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专硕」西南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2010-2020」所行而善

「专硕」西南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2010-2020」

西南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2,中体西用3,苏格拉底法4,发现学习法二、简答题1,我国当前教育之基本精神是什么?2,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什么?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三、论述题1,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关系,并对其中-对关系为例简要论述。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四、综合题1,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试从学生观、教师观、师生关系等角度加以阐释。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的实际加一举例阐释。西南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学制3.榜样法4.朱子读书法5.道尔顿制6.课程二、简答题1.当前学校管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3.书院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它有什么样的特点?4.人文教育的特征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3.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分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西南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狭义教育2.学校管理3.朱子读书法4.苏格拉底法5.学习策略6.心理发展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3.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三、论述题1.试述教育的社会功能2.论述如何提高教师的素养3.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述评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西南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1.课程2.教学3.苏格拉底法4.中世纪大学5.道尔顿制6.恩物二、简答题1.教师劳动的特点2.洋务学堂的特点3.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4.需要层次理论三、论述题1.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2.试述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4.试述创造性培养西南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1.学校教育2.学记3.教育目的4.课程标准5.班级授课制6.教育评价二、简答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征2.教育有哪些社会功能3.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联系4.教师劳动有什么样的特点5.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6.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三、论述题1.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试述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西南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填空题1.教育学发展的科学化阶段的重要特点有__和教育研究___。2.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思想可概括为___和___、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3.孔子的教育目标比较狭窄,用子夏的话来说即是____, 教育内容也比较狭窄,更偏重于___。4.纵观新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发展及其基本精神是比较稳定的,教育目的的根本是___,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是___, 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定位是培养___。5.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是.___, 本质是___,在师生之间的反映。6.赞可夫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__。7.按照测验的评价标准来划分,可分为___、___。8.校本管理以___的管理,即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而不是___。二、名词解释1.终身教育2.社会本位论3.活动课程4.教育实验法三、简答题1.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特征及其教育的关系。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及其要求。3.写一篇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四、论述题1.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向2.分析传授接受教学和引导发现教学的区别。西南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的功能2.活动课程3.美育4.教学评价5.科举考试制度二、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3.转化后进生的方法4.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5.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6.教师在工作中充当哪些职业角色三、判断题1.教育与人的关系中,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但不起主导作用2.“恩物”是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为儿童游戏和作业创制的-套教学用品。体现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3.教学过程的性质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4.学生学习动机仅受外部物质奖励的影响四、论述1.孔子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内容2.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西南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论语2、师生关系3、教育评价4、教育研究二、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的内涵)2、学校管理的内涵。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三、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对人影响的机理。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和要求。3、综合课程的内容、优势和不足。四、实践探索1、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中小学文化建设的研究。2、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五、材料题虎妈对两个女儿实行高压政策,米爸在网上发帖晒出宝宝拉小提琴的照片,称自家宝宝从两岁多开始学小提琴+网友评论。用教育学原理分析虎妈米爸的教育方式及网友关于教育的观点西南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描述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未来教育的产生背景及其教育应对的启发。二,概括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探讨该理论关系的实践指导意义。三,阐述综合课堂的内涵及其特点,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分析综合课程的利弊影响四,评价,概括杜威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基本思想,分析其影响。五,评价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概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六,假如你是-位中小学校长,为本校的发展,如何开展校本研究活动西南大学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教育中,学生身心发展主要的共性特征有哪些?这些身心发展的共性特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什么?二,何为立德树人?学校当前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哪些偏差?你认为应当如何推进一所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三,何谓教育现代化?如何诊断一所学校的现代化水平? 如何推进一所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四,何谓创新型教学?比较创新型教学与承传型教学之间的异同,开展创新型教学需要哪些事项?五,何谓校本管理?你认为当前中小学校本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校本管理工作?六,请阐述教育研究所包含的各个基本步骤的工作要领。西南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 教育原则2.教育作品法3.劳动技术教育4.课程标准二、辨析题1.学校教育中学生是主客体的合一。2.学校体育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3.根据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的来源,一般可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4.网络教育因其信息借助于网络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展现出开放性、全球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价值的基本类型。2.简述教育的社会性表现。3.简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4.简述现代教师的角色转换。四、论述题1.试析教育评价的环节以及技术。2.试析现代学生观的内涵。五、分析题对某年级的六个班的成绩进行前测,发现六个班的成绩的水平大致相当,无显著差异。现在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把这六个班分为两组,三个班为实验组,三个班为对照组。现在需要去研究数字化教材(此前这六个班均未使用过数字化教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尝试说出该实验的具体名称和设计方案。3.该实验设计的优点。4.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简述其操作步骤。

