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短片版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墓门

消费金融行业深度报告:模式、趋势与重点公司全解析

近日,如是金融研究院联合互金观察站发布《让消费成为资本:2020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消费金融突然成了一个站在风口上的行业。仅用2年时间,这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客户群体、投资规模呈几何增长之势,让其他行业望其项背。消费金融的崛起并不是一个意外,在中青年群体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借贷消费成了一种潮流。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蒙头狂奔的时代:这一年,有的公司在细分场景中疯狂“跑马圈地”。3C分期的捷信、买单侠,校园分期的趣分期、分期乐,装修分期土巴兔、家分期,教育领域的爱学贷、蜡笔分期……依托各种细分消费场景的分期产品像雨后春笋一样生长起来。连专业自营300年的京东都坐不住了,在2015年4月陆续推出“旅游白条”“安居白条”。这一年,有的公司拼命把消费金融植入自有的生态体系。微众银行在微信钱包中推出了“微粒贷”,阿里的蚂蚁金服也在天猫商城中植入天猫分期购,在天猫商城购买商品都可以使用分期付款。这一年,有的公司为羊毛党敞开了大门。京东金融推出了“京东钢镚”和小白卡,“钢镚”可以直接用于支付京东商城网站自营产品的订单,在消费时1个钢镚可抵1元现金使用。京东金融和中信银行的小白卡享受白金卡待遇,且免息期最长80天。小白卡刷卡积分还可累积京东钢镚,形成商业闭环。这一年,国务院鼓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不断推广至全国。到2016年底,共20个城市开放了消费金融试点。2015年,中国线上消费金融增速超过500%,一时间风头无量。各类资本纷纷涌入,等着分享这个巨大蛋糕的一杯羹。万亿蓝海是巨大的诱惑,却也暗藏着风暴。2017年,监管政策的骤然收紧,使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迅速降温。高速发展过程中不愿面对的合规问题被一个个的摊开。校园贷加强规范,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暂停设批;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现金贷”业务全面取缔。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漫长的过渡期,蒙头狂奔的行业参与者开始冷静下来,发现原来踏实的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梳理了31家拥有“消费金融概念”的公司,这些公司参与消费金融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拥有自己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金融科技公司,如趣店、乐信、点牛金融、宜人金科等等。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直接与消费金融业务收入挂钩。第二类是依靠原有业务平台发展消费金融的上市公司,消费金融是这些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如阿里、京东、美的、苏宁等等。第三类是参股消费金融公司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消费金融只是副业。如重庆百货、中青旅、神州优车等等。在这些公司中,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巨头,旗下消费金融平台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居于主导地位。此外,我们还对其中6家在消费金融领域特色鲜明、发展前景相对较好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进行了具体分析。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走向何方?严监管下广阔的行业蓝海将如何把握?我们的深度报告,将从兴起溯源、发展历程、市场空间、产业链、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公司和投资机会等角度全面剖析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投资逻辑、机会与风险,带你走进这个与千千万万人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报告全文共3.9W字,63张图表,财富指北超级会员可进入《产业掘金》专栏阅读,或在超级会员社群内阅读PDF原文。◆◆内容预览◆◆兴起溯源中青年群体超前消费意识增强,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场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7.5%,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万元,消费升级的浪潮为消费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中青年群体金融需求旺盛,但消费需求与支付能力之间普遍存在缺口,具有明显的超前消费主观需求。统计数据显示有近6成的工作90后具有实质性负债;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不断覆盖消费场景,互联网消费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消费金融参与主体;政策整体鼓励消费金融发展,对行业的合规监管也在不断完善。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按信贷产品类型分数据来源:尼尔森,如是金融研究院近6成工作90后拥有实质性负债数据来源:尼尔森,如是金融研究院中国线上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市场空间金融科技注活力,万亿市场待挖掘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近10万亿,金融科技应用给行业发展注入活力。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达44万亿。其中用于实际消费的贷款9.9万亿,比2014年翻了3倍有余,短期消费贷款增速总体要高于购房贷款,有利于居民购买力的释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运用于消费金融,有利于解决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如贷前审核的风险和成本问题、贷中的贷款者信用风险变化问题、贷后的催收和复贷问题等。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及增速(亿元,%)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北大消费金融2019年度报告,如是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行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万亿蓝海待挖掘。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只有22.6%,与美国41%的渗透率相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农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三四线城市不输于一二线的消费潜力,共同证明下沉市场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消费贷款渗透率变化趋势行业生态资金端成本为王,资产端差异竞争,消费端细分场景,三类参与主体分庭抗礼,充分竞争。资金供给是消费金融的基础,在此方面银行能够吸收存款,资金成本低且安全性高,天然拥有赚取直接利差的属性;资产端商业银行以其广泛的客户群体、资金优势和信息资源等优势占据65%的市场份额。