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班级管理一直以来被大家误解,对于小学阶段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最全小学班级管理制度,送给大家。一、班干部制度。班干部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纽带,是老师的小帮手。挑选出优秀的班干部可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干部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1.有责任心 任何一个干部都要有责任心,学生干部更是如此,只有事事上心,把同学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才能胜任这一工作。2.成绩优秀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注重成绩,喜欢和成绩好的学生打交道,挑选成绩好的学生有利于树立班干部威信,便于工作开展。3.善于沟通 班干部需要对老师的指令上传下达,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也要积极调节,这时候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言语表达,肢体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二、卫生制度(值日制度)良好的班级群体,成绩好是衡量一个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洁净整洁的班级环境,绝对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利条件。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值日小组就出现在每个教室的墙上。今天要说的,是应该不断细化,不断具体化的值日小组制度。1、室内卫生 按照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组的分配是基本准则,注意要细化,具体到每个孩子的具体工作。 洒水,倒垃圾,扫地等任务指派专人,各司其职。2、卫生区 大环境和小环境一样,挑选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勤奋,踏实的品格。3、黑板,绿植管理小组 随着班级环境的不断改善,很多班级有了无尘黑板和各种盆栽绿植,如何管理好窗台的绿色植物并不简单,指派专人浇水,精心呵护,可以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黑板使用频率很高,轮流让孩子“值班”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刻苦,吃苦耐劳的品质非常重要。三、小组长制度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一次性教会,这个时候,挑选出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让他们成为小老师,用学生们自己的语言,教会学生,效果并不会比教师讲授的效果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教给“小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笔者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小组长会习惯性的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这样的教育是没有起到很大作用的,应该把详细的解题思路进行阐释,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去感知。四、作业检查制度作业是我们日常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庭学业和随堂作业是检查教学成果的主要工具。在笔者日常教学中发现,家庭作业的完成度是远远不如随堂作业的,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在家里缺乏教师的监督和促进,因此,检查作业显得十分重要,给孩子一个准确的作业要求,让孩子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家庭作业,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制度还有很多,但是所有的制度都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大家约定俗成,也就有了更好的约束力。
在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以及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加强教师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上的重要性极为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安全教育方而都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也就象征着对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将学生的学习作为重点,与之并肩的还有学生的生活和安全问题。随着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社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个性化很强,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很有挑战性。而对新的发展环境,小学生管理己经不能够模式化,所以要更新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这就是保证学生能够各方而全而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1)小学班主任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精神世界还没有形成完善,并且心智还不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部分的小学教师认为教育不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还是在采用传统的管理观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但跟不上了教学改革的速度,而且还会限制到学生思维的创新。如果教师仍然让学生遵循成年人的思维逻辑,极易泯灭他们的天性,并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变成学习的机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会变远,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将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但从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方而展开的工作成果来看,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若是使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压制性的办法进行管理,甚至是一些体罚的行为抑制学生的行动权,对学生的心里伤害是很严重的,对今后班集体的团结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2)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单一 由于相应的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关的班级管理维持在了一种模式之下,就是运用监督管理模式去督促学生学习。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班主任给学生的形象往往都是严肃的,班主任并没有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想法去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都是采用整体性管理方式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发展。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让小学班主任感到任务繁杂,而且不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3)特殊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愈发多起来。相对于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留守儿童的心里上存在很多障碍,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尤其是生活管理,需要班主任进行特别照顾。但是,在实际中,留守儿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他们的心里感受,忽略了这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的不容易。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了解留守儿童等具有特殊家庭的孩子的情况。