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氏知名教授最新名录(排名不分先后,都是卓氏学界代表人物)卓新平1955年生于湖南慈利。1974年毕业于湖南常德师专英语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9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3年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卓立甬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现任职于宁波市中医院。卓红斌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挑战计划成员。长期从事惯性约束核聚变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强场物理和大规模数值模拟计算应用开发研究。参与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天河并行系统的应用开发、性能测试和稳定性考核工作,独立研制和发展了系列粒子模拟和辐射磁流体等系列并行模拟程序,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岗位津贴二类1次,荣立三等功1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军口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卓仲畅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委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项目、韩国重大创新项目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累计110余次。光学工程、光学与激光技术、电子成像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等杂志邀请审稿人。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卓忠疆教授,福建福州人。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机电系。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讲师,福州大学副教授、教授、电机系副主任、科研处处长,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事中小型特种电机理论和电机瞬态过程的研究。撰有《利用逆序磁场自励恒压单相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的原理与设计》、《并网和自激三相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问题》等论文。编著有《机电能量转换》、《电机学》等书均为全国电力专业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卓上智主任医师,教授,1957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并在其附属医院内科工作至1986年。1987年调深圳市人民医院,先后被任命或聘请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特约教授”、“广州医学院及暨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并专长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及保健工作,现仍受聘为深圳市劳动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之一。卓旭升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测控与智能感知工程系主任,2008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测控教研室,主要从事热工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卓泽渊重庆长寿区云台镇人,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是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教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卓放1962年5月出生于上海,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卓超教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十多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主任,以研究临床、教学以发热性疾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合理、经济地使用抗生素为主要方向。科研以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细菌耐药机制为研究方向。卓伯棠首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教授。曾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制作)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士。曾任香港广播电影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编导,执导过《国际刑警》、《的士司机》、《第一次》、《四眼神探》、《女人三十》和《霓虹姊妹花》系列。影片:《煲车》与《宾妹》等。卓同年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高级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极康中医院院长,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实践39年。卓立宏教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科技带头人。现任南阳师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南阳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阳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南阳市科技中心顾问,南阳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主编或副主编《无机化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系列教材)、《配位化学》、《环境化学》等规划教材。卓纹君台湾高雄师大学心理与康复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美国德州奥斯汀分校教育心理系哲学博士,高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咨询中心主任督导,台湾格式塔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者。卓重光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副教授,所作的研究包括电子特用化学品的合成量产研究,机能性化学品研发合成及生产研究(含光变色、热变色等等)。卓清松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卓克华台湾佛光大学教授卓爱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专家库成员、全军优秀教师、全军育才奖金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安徽省直机关讲师团成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与研究。卓冬青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领域:婚姻家庭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卓朝君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专著《律师诉讼代理论》(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律师制度价值论》(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法律文书学》(合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主编教材《新编法律文书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参编教材有《司法文书写作教程》(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律师与公正制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7年版)、《法律文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卓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DSP信息处理系统。卓育敏主任医师、广州协佳泌尿聘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中德医学会会员,现任暨南大学附一院泌尿外科主任,主研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先天性畸形、腔内泌尿外科。参加专著编写3本《腔内泌尿外科》、《尿流改道手术学》、《简明外科诊疗手册》。卓克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河南省杰青,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555"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卓以和1937年生于北京,电机工程学家,美国朗讯科技公司(AT&T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教授。1955年卓以和赴美留学;1960年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毕业;1961年获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分子束外延、人工微结构材料生长和在新型器件研究领域的研究。卓颐九三学社社员,1980年5月出生,浙江温州人,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漳州市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漳州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漳州市青联委员。(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并不全面,仅用于卓氏宗亲文化交流)@卓氏宗亲共聚卓氏亲情传播卓氏正能量期待您的加入——《卓氏宗亲网》来源:公众号卓氏宗亲网
