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市场分析|2020小麦价格,小麦行业分析报告祸福溷溷

市场分析|2020小麦价格,小麦行业分析报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最近大家应该都在积极抢收玉米吧很快又是小麦的种植收获时间了那对于今年的小麦你又有什么样的了解呢受玉米价格的影响今年小麦其实一直有缓慢在往上增加相较于去年同比涨幅已经增加12%左右不过相较于前几个月小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稳定后首次大范围下调价格但是跌幅比较小在2厘—4厘之间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首先可以看一下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区。从18年的数据来看,山东种植小麦大概是4058.59千公顷,河南5739.85千公顷。小麦全球种植分布小麦国有优质和非国有优质趋势的差不多从2018年10月到2020年7月期间2019年07月时小麦价格大幅度暴跌后续慢慢有所增加,今年六七月有小幅度下降8月又开始往回涨小麦价格走势而对于不同品种的小麦来说小麦价格涨幅趋势都是差不多的混合麦中等一向是销售价格比较高的其次是红小麦中等最后是白小麦中等4月初白小麦价格有小幅度增加但是涨幅不多小麦销售价格走势其次是小麦出厂价与小麦超市价这两个价位一直是比较平稳的从18年十月到今年七月小麦同比下来价格增加了12%也算是有一小部分的提升小麦超市价格走势小麦出厂价格走势目前已经进入了“金九银十”’如果九月份小麦的市场还不能再往上涨那么十月份再增加的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关注我,带您看更多与农业相关的知识如果您也从事农业,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小程序“吃土了”农活小程序,欢迎您的加入!数据来源:网络/侵删农业号不一样的农业资讯媒体土地|农机|农资|粮食

