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州区教科局在城关小学举行朱微工作坊省级课题成果推广暨四坊联动活动。华州区教科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课题实践导师、行政导师,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优秀坊员,各镇校英语教师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上,城关小学负责人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同时指出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服务教学,希望全体成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送教交流研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坊主朱微老师从一年来工作坊工作开展情况、成员培养、课题成果等方面向与会人员做了分享。区教科局要求全体教师以本次工作坊课题成果推广活动为契机,在教学中反思、在奋进中协作、在研修中成长。不断强化课题驱动,坚持骨干引领,打造集体教研,突出“研学用”统一,实现成果有效转化,推进提质增效。课例展示环节,来自朱微工作坊核心坊员以及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的四位老师讲授了四节思维导图式板书设计展示课。整个教学过程,他们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或使用思维导图为学生们梳理故事脉络,并以阅读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阅读和文本复述中理解故事文本,掌握知识点。或以思维导图式板书为学生搭建语言输出平台,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语言锻炼。或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语调、朗读技巧和语感。或以视频为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教学内容,整节课做到了主题突出,学科融合,效果显著。专题讲座中,坊主朱微老师以《运用思维导图板书 打造英语课堂深度教学模式》为题,结合实例带领大家学习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策略、优势、绘制的五个步骤及常用的八种图形,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点评中,朱微工作坊实践导师李义华和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瑜为本次活动作了点评。李义华老师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方向精准,值得推广,并对四节思维导图式板书设计课逐一进行详细点评,让与会教师连连赞叹!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课例展示、主题讲座、专家点评等方式,引导广大英语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将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来源:华州区教育科学技术局】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泰宁小学校长李振宏的办公室里,新建在即的新校区效果图高雅、大气、充满现代感。按照规划,泰宁小学将采用原址重建,改建后的泰宁小学将拥有至少36个班额的规模。“强练内功方能营造良好生态。新学校建成后,我们将以全新的姿态继续做好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社区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力争成为一所现代化优质名校。”李振宏有信心,更有底气。在“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自主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泰宁小学以校训“做最好的我”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校园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及家庭教育全过程进行深度融合,着力培养“筑梦、慧学、健体、尚美、悦己、乐群、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撰文:叶淑萍 曾莉学校供图聚焦七个关键词 成就“做最好的我”“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自主发展,就是遵循每个孩子个体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孩子个体兴趣、爱好、特长等的差异,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李振宏这样阐述学校的办学理念。更进一步而言,儿童的自主是指儿童特有的状态和精神样式,包括儿童的纯真、活泼、顽皮等,还包括儿童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想象,充满着探索的欲望,充满着无限多的发展可能等。让每一个孩子全面自主发展,就是给每个孩子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给每个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学会自主前行;给每个孩子一定的问题,让孩子自主寻找答案。2017年,泰宁小学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课题实验,成为“自主发展基地校”。泰宁小学坚持“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通过校园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及家庭教育全过程进行深度融合,培养“筑梦、慧学、健体、尚美、悦己、乐群、担当”的时代好少年,以期达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管理目标,最终成就“做最好的我”。今年新生入学礼,泰宁小学根据学校育人目标中的七个关键词,设置七道拱门,新生仪式满满地走过拱门。其中,筑梦指向的是构筑梦想,憧憬未来;慧学即自主善思,好学乐学;健体即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尚美是指欣赏艺术之美;悦己即自信,悦纳自己;乐群即积极融入集体,宽以待人;担当指向的是奋勇争先,勇于承担。构建“大德育”体系 让教育回归本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先行。近年来,响应八大素养提升号召,泰宁小学构建了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做最好的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建立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抓手,泰宁小学推行常规化、活动化、课程化的“三化”德育,坚持“抓好常规、抓好习惯、突出重点”的思路,推出“泰宁阳光新风尚”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坚持每周一个好习惯,从细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开展学生看得见、富有成效的养成教育活动,最终实现“做最好的我”的育人目标。泰宁小学通过组织青年骨干班主任参与编写德育校本课程,该教材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每个年级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形成德育教育的系列化、序列化。为了把八大素养培养落实到实处,学校开学初就把《“做最好的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印刷成册,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共同评价的开放格局。以活动为载体是泰宁小学深化德育工作的主要路径之一。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合作教育、感恩教育渗透其中,让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更具实效,深入推进践行德育工作的活动化。上学、放学,孩子们都能自觉做到路队整齐、有序、安静;早读,教室书声琅琅;午阅,孩子们都能自觉在教室阅读……这些小小的变化都看出泰宁小学养成教育的成效,也彰显着泰宁德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常规化的局面。量身定制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多样发展多元校本课程是助力学生“做最好的我”的主要载体。兼顾三级课程联系,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依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境,泰宁小学开发了多元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发展。同时,学校非常注重培养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确保教师100%参与至少一项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在保证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推出足量的选修课程,基本保证进入泰宁小学的不同层次、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个性与发展的选修课程,甚至为学生“量身定做”,充分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粤剧、篮球、足球、合唱、尤克里里、国画、写作……如今,泰宁小学的四点半课程全面开花:孩子们尽情投入其中,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艺体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艺体特长。同时提高了学校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科技节、学科主题活动周的课程含金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泰宁小学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学校校训“做最好的我”出发,采用跨学科综合的办法,围绕教学内容,寻找多学科交点,突破学科课程边界,共同设置学习主题,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学习。扎实推进“自主课堂” 撬动学习方式变革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这是每个泰宁人都赞同且在努力践行的理念。现在的泰宁小学,教学改革不是行政的专属名词,每个泰宁的老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都会自觉以这一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的教学。早在2015年,泰宁小学就在课堂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提出了“有序、有质、有趣”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转变学习方式为重点,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深化课堂改革。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组织全校语数英科音体美等各个科组的所有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有序”是课堂“有质”的基础,而“有趣”是课堂“有质”的进一步要求。通过“三有”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有序、有质、有趣”课堂的基础上,泰宁小学进一步大刀阔斧地着手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着力探究、构建“自主·互动·内升”课堂模式,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自主、双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及数学学科的课堂上已经初见成效。在课堂改革中,泰宁小学还高度关注学科间的融合,注意运用和挖掘教材中与其他学科内容相关联的结合点,将其他学科可用的内容与校本课程内容加以融合。例如在语文课上,让孩子们“好好画”,融入美术课的元素;将世界电影文化联系在语文与英语课,让学生理解各地文化特点,感受文化交融与魅力;在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调查、记录学校的植物,制作二维码为他们写简介,同时,加入相关的诗词在其中,并为他们设计图标等……一堂课,融入信息、美术以及语文课的内容,让孩子们兴趣多多,收获满满。系统开展“大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底色。罗湖教改提出以“四大行动”(大阅读、大创客、大体育、大艺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排在首位的是“大阅读行动”。基于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泰宁小学通过创造阅读环境、构建阅读地图、开展阅读指导、营造家庭气氛及阅读节系列活动等方式,用心培植学生阅读的乐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每天下午2时至2时30分,是泰宁小学全校师生的午阅时间,学校图书馆全天开放。针对必读书目,学校每本购买70本供班级借阅、年级轮阅,同时利用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教室走廊墙壁、黑板报,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成果。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泰宁小学亲子阅读课程》,立足小学生的特点,精选适合孩子阅读的60本课外书籍,既注重经典作品对学生的精神熏陶,也关注阅读量的适宜程度,以达到小学生整本阅读要求,让泰宁学子在审美上得到愉悦,构建小学阅读地图与体系。阅读质量的保证是需要指导的。