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学教育论文1、题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基于2009~2018年期刊论文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18年有关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核心期刊论文的梳理,借助Nvivo11.0对其研究主题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上,主要关注科学素养、聚焦科学课程改革的国际借鉴和跨学科探索以及重视科学教师培训.研究还发现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实践的内驱力不足,具体表现为: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解基于政策框架而非科学实质;科学课程全球化吸收增多,本土化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角转向跨学科视域,但缺乏深度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由此提出了几点展望:关注科学教育本质的研究;开展基于课堂实践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以及开展立足于本土需求与经验的科学教育研究。关键词:中小学;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研究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shanghai-ecational-research_thesis/0201277449452.html?from=lbjh-20200728012、题名:"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摘要: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冲突的加剧,社会问题的频发,已经深刻影响到中小学生.社会事件作为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点,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社会事件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议题中心教学"作为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社会事件的选择和实施.关键词:社会事件; 中小学教育; 社会议题; 议题中心教学法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theory-practice-contemporary-ecation_thesis/0201277455359.html?from=lbjh-20200728023、题名:浅谈农村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有所转变.传统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都要求重视起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阶段给予良好的艺术熏陶,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这些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讲教师要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性,从而能促进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关键词:中小学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 误区; 策略链接: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xamination-weekly_thesis/0201277458869.html?from=lbjh-2020072803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题参考1、"非常时期"中小学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2.、中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探3、教育公平视角下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4、农村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5、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另一视角的思考6、关于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沟通机制的思考7、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内容8、"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9、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0、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11、大数据时代中小学英语教育应用性探究12、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3、论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理性价值及其实现——以"吴某弑母案"为切入点1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15、农村中小学教育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更多论文选题,请到掌桥科研【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72801】上浏览查看及论文下载。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一本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科学教材即将问世。7月20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正在组织编写一本科学教材,该教材从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研课题中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实际操作的内容,能够将高端科研资源与中小学生科学教育连接起来。“自北京很多中小学推行‘课后330服务’以来,学生放学时间延迟了,科学教育的时间增多了,可是不少科学老师却反映,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些课后时间、教什么、怎么教。”7月18日,在科学出版社主办的“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暨中小学科学素养教材研讨会”上,一位教师的话引起了在场众多一线科学教师的共鸣。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该研讨会给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架起一座桥梁,将中科院的高端科研资源与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连接起来。会上,中科院博士徐震介绍了自己正在组织编写的一本中小学科学教材,该教材从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研课题中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实际操作的内容,由科研人员、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从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科技知识、提升操作技能,还能借此真正参与到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中去。据悉,将中科院的高端科研资源服务于中小学科学教育之中,是中科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的举措,目的是促进中科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服务公众的科学教育,促进科教融合;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国内科普工作发展。“中科院掌握着最宝贵的科研人才、大科学装置、科学实验室等雄厚的科研资源,我们要把这样的资源转变成青少年能够理解、接触和感受的知识类、精神类产品,直接服务并影响青少年。”会上,中科院科学传播局高级业务主管徐雁龙说。据了解,该教材的编写不仅得到了中科院相关单位的支持,还得到了核桃编程、联想集团、北京卫星制造厂等企业的支持。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世辉
1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规划十三五群体课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研究》举办阶段成果汇报会,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白雪主任主持。图为方丹发言课题负责人方丹指出,课题组依据自主研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开发出了适合学校统一测评使用的分级类评价工具。这套指标体系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能够适应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有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判断使用,不依赖于课程和教材。通过测评,能够为每所课题学校提供一份整体的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体检报告”。学校可以以此较为客观地判断自己学校的教育优势与不足,进行教学改进。课题将在促进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落实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北京合众美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锋表示,合众美华教育与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实践,构建了分级分类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帮助教师摆脱授课内容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一个普适性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工具。