俞贤

全球小麦产业发展分析

研究背景小麦是全球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小麦的主要产区仍集中在亚洲,以中国和印度为主要产区,其次欧洲地区小麦在全球小麦生产中占比重也较大。大部分小麦被用作食用,也有少部分用于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因此小麦在全球粮食生产、贸易甚至在粮食安全的议题中具有重要地位,小麦产业化的演变对世界粮食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OECD)数据库,2010-2019年的数据为统计数据,2020-2029年的数据为预测数据。分析中的欧盟地区是指欧盟27国,不包括英国。数据检索时间为2020年8月25日。1.全球小麦供需现状分析1.1全球供需现状2010-2019年,全球小麦收获面积基本维持在较平稳的状态,2015年之后略有下降趋势。2019年全球小麦收获面积为216.03百万公顷,其中发达国家收获面积114.23百万公顷,略高于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收获面积占比来看,发展中国家小麦的收获面积占比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45.66%增长至2019年的47.12%。图1 近十年全球小麦收获面积在小麦产量和消费量方面,全球小麦产量和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65.18百万吨,比2010年653.06百万吨增长了17.17%。对比上图小麦收获面积略下降的趋势,说明全球小麦增产不是因为面积的扩大,而是单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2019年小麦消费量为756.49百万吨,比2010年662.28百万吨增长了14.23%,全球小麦消费呈直线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年份小麦产业呈供大于求的状态,而2012年和2018年曾出现产不足需的情况。2010-2019年发展中国家小麦产量占比在47%-50%间浮动,可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小麦产量贡献度较平均,发展中国家产量略低于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是小麦的主要消费者,全球小麦消费量的6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且消费量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可见这些国家的除了消费自己生产的小麦之外,可能还会从发达国家/地区进口一定数量的小麦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图2 近十年全球小麦供需情况对比1.2主产国家/地区及供需规模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是全球小麦主要的生产国家/地区,同时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家/地区。从2010-2019年间全球小麦的收获面积来看,2014年是收获面积最大的年份,为222.57百万公顷,2019年全球小麦收获面积为216.03百万公顷,较之2014年下降了2.96%。印度小麦的收获面积要大于其他国家/地区,2016年收获面积为31.47百万公顷,之后四年面积略有下降。自2012年后,俄罗斯小麦收获面积虽偶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收获29.08百万公顷。欧盟小麦收获面积一直稳定在24.00百万公顷上下。中国2019年的收获面积略有降低为23.73百万公顷,较之2018年下降了2.22%。表1 小麦主要生产国家/地区2010-2019年收获面积(单位:百万公顷)下图为2019年全球小麦主产国家/地区分布。2019年欧盟小麦产量为138.90百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的18%,中国产量133.59百万吨,占全球产量18%,印度产量102.19百万吨,占全球产量13%,这三个国家的小麦产量占全球小麦产量的将近一半,是最集中的小麦产区。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小麦产量也位居前列。图3 2019年全球小麦主产国家/地区分布(单位:百万吨)以下五个图为小麦主产国家/地区产需和出口情况,对五个国家/地区小麦消费量、出口量、产量和库存量进行了分析。欧盟是全球小麦主产区之一,2012-2015年是小麦产量增长较为明显的阶段,2015年产量为144.46百万吨,之后产量整体略有下降,2019年为138.90万吨。小麦库存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2019年小麦期末库存量为13.26百万吨,较之2018年增长54.73%。而欧盟的小麦消费量2016-2019年间一直稳定在112.00百万吨左右,远小于产量,因此欧盟有足够的小麦用于出口,2014年是小麦出口的高峰,当年出口小麦35.06百万吨。2019年欧盟又一次调整了小麦出口的步伐,出口小麦27.83百万吨,比2018年出口23.40百万吨增长了18.93%。图4 欧盟地区小麦产需和出口情况中国小麦产量从2010年的116.14百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33.59吨,增长率为17.45%。中国小麦的库存量自2014年起也有了明显提升,2019库存量为128.61百万吨,较之2010年51.48百万吨增长了149.83%,有力的保证了中国小麦市场供求的平衡。中国小麦的出口量一直不高,2010-2019年每年只有不到0.5百万吨的小麦用于出口其他国家。图5 中国小麦产需和出口情况印度也是农业大国,2015年起小麦产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2019年小麦产量为102.19吨,仅次于欧盟和中国。印度小麦的消费量整体也呈上升趋势,与产量呈紧平衡。2012-2014年,印度曾出口一定数量的小麦,2012年出口数量最多为6.80吨,2014年后出口数量下降较快。低出口量也使得2017-2019年间小麦库存量增加。图6 印度小麦产需和出口情况俄罗斯小麦生产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是全球小麦的出口大国,2012-2017年,俄罗斯小麦产量和出口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产量为86.00百万吨,出口量为40.82百万吨,当年出口量为产量的47.47%,但仍完全保证满足国内的小麦消费需求。图7 俄罗斯小麦产需和出口情况美国小麦产业的格局同俄罗斯略有相似,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有近50%的小麦用于出口,是主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美国小麦产量自2016年后略有下降,2019年小麦产量为52.25百万吨,国内消费量一直稳定在30.00百万吨上下,小麦库存量自2013年起有所增长,2016年时库存量达32.17百万吨。图8 美国小麦产需和出口情况2.全球小麦贸易规模分析长期以来,小麦的国际贸易活动都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各年份进出口量之间的差距不明显,进出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全球小麦进口量为171.94百万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9.33%;2019年出口量为174.08百万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32.64%。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量占比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是小麦主要的进口区域,全球进口量约80%的小麦是由发展中国家进口用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这些国家小麦出口量很少,只占全球出口量的15%左右。可见发展中国家由于供不应求等因素,在小麦贸易中过于依赖进口,更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主导的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制约。图9 全球小麦国际贸易规模埃及、印尼、土耳其、巴西等国家是全球小麦主要的进口国,由于国内饮食习惯和饲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当地小麦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这些国家小麦进口量也不断攀升。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除2012年外,年度进口量均在10.00百万吨以上,2019年埃及进口小麦12.50百万吨,较之2010年增长了23.27%。巴西在2010-2012年是第二大小麦进口国,2013年进口量下降,之后进口量缓慢增长。印尼小麦进口量增长速度较快,目前已超过巴西成为第二大小麦进口国家,有分析指出由于印尼政府禁止进口玉米,饲料加工业需要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导致印尼进口小麦增多1。2019年印尼进口小麦11.10百万吨,较之2010年同期增长了86.24%。图10 全球小麦主要进口国及进口量欧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小麦主产地区同样也是较大的小麦出口国,且近年来小麦出口量均有所增加,在小麦国际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2013年之前,美国是小麦最大的出口国,2013-2015年欧盟反超美国,但2016年之后这两个国家/地区小麦出口量均有所下降。2017年开始,俄罗斯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2017年出口量40.82百万吨,2019年出口33.50百万吨,较之2010年出口3.93百万吨增长了11倍多,小麦主要出口至北非、中东和土耳其等国家。乌克兰、阿根廷两国的小麦出口量也呈上升趋势。图11 全球小麦主要出口国及出口量3.全球小麦生产及贸易情况预测根据OECD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全球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均有增长,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产量略高于消费量。从发展中国家产量和消费量占比来看,全球小麦生产和消费格局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发展中国家小麦产量略低于发达国家,产量占比约为48%左右。发展中国家仍是小麦消费主要区域,消费量占比在60%以上。图12 未来十年全球小麦供需趋势预测根据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小麦贸易形势较稳定,进口量与出口量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仍是全球小麦进口的重点趋势,占全球进口量的80%以上,出口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小麦出口量只占全球出口量的13%左右。图13 未来十年全球小麦贸易趋势预测4.中国小麦供需及贸易现状分析4.1 中国小麦生产规模及供需现状2010-2019年,我国小麦产量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产量增长明显。2017年我国小麦产量最高,达134.344百万吨,比2010年116.141百万吨增长了15.67%。2018年由于小麦产区先后出现降雨、冻害等恶劣自然气候,影响小麦生长和出穗,导致当年小麦产量减少,比2017年产量减少了2.902百万吨。2019年小麦产量又恢复至133.59百万吨。较之小麦产量的不断上升,我国小麦收获面积在2016之后却下降明显。2016年我国小麦收获面积最大为24.694百万公顷,2019年下降至23.727百万公顷,下降了3.92%。小麦收获面积下降,但产量仍保持较稳定的状态,表明我国小麦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单产能力有较大提升。图14 中国小麦生产规模我国大部分小麦消费为口粮消费,一小部分小麦作为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小麦消费量逐渐提升,特别是对优质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和当年消费量基本持平,呈现供需紧平衡的状态。2014年后,小麦产量持续攀升,而小麦消费量略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小麦库存量增长较快,我国小麦储备充足,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2016年后,小麦产量趋于稳定,消费量稳步上升,供需处于较平衡的状态。2020年4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我国小麦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粮食供应充足。图15 中国小麦供需情况4.2 中国小麦国际贸易现状2010-2019年间,我国小麦贸易以进口为主,主要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我国小麦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最大贸易逆差出现在2105年。虽然我国小麦产量、库存量略有盈余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且单产能力逐渐增强,但优质小麦缺口较大,因此需要借助进口来进行品种调剂,培育更符合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的优良小麦。2019年,我国进口小麦3.50百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332.10%;2019年出口0.30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28.57%。表2 2010-2019年中国小麦贸易逆差情况表(单位:百万吨)进口依存度是指某一国产品的进口总额(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比例,该指标用来测度某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粮食贸易中可用来估测国际竞争力和粮食安全的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总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100%如下图所示,我国小麦进口依存度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略呈增长态势。2010-2013年,随着小麦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小麦进口依存度也不断提高,2013到达顶峰。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回升,小麦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但此后整体又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图16 中国小麦进口依存度变化趋势4.3 中国小麦产业未来趋势预测未来十年(2020-2029)我国小麦产业供需趋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获面积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预计小麦收获面积为23.33百万公顷,比2019年减少1.69%,到2029年预计小麦收获面积为23.05百万公顷。二是产量缓慢上升:2020年预计小麦产量128.51百万吨,比2019年减少3.80%,或与气候、疫情等因素有关。但此后几年小麦产量会稳步回升,2029年预计产量达到135.98百万吨。三是消费量大幅提升:预计自2020年起我国小麦消费量逐年升高,且提升幅度较大,至2029年消费量可达143.46百万吨。根据2020年农业展望大会的分析3,2020年我国小麦口粮消费和工业消费均有增长,但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饲料消费有所下降。从下图来看,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的缺口逐渐增大,因此急需提高单产、扩大种植面积并适当进口小麦以满足国内需求。图17 未来十年中国小麦供需趋势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将逐渐增长。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2020年1-7月,我国已进口小麦4.29百万吨,同比增长45.2%。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是进口量相对较多的一年,为9.63百万吨,较之2019年增长了近3倍。2023年之后进口量或可达到一定的平衡。与此同时,我国小麦出口量整体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图18 未来十年中国小麦国际贸易形势预测来源:农业

