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化校企交流,共谋合作双赢言行

深化校企交流,共谋合作双赢

5月29日,中建二局-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交流洽谈会在合肥工业大学纬地楼顺利召开,会议围绕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针、基地共建等几个方面展开,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及副院长、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董彦成、安徽区域代表项目项目经理等人出席此次会议,意在推动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与优秀院校的进一步合作。学院院长王静峰在致辞中对校企合作的双方共赢性及长远意义进行了深度分析,对学院基本概况、历史变革及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针进行了介绍,并表达了希望与中建二局展开更深层次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董彦成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的现阶段发展状况及发展新战略,特别指出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要求,坚持校企互助互惠,成立实习就业基地、开展中建二局大讲堂、鼓励青年教师挂职、培养在职研究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安徽分公司履约副总经理陈彪介绍了安徽分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长期坚持“行业领先、区域领先、系统领先”的经营战略,紧跟政策,积极对接各级政府引导,以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副总还表示,公司现阶段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人员需求紧张,希望与优秀院校加强合作,实现更好的优势互补。在座谈中,双方就校企开展多样化合作进行了探讨,交流了三方共赢的可实施性,不仅增强了对双方的了解程度,也为之后的基地共建、人才培养、青年教师挂职和在职研究生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共同的使命和愿景,是校企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保障。在洽谈会中,双方均表示,未来会不断加强合作与联系,期待校企之花盛开,早日结出丰硕的果实。(蹇洁)来源:人民网

宿命

技能改变人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迎来新“风口”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振奋人心地让人看到职教风口。4月13日,记者从多所职业学校了解到,作为一面旗帜的青岛职教,在职教高考下迎来诸多利好,一批学子从职校实现殊途同归,书写着“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青岛职教也正向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迈进。职教同样优秀,打破固有印象从中职学校升入本科高校,甚至一路升学成为研究生,传统印象不可实现的逆袭,正在岛城职教圈内上演。保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赵陆宸,便是从职校踏上了逆袭之路。他是青岛电子学校2014级计算机应用职业中专高考班毕业生。与多数职校学生一样,最初因中考成绩不甚理想,转投职校开启了三年求学生涯。与普高学生路径不同,春季高考是他的出路,但殊途同归,前面有本科在等他。赵陆宸三年后华丽转身,升入山东理工大学就读。但属于他的故事远未结束,大学期间秉持优质的学风,连续三年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一,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准研究生。截至目前,包括了“3+4”本科项目,及春季高考班毕业生在内,电子学校今年7人成功考研,鲜明地代表着职教的成长。目前,职教正在打破传统印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出路。数据显示,自我省探索职教高考制度以来,职教高考本科录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2020年数据显示,全省中职招生录取44.4万人,比上年增长10.8%,有2.5万学生的成绩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高职录取44.8万人,有2.4万学生的成绩超过普通本科录取线。“职业教育只能招收低分生”难题正得到破解,越来越多学生走上技能成才的路子。布局职教高地,出路不止一条目前,我省全力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建立起“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模式,不断扩大职教高考招生计划。未来,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技能型人才提供出路。在多所中职学校的老师看来,一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技术技能人才“立交桥”,正在向职业教育学校和学子挥手。从岛城职业学校招生形式看,提供了多样化的升学渠道,“3+4本科、综合高中、普职融通实验班、五年制高职、职业中专等,每年都有一批职校学子,通过春季高考等形式深造。”一位中职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较大需求,丰富多样的专业选择空间,以及形式多样化的升学渠道,正让家长逐步意识到,考生未必都挤高中一条路,通过职教高考成为技能人才,也是时下正热的不错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正在完善职业教育布局,补齐在职业院校方面的短板。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均已启用并加入职业教育阵营,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此外,由青岛城投姜山产业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新建工程已经开工。企业融入共同培养行家里手“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与企业的融合必不可少。”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是一种共识,在青岛职业教育的成长路上,职校与企业牵手的身影也并不鲜见。“青岛遴选了16个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处负责人丛新堂说,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青岛经济职业学校与青岛3所民营企业开展了混合所有制高职建设试点,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市有3所高职院校、16所中职学校办学主体为企业。全市有精酿啤酒创客工坊等9个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与此同时,职教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接轨,青岛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全市63个单位、150家行业企业、近3000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全市有28所中职学校58个专业近5000多名学生参与“1+X”证书试点。为了更好地探索企业融入职教路径,青岛还开展了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由胶州职教中心学校与海尔集团开展了“3+1+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3年中职毕业后增加1年企业工作历练,再到高职学习2年,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正带来无限可能目前,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正不断迎来利好,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的机会,不仅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专业素养同样得到提升。”青岛教育学会副会长、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认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让职业学校倍受鼓舞,增强了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青岛职教本身是一面旗帜,在职教探索中积累了一定优势,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路上,也正为学生呈现越来越多的可能。在他看来,青岛职业教育应紧紧抓住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契机,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目前,青岛谋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明确了‘三化、三通、三合,一区、一城、一园、一基地’的高地建设发展思路。丛新堂说,一区是打造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城是在即墨打造一个国际职教城,一园在莱西打造现代职教园,一基地是在青岛要建设中德职教示范合作基地,为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做好探路者。