运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检验一个学校相对于海淀区总体科学素养的水平高低,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比和跟踪测试,检验不同的跨学科教学改革产生的效果。项目试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晓晖表示,作为课题学校,该校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也为其他课题学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不仅为学校的孩子们丰富的课程活动资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平台,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上,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资源,带动了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深入挖掘外部资源的利用价值,对引进的合众美华教育研发的AB未来课程进行改进,改变了现有的以设计用途为分类的局限,系统的融入了艺术、历史、工程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充分结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借助科学素养提升的课题,学校教师与其他项目学校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参加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校合作的资源单位合众美华教育的老师们定期来我校,指导教师备课,参与学校的课程教研,就这样,教师们展开了一场“做中学”,不断开拓思维,提升了该校的教研与教学能力。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小学部校长樊蓉介绍了通过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表示,在这个项目中,理工附中小学部以课程建设为重心,贯彻理工附中“发现教育” 理念。在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时时、事事、处处激发学生去发现学习和成长的真谛,使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主体发展。该校本着以人为本、以教师多元发展为本的思考,深度讨论研究适合小学部教师多元发展路径与机制,期待构建出一种基于不同教师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服务文化。在学校原有的合众美华教育研发的AB未来课程的基础上,该校从兴趣出发,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以适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课程设计为依托,运用可操作、可观察的手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同于以往课程之处就是引入了“实践”和“跨学科”的概念,强调了它们与学科素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校长殷楠作为大会特别邀请的外区嘉宾,与来宾分享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思维的宝贵经验。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 新坐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教育本体的重新审视,是对主体“素质观”的重要更新,是对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突破。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程体系,这就需要高水平、高站位的教师。面对适宜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方式青年教师进入得更快,学习得也更深入,对持续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开展翻转式研修,着力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思维。据记者了解,在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2月印发《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之后,海淀区设立教育规划十三五群体课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研究。在项目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9月确定了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完成测评工具开发,并通过学校主动报名对项目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科学素养测试。项目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评价的教学改进研究。(光明融媒记者李慧)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宋彬彬)6月16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在二楼活动室举行了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及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应邀参加,对本次开题报告的课题进行再论证和指导。惠济区东风路小学举行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及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参加活动开题会上,五名市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及七名区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就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成员分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地汇报。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随后,区教科室吴主任肯定了这次开题会的意义及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上的努力,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指出了东风路小学在全区教育科研上的优势和成绩,同时也寄予了学校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接着,市教科所胡主任对汇报的课题逐一进行了点评和梳理,指导老师们根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内容、目标,明确研究思路,合理进行分工,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指明方向。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指点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指点最后,学校教学副校长马伟亭对两位专家的精心指导表达了感谢,表示学校将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并大力支持老师们做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副校长马伟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题的开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和质量,东风路小学会借此开题会契机,汲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对课题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
最近,各学校陆续对本单位教师的课题进行了初评,其评审依据和标准各不相同。据我们初步了解,部分学校在初评时,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对优秀课题的评分分歧比较大。正是由于课题评审要求和标准的不一致,致使部分教师选题时莫衷一是,踟蹰不前,因此在选题的过程中也就比较迷茫和无助。这是我们听到的一些有关课题的真实声音:……如部分教师反映说,尽管其课题也来自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得分比较低,是因为认为其选题太“俗套”,不够新颖,因此不是优秀课题;如部分学校认为课题需要和当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如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翻转课堂、互联网+等“挂钩”,否则就不是优秀课题;部分学校认为,优秀的课题要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而是要有更广泛的研究对象和丰富内容;也有部分学校认为,课题即问题,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优秀的课题就是要立足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等。那么,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优秀的课题是什么样子呢?当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认为,优秀的课题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优秀课题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或者标准。我们来看两所学校(单位)课题的评审要求和评分标准:学校之一:评分原则:1.基于问题的研究,问题要小、实际和具体,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2.课题名称、问题、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致性;3.部分线上教学课题没有入选,主要是原因是疫情马上结束,缺乏教学实践的基础。评分标准:70分:问题缺失或者不具体、不聚焦,泛泛而谈;80分:有问题,比较具体、明确、比较小,且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90分:问题小、实、明确,课题名称、问题、目标和内容一致性。学校之二:评审要求:(一)按照立项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填写,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论证内容,更不能使用错误的立项申报书。(二)重点评审依据是课题的研究背景是否具有问题性,即问题是具体、明确、小的问题。