大毁灭

2020年1-8月中国小麦进口数据统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0年1-8月中国小麦进口量增长,2020年1-8月中国小麦进口量为499万吨,同比增长137%。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从金额方面来看,2020年1-8月中国小麦进口金额为1416.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8.1%。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20年1-8月中国小麦进口量及金额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上述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幻化

2019年中国面粉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高端产品需求加剧将推动产业回暖

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面粉(小麦粉)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用面粉制成的食物品种繁多,花样百出,风味迥异。小麦制粉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个传统产业,最近十年,各产业都在向规模化,集团化转变,中国的小麦制粉行业也不例外。纵观国内面粉市场,行业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近年来国内面粉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8年受上游小麦产量下降影响及国内去库存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小麦粉产量从2016年的15265万吨下降至8875万吨。2012-2018年中国小麦面粉产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2018年中国小麦面粉消费量下降至7736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肉蛋奶、蔬菜和水果等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小麦粉的消费,近年来我国面粉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据粮食金融部发布的《中国粮食行业研究报告》,年人均面粉消费量由2012年的约0.07吨/人下降至2018年的约0.06吨/人,据此测算2018年中国小麦粉消费量为7736万吨,同比下降-1.69%。2012-2018年中国小麦面粉消费量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中国面粉零售价整体呈现上行趋势从2012年以来国内面粉零售价格走势来看,随着国内面粉市场去库存加快,我国面粉价格整体呈现上行趋势,2018年中国面粉零售价格达6.03元/千克,同比2017年增加了0.09元/千克。2012-2018年中国面粉零售价格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中国面粉出口大于进口,行业呈现贸易顺差2018年我国面粉产品出口总额为11638.91万美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40.74%;2019年1-7月,我国面粉产品出口总额为6533.25万美元。2018年我国面粉产品出口量为28.17万吨,较2017年同比增长60.95%;2019年1-7月,我国面粉出口量为16.62万吨。2017-2019年前7月中国面粉产品出口量、金额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我国面粉产品进口总额为7783.95万美元;2019年1-7月,我国面粉进口总额为5575.40万美元。2018年我国面粉产品进口量为22.38万吨;2019年1-7月,我国面粉进口量为15.53万吨。(2017年进口数据海关总署未查询到)2018-2019年前7月中国面粉产品进口量、金额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5、高端产品需求加剧,2019年面粉产业有望回暖从2018年开始中国面粉行业产销量明显下降,但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随着消费者对高营养面粉产品、主食产品需求的提升,再加上政策引导以及面粉产业链整合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预计2019-2024年我国面粉产量将会回暖,回到2016年之前的水平,复合增长率约为5%,预测到2024年我国面粉产量将达到11893万吨。2019-2024年中国面粉产量预测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来源: 前瞻网

