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增强我市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扎实推进教育创新和精准教学,8月24日至8月26日,丽水市教育局组织教师参加宁波市教育局2020年山海协作远程培训活动。丽水9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近万名教师参加培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学习情况8月24日上午,宁波外国语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校务与科研中心主任杨娜教师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故事、基本的心理辅导理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工作建议等三方面具体阐释了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工作。杨老师借助真实的学校心理咨询案例,具体分析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例如,通过“他不够努力”的案例介绍了韦纳的归因理论,强调了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合理归因;通过“他已经很努力了”的案例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正向意图,并做积极引导;通过“不屑的孩子”的案例强调了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通过“我不该生气”和“我不该难过”的案例揭露了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躯体化问题,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接纳负面情绪。下午,宁波江北区教研员费海明老师的《轻教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研创新》,提出了轻车简从、轻松自然、轻而易举的轻教研。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建设,疫情时期谋在线学习,后疫情时代教学相长谋发展,指导教师在绿色和广袤的教研大地上愉悦成长。讲座对特校听障部正在进行的浙江省精品数字资源建设、基于之江汇平台的资源建设课题研究有着实际指导作用。8月25日上午,宁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王晶晶院长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如何管理故宫导入《新形势下的班集体建设》讲座,以“德”立班理念中的六“德”、怎样开展班级体建设、学生发展与未来挑战等几方面内容,引发班主任们对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的反思。《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是8月25日下午的主题,由宁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红波副院长进行讲座。分析了两位正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内容、规划与落实、途径与策略三方面,指导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生涯进行更好的规划与发展。培训第三天,跨区域教研、校本研修等内容给参训教师带来素养提升的更多路径。余姚泗门镇中心小学叶建松校长结合校本实践,讲座《教师泛专业素养发展》;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部范东晖主任讲《高效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聚焦课堂做研究,科学规划促发展,打造团队共成长。此次线上教研活动,不仅实现了两地教育的互沟互联,也极大拓宽了新形势下的教育帮扶形式,使得教育跨越了山海距离,在这一瞬间实现了碰撞和融合。作者:徐土明 朱海清本 期作品来源|丽水市教育局【来源:丽水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楚天都市报3月4日讯(记者揭明玥 通讯员梁炜)近日,“湖北省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来自武汉市、黄冈市、襄阳市、宜昌市等12个市州县,申报的10个项目被评为创新案例。据悉,这是我省首次针对教师队伍建设,评选创新案例。湖北省教育厅教师处童静菊处长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各地教育部门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领域,科学谋划,在教师人事管理、专业素质提升、名师名校长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批创新性强、推广性高、影响面广的先进做法。“组织开展此次申报工作,即是为了系统总结经验,引导和激励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湖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发挥积极作用。”童静菊说。据了解,此次评选,经过了各地申报、专家评审、集中评议等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评选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案例10个、提名创新案例10个。获评的案例具有十分强的代表性,充分展现基层教育工作者宝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评审专家们介绍,首次评选出的十大创新案例各有特色,且亮点鲜明。如武汉市申报的《强化四种关联,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径》创新案例,创新了载体和抓手,有效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据了解,武汉市一直坚持以师德为先,将制度与教师考核挂钩;搭建发现平台,开展优秀教师评选;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投诉查处率达到100%”列为市政府绩效目标,治理与绩效挂钩;倡导教师读书文化,关爱教师心理健康,让师德和文化共生长。如何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也是不少创新案例中的重要着眼点。由湖北长阳、罗田、沙洋三县联袂入围的创新案例《以“国培计划”项目县为支点,打造县级教师培训体系》,为县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样本。2015年以来,湖北省先后遴选28个“国培计划”项目县,为县级教师培训“造血”。沙洋县探索形成“543”送教下乡培训模式、长阳县打造校本研修升级版、罗田县创新乡村教师研课磨课模式,成效明显,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同时,创新案例中,也有从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完善教师编制配备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入手,探讨如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各地对如何改善教师本身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等做出的实践,更成为创新案例中的一抹“温情”。如孝感市孝昌县申报的创新案例《实施“三个一”工程,解决乡村教师“三难”问题》,以解决住房难、吃饭难、洗澡难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批过渡周转房、一批教师简易食堂、一批澡堂,明显提升了乡村教师幸福感。附: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案例(10个)1.武汉市:强化四种关联,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径武汉市坚持以师德为先,统筹推进制度建设、典型引领、专项治理、职业文化四个维度,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径。一是制度与考核相关联。出台《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将师德表现与事业单位考核关联,建立问责机制。二是发现与辐射同推进。搭建典型发现平台,开展年度教师、最美乡村教师评选。发挥典型辐射作用,举办师德巡回报告,建立“杨小玲小组”等。先后涌现出3位全国教育书人楷模、2位全国最美教师。三是治理与绩效相挂钩。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投诉查处率达到100%”列为市政府绩效目标。组织全市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发放师德问题告家长书。设置有偿补课治理承诺公示牌,征集监督志愿者。教育部督导组对武汉市工作给予肯定。四是师德与文化共生长。倡导教师读书文化,打造教师精神家园,成立“阅读、成长、幸福”读书分享会和“D40武汉教师读书联盟”;关爱教师心理健康,形成以市级工作室为支撑,以江南、江北两个点带动17个区级工作室的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格局,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2.黄冈市:“7+2”模式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落地开花黄冈市出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探索出“7+2”工作模式,即7条政策举措、2个专项督查,努力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难题。7项政策举措:一是建立乡村学校工勤人员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乡村学校安保、宿管员等工勤人员配备问题。二是建立幼儿教师地方补充机制。由县级政府主导,每年补充乡镇公办幼儿园教师不少于50人。三是提高教学点教师生活待遇。职前本科学历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考核合格的,每年享受生活津贴5000元。四是定期组织乡村教师体检。县级政府每2年组织1次乡村教师到二甲及以上医院体检。五是职称评聘向乡村倾斜。乡村教师申报数不低于总数的50%。城、乡教师分类申报、分开淘汰。小规模村小、教学点教师优先聘任。中级职称以上教师从城镇调入乡村的,不受岗位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六是推进城乡教师交流。重点推动城区优质校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镇区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城区优质学校校长教师每年给予生活、交通补助。七是构建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名师工程,形成校本、县级、市级、省级、国家五级培训体系。2个专项督查: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教师补充,二是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情况。通过督查,麻城教师工资待遇2016年预算净增1亿元,浠水、蕲春增加5000万元以上。3.襄阳市:实施“三名”工程,培育襄派教育家襄阳市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努力培育襄派教育家,打造万名名师队伍。一是搭建平台,提高发展力。与北师大签订合作协议,为名师、名校长提供高级研修,为期一年半。每年组织两次以上“隆中名师”基本功展示和评课研讨会。鼓励开设名师工作室,形成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二是严格程序,确保公信力。由市教育局牵头,按学校推荐、县级审核、市教育局评审、市教育和人社等部门认定的程序评选,每年认定40名隆中名师、6名名校长,2017年起认定名班主任工作室。三是动态管理,保证竞争力。制定《隆中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管理办法》,定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优秀、称职的,全额领取津贴,基本称职的不领取津贴,不称职的取消称号。实行“一票否决”,对发现有弄虚作假及其它违法违规行为的,撤销称号并停发津贴。四是明确待遇,强化保障力。市委市政府将“隆中名师、名校长”纳入“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市政府授予“隆中名师、名校长”荣誉称号,享受每月500元岗位补贴。积极资助名师出版专著、发布科技成果等。该工程实施以来,评选隆中名师278名,隆中名校长44名,建立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襄阳市级名师工作室44个,实现学科、学段、区域全覆盖。4.宜昌市:建立专业荣誉制度,筑起教育人才高地宜昌市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构建了专业分系统、晋升讲梯次的教师专业荣誉体系和系统性人才管理框架。一是分类分层设计。出台《宜昌市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荣誉分为教学、德育、教育管理3个系统,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两个层级,按教师总数的约1%和2%控制。教学系统包括宜昌名师(学科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德育系统包括宜昌名师(班主任)、市明星班主任,教育管理系统宜昌杰出校长、市明星教育管理者。二是统一选拔机制。统一选拔对象,三大系统各自独立不交叉;统一评选标准,实施量化评审;统一梯次晋升制度,参评高一级荣誉须具备低一级荣誉资格。三是跟踪培养支持。实施宜昌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开展市级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创建27个名师工作室和2个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建立宜昌市级教育人才、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1700余个。四是管理能上能下。建立动态考核和届期管理机制,届期三年。明确聘期待遇和退出要求。该体系建立以来,宜昌市教育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一支以湖北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为龙头,以宜昌名师、明星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为骨干,以县级骨干教师为中坚的教育人才队伍。《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宜昌市相关做法。5.孝昌县:实施“三个一”工程,解决乡村教师“三难”问题孝昌县以解决住房难、吃饭难、洗澡难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批过渡周转房、一批教师简易食堂、一批澡堂,使农村学校留得住人、教师安得下心。一是调查摸底定方案。选定27所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学点作为首批建设学校,确定建设项目69个。制定《孝昌县解决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做到任务项目化、进度表格化、责任清单化。二是高位推进抓联动。县委、县政府专题部署,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县领导每人负责一所项目学校施工建设,明确乡镇党政主职负主责。三是多措并举筹资金。