“985工程”院校代表着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学,能考上985院校,意味着毕业后,门槛就比普通院校学生高一级。因此、考985大学是很多家长及学生的梦想。我国985院校共39所,虽然官方并没有明确的排名。但是从每个学校的录取分,及学科成绩可以看出学校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有部分985院校在A类学科数量上是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今天小编介绍的这所“985”大学,曾经合并西南政法大学被拒。如今学校没有一个A+学科,被认为最“尴尬”的985院校。这所学校就是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是位于直辖市重庆,是重庆最好的大学,也是重庆唯一的985院校。学校是由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庆市共建的,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始建于1929年,曾用名国立重庆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顺利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大学,后又入选了第二批985工程院校。但其实学校真正实力增强是在2000年。当时全国高校合并浪潮,很多985院校,都合并了很多有实力的特色大学。而重庆大学则合并了著名的建筑老八校(重庆建筑大学)及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大大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重庆大学也向西南政法大学抛出了合并的橄榄枝。但被西南政法拒绝了,因为当时的西南政法大学是行业翘楚,非常的吃香。如果说两校强强合并,重庆大学的地位肯定会更高。经历过这次合并浪潮之后,好多985大学发展的非常迅速,例如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发展成国内顶尖大学行业。而重庆大学在学科发展上似乎没多大的进步。学校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B类以上学科共31个。虽说B类学科数量比较多,而且都是属于一些热门学科。但学校仅3个学科为A-学科,没有一个A+学科,A类学科的数量甚至比部分211大学还少。虽然A类学科并不能代表学校的整体实力,但作为一所985院校。A类学科会影响学校在同行内院校的地位。在上一轮双一流大学评选结果,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被评为双一流B类院校。如果重庆大学的A类学科的数量还是没有增加,下一轮评选会降为B类?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ID:Academic_Information)综合编辑:学妹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不仅对研究生们来说相当重要,更是关系着国家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为了整顿教师队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近年来多所高校印发了关于加强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加强建立学风正派、学识优秀导师队伍的相关规定。西南政法大学据西南政法大学网站近日消息,该校为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激发导师队伍活力,推动研究生导师在科研教学方面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学校于2017年建立了定期考核、动态调整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新政之下,该校在2019年和2020年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查中,20名博士生导师、50名硕士生导师被暂停2019年招生资格,10名博士生导师、92名硕士生导师被暂停2020年招生资格。具体来说,学校新建立的导师制度具体内容如下:1.推进导师评聘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导师遴选条件和程序,确保将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吸纳进入导师队伍。一是实行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评聘制度,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点,分别设定不同的导师评聘条件,有力支撑了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二是打破博士生导师评聘的职称限制,副高职称的教师符合相关科研条件可予以聘任,打通了优秀年轻教师进入博士生导师队伍的通道,激发了博导队伍活力;三是强化师德师风考察,对存在师德失范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制。2.推进导师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成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激发导师队伍活力,推动研究生导师在科研教学方面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学校于2017年建立了定期考核、动态调整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在2019年和2020年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查中,20名博士生导师、50名硕士生导师被暂停2019年招生资格,10名博士生导师、92名硕士生导师被暂停2020年招生资格。3.推进导师责权机制改革。2017年,学校修订了《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规范》,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确立了指导过程与指导结果双向监管的导师责任制。一方面,学校将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学术科研和实践创新水平、带生质量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确定下一年度导师招生资格及招生名额;另一方面,学校对未参与研究生学习计划制定、未履行指导义务的导师,或所指导的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开题、中期筛选、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等各环节未达培养要求的导师,或存在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导师,学校可视情况减少其招生名额、暂停其招生资格或撤销其导师资格。4.加强兼职导师管理力度。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鼓励其他高校知名专家或校外实务专家加入导师队伍,并通过参与授课、来校讲座、共同带生、共建联合培养基地等途径实现协同育人目标。与此同时,为加强兼职导师队伍管理,学校修订了《西南政法大学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规范》,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作为选聘兼职导师的首要条件,对于聘期届满的兼职导师,学校进行聘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评优或不予续聘的处理意见。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建立起一支“思想作风正派,业务水平精湛,协同能力突出,指导效果良好”的兼职导师队伍。5.健全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加强导师培训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新任导师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常规培训等形式多样的业务技能培训体系。一是通过选派出国访学、挂职锻炼、新任导师培训等途径,切实提高年轻导师和新任导师的指导能力;二是构建常态化的专题培训制度,如,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的专题培训,学风道德和学术规范专题宣讲等;三是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建设,以“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作为依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经验丰富导师对青年导师的“传、帮、带、导”作用,全方位拓展培训体系。6.建立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2017年,学校出台《西南政法大学“西政好老师”评选办法》,对“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积极承担并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在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知识育人、和谐育人等方面取得公认的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尤其是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此外,学校还不定期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将优秀导师代表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性指导思想通过官方网站或其它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强优秀导师的荣誉感,并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河北工程大学除了西南政法大学,“中外学术情报”发现,河北工程大学也采取措施,强化导师管理。在该校网站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2020年硕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及招生数量审核的通知》中,学校对导师招生资格提出下列要求: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工作由招生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并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后,作为导师招生资格、研究生与导师互选、学院招生计划编制的基本依据。审核要求如下:1.有下列情形者,应暂停其2020年研究生招生资格:(1)近三年,没有承担新的科研项目(横向项目、厅局级项目、校科研基金项目为项目负责人,省部级前二名,国家级前三名);(2)近三年,没有取得任何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科技奖励、专利等;(3)目前,无培养研究生需要的可支配科研项目经费。2.本学年指导的研究生中存在质量问题,累计2人次出现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总复制比超过35%者,或累计2人次学位论文出现评审结果不合格者,或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在本学年学位论文抽检中结果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者,暂停其2020年招生资格。3.对不能切实履行导师职责、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违反学术道德,因有悖师德、责任心缺失等导致重大问题或事故的导师,暂停其2020年招生资格。4.本学年新增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考核不合格,暂停其2020年招生资格,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方允许指导研究生。5.退休前不能完整指导一届研究生(基本学制内)的导师,一般不再安排其招收研究生。确因本人科研和学院研究生培养需要,且具备良好培养条件、培养质量良好,需继续招生的,由导师提交申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确定,并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6.因其它情况不适宜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者,依据相关规定暂停其招生资格。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拟计划招收约2001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902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99名),最终以教育部下达的名额为准。2020年招生政策和计划详情请到西南政法大学官网研究生招生页面查阅《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紧跟国家战略部署,2020年新增监察法学(0301Z7)、国家安全学(0301Z8)、人工智能法学(0301Z9)三个专业招生,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您能介绍下有关2020年学校硕士招生政策和计划是如何安排的?有哪些重要变化?您能介绍下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情况吗?学校现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您能介绍下2020年学校在学硕和专硕上的招生结构是怎样的吗?是否有些新的调整?我校2020年将在法学、新闻传播等8个一级学科门类,共计28个学科专业招收攻读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法律硕士(含全日和非全日制)、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金融硕士、审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我校学术型硕士专业规模保持平稳发展,专业学位招生规模呈逐年增涨态势。今年我校专业学位招生与学术型专业招生比重约各占50%。今年学校在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有哪些新举措?