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学美术教育三两事六柄

小学美术教育三两事

小学是人一生的关键时期,有很多习惯、思想、思路都是在小学的时候养成的。还记得小时候最热爱的就是美术课,美术老师好像什么都会,尤其是在语数英主课之后,美术课就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来上的,那时候我们把梦写在画纸上,偷偷画着自己爱的人。我们把生活画在画中,在团队合作中期待着自己和喜欢的他/她一组。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美术教育?首先,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其思路和思维敏捷,易发现新生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要画的内容,随心所欲,想到何处便画到何处,小编认为想要很好的开展美术教育工作,面对这一年龄蹭的孩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好讲课的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低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思维专注度是不高的,容易被外界所干扰,一个小虫一个蜜蜂就可以打破专注。在40分钟的课程当中15-20分钟讲课是最佳的,留15分钟左右时间给孩子自己动手画,美术是需要在实践当中提升的,没有实践的美术只能是一盘散沙,就如同一部非常完美的电影,可它恰恰在导演的脑海当中并没有展现出来,那请问有什么用呢?有专家调查,孩子们也确实是愿意动手画而多于老师讲,其实这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指令还是非常敏感的,习惯于老师命令式的去做,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清晰的去布置任务,而不是含糊其辞,孩子不知道你需要他去做什么。二、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美术知识的传授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美术作品多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学生在作画时,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不受课本教材内容的影响,他们敢于自我的感觉来对其进行运用,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和印象成分,绘画出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单纯美好的感觉;第二,学生在绘画的时候,不受教师和已有作品的约束,在绘画的时候常常以自己的思维为基础,作品大胆灵活,具有创新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作品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对书本中的已有作品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和能真实反映学生内心情感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创设动手绘画的计划,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多鼓励学生自主绘画、自由创作,激励学生主动拿起画笔来画自己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教师也要从学生的绘画水平出发,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需要明确知道,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为了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出色的画家,也不是在打闹和游戏中完成一堂课。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美术教学,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美术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搞好美术教育是提升孩子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综合素养的关键,那么像在偏远的山区的小学应该怎样重视开展美术教育呢?他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怎么办,小编觉得这是下一个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两条线

文登区举行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研讨会

近日,文登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新美育时代的新课堂”教学研究暨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研讨会,分别在文登区柳林小学、实验中学召开。集智共研促成长——新课堂中的“问题情境” 9月15、16日上午,柳林小学张老师执教《陶瓷纹饰赏析》、实验中学邢艳老师执教《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大众小学王老师执教《陶瓷纹饰赏析》、实验中学赛钧静老师执教《扎染》,四位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存在,巧布情境、精设问题,以链式、集合式问题贯穿始终,环节丝丝相扣,细节精到、细腻,学生们在思考的情境中,学习兴趣高涨,观察、思考,相互合作、主动探究,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和“迁想妙得”中发展创意思维能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四位美术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由传统技能教学向审美养成转型,由对审美能力、审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提高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堂教学范例,对全体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做了很好的借鉴与启发。 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美术教研员结合本次研讨会中的四节课例和全国中小学美术学科国家级优质课精品课例,进行了新美育时代新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并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堂教学, 要明确教学目标,在现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结合学科大概念,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寻找美术领域和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相关的问题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分享交流增实效——新课堂中“教”与“学”的转变9月18日上午,50多位青年教师齐聚实验中学小会议室,结合教学研讨会上的四节课例进行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与“学”转变的小范围研讨。会中,青年教师们针对新课堂的个性特点和学科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有效融合、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品质课堂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青年教师们一致认为,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仅仅以美术技法和学科知识为主的架构已经无法支撑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后期不仅要进行自我知识储备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还要从原有的知识“供给”学生到解决学生认知疑问的“需求”。此次教学研讨会,通过集体共研、个体反思的分层研讨方式,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明确今后的美术学科教学要构建素养课堂,建立文化性、创意性、实践性的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新美育时代的新教学要求。【来源:威海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赵种

美术探讨:包豪斯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有哪些启示?