泰宁小学要求语文教师每两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一方面给学生阅读指引一定的方向;另一方面,以这些阅读指导课为契机,科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创设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以便科组开展专题教研活动,研究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语文活动周活动,是泰宁小学的阅读盛宴。在活动周中,孩子们有的将阅读成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的用画笔为喜欢的故事配画,有的将自己喜欢的故事演出来,还有的甚至续编故事并且配上精美的插图。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全校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书香校园,泰宁小学定于每年11月开展“阅读节”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热闹的跳蚤书市、有趣的“故事爸妈进课堂”、精彩的“好书推荐”,还有烧脑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不一样的活动,一样的精彩。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了他们阅读的能力。让他们走近阅读、爱上阅读。泰宁小学的家长也被纳入阅读体系,学校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同时,学校也定期由图书馆向老师、孩子及家长推荐好书书目,从而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关注学生身体 走进学生心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泰宁小学一直高度重视体育运动,除了通过体育课、课间操等常规活动保障学生运动时间,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外,泰宁小学还积极开展体育社团工作,在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上硕果累累。田径运动是泰宁小学的传统优势项目,十多年来一直是罗湖区学生运动会的甲组水平,对于仅有一千名左右学生的泰宁小学来说实属不易。一方面,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田径队伍的建设,安排经验丰富、从省级体校出来的体育老师专门对学生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学校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计划和训练计划。在日常的田径训练中,泰宁小学体育教师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详细的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科学预测和制定队员的各项素质指标,并做好训练日记,这样有的放矢并及时调整和充实训练内容,确保了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的巩固提高。泰宁小学的足球运动也发展得非常好。学校每周每班开设一节足球课,使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在普及足球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学校足球队训练工作,以足球第二课堂活动吸引热爱足球、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在训练中,泰宁小学从抓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基本功有机结合,在有趣的训练活动中提高学足球基本功。目前,泰宁小学已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每一级都有男、女两支队伍,并正常开展训练和竞赛。除了教会、勤练,还要常赛。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泰宁小学每年组织“校长杯班际足球联赛”,让足球小将们在比赛中促进步。学校足球办在月竞赛活动中组织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友谊赛,并积极参加市、区教育局每年组织的校园足球联赛。经过长期以来的高度重视以及刻苦训练,泰宁小学足球队在市、区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为罗湖区初中足球梯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幼苗。2018年,泰宁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校园足球氛围,“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人人懂足球”成为泰宁小学的一张名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就被泰宁小学列为学校重点工作,提出“有健康的老师、健康的家长,才会有健康的教育、健康的学生”的思想,把学生、教师、家长都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中。学校创新设立了“心理成长训练营”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教师、家长形成健康的心理,并最终辐射到健康的学生,做到以实际行动贯彻每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策略,由此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要,学校制定了“泰宁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目标”,实行以点带面、分层递进的方式,在每个年级设有实验班。如为低年段学生开设适应学校生活、学习习惯等课程;为中年级学生开设相信自己、我是谁等课程;为高年段学生开设学习方法、青春期异性交往指导等课程。办学成绩单深圳市一级学校深圳市办学效益奖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学校罗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罗湖区教育先进单位家长学校示范校2018年罗湖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
针对孩子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一事,当事人父亲陈勇彬在科学网(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发表书面情况说明,全文如下: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事件回顾:研究癌症获奖小学生实验记录引争议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项获奖作品引发人们关注。有网友质疑,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竞赛组别是小学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相关展示页面中配有陈某某进行实验的照片。在网站上展示的部分实验记录中,陈某某这样写道:2018年1月6日,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2018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2018年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3日回应称,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延伸阅读:大赛组委会回应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已成立调查组15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发表声明: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并对相关调查进展作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此前,陈某某论文的推荐方、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协青科中心副主任许薇回应云南网记者称,省科协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对此十分重视。“目前,省科协已经成立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来源:综合人民日报 云南网 央视新闻流程编辑:TF02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小学教学设计题出现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考试的最后一题,任选一学科作答,分值40分。但想得到高分,教学设计相关考点必须要非常熟悉,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依据和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等。今天,蓝教授结合了近5年教学设计常考的题,给大家分享一篇完整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高分万能模板,如需要电子版请私信!题型一:请简要概括本文文本特点一、答题思路:①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②文章按照_______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运用了_______等写作手法;(可选)(写作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间发展的顺序等;写作手法:写景抒情、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写人记事: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等。)③描写了________(简要概括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教会学生________的道理。(情感分类:写景状物类一般为表达对 XX 的喜爱、热爱、赞美之情;写人记事类:一般为表达对某人的 ____之情,或学会____的品质、精神等。)题型二: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一、答题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会认____等____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____等____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会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结构。(选填))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可选),品析重点段落/揣摩优美语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可选),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在探究中学会运用____、____等写作手法/修辞手法。(选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培养_______的情感/学会_______的道理/养成________的习惯。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能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_______等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_____的感情。题型三:教学环节设计(导入环节设计及设计理由考察较多,需重点掌握。其他环节考察较少)1.新课导入设计答题思路(三种主要导入方法可选)(1)多媒体导入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_______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②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了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视频/图片/音乐,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视听感受。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顺势板书课题。(2)生活实例导入①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没有经历过……” 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适时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大家的见闻非常相像,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在作者眼中,________是什么样的”。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3)故事导入①开课之初,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大家竖起耳朵仔细听。…………(讲故事)…………”②故事讲完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听完老师讲的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顺势板书课题。新课导入设计理由(通用版):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热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新课讲授的展开做好铺垫。(结合关键词记忆)2.