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今休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美洲狮

2019消费金融研究报告:十万亿级规模,引大佬纷纷入场圈地!

来源 | P2P观察(p2pguancha)作者 | 观察君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情绪。如果有,就用“买买买”来解决。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多方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消费不仅是大众快乐的源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标配。国家层面多次提到“消费升级”,强调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各界大佬入场圈地。除了早已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BATJ也已完成布局。“二线梯队”,如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正在持续入场。2015年互联网企业被正式允许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后,互金平台也纷纷聚焦消费贷这一优质资产,扮演着助推我国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角色。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强监管”洗礼,规范化尤为凸显,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合规经营的互金平台将脱颖而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金融科技的赋能下,消费金融仍大有可为。消费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消费、投资与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投资推动的,中国也不例外。数据显示,2009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5%,到2017年,该贡献率已降低至33.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终消费支持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11年突破50%后,比重持续增加,近年来基本稳定在55%左右。由此可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将由供给转向需求,三驾马车的发力点也会发生转变。当前,我国已由资本推动型步入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轨道。据了解,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70%左右,相对来说,我国消费比重仍有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广阔。消费金融顾名思义与消费有关,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也是对传统消费方式的一种升级。不管是从金融产品本身的创新发展来看,还是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升级”的国家层面来看,消费金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虽然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目前企业经营模式、行业风险控制,以及监管体系都尚不完善,但成长道路十分稳妥。2009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消费金融这个概念被认可后,银监会将试点逐步扩散开放,成效鲜明。2015年6月,为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截至目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共有27家,其中4家尚未开业。总得来说,发展消费金融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而且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类型和金融服务产品,助推金融市场创新。消费金融向互金行业“开闸门”2015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鼓励创新突破,允许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迎来黄金时代,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也悄然改变。互联网巨头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永远,最早涉及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涉是BATJ,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都是依托电商平台的消费场景而诞生的。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极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作出细化政策措施。这一重要举措,引发了消费金融模式改革。由于互联网金融各行业纷纷聚焦消费金融,传统消费金融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赋能,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了。目前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三成,而美国信贷人口渗透率,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82.0%,因此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9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见证了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变化。而互联网与传统消费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使得消费形态日新月异。以90后乃至95后为代表的“年轻一族”,同时也是消费主力军,拥有着差异化的消费需求,追求快节奏的消费方式,超前享受意识更是浓烈,网络消费金融能够很好的回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介入消费信贷领域是“恰逢其时”,给传统消费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早早就被消费贷借款人分散、体量较小、风险控制相对容易的特质吸引。近年来,P2P网贷消费金融成交量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成交量已经达到了5272.17亿元,相对 2017 年增长了 23.60%。目前,P2P网贷的消费场景正在向医美、教育、家装、旅游、保险等多个细分垂直领域进一步渗透,未来将更贴近小额普惠金融。诸如趣店、乐信、和信贷等优秀上市互金平台,正紧抓消费金融爆发增长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以和信贷为例。和信贷成立于2013年,核心业务为网贷业务,即信息撮合服务。自2016年开始,为顺应监管限额要求实行战略升级,深耕消费金融领域。2017年11月,成为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信贷深耕消费金融领域有三个原因:一、消费金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消费升级也是新三家马车之一,发展空间更为广大;二、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等特点更符合网贷机构相关监管条例,主要覆盖有借款需求的长尾用户群体;三、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创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当前消费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相较而言,和信贷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和芯”资产保障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积累。和芯覆盖资产获取、风险定价、贷后管理、风险转移四个环节全链条业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贷后管理、前端获客、中端运营等各个环节。消费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风控始终居于金融的核心地位。和信贷坚持以数据为基础,在应用层进行技术层面的革新,通过持续进行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模型的迭代,构建出智能风控应用体系,这些智能应用集中于贷前的信用评分、反欺诈、贷中及贷后监控预警等环节。在贷前反欺诈环节,利用知识图谱来聚合各类数据源,描述出人与人之间的潜在相关关系。当融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构成知识图谱时,有一些实体会同时属于两个互斥的类别,通过这种不一致性检测,可以识别潜在的欺诈风险,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都说消费金融是“场景为王”,而消费场景多元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据了解,和信贷已经与渤海国际信托、凤凰智信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紧密合作,将科技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共同驱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和信贷一直紧密配合监管方相关工作,目前已将系统接入百行征信,与百行征信共享信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信用,降低风险管理成本。近期,更是主动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和信贷方面表示,此次增资一方面是顺应监管趋势,另一方面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后续实缴资金相关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开拓消费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消费金融领域的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P2P网贷平台、电商平台等等。传统意义上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贷款期限短、审批快速、无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普惠性广等独特优势,对于互金平台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质上是信用贷款业务,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场景,不提供购买房屋和汽车等大额消费贷款,根据贷款是否直接用于消费场景来分辨现金贷与消费贷两种。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拥有互联网属性的消费金融,能够更便捷的切入到各种消费场景当中。因此,风控能力尤为关键。很多实力够硬的平台,拥有自建风控系统、完善的风控生态体系,相对传统机构更有效率。此外,还能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收集、分析用户画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必须跨越的鸿沟。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中风险爆发,监管频频发声。2017年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准入牌照、年化利率、砍头息、贷款用途、融资渠道等多方面都被提出限制。“强监管”时代下,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利润率下降,利息和服务费整体也被限制在36%以下,再加获客成本、风控成本、合规成本、资金来源等等运营成本提高,平台收入将进一步降低,许多企业“熬不下去”。相信在淘汰一批违规的企业后,互金行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大的提升。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百行征信的存在能将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降低信贷的风险管理的难度系数。另外,在违约风险方面也能起到预判作用,从而降低坏账率。在监管的呼吁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多数传统银行、大型持牌金融机构都在等一个契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互融合,开拓业务边界。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环境势必朝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结语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个最好的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强监管”的落实,无论是消费金融领域的规范化,还是P2P网贷行业的合规化,都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将进入全新阶段。消费金融的本质也是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要牢牢把风控放在首位。当前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在科技赋能下,消费信贷市场的场景会更加多元化,发展空间仍非常广阔。凤凰涅槃后,市场爆发的“威力”不容小觑,消费金融未来可期!

