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央广网发 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供图)央广网成都5月13日消息(记者贾宜超)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举行。此次揭牌的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创新性平台,也是助力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西财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校地金融共建的又一重要平台和成果展示窗口。据悉,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面向国际知名高校、金融机构和企业开放合作的金融科技学科平台,美国道富银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是实验室的重要合作伙伴。该国际联合实验室于2017年开始筹建,将紧扣金融科技研究前沿问题等,致力于“金融生态链中枢”、“开放性的网格平台”和“战略性的创新技术”三个重点建设方向,打造学界与业界联通的金融科技研发团队,产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促进产学研结合与转化,以金融科技为突破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该实验室将聚集提供金融基础理论和行业战略决策,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和原型设计开发,助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构建金融科技人才成长平台等。而西南财经大学将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继续加强与世界一流金融科技及金融风险管理资源的精准对接,在共建共享、互利互惠中把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型创新平台。此外,记者了解到,西南财经大学还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了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前沿技术,致力于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集聚与培育平台、高端金融智库平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据了解,成都正加快建设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2019年一季度,成都已拥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600余家;在最新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和“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位居全国第6位、全球第79位,继续领跑中国中西部。
8月16日,“全球新形势下的国际金融:目标与任务”——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首届)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中心、西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学术支持。就“全球金融变局及对中国的战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等专题展开讨论。以更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在作主旨演讲时指出,金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也是经济政治问题;不仅仅是金融从业者的技术操作问题,也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问题。他提出,要妥善应对金融市场的外部输入性风险,警惕货币的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振荡、债务杠杆的反弹;要关注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中国已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不可能置身事外。贸易进出口、产业链布局和投资消费都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同时,还要深入研判国际政治等因素对金融活动的干扰冲击。尚福林最后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按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好方向,练好内功,主动作为,强化合作。一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增强金融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经济全球化趋势方向,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 三是坚持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规则的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讨论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包括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在内的各种类型经济体都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本身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冠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刻更需要大胆思考,开阔视野,集思广益。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祝贺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启动,期待论坛能够帮助深入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为理论进步、政策实践和市场分析提供高质量、专业性的思想和技术支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从而造福于中国人民,造福于世界人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做了《如何应对广谱的金融危机冲击》致辞演讲。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历史性变化:经济零增长和负增长全球化;负利率和零利率时代化;美国资本市场四次熔断;全球超级刺激政策;负石油期货价格。他认为,面对广谱金融危机冲击,我们不应该立足于解决眼前、本轮、本国的金融危机,而是需要新的认知框架:一是危机发生诱发因素广谱化;二是危机发展从依次传递到全面瞬间爆发;三是危机认识应该从(0,1)思维到(1,N)的连续思维;四是危机应对应该从事前预测到全过程的监测;五是危机治理应该从应对问题到改善治理。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表示,国际金融30人论坛启动正当时。国内外的金融格局已经和正在出现新的变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我国金融业正在进一步开放,美国正在全面包括金融方面对我国进行打压。这些都需要我们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积极研究,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论坛进行的并非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政策性研究平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余永定在视频连线中就“货币主义理论与通货膨胀”作主旨演讲,他分析了货币主义五个命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他认为担心未来通货膨胀的威胁是正确的,但保住2%左右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其他问题可以以后再处理。因而,中国还是要坚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防未来西方国家通胀大爆发的可能性。 