道之为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慧科集团在职研究生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

2018年9月2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与慧科集团联合共建的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开班典礼顺利举行。作为“互联网+”时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度践行,研修班将面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与战略决策(重金融与管理)、“互联网+”与战略决策(重管理与营销)专业方向,为企业培养紧缺的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首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刘立新教授,其次由慧科集团合伙人、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博士,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亚信学院院长吴晓洁及近200名来自百度、腾讯、搜狐、亚信集团、58同城、方正证券等企业的学生共同出席了开班典礼。陈滢博士发表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新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转型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爆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高等学府和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学科大学,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面向世界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的“国际化”办学特色。自2016年起与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服务领军企业慧科集团联合共建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截止到2018年已举办了6期累计招收近1500名来自BAT等一线企业的在职学生。研修班采用满足企业实际人才需求、融合企业实际工作条件要素、便于高校在现有教学规范下实际实施的“三实”教学模式即实境训练、实际项目、实力提升。在不脱产的条件情况下,以真实项目驱动知识点的学习,强化所学即所用,激发学生兴趣,内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高校师资和一大批来自产业界具有丰富开发、运营、管理经验的企业师资,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合力培养出“高层次、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与战略决策专业的紧缺型新兴人才。作为研修班的重要参与企业,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非常重视企业员工成长,本次有37名学生参加,于企业员工而言,2年的学习不仅可以系统性获得体系化的知识,学以致用的映射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竞争力,还可以与其他企业的同学相互沟通、碰撞思想、开拓视野,给企业带来更多活力,产生更多价值。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前沿学科方向的教育企业,慧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对接产业需求,以人才能力提升结果为导向,以人才产出匹配市场需求为目的。从办学机制、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率先为高校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十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体系,成为高校创新合作伙伴。同心同向持续为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目前,慧科集团已与全国1500多所知名高校及地方本专科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合作,其中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的合作已覆盖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知名双一流高校。研修班合影