马铃薯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消费金融公司将迎万亿蓝海市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1月18日,“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于会上正式发布。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23家;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金淑英、研究部主任李健等出席并作观点分享。| 消费金融公司将迎万亿蓝海市场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该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消费场景开发将成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报告显示,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同时借助科技的支撑,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消费金融平台核心竞争因素将聚焦于四方面从市场主体看,截至目前,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是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业内专家提出了5项建议: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其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再次,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另外,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责编: 裴熔熔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End

君子

《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发布,未来五年内消金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万亿

1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并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了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费用下降。从2016年到2019年,消费金融年利率从23.41%降到16.84%;二是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发行ABS和金融债的占比显著提升。2019年上半年发行消费金融类ABS共34单,发行规模为959.78亿元;三是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在增加,依托场景的业务占比降低,同时现金贷的占比在增加;四是行业整体受行政处罚较少,截至2019年11月底受处罚仅3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0%。报告同时预测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有望在2019-2023年实现翻番。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在信贷风险方面,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信贷风险总体可控。《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在未来几年内的正式推出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金融行业的信贷风险累积。报告还指出持牌消金公司的优势将不断体现。持牌消金未来应在保证风控的情况下,重点考虑如何降低服务费用。关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在政策方面的建议,与会专家认为,第一,对于消费金融类信贷服务要按照贷款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监管;第二,要进一步鼓励、支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ABS、金融债等渠道开展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第三,在消费信贷公司的整体利率保住“36%以上为非法放贷”红线基础上,应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根据自身风险成本设定合理贷款利率。