撒米

我国小麦产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在我国有近5000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人类最古老的粮食”“所有谷物的祖先”,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当前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小麦产业发展又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满足大众需求?近日,2019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暨质量发布年会在江苏省靖江市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部分主产省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国内外专家学者、粮商企业负责人以及种粮大户等就小麦育种研发、生产管理、流通加工、市场需求等各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近几年小麦品质检测结果和市场消费情况看,随着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加快推广,小麦及其产品品质整体提升,优质麦面积不断扩大,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小麦品质类型分布趋于合理 品种选育推陈出新“扬麦13”“宁麦18”“中麦578”……在2019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暨质量发布年会现场,不同品种小麦制作而成的面包、蛋糕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赏鉴。展台上的面包看上去蓬松细腻,闻起来香味浓郁。据悉,此次小麦品种鉴评种类多样、过程严谨、标准严格。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从231个品种中筛选了9个优质弱筋小麦品种、1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34个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制作成蛋糕、面包和面条进行专家现场鉴评。最终,蛋糕类“扬麦20”“皖西麦0638”“扬麦13”“扬麦27”,面包类“中麦578”“新麦26”“郑麦7698”以及面条类“大地2018”“济麦22”“郑麦379”等品种在综合评价中分数较高,获得专家一致好评。会上发布的2019年中国小麦质量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近五年新审定的达标强筋麦品种,数量占50%。“近年来,我国小麦品种不断增加,优质麦面积不断扩大,小麦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究员胡学旭认为,当前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据介绍,为准确掌握、科学研判我国小麦品质变化,2003年起农业农村部安排专项资金,委托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主产区小麦品种品质进行连续16年的跟踪检测,并从2006年起每年发布《中国小麦质量报告》,介绍评价中国小麦主要品种及其产品质量状况,为科研推广、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和食品加工提供小麦质量信息,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农民科学选择优良品种、加工企业选购优质原料提供了权威依据和重要参考。根据主产省统计,过去5年,我国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根据品种类型),强筋类小麦占21.2%,中强筋类小麦占19.7%,中筋类小麦占55.5%,弱筋类小麦占3.6%,相对于过去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严重短缺的局面,我国小麦品质类型分布趋于合理。胡学旭表示,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在紧抓小麦产量同时,长期不懈加强质量管理,开展了质量标准制定、小麦品质区划、良种补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等工作,对指导全国优质麦生产、提质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专用小麦占比达三成 绿色生产技术获推广猗猗嘉禾,惟谷之精。其洪盈箱,协穗殊茎。走进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的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化基地,可见麦苗葱绿,小麦长势良好。该基地积极推广优质品种,使用秸秆全量还田、精准定量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做到全程机械化作业。据了解,靖江弱筋小麦产业的发展采取“市场+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等农商结合形式,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优质价收购,弱筋小麦商品化率达到95%以上。西来镇的小麦产业化基地不仅是靖江小麦产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介绍,目前全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其中,河南省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达到1200万亩(2019夏收),河北省强筋麦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伴随着优质专用小麦的持续发展,绿色生产技术也在各地大力推广。据介绍,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技中心布置,近年来小麦专家指导组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强化了品质提升、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节种、节肥、节水、节药、省工等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结合选用全国各地选育的一批适合现代小麦产业需求的优质专用与综合抗性强的品种,集成组装了不同生态区域的小麦绿色增产模式并在大面积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绿色高质高产高效技术应用各具特色、针对性强、效用显着。”郭文善表示,我国在推广小麦生产技术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小麦机播壮苗、高效施肥与节水灌溉等核心技术,实现常年高产、灾年稳产。同时,加大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化、少人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力度,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但还缺乏持续增长动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建议,小麦产业发展要调整生产布局,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不断夯实粮食产能。调整生产模式,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小麦生产户均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同时调整收储环节,在粮食收购以及储藏环节,尽量做到专种专收专储,避免因为混收混储所带来的小麦品质不稳定等现象。体制机制配置管理 质与量平衡发展据介绍,目前我国小麦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应该认识到我国小麦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过硬优质品种后续改良迟缓、区域同种同品质程度低,还存在“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等。所以,小麦生产仍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做好量和质的平衡发展。对此,与会专家也进行了充分探讨。针对我国小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中粮集团小麦部特聘专家万富世说,一是实现小麦生产量质协调。目前小麦“量”有余但“质”不足,如何实现量质协调、高质量发展,满足总量和结构供给平衡面临挑战,需要整合已有资源,以大局利益调整局部利益;二是实现按产业链体制机制配置管理。面对大开放格局,品种等要素竞争面临进口冲击,要适应产业化要求,产购脱节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快改革。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步军表示,如何提升小麦品质,帮助加工企业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满足不同面制食品的制作需求,是我国小麦育种、栽培、加工、评价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总经理张春良认为,现阶段,大型企业持续扩张产能,行业整合加速。在消费市场细分化及高质量化的趋势下,产品品质与品牌优势成为赢取市场的关键。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围绕细分市场开拓区域特色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产品品牌。中粮粮谷面粉管理部陈艳表示,中国人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们在饮食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特殊的需求,包括要求食物有机、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纤维、多谷物和不含过敏原,以及其他个人偏好等。因此,吃得营养健康迫在眉睫。专家建议,为推动小麦产业提档升级,需要各有关部门、企业、种粮大户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做大做强小麦产业联盟,加快优质专用小麦科技创新,完善优质专用小麦标准体系等。