消费金融公司本是为了弥补银行覆盖不足,但应用场景和客户流量不及银行和互联网消金平台,市场份额很小。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速,以其便捷的贷款审批、创新的金融产品、纵深的消费场景、强大的渗透能力以及深度的金融科技应用等优势占据了21%左右的市场份额;消费端以线上线下场景双线融合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其中线上场景布局基本稳定,网络红利逐渐消退。线下场景相对分散,是未来获客的主要渠道。消费金融产业链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公司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各大平台核心竞争力指标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商业模式对比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国际比较美国信用卡消费体系成熟,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渐形成,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美国消费者信贷总额达到45亿万亿美元,其中信用卡贷款的规模是我国的两倍。发卡机构也不只有商业银行,还有各行业巨头旗下的消费金融机构、信用社、储蓄机构等等,形成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提供创新的产品模式;美国的征信体系更加完善,征信全面市场化,三大征信巨头实现美国成年人口征信数据全覆盖;消费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更加多样化,信用卡ABS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有效拉动了消费金融的迅速扩张;四大信用卡组织极大的整合了信用卡资源,化解发卡机构孤岛问题。美国消费循环信贷(信用卡贷款)规模及增速资料来源:美联储,如是金融研究院中国信用卡发行量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美国资产证券化和消费信贷规模资料来源:美联储,如是金融研究院行业趋势行业走向规范化、平台加强合作、获客渠道下沉消费金融迎来最严格的清理整顿期,资金和各类优质资源都逐渐汇集在最具有优势的平台,不合规的平台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类参与方加强合作,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展助贷和联合贷款,电商平台和新兴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互相联合,优势互补;消费金融向空白群体渗透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获客渠道向农村市场这片价值巨大的蓝海下沉是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机会;金融科技反哺金融,京东这样的平台已经选择利用已有的全产业技术和资源为传统金融服务。联合放贷业务流程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助贷业务流程资料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投资机会重点公司发展情况全解析我们梳理了31家拥有“消费金融概念”的公司,这些公司参与消费金融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拥有自己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金融科技公司,如趣店、乐信、点牛金融、宜人金科等等。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直接与消费金融业务收入挂钩。第二类是依靠原有业务平台发展消费金融的上市公司,消费金融是这些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如阿里、京东、美的、苏宁等等。第三类是参股消费金融公司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消费金融只是副业。如重庆百货、中青旅、神州优车等等。在这些公司中,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巨头,旗下消费金融平台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居于主导地位。此外,我们还对其中6家在消费金融领域特色鲜明、发展前景相对较好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进行了具体分析。消费金融代表性上市公司一览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趣店、乐信1、趣店:非P2P小额网贷龙头公司介绍:趣店是中国领先的在线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商。致力于帮助优质但无法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消费金融服务的用户,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获得优质金融体验。运用数据科技创新,匹配相应额度,提供定制化信用产品,满足其合理消费需求,提供低额度、短周期的实物分期和现金分期服务,实现业内高水平的纯线上反欺诈与风控效果。趣店成立于2014年,2017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2、乐信:国内分期电商第一股公司介绍:乐信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分期消费及投资理财服务提供商,集消费分期、金融合作、资产管理等于一体,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分期消费购物平台分期乐商城、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服务平台桔子理财、借贷平台提钱乐以及金融资产开放平台鼎盛资产。2017年12月21日,金融科技公司乐信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分期电商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乐信主要商业模式和商业平台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如是金融研究院依靠原有业务平台发展消费金融苏宁易购、美的集团1、苏宁易购:依托智慧零售平台,打造消费金融新生态公司介绍:苏宁易购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智慧零售O2O平台,推进智慧零售和线上线下融合战略,全品类经营、全渠道运营、全球化拓展,开放物流云、数据云和金融云,通过门店端、PC端、移动端和家庭端的四端协同,实现一站式服务体验。苏宁易购具备专业物流服务,拥有自建仓库群,致力于打造中国商业领域最具效率的消费品仓储服务和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成立于1994年,2004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2、美的集团:积极布局消费金融,场景资金牌照兼具公司介绍:美的集团是一家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的科技集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服务,包括以厨房家电、冰箱、洗衣机、及各类小家电为核心的消费电器业务;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供暖及通风系统为核心的暖通空调业务;以库卡集团、美的机器人公司等为核心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以安得智联为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平台的智能供应链业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3于深圳主板上市。