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真心独白,此“文艺”非彼“文艺”彼其于世

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真心独白,此“文艺”非彼“文艺”

说自己大龄,就不必解释了,一副沧桑的面相足以出将自己出卖。之所以把自己定位为文艺女青年,很大一部分归因于我的研究生所读专业:文艺学,又称文艺美学。这个专业并非研究穿着粗麻布暗花镶边长裙或酷爱帆布跑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文艺美女们。而是一系列晦涩难懂琢磨不透顽固不化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孤独寂寞渴望爱又不敢爱的奇葩丑男们。上帝死了然后人类死了然后到后现代的解构解构再解构,不断号召的去中心化,倒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忧伤之中心。此文艺非彼文艺哉。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但既然都称文艺,又打着文艺的旗号学了一年的文艺学,难免会有些矫情,在口语中矫情已经被与时俱进为“文艺腔”,自卑与自恋相交缠的文艺腔肆意蔓延。都说女文青的人生一半是忧伤,一半是明媚。一半是念念不忘,一半是似有似无,憧憬着未来的幸福。我们不合时宜的生活在欲壑难填的现代但又不得已的紧跟着这个时代,使人怜爱却又令人望而却步。周杰伦终于成了过去,以为爱了他十年,最后发现爱的根本不是他,而是他给的那种感觉。说自己步入文艺女青年的行列,是因为现在依旧喜欢着文艺女青年的典型代表蔡健雅和王若琳,她们告诉我这个世界随时都会崩塌,告诉我迷宫一样的未来转一个弯也许就会遇见美好。是啊,也许转个弯就会遇见美好。转弯的方式多种,我选择出门去,每次出门回来便会安静一段时间,出门的最大意义便是不断的回归,赋予老地方更丰富的视角和含义。出门去,但不是北上广这些一线的大都市,而是边远的小镇。去年去了乌镇,那天突如其来的大雨,许多人都退了票,我便宜买下他们退下的票,在雨中疯狂奔跑至东栅。悲欢般分明的黑白构色,简洁利落的线条构图,干净清爽,温婉沉静,留白般给予人们无限遐想。一种令人迷失又令人绝望的美,但现在想起来依旧美好温暖,像是一段梦里的景象,触碰不着,却偏觉真实。我追寻着《似水年华》中奶茶和黄磊若隐若现爱恋般的感觉,在青石板上,在深深的古宅里,在斑驳的老墙上中,在每一片灰色的瓦片上。即使自己不相信宿命,但无法对发自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有些事,我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今年去了凤凰,另一种风土人情的小城,别致的吊脚楼,悠然的软藤椅,苗家阿妹甜美的歌声在沱江上萦绕。去凤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沈从文,重温《边城》中翠翠凄美的爱情故事。默念着沈爷的话语: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古城的夜晚最令人迷醉,各种音乐吧单身吧艳遇吧开始触及你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我在巷中走着,从山上的迷失吧中传来歌声: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越过谎言去拥抱你,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在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古城里,在这个喧哗而又孤单的小镇上。所有的声音都戛然而止,只有这首歌响彻心扉。我呆立在原地,安静听完,竟然流出泪来,混合着欢喜忧伤感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二十多年累积的感觉,不再幼稚却也不够成熟的感觉。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我喜欢甚至迷恋着这些小城,虽然商业化很严重,但我很庆幸自己有样本领,可以拭去那些伪装,去想象原初中的小镇,用来邂逅最真实的自己。这些小镇像一首安静在心里的诗,让瞬间变永远,让未来像从前,雨巷、酒坊以及石板路,漫步、发呆还有偷懒,哪怕只是路过的匆匆一瞥也能勾起记忆深处的似水流年。我醉在水乡,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文艺腔就要颓废慵懒(这似乎是自己懒惰的最好借口),沉溺于自我的世界敢直面真实的人生,渴望摆脱困境又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追求的幸福不过是由网络杂志小说电影电视设定的欲望,当然这些欲望不是LV,PRADA。这个假期我又颓废又慵懒,马上开学,眼看面临开题报告,却感觉力不从心,导师布置的365页的全英文专著扔在一边,翻阅的却是冯唐顾漫与村上还有查特莱斯的情人。导师知道了,会疯掉的。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步入大龄文艺女青年行列,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感觉,吸取的是他人思想的碎片,发自内心的渴望能够充沛而个性的抒情。美术馆。电影院。话剧院。书店。咖啡馆。大都市有的是熙攘而寥落的角落供人滋生出文艺腔的泡沫。但丫。。我竟然在商河这个小县城里滋生了浓厚的文艺腔。假期学驾照期间,骑着电动车四十分钟穿梭于家与驾校之间,塞着耳机,一路哼唱,幸福不已,真心觉得一辆电动车,一副耳机,30里路就可以是全部了。在乡间小路上,碰到了来自“大都市”,之后在商河做公务员的大学同班同学,大学没熟络起来,倒是毕业一年多以后在商河的田间地头遇见让我倍感亲切,我们激动的聊着近况,眉飞色舞,当从她嘴里滑出几个乡镇的名字时,我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似乎听到她对商河这个穷地方的肯定,让我更加分分钟都不想离开大商河。有人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把它当做全世界。不再追寻,不再拥有。可我就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永远一副日复一日对自己催眠的状态。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作为山师的一名大龄文艺女青年,一方面可以驾驭江南水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温婉与含蓄,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面对居住在五排房的残酷现实, 将我们所有的文艺梦击得粉身碎骨魂也怕。五排房是个神奇的地方,冬冷夏热,晚上去上个厕所还得呼朋引伴,艰苦的条件令同学叫苦不迭。依稀记得早上被热醒的四五点钟,楼道里抱怨声此起彼伏,宿舍的女生半裸趴在床上,捶打着床,连哭带嚎道:“这日子没法过了!”一次又一次被热醒时确实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但还好有一帮可爱的人。真的很荣幸能与董半仙,马大怪,薛大能,李大魔度过这打马而过的一年,在董半仙的带领下,我们宿舍过上了“禽兽不如”的生活,我们骂着不着调的人不着调的事,唱着不着调的歌不着调的诗,调侃着像自己这样感性压倒理性的大龄文艺女青年如何行走于这个社会。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当然,还有大学的那帮女蛇精病们,让我真心感觉都在一个城市真好。在一起随心所欲连卷带骂的感觉分外真实。愧疚的一点是基本每次吃好好都是她们埋单,顾忌着我这又穷又酸的处境,感激之余甚是心酸。我总是想让她们等着当有天我不再是文艺女青年,不再搞什么文艺研究,我要用粗犷的声音将钱摔在她们面前告诉她们想吃的不想吃的都丫的点上。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记得那天从德克士喝完东西佳姐送我回来的路上,突然想到有一天会离开这个城市时,就沉默了,情绪开始泛滥。想留下来,看佳姐遛狗,带我穿过街区去看曼姐老大,能听米老鼠嗲嗲的喊着老公,还要等着远在英国的黑桃小姐早日带着幸福回归大济南的怀抱。呃,又矫情了。话说锻炼了一年的逻辑思维,一年的理性,一年的逻各斯,一群的哲学家们绕过来绕过去的机械难懂的话语,被迫写了十来篇不掺加个人感情、自己也整不明白的课程论文,可到最后,还是没有挡住我洪水般的矫情。丫。。。我矫情。。。但矫情总有矫情的好处吧。小编努力更新中,喜欢点击关注哦~我骄傲,我是一名大龄文艺女青年,当别人在工作的烦恼中无边挣扎的时候,我还可以安心坐在图书馆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忧桑,我是一名大龄女青年,婚姻离我甚远,我还在死气掰咧的读着硕士,用高不成低不就的一副阿Q憨样儿,孜孜不倦的过着半虚拟的二手生活。懂得享受生活,却不懂如何生活, 对传统没有束缚,对现代又模糊不清。单纯的生活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又不能用单纯来形容。外表所流露出的是高傲,却源于烂入骨髓的自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却又比谁活的都现实。我个是纠结的大龄文艺女青年,文艺是相对的,大龄女青年才是绝对的。文艺只是表象,大龄女青年才是实质。。。