整体感知设计答题思路:(1)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那几件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2)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首先对 X、X 等重点生字词进行示范讲解,并请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师生交流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设计理由:通过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研究课文打好基础。3.深入研读设计答题思路:(1)写人记事类:(三个问题选其二即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结局是什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答案)。2.从________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_______的心情/可以看出 XX 是个怎样的人?3.文中的某句话/某个词/某个字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好在哪?(2)写景状物类:(四选二即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XX 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答案)。2.在这一段/ 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某个词 / 某个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4.通过对××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 ×× 有着什么样的感情?设计理由: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4.拓展延伸设计答题思路:(选择两种方式即可)(1)引导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请学生运用文中的 XX 手法/XX 词语进行造句,并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交流。(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 XX 的看法/感受/通过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设计理由: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升华情感。5.小结作业设计答题思路: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2.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搜集/观看/整理和_______有关的资料/视频,下节课在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设计理由:通过小结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开放性的作业,可以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所学,拓展视野。题型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技巧方法详见课程第二节)板书设计理由: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题型五:识字写字教学设计(请围绕“X”字设计教学过程)答题思路:(以偏旁归类法为例)1.利用板书或生字卡片出示汉字 XX,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2.利用偏旁归类法帮助学生识记汉字。首先把汉字的 XX 部首去掉,在剩余部分的的基础上添加其他部首,如_______等,请学生辨认归类,借此积累汉字。3.教师对“X”字进行书写示范,边写边强调书写难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进行模仿书写,并予以纠正和鼓励。4.指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借此巩固对“X”字的印象。(生词教学可采用同样的思路,结合具体情况稍加变动即可)题型六:作文课教学设计(考察较少)1.作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围绕________主题,有方法、有目的地写下深受感动的人、事、物。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过程与方法:多角度观察,写清楚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2.作文评价的角度1.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有错别字。3.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正确。4.内容是否贴近生活,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有真情实感(能否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结构:结构是否完整,叙事是否有逻辑性。
针对孩子陈某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一事,当事人父亲陈勇彬在科学网(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发表书面情况说明,全文如下: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陈勇彬2020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与实践微课题研究论文本真语文教学,核心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习得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和目标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如温儒雅教授所谈到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毋庸置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乃是语言文字训练。提起语言文字训练,有人自然想到了机械训练、过度训练、重复训练,而我们要探究的乃是实现有效训练甚至高效训练的方法与策略。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看起来简单明了,但实质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和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实践难题。因为语言文字训练是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进行的,这就涉及到如何认识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如何把握编者的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合理安排训练的过程等许多问题。真正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种能力和熟练技巧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教师意识要提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当利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搞好训练。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足以构成训练的素材。语文教师应当有一双独具的慧眼,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语文因素,并具有凭借语文因素进行训练的意识。对我们课堂的实践者老师来说,训练意识比语文功底更重要,因为缺乏训练意识,对可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语文因素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即使看到了也派不上用场。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而从语文教学角度讲,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其主要任务就是读课文中的语言,说课文中的语言,记课文中的语言,用课文中的语言,通过理解、记忆和运用,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以领悟其中的规律性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从细微处彰显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训练意识,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教材里能处处看到“语文”,在备课和上课中时时不忘训练。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定位要准确。备课时选好训练点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即“细读文本”。语文教师应当以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细读教材文本。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致要经过感知、理解、赏析、迁移这几步,教师备课也要亲历这样的过程。训练点是在教师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的。要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新课标对该年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部分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有明确、适度的训练目标,并使教师“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到位却万万不能越位。所谓“越位”,就是指语言训练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地拔高训练要求,这样不仅使训练如过眼云烟,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挫败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训练重点要突出。当初步阅读教材的时候,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随着对教材的逐步熟悉和深入了解,又会觉得值得注意的东西很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筛选。有时一个大的训练点一旦选定也就理清了教学思路,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四字词语,而且很多词语在文中不仅仅是修饰更有串联文章主线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把学习、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了四类,在初读课文后的识字学词阶段就可以分组出示: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琳琅满目 仔细观赏 十五六岁 一模一样各式各样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拳头大小构思新奇 忧郁 猜测 不要钱栩栩如生 遗憾 遗憾 朋友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组词语出现在课文哪个情节中,然后再借助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这四个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得知中国阿姨因为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非常中意的木雕后,可以通过以下小练笔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在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将之前学习、积累的词语尝试运用。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他忘不了:中国阿姨在______的木雕摊前仔细挑选时的喜悦;忘不了:中国阿姨挑到一个______的卷鼻大耳象时捧在怀里______的样子;更忘不了:中国阿姨带着______离去的身影。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应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变的策略重锤敲打,切实达到运用的目的。四、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训练层次要明晰。《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这类科普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关键,本课中一个个月球之谜也真的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了解一个个月球之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更应该做点什么呢?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总结发言时曾说:“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此结论可谓一语中的。课文中“难道”一词两次出现,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重要,正是有了“难道”这个词才让一个个月球之谜更加不可思议,才让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所以,我把“难道”一词的教学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一)聚焦“难道”,发现作用。在学习月球的第一个谜时,我引导学生发现“难道”一词的作用。师:我们来分别读一读,老师读去掉“难道”之后的句子,你们读原句,比较比较,看看去掉这个词行不行。