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对策略 (1)小学班主任要改变管理观念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心换真心的方式与学生相处,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班主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赞赏、鼓励的态度进行日常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在学习形态下就会轻松愉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兴趣都有着极大的提升,小学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当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时,不要对他们进行极端的批评教育。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规则,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小学生的叛逆心理不是十分严重,所以对于规则来说他们会乐于接受,并依据规则去办事。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有效的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和谐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对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不管是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来达到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还是通过温暖行为感染学生,都需要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合作,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2)小学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个性化特性制定对策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很小,自控能力以及自律能力都很弱,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非常多,小学班主任应衡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假若影响小学生的不可控因素非常多,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就会极大的增多。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班主任管理工作达到明显的效果,班主任应该深入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情况,不断的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有极强的耐心,任何管理制度的制定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要班主任拥有足够的耐心,就一定会看到制度和正确的应对方式带来的效果。同时,在进行班级班委竞选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推荐适合的班委职位,让学生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3)小学班主任要运用“小团体”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很小,自控能力以及自律能力都很弱,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非常多,班主任可以运用班级“小团体”的力量来提升班级的管理效率,“小团体”的形成因素非常多。比如,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走在一起,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走在一起,性格相似的学生走在一起,社交圈子相似的学生走在一起形成“小团体”。就班级“小团体”而言,小学班主任不应该采取打压或者强制解散等方式去管理,应该对这些“小团体”不断的正确引导,让“小团体”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以及示范作用,从而保证小学班级管理的和谐。 (4)利用活动带动学生团结互动 在进行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尽量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带动孩子的学习。通过各科教师的沟通,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兴趣程度,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游戏活动环节,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之间团结友爱,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同学关系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共同发展。上文中提到的特殊情况的小学生,也能够在多彩的互动中让心灵得到释放,增加和同学以及教师的交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大有收获。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锻炼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以班主任和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和中心,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会使班级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实现预期管理目的。小学班主任应在管理中摸索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管理模式,依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在小学班主任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将班级管理工作办的越来越好,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真正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许多年,我认为,这其中既有难以忘怀的开心的笑、感动的泪,也有着其他事情给不了我的丰富与充实的生活感受。当班主任,不仅仅是具有耐心、爱心以及细心,也需要有极大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创造力。这是因为你面对的数几十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新的思想结果。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孩子们小小的脑海里经常会有着大大的疑问,所以,这更加需要班主任有一些合适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1 “因材施教”的处理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现在的学生心理一般都会成熟的比较早,在他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信号后,都会跟着学习,尤其是很多大人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慢慢的,学生们也变得像一个大人的样子,逐渐不再像曾经的孩子一般听取老师的话,遵守老师的教诲,反而开始变得有了自己的主见,这种时候,可能有些班主任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挑战,便可能会通过各种硬性惩罚,例如,罚站、抄课文、放学不许走等等来对学生进行惩罚。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够影响学生们的做法,反而会让学生们对老师的工作更加不配合。而我就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对这些同学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比如沟通式教育,日常多多进行沟通和谈心,多花一些时间去关注他、了解他,慢慢的鼓励他改变他,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老师的温暖,老师也是真的想和学生成为一家人而不只是师生关系。2 利用好学生干部,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每一个班集体不仅由老师和学生组成,还有一个积极为 老师和学生服务的班干部团队,而这个团队的作用就是帮助 老师团结好班集体,让班里的成员知道荣辱与共的思想观念。对此,我认为对班干部成员进行定期的考察和管理,可以对 他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而且在一些小型活动 中,学会放手让他们去筹备组织,可以锻炼班干部在学生之 间的领导能力以及信服度。当然,在活动中也可以让普通同 学居于重要的地位,让他们体会到班集体也是自己的,这样 既可以发展锻炼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 无形中体会到做小主人的感受以及班干部的辛苦。