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博考了,好多小伙伴都无从下手!报考院校没选好?导师我该怎么选?该准备哪些材料?考试还没有把握?基础也没打好?!种种问题被搞得头都大了!今天小医来给你一一进行解答。奉上最新的热门各大院校报考指南,祝愿大家都能够顺顺利利更上一层楼!一、双非本硕英语6级,国奖获得者,考博前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为专业核心期刊,无工作经历。2020年初考取国内某985院校博士生。二、博士研究生的考试时间、形式1. 博士考试时间:分为春季考试(3月进行,9月入学)和秋季考试(10月/11月进行,次年3月入学)两种。博士研究生考试是由各学校组织的,大家应关注所考学校的研究生网站或者研究生招生网。2.博士考试形式(1)本科直博(2)硕博连读(3)提前攻读(4)公开招考(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三、考博前期准备1.搜集信息(常用的网站、联系学姐学长)常用的网站: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所报考学院的官网;研招网;考博论坛;小木虫。最有效的方式:联系导师和报考专业的直系学姐学长要搜集的信息:导师的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历年的考博重要时间节点、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考博真题。四、联系导师(何时联系?如何联系?)(1)何时联系?今年上半年完成联系工作,最好等老师的招生工作都完成。(2)如何联系?硕导推荐(加微信);电话联系;邮件联系(网站上一般都有邮箱;导师发表的论文;通过学长学姐获取等)(3)如何写第一封与博导联系的email自我介绍(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科研能力,博导往往需要智商和情商都在线的学生);谈谈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兴趣点(让导师发掘你的学术潜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想报考她的博士生的真诚意愿及努力(4)常见的博导的回复A.“你好,报考的人很多,......”B.“欢迎报考”C.“已经有几个人联系报考,请改换其他导师……”D.“欢迎报考,对你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然后介绍很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内容……”(5)注意事项:1.要了解导师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2.多种联系方式并用。3.真诚和决心。4.第一次见博导要不要带礼物?五、材料准备报考博士生申请表;专家推荐书;本硕课程学习成绩单(学校档案馆);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研究计划;硕士学位证书或证明书;体格检查表;政治审查表;代表性作品复印件等。建议大家打印官网上的招生简章,逐条打钩一一对照,并在指定的时间邮寄到指定的地点。六、现在该准备些什么1.4月:确定好目标院校(可根据学校往年考试时间,选择2-3所时间能错开的);2.跟硕导表达读博的意愿,找机会让硕导进行推荐;3.5月中下旬:与导师联系,表达意愿;4.准备英语和专业课(持续准备的过程)。资料内容:2020专业课考博经验分享视频合集1、2020面试指导课程2、2019法学考博经验分享3、2019复旦大学考博经验分享4、2019教育学考博经验分享5、2019金融学考博经验分享6、2019经济学考博经验分享7、2019考博复试如何准备?8、2019考前一个月复习如何准备9、2019马克思主义考博经验分享10、2019人大复试指导课11、2019社会学考博经验分享12、2019设计学考博经验分享13、2019文学考博经验分享14、2019香港、欧洲考博经验分享15、2019研究计划书写作经验分享16、2019哲学考博经验分享17、2019专硕考博经验分享18、2020考博如何准备备考指南1、大纲解读(一)2、大纲解读(二)3、词汇速记点拨(一)4、词汇速记点拨(二)5、全年复习规划6、语法基础框架点拨词汇精讲1、金字塔之基2、词汇构建(1)3、词汇构建(2)4、词汇精讲——试题词汇精华5、词汇精讲——试题详解6、医学真题讲解动物模型出发的研究1、常用的数据库操作演示4 文章重现2、第二节 文章案例3、第三部分 套路介绍4、杂志选择和投稿5、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6、实例展示如何分析与作图7、从结果到成文基础语法与长难句1、动词——非谓语动词2、动词——谓语动词3、副词——状语从句4、名词——表语从句5、名词——宾语从句6、名词——同位语从句7、名词——主语从句8、名词补充——名词性虚拟语气9、形容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10、形容词——限制性定语从句课件下载1、备考指导讲义2、基础语法与长难句3、考博词汇讲义4、考博阅读精讲讲义5、听力特训6、医学考博冲刺讲义7、医学写作精讲课程讲义8、阅读精讲课程高阶讲义9、完形填空精讲课程讲义听力特训1、长对话技巧(1)2、长对话技巧(2)3、连读——辅辅4、连读——辅元5、连读——连续音变6、连读——元元7、听力试题分析8、小对话技巧(1)9、小对话技巧(2)10、易混发音的辨别11、英式与美式发音的区别12、应试问题分析(1-8)完形填空1、2002年-2011年真题讲解2、补充知识点—高效背诵单词与文章的方法3、补充知识点—简单句扩展为非简单句的五大手段4、补充知识点—五大简单句句型析5、完形填空必杀技6、完形填空精讲——总结7、完形填空考察内容医学写作精讲01 题型介绍与写作步骤02 注意事项(1)03 注意事项(2)04注意事项(3)05 评分原则与标准06 必备词组与句型07 必备词汇(1)08 必备词汇(2)09 真题一(1)10 真题一(2)11 真题一(3)了解更多
在做出真正发自内心作出考博决定之前,这个问题足足想了一年。注意,我说的是真正发自内心作出这个决定。不单是对我,对于每个彷徨在考与不考、战与不战边缘的虫虫们而言,我想这个问题都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先写写这个。为什么要考博?先简单说下个人情况,本科、硕士都是所谓国内名校,有工作经历,从学历背景、工作经历上看,这些对于我考博确实是有加分的。说这些没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对于一个无任何身家背景的娃娃而言,学校都是自己考的,工作都是自己找的,能得到的一点点东西也都是自己赚的。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是从没想过读博的,那时候只有一门心思,想工作。象牙塔尖待了这么多年,我太想工作了,太想从事我的专业了。硕士毕业,哪怕眼瞅着关系好的同学顺利留本校读博士,我一点也没有羡慕,因为在那个时候,读博完全不是我想走的路,那时候我也会认为读博的人大多数而言,要么有路子留高校,要么就是逃避就业吧。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我来上海之后。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先生的关系,我来到上海。(本阿姨认为家庭比较重要,家和万事兴嘛,啊哈哈哈)来上海不单单意味着我要换工作,要换环境,更意味着曾经读书、工作积攒下来的那一点可能可以称作人脉的关系完全用不上了,再说白点,在上海,连扯得上关系的朋友、同学也非常少。这会儿你要让我读博,宝宝心里也是累的。但是有一点,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科,不管选择哪个单位,我做的还是跟本学科相关的工作。后来,让我开始有考博这个念头,促成因素有三:1、我先生极力赞成;2、对在上海的工作单位不满意(通过这份工作经历,发现走学术这条路可行);3、从家庭的稳定和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本阿姨而言,读博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的考博理由是如下几个,考不考,还请你再深思一下:1、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2、对现行工作不满意,想缓和工作压力,把考博当跳板或者过渡;3、企图通过考博改变命运,尤其指经济上;再说明我的观点前,我先举个例子,我有个好朋友,理工女,国内985、211高校博士毕业,本科毕业她的选择很多,但当时不想直接工作,认为多读书以后能赚更多钱,成绩优异的她有保送直博的机会。