红灯梦

2019年中国面粉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马太效应趋势将愈加明显

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末,面粉(小麦粉)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从面粉日加工能力来看,现阶段中国面粉行业的三大巨头是五得利面粉集团、益海嘉里面粉集团、中粮集团,其中:五得利面粉集团日加工量达到4.49万吨,益海嘉里面粉集团日加工量达1.7万吨,中粮集团日加工量达1.2万吨。目前三大巨头的加工量约占全国面粉总加工量的30%。2018年中国面粉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十大品牌产销能力各领风骚从品牌影响力来看,粮油网评选出的十大面粉品牌分别是:五得利、香雪、古船、河套、利生、金像、发达、半球、皖王、恒天,以下是十大品牌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各大品牌不仅在生产能力规模不同,在销售市场上也各有优势,例如五得利采取的是全面出击的模式,在所有大中城市均有五得利的销售网点,市场覆盖率达到了97.6%;而古船采取的是局部占领的模式,古船牌小包装面粉遍及京城各大超市卖场,市场覆盖率超过98%。2018年中国面粉品牌TOP10企业生产/销售能力对比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中国面粉生产区域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根据中国粮油信息网数据统计,从2018年小麦产量区域分布看,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省份只有一个,就是河南;产量在1000-2000万吨的省份有三个:山东、安徽和河北;产量在100-1000万吨的省份有7个:新疆、福建、四川、江苏、陕西、湖北、广东;产量在0-100万吨以下的省份,共有13个,剩下的省份为没有种植小麦的省份。2018年中国面粉行业区域竞争格局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面包糕点和方便面对面粉需求量最高目前我国面粉制品中对面粉需求前两位分别是面包糕点和方便面,对面粉的需求量超过900万吨;第三是挂面,对面粉的需求超过500万吨;排在第四位的是冷冻面制品,对面粉需求超过200万吨,其余面粉制品面粉需求均在100万吨以下。5、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将加强2019年最新消息这三大巨头计划五年内都将扩产。其中五得利扩产到8万吨的处理量,益海和中粮计划增加到5万吨左右的日处理量,这样算下来,这三大巨头的日加工小麦约占全国的70%以上。其他面粉企业要在这30%的份额中去竞争,去存活。这30%的日处理量中还有很多集团化的企业如华龙、克明面业、利生等,还有很多地方龙头企业如河北的金沙河、河南的思丰、山东的天邦、江苏的华升、苏三零等,他们会占去至少20%的份额,余下的10%份额会使多少企业遭遇出局。未来中国面粉行业企业竞争格局预测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综上所述,随着三大巨头日处理量的扩产,面粉行业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将加强。更多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面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来源: 前瞻网

雷锋车

2019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现状,未来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持续增加

一、粮食行业概况为更好地组织实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等,研究制定本规划,并提出粮食行业"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和"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全面实施,中国粮食物流业发展较快,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全球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9年度,中国大米产量预计占全球产量的28.9%。印度排第二,占全球产量的23.13%,其次是印尼,大米产量占全球7.0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统计,2017年全球大米消费量增长迅速,消费量为486.4百万吨,截至到2018年,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87.2百万吨,同比增长0.16%。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从粮食的出口来看,2018年,中国粮食出口量为366万吨,同比增长30.7%,出口额为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019年上半年中国粮食出口量为217万吨,同比增长39.6%,出口金额为1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8%。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进口方面,2018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1555万吨,同比降低11.5%,进口额为458.7亿美元,同比降低4.6%。2019年上半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5058万吨,同比降低19.6%,进口金额为192.78亿美元,同比降低20.5%。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中国粮食需求增长趋势分析粮食供求的变化形势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求情况,对中国粮食未来需求做出如下判断:1、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将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继续增长。中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每年增加0.5%以上,加入人口总量增长因素,中国粮食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的幅度在1%以上。2、人均大米的消费量稳定或缓慢下降。近7年来,人均稻谷生产数量为150公斤左右,但过剩库存增加。中国大米(稻谷)的总需求量增加速度最大不会超过0.5%。3、人均小麦的消费量逐渐增加,进口数量增加。近7年来,人均小麦生产数量从86~87公斤增加到93~95公斤。而小麦的过剩,并不像稻谷一样突出。4、大豆的需求总量继续增加,国内进口也将增加。主要是人口总量和人均肉禽蛋奶消费数量的增加拉动饲料需求尤其是豆粕需求的增加。5、玉米的需求数量增加,道理同大豆。中国玉米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需求的增加。六是马铃薯的需求继续增加。马铃薯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城市化情况和马铃薯西式消费方式的扩展速度。因此,未来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持续增加。

