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太难?从这3个方面入手,课题研究更轻松共青城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太难?从这3个方面入手,课题研究更轻松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其魂不罢

中小学课题研究有多少实际意义?

有老师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课题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有多少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不知道谁把高校的课题研究移植到了中小学。前些年评职称要论文,老师们就千方百计买论文,自掏版面费发表。论文被吐槽得久了,不再唯论文了,好么,换成了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规律性的知识,大多一线教师,被教育教学和各种繁杂的事务包围,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回家还有家务孩子老人一堆的事儿,连读书的时间都难得能挤出来,还有精力去搞课题研究?反正据我观察到的,所谓的课题研究,都是凭空想象一些理念,在网上搜索、复制、剪切、粘贴,拼拼凑凑,改头换面,上报课题时再去教育局找个熟人说说情,有时再花点钱送个礼啥的,也就差不多能立项了;中间的一年搜集点图片文字材料,最后一年再搞点结题材料,上交一大摞打印的材料,就等着拿证书吧。如果这就叫研究,真让人觉得好笑;科研能儿戏到这样的程度,也真叫人绝望。那么,是不是搞成了课题研究的教师就一定比没有课题的教师水平高读书多有思想会教书呢?还真不一定。拿到不同级别的课题证书,对应着能在职称评定中加多少分,只要晋升了职称,谁还会说课题这回事?早扔到一边儿了。要是问老师课题的一些专业问题,他还不一定能说清楚。可以说,现在的课题研究,就相当于当年的论文,把老师折腾得不轻。很多老师感叹:真难呀!好不容易盼走了论文,可是又发明了个课题研究,比论文的难度更大!一些所谓的课题研究培训,更是挤占了老师的时间,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养活了一批贩卖套路的人。学生呢?成为老师表演、捞取利益的材料!真是的,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真是有的,尤其是折腾的智慧。职称制度把很多任何事都异化了,原本初衷很好的,一沾上职称,就会很快变了味儿,然后,就会看到很多人都在这其中被扭曲了。教师渐渐变成了全围着职称转,对职称有利的事就去争去抢,没有直接利益的事情不愿去做,能静下心来读书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少了,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越来越少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不愿再呆在这个染缸里,纷纷选择出逃,因为这样不科学的事情时时会折磨着一个清醒的人的神经,你如果想要好好地生存下去,除非把自己和他们变得一样!

大饥荒

成都天府新区白沙小学:课题研究永无止境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三月春风拂面,校园一片生机勃勃。天府新区白沙小学的老师们积极奋力前行,小课题的研究持续进行。3月18日下午,“小学语文中段阅读问题式学习的研究”课题组有幸请教了学校教务处的张学金主任,为结题报告作了详尽的指导。首先,李雪梅老师将初稿的情况作了简略的分析,并着重提出课题组不太明晰之处。之后张主任根据自身的经验,从理论高度为课题组的老师们细致讲解了每一项的内涵及操作的要点,让一知半解的老师们豁然开朗。随即,张主任再结合课题,与老师们一起讨论梳理“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成果”等,整个报告的层次就逐渐明朗了起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课题组的老师们再自我梳理、修缮。张主任的本次指导,打开了老师的写作思路,对研究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编辑:伊佳责编:付艺薇来源: 成都天府新区白沙小学

棒棒堂

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 百花小学开展特色课题研究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通讯员 郭延政日前,百花小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入专家团队和优质社会资源,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为让学生了解深圳历史,增强城市归属感,百花小学成立了《小学教育与博物馆资源相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借助深圳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开展学校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博物馆课程中了解本土历史,增强文化体验,拓宽知识视野。为此,课题组还聘请深圳博物馆的老师利用网络直播在博物馆现场给在校学生上课,并联系家中的老物件讲解深圳的发展故事,学生便因此可以在远程参观博物馆。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学校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成立融合教育课题组。学校携手深圳市儿童医院“三名工程”项目王玉凤教授团队,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校宣讲特殊学生的识别、管理技巧,并与家长面对面现场答疑。在课题的引领下,课题组老师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探讨如何灵活开设适合特殊学生的校本课程,以及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在一次音乐观摩课后,一位家长在感谢信中由衷感慨:“正如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世界上的孩子也千差万别,这些‘特殊’孩子更渴望,也更感恩于老师们一丝一毫的关注和帮助。”不久前的区级课题结题会上,市区评审专家对百花小学四个区级课题结题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百花小学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教科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全面落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赋能学校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在科研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课题负责人钟雄表示,将认真梳理和总结课题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吸纳评审专家意见,为下一步学校课题研究铺垫基础和指明研究方向。审读:孙世健