允師

好书推介|《校本教学模式研究》

校本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依据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生特点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校本教学模式要以该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为依据,以未来发展目标为方向,研究教学各环节活动,遵循教学是为学生从“想学”,到“会学”,再到“乐学”转变而设计,教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内容简介《校本教学模式研究》一书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者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满足读者了解校本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和校本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的需求,能为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构建和发展适合于教学需求的校本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案例摘录——案例摘自本书“实践篇”之十二 第八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教师语录艺术家用他们的灵魂设计作品和产品,在实用的基础上让产品更能受到大众的喜爱,力图让生活美学化;与之相对,教师则设法使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用自己的灵魂设计教学,努力让教育人性化,来启发创新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止于课堂教学的结束,还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研究其学习过程的得失,并及时将褒奖评价和改进建议转达给学生,为其有针对性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服务,教学的一切是为学习者服务。

实事

打造“励志教育”校本研究,开创学校德育新天地

励志教育,以志励人打造“励志教育”校本研究,开创学校德育新天地【摘要】为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通过积极打造校本课程,着重建设校园文化,并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丰富师生德育生活,创新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塑造师生美好心灵,开创学校德育新天地,使德育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德育;特色活动;新天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灌输填鸭式到自主创新,德育工作的生命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它就是德育阵地与德育活动。传统德育和现代德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德育是改造式德育,现代德育是建构式德育。在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担负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重担责任,责无旁贷。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德育对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种种困难,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有的放矢进行德育工作呢?在此,笔者就一所百年老校,谈谈如何打造“励志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开创出一片德育阵地的新天地。一.创建 “励志”的校园文化,营造环境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为了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我校大刀阔斧地改造了校园环境,重点在校道两旁开辟了励志文化墙,名人传记、名人故事、名言警句都罗列其中(特别以当地名人为主);并在校园正中树立了巨型校徽和学校名人塑像。教学楼内凡是墙、柱、楼道等显眼之处都悬挂着励志标语或名人画像。中厅更设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宣传板块;各班教室的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图书室更特别设立了励志书刊专柜,方便师生们共同借阅。如此一来,整座校园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励志育人氛围。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更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快乐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励志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校园,延伸于课余校外活动,落实校园文化的“软设施”建设。实现融道德文化、科学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张扬个性、发展特长的乐园。学校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感恩教育”、“创建平安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节约从我做起”、“做文明的南坑人”、“弘扬台山人精神”、“环保宣传”“磨砺坚强意志,塑造健全人格”等一系列的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元旦文艺汇演”、“趣味校运会”、“我的理想征文比赛”、“红色文化展示节”、“校园艺术文化节”、“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大赛”、“手工制作获奖作品展”等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教导处还与相关的部门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预防H7N9禽流感宣传活动”、“消防应急演练”、“地震逃生演练”“学法、懂法、守法——法治进校园”“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们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也不断提升着师生们的励志意识。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开辟了德育新天地。二.开发“励志”校本课程,提高师生励志素养1.“励志”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走进美丽的南坑小学校园,一股厚重的励志教育气息扑面而来,这所1915年由黄嵩龄先生一手创办的百年老校至今已经走过了101 年的风雨历程,2014年我校正式确立“励志教育”为学校的德育教育特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要求,学校紧扣“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多元化教育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立足校情,以“励志树人,文化立校”这一办学理念为统领,经过反复研讨、斟酌、听取多方意见,自主开发了《以人为本,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并纳入课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体系,为落实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品牌特色,做了充分的诠释。2.“励志”校本课程的解读“励志”《辞海》中解释为“勉励其心志,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励志教育”这一校本课程立足于学校开展的榜样育人活动,教材搜集、挖掘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榜样人物资源(包括本地名人),“励志教育”既是对学校榜样育人精神文化的传承,又是将榜样文化渗透于课堂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办学理念在课程中的进一步深化与融合,便于教育启迪学生心灵,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包括:“文学天地”“数学广角”“艺术长廊”“体坛精英”“科学前沿”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阅读感悟”“与你分享”“励志名言”“实践园地”等四个板块,立足不同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各个学科本学段所学习的榜样人物,进行挖掘、提炼,既使榜样资源来源于各学科课堂,又在校本课程中得以深化、延伸和拓展,使各个学科的教学和校本课程通过励志教育达到了巧妙的整合,教材遴选了趣味故事和精美的插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3.“励志”校本教材的特点“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培养“有心人”、“有志者”,培养能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人。因此本套教材共分为6册,每两个年级为上下各1册,根据1~6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按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确立了各学段相应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触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内省。中级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使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自助、学会学习、学会交往。高级阶段:学生在自我“励志”的基础上,助人“励志”,达到“励”人,“励”己;“助”人,自“助”。4.“励志”校本课程的设想与展望①.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应进一步开展以课堂文化为基础,励志教育为引领,对课程、教材、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方法策略的创新式探索。②.逐步构建以课堂文化陶冶为导向,“以人为本、励志教育”为灵魂,以语文学科和校本课程为龙头,带动所有学科研究与学科文化陶冶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和相应“评价体系”。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建立过程性、随机性、导向性励志教育评价机制,注重校本课程的充实与创新,大力倡导师生、生生心灵对话中的随机点评艺术,让和谐欢快的心灵对话成为点燃师生智慧的火种,把课堂作为放飞童年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励志品质成就自我。三.出版“励志简报”刊物,形成强有力的宣传阵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体现,而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2年9月,南坑小学创办校刊《励志简报》。自创刊以来,师生们踊跃投稿,他们或抒写真情、关注人生;或追求理想、展示才华。《励志简报》既为学校的励志教育起到了助推作用,又使整个校园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1.