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单晶、多孔生产技术、特殊几何形状制备技术、高纯技术、复合物技术;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水热法生产高纯电子级无机化工产品等。促进无机功能材料技术发展。2)关注“新基建”带来的市场机会,发展5G技术所需相关材料等。3)推动与相关产业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十一)3D打印材料。1)开发低成本打印材料、开发多样性打印材料:未来进行改性技术研究的材料主要聚焦工程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热固性塑料、光敏树脂和预聚体树脂、高分子凝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2)对材料进行流动性改性、增强改性、快速凝固改性、功能化改性等技术开发。(十二)医用化学材料。医用化学材料产业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内工业化生产尚处于空白(或仅能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加快实现工业化突破。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申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建议书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