重案组

蓝色课题研究结题,百余小学生加冕海洋小“学士”

“祝贺你们成为海洋研究院的首批小学士。下一步你们可以申请小硕士的课题了。”23 日上午,海洋专家们向市南区实验小学的151名学生颁发“小学士”证书。作为海洋教育特色 学校,市南区实验小学于2017年成立海洋研究院,面向4-6年级的学生启动“四士”小课题研究活动。期间,有151名学生申报了31个海洋课题研究,并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和点评。海洋研究院有了首批小“学士”23日上午,市南区实验小学举行海洋研究院“四士”小课题结题颁奖仪式。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单位的6名海洋专家,向该校的 151名学生颁发了“小学士”证书。市南区实验小学是全国首家少年海洋学校,在海洋教育上,学校进行了20年的探索和实践,并构建了海洋基础课程、海洋拓展课程和海洋实践课程体系。2017年,市南区实验小学成立海洋研究院,并签约13个海洋研学基地。学校面向全校4-6年级学生开展“四士”小课题 研究活动,根据学生的课题研究情况,分别颁发“学士”、“硕士”、“博士”和“院士”四级称号。“学生的海洋课题研究,从课题的确立、到研究再到修改课题报告,均有海洋专家参与 指导。”学校教导处主任王妮妮介绍,结合平日的海洋基础课程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海洋老师和海洋专家一起确定了31个“海洋研究院小学士”研究的课题,内容涉及海洋与自然 、海洋与经济、文化与生活、开发与科技、生态与环保、海洋权益与国防六大海洋领域。首批有151名学生申报,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时间最长的长达1年。小学生汇报课题研究“海范”十足颁奖仪式结束后,几个课题小组的学生对他们的课题研究进行展示。“丰年虾的孵化不仅要有适当的盐度,还要有适宜的温度。我们请教专家后,得知丰年虾的孵化最佳温度是28-30℃,最后我们采用了恒温水浴。”5年级5班的的赵珈彬向同学们介绍,他们小组做的是丰年虾的孵化及污染影响。经历一场研究性学习后,每个成员都有很大收获。“我明白了科学研究是一件很细致的事情,而且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同时我也看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小组成员陈一航说。肖湘琪则说,通过这次学习他知道了如何使用显微镜,最重要的是了解到海洋污染对浮游生物的巨大影响。她呼吁,保护海洋应该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六年级一班的几名学生展示了《中日甲午海战》的课题研究。孩子们搜集了很多资料、 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并得出了教训及警示。海洋科学素养从娃娃抓起孩子们的研究性报告得到了海洋专家的专业、细致的点评,大到面上的概括,小到参考文献格式的规范书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顾文辉给生态与环保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评价说,小小研究者们从浒苔、水母和珊瑚等常见的海洋生物入手,研究了海洋生态和环保问题。相信这样的尝试对于同学们认识海洋生物、探索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唤起大家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洪军说,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聚焦不同的海洋研究小课题,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总的来说是个很好的尝试。“大部分同学的报告质量很高,也有的同学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一些资料仓促完成,这十分不可取。”宋洪军勉励孩子们,科学研究是一个专业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接受了任务就要努力完成,他希望孩子们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据悉,已经完成“小学士”课题研究的学生可申报“硕士”课题研究。其他学有余力的学生依旧可以申报“小学士”课题研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珍梅

韩愈

朝春中心小学“OMO模式下小学生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开题

1月18日上午,朝春中心小学举行了《OMO模式下小学生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会。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高级教师陈音、原上海市电教馆教研员顾妙芬,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开题论证。这是2020年度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普陀区小学中唯一入选的重点课题。论证会由普陀区教育技术中心教学研究部主任黄蕾主持,朝春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参加。朝春中心小学校长黄建平作开题报告。他详细陈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价值、目标、内容、思路、方法及研究计划,厘清了“OMO模式、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等核心概念,梳理了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的创新点,并就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出了预设。随后,专家们进行了课题评议。马骏主任指出,本课题顺应了信息科技运用的大背景,指向性明确,目标设定合理。他提出两点建议:作为重点课题,要立足于高起点,做出高质量、高水平;带着“目前上海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强、运用知识能力弱”的问题导向,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多思考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陈音老师肯定了此课题的选题价值及其前瞻性,并就课题在教师中的知晓度、参与度,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情感的关系,加强师生、家校联系,团队分工、目标划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顾妙芬老师则提出了“数据驱动赋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数据评价的思考和建议。课题组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OMO模式下的拓展作业设计、反馈、展示、评价的研究,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来源: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父母于子