从而可以 在日后的工作中让大家配合得更好,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班级 体氛围。3 与学生家长做到彼此积极配合的关系我们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 例如学生不按时上交作业、上课逃课、迟到早退等恶劣现象, 更有甚者,聚众打架,这些情况的发生势必需要我们联系学生家长,与之进行关于孩子们的教育方式的沟通。但是总会有一些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并不重视,一旦出现收缴学费、书费等事情,家长就会怨言四起。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要于这样的家长多多沟通,并且及时沟通,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家长们意识到学生们受教育的重要性,与老师要做到积极配合。4 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若我作为小学教师,我会十分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习惯的养成”。就教育而言,既可以深入的发展写出长篇大作,也可以浅显的理解成为教小学生培育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朋友的心智还不是足够的成熟,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视也不够高,这就需要班主任时刻提醒,才能是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学生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卫生意识、文明待人的礼仪习惯、珍惜粮食不浪费、以及最容易被老师提及的书写方式等各方各面的小习惯。在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时,班主任要多多督促,要在他们表现出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时及时制止并且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这种错误。各种已有的实践都可以告诉我们“以身作则” 的重要性,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时时刻刻起到标杆作用,对学生的精神教育更加注重。5 要让积极的榜样作用影响到每一位同学在小学生阶段,大家的模仿能力还是会很强的,他们会对自己看到的被提倡和夸奖的内容进行很快的效仿,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会对老师极力反对、大力禁止的行为进行试探性操作,所以,在学生们面前塑造出积极影响的人物,是应该被老师进行夸赞的。比如,对奥运会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以及爱国热忱进行大力的肯定,让学生们积极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在班上学习刻苦的同学,可以适当地做出实物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纷纷效仿,以至于达到班级教学效率提升的效果。6 教学要结合实际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都会进行举例,但是很多例子都是距离学生十分遥远的,学生对于听说式教育的记忆程度还很低,可能过了这几分钟就会抛之脑后,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举例教育时做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比如在老师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时,老师可以默默地走去把垃圾捡起来,然后投入垃圾桶。这样自己可以不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觉得不好意思,又能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让看到的同学深刻地体会到“老师都在弯腰拾起,我们也不能再乱扔垃圾”的概念。7 对学生进行多多关心,多多鼓励,促进其自信心的培养我们大家都能体会到自信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最注重的就是老师说的话,老师的一句夸奖就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肯定,一句不经意的否定就有可能让学生失去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因此,教师对带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耐心,还要有一定的细心才能注意到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变化。在我班就有一名同学,是一位留守儿童,爸妈长期在外工作,他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在隔代教育的影响下,他并没有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而且在学习上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在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选择多多在课堂上对他进行鼓励和肯定,促进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慢慢的让他对学习感兴趣,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以及慢慢变得更加优秀。综上所述,我认为班主任要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学会使用一些小技巧,积极的领导学生做更好的自己,使他们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当今时代,所有的事物都在更迭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巧,怀揣着炽热的真心与学生相处,总能得到好的结果。
近来,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职称评审,各项荣誉考核评价的标准。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少老师表示在正常教学工作之外开展课题就实在是太难了!有心想申报课题研究,但是,第一步就不知道怎么选题。青隅老师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下面,将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2个中学老师做课题的选题案例,介绍2种选题的角度,供大家参考。从教学成就出发,寻找生长点每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高光时刻,那时你会为自己是一个老师感到特别自豪!记住这样的高光时刻,多思考,很可能会成为你的选题。第1个案例,说说我自己。记得我刚工作时,有一次给学生讲郑和下西洋。我用昆明市晋宁县郑和公园的一张照片导入课堂,“郑和下西洋,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但是,你们知道郑和是哪里人?”同学们一脸迷茫,我说:“郑和是昆明人。”刚说完,我看见无数同学脸上出现既然惊讶,又得意的深情。“哇!真的吗?”这么牛的历史人物竟然和我一样是昆明人,同学们眼里的自豪感藏都藏不住。那节课,学生专注度很高,教学轻松又愉快。此后,我便开始留心乡土史教学。我的学生们多数自小在昆明长大,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历史虽然了解并不多,但充满了兴趣。每当讲到昆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时,学生们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我非常感动。我心想既然学生们对家乡历史这么感兴趣,又没有条件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何不把乡土史渗透到统编教材的讲述中呢?那么,怎么收集整理乡土史料?如何把乡土史和统编教材有机结合?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思考,感觉可以写成一系列的论文,那就做个课题吧!我的第一个课题研究,就是从我非常有成就感的那节课开始的。老师们可以留意日常教学中特别得意的案例:或许是某个方法,或许是某种技巧,或许是某个教育学生的瞬间…………你会很真诚地在内心赞叹一句:“我这个老师可真厉害!”抓住这些日常教学中的闪光点,这就是你的优势,你独特、擅长的东西。好好审视这些闪光时刻,查阅资料,仔细考量,深入挖掘,确定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后就把它做成课题研究。从教育难题出发,寻找解决办法课题研究本质上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从难以解决的问题入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题角度。第2个案例,说说我的同事。他几乎年年都奋战在初三。昆明市中考,历史学科所占分值折算为10分,比重不大。学生为了应对中考,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而非历史。老师也想用较少的时间提高学生成绩,但是,中考历史考点繁多。怎样才能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考点和重点呢?