采取财政挤一点、项目资金争一点、主管部门筹一点、所在乡镇投一点、社会捐一点等“五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学校不出现新债务。四是统一管理防风险。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监理、统一验收。五是建章立制管长远。制定教师周转宿舍、浴室、食堂管理办法,建立教师周转宿舍准入、交流退出和维修维护制度,确保偏远中青年教师优先使用。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2634万元,新改扩建周转宿舍509套,浴室36间,简易食堂10间,购置太阳能热水器50台,明显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6.荆州市荆州区: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破解均衡发展难题荆州区以探索建立 “动态核编、统筹配置、岗位竞聘、有序分流、规范进出”的人事管理制度为突破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批全国“县(区)管校聘”改革示范区。以四个核心机制为框架。一是动态核编。编办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核定当年用编数。教育局统筹分配各校编制数,每年报编办备案。教职工编制可按生师比或班师比测算。全区按中小学编制总数的5%核定调节编制数,统筹解决短期空岗问题。二是岗位设置。按人社局批复比例设置管理、教学、工勤岗位,确保专任教师岗位比例:中学、小学、公办幼儿园分别不低于85%、90%、88%。按核定职数配备学校领导班子。三是竞聘上岗。建立上岗、待岗制度,教师统一在暑期进行“校内竞聘、学区竞聘与跨学区竞聘”等三轮岗位竞聘。所有上岗或待岗人员均与区教育局签署合同。2017年,所有教师参与岗位竞聘,近20%的教师参与校际交流。四是转岗分流。对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职工、超编单位未能调剂上岗人员,以挂职方式调剂到其他单位工作,保留原人事关系。2年来跨系统转岗挂职236人。以两个保障机制为基础。一是落实教师收入联动机制。教师奖励性补贴和物业管理补贴、交通补贴、保留津补贴与公务员津补贴同步调整。二是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工资由财政“三核一代”变为总量打包到校,将绩效工资奖励性部分、年度争先进位五项奖励性补贴进行二次分配,增加学校分配自主权。教师满负荷工作、创先争优意识明显增强。7.恩施州:“四个坚持”保障全科教师定向培养精准发力恩施州立足本土教育实际,着力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全科教师定向委托培养,有效缓解乡村教师“招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2016年,州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州长为组长,教育、发改、人社、财政、编制、扶贫、恩施职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定向委培工作领导小组,以州政府名义印发《恩施州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公办幼儿园教师定向委培方案》。二是坚持服务本地原则。以高考单招方式录取报名考生,考生来源均为定点校(园)所在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应、往届高中(中职)毕业生。考生录取后与需求县市政府、恩施职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定向就业的农村学校。两年累计招生698人。三是坚持配套政策保障。编制部门预留编制计划,确保顺利毕业并通过考试考核后的定向培养学生有编有岗。定向培养学生三年学费全免,由州财政负担。州财政另按每生每年3000元生活费。顶岗实习期间,县市给予不低于1000元/月的生活补助。四是坚持实践导向培养。恩施职院专门为定向委培学生“量身订制”课程,选派优秀师资组成教学团队,努力将定向委培学生培育成热爱教育、师德高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能够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全科教师。8.随州市:突出“三化”特色,积极实施“2·1·5名师”培养工程随州市聚焦名师名校长培养,实施“2·1·5名师”培养工程,遴选200名骨干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和50位名校长,培养工作特色项目,成效明显。一是培训课程系统化。注重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把文化塑建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名教师课程分类通识培训、分学科学段课堂教学培训、教研科研培训三类。名校长课程分别从“影响力”“执行力”“领导力”等三个方面提出要求,适度强化“执行力”学习。二是培训流程规范化。坚持训前、训中、训后一体化管理。名教师培养,采取集中面授、在岗研修、完成作业、集中面授、跟岗实习、考察交流、成果竞赛、集中面授、成果推广、辐射引领等方式。名校长培养,采取集中面授、在岗研修、完成作业、入校走访、集中面授、跟岗实习、考察学习、论坛交流、集中面授、成果推广、辐射引领等培训方式。三是培训方式多元化。在教学方法上,广泛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剖、现场教学、自学研讨等方法。强调因地制宜,坚持示范引领、情境体验、现场诊断、参与分享、合作交流、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多种模式相结合。该培养工程2016年被随州市人才办评为人才创新一等奖。9. 长阳、罗田、沙洋:以“国培计划”项目县为支点,打造县级教师培训体系2015年以来,我省先后遴选28个“国培计划”项目县,努力建设县级教师培训团队,为县级教师培训“造血”。沙洋县探索形成“543”送教下乡培训模式、长阳县打造校本研修升级版、罗田县创新乡村教师研课磨课模式,成效明显,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沙洋县“543”送教下乡培训模式。“五步”,按五个步骤实施送培,即需求调研发现问题,示范诊断确定主题,校本研修磨出优课,展示成果推出优秀,反馈信息指导提升。“四级”,省级对县级进行指导性送培,县级对乡镇进行示范性送培,乡镇中心校对完小和教学点进行研讨性送培。“三对接”,县继教中心、送培团队、乡镇承训送培单位工作方案对接,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纵横向互动、区内外结合的片区培训体系。罗田县创新乡村教师研课磨课模式。将送教下乡培训研课磨课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将研课磨课过程以视频方式全程记录,以“学校研课磨课记录表”为纸质承载,通过对研课磨课过程的体验和反思,为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分析、发展需求和学校教研工作提供参考,最大限度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虽然加入视频录制环节,但易于操作,既不加重教师工作负担,又能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研磨、促进专业成长的意识。长阳县打造校本研修升级版。聚焦校本常态,整合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打造出校本研修升级版。立足常态备课,开展联片研修。依托中心学校,构建联片研修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优化联片研修行动。以网上抽查形式对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开展混合研修,整合研修内容、研修时间、研修资源。立足校本需求,因地制宜,示范送师德、校本送方法、现场送技术,增强了校本研修的深度和活力。10.黄石市铁山区:开展“十元钱·千分爱”活动,打造党建新载体,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铁山区将“十元钱·千分爱”主题实践活动作为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的载体,让党建工作可视直观,让教育效果显而易见,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产生较大社会影响,黄石电视台党建栏目《领航》等推出专题报道。一是创新有效工作载体。既突出“重要性”,又激发“主动性”。要求教师用不超过十元钱的成本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把工作任务项目化,形成贯彻落实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体现“参与度”,又强调“精准度”。既发动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又确保活动精准有效。活动需要集中精力到最需要帮扶的对象上,体现出“用心”的重要性。既坚持“常态化”,又推动“专业化”。要求教师用心洞察教育问题,生动讲述教育故事,提高发现力、实现力和呈现力。二是形成良好活动氛围。党员教师带头参与,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退休教师鼓励参与,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的活动氛围。提升了党员示范力,创新了支部工作法,传播了教育正能量。三是倾心浇灌教育成果。健全家校联系机制,教育局将把活动拓展到全区3000个学生家庭,请家长孩子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小事,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又形成家校合力。健全宣讲评议机制,活动以PPT展示与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叙述教育故事,让党建工作可视直观,更能感染教育工作者。健全长效教育机制,教师受限于十元钱成本的限制,须更加用心洞察工作生活细节,善于发现成为一种习惯、能力,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支撑。
近日,从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获悉,《歙县“国培计划”“321” 模式培训创新实践》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优秀典型工作案例。这是继2015年,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网络匿名评估中荣获全国第一名,2019年《借力国培、创新模式、打造乡村教师成长升级版》被评为安徽省 “国培计划”省级优秀工作案例之后,歙县国培工作取得的又一项典型成果。据悉,为总结推广“国培计划”项目十年来的有益经验,发挥好“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今年组织开展了“国培计划”十周年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遴选,全国评选出50个典型工作案例,其中歙县的国培工作案例荣幸上榜。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师培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培训永远在路上!国培十年来,歙县教育局举全力办好“国培”,讲好“国培”故事,致力把教师培训做成基础教育改革提升的“动力之源”、一线教师的“成长之家”,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爱芳 柯铁兵 特约通讯员:王政善)【来源:歙县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正式在2020年第2期《人民教育》上首发。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第3次发布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年度报告由3个子报告构成,分别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年度报告,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年中最最重要的政策、研究、实践加以整理、总结、提炼,让历史告诉未来。因此,前两年年度报告发布时,都受到业界高度关注。这次年度报告研制中,我们发现,读者最关心的,便是政策走向、研究热点及启示和典型实践案例。今天,我们为大家推送的是2019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对了,这30个案例可是我们从全年主流媒体、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改革情报》和各省教育报刊社、教育宣传中心以及地方教育局、学校提供的素材中精心遴选出来的!一起来看,到底都有哪些案例入选!文末附报告全文哦~—2019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思政课1.办有意义、有意思、有力量的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陕西省西安兴华小学德育课教师王良,在教学设计中十分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用歌曲、图片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去渲染,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讲解,促进了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同时,把思政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搞设计、做计划,把课堂与生活对接、与家校联系,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特级教师吴又存特别重视采用情境表演、小组讨论、今日说法等方式,上好“开学第一课”。课堂上,他常常创设诗词情境,示范唱健康活泼、格调向上的歌曲,渲染课堂气氛,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下,他组织学生开展“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已坚持多年,还经常布置一些诸如“孝敬父母我能行”“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实践性作业。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陈明青结合高中生特点,更注重在把握学生“思想起点”的基础上说理,创设具有真实性、思考性、开放性的情境,在逻辑思辨中明理,让学生共情、真信。她不仅种好“责任田”,还加强纵横贯通、内外联动:既立足大中小一体化,关注阶段、螺旋上升,又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还开辟社会大课堂,借力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破解课堂、现实“两张皮”问题。输点评: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这三位思政课教师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教师,他们热爱思政课教学,并从不同学段的实际出发,在新时代不断创造着有意义、有意思、有力量的中小学思政课。(来源:《人民教育》)2.浙江杭州上城区:用思政课统领育人功能杭州上城区教育局为了确保中小学上好思政课,首先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让思政课教师有信仰。突出党建引领,确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情怀的人育人。让思政课教师有地位。专门设置“育人者”通道,使优秀思政课教师拥有专属的成长通道。在职称评定、荣誉评比中也开设相应通道。上城区教育局提出,让思政课成为统领育人功能的核心。全时段,多维度,守好思政教育阵地。让思政读物有效融入课程体系,思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时事演讲”“模拟法庭”“情景表演”等载体,让思政课堂灵动起来;教学时段全面延伸,让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全天候,多平台,拓宽思政教育疆界。