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仙桃市人民政府2021年工作报告(摘要)其一人美

仙桃市人民政府2021年工作报告(摘要)

《中国网·中国湖北》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专门设立、全方位服务新时代湖北外宣的专业平台,投稿邮箱:yanx@china.org.cn,联系电话:027-88221118,传真:027-88221101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21年2月4日在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余珂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 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与罕见汛情的叠加冲击,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27.9 亿元,恢复到上年的 95.3%,增速居全省第 2 位;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3.8%、3.5%,远高于经济增速,分别居全省第 1 位、第 2 位。此外,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均居全省第 1 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 2 位。仙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再进 2 位,居第 79 位。——大战大考成绩优异。打好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物资保供支前战、防汛救灾保卫战、精准脱贫攻坚战“四场硬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救治患者、联防联控、保障民生,仅用1个月时间基本控制疫情。以“一切为了前线”的政治担当,按时兑现医用防护服生产保供军令状,开足马力提高口罩产能,为保卫湖北、服务全国、供应全球做出仙桃贡献。坚持全域联动、科学调度,成功处置大垸子泵站、沙湖泵站等险情,转移安置群众1.2万人,护佑了河湖安澜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5条”,有效克服疫情灾情影响,仙桃顺利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验收。——疫后重振推进有力。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经济发展全面恢复,疫后重 振态势强劲。全年新签约引进项目121个、总投资191亿元,其中 亿元以上项目73个;开工建设项目196个,竣工投产97个;全康智能家电、进成智能家居、德盈医用防护等项目签约落户,健鼎二期、华润电厂、锦盛辉煌等项目加快建设,武仙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荆楚云天海世界、沔阳小镇首开区试营业。主动对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62个、资金7.45亿元,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资金75亿元,新增信贷投放73亿元。聚焦“两新一重”、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等领域,谋划项目359个、总投资1345.2亿元,引隆补水、泽口灌区续建、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按照产能、结构、品牌“三个升级” 要求,高标准推进非织造布特色小镇和仙桃国家高新区建设。“四基地两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国家防护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05亿元;“中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中国非织造材料供应基地”经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批复,目前已集中入驻项目39个、总投资64.7亿元;“国家非织造布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已授牌,全市新增外贸企业197家,带动外贸出口增长314%;“国家非织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加快建设,“国家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正积极向科技部申报。湖北省非织造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建设。 仙桃高新区“一轴两线”平台格局初见雏形,首期1000亩的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12个亿元以上项目投入建设,14个项目签约入园,全康智能家电定制厂房主体竣工。——“美丽仙桃”再焕新颜。坚持市镇村三位一体、三级联动,全方位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以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城市社区治理,改造老旧小区59个,亮化美化背街小巷73条,新建和改造公园、游园33座,提档升级集贸市场和便民市场52个,建成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58个。全域推进15个美丽城镇建设,建成运动公园和文体广场67个、示范街道54条,全省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以“1+N”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示范村40个、整治村90个,新建产业通道33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13公里,建成“美丽农村路”10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0公里。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5%。国省考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泥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主体竣工,17个乡镇污水治理实现达标全覆盖,城乡垃圾收集、污水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完成植树61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0.21个百分点。——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在财政收支趋紧的形势下,仍全力保障民生,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7.9%,对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点对点输送返岗13599人,新增城镇就业15824人,社保扩面5.3万人次,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6.4%。新改扩建学校10所,新增学位7080个。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运营,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完成改造,市精神卫生康养中心、5家镇康养院开工建设,10个镇卫生院改造升级有序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取得积极成效。新开工保障性住房930套,改造农村危房492户,建成“幸福食堂”60个,完成村组光纤网络升级改造1000个,新建4G、5G 基站500个。——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作风建设三 年提升计划”,在大战大考中锤炼干部作风,在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95件。狠抓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政府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此外,审计、统计、司法、信访、气象、保密、对台、公共资源交易、档案史志、新闻出版、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宗教、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 残疾人、移民、援疆、外侨、科协、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二、“十四五”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共仙桃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组织编制了《仙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确定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00亿元,年均增长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围绕实现“十四五”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综合竞争力。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推动县域经济在全省率先迈入千亿量级,推进仙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争先进位,不断增强仙桃对江汉平原的经济支撑力、辐射带动力和区域影响力。树牢“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5+1”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计划和招大引强、培优壮强“双强”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产业集群集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二)在加快改革开放中激发发展驱动力。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重点改革新示范,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对接武汉同城发展主攻方向,加快与武汉规划、产业、交通、科教、水系、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更加紧密的区域联动和更加高效的融合协同。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汉江仙桃港、国网通航仙桃机场等平台升级扩容、联动发展,建成仙桃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重要市场枢纽、物流枢纽和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在深化城乡融合中增强城市承载力。