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庆江津区2020年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仪式上,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产业基地项目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项目将在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打造总面积200亩的四大研发及智能制造中心,总投资20亿元。创新的力量,汇聚团结湖。建设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作为江津如何抓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走好创新发展之路的一项重要探索与回答,彰显着江津深挖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价值的决心。蓝图正在成为现实,从2019年6月初启动建设,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引进30多家大数据智能产业项目,引资超120亿元,已然呈现产业加速集聚、创新中心快速崛起之势。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鸟瞰效果图高站位谋划布局今年6月,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全面开建,核心规划用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8.5亿元,预计3年初见规模,5年基本建成。为何要花大力气打造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江津作为传统工业大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但随着技术的快速革新,产业面临着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的现实考验。”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江津区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一手抓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产业,提升数字经济占比;一手抓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打造科学城南部创新中心、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正是推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落地双福新区,源于其具备多样发展优势。双福新区位于江津区最北端、连接重庆主城西南部,是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绕城经济带上重要的开发区域。目前,双福已通行绕城高速、成渝高速、九永高速3条高速公路,设有走马、三界、双福北和双福南4个高速互通,过境的渝泸高速复线正在推进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段穿城而过并设立南北两个站点,轨道交通17号线已在城市规划之中;已启动建设的渝昆高铁穿境而过,临团结湖设江津北站。产业方面,双福新区已聚集了一批涵盖创新创业、高阶科研、工业设计、大数据平台、智能感知等方向的智慧平台类、智能装备类及智慧应用类项目,现有科技型企业216余家,截至今年9月,规上企业实现R&d投入4亿元,产值约230亿元。同时,双福拥有东风小康、群光电子等一大批优质工业企业,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446亿元。其中,以东风小康、潍柴、铁马、润通4个汽车摩托车整车企业为龙头的汽摩产业集群,汇集了160家汽摩及零部件配套企业。人才方面,双福新区拥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城市建设技工学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7所高等院校,在校师生超过8万人,开设专业200余个,被誉为重庆“第二大学城”。城市配套而言,双福新区目前建成区已形成28平方公里、30万人常住人口规模,教学、医疗、金融配套设施完善,双福星街、时代广场、晶彩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新城控股集团投资60亿元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吾悦广场”已启动建设。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鸟瞰效果图高标准规划建设机声隆隆,挖掘机铁臂齐挥,推土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赶工……在福城南干道施工现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另一边,在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工人们正加紧铺设管道、安装电梯,推进内部装修。与大力度推进的园区建设相呼应的,是产业的大格局谋划。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坚持“1+3+X”的产业发展思路,即以大数据智能化应用(“1”)为基础,重点发展智能硬件、传感器、人工智能(“3”)为主导的智能产业,衍生若干个具体行业(“X”),全力打造大数据采集、存储、应用及智能制造一体化的产业园。力争至2026年,引进各类项目150个,实现产值200亿,培育全市知名大数据智能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集聚相关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空间上,产业园围绕团结湖进行“一核四心”产业布局。“一核”即团结湖核心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以“数据细胞城、生态智慧湖”为空间规划核心理念,在1000亩生态湖泊周边布局1000亩湿地公园、1000亩研发孵化基地、1000亩智能制造基地、1000亩高品质人才社区,形成承载和孕育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四心”即打造双福财富中心、江津区科创中心、联东U谷智能智造中心、圆润产业园智造中心。产业园总投资118.5亿元,将对园区骨架道路、道路管网、变电站、景观公园、数据中心、产业楼宇进行总体规划建设。福城南干道、团结大道延伸段、团结湖水体整治项目、团结湖产业园青年公寓、团结湖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团结湖湿地公园等子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约31.5亿元。团结湖湿地公园总投资3.9亿元,总面积1000亩,是园区的生态资源核心,也是园区品质展示的窗口。公园将紧扣“创新、智慧、宜居”的主题思路,布局旅游、休闲、娱乐、消费、商业等业态,打造凸显智能产业园特质的景观和滨水空间。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加紧推进装修布展,预计将于年底建成投用。届时,公共服务中心可满足展示展演、研发孵化、人才交流、路演论坛、公共服务等五大功能。产业园北面的九江大道、西面的南北大道已经建成,东面的团结大道已建成北段,南面的福城南干道和团结大道南段建成后,将形成环产业园公路,总长约10公里。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效果图高水平招商引资此次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入驻的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产业基地项目,将在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规划打造总面积200亩的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材料技术及应用创新中心、国家钛材产品检测(重庆)中心、大数据融合处理中心4大研发及智能制造中心。其中,重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首期建设将率先启动,建设碲锌镉晶体材料及探测器、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实验室等4个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以上。全面投产后,江津区有望成为西南地区钛材、碲锌镉晶体等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以及航空航天、精密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检测服务基地。“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一环,多条战线合力推进招商。”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王桂林介绍,园区运用“高频率、多批次、专业化、小分队”的方法,围绕产业定位,下大力气对相关产业开展调查研究,瞄准产业引领性企业全力争取,力争做到招一个、带一串,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落户。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效果图与此同时,产业园对招商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在谈项目、在建项目、投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并定期召开在谈项目推进会、在建项目调度会、投产项目经营协调会,按照“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的“三快”工作原则,抓好招商引资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工作,让项目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截至目前,产业园先后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西部科创中心暨中科智慧产业园、北航油动多旋翼无人机、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产业基地等30多家大数据智能产业项目,协议引资超120亿元,其中,自行者、多弧科技、亿创西北、康铖智汇、鸵航科技等1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同时,目前正在洽谈的大数据智能产业项目20余个,计划投资超100亿元,产业集聚呈现良好势头。