师: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生:难道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生:去掉“难道”这个词不行,加上“难道”更能表示怀疑,觉得好像不太可能。生:加上“难道”这个词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生:“难道”这个词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在学生逐渐揭示出“难道”的含义和作用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传达自己由“难道”一词体会到的不可思议。(二)两种读法,体会不同。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听听老师读有什么特点。(读完“难道”一词拖音后停顿一下再接着读下文。)生:老师在“难道”后面停顿了再读的。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觉得这种读法怎么样?生:挺好的。师:停顿一下再读,给人更多思考质疑的空间,当然不停顿也可以,更能表达急切知道答案的心情。你觉得怎么读出来更让人费解,你就怎么读。(三)再次聚焦,误读强化。在讲述第三个月球之谜时通过教师误读故意遗漏“难道”,然后教师故意示弱让学生教老师怎么读,从而再次强化“难道”。(四)引导质疑,运用“难道”。了解了课文中三个月球之谜后,教师出示搜集到的其他月球之谜。指名读补充资料一:纯铁粒子不生锈……师:多奇怪啊,你一定想问——(屏幕出示)生接读:月球纯铁粒子中有防止生锈的成分吗?师:加个什么词更能加强反问的语气?生(一起脱口而出):难道。指名读补充资料二: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师:多奇怪啊,你一定想问——屏幕出示:难道 ?生:难道月球是空心的吗?生:难道月球是铜做的吗?生:难道月球也有磁场吗?至此,学生已经可以顺畅又灵活地运用“难道”这个词了。从了解作用、积累强化到尝试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训练才让“难道”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了。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知识传授要巧妙。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伴随着语言文字知识的训导。朗读训练离不开语音学和音韵学知识的指导,识字写字训练离不开文字学和汉字文化学知识的指导,词语训练离不开语汇学知识的指导,习作训练离不开写作常识、技巧的指导,道理是十分清楚的。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语言文字训练,并非直接讲述语言知识,而是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理解和处理教材,发现教材中那些足以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律的实例,在凭借这些实例开展训练中融入语言文字知识,引导学生在领悟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语言能力。语文教师对于语言文字知识,不一定要经常挂在嘴上,但必须经常装在心里。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时机把握要灵动。语言文字训练不单单是教师有计划地预设中的训练,其实,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如我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中,引导学生比较原文中的“采回”和我误读的“带回”有什么区别。我的训练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采回”有开采、选择的含义。可是学生并不能够直接说出这样规范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在学生发现区别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比如有学生回答说:“采回”不像“带回”那样只是随便拿一个。教师就可以借机顺势而导:哦!那“采回”还是经过挑选的。还有的学生说:“采回”不是直接拿出来的,是需要工具一点一点把它整出来的。学生的语言很白话,但是不难看出他明白“采回”的含义,只是不能表述得很准确而已,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这时,教师仍然可以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和升华:你说的很对,“采回”是需要工具的,是需要个过程的,而你说的那个过程其实就是“开采”的过程。这样在学生已有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导评使学生理解逐渐明晰,语言逐渐规范,就是课堂上可遇而不可求的语言文字训练时机。语文课重视训练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决定的。张志公先生说:“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1962年《说“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何才能让语言文字训练更加扎实、高效,我们将一直探索、追寻……
近日,昆明六年级小学生结直肠癌相关研究获得全国大奖引发争议,具体是一项名《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引发争议。其原因是,这项连题目都晦涩难懂的研究,其作者竟然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毋容置疑,这绝对是造假!1,没有基础性的研究和长期临床经历怎么能提出和完成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课题?2,一个课题本身的完成过程也是较为复杂的,肯定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医学科研论文咱不清楚,但教学论文咱是清楚的呀!教学论文的完成一般要有五个步骤:选题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的形成及撰写;课题的申报与立项;课题研就的实施及管理;课题结题的鉴定与成果推广,正常的研究周期一般为三年。二、这位“神童”也太神了吧,即便他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呀?真不敢想象竟能如此荒唐?三、荒唐的背后透露出了什么呢?1,科创赛的形式主义太严重了,这样的事情已多次出现,稍作审查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笑话!工作太虚、太讲形式了,如此情况的大赛可休矣!2,学术造假之风盛行,已经蔓延至少年儿童了,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现今论文造假事件之所以频出,原因就不难解释了。这种事情不能仅仅曝料,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更应该督促推动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并好好整顿这一领域。
STEM教育走进中国、走进中小学课堂,其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融合、培养综合型人才,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笔者尝试探索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实践研究,开发出以语文课程为核心,兼容数学、英语、艺体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主题项目、学习活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课题组经过调查论证、实践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要在本区域、本学校正真生根发芽,教育者必须"摸清师生认知现状、学习理论明确方向、开发教学活动"支架"、"支架"理念运用评价"等四方面充分准备,这是学习活动有效、有目标开展的前提。只有准备充分,再扎实实践、不断完善,STEM教育理念才能在语文学科中开花结果。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先有思想理念指导 ,再实践运用提升创新。STEM教育作为新兴教育教学方式,其理念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师势必要先深刻领会其内涵意义,树立新型人才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即理念先行、准备充分。笔者就《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结合目前教师对STEM教育认识谈几点建议。一、摸清师生认知现状尽管STEM教育引入我国这几年发展迅速,然而在部分师生心中只是一个名称,绝大多数人对其理念精神、实施方法思路还是一团迷雾。笔者对宝鸡市高新区、金台区和千阳县两区一县的直属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乡村完小7所学校,173名教师,9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4.86%的教师不知道STEM教育是什么;有69.94%的教师只是听说过,但对其内容、理念、方式不甚了解。所在县区或学校正在实践研究STEM教育的占14.45%,均在市区两所学校。STEM教育对学生而言,是"从未谋面"的新事物。问卷中就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和"人"的培养目标,97%的教师认同培养综合型、能力型、创新型人才,赞同教学要学科融合。所以,很有必要为教师普及这一教育理念和模式,使STEM理念不仅要深入人心认识它,还要融入学科教学落实它。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理念先行、苗子校和种子教师引领,要促进和帮助教师新型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的树立。然而,从教师调研结果看,目前教师对STEM教育认知还不尽人意,要使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融合,使语文活动化学习从形式到目标取得理想效果,为师者非先学习、深学习不可。二、学习理论明确方向1.了解STEM教育的起源为了使研究方向正确,实践有效,首当其冲是理论学习。课题组组织在线培训、学习研讨,结合自主研修开展分享交流。通过专项学习,实验教师明白了STEM教育(STEM Ecation)源于美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STEM首先是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和数学(Mathematics) 四门学科的首字母组合,理解了其教育理念是以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在主题项目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解决现实问题,注重协作、活动化学习,注重培养具备解决问题、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养的"全人"。随着实践深入和时代发展,STEM教育又加了艺术(Arts)变成STEAM,现在又演进为STREAM,多出来的R指写作。未来社会人才是人格健全,有一定的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项目活动规划意识和信息搜集筛选能力,具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即综合素养优秀的建设者。STEM教育正是以打破学科界限,注重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为理念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的。2.明白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STEM教育走进中国,融入学科教学短短几年,已初现成效。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教育部首先将STEM教育落实在政策、指导与行动上。同年6月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到"STEAM",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 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同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合作精神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其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STEM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方式,怎样与语文课程融合,开展综合性、活动化学习?基于师生认知和习惯现状,笔者浅见,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应给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抓手。三、开发教学活动"支架"课题组成员作为STEM教育的种子教师,深入学习内化理念,转变角色定位,从单学科专职教师转为多学科融合的"全科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化的前提保障。教师深度学习并掌握STEM教育理论并不是目的,最终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提升素养才是我们的追求。要使STEM理念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品质,教学目标落地需要凭借支架不断实践。故而,为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化实践探索》实践有方向,导学组织有步骤,也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活动,课题组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语文课程性质、理念和第三学段目标内容要求,以五年级学生为对象,尊重其认知水平,开发了适合教师导学的实施"蓝图",确保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教学有抓手,学生素养能提升。1.确定主题方向,构建项目"骨架""有血有肉"彰显生命活力,没有"骨架"支撑难以显其形体高大。