融通校内外资源,让政府、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到思政教育的实践中。探索“行走德育”,突破学校围墙,构建思政教育“网图”;首创“星级家长执照”工程,引导家长重视思想道德素养,讲好“人生第一课”。输点评:思政课超越了一门课的限制,几乎统领了学校的各类育人活动,因为有了这样的地位,才会得到如此重视。(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3.上海长宁:整体提升小学兼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上海市长宁区发现小学阶段部分思政课教师为兼职教师,教师缺乏学科专业背景,学科课程资源、学校校本研修乏善可陈。长宁区建立起“专家引领、专题突破、区际合作、区校联动、基地实施、师徒带教、跨界交流”的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机制;搭建了从学科专家到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一线教师的层级发展梯队;针对问题形成项目任务,助力课堂教学的改进;聚焦瓶颈问题,立足统编教材开展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通过一系列措施,长宁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具有极高协作能力的小学思政课教师团队,开发建设了不同年段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系列优秀课例群。输点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有效机制的支撑。(来源:上海教育报刊社)爱国主义教育4.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将爱国之情变为报国之行2016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建立了“模拟政协”社团,率先发起北京市中学生开展“模拟政协”的建言,社团开展了时政评论、考察调研、“社影建言”等活动,并参加人民政协相关活动,模拟政协社团代表受邀观摩政协会议。为了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变为报国之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依托模拟政协选修课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选修课每周面向全校学生发布“时事政治”点评,对国内外大事进行政治解读;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如何撰写提案等内容,指导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提案;同时依托模拟政协选修课开展模拟议政会;课堂上系统为学生讲授时政知识,让学生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输点评: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要唤起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行。模拟政协,就是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的创新实践载体。创新思政课,更要多设计走心的活动和课程,让思政课不仅能“顶天”,更能“立地”。(来源: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5.“种子”课程: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播种于心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种子”课程。各学校通过有具体内容的主题课程,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道德信念等抽象的概念赋予生活化的具体内容,形成可以生长发育的美好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例如,坊子区实验小学以制作巨幅中国地图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低、中、高年级学生参照此图分别开展“认知祖国版图、了解祖国省份、认识了解家乡”等活动;前宁小学“向英雄致敬”系列主题课程选取了65位英雄,通过演讲、课本剧、集邮、亲子共读、读书会等形式,传颂英雄的高尚品质;坊子区九龙中学在思政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通过情景剧、辩论、模拟法庭、社区调查等形式进行思考,极大提高了思政课的现实价值和学生的参与度;黄旗堡街道安泰小学的研学活动是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拜访孟良崮战役中幸存的老战士,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输点评: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就是要找到抽象的价值观、德育理念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件、物品、人物、技艺的联系,通过与这些具体事物关联的活动来加深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比灌输更具感染力、说服力。(来源: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教育扶贫6.“时代楷模”陈立群:教育扶贫更应放眼长远在2019年第35个教师节,中宣部授予陈立群“时代楷模”称号。陈立群原为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他一向关注教育公平,首创了浙江省的第一个“宏志班”。2016年退休后,他婉拒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报着教育扶贫的理想,告别九旬的老母,义务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台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在他所任职的中学里,3000多名学生中就有1300多名来自贫困家庭。陈立群首先为学校解决长期遗留下的硬件问题,更为学校立了各种规矩,使教育教学有了基本的保障和秩序;他坚信教育扶贫的根本就是教师队伍,通过“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提升各个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他还通过自己的各种人脉,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水平;他意识到校长在教育扶贫中的价值,在贵州专门成立了“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努力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他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关爱他们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志向,还会关心他们的家庭境遇;支教期间他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家访并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两年多时间里,台江县民族中学招生录取分数线提高了近200分,考上本科的学生数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最前列。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又回来了:2018年台江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书的有95人。输点评:陈立群有纯真的心、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同时,他的经验还告诉我们,教育扶贫不能只关注一方或一届的学子,要有更长远的眼光,要能给贫困地区提供长期的造血功能:从教师校长队伍建设、观念的改变和播种、制度建立和完善等方面作出影响深远的改变。(来源:《中国教育报)7.重庆江津区:教育扶贫“全覆盖”“零拒绝”密织资助网络,确保贫困学子“能上学”。资助全覆盖,惠及贫困学生30.5万余人次;拓宽助学渠道,设立“区—镇(街道)—校”各级助学基金,对有寄宿需求的贫困学生优先预算安排。推进补短项目,办好百姓身边“好学校”。通过集团办学、结对帮扶、全员培训等形式提高保教水平,通过就近设点、安全整治、规范收费等举措,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6所,完成“全面改薄”、校舍维修项目497个,切实提升农村偏远学校办学条件;实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农村教师核编调配、师资交流、福利待遇等“六个倾斜”政策,交流233名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努力提高乡村教师岗位补贴,最高达1300元/月。加强留守儿童、残障儿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完善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长效机制,推行代理家长制,开展圆梦行动、连心行动、家访行动、安全行动,为3万余名留守儿童提供常规体检;全面完成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摸底调查,实施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服务,做到“全覆盖”“零拒绝”,坚决不让一个孩子因残疾而失学。输点评:教育脱贫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与部署,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需要拿出真金白银付诸实施,需要投入人员,需要制定长效的保证机制。(来源:教育部官网)劳动教育8.浙江杭州富阳区:小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劳动清单”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向全区小学生发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建议》,将“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列为小学生劳动的内容,每个年级都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75件劳动事项,每所小学都可以量身定制自己的“清单”。例如,在《一至六年级家务劳动建议》中,每个年级都设置了15项明确规定,涵盖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一年级学生在家能垃圾分类,学洗袜子、红领巾,会剥豆,学习用扫把扫地,会用畚箕,会洗水果,当客人来访时,会用泡茶招待客人等;二年级用拖把拖地,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并学习洗碗筷,会淘米并能用电饭煲烧出软硬适中的米饭……该区还发放劳动币,兑换特制的少先队勋章、学习用品等,以此激励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输点评:该“劳动清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区教育局对学校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推广,为小学劳动教育明确了抓手,打通了劳动教育在家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来源:“澎湃新闻”)9.江苏常州:重点解决劳动教育被弱化的问题针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周一至周五空置、周六周日爆满的情况,常州市投入1.3亿元将其打造成劳动实践基地。该基地拥有26个工作室,开设21门课程,每年能够接纳市区23所初中、8所高中3万余名学生集中学习。近日,常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该意见重点解决劳动实践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等问题;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输点评:坚持问题导向、有措施、有目标、有机制,能有效推动劳动教育在区域的深入开展。(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小区配套园治理10.江苏南京:加快、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江苏省南京市坚持把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作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主要途径。2019年,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强化“四个驱动”,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一是强化目标驱动,严格根据“每万常住人口配建幼儿园不低于12个班规模”的刚性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目标,对各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进一步明晰目标要求。二是强化政府驱动,把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区政府“高质量发展年度监测”,建立通报和约谈机制,推动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统筹解决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的规划、土地、资金和人员等方面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双轮驱动,坚持“扩增量”与“转存量”并重,通过持续实施“幼儿园增量工程”,以及新改扩建和政府“回购”,近年来每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万个以上;通过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促进工程”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民办园提供有质量的普惠性服务。四是强化政策驱动,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从目前的7.91%提高到10%以上,每年安排市级学前教育专项奖补经费不低于2亿元;逐步提高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公办园缺编教师问题。输点评:小区配套园建设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主要途径,撬动小区配套园治理,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层层推进,打通各个环节,南京市政府以政策作为最强驱动力,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供了可借鉴模式。(来源:教育部官网)11.小区配套园治理的“日照经验”:建新补旧、即建即收针对城区公办幼儿园不足、政府财力有限的现状,山东省日照市政府实施了《日照市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幼儿园作为土地出让时招拍挂的前置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与新建小区同步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为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日照市通过“一园一案”方式逐园制定方案,对已建小区补齐“旧账”。