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市域治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创建“三区三城”,构建“主城引领、双擎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坚定不移开展文明创建,全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全省市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区。推动非织造布特色小镇和仙桃国家高新区取得突破性发展,打造支撑仙桃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全力支持镇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着力推动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环排湖农旅融合引领区、沿东荆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协同联动发展,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在加强生态建设中放大环境吸引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做好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开展仙桃绿化再行动,持续扩绿量、守绿线、增绿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亲水享绿、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五)在推进共建共享中增强社会凝聚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保持财政民生投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建设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仙桃,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保障公共安全,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三、2021年重点工作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推进产业 创新平台、人才团队和重大项目一体化布局,推动全域创新,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做实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新材料产 业技术研究院、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和科创中心等关键平台,确保一个主导产业有一家研发中心。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专业化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新发展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产业链招商和定向精准招商,瞄准“三类500强”企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继续打好“沔商牌”“小米牌”“台商牌”“专业牌”,全力引进优质沔商台商、头部企业、终端产品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健全招商激励、保障、督办、通报、考核机制,实行新兴产业和优势项目差异化奖励。全力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锁定“三个类别”,对照“四类清单”,健全“每月现场办公、季度集中签约和开工、半年拉练评比、年终考核结账”的项目调度机制,加快推进169个重点项目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街道 管理体制改革和彭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财 政资金统筹整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政府采购、投资 评审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 台功能。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盘活存 量建设用地。抓好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办事靠法治、不用找关系”成为社会共识。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张表、一日办、零费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0、60、40”目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进一次门、 查多项事。加大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聚力发展主导产业。围绕“5+1”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制定出台“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重点抓好非织造布、食品、汽车零部件等3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扩规提质,着力培育1—2个千亿量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力招大引强、培优壮强,加快打造一批产值过五十亿达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实施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滚动做大成长型企业库,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10家,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增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和支撑力。以电路板、LED元器件、智能终端、汽车电子为主攻方向,打造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建设,打造生物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化学材料、钛材料、有机硅、无机硅等产业,建设华中地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新一轮技改升级。全面落实省“技改13条”,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力争全年实施过亿元技改项目20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加强非织造布、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和先进工艺攻关。推动食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培育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0 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以上,着力推动“5G+智慧工业园”建设。开展品牌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品牌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品牌培育三年行动,健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品牌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 打造非织造布、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公共品牌和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农产品品牌,做强仙桃香米、张沟黄鳝、毛嘴卤鸡、沙湖皮盐蛋、沔城藕等系列名特优品牌,做优做精2家老字号,着力培育2—3个荆楚优品。(三)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加快非织造布特色小镇建设。以彭场镇为核心,健全完善14.7平方公里的非织造布特色小镇规划布局、产业体系、服务功 能和政策配套,打造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四基 地两中心”建设,加快国家防护应急物资储备基地、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和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确保国家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建成投用。接续推进非织造布产业园二期项目征地拆迁、土地平整、补偿安置等工作。大力培育和招引非织造布骨干龙头企业,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支持企业集中入园。抓紧项目签约和落地,加快推动恒天嘉华三期、锦盛辉煌、德盈、 剑锋等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加快仙桃国家高新区建设。立足长埫口、西连主城区、东接西流河,着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对接武汉同城化发展桥头堡。统筹推进高新区水、电、路、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创业路、龙昌路、龙昌大桥、自来水加压站建设,加快杂坝、纱帽还建房建设。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3.5平方公里高新区东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进区入园”,力争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5个,在引进头部企业或产业链关键企业上实现突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支持各地立足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一镇一业”竞相发展、“多镇一业”抱团发展。以毛嘴镇服装产业园为立足点,辐射带动郑场、剅河、陈场等周边地区集群发展服装产业,打造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以排湖风景区旅游板块为引爆点,辐射带动胡场、三伏潭等环排湖区域做足“农业+旅游”文章,组团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打造环排湖农旅融合引领区。以东荆河沿线为纽带,串联起沙湖、杨林尾、张沟、郭河、沔城、通海口等地,大力发展名特水产、绿色蔬菜、富硒水稻为主的特色农业,擦亮“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黄鳝之都”“江汉平原鱼米之乡”金字招牌,打造沿东荆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消费潜能。