这是能否通过立项的重要标准,没有问题的课题一律作为假课题淘汰。(三)课题名称、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尽量要保持一致性。(四)提高与兼顾相结合,即质量是第一位的,但也要适当兼顾,即个别学校整体质量差但又申报数量较多,可以适当照顾一两项。评分区间60-98,标准解读如下:优秀:85-98分。标准:研究问题具体、明确、小的且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保持一致性。合格:70-84分。标准:研究问题比较具体和明确且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基本保持一致性。不合格:60-69分。标准:研究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大而空洞,且问题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不太一致性。这是两个学校(单位)课题初选的评分要求和标准。我们简单比较了一下,发现这两个学校(单位)优秀课题评分要求和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1.课题是基于问题的研究。问题要小、表述具体而明确,而且是自己或课题组成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优秀课题的首要因素,也是课题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问题是优秀课题的前提和基础。2.课题的问题、课题名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尽量保持一致性。这实际上是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只有四项内容保持了一致性,才能有明确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才有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3.课题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要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和条件。我们的课题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研究行为。因此,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教学实践,必须拥有教学实践的土壤。我们认为,这两所学校的评分要求和标准是符合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需要,是立足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因此,其评分要求和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评分要求和标准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科研的导向和价值引领。我们课题的导向在哪里,我们一线教师的科研就会走向哪里。因此,我们希望学校引导中小学一线教师都能够走上正确的科研之路、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认为,就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我们的科研定位就是要立足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不断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当然,我们教师也可以有获奖或者著书立说的追求和权利。但我们认为,只要课题过程扎实而有效,那么获奖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副产品”了。至于上述的一些有关课题声音,如课题太“俗套”而不够新颖、课题必须与新理念“挂钩”、课题应具有代表性、研究对象要有广泛性等等,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述,请参考之前的部分文章。最后,我们引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一段话,或许对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有所启示:“谈到科研,老师们常常以为那是教研所的专家学者的事。仔细分析,其实是我们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呢?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同事还是那些同事,领导还是那些领导,校园没变,办公室没变,教室也没变。近乎呆板枯燥的生活,使人兴味索然,甚至使人厌烦。于是有人说,教育工作时间性强,计划性强,规章制度繁琐具体,容易扼杀人的创造性。如果只当一名教书匠,用因循守旧的眼光看问题,教师工作真是又苦又累,又呆板枯燥。我引导老师们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历和他们的成果,人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从教育科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在这里总结了80个本年度最新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并整理打包好了10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点进链接可直接下载已经整理好的参考文献:http://dwz.date/ckFN(提取码i4uw,有效期七天)以上资料来自掌桥科研【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zhangqiaokeyan.com,如果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查询更多的资料也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检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2、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3、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4、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5、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6、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8、电子档案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10、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11、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2、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4、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5、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16、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17、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8、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19、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20、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2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22、“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23、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24、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25、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6、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27、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启示28、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29、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0、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31、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2、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3、XX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4、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5、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7、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探究38、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39、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0、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1、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42、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43、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44、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关于师范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46、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47、课堂教学中师德问题的研究48、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9、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探析50、浅谈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51、小学教育培养模式探析52、谈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53、浅谈多媒体导入新课创新方法54、浅谈综合