花墙会

绵阳市中专学校排名Top5

top1、四川省江油市职业中学校就业情况:江油市职业中学校对学生管理严格,并且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所以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学校毕业生都较为优秀,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都是在98%左右。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建立起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四川本地三大就业区域网络。与省内外200余家知名大公司、大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或就业用工协议。与富士康鸿准公司合办了“鸿准班”、与无锡恩福油封合办了“恩福班”,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英业达集团、中山佳能、深圳三星、深圳中兴等近百家外资、台资、合资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了学校固定的就业基地。学校概况:学校是在1958年创建的,学校的占地面积有280余亩,教职员工320多名,学校还拥有两个校区,众多学子在校区里快乐学习,愉快成长。学校管理严格、学风浓、考风严、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能力,各种社团和各类比赛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办学以来学校发展成为了一所多层次、开放型、综合型的一流的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荐、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地址:江油市诗城路西段219号top2、绵阳理工学校就业情况:绵阳理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是采用“定向班”“订单班”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完全确保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是达到100%。学校还是绵阳首家高铁乘务人才培养基地、汽车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人物形象设计人才培养基地、与铁路局签约合作学校。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有定向、订单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综合了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让学生的就业更轻松,更稳定。有时甚至因为本校毕业生不能满足订单数量,还为一些兄弟院校(含大专院校)安置了大量学生就业。所以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学生们的就业率,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保障着学生的未来。学校概况:学校坐落在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学校周围的科技产业机构众多,还有西南科技大学做邻居,可谓是学术气氛浓厚,学生修学的乐园。学校的环境属于是花园式的现代化校园,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办公大楼伫立在花草树木间,整体环境优美。学校占地百余亩,建设总投资2.8亿元,建设成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学校。学校是一所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校。学校地址: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宝龙路89号top3、四川江油工业学校 就业情况:四川江油工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重视,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具备就业的能力。学校在“以分促招,以分促教,以分促管,以分促学”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为学生打通多个就业的渠道,并且完善就业服务管理,办学以来,一直在加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用工合作,学校为全国2000多家企业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现在学校的毕业生属于供不应求的装填,就业率达到了100%,各省市学子纷纷来校学习,高素质技术人才遍布全国各地。 学校概况:学校在1978年创立,以前是属于国家建材部的学校,现在是属于绵阳市教育局主管的学校。学校现在的办学层次丰富,不仅有中专、大专、还有技师学院。学校办学以来,有着良好的教学质量,规范的管理,稳定的就业保障,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学校因此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比如全国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省校风示范学校、全省职教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先进单位、绵阳市特级校风示范学校等等荣誉称号。学校还是具有职业预测、招生培训、技能鉴定、就业安置和跟踪管理为一体的全国职业培训综合基地。 学校地址:江油市诗城路西段383号top4、绵阳市博远艺术职业学校 就业情况:学校连续多年的就业率和升学率都是100%,学校的培养让学生们可以选择就业或者升学,选择升学的学生可以努力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同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艺术类著名高等学府,拿更高的文凭,修炼更高的文化专业水平;选择就业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二炮文工团、战旗文工团等专业团体成为著名表演人才,多人次在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等知名教育机构就业,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发展自己的表演道路。学校因为历届就业率和升学率情况优异,所以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区教育体育局表彰。并且学校还多次获绵阳市涪城区中职校文化统考语文第一名等骄人成绩,被表彰为涪城区教学质量管理一等奖、学校常规管理一等奖;多次荣获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 学校概况:绵阳博远艺术职业学校是一所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是由绵阳少年宫举办的,学校的学生毕业证学历都是受到国家承认的学历。学校坐落在绵阳市城市中心地带的绵阳少年宫内,市中心交通非常便利。由于市中心比较繁华,人流多,所以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管理学生的安全学习。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设立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师资力量雄厚,小班额教学保证优异的专业和文化教学质量,生活管理严谨、负责。 学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涪城路32号top5、四川省绵阳财经学校就业情况:学校设有专门机构,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安置。我校是“全国就业安置先进单位”、和绵阳市“就业创业成绩突出单位”,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成都、绵阳地区的二百余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建校59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合格的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概况:绵阳财经学校创办时间是1956年,是一所直属于绵阳教育体育局管理的中职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多年来获得过无数荣誉表彰。学校开设专业主要是以财经商贸类为主,有会计,市场营销,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其中有几个专业还是省级重点专业,学校占地面积18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学校以中专职业教育为主,与西南财经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开设大专、本科及在职研究生班,为有志青年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学校地址:绵阳市游仙济经试验区华兴南街2号非原创文章,文章来自招生之家;原文地址:http://www.scgra.com/hangye/2096.html

一举一动