好可爱

浙大德国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中国梦”,百日骑行万里城乡调研

今年硕士毕业的浙江大学中国学专业德国留学生岳凯涵,求学期间用近100天时间,骑自行车从黑龙江省漠河市到海南省三亚市,行程5800余公里。途中,他会向一路遇到的陌生人提问:“你的中国梦是什么?”他行万里路得来的答案,成为了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老百姓的中国梦》。“学校一直非常支持中国学专业的学生能走出课堂和书本,通过实地探访去了解真正的中国。岳凯涵向指导老师提出通过骑行来了解中国,并重点探究中国普通民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学校还专门为他申请了作为课题研究的项目经费。”11月27日,浙江大学中国学中心教师鹿远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骑行探究普通民众的“中国梦”岳凯涵的中文名是朋友取的,他的本名叫Jorg,今年28岁。2011年他第一次来中国,在一年中,他在四川成都学会了使用筷子,学习了中文。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2015年岳凯涵到浙大中国学中心攻读中国学硕士。据了解,浙大中国学中心自2010年开始国际合作招生培养硕士,截至目前共招收来自世界50余国的350多名留学生。该专业设置为,系统学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全英文学位课程,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感受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开展中国问题研究。鹿远介绍,中国学不局限于课堂,更鼓励学生深入中国社会,让他们接触农民、市民等普通中国人,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此,每门课程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都会设置田野调查课,考试也不局限在试卷,更多通过项目汇报的形式进行。“岳凯涵思想较成熟,有自己想法,有行动力,他去过中国不少城市。在论文开题报告前,他向指导老师提出通过骑行了解中国,导师建议他结合课题研究,将骑行经历写成论文。”鹿远告诉澎湃新闻。岳凯涵表示,2013年他首次听到“中国梦”这个词,如今这个词已成为中国的高频词,但他不了解中国普通民众眼中的“中国梦”是什么?要解开这个答案,必须走访中国的历史古迹、摩登建筑,造访城市、驻足乡间,翻越高山、跨过大河,向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提问。他也想以此更深地了解中国。他选择骑行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他认为这种方式自然、环保、亲切,也有很高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出发前2个月,他进行了突击训练,从骑行30公里到80公里,再从杭州骑到上海。为使“骑行中国”计划不影响学业,岳凯涵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研究生阶段所有课程。他还非常严谨地规划了自己的骑行路线——跨越中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程超过5800公里。他将旅途的起点选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这是中国最北的地方,终点在海南三亚,途经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少林寺、殷墟等历史古迹,以及很多小镇。开公众号撰写骑行经历2016年5月1日,岳凯涵拎着朋友给他的二手简易折叠自行车,背着大背包,坐上了从杭州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再乘汽车到达漠河北极村。他的大背包里备有帐篷、内胎、打气筒、布条等物件,还有手机、平板、充电宝、相机等电子产品,换洗衣服仅有两套。出行前,岳凯涵还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岳哥去哪儿”,以记录旅途中的见闻。出行当天他发文称:“如果我会经过你居住的城市,请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了解你的城市,倾听你的故事,也乐意成为你家的沙发客。”每到不同的城市,遇到印象深刻的人,他都会在公众号上写下这些故事。例如,骑行第57天,他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太极拳师李老师为他提供了免费住宿。交谈中岳凯涵发现,李老师原本竟是一位太阳能工程师……岳凯涵在途中会重点关注中国的城乡差异,年轻人与年长者不同的关注点。他发现年长一些的人不那么关注经济利益,也没有挣很多钱的欲望,他们更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公平问题。而年轻人会更多提到教育和个人前途发展,也会偶尔提及个人兴趣、健身等问题。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较为明显,村子里的人希望过上幸福而平静的生活,而城市里的人更多地希望能做想做的事。向沿途的人问“你们的中国梦是什么”,是岳凯涵每到一地必问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他重复了数百次。他认为自己得到的答案很真实。漠河北极村一位餐馆女老板的“中国梦”是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年轻一代的负担;广西阳朔一位工人梦想小康和富足的物质生活;长春大学一位计算机系的学生,希望实现个人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岳凯涵梳理后得出结论,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看来,“中国梦”与生活环境的改善、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以及社会改革有关。公民个体的“中国梦”主要集中在较为实际的层面上,如财富、幸福、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家庭等方面。从官方层面而言,“中国梦”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即便老百姓对于梦想的具体实现途径比较模糊,但他们都认同只有民族的复兴,才可以带来小家的幸福。

亲父誉之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什么?如何写?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什么?如何写?硕士论文的开篇报告主要是向指导委员会解释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些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写。这里有几个方面:首先,你写什么?应重点关注现有文献,并认真介绍国内外对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首先客观地介绍情况,如实陈述他人的意见),然后作出评论(后主观讨论,评价,现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说这些研究现已公布,但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应该包括将在你的主题中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缺乏研究,你必须要学习。所以,你在硕士论文中写的是基于文献综述,而不是你想写的。如果你不做评论,很可能你的主题已经被其他人深深地完成了。其次,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主要是为了说明你选择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和研究差距,所以你做了,有理论价值。然后你需要明确你从文献评论中选择的主题在整个研究领域中所占的位置。这是理论价值。然后你就可以从实际价值的角度来谈论它。这就是这个话题对现实可能意味着什么,它在实践中可能有用的东西,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始报告中,您还应该在选择此主题后解释如何解决此问题。有一个问题,你怎么找到答案?谈论你的一般想法,同时,关注你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如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文献综述是重点。如果没有文献回顾,你就找不到自己的主题,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这个主题上做了什么,所以你需要仔细回顾。当然,回顾的目的是引出你自己的主题,所以不要忘记评论。复式结构事实上,当我们写论文时,我们不必坚持伞式结构。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应该设想如何穿插和展开论证的实质部分,如解释、推理、反驳等,以便全面、准确、简明地解释问题,并能灵活运用“复合结构”。在学术论文主体的写作中,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体框架。学术论文通常使用标题和序列号,因为它们可以清楚地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使结构清晰,并具有整齐,有序,逐步的节奏美学。标题和序列号可以分为几个级别。通常使用编号系统:查查呗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何其下邪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意见和领导小组意见怎么写?

现在同学们应该开始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吧?开题报告里最后两项是指导教师意见和领导小组意见,这个本来是老师的工作,但是很多老师为了省事都会要求学生自己填写,而且还要求不能简单的只填写同意开题,那具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给你一些参考:指导教师意见一: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学生能力提高有利,实验设计合理,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故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意见二:该生对本课题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结构合理,内容完整,主要观点突出,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同意该课题开题。指导教师意见三:该生对XX方面的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论文选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课题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实验设计合理,工作量较大,注意时间安排,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意见四:该生论文选题,紧扣专业方向、紧扣现实,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有现实意义,有完成选题的能力和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同意该课题开题。领导小组意见一:该生课题较新颖,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实验设计和准备,实验计划安排合理。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实验方案,早日开展实验研究和论文撰写。同意开题。领导小组意见二:该论文选题教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前期准备较充分,研究内容较为充实,研究方法较合理,研究重点较明确,符合论文开题计划的要求,经过评审和表决,评审小组一致通过论文开题,同意该论文进入下一步研究工作。

硕人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级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举行

开题是医学研究基本程序中的关键环节,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在课题批准立项后邀请相关专家与课题组核心成员一道,对课题的整体设计做进一步的可行性论证,借助集体的智慧和专家的学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11月10日,河南大学、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级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在医院二楼远程会诊中心举行。院长马磊,纪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钦昌,麻醉科主任付金厚、副主任张彩举,大外科主任贾光伟作为开题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同时邀请了徐全晓、李卫阳、张振、冯丽霞、骆春燕等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科教科科长项闱凤作督导,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开题工作。报告会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钦昌主持。开题报告主要分为自我陈述、专家点评、现场作答三个环节。每位研究生以PPT形式,陈述自己所选课题的依据,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等。专家评委主要围绕研究生选题的创新性、必要性、科学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等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专业性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研究生们的汇报生动热烈,专家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会场气氛轻松愉悦,干货满满。同时,专家评委对研究生报告中的着装、礼仪、PPT制作、发言要求和表达方式等也做了相关指导。张钦昌表示,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次开题报告会进一步为同学课题研究理清了研究思路,明晰了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课题设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指导意见和建议,有助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最后,院长马磊总结指出,好的选题是关键,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进展和质量;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起点要高,对观察的对象、设定的标准要仔细筛选;要结合临床实际,将数据精细化、准确化;要坚持科学、严谨、真实的态度从事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会后,课题核心组成员虚心地接受了专家们所提出的意见,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根据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认真修改,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文图丨吴玉影编辑丨吴玉影责任编辑丨刘洪