校刊是学校开展德育的有益补充。.校刊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教育功能,校刊可以把真、善、美的思想沁入师生的心田,养成良好文明的习惯。如:《励志简报》“我写我心”栏目,极受同学们欢迎,大家倾诉想说的、想写的、积极的、健康的、充分表达心声。师生来稿大都抒发了校园的真、善、美,批评了不文明现象;既扬善弃恶,端正行为,又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校刊中的小故事大道理、师生作品、家长加油站等,规范了学生的道德准则,培养了他们学会生存、为人处世、感恩励志的品质,这不更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吗?.校刊具备道德模范、引导教育的导向作用。又如:《励志简报》“校园采风”栏目通过表彰校内的优秀教师、学生、班集体、好人好事等先进典型,树立身边的楷模,以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与师生生活贴近,更具亲切感和可比性、可学性。因此,校园的榜样必定得到师生们的认同、仿效、内化,甚至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这便是校刊正面模范,引导教育所产生的广泛效应。.校刊具有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的作用。校刊既让同学们勇于展现自我,又激发自身潜能,既丰富课余生活,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调节不良心理状态。校刊的出版对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唤醒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励志品质是十分有利的。2.校刊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校刊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校刊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反映出广大师生取得的新成就,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面貌,凝聚着师生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励志精神,激发着师生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与兴趣。.校刊引领着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倡导学生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鼓励学生与好书为友,与经典为伴,让学生接受健康、儒雅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创设了学生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使阅读成为学生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点亮学生的精神意志,学生变得更明理,更励志。校刊通过各种征文比赛,引领师生们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活跃繁荣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刊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是外界了解学校的窗口,是打造校园文化的平台,更是师生们的精神家园。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宣传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发挥特长的主阵地。它不仅使校园文化靓丽多彩,而且还创设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彰显校风、教风、学风。它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起到举足轻重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没有可能不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办好校刊,让校刊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吧!四.开展“励志”活动,磨砺学生意志品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磨砺意志,刻苦钻研,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全校开展了“六个一”励志教育系列活动。1.唱响一首励志歌曲。为进一步营造励志教育氛围,将励志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利用校园广播,每天同唱一首励志歌曲,人人哼着励志歌词无不深受熏陶与激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坚强励志的人生态度。2.演讲一句励志名言。以“我最喜爱的一句励志名言”为题,开展演讲比赛,每一天让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其他同学充当评判给予打分。通过励志名言的演讲深化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张扬励志理念,弘扬励志文化。3.阅读一本励志书籍。师生共读励志书籍,并定期举行读书讨论会。让师生们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同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而充分认识到古往今来的人生成功都从励志开始的道理,学会规划人生、计划目标,挖掘自身潜力。4.出版一期励志板报。每月定期出版一期励志为主题的黑板报,组织全校评比,奖励优胜者。不仅充分发挥黑板报这一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同时也使得整个教室充盈着鼓舞人心的励志氛围。5.观赏一部励志电影。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功能室,定期组织师生观看一部励志影视教育片。通过影视作品精彩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唤醒学生沉睡的成就感,点燃学生励志前行的激情,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的责任感。6.讲述一个励志故事。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编辑、交流、讲述每人一个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楷模、争当先锋、争做励志成才的好少年。每学期,通过开展“六个一”励志系列活动,激发了师生们的人生热情,完善了师生们的励志品质,提高了师生们的自我激励能力,促使班班奋发向上,人人刻苦奋进,真正使励志教育落到实处。当然,以上只是比较固定的几项活动。这还不够,还应该根据传统节假日与励志教育相结合地进行更多的文体活动;或因地制宜,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的内涵,精心开展励志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或精神时,做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当然形式上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或征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民谣创作、集体游戏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有序、有目的地开展更多有益有趣的“励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磨砺出学生的意志品质。五.开通“励志”微信号,营造教育合力网络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习近平主席已提出6个“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互联网时代注定要塑造出未来的学生与未来的学校,就必定需要未来的教学来适应未来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学校的资源与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开放与共享,它打破课堂内外的时空,传达着一切的正能量。而微信平台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微信不但能及时地向每一名家长推送学校的教育理念、政策措施、以及动态信息和通知通告,还能方便地进行家校联系,有效地加强家校互动……基于这些优点,我校特地开通微信公众号——“励志简报”。南小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一是为了展示学校风采,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真实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情况,也让学校的各种动态、通知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各位家长;二是为了让社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南小,传递学校的“好声音”;三是为了增强南小的凝聚力和软实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历届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朋友都能通过微信平台获取学校第一手的学校资讯,因微信平台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学校的大事小事,从而达到教育齐抓共管的共同作用力,优化了也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力量。结语: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大型校本课程研究,必须举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在校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构建学习化组织,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德育能力,从而为课程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与氛围,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土壤和动力。当然,作为一项课程研究,我们也还存不足之处,如我们所筛选的德育内容有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改进;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创新。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使德育校本课程这朵奇葩放射出更加艳丽夺目的光彩。参考文献:1.龙洁:《励志教育新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2.李祖超、王夏露:《基于榜样激励的“90后”励志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3.《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黎志新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5.邹霞:《新时期榜样教育的审视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0年12期。图1南坑小学励志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原创,凡未经作者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如果想看更多的文章,请关注:北峰野夫)

