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90后”消费观调查动员令

中国“90后”消费观调查

不是乱花钱,是更会花钱 ——中国“90后”消费观调查2019年度支付宝年度账单即将出炉。这一年你用支付宝花了多少钱?估计会有不少“90后”被自己的账单吓到:我哪来的这么多钱?说起“90后”的消费,“精致穷”“月光族”“啃老买奢侈品”“超前消费”“1000可以花,10块钱必须省”……种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被贴上了“畸形”的标签。“怎么不知道存钱呀!”“别乱用那些分期!”“90后”的父母常常充满忧虑地规劝孩子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但是很多报告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为“90后”的消费方式作出生动解读。他们的某些消费行为在外人看来并不理智,却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当他们在消费上精明起来时,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也超越了他们的父辈。21世纪第三个十年已经到来,中国“90后”们正在用属于他们的消费消费观念和方式,标记这一代人的独特性格。挣钱不多,生活品质不能低“能手机打车干嘛要挤公交地铁?时间最重要。”“生鲜APP能把蔬菜水果送到家,顶多再多花点运费,干嘛自己跑出去买菜?”“工作这么累,周末还加班,再不吃好喝好也太惨了。”“29岁,2开头的最后一个生日,得给自己买个礼物。”懒人式消费、奖励式消费、治愈式消费,许多“90后”秉持精致生活的理念,收入不高,花销却不小。此外,还有很多消费行为让人迷惑不解。小高是一个“猫奴”,她养的猫叫大庆。买猫粮、猫砂、罐头、玩具,带它洗澡,每月都有五六百元的固定支出。除了经济负担之外,还要花时间伺候它吃喝拉撒。大庆有时候尿床,把家里仅有的两床被子都留下“记号”。但是大庆也温柔、黏人。有时会钻到小高的被子里入睡,周末小高也会邀请朋友来家“吸猫”。白净柔顺的毛皮、澄澈的眼睛,大庆给小高带来无尽的温馨。“有时真的会被它气死,但能从它这里寻求安慰,这是我们这些‘猫奴’自我表达的途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跟父母说,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小高说。“90后”另外一个不被人理解的消费行为是对奶茶的追捧。2019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约为500亿元,消费者中一半是“90后”。“如果你问我的钱都去哪了,看看肚子上的这几圈肥肉就知道了。”对一名“90后”来说,这肥肉中会有奶茶的极大“贡献”。“90后”和“00后”养活了各式各样的奶茶店:大商场、商业步行街,住宅区周围,高校食堂和校园外的小吃一条街,永远不会缺少各具特色的奶茶店,很多网红店还排着长队。这种热爱让人困惑。“90后”何晓雅常常在加班时点一杯奶茶,“寒冬腊月里,买一杯奶茶捂在手心,很温暖,再吸一口珍珠,温润柔软,就像和久未见面的恋人热烈拥吻。虽然知道奶茶中含有让人上瘾的物质,但是不舍得戒掉这个癖好。”“90后”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商品种类极大丰富,营销工具、“种草神器”深入人心,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小红书、各种形式的直播,无时无刻不在诱惑他们。时代赋予这代人一个更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也给他们肩头施加越来越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催生了“90后”这些不被理解的“迷惑”消费行为和种种冲动消费,也让许多“90后”在消费中更加注重教育和自我提升。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显示,年轻人用花呗购买教育类产品和服务的金额同比上涨了87%。2019年被称作付费自习“元年”。付费自习室迅速赢得职场年轻人的青睐。工作之余,很多年轻人逃离逼仄的居住环境,来到付费自习室找一方安静的书桌,如饥似渴地寻求自我提升。为了更体面的生活和更光明的未来,进入职场的“90后”丝毫不敢懈怠。分期虽好,警惕掉进“无底洞”一边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一边是羞涩的口袋。借助消费金融、信贷工具超前消费或分期付款,是很多“90后”的消费习惯。据统计,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近四成“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个百分点,超七成“90后”未来还将继续超前消费。这是怎么造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开始,也许只是想买一部手机,可是还要交房租,直接买压力有点大,就用了分期。一部价值四五千元的手机,分12个月还清,每月只需还款三四百元,很有可能还是免息的。手机到手后,觉得电脑用了好多年,反应越来越慢,没开几个程序就很卡,也该换了,于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台电脑,分期账单又增加了几百块钱。手机拍照虽然像素很高,但有些使用场景还是没法和相机相比,索性再来个相机——也是分期付款。在家听音乐,手机外放效果终归不能让人满意,要达到“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的通透感,得买一个高品质的音箱。面对价格动辄上千的音箱,还是靠分期“大法”……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支付宝花呗上的额度逐渐累积。为了将额度分散,索性再开个京东白条,以降低内心焦虑和负罪感。就这样,微信里的微粒贷、去哪儿网的拿去花、百度的有钱花、银行信用卡甚至是某些不靠谱的网贷账户……种种信贷工具陆续开通,以满足不同场景下超前消费的需求,债务额度不断增长。如果负债水平还没有严重超标,又有稳定的工作,通过延长信用期限,多付出一些利息倒还不算是很坏的结果。实在不行跟家里人低低头也不失为救急之策,等到资金周转开以后连本带息还上就是了。最坏的是严重超过负债能力,容易被网贷平台“低息”宣传诱惑入坑,由此导致背上高利贷者大有人在,不仅搭上自己的前途,也拖累整个家庭,更有甚着为此付出年轻的生命。不过,虽有悲剧发生,整体而言,绝大多数“90后”使用信贷工具都保持着冷静和克制。87%的年轻人近一年内从未出现过逾期现象,仅3.6%的人产生经常逾期和以贷还贷现象。使用3个及以上互联网小额借贷平台的用户占比为3%左右。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被负债拖垮,反而还存下了不少钱。据《“90后”攒钱报告》统计:92%的年轻人每个月都会有结余,“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受访的“90后”表示,买生活必需品外想买的东西,会充分考虑经济状况。精打细算,“90后”更会理财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人流熙攘。记者采访了一位肩挎路易·威登“麻将包”的“90后”女生,她说:“差不多花掉了一个月工资吧,托朋友从法国带回来的。平时会研究奢侈品在哪里买便宜,比如买路易·威登的产品去法国,澳大利亚买古驰的包包,然后找靠谱的代购,能省不少钱。而且这些价格也处于波动状态,需要随时跟进。”很多收入不高的“90后”舍得买大牌、买奢侈品,但是也对价格敏感,他们会想尽办法找到最便宜的方式选购奢侈品。在日用品上更斤斤计较。快递不包邮?不买。网上看视频充会员?不存在的。“90后”的另一个精明之处在于,比父辈更早接触到分期付款和理财产品的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和更有利地使用。对于“90后”的父辈来说,贷款买房不是件新鲜事,但是要让他们把信贷工具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可就难了,而“90后”精打细算薅起羊毛可毫不含糊。小到用花呗打一个时间差赚点利息:在免息期内还款,现金拿去投资理财。大到买车分期付款:“90后”小史夫妇住在天津,结婚没多久,摇号中签,打算买辆车,家里给出钱,但是自己想分期付款,省下的现金用于投资。父母却说:“分期太麻烦,还有好多陷阱和强制消费,最后一点也不便宜。”小两口则认真研究了其中的门道,对记者说,根据4S店的报价,如果使用分期,汽车价款会比全款便宜五六千块钱。不过必须按照4S店的要求上“全险”,而全款则可以自己选择险种,摒弃一些不实用的项目。另外还有GPS安装费、手续费等几项费用,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是五六千元钱。分期付款总价没什么优势,但是手里的现金多了,还能用来做些投资,想要规避风险,买点收益稳定的基金债券就行。“90后”的理财意识的确更明显。数据显示,32%的“90后”表示有明确的存款计划,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显提升,六成学生和近八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前几年余额宝刚出来那会儿收益比较高,就把钱放在这里,后来收益越来越低,就考虑其他途径了。”在北京一所高校读博士的杜斌说,现在投资收益是他和朋友们聚会时的热门话题,常常和朋友们交流心得。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合肥的朱锐锋,每个月都会拿出一些钱投资,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政治经济常识,指导家里人炒美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0%。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表示,“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的一代,他们对消费和理财的接触都比父辈要超前。再加上这代年轻人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精打细算、早早理财都是在为未来过好生活做足准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势荣