勇也

2020江苏小麦产业发展趋势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作为主要的口粮、商品粮和战略储备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2019年全国小麦面积3.56亿亩(占粮食总面积的20.4%),亩产375.3公斤,总产1335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0.1%)。一、产业发展现状江苏省是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之一,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10%左右,分列第4位和第5位。同时,江苏省是我国小麦产销大省之一,市场化程度高,生产的小麦不仅能满足本地口粮消费和加工企业需求,还是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重要的小麦原料采购基地。因此,江苏省小麦生产对保证我国和当地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供给、维持粮价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生产情况1、小麦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总体趋于稳定,呈南减北增趋势。2019年夏收全省小麦面积3520万亩,总产1318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3.6%和35.5%,面积大于水稻据第1位,总产仅次于水稻据第2位。由于产销形势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新世纪以来我省小麦面积有所起伏。“十五”期间(2001-2005)小麦年均种植面积由“九五”期间的3324万亩,调减至历史低谷2500万亩;此后由于中央持续重视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油菜、大麦等越冬作物面积大幅度滑坡,小麦年均种植面积逐步恢复到“十一五”的3124万亩、“十二五”的3504万亩、“十三五”的3582万亩,并于2016年达到历史最大面积3655万亩。“十三五”期间,苏南5市小麦面积调减较快,2020年为285.8万亩(占全省7.8%),比2016年减少150.8万亩,减34.5%;苏中3市稻麦周年高产稳产,仍是规模种植黄金组合,调减有限,2020年为888.4万亩(占全省24.2%),比2016年减少33.5万亩,减3.6%,启东、海门等传统油菜、蚕豌豆产区甚至扩种小麦;苏北5市小麦主产区因无越冬替代作物,面积保持稳定且居高不下,2020年为2492.1万亩(占全省68.0%),比2016年增加了94.6万亩,增3.9%。2、地处南北过渡带,品种品质类型丰富多样。以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江苏省小麦可分为淮南和淮北两大麦区,面积约各占一半。淮北地区种植半冬性白粒小麦,属我国黄淮平原冬麦区,产量水平较高,中强筋类型品质较好;淮南地区种植春性红粒小麦,属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冬麦区,其中苏中地区产量水平较高,苏南地区产量水平较低。我省稻茬小麦占比约75%,是全国最大的稻茬麦省份,淮南地区以稻茬小麦为主,淮北地区稻茬略多于旱茬。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品质类型的不同,我省小麦生产可划分为四大品质区域,即淮北中筋、中强筋白粒小麦优势区,里下河中筋、强筋红粒小麦优势区,沿江和沿海弱筋、中筋红粒小麦优势区,苏南太湖和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生产区。虽然沿江沿海弱筋小麦仍具有传统优势,但近几年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涌现,导致主产区域内品质差异加大。目前正在按气候和土壤特点等进行更细致的品质区划,以发挥专用类型小麦品质潜力。3、单产稳步提高,总产稳定增长。我省小麦科研力量较强,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单产稳步提高,总产稳定增长,对我省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的贡献率最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建国以来(1949-2020)我省小麦单产年递增率达到3.15%,显著高于同期粮食2.79%和稻谷2.24%;新世纪以来(2000-2020)我省小麦单产年递增率达到1.69%,显著高于同期粮食0.86%、稻谷0.49%、玉米0.52%;“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江苏粮食总产增量中,小麦分别占77.9%、52.8%、71.0%(预估),贡献突出。近几年苏中、淮北小麦攻关田亩产已达700公斤以上,苏南小麦攻关田亩产已达550公斤以上。2020年全省小麦平均亩产380.2公斤,比2016年提高 39.4公斤,增幅达11.6%,年均增长2.8%;2020年小麦总产比2016年增加88万吨,增幅达7.1%,年均增长1.7%。可见小麦的增产潜力依然较大,在种植面积有所调减的情况下,由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小麦总产依然保持稳定增长。4、市场价格稳定,种植效益不高。普通小麦的市场价格区间主要取决于托市收购政策实施情况影响,以稳为主。近年来最低收购价的小幅调低,由2017年的1.18元/斤,下调到2018年的1.15元/斤、2019和2020年的1.12元/斤,对市场的影响尚在可承受范围,说明政策性托底仍然是保证小麦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但最低收购价的支撑作用已经逐步弱化。小麦种植成本逐年增加,但价格和产值趋于稳定,故种植效益总体不高,不计自营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成本有一定的现金收益,如全成本核算只是保本微利,2016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为负值。近10年全省小麦生产效益汇总表(江苏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调查汇总)(二)需求情况1、产需总量基本平衡。江苏小麦的产需情况与全国相似,总体平衡,丰年有余。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省小麦用于口粮、饲料用粮、工业行业(食品)用粮以及种子用粮、新增储备粮等消费数量分别约为400万吨、300万吨、400万吨、60万吨、80万吨,总需求量在1240万吨左右,近5年来全省平均总产量为1296万吨,属于产需平衡、略有盈余的状态。我省既是小麦主产区,也是主要销区,既有国内贸易,也有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航运发达链接南北内外优势突出,逐步形成了粮食贸易集散中心,南方省份小麦需求大多经由我省中转销售。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收购品质(外观品质)上看,主要是受小麦生产中后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好的年份收购品质国标3级以上的比例可达到90%以上,作为普通小麦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中后期雨水偏多的年份,易造成赤霉病、穗发芽、不完善粒比例高,色质变差甚至霉变,收购品质明显下降,特别是赤霉病重发年份,不仅产量损失大,毒素超标直接关系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接受度较差。从专用品质(内在品质)上看,就单个品种的内在品质潜力而言,无论是强筋、中筋还是弱筋小麦,我省都不乏优良品种,但由于品种布局不到位,越区种植,加之混收混储,商品小麦内在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与北方主产省相比有一定差距,与进口小麦相比差距更大。因此,我省商品小麦大多只作为普通小麦使用,优质专用小麦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目前主要依靠进口。二、存在问题(一)生产技术层面1、品种“多乱杂”,突破性不足。一是品种“多、乱、杂”现象依然严重。育种主体多,同类重复多,品种数量多,营销企业多。众多种子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极力宣传推广自身拥有品种权或经营的品种,行政推广部门作为有限,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难以落实,导致大面积生产上品种应用分散与碎片化,既不利于栽培管理与生产指导,也不利于病虫害统防统治,更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二是突破性不足。新近育成的一大批新品种在综合性状、产量水平方面不相上下,但优质高产兼顾、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并不突出,育成的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品种存在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也有待提高。2、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约束,导致生产粗放,标准化程度不高。一是茬口条件限制。我省一年两熟制稻茬小麦为主,大面积粳稻腾茬较迟,同时稻茬土壤适耕性较差,适耕期短,适期播种和整地播种质量难以保证,制约大面积平衡增产。二是壮苗培育技术有待完善。特别是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择适宜耕种方式、提高播种均匀度、控制好播种深度等技术仍需进一步探索。三是农机装备水平有待提高。水稻秸秆还田、耕整、播种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农机装备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土壤、墒情条件和农艺要求。3、南北过渡地带,自然灾害多,防灾减灾、抗逆技术不太过硬。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虽雨水资源充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局部性与区域性灾害发生常态化。