要是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有效落地,需以主题项目为线,活动工具支撑。首先,研明主题方向,画好"行动路线"。不论干什么,目标明确才有前进的意义和动力,要到达目的地就得凭借一定的载体工具。STEM教育理念要融入语文课程学习,同样需要凭借载体,这个"凭借"就是活动主题、项目。基于教情学情,课题组坚持"教材中滑翔,生活中起飞"的原则设计主题项目,开发活动任务工具。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求和形式为参照,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切口,借助"民间故事"板块内容,使"零起点"师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领会、运用STEM教育理念,不至于突兀、茫然。为此,课题组为教师教、学生学开发了学习活动手册。上学期设计了"民间故事"学习主题,从教材内容起步,相当于给师生一个"缓冲区"、"过渡带"。下学期在师生基本掌握STEM教育理念的情况下,从课本走向生活,确定富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燕伋文化"主题。活动手册秉持:一个主题一条线贯穿一个学期,方向明确;一学期围绕一个目标梯度推进,路线有序。其次,落实目标任务,搭建攀升梯架。主题确定了学习范围、目标方向,要到达目的地还需要按阶段、有梯度地项目活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引导前行。故而,我们围绕主题,为师生开发阶段性项目台阶,使教学有序、有料、有抓手,逐步推进。课题组经过学习研讨、论证,初步形成"2686"活动化学习手册。即上学期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开发了"了解民间故事、品读民间故事和整理我的民间故事集";下学期以"燕伋精神文化"为主题,开设"听讲燕伋故事感知燕伋为人、游燕伋望鲁台展自我收获和传承燕伋文化燕伋精神"三个学习项目("26"2个主题,6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置2至3个学习活动("86":上学期8个、下学期6个)。每个学习活动中又分解出1至3项具体的实践任务,并给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每个活动基本按照"规划——实践——分享"的步骤进行,层层聚焦、任务推进。例如上学期"民间故事"主题之项目一"了解民间故事",其中活动一为"民间故事查一查",有一项实践任务是学习小组建设,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方向。活动二"民间故事会",有三项实践任务:1.听别人讲民间故事,我会记录评价。2.制定"我们班的故事会"活动计划。3.举办班级民间故事会。活动三"创生民间文学"三项实践任务:1.依据活动要求,制定学习计划。2.各组选择任务,分头实践。3.成果展示分享……依据STEM教育理念和方式,课题组开发这一"剥洋葱"式的活动化学习内容支架,作为语文活动化学习的载体,每学期围绕主题按阶段项目,分活动板块,聚焦实践任务,有目的的开展学习。对于教师教有抓手、有目标,对于学生学有梯度、有内容,为STEM教育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构建起"血肉骨架",更是为"零起点"实施STEM教育构筑滑翔跑到道,助推该教育理念从语文教材走向生活问题。2.用好实践工具,自主合作完成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教师首先要学懂理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造性设计学习活动、趣味化组织学习过程,有意引导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转化能力、发展思维。课题组所开发的活动主题、项目,设计的梯度活动,为教师组织导学提供的载体抓手,只是外在的形式。STEM教育理念最终落地,要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受到人文精神感染教育;学会分工协作、训练搜集、处理信息,训练解决问题、表达运用等综合能力。为此,学生在活动中如何规划分工,怎样搜集记录,又在什么时间如何展示成果?学生究竟怎样去实践操作同样需要抓手、要求工具。因此,课题组经过研究学习和借鉴融合,在每个实践任务下,开发了"表、图、文"三种形式为主的学习任务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实践。该任务工具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弹性选用。即每个实践任务下分别提供了2-5个不同形式的任务工具,依据学习小组或个人能力、兴趣至少选择一个工具实践完成即可。例如主题"民间故事"之项目一中的"创生民间文学"活动,设计了三项实践任务,1.分组规划、明确任务。该项提供了"学习计划表"工具。2.创生实践。该实践任务下为学生提供了5个任务工具分别是:(1)依据情节补绘个别插图、补写故事情节。(2)人物情节我评价(针对所读故事中人物或情节,用中英文双语简炼评价)。(3)建立自己的民间故事图库(自己搜集阅读时的图片、民故事配图)。(4)民间故事阅读记录表(把自己搜集阅读的民间故事按顺序记录下来)。(5)推荐阅读卡(从自己搜集阅读过的民间故事中选择一篇,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故事梗概,最好配上插图)。这一环节在分组规划基础上以"单兵作战"为主,所以建议学生根据特长和喜好,从五个工具中选择一项完成。而在实践任务3.成果展示台。则需小组成员"协同作战"。有两个任务工具可供选择一项:1.关于中外民间故事的调查报告(表格式)。2.绘制民间故事图谱。(按一定标准先完成统计表,再绘制点状或条形统计图)。设计弹性任务工具单兼顾学生兴趣和特长,有奖阅读与操作相融合,语数英等多学科兼容。任务工具"多个选一"使学习量减少,又尊重学生喜好能力;工具形式多样,有记录表册、有补绘连环画、有补写故事情节、有图片资料、有故事梗概,还有表格式调查报告和绘制统计图、中引文游览线路图等;任务内容学科融合,任务涉及到语文学科的阅读、表达和人文情感,还涉及到英语、数学、艺体等学科知识和能力;从方法看多渠道搜集、阅读、书写,绘画、规划,执行能力、思维发展等多维度展开。任务工具采用统一规格模板,使用时单向发放,完成后收集装订。使用统一的学习工具,有利于学生规范意识养成,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学科知识和各方面能力融合。从任务工具运用效果看:首先学生较为喜欢"有自由"的学习工具和形式。其次,该工具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活动化学习。再次,促进了学科知识融合运用,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参与热情高。实现了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学生人人有习学、人人能学习的全体投入状态。四、"支架"理念运用评价《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实践探索》这一课题实践中,课题组立足现状开发了"2686"学习活动"支架"。上下学期分别为"民间故事"和"燕伋文化"两大主题,6个项目,14个活动,为学生设计了40余个任务工具,我们把这一载体工具称作《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手册(教案)》,以下简称"手册"。1.开发依据STEM教育理念是学科知识、能力融合,在协作、自主、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能力等素养习得和提升活动化、实践化,注重学生身心的"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理念第4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不难发现语文课程理念倡导多渠道、跨学科的实践运用,这与STEM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基于此,本学习活动《手册》以语文课程听说读写、人文教育等语文素养为核心,积极融合数学、英语、科学、艺体等其他学科知识和能力,开发主题线索串联项目活动的实践载体,旨在开辟富有活力的、系列化、渐进式语文综合性、活动化的学习手段和途径。2.实施建议基于STEM教育理念和语文课程理念所开发的五年级项目式《手册》全学年有"民间故事"和"燕伋文化"两个主题,在每一主题下的项目活动遵循儿童认知和兴趣,前期任务为后边学习做好铺垫,努力建构有梯度、渐进式学习格局。运用本《手册》组织学习活动,建议课内课外相结合,一学期一条线,系统实施。每学期间周课内集体指导、展示,每次学时60--90分钟。教师利用手册组织学习活动要遵循儿童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解放思想,采用"引、扶、促"的模式持续践行。力求做到:(1)转变角色。教师要冲破学科界限,从学科专职教师角色转化为全学科教师身份。(2)注重融合。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听说读写、演画谋做等全方位能力的整体发展,又要依据活动要求有意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3)学生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培养,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4)倡导协作。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5)时空要广。要积极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3.评价建议利用《手册》开展活动化学习,教师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运用学科知识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领取任务,是否能积极搜集整理材料、完成任务工具,是否积极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对于STEM教育"零起点"起步,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评价不能过于"苛刻",应以宽松鼓励为主,关注过程参与。另外教师对于每一个阶段活动既要辅导安排,更要有分享回应、肯定评价。总之,开展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活动化学习,既要深入学习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固有观念,又要探寻实践抓手,使学习活动有章可循、梯度推进。只有充分准备、有效实施,STEM教育理念定会与语文课程学习融会贯通,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新突破。编辑:王波《陕西教育》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类刊物,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作者/来源:陕派教育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在课题研究具备可行性条件的前提下,能否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是关键。这里对课题负责人提出几点要求,简要提醒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工作。(一)课题负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完成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应当具有以下的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或个性品质。1.课题负责人要有完成课题研究的坚定信心和意志。课题负责人要坚信这项课题的研究价值,坚信通过规范的研究,能够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坚信课题组成员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开展攻关研究;课题负责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坚信自己能够带领课题组成员克服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完成这项课题研究。2.课题负责人要有责任,有担当,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既要带头攻坚破难,又要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各种研究活动,还要激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工作,及时推出研究成果,还要亲自承担最复杂的难题的研究,承担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3.要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这是完成课题研究的思想基础。课题研究是严谨、科学的,除了掌握课题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之外,具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才能带领课题组开展扎实的研究与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二)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要注意做好的工作1.做好问题研究的谋划,及时开展研究。要用多种研究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写成调查报告。2.组织课题组及时沟通信息,充分交流信息,组织对各种问题的研讨活动,激发理性思维和创新发现。3.读书学习相关资料信息,充分提升自己的相关理论素养,关注本项课题研究的学术进展,并写作学术述评。可通过各种方式如专题研讨、学术座谈、专家报告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真正把课题组建设成学习组、研究组,浓郁课题组的学术氛围。4.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进展、新创造,及时进行培育和发展,并及时组织课题研究与实验中的问题、尤其是难题的研讨,研究解决的办法。5.注重积累各种资料,养成学术习惯。这里要特别提醒三点:一是注意随手记录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随时把有价值的实验材料记录下来,特别是个案,要详细记录,以备研究的需要。二是看到有关的论文和经验资料,要随时下载,或者复印,进行学术研究的准备。三是注重对典型单位进行现场考察的资料积累。在现场考察之中要多方关注经验信息,既要进行行动研究,亲自观察体验经验的表象,又要注意收集经验资料,以期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可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如摄影、录像等方式记录。考察之后要进行资料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价值。这对完成本项课题研究是十分重要的。6.遇到难题要及时邀请专家给予帮助,通过与专家交流、座谈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请专家给予学术或技术的支持。7.及时总结,不断形成阶段成果,体现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与效果,反映实验课题实验成果,为形成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打下基础。8.在总结阶段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写好课题研究报告首先要掌握研究报告的格式,全面反映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写出之后,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方面的讨论,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报告,也可以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报告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研究报告的指导水平。还要做好各种相关成果的材料附录工作,为课题鉴定准备好各种所需要的材料。9.组织进行课题鉴定。课题组进行规范的研究,建立起课题研究的逻辑结构,写出规范的课题研究报告,通过鉴定。10.组织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对有些取得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要与有关教科研部门或教育部门联系组织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事宜,以更好地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