埃森哲中国发布一则调研报告,从9个方面总结消费人群特征

北京时间9月4日,埃森哲中国发布一则《2018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有60%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长超过3小时,39%超过5小时,而超过7小时和9小时的人数比例则分别为22%和12%。报告根据受访人群,从9个方面总结运动消费人群特征内容如下: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人数比例与年龄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各细分人群中,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最高的是55岁以上人群,达47%;而在18-34岁及45-54岁人群中,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的受访者比例维持在37%-40%的区间内,并无明显差异收入越高,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总体也越高除学生群体外,收入越高的人群中,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总体也越高——当月收入水平超过6000元时,这一比例达到约40%;当月收入水平超过12000元时,这一比例达到49%。喜欢运动的人更容易冲动消费每周运动时间越长的受访者,冲动消费的比例也越高。其中,每周运动5小时和9小时以上的人群,其冲动消费比例分别达到了39%和43%,比普通受访者高出3个和7个百分点。喜欢运动的人更注重生活品质相对整体受访者而言,爱运动人群购买商品时,较少看中其经济实用型(54% vs 57%),而是更加注重产品能否彰显生活品味(55% vs 51%)、是否是上市新品(48% vs 42%)、是否有一定品牌知名度(51% vs 46%)。就细分项而言,爱运动人群更爱在运动/户外产品、3C数码、家用电器、保健品/药品、奢侈品等产品,以及旅游出行、健身运动方面进行消费。运动达人更会享受智能生活有41%的受访运动人群表示,自己往往是最早购买最新技术产品的人,69%拥有带有智能语音助手的产品,43%购买过智能家电设备;38%正在使用可穿戴设备,16%购买过AR/VR产品;这些比例均较整体受访者高出4-5个百分点。此外,有近半数的运动达人希望AR/VR产品以及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被更多应用于健身/运动领域;另有三分之一运动人群对共享模式持相同期待。运动人群都比其他群体购买力高出一筹,随着每周运动时长的增加而增加事实上,无论是网购的比例,还是前往线下实体店的比例,运动人群都比其他群体要高出一筹,并且随着每周运动时长的增加而增加。他们是货真价实的“两线买”消费者。比如网购方面,受访者总体和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的人群中,都有55%表示自己今年的网购次数有所增加,而每周运动7小时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则蹿升至61%。喜欢运动的人对于新兴的购物和服务方式更感兴趣无论是对生活品质的注重,还是对智能生活的向往,都展示着运动人群前卫新潮的一面。他们对于新兴购物和服务方式的态度自然也不例外。调研中,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经常运动的受访者对于几乎所有选项的感兴趣程度都比其他受访者高出一筹。运动人群更容易受到兴趣圈影响调研显示,无论是美食、旅游、时尚、体育,还是运动健身、数码产品,经常运动的人群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更加注重兴趣圈的建立,他们更乐意向圈子内的朋友分享购物体验并关注各种评论,也更容易受到圈子的影响而消费。数据显示,66%的圈子运动族经常购买户外用品,而普通运动族和整体消费者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6%和37%;表示未来一年在运动健身领域增加花费的受访者比例中,圈子运动族也以45%遥遥领先于后两者的30%和22%。喜欢运动的人更在意产品和服务的价钱虽然运动达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有着独特的需求和偏好,但他们并不是没头脑的大款。恰恰相反,喜欢运动的人较之普通消费者更热衷比价。53%的运动人群表示,在店内购物时会使用手机比价;46%会经常使用折扣网站寻找商品的最低价格;57%会在下单前比较各个购物网站的价格;甚至在完成购物后,55%的运动人群仍会继续关注该商品的价格。街访:双11到了,另一半耽误你为运动埋单了么?95后运动消费观调查:7种典型声音和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

癞蛤蟆

疫情期间的消费分期观念调查:00后关注性价比、80后追求高品质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获悉,4月23日,58金融发布《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通过对一线至四线城市有过消费分期体验的用户在线调研,对分期人群的消费观进行刻画。报告显示,70后消费规划性及理性程度更高,90后比80后更懂规划;近6成消费分期人群经常进行消费规划;超6成受访者对超前消费接受度高,70后超前消费意识更强,摩羯、金牛、双子更爱做消费规划;对于特殊时期消费,00后关注性价比,80后追求高品质。90后比80后更懂消费规划结合调研数据,58金融《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对消费分期人群的消费观进行了梳理,发现59.2%的分期人群每月都有消费预期和规划,消费观整体相对理性。同时,男性比女性在消费上更理性,70后的消费计划性最强,90后比80后更懂规划。另外, 74.8%的消费分期人群会合理使用借贷类产品,在自己还款能力内消费。在日常生活中,60.9%有过消费信贷产品体验的用户会经常进行消费规划。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倾向规划消费,70后在消费上的规划性略强。由于该年龄段人群“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的顶梁柱,过日子常常要精打细算,日常消费规划也会安排得更周密细致。从星座上分析,报告显示,摩羯、金牛、双子、水瓶、天秤等星座的消费分期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会习惯性做规划。上述星座以严谨、勤俭、务实的性格著称,在消费上也十分注重收支平衡,对于日常消费会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月光”现象。而狮子、白羊等“激情型”星座相对较少做消费规划,可见这些星座日常生活中不乏“冲动性”消费。疫情对分期用户消费规划影响较大“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是消费分期中常有的现象,58金融《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对消费分期人群的超前消费态度进行了调查。超6成受访者对超前消费接受度高,其中,70后、80后、90后男性对超前消费的接受度高于00后。可见,男性更倾向于向未来“拆借”,中青年用户在居家、出行、食宿、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超前消费分期不失为满足消费需求的好办法。今年1月以来,受春节休市和疫情“休眠”的影响,分期用户的消费态度也发生着变化。据58金融《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显示,65.6%的受访者消费更有规划,减少乱花钱行为;48.9%的受访者生活更节约,消费更看重性价比;也有42.0%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与此同时,特殊时期对不同年龄段分期用户的消费规划也造成较大影响,00后对性价比更关注;95后更注重规划性;90后看重性价比的同时,也追求高品质,并且在消费上具有规划性;80后更注重高品质;70后则倾向选择低风险的投资理财。(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

黑带仇

营销策划:怎么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4个步骤简单、易懂「25」

这期分享产品用户的习惯分析只要3次接触点,习惯就可以养成。精准服务营销: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内容:1、产品功能、质量、外观、品牌、包装、外型大小、服务、责任保险、退货便利目的:为顾客解决问题2、价格价格可比性、折扣、付款期限、信用额度目的:考虑顾客承受的起的成本3、渠道销售网络布局、网络层次经销商政策、渠道管理库存、运输目的:为顾客获得产品提供方便4、广告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目的:让顾客买的放心所有营销都是针对人来说的,所以我们必须分析用户消费心理,100%清楚了解用户习惯和人性。营销策划实操案例:支付宝培养用户习惯,每天领取积分,抵现金。前面支付宝是不是推出了一个:线下支付扫描付款领取黄金的活动。还有线下扫描支付,抽奖返现的活动?其实,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消费习惯。支付宝培养用户手机转账,手机提现,转账不收手续费,而电脑则收部分手续费,自然很多人都养成了用手机转账的习惯。做第一次可能有些陌生,接触第二次就熟悉了,第三次就轻车熟路了。下一次直接可以使用,并觉得很方便,就形成消费依赖了。普通情况下,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而购买只需要3次就可以,所以我们在设计营销策略的时候,可以以3次做一个参照点。比如:免费洗车3次,下次80%就会习惯性还来这里洗车。营销策划产品模型基本知识:首先要明白的是,虽然我们学的是营销基础知识,这些营销知识,只要能真正简单懂一点,哪怕一点,都可以直接运用,优化一下我们的生意结构。看似基础,实则并不基础,有了这些基础,才是我们做营销最根本的保障。简单讲,有些人的定位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有些人,产品定价就是错误的。有些人品牌形象就是错误的。有些人根本没有使用过什么场景植入,影像化,故事化催眠的一些方法。有些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消费心理,消费诉求,消费痛点,和梦想需求,以及全方位解决方案。这些营销方案,必须的一些理论性关键词。好了,这期就分享到这里,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可以回顾前面的内容,下期见。