这就是他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最终,这位同事找到了思维导图。于是,他开始在复习备考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专题,建构知识体系。实践下来,学生复习效果不错,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就申报了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这种选题角度,从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出发,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课题研究的底层逻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青隅老师通过两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了的中学老师做课题研究2个选题角度:一是,从有成就感的教学案例出发;二是,从解决遇到的教学难题出发。中学教学生活丰富多彩,选题的角度也多种多样。老师们还有什么好的选题角度和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有老师反映一线干部教师做课题很辛苦,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还要做课题,真是难以应对。其实,有些课题做起来之所以辛苦,不是因为课题难做,而是没有找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策略不对路,课题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本人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课题研究策略的重要性。一、概念分解策略什么是核心概念分解策略?所谓核心概念分解策略,就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解,找到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而推进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有这样一个课题: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组搞了一些亲子活动,但是拿来一看,很多活动在结题时用不上。为什么?因为课题组没有抓住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就是“和谐亲子关系”。我们应该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可以称得上“和谐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大概不难回答。比如相互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信任的、民主的、支持的亲子关系,就可以称得上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我们在设计亲子活动时,就需要紧紧针对以上主题进行设计。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搜集活动内容及素材、安排活动流程、设定活动评价,这么研究下去就对路了。如果这个课题研究能够呈现出若干个典型案例,结题时就不会犯难了。二、分类研究策略什么是分类研究策略?就是将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所分类别逐一进行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家校沟通是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我们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呢?课题组对家校沟通进行了分类处理,使课题研究变得轻松起来。他们是怎么分类的呢?课题组按沟通人数进行分类,分成两类:一是群体式沟通,二是个体式沟通。所谓群体式沟通即学校、年级、班级向广大家长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学校开放日沟通、家长会方式沟通、家校交流会式沟通。所谓个体式沟通即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互访式沟通、书面式沟通、电话式沟通。课题研究时,可以对每一种沟通的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并且探索某一沟通方式针对什么问题、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有了一系列的案例,课题研究也会变得轻松了。三、经验总结策略什么是经验总结策略?就是对学校这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罗列、分析,遴选其中一些特别有效的做法、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编码和建构,进行再深化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XXX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他们在努力建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虽然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终难实现。本人认为,与其建构一个完美的家长学校课程,还不如建设一个不甚完美,但非常实用的家长学校课程。怎么建构呢?经验总结策略就可以实现。把班主任们都叫到一起,每四个人分成一组,大家共同研讨:在过去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课程中,哪些课程是家长最为亟需的,哪些课程效果最好,把这个好的课程总结出来,按年级进行梳理,每个年级形成若干节家长学校课程,而后开展验证性地研究,通过具体课程案例呈现出来,这样研究就可以顺利展开。有了这样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定不会难写。四、成品分析策略什么是成品分析策略?所谓成品分析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形成的研究案例、或工作总结、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矛盾化解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如果按照正常研究的逻辑就是对家校矛盾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成:因家校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矛盾,因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矛盾,因家校利益突出造成的矛盾,因家校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矛盾等。分好类别后,再针对不同类别的家校矛盾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而后提出有效策略。但是在具体研究中,虽然可以进行系统地分类,但是有了类型却很难找到案例支持。因为案例不会按照你的设计而出现,没有课题组需要的案例,其设计价值就不大。怎么办?此时特别需要使用成品分析法进行研究。有人会问:没有成品怎么研究?这好办呀,创作成品。每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接触家长,接触家长就会有矛盾,可以布置一项征集案例的任务,让每位教师写一个案例,主题就是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同育人故事。当您收到几十个或是上百个这样的故事,你下边的工作就是文案工作,对这些故事进行阅读、分析、遴选、分类、提炼、加工。从中梳理出化解家长矛盾的若干教育策略,命名、诠释,并以生动的案例支撑。有了这些工作,课题研究报告自然不难写了。其实推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不止这些,我们在实践中还会生成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得当的研究策略,就会有效降低研究难度,也才可能取得研究实效。您是怎么认为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浅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方法与策略----学习襄阳市“班主任影响学生的策略探究”专题培训会的体会【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与策略,才能使班级朝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昨天我参加了襄阳市“班主任影响学生的策略探究”专题培训会,真是受益匪浅,有收获,有感触。不仅是知识方面,还有很多灵魂的熏陶。这次专题培训会,主讲专家不仅是我们襄阳市海玲名班主任工作室六位资深的优秀班主任,他们还是隆中名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常年奋战在襄阳教育界第一线,有着很高的实践水平,同时有着很好的理论修养。培训会的内容,既接地气,有理论高度,也有实战案例,还有理念熏陶,更有理想追求。学过之后,我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下几点体会。