金阁寺

北师大原党委书记刘川生:牢记使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刘川生 中共党员,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当选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党的十八大列席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2年入读清华大学,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系、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过清华大学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校团委副书记。1985年调入国家教委工作,历任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处长、处长;1994年调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历任报刊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党委书记兼社长。有外交工作经历,曾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等职。2005年至201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刘川生对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政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深入的研究。忆往昔峥嵘岁月,领略人生不同风景陈志文:改革开放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您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怎么评价改革开放的这40年?刘川生:我觉得,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全世界瞩目。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并且保持了这么长时间。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之深之广之大。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义务教育实现了普及化;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我认为,这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方针。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国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最关键的是调动了人的积极性。这40年,虽然还有些不尽完美的地方,但中国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人民得到了实惠。陈志文:从黑龙江到北京,再到英国、美国,您的经历非常丰富。这些岁月在您的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刘川生:是的,我1950年出生,是跟着祖国一块成长的。从1968年我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与屯垦戍边,至今已50余年了。在这期间,我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当过老师,做过机关干部,办过教育报刊,当过外交官,担任过大学党委书记。我很感恩岁月、感谢时光,让我领略了人生不同的风景,让我明白了如何肩负起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总结我个人经历中的一些体会,我认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全球思维,要放眼世界、开拓创新;要时时刻刻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要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点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变的;也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向群众学习。陈志文:您在清华有一段当教师的经历。刘川生:我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13年。研究生的学业也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完成的,并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在清华留校当教师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也很重要,从学校老领导、老教授身上和自己与同事们、学生们的亲身实践中,让我懂得了如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胸怀祖国。刚刚改革开放时,在贾春旺、任彦申、王凤生等主持学校学生工作期间,我从事学生工作,还担任过清华的校团委副书记。恢复高考后,那时我提任校团委学习劳动部部长,我们首先成立了清华科技协会开展科学讲座并组织了第一个清华科技周。我记得当时在科技成果比赛公布结果时,一个电子系9字班(1979年入学)同学的获奖感言是“要在我们手中打败松下”,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很震撼很感动。当时我就觉得,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强国一定要发展科技,一定要把学习氛围搞起来。清华大学第一个主校门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陈志文:这段时间里清华有没有给您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影响?刘川生:我认为,清华带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给我留下最深刻的烙印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陈志文:我在采访龚克时,他说清华人无论做什么事,首先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刘川生:是的,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我的国家意识,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特别强,这也与我的家庭熏陶和个人经历有关。陈志文:我觉得,在您身上体现出来的清华特色,一是家国情怀,二是行胜于言、自强不息。清华大学的老校长蒋南翔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后来这也成为了全中国教育的目标。刘川生:蒋南翔校长的教育理论对我的影响很大。蒋南翔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又红又专,选拔干部的要求是听话出活,制定文件的要求是落实可操作性。后来,我在北师大加了一条,叫先立规矩后办事,也要鼓励在实践中创新。 陈志文:1985年,您从清华大学调入国家教委政教司,历任副处长、处长。这段经历对您来说有怎样的影响?刘川生:我调入国家教委政教司时还没有思政课,我们那一批工作人员可以算是老思政,是很有情怀的。当时教育部联合最高法设计的第一门思政课是法律基础,希望首先在大学生中进行普法教育。在政教司的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机关工作一定要下沉,一定要调查研究,要接地气、了解实情。从1987年开始,我们在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彭佩云的亲自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得到了很多真实的信息。现在,这已成为常规的滚动调查。另外,在一些突发事件上,也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当时有一所大学出现了负面舆情,我们去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起因是学生认为食堂的馒头做小了、菜价调高了,对此不满。这是一件很小的个案,但我从这件事情中发现,后勤无小事。这也是我到北师大后特别重视后勤工作的原因。后勤服务关涉师生切身利益,要努力把师生伙食改善好,学生宿舍管理好,美丽校园建设好,为师生们的吃住行提供良好的保障,让教师安心教学、学生踏实学习。我在北师大任职时,每年学校的后勤表彰活动我都会参加,要让他们感受到重视和尊重。高校的军功章上,后勤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给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陈志文:之后您从教育部去了英国,能否给我们讲一些您在英国时的故事?刘川生:我1990年11月起任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一秘,主要负责留学生工作。当时,由于大环境的问题,留学生工作遇到一些困难。但我对留学人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认为99.9%的留学生都是爱国的,他们是一支为国服务的生力军。我特别欣赏周光召院士当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人才暂时不能回收,就先进行信息回收、智力回收,最后再进行人才回收,我确信从“为国服务”一定会走向“回国服务”。一方面,我主动与留学生交流沟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我认为我不是外交官员,是为他们服务的亲人。另一方面,我积极支持在留英学生中建立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会协会,帮助与国内相关部门对接。我相信,只要把留学生的智慧汇聚起来,他们是非常愿意为国服务的。在当时,成立了旅英光电子协会、IT-China、自动化学会、材料科学技术学会、生命科学学会、医学会等18个协会,这些协会的负责人,如饶子和、程京、高福、谭铁牛、张杰、林金桐、宋永华、王执礼等,现在都是我们国家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当时有些学生让我特别感动,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林金桐。他成立了光电子学会,在成立仪式上他提出了一句口号,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交流信息将人才联为网络,报效祖国让智力聚成集团;替中华经济腾飞踏踏实实做事,为祖国改革开放勤勤恳恳争光”。当时的英国留学生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的。陈志文:您从英国回来后,就进入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刘川生:报刊社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懂得了如何把握政治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时的工作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压力的,那时中国教育报刊社由国家拨款转变为自负盈亏,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化管理。我每天一睁眼,就要想这二百多人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大家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为了谋求发展,在朱新均社长的领导下,我们在报刊社推行了一些改革举措。1994年,首先实行了全员聘用制,这在当时教育部直属单位中还是第一家,先聘用编辑部主任,再由他们聘用各编辑部的成员。这样做的效果之一就是一些有水平、有上进心、有能力但不在领导视野里的人才脱颖而出,以此调动了更多人的积极性,淘汰不合适的人,但也尽可能地把淘汰率压到了3%以下。工资制度、招聘制度等也先后进行了改革。就这样,我们逐步把报刊社激活了,到2003年,报刊社的广告年收入达到了三千多万。陈志文:您在中国教育报刊社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您让所有人都学英语,还亲自跟着上课。刘川生:我觉得,钱花在任何地方,都不如花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上。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工作就好推进了。我在报刊社时办了两个班——外语班和新闻硕士班,以此来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在这两个班中能够最终坚持下来的人后来都有所成就。刘川生 中国教育在线/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推动中文纳入AP课程体系陈志文:2003年2月您去了美国,担任驻美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这段经历对您的影响有哪些?刘川生:驻美参赞的这段经历,让我增强了国家意识、国家使命,开阔了国际视野。陈志文:您经过艰苦谈判,促成了美国AP课程中文项目(AP Chinese),使得中文教学纳入到了美国的主流教育体系。当时,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刘川生:我到美国赴任时,教育部希望能在美国推动中文教学。而我作为一名外交官,想要为国家做点事情。当时美国人大多并不重视中文的学习,很多周末中文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华人华侨。但有次我去南部的一所周末中文学校参观时,发现有几位外国孩子在学习中文,一问全是犹太学生,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犹太人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是很敏锐的、先知的,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他们知道未来中国是非常有发展的,学习中文是非常有用的,也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中文。我觉得,要让美国人重视中文的学习,就必须让中文学习成为美国学校正规开设的一门课程,而非仅仅是周末业余兴趣。AP课程是开设在高中的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优秀的高中生如果拿到了AP课程的学分,进入大学后可以免修相应课程的学分。那时,西班牙语、拉丁语、德语、法语等语种已纳入AP课程体系,但是中文还没有被纳入。如果能把中文教学纳入AP课程体系,成为美国国民教育主体系的一部分,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和家长学习中文的积极性。资料图陈志文:能否分享一下您在AP Chinese谈判中的一些经历?刘川生:在一次聚会上,我很偶然地认识了美国大学理事会(AP课程主办机构)主席Gaston Caperton,便提到了这件事。但美国大学理事会对于新开设一门AP课程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在美国有不少于500所学校开设该课程。而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当时全美国真正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只有不到300所,申请AP Chinese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们很执着,想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一定要完成这件事。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语言应用的广泛程度是重要标志。当时,离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希望在总理访美之前促成这件事。我和教育处外事组的同事方庆朝、余有根三个人一次次地开车从华盛顿到纽约去拜访Caperton。有一次他正要去度假,说要推迟改天再谈。我说,如果您今天去度假了,丧失的将是巨大的中国市场。随着一次次的交流,Caperton对我的印象也慢慢有了变化,觉得我很执着,我们可谓是不打不相识。美国大学理事会原主席Gaston Caperton(中)及其夫人(左)、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谈判的过程很艰苦,学校数量和资金的问题是谈判中的两个难点。教育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当时国际司张秀琴司长给予了很多直接的帮助,希望能促成这件事情,但美国大学理事会内部对于规则要求得比较严。最后一次谈判时,Caperton基本上已经认可了,并且利用休会的时间最终说服了其他人。历经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最终完成了谈判。而按照正常程序,新开设一门AP外语课程的谈判期基本在一年左右。2003年12月5日,在温家宝总理访美前夕,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与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Caston Caperton在美国国会山共同宣布:中美合作实施AP中文课程及考试项目(AP中文项目)。这是汉语教学在美国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中文课程将更加广泛地在美国高中得到推广,并带动了美国中小学和大学的汉语教学发展。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全美中小学教师协会共同完成了AP中文课程及考试的设立。2006年AP中文课程开始授课,2007年开始举办考试。据后来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委托教育测验中心(ETS)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在美国约14000所高中学校中,有2347所高中表示对在2006年开设的AP中文课程感兴趣,远高于AP日文等课程。陈志文:您在这次谈判中,有些怎样的感触?刘川生: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为了国家利益,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一些看起来不能做成的事还是可以想办法能完成的。我从心底里觉得,我们通过文化的沟通与交融,与外国友人的诚心接触和交往,知华派、暖华派人士将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作为外交官的使命和期望,而语言就是交流沟通过程中一条强有力的纽带。陈志文:北美第一家孔子学院也是您在美国期间促成的吧?刘川生:是的,2004年,天津大学与马里兰大学共同建立了北美第一家孔子学院。建立孔子学院需要外方大学支持落实,我第一个就选择了马大。这是因为马里兰大学校长牟德(Dan Mote)对中国很友好,很喜欢中国文化。第一次去拜访他时,我注意到,他办公室座位的后面挂着一个很大的汉字“斧”。每年春节,他都会请马里兰大学的中国教授吃顿饭。为了洽谈孔子学院的合作,我和校长在2003年这一年当中见了四次,这对于美国大学校长来说是很少见的。经过多方努力,2004年上半年,我们和马里兰大学签订了谅解备忘录(MOU);当年11月17日,天津大学与马里兰大学签署了共建孔子学院的协议。这件事也可以说是开启了美国孔子学院的历史。到目前为止,美国有105所孔子学院、501个孔子课堂。我与牟德也是不打不成交,彼此互相欣赏,成了好朋友。他多次访问中国,并给北师大的学生做了《如何创新》讲座报告。天津大学-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签字仪式陈志文:其实,他们欣赏您的,一是专业,二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美国期间,您是否还有其它印象深刻的事情?刘川生:在美国时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组织美国总统奖学生访华团。“美国总统奖”学生项目于1964年经美国总统行政命令设立,旨在表彰和鼓励在学术、艺术、领导能力、社区服务等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每年每个州只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可以获得此项荣誉,该奖项是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我觉得,美国总统奖的评选条件很好地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我很想把它带入中国借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找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作为合作伙伴,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各方的合作下,2005年促成了第一次美国总统奖学生访华。