适切的研究策略:中小学课题研究不再辛苦

有老师反映一线干部教师做课题很辛苦,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还要做课题,真是难以应对。其实,有些课题做起来之所以辛苦,不是因为课题难做,而是没有找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策略不对路,课题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本人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课题研究策略的重要性。一、概念分解策略什么是核心概念分解策略?所谓核心概念分解策略,就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解,找到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而推进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有这样一个课题: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组搞了一些亲子活动,但是拿来一看,很多活动在结题时用不上。为什么?因为课题组没有抓住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就是“和谐亲子关系”。我们应该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可以称得上“和谐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大概不难回答。比如相互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信任的、民主的、支持的亲子关系,就可以称得上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我们在设计亲子活动时,就需要紧紧针对以上主题进行设计。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搜集活动内容及素材、安排活动流程、设定活动评价,这么研究下去就对路了。如果这个课题研究能够呈现出若干个典型案例,结题时就不会犯难了。二、分类研究策略什么是分类研究策略?就是将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所分类别逐一进行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家校沟通是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我们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呢?课题组对家校沟通进行了分类处理,使课题研究变得轻松起来。他们是怎么分类的呢?课题组按沟通人数进行分类,分成两类:一是群体式沟通,二是个体式沟通。所谓群体式沟通即学校、年级、班级向广大家长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学校开放日沟通、家长会方式沟通、家校交流会式沟通。所谓个体式沟通即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互访式沟通、书面式沟通、电话式沟通。课题研究时,可以对每一种沟通的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并且探索某一沟通方式针对什么问题、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有了一系列的案例,课题研究也会变得轻松了。三、经验总结策略什么是经验总结策略?就是对学校这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罗列、分析,遴选其中一些特别有效的做法、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编码和建构,进行再深化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XXX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他们在努力建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虽然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终难实现。本人认为,与其建构一个完美的家长学校课程,还不如建设一个不甚完美,但非常实用的家长学校课程。怎么建构呢?经验总结策略就可以实现。把班主任们都叫到一起,每四个人分成一组,大家共同研讨:在过去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课程中,哪些课程是家长最为亟需的,哪些课程效果最好,把这个好的课程总结出来,按年级进行梳理,每个年级形成若干节家长学校课程,而后开展验证性地研究,通过具体课程案例呈现出来,这样研究就可以顺利展开。有了这样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定不会难写。四、成品分析策略什么是成品分析策略?所谓成品分析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形成的研究案例、或工作总结、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矛盾化解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如果按照正常研究的逻辑就是对家校矛盾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成:因家校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矛盾,因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矛盾,因家校利益突出造成的矛盾,因家校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矛盾等。分好类别后,再针对不同类别的家校矛盾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而后提出有效策略。但是在具体研究中,虽然可以进行系统地分类,但是有了类型却很难找到案例支持。因为案例不会按照你的设计而出现,没有课题组需要的案例,其设计价值就不大。怎么办?此时特别需要使用成品分析法进行研究。有人会问:没有成品怎么研究?这好办呀,创作成品。每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接触家长,接触家长就会有矛盾,可以布置一项征集案例的任务,让每位教师写一个案例,主题就是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同育人故事。当您收到几十个或是上百个这样的故事,你下边的工作就是文案工作,对这些故事进行阅读、分析、遴选、分类、提炼、加工。从中梳理出化解家长矛盾的若干教育策略,命名、诠释,并以生动的案例支撑。有了这些工作,课题研究报告自然不难写了。其实推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不止这些,我们在实践中还会生成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得当的研究策略,就会有效降低研究难度,也才可能取得研究实效。您是怎么认为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呆头鹅