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参股消费金融公司重庆百货、神州优车1、重庆百货:马上消费金融领跑行业,零售金融协同发展公司介绍:公司是重庆市最早的国有商业企业和第一家商业上市公司。公司已形成了百货、超市、电器、汽车贸易等多业态发展的经营格局,培育了电子商务、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及质量检测等新兴产业,旗下拥有“重百”、“新世纪百货”曾获中国驰名商标保护。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商社电器和商社汽贸等品牌享誉巴渝。公司优势:详见报告全文公司劣势:详见报告全文2、神州优车:布局汽车消费金融垂直领域公司介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租车连锁企业神州租车联合第三方公司优车科技推出的互联网出行品牌。神州专车采用“专业车辆,专业司机”的B2C运营模式。神州优车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专车业务,神州专车是中国领先的基于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汽车共享和大数据平台,通过“神州专车”品牌开展高品质专车业务。

孟胜

揭秘消金业务发展之道《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日前,一份对中国消费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和趋势分析的研报——《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以下简称“研报”)正式对外发布。研报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与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融金服)旗下的百融行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百融行研中心)联合撰写发布。此份研报不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参与者进行了全方面的梳理;还深入各细分场景,从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客群画像角度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并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指出了方向。近几年,消费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78.5%。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消费金融,目的就是将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起到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费升级。报告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自2009年国家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开始,消费金融经历了2009至2012年的起步阶段;2013至2017年的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的规范阶段,市场参与主体也是不断丰富。研报从消费金融的市场环境剖析入手,解读了消费金融业务持续繁荣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之道,即:合规经营、场景深度融合和加强风控能力建设。四大市场参与主体生存状态各异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四大类: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分期平台。四大参与主体目前的生存状态,不尽相同。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的抓手有四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提升发卡量,刺激客户增加消费交易和选择各类分期服务。第二方面,银行通过加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建设,设计专属化产品,如针对居民消费集中的家装、旅游、留学等领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第三方面,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借助互联网流量以及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利器,解决银行在获客和风控上的难点,升级客户的服务体验。第四方面,通过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实现服务客群的下沉,提供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公司则通过与众多商户开展广泛合作,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但是,由于原则上“一省一家”以及对出资方资本及盈利要求,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仍十分有限。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初期创立的时候,一般以能力建设为第一目标,包括合规能力、自主科技研发能力、多元融资能力、自主获客能力、风控能力等,在经历2年左右的投入期后,消费金融公司扭亏为盈的比例会提升。电商平台自带的销售渠道,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天然的场景。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有巨大的客户流量;再加上,由于平台已有效切入场景,更加贴近用户,消费者申请信贷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客户在电商平台上留下的浏览、消费、地址等数据,有助于欺诈和信用风险的识别。分期平台是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参与者最多,竞争最激烈且提供的服务差异化最大的类别。与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分期平台往往是与场景方合作,代消费者将资金支付给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之后再由消费者分期向分期平台偿还。目前,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向垂直领域渗透,各细分领域均出现了许多竞争者。研报称,整体来看,旅游、家装、农业等细分领域,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从趋势来看,虽然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在居民存款中的占比总体上处于上升通道中,从2008年不到7%,增长到目前接近18%的水平,但相比消费信贷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短期消费贷款/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美国的60%,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研报显示,2018年1月,用于衡量消费金融规模的短期消费贷款达到了7.04万亿,如按照未来每年短期贷款增速20%计算,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以上的规模,前景可期。