针对已建成小区未规划幼儿园的,将小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改建成幼儿园;针对产权、土地权仍属于开发商的,教育部门与开发商签订办学协议书,永久性使用权归教育部门所有;针对原来已办成高收费民办园的,通过动员开发商降免租金、政府回购、回租、补贴等方式,办成普惠性民办园。输点评:“日照经验”创新在何处?在政策铺垫前提下,政府关注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各个主体各个环节,“一园一案”,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小区配套园现状,出具具体方案,切实解决问题。(来源: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义务教育质量提升12.湖南泸溪:乡村教育振兴的县域探索湖南省泸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在泸溪,教育却是该县的“一号工程”。“四个优先、两个依法”说明了教育在泸溪的地位:工作优先部署,问题优先解决,项目优先建设,经费优先保证,县财政依法安排教育预算和实行教育预算单列、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仅2018年,对教育的投入就超过了全县财政收入的总和。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根本。泸溪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为所有乡村教师在校内建一套住房,教师福利待遇与公务员一样。泸溪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每年一度的教师节大表彰、大游行,让教师成为全县最受尊重的职业;党政领导全力以赴关爱教师,走遍每所乡村小学。加强制度建设,坚持质量导向,出台《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教学质量效益评价方案》《校长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等,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权责所在、绩效所在,建设一支“有为又有位”的基层教育干部队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泸溪的重中之重。18年来,该县未强撤一所村小,几乎村村都办了学校。出台“村小建设18条”,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强弱校进行“捆绑管理”等,成效显著:2019年,全县学生巩固率小学100%,初中学业水平检测名列全州前茅,高中教育质量在湘西州一路领先。输点评:泸溪能办好乡村教育,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泸溪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为了留住优秀教师,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泸溪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穷财政”也能办出“富教育”,泸溪县为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创造了颇有价值的经验。(来源:《人民教育》)13.江苏张家港:治理现代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县(市),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之后继续加大投入、调整重点,以“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基本追求,通过三种途径探索区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第一,建设优质学校。从清晰的办学理念、健康的校园生态、学校文化的社会领导力等三方面入手,提升学校的文化输出能力;通过课程再造,寻找“适合的教育”,逐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第二,创新协同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社区、家庭等在共同的发展目标统领下,建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先后组建14个学校发展联盟,随着成员学校的壮大和优质发展,学校发展联盟已经从“帮扶模式”跃升为“协同发展模式”。第三,聚力队伍建设。大力建设“名师工作室”“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备课组”等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发展、学科发展和教学改进;在教师流动上提出了“能量流动”目标,使流动的教师成为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重要动力;启动“优秀师范生培养计划”,鼓励本地区户籍的优秀高中生报考211或985院校师范专业。输点评: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张家港市不仅以文化输出能力激活学校发展,更调动了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社区、家庭等多个主体,与学校“依伴”,化单一辐射为多点合作,在塑造学校品牌、建设优质教师队伍等方面形成了区域合力。(来源:《人民教育》)14.辽宁辽阳:协作化办学为薄弱校开辟“逆袭”通道为了全面改造薄弱学校、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辽阳市教育局把推进协作化办学作为全市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在不改变协作校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来源、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采用统一管理的模式,结合各校实际水平和地域因素,按照“团队内异质、团队间同质”的原则,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协作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优质校引领、名师示范、团队共享、城区联动、团队齐动、共生双赢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队伍建设、学校改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在协作校协助下,辽阳14中依托以各校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教研联合体,开展精细到各年级、各学科的集中培训、集中备课、共同研讨、诊断教学、分享课例、交流经验;协作团队内实行教师干部互派、跨校教研、跨校任教,实现了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成立家长学校,邀请家长观礼、参加监考、听评课活动、参与课后服务管理等,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的“共享、共育、共赢”。输点评:薄弱校改造需要外力拉动、支持,协作化办学不新鲜,但做得实在、解决问题是关键。(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育人方式改革15.上海: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引领育人方式改革上海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在整体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上有四大亮点。第一,建立阶梯晋升机制,让基础不同的每一所学校产生动力。特色高中晋升有两条路径:一是对特色普通高中发展进行三段式划分,即特色项目阶段、学校特色阶段和特色学校阶段,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据此判断发展阶段、清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重点;二是形成市区两级特色学校梯队。阶梯晋升有效应对了学校广泛介入和分层拔高的矛盾。第二,聚焦更关键的上位问题,开展特色研究与实践建设,确立了“基础性是每一所特色普通高中特色教育的起步线”的立场,坚持每所特色办学的高中必须形成一套完整而有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第三,评估过程和学校发展过程统一起来,从传统单一的贴标签行为转变为“贴标签”和“重发展”兼顾。第四,上海市在学校、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着力形成纵向协同、横向关联的特色建设共同体,建立良好沟通,弥补特色资源短板。输点评:特色高中建设是综合个人发展、国家需要、时代发展的结果。上海聚焦上位问题开展特色研究,研究得深、看得远、行动坚决、方法恰当。(来源:《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16.发展目标教育,开辟“多点成才”新局面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近20年探索“发展目标教育”,让每个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逐渐开创了农村教育“多点成才”的新局面。学校通过“科研拉动”,按时间长短形成了一套发展目标体系:“长远目标”即理想,贯穿义务教育九年;“阶段目标”即“初中后做什么人、干什么事、上什么学”,有初中后→普高→大学、初中后→职高→高职大学、初中后→中职→就业3个选择方案;“近期目标”即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的“成长目标”。三个目标彼此关联、层层递进,是从当下到理想的路线图。“近期目标”是学生每天一言一行的引领与标准,也是教师工作的着力点。分为品行、学业和专长三个维度:“学业目标”含成绩、态度习惯方法、学业跟跑目标三个指标,从相关标准和核心素养中系统整理出分学期的“态度习惯方法‘菜单’”和三级“品行目标”指标,供学生选纳。“近期目标”的确立和评价分三维落到评价卡上,一学期一套、一个月一填,逐月推进。为保障落实,学校一是研究出“目标形成”课程体系,包括9个模块共148节课,背后以“八有”即有原则、有责任分解、有侧重、有课时、有课程、有结果、有推动、有使用等做刚性支撑。二是对管理、德育、教学、专长培养、综合素质评价、劳动教育等操作模式进行探索,破解了农村教育中的难点、瓶颈问题,同时在升学之外开辟了艺体、高职两个优质人才出口。输点评:该学校扎根农村大地,20多年来创造性地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地,成为全镇的人才培养中心、农村文化建设中心、为农服务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教育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教改中的重要典型,值得推荐。(来源:《人民教育》)办学活力17.清华附小:价值观体系转化为师生内在的行动逻辑《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是清华附小的行动作战指挥图。行动纲领每年都修订,每年40岁以下教师还要闭卷测试,考完还要评比总结。建立起一套学校价值观话语系统,进而转化成教师内在的行动逻辑。学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体系。比如段长负责制,段长是学段的教育教学第一责任人,要让段里每个人都能近距离接收学校信息,即便是段会也非常重视仪式感。激发教师走向优秀,关键是创造内生机制,激励教师成为同行的榜样,学生的审美对象。人事评价,一方面要“对表”,对人事进行过程性数据跟踪,抓的是“效能”。另一方面要“对标”,从“关键事件”看教师的“个人发展力”和“影响力”,重点考核教师对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的贡献。绩效改革上,清华附小制定了绩效配比公式“4∶4∶2”。第一个“4”,考核的是作为学科教师的工作,第二个“4”考核的是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的育人工作。这两个“4”是最核心的,也就是“教学教研+教育管理”。“2”考核的是“公益服务”。输点评:有活力的学校,机制是内生的。内生的机制更需要用师生自己的话语方式和行动逻辑表达出来。(来源:《人民教育》)18.山东271教育集团:全面育人理念激发办学活力山东271教育集团在全面育人体系创新上下功夫,打造出一个科学有效、可落地、能评测的综合育人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构建了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从2013年起,构建了以国家课程实践与创新、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主题课程完善与提升为维度的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结合课堂“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自编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全学科覆盖的学科学习设计与指导用书,制定并通过《山东省271教育阅读课程标准》,让阅读成为一门正式课程,同时规定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2-3项体育项目,还必须再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学校还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通过打造核心育人团队,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有层次性与多样性的专业成长平台,实施项目管理,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水平。输点评: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仅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还要让课程与学生身心、灵魂达到高度融合。通过多元课程体系和课堂改革,显著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来源:《人民教育》)教研创新19.“走课”:让深度教研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四川省成都市金沙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区配套小学,近300位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入职不足3年的教师100余人,占到36%。如何尽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他们创造了“走课”教研。与“选课走班”中的“走班”不同,教师“走课”(或叫“走班”)就是学生的班级不变、教室不换,由不同的教师轮流走进各班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年级、教学任务,自由选择组成3-5人的“走课组”,集体研究,分工合作。其优势在于,既能保证小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又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不同教师精心准备的优质教学,还能促进教师间形成互帮互学、共研共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走课”从形式上看不算“新”,这种教研创新之“新”在于,对每一位教师的角色要求,让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变得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在于把每一位教师走课的过程作为教师“磨课”的过程,变成全体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在于将一学期只有一两次的深度教研变成了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常态。