图片来源:unsplash摘要:多年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与各省地方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开展中小学费用(支出)功能分类课题。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我们于2016年开展了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课题,将教育业务活动费用按照教育行业运行规律进行划分,进而进行成本核算,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的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是以收付实现制会计准则为基础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的财务核算体系已经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共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不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难以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传统的财务核算办法也对教育事业单位的成本计量与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没有进行折旧和摊销,因而不能真正反映教育培养成本及其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单位的成本信息归集主要依赖常规的统计方法。学校或者基层的教育行政单位人员根据上级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会计数据进行汇总、调整及上报。由此得到的教育成本信息比较粗糙,只能从宏观上对比地区间的差异,无法深入透视教育成本的内部结构,难以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精准依据。为了积极应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等有关法律、政策精神,我国将在2020年之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因此,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将会经历一场全面的制度变革,这也为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带来新的契机。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下文简称“财政所”)一直关注教育成本计量问题的学术研究,认真探索能切实反映教育规律的学校财务核算方式改革的新思路,并为此积极搭建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与基层改革实践单位的合作研究平台。2010年,通过借鉴美国公立教育系统财务会计制度中将教育支出进行功能分类的先进经验,财政所与浙江省财政厅合作在浙江省五个县启动了教育支出功能分类改革试点研究。自2015年1月开始,受教育部财务司委托,财政所在河北省辛集市、湖北省恩施市、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云南省建水县启动了“义务教育支出功能分类改革”课题。同年11月,依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精神,教育部财务司向试点四省下发了《关于参与开展“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课题研究的通知》,拟在上述课题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小学财务核算体系与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可行思路。(二)现实意义自本世纪初至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公共财政对教育单位的支持力度逐年上升,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财政经费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如何确保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的精准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地设计经费的拨款标准,也成为了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试点改革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测量教育成本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协助决策部门把握教育经费在基层的真实用途,有效地甄别教育事业单位运转的保障性成本和发展性成本,增进教育成本的跨地区可比性,从而为设定各项经费拨付的标准、增长速度及各级财政的分担方式提供客观依据。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教学单位的培养方式及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部制定了详尽的政策改革方案,并在基层学校开展了多项改革实验。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试点改革尝试将教育部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目标与教育成本核算之间建立可操作的计量框架,测算为实现学生培养的多重目标所各自发生的实际成本,甄别出经费投入中的短板效应,从而克服了传统研究只笼统分析教育经费总体生均经费需求的弱点,为建立基于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教育投入政策奠定了基础。在确保课题研究的学术严谨性和政策内涵的前提下,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一方面,政府会计改革在教育事业单位的实施将要求基层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并行处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套账目,这无疑会增加学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基层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因而必须要研发一套现实可行的核算办法及软件工具,在保证落实中央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缓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课题所提出的费用功能分类方法又要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以满足基层学校在内部管理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基于这些考量,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不断尝试优化教育功能分类的科目设置架构,改进财务软件系统,努力做到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不同的科目分类框架,并尽量使不同的框架彼此之间实现可换算的目标。我们同时鼓励基层学校和教育、财政行政部门主动分析试点数据并将之运用到地方教育财政的决策和学校的实际管理之中,以便从中总结更多的实践经验。二、研究成果权责发生制下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课题的目的是,探索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通过会计核算产生按功能和经济(用途)分类的费用信息,然后与收入信息相配合,编制出中小学收入费用表和费用明细表,以及功能分类费用和经济分类费用的交叉表。此处,所谓教育费用是指学校或教育系统提供教育服务所消耗资源的价值。通过费用功能分类改革,还可将学校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项目进行核算,形成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课题的实施步骤为:首先,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完成固定资产折旧系统和存货管理系统的搭建;其次,建立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框架;最后,形成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报表系统,最终实现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研究。(一)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会计环境1.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管理系统的搭建要从收付实现制原则转向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搭建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管理的财务系统。通过各个试点的共同努力,依据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现有规定,并结合中小学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我们编制了《试点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试行)》。同时,各个试点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辛集市教育局开发了一套固定资产软件系统,通过扫码录入方式,高效便捷地完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折旧核算工作。此外,辛集市教育局还开发了一套存货在线管理系统软件,及时反映学校的低值易耗品存货管理情况,并将之与供应商的系统联系起来,使学校低值易耗品的存货摊销工作得以便捷地完成。2.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科目设置思路实现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对接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行政事业单位在费用分类科目的一级科目上将统一运用以下格式:目前的政府会计改革,一方面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统一费用科目的设置(如表1),另一方面又要在“业务活动费用”科目中,给予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自主设计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对接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中的一级费用科目遵照了以上形式,以保证财政部门核算归集数据的统一性要求。灵活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框架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其会计的业务素养达不到企业财务人员的水平。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一套灵活简便的功能科目设置方法,既能减缓中小学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又能满足各级行政部门的决策需求,也可以满足学校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通过几年来的试点实践,我们认为,采取灵活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科目框架作为“业务活动费用”的子科目是一个可行做法。我们将功能分类科目构建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灵活性体现在,随着实际政策目标或者管理目的的调整,核算重点也可以随之改变。具体来说:从财政的角度出发,直接按照以下最初的会计科目进行即可。