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近日正式成立,至此,西北地区的四所原985高校: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终于齐聚深圳,正好凑一桌。以前还琢磨西交大西工大兰大都在沿海发展地区布局新校区或者研究院,西农大这稳重的性子肯定能扎根西北毫不动摇,原来是我想多了。西农大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入园(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的全国九所重点大学之一,不过相比哈工大(深圳)这种异地校区模式,西安交大将异地校区放在了苏州。虽然目前还只是叫“苏州研究院”,不过从其官网地址“xjtuszxq”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异地办学除了深圳青岛,最理性的办学地就是苏州和南通(离上海近)。西交大苏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也是早期加入的深圳虚拟大学园,但是同样避开名校锋芒,将异地校区放在了苏州所辖的太仓(离上海极近),将作为西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友谊校区、长安校区、太仓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太仓校区预计在校学生数达5000人,教职工1200人,设置15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同时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签约兰州大学在深圳设立了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兰州大学异地校区选在了南通(兰大南通基地),目前已经正式招收研究生,虽然兰大官方一再否认推进南通校区建设。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一直被人诟病,网友们声称“国内最孤独,最荒凉”的校区之一,之前传出要在青白石建立新的新校区,不过后来被否决了,只能大力发展“夏官营大学”。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目前看来除了西工大太仓校区板上钉钉推进速度较快,其它三所院校异地校区的建立恐怕还得等待时日,西农大建新校区不太可能,毕竟农业大学局限性较大。兰大虽然说异地建校区会大大改善目前的人才流失,但是那样对兰大本部带来的影响不难以预料,可能还会加速人才流失。
西工大深圳校友会2019老校友慰问会成功举行——致敬学长,感恩母校!冬日的深圳,艳阳高照,温暖如春。12月14日中午,在人民大厦前海厅里,更是热火朝天,西工大深圳校友会慰问老校友活动在这里举行。四十余名老学长欢聚一堂,与年轻的校友义工互诉衷肠,共叙友情,到处是欢声笑语。 专程赶来的西工大校友总会秘书长张英群,新上任的西工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朱宏伟,深圳校友分会会长罗义分别代表母校、校友会及年轻的学弟学妹,向前辈们表达了感谢和致敬!学长们是祖国国防军工、三航事业的功臣,也是深圳改革开放的拓荒牛。 午宴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席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片其乐融融。在陈海林副会长的主持下,各位老校友也受到母校情谊的感召积极发言,纷纷他们表达了对学校培养、老师教诲的感激、感恩,也表达了能投身国家建设、祖国日益强大的激动和自豪。许多老校友也讲述了新校友们平时很难听到的故人、故事,这些都是西工大人精神和历史的传承和见证,整个宴会大厅弥漫着“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特有的精彩和感动。这次活动由于新找到两位86岁的老校友而创下了校友高龄纪录:1952年入学西北工学院的袁陶仁学长曾担任原电子工业部计划司司长,八十年代又出任深圳市最大的国有企业特发集团董事长,如今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他的同班同学苏旭初也兴致勃勃地与大家分享了养生知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招聘干部王潮梁校友回顾了他参加全国第一次招聘考试,南下蛇口出任“海上世界”总经理,接待邓小平首次南巡,并智获首长题词的精彩故事。西工大人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开创了辉煌的业绩!