  一、 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问题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中,美育与德育的培养被多次提出,并直接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的要求。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出“体育、艺术2+1项目”,即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可以看出,美术教育本身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体系的关注。并开始思考,如何架构美的文化与知识技能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强化师生互动与交流,在有限的课堂之中,如何将生活之中的美延伸进课堂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分组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美的构成,并直接与其自身发展接轨等等新问题。  二、 包豪斯教学体系对于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启发  作为艺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豪斯是现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一所艺术院校,是现代基础美术教育的发源地。它不仅仅深远影响世界各国专业院校的教育体系,其基本的教育模式与思路,对于当下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审美与技能的互动——课程模式的启迪  包豪斯美术教育课程分为六大类:“必修基础课;辅助基础课;工艺技术基础课(如金属工艺、木工工艺、家具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编织工艺、墙纸工艺、印刷工艺等);专门课题(如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展览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理论课(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等);建筑专业有关的专门工程课程”[3]。即手工艺训练、素描和绘画训练、科学和理论训练三大方面。  这样的设置,对于当下基础美术教学的课时安排与围绕美术课程指导大纲之下的课程安排,有种重要的指向。课程设置上基本注重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在初步掌握审美及其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着重于技能本身的培养,多种技能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发现自我兴趣的方向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其次,科学与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训练之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与技能的互动,成为学生和老师合作、互动的基础。  2.老师与学生的探索——双师体系的互动  包豪斯的教学体系首先融合造型创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课程设置包括建筑艺术、绘画、雕塑等等,研修人员要接受手工艺、素描、色彩、科学和理论的训练。其次,在课程类别上,包括了徒工课程、技工课程、青年师傅课程等环节,“双轨制”的教学在我国50年代的教育体系之中略有显现。在魏玛时期的教学方式,“由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力量,担任着教学工作,谓之“双轨制”教学,以协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3]这种方式为包豪斯培养了第一批自己的新的教师。  我国基础教育之中,老师参与到教学实践本身,并不少见,但在“双师体系”之中,老师的身份发生转变,由领导者、领路人转变为参与者。学生与老师发生直接的联系,在基础美术教学之中,学生有着这个年龄阶段之下特殊的成长个性与心理活动,双师体系本身又有着其局限性。但是,如此的教学思路本身是值得借鉴的,老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老师角色的互换与教学方式的调整,对于学生本身的技能培养与学科交叉是有着有益作用的。  3.实践与教学的互动——学生工作室的发展  包豪斯影响最大的就是“基础课程”,首先进行自然形式的写生练习,接着进入普通材料的组合的学习阶段,接着这些学生暂时被某个工作室所接纳,合格后参加考试。其目的是“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自然材料的理解力,使他们熟悉艺术创作中所有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强调的基础材料。”[4]这种教学形式直接参与到学生发展与个体成长之中,适应于个体规律的成长与社会本身的发展,对于传统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下中小学之中,都自行设立有兴趣培训班与美术工作室,这样的设置与包豪斯专业工作室本身建立起可沟通语言。包豪斯本身的工作室设置更注重于学生天性的开发与对于世界认知、观察方式的改变、理解能力深入,这样的培养方式对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处在世界认知方式渐渐形成的中小学生,其本身思维的扩散、理解能力的深入不仅仅体现在主课课堂教育能力之中,作为感性方式的形成培养的一部分,美术工作室的设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启示  1.接受认知方式的改变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是直线灌输式的进行,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被动样态,学生接受与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同质性。然而,在发现性学习之中,学习与认知是螺旋式上升,学习的内容是探究式的步步形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扮演的角色是发现者。两者的接收方式是理性与感性、被动与主动的交融,两者各有优略,相辅相成。  