2005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以“两样青春、同一世界”为主题,邀请正在访华的12名美国总统奖获得者与12名中国优秀高中生代表进行了一次“巅峰对决”。节目中的两个环节让我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也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探讨。《对话》录制现场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关于古希腊神话中“神”的选择,希望选出学生心目中最关心的古希腊“神”。其中,太阳神阿波罗代表真理、众神之神宙斯代表权力、冥界之神哈得斯代表财富、爱神维纳斯代表爱与美、智慧女神雅典娜代表智慧。美国高中生的选择只有两种,阿波罗和雅典娜——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有一半左右选择了权力的代表宙斯。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双方团队各自合作完成一个“援助全球贫困儿童计划”方案。美国高中生的主题是“为新一代建立人力资本”,分为健康和教育两部分,包括:如何确保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如何防止疾病和提供低成本的药品,并向科学家建议为农村儿童开发安全度更高的疫苗;如何建立医疗学校,为当地培训医护人员;如何防止艾滋病在母婴间的传播;如何控制人口,并教育当地妇女正确避孕。美国高中生在方案中详细阐述了如何筹款、如何降低成本,他们详细地知道每一粒药片的价格,知道筹多少钱能解决多少药品问题。而中国高中生的主题是“爱的传播,和平的宣传”,主要内容是在赞比亚的谦比希小镇募捐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并选派志愿者去任教。这个对比太明显了。陈志文:这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较量。刘川生:是的。当时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反思,教育人的责任真是任重道远。大学原本就是追求真理、传播真理、不断创新、教化人、立德树人的殿堂,是照亮真理的灯塔,不能随波逐流。陈志文:您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有怎样不同的认识?刘川生:这个问题比较宏观、复杂。我根据自己的个人体会简单谈谈,比如博士教育。目前,中国的博士生数量已经很多,但相对来说,其创新性与美国相比还不够。陈志文:这与博士生专业训练的强度和学术要求的高度有关系。刘川生:美国对于博士的培养要求特别严格,包括中间的过程和最后的答辩。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国哥伦比亚读博士,因为论文开题报告没有实质性的创新点,导师直接否定,不留情面,学生必须重新开题。陈志文:在北美,最终能拿到学位的博士生占比不高。刘川生:是的。我认为,美国大学教育成功的地方在于宽进严出,能培养出在某一点、某一方面有创新、有独到见解、对社会发展有引领作用的人才,也就是钱学森所说的“大师”级人才。陈志文:对于英国的教育,您又有怎样的认识?刘川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英国在科研经费的划拨上有一种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中国高校的科研项目是高校申请,然后政府拨款。而在英国,是以企业为主,如果企业对某一研究项目投资,那么高校可申请同等额度的拨款,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始终联系在一起。陈志文:对于中、美、英三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您又怎么看?关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再认识,我这几年经常写一些文章,也做一些报告。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对西方教育的理解,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理解,较为标准化、简单化、局部化了。刘川生:我同意您的观点,现在有些人认为西方基础教育就是快乐教育,这是不全面的。在美国,对于接受私立精英教育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辛苦的。英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它的基础教育非常好,接受精英教育的学生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是很好的,因国情不同,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它主要是通过公立体制实现的。做事、求实、服务、创新,做好一名高校党委书记陈志文:您从美国回来后就到了北师大,一待就是11年多。您还记得初到北师大的情形吗?刘川生:2005年6月10日,我到北师大报到,2016年12月卸任。在我履新就职时,曾向全校师生做出了庄重承诺:要以“做事、求实、服务、创新”这八个字严格要求自己。在任职期间,我时刻牢记使命,诚心诚意对待每一个人,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我觉得,我在北师大的任务就是为师生服务。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官员就做不好服务。在大学当领导必须尊重老师、关爱学生,我在北师大的办公室,教授可以随时推门就进,凡是干部、教师甚至学生短信联系我,我都会给予回复。陈志文:您觉得,当时北师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刘川生:那时候,学校的基础建设还比较弱。教学资源很紧张,条件较差。老师的办公室特别拥挤,很多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桌,有的院系老师只能一人分到一个抽屉。学生宿舍特别拥挤,还有八人一间的。我看了后,心里特别不舒服,必须要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我认为,北师大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是各院系发展的积极性和教学条件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压缩现有的空间,要求机关各部门的办公室全部压缩,给院系的一线教师腾空间。另一方面抓紧进行新的基础建设,2005-2016年学校新增办公用房和学生宿舍等校舍总面积23万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邱季端体育馆、新大学图书馆、京师学堂等建筑,大大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北师大是一所古老的学校,我到学校后一直鼓励校友捐赠、社会捐赠支持学校建设,邱季端体育馆是北师大第一个用校友捐赠者姓名命名的建筑。我积极提倡捐赠文化,并带头在学校捐了第一颗树、第一本书、第一张椅子,学校慢慢形成了良好的捐赠文化氛围。陈志文: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困难?刘川生:只要做事难免会遇到困难,但事在人为。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工程的推进速度有些慢,我就戴着头盔在工程一线召开现场会指挥。当年,为了本部建设和新校区的建设,我经常跑各部委和北京市政府争取各项资源和支持。回想起来,有很多事情都是软磨硬泡下来的,有一段时间,只要开会就讨论房子和钱。但让我非常高兴地是,2016年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时,北师大已经不存在“抽屉教授”了,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桌,学生住宿条件也大大改善,我非常高兴。陈志文:这给了教授们最基本的体面,您为此付出也是有收获的。刘川生:我心甘情愿地做这些事情,因为以师生为本、让师生满意是我作为党委书记的责任。陈志文: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这一段经历,您对自己有怎样的评价?刘川生:对于北师大,虽然在工作中我也有一些不足,但我认为自己起码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握住了政治方向。我总结了三点体会:第一点体会是,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一定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动摇,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走自己的路,培养出能托起“中国梦”的筑梦人。结合在驻英国、美国使馆的多年工作经验,我深刻感受到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独立自主,在学校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借鉴西方的办学理念,但不能照单全收;要学习西方的办学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要借鉴西方的办学管理,但不能搞全盘接收。第二点体会是,高校党委要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发展合力。北京师范大学的历次党代会明确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线图:200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2012年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第三点体会是,党委最重要的工作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做人心的工作。北师大党委一直秉承“一切为了师生”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为师生做实事。在北师大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要在5年内完成“五个倍增”计划,在2012年的基础上,到2017年实现职工福利倍增、科研经费倍增、企业上缴学校经费倍增、高层次人才倍增、基金会筹资倍增。大部分倍增计划已完成或提前完成。陈志文:目前,“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您对此怎么看?刘川生:现在,大家都很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这是我们的目标。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创建世界一流、坚持中国特色、弘扬京师风范,是北京师范大学“三位一体”的战略选择。创建世界一流,就是要牢固树立起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坚持中国特色,就是要立足中国国情,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弘扬京师风范,就是要秉承学校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陈志文:这是您对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发展的构想和愿景,而且,您一直在一点一滴地做。刘川生:在北师大,我们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育英才,安安静静搞学问,扎扎实实做服务,稳步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家会有经济上的压力。但对于高校来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发展目标,要聚精会神地进行教学改革,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人才。大学要守住自己的沉静,浮躁的学风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科研成果。在服务社会方面,大学要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合,要把师生的教学科研成果用在祖国大地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的社会价值。陈志文:大学需要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刘川生:对,所以要扎扎实实做服务。我在北师大任职时,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员工服务,解决他们的困扰,解决办公条件、教学条件、住宿条件与北师大地域狭小之间的矛盾,解决资源的问题。我在北师大重点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人才工作。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各项人才。另一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我们不定期召开人才会,只要是大家提出来的困难,我们就努力想办法解决。我在北师大的任期中,有幸见证了两位教授当选为院士。陈志文:我觉得,您是一位敢做敢为敢担当的人,有很强的执行力,并且尽心尽力地做事。刘川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有时有些急躁、工作指挥靠前,很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宽厚包容和理解支持。陈志文:您觉得,做好一名高校领导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刘川生:我认为,一名高校领导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同时也要讲究管理的艺术。陈志文:我曾经认为,高校校长应该是教授中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但应该不止于此。1996年,我在采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时,曾问过他,在教授与校长的身份转换之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当时想了一分多钟后说,当校长后,我每天大概需要给学校筹集一百万美元,否则学校就无法维持运转。而如果学校一周没有进项,我就开始有点儿着急了,得准备出去走走。有一次我筹集到一千五百万美元,回来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实际上,他解决的就是学校的资源问题。刘川生:对。对于中国大学的校长来说,也是筹措教学科研经费和广纳优秀人才。我在北师大时,干的最多的就是跟校长一起找资源、筹经费、引人才。陈志文:北师大给您带来了什么,或者您认为它的特点是什么?您怎么评价?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治学认真”。它是一所传承了百年的老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京师大学堂建立的第二年就送了31人出国留学。刚建国时,北师大文学院有“八大金刚”,如黄药眠、钟敬文、陆宗达等大家。在2016年的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中,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京师大学堂正门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任彦申的《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一书中对北大和清华是这样描述的:北大是一首诗歌,清华是一篇论文;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北大的哲学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清华的哲学是建设一个新世界。后来,我也试着这么描述过北师大。北师大是一幅国画,它源远流长,人文底蕴特别深厚,历久弥新。北师大的学生特点是修身律己,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北师大的哲学,是教化世界、传承文明。陈志文:从我的角度看,清华与北师大是一刚一柔,但两者有些特点又是相通的。您提到了北师大治学的认真,这其实也是清华的一个特点。刘川生:是的。北师大人很乐于安安静静搞学问,教师们很敬业,都有真才实学。我一直认为,北师大有良好的校风和朴实的作风,教师有严谨的教风,学生有扎实的学风。要理直气壮的进行高校思政工作,把握好“变”与“不变”陈志文:对于改革开放40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您怎么评价?刘川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成绩、有经验、有特色。有成绩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成效,维护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有经验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提供了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第三,建立起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特色,即扎根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如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等等。陈志文:您认为,对于当前高校的思政工作来说,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刘川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做到人心里,要让每一门课程、每一位老师都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我曾经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变”与“不变”》。我觉得,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讲,变是绝对的,但核心不能变,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说,高校的发展方向不能变,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不能变,要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不能变,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不能变,必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陈志文:那么需要“变”的是什么?刘川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而今天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基于这些变化,我认为,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及内容、手段必须变。我们必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陈志文:思政课的载体、方式、形式等都应该与时俱进,但核心宗旨和目标不能变。刘川生:还有一点也必须牢记,思想政治课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然就永远是空话。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是必须直面的问题。要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当今在校大学生群体基本为“95后”,“00后”大学生也将大规模进入大学。如果说“95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市场化的宠儿,那么“00后”则是自媒体先锋、信息化和城市化交互影响下的“新新人类”。受益于近年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交流的深化,“00后”大学生更加具有全球化视野、立体化知识结构和个性化表达习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水平、方式的要求更高、更“挑”。