我校2019年6月开展了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指标相应增加,欢迎夏令营活动优秀营员报考。推免生接收政策略有调整,申请条件有所放宽,在考生“申请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应当相同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一级学科报考”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学科(或方向)根据培养要求,允许跨一级学科申请。范围如下:侦查学、警察科学专业接受法学、公安学专业申请;人工智能法学接受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申请”的条件。具体接收推免的专业和名额参见《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热情欢迎各位符合条件的推免生报考我校。在当下的大学“严出时代”,专硕如何在兼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把好质量关?针对专业硕士实务型、应用型的特点。我校从创新课程管理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课程考核质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机制改革,建立与专业硕士成长规律相符合的教学培养方式。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请您介绍下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我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共同入围A级学科,是重庆市唯一入围A级的学科,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在重庆排名第一;公共管理学和哲学在重庆排名第二。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工商管理等9个学科入选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法学被认定为重庆市一流学科。新增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既实现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以外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学校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审计监察学院、生态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请问学校今年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科研方面有何特色?硕博连读:对在我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在读学术型硕士,在硕士二年级可申请硕博连读的培养。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均可招收硕博连读考生。法律硕士职业化培养: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国法律硕士优秀培养院校。我校以法律职业化培养为导向,开设26个与法律职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培养方向供法律硕士研究生选择,以此全面协调校内雄厚的法学教育资源打造法律硕士人才培养高地。双校园交流培养:学校是全国立格联盟高校和重庆市大学联盟高校,同时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多所国内高校签署了交流培养协议,为研究生参与双校园交流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法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均可申请到国内相关高校进行半年以上的交流培养。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在读优秀研究生,奖励金额硕士研究生20000元,博士研究生30000元,博士、硕士分别评选,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执行各自标准评选。学校设立了包含新生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及专项奖学金三类的立体化学业奖学金制度。入学阶段:根据入学考试成绩评定新生奖学金,覆盖面近70%。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12000元;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分为三个等次,奖励金额分别为12000元、8000元、4000元。在读期间:研究生可申请评定综合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综合奖学金每学年结束后分三个等次评定,覆盖面达60%。博士生综合奖学金分别为12000元、8000元、5000元,硕士生综合奖学金分别为10000元、6000元及3000元。专项奖学金授予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或特定研究生群体,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奖。科研成果奖包括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和研究生其他科研成果奖两类,学位论文奖最高可获奖50000元,研究生其他科研成果奖根据研究生在读期间成果发表刊物级别,每项成果最高可获奖30000元。助学制度上,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每年6000元,博士研究生每年13000,每年分10个月发放;学校还设立由研究生担任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享受 “三助”津贴;此外,贫困研究生还可享受就学地国家助学贷款及研究生困难补助。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孙老师,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所学校,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政法界的黄埔军校。其前身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93年授予博士学位点,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学生大部分会留在西南地区,所以如果一般说西南地区政法界的话,大部分都是西政的校友,就像西南地区医院基本上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大部分哈!学校就业大部分是自由就业,国有企业,机关。就业单位主要是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单位。学校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有54个,重点学科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新闻学。西南政法大学招生主要是以专业招生和大类招生为主: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审计学、劳动关系、电子商务及法律)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关系、电子商务及法律),除此之外还有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德语等专业。西政招生分数,偏理科主要是一批次招生,最低收分在574分,一般是线上80分比较稳,国家专项一般是线上60分比较稳。文科也是一批次招生,基本上也是线上50分,国家专项基本上也要线上40分才比较稳,地方专项也要545,线上十分左右。所以各位在志愿填报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注意分数最低要求。请大家多多关注孙老师!
文章来源:本文原发表于《私法》,是易继明教授据录音整理;梁慧星教授补充、改定于苏州大学。本文是访谈节选。文章导读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做不了多少事情。我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做出决定:不再参加国家的立法工作;不再参加民法研究会;不再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我担任临时会长的中日民商法研究会除外)。但我将继续关注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将在网上公布我对官方的民法典草案的批评意见和修改意见。我的工作将局限于刊物编辑和指导研究生。作者简介梁慧星,1944年生,四川青神人。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采访人】易继明(以下简称“易”),男,1968年2月出生,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2006-2010),私法一般理论方向学科带头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破格晋升教授。兼任《私法》主编、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年刊》编辑部主编。2005年8月-2006年7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研修。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易:我记得刚到法学所的时候,您曾经跟我说过,法学研究最终要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民法学的研究。在您的一些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社会实践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曾经被纳入您的研究视野。我曾经看过顾准先生的自述,他的所谓"自述"是通过他们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历史交待"的形式出现的。在《1962-1964年在经济所――历史交待(二六)》中,他说了他本人对"教授"的看法。他说他以往有一种"怕教授"的想法,但后来参加实践工作和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献以后,他觉得"‘教授们'唯一可以炫耀自己的也不过是这些东西(――他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外文文献),至于把这些东西作为工具,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当前的和当代的问题,那他们不过是‘书生'"。我想,顾准先生这里所说的"书生",大约是一些从书本到书本的教授们。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特别是在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再回到学校,在激荡于有些老师的慷慨陈词之余,往往会觉得他们激情有余而务实不足:讲票据的不懂得银行结算的实际操作规则,仅仅是一些简单知识介绍;教授民法的根本没有什么实务上的经验和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洞悉与把握,翻来覆去地说明一些法律原则和朗诵式地讲述法条条文;谈到司法改革问题,除了介绍一些自己都尚未完全掌握的西方司法制度以外,就是对中国司法现状发一通牢骚;法理学的教育,有的就是时事政治学习的翻版,而有的则是汉语"造词"的盛宴......。但是,将这些知识和观念与我们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特别是提出改进和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之类的分析和论述,往往表现得十分缺乏。当然,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我的听课并不限于我曾就读的北大,因此也并不完全是针对北大法学院的课程。我这里说明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但现在有一种轻视实践、不重视社会调查的现象。您对此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在您的讲学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会?梁:对于讲课,除了给我们院的研究生讲课以外,我刚开始给工商局、司法局的干部讲课,后来给法官们讲课。最考验人的是给法官讲课。因为现在的法官一般都具有相当于本科的水平,给他们讲外国法律他们不感兴趣,讲一般的理论他们又都知道,所以给法官讲课比较难。