比量

消费洞察报告:疫情重塑消费习惯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核心观点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轨迹,无形中培养诸多新 型消费习惯,对消费行业影响深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虽然偏服务性 行业:旅游、餐饮、交运等受到较大冲击,但网络游戏、到家服务、网 购等传统“宅经济”逆势大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短视频、直播等 新型“宅经济”极力爆发。我们认为,疫情导致人们户外活动大幅减少, 很多消费场景“被迫”转移至线上,无形中培养了人们诸多新型消费习 惯,为传统消费行业带来新机遇。回顾 2003 年非典疫情,疫情结束后身 处变革临界点的中国零售业顺势开启了电商时代,淘宝京东迅速崛起。 那么,此次新型肺炎疫情为消费行业带来哪些发展机会?疫情期间培养 的新型消费习惯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够长期保持?变化一:线上化消费崛起(服务线上化+产品线上化),随着宽带基础设 施的完善、5G 时代的到来,新型“宅经济”需求量持续增长,在线娱乐、 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购物等接受度越来越高,“云”生活模式不断 获得消费者青睐,娱乐、教育、医疗、办公、电影,甚至旅游、售楼处、 汽车、餐饮业,都有向线上化转移的趋势。 ①在线娱乐:疫情期间的互动需求以及大量的碎片时间使电视、游戏、 短视频、直播等行业最为受益,用户流量短期暴增,用户使用习惯得到 极大培育。 A.电视:疫情期间电视触达率明显增加,电视收视率和人均日收视时长 均有提升,大屏价值凸显; B.长视频:居家隔离环境使得公众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增强,长视频平台 作为线上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显著获益,主要长视频 APP 的用户数、用 户活跃度及使用时长均有明显增加; C.短视频:春节的互动需求以及大量的碎片时间使短视频网站的流量明 显增加,春节受益《囧妈》免费播映宣传效果,抖音、西瓜视频等 APP DAU 峰值提升明显,成为最大受益者; D.游戏:手游成为疫情期间线下娱乐活动重要替代品,《王者荣耀》春节 期间的 DAU 峰值在 1.2-1.5 亿之间,除夕当天流水更是超 20 亿,相对 休闲的棋牌类游戏春节前后排名和下载量增幅亮眼。 ②在线教育:受疫情影响,多省市延期开学,并推动学校师生积极开展 在线教育工作,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显著增强,渗 透率和转化率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主要地区普及率有望从目前的不足 20%快速提升至接近 100%,并继续向三四线城市加速下沉。 ③在线医疗:疫情蔓延使在线医疗行业迎来真正发展,远程诊疗、互联网诊疗真正受到消费者重视,目前 3%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平安好医 生、阿里健康、微医、丁香医生、春雨医生、京东健康、好大夫等多个 专业平台都推出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问诊专区,有效缓解了线下 紧张的医疗资源。我们认为,疫情过后,大部分的医疗需求仍然会回归 线下,但是疫情带来的用户认知度提升不可逆转,预计仍会有一部分消 费者继续使用在线医疗服务。 ④在线购物:从标品到非标品,疫情加速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 年 实物商品网上购物额占社零比例超过 20%,但仍有提升空间。从品类来 看,家电、服装等标品因为品牌背书线上线下品质差异不大,而线上又 具有方便、高性价比的优势,目前线上渗透率已经到 40%左右。但生鲜、 零食等品类因为非标以及体验感重要的原因,目前线上渗透率仅有 11% 左右,提升空间巨大。 变化二:健康化消费备受重视(产品健康化+生活方式健康化),疫情爆 发是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国民有望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在产 品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杀菌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促使 健康化和品质化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在生活方式方面,消费者对免疫力、 健身、享受、家庭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①健康产品:能够减少疾病、符合营养健康长期需求的商品更受消费者 青睐,例如具备消毒免疫属性的医疗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 可囤积食品(休闲零食、速冻食品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乳 制品、保健品等) 。 ②畜禽冰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消费者的生鲜购买方式造成影响,尤 其会加快畜禽冰鲜的消费替代趋势。 ③健康类家电:消费者对健康类家电的需求持续上升,空气净化器、除 菌洗碗机、洗手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等产品在疫情期间销量 大增。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带来家电高端化需求的进一步提 升。 ④体育运动:肺炎疫情下公众健康意识显著提高,体育运动渗透率提升, 很多消费者通过直播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等方式,加强自身锻炼,室内 运动热潮带动消费者体育用品相关需求爆发,2 月至今多种体育装备销 量提升。 变化三:便捷化消费更受青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足不出户、方便 快捷、简单直接的消费方式,远程办公的使用习惯初步得到培养,过去 很难在网上售卖的商品(例如生鲜、房地产、汽车等非标品),因为疫情 影响居民外出,消费场景“被迫”线上化,推动了消费者教育和接受程度 提升。 ①远程办公:疫情影响下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 初步培养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未来远程办公无疑会成为人们生活中重 要的一部分,只要服务跟得上、用户体验好,视频会议、语音通话、内容共享等在线办公方式会被市场更广泛接受。 ②生鲜电商:很多消费者在疫情发生后才开始接触生鲜电商平台,永辉 超市、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平台近期的业务量大 幅激增,疫情结束之后,预计仍会有相当比例的用户继续使用。 ③特殊商品: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建筑工人复工遇阻、 售楼处销售业务叫停等,线上看房、VR 看房成为各大房地产企业特殊 时期的选择,恒大短短六天累计售出 6.8 万套房,证明房地产线上化销 售并没想象中那么困难。与之类似,各大车企也纷纷布局直播或其它线 上举措,如 VR 看车、在线订购、试驾上门体验等,吸引消费者购车。 变化四:非接触式消费持续走红,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人机自助式消费, 而不是人际接触式消费,例如智慧餐厅、非接触式外卖、无人零售、智 能物流、无人机配送等,这会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远程商业模式的发 展。我们相信,疫情结束后,更多企业会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 重要性。 ①智慧餐厅:餐饮行业作为传统消费行业,由于部分员工受疫情影响难 以及时返岗,出现阶段性的用工难、用工贵问题,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 餐饮企业复工及招工难度明显更小。我们认为,经过此次疫情后,越来 越多的餐饮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要性,采用自动化、无 人化技术对传统餐厅进行改造的意愿明显增加。 ②非接触式外卖:疫情重新定义非接触式餐饮配送模式,麦当劳、百胜、 星巴克等快餐巨头正在加强非接触式取送服务,减少消费者和送餐员之 间的面对面接触,最大程度确保消费者在取餐过程中的安全。美团外卖 也在积极推广非接触式配送服务,目前已在上百个城市落地并迅速向全 国推广。 2. 变化一:线上化消费快速崛起2.1. 在线娱乐:文娱需求加速线上迁移,“宅经济”爆发 2.1.1. 电视:收视率明显改善,平均日活和用户规模增长 疫情导致“宅经济”高速发展,春节期间大屏数据表现亮眼,2020 春节期 间电视触达率增加,电视收视率有明显改善。根据尼尔森数据,2020 年 春节前后一周电视整体每日触达率从 76.77%波动上升至 82.41%,增幅 高于 2019 年同期变化,2020 年春节期间电视整体每日触达率水平高于 2019 年同期。同时,根据 CSM 数据,2020 年 1 月 24 日(除夕)全国 网整体收视实现 14.81%,同比增长 0.1 个百分点,实现短期内高点,春 节期间日平均收视率同比增加 2.1 个百分点达到 13.5%,总收视率同比 增长 18.1%。低线城市网整体收视率走势与全国网类似,在除夕当天达 到 15.03%实现全月最高,并在春节期间一直维持在 12%以上。用户回归大屏,人均日收视时长增加。根据 CSM 数据,2020 年春节 7 天累计观众规模实现 10.32 亿,占全国电视观众总人口的 80.6%,人均 日收视时长从 2019 年春节的 164 分钟增长至 2020 年春节的 194 分钟, 同比增长 18.3%;观众人均收视时长由 2019 年春节的 306 分钟增长至 2020 年春节的 346 分钟,同比增长 13.1%。不同年龄组观观众收视时长 普遍增长,其中 15-54 岁的年轻人、中年人的人均收视时长较 2019 年春 节增幅均在 20%左右,观众群体扩展明显。智能电视平均日活率和活跃用户规模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屏价值凸 显。在传统电视渠道之外,以 IPTV 和 OTT 为代表的智慧电视数据亦有 亮眼表现,2020 春节期间智能电视日均日活规模较节前一周增长 10.6% 达到 1.14 亿台,比 2019 年春节同期增加 35.7%。智能电视日活率也较 节前一周增长 10.6%至 52%,比 2019 年春季同期提高了 7 个百分点。同 时 2020 年春节期间日均观看时长较节前一周增加了 1.1 小时,55.3%的 用户开机时长超过 6 小时。2.1.2. 长视频:用户活跃度及用户时长保持高增长态势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环境使得公众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增强,同时非假 期阶段碎片化的娱乐休闲时段演变成集中化的娱乐休闲时段,长视频平 台作为线上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显著获益,根据七麦数据,各视频应用 在 IOS 娱乐应用免费榜单的排名在 2020 年春节前后较 2019 年同期整体 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运营指标看,主要长视频 APP 的用户数、用户 活跃度及使用时长均有明显增加。从下载量上看,假期时段芒果 TV 和西瓜视频推广效果显著。西瓜视频 和欢喜首映得益于电影《囧妈》的线上首映推广,欢喜首映从 2020 年 1 月 22 日排名 115 跃升至 2020 年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的第 3,每日下 载量从 2020 年 1 月 22 日的 1348 增至 2020 年 1 月 25 日的 68544;西瓜 视频则从2020年1月24日起连续6天排名前3,同期下载量也从58 增至 478133。两平台下载量增幅超过 100%;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 因自身注册用户数基数较大,日下载量在春节期间表现较为稳定。我们 注意到,芒果 TV 在春节期间顺应疫情期间线上娱乐需求激增,从 1 月 24 日开启了限时会员免费的营销活动,下载量 2020 年从 1 月 24 日的 33908 提升至 2 月 1 日的 67618,拉新效果显著。春节期间在线视频行业用户活跃,DAU 及使用时长均有显著提升。2020 春节期间在线视频行业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从平日的 2.64 亿增长至 3.10 亿,同比增长 7.26%。在线视频行业日人均使用时长达到 98 分钟,较2019 年同期增加 16 分钟。头部视频平台 DAU 稳步上升。根据 QuestMobile,爱奇艺、腾讯、芒果 TV 和哔哩哔哩的 DAU 在春节期间 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日均 DAU 稳定在 1.2 亿左右,较 节前增长约 10%,芒果 TV 日均 DAU 水平从 3000 万提升至接近 4500 万的水平。2.1.3. 短视频:充分受益春节互动需求以及大量碎片时间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环境使得公众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增强。短视频作 为切分用户使用时长的主力,2020 春节期间下载量较 2019 年同期有了 较为明显的提升。以抖音、快手为例,对比 2018 年至 2020 年正月初一 前后 4 天的 IOS 下载量数据,抖音在 2018 年春节前后 4 天的每日预估 下载量维持在 300000 以上的高位。