孔雀镇

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三万亿元

来源:中新经纬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三万亿元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1日电 (魏薇)1月1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主办的“新消费、新挑战、新发展”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期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预计2019到2020年消费金融市场扩张将有所减缓,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三万亿元。报告称,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明确共分四类,分别是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支,2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消费金融平台,以及其他的规模较小的、非持牌消费金融及小贷公司。报告认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四个主要特征。一是由于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完善和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费用水平有所下调。在调查样本中,从2016-2019年,全样本消费金融年利率(注:此处的年利率估算为简化的多付的费用除以本金,并非按本金同步减少情况下计算的年化利率)从23.41%降到16.84%,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均体现了相似的下降趋势,目前两类公司的平均年利率均远低于利率红线36%的水平。二是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消费金融公司中发行ABS和金融债的占比显著提升。2019年上半年,消费金融类ABS共发行34单产品,发行规模为959.78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发行数量增加1单,规模同期上涨14.94%。三是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受行政处罚的情况较少,说明整体行业规范发展成效显著,行业合规性显著提升。2019年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受行政处罚仅有1次,至2019年11月底,消费金融行业受行政处罚一共3次,较之去年同期下降40%。四是从业务类型的角度,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在增加,依托于场景的业务占比在降低,与此同时现金贷的占比在增加。展望未来五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前景,报告预计,2019到2020年消费金融扩张将有所减缓,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三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也必将出现一定的整合和重组,可能会有一部分盈利表现差的非持牌机构乃至持牌公司退出市场。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徐翔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对于消费金融信贷服务,建议按照贷款类型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有时,一些机构可能实际上做了一些消费金融服务,但是其监管要求是不同的,以至于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的空间。其次,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债等渠道开展多渠道的融资,有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消费金融公司应积极采取多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过去几年国内和国外对一些金融科技的实践都表明,采取新兴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能够降低实际信用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同时也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中新经纬APP)

人爵

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 巨大万亿蓝海待爆发

中国网财经1月18日讯(记者 杨畅)今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与此同时,《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成熟的商业模式正在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据悉,此次报告调研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的109个城市,其中包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三线、四线城市,调研涉及获批的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网贷代理平台等50家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提供商共计1169份样本。本次论坛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经济领域学者、消费金融企业等行业专家大力支持,企业高层代表、清华大学知名经济学专家、专业媒体等共同就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发展之路、如何达到消费金融企业创新与开展业务合规相统一、如何拓展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以及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消费成经济增长驱动力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以往三驾马车主要依靠投资,而现在则转向消费驱动。从核算角度看,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除消费不断增长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不断改变。80、90后已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价格已不再是决定消费的唯一因素,借贷观念更易被接受;此外,受消费升级影响,三、四线等小镇城市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当期现金已无法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而传统借贷业务又格外看重资产。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与潜在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短期消费贷款已由2004年的1253亿元增长至2018年9月的8.23万亿元,增长近66倍,而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仅增长15倍。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我们注意到,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所以相对意义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滞后发达国家较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消费者升级换代的欲望非常强烈,消费正从量向质、有形商品向服务层面转变,居民消费选项也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大大拓展,而消费金融由于无抵押、小金额和普惠性等特征覆盖到传统金融所不能触及的潜在消费市场,以不同场景和消费业态为内容,消费金融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使消费真正成为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对比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排名前列的捷信、中银及兴业等金融公司,近些年通过大力分布网点、发展场景式消费贷款及开发样式多、线上线下全覆盖、申请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 科技金融助力消费场景多元化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因此,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4年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下沉,拓展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相比比重方面,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金融消费多场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消费金融企业目前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并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手段,通过手机、APP、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构建线下网点和线上补充的业务网络体系。正是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持牌公司业务模式趋于成熟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8消费信贷市场报告的指标体系(CCWE指标体系)结果显示,通过“普”和“惠”值加总就得到出普惠金融的衡量度,其中普+惠综合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农业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设立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该结果即反应了中国目前消费金融市场服务大众满足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发展现实,也说明较早成立的捷信、中邮、兴业等不同消费金融主体的业务模式正变得日臻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参考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金融使用情况、可得性和质量三个方面,对所有调查样本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评价。其中,在质量指标上录得较高分的为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上海银行。而从G20普惠指标体系总分来看,排名靠前仍然是捷信、兴业为代表等消费金融公司。评价结果总体与与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出来的结果变现差异不大。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另一方面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以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 对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的建议方面,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第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第三,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因此应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将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做为服务对象;第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政府应将个人涉及的所有行业纳入征信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曰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报告出炉 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来源: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12月23日消息,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今日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贷款规模超过13万亿元,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金融科技成为消费金融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头部效应”凸显。消费金融成绩依旧亮眼,金融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规模增至13.34万亿元;同时,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末达到34.6%。此外,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芝麻分、度小满“磐石资质因子”等利用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和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新消费主义崛起,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90后、00后人口超过了3亿人,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同时,年轻群体倾向于信用消费,对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又进一步促进信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强的消费意愿: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消费金融空间依旧,迎来合规发展大时代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行业内扶优限劣,清理洗牌,迎来合规经营的新起点。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场景、技术优势,也有更强的合规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帝曰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报告: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00:24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12月23日,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贷款规模超过13万亿元,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金融科技成为消费金融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头部效应”凸显。消费金融成绩依旧亮眼,金融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规模增至13.34万亿元;同时,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末达到34.6%。此外,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芝麻分、度小满“磐石资质因子”等利用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和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新消费主义崛起,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90后、00后人口超过了3亿人,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同时,年轻群体倾向于信用消费,对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又进一步促进信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强的消费意愿: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消费金融空间依旧,迎来合规发展大时代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行业内扶优限劣,清理洗牌,迎来合规经营的新起点。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场景、技术优势,也有更强的合规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三极