讲法律条文时首先理解它,讲它的规则、构成要件、适用的条件,然后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更深一步的是挖掘它的来源,参考何种制度,用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我国实践,这样就把这个条文讲活了。在法学所,谢怀栻先生讲课最好,谢先生讲课总是旁征博引,很具有现实性。我讲课事先一定要准备演讲稿,根据学员的不同,方式和内容有所差别,给法官讲课与检察官就不一样,对于检察官要像给本科生讲课那样,从身边的事实举例。给法官讲课则应当结合法院的判例,分析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裁判的理由、理论上的根据,用理论去分析判例,从判例中引出理论。给教师讲则要增加立法中的背景,争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等。还有讲课与讲座,讲大课与讲小课是不一样的。小课是指一般的讲课,比如给研究生讲,需理论深刻,逻辑清晰,内容很从容。而大课,特别是在大学做讲座,听众水平参差不齐,有教员有学生,有研究生有本科生,有大三、大四已经学过民法的高年级学生,还有刚入学没有学过民法的一年级学生,选题就要更慎重,选题一定不能太窄、太专,要选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题目,例如选正在制定中的法律,当前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某个法律、某个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责任、交通事故、撞了白撞等这些大家都感兴趣的题目。所以讲大课要慎重选题。易: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问我,为什么在最近我写的文章中,提到什么学术观点和主张的时候,总是喜欢指名道姓。我当时回答他说,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他人劳动、特别是那些带有原创性质的劳动的尊重,也便于阅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文献检索;二是因为我写作和引征他人文献的过程中,自己总觉得是在跟某位学者在对话、在交流,而这种对话与交流使得我在论述的过程中心理十分坦诚,同时有助于学术平台的形成和提升;第三,这也是对其他学者的一种警示,――旨在向一些学者表明,在进行研究、发表论著的时候,我们都要经过反复思考、并保持这种思考的连续性(――即使是后期转变观点了,也是自己的研究使然),否则的话,这里随便讲讲,那里随便说说,别人都在为我们记载着呢!我的内子却经常向我提出警告,要我不要这样写作,说这样容易"得罪人"。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带给您,您对此有何看法?梁:关键在写什么样的文章。如果是普及性的文章就不必指名道姓,而学术性的文章就需要直截了当,指名道姓,我反驳你的文章的某个观点,并不意味着我不尊重你。大家都应当坦荡一些,学者应大度一点。20世纪80年代我担任《法学研究》的副主编,《法学研究》刊登过好几篇反驳我的观点的文章。我们现在的学术风气不太正常,例如自己出书自己找人写评论,这种风气不好。易:有一位学者曾经发过一个感慨,说就民商法学领域中的问题来说,即使在您主持的"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中找不到专门的著作,那也一定可以在《民商法论丛》中找到相关文章和论述。您对中国民商法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从这句感慨中,可见一斑。我记得,您从1994年开始创办并主编《民商法论丛》丛刊,这是法学领域最早出现的一种以书代刊的出版形式。此后,法学界以书代刊的这种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和兴盛起来。您当时之所以创办这样的丛刊,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现在,《民商法论丛》出版了20多卷,跨度也将近十年了。您于此之中的感受又如何?梁:《民商法论丛》已经编到第29卷,我准备写一篇文章,叫"小小十年",作为纪念。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现在已经有五十多部了,我计划出版到一百部。假设到我75岁的时候,《民商法论丛》还能继续出下去,我计划出100卷。到那个时候,这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了,将是法学上的奇观。易:我注意到,您现在出版的三部专著《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和最近出版的《裁判的方法》,都是关于民法学基础理论的;即使是后一部讲述"裁判的方法",也是从法律解释、法律价值及方法等理论方面着手的。当然,您现在出版的四本文集,所涉猎的范围要广泛一些,在民法的基础理论以外,还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行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人身权法、劳动法、经济法等领域;同时我也注意到,您在自选集序言中,还说到在研究生阶段甚至写了一篇《论贿赂罪》这样刑法方面的习作。我想问,在您开始学术研究的时候,您对学术研究领域和想要达到的高度,是否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这期间,一些教学与课题研究任务、法学所的分工和专业布局等因素,对您是否有很大的影响?梁:考研究生的时候我确定的专业是民法。一开始是合同法。再就是民法总论、债权和方法论。我的这个研究领域有点像王泽鉴先生。王泽鉴先生虽然也写过物权法的书,但他研究的主要还是债法和法学方法论。我出版了四本文集,《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一、二卷),《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法学研究所为庆祝建所45周年,我按照所里的要求,从过去发表的论文中挑选了35篇论文,编成自选集。自己认为这35篇论文,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代表我的民法思想和学术历程。《论贿赂罪》是我上研究生时写的,当时我感到社会只要国家存在,行政权力就会膨胀,现在看来越来越严重了。易: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您从事科研以来,参加了我国经济合同法的修改,也陆续参加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海商法、合同法、物权法及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并且,在这些"重要的"民事立法中,您往往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些您在这方面的体会?梁:前面参与的一些立法活动不像后面的。前面的如广告法,参加了讨论,他们也采纳了一些建议;像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和海商法,都只是参加专家讨论会,没有直接参加起草。后面的经济合同法的修改、合同法制定、物权法及民法典的起草等,都直接参与了。谈到体会,真是一言难尽!总的来说,我们的立法,主要问题是没走向正规化,既没有科学化,也没有民主化。易:在您的自选集序言中,您说到您的治学经验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使我想起了陈寅恪先生曾经表彰王国维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实,学术研究之独立自由,不受俗谛所囿,坚持己见,在时下的社会生活中确实需要一种学术勇气和独立人格的支撑。作为我们学人的楷模,您能不能就一些具体事情谈谈您的感受?梁:做学问,就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有一次,我在山东大学新入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讲,什么是研究生?怎么研究?我就把它概括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也就是把各种资料,不同的观点收集起来,加以比较。你不能盲从别人。别人怎么说,书上的,权威学者的,自己老师的,都不能盲从。要独立思考。经过思考的东西才会有道理呀!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采纳谁的就涉及到独立判断。但独立判断得有标准,这个标准当然包括法学原理、哲学原理以及社会学、经济学原理等,更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常理、常识、常情,就是社会生活经验。是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这样才能判断张三说的对,李四说的不对,为什么对,讲出一些理由。这就是判断。关键在于判断标准。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专业打假",至今有赞成与反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各有其理由,你究竟赞同哪一种观点?按照社会生活经验,"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造假者)和销售者(售假者),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哪一个应该着重打击?显然应当着重打击造假者。再说,在售假者中,小摊贩市场和大商场,哪一个的"假冒伪劣"商品多?通常是小摊贩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多。显然应当着重打击小摊贩市场。但我们看到,"专业打假"人士并不打击"造假者",专挑"售假者"打假,并且在"售假者"又专挑"大商场"打假。这是为什么?因为"造假者"没有钱(假货还没有售出),"售假者"有钱,其中"小摊贩"钱少而"大商场"钱多。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金钱。这样一来,我们就认破了"专业打假"的真正目的。于是,我们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中也就不难取舍了。这就是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易:有一种说法认为,您在学术研究中之所以能够一以贯之,成为著名学者,是因为您是在1988年直接从助理研究员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没有怎么经历一般学者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的这个过程,这可以使得您安心学问,不必为经常的职称评定而拼凑文章。另外,还有人认为,您工作的法学研究所不是一个教育机构,这可以为您的学术研究赢得较为充分的时间。您对这些说法是怎样看待的?您觉得,在您的学问人生中,特别是在您的学术成长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事情有哪些?梁:我觉得跟我是否在教育机构没有什么关系。我一直坚持每年写两篇自己选题的论文。学问不是以数量来衡量的。实际上,直到1988年之前,我都没有得到评副研究员的机会。对此,我并没有向任何人抱怨过。因为法学研究所有很多老同志还没有解决职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人担任领导恐怕都会先考虑老同志的职称问题。1988年社科院开始实行"破格"晋升,从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年限未满的)直接评研究员,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属于"破格"评研究员的,不占各研究所的职称名额。因此在法学所领导的鼓动下也就申报了。这是社科院第一次破格评研究员,记得光明日报还作了报道。在评职称的时候,要填报研究成果,有的人报100多万字,把普及读物都算上。我估计社科院这样的学术机构,评委都是各学科的权威学者,他们绝不可能看重"字数",报的"字数"太多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我只报了《法学研究》上的几篇论文和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本《民法》及与人合著的《经济法的理论问题》,大概40、50万字。在瑞士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的刊物,聘请了加拿大研究中国法的学者(中文名字叫彭德)编了一期特刊,大概叫《中国政府与中国法律》,上面翻译了我的两篇文章,一篇《论企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所有权》,还有一篇《论计划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是1982年发表的。那篇文章是第一次在中国内地讲到合同自由。现在武汉大学法学院的黄进教授,当时正在欧洲留学,他看见这个杂志,就复印了寄回来给我,我就将它们作为我的代表作报上去了。我当时之所以评上研究员,得到了黄进教授的助益。易:梁老师,我们知道,您自己主编的《民商法论丛》现在发展到每年四卷,也主持"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同时兼任《法学研究》主编,还要进行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参加立法活动和教学等,即使是以我们年轻人的身体来看,这种负荷也是难以长期承受的。但是,您在这方面却处理得挺好。