快手则是与 2020 春晚合作,直播期 间发放 10 亿现金红包进行引流拉新,春晚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达到 7.8 亿。春节当天快手预估下载量突破 470000,截至 2020 年 1 月 29 日预估 下载量水平仍然维持在高位。2019 年春节期间短视频整体每日预估下载 量较 2018 年有所下降,2020 年春节期间再次波动上升。2.1.4. 手游:游戏应用成为线上娱乐消费需求释放主力 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对手游有较大促进作用。2020 春节期间头部游戏在 IOS 游戏免费总榜的排名仍然靠前,《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 2020 春节期间在游戏免费总榜的排名有所下滑,而在游戏畅销榜的排名仍然 较为稳定。同时,2020 春节期间游戏下载量下滑的趋势并未延续,春节 前后 4 天的下载量表现基本与 2019 年持平。相对休闲的棋牌类游戏春节前后排名和下载量增幅亮眼。以《欢乐斗地 主》和《小美斗地主》为例,对比 2018 年至 2020 年正月初一前后 4 天 的 IOS 游戏免费榜排名和每日预估下载量数据,欢乐斗地主在 IOS 游戏 免费榜的排名从 2020 年 1 月 21 日的 29 名上升至 2020 年 1 月 29 日的 第 6 名,提升跨度远高于前两年同期,同时每日下载量从 52551 提升至 140247,前后增幅高于往年。《小美斗地主》在此期间从 21 日起连续五 天占据游戏免费榜首位,下载量也基本维持在高位。2.2. 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加速渗透 在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科技发展将给在线教育用 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推动行业发展。在线教育有两大突出优势:1、突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习效率;2、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 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可以很好的 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大力投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骨干 宽带网容量大幅提升,宽带网络提速明显,为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视频云服务产业为教学机构提供廉价而又高效的服务。同时,未来 5G 的 普及使得视频延迟减少,画面更清晰,稳定性更高,再加上 AI、VR 技 术的发展,课堂活跃度有望进一步上升,在线教育愈加受到欢迎。在线教育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市场规模较快增长。近年来,在线教育发 展迅速,随着基数增大增长放缓,但发展依然稳健。根据艾媒咨询的数 据,2018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超过 2 亿人,而到 2020 年,有望达 到 3 亿人。未来两年的增长率有望保持在 15%以上。根据艾瑞咨询的数 据,2018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2518 亿元,预计在 2022 年市场规模 将超过 5000 亿元。在线细分领域众多,职业教育占比高,K12 和语言培训占比持续提升。在线教育中职业培训、K12 课后培训、语言培训的占比较高,因为在线 教育互动性和监督性没有线下好,所以更适合于课程内容标准化程度高、 学生自律性强的培训,这也是职业培训占比较高的原因。近年来,K12 和语言培训线上占比也不断提升,主流的线下培训机构均有线上布局, 主要目的是与线下互补,但短期看仍难以取代线下培训的重要性。停课不停学,疫情下在线教育赢发展契机,行业认可度和渗透率快速提 升。受疫情影响,多省市延期开学,并推动学校师生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大中小学广泛采取停课不停学,线上代替线下,网课代替面授的 政策背景为教育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可观的流量。虽然本次网络教学时间 较短,但覆盖范围广泛,推进力度大。长期来看,有助于改变原对线上 教育认可度与接受度低的学生与家长观念,推进行业认可度与渗透率的 提升。在线教育机构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纷纷推出免费课程。学而思网 校在保持课程时间、课程教师、课程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从线下小班均 转化为线上小班,以“线上互动直播模式”进行授课。整体线上大班迅速 应对,开通全国免费直播,每天早上 8 点到晚上 10 点进行。并且宣布疫 情结束前,全国所有教培机构都可以免费试用直播云的线上教学系统。 新东方在线为全国中小学用户免费提供 100 万份春季班直播课程,两天 累计报名人数就达到 80 万人,并与 2 月 7 日起正式开课。1 月 22 日至 2 月 16 日期间,通过腾讯课堂线上上课的总时长超过 3800 万小时。 在线教育加速渗透下沉市场。疫情对于在线教育的快速普及起到很大刺 激作用,主要地区普及率将从目前的不到 20%快速提升到接近 100%, 并将在线学习的方式推广进三四线城市。根据 QuestMobile 的统计, 2 月 3 日至 2 月 9 日,教育学习 app 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 接近 70%。在线教育行业 APP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 1 月初上涨 36.7%, 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上升 46%。短期来看,家长与学生对线上教育认可度 有望提高,进而加速在线教育渗透的步伐。长期则培养了用户网络学习 的习惯,推送行业持续发展。2.3. 在线医疗:疫情加速医疗行业拥抱互联网,短期需求爆发 互联网医院就是把线下医疗服务在线化。所谓互联网医院,顾名思 义,就是把线下的医疗服务搬到线上去。本质上讲,是为了缓解中国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三甲医院数量很少,却承担了一半左右 的门诊量。但是因为政策的限制,很多医疗服务目前是无法在线开展 的,为什么政策管得这么严,因为医疗关乎普通老百姓的生老病死, 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很严重。互联网医院的在线诊疗以慢病的复诊和随访为主。2018 年 9 月 14 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 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三份规范性文件,初步搭好了监管框架,里面就对互联网医院的经营范 围做了规定。可以看到,其实互联网医院能够开展的业务范围比较有限, 仅限于随访(曾经在医院就诊过的病人,做定期跟踪)和复诊。为什么 初诊严格禁止,是为了减少医患纠纷和碰瓷,如果是初诊,医生开了个 方子,病人出了问题,很难判断是不是碰瓷。感性的去理解,平时我们 去医院,往往缴费最多的是设备检查和药费,目前都无法通过在线医疗 实现。相比于线下医院,属于互联网医院的蛋糕目前来看要小得多。互联网医院的基本模式有三种。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 高的公开演讲,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第三方自建平 台,邀请医生注册或者自建医生团队,平安好医生是典型代表;第二种 是优质医院的互联网化,就是把以前实体医院的部分医疗服务(比如预 约挂号,比如发热门诊等)搬到线上来,武汉市中心医院是典型代表; 第三种是区域互联网医院,可以通过多家在线医疗平台对接线下医院的 医疗资源,银川互联网医院就是典型代表。根据健康界统计的数据,三 种模式的数量占比分别为 70.3%,23%,6.7%。后面的市场规模和竞争 格局只统计了第一种模式,因为后两种模式还是主要依托线下实体医院 。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仍在摸索阶段,盈利较为艰难。现阶段,互联网医 院最常见的盈利模式就是做远程诊疗(慢病复诊+随访)费用分成。近年 来,贵州、四川先后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报销。第二种盈利模式就是做 药品销售——患者在互联网医院能拿到处方后,即可在互联网医院下单 实现药品送货上门,这个环节中,互联网医院和医院药房之间可以有一 定利润的分成。此外,做“健康管理”也是众多互联网医院实现盈利的一 个方向。从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的年报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盈利模 式主要包括几种:家庭医生服务(在线咨询、转诊及挂号、住院安排和 二次诊疗),消费型医疗(体检、基因检测和医美),健康商城(药品、 健身产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健康管理。基本上涵盖了以上所说的几个 方向。 从市场规模上说,空间足够大,还在持续高增长;从竞争格局上说,仍 在百花齐放状态。根据健康界《2020 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 2018 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490 亿元,2011-2018 年市场增速保持 在 30%以上。2011-2018 年市场增速保持在 30%以上。2019 年全国互联 网医院问诊量 2.1-3.2 亿次,2016-2019 年,互联网医院问诊量实现翻倍 增长。从竞争格局上说,到底是第三方问诊平台胜出,还是三甲医院互 联网化更占优势,目前没有定论,毕竟三甲医院掌握了最优质的医疗资 源。从第三方平台来看,平安好医生的用户规模遥遥领先,体现了平安 系的实力。在线医疗政策迎来小阳春。医疗信息化跟网络安全一样,其实是一个高 度依赖政策的行业,在线医疗政策在放松和收紧之间波动,造成了行业 发展的节奏不断变化,下一个阶段将是放松期。我们总结,国家对互联 网医院的监管经历了“试水探索期-试验试点期-严厉监管期-规范发展期新的宽松期“五个监管阶段。随着疫情的不断演变,我们看到卫健委四天 内两次下发通知,支持在线医疗,因此政策可能会进入新的宽松期。本次疫情客观上极大地推升了在线医疗的需求。因为新冠病毒的强传染 性,很多慢性病患者不敢去医院,怕被传染,而医院因为缺乏防护服等 耗材,很多直接关闭了门诊。在这种状态下,慢病患者怎么复诊开药成 了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卫健委四天内两次发文鼓励在线医疗。根据 2 月 21 日动脉网组织的在线医疗交流活动披露的数据,春雨医生从大年三十 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在线问诊数据每天都是呈现几何倍数增加;做 医院互联网化业务的卓健,春节期间花了一个多月给全国五百多家医院 上了发热门诊在线服务系统,其他的心理门诊,普通门诊系统加起来有 三百多家医院的量,全程的互联网医院上了二三十家系统。 我们认为,疫情过后,仍会有一部分消费者继续使用在线医疗服务。正 常情况下,老百姓是生病了才会去医院,所以在线医疗很难像游戏、外 卖等互联网应用那么高频。低频问题解决有一些探索,第一个是从低频 需求里面寻找高频,比如春雨探索的母婴、儿童,这些是阶段性高频; 第二个是聚合低频成为高频,医院里面一半以上的门诊是去开药,这些 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聚合起来以后量就大了。我们认为,疫情过 后,大部分的医疗需求仍然会回归线下,留存率需要持续跟踪,但是疫 情带来的用户认知的提升不可逆转,在线医疗行业的景气度因此提升是 客观事实,仍会有一部分消费者继续使用在线医疗服务。 2.4. 在线购物:从标品到非标品,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从标品到非标品,疫情加速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目前家电、 服装等标品渗透率较高,而生鲜、零食等非标品线上渗透率仍较低。国 内电商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 年实物商品网上购物额占社零比例超过 20%,但仍有提升空间。从品类来看,差异较大,家电、服装等标品因 为品牌背书线上线下品质差异不大,而线上又具有方便、高性价比的优 势,渗透率提升较快,目前线上渗透率已经到 40%左右。但生鲜、零食 等品类因为非标以及体验感重要的原因,线上渗透率仍不高,目前均在 11%左右。疫情影响下,全国人民居家,但生鲜等必需品不可缺少,将 推动线上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未来凭借方便快捷品质好等优势,线上渠 道的认可度和使用度也将持续提升。3. 变化二:健康化消费备受重视疫情爆发是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国民有望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每一次疫情或安全危机过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都会迎来一次升级,比 如“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刺激豆浆机市场新一波需求,“高猛钢事件”刺激 电水壶的“换新潮”。疫情之后,在产品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杀 菌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促使健康化和品质化产品销售的大幅提 升;在生活方式方面,消费者对免疫力、健身、享受、家庭等方面的重 视程度明显增加。3.1. 产品健康化 3.1.1. 