三条通道助力 监管规范之下的消金未来自2017年开始,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和监管政策的出台,让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将“合规”视为生命线。强监管对大型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也产生了影响,BATJ巨头呈现了去金融化的趋势。行业的加速洗牌,对于具有牌照优势、早已纳入正规监管体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无疑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2018年上半年的年报数据,也证实了多家持牌消金已经抓住了这一有利因素迅速成长。研报指出,消费金融未来潜力巨大。这主要是源于以下四个驱动因素:消费升级、“千禧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短缺的供给以及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研报预计,到2020年,消费支出的结构将进一步改变,非生活必须品的支出将上升至43%。供给层面,传统的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由于仅能覆盖至白领和高净值人士的优质客群,大量长尾端客户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典型用户如大学生和年轻蓝领人群,而这两类人群的数量和消费需求恰恰都是非常庞大的。消费金融是以征信为基础的金融活动,但我国人行征信覆盖人群有限。根据《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止2016年9月,人行共有2,927家接入机构,收录自然人8.99亿,其中仅4.12亿人有信贷记录。由于消费金融客群的逐步下沉,传统的风控体系无法满足众多无人行征信人群的信贷需求。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云等技术为消费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客户在非金融场景下的行为轨迹,包括线上线下的购物行为、出行行为、社交行为等,以及客户在金融机构的申请行为,可以综合判断客户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有效补充了传统基于人行征信报告判断风险的不足。基于这样的趋势,研报指出:合规经营、场景深度融合和加强风控能力建设三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之道。在监管层“脱虚向实”的号召下,消费金融进一步走向场景化。真实消费场景中的资产相对比较优质,资金流向更加透明、可控,优质的获客场景及高度集中的用户聚集,有利于消费金融平台以较低成本批量获得较高质量用户,降低坏账风险。同时,在消费金融链条中,场景是离用户最近的地方,金融服务和科技只有真正下沉到场景中,才能更有效的触达普罗大众。自2015年起,消费金融中的重要分支:“场景+分期”就被各大媒体看好,并被赋予了无限期许。与场景相结合,获客成本更低、风控更容易控制,而且是商户、消费者、金融机构三方共赢的局面.研报指出, 场景类消费金融风控业务的着力点是“B+C”模式,一方面要加强B端的筛选能力,提出并建立B端评级指标及选择标准,加强持续监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强大的对C端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包括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将信贷资源通过正规渠道放给真正有需要、有还款能力的好客户。百融金服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风控云、大数据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作为较早涉入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企业之一,百融金服凭借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业先入优势、以及超强的大数据处理和建模能力,为信贷行业用户提供包括营销获客、贷前信审、贷中管控以及贷后管理在内的客户全生命周期产品和服务;为保险行业用户提供精准营销、存量客户管理以及个性化产品定制等产品和服务。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百融金服共同成立。该中心归属“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定位为专注于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交流合作平台,致力于成为中国专注于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流智库,让金融变得更加智慧和普惠。百融行业研究中心是百融金服所属研究机构,凭借公司线上线下融合的多维海量数据、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丰富经验以及超强的大数据处理和建模能力,高度贴近产业发展实践,深度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不断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企业、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因为专业、所以卓越”。来源:东北新闻网

火鸟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报告出炉 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来源: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12月23日消息,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今日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贷款规模超过13万亿元,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金融科技成为消费金融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头部效应”凸显。消费金融成绩依旧亮眼,金融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规模增至13.34万亿元;同时,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末达到34.6%。此外,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芝麻分、度小满“磐石资质因子”等利用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和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新消费主义崛起,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90后、00后人口超过了3亿人,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同时,年轻群体倾向于信用消费,对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又进一步促进信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强的消费意愿: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消费金融空间依旧,迎来合规发展大时代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行业内扶优限劣,清理洗牌,迎来合规经营的新起点。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场景、技术优势,也有更强的合规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桃源镇

2019消费金融研究报告:十万亿级规模,引大佬纷纷入场圈地!