淮北旱作区阶段性干旱、淮南地区涝渍灾害发生概率较大,倒伏、冻害经常发生,中后期雨水偏多导致赤霉病、穗发芽等大发生的概率约5年一遇。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排等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同时,要加强防灾减灾、抗逆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主动、科学应对。4、病虫草害多,且越来越复杂,抗药性增强,精准高效防治难度加大。威慑我省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病虫草害较多,包括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麦蚜、日本看麦娘、看麦娘、硬草、菵草等。近年来江苏麦区病虫草的发生加重且呈复杂化趋势,出现了因赤霉病菌潜伏侵染而产生毒素、威胁食品安全的情况,小麦条锈病、腥黑穗病等由点发向群发、趋重态势发展。病虫草害药剂防治过程中,出现了抗药性增强情况。产量水平提高与气候变化也影响了病虫草的发生规律,增加了安全、精准、高效防治的难度。5、种、肥、药投入多,报酬率不高,种植效益低下。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种植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和农机装备的应用需求迫切。实际生产中,传统的粗放式人工撒播、免耕直播依旧是部分地区农户首选的播种方式,播种量和均匀度难以准确掌握;粗放旋耕导致秸秆还田不到位,影响出苗和壮苗。田管措施以加大播量、施肥量和施药量为主的经验式传统应对方式,难以做到精确定量播种和精准施肥用药,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逆境胁迫风险,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不稳、效益降低。(二)产业协同层面目前小麦科研育种、农户生产、收储流通、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和市场消费等环节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缺乏协调,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产量、质量、规格、技术、价格等市场变动大而不稳定,在小麦整个产业链条中,科研滞后于生产,生产滞后于流通和加工,面粉加工又滞后于食品加工业,业内人士称之为恶性循环的产业经济特征。1、产前、产中、产后互不了解需求,小麦生产与龙头企业间缺乏有效链接。尽管江苏省小麦加工、流通企业发展迅速、小麦产业化整体水平较高,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衔接仍需加强。特别是企业的经营机制、市场发育、服务水平还较低,在信息、品种、技术、组织和产销方面缺乏具体的实体支持,产供加销有所脱节,限制了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2、小麦流通大多沿袭传统混收混储的物流体制,不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小麦收购、储存、流通过程中不考虑专用品种和内在品质,混收混储,加之未能形成有效的优质优价机制,质量好坏一个样,加剧了商品麦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面粉、食品等终端企业需求。3、面粉加工产能过剩但档次不高,开工销售不足,研发力量不足。我省虽引进一批先进的小麦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但并未发挥一流设备的效能。高品质的专用面粉研究和开发不足,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产品,缺乏品牌意识,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对小麦酿酒造曲品质要求及指标的研发不够,难以形成小麦生产、加工、消费等领域协调沟通的研发团队。三、采取对策及成效(五结合、五促进)(一)良种攻关与良法配套相结合,促进产量品质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挖掘抗病新抗源和综合性状优良的新育种材料,创新小麦高产、专用、抗病、抗逆综合性状品种改良技术,提升优良品种育种水平。二是从市场企业的需求出发,协作制定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目标,筛选出为小麦加工企业和广大农民欢迎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供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三是完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布局,指导优质专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较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四是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质调优技术,并注重与抗逆、省工、节本技术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抗逆高产优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高产典型再获突破,2020年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新南管理区十六大队中筋小麦“淮麦33”高产攻关田块亩产达827.5公斤,创造我省小麦单产新纪录。(二)农机农艺相结合,促进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双提高一是加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墒情条件的高质量耕整、精准播种和施肥农机装备的研发。二是创新规范化机械耕播与壮苗培育技术,研发配套播种、施肥等新型农机的农艺措施。三是利用农田和作物监测装置,建立基础农情信息数据库,构建作物栽培方案设计模型、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诊断调控模型等,集成建立作物精确管理技术体系,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管理。研发的小麦双轴控深匀播复式作业技术,集成小麦双轴控深匀播机,实现了土草深耕匀混、精准播种、高程度复式作业,可节省机械作业费45元/亩,节省种肥成本30元/亩,增产15~20%,增收100~150元/亩。研发的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播种施肥技术,集成新型外槽轮式排种器与播量精确监测装置,有效降低了播种误差,实现了在北斗RTK动态定位、CAN总线控制、作业处方支持下的精确播种施肥作业。(三)关键技术创新与技术体系集成相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充分整合小麦产业各领域的优势力量,围绕制约我省小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以及区域性特殊问题联合攻关,创新规范化播种与壮苗培育、肥料安全高效施用、高效抗逆应变、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配套智能生产与管理、收获贮藏与加工增值、产业经济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等,再到区域熟化、基地示范,集成组装和构建江苏小麦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显著提升我省小麦产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实施以来,江苏省小麦平均单产稳步增加,2020年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籽粒品质整体质量较好。(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采用“贴合生产、协同创建、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的技术推广思路,切实加强技术推广与服务。一是制订详细的熟化试验和示范方案,规范开展实验,确保数据可靠,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针对科技创新成果特点,制订完善的推广方案,明确推广内容、区域规模、培训计划、示范户培育、推广方式等。三是多途径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创新科普模式,组织观摩、推介、培训及创业实训等活动,培训技术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和职业农民,充分利用农技耘APP等信息化推广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技术培训与推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显示度、推广度和应用效果。2018-2020年连续3年举办的种植大户千人培训与信息交流会,已基本形成活动品牌,通过共同研讨种植产业现状、产业发展政策与趋势,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整合全产业链优势资源,为种植大户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新冠疫情期间,采用线上会议、视频培训、农技耘APP技术发布等形式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服务,累计培训50万多人次。(五)产业技术协同与产业链协同相结合,促进产业协同健康发展一是小麦产业各个环节应更多关注市场的需求,并加强各个环节沟通和链接。从2017年起,通过发布江苏省年度《小麦质量报告》和“品种品质地图”,吸引产前、产中、产后各方对江苏小麦品种、品质和品牌的关注。二是加强小麦品种区域化布局,细化优质产麦区域,由政府部门转为市场企业主体对种田大户进行积极引导,加强产业化开发,加工、流通、种业和服务企业积极推动小麦订单生产和产销的优质优价。三是专业化分工对小麦产业发展越发重要,加强机械化耕整、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环节标准化生产管理,提升流通、仓储、烘干等技术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人性