在金融变局中做好“自己”“全球金融变局及对中国的战略影响”专题讨论由清华大学民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主持。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通过对“长臂管辖”的阐释,引申提出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最关键的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就“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全球金融权力竞争、中国金融开放”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资产的安全、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我国金融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金融双循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提出了当前产业链重构的四个框架判断,即产业链重构是不可避免的、产业链构成转移背后的逻辑、全球产业从地理集聚开始走向虚拟集聚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金融服务的三个问题,即中国的产业链重构到哪里金融就应该走到哪里、要向虚拟金融方向延伸、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展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中欧陆家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分析了美元制度不断创新是美元保持主要货币的重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提示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金融风险;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分享了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锡良就本轮专题讨论进行了点评。 寻找国际支付清算体系替代方案“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专题讨论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主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认为,在使用美元支付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个人机构和企业遭封锁情况,一定要有非美元支付备份,并提出继续扩展多层次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介绍了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反思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塑,认为从国内来讲,中国可以建立更高效、公平的金融体系,并可将之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方面,必须要打造一个人民币的全球支付清算体系,同时要有一套用人民币计价清算结算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建议做好海外金融资产的保全工作。他首先分析了美国采取金融制裁的概况,并提出了压缩和转移在美资产及扩大金融开放的应对策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就“美国对华可能的金融制裁及应对之策”发言提出,一要谨慎自身行为、二要切实做好准备、三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对外开放,最后要在一揽子体系里思考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认为,中国应对金融战首先要发展好经济,其次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三是资产储备多元化,四是稳步降低自身金融风险。此外,提升国内金融机构治理能力,加强信息监测能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唐永胜从金融安全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金融是中国与外部世界高度正相关的重要领域,中国战略空间的拓展依赖于金融领域的国际互动,中国的安全风险在某些方面也来自金融领域,接受和推动构建什么样的金融标准,哪些安排我们需要规避,不仅是金融本身的问题也是大战略问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分析了美国对中国金融制裁的几种可能情形,一是全面跟踪美国可能采取的金融措施,提前考虑资产布局,尤其是外币资产的布局;二是在国内推动阻断法案,针对美国的长臂管辖采取内部立法方式;三是有效的反制措施;四是寻求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伙伴;五是为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寻找替代方案。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和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院长、教授范小云分别就本轮专题讨论作了点评。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挑战并存“人民币国际化”专题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主持。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主任苟文均就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内外条件、战略定位与实现路径及数字货币助推国际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张宇燕就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认为,影响一个货币是不是会成为全球主要国际货币的因素,不是以政治和经济实力为转移的,它是一个网络效应,是人类使 用某一种产品的习惯。他还指出,在尝试区块链为基础的新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光要尝试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当中的作用,尤其是要支持和鼓励民间的科技公司在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发挥作用。中银证劵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就“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从市场的角度结合政策思考认为,后疫情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依赖。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就“清迈机制、RCEP与人民币国际化”发表看法,认为利用清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应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中既能实现人民币多边化安排,同时又能避免脱钩拥抱世界,这个机制应该更加充分利用。