泾流之大

校本命题的流程与规范

校本命题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教学的发展方向有直接导向作用。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的提升。如何命题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使之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如何命题才能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何命题才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为了解决教师们的这些困惑,经学校研究决定,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为全体教师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9月12日下午全体教师齐聚第三会议室,由皖智教育集团语文学科主任夏杰祥就校本命题的流程与规范为全体教师带来一场专题讲座。会议由合肥皖智中学教务处主任吴秀广主持。讲座开始,夏主任用幽默风趣的言语指出目前学校在考试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夏主任用自身的阅历向老师们传授经验,重点强调校本命题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命题的过程中要结合校情和学情,将校本命题纳入到学校模拟检测当中来。随后,夏主任分别从“知”和“行”两个方面阐明校本命题的必要性。“知”是顶层设计、权威感知。夏主任从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年度分析报告角度分析历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并向老师推荐适合老师提升自身命题水平的书籍,提醒老师时刻把握高考命题的风向标。讲座结合了许多典型题例,深入浅出地将命题的依据、方法、策略等呈现出来,使老师们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夏主任还强调要从命题宗旨、命题理念、命题原则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引领命题的价值导向,素质导向。夏主任分别阐释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一点四面以及学科四大素养,并通过向老师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特点的变化,突出高考命题在文本选材、题型设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命题流程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立足考点即考什么,其次是情景即对文本的深究,最后到怎样考,并结合课程标准,将命题工作做实。在深入了解命题流程之后,夏主任又从命题规范的角度对标准答案进行审查。他以高考题答案为例,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老师在出好一份试卷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答案的严谨性做出相应的要求,以免误导学生犯错,得不偿失。接下来,夏主任以校本命题为方向,强调要通过考情学情以及类型模型的分析来掌握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及考查训练目标。他给各位老师在校本命题的过程中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大家可以首选真题、尝试原创,要把握命题的相关性、规范性以及指示性。讲座结束,合肥皖智中学校长郭祖彬对夏主任的讲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其有思想深度、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温度。夏主任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命题、如何研究以及如何做学问,而且以亲身经历、积累和感悟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分享经验。郭校长还从自己参与命题的亲身体会出发,提出校本命题一方面直接体现出我们作为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功底,另一方面学校也会将校本命题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通过校本命题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让皖智真正成为一所受人尊重、受人认可的学校。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全体教师受益匪浅。讲座体现出学校大力推进校本命题的决心与热情,引发所有教师的思考,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及命题工作中,全校教师都应该进一步学习新理念,内化新课标,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文字:周鹏飞▍图片:周鹏飞▍编排:许金梅▍校对:瞿静静▍审稿:焦燕峰