按说这简直人生一级棒,然而问题出现了,第一,他的家境一般,这意味着在大城市立足生存压力很大,第二,随着研究的进入,他发现自己对博士所读学科并不热爱(理工科读博士研究方向会更细,这跟本科的通识教育完全不一样),且对学术研究并无兴趣。另外,做研究的方式对女性身体多少存在影响(这些理工类、医学类个别学科都会有)。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研究性的企业(非有研究需要的企业,很少有人愿意要博士,还是女博士),做跟自己博士研究相关但不吻合的工作。她的原话是这样的,“早知道,我读完硕士就够了”。所以,说了这些你们应该懂了吧。我在小木虫上看到多少人写到,考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命运,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太现实或者说几率非常低的,尤其对我们文科类专业。只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亲们,醒醒吧。第一,干任何事,如果目的性太强,往往结果不尽人意。这里可能扯到一点哲学的东西,不啰嗦。但是当你行走在人群中,没人因为你是女博士而多看你一眼(更何况你变蠢萌的几率更高,哈哈),你只有能够在将来存在于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女博士”这三个才多少有点份量。第二,博士出来,赚钱真心不一定多(理工科高精尖专业海归博士除外,这个还是很值钱的,海龟硕士就算了,含金量你们懂的),我周围不少本科毕业就就业的同学,家中无背景,都是靠自己这些年打拼下来,靠一双手娶妻生子买房买车的,现在日子过得非常滋润。然而你读到博士,意味着你的工作经历相对较少,你的人脉关系相对简单,你对社会的认识相对单纯,你的就业面也相对更窄(博士都会有具体的细的研究方向)。这个社会,学历顶多算个敲门砖,若你不做研究相关岗位,博士学历存在的价值大打折扣。花了这么多时间成本,赚回来的还不如出门搬三年砖来的实际。当然,上述1、2点理由不是不可,我自己也是对当时的工作不满意,但是注意,这只是促成你行动的动机,前提一定是你要发现对自己学科、对学术研究要感兴趣。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考博理由是如下几个,是不是要赶紧行动,请你参考下:1、热爱自己的学科,且对学术感兴趣;(重中之重)2、家人支持或者不太反对,经济压力不是特别大;3、头发够茂密,能忍受得了穷酸与枯燥(哈哈,这个真的蛮重要好伐);第一点我前面说了,很重要,这是考博的前提,这是你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就像你找个老婆要跟他过一辈子,然而如果你都不爱他,即便他是白富美,你这一生得过得多糟心啊。当然你想着说,爷以后牛逼了可以更新换代,但是,第一,爷你确定你能牛逼么?第二,确定你自己不被更新换代么?第三,换的那个能保证是真爱么?哎呀,司机阿姨这个比喻打得,嘻嘻……第二三点,我的意思只是说如果有这两点,你读博相对压力会小点,譬如如果家中还有父母、妻儿要赡养,你读博士的压力会转嫁到他们身上的,这样于心何忍,还不如缓和一下,等待时机成熟再战。第三点嘛,做学术哪有不掉头发的,啊哈哈哈哈哈,对女生而言,当你看到你的朋友们花枝招展灯红酒绿,而你还在憋论文憋到懒得洗脸,请一定摆正心态,以后写完论文再出去浪嘛,来日方长。啰嗦这么多,如果上述三点你都满足条件,别在这唧唧歪歪,找这个问找那个聊了,赶紧动起来好伐。在跟家里人商量后,基本有了读博的念头,但是我的内心是没有百分之百确定的,我跟你们一样,心里纠结一把把,譬如考个学校?考哪个专业?怎么找人?要不要辞职考?辞职了老公压力大怎么办?万一没考上怎么办?边工作边买了点书在看,发现一来效率很低,二来工作琐事太多,分心严重,且领导很不支持,琐事更多(你们懂的)。后来在先生的鼓励下,决定辞职,你知道,辞职的时候表面感觉自己很帅,可是内心是一万个尼玛,因为不可阻挡的苦日子要来了,因为这个决定一旦作出就表示这个博士考不考我都得考了。因为对上海的高校不熟悉,我把上海所有高校相关学科、博导等资料列了一个表格(如果你跟我情况类似,你也可以这么做),最后确定下来的有两个学校——复旦和上大。我如何选择考博学校?终于写到重点,我怎么选学校了。昨天说了最后排除下来,剩下复旦和上海大学,那会儿看小木虫,我也是一门心思要靠复旦的,并且还各种渠道想办法去找考试资料找考进去的人(还专门去复旦,花了一百多块买了一套复旦真题,没看,嘻嘻。)如何判断这个学校我要不要读,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1、该学校牛吗?(你未来的敲门砖,啥学校毕业的,对未来就业当然有用)2、该学科牛吗?(不能只看学校,该学科在国内是否影响力,很重要的)3、该导师牛吗?(你未来都要跟着他,你说重要不)这三点看似废话,实则不然。最初选择复旦就是因为学校的知名度(对未来就业有用,留校就别做梦了),从个人学历背景上看,厚颜无耻一点讲,不选复旦会有点掉价。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隔在心里,我读自己想研究的方向十分确定,但是复旦的博导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侧重性,没有完全对口的。不能读完全对口的专业,这一点一直搁在心里难受。促使我放弃复旦选择上大,理由如下:1、导师和研究方向不完全是我想读的;(重中之重)2、报考时间成本可能会比较长,也就是说所谓的排队(联系到一个复旦的同专业博士);3、英语相对偏难(我买了真题,虽然六级也有五百大几,但真心是忘得差不多了)那么相对复旦,当时考虑的,上大的优劣势大致如下:劣势:学校牛逼度,影响未来文凭含金量+可能导致读书期间机会没那么多。优点:找到研究方向一致的学科和导师(最重点)+报考难度相对小一点(毕竟学校知名度不如复旦,这得承认)+英语简单多了(你找点人问问就知道)上大最吸引我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另外还有一点,也是我看重的,就是上大未来的发展,譬如陈凯歌等一系列知名大师的引入,毕竟带来一系列资源,譬如上海市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之大,建立的环上大XX基地……这说明什么,说明学校在发展上有眼光、有手段,说明政府在实打实支持学校的发展。这两点最终促使我决定考上大,其他的算是附加理由。对我个人而言,享受这几年读博的经历,在研究中寻找自己的立命之本,再去考虑读博以后的去与留,更为重要。我如何联系博导?爸爸是李刚,老公叫思聪,长得像冰冰,等等令阿姨膜拜之辈,此文勿看,虽然我也心生羡慕,但是阿姨拿得出手的,只有掺着鸡血的方法。好了,开始。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此乃联系博导方法论的核心。我把这句话写在最前面,如果你看完这个部分,觉得我写的对你有用,也请把这句话刻在脑门上。看多了所谓的什么老板黑、套路多、钱包瘪的段子,我多半不以为然。这个社会当然不排除这样那样的情况,也不排除这样那样的导师,但是绝对不等于全部。这个道理不说你也懂。很多情况下,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总习惯放大自己的悲惨遭遇,尤其通过网络(追责难,吐槽易嘛),而看客们对博士猎奇等心理,加上本身存在对社会各种不满,因此,这一个黑点就变成了一缸黑水。讲真,从辞职到考博有一年,实打实复习约半年,前前后后我不是没碰到坎儿,日子过的时候都是尼玛陪着我,过完了再回头,一丝云淡风轻,因为你会发现遇到事儿的时候,多半是你的情绪比事实本身更难以控制。今天说联系导师,先说下我的导师,为人比较低调,不是大官,市面上新闻很少,不玩微博不是大V,但从资料搜集情况看,他的学术影响力+人生经历+研究内容都比较对我的胃口。相对于他执教于哪个学校,我更看重导师的学术能力和人品。我跟导师联系的步骤如下:邮件---电话---见面---考试。接下来说下我如何选择并成功联系导师。1.确定导师,多方打听经验二里我分享过列表分析高校,对于导师,一是看他的背景,二是看科研,三是看人品,三者不分先后,个人认为同等重要。如何找,线上线下,这个你们办法一定比我玩得6。你说人品怎么看,这个真是一下子不好看(唯心论者或者看过易经、面相术的人有伐,哈哈蛤)。第一,面相、经历是否对你胃口,这个多少能感觉到一点;第二,教授们到这个份上,著书不一定自己动手,但是序啊、会议发言啊、有些网上发言或者讲课视频啊,总是更接近他自己的水平。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毕竟这些靠的是感官,没那么客观。这样之后,先别着急联系,想办法找找他的学生,从师兄师姐口中再问问相关信息。注意,别一找到人家就丢一堆没脑子的问题(没有贬义,就是好歹你要做点资料查找工作,毕竟傻白甜在博士这行不管用啊),博士们肯定被不少人咨询,人家心也累。你问那么多不动脑子的问题,你说人家怎么好好给你答。咨询时尽量注意:将心比心,提高效率,少添麻烦。2.找到导师,争取见面这大概已经到了九十月份了吧。确定报导师后,面临如下问题:①联系不到她的学生;②学校公布的联系方式错误(N年前的了),打了诸多电话,学校很配合的找,但还是错的,哈哈哈哈,我哭;③无微博、无博客,无公开能联系到他的方式。