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以“全球货币体系加速寻锚”为题发言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替代美元体系,而是要参与以美元为主的体系,努力加入以美元为主、与欧元并列的三货币体系;中国需要大力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就对外调整时期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刘勇提出以重大、绿色项目为平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院教授和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黄毅作了点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9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今日拉开序幕,论坛将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一起回望中国金融业的风云变化并展望未来趋势,一起为金融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重磅嘉宾包括: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旭阳;亚太财险总裁蒲海成;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同时,由每日经济新闻发起,联合专业学术机构、第三方咨询机构主办的金融业评选——“2019金鼎奖”也将在论坛期间发布评选结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演讲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国家经委副处长,商业部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国际合作司处长、副司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分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其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对我国的经济现状十分熟悉,并长期进行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姚景源在论坛上将发表题为《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阐述当下中国经济的总基调和发展规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演讲主题:开放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1994年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2002年起任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2003年2月起任金融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任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曾参加多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并主持研究多个课题。7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发表论文200多篇,独立、合作撰写专著十余本。张承惠在论坛上将发表题为《开放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改革》的主旨演讲,详细解读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演讲主题:中国银行业理财趋势展望张旭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会计系,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金融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相关委员会委员,并任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有着丰富的金融实践与管理经验。张旭阳在论坛上将发表题为《中国银行业理财趋势展望》的主旨演讲,就当下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和为未来发展给出方向。亚太财险总裁蒲海成演讲主题:未来已来,保险走进“新时代”蒲海成:博士,经济师,现任亚太财险总裁,主持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分管战略规划部。其历任天安保险公司总公司协理,战略企划部总经理,总公司党委委员,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西部新产品试验基地领导委员会副主任;天安保险业务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精算工作委员会、绩效考核委员会、品牌推广委员会委员。蒲海成在论坛上将发表题为《未来已来,保险走进“新时代”》的主旨演讲,结合当下保险业的发展趋势,阐述新时代下保险业的变革。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演讲主题:财富管理时代,公募基金如何发挥核心竞争力李一梅:华夏基金总经理,CFA,美国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2001年8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基金营销部总经理、营销总监、市场总监等,曾任上海华夏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一梅在2019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将发表题为《财富管理时代,公募基金如何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主旨演讲,详解就大资管时代下,公募基金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演讲主题:2019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翟立宏: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2005年7月至今,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6年6月起任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其对金融理论、企业融资、金融产品创新等有较深的研究,曾在《金融理论与实践》《经济问题》等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活动现场,每日经济新闻将联合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2019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翟立宏作为嘉宾,将对该报告进行解读与评析。每日经济新闻
10月3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金融科技论坛上,成都市人民政府与西南财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将从四个方面助力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外金融大咖齐聚,探讨金融改革路径科技发展正在全面席卷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已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金融领域,彰显着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新趋势。本次国际金融科技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风险数据分析联盟、成都市人民政府、美国道富银行联合主办,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承办。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C. Merton、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机器学习奠基者Michael I. Jord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行为金融学专家Shachar Kariv等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共同商讨金融科技发展。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在论坛上表示:“本届论坛是一场金融与科技碰撞、广度与深度并存的前沿盛典,必将助益成都市新经济体系与西部金融中心城市建设。金融科技即将改变、颠覆传统金融理论,又将推动金融结构、行为、决策等的重塑和创新。我们共同站在金融行业大变革的风口浪尖。金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互相影响,政策制定与监管将成为关键,金融科技国际交流互鉴成为时代的必然。”