新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借鉴于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基础之上,将传统美术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转换为多样形态,多种方式的组合,学生自主探索,互相支持,互动合作,动手实践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教学模式的多样态  中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与一般美术教育模式相类似,范例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经验学习模式等等,美术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美术创作实践主要是两个部分,在客观世界的构成的影响之下,结合自身价值观,对于社会构成的再认知,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转述与表达。其次是审美与实践的组合,在审美能力与审美活动的过程之中,通过抽象的表述能力,表达自我认知形式。这样的表述多见于设计活动与民间工艺美术活动。是自身情感积淀、审美活动再发展的过程。  教学模式本身,强化于学生本身理解与探求欲望成为课程主体。在教学之中,从课前指引导开始,老师的任务已经开始成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欲望,引导学生课前的准备与材料与工具的选择。指导学生自身的身心体验,从多个角度与维度,全身心地感悟对象与体验,联想与发现教学的主题。通过感性的认知模式,更好地表现出课程主题与教学意图,围绕“如何更有效、更直接、更好地表现教育的主体”进行探究。通过对于学生的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努力探求新的表现模式与方法,展开对于创作主题的实践与鉴赏。在教学结束时,对于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与鉴赏,引发学生自我成果的喜悦与表现欲望。  3.建立完善有效的互动机制  包豪斯美术教育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安排有专门的实践与活动,保证了学生本身的学以致用。李佩尔(Lepper,M.R)认为“为得到外在报酬而进行绘画活动的人将失去对绘画活动本体的兴趣,自发地进行绘画活动的次数将逐渐减少。”这样,根据内在动机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学习需求,获得自身存在价值、学习效率与成果等等的多重体验。通过学习内因有效推动学习外因的组合。  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并不仅仅是课堂之上有限的45分钟,课堂之下与课堂之上的互动更为主要。如何引发学生美术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增加课堂之下的主动参与性,采取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模式更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因材施教的同时,采取室外写生、绘画比赛、发挥学生教学成果之中的多样性,展开生动的教学实践。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外的课程互动,针对于学习内容展开交流。  4.适应于学生自我全面的合理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人数的增加,(表1)截止2006年全国开设有艺术类专业院校有176所,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2011年山西高考有5万多艺术类考生,美术类25545人,音乐类7215人,舞蹈类4035人,播音与主持类6325人,其他类9322人。单纯从数据来看,2010年艺术类考生比2009年多了也是两千多。”[5]艺术类考生的增加为基础美术教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学生本人的发展规划进行因材施教。  为了适应于个体的发展,基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同时,对于学生个体的认知方式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基础美术教育已经参与到了考前美术培训之中,其本身是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的认知眼界,为学生进入高等教学奠定基础。  四、 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在宏观领域下的美术基础教学本身更具有着独特性。黑川雅之在“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一文中,对于人才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展望。其中“标准化的思想已遭淘汰……人与商品的融合”[6]两条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启示,多维度的复合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发展的方向之一。  个体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审美观照与审美认知,多样化的世界认知为学生个体成长铺垫了完善的成长空间。在教学之中适时引入多元化文化的教育背景、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氛围,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通过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等等不同的模式进行理解;通过对于本土化、全球化的理解,不同的文化领域共存,使得学生掌握多元的文化与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文化认知的特殊视野。  包豪斯与中国基础美术的相遇,美术教育转变为“实验、研究和开发功能……开阔总体性视野,使研究、知识、创新、经营相互结合起来。”[7]更紧密地加入到社会构建与实践之中,适应于信息社会的发展本身。对于传统美术教学,更加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人才培养观念与教学理念。包豪斯在美术教育背景下所焕发出的新的含义与张力,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