那么怎么办,找呗……最终绕了一圈成功拿到他的邮箱。#怎么写邮件?#邮箱内容最好简介明了,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个人情况(你突出的部分,要重点写)+考博原因+申报专业方向(有的导师可能带几个专业,要写清),再将个人简历以附件形式添加,注意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其中,考博原因这一项,我再啰嗦一句,建议尽量别写什么改变命运makemoney勇攀人生巅峰之类的话好伐,咱都啥年代了。发完邮件,约一个星期,接到导师电话。当时我还在图书馆啃书,从图书馆冲出去接电话,脑子绝对半呆萌状态,基本他问我答,没有啰嗦的话。虽然自己感觉电话里我表现不满意,但事后反思导师先给我打电话的行为,基本是他在核实简历信息,再问一些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判断我的条件从面上看,是否跟他的研究方向一致,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可能。#怎么约见面#电话过后(现在我已经有了他的手机号了嘛),再过了几天,导师同意去学校见面。约见面,这个我觉得不需要特别找个啥理由,你也编不出啥靠谱的理由吧,正常的就是要想见见他,聊聊你的情况,简单点就行。见面前,我把导师的书、论文等稍微再看了下,然后大致梳理了如下内容:个人优势+研究方向+职业规划等等,注意,我只是大致梳理了下,保证我有嘚吧嘚,不至于突然断片。譬如研究内容,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未来科研设想,我当时只是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具体细到做什么研究,用什么研究方法,不是没想,是真没想好。我问过一个毕业的师姐,说你就博士论文里找一个,以后真正研究什么还得导师说了算。然而我并没有这样。#见了面咋整#初见导师,事实证明,之前搜集资料对导师的基本判断还是和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的。第一次见面聊了两个小时,前面有至少一个半小时,都是他在劝我暂时不要读博,啊哈哈哈。这个基于阿姨的个人情况,个案。后面半小时才是跟考博搭边的。果然又聊到我对将来研究的想法,就是我的科研设想嘛。实际情况是,我并没有按照师姐教我的,胡乱找一个我不是百分之百满意的东西,而是实事求是的把我的想法告诉导师。当时,看似导师对我的答案是不太满意的。事后反思,实际上,导师心里肯定清楚得很,他当然知道你还没读博呢,要把博士研究的内容想那么清楚,怎么可能(学术大牛除外,我不是)。他问这个东西,重点只是考察你是不是有做学术的想法和思维,而不是你的那个题。PS:见完面,后来根据当时聊的一个学术内的东西,让我写了一份资料(反思,就是导师考察我的论文写作功底如何,因为我之前发的论文也不多),导师才同意我报考(为何我认为导师答应比较重要,详情你自己看看学校研招办发的招生简章)。当然,导师不会说“come on come on快来我门下”这么直白,就是他表达出了这个意思,当然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只能借鉴,没法抄袭。譬如后来还知道几个博士的经历,一面没见的考上了,见了几次的却没考上,什么情况都有。具体问题具体考虑,若你的情况不一样,遇到问题,不需惊慌失措,也不要妄自菲薄,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至少落个自己问心无愧。我如何复习?“对抗精神的折磨,请来一碗阿Q的鸡汤。”——复习方法论核心理念相比边工作边考,辞职考博的好处在于时间自由,悲催之处也在于时间自由。复习比较简单,各专业也均不相同,我挑重点和要点说:1.尽量选择图书馆或者高校的自习教室我能在家看闲书写论文,但是天天闷在家里复习,效率真是低到尘埃,我头半年就是如此。还有一点,在家会逐步沦落到不洗脸不化妆,每天见到的只有老公和外卖,看着镜子里的黄脸婆,多少毁产生一丢丢挫败感。未战先败,那咋行!所以,后半年我基本都是周一到周五按照工作要求每日出勤,且着淡妆。。。(不要嘲笑我,这是阿Q治疗法,哈哈哈)2.找准方法,做好规划每个学科有差异,学校网站出的考博文件麻烦一定看仔细,对文科而言,个别学校会给出参考书目,请按书单全部买回来(咱不差这点书钱好么),不管是否有用,何况我始终认为纸质书本比电子阅读更加静心。第一,脑子里没几本书可不行,举个例子都没法举;第二,学校参考书里一定能找到核心专业书(有的书单历史久远,若觉得不好,自己再找一本好的看)。专业理论啃清楚,配合时事与论文看,文科招数简单些。英语的话,比我厉害的更多吧,我就不啰嗦了。3.给自己找点乐子复习最大的障碍,是精神上的孤独+肉体上的孤单+成天啃书的无聊+日复一日的无趣,这样的生活,每天说不上三句话,你不找乐子绝会憋死,真的。至于什么才算是你的小乐趣,这个真的你要自己找。我基本是上午或者下午抽一个小时出去喝个咖啡吃点甜品,周末逛街。晚上间歇性加一些体育锻炼,譬如公路跑,本人5K菜鸟。运动会增加肌体兴奋度,食物能增加满足感。我就这么过了一年。说起来简单,但是日子一天天熬,没人可以帮你过,所以,苦中作乐吧。有人会问,你考个上大,至于准备这么久嘛。也有人说,你学历背景还不错,考个上大不难吧。我想说,回答之前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第一,你是白富美/高富帅或者你爸是李刚吗?第二,你保证上大不刷人?再等一年的时间成本你花得起嘛?第三,你考那么低,好意思见家人见导师吗?如果你自己做好了,出了岔子,你可以仰天长叹“这就是命”。如果你既不是特例,还如此敷衍人生,那么连认命的资格都不太够吧,更何况,到读博的年纪,你的人生除了为自己嗨,也得为别人活了。复习备考,归根结底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多点实际,少点敷衍。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像前人那样悬梁刺股两耳不闻窗外事,做选择还是坚持选择,外界的或者自己的,我们面临的东西都不少。读博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可能成为你走某一条路的踏板,但只是可能,且它绝不是终点。最后,对于准备或者考虑考博的你,还想啰嗦几句:1.我们的生活已经跟网络捆绑,这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但是,网络是个情绪放大器,个人更少的承担社会责任,更多的宣泄不需要负责任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很容易带来链接和共鸣,即便是考博论坛,情绪也是大于内容,因此,学会尽量减少被他人情绪影响或控制。2.考博无好坏,选择很重要,如何选择,一定要想清楚你的人生规划。如果不走学术这条路,如果只想缓一时之急,如果只是想从经济上作出改变,请再深思。3.孤独是常态,慌张是正常,想让自己开心,就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行动起来,熬一熬,苦也成了乐。我始终相信且骄傲,知识分子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希望不论是考博这个事还是别的事情上,即便基于网络这个不用负责任的平台,大家也都尽可能的少点挑刺,少点偏激,看问题多点理性,多分思考,在你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多点鼓励,多给点有用的建议和意见。毕竟只要人人都多一点真诚多一点温暖,明天总归要美好一些的。最后祝各位,不负青春,美丽人生。本文来自于小木虫用户:sophywu212,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背景简单介绍一下个人背景:34岁,985本科中科院强所硕士,北美top20一年博士(未毕业),无机材料/光电材料器件方向,3篇SCI一作数篇二作,雅思7分、工作经历基本与科研背景无关。从去年年初开始,由于自己事业相对稳定(也可以说停滞),再加上自己的投资每年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收入,萌生了再读博的想法,主要是希望能做偏应用型的研究,深度掌握一门技术,以在国家战略方向上进行长期发展或者创业,跟在学界的一些同学朋友了解了一下目前的博士申请情况后就开始去做了。一开始只准备申请2所学校,后面发现目前的 申请审核制和国外区别比较大,并不完全是导师负责制,而且每个学校程序还不太一样,变数很多,后面申请了5个学校(top10)。 申请院校NO:1---华北A联系了3个导师,无回音,裸申。由于英语成绩过期(雅思为2011年的成绩,不在要求的5年内),没过初审。NO:2---华东B联系了一个青千,复试前见面聊过2次,互相都比较认可,以为基本确定了,不过复试时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学院只提前了一天多时间通知面试,我当时在国外只好把复试日期延后几天,后面老师告诉我后面那组面试打分不好控制之类,不知道我会得到什么分数。