论坛上,中外专家就新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深度探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路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金融开放的理论和政策含义,金融开放的市场机遇与挑战,金融科技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准入和监管的影响等重大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展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对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和金融市场演化的最新洞见。共建“四个一”,努力成为金融标准制定者在国际金融科技论坛上,成都市政府与西南财经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包括共同“建设一个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筹办一个国际金融科技论坛、举办一项金融科技创业大赛、编写一本金融科技白皮书”。西南财大和道富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道富银行将会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加入到金融科技实验室建设中。在成都市人民政府与西南财大的合作中,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据记者了解,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是成都市人民政府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打造建设科学研究重要平台。该平台改变过去双边合作交流模式,呈现扁状、网状、网格式的合作交流模式,通过平台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发散和连接到业界和学界丰富资源。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注重“政产学研用”协同,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积极参与到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中。金融科技实验室聚焦金融风险控制开源软件资源研究,做好整个金融系统风险控制。实验室还将研究发布系列金融指数,着力成为一个标准制定者,努力建设成为金融智慧中心、解决方案中心、人才资源中心。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是以西南财大为主的开放平台,道富银行成为该平台的合作伙伴。目前实验室正计划和包括瑞士再保险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合作。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春雨摄影报道
12月8日,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马斯·萨金特教授现身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讲坛,以《随机收入增长与均衡财富分布》为题给西财学子带来一场精彩演讲。“人生就是这样,你需要付出才会有收获。在市场经济中,你要为得到的东西付费。” 此次萨金特来川,重要行程之一就是在西南财经大学进行学术讲座,现场分享他关于“均衡财富分配和不平等宏观论”的研究与观点。他认为,随机收入增长与均衡财富分布紧密相关。随着时间推进,各种事物的价格和价值会发生变化,比如现在的手机,就是台小型计算机,不用很富也可以拥有,但这很难在统计上得以体现。有些东西会越来越便宜,有些东西则越来越贵,比如住房,这就让拥有房产的人生活看起来相对富裕,却让年轻人情况变得更糟。由此在进行财富测量的时候,必须深入了解价格变化在背后的作用。同时,萨金特就金融数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话题展开现场交流。他表示,区块链是确定性的,也是永久性的,这些记录没有办法改变,不会有任何的模糊性,是非常准确的。然而,人工智能则具备一定概率性、随机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猜测未知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各有不同,又相互互补。随着区块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既可以高效分享,也可以有效保护隐私。当天,萨金特与西南财大就双方下一步共建金融数学实验室进行了合作洽谈。据了解,目前西南财大推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其中引领新财经是新时代赋予西南财大的重要使命。就此,西南财大先后成立了“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特别是2015年创立了西财智库,着力构建以西财智库为引领的“1+N”新型高校智库体系。此番洽谈中的金融数学实验室,有望为西南财大在新财经金融数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理论支持和算力与算法支持。(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仅次于两财一贸的211,地处西南,实力雄厚、性价比高的财经院校国内财经院校实力雄厚的当属“两财一贸”,除此之外,还有几所211财经类院校实力也很不错,像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地理位置不错,录分也很高,因为财经类院校的211高校并不多,所以报考的考生也很多。其实在西南的成都,还有一所名闻遐迩的211财大,西南财经大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所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央行的二儿子”,而中国人民银行五道口研究生部(即金融业内著名的“五道口”,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被戏称为“央行的大儿子”,五道口与西财,是以前央行的两大人才基地,西财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本科生,而五道口则将部分本科生进一步进行培训和深造,最终打造出不少高端金融人才,为国家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正因如此,尽管2000年后,西财由央行划归教育部管辖,但在财经领域,特别是金融行业内,西财校友众多,影响力很大。西财在金融这个学科领域,实力强,影响力强,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较高,获得很多名校的认可,每年不少本科生保研到北大、清华等名校。西南财经大学,属于211,双一流大学。拥有4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分别为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其中金融学属于该校王牌专业,在全国排名前10,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就设在西财。在教育部组织的第4次学科评比中,西财有2个A-,4个B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属于A-。西南财经大学,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自身实力,在全国财经类大学中,都属一流。除了两财一贸,下来就是西南财经。无论是哪一类排名,西南财大都不出前5。西财这样一所规模不大,学生数量也相对不多的专业性财经院校,获得清华经管学院的推免生人数并不少,超过了很多综合性名校,排名居于全国第9名,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西财在2019年有19名本科生获得北大的保研资格,而2018年保研北大的人数是20人。从整体看,西财是财经类五所211之一(四财一贸),是内地最有实力的财经专业院校之一。作为内地最有影响力的211财经专业院校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受行业的认可。尤其是学术影响力,学科影响力,在全国范围自然是能获得高度尊重和认可的。很多财经类学术交流、研讨会议等,西财都可以作为发起人,享有活动组办权。西财下辖的的二级学院,既有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这样的高端金融研究型单位,也有金融学院这样的实力型学院,还有全国唯一的保险学院。不过,从就业的实际来看,由于四财一贸地域各不相同,互有竞争,西财毕业生的认可度,在不同的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对于西财毕业生认可度最高的,以西南地区和南方沿海一带为主,在其他地方,认可度也不错,但因为往往有当地的财经院校竞争,所以并没那么高。在北京,由于央财和外经贸大学的竞争,西财毕业生虽然认可度也还可以,但不及这两所学校;在东部,认可度不及上海财经大学,在中部,则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庭抗礼,而且在就业,薪资方面。西南财经毕业生一般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高,薪资高。在财经类大学中,西南财经既有211,双一流的名气,又有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实力。总之,选择西南财经大学,是非常正确,明智的。大家觉得西南财经大学实力如何?可以留言讨论。