【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策略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素质教育的直接施教者,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生影响深远。然而班级管理又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会管理班级,还要讲究方法原则,善于拓展新方式方法,对班级进行高效管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一、建设良好班风1.建立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进行班级管理关键性的第一步,正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利用班会课认真研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并组织讨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条约》,包括行为规范、课堂守则、仪容仪表、班级守则等,制定后再结合全体成员共同表决商议,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成文,严格执行。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个班级管理方案,共同沿着奋斗目标,会使班级朝着一个统一方向发展。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对全班学生提出制定“个人梦想与追求”及班级中长期奋斗目标,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动力所在。利用班会课召开目标讨论分析会,通过将“争创文明班级、优秀班集体”等作为全班同学共同追求的班级远期奋斗目标,并制订相关的班集体中期目标及近期目标。在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缺点各自详细制定一份“个人理想计划”,同时制订和落实实现班级、个人奋斗目标的具体计划措施。统一学生一致的奋斗方向,激发内心动机,使班集体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争优风气。3.严抓纪律纪律严谨是班级积极发展的最根本保障,保证班级纪律,才能保证成绩。然而抓纪律需要注意方法,班主任进行纪律管理时,不能采取粗鲁、“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的每一次讲话都事先想好,或者将它记录下来,不能随意发挥。通过讲话不断地向学生传播班级纪律严谨的重要性,不断强调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但凡与纪律相关的,班主任需认真对待。当然抓班级纪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讲究技巧,更要有耐心。班主任可以巧用“欲擒故纵”策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借助家长的力量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教,向学生们传递一个信息:不是老师要求他们学习,而是自己要学,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但在一定程度上要允许学生犯错。不能学生一犯错,便生气对待,严厉处罚,效果并不好。但对学生的每次犯错保留“证据”,在学生下次犯错的时候,拿出这些“证据”教育学生,更容易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变。同时,处罚也需注意力度的拿捏把控,不能粗暴地严肃处理。4.注重“两会”,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班会课和家长会一直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班会课上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是关键性的一步。主题班会的深刻教育意义不一定要求内容的多少,但主题视角要结合学生最关注、最贴心的、可以实践体验的事情进行,是小而实的。例如,要求学生阅读众多材料,不如放手让学生亲自体验,体验后要紧跟分享感受,继续后续跟踪。同样,家长会也是如此。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粗糙的表面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结合,通力三方一致努力,形成目标统一,要求同步,内容科学,方法得当,全面发展的教育网络。进行家校的有效合作,召开家长会是一种直接途径,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可以向家长展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措施,获取家长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可以展示自己的管理思维和措施,让家长深刻了解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获得家长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支持与信任,并做好配合工作;通过老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双方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紧密合作、协调一致的教育步伐,是学校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5.培养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核心。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大于一时的考试成绩。目前存在很多家长追求孩子考试的高分而忽视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学生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不要忽视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注意提高成绩的同时多注重道德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班主任不能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视而不见,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行为会使学生变得不讲理,不团结同学,破坏公物,自然会对学习也不重视。注重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注重各个方面的培养,不能只以分数评价孩子。二、注重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一个优秀的班委团队对班级的进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班委是一个班级的间接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一个班级拥有一个优秀的班委团队便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班委的班级地位举足轻重。在维持班级纪律方面,班委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同时班委是班级中的榜样群体,班委的行为举止对其他同学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班委是建设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石。1.班干部的选拔班委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严格要求,以身作则;(2)热爱集体,团结同学;(3)做事细致严谨,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4)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5)深明大义,敢于指出纠正班级中出现的不良现象。2.班干部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班委观班委应树立一种科学的班委观:首先,班干部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中的人。班干部和学生,都会有犯错的时候,这要求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对班干部的工作怀有宽容的心态,不可求全责备,处处要求班干部做表率,不容许出现一点差错。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当班干部无意地犯一些小错误时,班主任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特别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一视同仁和严格要求,对班干部加倍惩罚,这样不仅不利于班干部在班级里威信的建立,反而导致班干部产生过大的压力,不利于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当然,班主任亦不可“放纵过度”,这样会使其他同学对班主任持有偏见态度。所以,班主任可以选择偶尔科学地“糊涂一点”,在不影响原则和大局的基础上,对于个别类似的现象,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找当事的班干部私下沟通,指出问题,指明方向,如此不仅容易让人接受,而且会促进班干部的“内省”,加速其发展。