2018年12月,西北工业技术(重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落户双福新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研究院就在双福新区建立了高端智能装备(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成功制造出智能装备和航空零部件,为汽车、航空航天、高端材料等一系列高端装备产业提供了多元化产品,促进江津产业提档升级。昨日,记者了解到,研究院航空零部件制造水平迅速提升,开始为C919、波音737等国内外大飞机供应零部件,助力国产大飞机腾飞。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主要技术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14年来,已获批设立省部级以上研发、孵化及服务平台10个(含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86家。据了解,双福新区研究院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包括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材料技术及应用创新中心、制造业工业大数据融合创新中心等。为此,研究院大力实施人才计划,引进了博士团队,拥有教授23人,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45人,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智力保障。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目前研究院已经完成智能装备制造和航空零部件制造。其中,智能装备制造实现了2个型号的产业化,航空零部件制造为C919、波音737提供了3批零部件。
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举行3个新建研究院和航天学院院长聘任仪式。聘任仪式上,西工大党委书记张炜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四位院士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相关研究院、学院院长,校长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任证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成义宣读学校聘任文件。聘任仪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主持。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校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聘任仪式并座谈交流。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受聘为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受聘为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受聘为航天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受聘为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郑晓静,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部院士并任工程科学部的评奖委员会主席。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周培源力学奖”等。研究成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长红,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强度、系统综合等领域研究。先后担任JH7A、运—20飞机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歼击轰炸机,带动我国大飞机整体研制水平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等奖4项等。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首届“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央企业央企楷模”等多项荣誉。樊会涛,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飞行器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主持研制的飞行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相关技术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发展。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张平祥,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磁通钉扎控制和超导磁体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相关技术成果,解决了我国新型飞机的结构材料“卡脖子”问题。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创先争优奖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等荣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10项。郑晓静、唐长红、樊会涛、张平祥四位院士感谢学校信任和重托,表示未来将带领相关学院和研究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国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汪劲松热烈欢迎四位院士的加盟,对四位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将全力以赴支持四位院士开展工作,希望各位院士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张炜在讲话中指出,聘任四位院士担任院长是学校从事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实际出发做出的重要决定,四位院士都是相关学科领域的杰出领军人才,都为国家科技进步、国防事业发展和西工大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四位院士担任院长,将为西工大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和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出了三点希望。【来源:华商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在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新建了3个研究院,并聘请4位院士任这3个新建研究院与航天学院的院长。其中,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为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为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为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为航天学院院长。01简介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是“211工程”及“985工程”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02学科实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微机电系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管理。03评价西北工业大学学术氛围浓厚,学霸多,院士多。学校具有国防特色,三航和材料学科强大。新校区离市区有点远,地铁正在规划之中,学校人文专业比较少,不过,学校最近几年正在大力发展。就业比较好。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进入华为、中航工业、中电科等企业与研究所工作。04总结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A类学科排名中,西北工业大学拥有3个A类学科,排在34位。不过,最近几年,西北工业大学举措不断,学校新建医学院,发展人文学科,现在又新建3所研究院与聘任4位院士为院长,期待西北工业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图均为西北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图据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29日,学校举行3个新建研究院和航天学院院长聘任仪式。聘任仪式上,党委书记张炜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四位院士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相关研究院、学院院长,校长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任证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成义宣读学校聘任文件。聘任仪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主持。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校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聘任仪式并座谈交流。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受聘为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受聘为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受聘为航天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受聘为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郑晓静,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部院士并任工程科学部的评奖委员会主席。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周培源力学奖”等。研究成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长红,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强度、系统综合等领域研究。先后担任JH7A、运—20飞机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歼击轰炸机,带动我国大飞机整体研制水平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等奖4项等。