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段江当下,区块链,新经济都是非常火热的话题,区块链的意义何在?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重要影响?封面新闻记者对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段江进行了专访。“区块链的重要特征就是数据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据段江介绍,目前,人们之间要转账需要通过银行来完成,银行是一个中心的代表,但是这个中心的数据有可能被人为地篡改,因此这是有风险的。而区块链不再需要中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世界各地的人之间,在没有中心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实现点对点的价值转移。区块链的参与,让人们进行金融交易的数据随时都在被定格,而且不是由某一个中心独立记录,全世界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能记录这一交易信息,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篡改的可能性。段江提到,大家一说到区块链就会提到金融,这是因为区块链和金融行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如银行、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但金融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通常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信用担保,而这些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大大减缓了金融系统系统运转的效率。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信息公开、数据不可篡改的属性为改变金融基础构架提供可能性。各类金融资产,如股权、债券、保单,票据等都可以记录到区块链的账本中,成为更为可信的数字资产,降低了系统的信任风险,因此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实除了金融领域,区块链还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段江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医生给病人开的处方造成了医疗事故,如果按照目前的社会运行规律,患者方会质疑医院篡改了病例,而实际上医院作为病历的保管方,的确有篡改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每年因为医疗事故所涉及的官司都很多。而如果有了区块链的介入,医生写的病历被及时记录,锁定,医患双方不会因为证据而产生分歧,可以节约很多司法成本。凡是涉及到证据的领域,区块链都会成为“保护伞”。段江还提到,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思考区块链的发展道路。这一新兴技术领域由于确实很新,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那么谁能率先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巨大潜力并加大投入发展,就一定能迅速占据这一领域的制高点。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科技金融,我坚信区块链技术必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段江介绍,目前西南财经大学正在筹备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这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个区块链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心,届时将在科技金融,新经济领域开展研究和应用实践。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寰【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5月13日上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举行。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财经大学、道富集团相关领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美国道富银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CFA Institute(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平安人寿保险、平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新网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科研业界机构代表参加相关活动。揭牌的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创新性平台;是助力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西财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校地金融共建的又一重要平台和成果展示窗口。成都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谢瑞武 在揭牌仪式上致欢迎辞,强调成都正面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天府新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今天的成都不仅是一座花团锦簇、气象万千的锦绣之城,更是一座富集金融元素、充满科技创新的创业之都。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在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跃升至全球71位,连续10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作为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2019年一季度,成都已拥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600余家;在最新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和“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位居全国第6位、全球第79位,继续领跑中国中西部。成都希望充分发挥包括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在内的金融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作用,集合国内外学业界等各种优势资源,发挥高水平平台合作研究和功能辐射作用,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成都持续发展。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卓志致辞,强调世界正面临着重要变革,当前现代科技与现代金融正在渗透融合,金融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的新时期,并助推产生新业态、新动能、新生态。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主动适应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变革,西财有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有责任有实力回答好“时代之问”。