(2)精心培养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实际上是“学生管理学生”。大部分情况,同学对某些班干部不服从不听信并不是因为其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够,而是工作方法不得当。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班干部会议,在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班级的工作方法。班主任首先应当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分配,要求班干部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为同学们解决问题而服务。其次让班干部懂得合理运用他们的权力。在具体的班务上班干部要做好带头作用,懂得合理分配人手,调动同学们去共同完成而不是一手包办。与同学们发生冲突时,班干部必须要保持冷静,绝不能意气用事,懂得以大度服人,同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让班主任来调解。(3)有意树立威信想要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出成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除了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之外,班主任可以在工作中为他们搭建树立威信的平台。一是抓住各种时机巧妙地在班集体中肯定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及工作成效,这既是班干部成长的催化剂,又利于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对同学们亲信班干部起到一定的帮助;二是鼓励支持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当他们在管理上遇到实际困难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指导与支持,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三、做好“防微杜渐”心理学上提出的“破窗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班级管理也遵循这个道理。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体现的正是这个道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注意各种“防微杜渐”的处理,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对“第一次”不重视。班级建设过程中各种“第一次”处理的重要性非同小可。第一次集合,第一次公共卫生清洁,第一次处罚……每个“第一次”要求班主任认真对待,严格执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就能顺利地进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若有偶尔的“第一次”管理不到位、不严密,即使亡羊补牢,严格要求,但工作难度增加很多,会给后面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2.不及时制止错误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忽视对班级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行为的及时制止和处理。如教室地面上有一张废纸、一口痰、学生一次迟到、一次打瞌睡等。长此以往,也会形成产生“破窗效应”。3.对错误行为的教育不得法。有时班主任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只是轻描淡写或蜻蜓点水,教育不能深入人心,学生很有可能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表面上承认错误,接受教育,实际上“心结”仍未解开,不能彻底理解所犯下的错误,伺机再动。这样,也容易产生“破窗效应”。4.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严格。每所学校都有校纪校规;一个班级,也有班纪班风。但是,如果对犯错误学生教育、惩罚不严格,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就会使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有机可乘,也会产生“破窗效应”。四、提升自身个人人格魅力利用自身人格魅力辅助强化班级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班主任拥有特长魅力可以表现为拥有特定方面的特长。在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的特长,会让学生产生亲信感、甚至崇敬感,可以使班主任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气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这种环境下,班主任所说的言语,所实施的措施和提出的要求,效果往往会被放大,班主任的魅力指数越高,效果越好。如班主任本身气质极佳,非常具有大范儿气势,利用恰当也会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在教学方面拥特色和较高水平,也会形成一定的魅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增强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方面,家长、学生有时会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持有怀疑态度。这种不信任不利于班级的凝聚,也对班主任的威信构成威胁,影响班级管理效果。面对这种情形,班主任可以进行“自我表扬”,将自己所获得的荣誉称号在合适时机展示给学生及其家长,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在教学过程中, 班主任需做到教学设计方面深入浅出, 合理衔接,特别注重课堂的生动幽默、别出心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整体提升所教学科成绩,让学生和家长心悦诚服。因此,作为班主任,特别担任后进班的班主任,适当地展示实力就是展示魅力,班主任拥有魅力,班级则容易形成凝聚力,管理变得轻松许多。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分享是一种快乐,转载是一种美德。
中小学要不要搞课题研究?现在,几乎每个中小学老师都在忙着搞课题研究,因为评职称要用。不过作为老师,我一直很奇怪,这个课题作用究竟有多大?1、几乎没有教师认真搞过,过程好多都是在造假。2、课题成果对教育教学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有人用在自己的教学上。3、再努力工作都不如有一个课题,没课题教学业绩再好也不能评职称。可见,大家搞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是为了评职称。设置课题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设置一个职称门槛,有的可以评,没有的反正不能评。全国这么多老师做课题,成果在哪?运用了多少?有人关心吗?真的没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特点,必须先理解和把握科学研究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表明以下三层含义:(1)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现实例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东西配成药,可治心脏病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这六种东西中少了某一种,有时也能治心脏病,有时却不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六种东西中,只有毛地黄草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证实了治心脏病靠的是毛地黄草尽管这个故事仅仅是个传说,却也说明科学研究的目标指向。(2)科学研究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集中反映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规律及范畴之中它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指出正确的途径和思考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系统思维方法等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途径而具体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的合理应用,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手段。(3)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固然关注探索研究的结果,关注研究能否验证某种假设,揭示某种规律,但更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并运用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掌握规律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键。