因此,更要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方法,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目前,高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还不够高、学生获得感还不够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体现在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教师学术功底不扎实;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对该课重视程度不均衡,保障要素不到位等等。思想政治工作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用真理感召人,用真情感染人,要做到以心换心、以心暖心。教育者的亲和力要着力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理解学生是前提,尊重学生是基础,接纳学生是关键。陈志文:您认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怎样的问题?刘川生:总体上看,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加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存在内功不足、专业素养和学术功底不强的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的理论功底不扎实,能力与课程需要不相符,存在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单一,自身阅历和实践经历单薄等现象,不能满足综合性学科教学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不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不够。另外,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仍有不足,科研成果较少,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数量更少且质量不够高,运用科学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陈志文:在您看来,应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刘川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领路人,教师的个人魅力、学术功底、道德素质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思政课教师: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能与学生交心、被学生所喜爱的人。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右)、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左) 中国教育在线/摄陈志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思政课对教师及辅导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刘川生:是的,我认为思政课教师比普通教师的要求还要高,一定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阅历。作为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陈志文:没错,可以广泛邀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走上思政课的讲台,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理更加鲜活。刘川生:对。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按要求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我认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社会上的优秀人士可以被邀请走进思政课堂,讲他们的人生、讲成功经验、讲国家政策以及他们对成长成才的认识,这可以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活泼、接地气,学生更乐意接受。陈志文:从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来讲思政课,孩子们自然就明白这些道理了。讲到这里,我想跟您探讨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教育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刘川生:教育一定是有意识形态的,在教育主权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大学,也一定是有意识形态的。陈志文:我同意您的观点,教育是有颜色的,这涉及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这件事情上,我们必须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必须要有信念。刘川生:我认为,改革开放走到现在,国家日益强大。大量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在面向未来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白天使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追记“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2012年4月13日,李保国教授在临城县为农民讲解薄皮核桃高接换优技术要领。 记 者 赵永辉摄9月17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是我省唯一获奖者。9月29日,郭素萍代表丈夫李保国领取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巨大的荣光,无上的赞誉。在河北农大,在他生前曾帮扶过的临城、内丘、平山、阜平、唐县等地,人们再次念起这位“农民教授”“科技财神”,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年仅58岁。他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他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李保国的名字铭刻在国家丰碑上,更留在亿万群众的心里。今天的燕赵大地上,千万个李保国精神的传承者正脚踩泥土,身接地气,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着太行山上的新论文。他像一把火炬,点亮了贫困群众的希望——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看到红苹果,想起李保国。“他走的时候,苹果花开得正盛。”内丘县岗底村村民杨双奎站在自家果园,望着对面山坡上“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几个大字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李老师,咱岗底的日子越来越好啦!”往事历历在目,缅怀与日俱增,杨双奎的眼眶湿了。他曾是李保国在岗底的“得意门生”,农忙下地,农闲上课,他现在是农民高级技师,成立了“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经常外出义务传授果树管理技术。“把我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我”,李保国生前,长年累月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帮助他们发展致富产业。乡亲们称他为“农民教授”“科技财神”。李保国是教授,更像农民——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和农民没啥两样。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李老师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和李保国打交道20年,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回忆,一次下地,李保国的衣服被树枝划了个口子,“我想给他换件新衣服,问他穿多大号。他说‘你把我打扮成上讲堂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他说话直白、通俗易懂。给农民讲课,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教农民疏花,他讲得很形象:“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对农民死盯、盯死。”李保国说。套袋、去袋、转果、施肥……他独创了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产的苹果,果型、着色、个头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在市场上,自然能卖出好价钱。他像一把火炬,为贫困群众点亮希望。他创新推广的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5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四十多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有百余个。在岗底,像杨双奎一样拿到高级技师证书的村民有5位,另有190余位村民拿到初、中级证书,60余位拿了大专文凭,而且还都在考本科。2018年,岗底村民人均收入4.3万元,帮助2万多果农人均年增收2700元以上。“我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穷。”“还有许多山区农民在过苦日子,我必须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从武邑县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李保国,有着浓浓的“三农”情结。在李保国生前上千条的手机通讯录里,贫困地区的农民占了60%;在他众多的微信群里,都起着他自己编创的一串串便于识别的独特名字:“岗底苹果群”“前南峪板栗群”“绿岭核桃群”等。他的妻子、河北农大研究员郭素萍说:“无论何时何地,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农民打来电话,他都会耐心地解答。”生前李保国有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在去世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在河北农大家的时间不到10天。这些年,他一直奔波在路上,“很多地方找来,能坚持多去一个地方,就不能少去一个。”常年奔波,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李保国先后患上了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劳性冠心病。“活着干,死了算。”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李保国奔波忙碌的身影。传承,是最好的怀念。前南峪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岗底村建起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集学习、展览、瞻仰多功能为一体;河北绿岭建起李保国科技馆,展现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山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他用科技之手,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让140万亩荒山披绿,打造了“富岗”苹果、“浆水”板栗、“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中秋小长假,石家庄游客董晓敏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这里的一片“绿”海,着实震撼了她。站在观景平台,眼前甚至没有“空白”。林木覆盖率达94.6%,这里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然而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这座“花果山”却是个“光山秃岭和尚头”。变化从何而来?从半山腰处的李保国故居里,董晓敏找到了答案。八百里太行,五百多里在河北,全年土壤平均含水量不足12%。老百姓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治山山依旧,生计无所依附,日子过得紧巴巴。为治住大山趟条路,1983年,河北农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课题组进驻前南峪,一对年轻的“夫妻档”就此扎下根来,他们正是李保国、郭素萍。太行山旱、薄、蚀、穷,治理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厚土层。根据李保国和课题组的设计,待整治的山坡上,每隔几米要开一条沟,并把石头翻出来做外沿,然后再把8米见方坡面上的土集中到一米见方的山地上来。经过如此改造,开出来的沟便既能聚集水土,也能聚集径流。开沟需要爆破。村民郭双庆还记得,“当时为了节省经费,李老师就自己炒制土炸药。硝铵、锯末……在杀猪用的大锅里,他不知上手翻炒了多少回。”一次次数据积累、一次次技术试验,李保国拿出“豁命”的劲儿终于摸清了大山的“秉性”。伴着隆隆炮声,他的沟状梯田整治技术渐成体系,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各条沟谷为基点,山坡滩川立体开发之路得到明确。而通过聚集土壤、聚集径流,李保国创造的“两聚”造林理论使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在此期间,李保国把年迈的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他们的课题叫小流域的立体开发,所以当地好多村民管他们的儿子叫“小流域”。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李保国探索出一条条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兼顾的山区发展新路。在广袤的太行山上,他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让140万亩荒山披绿,打造了“富岗”苹果、“浆水”板栗、“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山盼绿,民盼富。怎样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成了李保国的新课题。在绿岭·中国核桃小镇,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是李保国用17年心血培育的万亩核桃林。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绿岭核桃通过林木良种审定。这意味着,“绿岭核桃”继2011年通过升级审定后,又拿到了国家级的“通行证”。和果农们挎起竹篮、走入林间,郭素萍亲手摘下了20颗青皮核桃,“这是保国生前在临城亲手栽下的第一片核桃林,如今愿望终于实现了。荒坡变绿岭,这里已经绿了20年。”临城属于太行东麓的浅山丘陵区,山区丘陵面积占八成以上。这里地表以下70多厘米有一层白浆石,呈强碱性,会对植物根系造成严重灼伤。“1998年承包荒山之初,我们想种苹果,请到李保国老师时,他没急着下结论,而是采集了20多个土壤剖面的土样带回试验室,并对地质地貌、水文条件、气候特点等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绿岭集团董事长高胜福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一番科学论证后,李保国终于给出建议:“种薄皮核桃吧!这儿的土质中性偏碱,钙质丰富,非常适宜栽种薄皮核桃。”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得九年”。在太行山一带,核桃树大多自然生长在山沟里、岸崖边,从来没有人大规模种植。可李保国不仅要在这里种核桃,还要选育早实、薄皮、丰产和抗性强的优质核桃品种。为了优中选优,他从美国引进了6个良种核桃和11个山核桃品种,又从山东、新疆、河南等地引进了13个国内良种。2001年,李保国团队在引进的香玲核桃中发现一株具有明显变异特征的单株,表现为果个比香玲明显大;果形有别于香玲的卵圆形,而是长圆形;单株结果数较香玲多。在长达10余年的重点观察后,他们将该株确定为变异株,并进行扩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这即是后来被定名为“绿岭”的核桃新品种。皮薄仅0.8毫米,仁肥脆香、适合鲜食,如今的“绿岭”已拥有薄皮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8万亩,苗木繁育基地2600亩,在太行山沿线发展核桃种植合作基地20余万亩,成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复制“点石成金”奇迹,从邢台前南峪到平山葫芦峪,从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到南和红树莓……李保国用科技之手在太行山上点亮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他把课堂设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30多年来,李保国每年在山里200多天。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李保国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李保国常说:“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李保国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信号,更新讲授内容。学生们都说,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把课堂设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他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学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在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完成实验并写出研究报告……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2013年他的一个硕士生因为前期准备不认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直到农历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他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学生李迎超记得,实习期间,李保国带他们学习核桃嫁接。有一次李保国问李迎超:“你今天嫁接了多少棵?”李迎超回答说嫁接了100棵。李保国摇摇头说:“农民们每天都能嫁接500棵!”在老师的督促下,后来李迎超每天嫁接核桃树能达到1000棵。为了让李保国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太行山区,河北农大为他的课题组建设了3个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全新的科研设备,学院的综合实验室也优先保证他的研究生使用。信仰为帆,大山筑梦。35年李保国坚守太行,为太行披绿。如今,他的很多学生逐渐成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从丈夫离开的那一刻起,郭素萍就下定决心,活着就要完成李保国的梦想,“用科技之手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郭素萍和丈夫留下的20多人的科研团队,足迹遍布我省30多个市县(市、区),平均每年在扶贫一线工作超过300天,巩固了李保国生前的帮扶成果,还新建示范基地2万余亩。2014年,李保国开始红树莓种植技术研究。在他的指导下,南和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树莓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红树莓组培实验室。“李老师生前最牵挂的就是红树莓产业发展。4月3日那天,他还到南和指导红树莓栽培。”李保国科研团队成员、河北农大副教授张雪梅眼圈一红,“老师都没等到红树莓口服液投产上市。”如今,在张雪梅等人的努力下,红树莓口服液产品已通过了相关质量认证,有望规模上市。以岗底村为中心,建设178平方公里的太行山生态大花园,是李保国生前的一个构想。我省山区开发专家、河北农大山区研究所研究员周大迈带领团队,用4个月时间走遍了规划区内的每片土地,已完成整体规划。大山无言,百姓有情。人们会永远记得他的名字:李保国。