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55、浅谈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56、从生活中的数学谈数学教学57、论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58、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59、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60、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61、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及作用62、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63、小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64、浅谈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特点及作用65、论板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用66、基于微信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的构建策略67、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8、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的策略69、小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教育对策研究70、论小学班主任工作71、浅谈小学生挫折教育72、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73、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及对策74、翻转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75、浅析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难点76、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77、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78、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整合79、浅析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80、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begin--> 日前,在刚刚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名单公示中,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的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偏远乡村学校走向优质的路径研究》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全国成功立项的小学仅7所,高新区第八小学是其中之一,是山东省唯一获得立项的小学,也是我市自1997年以来获得立项的第4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此次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包括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国家一般项目、国家青年项目、西部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教育部专项八大类,全国共立项436项,其中基础教育项目45项;山东省共成功立项34项,其中基础教育共立项5项。近年来,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以聚集课程、关注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导向,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以“课题”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自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近10项,区里课题近20项,并先后获得淄博市教育科研成果奖,教育创新项目成果奖等。【来源: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助推学校科研发展 根据《织金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开展2019年织金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立项的通知》织教研〔2019〕6号文件精神,为我校2019年9个县级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2020年4月7日下午2时织金县第一小学举行立项课题开题论证筹备会。会议由织金县第一小学教科处主任唐慧主持,织金县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丽娟,副校长高文美,课题组大组长周顺义,9个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参加会议。首先,高文美副校长宣读了《织金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开展2019年织金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立项的通知》织教研〔2019〕6号文件。在本次课题申报中评审中,我校《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究——以古桥为例》等9个课题经织金县教育局县级课题领导小组评审审批,准予立项。接着,织金县第一小学课题组大组长周顺义老师对参会人员作了《怎样撰写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专题讲座。他从开题报告封面填写到内容的撰写逐条逐句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对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易错之处进行全面的分析,让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撰写的老师实实在在受益,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最后,黄丽娟校长对本次培训作了总结性讲话。她要求,全体课题研究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把会议培训所学运用到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中去,落到实处,为自己负责,为课题负责,为学校科研发展负责。要求学校教科处要严肃考勤纪律,加强课题研究教师的管理。对于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会议、课题研究活动,无团队意识的课题研究人员要及时提出批评。对于屡教不改者要按照学校纪律和课题研究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研究人员变更。黄校长还对参会人员提出了希望。希望9个课题组成员要在学校教科处的带领下,在课题组大组长周顺义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相关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的撰写,做足做好课题开题报告准备工作。附:本次我校成功立项的9个课题及其负责人分别为:1《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古桥为例》 高文美2《离异家庭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李春霞3《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究》 李菊4《scratch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向恩敬5《小学美术教师非言语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邓光宇6《新时代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性实践研究》 周举7《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双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张小艳8《小学趣味数学教学策略之苗族刺绣文化进课堂实践研究》 杨灿9《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有效落实的行动研究》 周蕾撰稿:杨 灿审核:高文美生活岂止于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特点,必须先理解和把握科学研究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表明以下三层含义:(1)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现实例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东西配成药,可治心脏病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这六种东西中少了某一种,有时也能治心脏病,有时却不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六种东西中,只有毛地黄草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证实了治心脏病靠的是毛地黄草尽管这个故事仅仅是个传说,却也说明科学研究的目标指向。(2)科学研究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集中反映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规律及范畴之中它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指出正确的途径和思考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系统思维方法等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途径而具体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的合理应用,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手段。(3)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固然关注探索研究的结果,关注研究能否验证某种假设,揭示某种规律,但更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并运用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掌握规律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键。