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校本教研」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死于网罟

「校本教研」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

#校本研究#研讨主题: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本次研讨,结合政治组《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情景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老师们围绕“运用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教学经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教材情景再现,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将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更好建设师生教学共同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和谐统一。 1、紧贴学生生活,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带入感,盲目的带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情境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模范人物进行学习等。2、问题情境创设,突出思想性“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一课堂总结、梳理新知一布置作业、拓展新知”这是课堂情境教学的一般流程。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即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同时也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也能激活思维。其次,问题情境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即创设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创设实验性问题情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而非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3、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增强实践性、体验性道德与法制教学,离不开全员参与。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情境编排演绎,让学生们集体参与进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就是将自己想象中情境中的一位;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化身“外交部发言人”“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在情景式教学中充分体验,明白不同职业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学生对教材中的例子必然产生亲切感,在参与中加深了内心体验,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在理解中延伸到实践生活中。将生活情境带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效率,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西工区师训办王向芬主任全程参与了这次教研活动,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成效。并指出主题教研活动应注重结合教学实际筛选和确定教研主题,并及时总结,生成问题,深化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教研效率,推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惑者少也

以校本研究推动社团教学,这所初中打造“锡剧进校园”社团样本

《现代快报》教育人才版刊发报道转枪、侧枪、马步、弓箭步……近日,笔者来到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看到该校“幽兰韵”锡剧社团指导老师张庆红,正在利用大课间指导学生操练锡剧基本功“花枪”。该校近几年开展“锡剧进校园”实践,在立足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社团教学,排演的锡剧作品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曾获无锡市锡剧“小小红梅奖”金奖,“幽兰韵”锡剧社团也被评无锡市中小学生优秀学生社团。立足校本教材,演唱经典曲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该校锡剧社团的特色。“锡剧的经典曲目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都适合拿来教学生”,张老师说,她先让学生对锡剧的起源、流派、行当、传统曲目等有所了解,再把锡剧常用基本曲调精选出来,作为日常操练的内容。基本曲调的小唱段,朗朗上口,易学易记,例如《珍珠塔》选段《和和睦睦更美好》、沙家浜选段《奔袭》等片段,“通过这些小片段的唱演让学生体验角色, 理解人文内涵,生动有趣的表演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据介绍,锡剧社团注重对学生形体动作、比拟手势、步法行进、眼法传神上的训练,要求神形兼备。由于学习时间紧,学生们多在每周二到周五的大课间20分钟进行常规基础练习,云手、台步、圆场等基本身段动作是重复操练的内容,以求基本功的积累。“请进来”,专业指导加票友示范2015年,该校由九位男生参演的处女作锡剧《沙家浜》中的《奔袭》获得无锡第八届音乐类戏曲比赛中学组一等奖。校方注重锡剧社团专业化提升,“我们会定期邀请无锡文化艺术学校锡剧专业老师来校指导,以讲座和言传身教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张老师介绍说,学生们的身段经过专家的指导,“亮相”“踢腿”“飞脚”等陈式动作,一举一动都有了尺寸。票友的示范引领也少不了,《沙家浜》是一个以武戏为主的节目,在排练锡剧《奔袭》过程中,由于新四军的英雄形象具有男子汉气概,女教师的教学难免不够阳刚,学校请来了地方上的唱戏好友,票友示范,真诚而又有耐心,学生跟着练,专注而又有模样。“走出去”,舞台展示辐射周边该校组织锡剧社团成员走进锡剧博物馆、剧院,让学生耳濡目染,体会锡剧专业表演的魅力,让他们认识:锡剧不是爷爷奶奶们的专利,我们也可以唱得好听,演得有模有样噢。除了比赛,锡剧社团还去敬老院唱给爷爷奶奶们听,走进社区演出,传承锡剧家乡戏。“从我校锡剧社团走出来的特长生邓波尔和杨欣悦,已经进入舞蹈、锡剧学校深造”,张老师翻着手机上的照片说,“对锡剧的感情实际上是根植于自己心底的家乡情,今后还是会尽己之力推动学校锡剧社团的发展,更期望融各方之力传承好我俚无锡的家乡戏。” 萍文