健康产品:减少疾病、满足营养需求的商品更受青睐 能够减少疾病、符合营养健康长期需求的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例如具 备消毒免疫属性的医疗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可囤积食品(休 闲零食、速冻食品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乳制品、保健品 等)。受疫情影响,具备消毒免疫属性的医疗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 液等)持续热销,甚至出现抢购一空的现象。原本节日期间的聚集性消 费如酒水、饮料,走亲访友送礼型消费如高端乳制品等,会一定程度受 挫,但是,受益于居民囤货、休闲、免疫保健需求等,速冻食品、休闲 食品、保健品企业反而会收获利好。京东春节数据显示,牛奶/饮用水/坚 果炒货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 300%/200%/100%;水饺、面点等速冻食品 同比增长超过 7 倍,线上消费占比高的休闲食品/保健品企业有可能受到 的利好程度更高。 3.1.2. 畜禽冰鲜:疫情有望加快畜禽冰鲜的消费替代趋势 我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消费者的生鲜购买方式造成影响,尤其会 加快畜禽冰鲜的消费替代趋势。 非洲猪瘟病毒开启万亿级生猪冷鲜消费市场。国内生猪年出栏量约为 7亿头,折算成猪肉约为 5500 万吨,我们按 40 元/公斤的终端价格计算, 市场规模接近 2 万亿。在 2018 年之前,国内生猪消费以热鲜肉为主,由 于生猪产能地区分布不均,每年都要从产区(一般为经济欠发达)向销 区(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调运上亿头活猪,然后在销区宰杀当天运到 农贸市场消费。但 2018 年底国内生猪市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病毒致 死率高,已经造成生猪存栏 40%以上的下滑,生猪价格也达到了 40 元/ 公斤的历史高位。为了非洲猪瘟,国务院办公厅 2019 年 9 月出台《关于 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表态要实现“运猪”向“运肉”转 变,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将消费者猪肉消费从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 国内猪肉冷链调运目前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防控非洲猪瘟的 必要性、政策的驱动以及消费者食品消费安全观念的提升,未来生猪冷 鲜市场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新冠疫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冷鲜配送消费有望成为主要消费方式。禽 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2019 年预计白羽鸡与黄羽鸡分别贡献禽肉 850 万吨和 570 万吨。其中,白羽鸡消费偏工业化,基本集中屠宰,集 中冷冻配送;而黄鸡由于肉质香嫩,多为居民消费,因此以活禽交易为 主,采用现买、现杀、现炖消费。由于活禽易携带冠状病毒,发生疫情 后,各地区纷纷关闭活禽交易市场。我们认为禽类冷鲜消费更健康,更 有利于消费者食用安全,本次疫情有望加快畜禽冷鲜消费替代趋势。3.2. 生活方式健康化 3.2.1. 健康类家电:消费者对健康类家电的需求持续上升 消费者对健康类家电的需求将持续上升。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洗 手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等产品在疫情期间销量大增。大家除 了通过戴口罩、消毒等方式来保护自身健康外,净化器也成为家庭首选 产品。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三周开始,空气 净化器的线上销量处于快速爆发期,从渠道反馈情况来看,线上平台净 化器检索量也在爆发式增加。疫情之后健康家电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疫情过后,大家对室内环境 和呼吸健康的关注会达到一个高峰,本次疫情使得全民聚焦健康,使得 中国健康电器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净化器为例,如今在欧美、日 韩等地区雾霾、水污染并不严重,但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的渗透率却 很高,消费者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雾霾而购入空气净化器,但曾经净 化器渗透率提升初始的驱动力均为空气问题和水质量等健康问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被禁足”“商家关店” 外出机会 减少以及商家停止营业,咖啡、奶茶、果汁茶饮等白领的日常下午茶被 阻断,那么对于料榨类产品,尤其是目前较为火爆的手持式搅拌杯、咖 啡机、破壁机会有明显刺激,使得消费者养成使用料理机等彰显生活品 质小家电的习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带来家电高端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如 空调市场,对新鲜空气的关注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具有净化 PM2.5、 除菌、除尘、加湿、提高含氧量等功能的健康空调产品的热度将提高, 清洁类空调市场渗透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新风系统将迎来机遇;洗 衣机市场:消费者对健康洗涤将更为关注,健康概念下,传统高温除菌 产品、其他多种除菌方式产品、分类洗产品、迷你洗衣机产品都将获得 发展机遇;冰箱市场,冰箱内部存储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将再上一个台阶。3.2.2. 体育运动: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带动渗透率提升 肺炎疫情下公众健康意识显著提高,体育运动渗透率提升。随着疫情的 持续发展,健康运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截至 2 月 18 日,新浪微博 发起的“宅家健康运动计划”话题已累计获得 6.2 亿次的阅读量。线上健 身平台 Keep 的数据显示,2 月上旬 Keep 聚合运动直播的观看量同比增 长近 430%,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直播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显示居民 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各项体育运动渗透率获得提升。室内运动热潮带动消费者体育用品相关需求爆发,2 月至今多种体育装 备销量提升。疫情下户外运动受限使得居家健身器材销售同比显著提升, 京东消费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东平台拉力器成交额同比增长109%, 跳绳成交额同比增长 56%,划船机成交额同比增长 134%,2 月上旬京东 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近 6 倍,不受场地限制的健身器材成为了疫 情期间人们的热门选择,本次疫情有望促进运动装备行业的发展。运动品牌抓住需求扩容的机会进行消费者互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疫 情期间,Nike、Adidas、安踏、李宁、361°等多家企业在微博、微信等平 台上进行线上行动,内容包括联合名人发布健身教学视频、发起健身活动等,倡导大家在家每天坚持运动、增强体质,以增强对病毒的抵抗能 力。各家企业发挥自身的宣传影响力,发起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 Nike、Adidas 的运动教学文章阅读量超过 10 万,安踏与明星运动员合 作的健身教学视频获得了 284 万次的播放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较 好地增强了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未来叠加冬运会到来,运动行业有望进一步蓬勃发展。冬奥会的日益临 近使得人们对于运动的关注不断升温。各大运动品牌未来将借力奥运带 来的流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曝光度,塑造品牌形象。此外,申 请冬奥成功以来,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颁布了多项政策支持我国体 育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2018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 模为 2.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91%,按照发展规划估计 2025 年中国体 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 5 万亿元,19~25 年复合增速预计为 9.43%。疫情 结束后人们对于强身健体的需求叠加奥运盛会的临近,运动行业有望蓬 勃发展。4. 变化三:便捷化消费更受青睐4.1. 远程办公:疫情中近两亿人远程办公,使用习惯初步培养我们常讨论的远程办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远程办公是通过稳 定的公用网络,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连接隧道,在此安全隧道中能够 支持用户全方位的日常办公需求,包括获取公司内部邮件,访问局域网 中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等。狭义的远程办公则是通过控制技术、远程控 制软件,对公司电脑进行远程操作。按照定义,绝大多数企业目前仅能 实现狭义的远程办公,而广义的远程办公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远程办公渗透率高,中国 2018 年渗透率仍不到 1%。作为技术开拓 者和先行者的美国,截至 2017 年,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 已有 3000 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 16%-19%。就全球 来看,数据显示至 2017 年,全世界已有 24%的科技公司采用远程办公 方式;预计到 2020 年,大约 50%的科技公司将会有约 29%的员工实现 远程办公。据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 年中国 仅有 180 万名远程办公员工,而到 2014 年,这一数据上升到 360 万,九 年间年均复合增长为 8%,按照这一增速进行推断,2018 年远程办公人 数或已经达到 490 万人,而与 2018 年中国接近 7.8 亿的就业人数相比, 渗透率仍不到 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7 年,我国远程办公平台市 场规模呈现较快的增长,2017 年远程办公规模达到 60 亿元,同比增长 68.07%,2012-2017 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95.52%。相比于传统的实地办公,远程协作办公具备诸多优势。从公司角度来看, 远程协作办公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场地租金,减少因外界环境影响带来的 员工工作时间和效率的拖累,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从员工角 度来看,解放了员工绑定办公地点的要求,使得工作更加便捷,同时对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而言是巨大的利好。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远程协作 办公推动从工作时长导向向结果导向的转变,有利于培养更健康的工作 生态;降低社会运输压力,降低环境污染。 结合国内现状,我们认为远程协作办公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国内大量 工作人口聚集在一线城市,员工工作受到外界影响大、上班通勤时间长、 道路/车辆拥挤是常态,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而以远程办公软件为 核心的 SaaS 系统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员工差旅频率,将见面需要解决问题转移到云端和网端,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当面临外界重大环 境问题,例如台风、沙尘、涝灾等,会严重影响公司效率,而若遇到疫 情等极端外界问题,则会使得公司运营陷入停滞。远程协作办公可以有 效降低在非正常外界环境对公司企业运营的影响,保证公司运营效率。我们认为,企业半数员工选择远程办公可以将沟通效率提升 2 倍。我们 根据某金融机构情况对远程办公带来的企业沟通效率影响情况进行测 算。该机构一层员工约为 150 人,配备 6 个会议室,若按工作时间 6 小 时、每场会议 1 小时测算,共可安排会议 36 场。若每 3 个人会产生一场 会议,则总会议场数约 50 场。若每位员工每天接打工作电话 4 个,每个 电话 20 分钟,其中一半需要到会议室进行通话,当天总通话时间 100 小 时。会议和通话时长远高于 6 个会议室总可使用时长,缺口约为 114 小 时,会议室供给缺口 76%。