多渠道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 消费提质升级。对接武汉城市圈消费市场,加强商贸物流、养老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市场互通衔接。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鼓励实体商业转型发展。完善便民消费市场,改造提升一批标准化农贸市场、打造一批集约化社区消费商圈、培育一批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支持江汉农产品大市场做大做强。加快拓展下沉市场,推动电商、快递向农村延伸覆盖,培育一批农村电商示范村和示范点。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依托铁路、港口、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打造临空临港物流产业园区。健全市、镇、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市、镇仓储配送中心,完善社区(村)末端配送网点, 打通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着力引进知名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智慧物流平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参与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深度对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着力打造 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加工贸易三年倍增计划,推进加工贸 易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强化区港联动,着力推进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健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头部外贸企业和外贸服务综合体,建设仙桃跨境电商专区和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争取设立跨境电商综 合试验区。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仙桃产业园建设。(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行分类调整优化,增强脱贫稳定性。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常态化监测。持续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 强化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后续帮扶。运用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产业、组织、人才和考核等方面有效衔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稳粮增收 模式,提升粮食生产保供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发展壮大“双水双绿”、富硒果菜、名特水产、生态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1—2家细分行业领军龙头企业、3—5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初步形成2—3个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加快推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2—3个省级农业产业联合体,全力争创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100家以上。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坚持“1+N”发展模式,全面实施美丽乡村“五大工程、十大行动”,建设示范村30个以上、整治村60个以上,打造一批美丽民居、美丽庭院。抓好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接续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强化“十个一”功能配套。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村庄集并工作。(六)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做深城市内涵。制定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常态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制定实施“仙桃绿化再行动三年计划”,统筹推进森林廊道、农田林网、镇村 通道、河湖沿岸、人居庭院绿化,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 PPP 项目,完成造林 5.5 万亩,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城市水系连通、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开展“生态走廊”“生态示范镇”“生态示范村”创建,打造灵动水城和生态绿城。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文旅名镇、文旅名村。做强城市功能。强化全周期意识,围绕“人、产、城”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北部老城区有机更新和南部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实施中心城区 10 大类 62 项城建项目,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老城区“一横九纵”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沔州大道、博雅大道、朝阳大道等道路及排水管网配套建设,完善高铁小镇功能。畅通市域交通循环连接,接续实施 318 国道胡场至毛嘴段改建、胡郭公路 318 国道至排湖绿道段改建、215 省道张沟至北口大桥段改扩建等“十大交通工程”。做优城市治理。常态化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五小”“十乱”、违规占道、大货车进城等专项整治,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存量违法建设治理。配套完善停车设施,系统推进治堵保畅。推进全域垃圾分类和示范片区创建。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启动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建设,力促建筑垃圾处理 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利用中心建成投产。新建城市公厕 57 座、垃圾中转站 5 个。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七)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开展汉江、东荆河、通顺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巩固非法采砂、非法码头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成果。 坚决落实长江、汉江流域“十年禁渔”。持续压实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坚决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打 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治理、移动源污 染排放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大气质量持续好转。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加强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和装备示范应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社会循环式消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不断完善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落实落细常态监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等防控举措,加强来仙返仙“四类人员”和重点人群、 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闭环管理。强化冷冻冷藏冷链食品检测消杀追溯。发挥医院发热门诊、药店“哨卡”作用,强化院感防控,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出行,做好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精准实施援企稳岗,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医疗保险扩面力度。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和落实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制度,推进农村福利院区域化功能化改革。加强“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生活。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大力实施住房安居工程,加强物业服务监管。提升公共服务质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扎实推进校园安全整 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深度挖掘开发体操文化、饮食 文化、名人文化等沔阳特色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资源,推进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建设,擦亮“亚洲体操之乡”“中国民间 文化艺术之乡”名片。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并重,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制度,持续抓好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强化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将新材料产业园和钛产业园打造成为C 级园区,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开展“双安双创”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平安稳定。来源:仙桃日报