式微

好书推介|《校本教学模式研究》

校本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依据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生特点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校本教学模式要以该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为依据,以未来发展目标为方向,研究教学各环节活动,遵循教学是为学生从“想学”,到“会学”,再到“乐学”转变而设计,教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内容简介《校本教学模式研究》一书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者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满足读者了解校本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和校本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的需求,能为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构建和发展适合于教学需求的校本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案例摘录——案例摘自本书“实践篇”之十二 第八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教师语录艺术家用他们的灵魂设计作品和产品,在实用的基础上让产品更能受到大众的喜爱,力图让生活美学化;与之相对,教师则设法使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用自己的灵魂设计教学,努力让教育人性化,来启发创新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止于课堂教学的结束,还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研究其学习过程的得失,并及时将褒奖评价和改进建议转达给学生,为其有针对性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服务,教学的一切是为学习者服务。

恐怖洞

中小学校本研修:低起点、大范围、讲实效

"校本研修-校本培训",很多人听到这个词语很陌生,到底什么是校本培训呢?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单位,针对教师的提升方法,内容是以本校的需求以及教学方针为中心,其目的是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新的课程领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校本培训是一种新的课程体验,这种体验密切联系着学生自身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生活认知。与以往教育的不同,这种学习方式的本质就是探究式的学习。什么是低起点?很多高校教研会把科研作为主要对象,但中小学不同,中小学教研老师应该将本班级及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管理联系在一起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来自于一线的课堂反应,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调查以及教师所在班级产生的具体问题综合结果。这样的研究是以基层为起点,只针对与中小学部的教师们,所以称为"低起点"。什么是大范围?校本教学不是某些个别教师的义务,而应该全员参与。改革不是个人的行为,好的方法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完成,学校层面应该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研讨出一整套惩奖体制。这是一项巨大的教育、研究工作,没有恰当的惩罚、奖励制度,恐怕"大范围"这点会很难落实。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学校的管理层需要多费一点心思,比如规范以往的听课评课制度,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工作日志等等,这些不仅可以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参与,而且还能够推动校本培训这项工作的进展,何乐而不为。什么是讲实效?"实效"意思很明确,就是讲实际的效应,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形势性的去整理材料,更不能为了比赛而去编制争决胜负,那样做都毫无实际的意义。跟风模式比比皆是走在学校两旁的街边,你会发现补习班比比皆是,大小牌子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这种跟风的补习模式真的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吗?邻居楼上楼下的孩子同时上的小学,两家孩子都有上补习班,只是两个孩子补习的形势不同,张妈妈家的孩子上的是大班补习,每天放学后送到老师家,十几个孩子一起补习,而李妈妈家的孩子上的是"在线教育"也就是"1对1"补习形势,两种补习的费用差不多,但是其中期末的成绩却能看出明显的差异,张妈妈家孩子的成绩明显没有李妈妈家孩子的成绩高,都是补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原因很简单,"1+1"形势的补习,老师与孩子单独接触,长时间的接触,老师与孩子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会增进孩子与老师的感情交流,老师也就更容易知道孩子所欠缺的知识点在哪里,而大班式的补习,一个老师针对的是十几个孩子,甚至更多,老师无心针对每个孩子去做很细致的沟通,所以有时候老师会忽略孩子的某一方面,导致孩子的成绩没有理想中提升的快。这就相当于一种是实际派,一种是形式化,形式化的这种没有实效作用,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运用的相应手段。就当下而言,中小学校的实际状况来说,想要将校本教育搞好、搞起来,必须要遵循这三点原则:低起点、大范围、讲实效,否则又是一场空战役,浮华而不求实。

王衍

强化校本教研 向研究要质量

强化校本教研 向研究要质量一 、加强 “学区、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推进联片教研和网络教研,加强校本教研。各校要科学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每个学科教研组每个学期都要有教研主题,每次校本教研活动都有主题、有主研人、有记录、有总结提炼。教研记录必须明确体现“问题来源、研究过程、主要策略与方法、基本认识和结论”等内容。二、构建科学高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解决校本教研形式化、表面化问题。各学区、总校、学校要建立以“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网络教研、协作解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评说课、课改沙龙、校长讲坛、对话论坛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案例评析或个案研究交流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三、以课(案)例、小课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校本教研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课例研究、集体反思、案例剖析、主题研究”等六种教研活动必须实现常态化。各学校学科教研组每学期活动总次数不少于10次,各学科学区教研活动次数每学期不少于2次。