不过复试进行得比较简单,前面英文交流后面中文问学术问题,出来后老师告诉我在我那组面试里我英文最好,学术经历也最好,不过其他老师比较担心我的时间和精力,基本就这样。目前还没有出复试结果(快2月了)NO:3---华东C联系了方向比较接近的杰青,电话邮件交流下来感觉很好,我觉得从个性来说是我很欣赏的类型,是个非常好的导师,不过后面对此研究方向的应用前景调研了之后,发现是很军工的方向,民用前景几乎没有且就业面极窄,虽然我不太考虑就业但是这个方向也基本不可能创业,所以很遗憾放弃了。再联系第二个老师某副院长、第一次邮件说欢迎报考,再后面就联系不到了,发了2封邮件要求见面详聊都没回应,遂作罢。再联系了第三个老师,动力电池方向的杰青,不过见面聊之后发觉其课题组目前没任何课题没任何博士硕士,是一个都没有,而且见面过程我个人不太喜欢,先打击一番说基础不够不合适,再吹捧,最后说只要来面试就一定会要,风格太老油条,所以见面后就发邮件说不去了。所以是得到了复试机会但我放弃了。NO:4---华东D算是我半个母校,面试的笔试看起来最严格,联系了一个老师,虽然说要欢迎我过去但整个联系过程中感觉沟通不太积极得不到有效信息,而且只要我报工程博士,加上地域因素最后也没去复试。NO:5---华东E联系了某院长,最开始说背景很好,非常欢迎报考,但是后面又很难联系到,各种邮件不回,复试前跟我说没名额了但是还是让我去复试,可以推荐给其他的老师,所以还是去复试了。复试期间和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沟通,也是各种说法不一,导师说没名额研招办老师又说有名额,到底是个什么录取程序,如果导师不招调剂到别的老师是什么程序也说不清楚。由于我英语过期,几乎裸考了学校的英语测试,据说这个学校的英语测试的是有名的难,我考了80。后面复试先是笔试,感觉比较简单,但前几天出来成绩很低比较意外,复试的面试当时我分到的组10个人,结果5人缺席,不知什么情况。前天出来结果没进拟录取,个人感觉复试整体组织很好,但真正的选拔过程水比较深。几点经验1、目前国内的审核制还是很不健全的,学校间程序各异,透明度比较低,申请前需要仔细研究下学校学院的具体程序,到底是那部分关键,哪部分起作用,最好还是联系与自己当前课题组有交集的老师。2、与国外不同,大部分PI都没有自己课题组的主页,导致信息很不透明,仅从网络的信息比较难判断课题组真实情况,最好和老师见面聊,或者找课题组人员或者已毕业的课题组成员了解,另外看学校介绍远不如直接查论文。3、由于程序复杂不透明,导师和申请者之间也是比较微妙的博弈状态,学生可以联系多个老师而老师也可以选几个学生做备胎,但这个选拔毕竟学校和老师是资源方,是强势方,申请者是弱势方,申请者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尤其是面对申请老师前后不一的做法。但怎么说呢,就目前的整体状况而言,社会上不诚信的情况要严重得多,校园里的一些情况相对还是好一些的,如果你去申请了,要有心理准备,有些不平等的情况是现实得面对,如果你成功读博了以后也在学术圈,记得招学生的时候诚信一点,让这个社会更美好一点。我个人觉得如果老师只有1个名额让多人来面试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已经确定了人或者没有名额却拖着不告诉人,这就不好,有些过线了。4、国内目前还没有觉得大龄博士很正常这种文化,我在欧洲北美都看到很多大龄博士,30多岁40多岁的博士是很正常的,但目前国内的学术文化里并不觉得这个很正常,如果工作多年想再回学校读博的人,记得找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找认可并欣赏这种行为的老师。最后祝大家考博成功。本文来自于小木虫论坛用户:heavenliyukun,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记得2018年临沂大学被曝出与校内300余硕士学历教职不再续人事代理合同的新闻吗?而这些不能续签的教职主要是两类,一是2012年公开招聘引入的教职工,二是符合解决配偶工作条件的人才家属。其实,临沂大学之前升格为大学时就有"老区"因素,尤其是博士学位教职占比仅为26%(比例真不高)。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也许这样的选择没有错呢。但是,后续报道中曝出临沂大学曾出多项政策鼓励校内教职"深造",但效果不佳!临沂大学美景在高校工作,若是仅仅教学型,不做科研的老师,很容易被日常生活的琐事分神,安逸的氛围很容易让不少年龄较大的讲师放弃了读博的打算。或者干脆不少人眼看职称晋升无望,转为行政岗希望可以有所改变呢!小西建议有政策扶持的高校教师,真的非常有必要攻读博士学位。哪怕是学历在贬值,但是博士研究生学历依然较为短缺,尤其是部分非省会城市的双非院校。这些学校每年都提供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配套政策(如解决配偶工作等),尤其是3-4月份工信部组织的博士全国巡回招聘,大红的"100-120万安家费"、"提供90平米住房一套"、"配偶安排工作(带编制)"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呢!就小西知道的情况,部分院校在评定副高职称时同样明确有要求"必须取得博士学位",因此,退无可退,只能选择再次前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授予仪式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名校的博士招生不再接受在职攻读学位,非定向已明确要求脱产学习且提档,而这个时候原单位可沟通"同意提档",但是需要签订《保留工作协议》,即博士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福利就是可报销博士学费、工资照发、推荐院校和导师呢!若是希望借助攻读博士学位后去更好的城市和平台,不再想回原单位工作,就得"下决心"辞职,压力不小!毕竟,毕业时大于35岁的男博士、大于40岁的女博士,如理工科将无法申请青年基金,区域或平台较好的高校不会引进呢!其实,还有个不错的途径,即本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点且自己专业一致或近似的,可选择在职攻读本校的博士学位,也算是一种"在职读博"。2000-2010年,双非院校类似这样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师不再少数呢,尤其是部分院校博士点较少的。这样的选择同样存在弊端,就是平台没有改变,博士期间更多的是完成自己的课题和发表部分论文,个人能力和学术成果提升非常有限,仅仅是获得一纸"博士学位证"。导师和博士毕业生交流在选择读博时,肯定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和导师呢?博士学位授予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平台更好的双一流院校。不宜将考博过于功利化,4-5年的博士学习阶段其实非常有帮助,而一个好导师在小西看来比平台更应该优先。也许,不少人会想到自己之前读研时的导师,说不定几年过去后已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学校、导师和研究方向熟悉的优势很难让人拒绝。不过,小西还是不太推荐继续回原来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毕竟大部分人工作后进行的研究方向和原先还是有不小差异,应该选择更贴切自己目前工作的研究内容。一是对自己能力和学识都有显著提升;二是融入导师所在该领域的小圈子,利于自己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小西觉得可以直接邮件沟通一些自己研究领域较为知名的大牛导师,不要觉得这个方法"老土"或"笨",只有你很好的表明自己的学术理念和选择他作为导师读博的原因,一般都会收获导师的认可,邮件中那句"欢迎报考!"是对你最大的激励呢!博士生入学考试还有个小细节,不少院校不会售卖每年的考博真题,不过学校内的小打印室肯定有售卖或者在小木虫等也有分享。相对硕士入学考试,博士的2门专业课难度不会很大,不少人被拒之门外仅仅是因为"被丢下"多年的英语不能过线(划线50分左右,看学科)。只要努力,且导师同意接受,成功的机会很高呢!最后,预祝各位朋友有兴趣、有想法读博的,都能4年顺利毕业,棒棒的呢!