近仁

浙大德国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中国梦”,百日骑行万里城乡调研

今年硕士毕业的浙江大学中国学专业德国留学生岳凯涵,求学期间用近100天时间,骑自行车从黑龙江省漠河市到海南省三亚市,行程5800余公里。途中,他会向一路遇到的陌生人提问:“你的中国梦是什么?”他行万里路得来的答案,成为了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老百姓的中国梦》。“学校一直非常支持中国学专业的学生能走出课堂和书本,通过实地探访去了解真正的中国。岳凯涵向指导老师提出通过骑行来了解中国,并重点探究中国普通民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学校还专门为他申请了作为课题研究的项目经费。”11月27日,浙江大学中国学中心教师鹿远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骑行探究普通民众的“中国梦”岳凯涵的中文名是朋友取的,他的本名叫Jorg,今年28岁。2011年他第一次来中国,在一年中,他在四川成都学会了使用筷子,学习了中文。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2015年岳凯涵到浙大中国学中心攻读中国学硕士。据了解,浙大中国学中心自2010年开始国际合作招生培养硕士,截至目前共招收来自世界50余国的350多名留学生。该专业设置为,系统学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全英文学位课程,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感受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开展中国问题研究。鹿远介绍,中国学不局限于课堂,更鼓励学生深入中国社会,让他们接触农民、市民等普通中国人,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此,每门课程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都会设置田野调查课,考试也不局限在试卷,更多通过项目汇报的形式进行。“岳凯涵思想较成熟,有自己想法,有行动力,他去过中国不少城市。在论文开题报告前,他向指导老师提出通过骑行了解中国,导师建议他结合课题研究,将骑行经历写成论文。”鹿远告诉澎湃新闻。岳凯涵表示,2013年他首次听到“中国梦”这个词,如今这个词已成为中国的高频词,但他不了解中国普通民众眼中的“中国梦”是什么?要解开这个答案,必须走访中国的历史古迹、摩登建筑,造访城市、驻足乡间,翻越高山、跨过大河,向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提问。 他也想以此更深地了解中国。他选择骑行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他认为这种方式自然、环保、亲切,也有很高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出发前2个月,他进行了突击训练,从骑行30公里到80公里,再从杭州骑到上海。为使“骑行中国”计划不影响学业,岳凯涵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研究生阶段所有课程。他还非常严谨地规划了自己的骑行路线——跨越中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程超过5800公里。他将旅途的起点选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这是中国最北的地方,终点在海南三亚,途经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少林寺、殷墟等历史古迹,以及很多小镇。开公众号撰写骑行经历2016年5月1日,岳凯涵拎着朋友给他的二手简易折叠自行车,背着大背包,坐上了从杭州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再乘汽车到达漠河北极村。他的大背包里备有帐篷、内胎、打气筒、布条等物件,还有手机、平板、充电宝、相机等电子产品,换洗衣服仅有两套。出行前,岳凯涵还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岳哥去哪儿”,以记录旅途中的见闻。出行当天他发文称:“如果我会经过你居住的城市,请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了解你的城市,倾听你的故事,也乐意成为你家的沙发客。”每到不同的城市,遇到印象深刻的人,他都会在公众号上写下这些故事。例如,骑行第57天,他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太极拳师李老师为他提供了免费住宿。交谈中岳凯涵发现,李老师原本竟是一位太阳能工程师……岳凯涵在途中会重点关注中国的城乡差异,年轻人与年长者不同的关注点。他发现年长一些的人不那么关注经济利益,也没有挣很多钱的欲望,他们更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公平问题。而年轻人会更多提到教育和个人前途发展,也会偶尔提及个人兴趣、健身等问题。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较为明显,村子里的人希望过上幸福而平静的生活,而城市里的人更多地希望能做想做的事。向沿途的人问“你们的中国梦是什么”,是岳凯涵每到一地必问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他重复了数百次。他认为自己得到的答案很真实。 漠河北极村一位餐馆女老板的“中国梦”是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年轻一代的负担;广西阳朔一位工人梦想小康和富足的物质生活;长春大学一位计算机系的学生,希望实现个人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岳凯涵梳理后得出结论,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看来,“中国梦”与生活环境的改善、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以及社会改革有关。公民个体的“中国梦”主要集中在较为实际的层面上,如财富、幸福、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家庭等方面。从官方层面而言,“中国梦”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即便老百姓对于梦想的具体实现途径比较模糊,但他们都认同只有民族的复兴,才可以带来小家的幸福。