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科研意识得到提高,科研方法渐趋成熟,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强所有这些,都是别的活动过程所不能给予的。科学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1)客观性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其客观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科学研究作为为人类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过程而每一项研究,都是缘于客观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待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天长小学“幼小衔接”的研究课题,就是由于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低段的不同状况这一客观教育实践需要而提出并加以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为了使科学研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克服随意性,确保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例如要有科学的假设,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记录与分析;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等等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或凭个人主观倾向取舍材料例如有位哲人碰巧抓了一只丢了条腿的苍蝇,就断言苍蝇的腿是五条这就是以个别例子代替客观现实的一个案例。———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要求各方面都十分准确,例如资料准确观察准确调查准确统计和测量准确分析论证准确结论表达准确等等它具有可检验性一方面,就研究的结果而言,有明确的预设的可供检查的指标,绝对不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它不仅要检验所得的结论能否用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检验它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否得到综合运用。(2)系统性现代系统论理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框架中加以考察,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分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更大的研究系统的子系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与资料,不可能“脑袋一拍,计上心来”例如韩进之等1983年开始研究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课题,他们就查阅了我国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资料,并借鉴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才开始起步的。———研究方法与程序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按一系列预定的步骤进行的系统的科学探索,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总之,不仅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而且研究的程序也是系统的。———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即某方面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不互相排斥自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在这一体系外部,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例如对儿童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研究,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它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3)创造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对此,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内容的创造性一项研究课题,不是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方法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用科学方法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因此,科研方法上的革新突破就更显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科研方法若按方法来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等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需要同时运用好几种方法在这里,研究者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很重要。———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很艰巨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某项研究课题的创造性程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即能否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是否善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对资料有否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捕捉“闪光点”?敢否直面失败,勇于“东山再起”?总之,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他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1月18日上午,朝春中心小学举行了《OMO模式下小学生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会。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高级教师陈音、原上海市电教馆教研员顾妙芬,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开题论证。这是2020年度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普陀区小学中唯一入选的重点课题。论证会由普陀区教育技术中心教学研究部主任黄蕾主持,朝春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参加。朝春中心小学校长黄建平作开题报告。他详细陈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价值、目标、内容、思路、方法及研究计划,厘清了“OMO模式、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等核心概念,梳理了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的创新点,并就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出了预设。随后,专家们进行了课题评议。马骏主任指出,本课题顺应了信息科技运用的大背景,指向性明确,目标设定合理。他提出两点建议:作为重点课题,要立足于高起点,做出高质量、高水平;带着“目前上海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强、运用知识能力弱”的问题导向,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多思考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陈音老师肯定了此课题的选题价值及其前瞻性,并就课题在教师中的知晓度、参与度,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情感的关系,加强师生、家校联系,团队分工、目标划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顾妙芬老师则提出了“数据驱动赋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数据评价的思考和建议。课题组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OMO模式下的拓展作业设计、反馈、展示、评价的研究,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来源: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