本人今年33,工作5年了,家有小孩,硕士(江苏大学/中科院联合培养)方向:透明陶瓷相关,今年有幸参加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博士(固体燃料电池方向)入学考试,进了复试,然后复试成绩以58分告终,其实结果意料之中!01、楼主在快要考试前一个月联系了几个导师,其中一个导师(外导组,但是中国人负责,就当负责导师为A吧)就说“欢迎报考”,我没有什么经验,就冲这句话,感觉挺温暖的.我跟我公司的博士同事说起这事,我同事说你要先问问导师具体有名额给你吗?我觉得凭实力说话,还需要去询问吗?最后发现,我感觉我太年轻了!然后就加了微信,A导师也邀请我去实验室参观,我再次感觉好温暖的样子,期间发任何信息,都会回我,感觉挺不错的,挺靠谱的!然后去了实验室,和他们组的实验大总管聊了一下,感觉还行,后来再一次去他们实验室时候,A导师谈他居然18年考过一次,我直接想起来这人好坑,我当时询问了关于考试的事情,那个兄弟装懵并没有给我说他考过(幸好没说,不然会带偏我)。02、然后,我努力备考了一个月吧(只有白天看看书,晚上要带孩子),总共看了2门课(+固体物理).这两门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都学过,自己活生生啃完了,说白了,就把书看完而已,题都没做几道,特别是固体物理,我感觉挺难的,但是我还是坚持到考试,最后考试后,觉得物化反而会成为守门员(个人认为物化不是难,而是知识点多)。最后我也礼貌的给老师说了一下自己的感觉:考的不好,老师也说:能坚持就很不错了,多温暖的回复。03、到了出成绩这段时间,其实我已经放弃了,最后成绩出来了,外语:55+(裸考),:55+,材料学综合:80+,总分190+,居然过了线(成了程咬金),然后给导师说了情况,他就叫我去面谈一下哈哈,我就请假一天去了.去后我问了关于自己以后的课题,待遇等5个问题,然后自己表现得相对的强势,但我言语并无不尊重,可能给老师留下不好管理的印象吧。其中关于PPT里面的读博计划和研究方向的事情我直接说需要他的帮助,但是他并未正面回应我,这对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04、复试准备期间,我给A导师发了很多信息关于PPT的内容,PPT里面的研究方向和计划,但是导师基本不回我了,临近提交PPT的前一天,A导师直接来一句:你自己理。好吧我很无助,感觉被半道抛弃,一个曾经认为可以共事的老师,居然关键时刻给我致命一击,这彻底的让我想到我就是来陪跑的.然后我把这些事情给我老婆和同事都说了,他们都觉得人家就是不想要你,我老婆就说别去复试了,但是这彻底激发了我战斗精神。我决定要对得起我的初心,我就是要去,我就是要去走完这段旅程,我就是要去台上展示自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然后自己连夜看了几篇综述,然后自己理了一下,感觉写的很垃圾,哈哈!05、复试名单出来了,普通招考给了一个名额,碰巧的事情是复试的名单中只有我一个普通招考的学生进入复试,感觉板上钉钉的事情.面试的时候,讲到PPT里面的研究方向时,评委关心这个,我也承认自己做的不好,我当时当场就直接吐槽:我求助了导师3次,但是导师都没有正面帮过我,这都是我自己写出来的。难道A导师就是要用这个研修计划就是来考验我一个并未涉足这个领域的人吗?最后,如愿的获得了58分,其实看到分数第一时间觉得自己有这么差吗,自己被宁缺毋滥到这种程度,心理表示不服?我研究生期间SCI(一区)一篇,EI一篇,导师均一作,工作期间一篇核心,一篇专利,这个成果就算和考核的比,我也不一定差,可能人家985高校嫌弃我本科和硕士学校,或者是工作久了觉得没什么潜力,或者是为我着想。就这个事情我也直接给A导师交流,A导师字里行间中表达出自己不知情,还说,今年一个学生都没招到,我是唯一的希望。既然作为唯一希望,为什么连研读方向都懒得给我提点建议?最后还有一句话:其实我并不想招博士。这话把我雷到了,你不招你欢迎我报考干嘛?都是80后,都当教授的人了,这么随意和不负责吗?搞笑。06、对于结果来说,其实我觉得吧我自己没表现好,怪不得别人,只是不理解有的人咋这么没责任。中国就是这种人太多了,所以会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其实这个结果对双方都好,人家选一个自己满意的没错,没选我不代表我不优秀,只是不合适罢了,我呢可以安心照顾家庭。总结01、我对得起电子科技大学的校训:“大气大为”,至少我做到了,知道自己是陪跑的,我也并无怨言,包括最后一次交流,我都是打心底的谢谢A导师,是他让我有了这段旅程。我学了3本书,去见识了一下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文环境;“求真求实”,我不知道别人践行没?只是我一个工作5年的中年男,一直抱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做任何事情;02、奉劝各位要报考之前,去和要报考的导师面谈一次,然后相互再做决定,确认是否有那个名额给你?03、我也真心希望那些博导在招生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后直接给学生一个明确答复,这对人家和对自己都是一种尊重。就算你要择优录取你也得尽到自己该该尽的责任(比如研修计划),特别是我这种工作过几年的人,要去考博是要面对多大的阻力,就这么敷衍人家,脚踏几只船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以上是我个人愚见,不喜欢请轻点喷我!谢谢大家!这段旅程我收获满满,谢谢上天!来源小木虫 作者:傲雪飞天
再过一段时间,2018年全国硕士生考试复试以及博士生考试的初试和复试即将拉开序幕,预计全国将有近60万硕士研究生和8万博士研究生获得录取。对于即将进入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深造的研究生们来说,研究生期间能获得的补助备受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在学研究生198.11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4.2万人,在学硕士生163.90万人。最近几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一直在扩大,这也意味着2018年全国在读研究生总数预计将超过200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重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的SCI论文和授权专利等都有研究生的参与,在读研究生显然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然而,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待遇普遍较低,与国际知名院校等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尽管在施一公院士等科学家和教育界人士的大力推动下,2017年全国博士生的国家助学金有所提高(每生每月提高250元),不过提高幅度仍然有限,而且这项政策仅仅针对博士生,人数更多、补贴更少的广大在读硕士生并不包括在内。2013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 (财教〔2013〕19号)》文件,明确提出为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2017年提高到15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但同样在2014年,研究生也开始需要交纳相应的学费。“一进一出”的情况盘算下来,其实并没有增长,返还学费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甚至还有“入不敷出”的现象。日前,一项来自全国各地的1663名研究生参与调查的研究生问卷结果显示,223人每月补贴在0-500元区间,占比13.42%;359人每月补贴在500-1000元区间,占比21.66%;450人每月补贴在1000-2000元区间,占比27.14%;452人每月补贴在2000-3000元区间,占比27.26%;148人每月补贴在3000-4000元区间,占比8.97%;每月补贴在4000-5000元区间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比较低。仅有11.13%的学生表示补贴金额能够满足日常使用,88.87%的学生表示补贴并不能满足日常开销。为了了解各大高校在读研究生实际的补助数据,小编根据知乎、果壳网、小木虫等平台上研究生网友关于研究生待遇的最新留言,整理了部分高校高校和科研单位数十位研究生的数据,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补助到底有多少。 博 士 @清华大学博士某理工院系,扣除学费,算助教,直博研一净工资6600一个月(周围人差不多都这个价)。@北大博士PKU最后两年通过校奖能拿到4000/月,据说以前有校奖的话实验室就不发钱了,但是从我那时候开始就禁止这种行为了,所以我毕业的时候(2017年夏天)总共是5300/月。感觉就是,住宿基本算白住,吃饭这么便宜,还不用交税,好幸福啊……不过那时候天天写代码刷论文也没时间花钱……@中关村文理技术学院博士今年受国家政策影响涨了500,到手3750一个月。感谢党,感谢国家对砖院的支持!这学期还当了助教,800一个月。真心觉得,这些钱够花,够用。不但自己够用,我还给家里换了个热水器,给爸妈买了鞋子,大衣...过年应该还会给家里换台净水器吧!