费用类包括五大类: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所得税费用、资产损失和其他费用。其中业务活动费用在教育领域指的就是教育业务活动费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政府会计的角度,各个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核算数据,可以一并归集到统一的政府会计财务数据中。如果从教育行业本身出发,考虑“业务活动费用”的功能分类问题,首先要明确教育业务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是一种对学生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整个学校业务活动的开展要么直接用于培养学生、要么间接用于培养学生。判断什么是直接或间接为培养学生服务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此我们区分出,直接的活动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费用,包括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研究学习项目等,在此我们称为教育业务费用;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与学生的认知增长无关,但是为学生的认知增长提供了身心健康的支持(例如,心理咨询、课后娱乐活动、家校互动、学生补助等),另一种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环境(例如,食堂、住宿、校园环境等)。基于以上所建立起来的教育业务框架,我们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对于核算内容的需求以及功能分类的呈现形式。从中央教育决策部门的角度出发,其需求主要是,确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平衡各地的教育差异、以及处理全国教育的应急问题。以往教育部通过教育经费统计中心编写《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来反映全国各地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不足,其根本源于它的收集方式,是由财政系统的决算数据调整而来,一方面这种统计和估算的形式导致了教育经费数据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建立在经济分类科目的基础之上,因而无法反映教育的业务,很难为教育部的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在政府会计改革新背景下,财政部将“业务活动费用”下的科目设置权力交付给了各个行政事业部门。对中央教育决策机构来说,采用一个更加科学的、更加敏锐反映教育方向的指标,有助于中央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一种最简洁的反映“业务活动费用”的办法是,将其划分为:教学费用、支持性服务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教育业务费围绕着学生的教育展开;支持性服务费用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吃住行展开;其他费用包括离退休人员的费用、附属单位的费用等。简约的科目框架背后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可以包含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随着教育模式的改变子科目的设置也可以发生改变。这样划分的优势是,可以判断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的教育是否将钱花在教育学生身上。实际上,中央教育决策机构的需求往往并不满足于仅仅采用如此简单的会计核算科目框架,会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来确定考察的侧重点,而相应地增加一些科目。因此,在“教学费用”“支持性服务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基础之上,借鉴美国的教育支出功能分类的设置体系,我们将“支持性服务费用”划分为“教学支持性服务费用”“学生支持性服务费用”“后勤服务费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核算成本,我们增加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将会归入直接成本,间接费用则会归集成为间接成本,然后再将间接成本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归到成本对象中。在中央教育决策部门将科目核算的框架确定下来之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不违背中央的功能科目核算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管理需要,灵活设置下级科目。一则可以保持各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数据归集的统一性,二则可以满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灵活核算的需要。总的来看,地方对灵活设置科目的需求完全来源于管理的需要,而这个差异是极大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监管可能的关注点是:第一,是否实现了教育均衡;第二,是否有浪费资金的现象;第三,教育的改革效果是否明显;第四,教育的投入倾向与质量的关系。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当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模式,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提供帮助。当前我国的课程模式主要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组成,即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统一性和灵活性。这种课程模式又是建立在对固定学科的考核基础之上的,因而分科教学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同时由于学校对课程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因而学校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成为我国课程模式中另一个重要形式,因而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模式是“分科课程+特色课程”。随着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入,公立学校体系也常常用项目课程作为校本特色课程。一些好的学校打破了单一的校本特色课程模式,走向了丰富多元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其中就包括项目课程。这种课程模式常常可以归纳为“分科课程+多元特色课程”。因而根据我国课程模式的特色,我们可以在功能科目中看到“教学费用”的下属科目是非常丰富的,考察的目的不同,对“教学费用”的划分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基层的中小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对于不用考试的学科(如体育、美术、音乐),学校常常不开或者少开。针对这一现象,以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才能知道各学校课程开设是否齐全,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实际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教育业务费用”功能科目之下,单列这些学科。以便重点考察相关弱势学科的财务费用情况,来实现对学校办学的监管。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不足,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那么解决的办法是,将重点考察的学科或者学科集群单列于“教育业务费用”功能科目,非重点考察的学科科目则列为“其他课程”。以一学校要美术课程成本为例,具体见下表:在我们课题的浙江试点的科目设置中,为了考察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情况,试点将“教育业务支出”划分为“统一课程”和“特色课程”。我们在试点中,多方位地运用了上述功能科目设置的思路。例如,安康汉滨区教育局提出了要将“教育费用”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用技术”“其他教育”的学科集群式科目。其原因在于,当前部分学校由于活动场地或者专任教师的原因,不开或者少开某些课程,体育、美术和音乐便属于常常被忽视的学科。特别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城市学校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减少。采取上述功能分类方法之后,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学校在各学科集群上的资金使用情况,辅助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工作。辛集试点在以上费用功能分类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维度,区分出了“保障性费用”和“发展性费用”,用于考量学校办学中经费浪费情况以及办学发展方向。上述方法既简化了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步骤,又达到了精准核算的目的,同时也不影响生均培养总成本的计算。决策部门在获取相关费用信息之后,便可相应地调整经费拨款的标准和配置方法,以保障弱势学科的正常教学活动。对于经济条件和会计人力资源条件充足的地区,也可以采用一套更加精细化的功能科目分类体系。精细化的核算框架首先是将成本核算细化到每一个教学元素(如,每一个年级、每一门课程),再根据不同的政策或管理目标,对各种元素进行组合,最终达成多元成本核算的目的。(二)基于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财务数据及其报表生成财务报表主要为了满足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为进一步实现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信息。目前,我们使用了两种方式来获得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第一种是通过会计记账的方式来生成相关数据,主要借助计算机软件直接生成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这种做法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现有的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改进升级,才能实现自动数据生成。在各试点单位中,辛集市采取了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通过调账的方式得到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为此,我们编制了《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报告操作手册》,以此作为调账的依据。目前,恩施市、建水县和安康汉滨区均采用此方式。其优点在于,无需更新现有的财务软件系统便可生成相关财务数据。我们还制定了《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提纲(草案)》,详细论述了中小学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会计原则,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费用功能分类明细表的设计,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以及其他各项辅助性工作的安排。在报表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与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对接,我们的方案与《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中的会计报表格式保持一致。我们将在“推进‘权责发生制下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课题,探索基层教育财务管理新途径——河北省辛集市试点情况总结”一文中呈现,辛集市如何利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生成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明细表,以及对三张表格的解释和说明。(三)基于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成本核算路径1.成本核算路径我们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生成的相关财务数据基础之上,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成本信息。最简单的做法是通过调整相关财务数据,得到生均培养成本。从复杂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核算每门课程的成本信息、年级成本信息等各种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信息。成本核算的路径可以概括为:(1)划分计入成本与不计入成本的费用;(2)划分计入当期成本与不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3)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4)将归集到各成本池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计算出不同对象的成本。以下我们将结合辛集市某城区学校的成本核算案例,来具体呈现上述成本核算的路径。辛集试点采用的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框架的特点在于,在教育费用的直接费用中将二级科目分为: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在核心课程中区分国家标准课程、地方课程,将体育课程归入非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其他综合实践归入综合实践科目。