消费金融行业深度报告:模式、趋势与重点公司全解析

近日,如是金融研究院联合互金观察站发布《让消费成为资本:2020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消费金融突然成了一个站在风口上的行业。仅用2年时间,这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客户群体、投资规模呈几何增长之势,让其他行业望其项背。消费金融的崛起并不是一个意外,在中青年群体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借贷消费成了一种潮流。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蒙头狂奔的时代:这一年,有的公司在细分场景中疯狂“跑马圈地”。3C分期的捷信、买单侠,校园分期的趣分期、分期乐,装修分期土巴兔、家分期,教育领域的爱学贷、蜡笔分期……依托各种细分消费场景的分期产品像雨后春笋一样生长起来。连专业自营300年的京东都坐不住了,在2015年4月陆续推出“旅游白条”“安居白条”。这一年,有的公司拼命把消费金融植入自有的生态体系。微众银行在微信钱包中推出了“微粒贷”,阿里的蚂蚁金服也在天猫商城中植入天猫分期购,在天猫商城购买商品都可以使用分期付款。这一年,有的公司为羊毛党敞开了大门。京东金融推出了“京东钢镚”和小白卡,“钢镚”可以直接用于支付京东商城网站自营产品的订单,在消费时1个钢镚可抵1元现金使用。京东金融和中信银行的小白卡享受白金卡待遇,且免息期最长80天。小白卡刷卡积分还可累积京东钢镚,形成商业闭环。这一年,国务院鼓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不断推广至全国。到2016年底,共20个城市开放了消费金融试点。2015年,中国线上消费金融增速超过500%,一时间风头无量。各类资本纷纷涌入,等着分享这个巨大蛋糕的一杯羹。万亿蓝海是巨大的诱惑,却也暗藏着风暴。2017年,监管政策的骤然收紧,使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迅速降温。高速发展过程中不愿面对的合规问题被一个个的摊开。校园贷加强规范,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暂停设批;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现金贷”业务全面取缔。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漫长的过渡期,蒙头狂奔的行业参与者开始冷静下来,发现原来踏实的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梳理了31家拥有“消费金融概念”的公司,这些公司参与消费金融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拥有自己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金融科技公司,如趣店、乐信、点牛金融、宜人金科等等。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直接与消费金融业务收入挂钩。第二类是依靠原有业务平台发展消费金融的上市公司,消费金融是这些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如阿里、京东、美的、苏宁等等。第三类是参股消费金融公司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消费金融只是副业。如重庆百货、中青旅、神州优车等等。在这些公司中,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巨头,旗下消费金融平台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居于主导地位。此外,我们还对其中6家在消费金融领域特色鲜明、发展前景相对较好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进行了具体分析。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走向何方?严监管下广阔的行业蓝海将如何把握?我们的深度报告,将从兴起溯源、发展历程、市场空间、产业链、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公司和投资机会等角度全面剖析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投资逻辑、机会与风险,带你走进这个与千千万万人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报告全文共3.9W字,63张图表,财富指北超级会员可进入《产业掘金》专栏阅读,或在超级会员社群内阅读PDF原文。◆◆内容预览◆◆兴起溯源中青年群体超前消费意识增强,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场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7.5%,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万元,消费升级的浪潮为消费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中青年群体金融需求旺盛,但消费需求与支付能力之间普遍存在缺口,具有明显的超前消费主观需求。统计数据显示有近6成的工作90后具有实质性负债;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不断覆盖消费场景,互联网消费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消费金融参与主体;政策整体鼓励消费金融发展,对行业的合规监管也在不断完善。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按信贷产品类型分数据来源:尼尔森,如是金融研究院近6成工作90后拥有实质性负债数据来源:尼尔森,如是金融研究院中国线上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市场空间金融科技注活力,万亿市场待挖掘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近10万亿,金融科技应用给行业发展注入活力。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达44万亿。其中用于实际消费的贷款9.9万亿,比2014年翻了3倍有余,短期消费贷款增速总体要高于购房贷款,有利于居民购买力的释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运用于消费金融,有利于解决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如贷前审核的风险和成本问题、贷中的贷款者信用风险变化问题、贷后的催收和复贷问题等。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及增速(亿元,%)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北大消费金融2019年度报告,如是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行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万亿蓝海待挖掘。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只有22.6%,与美国41%的渗透率相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农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三四线城市不输于一二线的消费潜力,共同证明下沉市场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消费贷款渗透率变化趋势行业生态资金端成本为王,资产端差异竞争,消费端细分场景,三类参与主体分庭抗礼,充分竞争。资金供给是消费金融的基础,在此方面银行能够吸收存款,资金成本低且安全性高,天然拥有赚取直接利差的属性;资产端商业银行以其广泛的客户群体、资金优势和信息资源等优势占据65%的市场份额。消费金融公司本是为了弥补银行覆盖不足,但应用场景和客户流量不及银行和互联网消金平台,市场份额很小。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速,以其便捷的贷款审批、创新的金融产品、纵深的消费场景、强大的渗透能力以及深度的金融科技应用等优势占据了21%左右的市场份额;消费端以线上线下场景双线融合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其中线上场景布局基本稳定,网络红利逐渐消退。线下场景相对分散,是未来获客的主要渠道。