@职业教育教师,这12条工作举措,与你们密切相关!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如何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 发改委 财政部 人社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一起看全文↓↓↓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是,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经过5—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数量充足,双师结构明显改善。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制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待遇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吸引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有力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辐射带动各地各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教师标准是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适应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制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健全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职称评聘、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环节,推动教师聘用管理过程科学化。引进第三方职教师资质量评价机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标准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按照专业大类(类)制定考试大纲、建设试题库、开展笔试和结构化面试。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的机制。加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聚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构成,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结合新教师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严格见习期考核与选留环节。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优化结构布局,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建设,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开展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进修。实施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认证。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明确资质条件、建设任务、支持重点、成果评价。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办好一批一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以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师范院校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学历教育等多种培养形式。加强职业教育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高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探索本科与硕士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推动高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推进地方研究制定职业院校人员配备规范,促进教师规模、质量、结构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根据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专业特点,优化岗位设置结构,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优化教师岗位分类,落实教师从教专业大类(类)和具体专业归属,明确教师发展定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建设标准统一、序列完整、专兼结合的实践导师队伍,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重点培训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大批首席专家。建立国家杰出职业教育专家库及其联系机制。建设 1000 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 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要,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工匠之师”。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等评选表彰中,向“双师型”教师倾斜。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1+X证书制度改革需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优化结构,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组织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每年选派1000人,经过3—5年的连续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地各校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教师培养培训、团队建设、科研教研、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培训者队伍,认定3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加大政府统筹,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发挥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标准要求、岗位设置、遴选聘任、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聘请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推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违反师德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将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指标。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分级考核,并作为教师聘期考核、岗位等级晋升考核、绩效分配考核的重要参考。完善考核评价的正确导向,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全面落实和依法保障教师的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继续教育、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等工作内容,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减负政策,适当减少专任教师事务性工作。依法保障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权利。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各地要结合职业院校承担扩招任务、职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核增绩效工资总量。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学时(学分)应核定工作量,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因素。按规定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待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推动解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和各类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机结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投入的支持重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进一步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加强督导评估,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来源 中国政府网编辑 向禹编审 范觉文