高立安校友在1962年的高考中,决然选择了西工大为第一志愿,并以优异成绩考入。1968年毕业进入中国最大的航天基地国防科委二十基地(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说:“在东风航天城,我结识了一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高材生许瑞生(著名剧作家,曾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我二人畅谈理想人生,他向我赠诗一首:志在天外,少年风骨,繁星点点高翔处,月宫酒酣步闲庭,问友银河几时渡?我回赠他:人在大漠,战士风度,沙丘重重安家处,科海泛舟苦亦乐,笑指长矢穿穹庐!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这些伟大的成就,都有西工大人的杰出贡献!”张治安校友也不遑多让,即兴作词,当堂朗诵:诉衷肠·不忘初心当年立志献国防,古都读华章,几十春秋奉献,处处闪金光。国开放,开窗口,下海闯。不忘初心夙愿,实现为国梦想!“工科男”居然秀出了诗词!两位文武双全的老学长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朱金甫校友讲述了他从汉中来到深圳,开发电子仪表,畅游市场经济大海的创业故事。八十多岁的钱元伯老学长鹤发童颜,依旧中气十足,他回顾了当年西工大对自己的培养,毕业60年了,他还清晰地记忆起季文美、黄玉珊、王宏基、王培生、杨彭基、胡佩泉等著名教授的专业系别、留学院校,讲述了许多老师、校友们的故事,让大家啧啧称奇。他深情感激母校,怀念恩师,也告诫年轻校友要争气,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西工大增添新的荣誉! 受老学长的感动,深圳校友会秘书长张清以一个“瓜二代”的身份带领年轻校友给老校友们敬酒,表达了年轻校友对长辈的感激和慰问,希望老校友们多保重身体,安享幸福晚年。大家频频举杯,开怀畅谈,以各种组合拍照留影。整个活动气氛融洽,新老校友一起共度精彩难忘的一天。 西工大深圳校友会:西北工业大学深圳校友会的前身是“西北工业大学深珠港澳校友会”,是西北工业大学校友总会在深圳地区的分会组织。本会的宗旨是“交流联谊、信息沟通、宣传母校、资源共享、合作互助”。
同心共行,聚梦远航—西北工业大学2019级MBA/EMBA/MEM年会在深举行12月22日下午,由西工大管理学院、西工大深圳研究院、西工大深圳校友会MBA分会主办,西工大2019级MBA/EMBA/MEM联合会承办、由园方·东山海冠名的“同心共行,聚梦远航”年度晚会在深圳圆满举行。参加此次盛会的嘉宾有管理学院副院长郭云涛、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顾振芳、管理学院校工主管伏晓帆、深圳校友会副会长宋乔华、深圳校友会副会长陈海林、东莞市三航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如涛、深圳研究院MBA项目负责人万琳、管理学院企业导师高志华、韩建新、鞠汶桥、李林、卢灿生、马旭刚、任卫峰、孙翀、万小兵、王京坡、谢东海、张殿涛、郑严,西工大MBA/EMBA/MEM深圳研究院学生及校友、各兄弟院校联合会主席近340人参加了晚会。伴随着激情热辣的开场舞蹈《野狼disco》,晚会序幕正式拉开。郭云涛副院长代表管理学院致辞,他通报了2019年管理学院在企业导师聘用、教育教学、海外访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辞旧迎新之际,他寄语全体师生,希望同学们继续秉承西工大“公诚勇毅”的校训,传承西工大“三实一新”的精神,在新的一年里“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深圳研究院顾振芳副院长代表深圳研究院鼓励校友和同学们,借助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会,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深圳校友会副会长宋乔华也从自身经历出发,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学业有成。郭云涛副院长为新聘的导师们颁发聘书,郭云涛副院长和顾振芳副院长同时为2019级新生颁发了入学奖学金获奖证书。晚会有舞蹈、魔术、脱口秀、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表演。经过大家投票,推选出了本次晚会最高人气奖,最佳编排奖、最佳表演奖, 并由深圳研究院顾振芳副院长颁奖。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西工大同学们满怀感激,展望明天,信心满满。祝福大家同心共行、聚梦远航!祝福西工大的明天越来越好!