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首届“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央企业央企楷模”等多项荣誉。樊会涛,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飞行器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主持研制的飞行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相关技术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发展。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张平祥,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磁通钉扎控制和超导磁体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相关技术成果,解决了我国新型飞机的结构材料“卡脖子”问题。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创先争优奖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等荣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10项。郑晓静、唐长红、樊会涛、张平祥四位院士感谢学校信任和重托,表示未来将带领相关学院和研究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国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汪劲松热烈欢迎四位院士的加盟,对四位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将全力以赴支持四位院士开展工作,希望各位院士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张炜在讲话中指出,聘任四位院士担任院长是学校从事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实际出发做出的重要决定,四位院士都是相关学科领域的杰出领军人才,都为国家科技进步、国防事业发展和西工大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四位院士担任院长,将为西工大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和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出了三点希望。(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3月31日,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同时,江津区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开园。这标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正朝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商贸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会议现场。贺奎 摄据了解,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西部槽谷,东衔中梁山、西揽缙云山、南接长江、北拥嘉陵江,规划区域范围1198平方公里,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区,其中江津园区位于西部槽谷最南端,双福、圣泉和德感3个街道全域纳入,涉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是“五区联动”“一城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可建设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已建成6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50万人。现有重庆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拥有高等院校6所,院士工作团队5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汇聚了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型企业660家;拥有装备制造和粮油食品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GDP达到386亿元,占全区的34.7%;规上工业总产值795亿元,占全区的58.5%。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管委会授牌。贺奎 摄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授牌。贺奎 摄本次授牌开园的江津区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规划面积共5000亩,将着力打造科创中心极核区和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去年以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已引进中科(重庆)产研城、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产业基地、玄武岩新材料总部及研发基地等40个大数据智能产业项目,协议引资共约150亿元,共有20个项目建成、相继投入运营。在此次授牌仪式上,江津还举行了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园区内8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现场。贺奎 摄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现场。贺奎 摄这次开工的项目共53个,项目总投资307亿元,2021年年度计划投资122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24个,总投资1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亿元;三产(商贸物流和房地产)类项目13个,总投资1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亿元;市政及环保基础设施类项目9个,总投资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7个,总投资2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亿元。开工项目中投资较大且带动力较强的有中科(重庆)智慧产研城、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产业基地、重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新城控股集团吾悦广场等项目。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现场。贺奎 摄这次竣工的项目共31个,完成投资63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20个,完成投资39亿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205亿元;三产含房地产项目3个,完成投资17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8个,完成投资7亿元。竣工项目中投资较大且带动力较强的有益海嘉里面粉加工、钢铁深加工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重庆潍柴高速机生产基地等项目。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现场。贺奎 摄本次集中开竣工活动的84个重点项目涵盖了大数据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新型材料、城市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及教育、旅游康养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数据表明,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是引领江津发展的“航空母舰”,是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主战场。
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举行3个新建研究院和航天学院院长聘任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樊会涛、张平祥分别受聘为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航天学院院长、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上,党委书记张炜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四位院士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相关研究院、学院院长,校长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任证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成义宣读学校聘任文件。聘任仪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主持。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校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聘任仪式并座谈交流。郑晓静,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部院士并任工程科学部的评奖委员会主席。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周培源力学奖”等。研究成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长红,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强度、系统综合等领域研究。先后担任JH7A、运—20飞机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歼击轰炸机,带动我国大飞机整体研制水平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等奖4项等。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首届“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央企业央企楷模”等多项荣誉。樊会涛,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飞行器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主持研制的飞行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相关技术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发展。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张平祥,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磁通钉扎控制和超导磁体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相关技术成果,解决了我国新型飞机的结构材料“卡脖子”问题。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创先争优奖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等荣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10项。郑晓静、唐长红、樊会涛、张平祥四位院士表示未来将带领相关学院和研究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国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泓 任娜)