后重前轻

同研同创,共建共享——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10月29日下午,市级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我校张晓琴主任主持,与会人员包括协同体课题组的十八所成员校参研教师。研讨会上,张晓琴主任再一次为大家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她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各成员校参研教师代表依次介绍本校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射洪市太和四小的“六个一点”、“四研究”,校本教研“四步曲”;盐关街小学校本教研深抓“生命课堂”建设,“五疑”课堂模式;高升实验小学的“名师工作室”、“大单元整合教学”校本教研;城北小学校本教研主抓“四S”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乐街小学教研集中研讨“乐学课堂”模式;城南小学的校本教研重在研讨“四学一导”的教学模式;燕山小学的“五环模式”、“3+3模式”;洋渡实验学校的“青蓝师徒结对工程”;安居区梧桐路小学倡导的“悦读悦美”理念;蓬莱小学提出“教学因研究而美丽”,以活动为载体,大家在活动能锻炼、展示、成就自我……他们的交流,给参会教师留下深刻印象。最后高升实验小学张翠彬副校长做总结性发言,我校张晓琴主任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组职责所在,同时分配了中期课题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本次活动加强了协同体内的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探讨交流,扩大科研范围,体现了“同研同创,共建共享”的协同体宗旨,促进各学校各学科之间教研教学水平的发展。文稿编辑/洋渡实验小学 张燕摄影/张晓琴审核/余弘扬