向东南进击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三航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早在1960年,西北工业大学就跻身第三批全国重点大学名单。且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高教布局上的重要一环。而西安作为我国布局的高教重镇,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高校。西北工业大学但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高校布局总体上呈现一种孔雀东南飞的局面,且东南发达省份也重金打造扶持各大高校。到经济发达地区设立新校区的优点是显然的,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这所东北第一名校在威海和深圳设立新校区以后,学校获得了新的增长点。受此感染,位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顶尖高校纷纷赴发达省份设立校区和研究院。同时,这些顶尖高校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形成一种高校与地方良性发展的双赢局面。西安夜景尽管西安是整个西北地区唯一的一座国家中心城市,但随着东西部经济差异逐渐加大,西安的重点高校也纷纷赴深圳、上海等地设立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其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设置了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作为咖位仅次于交大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则在2018年选择赴江苏太仓重金打造异地校区。但有人也对这个选择表示质疑,因为太仓只是苏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认为太仓并非是最为贴合西北工业大学的选择。但设立异地校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动作,新校区落地太仓一定是学校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那西北工业大学又为何在东南沿海各地中独独选中了太仓呢?太仓西北工业大学为何落地太仓?首先,深耕江苏高校多年的黄维院士对西工大落地太仓发挥了重要作用。黄维院士是我国柔性电子学的领军人才,其自2006年从复旦大学调任江苏以后,黄维院士先后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和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调任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之前,黄维院士在江苏高校工作十一年之久。相信与江苏各地都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因此,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和长三角研究院落地江苏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次,苏州太仓虽然在级别上仅仅是县级市,但其财政和区位优势在整个长三角都具有比较优势。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与上海接壤,距离上海虹桥机场仅40公里。太仓GDP在2019年高居全国百强县第9位,而其人均财政收入仅次于昆山。这样的区位优势和财政实力,西北工业大学落地太仓实不失为一个好选项。黄维院士最后,西北工业大学的落地将填补这一经济强市在高等教育上的空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苏州理工科高校方面的空白,这意味着西北工业大学能得到很大的扶持力度。且江苏省决定将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纳入全省教育规划中,这意味着太仓校区还将获得江苏方面的重大助推力。西工大又能给江苏带来什么?首先,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将显著增强江苏在三航和柔性电子学领域的实力,或能达到与南航南理的交相呼应。根据建设协议可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将建设10个学院和若干个研究中心,届时还将建设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这意味着西北工大的加盟可有效加强江苏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其次,西北工业大学可以更好服务长三角的地方经济发展。众所周知,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策源地,但这些研究真正进行转化的却是寥寥。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与其驻地的产业结构不匹配。苏州举例来说,同在西安的陕西科技大学以皮革和造纸为轻工学科的生产研发基地在陕西寥寥无几,因此服务地方就无以谈起。西北工业大学具有一批领先的学科,有一部分学科对应的产业在陕西可能无用武之地,但在长三角这一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或能得到很好的转化。最后,长三角地区对于西北工业大学集聚人才和吸引优秀学子具有积极正面意义。这些人才也将会反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如果喜欢,一定记得关注哦,带给你好看的高校历史和发展现状研究!高考临近,如有志愿填报问题,欢迎咨询探讨!
钟广莲 本报记者 陈靖斌 童海华 惠州报道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根据规划纲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市,2017年,当地科技局引进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三航研究院”),据此前媒体报道,三航研究院成立之初,旨在“争取建成国家级无人机试飞试验检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其标榜着“技术研究院”,旨在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的背后,实际上并无核心研发技术。多位接近三航研究院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涉及三航的研发系统实际上并未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惠州三航研究院现在基本上没什么人了,他们研发的系统也根本没在无人机应用行业上用。”除了研发的系统未得到市场认可外,有三航研究院前员工也透露,其建设的检测中心无检测资质,采购的设备从未使用。就相关调查情况,记者致电致函了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以及惠州市科技局予以核实,截至发稿,未获进一步回复。技术研究院无“技术”?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的三航无人机展厅内,名为“青龙”无人机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三航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青龙”属于固定翼油动无人机,是三航研究院与西安君晖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君晖”)、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一起研发的。事实上,惠州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此前曾受到多位省领导的肯定。根据“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4月25日下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魏宏广同志带队,广东省联合大督察第三督察组赴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考察。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院长毛世鑫博士给魏宏广书记等领导汇报介绍了“青龙”无人机系统。“青龙”是三航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企业西安君晖联合研制的长航时、大载重的无人机系统。根据西安君晖官网的介绍,“青龙”的标准续航时间为6小时,最大航时为10小时,最大起飞重量为30kg,升限为4000米。三航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青龙”目前在国内油动无人机领域属于水平较高的产品,而该产品至今尚未正式投入生产,也未在市场上正式发售。值得注意的是,“青龙”无人机系统研发了近两年,然而却在无人机市场迟迟未见踪影。一位接近三航研究院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在无人机行业给应用者的选择并不多。目前在石油、电力、水利等领域,市场上成熟的消费级无人机如大疆inspire(悟)、phantom(精灵)系列便可覆盖大部分应用场景,针对少数复杂场景,大疆也提供了“经纬”飞行平台,开放SDK,满足行业定制需求,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有限。而对于三航研究院的“青龙”无人机系统,有业内人士表示,“没听说在哪儿有应用过,也没必要花大价钱买这套系统。”“青龙”油动固定翼背后“青龙”无人机无实际应用的背后,有知情人士分析指出,“青龙”等油动固定翼无人机成本高,发射回收难度大,使其目前并无需求市场,且劣势较明显。“无人机系统从形态上大体可以分成两类,固定翼和多旋翼,固定翼就是有翅膀的那种,优点是飞得远飞得久,挂载重量也更大,但是不能悬停,无法做到精确定点作业,而且发射、回收难度大,系统成本相对较高,‘青龙’就是这种。而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由多个旋翼提供升力,通常续航时间不长,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能挂载的重量也不重,但它能定点悬停,操作简单,对场地环境要求低,能适应多种场景,应用领域更广,因而现在发展速度较快,智能化程度很高,目前主要以大疆为主。”事实上,油动无人机成本高,三航研究院工作人员在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油动无人机成本高,还有许多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因此目前还无法投入量产。”