说实在的,在看到您在自选集序言中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可叹青春之易逝,而人生之易老",我却马上想起了我们民法室的一位同志说过的话:你看人家梁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精神也挺好!都60的人了,不胖不瘦,精神抖擞,如果不是有些白发,整个就像个青年人。我想问的问题是,您是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做好学问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梁:实际上主要是《民商法论丛》。专题研究丛书花不了太多的功夫,主要是拿到稿件以后,需要你进行判断。你的博士论文寄给我,我就看你的选题、结构,看你的参考资料。判断水准如何,有没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花功夫多一点的是《民商法论丛》,因为稿件比较多,需要集中一段时间做编辑工作。先把全部稿件翻阅一遍,把比较好的挑出来。再从挑出来的好的稿件中再挑好的,也主要是一个判断问题。由于每一卷刊物有字数限制,有的好文章有时也不得不退稿。每卷稿件选定后,编目录,写卷首语,写用稿、退稿通知,最后交出版社。出版社专门负责论丛的责任编辑的工作非常重要,民商法论丛很少有错字,就是她的功劳。《法学研究》本身就有一个编辑班子,主要工作是他们在做。负责各部分的编辑初审选出来的稿件,交由主编、副主编终审。现在是副主编张广兴教授负责民法、民诉、刑法、刑诉方面稿件的终审,副主编张志铭教授负责宪法、行政法、法理学方面稿件的终审,我主要负责法律史和国际法方面稿件的终审。实际上是"三驾马车",并且我的工作量最少。实际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已经基本停止了学术研究,主要精力转向了立法工作、指导研究生和编刊物,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法官讲课。我在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民法解释学,1995年出版《民法解释学》一书,然后就在各级、各地法院给法官讲授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还讲统一合同法,大约有10年的时间。西藏高级人民法院,我都去讲过课,是义务授课。讲课稿经过整理,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叫《裁判的方法》。2003年4月出版,9月就售完了,10月又重印。我到某个基层法院看到法官人手一本《裁判的方法》。我研究民法解释学,起因于80年代访问日本所受到的刺激,当时日本学者多看不起中国,认为日本已经超越了民法解释学层次,而中国还不知民法解释学为何物。经过10多年的时间,已经有了成效,一些法官在讨论案件时已经开始运用这些方法和理论,从一些好的判例中已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官所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最近在山东大学召开的中日民商法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的段匡教授就中国的民法解释学和中国的判例研究作了报告,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民法解释学》和《裁判的方法》不是完美的著作,中国的法官现在所掌握的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和理论也可能是有缺陷和有偏颇的,这些不足和偏颇将由后来者批判和纠正。我完成了我的计划,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为此感到欣慰。我曾经计划过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并为此作了努力。199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武汉洪山宾馆召开第四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主办者邀请我出席会议。现在法制工作委员会的主任胡康生(当时大概是副主任兼民法室主任)、副主任王胜明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一个下午,胡、王到我的房间看我,我们三人分析、讨论了中国民事立法的现状和前景,就中国一定要制定一部完善的、科学的、进步的民法典达成共识。估计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自进入社科院做民法研究生始,就考虑过制定民法典问题,从那个下午与胡康生、王胜明达成默契始,制定一部完善的、科学的、进步的民法典,已被确定为我的学术生涯的最终目标。胡和王有好几次在非正式的场合提到那个下午的商谈。可见,制定民法典也是从那时起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在我参与立法工作的10多年间,与胡康生和王胜明的合作是比较默契和愉快的。我推测,"汇编式"民法典,对于胡康生和王胜明来说,也是出乎预料的。需要有人对"汇编式"民法典草案采取彻底否定的立场。在2003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我提交了题为《关于纠正民法典立法的任意性的建议》的提案,宣告了合作关系的终结。我领导的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已经完成了一部物权法草案并附有立法理由书。我领导的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已经完成了一部1900多条的民法典草案。立法理由书可望在2004年完成。这些工作是课题组集体完成的,是集体的研究成果,即使不为立法机关采纳,也将有其学术上的重大价值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做不了多少事情。我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做出决定:不再参加国家的立法工作;不再参加民法研究会;不再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我担任临时会长的中日民商法研究会除外)。但我将继续关注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将在网上公布我对官方的民法典草案的批评意见和修改意见。我的工作将局限于刊物编辑和指导研究生。至于身体健康,关键在心理平衡。一个人要一点烦恼都没有,是不可能的。要看得开,金钱、地位、名誉都是身外之物。学术也是如此。近年以来,也曾经有不少烦恼,也有好心的朋友为我担心。当我做出刚才谈到的"三不"决定之后,就完全恢复了心理平衡。易:好的,梁老师,今天打搅了您整整一天的时间,我听您的嗓音都有些沙哑了。真让我过意不去。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梁:我也要感谢您,您给了我一个机会,对四分之一世纪的学术生涯作了回顾和小结,这也算是我对自己本命之年的纪念。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感谢作者辛苦付出与创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欢迎联系。感谢您的阅读!《中华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华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澎湃新闻记者从西南政法大学相关部门以及种明钊先生亲友处获悉,著名经济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原校长种明钊先生于2020年2月14日在重庆因病逝世,享年88岁。公开简历显示,种明钊,1932年生,山东滕州人,195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57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1957年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曾任西南政法学院副院长、院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美法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中方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咨询顾问等职。种明钊生前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组法学评审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等职。在学术方面,种明钊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法学家,他在经济法学、反垄断法、法与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成就显著,被誉为“法经济学”的先驱者。早在1980年,种明钊就在《试论用法律办法管理经济》一文中,提出“管理经济一定要采取法律办法”,“管理经济如果没有法律办法,所谓经济办法将要大半成为空话;所谓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也要大半成为空话。”种明钊利用其横跨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功底,通过自己多年的独立思考,1983年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与法经济学的建立》一文中,大胆提出了把法学和经济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门介于法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法经济学的观点,被学界誉为“中国大陆法经济学的第一位倡导者”,而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被称为“中国大陆法经济学的发源地”,是“中国大陆法经济学的芝加哥大学”。种明钊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法学、反垄断法、法与经济学,先后出版了4部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教材,发表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其主编的、“七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二等奖,主持的《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据《民主与法制周刊》此前刊文介绍:1991年6月,种明钊被任命为西南政法学院院长。上任后,他便提出自己的计划,在他的任期之内,一定要办好几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更改校名为“西南政法大学”。1993年,西政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位西政80级学生、毕业留校任教的老师回忆:“1993年到1997年,是西政发展最快、步伐最大的5年,也是人气最旺、最有生机的5年。那个时候,学校哪个老师出了著作,发表了有影响的文章,全校师生员工都会议论、称誉,你能感觉到当时那种向上的气息,感觉到自己是在大学堂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1995年4月16日,司法部根据国家教委“教计[1995]73号”通知,同意西南政法学院“改大”,种明钊成为“西南政法大学”正式挂牌的首任校长。(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一、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复习方案. 1(一)参考书目. 1(二)完备学习计划. 2二、西南政法大学专业目录. 7三、西南政法大学学费、奖学金制度、培养年限. 14四、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内部招生信息分析. 15(一)近年报名与录取比率. 15(二)近年实际录取分数线. 15(三)复试及录取内部信息. 16(四)调剂内部信息. 17五、西南政法大学刑法专业相关导师重要背景信息综合分析及联络策略. 17(一)导师基本信息. 17(二)导师联络策略. 17六、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复试模式与人员分析. 18(一)复试分析. 18(二)专业课复试指导方案. 22(三)面试注意事项. 22(四)面试成员分析. 23一、西南政法大学刑法专业复习方案(一)参考书目(二)完备学习计划1、应用心理学专业复习全年规划(1)零基础复习阶段(5月-6月)目标:专业课书看完第一遍,理解基本内容方法:勾画关键知识点,标记不懂的地方。(2)基础复习阶段(7月-8月)目标:专业书第二遍,建立知识框架。方法:建立每一章内容的逻辑思维图,构建知识体系。(3)强化提高阶段(9月-10月)目标:专业书第三遍,突破重难点。方法:结合真题,將真题上出现的知识点标注在参考书上(4)冲刺阶段(11月-12月)目标:背诵牢固知识点,能快速提取相关知识的记忆。方法:多次背诵,巩固记忆。注意:此阶段记忆量大,需要反复背诵,科学记忆。