为了获得准确的课时量数据,试点学校要提供本校详细的事业数据、学年的任课表、课程表。(1)划分计入成本与不计入成本的费用从中小学的教学活动特征出发,不计入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福利、附属单位费用、管理费用等,因为此类费用的产生与学生的培养没有直接的关联。相关会计科目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科目体系中已经划分得很清楚了,很容易进行剥离。例如,在功能分类科目中,已经将离退休人员工资、附属单位费用单列。我们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的做法,将行政管理费用单独列出,因而也很容易剥离。(2)划分计入当期成本与不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要对基建投资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进行折旧,并计入当期成本。同时,要鉴别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将当期的费用计入成本。本课题通过固定资产软件以及存货管理软件来实现以上功能。2016年,课题组首次在试点地区开展权责发生制的研究。虽然借鉴现有关于折旧的政策文件,经课题组的内部讨论,我们制定了《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试行)》(详见附件一),明确了基建设施和设备的折旧年限。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未对大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基建设施进行资产估值,也无法对其提取折旧(仅对一些新建校舍进行了估值和折旧),因而我们主要对购置设备进行了折旧,这使得我们目前得到的费用数据会低于实际水平。对于中小学来说,需要进行摊销的项目主要包括一次性购买的燃气(燃煤)、报刊杂志、保险费用等。在处理方法上,一般是从费用发生的次月进行摊销,一直摊销到年末。属于第二年的费用,不计入其中。此外,我们采用事后处理的方式,剔除一些不属于本期费用的项目,例如在2016年支付的2015年的学生体检费用。因而,在最终的财务数据结果中不存在非本期的费用。(3)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设置中已经区分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主要是指教育教学的费用,间接费用包括教学支持性费用、非教学支持性费用(后者包括学生支持性费用、后勤服务费用),以及直接用于教学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的项目。在这个环节的操作中,只要按照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设置要求进行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归类即可。(4)按照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归集学校教育的成本对象是多元的。这里,为了更加充分地演示成本归集的过程,我们将成本对象确定为课程。我们采用作业成本法,将资源消耗分配给不同的课程。此处,我们以辛集E小学为例,来呈现成本核算的过程与结果。辛集E小学是一所位于城区的小学,学生人数是1065人,教师人数是48人,该校目前没有在建工程。①直接费用分配到学科课程中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学科在辛集的科目设置中,已经将教学课程区分为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直接费用中的专用耗材可以直接归入相应的课程中。例如,微机室安装闸门的费用直接从“核心课程-设备维修维护费用”,计入“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教学通用的办公耗材和固定资产等,需要按照不同的动因进行分配。由于国家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免费的,学校并未出钱,所以书费并未体现在学校的账目内。地方课程的教材是需要学校用公用经费购买的。类似于《小学生安全读本》《德润童心》这样的校本课程,教材购买的费用均需归入相应的课程成本。教师用书、教辅用书、各科考试试卷费用等,直接计入相应课程成本。由于只有部分学科才会布置暑假作业,因此暑假作业的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学科科目进行分配。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按比例分配关于教学通用耗材的使用分配,最为准确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将每一笔耗材领用的消耗情况,计入到相应学科的成本之中。对于没有库存管理软件系统的试点学校,还未能做到如此精细。我们通过对试点学校一线教师的访谈得知,办公用纸和油墨主要用于印刷语文、数学和英语试卷,其中语文和数学的印刷量是最大的,占整个办公用品的70%,其次是英语占15%,剩余的15%用于其他学科。因此,办公用品的分配标准定为:语文35%,数学35%,英语15%,品德、礼仪、科学、校本课程等平均分配剩余的15%。按照课时数量进行归集直接人工成本(教师工资)归入各学科课程的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确定教师的在职工作人数。由于基层学校普遍存在借调的情况,一些调离人员继续在本学校领工资,而调入人员的工资还在原单位发放,并没有计入调入学校的教师工资账目。此外,义务教育阶段代课教师的工资一般没有被纳入工资账目,而是计入到学前班的开支中,因此需要把代课教师的工资重新归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账目中。在进行上述调整之后,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教师任课表计算出每个课程的课时比例,将教师工资按比例计入各个学科的成本。[1][1]为了对教师工资准确地进行成本归集,我们还需要根据校内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兼职情况,以及判断教师的工作性质。例如,如果校长不参与教学,那么他的工作安排是行政管理占80%,政教管理占20%;有一些教师既参与管理也参与教学,分配比例是教学占70%,总务管理占30%;而计算机教师的时间安排是教学占50%,教学支持性服务占50%,因为除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之外,他还要负责管理整个学校的计算机维修。在教学费用中,还有一些费用可以直接按照每门学科的课时量进行按比例分配。例如,水电费、暖气费、邮电网络费用等。如此归集的理由是,相关资源的消耗直接与学科课时量相关,课时量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②间接费用分配到学科课程中直接归集到相应课程作为教学支持性服务的教师培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科培训,一种是针对全校教师的网络培训。第一种培训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相应学科;对于第二种,由于部分课程是针对教学的学科培训,部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及师德教育,其费用难以直接分配在各个课程之上,故而按照学校各个课程的课时比例进行分配。这样做也是为了解决教师兼职所造成的成本归集问题。按照课时比例分配到各个学科课程中由于试点学校主要采用以语数外主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一些间接费用中,例如教务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支持性服务中产生的费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因此我们对这些间接费用按照该校每门课程的课时数量比例进行归集。2.成本核算结果按照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科目的呈现形式,并结合学校的事业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学校的成本水平及结构信息,如表4和表5。注意,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的思路,管理费用是指行政管理费用,需要单列出来,不需要进行归集。同样,按照前述课程成本的核算路径,我们可以计算出每门课程的成本,由此也就得到了学生培养成本的详尽信息,这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行政决策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表6所示,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各个课程生均成本的差异情况。从课程成本结构来看,辛集E小学对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还是非常重视的,对于校本课程的投入也比较大。三、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成果应用的实际案例(一)试点县区以及试点学校数据情况此处选取了陕西省H区试点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财务数据。该试点2016年抽取了辖区内的45所学校进行权责发生制教育功能费用分类改革的试点。按照教育支出功能分类的调账方式,年终在财务报表中替换固定资产和设备折旧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6年是初次进行权责发生制的教育费用功能分类改革,因而在折旧与摊销的部分,并没有做到对学校固定资产做彻底清查和估值,因而相关数据的准确度不高。为了更好地依据功能分类科目的财务数据,观察教育成本变化的内在规律,我们在H区的试点范围内,尽可能选取办学条件具有可比性的两所学校,包括在硬性的可比指标上要相似,在学校规模、教师数量、所在地理位置等方面要有共同之处。最终确定了两所学校:X小学和Y小学。两所学校的共同点在于:两所学校都属于城区中心校管辖,但地理位置都在城郊。两所学校的学生规模相当,在150-180人左右,教师人数也相当,硬件设备都很齐全。但两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长期以来令人堪忧,常常是城区小学送教下乡的对象。但是,自2015年以来,X小学的办学绩效出现了转机,这可以从期末考试的成绩中表现出来,如表7和图2。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X小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逐渐与Y小学拉开距离。2015年春季学期,Y小学在13所小学中排名是第12名,X小学的排名是11名。2016年,X小学的学生平均成绩就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全区的排名是第四,而Y小学的成绩仍旧处于倒数第一的位置。从2016年小升初的情况来看,X小学也已经成为具有优势的学校,在学区的排名是第五,而Y小学小升初的成绩排名是倒数第二。教学绩效的差异也导致X小学的学生数从168人上升到186人,而Y小学的学生人数却在急剧下降。我们对X小学进行了调研得知,2014年秋季学期该校调来了新校长。新校长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整顿教师的师风[1],在学校内部推行师德师风评议、监督限期整改活动,完善教学规章制度,整顿教学管理体系[2],与校外机构合作,弥补校内师资资源不足,等等。[3][1]汉滨区X小学:强师德 提素质,http://www.akjy.net/Item/1700.aspx,2011.[2]汉滨区X小学:抓养成教育 建文明校园,http://www.akjy.net/Item/2636.aspx.[3]汉滨区X小学走进我校聘请社团指导老师,http://www.aku.e.cn/info/news/2013_page/21077.htm2016-04-11.(二)教育成本对比分析我们通过调账的方式得到两所学校费用功能分类的信息,见表9。注意,表9中的数据主要包含了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校舍折旧并没有计算在内,而设备价值折旧值为零(因为已经达到了规定折旧年限的上限)。在这个口径上,两所学校的生均费用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除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和教师工资的发放外,两所学校并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学校处于“保基本”的投入状态。如图3所示,两所学校的办学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费用和后勤支持性费用上。Y小学的教学费用远小于X小学,而后勤支持性费用则多于X小学。教学费用的二级科目分别设定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用技术以及其他教育。德育科目中,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以及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中涉及到的德育内容;智育的内容指的是纳入到考试系统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美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类学科;其他课程包括地方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等。如图4所示,X小学在智育方面的花费明显要大于Y小学。对比教学费用明细表以及成绩表,说明智育费用的增加和减少直接影响了应试教育的质量。费用功能分类改革的另一个优势是,有助于观察教学改革的动向。X小学在美育、体育、通用技术、其他教育上的支出,也远远大于Y小学。这意味着,X小学不仅在智育培养上加大了投入,而且对体现素质教育的美育、体育、通用技术等方面也是高度重视的。这意味着,X小学力图从应试教育模式中挣脱,走向“应试教育+多元化的兴趣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文以一个简明的例子表明,从教育费用功能分类的财务数据系统出发,结合教育质量测评数据,可以有效地测度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成本的变化规律,这为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改革政策提供了依据。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财政”,作者赵俊婷,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