达有三必

校本教研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成就优秀教师?

点击右上角关注【教育好文】,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订阅后购买本专栏进入第一篇文章阅读到文章末尾提取本专栏全部70余篇电子文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线,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要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加强校本教研。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重心,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需要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它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提升经验,探索规律。“校本教研”既重视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更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现象,变个体之间的竞争为集体的合作,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和谐教研氛围,力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和谐教师文化的形成都有着积极作用。一、 实施专业引领 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学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能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它始终站在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沿,从而使“校本教研”更具有超前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大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就会自囿于同一水平地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辅导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我们知道,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段并不容易逾越的“真空地带”。这就需要教科研人员的辛勤指导与热情帮助,带领我们走出这个“真空地带”。可以说,教科研人员就是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人。有了教研员的指导,“校本教研”才会更扎实、更有效。教科研人员带着课题,深入学校,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指导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发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并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在教科研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老师们以实际行动进行着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并逐渐走向“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轨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也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二、 倡导校本合作 形成共享合作的教师文化学校的成功,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们通力合作形成教与学的和谐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享经验与成功。而教师互助合作又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汇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为此,学校开展了“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教研活动为载体,增强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主旨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大狂魔

校本研修 建设成长共同体

中国教育巴川系“教学领导力-校本研修”专题培训班,5月26日走进巴川量子学校,与量子的老师们,一同探讨交流、研习精进……约中见丰 “引人深思”的课堂超长寒假让“线上课堂”成为了日常。复学返校后,“线下”如何与“线上”有效衔接?量子初中部的李雪老师带着初一牛顿班展示了一堂“特别”的数学课。李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经典例题,利用目标导学,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再借助“微课小视频”,帮助学生厘清坐标系中面积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例题的变式,巩固所学。整个课堂互动性强,学生思辨参与主动积极。由线下探讨切换至线上讲解,再由线上总结落实到线下实践,化难为易,约中见丰,尽显课堂容量与教学的内在张力。线上线下融合 为教学赋能师生都已回到了校园,为什么量子还要上“网课”?校长助理、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蒋金凤给出了答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双师模式,是巴川量子在数学学科的实践探索,旨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更为深度地关照每个学生。初一数学学科组组长代雨秋以《双师课堂在数学学科中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设计这一创新课型的背景、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思考、对双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对双师课堂的感受……创新独到的教学构思、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高效扎实的教学研讨,深受学生喜欢,也赢得了各位教学骨干的赞赏。校本培训 量子这样做“学校校本培训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观,有自我的价值引领,有自我的文化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改变自我的热情。”加强校本培训,提升专业素养,量子教师发展中心是如何帮助教师成长的?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刘艳主任从校本培训的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等方面分享了教师成长背后的文化与体系。潘德梁副校长向来宾生动解读了量子理念及课程特色。他以“营地教育,赢领未来”为例,从“时空、课程、文化、人际”等维度详细剖析了“行走中的课堂 打开围墙的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课程图谱解构了K12学校不同学段课程的特色性,连贯性,创新性,前瞻性,赞赏了量子教师“和谐、创新、学习、奋斗” 的团队特质。来宾们也对量子教师团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收获,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学校好,因为学生好。好的教师更能成就好的学生。教学领导力—校本研修,建设民主而卓越的共同体文化:教师研修共同体,学生成长共同体,让小班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巴川量子,更具独特内涵与魅力!