而之所以迟迟未推出市场,该工作人员则解释称,由于这几款产品并非三航研究院独立研发,是否投入量产也非三航研究院能决定。惠州三航研究院前员工也向记者透露,类似于大疆的电动多旋翼无人机市场价格在3万元~5万元之间,而油动无人机的话市场价格至少要五六十万元,对于无人机而言,确实成本太高。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油动无人机系统在国内成功案例鲜有。“油动的产品,目前在国内发动机基本上没什么过关的,自己搞基本是很难成功,国内现在油动无人机不多,成功的就更少了。那个壮龙无人机是油动的,但是它比较独特,油动原来也有几家公司做过,但是都没成功,而‘青龙’我也没听说过。”有业内知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油动无人机现在只是个概念,离实现落地还要解决很多问题。“等它解决完那些问题的时候电池技术也快速发展了。原来大疆的电动无人机续航是十来分钟,现在能用30多分钟了。一个是电池,另一个是整体的结构优化了,大疆的消费级无人机可以遥控七公里。‘青龙’据称200公里以内都可以飞,因为它的控制链不一样,它要在地面建一个基站,靠这个基站遥控。”检测中心无资质?三航研究院旨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疑,国家级无人机试飞试验检测中心也被其前员工透露无检测资质。根据惠州市科技局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8月,《惠州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市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三航(惠州)无人机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签订,随后注册成立了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并开始启动建设,业务指导单位为市科技局。截止到2017年1月20日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暨无人机试飞检测中心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启动之时,已经建成环形风洞、步入式恒温恒湿检测、盐雾试验平台、跌落实验平台、增材制造、室内定位系统等关键检测系统,同时将进一步推进试飞基地、大型喷淋系统等试飞检测平台搭建。在三航研究院,记者参观了该研究院的风洞实验室。据三航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该风洞实验室最高可以达到13级台风,主要用于无人机的检测。而三航研究院前员工却告诉记者,在三航研究院工作期间,三航研究院的实验设备自采购之后从未使用过,直到其离职前三航研究院的风洞设备尚不齐全,步入式雨淋实验室等也还未开始建设。“三航研究院实际上没有国家认定的检测资质,它达不到建立国家无人机试飞试验检测中心的标准。”该员工透露,“这些实验室和设备主要作用是给学校的学生参观,起到科普的作用。”另外,也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市场上多为电动多旋翼无人机,很少用到风洞这么专业的设备。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必须得到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可才能叫国家级,而要获得常规的检测资质必须取得CNAS认证。“这是国际认证,有这个认证以后,你的实验室作为第三方实验室才是有效的。”随后,记者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官网上以关键词“三航”检索其CNAS认证,其检索认证结果为0。种种质疑背后的三航研究院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在深圳建立微型仿生无人飞行器设计重点实验室,2012年成为深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后来发展成深圳市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研究院”),2016年,针对无人机单独成立惠州市三航国际无人机技术研究院。“这两年惠州三航研究院基本上不做研发了。”一位三航研究院前员工告诉记者,早前三航研究院隶属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会在深圳研究院做一些项目申报和科研,但也仅仅是科研,要把它进行成果转化比较困难。目前惠州三航研究院属于民办非企业法人性质单位,没有固定的企业投入和政府投入,与西北工业大学也成了合作关系。另一位三航研究院前员工则向记者透露,从西工大分离后的三航团队大多是产学研合作人员非技术人员,发展主要运用商业运作模式,重点推行产学研合作,更像一个对接平台,而非研发机构,如企业有相关需求可联系三航研究院,三航研究院帮助企业寻找国内外专家进行项目合作。至此,曾旨在建成“国家级无人机试飞试验检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褪色成“对接平台”。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坦言,“现在没有成果转化的机构多了去了,无人机行业,这么多企业做得好的也就几家,都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是科技企业。而且航空是一个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不是谁都能去做的,没有实打实的资金技术是很难做成的。”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资料获悉,成立两年来,惠州市三航国际无人机技术研究院仅在2018年9月申请了一个名为“一种双发手抛固定翼无人机”的专利。(编辑:赵毅 校对:翟军)
2018年科研资金支持名单(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6所深圳大学8881.39万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元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元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元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920万元清华大学2910万元(其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900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50万)北京大学255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60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430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60万)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920万元中山大学729.51万元(其中中山大学·深圳549.51万、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180万)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622万元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元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元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元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元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元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元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元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元香港高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元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元外来其他高校3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元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元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50万元
近年来,青岛当前引进的高校越来越多,除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外,增加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重量级高校,他们要么到青岛建分校要么建立研究院,而且还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青岛高校引进地图为什么要大力引进高校?传统的高校分布,让一些年轻的非省会发达城市有些尴尬。除了青岛,国内其他城市也加入到了正常高校抢夺战。比如,被誉为创新之都的深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已经相当庞大,其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等指标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与深圳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便是教育资源的匮乏。比如,从代表高校质量的“985”和“211”院校数量上来看,北京分别有8所和18所,上海分别有3所和7所,广州各有2所,深圳则均为0。为了更紧迫的吸引大学的进驻,深圳市政府在今年9月出台了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文件《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高校引进地图深圳未来目标《意见》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规定未来10年内要发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深圳计划引进建设的高校也是大腕云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华盛顿大学等。到2030年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并推动深圳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高地。