2、学习方法解读(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书上做笔记即可,无须单独抄写在笔记本(3)真题的使用方法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的初期通过分析历年试题能大致了解考试的题型和方向,在复习的中期再分析一遍试题能考察自己是否复习方向正确,复习的深度是否足够,在复习的后期再分析一遍历年试题,能检查自己的复习是否到位,类似的题目是否会做,同时模拟的做一遍试题,分析一下自己如何安排考试时间,各个题目答多少,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不会心慌意乱。3、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二、西南政法大学专业目录见官网附件三、西南政法大学学费、奖学金制度、培养年限1、是否仍然执行公费与自费?如果仍然有公费和自费之分,那么区别标准是什么?如果是自费,学费为多少?自费,7K-8K2、是否有奖学金?区分奖学金额度的标准是什么?硕士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每年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区别在哪里?有奖学金,每年的标准一样,成绩排名前50%为一等奖,后50%为二等奖。3、是否接受校外或者校内调剂?如果是调剂生,是自费还是公费?是否仍然有奖学金?不接受。1、本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是几年?是否有转博士的机会?3年,成绩优异可以申请硕博连读或博士推免。四、西南大学政法专业内部招生信息分析(一)近年报名与录取比率属于不对外公布信息(二)近年实际录取分数线(三)复试及录取内部信息1、复试时是否差额复试?竞争激烈程度如何?复试的淘汰情况如何?是。竞争程度一般。1:1.5左右2、优先录取的条件有哪些(发表论文、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等等)?无3、是否有破格录取的情况?往年破格录取的成功案例是什么情况?无4、实际录取人数与招生简章上公布的招生人数有多大差别?一般没有差别5、录取有哪些潜规则?无6、对跨专业考生是否有排斥?不排斥7、对同等学力考生是否有排斥?不排斥8、是否优先录取男生(女生)?否(四)调剂内部信息1、如未能被该专业录取,是否可以调剂?有哪些调剂渠道?不接受调剂2、校内调剂的条件是什么?近3年调剂成功的学生中是哪些背景(分数、专业、性别)?不接受调剂3、如果接受外校生源的调剂,须具备哪些条件?近3年调剂成功的学生中是哪些背景(分数、原报考院校及专业、本科院校及专业、性别)?不接受调剂五、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相关导师重要背景信息综合分析及联络策略(一)导师基本信息见官网(http://yz.kaoyan.com/swupl/shi/)(二)导师联络策略1、第一次联系可以在初试成绩出来后,邮件联系导师告知成绩,并表明会努力准备复试。3、第二次联系导师建议在复试通知出来后,邮件联系导师告知收到复试通知,期待与老师见面。六、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复试模式与人员分析(一)复试分析(1)、复试要求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要求:首先单科必须达到国家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1、学术硕士:总分不低于339分,英语不低于42分;政治不低于42分; 专业不低于63分。2、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要求参见学校分数线。3、达到相应少数民族分数线的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考生。4、达到相应退役学兵分数线的享受退役学兵优惠政策的考生。(二)复试具体安排清明节前后,渝北校区进行(2)资格审查1、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带上所需材料参加报考资格审查、政审和复试。所须携带的材料有:1)本人准考证2)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学生证(在职人员、非应届考生带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4)大学学习成绩表5)《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式两份,见附件)6)享受优惠政策考生所需的辅助材料7)个人简历2、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考生还所需携带材料:1)身份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户籍证明(户籍原件及复印件,须有当地派出所签字、盖章)3)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考生(含应届和非应届考生)还必须提供已签好的定向就业合同原件一式叁份。注: (1)少数民族身份以报名时的民族类别为准,不得更改。(2)考生报考时所填民族、身份证上的民族及户籍上的民族必须一致。(3)委托单位须处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4)享受此类考生在复试时需提交定向就业合同。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所需材料(拟录取后补上)除资格审查“1”中所提及的所有材料,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还需准备填写完整、签好的《报考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从我校研招网上下载,经各方签字、盖章的《国家定向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在职考生 )定向协议书》一式三份;《国家定向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职考生)定向协议书》一式四份。(3)、复试办法(一)复试内容及考核形式1.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测试、英语测试(听力、口语),综合素质测试,思想品德测试以及心理测试。专业素质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主要涉及专业基础和研究计划,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面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具体包括:(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4)人文素养;(5)举止、表达和礼仪等。2. 复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为闭卷考试同等学历考生复试时需加试。(二)复试程序体检—笔试—面试(三)初试、复试成绩的权重分配初试成绩占60%,复试成绩占40%。(四)复试考生综合成绩评定方式1. 综合成绩计算公式: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成绩×40%2. 注意事项:(1)复试成绩为各项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二)专业课复试指导方案1、复试内容及详解:(1)专业课笔试考察刑法知识,参考书目为初试的刑法总论与分则(2)专业课面试抽题作答(3)专业课复试指导方案深入理解刑法总则与分则相关内容,掌握理论争议(三)面试注意事项1、谦逊有礼,着装简单、大方。2、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目光要平视前方。3、不懂的问题不要装懂,可以直接告诉老师自己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学习。4、放松心情,保持微笑,呈现自信的一面。(四)面试成员分析1、面试分为几个组同时进行,每个组大概20名学生。2、每个面试组有8名老师,都为刑法专业的老师。更多信息与咨询可以留言评论!
近日,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招生宣传工作,展示西南政法大学本科专业的实力和特色,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推出了线上王牌专业系列展播节目。首期活动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珮教授作客腾讯教育王牌专业展播线上直播平台,为广大网友系统介绍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内容。李珮教授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1994年,1995年面向全国招生。这是全国法科大学里开设的第一个新闻学专业。专业建设初期,学院明确提出“主新辅法”的培养模式,突显新闻学和法学相结合的独特学科优势,凝炼出一套迥异于其他学校新闻学院的办学理念:培养既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知识、技能,又熟悉法律知识的高层次法治新闻人才。2010年学院对外更名为“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是学院保持发展法治新闻特色办学十五年之后的一次理性拓展,提出“以全球新闻视角打造国内一流新闻学科、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法治新闻传播人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新闻为基础、以“法治新闻”为特色、以“人权与舆论”为亮点的学科设置思路,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开创国际化教学方法与办学模式,走出一条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错位发展之路。历经26年励精图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依托本校新闻传播学科,始终秉承“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办学宗旨,已形成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多专业协调发展,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全球传播与跨文明研究高级研修班新闻传播学院设有4个科研机构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法治新闻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中心将“新闻与法治”作为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主要特色方向,具有充实的人员配备和丰厚的研究成果,有力促进了新闻传播学与法学学科交叉融合。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月,研究院秉承“全球视野、中国立场”宗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前沿,开展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5月。研究院以开放的办院宗旨,与相关管理机构、学术组织、有关传媒及知名学者展开合作,加强基础理论、深化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的产、学、研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传播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月。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讲话精神,重点从城市传播、区域传播、发展传播、品牌传播等学术视角开展研究,发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和人才优势,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于2004年,2010年成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中心引入融合媒体虚拟实验教学云平台,达到最大化利用与共享教学资源。2019年,中心产出的“重大成就融媒体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入围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我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这四个专业分别怎么样呢?让我们一探究竟!新闻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于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我国法科大学里开设的第一个、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色新闻学专业。