全校近300位教师人人参与,目前已形成各学科近70个“走课”小组,“走课”将全体教师带入自觉教研之中,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和潜能。输点评:“课”是教师教学水平、爱生情感的外化,上一节好课,教师的境界就会提升一层,就能从学生眼中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来源:《人民教育》)20.跨区域集体备课,助力个人与团队共成长“跨区域集体备课”教研方式的策划者为浙江省“小学数学乡村教研共同体”。参加人员有乡村教研共同体学校分管教学校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新手教师及共同体学校所属县(市区)教研员。各校不超过6人,其中3人必须是5年内新手教师。先后有120名教师参与了活动,被邀请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员全程参与并指导活动。跨区域集体备课,一方面以单元内容为视角,让教师经历备课的全过程,从梳理教材重点、诊断学生学习难点、构建教学框架、撰写教学方案、模拟上课、课堂实践等各个环节,提升教师个体的备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修方式的转变,真正体验集体备课中由个体差异、区域差异带来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校及区域日常教研,助力教师团队成长。输点评: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三五成群、抱团研修的教师,更能体会到一个团队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更新,有助于在今后的日常教研中形成团队价值观。(来源:《人民教育》)教师21.“人民教育家”于漪:典范的作用与力量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获得了“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一时间,她的事迹得到更广泛的传扬,如下的优秀品质也一定会对每位教师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于漪拥有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的信仰自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她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把“一切为民族”作为自己铸造师魂的基因。她有生命不息、进步不止的奋斗精神。成长阶段那关键的两三年,她晚上9点以前工作,9点以后学习,天天明灯伴她过半夜。做教师,她勇过教材关、口语关、学生关,把每一堂课都视为探究专业奥秘、洞悉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必由之路。成为特级教师后,为了给更多教师带来启迪,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她上了惊人的近2000节公开课。做校长后,她以不倦的行动扭转了学校的精神气质。退休后,她依然坚守在教改第一线,践行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誓言。她有敏于回应时代挑战的独立思考精神。“教文育人”观、“人文说”、“三个制高点”办教育、树立当代中国教育自信等思想都体现出独立思考的勇气。她的思考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反思上,“我对自己,无论是学术水平、情操品位、业务底蕴、教学能力都不满意,说实话,一辈子没有上过一节十全十美的课”。她有与时俱进、充满仁爱、胸怀天下、实事求是、一身正气的风范。她终身都在不断学习;她相信师爱的最高境界叫作“仁爱”;她能跳出学科、专业的局限,每每从社会、国家全局全域整体、系统地观察思考问题;她总能讲出“真话”,这是她不回避矛盾、求真务实的人格写照……输点评:对于漪老师一生经历、思想、精神、品质和贡献的总结与宣传,会对今天和未来教师的成长带来很多益处。(来源:《人民教育》)22.山东青岛:简化督查考核,教师摆脱“表叔”“表哥”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2013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积极推进学校考评改革,将各科室的所有检查、评比、考核项目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学年度末由区教育督导室牵头,各科室共同参与,对学校进行集中考评。在考评程序上,学校先全面自评,督导室在此基础上征询各方意见,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等指标中选取几项作为必查指标,然后由学校自荐一项特色发展指标,最后由督评专家随机抽取一项指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查验指标,以抽验结果为学校归档赋分。最后根据各学校得分情况,确定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督导室对学校实施考评,全面实行无纸化考评。督导室搭建了网络考评平台,所有评估活动均在平台完成,评估材料直接上传到网络平台即可。在评估的过程中,第三方专家在平台上审核档案资料,并从中选取实地查验指标,学校相关指标确定后再组织入校。输点评: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创新形式简化督查考核,就是从上游层面切实为教师减负,从而让中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来源: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教育督导23.北京拟建教育“专职执法队”,告别教育部门能管不能罚的尴尬局面2019年,北京市探索建立市级教育行政执法专业机构。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9年教育法治工作要点》中,明确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并做好督学与执法衔接工作。一方面,市级教育行政执法专业机构有望筹建;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区教委将整合执法力量,设立区级专门教育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和全过程记录,加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同时,北京市将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教育行政处罚工作手册,规范处罚程序。借助北京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对履行教育监管职责不积极的单位负责人实施约谈,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单位进行通报,做到执法岗年人均行政检查量不低于50件次,教育行政处罚该罚必罚。输点评:面对一些违规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能管不能罚,能劝不能禁”的尴尬将告一段落。(来源:《北京日报》)24.江苏无锡:责任督学走向学校现场、服务发展、寓导于督自实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以来,江苏省无锡市积极发挥责任督学的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指导,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与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督学是学校的专属顾问。无锡市锡山区责任督学协同区教研员对学校开展指导服务,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合力打造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高效课堂。督学是政府的专业参谋。无锡市责任督学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其参谋职能。督学是群众的贴心专家,督有法,导有规。事实上,学校不希望被动接受检查、评估,而是迫切希望督导人员能够倾听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声音,了解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问题,为学校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输点评:不以检查为目的,更不以“钦差大臣”自居,而是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沟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把好脉”“会好诊”“开好方子”。(来源:《中国教育报》)家校协同育人25.浙江温州籀园小学:家校联盟共同体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建立了完备、有效的家校共同体联盟。联盟向家长提供各种育儿指南。包括新生家长课程,向一年级家长传授学习习惯养成指导、英语拓展家长指导、亲子阅读家庭指导、作息攻略、睡前习惯养成等内容;籀园家学堂结合当前的教育热点、难点,回应家长的需求及他们关心的话题;空中家长汇开创微信公众号推出优秀家长养育案例;养育工作坊是针对家庭教育出现困惑特别开设的研习班。学校提供亲子活动课程。课程主要包括亲子共读、亲子劳动、亲子运动、亲子公益、亲子研学等项目。同时,给家长提供助力学校教育的机会。家长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时间等予以申报,学校的家长助力中心汇总这些信息,建立志愿者网络招募平台,引导、协调家长助力学校教育。输点评:学校的事务繁杂,教师工作任务重,如何让家校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如何确定家校职责的界限?籀园小学给出了答案: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上述制度、建立的各种机构,有效保证了家校关系长期处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状态。(来源:《温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6.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气韵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在美育课程建设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气度、神韵”与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培育相结合,构建了“文化理解”“艺术鉴赏”和“创意表达”三类美育校本课程,引导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校研发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艺术鉴赏”课程,内设“民乐赏习”“戏曲品鉴”“国画赏鉴”“古建欣赏”四个子课程,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中华文化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学会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人格。学校创设了“创意表达”课程,以动手实践创作活动为主体,设置“山西非遗”和“实践基地”两个子课程。实践促进了知、情、意、行间的融合转化,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中华文化之美,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建立起关联,激发出文化认同、情感认同,甚至生发出艺术表达的中国创意。输点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也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教育必须重视的精神财富。该校的探索既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气度、神韵”,又结合了学校的实际,有目标、有路径、有效果、有意义。(来源:《人民教育》)学校空间设计与未来学校27.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变革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学校组织变革包含几方面:(1)创建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班组群,解放教育的生产力;(2)构建“真实的学习”课程实践体系,有机融合分科与综合的优势;(3)创新学校教育空间,通过分享机制与多功能空间,形成灵活开放的学校;(4)构建矩阵式和扁平化管理架构,为师生提供有归属感的社会人文环境。其主要措施与方法包括:突破原来以单一“班级”为单位的刚性组织形式,来自三个连续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即班组群,不同学科教师协同育人,发展成了不同年级灵活组合的多元柔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真实的学习”课程实践体系,建立班组群教师研讨分享机制,开发基于真实任务的综合性学习,共同学习与创造,形成新型的学习关系。创建支持“班组群”的第三空间。在保持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增加“群组长”这一领导角色,全面负责班组群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在保留班主任的基础上,增加“导师”角色,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的双导师制。输点评:从空间设计的创新切入,引发教育教学理念、方式的整体性变革,让学校教育更加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来源:《人民教育》)STEM类的综合性学习28.艺体“动手创”,全面统整学生能力上海市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开发“艺体动手创”课程,推进学科融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不断进阶提升。跨学科的开放型长周期课程艺体“动手创”,将自然、劳技、信息、探究课等进行校本化统整,促进学生审美情趣、音乐表现、体育技能、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发展,使综合素养培养目标有效落实。其中艺术教育以音乐特色项目为抓手,开发“音乐ipad”主题课程,学生通过音乐工程技术,用ipad模拟操作不同的乐器,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体育以网球特色项目为抓手,设计网球STEM课程,从环境场地、装备保健、检测器材等方面设计若干小项目,将网球元素与STEM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这种教学方式迁移到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输点评:上海市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的“艺体动手创”课程,围绕固定主题将分散科目进行整合,具体课程设置突破单一体育艺术的学科局限,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领域知识贯穿其间,扩展了STEM类课程的边界。(来源:《人民教育》)学校整体转型29.“新基础教育”实践20年1999年,叶澜教授与上海市闵行区开始了以“协作式引进”为模式的“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至今已坚持了20年。