来源 | P2P观察(p2pguancha)作者 | 观察君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情绪。如果有,就用“买买买”来解决。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多方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消费不仅是大众快乐的源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标配。国家层面多次提到“消费升级”,强调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各界大佬入场圈地。除了早已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BATJ也已完成布局。“二线梯队”,如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正在持续入场。2015年互联网企业被正式允许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后,互金平台也纷纷聚焦消费贷这一优质资产,扮演着助推我国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角色。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强监管”洗礼,规范化尤为凸显,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合规经营的互金平台将脱颖而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金融科技的赋能下,消费金融仍大有可为。消费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消费、投资与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投资推动的,中国也不例外。数据显示,2009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5%,到2017年,该贡献率已降低至33.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终消费支持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11年突破50%后,比重持续增加,近年来基本稳定在55%左右。由此可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将由供给转向需求,三驾马车的发力点也会发生转变。当前,我国已由资本推动型步入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轨道。据了解,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70%左右,相对来说,我国消费比重仍有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广阔。消费金融顾名思义与消费有关,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也是对传统消费方式的一种升级。不管是从金融产品本身的创新发展来看,还是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升级”的国家层面来看,消费金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虽然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目前企业经营模式、行业风险控制,以及监管体系都尚不完善,但成长道路十分稳妥。2009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消费金融这个概念被认可后,银监会将试点逐步扩散开放,成效鲜明。2015年6月,为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截至目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共有27家,其中4家尚未开业。总得来说,发展消费金融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而且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类型和金融服务产品,助推金融市场创新。消费金融向互金行业“开闸门”2015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鼓励创新突破,允许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迎来黄金时代,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也悄然改变。互联网巨头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永远,最早涉及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涉是BATJ,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都是依托电商平台的消费场景而诞生的。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极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作出细化政策措施。这一重要举措,引发了消费金融模式改革。由于互联网金融各行业纷纷聚焦消费金融,传统消费金融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赋能,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了。目前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三成,而美国信贷人口渗透率,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82.0%,因此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9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见证了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变化。而互联网与传统消费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使得消费形态日新月异。以90后乃至95后为代表的“年轻一族”,同时也是消费主力军,拥有着差异化的消费需求,追求快节奏的消费方式,超前享受意识更是浓烈,网络消费金融能够很好的回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介入消费信贷领域是“恰逢其时”,给传统消费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早早就被消费贷借款人分散、体量较小、风险控制相对容易的特质吸引。近年来,P2P网贷消费金融成交量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成交量已经达到了5272.17亿元,相对 2017 年增长了 23.60%。目前,P2P网贷的消费场景正在向医美、教育、家装、旅游、保险等多个细分垂直领域进一步渗透,未来将更贴近小额普惠金融。诸如趣店、乐信、和信贷等优秀上市互金平台,正紧抓消费金融爆发增长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以和信贷为例。和信贷成立于2013年,核心业务为网贷业务,即信息撮合服务。自2016年开始,为顺应监管限额要求实行战略升级,深耕消费金融领域。2017年11月,成为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信贷深耕消费金融领域有三个原因:一、消费金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消费升级也是新三家马车之一,发展空间更为广大;二、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等特点更符合网贷机构相关监管条例,主要覆盖有借款需求的长尾用户群体;三、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创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当前消费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相较而言,和信贷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和芯”资产保障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积累。和芯覆盖资产获取、风险定价、贷后管理、风险转移四个环节全链条业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贷后管理、前端获客、中端运营等各个环节。消费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风控始终居于金融的核心地位。和信贷坚持以数据为基础,在应用层进行技术层面的革新,通过持续进行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模型的迭代,构建出智能风控应用体系,这些智能应用集中于贷前的信用评分、反欺诈、贷中及贷后监控预警等环节。在贷前反欺诈环节,利用知识图谱来聚合各类数据源,描述出人与人之间的潜在相关关系。当融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构成知识图谱时,有一些实体会同时属于两个互斥的类别,通过这种不一致性检测,可以识别潜在的欺诈风险,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都说消费金融是“场景为王”,而消费场景多元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据了解,和信贷已经与渤海国际信托、凤凰智信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紧密合作,将科技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共同驱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和信贷一直紧密配合监管方相关工作,目前已将系统接入百行征信,与百行征信共享信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信用,降低风险管理成本。近期,更是主动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和信贷方面表示,此次增资一方面是顺应监管趋势,另一方面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后续实缴资金相关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开拓消费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消费金融领域的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P2P网贷平台、电商平台等等。传统意义上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贷款期限短、审批快速、无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普惠性广等独特优势,对于互金平台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质上是信用贷款业务,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场景,不提供购买房屋和汽车等大额消费贷款,根据贷款是否直接用于消费场景来分辨现金贷与消费贷两种。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拥有互联网属性的消费金融,能够更便捷的切入到各种消费场景当中。因此,风控能力尤为关键。很多实力够硬的平台,拥有自建风控系统、完善的风控生态体系,相对传统机构更有效率。此外,还能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收集、分析用户画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必须跨越的鸿沟。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中风险爆发,监管频频发声。2017年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准入牌照、年化利率、砍头息、贷款用途、融资渠道等多方面都被提出限制。“强监管”时代下,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利润率下降,利息和服务费整体也被限制在36%以下,再加获客成本、风控成本、合规成本、资金来源等等运营成本提高,平台收入将进一步降低,许多企业“熬不下去”。相信在淘汰一批违规的企业后,互金行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大的提升。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百行征信的存在能将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降低信贷的风险管理的难度系数。另外,在违约风险方面也能起到预判作用,从而降低坏账率。在监管的呼吁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多数传统银行、大型持牌金融机构都在等一个契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互融合,开拓业务边界。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环境势必朝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结语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个最好的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强监管”的落实,无论是消费金融领域的规范化,还是P2P网贷行业的合规化,都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将进入全新阶段。消费金融的本质也是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要牢牢把风控放在首位。当前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在科技赋能下,消费信贷市场的场景会更加多元化,发展空间仍非常广阔。凤凰涅槃后,市场爆发的“威力”不容小觑,消费金融未来可期!