深圳当前高校现状不知不觉,深圳已引进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这还不包括已经和深圳签署协议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大多数985高校将落户深圳,几乎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8年科研资金支持名单(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6所深圳大学8881.39万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元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元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920万元清华大学2910万元(其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900万、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50万)北京大学255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60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430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60万)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920万元中山大学729.51万元(其中中山大学·深圳549.51万、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180万)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622万元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元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元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元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元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元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元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元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元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元香港高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元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元外来其他高校3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元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元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50万元2025年高校数量达20所,3-5所排名进全国前50尽管目前落户的深圳的高校大多还是研究院性质,不过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与深圳市签署的协议,未来这些著名高校将建设深圳校区,招收研究生或本科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官方统计显示,深圳现有高校13所,分别是: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98万人。根据深圳市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计划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达至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以上。(小e综合青塔、澎湃等数据综合整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许祖华 ◇学校在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公诚勇毅”校训及“三实一新”校风,构筑了西工大人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优良传统 ◇“西工大现象”可以用9个字概括,即“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校以来,西工大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同时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近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西工大将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守正创新、紧抓机遇、超前布局、勇于变革,续写新时代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新篇章,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创新报国 《瞭望》:西工大的特色是“三航”,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汪劲松:西工大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研制了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 近年来,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不断增强。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在新一代翼身融合民机设计、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等研究项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的超声速大机动靶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了我国第一个无人机技术与整条生产线出口,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所研制的无人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了检阅,学校研制和参与研制的多型武器装备入列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近十年来,西工大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余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近50项。这背后,是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近五年,西工大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百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18年科研到款超过33.9亿元。 从项目获批以及论文发表情况看,西工大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连续5年递增。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SCI论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18年以来,学校在《自然》《科学》及其子刊共发表论文45篇。仅2019年,学校就以通讯作者单位在《科学》发表论文4篇,其中3篇长文在《科学》同一期发表。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为西工大的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打下了基础。 《瞭望》: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汪劲松:学校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面,主动对接军工集团,围绕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方面,学校成立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和民航学院,首批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为“两个强国”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还与省市联合成立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西安柔性电子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机构,围绕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学校正在筹建我国第一家无人机专用试验测试中心,全面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最后一公里”,西工大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转化50余项专利技术,9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以学校3D打印技术孵化的公司铂力特通过科创板审核成功上市,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企业成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西工大还将目光投向全国,瞄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与江苏省合作共建长三角研究院,推动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等异地创新机构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西工大现象 《瞭望》:“西工大现象”的内涵是什么? 