其息深深

好消息!我省两座水库可研报告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

好消息云南又要新添两座水库啦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当地用水问题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别批复了元阳县牛倮水库、文山市锁龙桥水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的步伐。项目选址位于哪里工程总投资多少一起来看↓↓↓元阳县牛倮水库元阳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少数民族县,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农田有效灌溉率、年人均可供水能力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供水保证率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本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掣肘。牛倮水库位于红河流域者那河右岸一级支流牛倮河,水库灌区位于者那河中下游两岸,光热资源充足,耕地相对连片集中,土壤肥力较好,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工程总投资4.13亿元,水库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元阳县者那河中下游两岸牛角寨镇、沙拉托乡、新街镇三个乡镇的0.46万集镇人口、2.69万农村人口、3.76万头大小牲畜的生活用水和2.61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将推动元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指导,确保元阳县牛倮水库尽快开工并发挥效益;会同云南省水利厅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为全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利基础。文山市锁龙桥水库文山市属滇东南岩溶山区,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地表水缺乏,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供水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锁龙桥水库位于红河水系盘龙河流域右岸白石岩暗河系统上游主支杨柳河上,水库灌区位于杨柳河下游两岸,光热资源充足,耕地相对连片集中,是文山市发展灌溉的良好区域。锁龙桥水库工程概算总投资5.4亿元,修建锁龙桥水库工程可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解决文山市古木镇和柳井乡1.74万人集镇生活用水,平坝镇、古木镇和柳井乡1.82万人农村生活用水,以及水库下游3.99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对破解当地灌溉缺水困难,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指导,确保文山市锁龙桥中型水库尽快开工建设并发挥效益,确保文山州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完成水利建设目标,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辑:毛琳【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蔷薇

监利和洪湖2市有福了!仙洪监城际取得重大进展,预计2021年开工

武仙城际,承载在仙桃城区站的梦想汉宜铁路,未在仙桃城区设站,是这个经济强市一直以来的遗憾。随着武汉城市圈各大城际铁路纷纷推进,仙桃市争取城区站的愿望也越迫切。开始积极争取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终于在2017年8月取得成功。湖北省批复从汉宜铁路大福附近开口,新修16.377公里、标准为200的城际铁路至仙桃市区。仙桃至大福支线,总投资26.68亿,资本金13.34亿,其中仙桃市和湖北铁投各承担资本金的一半。预计近期2030年开行客车对数20对每日、远期2040年开行客车对数25对。目前武仙城际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毕,仙桃站及配套市政也在施工中,计划在11月左右正式开通运营。然仙桃市的志向远不止一个只条只有16公里的城际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二期升级,为城际延伸带来希望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是湖北省为解决江汉平原各县市铁路交通运输短板而建设。整个项目分为二期,其中一期为天门至仙桃、天门至潜江2条。长121公里,总投资54.2亿,由铁投、企业以及沿线县市合资建设。2018年底,正式开通运营。二期项目为仙桃至洪湖监利铁路,原计划在2018年开工。后湖北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将二期项目升级为客货混跑的城际铁路,这便是如今的仙洪监城际。线路经过的洪湖市人口近百万,而监利市人口150万。均是我省的人口大市,但寸铁皆无,县域经济发展艰难。因此,把货运铁路升级为城际铁路兼顾客运和货运,不失为造福江汉平原的一个好办法。推进3年,仙洪监城际迎来重大突破仙洪监城际铁路从2018年开始正式推进,到现在已经3年的时间了。而在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最近仙桃回复称:仙桃至洪湖至监利铁路已取得省直相关部门支持文件,正在加快前期研究,预计2021年可开工建设。虽然仙桃市并未透露取得了何种支持文件,但目前项目的可研报告已经开始编制。除了可研报告获批,是项目开工最要的条件之外。在可研报告众多前置专题审批中,用地预审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仙桃市说取得省直部门支持文件,可能与某个前置专题审批有关。而在今年监利和洪湖两地,都表态争取项目在年内开工建设,目前看可能性不大。而项目如果真的取得用地预审,那么离可研审批已经不远,2021年开工倒有可能。今年仙桃市的无纺布产业迎来大发展,而洪湖市的经济也突飞猛进。同时监利也迎来两大利好,先是监利至华容公铁大桥获批,再是撤县设市。这些催化剂,也将加速仙洪监城际铁路的推进。希望能早日开工,造福洪湖和监利的老区人民。征稿:谈楚论荆州,是一家立足荆州、面向湖北的自媒体平台。现接受网友投稿,内容只要事关湖北历史、地理、地区发展等内容均可。