精灵使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方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  (四)“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适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其他学科中有益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音乐、语文诗词等,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本人把这一堂美术创作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五步进行,自认为在本课中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来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出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绘画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长一点,短一点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作画者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美的欲望。 第二步发现探索研究。找到创造美的途径。教师不妨用1--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精讲。让学生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绘画技巧。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4分钟时间,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可同时进行。例如在本课的风景画示范讲解时,教者从构图开始,逐步示范讲解,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或让学生讲讲自已的构思,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第四步自主练习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谛,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画的技巧和方法,已经跃跃欲试,想要用自己从观察、学习中发现的方法去实践。这时可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第五步评讲小结拓展。在本课结束前用1--5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

擅相攘伐

河南美育|郑州市第四届中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展示观摩活动顺利开展

20201219 | 美育新视点第1547期为进一步提升郑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加强校际之间的美育经验交流和学习,12月16日,郑州市第四届中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展示观摩研讨活动在二七区绿地爱华学校顺利开展。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石品、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主任马饮川、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郭黎莅、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连珂、郑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艺术专干马明辉、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岩梅、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主任石明晶、郑州市二七区绿地爱华学校校长周伟等人出席了活动,由郑州市教研室美术书法教研员田金良老师主持此次活动。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石品开幕仪式上,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石品向在本次活动中脱颖而出的55所学校表示祝贺和感谢,充分肯定了郑州市各区美术教研团队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石会长提到2022年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将在郑州举办,而本次展示活动是为全国展做铺垫,他殷切的期望全体美术教育人不忘初心的同时能够携手向前,让郑州的校本特色教育攀登上新的台阶。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主任马饮川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连珂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岩梅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美术学科主任马饮川在讲话中对郑州美术教育发展方向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连珂表示郑州市校本课程开展十六年以来,美术课程积极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来推进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二十多个学科里的一面旗帜;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岩梅表示她为二七区第三次有幸承办全市美术校本课程而感到骄傲,希望所有美术教育人在共同的课程梦想及专业体验下,齐心协力为郑州市美育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次活动分为校本课程研究成果现场展示、校本课程观摩课、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汇报交流三部分。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展示现场热闹非凡,作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不仅有创意无限的泥塑、千姿百态的布老虎、时尚有趣的服装拼贴、凝聚多种传统文化符号的猴加官、制作精美的非遗盘扣、质朴古拙的版画,还有惟妙惟肖的轻黏土人物浮雕、精巧有魅力的葫芦、匠心独运引人入胜的皮影等等,每一件作品都扎根生活,每一作品都散发出蓬勃的活力,让在场的人叹为观止。校本课程观摩课上,二七区陇西小学谢青老师的展示课《虎虎生威》,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逛庙会情境,巧妙地引导孩子们感受老虎威猛气势;金水区艺术小学王瑶老师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用活泼生动的情景设置给大家带了《草木染》,让扎染这种独特的民族技艺在学生心中生根;来自惠济区开元路小学的王云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钉格美绕线画——造福记》,她耐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缠绕,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钉线画便应运而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工匠精神及传统工艺之魅力。二七区陇西小学谢青老师介绍《虎虎生威》惠济区开元路小学的王云老师介绍《钉格美绕线画——造福记》校本经验汇报交流中,来自郑州市不同区的8位老师在分别从课程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课程评价以及课程阶段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享,成为校本课程区域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的一抹亮色。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李焱老师的《流光溢彩的掐丝珐琅技艺》;登封市守敬路小学的杨伟强老师《古建筑搭建》;惠济区开元路小学的王海红老师的《钉格美》;二七区陇西小学毛盾老师的《虎虎生威》等。每一位老师的精心汇报都能折射出学校在结合本土资源,深耕传统文化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二七区陇西小学毛盾老师介绍《虎虎生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李焱老师介绍《流光溢彩的掐丝珐琅技艺》登封市守敬路小学的杨伟强老师介绍《古建筑搭建》郑州市中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区域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仅是美术学科建设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为今后打好美术教师的“专业底色”,擦亮郑州市美术教育名片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本次校本课程区域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启迪下,郑州市美术教师团队定会善思善教,大胆突破,为郑州市美术教育品质化发展作出贡献。美育初心、美育使命、美育责任、美育担当- END -统筹:张帆 | 编辑:只谈美邮箱:meiyuxinshidian@163.com 编辑微信号:meiyuxinshidian素质教育,美育先行。欢迎关注《美育新视点》唯一微信公众平台