2007年,新闻学专业获评重庆市新闻传播类唯一特色专业;2010年,新闻传播学院被确立为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2020年新闻传播学院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适应媒介融合变革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从事新闻采、写、编、评等工作,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精专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学教师新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20人(含海归博士3人);同时聘请了重庆报业集团、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实务界导师授课,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大篷车课堂”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国内外进行实地采访和实习,引导学生用双脚、双眼寻找真相。“大篷车”课堂让学生学在路上,去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外交价值的地方;走在路上,引领学生在未来更为艰辛的社会人生路上,接受各种磨难,在各种环境中都坚持人文主义的写作精神。师生在巴基斯坦参加“大篷车”课堂2016——走近哈萨林岛2017——勘察加之行2019——环阿尔泰山2015年,本专业创新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蓝鲸计划”,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强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同年“蓝鲸计划”入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学校与重庆日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格局。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与华龙网集团共建西南政法大学融媒体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与华龙网集团共建融媒体学院揭牌仪式“蓝鲸计划”启动仪式“蓝鲸计划”学生到重庆商报参观学习“蓝鲸计划”李珮教授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蓝鲸计划”总结并表彰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日报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20年即将启动的“新闻+法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将以新闻传播学和法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以“立德树人,新法双修”为理念,培养既具有新闻学专业技能,又具有法学专业思维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该项目将在全国各省市区投放招生40名招生计划。在完成其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根据《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公检法司宣传部门和政府机构、主流媒体等单位就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广受各单位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学院毕业生获得中国新闻业界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达15项。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设立于2005年,同年面向全国招生。2009年获批重庆市广播电视学新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立首个重庆市法治新闻纪录片实验室。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是新闻学专业电子媒介方向的办学拓展。拥有重庆市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方面根据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务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我校的法学优势,注重对学生法治意识的熏陶与法治节目制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培养具备广播电视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优良职业道德,能从事广电行业摄、录、编、排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学教师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20人,海归博士2人;超过一半的教师拥有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和业界经历,18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在国外进修、访学经历。服务于本专业的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主要用于满足学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需要。2018年,中心引入融合媒体虚拟实验教学云平台,完善了综合演播室系统,载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多机位数字全高清导播系统等,达到最大化利用与共享教学资源,以期实现复合型、创新型融合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2019年,中心产出的“重大成就融媒体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成功入围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传播学专业传播学专业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传播学专业与政治管理专业联合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舆情传播与风险管理群。2017年,又联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群。该专业聚焦新媒体传播、区域传播、城市传播、品牌传播、危机传播、文化传播等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导向和空间,顺应媒介融合的全球化时代需求。构建具有全方位专业素养的当代传播人才孵化器,旨在培养具备传播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传媒法规与媒介技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优良职业道德,能胜任媒体及相关文化产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政府公共传播、企业传播策划与广告等工作的精专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传播学教师传播学专业拥有一支团结创新、踏实强健、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团队,在19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博士15名、海归博士4名。超过一半的教师拥有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和业界经历,8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在国外进修、访学经历。本专业拥有新闻传播概论、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以及西方文化通论3个教学团队,拥有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全球传播三个研究团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立于2018年并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与媒介融合的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本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目标,依托与华龙网集团共建的融媒体学院,组建融媒体课程研发团队。整合现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趋势,共同编写融媒体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融媒体师资队伍建设、打通融媒体人才实习实训与就业培训通道。旨在培养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综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融合新闻采编实务,网站建设与运营,数字产品内容策划、设计、研发、推广,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共传播、舆情调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家对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对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响应“卓越新闻传播人才2.0计划”要求,新闻传播学院在结合融媒体发展态势需求的情况下,结合现有的校内优势方向资源,以现有重庆市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以人权传播为核心,打造特色融媒体实验中心方向,拟建设国家级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权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效果图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人权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融媒体运营、移动素材采集回传、融媒体中心门户、融媒体中心配套体系等基础工具和服务以及人权传播特色的大数据平台。搭建新模式下的教学体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业务系统,培养学生面向就业机构的复合型实践能力。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素材来源: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 新闻传播学院 排版:龙雨馨 执编:陈新月 素材审核:李珮 吕亮