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科研意识得到提高,科研方法渐趋成熟,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强所有这些,都是别的活动过程所不能给予的。科学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1)客观性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其客观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科学研究作为为人类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过程而每一项研究,都是缘于客观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待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天长小学“幼小衔接”的研究课题,就是由于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低段的不同状况这一客观教育实践需要而提出并加以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为了使科学研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克服随意性,确保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例如要有科学的假设,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记录与分析;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等等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或凭个人主观倾向取舍材料例如有位哲人碰巧抓了一只丢了条腿的苍蝇,就断言苍蝇的腿是五条这就是以个别例子代替客观现实的一个案例。———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要求各方面都十分准确,例如资料准确观察准确调查准确统计和测量准确分析论证准确结论表达准确等等它具有可检验性一方面,就研究的结果而言,有明确的预设的可供检查的指标,绝对不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它不仅要检验所得的结论能否用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检验它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否得到综合运用。(2)系统性现代系统论理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框架中加以考察,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分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更大的研究系统的子系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与资料,不可能“脑袋一拍,计上心来”例如韩进之等1983年开始研究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课题,他们就查阅了我国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资料,并借鉴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才开始起步的。———研究方法与程序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按一系列预定的步骤进行的系统的科学探索,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总之,不仅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而且研究的程序也是系统的。———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即某方面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不互相排斥自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在这一体系外部,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例如对儿童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研究,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它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3)创造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对此,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内容的创造性一项研究课题,不是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方法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用科学方法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因此,科研方法上的革新突破就更显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科研方法若按方法来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等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需要同时运用好几种方法在这里,研究者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很重要。———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很艰巨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某项研究课题的创造性程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即能否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是否善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对资料有否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捕捉“闪光点”?敢否直面失败,勇于“东山再起”?总之,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他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06期作者 | 吴逢高(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腾海川(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编辑 | 申晴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中,行动是主导,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当今小学科学教学倡导的“做中学、学中思就是强调在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理念与美国的 STEAM教育模式十分契合。STEAM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意人才。它的大范围跨学科更接近生活教育,更符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情境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实践,团队合作和参与、结果开放,允许多个正确答案。在STEAM视野下,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审视与反思发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原有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太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而忽略了实践;在学习方法与活动方式上,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是以探究为中心,对生成主义学习观有所缺失;在学习的侧重点上,原来的课堂由于缺乏项目作品,所以在展示与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不足,甚至指向不明;在学科知识合和各学科能力发展上,缺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忽略了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及审美取向的引导。 STEAM教育作为一种成熟的学习方法,它的融入会引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又一次变革,因为科学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包容性,所以从学科有机融合开始入手,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自然就成了这次改革的排头兵。保证探究的有效性的同时兼顾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原有的探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课堂实践的检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是可靠的、有效的,我们应该保留、坚持。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在这方面原有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所欠缺,特别是在让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解决向题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未知,还要求学生像工程师一样运用各学科知识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过:“如果学生能投入到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和向题,即模拟专家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做的事情时,学生才能对学习材料产生自己的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保证探究的有效性,还要兼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科学》(教科版)3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在 STEAM视角下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做了改动。