若有 50%的员工选择远程协作办公,则缺口 总时长为 39 小时,会议室供给缺口 26%,企业实际沟通效率将从 24% 提升至 74%,效率增长 2 倍以上。2003 年非典爆发,政府部门和各部委要求在家办公,不得出差,成为上 一代传统视频会议行业爆发的转折点。以音视频会议系统及解决方案提 供商宝利通为例,2003 年大中华区收入增长 70%+,所有渠道卖断货、 供不应求。2003 年宝利通的最大单来自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借由宝利通 的硬件和自己的网络优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视频会议运营网络(即 VNOC),名为“宝视通“视频会议运营网,通过销售网络线路+视频会议 服务,当年此项即收入达到 10 亿。2003 年卫生部就使用了这张视频会 议网络完成了针对非典的各项动员和协调沟通工作。国资委等部委和政 府部门使用这张网络和保利通设备一直到今天。从2003年之后直到2016 年,宝利通凭借出色的产品和渠道销售能力,稳坐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我们认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相比 03 年非典影响范围更大,对中国企 业和员工未来的办公方式造成深远影响,持续催化和加速整个远程办公 市场。根据调研显示,疫情期间,有 81%的公司全员在家办公,18.9%的 公司指定某些部门和分支机构实施在家办公策略。全国员工远程办公中 有 37.3%的人仍在异地未归,另有 62.8%的员工返回工作城市并依照当 地政令居家办公。而超过 28 天的远程办公期将帮助员工培养远程办公 产品的使用习惯,使远程办公不再仅为解疫情之难,而成为未来真正渗 透到各行各业的正常工作形式。从行业角度来看,以教育、房地产、文化传媒为代表的 8 个行业中,超 过 90%以上的企业实施全员在家办公,其他行业实施部分在家办公,部 分在家待命复工状态。其中私企全员在家办公占比更多,国企指定某些 部门在家办公占比更高。从新用户转化率来看,此次疫情中超过 60%的远程办公用户为新用户, 没有长期使用经验。根据调研显示,受该轮疫情影响进行远程办公的员 工中,仅有 31%的人拥有长期的远程办公经历,从未使用员工办公的员 工占 25%以上。从产品使用频率来看,在家办公期间使用频次最高的 SaaS 应用为远程 会议系统,占比高达 35%,不论是北京、广东还是江苏,远程会议系统 的使用热力值都位列第一。此外员工健康检测系统、企业 IM、在线考勤 系统和项目与任务管理系统的使用频次占据前 top 2-5。从总体来看,围绕员工建立规律性、有作息的完成工作计划、文档系统和考核等时公司 企业内部的重要管理任务,保证各个业务部门和上下级之间的联系,降 低信息差是除本职工作之外最重要的环节点。4.2. 生鲜电商:疫情期间订单量激增,预计相当比例用户留存 网购生鲜消费习惯已经形成,生鲜电商市场仍呈高增长趋势,品类逐步 从配送难度小的水果、蔬菜向配送难度高的水产和畜禽冰鲜延伸。从艾 瑞咨询的调研样本来看,每周网购生鲜 1 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 64%, 用户考虑选择网购生鲜最看重的因素是食品更加安全,用户消费习惯已 经形成。考虑到国内人口基数大,生鲜电商市场可渗透空间充足,未来 有望持续维持高增长;按艾瑞咨询测算,2018 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交易 规模 2045 亿元,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7000 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 30%。随着生鲜电商与蔬果宅配等生鲜线上配送逐步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生鲜配送品类扩充成为电商的必要选择,品类逐步从配送难度小的水果、 蔬菜向配送难度高的水产和畜禽冰鲜延伸。从服务类型来看,生鲜电商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模式,不同模式各有优劣。生鲜电商发展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玩家加入,既有美团、饿了么、京 东到家等综合外卖平台模式的商家,也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前置仓 模式的垂直生鲜电商模式,还有盒马鲜生、高鑫零售淘鲜达、永辉生活 等基于线下门店的生鲜电商模式。相比之下,前置仓模式下,产品自营 品质有保障,配送时效也相对较高,但前期固定资产和人力投入最多, 模式最重;平台模式下,配送效率高,固定资产和人力投入最少,但因 为产品非自营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无法保障,而且高峰时期可能存在运 力不足和运费涨价的问题;到店+到家模式下,SKU 最丰富,线上线下 一体化体验效果好,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居中。疫情期间,生鲜电商订单量激增,主要 APP 流量和客单价大幅增长。根 据 Mob 研究院发表的《2020 疫情下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洞察》,疫情期间 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购物 App 每日新增用户不断增多, 2 月 6 日达到 3-5.4 万人/天。截至 2020 年 2 月 6 日,京东到家日活突破 100 万,盒马、叮咚买菜突破 40 万。每日优鲜公司 2020 年内除夕至初 四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 321%,客单价提升 30 多元至 120 元,蔬菜供应 量由此前的每天五百吨增长到每天一千吨。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同 比增长 300%,近期整体订单约增长 80%,客单价提升 70%左右至约 100元,每天新增的 4 万多用户中自然增长约占 70%,约占整体下单用户的 10%。达达集团表示,2020 年春节防疫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 比增长 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增长 510%,水果销售 额同比增长超 300%,鸡蛋增长 770%,乳制品增长 370%,水饺、馄饨 等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790%。4.3. 特殊商品:房地产、汽车等线上化销售成为新趋势 我们认为,过去很难在网上售卖的商品(例如房地产、汽车),因为疫情 影响居民外出,消费场景“被迫”线上化,反倒推动了消费者教育和接受 程度提升。 房地产销售受疫情冲击严重,各大房企迅速上线“线上售楼处”。受疫情 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建筑工人复工遇阻、售楼处销售业务叫停、 无法按时交房、资金链断裂等等,都是房企面临的挑战,线上看房成为 了目前特殊时期的选择,一些由房产开发商和房产电商平台开发的“线上 售楼处”迅速上线,置业顾问们变身主播,把直播间布置成“售楼处”,或 是在实景样板房进行直播。以恒大集团为例,短短三天时间认购房屋 4.75 万套,证明“房地产线上 销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恒大集团于 2 月 13 日率先全面实施网上销 售,引入包括“24 小时在线看房”、“720°VR 实景展示”等模式,目前线上 销售可完成在线交材料、在线验资、在线选房、在线交易等购房流程。 短短三天时间,消费者认购恒大房屋 4.75 万套,相当于房屋的总价值约 580 亿元,全国 600 多个楼盘均有认购,其中最高的一个楼盘认购 870 套与房地产类似,各大车企纷纷加码线上销售,减缓疫情冲击。4S 店作为 相对封闭的环境,终端销量受到疫情影响严重,原本有意愿进行购车的 消费者只能选择持币观望,全国新车零售销量受到明显影响。2020 年 2 月上半月全国新车零售日均销量 2249 辆,同比-92%。为保证各 4S 店能 够保持正常经营,各车企及经销商集团为门店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例 如:取消 2 月份门店提车目标、取消终端销量考核目标、加速返利发放 等,同时,BMW、一汽大众、东风小康、长城汽车等车企近日都纷纷布 局直播或其他线上举措,如 VR 看车、在线订购、试驾上门体验等,吸引消费者购车,直播间部分车型价格低于官方指导价,给出较大优惠力 度。5. 变化四:非接触式消费持续走红 我们认为,经历此次疫情后,更多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 要性,非接触式消费持续走红。此次疫情中,很多企业面临“开工难、找 人难以及人力成本高企”等问题,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复工及招工难度明显更小,更多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要性,采用自动化产线和无人工厂的意愿都会增 加。同时,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人机自助式消费,而不是人际接触式消费, 非接触式消费会持续走红,例如智慧餐厅、非接触式外卖、无人零售、 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等,疫情有望催生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给新兴产业带来新机遇。 5.1. 智慧餐厅: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餐饮作为非常传统的服务型行业,近年来科技创新不断促使其转型升级,智慧餐厅加速发展被提上日程。现代移动支付逐渐成熟打破了餐饮商家 运营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物联网的升级使从供应链到销售端的全方位匹 配监控成为可能,大数据与AI技术的落地帮助餐厅精准定位顾客需求。 智慧餐厅指运用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根据餐厅具体运营及基建情况, 打造全面的智能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系统有自助点餐系统、服务呼叫 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最终目标实现餐厅升级改进、增添时尚感与现代感、降低人工及运营成 本、降能增效的作用。同时,此类餐饮最大程度减少与服务员的接触, 符合疫情爆发后消费者“社交恐惧”的心理,有利于餐厅保持高效率和卫 生。智慧餐厅主要针对前端、中端及后端三个方向的数字化升级推进,前端 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分析数据为商家推荐最佳门店选 址。同时包括会员管理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app 等运营平台收集会 员信息,描绘用户画像,维护会员社区。中端则主要利用云计算功能, 开设预定排号、线上点餐、线上支付等服务。后端利用物联网系统打造 智能后厨,将顾客订单、收银系统、供应中央厨房与后厨一体化,实时 监控后厨运营情况;引入信息系统打造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助力 促进标准化餐饮商家迭代。餐饮巨头海底捞斥资 1.5 亿打造智慧餐厅。2018 年 10 月,耗资 1.5 个 亿、从设计到筹备耗时 3 年的海底捞首家智慧餐厅于北京中骏世界城开 业,自助研发的 IKMS 系统支撑整个门店智能化运作。操作流程为消费 者下单后,自动出菜机通过控制机械臂从菜品仓库中配菜,菜品通过传 送带被送至传菜口,再由传菜机器人将菜品送至相应的餐桌。海底捞方 面介绍,理想状态下整个过程仅耗时 2 分钟。海底捞智能餐厅分为三个 区域,分别为等位区、就餐区、后厨区,人员配备比同等规模海底捞餐 厅减少了 20%,极大地减少了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升了顾客体验。随 着科技升级优化,基础设备应用普及,机器科学渗入低科技含量的服务 业是长期趋势,也为解决传统餐饮食材成本、房租、人员成本、毛利“三 高一低”中重要一环提出新方案。5.2. 非接触式外卖:疫情重新定义非接触式餐饮配送模式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麦当劳、百胜、星巴克等快餐巨头正在加强“非 接触式”取送服务,以保证员工和顾客的安全。麦当劳在中国各地进行巨 无霸、薯条和其他食物的非接触式配送,顾客可以通过手机或店内电脑 远程点餐,员工将食物密封在袋子里,将其放在一个专门地点,顾客在 不与人接触的情况下便可取走。至于外卖订单,快递员会把餐食送至建 筑物入口处,给外卖箱消毒、勤洗手。星巴克还建议顾客通过其应用程 序订购咖啡,接到取餐通知前,顾客在店外等候,咖啡将被放在店面入 口处的桌子上。外卖方面,星巴克表示会定期对外卖箱进行消毒,并每 天为快递员测量体温。门店员工必须每 30 分钟洗一次手,公共区域每 2 小时消毒一次。 美团外卖无接触配送新增上百个落地城市,迅速向全国推广。为应对新 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春节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美团外卖于 1 月 26 日推出非接触式配送,目前已经覆盖 100 多个城市,并迅速向全国推 广。在发送订单时,用户可以与骑手协商商品的指定位置,如公司前台、 家门口等,交付完成后,骑手将通知用户取回自己的饭菜。对于送餐在 医院地区的订单,则是通过非接触式设备,如餐柜等进行交付。美团外 卖的“非接触式递送”服务可以减少消费者和送餐员之间的面对面接触, 最大程度确保消费者在取餐过程中的安全。6. 推荐标的我们协同九大消费行业首席(食品饮料/商贸零售訾猛、家电范杨、汽车 吴晓飞、传媒陈筱、纺织服装郝帅、社会服务刘越男、轻工穆方舟、农 业钟凯锋),精选 34 只推荐标的。……(报告来源:国泰君安)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敢不敢