事有四患

教育部发布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20年8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国家开放大学是2012年6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终身教育的一个创举。学校建立以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部署相比,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比,国家开放大学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开放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补齐“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短板,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明确定位、加强统筹,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整体推进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一、改革的背景(一)巩固和发挥国家开放大学40年体系办学优势。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40多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和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及市州分校(市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区县工作站(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一体化办学体系,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50万人,毕业学生1512万人,解决了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的学历补偿问题,走出了“先进传播手段+名师名教”的发展之路,形成了“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开发了改革开放所需的人力资源,积累了低成本、高效益举办高等教育和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中国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国家开放大学在全国范围内体系办学的体制创新、经验积累、实践探索,得到国内外认可。(二)总结和推广“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经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全面推进试点建设。2020年是《教育规划纲要》收官之年,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也已近十年,取得积极进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体系建设日益强化,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建立了与社会广泛合作办学的新体制,促进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我国终身教育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探索为开放大学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在新一轮教育变革中进一步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办学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更好承担全面“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新使命积累了实践经验。(三)理顺和明晰开放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2012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部署,教育部相继同意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地方开放大学。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整体转型思路尚未明确,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的其他39所(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3个计划单列市或副省级城市)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一直没有转型,体系呼声日甚,迫切希望实至名归,发挥更大作用。当前,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均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并以“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名义承担并实施国家开放大学在本区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广播电视大学”之名行“开放大学”之实的现状,给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带来分化风险,给开放教育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一定困难,也给办学体系凝聚力和竞争力带来较大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新需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快速迈向普及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速形成,国家开放大学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才能补齐继续教育的发展短板,更好发挥国家开放大学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作用。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四)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线上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促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广播电视大学在原有办学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整体转型,理顺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的关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终身教育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形成支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强大合力,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开放大学,成为世界开放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大学。(五)基本原则:基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整体性推进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国家开放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切实体现“全国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稳中求进,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以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六)目标:积极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教育发展趋势,经过5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和优化开放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解决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到2025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国家开放大学的高等学校属性更加明确,新型高校内涵更加清晰,高等学校的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得到保障,有关办学权和办学政策得到落实,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家开放大学的全国办学体系更加完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按照“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运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线教育水平居于国内前列,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平台,引领“互联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三、改革的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七)进一步明确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定位。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在教育部领导下统筹全国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指导和服务全国开放教育办学业务,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民提供终身教育及服务,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部按高等学校管理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八)拓宽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范围。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主要采用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实行注册入学、完全学分制。在教育部指导下自主开展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基于开放教育和技能社会特点,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自主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依法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加大短期灵活教育,加强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对接、融合,拓展社区教育、扩大社会培训、办好老年教育,使社区教育成为国民学习新渠道、社会培训成为开放教育新品牌、老年教育成为教育领域新亮点。依法依规探索国际化办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九)改革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内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用人制度及分配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开放大学按照新型高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依法依规确定教育教学部门、科学研究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党政职能部门等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教育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简政放权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正高级职称评审权。(十)推进现有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推动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地方政府)将所属的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统一更名为××(省域名或城市名)开放大学,规范其市州、区县分支机构名称,于2020年12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支持更名后的39所地方开放大学发展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区域中心(分校或分部),统一纳入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后,作为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的隶属关系及管理体制保持不变,原有的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办学权保持不变,以实施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业务为主,通过共建共享方式适度开设体现区域特色、满足地方需求、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技能导向明确的专业、课程。(十一)明晰地方开放大学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大学整体转型后,按照新的“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运行,即按国家、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区、市、旗)分级办学。地方开放大学作为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业务接受国家开放大学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承担服务本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本区域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探索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职责。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过程中,保障开放大学基层办学单位履行相应的办学和服务职能。各地方开放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的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遵循“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十二)探索国家开放大学“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完善覆盖全国的国家开放大学一体化办学体系,健全体系内各地方开放大学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全国开放教育事业发展共同体,成为国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保障。按照“集团化”办学架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办学体系的治理结构,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集约共享和高效运行,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加快实现统一的办学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开放大学基层办学单位的支持力度,推动体系内各地方开放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推动国家开放大学与5所试点独立办学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开放大学建立新型指导、合作关系。(十三)健全国家开放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国家开放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高效的课程育人体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持续改进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和效果,加快构建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线上学习社区,便捷先进的线下学习(体验、服务)中心,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学习管理(服务)系统和考试测评系统等软硬件环境。制定“注册入学、宽进严出”的质量标准制度体系,严把教师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学生毕业质量标准关口,完善体系办学规范管理的体制机制。积极培育特色学科,提升科研能力,优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实操环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多元教学模式,强化学习过程管理,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水平。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厘清与省级学分银行的关系,建立学分认定体系和标准,开展学分互认试点,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分的有机衔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四)加强开放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发挥标准和监控对提升开放教育质量的基础作用,立足开放教育实际、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国家统一的开放教育质量标准、开放教育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破除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等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将开放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质量督导评估体系。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放大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及监控流程,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建立和完善定期教学检查和定期质量评价评估制度,强化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多措并举为开放大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十五)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依靠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学习网络,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开放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等提供接入通道,依托平台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数据等全方位共享,积极聚集、整合和推广国内外各类优质精品课程及学习资源,使开放大学教育平台成为全民终身学习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十六)完善开放大学政策制度保障。逐步健全开放教育法律法规,以教育部规章形式发布《国家开放大学章程》,促进开放教育依法依规开展一体化办学。不断赋予和扩大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自主权,保障国家开放大学与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平地享有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国家开放大学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依托国家开放大学设立终身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等领域的新型高端智库。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认定体系及标准建设,并承担相关管理和运营工作。健全开放大学、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协作的机制。(十七)健全开放大学经费投入机制。明确开放教育的国民教育和社会公益性质。加强对终身教育平台、国家学分银行、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专项建设的投入。完善开放大学多元经费投入和成本合理分担制度。不断完善开放大学学历及非学历教育的收费制度,积极推进建立开放大学开展职业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财政补助制度,理顺拨款渠道。推动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生均拨款制度。 四、改革的组织实施(十八)健全组织领导。教育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国家开放大学改革领导小组,教育部有关司局、国家开放大学等作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定期召集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有关任务进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配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将开放大学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加强组织、政策、师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十九)落实任务分工。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国家开放大学在其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改革工作。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进一步协调落实,突出改革举措,逐一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做好政策配套衔接,加快推出具体措施、开展专项试点,及时修订、废止相关制度,根据需要出台新的制度,形成改革的政策合力。(二十)加强宣传引导。要深入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关注师生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社会共识,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提升开放教育品牌形象,努力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改革平稳顺利进行。来源:教育部网站主编:王喜华编辑:王 新