2019年河南省小麦行业种植面积及产量分析,小麦种植收益明显好转

一、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2018年,小麦播种面积24268千公顷;2019年,小麦播种面积22984千公顷,同比下降1.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我国小麦总产量13144万吨;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416公斤/公顷。2019年,小麦产量13106万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河南省小麦种植收益明显好转2019年河南省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小麦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小麦亩均生产收益414.34元,比上年提高43.34元,增长11.7%,种植收益明显好于上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2018年,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8609.77万亩,平均亩产418.46公斤,2019年,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8559.97万亩,减少0.6%。在小麦总面积下降的同时,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03.9万亩,较上年增加363.9万亩,增幅达4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气象条件来看,总体上2019年河南省小麦生长的气象气候条件利大于弊,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长。2018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720.57亿斤(3603万吨),2019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748.36亿斤(3742万吨),同比增长3.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此外,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小,危害程度轻。据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截至5月上旬统计,全省小麦累计发生病虫害面积比上年同期减少2000多万亩次。2019年中央和省财政共下拨1.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南部36个县(市、区)开展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由于防治及时,2019年小麦发生各种病虫害为近年来最轻的一年。

恐龙谷

2019年中国面粉行业下游市场发展现状和市场趋势分析 主食面制品市场需将增加

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末,面粉(小麦粉)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面粉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方便面、挂面、拉面、馒头、油炸面制食品、冷冻面制食品、面包糕饼等。需求领域需求特点方便面这是最成功的方便食品,产量大,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最有希望使用专用粉,质量上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咬劲、有弹性、泡不烂。挂面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拉面面条中十分重要的品种,面粉用量比较大。其对面粉的色泽要求虽不高,但要求筋力要好,要有弹性。馒头馒头专用粉的数量更大,关键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由于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性不同,馒头专用粉还停留在通粉阶段。油炸面制食品种类很多,要求与蒸煮食品有很大不同,一般要求具有松脆的特点,需要筋力较强的面粉。冷冻面制食品发展比较快。除了要满足加工和食用方面的要求以外,还要考虑在冷冻、解冻以后某些特性的保持问题。如:皮类食品解冻后的破裂问题,含菌量要低等。面包糕饼加工此粉种要求有精良的工艺、设备和适宜的原料。较之上述专用粉,专业性更强,附加值也最高。一、2018年我国方便面产量达到1195万吨方便面,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南方一般称为碗面,香港则称之为公仔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产销国。国内方便面产量基本保持平稳,2013-2018年产量均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2018年我国方便面产量达到1195万吨,同比增长8.3%。二、2018年挂面产量达到812万吨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统计,从2016年至2018年,中国挂面行业的总产量从600万吨增加到812万吨。大型制面企业的扩产、升级改造,以及中小企业的提质增效,每年所需新型生产线在20条以上。三、2018年我国馒头需求量达到2027万个/日根据康宝莱发布《2018康宝莱中国营养早餐调研报告》显示:82%的中国消费者习惯在家用早餐,而自制早餐的比例高达87%。包括馒头、煎饼、米饭、面条、粥等在内的传统中式早餐仍是中国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比例为63%,中老年人对中式早餐的偏爱程度更高。2018年我国馒头需求量达到2027万个/日,随着人口的增长,馒头的需求量将逐年增长,据此测算,2018年我国馒头年需求量达到60.81亿个。四、2018年中国速冻饺子产量达171.6万吨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也是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统食物中的一个代表,速冻饺子因其食用方便、卫生且富有营养,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统计,2018年中国速冻饺子产量达171.6万吨,同比2017年增长23.45%。五、2018年我国面包糕点市场规模约为2280亿元面包是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规模以上烘焙企业1800家,主营业收入3800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360亿元。在烘焙食品中,面包和糕点的销售额合计占60%左右,据此测算2018年我国面包糕点市场规模约为2280亿元。六、非油炸主食面制品的市场比例将会有所上升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健康、营养、生态的面粉制品受到大众的欢迎,而油炸食品存在铝超标问题,目前诸多省市都加强发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食品安全监管。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面粉产品、主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方便面、油炸面制品的市场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而面包糕点、挂面之类非油炸主食面制品的市场比例将会有所上升。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面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