秃而施发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报告: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00:24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12月23日,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贷款规模超过13万亿元,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金融科技成为消费金融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头部效应”凸显。消费金融成绩依旧亮眼,金融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规模增至13.34万亿元;同时,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末达到34.6%。此外,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芝麻分、度小满“磐石资质因子”等利用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和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新消费主义崛起,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90后、00后人口超过了3亿人,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同时,年轻群体倾向于信用消费,对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又进一步促进信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强的消费意愿: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消费金融空间依旧,迎来合规发展大时代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行业内扶优限劣,清理洗牌,迎来合规经营的新起点。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场景、技术优势,也有更强的合规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宁戚

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报告出炉 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来源:金融界网站12月23日,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消费贷款规模超过13万亿元,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金融科技成为消费金融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头部效应”凸显。  消费金融成绩依旧亮眼,金融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规模增至13.34万亿元;同时,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2018年末达到34.6%。此外,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芝麻分、度小满“磐石资质因子”等利用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和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 新消费主义崛起,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90后、00后人口超过了3亿人,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同时,年轻群体倾向于信用消费,对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又进一步促进信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强的消费意愿: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 消费金融空间依旧,迎来合规发展大时代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强监管,行业内扶优限劣,清理洗牌,迎来合规经营的新起点。头部企业不仅拥有场景、技术优势,也有更强的合规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 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千仞之高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场景金融范围扩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伴随人们超前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以及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交易成为了最主要的消费方式。相比传统的银行体系,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需抵押和担保,外加审核快,期限短以及授信灵活的特点,极大地迎合了年轻群体的快节奏消费需求,所以消费金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自2015年以来,消费金融渗透率迅速上升,规模迅速扩张。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成年人在银行获得过贷款的比例为39.88%,在银行之外的机构、平台获得过借款的成年人比例为22.8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额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经营贷)13.91万亿元,较2015年提升了约135%,翻了一倍多。近三年来,行业发展明显放缓,增速持续下滑,其中,2019年增速为15.92%,较2018年继续下滑超过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个人贷款等其他类型贷款的平均增速。消费金融公司贷款稳定增长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较上年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据央行《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19年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7.46亿张,同比增长8.7%。根据《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截至18年末信用卡活卡率为73.2%,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截至19年末,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53张,近年来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贷款期限结构以半年到一年为主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主要为中短期贷款,一般不超过5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更低。根据统计,2019年,有3家机构的平均贷款期限为6个月以内,4家机构的平均贷款期限超过了12个月,多达17家机构的平均贷款期限介于7-12个月。从整体上看,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贷款期限分布较为平均,以中间期限(7-12个月)为主,平均期限较长和较短的机构均较少。场景金融范围扩大根据统计,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已将场景金融拓展至3C、家电、家装、旅游、教育/培训、医美等诸多场景。具体来看,10家机构拓展了3C场景,8家机构拓展了家电场景,6家机构拓展了家装场景,4家机构拓展了旅游场景,9家机构拓展了教育/培训场景,6家机构拓展了医美场景,另有12家机构拓展了其他消费场景。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场景拓展覆盖范围较广,且呈现继续扩张态势。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蠢男孩