父曰

教育部印发一重要通知!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整体推进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制定《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以下是方案的具体内容: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国家开放大学是2012年6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终身教育的一个创举。学校建立以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部署相比,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比,国家开放大学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开放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补齐“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短板,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明确定位、加强统筹,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整体推进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一、改革的背景(一)巩固和发挥国家开放大学40年体系办学优势。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40多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和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及市州分校(市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区县工作站(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一体化办学体系,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50万人,毕业学生1512万人,解决了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的学历补偿问题,走出了“先进传播手段+名师名教”的发展之路,形成了“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开发了改革开放所需的人力资源,积累了低成本、高效益举办高等教育和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中国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国家开放大学在全国范围内体系办学的体制创新、经验积累、实践探索,得到国内外认可。(二)总结和推广“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经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全面推进试点建设。2020年是《教育规划纲要》收官之年,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也已近十年,取得积极进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体系建设日益强化,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建立了与社会广泛合作办学的新体制,促进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我国终身教育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探索为开放大学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在新一轮教育变革中进一步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办学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更好承担全面“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新使命积累了实践经验。(三)理顺和明晰开放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2012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部署,教育部相继同意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地方开放大学。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整体转型思路尚未明确,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的其他39所(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3个计划单列市或副省级城市)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一直没有转型,体系呼声日甚,迫切希望实至名归,发挥更大作用。当前,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均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并以“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名义承担并实施国家开放大学在本区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广播电视大学”之名行“开放大学”之实的现状,给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带来分化风险,给开放教育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一定困难,也给办学体系凝聚力和竞争力带来较大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新需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快速迈向普及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速形成,国家开放大学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才能补齐继续教育的发展短板,更好发挥国家开放大学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作用。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四)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线上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促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广播电视大学在原有办学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整体转型,理顺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的关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终身教育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形成支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强大合力,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开放大学,成为世界开放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大学。(五)基本原则:基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整体性推进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国家开放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切实体现“全国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稳中求进,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以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六)目标:积极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教育发展趋势,经过5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和优化开放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解决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到2025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国家开放大学的高等学校属性更加明确,新型高校内涵更加清晰,高等学校的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得到保障,有关办学权和办学政策得到落实,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家开放大学的全国办学体系更加完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按照“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运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线教育水平居于国内前列,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平台,引领“互联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三、改革的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七)进一步明确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定位。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在教育部领导下统筹全国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指导和服务全国开放教育办学业务,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民提供终身教育及服务,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部按高等学校管理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八)拓宽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范围。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主要采用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实行注册入学、完全学分制。在教育部指导下自主开展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基于开放教育和技能社会特点,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自主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依法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加大短期灵活教育,加强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对接、融合,拓展社区教育、扩大社会培训、办好老年教育,使社区教育成为国民学习新渠道、社会培训成为开放教育新品牌、老年教育成为教育领域新亮点。依法依规探索国际化办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九)改革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内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用人制度及分配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开放大学按照新型高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依法依规确定教育教学部门、科学研究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党政职能部门等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教育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简政放权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正高级职称评审权。 (十)推进现有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推动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地方政府)将所属的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统一更名为××(省域名或城市名)开放大学,规范其市州、区县分支机构名称,于2020年12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支持更名后的39所地方开放大学发展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区域中心(分校或分部),统一纳入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后,作为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的隶属关系及管理体制保持不变,原有的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办学权保持不变,以实施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业务为主,通过共建共享方式适度开设体现区域特色、满足地方需求、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技能导向明确的专业、课程。 (十一)明晰地方开放大学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大学整体转型后,按照新的“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运行,即按国家、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区、市、旗)分级办学。地方开放大学作为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业务接受国家开放大学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承担服务本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本区域开放教育体系建设,探索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职责。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过程中,保障开放大学基层办学单位履行相应的办学和服务职能。各地方开放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的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遵循“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十二)探索国家开放大学“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完善覆盖全国的国家开放大学一体化办学体系,健全体系内各地方开放大学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全国开放教育事业发展共同体,成为国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保障。按照“集团化”办学架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办学体系的治理结构,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集约共享和高效运行,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加快实现统一的办学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开放大学基层办学单位的支持力度,推动体系内各地方开放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推动国家开放大学与5所试点独立办学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开放大学建立新型指导、合作关系。(十三)健全国家开放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国家开放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高效的课程育人体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持续改进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和效果,加快构建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线上学习社区,便捷先进的线下学习(体验、服务)中心,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学习管理(服务)系统和考试测评系统等软硬件环境。制定“注册入学、宽进严出”的质量标准制度体系,严把教师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学生毕业质量标准关口,完善体系办学规范管理的体制机制。积极培育特色学科,提升科研能力,优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实操环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多元教学模式,强化学习过程管理,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水平。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厘清与省级学分银行的关系,建立学分认定体系和标准,开展学分互认试点,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分的有机衔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四)加强开放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发挥标准和监控对提升开放教育质量的基础作用,立足开放教育实际、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国家统一的开放教育质量标准、开放教育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破除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等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将开放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质量督导评估体系。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放大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及监控流程,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建立和完善定期教学检查和定期质量评价评估制度,强化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多措并举为开放大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十五)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依靠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学习网络,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开放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等提供接入通道,依托平台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数据等全方位共享,积极聚集、整合和推广国内外各类优质精品课程及学习资源,使开放大学教育平台成为全民终身学习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十六)完善开放大学政策制度保障。逐步健全开放教育法律法规,以教育部规章形式发布《国家开放大学章程》,促进开放教育依法依规开展一体化办学。不断赋予和扩大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自主权,保障国家开放大学与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平地享有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国家开放大学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依托国家开放大学设立终身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等领域的新型高端智库。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认定体系及标准建设,并承担相关管理和运营工作。健全开放大学、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协作的机制。(十七)健全开放大学经费投入机制。明确开放教育的国民教育和社会公益性质。加强对终身教育平台、国家学分银行、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专项建设的投入。完善开放大学多元经费投入和成本合理分担制度。不断完善开放大学学历及非学历教育的收费制度,积极推进建立开放大学开展职业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财政补助制度,理顺拨款渠道。推动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四、改革的组织实施(十八)健全组织领导。教育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国家开放大学改革领导小组,教育部有关司局、国家开放大学等作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定期召集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有关任务进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配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将开放大学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加强组织、政策、师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十九)落实任务分工。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国家开放大学在其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改革工作。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进一步协调落实,突出改革举措,逐一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做好政策配套衔接,加快推出具体措施、开展专项试点,及时修订、废止相关制度,根据需要出台新的制度,形成改革的政策合力。(二十)加强宣传引导。要深入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关注师生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社会共识,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提升开放教育品牌形象,努力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改革平稳顺利进行。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请问其过