画心师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陈华芳 记不清是哪里听来的这句话: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似乎有点儿刺耳戳心,但是话糙理不糙,颇有冲击力地说明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缺乏维生素D小孩易得佝偻病,大人易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粗糙,易得夜盲症……身体的健康,也得全面吸收利于身体机能正常运行的营养物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生长的关键阶段,如何让祖国的花朵,得到全面的培养,促使他们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的。而适当实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添砖加瓦。在深刻认识本校各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地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扬长补短,弥补区域发展水平不同而使用统一教材带来的缺漏;在深入研究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现状,本校老师课程开发潜力,本校家长、社区有利于课程开发资源的前提下,大力扎实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校本课程开发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凭此带动教师职业前景的发展,学校特色教育教学的发展,回馈是对学校的期望。或许有看客会说,此文所谈,不符合笔者身份,说了不该说的大话,可是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二十年以上的教师,我认为,有这样的思考,即使未必能够改变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未必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因此受益,至少也能够在笔者的一亩三分地里尽可能地努力尝试,星星之火燎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一、 校本课程开发要惠及大多数学生校本课程无处不在,如上所述,就泛化的概念而言,但凡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的适当删减、增加、改编、整合等等都是校本课程。这个类型的校本课程,自然,全部在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但是,正因为这样泛化的校本课程之普及,在多数师生心目中没有明确的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校本课程”。事实上,小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很有趣,多数是从“羡慕”开始的:我的同桌写的钢笔字可漂亮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要是我也能进硬笔书法社团就好了!打游戏有什么本事,我表哥会自己编程,自己制作游戏才叫牛呢,我也想学编程!教室里的“学习园地”,走廊墙上的“书画展板”,到处都有她的作品,听说她是我们学校书画社团的老团员了……要真正把校本课程普及到大多数学生,让他们从中得趣,受益, 学有所成,就要了解他们需要些什么。谈话法、观察法、问卷法……都是可以有效了解学生需求的方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兼顾学生需求相对零散,但尤其重要意义的内容。不能闭门造车,开设一厢情愿的,甚至与当下时代,与学生需求脱节的校本课程。二、 校本课程开发不能仅靠“一刀切”要落实好让校本课程普惠学生的事情,没有点不厌其烦的精神是不行的。小学6年,同是小学生,差异很大,年龄段的差异、男女生的差异、学力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父母重视程度的差异、家庭支持力度的差异、班级差异、教师教学特长的差异、老师重视程度的差异……只有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大多数差异,落实校本课程开发,才可能真是有意义,不然,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浪费时间的“走过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煮好“校本课程开发”这道菜,前期的绸缪准备才是决定性的。切勿“一刀切”图省事,把所有的其他可能性都伤害了!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师资由学校来“烧脑”,不拘一格降人才,本校教师群体中有合适的优先考虑,退休教师中乐于继续发光发热的择优选聘,社区街道里、家长中间,能人异士不在少数,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未尝不可以破格录用,稍加专业培训,就是一把开展校本课程的好手……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违背国家、地方开展课程的相关规定,校本课程开发所涉及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由承担此校本课程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先期拟定,由学校相关部门把关。这个工作量,要做好的话,相对来说是大的,因为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实际调研,谁没有发言权的,把关的部门得高屋建瓴,像行船需要罗盘一样,像盖房架桥需要蓝图一样,方向发生错误,模板发生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影响也会是深远的。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学校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违背国家、地方开展课程的相关规定,校本课程落实的具体时间也可以是双向选择的。同一个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校本课程,方便不同时间段学生的选择,同一个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规定数额课程。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除了课表上规定的校本课程课时,未尝不可以合理调配早自习、午自习、活动课等时间吧!(是不是笔者一厢情愿,对于学生在校时间的支配有了想当然的想法?)给与学生和老师参与校本课程较大的自由度,师生的心情是愉悦的,带着轻松愉快的性情,从事自己选择的一件事情,是不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呢?三、 校本课程开发要整合多方面资源都知道百花齐放的好,有时,应着国家倡导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学校也会发出倡议,让教师根据自己之所长,考虑开设以学生社团为教学对象的校本课程。能够有这样的倡议,已经是好的了,至少考虑到了老师个性化之所长,让老师有机会以比较民主的方式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开发中。但是,也因为教师的个性化,单打独斗,很难达到校本课程开发该有的水平,达成课程实施的目标。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要真正有效开发,必须要有高屋建瓴的智囊团队,采用“民主集中”的方式,精选切合大多数学生需求,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多数老师教学特长,协调运用家长或社区教学资源的目标课程。整合,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但是没有深刻的见地,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缜密的分析,没有规范的制度,没有垂范的魅力,是很难有比较高的达成度的。我校之前开展过的一个校本课程做得就比较成功,得到了参与年级学生和老师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因为校园里果木众多,春夏秋冬,皆成景致,桑葚的四季包给了二年级,石榴的四季包给了五年级,银杏的四季包给了六年级……跟踪观察随时记录起码一年。一年中,画一画,美术老师担纲;观察研究,科学老师负责;采集品尝,综合实践课老师主导;数学课堂上,相机设计本学段问题解决板块;语文老师,承包了课程开发的方案,全程关注每一个课程环节的落实,顺带给学生们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品果”习作……这样的课程整合得好,热闹又不浮躁,普及也很深刻,老师辛苦并升华着,学生快乐并成长着!四、 校本课程开发不能仅止于开发打开课程表,似乎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让全部学生都收到了实惠,英语口语、书写口算、社会实践等等,但走进班级,走近学生,是真的吗?这样讲,是不是笔者的情商太低了?可是总不能为了显示情商高,就刻意迎合,说与事实不符的话!且不说这些课程的性质,究竟是校本课程还是地方课程,甚至是国家课程,这些课表上有的课程,有多少是真正开展了所冠名的课程教学工作,而没有变成三门主课的隐藏课时?进一步讲,学生们有机会走进了校本课程学习的大门,实施的具体过程,课程目标落实的情况,学生对于本门校本课程的阶段性学习情况,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有没有给与恰当的评价,让开展校本课程的老师有成就感,让身在其中的学生获得本门课程学习中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效。不能要求,像对待语数英学科那样,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是校本课程,就沦落到可有可无,或只要有的,无所谓好坏,这样的境地,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失去了意义,仅仅成为一个标签而已。徒耗时间与精力,还不如舍弃,扎扎实实谋所欲谋。校本课程开发是好事,有了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迈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步伐。怎样让这新步伐走得坚定有力,稳健清晰,不迷失在绚丽的形式下?那么,落实已经开发,正在实施的校本课程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策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校本课程实效性,形成校本课程在本校课程研究中的有机生长!不贴标签,不玩形式,与时俱进,让校本课程与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共同生长!