全国30家消费金融公司梳理分析解读

来源:中融财富作者: 中融研究 观点一览从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至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走过了十个年头,整个行业消金公司数量也达到了30家(注:重庆蚂蚁消金、苏银凯基消金、唯品富邦消金三家公司尚在筹建期)。从注册资本看,超过一半的消金公司注册资本在10亿(含)以上,注册资本在5亿至10亿元之间的消金公司有12家;地区分布方面,消金公司设立已打破“一地一家”的原则,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3家;股东结构上,资金方加场景方已成为常见的组合。目前消金公司已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包括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发行ABS、金融债等。监管环境:规范与鼓励发展并重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最早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试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随后三年,由于试点范围未放开,且受“一地一家”的原则限制,未有新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2013年,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从出资人、经营范围、经营区域及监管指标等方面降低准入门槛,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消费金融公司在其后三年迎来获批筹建的小高潮,2014至2016年合计批筹17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由之前的4家提升至21家。2017年后监管加强了对校园贷及互联网金融的治理整顿,但并未阻碍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进程。2017年批筹1家、2018年批筹2家、2019年设立1家,消金公司增至24家。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一方面,从宏观环境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助推器,消费金融市场仍获鼓励发展。另一方面,从监管环境来看,伴随着P2P整顿归零、网络小贷新规出台,金融领域“非持牌”时代终结,消费金融持牌化成为趋势。上述背景下,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设进程有所加快,监管部门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重庆小米消金、北京阳光消金、重庆蚂蚁消金、苏银凯基消金、唯品富邦消金,其中前两家已开业,后三家正在筹建中。2020年也成为继2014年(批筹6家)、2016年(批筹7家)后批筹数量最多的年份。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经达到30家。图|历年消金公司批筹数量消费金融公司形势格局分析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消金公司有15家从注册资本来看,截至目前,全国27家已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合计金额为443.4亿元,平均值为16.4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的消金公司有5家,包括捷信消金、平安消金、马上消金、招联消金、中邮消金,捷信消金注册资本70亿元。第二梯队注册资本在10亿至30亿之间的消费金融公司有10家,包括中原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等等。可以看出,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消金公司超过一半,达到15家。其余10亿以下的消金公司12家,其中盛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最低,仅有3亿元,达到最低监管要求。图|27家已成立消金公司注册资本从增资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规模增资扩股,一方面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增强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扩大业务规模所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是增资高峰期。其中,2018年有8家消金公司增资,合计增资金额为67.99亿;2019年有10家消金公司完成增资,合计增资金额65.72亿元;2020年有所减速,共有3家完成增资,合计增资额11.4亿。据统计,除了2020年新成立或筹建的5家消金公司未增资外,25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有21家至少有过一次增资行为,未发生过增资的公司仅有盛银消金、晋商消金、上海尚诚消金、厦门金美信消金,其中晋商消金、上海尚诚消金已在准备首轮增资。相较而言,头部消金公司增资动力较强,如捷信消金先后经过四轮增资,从3亿元增至70亿元;马上消金经过三轮增资,从3亿元增加至40亿元,目前正在准备IPO,进一步扩充资本。地区分布:已打破一家一地原则早期试点过程中,银监会一直明确坚持“一地一家”的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在2015年被打破。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超过1家的省级行政区已达到5个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福建,其中北京、上海还各拥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以上5个省级行政区合计拥有12家消费金融公司。表|消金公司数量超过一家以上的地区另外15个省级行政区各拥有1家消费金融公司。全国尚有11个省级地区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江西、云南、贵州、吉林、广西等。这些地区之所以还未设立消金公司,或与当地经济状况相对欠发达有关。股东结构:大多为资金方+场景方的组合全国已成立的27家消费金融公司股东背景包括全国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外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互联网或产业背景以及资金方与场景方组合等。早期成立的消金公司更多是资金方+产业系的组合,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控股/参股消金公司,消金公司股东结构更多以资金方+电商系为组合。表|资金方+场景方组合的消金公司除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外,另有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处于申请或拟设立进程中,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富滇银行、吴江银行、宁波银行、福建海峡银行均提出要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信托业中西藏信托也提出拟组建消金公司的意向。经营业绩:多数消金公司业绩良好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较2018年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2018年增长30.5%。从营业收入来看,2019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以上的消金公司有4家,包括捷信消金以170.4亿位居榜首、招联消金107.4亿,马上消金和兴业消金分别为90.0亿、50.4亿元。其余营收在5亿元以上的消金公司有10家。图|消金公司2018年和2019年营业收入(亿元)从净利润来看,2019年净利润超过8亿的有4家,包括招联消金、捷信消金、兴业消金、马上消金,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11.4亿元、10.3亿元、8.5亿元。其余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消金公司有9家,包括中银消金、陕西长银消金、长银五八消金、海尔消金、锦程消金、杭银消金等。