毕竟,爸妈的身体最重要~像我这种不够聪明的人,只有踏踏实实多搞出一些科研成果,才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加油干!以上。@上海交大博士文科博士在读,前两个月每月1820,第三个月开始2320,第二学期开始学校涨到了3320,导师开始补发补贴每个月2000。自己做助管每个月几百块收入。ps学费不用交。住宿费一年1200。两人间,前一阵子说套间要改十人间,后来又偃旗息鼓了。但是学制四年。基本都要延期,最快也要四年半。@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一万,分两次返还,一次五千;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2400,其中800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3400,其中1300由导师出。硕士学费八千同样分两次返还,每月1000,其中三百由导师出。奖学金五花八门,不过材料这块,要拿奖学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上交研究生补助分为学校补助+学院(或导师)补助两部分。其中学校部分对硕士的补助为500元/每月,博士1820元/月。学院(或导师)补助的具体数额在不同学院之间差异还挺大的,比如我们材料学院,对硕士补助大概500元~1000元/月,博士补助大概1000元~2000元/月。机械学院财大气粗,学院部分对硕士的补助大约500~1000元/月,博士的补助大概是3000元/月。感言就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些补助应该刚好够在上海的生活费吧,博士还能过得挺充裕,硕士就比较勉强了。我的心得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有的课题组,第一年啥都不用干不用进实验室就有大把的补助拿,有的课题组从第一天就进组还拿着比别人可能少一半的钱,干的活也不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好想涨工资啊……@西部985博士学校号称某长三角985的大哥。导师巨给力,平均每个月能发3000左右(组里也是因人而异,视发文章和做项目而定),国家的奖助学金每月1850(两会后涨到这个数),除此之外还有国家或者社会奖学金。我应该算整个学校里面拿到的非常多的了。@西部省会211工科类博士支出:学费10000/年,住宿1200/一学期收入:补助2000一个月,助教的话3000一个月,老板不发钱,论文挂项目号报账另外新入学博士办张银行卡上交实验室每月发钱,但钱不是你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硕士+博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表示还是中科院物理所低调呀!这工资标准我们都执行快半年了。@中科院某研究所硕士二年级:首先学费全免一个子不用交。然后每个月:国科大补助:500所补助500绩效1:2000(强制规定的数量,每个组一样)绩效2:600(每个课题组根据自身情况给)饭卡:330误餐补助:50合计:3980博士生的工资:首先学费交一万返13000,平均到每个月多给250,然后每个月:国科大补助:1250所补助:1000绩效1:2400(存疑)绩效2:600-800饭卡:330误餐补:50合计:5850@南方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硕士一年五万,博士一年十万。课题组发的补助另计,各系论文奖励另计。算下来我博士在读已经年薪25w了(论文奖励拿了些钱)…… 硕 士 @某985学校工科硕士在读学校硕士奖学金分三种A 一万+800*12,大约30%B八千+650*12,大约40%C:500*12,大约30%我所在整个教研室,几乎没有老师给额外补贴,所以如果是三等奖学金,一年只有6000只有6000RMB,看到各位大佬那么有钱简直瑟瑟发抖呀@魔都某师范类985硕士 学费+住宿费9200 学业奖学金6k 国家每个月500 老板没有,不开心了还罚钱,都是泪。不说了,搬砖去。@浙大某实验室硕士学校700,导师组1000,每季度三助4000,一年四次。1.7*12+16=36400。算起来不错了。。我们毕竟是硕士,博士学校和导师组部分过了中期后3300,三助未知。没有学费(学业奖学金全员覆盖)。@top2某植物实验室老板正教授,课题很多14年刚入学的时候硕士800博士2000,每个月固定的560国家补贴然后随着年级的增长会慢慢涨工资,今年研三,硕士一千一博士不到三千@某985研一国家600,学校200,导师800(还没收到过),奖学金免学费,依稀回忆起大半年前,拿着初试专业第一的成绩找找到老板,老板说我们课题组资金富裕,保证我生活。。。@某沿海985硕士同组的博士师兄每月正常的话只有国家和学校的补贴,加起来就2250元,而硕士除去学业奖学金以外(学业奖学金是看考试排名而定的,有一半的人拿不到),每个月就500。泪奔啊!!!@西安某985硕士200每月,助学金600每月,学费1万每年,一般可拿二等奖学金3600每年,更高10%几率自己想,消费1000每月已经很低了,所以年收入是:(600+200)*12+3600=13200,总支出是:10000+1000*12=22000,净收入是:13200-22000=-8800,没错,每年至少还得问家里要8800,还不算交女朋友(其实普遍根本没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一每月1500,回所后各个所情况不同,我所在的所每月2300第一年交的8000元学费开学10月多会全部返还,以奖学金的方式,第二年第三年就不知道返多少了,毕竟我现在研一@上海大学硕士研一,组里200/月,国家500/月。奖学金分档,一等(保研,名额一个)12000,二等6000(绝大多数都有),三等3000(不确定有没有人拿三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硕士中科院大学给500,所里给1300,一共1800,同理博士是3000多点点。奔补助的话去电子所吧,博士一个月5000,直博博一就可以开始算了。@某火锅省著名985硕士学校每月一共给800(二等奖学金,但大多数人都是二等,一等很少,再加600)。老板实验室给补助150一个月,一学期结一次。也就是一个月950,如果能在群雄争霸的抢助教中获胜,还能大概每个月上浮200-400不等。@普通一本文科研究生普通一本大学的普通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穷啊,真是穷。一年6000的国家助学金(是不是叫这个名字),这个是没跑的。发10个月,一个月600。然后就没了…学校中有三助岗位,助教一学期大概有个300到500左右,注意是一学期。如果有幸能混一个助管或者兼职辅导员,一个月能有个5,6百吧。老哥我师范专业,一直在外面带课,特么的语文基本没人补啊。周末带课连轴转,研一第一学期,算上国家助学金,每个月基本有个2500左右的收入。抽烟勤点,但是基本能自我养活住。但是靠着学校那点钱过火的同学,经济情况堪忧,基本上还得靠家里接济。其他答主的老板发的劳务费什么的,好像老哥我从来没见过。所以文科的研究生,三思啊!!!@四非大学研一学校加国家补助每个月给1500老板每个月给1500顺便给老板当个助教,每个月1000月收入4000偶尔出个差还能混点补助啥的就不说了@某双一流学科硕士1.正规途径硕士研究生阶段国家500*12=6000奖学金按年分6000-8000-10000不等,基本与学费8000-10000相抵。没有做课题没有额外收入,研二有课题做月300-800不等。实际收入500-1300按照情况,国奖等另算。2.科研途径申请创训计划,研究生一个课题5000-10000,能不能叫收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师放权,课题给你做,经费本给你,呵呵,那就比较开心,一般20万以内小课题是有可能的。3.兼职外面接项目,这个私活就看个人能力与途径。并不方便透露,但是一定比前面总和都多,看个人能力。@同济大学硕士铁道研究院,专硕学校每个月600今后不涨,学硕800,研二学硕800,研三1000。导师每个月看心情,跟工作量没关系,最多1000。@东南某高校硕士硕士期间,固定每月600,偶尔做课题,根据任务量千儿八百的,一般劳务费都比较对得起劳务量。目前博二,固定每月2750(上次总理发话涨了250),课题费每学期都有些。总体来看,只够一般过日子,家人一直补贴中。@浙大硕士替我浙秀一把,cs硕士,学校每月700补助,加学校规定导师必须发放的助研费300,另有导师每月发放的2600,自己偶尔接接外包,平均月收入大致在6000左右浮动。其实工科专业的研究生想赚点钱应该是不缺的机会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费这个劲儿。
