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3.2%,21个学院保研224人,留校人数低道安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3.2%,21个学院保研224人,留校人数低

2021年西南民族大学公示了本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单,一共有21个学院的224人获得了保研资格,按照西南民大2017年的本科新生录取数据近7000人得出的保研率约为3.2%,这个保研率虽然不高,但对于西南民大来说,也还是非常不错了。21个推荐保研资格的学院,保研人数超出20人的仅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2人和艺术学院20人,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招收艺术生745人,按这个标准,艺术学院的保研率为2.68%,可见,艺术学院保研人数虽然多,但整体保研率还没有达到整个学校的平均水平。保研人数超过10人的学院有10个,保研人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经济学院19人、商学院18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5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4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3人、法学院12人、畜牧兽医学院11人,其它为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均为10人。保研人数低于10人的学院有9个,分别是药学院9人、新闻传播学院8人、建筑学院7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及西南民族研究院合计7人、公共管理学院6人、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4人,数学学院、体育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均为3人。西南民族大学2021届保研本校的学生仅有31人,其它193人均去往外校,比如兰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

甚矣

重磅:西南民族大学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新学期 新征程,西南民族大学学科专业开启大调整。为什么?怎么做?依据啥?疑问三连,稳住!一波图说方案解读: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聚焦“双一流”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制定了《教学科研单位及学位点、专业调整方案》。本次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设置哲学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 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建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组建新闻传播学院组建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组建畜牧兽医学院 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组建电子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组建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名为建筑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做强药学院更名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做强法学院做强经济学院做强艺术学院做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稳步发展预科教育学院调整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各民族学生搭建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发展平台,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科导向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需求导向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学科专业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不断夯实学生学科专业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导向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学科归口建设1.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为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的3个学科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博、硕)方向、经济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硕)方向、艺术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方向。2.公共管理学院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的2个学科方向,即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的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和建筑学院的公共管理(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方向)。3.畜牧兽医学院为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在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畜牧学(畜产品加工与安全方向);畜牧兽医学院为农业硕士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的4个领域,即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青藏高原研究院的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农业硕士(农村发展)。4.电子信息学院为电子信息硕士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计算机技术方向)和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硕士(电力电子技术、系统控制工程方向)。5.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为教育硕士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编辑 | 刘昱彤 戴嘉昊 王雅瑄 张紫怡 文可资料来源 |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图源 | 崔馨元责任编辑 | 赵祺祺

狗吃狗

西南民大学科专业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近日,地处四川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南民大”)迎来学科专业大调整。9月22日,微信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发布了此次调整的具体方案。消息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聚焦‘双一流’建设,学校制定了《教学科研单位及学位点、专业调整方案》。”根据官方发布的方案内容,此次调整包括: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据微信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介绍,此次调整的学科导向为“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则是“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西南民大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西南民大未能成功进入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数匝

大调整!西南民大撤并7个、新建11个学院

新学期新气象。9月23日,记者从西南民族大学获悉,该校迎来建校以来,在学院学科专业的最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此次调整包括: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为何做出此般调整?据介绍,此次调整的学科导向为“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则是“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西南民大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来源 川观新闻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杨华春【来源:成都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旗飘

好消息!西南民族大学专业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进行了专业大调整,共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学校的一系列调整方案,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双一流”高校。此次调整除了撤并和新组建的学院,还有就是4所更名的学院和一个最新独立设置的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更是调整为6所。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属于综合性民族高校,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学生考大学还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会有加分政策。很多人都认为民族类院校实力不怎么样,其实不然。西南民族大学的理工科实力确实不强,可谓是肉眼可见的差,但是学校的经济,法学,动科确实不错,直到现在依然很强。尤其是近几年,西南民族大学疯狂的引进人才,在理工科方面也是加强了许多,修补漏洞,师资比之前强了许多,教师数量翻了一番,该校是一直都有在进步的。学校不只是少数民族,汉族人也多,对于汉族来讲,文科类最好的选择就是读经济学院和法学院,理科类选择动物学会比较好。少数民族的话,民族学肯定是不错的,看个人选择吧!