有瞽

学习 实践 反思——我的校本研修之路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一个年度的研修已经结束,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和再实践反思,每一天都在前行的道路上践行最好的自己。——题记工作了二十几年,极眸回望走过的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今年有幸被选为“平泉市教育系统优秀人才”培训对象,参加了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细细想来,一年间一直在进行着“学习——实践——反思——在实践反思”的研修轨迹。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中成长有些事可遇不可求,就像这次,集训班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聆听了吴景寅局长的《学校理论思考和实践漫谈》,张丽华校长的《论道学校管理,蓄积成长能力》、叶海英校长的《强师德、正师风,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他们理论结合实际,向我们分享最前沿的思想,传递最本质的思索,诠释最扎实的实践,解读最深入的成果,从课改理论到学科素养,从课堂实践到专业成长,我感受到了一种拔节成长的力量。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河北教育》这些杂志,我们每个学校每学期都会订阅,可是真正认真读过并且做笔记的教师能有几个?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好的书籍,每一期杂志,我都会认真阅读,根据自己和教学的需要做好读书笔记。遇到跟自己有共鸣的文章,就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时遇到心仪的教学设计或是教学案例,都会把它们复印下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运用并进行反思修改。学生都爱上数学课,说教学方式好方法多,其实,这些都是通过学习“借”的。在暑期,我还认真学习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三本书,写了近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同时还写了《国培——教师专业学习最好的途径》、《农村小学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感谢那些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我的教育故事》等读书心得。网络我们并不陌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络是用来娱乐的,可对我来说,网络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我自费注册了《听课站》,经常从上面学习名师的课程。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百度文库账号,经常在网络上和志同道合的同行们探讨交流。每次遇到困惑,我都会到网上搜索,我们很多人也会这样做,可是我会把每次搜索的内容打印下来,装订成册,逐字逐句阅读理解,有的还会写上自己的感想或是疑惑。我非常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外出学习,都会坐在前排,这样可以和老师多互动;每次教研活动,也会做到前面,不光听还要看,不光听别人怎么讲的,好要看别人是怎么讲的,看老师的动作表情,看学生的动作表情,自己加以揣摩,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作为教师,学习成为常态。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我以常人少有的执著孜孜不倦地学习,用心、勤奋、珍惜,做学者型研究性的教师,我找到了这样一条研修的路。二、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学有所获,是一种心动;学以致用,则是一种行动。在教学中,我把自己的所得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促使学习真正发生。试卷讲评课一直是教师头疼的课。老师们不知道该怎么讲,该讲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创设了“五步教学法”。第一步试卷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学生自改反思习惯,第三步组内交流互帮互助,第四步班级展讲交流质疑,第五步强化练习巩固提升。“五步教学法”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现在已经在全校全学区推广应用。在今年承德市举行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优中,我代表平泉市参加了此次比武。为了能完成此次比武的任务,我积极在网上学习,听名家的课,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一次次设计,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改正。在实践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落实在课堂中,以核心素养为基准,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充实、提高,甚至是推倒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参加承德市综合实践教学评优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学习、实践和反思让我不断改变,渐渐地,领导和同事们都说我的课堂变了,我的学生变了。我的每一节课,都力求精准地把握教材的实质,追求最有价值的教学,以实现素养目标为主线,串珠成链;我的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说数学”的能力更是让听课的老师们感到惊讶。三、引领与帮带,在互助中成长我学习,我收获;我实践,我成长。作为业务领导我始终记得一句话:“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工作实践中,我努力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帮带学校教师,到县内各乡校送教,展示了作为一名教学领导的应有魅力。今年开学,学校新分了几名新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我和几名新教师进行了结对帮扶,在和他们的交流研讨中,自己也成长了许多。还记得学区举行新教师数学教学评优课,我校派出了王东帅老师参加比赛,而我负责指导。王老师选择的是三年级的数学课《吨的认识》,王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结构安排的教学,在试讲的过程中效果不好,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计算学生的体重上,没有感知“吨”,没有建立“吨”的概念。王老师很着急,看到他着急的样子我安慰他,告诉他我们一起研究。于是我和王老师开始了磨课的过程。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到每一张幻灯片的制作、教师的每一句话我俩都做了又做,改了又改,经过几天的磨课终于成型。王老师在评优课的活动中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送教到基层学校。平泉市教研室举行的科学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作为其中一员,一年间先后到茅兰沟中心小学、榆树林子小学、宋营子小学、红山嘴小学等学校送教,在黄土梁子学区为一线教师做复习课示范课,开办专题讲座,和他们面对面互动交流,解疑释惑于谈笑间,成为青年教师们的好朋友。四、用爱培育爱,在管理中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耕耘,静待花开”。李晓波是我教过的一个问题学生。每天课堂上,他总是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和同学动手动脚,课任老师更是管不了;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三天一小场,五天一大场……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李晓波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太多的文化,父亲脾气暴躁,教育他的方式很简单: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就拳脚相向,甚至用木棍。潜移默化中,他也喜欢上了武力,遇到问题就想武力解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邻居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玩,渐渐地他沉浸在自卑的情结中,遇事变得敏感,总摆出一副冷面孔,令人不易靠近。同时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自信。了解情况后我和他进行情感沟通,可每次找他谈话他都一言不发,于是我就换了一种方式,每周给他写一封信,用QQ发给李晓波,把他要说的话都写在里面:“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主动找你,也许你根本不需要我的提醒和帮助。但是,谁让你遇上一个脸皮厚的老师呢,非要死皮赖脸的参与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曾经说过我不想你走弯路,我们的经历毕竟能对你起到借鉴的作用,所以有很多话希望你能听进去......”“希望你记得还会有那么一个人,还会有那么一个老师在关注你,在支持你,在理解你。希望能对你的人生有所帮助。”“快些长大,做好你该做的。也为这个家尽你自己的一份责任。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拼搏,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快些长大吧,为了你自己,也为了爱你的人。”半年的坚持,几十封充满鼓励和爱的信签,让李晓波有了可喜的变化,他已经和班级融为一体了。他脸上多了一份灿烂的笑容,多了一份自信,开始享受老师带给他的每一缕温馨的阳光,享受班集体带给他的那份温暖。曲天成是一名留守儿童,他和李晓波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卑。不愿与人交往,不管有没有事,总想找些理由不来学校,就是来到学校也是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了解情况后把曲天成派到了第一桌。每次课堂学生练习的时候他都会轻轻地走到曲天成的身边,主动给他辅导讲解,拉近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为了能让孩子建立自信,走出自己自卑的世界,我每周五放假都会把他接到自己的家里,让他感受家的温暖,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曲天成小学毕业。同事和朋友开玩笑说他多了一个儿子。慢慢的,曲天成变得爱说了,课堂上总是把手举得的老高,每次学生展示讲题时,他总第一个冲上讲台。从他的笑容中看得出他是快乐的,幸福的。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我更多的是搭建平台陪伴成长。记得有人曾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我认为:只要我们耐得住性子,只要有静待花开的淡定与执著,就会看到每一朵花的盛开。”一年的研修即将结束,但学习永无止境。今后,我会继续向名师学习,努力向下扎根,并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莫不出焉