当代单身青年消费观,从珍爱网调研数据看90后“空巢”生活

早上7点,一脸惺忪的 阿文终于按掉了响了无数次的闹钟,以自己的最快的速度洗漱。20多分钟的时间化了精致的妆容,换上了周末新买的连衣裙,离开了这个10多平米的小房间。上班途中一路低头看手机,刷刷微博新闻看看发生的大事,时间滴答滴答过去,终于在迟到前打了卡,早餐还没来得及吃。晕头转向忙了一上午,总算到了午饭时间,和同事一起,吃着用地沟油滋润成的“美食”外卖,味同嚼蜡。午休时间刷会抖音或者打打游戏,艰难熬到下班时间,生无可恋默默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赶在最后一趟公车在夜晚的城市穿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小窝,默叹一句:今天终于结束!这是90后阿文的一天,同时折射出大多数单身90后的独居生活。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数据显示,国内20岁至39的独居者已接近2000万,反应80、90后的常年独居的孤独群体日渐壮大,其中90后已成为主力军,数据庞大令人震惊,这部分群体我们称之为“空巢青年”。当下,这一群体日益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在多数人眼中,“看剧吃饭是标配”“外卖红包多到不好意思群发”“最怕疾病卧床,无人端茶送水”这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那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针对此问题,珍爱网组织了一场关于90后单身人群的日常消费调查,以珍爱网线下会员为样本,调研主题为:您现在每月的生活花费(除房租房贷外)占比最多的是什么?近年来90后用户已成为相亲市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珍爱网致力于发力90后年轻市场,在功能上新增“1v1双屏直播”、短视频丰富产品形态, 迎合年轻人的社交形式,随着90后用户比例日益增多,对该部分群体的用户行为分析势在必行,本次调研结果如下: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每个月的生活花费中,除了房租房贷外,占比前三的分别是:日常餐饮、购置衣服、自我提升。民以食为天,空巢青年更是如此,时间过多集中在工作上,留给个人生活空间所剩无几,而提到生活最离不开的还是饮食,饮食是实实在在贯穿每天的日常生活,从以前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饮食这一主题热度不曾退减。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着40.67%的人在这一方面的花费最多。据珍爱网报告显示,有着15.91%的人在购置衣服的花费占比最多。90后对个性的追求,在服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更向往通过外在的形象展示自己的特立独行,这是90后乃至00后的共性,90后单身群体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代表。占比第三位的是自我提升。报告显示将近16%的人每个月的生活花费占比最多的是自我提升费用了,例如通过报名各种兴趣班学习,提升自己。无论是日常饮食消费,还是购置衣服,自我提升的费用,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去改变,其实代表着90后年轻一代想要改变的念头。在改变中不断变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价值。

其问之也

珍爱网VIP调研揭秘年轻人的恋爱消费观,为什么让人压力大?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抱怨谈恋爱让自己感到压力非常大,无论是在校的学生党,还是刚刚开始工作的上班族,一旦恋爱之后每个人的花销就开始疯狂上涨,甚至到达了自己难以承受的地步,但是为了爱情, 很多人宁愿顿顿吃泡面,也希望能够给予对方最好的一切,这便是爱情无私地付出。当时,恋爱中的90后的消费观并不是那么正确的,很多甚至是畸形的,这直接导致了感情生活的不幸。为了能够查明这背后的真相,珍爱网VIP进行了此次调研,以下是此次调研的结果分析。一、热恋期的年轻人盼望每天都能在一起,但是距离往往会产生美热恋期的情侣恨不得天天纠缠在一起,但是这样却并不利于感情的发展,因为,即便是再亲密的情侣,也应该给彼此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果交往得过于亲密,那么彼此之间的缺点就会成为感情的阻碍。有些人觉得缺点可以克服,因此可以选择无视,但是有些缺点却并不是能够被接受的,因此只能成为心中的芥蒂。关于年轻人每个月约会的合理频次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讨论,珍爱网VIP经过调研之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将近有41%的年轻人认为,每周三到四次的约会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或者是工作比较轻松的上班族来说,每天能够有很多时间陪伴对方,这也是非常温馨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工作比较忙碌的年来说,约会变成了每周一次的奢望,因此,面对这每周一次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精心准备,不希望给自己留下遗憾。二、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已经入不敷出,谈恋爱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还有很多年轻人在抱怨,自己恋爱之后的花销开始直线上升,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已经入不敷出,甚至开始频繁地采用网络借贷的方式弥补自己的亏损,不得不承认的是,谈恋爱的确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却没有发觉危险的到来。关于年轻人恋爱时每月合理开销的问题,珍爱网VIP通过调研得到了这样的分析,超过48.68%的年轻人认为,每个月的花销应该维持在1000至3000元之间,才能够满足正常的需求。但是这需要年轻人拥有一份正常的工作,而不是学生党所能够接受的范围,否则,这便是一种变相的啃老行为,一旦令家里人知道之后,很有可能会棒打鸳鸯拒绝这段恋情。但是很多人坦言,随着开销的上涨,他们的确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见识到了自己许多从未见过的东西,也体验过了很多自己不敢去尝试的事物,这便是谈恋爱的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好处。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如果过早地给自己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那么以后的日子很有可能会被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年轻人最好不要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三、年轻情侣过分看重自己的外表,宁可饿肚子也要打扮得十分漂亮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谈恋爱的确会增加个人开支,珍爱网VIP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对于究竟会增加哪方面的开支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从调研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到,超过24%的女生表示,谈恋爱之后自己在打扮自己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因为有句话叫女为悦己者容,自己不希望蓬头垢面地出现在喜欢的人面前,因此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从而加大了对于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开销而男生方面也是有同样的情况,他们也希望能够将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给对方,因此会增加个人消费,同时对于个人的护理也十分重视,当然,这也包括给对方买礼物的费用,很多礼物的价格都十分不菲。通过珍爱网VIP对于年轻人恋爱消费观的调研,我们发现年轻人恋爱时的确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但是他们应该找到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长时间处于高压的情况下只会让人的精神处于紧绷状态,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疑神疑鬼,这才是导致很多人在爱情中盲目猜忌的主要原因。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对于爱情的发展十分必要,如果经济状况十分糟糕,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作者:文/BD