儒者伪辞

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制定好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美术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变化,在学习时不会受到限制。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提出以下探究。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育;自由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特色的艺术活动,美术教育中涵盖很多教育情节,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为学生制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标。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根据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心理特点,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或多或少有些不完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许会缺少主观意识,但学生的求学精神是存在的,同时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会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思维完全发挥出来,在学习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添加一些自己的看法,避免千篇一律。教师以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分析,可以让学生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欣赏或者临摹一幅画时,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该画的想法,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或者会出现一些片面的观点,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改变这样的观点,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去了解。学生在临摹一幅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临摹过程中加上自己的一些观点,不要死板的临摹,要有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画更加具有特点。二、对学生进行高要求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在绘画时想要创造出一幅具有特点的画面,首先要有足够的基本功,而学生的基本功来于老师的训练。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达到教师的要求,这样才能一个自己的绘画能力。同时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将自己的思维散发出来,提醒自己在绘画时要有创新意识,避免千篇一律,这样的作品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好训练计划,既要让学生喜欢上绘画,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制定训练计划时,可以征求学生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来为学生制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教师的要求,根据教师所要求的做,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以自己的思想去看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学习效率。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计划,打破以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出发,让学生对学习该课程产生想兴趣。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利用现代学习技术为学生分析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我为学生分析知识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以看视频的学生学习,学生看视频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及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分析一幅画时,可以在课堂中把这幅画的来源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该幅画,同时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思想观念,思考作者在作该幅画时是以怎么样的思想去做的,学生以这样的学习态度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思考,有自己的观点,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结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制定,让学生在学习时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有自己的思想,作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标。

大沽何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2.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有些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一册《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大自然里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课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