汪劲松:建校以来,我校培养了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学校校友中有59位将军,48位两院院士。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我校校友;在航天领域,一大批西工大校友为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管理与技术岗位上。2011年,两院院士调研组在西工大调研时,称赞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将大批西工大校友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突出表现称为“西工大现象”。 “西工大现象”其内涵大体可以用9个字概括,即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 “愿意去”是胸怀祖国、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西工大毕业生愿意将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党和国家事业,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被誉为“航天少帅”的杰出校友雷凡培在研究生毕业时,放弃了繁华都市的优厚待遇,走进秦岭深山为航天事业奉献青春。 “留得住”是实干精神的集中体现。西工大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国家和人民,脚踏实地,实干担当。“夫妻将军”校友董臻东和刘长秀是大学同班同学,1966年大学毕业后同时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川西北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夫妻二人顽强拼搏40余年,攻克了空气动力学领域多个关键难题,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干得好”是追求卓越的集中体现。西工大毕业生有韧劲、不畏难,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大家熟知的歼-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外,还有很多优秀校友为国家航空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瞭望》:“西工大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汪劲松:“西工大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一是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为西工大人干事创业创造了先决条件。二是源自学校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校训校风,构筑了西工大人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优良传统。三是学校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瞭望》:新时代续写“西工大现象”的关键是什么? 汪劲松:续写这一传奇最关键的是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党团组织的阵地作用,以及第二课堂的重要抓手作用,通过易班、翱翔名家系列活动等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用学校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使命担当教育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方面,通过榜样选树活动,激励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向“工信楷模”“三秦楷模”陈士橹院士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 学校将继续以“价值塑造”为核心,建立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续写新时代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新篇章。 “正合奇胜”瞄准一流 《瞭望》:西工大在“双一流”建设方面的目标和规划是怎样的? 汪劲松:西工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到2025年,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工、理、文、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若干优势工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服务“三航”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有明显跃升,在更多领域形成引领性优势,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标志性成果卓著,全球声誉显著提升,学校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引领优势进一步凸显,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能力更加突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贡献更加彰显,形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学校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瞭望》: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和计划推进的工作有哪些? 汪劲松: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我们还面对很多挑战。《孙子兵法》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合奇胜”思想用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正合”就是要坚持大学发展之道,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术为魂、以学者为要、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奇胜”就是要大胆谋划实现学校加速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谋人才培养之奇、谋师资队伍建设之奇、谋学科建设之奇、谋科学研究之奇、谋开放办学之奇。 首先,实施一流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和“十育人”体系;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本—硕—博”分阶段、有统筹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配套的奖助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 其次,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统筹做好优秀人才引育工作,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高端引领”为导向,实施“杰出学科带头人”计划,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 第三,实施学科高峰攀登计划。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按照“新兴、交叉、融合”的思路,进一步夯实“强基、固优、扶新”,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工、理、文、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第四,实施科技体系创新行动计划,围绕“三个面向”,主动布局并动态优化科研发展方向,有组织谋划重大科研项目;加强协同创新,强化与国防工业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协作,推进重要型号研制任务协同创新。 第五,实施对外开放拓展行动计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中澳工科大学联盟;不断加强与国外一流高校、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交流合作,设立海外联合研究中心,明确定位,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国际合作体系和网络。
引子:深圳2018年教育支出634亿,占全市财政收入16%,比2017年增长25%。加快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在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本地大学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合作,争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学,几所新办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再过三五年,深圳的高等学校在校生要超过25万人,成为高等教育强市之一。正文2018年支持力度列表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圳大学8881.39万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4240万南方科技大学3159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80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65万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60万外来985大学1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920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筹备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教师250余人、兼职教师150余人、在站博士后150余人、全日制在校硕士和博士生3000余人。哈工大(深圳)设有设有9个学院、22个国家一级学科及31个研究中心、3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南山区创新机构。