当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竟狂妄自大、将高校当成私人领地

撰文 | 余晖据上海市纪委监委1月7日消息,当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校长夏建国被“双开”。夏建国被指“表里不一,欺上瞒下”“师德与家风败坏”“视学校工程和办学资源为聚宝盆”等。“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夏建国,男,1963年1月生,今年58岁,汉族,上海人,在职博士研究生,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工作,原系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公开资料显示,夏建国长期在学校工作。1984年11月,21岁的夏建国任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2001年1月任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2004年3月成为常务副校长。2009年3月,46岁的夏建国任上海电机学院院长,2011年3月确认为正局级待遇。2014年11月,夏建国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2017年4月成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2020年10月,夏建国任上被查。观海解局注意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夏建国还曾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2015年)、2016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等。“狂妄自大”“长期包养情妇”在今天纪委的通报中,外界也得以知晓夏建国的另一面。通报提到,夏建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表里不一,欺上瞒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注重世界观改造,抵触政治理论学习。在这份近700字的通报中,还提到了夏建国的不少问题:狂妄自大,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将所任职高校当成私人领地混迹于各种利益朋友圈,师德与家风败坏视学校工程和办学资源为聚宝盆,大肆敛财挖空心思制造虚假情况对抗组织调查长期包养情妇,对亲属失管失教观海解局注意到,就在2020年6月,夏建国在学校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还到这么一段话:在今年的疫情大考面前,中国14亿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展示出了最强大的力量和最震慑人心的集体英雄主义,正因为彼此相爱,正因为心怀他人,我们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始终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今天的官方通报指出,夏建国“不认真履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职责,擅离职守”。多个高校领导被查夏建国被查,是高校反腐的最新一例。2015年,《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刊文称,“ 梳理见诸各大媒体的高校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发案的高校既有本科层次的大学,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有地方院校。”文中提到,腐败重灾区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2018年,中央决定,分类施策推进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此外,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也在加紧推进。伴随着相应举措的渐次落地,这两年来,高校系统内有不少人被查。2019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翔被查;2019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键被查;2020年6月,山东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张春义被查;2020年8月,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松被查;2020年10月,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辉,副校长沈志莉先后被查;也是在2020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唐农落马。这些高校系统的落马者,究竟犯了什么事?据纪委通报,蔡翔曾教唆他人干扰核查工作,组织公款出国旅游,用公款购买购物卡、高档烟酒,私车公养,与他人长期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2020年11月,蔡翔因贪污罪被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键一审获刑10年。法院查明,从1998年至2018年间,王健在承接工程项目、校企合作、医药器材经销、职务晋升等方面为人谋利,敛财608.618734万。在王健获刑不久,山东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张春义被双开。张春义问题也不少,比如“长期无偿使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车辆,生活待遇上大搞特权”“违规插手司法活动和工程建设”“道德失守,搞权色交易”等。就在1月7日,吉林工商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延吉被双开。纪委通报称,王延吉违规决定超标准建设办公用房、与私营企业主勾肩搭背、甘于被“围猎”,搞权钱交易。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