其口虽言

哈佛招生官:不具备素质的学生不要,领先学院遇上顶尖英美教授

【哈佛招生官提醒:"不具备这种素质的学生,我们不要!"学术科研能力成为名校杀手锏。今个暑期,领先学院背景提升项目系列让您遇见顶尖英美名师,6-10周可拿大牛教授推荐信、发表论文! 】2019-2020年申请季基本落幕。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录取学生的“Admit Weekend ”被取消,国际学生能否在秋季入学也存在不确定性。这种环境下,许多9-11年级规划季的家长都开始焦虑起来,领先学院常最近收到家长们这样的一些问题:“听今年一个录到Top10的家长说8年级就开始准备活动了,都准备什么啊?”“老师,我们孩子今年11年级,没做过活动,现在还能补救吗?”“孩子10年级,想先把标化考完,最后再准备活动是不是也来得及?”看到大家的这些问题,突然发现虽然很多孩子已经进入了9-11年级规划季,但不少家长和同学在活动规划上还是非常混乱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备战以及规划申请,我们就从大家出现问题最多的学术科研活动方面入手分享这份笔记,一起有条不紊打赢“最难”申请战!笔记大纲1. 海外名校招生录取对学术背景的要求2. 学术科研背景为何重要3. 不同的活动是不是提升效果也不一样呢?4. 疫情下比肩顶级夏校的课外活动怎么做?5. 暑期在线学术科研项目,全新来袭6. 斩获教授亲书个性化推荐信7. 领先在线暑期学术科研8. 课题列表9. 报名及课程服务流程【 1. 海外名校招生录取对学术背景的要求 】以英美留学为例,众所周知,在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通常被分为三个部分:“GPA”、"标化考试",和“背景提升”。“GPA”:即学生在校平均成绩。随着年龄增加,学校课程难度增加可以看出学生的成长过程。"标化考试",比如TOEFL、SAT、ACT、AP等。“背景提升”也叫作“课外活动”,和以上两者需要申请者自身备考、刷题等考取分数硬性考核不同的是,“背景提升”与主(补充)文书直接挂钩,需要申请者更长期的规划,从而体现自身“个性化”和“学术能力”的优势与亮点。而根据学校排名的不同,不同学校对申请者三个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的梦校是美国排名前30的顶尖名校,那么这些学校更会看重什么方面呢?「以美国排名Top30名校招生录取为例,科研背景>92.5%、论文经历>64%引发的思考」我们以美国排名Top30名校给出的数据:在读硕士和博士学生在申请前,有科研背景占比超过92.5%,而在成功申请到美国名校的 8653名学生中,有64%的人曾有论文写作和发表经历。所以说,如果要进入顶尖大学,无畏地追求高分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哈佛招生官说,他们每年收到的考了1600分满分的SAT学生里面,只留下40%的学生,所以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注重的地方。在哈佛大学研究生申请系统中,必须要填写个人的学术经历;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申请系统中要求填写发表论文的题目、类型等信息。还有麻省理工学院也要求填写发表的主要论文信息和个人学术经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并且早早动手准备,这些到申请季才开始准备可是万万来不及的,毕竟再牛的文书老师,如果没有实打实的背景可以去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顶尖大学非常明白,在一个标准差内(比如SAT以50分为一个标准差),SAT考了1600分的学生不能说他的标化就比考了1550的学生厉害,因为每个学生今天考的和明天考的成绩就会差出一个标准差来——这是正常的情况。另外托福同样如此,托福考试的意义就是在证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08分和118分究竟有多大差别,美国母语考生考120分满分又有什么意义?所以顶尖大学看到清一色的高分,他们也都知道看成绩其实没多大意义。那么更能体现申请者“与众不同”的“背景提升”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了,而其中名校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申请者的“学术能力”。所谓的学术能力,往表面说,是学术信息检索能力、对文献出处的敏感、论文结构化表述能力、学术研究流程的了解(选题原则、实验设计、数据整理等),往深了说,是科研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和学术信仰的建立。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Graham Walker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可以代表美国高校对录取学生的学术能力的重视,他说:“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首先我希望看到我的学生拥有处理高强度学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当然我更希望自己的学生对所研究的专业有更深的理解,在未来有超越前辈的可能性。”【 2. 学术科研背景为何重要 】我们来看看国外大学招生委员会的录取标准,Hard Skills和Soft Skills的说法相信大家也很熟悉,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硬实力是录取标准里的门槛, 然而,虽然它是必备条件,但事实上在该校的申请大军中99.99%的申请者都可以满足,并且硬实力的细微差距不是录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来看看招生官眼中的中国学生特点和形成的原因,特点是高分频出、创新能力薄弱、兴趣爱好趋同、功利心很强、跨学科能力差,这些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美课堂的境界差异。在这里举个例子,我们认识的一位学生A同学,他获得了英国G5大满贯录取offer,他的雅思是7分,但很多雅思7.5的同学却没有被录取,这说明什么呢?招生官是综合考量学生的背景去选拔学生的,而不是就单一分数来盖棺定论。那么也就是说,软实力才是录取的致胜因素。我们采访了三十所美国合作院校的教授和招生官,询问他们对软实力的定义和描述,给出的答案是软实力是独一无二的向上,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优秀。再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招生官为什么会提到千篇一律这个词。南加大的电影艺术学院在美国专排第一,南加大校友获得奥斯卡奖数量高居全美第一,斯皮尔伯格、“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等影坛巨匠均是该校校友。我认识的一位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教授、前院长曾说:申请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的很多中国学生都在文书中写自己热爱电影事业,看了数目庞大的电影并且自己组团队进行了小型的影片制作等,但是他说中国学生就仅此而已吗,证明了热爱并且做了尝试就结束了?那么德国学生做了什么呢,德国学生也热爱电影,所以在自己家乡的小镇上采访了很多人并演绎拍摄了很多重现小镇历史的影片,向当地甚至全国的青少年进行公益传播,既为自己的家乡做历史文化传承,又向更多的同龄人发起倡议做到积极正向的传播,还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到了文化艺术类学术刊物上。这样的一段经历,是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做到有始有终,真正体现了对于电影这个专业的热爱,以及对于电影这个学科的学术探讨,在招生官眼里,显然更加真实并且更加具有吸引力。哈佛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将课堂境界分为五个阶段,从最低的Silence学生不发言完全是老师在讲,到Answer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有dialogue,也就是师生之间有一定互动,中国式教育基本停留在这三个阶段,而世界一流大学的课题境界是在Critical学生提出批判性观点和Debate师生之间相互辩论上,这需要学生们在课前对学习相关资料和延展知识进行很好的预习和理解之后,才能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辩论互动。能够找到可以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思维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在申请过程中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3. 不同的活动是不是提升效果也不一样呢? 】领先学院从参考价值、与学生本身相关性、直观可度量性、对申请结果的影响四方面来对比下三类背景提升。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学术类是最强的,因为学术能力是与读书升学最息息相关的,像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也是有等级的公开成果,招生官也很容易公平地参考。有的招生官来中国做分享时,强调过各类背景要均衡考量,不能顾此失彼。以我们的一个K同学来举个例子,作为商科专业的K同学,曾经以为商科只要实习就可以了,但她读研时的教授说: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错同时有三份名企实习经历却没有学术方面成果,他会觉得学生已经准备好去就业了而不是升学读书。其实申请说到底还是要去做学术学习的,所以说即便在各项“全能”的大前提下,学术背景也是重中之重。【 4. 疫情下比肩顶级夏校的课外活动怎么做? 】遗憾的是,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绝大多数的顶尖高校都对开设的夏校项目进行了调整,有的调整为了线上,有的则直接关闭,这也给之后的申请者,尤其是11年级(2021年)即将要申请的同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知道,选对合适的夏校可以说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梦校。夏校在申请方面体现的优势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提升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尤其是自身的目标专业,如果能以优异的表现完成项目,相当于镀了一层24K黄金。2、如果参加的夏校正是计划要申请的学校,有这段经历招生官会认为你对学校有巨大的兴趣,并且还做了规划并付诸了行动,不仅提前了解学校主动去适应大学生活而且与教授也提前建立了联系,这都能为申请者大量加分。3、如果申请者在夏校的表现比较好,给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邀请教授为日后的申请出具一封额外推荐信。一般情况下,顶级夏校的教授层次都很高,在其领域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他们出具的推荐信可谓大牛推荐信,甚至有时候会对录取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与此同时,夏校同样也有很多客观的制约因素。1、受疫情影响,梦校的夏校项目取消或者调整。2、绝大多数名校的夏校项目都在海外,经济成本很高,让很多家庭都望而却步。3、顶级夏校的申请非常苛刻,并且名额非常有限。4、除顶级夏校外的其他项目多而杂,良莠不齐,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那么在当前的情况下,申请国际名校的申请者有没有最好的选择,不受疫情影响并且无需负担高额的费用就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学术项目”呢?【 5. 暑期在线学术科研项目,全新来袭 】在这种情况下,领先学院的在线学术科研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不仅更适合9-11年级的学生,可选择项目更多,而且时间灵活。领先学院简单和暑校/暑研做了一个对比:如果你已经意识到科研在名校申请中的重要性,如果想让名校申请更有竞争力,那你一定不能错过领先学院推出的领先在线暑期科研项目!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利用平时和暑假的时间进行背景提升,学院邀请海外頂尖名校的大牛教授,选择了热门专业方向进行开设,无论文理工商都有可以选择的项目。上课时间集中在周末和暑假,系统学习+科研实战,即可收获高含金量课题报告,冲击核心论文发表,斩获教授亲书推荐信。【 6. 斩获教授亲书个性化推荐信 】"所有参与领先在线学术科研项目的学生在完成整个的项目之后并通过考核之后,都将会收获以下内容"①获得美国TOP20、英国G5院校等知名指导教授的学术推荐信(教授用学校正式e邮箱网推)②系统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学生进行学术文章写作和发表(国际 CPCI/EI 会议论文)③全英文语境展开项目,突破自我,助力GT考试、申请面试和未来学习④ 不出国门跟随海外名校教授学习,节省国际旅费⑤获得高质量英文个人科研报告,可在申请材料中提交以下是举例部分科研项目的指导教授,他们不仅来自全球最顶级高校,而且都是在各自领域赫赫有名的学术大牛。开头就说过,在这个留学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海外顶尖高校看的再也不是单一的托福或雅思等语言考试成绩。一封高质量推荐信绝对会为你的申请加分不少,还可能给你带来绝处逢生的机会!对于以下这几类人来说,推荐信显得尤其重要。转专业/跨专业的学生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申请一个与此前学的完全不一样的专业相当于重新开始一段学习旅程。那么,招生官从原本专业的老师写的推荐信中只能看出你的科研态度如何,并不能了解你对申请的专业热情度和理解程度如何。此外,如果你没有申请的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展示,招生官很难信服你可以很好地研究该专业,做出创新性的贡献,甚至还会怀疑你是不是只是一时兴起想换个看起来轻松的方向而已。因此,一封来自申请的专业领域的英美名校教授的推荐信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科/硕士院校排名一般的学生选择继续求学的目的除了热爱之外,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背景可以更好一点,以便未来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毕竟人都想往高处走。当国外的招生官看到你的学校名称发现并没有听过(不要觉得自卑,毕竟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国内大学并不多),但是如果给你写推荐信的人是他认识的,那么招生官对你的申请资料印象也会比较深刻,申请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想要申请顶尖名校的学生如果你原本的学校已经非常厉害了,比如清华北大这种级别的,想要申请去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比如哈耶普斯,去深造。虽然有强大的学术背景支持,但是要知道和你一起竞争的是同样优秀的人,可能一封优质的推荐信就能让你在申请中杀出重围。【 7. 领先在线暑期学术科研 】= 时间安排 =8-10周在线小组科研学习(共60-90课时)+ 论文辅导学习= 项目收获 =(1)研究报告(2)教授推荐信(3)EI/CPCI索引国际会议收录与发表(可用于申请)(4)结业证书(5)学术评估报告及成绩单(6)公益志愿证书(7)实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生可选参加与否)= 师资优势 =项目邀请到美国Top30、英国G5大学的教授(终身教授、正教授)等作为项目的主导师为学生进行授课,所教导的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学习生活相结合,例如:机械学习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典学说等。区别于一般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导师将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课题优势 =项目所学课题均与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社会发展相契合(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导师专为学员定制设计符合青少年的项目大纲,让学生在了解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的同时,掌握最新的学术知识,并加大优质刊物发表的机会和引用度,展现个人学术能力。= 全流程服务优势 =项目开始前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测试,并教导学生学术科研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通识内容;项目开课前期,教学导师将根据学生情况,采取全方位进行教学指导,对基础将为薄弱的同学,将额外关注基础内容的补习,对基础将强的同学,将担任leader的角色,带领小组成员完成项目报告;项目后期,导师将带领学生进行学术知识的复习与回顾,并分别对学生的报告内容进行指导,项目全程,对于非学术性问题(上课时间、线上软件操作流程等)将由班主任老师进行服务解决,以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术知识的研究。= 高学术标准 =每个项目均让学员理解学术诚信重要性的同时,提前感受高标准学术经历的魅力。项目导师也会基于评估系统对每一位学员的日常表现进行全面、密切跟踪,形成对每一位学员的深入认知。便捷的学员问题反馈机制,也能让导师团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想法与情况,对教学流程进行及时优化。= 口碑传播和校友网络 =参与项目的学员,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助力未来升学之路,还可以在项目中与主导师、学术导师、助教、同学建立人际关系,扩充交际圈,形成校友网络,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人脉提前进行铺垫。= 小组学研模式 =● 项目开始前两周新生指南、教授课题预热及助教预习课(学术资料检索方法、英文文献与材料阅读方法、英文报告制作要点与技巧、学术交流与沟通礼仪、申请材料中的自我展现)学习目标:掌握学术科研方法与注意事项,为之后的学术科研项目奠定学习基础● 项目集中授课两至三周总计50-75课时:每周12.5课时Lecture、12.5课时Mentor Session学习目标:掌握专业领域内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并通过项目实践、作业等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项目后四至五周项目成果输出,是学术essay/科研开题报告产出,可直接在申请中使用,体现团队学习和对应专业的学术和科研准备,同时为后续个性化论文输出打好论文选题和研究框架基础● 项目结束后帮助学生进行论文摘要辅导与发表服务每周课外自主学习时间6-8小时,完成作业及小组项目【 8. 课题列表 】上课时间:均在2020年6-8月,根据课题而上课日期有所不同,详细请向领先学院顾问老师查询(此版本更新日期:5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 - 程序结构力学设计导论及其应用牛津大学 - 利用数学和计算机建模促进工程学可持续发展决策帝国理工学院 - 基于量化金融工具的投资与投资组合管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股票分红与公司成长耶鲁大学 - 量子物理、相对论和现代物理研究耶鲁大学 - 秩序与平等:西方哲学和思潮对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影响牛津大学 - 如何科学推动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剑桥大学 - 公益创业:如何通过社会企业改变世界牛津大学 - 宏观经济调控:商业周期,货币和财政政策圣母大学 -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杜克大学 - 环境科学发展与土木工程调研弗吉尼亚大学 - 分子、细胞及发育神经科学研究伦敦大学学院 - 现代光学和激光的发展威廉玛丽学院 - 走进大数据之拓扑数据分析方法威廉玛丽学院 - 概率论原理及其应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 剧本创作工坊:剧本的艺术与科学之美西北大学 - 计算机模拟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西北大学 - 探索复杂流体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 国际电影艺术的未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经济全球化下的新兴市场与投资战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牛津大学 - 能源体系概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新媒体浪潮及其对故事性和媒体美学的影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探究传播学理论:美国文化底蕴及媒介变革圣母大学 - 机器学习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深度调研集成电路技术爱丁堡大学 - 5G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传输速率做到“质”的飞跃爱丁堡大学 - 列阵信号处理,多变量系统及毫米波通信的应用布朗大学 - 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概论布朗大学 - 中华文化,西方解读: 比较分析和方法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 基于数据科学的商业分析理论与实战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面向初学者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伦敦大学学院 - 面向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微分学:向量优化问题剑桥大学 - 发展心理学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康奈尔大学 - 基于联合国报告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 9. 报名及课程服务流程 】第1步:联系顾问老师咨询及匹配课题第2步:填写申请表及报名交费第3步:语言测试第4步:课题开始前发放新生指南及预习材料第5步:课题开始前两周:助教组建课题群组及预热第6步:开始在线授课项目完成后,给学生发放领先在线暑期项目的7项成果收获语言测试 - 15-20分钟英文面试:- 询问如学生的所学专业、未来规划目标、在学术方面的兴趣的问题,不涉及专业领域科技词汇,主要是看英语交流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测试通过:即发放中英文录取offer及语言测试报告;如不通过:可重新安排测试一次或全额退费。- 在(i)面试时间预约,(ii)语言测试报告和offer的发放,这两个节点都会发邮件给学生。7项成果收获:学生出勤率须达 90%,作业完成率 80%现在报名更可享有限时新人大礼福利+免费9大科研先导课,科研神器拿走不谢!更多线上的学习项目,请联系领先学院顾问老师咨询规划建议。领先学院是接待专家和领先国际属下的高端学游品牌,整合全球最顶尖教育资源,为全国幼儿及青少年提供最优质的学游体验服务。