消费金融产业链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公司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各大平台核心竞争力指标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商业模式对比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国际比较美国信用卡消费体系成熟,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渐形成,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美国消费者信贷总额达到45亿万亿美元,其中信用卡贷款的规模是我国的两倍。发卡机构也不只有商业银行,还有各行业巨头旗下的消费金融机构、信用社、储蓄机构等等,形成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提供创新的产品模式;美国的征信体系更加完善,征信全面市场化,三大征信巨头实现美国成年人口征信数据全覆盖;消费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更加多样化,信用卡ABS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有效拉动了消费金融的迅速扩张;四大信用卡组织极大的整合了信用卡资源,化解发卡机构孤岛问题。美国消费循环信贷(信用卡贷款)规模及增速资料来源:美联储,如是金融研究院中国信用卡发行量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美国资产证券化和消费信贷规模资料来源:美联储,如是金融研究院行业趋势行业走向规范化、平台加强合作、获客渠道下沉消费金融迎来最严格的清理整顿期,资金和各类优质资源都逐渐汇集在最具有优势的平台,不合规的平台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类参与方加强合作,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展助贷和联合贷款,电商平台和新兴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互相联合,优势互补;消费金融向空白群体渗透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获客渠道向农村市场这片价值巨大的蓝海下沉是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机会;金融科技反哺金融,京东这样的平台已经选择利用已有的全产业技术和资源为传统金融服务。联合放贷业务流程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助贷业务流程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投资机会重点公司发展情况全解析我们梳理了31家拥有“消费金融概念”的公司,这些公司参与消费金融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拥有自己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金融科技公司,如趣店、乐信、点牛金融、宜人金科等等。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直接与消费金融业务收入挂钩。第二类是依靠原有业务平台发展消费金融的上市公司,消费金融是这些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如阿里、京东、美的、苏宁等等。第三类是参股消费金融公司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消费金融只是副业。如重庆百货、中青旅、神州优车等等。在这些公司中,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巨头,旗下消费金融平台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居于主导地位。此外,我们还对其中6家在消费金融领域特色鲜明、发展前景相对较好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进行了具体分析。消费金融代表性上市公司一览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趣店、乐信1、趣店:非P2P小额网贷龙头公司介绍:趣店是中国领先的在线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商。致力于帮助优质但无法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消费金融服务的用户,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获得优质金融体验。运用数据科技创新,匹配相应额度,提供定制化信用产品,满足其合理消费需求,提供低额度、短周期的实物分期和现金分期服务,实现业内高水平的纯线上反欺诈与风控效果。趣店成立于2014年,2017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2、乐信:国内分期电商第一股公司介绍:乐信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分期消费及投资理财服务提供商,集消费分期、金融合作、资产管理等于一体,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分期消费购物平台分期乐商城、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服务平台桔子理财、借贷平台提钱乐以及金融资产开放平台鼎盛资产。2017年12月21日,金融科技公司乐信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分期电商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乐信主要商业模式和商业平台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如是金融研究院依靠原有业务平台发展消费金融苏宁易购、美的集团1、苏宁易购:依托智慧零售平台,打造消费金融新生态公司介绍:苏宁易购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智慧零售O2O平台,推进智慧零售和线上线下融合战略,全品类经营、全渠道运营、全球化拓展,开放物流云、数据云和金融云,通过门店端、PC端、移动端和家庭端的四端协同,实现一站式服务体验。苏宁易购具备专业物流服务,拥有自建仓库群,致力于打造中国商业领域最具效率的消费品仓储服务和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成立于1994年,2004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2、美的集团:积极布局消费金融,场景资金牌照兼具公司介绍:美的集团是一家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的科技集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服务,包括以厨房家电、冰箱、洗衣机、及各类小家电为核心的消费电器业务;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供暖及通风系统为核心的暖通空调业务;以库卡集团、美的机器人公司等为核心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以安得智联为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平台的智能供应链业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3于深圳主板上市。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参股消费金融公司重庆百货、神州优车1、重庆百货:马上消费金融领跑行业,零售金融协同发展公司介绍:公司是重庆市最早的国有商业企业和第一家商业上市公司。公司已形成了百货、超市、电器、汽车贸易等多业态发展的经营格局,培育了电子商务、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及质量检测等新兴产业,旗下拥有“重百”、“新世纪百货”曾获中国驰名商标保护。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商社电器和商社汽贸等品牌享誉巴渝。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2、神州优车:布局汽车消费金融垂直领域公司介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租车连锁企业神州租车联合第三方公司优车科技推出的互联网出行品牌。神州专车采用“专业车辆,专业司机”的B2C运营模式。神州优车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专车业务,神州专车是中国领先的基于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汽车共享和大数据平台,通过“神州专车”品牌开展高品质专车业务。