金盞花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调研报告》发布 全方位探索国人的“奢侈经”

5月28日,《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调研报告——代际、性别和城市分析》发布。Mazars中审众环中国大陆地区执行合伙人刘钰涓博士、伯爵中国执行董事戴慕修,欧莱雅中国首席消费官卫吉峰和老佛爷百货中国首席运营官沈智傑,以一场云端论坛对这份跨四代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观的深度报告进行分享与探讨。Mazars中审众环于2019年底发起了该项调研,内容涉及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定义、了解资讯的途径、经常购买的品类、购买频率及渠道、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等。最终,调研团队共计完成有效问卷3235份,覆盖Z世代(24岁以下)、千禧一代(25-38岁)、X世代(39-54岁)以及婴儿潮(55-73岁)四个年龄段,为期待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与习惯的商家提供了一份调研报告。刘钰涓博士表示:“经过多年在中国奢侈品行业的业务经验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不同代际的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差异十分明显。在90后95后逐步成为中国市场消费主力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这样一份覆盖全年龄段的调研报告能为奢侈品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启示。”老佛爷百货中国首席运营官沈智傑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95后正在逐渐成长为未来奢侈品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消费群体。所以,虽然80后和90后目前仍是老佛爷的消费主力,但我们也在门店业态上积极创新,为的就是能够通过业态丰富且形式活泼来捕获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调查显示,除了更强的消费意愿和购买实力外,95后更愿意通过数字渠道了解奢侈品的信息并为数字营销买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手机端作为获取资讯和购买商品的主要渠道,其用户使用率以Z世代为首,高出千禧一代近10个百分点。伯爵中国执行董事戴慕修认为:“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演化。根据我们的观察,Z世代更愿意在家轻松完成网购。”另外,调研结果还显示,虽然一线城市以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者占据三类城市奢侈品购买力的榜首,但二线城市的购买实力也不容小觑,即将追平一线城市,消费前景十分可观。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移动端等线上购物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三线城市消费者开始加入奢侈品消费的大军。欧莱雅中国首席消费官卫吉峰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有着同样对于生活质量和品质的追求,舍得花时间和花钱,也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去消费,尤其在美妆、泛娱乐和生活消费品上。”刘钰涓博士最后表示:“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已经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重要支撑,他们在消费观念上不断成熟、各代际的消费喜好各异,并且具有乐于尝试和求新求变的消费诉求。基于中国市场的特点,奢侈品牌的管理者应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观念的更新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和行动准则,除了在保持奢侈品牌调性和迎合市场需求之间抓取平衡之外,还需适应中国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在红海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赵春晓)

58金融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摩羯、金牛、双子更爱做消费规划

近日,58金融发布《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通过对一线至四线城市有过消费分期体验的用户在线调研,对分期人群的消费观进行刻画。报告显示,70后消费规划性及理性程度更高,90后比80后更懂规划;近6成消费分期人群经常进行消费规划;超6成受访者对超前消费接受度高,70后超前消费意识更强,摩羯、金牛、双子更爱做消费规划;对于特殊时期消费,00后关注性价比,80后追求高品质。90后比80后更懂消费规划,摩羯、金牛、双子规划性更强结合调研数据,58金融《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对消费分期人群的消费观进行了梳理,发现59.2%的分期人群每月都有消费预期和规划,消费观整体相对理性。同时,男性比女性在消费上更理性,70后的消费计划性最强,90后比80后更懂规划。另外, 74.8%的消费分期人群会合理使用借贷类产品,在自己还款能力内消费。在日常生活中,60.9%有过消费信贷产品体验的用户会经常进行消费规划。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倾向规划消费,70后在消费上的规划性略强。由于该年龄段人群“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的顶梁柱,过日子常常要精打细算,日常消费规划也会安排得更周密细致。从星座上分析,报告显示,摩羯、金牛、双子、水瓶、天秤等星座的消费分期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会习惯性做规划。上述星座以严谨、勤俭、务实的性格著称,在消费上也十分注重收支平衡,对于日常消费会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月光”现象。而狮子、白羊等“激情型”星座相对较少做消费规划,可见这些星座日常生活中不乏“冲动性”消费。超6成受访者对超前消费接受度高,疫情对分期用户消费规划影响较大“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是消费分期中常有的现象,58金融《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对消费分期人群的超前消费态度进行了调查。超6成受访者对超前消费接受度高,其中,70后、80后、90后男性对超前消费的接受度高于00后。可见,男性更倾向于向未来“拆借”,中青年用户在居家、出行、食宿、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超前消费分期不失为满足消费需求的好办法。在星座层面,报告还反映出金牛、双子、白羊、天秤、处女、射手对超前消费接受度较高。这表明,上述星座在超前消费上“魄力”十足,希望尽快满足其消费需求,也对未来还贷信心十足。而摩羯、天蝎、双鱼等星座不太能接受超前消费,可见,理性大于情感的保守型星座,和“有情饮水饱”的浪漫型星座,都在超前消费上缺乏较大动力。今年1月以来,受春节休市和疫情“休眠”的影响,分期用户的消费态度也发生着变化。据58金融《2020年消费分期观念调查报告》显示,65.6%的受访者消费更有规划,减少乱花钱行为;48.9%的受访者生活更节约,消费更看重性价比;也有42.0%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与此同时,特殊时期对不同年龄段分期用户的消费规划也造成较大影响,00后对性价比更关注;95后更注重规划性;90后看重性价比的同时,也追求高品质,并且在消费上具有规划性;80后更注重高品质;70后则倾向选择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作为领先的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58金融依托生态的强大线上流量、线下服务网络、场景、数据等优势,深度覆盖生活服务全场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消费分期等方式,帮助消费者缓解资金压力,满足多元化消费场景贷款需求。未来,58金融分期服务场景还将拓展至更广的领域,为消费者带来超前又便捷的消费体验。

恋之门

“2020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正式启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0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正式启动疫情之下,汽车消费趋势会怎么变?后疫情期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你知道消费者的购车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知道再/换购车人群与首购车人群的消费喜好有什么区别?你知道90后的汽车消费观和消费习惯是什么?你知道一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汽车消费趋势有什么区别?以上疑问,将在由21世纪报系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与广州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2020年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中一探究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为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下降45.2%和42.4%。与此同时,在后疫情期,为了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能力,各地政府相继推出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如增加牌照指标、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国六”车型置换补贴等。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或正因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悄然发生新变化,后疫情期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将如何发展?如何把握疫情影响下消费者购车特征的变化?人们的购车计划提前了还是延后了?什么类型和档次的车辆最受关注?以上内容也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调查点。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和二胎政策的推动,换/再购车人群与首购车人群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市场进入存量之争,我们继续加强对现有用户、潜在用户、换购客户、增购客户的调查,试图分析和呈现新购人群与再购人群的消费区别。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50后、60后的逐渐退场,80后和90后(含小镇青年)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特点及喜好也值得关注。除此之外,此次调查涵盖了汽车信贷、汽车电商、汽车保险、融资租赁等各个细分领域消费倾向,为汽车厂商、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销售渠道等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有效帮助汽车厂商、销售渠道精准定位目标客户。21世纪报系自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今年已是第12届,每届调查都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听取车主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全面了解当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特征及消费习惯。每年的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已经成为整车厂家、经销商、汽车电商、汽车金融公司、银行、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汽车保险公司等制定方针、政策乃至方案的市场指引,直接影响和引领着中国汽车消费风潮。作为21世纪报系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与尼尔森的年度倾心力作,《2020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将于9月在“2020中国汽车金融年会”上公布。届时,年会上还将发布《2020中国汽车金融年鉴》,召开第七届中国汽车(金融)50人论坛成员会,揭晓2020中国汽车「金引擎」奖评选结果,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咨询电话:020-87385101凡参与调查并填写完整个人资料者可获赠《中国汽车金融》杂志1本。快速进入调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