落山风

新闻早知道,7月20日佛山教育晨报

1、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海外华文:传播和平之声相关新闻传播论文发表该文是组织传播专业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方面毕业论文题目,与海外华文:传播和平之声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及文化传播及互联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英语文学翻译论文韩国语耘副教授法103,2016。2、2880家佛企获评2017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佛山日报记者王春艳、通讯员卢沁报道:今日(19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佛山2017年度共有2890家企业成功被认定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比2016年度增长了606家,同比大涨26.65%,数量仅次于广州,位居全省第二,再创历史新高。按照企业登记注册的机关分,被认定的企业中在市局注册的有191家,禅城417家,南海863家,顺德977家,高明126家,三水316家。据悉,获得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诚信度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还可以体现企业是以诚信求生存、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或在同行中的竞争力。3、美国高斯集团新能源车项目将落户顺德佛山日报记者覃征鹏报道: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昨日发布消息称,日前已与美国高斯汽车集团达成重大战略协议。高斯汽车集团首期入驻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创新中心。二期将在顺德落地整车生产线,预计将形成年产30万辆的整车生产基地。4、广东最新医改行动方案出炉;美的、碧桂园世界500强排名双双大涨 | 早安,佛山今日天气今日午后有雨 周末高温持续昨日,五区高挂黄色高温预警。气象台预计,佛山今明两天以多云为主,可见阳光,午后部分地方有短时阵雨,最高气温34~35℃,天气炎热。请市民注意防暑防晒。5、15 年,硅谷心脏上的创新学校 —— Bullis Charter School(BCS 位于 Los Altos 的校园,简单的一层小平房,从外面看去十分不起眼)在过去两年多期间,我们一直都在跟踪和探索美国学校的创新改革之路,报道过 AltSchool、Khan Lab School 这样基于硅谷新技术所搭建的新学校,也有如同 High Tech High、Avenue School 这样的教育理念革新。这一次,我们想向大家介绍位于硅谷中心 Los Altos 的另一所学校 —— Bullis Charter School(以下简称 BCS),成立 2003 年的他们,可以说最早几家强调自己是在“ the spirit of the valley”的精神指导下,探索创新学校如何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的学校。确实,BCS 也确是硅谷许多创新者的宠儿,1200:1 的录取率也证明了它在家长心中的地位。6、好未来CTO黄琰:科技融入是改变教育形态和生产力的最佳契机7月20日消息,在7月18日举行的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好未来CTO黄琰发表了演讲,他指出,虽然教育对变化有天然的抵抗力,但相信科技的融入,是这两千多年来改变教育形态和教育生产力的最佳契机,而未来教育相当比例的工作会转化成脑培育和脑测量。根据黄琰介绍,自创立之初,好未来非常重视科技,并主要投入三个方面,第一:内容研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