1997年,叶澜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阐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其关键点在于,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整体转型性变革,用“贴地式”的状态深度介入学校的教学变革实践中。新基础教育当时被认为是“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中国制造”。在20年的实践过程中,叶澜和她的团队给予了参与者充分的自由——愿意就干,不愿意就退出,他们会“逐字逐句修改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统一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将“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抓好观念的落实。10年后的2009年,闵行全区自愿参与“新基础教育”实践的学校从17所扩大到66所,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近九成,整体性改变了闵行区的教育生态。2014年,该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研究团队”,是全国唯一来自教育学科的教师研究团队。20年后的2019年,新基础教育已经深入沪、京、苏、浙、鲁、豫等12个省份的200多所学校,带动了3000多名教师、数万名学生一同进行研究。输点评:“新基础教育”理念抓住了学校整体转型这个核心和关键,因而它的最大成就也就表现在学校的切实转变上,这种变化是持续而显著的,而学校又是有效维持和巩固一种良性教育生态的基本单位,因而也就能顺理成章、持续性地成就了一批批学生、教师、校长和家长朝着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向上转变。(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作业设计30.统编教材培训从作业设计入手从2016年开始至今,浙江省基于全省课程改革和实际教学情况,把作业作为统编教材培训的一个切口,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研制作业内容、开展作业实施。作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设计作业必须坚守两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相关性和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二是单元整体性原则,这包括单元内的整体性,也包括单元与单元之间语文知识的统整性。作业中设计学习支架。知识支架提供学习资料的提示;方法支架指向具体任务的解决路径;程序支架导引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作业以深度理解性学习为旨归。作业要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思维更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即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等更为复杂、层级更高、更具综合性的学习和脑力活动。作业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整合零散的碎片目标,从学科结构的角度思考作业设计,努力构建能够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的专题研究类作业。输点评:作业设计是学生减负增效的一个重要战场,也是尚未彻底研究透的一片蓝海,浙江省把作业设计的新理念融入统编教材的培训中,使全省的教师都重视作业设计,摆脱作业设计的随机性、重复性,知道作业设计的原则,并明确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来源:《人民教育》)总监制:翟博 陈志伟 周飞研制: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撰写:施久铭、程 路、冀晓萍、魏 倩阅读报告全文
近年来,佛坪县校本研修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研修成果运用转化为方向,多点发力,破解难题,注重创新,为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动力源。 ——聚焦热点,主题研修促提升。各校校本教研活动采取大主题统揽下的分学科有机渗透。借助苏陕交流教育帮扶,引进情境教育理论,积极开展运用研究。融合到语文、数学、英语、数学等多个学科教学中,探索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持续推进课程建设、活动创新、文化创建。紧密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加文化自信力为学校的发展目标,组织“放学踏歌行”“星级阅读”“图书漂流”“读书小博士”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聚焦难点,案例诊断促改善。针对数理化学科建设相对缓慢、制约初中教学成绩整体提升的现状,先后邀请汉中市教研室、汉中市405学校、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等市级优秀学科教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深入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微型课观摩、专题讲座等活动,多轮次“会诊”,给数理化课堂教学开出具体的“药方”,校领导落实包抓制度,持续跟踪问效。在薄弱学科建设上搭台子、弥短板、找方法,数理化学科教学质量有了可喜的变化。 ——聚焦薄弱,互动交流促均衡。为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异,镇办学校以片区研讨为主要方式,举办课例观摩、经验分享、互学互帮等活动。在该县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县城学校能主动作为,佛坪县城关小学、长角坝镇中心小学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派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到基层偏远学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传播教学新理念,给基层教师专业提升带去“及时雨”,促其快速成长。 ——聚焦特色,发挥优势促突破。以大秦岭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初、高中开展基于区域生物资源衔接的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引导学生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观。县域广大美术教师与学生一道,积极进行“秦岭四宝”石头画创作,为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找到新的途径。佛坪县中学历史老师以长角坝镇上沙窝村红二十五军遗址为基地,扎实开展乡土历史资源开发及运用市级规划课题研究,将研修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深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个人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简介(1)个人职业生涯:韦成继,男,1978年3月出生,1999年7月参加乡村教育工作,先后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巧马镇板坝小学平安教学点,巧马镇铁五纳贤希望学校,巧马镇中心学校和册亨县丫他民族中学任教,期间主要担任小学语文,初中英语,初中信息技术,初中地理等学科教学工作,同时兼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和教科主任。(2)专业发展简介:现为贵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民族中学地理教师兼学校教科处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中学地理,贵州省第二批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金州教育云信息化推广团讲师,“国培计划(2016)”——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辅导教师;贵州省黔西南州优秀教师,州级骨干教师,州级乡村教学名师。爱好阅读和写作,教业研究在线教育网络开发,自主研发黔乡名师平台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2.个人专业发展历程(1)入职期-在村级教学点探索中前进1999年8月,毕业于黔西南州安龙民族师范的韦成继被分配到册亨县最边远的一所山村小学——巧马镇板坝小学平安教学点。8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他背着30斤的口粮来到了平安民小,学校的现状与他当初的梦想实在相差太远,破破烂烂的教学楼,没水没电,连老师住的房子都没有。校长把他安排住在一个代课老师的家里,第一天晚上他失眠了。随后的日子,学校的代课老师因不满足微薄的代课费而相继离开,新的老师更不愿考进来,留下老校长和他,还有160多个孩子。他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每天晚上还得走班式地往返于三至六年级的教室,尝试复式教学,负责晚自习的辅导任务。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这对年轻的韦成继来说是莫大的挑战。(2)发展期-一学一教一路走册亨县巧马镇铁五纳贤希望学校因缺英语学科教师,由于工作需要,于2000年3月韦成继老师被巧马镇教育辅导站调任到铁五纳贤希望学校承担英语教学兼教导主任,学中做,做中思,思中研,学思研行合一,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是韦成继老师的真实写照。当班主任的时候,他随时深入学生的家里、寝室找学生访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教科主任的他,每周都走进教师的课堂听课,为年轻教师坐诊把脉,帮助老师们解决教学上的难题,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一线教师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多年的努力、学习、研究、反思,他终于走进了学生的认知世界,从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入手,慢慢明白了从“不会教”到“教不会”的深层内涵——遵循学生的认知思维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韦成继在清华园名师班作主题分享(3)成长期-一研一训一生伴2010年8月,韦成继老师调回老家的一所乡镇中学-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民族中学,作为家乡的一名教师,他深感责任重大,压力更大,更多的是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困惑让他步履维艰。此时的韦成继老师需要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提升中有高人指路。2015年9月5日,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第四批第一期跟岗研修学习活动分给册亨县4名跟岗研修学员名额,为了帮扶丫他民族中学,本来只安排高中物理教师学员的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凌霄老师给丫他民族中学1个跟岗研修的名额,学校领导就推荐韦成继老师,他就很幸运地被推荐成为了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并于2016年3月23日至4月22日跟随杨凌霄老师到兴义一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进行跟岗研修与学习。返校后,他像变了一个人,突然找回了自信,每天的工作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全力以赴地学习和研究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汲取先进教育教学的智慧和精华,努力将自己改变成为一名乡村名师而奋斗不息。丫他民族中学地处黔桂边界,是一个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总学生数的90%以上,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本镇所辖村民组的自然村寨,一直以来,因就近入学从全镇各完小直升入丫他民族中学的学生入学成绩基础水平太低,再加上历史遗留的贫困落后导致文化底蕴低,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家长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学生基础很差,学习能力低下,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过去的十五年农村教育生涯中,丫他民族中学的教师们一直默默无闻,做出很多努力也没能让落后的教育面貌得予改观,老师们更没有多少机会到外面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很多时候都是闭门自修,因此有很多局限性。“要改变教学,先改变教师”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恰逢此时,时任兴义一中政教主任、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凌霄老师到丫他镇人民政府挂职任副书记,一直从事教育的杨凌霄书记非常关心丫他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亲自部署安排名师工作室成员送教送培到丫他民族中学,为丫他民族中学师生送来精彩的课堂教学,深入指导老师们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让全校师生体验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韦成继老师与乡村学生陆凤梅留影(杨凌霄老师帮扶对象)与此同时,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的韦成继老师已深深感受到仅仅依靠“请进来”的各级送教送培老师的短暂“帮教”是解决不了学校一直以来的很多困惑的,要想真正摆脱学校面临的各种困境,还必须打造自己的一支强而有力的教师团队,而最紧缺的就是学校没有自己的引领名师,因此,要先让自己成为名师才有可能去引领和帮助更多的师生。在北京跟岗研修期间,全面听取了教育名家徐安德、吴正宪、徐长青、赵谦翔、张思明等著名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在座谈会中与专家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在专家的引领下,解决了工作中长期困扰的很多疑惑;现场观摩了名师精品特色课堂,现场感受到了徐长青老师数学教学的“简约之美”,向赵谦翔老师学习语言的“简炼之美”,向吴正宪老师学习课堂的“生成之美”……每天的课余会后,将自己的感想与收获同团队成员分享交流,认真探讨,进行深度会谈,提炼更多的教育感悟。因为学习最刻苦,收获最多,表现突出,因此被团队评为优秀学员。在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团队中,唯有韦成继老师是乡村初中教师,可以说是最一线、最弱势、最急切需要提升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农村教师,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特别在杨凌霄老师的细心教导下,让韦成继老师犹如久旱逢甘雨,尽情地汲取更多的教育养分。