寒武纪

中国供销湖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可研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11月6日,中国供销湖北生活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升级改造项目专家评审会在湖北合作投资集团召开。会议邀请了由武汉大学、省发改委、省应急厅、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销云仓公司等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中国供销电商有限公司、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审阅了《中国供销湖北生活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听取了编制单位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的情况汇报。该报告编制历时4个多月,易稿十余次才最终成稿。编制团队先后多次赴荆门、十堰、宜昌、仙桃等多地现场调研,前往京东、顺丰等龙头企业仓储基地走访考察,并多次邀请省、市、县三级供销系统就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经验及困难进行深度交流。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供销湖北生活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是落实中共中央、省委省政府健全应急储备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供销社城乡供应、稳定市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省的应急反应、物资保障、快速投送和综合救援能力,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项目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下一步,湖北合作投资集团将会同编制单位及时梳理、提炼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建议,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好建设方案,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紧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新要求,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争取更大更多项目支持,争取项目尽早实施落地、尽快发挥效用。【来源: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假名

可研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项目的名称,建设性质,建设条件,法人代表,建设地点,以及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其投资总额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流动资金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由企业自筹解决,以及银行贷款和对外融资解决流动资金的话,也可以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的贷款需要。按照商业银行的年贷款利率进行估算,一般在4%~8%左右。广州中撰咨询广州中撰咨询,把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纳入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范畴,对于项目的总利润率以及总投资收益率,也就是r oo I等对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金限制进行精准测算,从而达到项目的营收经济的平衡和投资回收期的综合效益最佳。项目可研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的最终体现,其包括项目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以及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相关的困难因素等等,对于项目的总投资估算,需要按照不同项目的行业前景以及具体要求,按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体现,按照一个加工制造业的项目来说,既要体现相关的产业关联度,产业上下游的情况以及项目洗了就。情况以及该公司的技术水平的情况以及项目公司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保障情况。

尽性

如何递交一份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分析项目的必要性,所以需要由专业的团队来制作完成,它更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想要完成一份优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首先要明确项目需求以及目的,这样我们在服务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为项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可以抓住政府关注的点,有深度的去分析并编制,那么评审专家都会关注哪些方面呢?1、 项目背景分析2、 项目前景市场分析3、 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4、 节能环境分析5、 经济效益:6、 社会效益7、 结论与建议经营范围: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项债申请资金申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设计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夏娜