课题促发展研究伴成长——达川区逸夫小学又一国家级子课题开题

2020年11月6日,达川区逸夫小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大规模推广的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第二批子课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小学生阅读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五楼会议室举行。达州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贺继业,达州市教科所理论室教研员王姮,达川区中小学教研室理论研究室主任张洪祥,达川区中小学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包茂安,通川区第八小学工会主席罗静等五位专家莅临指导。首先,贺继业宣读课题立项通知。学校分管科研副校长罗科兰作表态性发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一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课题的真诚顺利开展,也希望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提升教育境界,引领指导教育实践。教科室郑小玲主任作课题开题报告,郑小玲就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度、预设成果形式等进行详细汇报。接着,专家组就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组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贺继业和王姮教研员从课题的界定、课题相关文献的查阅、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指导。张洪祥从课题的价值和研究范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包茂安老师则从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他期待群文课题一定要聚焦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吸收和处理能力。罗静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入手,就群文课题对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最后,课题组成员代表冯钰清老师发言。我们将不断加强自主学习,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专家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努力夯实自身参加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专家的悉心指导,该项子课题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为课题组成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科研工作充满挑战,但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并且一路有专家引领和志同道合者的同行,一定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相关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科研特色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作出更大的努力。(郑小玲)

变而有气

小学数学怎么教?市级研究课题在海界小学开题研究

孩子上学到底学了什么?老师是怎么教的?这不只是所有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师所关心的问题!3月19日,市级研究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教材·教法实践研究》在陆良县马街镇海界小学开题研究。该课题依托曲靖市小学数学郭红丽名师工作室申报,来自陆良、沾益、富源、罗平、马龙五个县(区)14个乡(镇)130多所小学的16个成员和120名学员将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红丽的带领下,将进行为期两年的探索,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解决在核心素养培养这个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才能教得有效”的问题,从而促进全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据了解,郭红丽名师工作室是曲靖市去年确定的第二届13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每年可获得市级工作经费补助。

幻术师

当前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困境

每年的开学初,每位教师都会被动员参加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一般需要3至5年,然而在教师中应者寥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 参与者功利性太明显课题研究劳神费力,过程漫长,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完成许多细小的研究工作,最后要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文字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大部分老师认为这个任务相当吃力,简直无从下手,所以不愿意参加。哪些人愿意参加呢?就是需要晋级的人。他们为了晋上高级职称,有课题研究成果是一项必备的条件。比如河南省教育厅就规定晋级高级教师职称必备以下条件:或者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些教师,为了将来的晋级打算,只得硬着头皮报了名,他们未免有些急功近利。极个别老师可能就是为了得一张能够晋级的证书,才参加这项高深的活动,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真实的教学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多了一些功利性,少了些研究的气氛,研究结果一般质量不高。二. 得不到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从课题计划的制订,到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研究,最后在理论的论证支持下得出结果。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程序,这些都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才能完成,没有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属于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题的困惑在课题研究选题的时候,老师们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道选哪项内容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题材范围选的大了,觉得超出了自己的把控范围。选一个小课题,又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研究的,事实就在那摆着呢,还研究个什么。2. 开题的困惑题材选好后,需要制订研究计划,研究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效果,得出什么结论等,都要事先有个规划。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呈报给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派专家研究论证后,再反馈回来,并给出专家的意见——是否通过开题的研究。也就是看你的计划是否可行,可行了,批准你进行研究,不行的,就是开题不成功。笔者有一年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在各种计划都准备完善之后,呈递上去要求申请开题。在计划里,明确有一项提出,是否请专家做过指导。说实话,专家咱可没认识几个,凡是我认识的,人家也不认识我呀,不可能跑来为我指导。最后实在没办法,我认为,我们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就把这两个人填写进去,结果涉险过关,被上级批准,可以研究。3. 研究方法的困惑啥是研究方法,有些老师一脸茫然。得不到专家的指导,他们只得自行摸索,或者从网上自学。自学时,对有些内容一知半解,以至于研究进程缓慢。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也不知道剔除干扰因素。就这样,边摸索,边研究,边整理材料,走了不少弯路,研究结果很不理想。4. 理论上的困惑教师们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些老教师在一辈子的教育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是要想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却很困难。因为他们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少,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需要专家对他们进行启发指导,引导他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完整的把自己的做法表述出来。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多。三. 研究成果没有多大推广价值由于受以上诸多条件的限制,经过了3到5年漫长的过程,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参与研究的教师战战兢兢把自己辛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呈报上去,接受专家的检验。运气好的,通过验收,辛苦没有白费,好歹有了回报。没有通过验收的教师,垂头丧气,只好在迷茫中等待下一次机会。可是通过的课题研究又有多少推广价值呢?他们大略也心中有数。因此想改变目前的尴尬境地,必须花大力气,对教师的研究作出具体的指导。要想方设法提高老师课题研究的兴趣。通过培训提高老师的研究水平,请教育专家多做指导,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突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