不止应届生热衷考研,往届生同样如此,相对来说考研录取中往届生没有太大区别,部分考官或导师反而青睐部分工作后考研的学生。硕士阶段相对来说,大部分人进行的课题难度不算大,但是团队得有个相对"灵活"的学生负责学生管理和协调,如实验室小额经费管理、分析测试记录等。往往工作几年的硕士,在情商方面比较高,很容易领会导师的意图,辅助导师开展一些工作。读博不易2013年,考研年龄限制放开后,甚至有考生喊出"年龄不该成为你放弃读研的理由"。小西作为导师,还是较为认可一句话,对于大部分学科和人来说,读研三年的收获大于同期工作三年的经验。相比硕士院校选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和研究所更少,且就业时非常看重个人的读博院校和导师(本科院校同样重要),因此知名院校的博士生就不存在缺人的情况。往往一个博士生导师每年平均能收到10名以上考生联系的邮件,而导师自身仅有1-2名招生指标。不要觉得这1-2个招生指标就能放出去,导师自己带的硕士生都有不少排队读自己导师博士的(大牛导师)。读博课题压力不小2015年以后,国内知名院校或科研所博士招生再次"收紧",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试点申请-考核制后,更多的一流院校博士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在申请-考核制的综合选拔中,应届生占据绝对优势,往届生或工作几年后的考生缺乏足够的科研成果和支撑材料,根本没有通过申请-考核的希望,甚至是直接不符合基本条件。同时,做研究是一门得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工作几年往往心会散且不具有应届生的拼搏斗志,甚至部分人无法习惯5+2和白+黑的科研生活。给你们举个博士双人宿舍的段子,两个博士住一间寝室,一年没见2次面和说上2次话,为什么呢?因为博士期间实验室或仪器设备得排队使用(不是每个团队和专业都有足够的设备和实验室,部分团队用地非常紧张),如小西当年就夜里轮换使用分析仪器。同宿舍2个博士,1个博士晚上加班做实验,回来时舍友睡下啦,早上起来时舍友已经去实验室啦。博士生因此,其实你细心观察会发现招收的大部分博士生都是应届生,而不是往届生。非说应届生不愿意考博有点不合理啊。至于读博的出路,按部分院校2017、18年就业白皮书,博士生毕业后进入高校或研究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占比超过7成,2成多进入企业做研发,少量进入事业单位、考公或自主创业。不过,你会发现不少博士为了去更好的平台或自身科研成果暂时不足,都会选择师资博士后作为过渡,广东等发达区域博士后年薪甚至高达30万/年。甚至,你在小木虫等平台会发现,非常多的杰青、长江、千人等团队在招收博士后。若是和团队谈的比较顺利,且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也是博士毕业后不错的选择。最后,作为博士过来人,小西还是劝各位研究生,有兴趣读博的尽量在硕士期间做好准备,如推免生选择直博、研二选择硕博连读或毕业时申请-考核读博,比统考读博要节约不短的时间。尤其是部分英语不好的同学,每年都有不少人想读博因为英语不过线而被拒之门外。中科院系统对于英语要求相对较高,反而不是太看重本科、硕士院校层次。读博慎重,得做好脱2层皮的准备,才会有足够的收获和感悟!
01、复旦大学高分子系的实力复旦高分子未挂靠学院,自己独立成系,却是一家全国唯二的高分子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教职人数不到50人却拥有两位院士,数位长江和杰青,以及很多优秀的年轻老师,其实力可见一斑。02、报考科目及考试流程采用申请-考核制,3月上旬-中旬初试,只需要考英语(难度显著高于六级和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和复试通知在4月上旬-5月上旬,复试形式为面试,面试包含一小段随机的英语问答,5min ppt自我介绍,和老师提问。03、招生相关目前招收学术型博士和工程型博士,相当于多出了名额,但报考时需二选一;系里对工程博士在培养方面并无轻视,但其毕竟是一个新兴学位,成长得好不好更看个人(因为大家都没什么经验)。04、报考难度复旦大学的实力院系,不用想都知道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初试英语就能刷掉大部分(所以要十分重视),复试难度也丝毫不逊,主要体现在硬实力和临场表现的平衡上。个人经验我是2018级工程博士(高分子系的第一届工程博士),但经历过学术博士面试和工程博士面试两轮面试。原因是第一届的时候工程博士的名额下放得晚,时间上就只能放在学术博士后面了,又由于报考启动晚,人数少,就破例允许学术博士面试失败的人调剂过来再面试一次了。但最终录取率还是跟学术博士差不多,原因可能是新补充进来的那一部分正好填补了之前被录取的那部分。首先,英语初试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过不了一切都白搭,所以务必认真面对;参考书目我就不列了,一来我就用过两本,没啥发言权,二来网上也有不少的方法介绍,每个人适合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面试硬实力的准备,随着考博人数的逐年攀升,竞争越趋激烈,侥幸的概率越发渺茫,所以硬实力是极其重要的;这里的硬实力我分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种,期刊论文无需多说,IF越高越好,数量越多越好(不水的前提下);学位论文则主要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补救的是什么呢?比如一个硕士毕业生他天赋很好也很努力,甚至形成了自己对科学问题独树一帜的见解。但由于硕士期间老师不怎么负责任或者干脆是个大坑,导致他走了一些弯路,至少没能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期刊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论文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来向面试老师展示他自己的能力。最后就是面试的表现了,有期刊论文在手的同学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就跟评奖学金差不多);我主要谈谈对于只有学位论文在手的同学的建议:首先要一笔带过自己的硕士导师的情况,但又要表达清楚(务必真实表达,谨记老师的圈子并不大),自己是因为非自身的原因而导致没有期刊论文(即成果)的,所以你这次主要讲的是自己学位论文的内容。这里要附加说明与一个情况,一个学生的学术评分大体可分为现有的学术素养和未来的学术潜力两项,没能发表期刊论文至少说明你在现有的学术素养这一项是不及格的,这一点请务必正视!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在自己学位论文中体现出显著超出平均水平的学术潜力才能打动面试老师(这样子才能补足前一项的不及格,而且一般这样的学生都能成为课题组的中流砥柱,老师们还是很愿意接受的)。具体怎么做各有各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和读博的决心,不然这一年就算荒废了。以上就是所有内容,祝大家考博顺利。亦希望大家均能奋力前行,德艺双修,现在这个社会,或许有一时的失败,但真正的杰出者永远不会被埋没。本文来自于小木虫论坛,作者magicrao,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是2020年,已经博士毕业两年了,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准备读研的同学和考研的同学一点点小帮助。首先我简单介绍下自己,本科非985,非211,研究生非985,非211,就不说学校的名字了,后面有些实话,怕中伤自己的母校,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发了一篇12分的文章(一作)和一篇9分的(共一),毕业时拿到省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哈哈,太得瑟了。非常感谢我的导师。我老师很低调,我就不说他名字了。下面我就开始说自己的故事吧。本科毕业时就是一小白,就是想考研,而考研。想考一好学校,好专业,其它全无要求。当然,我也为自己无知付出惨重代价,硕士研究生毕业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导师给发了一篇学报。我自己评价自己的研究生三年,学了3年英语吧。我是我导师第一个学生,我导师没科研经费,就蹭课题组的大老板,大老板的学生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当和导师谈到买试剂时,导师说你研究生经费学校只给五千,你能做什么东西,你买的东西你能做出来吗。跟着大老板的学生把一些常规实验学了一遍,硕士好像有点轻松。有次导师听别的老师说我准备考雅思,突然不高兴了,给我布置了很多实验任务。我给老师的回答是我完成不了:第一自己能力有限,第二没钱。老师给我的回答是我毕业和她没任何关系。