湖北又1条铁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拿下这个流程就可以立项了

麻城市,位于鄂东北中心地带,是大别山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交通非常发达。许多人可能只知道“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都喜欢来麻城欣赏杜鹃花;却不知道麻城市还是国家授予的“花岗石之乡”,石材矿储存量达到250亿立方,可开采百年。目前,麻城石材产业已经被湖北省列入重点产业集群,17年,麻城石材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以“麻城白”、“浪淘沙”两大品牌为代表的麻城石材已经远销国内外,中部麻城石材加工基地已经成为与福建水头、广东云浮、山东莱州并列的全国四大石材加工基地之一。但是石材行业的污染,大家也是有所耳闻的,所以为了控制石材产业加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贯彻绿色长江的发展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源,麻城中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先进技术,对于在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边角料、石粉、泥沙等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矿企业坚决予以关闭。虽然,麻城石材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解决了,但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扬尘污染以及对于当地道路的破坏、交通拥堵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麻城市积极和铁四院以及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沟通,规划建设麻城石材专用铁路。那目前麻城石材专线铁路进展如何了呢?根据官方最近消息,麻城石材专线铁路已经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于9月30日已经和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签订了《麻城石材专用铁路京九铁路周铁岗火车站接轨合同》,目前项目已经得到了省发改委的批复,省发改委正在上报自然资源部,下一步只要自然资源部批复,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后,就可以正式立项了,项目就算是定了。麻城石材专用铁路起于朱家垸,然后往东南方向走,经过中部麻城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后,再继续西进接入京九铁路周铁岗火车站。近期将利用京九铁路+武汉江北新港铁路抵达阳逻港,实现铁水联运;远期修建经过新洲的麻阳货运铁路。估计有些人肯定会说,又不能载客,有什么用?确实,麻城石材专用铁路是不能载客的,只是一条货运专线铁路,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首先,石材专用铁路开通后,麻城石材就不再用汽车运输,从而减少石材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道路的破坏和因此引起的交通拥堵,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环境。其次,可以减轻企业的运输成本,我们知道火车的运输成本相比汽车要低很多,从而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石材专用铁路的开通,可以形成真正的铁水联运,加快物流周转的时间和便捷,促进麻城石材的销售以及出口,从而加快麻城石材产业的发展。所以说,石材专用铁路是利国利民,一举三得,老百姓、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将收益。你希望石材专用铁路早日开工建设吗?运营者:红叶文化传媒,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目擊者

仙桃派出所2020年第一季度向群众报告,请查收!

2020年第一季度,仙桃派出所全体同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保障了辖区的和谐稳定。2020第一季度,仙桃派出所共接有效警情2479件,与2019年同期2692件下降14.93%。其中公民求助类警情同比下降3.59%;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17%;行政案件同比下降83.33%。疫情期间,仙桃派出所核实外省返渝人员5138人,核查复工企业649家。驻所律师服务群众仙桃派出所成立驻派出所律师与法制部门共同组成的法律服务小分队,团队主要为辖区企业、市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个人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与企业复工复产,个人工资薪酬相关的其他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小分队所有成员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法律服务中积极践行使命初心、体现责任担当。2020年第一季度工作亮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仙桃所所有同志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在岗工作,涌现出了“最美警花”刘晓娅同志,“拼命三娘”陈颖同志等先进典型人物,所有民警没有受到疫情、加班、熬夜等因素影响,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辖区“战疫”工作建起了坚固的堡垒。1月26日,仙桃所查获非法倒卖口罩后移交市场监管局处理的违法案件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号“重庆发布”刊登,题目为《引以为戒!10起防控疫情期间查办的典型违法案件》,受到重庆市渝北区公安分局通报表扬。2020年第一季度,仙桃所共抓获盗窃嫌疑人7名,均采取强制措施,破获盗窃案6件,为复工复产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共计3万余元。仙桃派出所强调在处置疫情相关警情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警、依规处置。在配合镇街开展排查防控工作时,要规范执法语言、执法行为,理性文明平和柔性执法,尊重和保护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来源:平安渝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祸亦不至