弘忍

「校本教研」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

#校本研究#研讨主题: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本次研讨,结合政治组《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情景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老师们围绕“运用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教学经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教材情景再现,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将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更好建设师生教学共同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和谐统一。 1、紧贴学生生活,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带入感,盲目的带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情境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模范人物进行学习等。2、问题情境创设,突出思想性“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一课堂总结、梳理新知一布置作业、拓展新知”这是课堂情境教学的一般流程。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即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同时也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也能激活思维。其次,问题情境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即创设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创设实验性问题情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而非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3、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增强实践性、体验性道德与法制教学,离不开全员参与。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情境编排演绎,让学生们集体参与进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就是将自己想象中情境中的一位;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化身“外交部发言人”“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在情景式教学中充分体验,明白不同职业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学生对教材中的例子必然产生亲切感,在参与中加深了内心体验,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在理解中延伸到实践生活中。将生活情境带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效率,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西工区师训办王向芬主任全程参与了这次教研活动,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成效。并指出主题教研活动应注重结合教学实际筛选和确定教研主题,并及时总结,生成问题,深化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教研效率,推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爱心联

校本研修30问顺口溜速记方法

校本研修30问,是陕西省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答辩中要提到的,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各条款内容,并且不混淆,我针对每一条编了顺口流,希望能在学习中对各位有所帮助。《校本研修30问》内容涉及到了中小学校本研修的各个方面,多而杂,在识记中,要认真梳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其内在逻辑,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理解记忆。赛教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然而学习后所得知识的甘甜是快乐的。希望各位看到这则材料后能记起:曾经有一个人在默默地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何谓坐忘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主效应:实验所获得的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单独效应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2、交互作用:在多因素实验中各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结合所产生的复杂的变化称为因素间的交互作用。3、危险因素:又称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4、暴露因素:又称研究因素,凡是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心理行为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暴露因素可以是机体固有的、先天的,也可以是体外的、后天的。5、自变量: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变化的条件称之为自变量。6、因变量:由实验变量引起的某种特定的反应称为因变量7、控制变量:除实验变量之外,其他一切能够影响因变量的条件和因素则称之为控制变量。8、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为基础,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采用演绎推理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的研究。9、定性研究: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采用归纳推理法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的研究。10、观察法:又称外观法、自然观察法或客观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外部表现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11、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2、相关研究:用于探索变量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行为作出解释与预测。13、因果研究:用于探讨引发变量之间的关系,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任务就是确定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4、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调查,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相关因素与心理行为或疾病分布的描述,探讨因素与心理行为或疾病分布可能的病因关系。1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调查来研究或探讨与之相关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称为个案研究法。16、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作和控制,创设一定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7、总体:指在规定范围内共同具有某些可观测特征的个体或某类客体的完整集合体。18、样本:就是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能够代表总体的集合。19、被试内设计:通常也叫重复测量设计,指通过观察和测量同一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条件,比较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处理条件的效果。20、被试间设计:指每个被试(组)只能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水平结合中的一种实验处理。21、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指由恒定而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的误差。22、随机误差:指由偶然的无关变量引起的误差。23、归纳法:先取样观察、收集资料并记录若干个别事例、探求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间的关系,得出通则性结论。24、演绎法:从通则性的陈述开始,根据逻辑推理的法则,将通则性结论推广到其它未经观察的部分,从而获得一项个别性的陈述。25、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6、效度:即有效性,是指一项测验能测到所要测量的内容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27、操作定义: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要做的实际活动。28、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9、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有目的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30、现场研究:也称“实地研究”、“自然研究”,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真实生活情境中实施的各种研究。31、社会测量法:在社会心理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在数量上赋值的过程称为社会测量。32、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匠者不顾

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本报讯 近日,怀化市武陵中学物理组青年教师刘家一、信息技术组青年教师王子纯代表学校参加怀化市市直学校同课异构竞赛,先后获得一等奖,体现了武陵中学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他们的成绩得益于武陵中学扎实的“师徒结对”“团队评比”“校内公开课”及“赛课”等校本教研制度。每年9月的新进教师拜师会,是武陵中学固定且隆重的仪式。学校教科室会为每一位新进教师指定一位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师傅,师徒结对过程有跟踪,期期有评比。同时,该校建立了完备的教研组评比、备课组评比制度,将各项教学教研常规纳入评比内容。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该校督导室、教务室、教科室联合进行“推门听课”,每一位青年教师每个学期要上一堂校内公开课。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当前,武陵中学校本教研蔚然成风。在校本教研这个大熔炉中,青年教师可以全方位地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同时,青年教师思想观念先进,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强,善于创新,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也促进并丰富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张礼华) 【来源:怀化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