明鉴

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卢薇)1月1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主办的“新消费、新挑战、新发展”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报告预计,2019到2020年消费金融扩张将有所减缓,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2024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该报告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通过历时四年、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110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后统计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明确共分四类,分别是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支,捷信等2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消费金融平台(以“花呗”“借呗”和“京东白条”为主),以及其他规模较小、非持牌消费金融及小贷公司。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已经形成线上、线下场景覆盖完整,互联网、零售多平台的格局。报告显示,愿意采用消费金融服务的国内成年居民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同时消费信贷的客户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正在增加。而居民消费结构的深层次变化,也带来了消费金融服务场景和业务内容的重构。一方面,消费信贷用途从家电、家装延伸至教育培训、旅游等越来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务性消费领域;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大力开拓新场景、新市场、新产品,2019年个人消费贷款保持迅速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新场景对消费金融公司提出更高的安全挑战,多名与会嘉宾表示,“消费信贷”中的“消费”二字明确了消费场景是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业务的重要前提,借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评估甚至预判消费者行为,并密切监控资金流向,提升自身的风控能力和运营效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消费金融40人论坛发起人王红领表示,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总体健康,这和政府的监管密不可分。“在消费金融行业,我认为政府做的很好。比如说在行业准入上,就是通过发放牌照,让合格的、负责任的消费信贷商进入市场,对不具备这种资质的公司不让它们进入市场。其次就是在资金规模方面,比如说消费金融公司到底是如何融资的,是发债还是别的方式,这是政府要进行监管的。如果不监管,野蛮的增长就会引起资金链的断裂,而这种断裂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在政府监管下,市场配置资源凭借的力量是什么?王红领认为,凭借的是等价交换,一种平等自愿。“交易一定是自愿的,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价格,只要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借多少钱,分多长时间偿还,一共要偿还多少钱,如果合法合理,并且消费者能够接受这个价格,就可以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效率是什么呢?我们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让消费金融惠及更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