弘一

小学美术教材分析与特点总结

摘 要:新课程改革有关规定,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当前的美术课程设置都有其相对应的内容,各领域的课程内容也各具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四、五、六年级的美术教材,围绕这四大领域,按照此种分类较详尽地总结了它们的特点关键词:造型; 设计; 欣赏; 综合 新课程改革有关规定,美术教材内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以上四类课的教学各有特点,其教学行为应分别进行设计。下面,我就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四、五、六年级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1造型·表现领域  造型与表现可以看成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1·1四年级造型·表现  四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40课,每册共20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34课。在四年级的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内容居多,在造型·表现领域中,课程设置通过绘画方面、制作方面、电脑美术方面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物象造型,使学生明白构成一件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线条,点及色彩的对比,点的组合等等。以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美术的节奏》为例,节奏本为音乐术语,但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成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大自然到生活中感受,无论大于小,粗与细,疏与密,曲与直,通过对比来感受景物或者一件美术作品中物象造型的节奏,而这些对比,恰恰是构成一件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点,线,面,色彩,线条的对比。美术运用形、色、线、轮廓等反复呼应和对比,构图安排和形象的特征及动态来显示作品内容的节奏。本课内容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了在纸上想象绘画,也可制作四方连续图案来表现有节奏感的图案作品。1·2五年级造型·表现五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32课,每册16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22课。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总结起来内容有对色彩、纹样、图案、形体对比的简单领会,进一步学习国画、泥塑、静物写生还有生肖图,还有对微观世界肌理效果的表现。1·3六年级造型·表现  六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24课,每册共12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2课,其课程的内容出现了透视、速写、国画、明暗关系、浮雕、插画和泥塑。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远近的奥秘》中,明确的向学生揭示了透视的规律,使学生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在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简单的线描方法表现景物的透视变化。  特点:四年级美术课程造型·表现领域里,课程内容都是通过对图片的分析结合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运用描绘,泥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能够表现物象造型特点的活动。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相对于四年级来说程度更进一步,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化,充分反映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六年级造型·领域的课程在内容方面更加深入,对物象造型的表现较四、五年级更为专业化,涵盖了透视、明暗关系、国画、油画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2设计·应用  此领域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2·1四年级设计·应用四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7课。四年级美术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比例略低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以物象造型为基础,通过设计进行表现。本领域内容主要为手工制作,结合生活运用废弃或废旧的材料进行拼贴结合等制作。2·2五年级设计·应用  五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0课。其课程内容具体为:纹样与图案的设计,陶泥(十二生肖、陶瓶、陶罐等)雕塑及风筝的制作,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台灯等会发光的玩具,还有制作会跳的玩具。  五年级上册中第九课《陶泥的世界》一课中,通过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陶泥塑造立体的生活用品,指导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塑造物体,培养设计意识并表现物象造型。2·3六年级设计·应用  六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9课。大致内容为:服装、剪影的图案设计,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乐器的工艺制作,形体切挖一课中涵盖的透视元素,电脑美术中电脑画图程序画图板工具的运用。特点:在设计·应用领域中,主要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主要目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旧材料和裁剪、拼贴等多种形式,个人或小组完成作品。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    3欣赏·评述  此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3·1四年级欣赏·评述  四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9课,主要内容为,线条和色彩的对比;画面主体与背景的互换;图案效果的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圆雕的欣赏。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漫画与动漫欣赏》为例,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绘画提点是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人某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及动漫特点,读懂漫画含义,并根据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创作漫画。3·2五年级欣赏·评述  五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共有2课。主要内容是对古代陶瓷艺术及古代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认识中国古代陶瓷、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瓷和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欣赏青铜艺术的三种方法:造型-不同造型的青铜器有不同的用途;纹样-不同的纹样反映当时人们不同的人事活动;文字-作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资料。学生学习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从器皿外形,纹饰,釉色进行专业鉴别。六年级欣赏·评述六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共有2课,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了解油画和国画表现方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上册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通过欣赏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发展历程,各自所形成的特点,包括工具材料,表现方式,绘画内容及装裱形式等,使学生了解并能够独自欣赏作品。下册第十二课《我国古代建筑》中,我国古代建筑有其地域性特征,在建筑外观造型,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也各有不同。  特点: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四、五、六年级欣赏·评述领域课程特点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对美术作品及所收集材料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的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4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4·1四年级综合·探索   四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很少,上下册共有两课内容。主要内容为纪念册的制作和制作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的照射作品。4·2五年级综合·探索  五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共有3课。主要内容是对美术学习记录袋(档案袋、学习资料收集袋等)、元宵节彩灯、旅游线路图、旅游宣传海报或宣传画及舞台布景的欣赏学习和制作学习。  五年级下册中第十五课《舞台布景》是综合·探索领域里比较典型的一课。舞台是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根据演出内容舞台的设计也各有风格。以我国戏剧舞台布景为例,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因此戏剧舞台也体现着中国民族风格的特点。4·3六年级综合·探索  六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共有4课,主要内容是对文物和古建筑的研究,学习校园规划知识制作建筑模型,制作毕业纪念币和纪念册。  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文物》、第十课《爱护古建筑》都是综合·探索领域里的典型课程。通过对图片,文字的欣赏分析,了解文物的用途和作用,讨论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了解古代建筑、文物的意义以及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方法,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特点:综合·探索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发现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在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知识技能、手工和绘画、民间艺术以及地方特色等传统文化。教材排版设计美观,具有时代感,内容很有吸引力,符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特点。造型·表现领域中,从四年级简单的图案,色彩,线条即点线面的构成元素过度到纹样、肌理、简单雕塑等,再到六年级的国画、油画、透视、速写,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的水平。在设计·应用领域中,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多方面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制作的能力。欣赏·评述领域里,从四年级简单的色彩结构分析和图案欣赏,到五年级对古代陶瓷艺术及古代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认识中国古代陶瓷、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的贡献,上升到六年级对国画、油画作品欣赏以及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从浅到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综合·探索领域中,多有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造并提升综合解决美术学习领域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欣赏并加以评述。学生由过去被动地听讲到现在自己去组织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地搜集和整理接触过的知识,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阐述。 开题

躬身求之

立足美肓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汉昌学区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教学研修纪实