清华大学2910万(深圳研究生院1900、深圳研究院850、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160)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于2014年联合成立,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 创立初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将面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圳发展需要,围绕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等前沿方向建立3大跨学科研究中心。北京大学2550万(深圳研究生院2060、深圳研究院430、深圳医院6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英文简称PKUSZ)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1年4月批准成立,是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创办的、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办学实体、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坐落在深圳的北京大学国际化校区。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950万北京理工深圳研究院920万中山大学729.51万(深圳校区549.51万、深圳研究院180万)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东南北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五个校区,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首届学生于2016年招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重点发展医科和工科两门学科。在医科上,除了科学研究外,深圳市政府和中山大学还将合作在深建设三所高水平的附属医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522万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10万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450万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324万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320万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300万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239万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210万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74万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万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7月,由深圳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共建。外来211大学1所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200万2000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加入深圳虚拟大学园。同年6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全额拨款在深圳市注册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事业法人单位,是中国地质大学在深的正式代表机构。学校副校长邢相勤教授兼任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外来双非高校2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800万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260万港校6所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1330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10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简称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分为上园、下园、中园;辖3个学院及研究生院;有在校本科以及研究生3000余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822万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740万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40万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30万重点企业深圳市君奕豪科技有限公司1000万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500万深圳市航天新材科技有限公司450万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0万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400万深圳创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300万
7月30日,国内首个区域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在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当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陕西省教育厅、西北工业大学三方签订合作备忘录,由西北工业大学主体负责,建设集研究、培训、评价、咨询和指导等职能为一体的区域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武世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建林,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教育处二级调研员万建和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此次揭牌成立的研究院就是基于该计划,提升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益探索。根据协议内容,该研究院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凝聚共识、突显引领”为建设理念,以“育人为本、创新研究、资源共享、协作发展”为建设思路,以“扎根西北、共享服务,国际视野、特色发展”为发展定位,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建设特色鲜明、开放共享、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区域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服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据悉,该研究院将重点组织实施面向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研究的调研和方案论证,推出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发布《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观察报告》。组建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协作研究团队,组织开展区域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政策与制度研究,以及教师教学发展调研等,为政府决策、高校办学和教师发展等提供理论支持、方案论证和数据支撑。针对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关键问题和未来愿景,研究院还将组织申报立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面向西北地区高校适时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专题研究项目,推动研究成果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问题。同时,研究院还将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基地-西北培训基地,突出对教师培养的价值塑造,创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理念、新模式,强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开展区域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探索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特色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多样化发展;并组建成立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学术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指导督促各省(区)、高校的相关组织机构围绕研究院职责开展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陕西省教育厅以及甘肃省教育厅、青海省教育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等单位负责同志,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西北地区高校代表共60多人,参加成立仪式并进行了工作研讨。(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