西财立足新时代,坚持依托金融学科、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区域与金融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学校与成都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1+5+N”成都金融产业空间布局, 与成都市共同建设以“财经研究、学术交流、投资顾问、管理咨询”为核心功能的“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推动成都汇聚金融优势资源,盘活金融要素市场。揭牌成立的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则是西财与成都市政府、美国道富银行等共同努力而促成的又一重大合作成果,其成立必将有助于提升对金融科技的思考深度、研究力度和实际贡献度,助益成都市新型经济体系建设以及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助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西财将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继续加强与世界一流金融科技及金融风险管理资源的精准对接,紧扣金融科技研究前沿问题和业界的重大诉求,瞄准“金融生态链中枢”、“开放性网格平台”和“战略性创新技术”三个重点建设方向;真挚邀请深耕金融领域的有志之士,在共建共享、互利互惠中把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型创新平台!产出一批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金融科研成果、产品及服务;不断提升学科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全球影响力。道富集团亚太区首席运营官Babloo Sarin致辞,表示道富集团将充分发挥在金融业界的前沿研究、行业资源等优势,共同打造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为这个开放性网格状资源集聚平台持续注入资源;推进平台合作伙伴迅速成为高端资源的汇聚者、金融科技新知识的贡献者和业界创新的引领者。为实验室聚焦的前沿金融科技研究、开源金融分析系统研发、为业界合作伙伴提供金融创新服务等方面共同发挥积极作用。随后在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嘉宾一行还参观了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西财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是全国首家金融科技众创空间交子金融梦工场的二期项目,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四大底层技术,及金融安全、数据征信、快捷支付、新型融资、财富管理、区块链金融六大细分领域,联合监管机构、产学研机构、配套服务机构共同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构建党建引领、数据服务、品牌传播、应用场景、政务服务、文体生活等特色生态服务,打造特色化、高端化、平台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科技创新创业集聚发展平台。西南财经大学还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致力于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集聚与培育平台、高端金融智库平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嘉宾一行随后前往财大柳林校区,参观了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下午,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格致楼,举行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幕仪式。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卓志致辞强调,今天欣喜地看到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从无到有、从蓝图变成了现实,意味着学校在金融科技的求索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金融科技是一个广阔的学术和实践场域,希望实验室能贯彻落实好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面向未来,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西南财大是一所有梦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将一如既往,逐梦前行,期待与大家一起不断创造新的精彩和高度。道富集团亚太区首席运营官Babloo Sarin致辞,强调实验室将聚焦金融科研前沿理论和应用研究,将组织顶尖的学术研究人员,推动新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加强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斯坦福大学等领先的学术机构合作,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开源数据和金融分析中心。 通过其开源代码及API的贡献,实验室将与金融业各监管机构合作,帮助推动前沿金融科技技术落地和应用。随后金融学院执行院长赵静梅围绕实验室建设和未来展望做主题报告;道富银行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孔毅凯做道富与实验室合作及展望主题报告;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庆做实验室学术研究力量、平台资源及项目开发力量主题报告。嘉宾一行参观了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与现场研究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随后嘉宾们围绕金融科技系列专题,进行了分组研讨深度交流。开幕仪式结束后,嘉宾一行来到弘远楼参加以“学术机构与业界深度合作的探索”为主题的金融科技与创新研讨会: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校内外师生200余人参加研讨会圆桌论坛。金融学院赵静梅院长主持圆桌论坛。圆桌论坛嘉宾包括美国道富集团董事总经理、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孔毅凯,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数据科技实验室负责人李罗丹,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庆,新网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风险计量中心负责人刘嵩。嘉宾们围绕研讨会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度解读;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度互动,全面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嘉宾们的精彩论述赢得了阵阵掌声。(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1.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哲等多学科的研究型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学校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1921年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此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多个历史阶段,在1985年9月定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的财经大学。学校坐落于海滨城市大连,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校,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韩国政府资助留学就业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接受院校之一。5.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地处成都,是建国初期国家按大区布局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财经学府;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另外在我国比较有名气的财经大学还有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从目前来看,金融和财经类专业工资高,就业比较好,就业前景也比较好。