韦成继老师到坡坪中学送教执教示范课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团队提出教育主张“简明悟理”,要求团队成员每人写篇文章解读自己对“简明悟理”的理解,韦成继老师理解最深刻,感悟最深切地写了一篇名为《从“简明”到“悟理”-教育主张简明悟理,教学追求返朴归真》一文,文中提出“七简两悟”的见解,为团队 “简明悟理”教学法的提供了评价标准体系,同时该文还被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评为2016年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2016年4月,初露锋芒的韦成继老师组建了自己的乡村教师研修团队,并成功申报了《基于“互联网+”名师名课在线教育平台应用研究》的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现在,他所研发的软件平台《中小学名师名课研修系统》已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接下来的日子里,韦成继老师陆续被评为“十二五”继续教育优秀培训者、县级骨干教师;被县教育局推荐为 “国培计划(2016)”——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册亨县二区教研组长;被县教育局推荐为黔西南州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被推荐参加乡村教育引领者培训班学员……(4)瓶颈期-创建乡村名师工作室,探寻团队教育主张韦成继老师在上展示 课在贵州省杨凌霄名师工作室团队的跟岗研修期问,得到团队的大力帮扶和工作室主持人杨凌霄老师的精心指导,专业成长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2017年8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选为第二批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担子重了,责任更大了,为了做到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的作用,韦成继老师同时加入贵州省杨凌霄物理名师工作室和贵州省马波地理名师工作室并成为核心成员,还聘请了杨凌霄和马波两位为韦成继乡村名师工作室理论顾问和实践顾问,有了两位名师专家的专业引领,破解了专业发展遇到的重重难题,跟随着杨凌霄老师搭上更大的平台,在她的推荐下加入了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并被聘请为联盟理事,在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展示课例,将自己和团队带出贵州,带到全国,走向更大更宽的舞台。韦成继被授牌为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个人发展瓶颈期的主要问题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构建共享,共建,共联,共研,共融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引领团队实现共同成长,让团队每一个人都成功了,才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因而,个人发展瓶颈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借助新时代教育发展大好趋势,围绕国家培养“四有三者”好老师为目标,借力教育信息化2.0为契机,引领团队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建,信念共联,专业共研,理想共融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4.个人专业突破性发展阶段的契机、动因及路径、策略学习,反思,研究,创新与成长,成才,成名,成家是每一位教师奋斗不息的行动与结果,一个教师的专业突破性发展是从自身的深度学习开始的,无论是知识的深度建构,还是问题的成功解决,亦或是自我的反省认知,深度学习在过程质量上,都涉及切身体验和高阶思维两个基本特质。其中,切身体验指向于学习者的感受与观察、实践与操作和感悟与体会;高阶思维指向于学习者更为深刻的反思思维与批判思维、更为综合的整体思维与辩证思维,和更为灵活的实践思维与创新思维。而学习离不开专家理念引领,教育理论指导,名师同伴互助和自主反思,研究,创新,并不断实践提升,才能内化为教师自身综合专业素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按照《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贵州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要求,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的《贵州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黔府办函〔2015〕152号)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和保障措施为行动纲领,贵州省将在2016-2020年创立1500个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韦成继老师不仅加入了贵州省杨凌霄,马波名师工作室,还创建了贵州省韦成继乡村名师工作,为韦成继个人及团队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将迎来更大挑战。名师工作室是由名师领衔、以成为名师为奋斗目标、以个人兴趣和专长为发展方向、实现“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全员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和骨干教师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贵州省韦成继乡村名师工作室聚焦乡村初中地理课堂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独立实践为表征,以学术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主要研修形式,以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围绕名师、凝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教研、开发资源、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问题中心、话题研究、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孵化名师、培育大师”为建设思路,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县教育局的指导下,使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乡村名师展示的舞台、优秀教师竞技的擂台”,实现“以点带点、结对联动、辐射引领、共同发展”的目标,使之成为“优秀教师的发源地、骨干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5.个人职业生涯高峰期的自我判断与评价韦成继老师的教育生涯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教育人生,帮助农村的孩子树立理想信念,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帮助更多的农村教师提升教育幸福感,坚守农村教育,贡献力量,最终目标是影响更多的人,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教师,只有明确自身奋斗目标,清楚自己的最终理想追求,才能发挥人生价值。他是家乡的老师,深知家乡的父老乡亲更需要他,家乡的孩子更期待他,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引领乡村教师团队为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而奋斗。他清楚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他说“立德明师”是他的终极目标,并自下定义为:“立德”是引领、示范、带动、辐射,“立德”更是“lead”,意为乡村教育领袖,“明师”为明德之师、明白之师、明日之师。明德之师在立德,立德树人,教师先要立德才能树人。明白之师,先别提做“名师”,先做个明白人,明白课程、课堂、育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明日之师,要为家乡的教育发展负责,为乡村教师团队专业成长负责,为孩子的明天负责。6.韦成继近年个人专业发展成就及主要成果2016年6月,撰写论文《从“简明”到“悟理”-教育主张简明悟理,课堂追求返朴归真》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论文一等奖;2017年6月,被县教育局推荐为“国培计划(2016)”——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册亨县二区教研组长并被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发展中心评为优秀辅导员;2017年7月,论文《基于金州教育云“1+N”在线一课双师教学模式探讨》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论文二等奖;2018年5月,被册亨县教育局聘为信息化应用专题主讲教师,承担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度培训专题讲座《“学教研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2018年7月,被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聘请为理事;2018年9月,《贵州乡村名师网络工作室研修平台建设与开发策略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2018年12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评定为州级乡村教学名师;2019年12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认定为州级骨干教师。韦成继老师常说:“我留在大山,是因为我要让孩子走出大山。”这是教育的大爱。多年教学路,他始终相信信仰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坚守的力量,他将一直坚定地走下去,用美丽坚韧的生命力量,浇灌出乡村教育的芬芳满园。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全文2863字,阅读需要5分钟1“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语出杨官疄的《弈林新编》,意思是善于下棋的人谋划整盘棋的局势,不善于下棋的人谋划每一颗棋子。例句:我以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复习计划、分解任务到每一天是一种迎考复习的智慧。“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理清学科知识体系,借助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树、考点网是一种智慧。总之老师们的方法比我多,同学们的方法更管用。(摘自教育好文专栏《上半年校长讲话稿》第14篇文章《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中考高考誓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语出司马光《资治通鉴》,意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才可以帮助德,实现德,但是如果有才无德,必将对社会造成危害。例句: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什么意思?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与支撑;德,是才的灵魂与统帅。所以德行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的行政在学校里做事有无原则,够不够正直,是一颗公心还是一颗私心,自有公论。很多行政都很勤政,老师们自会看在眼里,由衷佩服。养成勤政的习惯就要勤于走动,巡视校园中的情况,发现教师的优点加以夸赞和表扬,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提醒;勤于听课,勤于交流,勤于思考这些都是勤政的具体表现。(摘自教育好文专栏《校领导在行政会上的讲话》第8篇文章《校长行政会讲话:养成这五个好习惯做行政工作想不优秀都难!》)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语出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眼光放长远。例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向未来心系全局。我希望和老师们一起,以团结的力量,以奉献的追求,以智慧的头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收获更简易的品格和更完整的人格。我希望老师们在假期充分休息、放松身心、享受亲情,不辜负美食与美景,世界那么大,我们都要去看看。祝老师们拥有一个轻松、愉快、丰富的寒假!愿你出走假期,归来更有力量!(摘自教育好文专栏《上半年校长讲话稿》第3篇文章《分享一份学年上期教师期末总结会上的校长讲话》)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语出陶渊明的《杂诗》八首之一。意思是: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年纪正值青春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例句:我希望我们的暑假一定要用来培养做事的坚韧品质,暑假不能成为懒散和放松的好时光。陶渊明写过这样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希望各位同学在暑假里学习屠呦呦奶奶的坚韧,做一些有挑战和探索价值得事情,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实践中创造价值!(摘自教育好文专栏《上半年校长讲话稿》第21篇文章《暑假前的散学典礼上,在校长讲话中用董卿、屠呦呦的故事激励同学们拼搏进取》)5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语出陈继儒《小窗幽记》,意思是遇到大事难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碰上逆境顺境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例句:老师们,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吃苦,“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谁不是一边咬牙坚持一边微笑以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次考砸了没关系,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再战!6“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语出唐·韩愈《进学解》。意思是:点燃灯烛接替日光照明,勤苦不懈地一年到头。例句:各位行政干部,唐朝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有这样的描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说工作加班加点,白天做不完需要晚上继续点灯夜战;终日忙忙碌碌地就到了一年的尽头。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我对此深有感触。