相信大家的努力和坚持都有丰厚的回报,恭喜!拟录取后,大部分同学还会面临方向选择、导师选择、研究生在读规划的问题。本文将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明晰的步骤,为大家分享导师选择以及研究生在读规划的经验,让大家提前心中有数。第一部分 关于西政法硕方向选择关于西政法硕方向选择,备考时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只有等到确定录取以后,才会面临具体研究方向的选择。目前复试工作结束,录取工作也即将完成,学校下一步会给大家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工作,请大家等待学校的短信或研究生院官网公告通知。以往学校复试完后会举办关于选方向的宣讲会,但是今年不知道会不会线上举行,大家对方向选择不了解,面对数十种各有特色的方向,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仍然有特别多同学咨询这个问题,故在此有必要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指南,参照往年经验,为大家介绍西政各个方向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一、西政法律硕士分流培养政策简介选专业方向的官方说法就是“法律硕士分流培养政策”,所有的法硕(包括法学和非法学)录取之后,都会分到西政各个法学院(包括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国际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应用法学院等),各个法学院下管理两到三个方向。所以西政法硕不是属于法律硕士学院管理的,而是属于方向所属的学院管理的,比如我是民商法实务方向的,就属于民商法学院管理。选择方向会对大家有什么影响呢?主要有:1.不同方向的专业课不同。虽然所有法硕会上一些相同的公共必修课,但不同方向会有不同选修课,这些选修课专业性很强,只有本方向的学生才可学习。2.不同的方向可选择的导师不同。法硕学生只可以在该方向范围内选择导师,原则上不可跨方向选择。3.不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不同。这点跟第2点一脉相承,毕业论文一般要选导师的研究方向比较好。总不能你是民商法学院的选个刑法论文吧。4.不同方向积攒的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同。一般选择了该方向,大多接触的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工作的人,同门的师兄师姐也大多从事相关领域。很明显,西政把各个法硕分流的原因一个是方便管理,二个是突显研究生的专业性,与本科的通识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必须体现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往某个领域深钻,不可能再像本科那样面面俱到,这样是有利于法硕的培养的。西政也是最早实施分流制度的学校,培养效果显著,各大高效纷纷效仿,现在主流的法硕院校也都采取了分流模式,但我国该制度的祖师爷还是西政。二、西政法律硕士各专业方向简介大家在上部分了解到了选专业方向的意义,相信大家都想了解西政法硕到底有哪些方向,尤其是今年,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概有十三个方向(有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如以往有环境司法方向、行政法方向,但因为招生不理想而被取消),大家的选择更加多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具体的方向详细介绍请登录:http://yjsy.swupl.e.cn/pygl/fspyfx/index.html(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因篇幅问题,这里就简略列出这些方向的特色关键词供大家参考。1.民商法实务方向(所属学院:民商法学院)特色关键词:竞争最为激烈;学霸乐园;低分慎选;前10%的同学选到可能性大;招人很多;实力强劲;导师有钱2.知识产权法实务方向(所属学院:民商法学院)特色关键词:人才需求非常旺盛;非常适合本科学理工;前(钱)途无量;属于民商法学院。3.财税金融法实务(所属学院:经济法学院)特色关键词:实力强劲;国家重点学科;就业广;金融机构欢迎;本科经管、财会最爱;学术氛围好。4.企业法实务(所属学院:经济法学院)特色关键词:实力强劲;国家重点学科;立志从事企业法务必选;导师社会兼职多;对学生要求严格。5.律师实务方向(所属学院:行政法学院)特色关键词:未来的律师训练营;律师全程带;实务实习机会多;导师大多律师从业多年。6.民事司法实务方向(所属学院:法学院)特色关键词:侧重民事程序法;法院民庭、执行局的后备人才库;崇尚程序思维,维护司法公正;双师同堂;实务导师多。7.刑事法实务方向(所属学院:法学院)特色关键词:侧重刑事程序法;公检法的后备军,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崇尚程序思维,维护司法公正;双师同堂;实务导师多。8.仲裁实务方向(人工智能法学院)特色关键词:全国首家仲裁学员;与重庆仲裁委员会共同设立;多位导师都是仲裁员。9.证据调查实务方向(所属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特色关键词:法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受侦探破案的快感;适合有一定理科基础的同学;可在司法鉴定中心学习;实务导师多。10.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商法与争端解决方向(所属学院:国际法学院)特色关键词:采取“一体两院三年制”模式,即中美一流法学院联合设计、管理和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案;学生分别在中国和美国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一个培养方案,同时获取两个法律硕士学位的效果。11.涉外经贸法律实务方向(所属学院:国际法学院)特色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时代;大有前途;对英语要求较高,适合本科英语专业的同学。12.人工智能法实务(人工智能法学院)特色关键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未来无限可能;尤其欢迎具有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学、语言学、数学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13.监察法实务(行政法学院)特色关键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未来无限可能;该方向是新体制的执行者和探索者,肩负国家命运的重任。三、如何挑选专业方向面对这么多专业,大家肯定晕菜了,看起来哪个都很厉害,哪个都想选啊!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标准:适合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怎么判断适合性,主要从兴趣、自身知识体系的衔接性、未来的职业规划三个方面考虑。简单来说,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对哪一部门法(或者哪个领域)感兴趣?2.哪个部门法(或者哪个领域)我学的比较顺溜,看文献的时候不会像看天书一样?3.我以后想从事的职业?然后根据自己心里的答案选择即可。举个例子:张大富(非法本法硕)对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都很感兴趣,由于行政法比较繁杂,张大富在以前准备司法考试时学行政法比较吃力,得分也不高,但是民商法和经济法学得快,做题正确率也高,平时也喜欢看民商法和经济法的论文;同时,张大富本科是金融学专业,有一定经济学和数学基础,学习经济法和自己本科专业的衔接性高,考虑再三,张大富选择了经济法学院下的财税金融法方向。四、选方向时填写志愿的方式填方向志愿的方式是顺序志愿(顺序志愿的概念可百度),西政会让你给这十几个方向排个序,同学们只要按上述的选择标准依次选择顺序即可。举个例子,比如小A第一志愿填了民商法,但是民商法只收30人,然而第一志愿填民商法者有50人,这50人按排名从高到低排序,前30人进了民商法,剩下20人看第二志愿,如果第二志愿在满足了第一志愿后还有剩余,则可继续参与第二志愿的竞争,以此类推。切记把你最想选的三个专业方向放在前三位,一般前三个总有能录到的,大家也不用太担心被分到自己很讨厌的方向。至于民商法实务,总分排名较低的同学选上的几率就不大了,民商法实务通常是高分者先选了。分数排名不高的同学可以优先考虑下别的专业。所以说,分高的优势就在这里体现,总成绩是由初试分数*0.14+复试分数*0.2构成的,高分者的“优先权”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研每个环节的分数不仅影响是否被录取,是否拿奖学金,还影响着专业方向的选择,甚至职业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今年考西政的同学注意了,初试分数尽可能要高,因为初试分数后续影响非常深远,必须引起重视,考其他名校法硕也是一样,因为大多名校法硕也是实行分流制度,如果有方向供不应求,必定优胜劣汰,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这研究生读起来也必定索然无味,所以,务必从初试开始就全力以赴!第二部分 关于导师的选择考学硕的同学可能考前已经将导师的选择与联系工作进行完毕,便可跳过此部分。但是法硕的同学,因为报考时不分方向,可能报考时没有联系导师,等录取后才会面临导师选择问题,有些高校法硕还会分方向,一般还得先选择方向再选择导师,下面以西政法硕为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大家勾勒一个导师选择与联系的步骤。(以西政法硕为例,其他高校可参考)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西政专业方向介绍和选择方法请看上文,在此不再赘述。2.选择方向后,还要知悉该方向的所属学院(上面那个方向介绍的链接有说所属学院),进入该学院官网,如我想选“财税金融法”方向,该方向的所属学院为“经济法学院”,百度搜索“西政经济法学院”,进入学院官网。然后选择“师资团队”选择“金融财税法教研室”Ps:各个教研室不一定与方向一一对应,如财税金融法方向主要是选金融财税法教研室的老师,也可以选到一定的经济法基础理论、环资法的导师,具体得等开学后学院下发的导师名单,但是基本都是官网上有的硕导、博导。然后就可以看到老师们的照片啦,一一点开,可以看到老师们的简历、研究方向、荣誉、教学特色等信息,注意要看有硕士生导师(含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导师哟,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3.联系导师选择好自己心仪的导师后,就可以尝试向导师毛遂自荐了,因为选择导师是个双向的过程,你选择了导师,导师也要选择你才算“牵手成功”。有些导师的简介里会有导师的邮箱,如下图:但是有些老师的简介没有附上邮箱,因此需要多方打听,最好找到这位导师门下的师兄师姐要一下邮箱。要到导师邮箱后,就可以给导师发邮件了。给导师发邮件要注意三个事情:第一,要附上自己的简历;第二,附上一封自荐信,自荐信中要写明自己的情况,包括姓名、本科学校、本科专业、知识背景等基本信息,还要写明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背景相契合,最后要写明自己读研期间的简要规划以及到导师门下学习的强烈愿望,可参考网上的模板写,内容大同小异,但不要照抄,结合官网查到的导师简介写,写出真情实感;第三,给导师发邮件一定要有礼貌,注意细节,邮件标题一定要写,如“XXX同学的自荐信”,附件附上你的简历和自荐信,邮件正文一定要按写信的格式规范来写,不要不写正文。有些同学给导师发邮件标题和正文啥也不写,发个简历,导师肯定是看都不看的。发完邮件后,有些导师会回,有些不回(实在是太多同学发了),回复的内容不一,如果导师特别想要你会在回信里说的,如果导师回信说特别中意你,基本你选他,他就会选你啦。第三部分 关于读研期间的规划很多同学问我,读研忙吗?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其实和本科一样,看你怎么去渡过,有些人的研究生生涯很忙,有些人的研究生生涯很闲,研究生更不比本科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比本科生独立性更大,谁也干涉不了谁,做事全靠自觉,但是毕业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人已然可以成为有些人的老师,这就是差距。因此,考研不易,一定要珍惜,不可浪费时光,一定要继续努力,毕业后能自豪地和别人说“我是研究生”,而不是一个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虚名。研究生在读规划的安排,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强化提升期——自我寻路期——就业铺垫期。1.强化提升期(研究生第一年)一般研究生第一年课比较多,学业比较重,这个时候要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多看书。首先,该上的课得上,研究生的上课方式和本科不太一样,研究生上课方式一般是专题式、辩论式、交流式,研究生上课一般没有课本,老师不会像本科那样把教材从头讲到尾,老师一般是做一个专题讲座,把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老师鼓励课上同学们去发言、辩论、交流,而不是像本科那样填鸭,很多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要的就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思想进行碰撞。其次,要认真完成作业,研究生期末考试不是重头戏,平时的作业和表现才是评判的重要标准,老师布置平时作业小论文一定要认真完成,认真去写,会极大锻炼你的写作能力,不然研究生毕业了连论文都不会写,这不是遭人笑话吗,还有老师经常会课后布置一个问题,让同学们组成小组研究讨论,然后下一节课派代表展示你们的研究讨论成果,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去当那个代表去展示去表达,可以极大锻炼大家的表达能力。最后,一定要多看书,导师一般会开个书单给大家,肯定有些书很难,但是一定要看,“看不懂没关系,看多了就懂了”(老师原话)。当然,如果还没通过法考的话,一定要在第一年通过。2.自我寻路期(三年制的第二年,两年制的第三学期)经过了一年的积累后,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有了,但是我们也该考虑以后的职业规划了。这段时间可以思考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你想做律师,就可以去律所实习一下(研究生非常好找律所实习),看看自己是否能适应律师的生活;如果你还没决定做什么职业,不妨多尝试几个实习,去法院、律所、公司都去看看,然后选择自己未来比较倾向的方向。同时,在做实务的同时不能忘记学习,多虚心请教前辈,打听清楚该行业的前景。3.就业铺垫期(三年制的第三年,两年制的第四学期)最后一年基本就是写论文、找工作啦。切记论文尽快写好,不然越拖越不好,否则后面会很赶。然后就可以根据上一个阶段确定职业方向去找工作啦,这个阶段跟本科大四差不多,要点就是不要拖,论文能早点写就早点写,工作能早点找就早点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