来源:金融界网站作者:李奇霖 今年的奢侈品市场,在整体消费都低迷的大环境中,显得特别亮眼。一线大牌纷纷提价,专卖店限流,门口排了很长的队,和门可罗雀的很多品牌形成鲜明对比。想必很多读者都看过这样的报道,或者有亲身体会。一些观点认为奢侈品卖得好,主要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前几年在讨论消费的时候,就经常提到它。支撑这个观点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就会进入消费升级阶段。2018年开始,消费升级就提得少了。因为当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维持多年的两位数降到了8%,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和上市甚至引起了是否出现消费降级的讨论。如果不是今年奢侈品卖得好,可能消费升级这个词也不会再度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确实看到,疫后经济复苏阶段,消费又是恢复最慢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早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8月才开始转正。看待这种消费分化,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套用国际经验,认为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就会出现总量层面的消费升级。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人均GDP是有名义和实际之分的,用不同年份美元所核算的人均GDP差异很大。考虑到这个因素后,人均名义GDP8000美元和消费升级没有必然联系。第二,GDP在不同国家内部的分配是不一样的,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在不同国家分化很大,高的如埃及2015年达到了85.3%,低的如冰岛2014年只有45.5%。因此即使名义人均GDP相同,不同国家的居民实际购买力也会大相径庭。从增长放缓后必然出现分化,来解释更为合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家都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当经济增速中枢下移后,新增的盘子小了,竞争自然会变得激烈,市场份额如此,收入分配也是如此。再加上资产和债务分布的不均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分级,高端商品和低端商品都有自己的忠实拥趸。1不断下滑的消费增速消费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实物性商品消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就是实物性消费。另一个是服务消费,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指标来衡量,考虑到服务不像实物商品那样可以储存,它的生产基本对应着即时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这里用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来衡量服务消费的变化。这个指标公布的时间比较短,2016年12月才开始有,但也能满足我们的研究需要了。新冠疫情把今年绝大部分的经济数据砸出了一个大坑,消费数据也是如此。为了方便观察数据的波动,暂时先不考虑2020年的情况。实物性商品消费方面,可以看到2017年年初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就一路走低,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下滑得更快。服务消费方面,也是这样,只不过时间稍晚一点,2018年开始下滑的。除了客观的消费增速外,也有偏主观的统计指标,显示居民消费意愿在下滑。比如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意愿分项,也在2019年年初见顶。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庆幸的是在国内得到了很快控制。随着4月初武汉解除离鄂通道管制措施,国内经济开始修复,各个终端需求逐步好转。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消费恢复的速度要慢得多,也是二季度GDP最主要的拖累。这一方面确实和出于对疫情的担忧而减少在外消费有关,但它也能说明居民的消费意愿并不强,毕竟很多商品消费是可以从线下转到网上的,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大幅回升,刨掉疫情造成的深“V”,最新数据实际上还处于有统计以来的低点。种种迹象表明,2018年以来中国的消费并不强劲,并没有出现之前预期的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增速回升。新冠疫情又让消费变得更加乏力,目前还在拖累经济恢复。2M型社会和消费分级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里,描述了日本社会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主流,转变为富裕和贫穷两个极端,中产阶级逐渐消失的事实。M型社会的两端,正如哑铃的两端一样,改变了市场商机和营销法则,高端奢侈品和大众化品牌,都成为众多营销者的关注对象。除了日本外,美国、香港和台湾等地,都已步入M型社会。在M型社会里,面向占社会少数的富人群体的奢侈品,以及面向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的大众化品牌,都有自己的坚实拥趸。其实最近几年,中国消费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同时,也开始出现分化。先来看房价和房租这对反映购买力分化的指标。中国购房时的高首付比例,对购房者的现金类资产规模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在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变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消费能力变化的指标,因为房价涨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会反过来压制消费。但可以用它来衡量居民购买力,毕竟在付首付的时候,是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钱的。房租变化则可以反映租房者的购买力,尽管有很多特例,但从平均意义上讲,购买人群拥有的资产规模要大于租房的人群。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各城市中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城市的占比,要远大于房租同比上涨城市的占比,前者多数月份在85%以上,而后者大部分时间都在30%以下。也就是说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要远多于房租同比上涨的城市,不同资产规模人群的购买力出现了明显分化。购买力的分化,直接体现在消费上,一些高端消费品的表现好于这种消费品的整体。一是看大件可选消费——汽车。2018年二季度至今,多数月份的汽车销量同比是负增长的,市场各方对此也进行了很多讨论。但是我们看到,相同时期以BBA,即奔驰、宝马和奥迪衡量的豪华车销量同比增速,大部分时间都在两位数,销售情况要比汽车行业整体好得多。二是和整体消费低迷相对的是,皮包等奢侈品的价格今年逆势大幅上涨,以LV、Chanel和Gucci为首的奢侈品牌掀起了涨价潮。根据胡润百富杂志的统计,路易威登Speedy皮包2019年的价格为10900元,而各种型号的Speedy包最新价格在13100元左右,今年涨幅达到了20.2%。Chanel经典款女包的年内涨幅更大,达到了28.4%。和高端消费品销售火爆同时出现的是,一些以中低收入人群为客户群体的品牌,近年也有较快发展。一是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今年上半年增加了近1亿人,二季度末达到近7亿人。谈到消费分化,必须要谈到的一个企业是拼多多,它的崛起速度令人咂舌。尽管现在正逐步向高线城市攻城夺地,但它的客户群体仍然以农村和低线城市为主。