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本报讯 近日,怀化市武陵中学物理组青年教师刘家一、信息技术组青年教师王子纯代表学校参加怀化市市直学校同课异构竞赛,先后获得一等奖,体现了武陵中学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他们的成绩得益于武陵中学扎实的“师徒结对”“团队评比”“校内公开课”及“赛课”等校本教研制度。每年9月的新进教师拜师会,是武陵中学固定且隆重的仪式。学校教科室会为每一位新进教师指定一位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师傅,师徒结对过程有跟踪,期期有评比。同时,该校建立了完备的教研组评比、备课组评比制度,将各项教学教研常规纳入评比内容。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该校督导室、教务室、教科室联合进行“推门听课”,每一位青年教师每个学期要上一堂校内公开课。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当前,武陵中学校本教研蔚然成风。在校本教研这个大熔炉中,青年教师可以全方位地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同时,青年教师思想观念先进,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强,善于创新,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也促进并丰富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张礼华) 【来源:怀化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恐怖岛

校本教研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成就优秀教师?

点击右上角关注【教育好文】,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订阅后购买本专栏进入第一篇文章阅读到文章末尾提取本专栏全部70余篇电子文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线,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要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加强校本教研。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重心,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需要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它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提升经验,探索规律。“校本教研”既重视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更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现象,变个体之间的竞争为集体的合作,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和谐教研氛围,力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和谐教师文化的形成都有着积极作用。一、 实施专业引领 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学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能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它始终站在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沿,从而使“校本教研”更具有超前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大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就会自囿于同一水平地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辅导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我们知道,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段并不容易逾越的“真空地带”。这就需要教科研人员的辛勤指导与热情帮助,带领我们走出这个“真空地带”。可以说,教科研人员就是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人。有了教研员的指导,“校本教研”才会更扎实、更有效。教科研人员带着课题,深入学校,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指导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发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并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在教科研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老师们以实际行动进行着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并逐渐走向“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轨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也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二、 倡导校本合作 形成共享合作的教师文化学校的成功,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们通力合作形成教与学的和谐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享经验与成功。而教师互助合作又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汇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为此,学校开展了“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教研活动为载体,增强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主旨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