我的回答是她的科研能力太强了,我这种学生不适合当她的学生。我这种能力差的学生,要找一个能让我顺利毕业的导师。我准备换导师或者退学。当然,最后大老板出面调节,大老板就是一个人精。晚上大老板约谈话,说没有毕不了业的学生,毕业不要有压力,如果觉得毕业有压力,立马写毕业论文,和师姐一起答辩,提前把程序走完,后面自己安排找工作或者考博。这事就压下了。毕业离校前几天,准备找导师谈照相留念的事,导师在办公把我骂了一顿,说实验做得不好,以后读博肯定毕不了业等,当然也没有毕业留念的事了。毕业后当然也不联系(把导师拉黑)。我写这个故事,不是教大家顶撞导师和威胁导师,毕业后自己心里也很郁闷,自己就是大逆不道,目无尊长。我觉得读研一定要找一个能力和人品好的导师。如果碰到和自己不合的导师,个人觉得尽量妥协吧,尽量拿到文章,毕业证和学位证。如果毕业有问题的话换导师或者退学,互相耗着,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最后面也没有学位证。选导师慎重,读研慎重。研究生最后一年考博了,选了厦门大学医学院,觉得他们有奖学金3万和竞争不激烈,初试过了,复试刷了。报的导师发的最好文章6分吧。她当时问我想发多大的文章,我说五六分吧。报的导师破格了自己实验室的实验员(自己硕士做的东西人家不入眼)。当然,当时自己很难过。毕业后上班了,发现自己更喜欢科研,对科研念念不忘。后面又考博了,选了浙大,选了个新来的导师,考博侥幸通过。暑假导师在国外,九月份入的实验室,实验室空的。自己和实验员建设实验室。实验员人比较好,刚来,没任何经验。自己小心翼翼地建实验室和做实验。入学第一个月导师找谈话,导师说我是这届招生里面最差的,其他学生都是转博得,他们的课题最少做了两年,我是零起步。希望我努力干。浙大博士毕业是3分,如果我的目标是发3分顺利毕业的话,他现在就送我一篇3分文章,回家上班去。然后谈课题的事。自己努力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和导师沟通。导师觉得合理的意见都让我自己决定,导师经常说实验经费就是给我花的,要大胆的尝试。第一个寒假实验做到关键时候,留在浙大吃年夜饭了。运气蛮好的第二个寒假文章开始投稿了,又留在浙大吃年夜饭。导师问我,我的文章定位多少,我说了个12分的杂志(最低),导师很开心。文章投稿和修回花了一年,第三个寒假又留在浙大吃年夜饭了。最后,文章被一个12分的杂志接收了。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后面两个寒假大年三十他也在办公室帮我改文章。我导师就是我的偶像。导师有些时候非常关注自己的实验,经常询问自己的实验结果。为了尽快出结果,有些时候通宵做实验,有些时候早上5点起来做实验。后面又发了个九分的共一文章。博士四年毕业,导师每个月按不扣税的最高标准给劳务费。毕业后找了个高校,导师说,实验室的东西带点走,别拿空了。工作后,也经常跑浙大做实验,导师经常请吃饭和鼓励自己。我博士导师和我性格蛮像的,都内向,直接。博士期间,收获了两个最好的朋友,每天一起吃饭,去实验室,回寝室。毕业后每周也要打两三个电话互相鼓励安慰。最后,我要说读博要慎重,博士毕业不一定能发好文章,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希望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导师和同学。来源:小木虫 作者:wu7562829
来源 | 募格课堂整合自中新网、中国青年报、小木虫、亚辉编辑 | 学术君科研人拥有怎样的生活?在一贯的概念中,他们是混迹实验室,身穿白大褂,手握器材,精算数据的一批严肃学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实他们的闲暇时光,也是可以时不时冒出一些接地气的吐槽段子,以最戳心窝的方式调侃自己的学术生活,如此一来,科研人有趣的一面就此藏不住了!在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就有位在读博士生梁墩煌,他白天是实验室里的科研专注者;晚上是脱口秀大军中的幽默制造者。从理性思维的创造,到幽默有趣的灵魂,他做到了切换自如~图源:中新视频截图这位博士生对自己的看法是: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工科博士会比较沉闷,但是其实幽默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侧重在我们的段子的结构、逻辑,然后以及我们一些比较幽默的想法,以及我们出乎意料的表演。在梁墩煌看来,脱口秀与科研同样重要,二者共同构成了他的人生。他认为二者并不冲突,科研比如尤其是工科博士,他对于我们社会的科技生产力是有促进的帮助,而我在脱口秀这方面,可以进一步的让整个社会,让大家更加去关注了解我们科研工作者他的一些生活,以及他的一些想法。这样从另外一方面,也是对于我国的一些科研事业的一种推动和帮助吧。不止西交大有着这样的斜杠青年,让人们发现了工科博士有趣的一面,此前,北大也有位博士生小姐姐的脱口秀《娶妻当娶女博士》,使她一度登上了热搜,以下是段子节选:微博上有很多人说,你看这北大的女博士,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我说你也太小瞧我了吧?我明明就是白天愁论文,晚上还是愁论文呐。我要说:娶妻,你别娶女博士了!你老婆如果是女博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躲得过四下无人的街,躲不过独守空闺的夜......图源:微博@坑中的bessie她是一位来自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5级的博士生,秦难寻。当时,在接受新闻采访的时候,她表示这是实验室年度聚会当中的一段表演,本来是一段小品,但是由于搭档临时有事,不得不更换节目,改成了脱口秀。秦难寻说,里面的台词不过是自己日常的吐槽集锦,是把3年的吐槽集结到了10分钟的节目里,她说女博士总是被吐槽偶尔也得反击。下面来看看她对于读博学术生活的吐槽段子吧~“关于导师”虽然很忙,女博士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孝顺。为什么这么说,就是说古今中外吧,横亘在人类的人性伦理道德面前最大的难题,婆媳问题。一旦你读了博士,天天要与这种高智商而且逆天的生物,叫做导师的物种。天天你要和他沟通,我的天哪,婆婆根本不在话下。这个世界只有征服不了的导师,没有沟通不了的婆婆。“关于送礼物”我男朋友他之前给我买过四个钻戒,都被我扔了。我们要的礼物实在是太难得了,真正让我们眼睛发亮的东西,只有paper。如果你能燃烧自己的岁月,给我送来一篇paper。然后告诉我,嫁给我。我绝对会说,Yes,I will !以此文公布后,随之来而引发了大部分科研人直言自己生活经历,他们有趣的一面可以说在评论中显露无疑:有关《娶妻当娶女博士》的读后感除了像以上两位博士生,以脱口秀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学术生活的“苦中作乐”,还有着看似一本正经(实则幽默感十足)的理工科博士张亚辉,他从西北工业大学开始本科生涯,到获得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学位,将人生这一阶段的10年求学经历写成了综述文章。课堂此前转载过这篇朴实且诚恳的求学著作:本硕博10年经历竟然能写成综述!理工男近三十而立的真实感悟。文中直白地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从体重外形、生活状态、恋爱经历的生活基础问题,到个人理想与抱负的精神追求,可以说全面且客观地研究了一下自己。看完之余,让人不禁觉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科研之路的酸甜苦辣。作者展示自己不同体重下的体型效果既然话题说开了,就不得不展示一下,科研人一看就心照不宣的那些生活段子了~来自一位女学霸的吐槽:怀孕生孩子是什么,就是你老公给你提供了一个细胞,然后你就在那苦苦做实验,发一篇高质量的SCI,最后你老公和你并列第一作者,还得第一位置,因为孩子跟他姓。更气人的是,通讯作者多半是你,屁大点事儿还得先联系你。 何以醒酒,唯有科研:一位从事科研的兄弟结婚不久,与几个朋友喝酒,醉倒后不省人事。被抬回家后,老婆试着用各种办法给他醒酒,都无济于事,于是打电话询问他的同事该怎么办?同事说,你喊一声:仪器出问题了,数据都没了,实验室打来电话了。老婆不解,但照做了。没想到声音刚落,只见男人噌的一下从床上蹦起来,精神抖擞地大喊道:什么情况?我的工作:做模拟的,得到的结果,除了自己相信,别人都不信;做实验的,得到的结果,除了自己不信,别人都相信。我的工作是实验加模拟,成功地结合了二者的主要特点:别人不信,我也不信。科研领域四大谜题:一、没人做实验,可是总有数据。二、总有数据,可是没有error bar。三、没有error bar,文章却可以发表。四、文章可以发表,可是没人毕业。最后,期望大家获得快乐的同时,paper的录用通知也如期而至哦~本文来源:募格课堂整合自中新网、中国青年报、小木虫、亚辉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