金刚经

六部门发文将建设培育逾万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苏诗钰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涉及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等多元主体。开展试点总体定位是,为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树立标杆,为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提供载体,为推进政策组合创新开展试验。 《实施方案》试点目标指出,将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 50 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 1 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 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表示,选择50家城市开展试点,完全具备相应软硬件基础支撑。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将覆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家城市综合平衡,除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外,每个省、自治区重点打造1家-2家改革标杆城市,这也是改革的基础性要求。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方案》在此时印发,能有效引导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等教育机构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同时也促进企业融入教学、辅导人才的积极性。此外,《实施方案》也将在一定程度促进相应基建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 从试点支持政策来看,《实施方案》提出,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 发改委上述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试点工作进行支持。一方面,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激励政策。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债券融资、开发性金融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支持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各地全面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可适用的优惠政策,形成清单向全社会发布。对经建设培育,认证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鼓励制造业企业为新增产能和新上技改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校企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完善“双一流”建设评价为先导,探索教育评价体系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对先行先试、成效明显的地方和高校在招生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投资、学位(专业)点设置方面予以倾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落实投融资和财政等激励政策,需要金融和财政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投融资便利,特别是组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落实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 唐川表示,从各方的职能属性来看,金融与财政支持产教融合势必对应的是不同的方式。金融机构支持产教融合会以回款偏中短期的项目为主,包括政府与企业共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项目,职业培训类的项目,以及对在职人士进行学费支持的消费信贷服务等等。而财政会从更高层面来统筹教育资源,包括以政府付费和直接投资模式建设相关项目,针对企业和院校的产教融合经费补贴,以及贫困生补贴等等。在财政专项资金方面,除预算内教育支出和统筹政策性银行资金外,预计未来也会有部分项目以专项债形式进行融资。

道者

洛阳值得一去的二本大学——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身为四大古都之一,一直以来都十分受人们的喜爱,它也是著名旅游城市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洛阳观看牡丹花会,亦或是参观龙门石窟而洛阳也有一所发展十分迅速的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一所全日制的二本院校,有着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在洛阳本科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2002年7月,洛阳师范学院成立了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3年9月21日,位于伊滨区的洛阳师范学院(下称洛阳师院)新校区正式启用。2015年,学校获批特岗教师在职研究生招生资格。2016年1月,经河南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建成伊始,2850亩校园初显芳容,伊水之畔的洛师风光旖旎,楼宇建筑相连屹立的壮美让广大师生为之沉醉,莘莘学子生活、学习在这美不胜收的校园中。新校区建设以河洛文化为主题,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功能合理,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打造中国第一座建在大学校园里的主题文化园。洛师的夜新校区庄严古朴,披上霞光,染上夜色,更是充满诗意,让人动容。忙碌了一天,夜色中的洛师是你最好的归宿。如果说我们是小王子,那洛师一定是B612星球,因为那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而在这美丽的新校区,有一栋教学楼默默矗立在这广阔的天地中,那就是乘着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学校与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建立“1+1+N”双主体多元校企合作模式,实施“2+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合优势资源共建电子商务学院。学院现有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与大数据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等三个方向)、物流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及电子商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等。学院是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学院,是第一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荣获2016年度、2017年度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电子商务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另有兼职教授12人,博士13人,高级工程师2人,行业职业培训师14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197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电子商务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柴跃廷教授担任学院特聘院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宝文教授兼任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学院组建了以校内专业教师、企业实战专家、行业前沿专家为主的“3个1/3”教学团队,全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有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等近10人。学院的基础设施完备,获批有河南省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洛阳市河洛文化虚拟再现重点实验室、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跨境电商研究中心、“见龙在田”软件工程研发中心等平台。基于云平台,构建“一平台、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互融合,覆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全培养链。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承担教学、实习实训、科研项目开发、创新创业孵化、校企合作和社会化培训的功能。此外,学院设有柴跃廷院长“优秀教学奖”、“科研创新奖”和“学生助学奖”。若你高考失利,不妨考虑一下洛阳,洛阳有一所来了就爱上的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有来了就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风里雨里,电商学院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