(摘自教育好文专栏《校领导在行政会上的讲话》第1篇文章《校领导行政会总结发言:学校工作再忙也请记住这三个关键词》)7“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语出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意为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例句:多年来,我校教师本着“教以导人、研以修己”的信念认真投入校本研修,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下面,我用五句古诗从五个方面展开汇报:第一部分: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我们所认识的校本研修我们认识的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教育的组织形式。就像眼睫毛长在我们眼前,我们却发现不了。方法和规律就在我们学校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才是。(摘自教育好文专栏《学校各类汇报材料》第29篇文章《太有才了!这位校长用五句古诗汇报学校校本研修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做法》)8“取法乎上得其中 取法乎中得其下。”——语出《易经》。意思是:如果你把标准定高,努力之下也许拿到一个中等的结果,但是如果一开始你就想着差不多就行,那么答案只会是最不尽人意的。例句:让标准成为习惯,一旦不合我们的要求就不自在、不舒服,这才是我校行政应该有的标高。目标就像跳高的横杠,你看见了才能跳过去。“取法乎上得其中 取法乎中得其下。”标高标高就是标准要高。目标是80分可能结果只有60,目标定到100分结果才可能拿到90分以上。(摘自教育好文专栏《校领导在行政会上的讲话》第2篇文章《校领导行政会讲话:当前学校管理干部需要增强这五个意识》)9“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语出孙武,意思是:如果能够依靠众人的力量,就会天下无敌,如果能够依靠众人的智慧,那么就不会害怕那些聪明的人了。例句:有一些工作大家要注重团队作战,凝聚在一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劳都是大家的,不是谁一个人的。孙武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二十一世纪重要技能之一是团队合作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内工作,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得漂亮,争取团队支持与配合才能实现。真正强大的是一个团队,大家心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学校凝聚力会带给人一份温暖在心中流淌。(摘自教育好文专栏《校领导在行政会上的讲话》第11篇文章《校长行政会讲话:作为学校管理者,这五大能力需要不断提升》)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出《论语》,意思是: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季节,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例句:我们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老师们在家里备课,准备开学工作更辛苦。大家都要记住,你是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吃苦!只有勤奋的教师才更加懂得学生的需求,只有勤奋的教师才能对教学驾轻就熟,经历过折磨的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别人拿不走的!老师们,科学研究证实:爱动脑筋,爱思考,会行动的人,往往比较长寿。这也许就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道理。(摘自教育好文专栏《下半年校长讲话》第9篇文章《暑假还没结束,校长就召集老师开会,讲了五句话让教育者不再喊累》)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转发教育不易,且行且关注收藏
近日,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上虞区教体系统教科研已渐入佳境:近三年,全系统有8个课题在省级获奖,132个课题在市级获奖;课题立项同步递增,近三年省级立项23个,绍兴市级立项2019年98个、2020年103个、2021年109个。“改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夯实校本教研的基础,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是深化新课改的重要策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因此,全系统践行‘活教育’,追寻‘活教研’,推进了区域教科研均衡发展。”上虞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打造“有品质的活科研”上虞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利于用文化思想补充教育生命的元气。近几年,教体系统以“办有品质的活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有品质的活科研”,创新推进教科研工作。——两类课题,两个定位。为便于学校和教师根据自己的角色和岗位申报课题,教体系统把教研课题分为两类:综合规划课题和学科专项课题两大课题系列。综合规划课题主要面向学校管理者,重点定位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整体解决。学科专项课题主要面向广大学科教师,重点定位在学科日常教学问题的改革与解决。——两级管理,两种机制。课题采用校教科室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办两级管理,力求两级管理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工作有效。同时着重健全两种机制,一是本级课题研究管理的机制:申报-立项-结题-考评。学校层面主要是小课题研究管理机制,区级层面主要是教科研基地管理机制,制定了《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培育学校评估表》。二是上级课题研究管理的机制:选送-培育(指导、监督)-推介-奖励,实行量化考评、跟踪指导、分类推介和等级奖励等。——两张菜单,两期培训。通过菜单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与技巧,每年分二期向各校推送两份菜单,一份是课题申报的培训菜单,另一份是课题结题的培训菜单,每份菜单有60个主题的讲座,由学校根据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培训需求,选择1-2个讲座内容进行培训。——两级评价,两份依据。编制课题研究的质量评价机制,严格优秀课题认定标准,分别制定区级优秀结题的评价标准和省市级课题申报的选送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两类成果,两方推介。学科专项课题由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组织推介;综合规划课题则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和相关学校联合分学段组织推介等。构建城乡学校教研推进机制上虞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92所,城乡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差异较大。为此,教体系统一直致力于构建高品质的城乡学校之间校本教研推进机制,力推区域教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构建“精准接地”的校本教研指导服务机制。设立“蹲点联系员”,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每名教研员联系2所学校,经常性下校指导服务;成立“学科指导组”,成立了26个区级中小学学科指导组,遵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指导”宗旨,指导帮助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流动教研室”,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中,进行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开展跟踪式指导服务。二是建立“互联互动”的校本教研融汇合作机制。组织“研修班”,形式灵活、主题多样,有明确的研修主题、研修目标、研修任务、研修策略,组织成员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为学校培育了各种人才。打造“联盟校”,近年来,义教段学校相继成立了课改联盟、小班化教育联盟、智慧教学联盟、生活力研究联盟等四大研修联盟,各直属学校、乡镇街道小学和完小纷纷加入,轮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了共同发展,实现了共同提升。结成“共同体”,一是基于网络建立的城乡结对性“共同体”,顺应“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要求,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段乡村学校和区内薄弱学校全覆盖;二是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城乡融合型共同体,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的管理模式,核心校向成员校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教师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三是基于镇域的片区教研共同体,以镇域为单位,形成了崧厦、小越、丰惠、章镇、东关、道墟等片区教研共同体,设置多个教研基点校,片区教研共同体互动交流、合作分享。三是激活“以点带面”的校本教研引领辐射机制。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力,首先是建立名师工作室,全区已建立35个区级以上名师工作室,结对帮助一所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其次是开展“名师高徒”携手研修,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再次是组织名师点单送教活动。发挥学科基地的辐射力,明确其在任务承担、经验分享、成果辐射三个层面的职责任务,定期组织学科基地建设推介会现场会,开展年度考评交流。发挥优秀团队的影响力,积极开展优秀教研团队争创活动,精心组织优秀教研团队校本教研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将优秀的典型案例在《上虞课改》杂志上选登推介。四是构筑“规范灵活”的校本教研落实推进机制。出台《关于整体推进校本教研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学校组织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校本教研组织的基本流程,明确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完善了校本教研的考评办法。随着校本教研融汇共进机制不断完善,我区校本教研工作更显规范、更具品质、更富实效、更趋均衡,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培养,促进了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区已涌现省级先进教研组9个,市级优秀教研团队13个,区级优秀教研团队33个。【来源:市教育局】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网讯(通讯员 黎彬)4月18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浸润式”校本研修高级研修班开班。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专家黄佑生、江华教育局局长唐孝任等出席开班仪式,教育局相关股室,县进修学校班子成员,各学校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教科室正副主任、前段学习优秀学习者等200余人参加培训。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专家黄佑生为大家进行了《县域整体实施“浸润式”主题校本研修的架构与路径》的精彩讲座。黄佑生从“问题与理念”“价值与文化”“制度与内容”“设计与流程”等四个方面进全方面的讲解与诠释。讲座中既有成功案例的呈现与分析,又有现场的答疑与解惑,还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指导性。黄佑生指出:“校本研修不仅仅是教研教改,还包括班主任管理、后勤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要坚持一条线设计,化繁为简,有机地统整学校各个领域的工作。”唐孝任表示,校本研修是立身之本,学校应回归本位,提高抓内涵抓本质的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校本研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全面推进加快实现“和美教育”的新进程。
近年来,南充中等专业学校以建设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契机,大力推动学校教师队伍水平总体提升,有关经验入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一、党委重视建队伍。学校党委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大计,研究出台双师队伍建设规划、认定标准。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将有3个月以上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认定为双师教师,提高了教师工作热情。学校注重师德修养,鼓励教师转型提升,重视发挥教师技能特长,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多措并举提升双师素质。二、健全机制促成长。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主动对接财政等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实现知识业务能力的更新和提升。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来校开展校本研修,开展“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三、校企合作炼技能。合作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兼职任教,指导教师提高实践能力;2019年利用暑假时间安排10名会计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帮助教师实现了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四、同台竞技强本领。坚持每年一次校内竞赛,检验实践性教学成果;组织师生参加教育、人社部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竞赛活动,今年开始参加财经职教联盟会计技能比赛,在与其他学校、企业选手同台竞技中发现差距,检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五、创新创业做贡献。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国家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与本人专业技术业务领域相近的企业等单位兼职、服务的号召,利用假期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业务经办,提供财税咨询服务,既提高了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又发挥了智力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编辑:HYX | 审定:古月【来源:南充教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