刚刚,西北工业大学举行3个新建研究院和航天学院院长聘任仪式。聘任仪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四位院士加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任证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成义宣读学校聘任文件。聘任仪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主持。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校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聘任仪式并座谈交流。汪劲松为四位院士颁发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受聘为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受聘为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受聘为航天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受聘为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郑晓静,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部院士并任工程科学部的评奖委员会主席。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周培源力学奖”等。研究成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长红,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强度、系统综合等领域研究。先后担任JH7A、运—20飞机的总设计师,代领团队研制出了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歼击轰炸机,带动我国大飞机整体研制水平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等奖4项等。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首届“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中央企业央企楷模”等多项荣誉。樊会涛,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飞行器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主持研制的飞行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相关技术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发展。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张平祥,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磁通钉扎控制和超导磁体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相关技术成果,解决了我国新型飞机的结构材料“卡脖子”问题。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创先争优奖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等荣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10项。郑晓静、唐长红、樊会涛、张平祥四位院士感谢学校信任和重托,表示未来将带领相关学院和研究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国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汪劲松热烈欢迎四位院士的加盟,对四位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将全力以赴支持四位院士开展工作,希望各位院士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张炜在讲话中指出,聘任四位院士担任院长是学校从事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实际出发做出的重要决定,四位院士都是相关学科领域的杰出领军人才,都为国家科技进步、国防事业发展和西工大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四位院士的加盟将为西工大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和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出了三点希望。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九所大学之一、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1999 年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了项目、人才和平台良性互动,在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和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所师范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一定优势。“十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 145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8 项,教育部项目 32 项。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西北工业大举行了新建的3个研究院和航天学院院长的聘任仪式。这4位院长都是院士,分别是:郑晓静院士受聘为极端力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唐长红院士受聘为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樊会涛院士受聘为航天学院院长;张平祥院士受聘为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郑晓静院士与极端力学研究院郑晓静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专家,本科毕业于华科大,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原先在兰大当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后来调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当校长和党委书记。现在从校领导职位下来,受聘到西工大的极端力学研究院来当院长。郑晓静院士主要的研究方向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极端力学研究院挂靠在航空学院下面。大家看到航空学院大概就明白这个研究院的主要工作了。西工大最强的学院就是航空学院,我国很多飞机的总师都毕业于西工大。因此,这个极端力学研究院主要研究的就是航空、航天方面的极端环境下或者新型材料的极端力学等问题。唐长红院士与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唐长红院士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是西工大的校友,著名的“航空三杰”之一,运-20飞机、某个歼击轰炸机的总设计师,现在是中航集团的首席专家。唐院士作为航空方面的专家,对于未来的航空发展、未来飞行器的研制等等,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个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的看点在于,它是跟中航集团合作的,就是说,研究院做出来的东西可以对接到实际的飞行器设计中去,很有想象力。樊会涛院士与航天学院樊会涛院士是空空导弹专家,也是西工大的校友,现在他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西工大号称三航:航空、航天和航海。在这里面,最强的是航空,航天没有太多的声音。这次,聘任了导弹专家,估计要在航天这块要大展身手了。张平祥院士与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张平祥院士本科和硕士都在陕西师大就读,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现在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祥院士还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西部超导的董事长。西部超导跟西工大已经合作了十多年,主要是钛合金的超导线材方面的研究,还有联合培养学生等等。以上这4位院士都是双聘的,不是全职,除了郑晓静院士,其他三位院士都是在企业或者研究院。联想到前不久,西工大和华为一起,联合培养软件精英人才。这看出来西工大正在走一个开放态势的科研平台,而且跟企业和研究所紧密结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这种灵活、务实和开放的方式,相信会帮助西工大飞得更高,更远,飞向星辰大海!(以上人物图片来自于西工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