从活跃买家数看,连续五个季度增速在40%左右,有大量的新增买家开始使用拼多多。2019年年末时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为5.85亿人,到了今年二季度末的时候就涨到了6.83亿人。根据拼多多的财报,2020年二季度时,单个活跃买家的年均消费额为1857元,同比增长27%。这个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以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同比增速,一部分消费开始被在拼多多上的网购所替代。二是名创优品在中国快速发展。如果说拼多多是大众化消费在线上迅猛发展的代表,那么名创优品则能说明,面向大众的线下消费同样发展迅速。名创优品2013年进入中国,供应链直接和头部工厂合作,商品单价以10元-20元居多,最高不超高99元。在价格低廉的同时,保证商品的外观和质量,产品流转和和更新周期快,每7天上一次新货。低价策略让名创优品迅速扩张。百度地图搜索显示,名创优品全国门店数已达到1898家,其中四个一线城市最新的门店数分别为北京135家、上海124家、广州124家和深圳97家。一边是高端消费品火爆,一边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品牌或门店也迅速扩张。这反映了中国出现消费分化的事实,高端的和大众化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市场。3为什么会出现消费分级消费是人的自主行为,在有消费能力的时候,自然会增加消费,对品质也会有更高的追求。消费分级或者说消费分化,从根源上来讲,就是居民的消费能力出现分层,一部分富裕群体有能力购买更多的奢侈品,而更多的人是去追求性价比,更加偏爱大众化品牌。一些长期的变量,比如储蓄习惯、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这里就不讨论了,因为这些长期变量是一致存在的,很难说它们会突然导致消费分级。这篇文章里,我们重点分析短期的变量,包括收入分配和资产差距的扩大,以及低资产人群的负债率更高这三个因素。先来看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各个群体,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工人,都能搭上时代的列车,分得一杯羹,因为增量的盘子在做大。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后,新增的蛋糕变小了,围绕这部分蛋糕的竞争会变得激烈,结果自然是分化。这种竞争其实就是产生M型社会的根源,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一是基尼系数。2019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还没有公布,最新数据是2018年的,截至2018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经连续3年回升。二是居民收入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值。在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均衡的国家或者地区,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差距不大。但是在一个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国家,高收入群体会让很多低收入人群感到“被平均”,中位数和平均数有差距。而且收入分配越不公平,两者的差距越大,即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值越小。我们看到,中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口径的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值2016年以来整体在不断下滑,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拉大。再来看不同群体持有资产规模差距的扩大。相比于收入分配,资产分布不均等更为严重,富人群体持有的资产比例更高。一是根据招商银行的私人财富报告,可投资产超过1千万的高净值人群,从2006年的18.1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97万人。这些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产总规模,从2006年的5.2万亿,提高到2018年的61.0万亿,占全部个人持有的可投资产比例,同期从20.0%上升到32.0%。二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4月发布的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结果,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中位数为163.0万元。两者相差154.9万元,表明居民家庭的资产分布不均。这个调查还显示,资产规模最低的20%家庭,持有的资产仅占全部家庭资产的2.6%,而资产规模最高的20%家庭持有资产占比达到63.0%,其中资产规模最高的10%家庭持有资产占比达到了47.5%。相比于收入,财富分化更大,也符合国际规律。2009年到2018年主要国家中除法国外,成人人均财富基尼系数都在提高。而且这些国家的成人人均财富基尼系数都在60%以上,远高于收入基尼系数,这意味着财富分化问题本身就比收入分化更严峻。最后来看债务压力。衡量居民部门的偿债负担,通常喜欢用居民杠杆率,即居民债务余额/GDP,但这个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到GDP在各个国家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用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更为客观。中国以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口径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测算的这一偿债指标,已高于美国、日本和法国。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中国的消费增速不断下滑了,沉重的债务压力,让中国人不得不变得节省。从结构的视角来看居民债务,可以发现资产越少的人,债务压力越大。上文提到的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结果显示,资产规模越低,有负债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越高。房贷是中国家庭的主要债务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15-2017年新购房有负债的家庭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债务收入比越高。收入最低的20%家庭债务收入比为13.7,收入最高的20%家庭债务收入比也有1.8,都要比城乡调查口径下的2017年债务收入比1.1更高。总结一下,经济增长放缓后,新增的蛋糕变小,围绕这部分蛋糕的竞争加剧,结果自然是收入分化,而财富的分化会比收入分化更大。加上债务压力更集中在低收入和低资产的人群手里,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呈现M型。少数富人群体有能力去消费更多的高端消费品和奢侈品,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追求性价比,大众化的品牌也能得到青睐,整个社会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并存。消费分级也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常用的物价指标CPI,衡量的主要是大众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最近两年受猪肉的影响也很大,CPI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化的能力是在不断减弱的。今年四季度CPI同比会继续走低,核心CPI同比可能已经触底但不会有大的反弹压力。如果只盯着CPI和核心CPI,而忽视了消费分级背景下,一些供给短缺而又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商品和服务,比如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以及一线城市房产在涨价的事实,可能会误认为货币政策还有很大的宽松空间。货币政策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考虑物价,在防风险、稳增长和治通胀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