图|消金公司2018年和2019年净利润(亿元)融资渠道:已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接受股东和股东境内子公司存款;二是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三是发行金融债券;四是境内同业拆借;五是资产证券化等。其中,金融机构借款和同业拆借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融资手段。银行系消金公司依靠股东优势,其资金拆入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优势明显;而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拆入的占比更高。目前已有20家持牌消金公司获准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头部的招联、捷信、兴业以及中银消金等公司近三年同业借款或拆入资金的余额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均保持在80%以上。发行债券和ABS产品也是消金公司补充的资金渠道。截至2020年末,共有13家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5家获批发行金融债券。据统计,2020年已有招联、捷信、马上、兴业、湖北消费金融等持牌消金公司通过发行ABS、金融债方式融资超200亿元。此外,2020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文件,鼓励并支持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受益权转让以及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消金公司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打开。表|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渠道情况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趋势线下向线上化转型趋势明显早期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业务类型以线下为主,消费场景从3C、家装到医美、教育。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线上支付的普及,传统零售、家装、旅游、教育培训等向线上转移,消费金融业务从获客到贷前、贷中、贷后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线上业务成为市场主流。同时,2020年因疫情影响,线下消费收到一定冲击,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开始线上化转型。例如,捷信初期的产品类型以3C商品贷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团队和线下网点。2016年至2018年,捷信通过线下发放的贷款金额占比不断降低,并于2020年开始大力转型线上化。统计显示,2019年已经开业的24家持牌消金中,七成持牌消金以线上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大部分消金公司通过助贷或联合贷实现业务增长,合作机构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融、度小满金融、360金融、乐信、今日头条等头部互联网平台。持续加大科技系统建设力度当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集中开展线上业务,而线上业务中所涉及到的自主获客能力、智能风控能力等,都依赖于金融科技能力。传统的人力工作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局限性明显等问题,加大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是消费金融公司做大业务的必然选择。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公示专利合计335项,数量同比上涨39.6%。这些专利主要以研究消费金融信贷场景为主,覆盖了贷前信息输入、身份识别,贷中反欺诈识别、风险评估,贷后风险监管等应用场景。目前,已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自行研发,开发出自己的智能信贷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两项技术,应用场景主要覆盖智能支付、信用评分、智能催收、智能客服、风险管理、反欺诈识别等领域。互联网贷款新规利好消费金融公司银保监会发布互联网贷款新规为推动有效实施《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2月20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图|银保监会发布互联网贷款新规图片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针对《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知》根据《办法》授权,从以下方面细化审慎监管要求:一是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关键环节外包。二是明确三项定量指标,包括出资比例、集中度指标、限额指标。三是严控跨区域经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此外,进一步明确消费金融公司参照执行《办法》和《通知》的规定。总体来看,新规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风控审核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外部合作方式和合作对象,认真落实该政策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控制风险,稳步健康发展。注:文中数据源自公开资料,仅做参考。

大灵通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长与发展(附下载)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广阔,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不同细分领域各有所长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渗透率将达25.1%,与美国40%渗透率相比,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从整体来看,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根据是否依托于具体消费场景,消费金融可以分为依托具体消费场景的消费贷和不依托于具体消费场景的现金贷两种模式。根据参与机构和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不同,消费金融又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三种模式。不断通过创新方法切入新兴市场中,如控股或参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发创新型消费金融产品和消费金融平台,以及与电商。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通常包括互联网小贷公司、电商平台、购物分期平台等。众多拥有小贷牌照和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成为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者。自2011年起,蚂蚁金服、百度、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多家科技公司均成立了小贷公司,并持有网络小贷牌照,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而房产、汽车、旅游、家电等垂直行业龙头公司也利用其多年深耕优势,发展自身基于场景类的消费金融。SoFi不断进行产品与业务范围扩张,在贷款和财富管理方面提供了多种个人理财解决方案。除了学生贷款再融资和抵押产品,还有诸如SoFi Invest和Sofi Money等新产品。2017年,SoFi曾向美国政府申请ILC银行牌照,意图转型银行业务,但后因负面信息缠身而未被许可。网络借贷公司进军挑战者银行领域是否可行,前景尚不明朗,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