红网时刻岳阳12月10日讯(通讯员 周迎春 彭冰瑶)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汉昌学区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教学研修活动于12月8日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岳阳市中小学美术专干李根教授前来指导,县教育局、汉昌学区相关负责人出席,汉昌学区以及兄弟学区共70名美术老师参与。一大早,活动协办单位芙蓉简青学校的美术老师便把所有参与学校的一些优秀美术课堂作业展板布置到了校门口。大家欣赏完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后,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走进梯形教室。活动第一个环节是由工作室导师彭冰瑶和胡翠分别上一堂小学和初中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在活动准备期间欣然受命,并在名师工作室首席导师毛震球老师和工作室导师团队指导下经过多次磨课,故本次示范课做到了构思精巧、不落俗套,获得在座专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评。下午一点,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互动研讨。由李根教授领衔,毛震球、胡涤宇、黄河清、方标等老师组成的强大专家阵营,与台下的所有美术老师就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在座的教师们就“如何让孩子们保持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如何保证不伤害一些绘画能力较差孩子的积极性”“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美术进中考”“如何保证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正常开展”等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台上专家团队就自己的平时经验给予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座教师都深感收获良多。精彩的互动环节让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下午两点半,本次活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由李根教授主讲“新时代美术教学的思考”这一课题。李教授的讲座可谓是满满干货,既有很多启发性案例,也就美术课堂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向。真知灼见让大家的头脑都接受了一次洗礼,也帮助大家就美术课的“现在”与“未来”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下午四点多,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深有触动。一位兄弟学区的老师说:“平时这样的研修活动偏少,缺乏交流氛围,希望这样有益的活动能经常开展,变成常规性活动。”

骈拇第八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艺术选修课程暨美育实验研究汇报展开展

5月30日,由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主办、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协办的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艺术选修课程暨美育实验研究汇报展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活动现场活动现场领导致辞领导致辞领导致辞北碚区教委副主任罗菁,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伶俐,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运冬、陈刚教授,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胡泊,教育学部邓翠菊;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务部杨明副主任、石鹏娟教研员;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常务副校长王世平等出席了汇报展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党委副书记李海峰主持,张旺校长等全体校级领导,学校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展览现场开展现场开展仪式开展仪式开展仪式开幕式上,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旺致辞,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然后简单介绍了附小“三级两翼”课程体系及体现出来的学校课程观、美育思想;最后他表示,西大附小作为全国绿色学校先进校,在美育特色教育暨美育实验研究上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活动现场展出现场活动现场展出作品展出现场活动现场展出作品展出作品展出作品活动现场活动现场展出现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展出现场北碚区教委副主任罗菁,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伶俐,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运冬先后讲话。他们都表达了对附小的课程建设及美育实验研究的大力支持,对前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作为北碚美育实验区负责人的罗菁更是对附小提出殷切希望,希望附小在北碚区美育实验校、重庆市美育实验基地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赵伶俐教授回顾了20年前就带领附小开展“大美育”实验的美好岁月,提出让学校每个楼道变身美术展厅,让每个场地同时成为美育场地的构想。段运冬教授指出本次画展是儿童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结合、集中反映了当代少年儿童灿烂多彩的生活,充分展示了孩子对生活的感知、对艺术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在小小导览员的带领下观看汇报展。活动现场汇聚了学生家长、各校老师、以及在校大学生们 ,家长们纷纷表示:“别看这些孩子年纪小、创意真的很棒!每一幅作品的完美呈现也少不了老师的引导,为这些美术老师点赞!”在校美院学生则感叹:“我们一直喜欢看儿童画展,甚至有些时候会从这里面找一些创作灵感。”这次展览分为“说说我们的美术课” “画说课间十分钟”“小吃货的龙门阵”“狗年话狗”“山城夜语”“与大师对话”六大主题。展览作品虽然只是学校艺术选修课程三年教学的点滴呈现,却浓缩着学校的美术教学观和课程观。以美育涵养性灵、用艺术健全人格。老师们试图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成长历程中,用图像识读去认知世界,以美术表现去传情达意,借创新实践去承载梦想,于鉴赏品评中形成审美判断,在多元阅读里实现文化理解。也许作品中的技巧还显得简单稚嫩,却是孩子们审美观与艺术观的自然流露。此次汇报展不但展示了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课程建设成果,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也对推动北碚区美术基础教育之间的交流,促进重庆各区域学校间的合作学习与资源共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