教学目标改动数学目标的设定改变了,教学策略自然有相应的变化。教材设计由“乌鸦喝水”引入,再由学生自主探究;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了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探究得出结果后再做实验进行验证: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杯底,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会被水浸混吗?为什么?整个流程的设计为引入——探究——验证。在 STEAM教育理念下,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教学策略作如下调整。由乌鸦喝水引入在故事中强化学生对3个关键词“空间”“有限”和“占据”的理解。概念确立后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纸不湿”的实验探究(这里把原来的验证实验改成了探究实验),探究流程为猜测一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猜测一实验验证,并用绘本的方式完成思维外显。然后再对这个实验进行延伸,如果杯子底有个孔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再经历一次上述流程。这样的过程为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与成功经验,为解决后面的实践问題打下了基础。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知识内化完成后再提出“空气挤水”实验的设想,进行项目驱动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与设计,以团队协作分担负责的方式,完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空气把水挤出来这一任务。学生对这个实践活动的完成率在85%以上。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在情境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实践等特点,符合STEAM教育的项目导向。教学目标的改动引起策略变化,既让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又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就是融合与深度融合的效果。通过PBL学习策略进行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情境教学中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PBL学习策略的原理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小组合作解决真实向题,最终作品要以项目作品为导向。由此可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PBL学习策路能将STEAM等多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学科有机融合的目的。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混合,我们要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在思维和认识上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通过活动逐步渗透的,也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STEAM教育最好的推进方式是以课程方式进行系统学习,要求在项目学习中将多学科融为一体。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的有限时间里完成 STEAM多方面整体融合呢?1.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对STEAM理念进行“点透”,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学科透,积点成面小学《科学(教科版)4年級上册第1单元第6课“云的观测”,教材设计是先用饼状图将天空分成4等份,通过饼状图里的阴影让学生观察知道“晴天的标准是云量少于等于整个天空的1/4,多云天气的标准是云量要大于整个天空的1/4小于整个天空的3/4,晴天天气的标准是云量大于整个天空的3/4”,然后给出不同云量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点渗透”切入点。在 STEAM教育理念下,先给学生晴天、多云、阴天的图片,要求学生采用PBL学习策略试着用数学模型(饼状图或其他方式)归纳总结不同天气的特点,然后全班对建模方法进行交流,教师再给出饼状图建议。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建模的思维过程,也是数学在科学课中的一次渗透,既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建构,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同时还满足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愿望。这样不断渗透、不停积累,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逐步得以提升。2.通过课外活动等“面拓展”方式让学生亲历系统 STEAM课程的全体验在小学《科学》(教科版)4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教学中,在完成“探索尺子音高变化”的学习后可以做这样一个拓展小课程: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按这个原理分析可得出“物体越小、越细、越短、空间越小,发的声音会越高,反之越低”这一科学知识。音乐课上教师也讲过音阶的知识,从“1”(do)到“7”(xi)音调一直在升高并且有规律,除了“3”(mi)到“4”(fa)是升高半个音高外,其他都是升高1个音高,这就是数学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可以用把水加进试管的方法将试管改造成乐器,改造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应用。运用数学的方法(与音高变化规律进行内比)还可以提高制作的效率,最后要求用改造成功的乐器演奏歌曲,这就属于工程项日驱动并且有了艺术元素,改造的过程要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知识整合、研讨设计、动手制作、展示评价等环节,这就让PBL.学习策路有了用武之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中还融入了艺术,再加上PBL学习策略的支持,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或拓展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把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活动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乐于参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局部的跨学科知识能力的渗透,在时间充裕的课外活动中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进行系统的学习与体验。“点渗透”“面拓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效果显著。着力于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展示与评价改革后的小学科学课堂该是探究与实践并重的。由原来较单一的学习方法到现在多元的学习方式,并且二者还是并列关系,那着力点在哪里呢?对探究活动的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和STEAM教育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工程设计过程为主导”)进行细致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探究要素中的“制订计划”,还是 STEAM教育的特点中的“设计过程”都是解决探究与实践的关键因素,它们的指向都是设计。这也是探究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共同点。学生精于设计,教师重视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一个活动能同时提升学生两方面的能力,这对在时间上捉襟见肘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极大的意义。原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也有展示与评价,但由于缺少显性的作品展示,评价效能不明显。STEAM理念融人科学课后既有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有显性的作品成果,为多元化展示评价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展示是知识建构的外部表征,对学习者而言能帮助学生建构或重新建构知识,对教师来讲能帮助其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进程,对学习同伴的帮助是能使学生个人的理解可视化。有效的展示不但能推动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个人成长。评价可以从2个维度进行,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细化和灵活性,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评价标准早告之且多元,评价内容要全面。这样的设计会让展示和评价更有深度,有利于进学生的思维再建构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在STEAM视野下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教”是指在学生活动中教会学生学方法;“学”指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方法靠自己习得知识,建构概念;“做”就是把习得的跨学科知识与概念进行有机融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运用,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STEAM教育的引入将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小学科学课堂更接近生活、更注重实践更强调跨学科融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提供了又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