城之大者

四川新闻|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00:48今天(6月15日),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为研究院揭牌,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把优秀的藏羌彝文化研究好、传承好、发展好。要正确看待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打开视野,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传承中华文脉,让优秀的藏羌彝文化融入当代生产生活。要推动研究院实体化运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共同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来源:四川观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熏习

西南民大学科、专业大调整!涵盖多个学科 新组建11个学院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近日,西南民族大学对学校学院、学位点以及专业做了一揽子调整和优化,涉及多个学院,涵盖文、史、经、理、工等学科门类,本次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据悉,此次调整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双一流”建设。具体来看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哲学专业为今年新增本科专业)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所合署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原藏学学院、彝学学院里的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将整合进崭新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整合后两学院不再保留。)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员稳步发展预科教育学院据民大官方消息称,此次调整原则旨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以“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

绿茵下

西南民族大学师生开展重走藏羌彝走廊大型学术考察活动

为推进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按照学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安排,根据“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工作计划,遵循老一辈民族学家学术传统,西南民族大学于近期组织校内外专家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分赴阿坝、甘孜、凉山等地开展“重走藏羌彝走廊、摸清家底”大型学术考察活动。 7月29日至8月3日,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万果一行9人先行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学术考察活动。调研组通过对金川县、马尔康市和理县三个地区的考察调研,挖掘藏羌彝走廊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峰峦重叠、峡谷深邃的民族走廊中寻找藏羌民族文化的研究价值。 调研组先后在三地开展座谈,听取当地职能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情况介绍,与地方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协议并挂牌,为在当地的后续田野调查活动建立了前哨站。当地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表示,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亟须专家学者将之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以带动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万果院长表示,民族学研究就是为民族地区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十分愿意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组对民族走廊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系统认识,了解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信仰,用浸润在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方式激发论文选题灵感,丰富科研选题方向,充实田野材料。同时,老师们也借助调研的契机,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田野调查的实践教学。 在金川县,调研组考察了苯教摩崖石刻,深入学习了金川的民族迁徙、宗教信仰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在喀尔乡德胜村的田间地头,深刻感受了“孝善和俭”的村风建设。在马尔康市,调研组考察了松岗碉群和卓克基土司官寨,对马尔康市解放前的政治发展、建筑文化和社会结构有了深刻了解。在理县,调研组在薛城古镇考察了羌族羊皮鼓舞艺术;同时,在桃坪羌寨内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古羌寨的功能和寨内生活方式,收集老人演唱民歌的原始资料。另外,调研组还考察了观音桥、卓克基唐卡传习所、博巴森根舞蹈传习所、羌族文化传习所、甘堡藏寨等,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为推进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光明融媒记者周洪双、冯帆 通讯员李照磊、向莉)

公例

西南民族大学设立哲学学院

据西南民族大学消息,经国家民委批准: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已于近日独立建院。根据西南民族大学的官网显示,哲学学院已名列该校的第26个教学单位之一。此前,西南民族大学已经成立了直属学校、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哲学研究院,以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和藏传佛教因明学为特色,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所”、“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所”、“藏传因明研究中心”、“儒家伦理与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所”,并下辖“少数民族哲学文化思想传承创新研究基地”。此前,西南民族大学于2018年已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而最早的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是1986年获批的“宗教学”专业,距今已有34年。哲学一级学科现已入选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中,宗教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今年3月,经教育部审批,西南民族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哲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新成立的哲学学院也将在今年开展首届哲学本科的招生和培养工作。而至此,整个哲学学科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已经在西南民大学完整建立起来。西南民族大学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大学,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建,占地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10多所哲学学科实力较强的大学成立了仅以“哲学”命名的哲学学院或哲学学院,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黑龙江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此外,还有不单以哲学命名的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吉林大学的哲学社会学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哲学实力超强的高校仍是哲学系(宗教学)命名哲学学科的直属系。而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则是在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内设立哲学系。

天无私覆

四川推进省校合作 已建成产学研合作平台900余个

考察团在四川天府新区参观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张浪 摄中新网成都8月21日电 (记者 张浪)21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境内外28所知名高校的近百名负责人、代表齐聚成都,出席四川省校战略合作工作推进会。当日,考察团前往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市双流区,先后参观考察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等合作单位,了解相关高校在川的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产学研项目孵化、重大技术攻关等情况。考察行程结束后,四川省人民政府还与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在成都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四川将与两所高校建立定期会晤机制,采取“清单式+责任制”方式推进有关领域重点合作项目,更好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截至目前,四川省政府已与25所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港澳3所、国外1所(英国)。市县党委、政府主动将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特色优势对接,细化签署了450余份校地合作协议。目前全省还建成了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900余个。成都围绕建设西部科学城、构建产业生态圈,借助省校合作大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建成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香港城大成都研究院等14个重大平台,2019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6.05亿元;建成环川大知识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环交大智慧城、环西南财大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区等8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累计培育创新团队近500个。除成都以外,宜宾市还围绕“双城”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大等18所高校合作,建成12个创新平台,在校大学生由2.5万人增至5.7万人。绵阳、德阳、自贡、泸州、阿坝州等地立足优势产业发展,建成浙江大学绵阳科技城生态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德阳新材料研究中心、清华启迪之星(自贡)孵化器、北航泸州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等100余个创新平台。为形成合力推进省校合作的良好局面,四川省委组织部内设省校(院、企)合作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发挥优势,相关市州展开积极联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