十二号线拿到开工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了~

近期广州地铁大爆发,继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10号线和14号线二期之后,又一条线路拿到开工纸!昨日,广州市发改委正式公布地铁1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进入公示阶段,意味着工程有望于提前到今年动工。根据市发改委公布的资料,地铁12号线总投资375亿,工期为72个月,也就是6年的时间。地铁12号线起点位于白云区浔峰岗站,终止于番禺大学城南站,线路全长约37.6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设25座车站,沿线经槎头、棠溪、新市、白云公园、麓湖、淘金、赤岗、官洲、大学城,止于大学城南站,横跨白云、越秀、海珠、黄埔、番禺5个区域。12号线将加密市区线网以及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优化线网换乘条件,填充滨江路、二沙岛等区域轨道交通空白,将南端四号线客流和西端金沙洲客流快速引入中心区。按照规划,该线路采用无人驾驶地铁模式,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的6节A型车编组。如项目能够在2018年能够顺利开工,那么12号线将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按照目前的站点设置来看,12号线将有15个换乘站,接驳6号线、5号号线、4号线等10个地铁线路,在棠溪站更是接入京广铁路和广清城轨。12号线站点信息排序站点换乘线路1浔峰岗站6号线2里横站—3槎头站广州13号线、佛山8号线4聚龙站广州8号线5棠溪站接驳广清、京广铁路6南航新村站—7新市墟站14号线8白云文化广场站2号线9云溪公园站—10小金钟站—11景云路站—12广园新村站11号线13恒福路站—14建设六马路站5号、13号线二期15烈士陵园站1号线16东湖站6号、10号线17二沙岛站—18岭南广场站19号线19赤岗站8号线20赤沙站—21赤沙滘站11号线22仑头站—23官洲站4号线24大学城北站4号线25大学城南站与4号、7号线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线路站点信息,看看有哪些将经过你家。车站具体位置:▲浔峰岗站:在金沙洲路与浔峰山东路口,与6号线换乘。▲里横站:沿浔峰山路向东行进,在里横路口。▲槎头站:线路穿越里横路向东北方向行进,分别穿越珠江和沉香岛,进入槎头,在广海路南侧规划路口,与广州13号线和佛山8号线换乘。▲聚龙站:线路向东穿越广清高速、嘉忠物流中心、增埗河后转入西槎路,在西槎路北侧石槎路西侧,与8号线换乘。▲棠溪站:线路转向北下穿富康村北部、京广铁路、金源村西部,在规划火车站东侧。▲南航新村站:线路转向东沿大埔南街行进,在纵横缤城北侧。▲新市墟站:线路继续向东行进,在齐富路与机场高速交叉路口东侧,与14号线换乘。▲白云文化广场站:线路向东转入云城中三路,在云城西路东侧,与2号线换乘。▲云溪公园站:线路转向东南下穿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之后转入白云大道往南行进,广州体育馆门口。▲小金钟站:在白云万科新城附近。▲景云路站:在景云路与白云大道南路口附近。▲广园新村站:线路沿白云大道继续往南,穿越广园中路与沈海高速高架后,与11号线换乘。▲恒福路站:线路向东穿越白云山风景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门口。▲建设六马路站:线路分别穿越内环路、广深铁路,转向南穿越环市东路后沿建设六马路行进,在建设六马路与东风东路口北侧,与5号线、13号线换乘。▲烈士陵园站:线路往东南斜穿烈士陵园后,沿东川路行进,在东川路与中山二路口南侧,与1号线换乘。▲东湖站:线路转向东南方向穿越内环路后进入东湖路,在东湖公园附近,与6号线、10号线换乘。▲二沙岛站:线路转向东南穿越珠江后进入二沙岛,在烟雨路与晓雾街路口。▲岭南广场站:线路转向东南穿越珠江,然后沿艺洲路向南敷设,在艺洲路与艺苑东路口,与19号线换乘。▲赤岗站:线路向东行进,在双塔路与赤岗涌交叉处转向东南,在新港中路猎德大桥下,与8号线换乘。▲赤沙站:线路沿着黄埔涌规划道路往东,然后转向东南沿赤沙涌行进,在赤沙车辆段西侧附近。▲赤沙滘站:线路继续往南行进,穿越华南快速路,转进入新滘东路,在赤沙村南侧,与11号线换乘。▲仑头站:线路转向南进入科韵路,在科韵路立交西侧。▲官洲站:线路继续往南,分别穿越广州绕城高速、仑头海后进入官洲,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公园附近设置,与4号线换乘。▲大学城北站:线路往南,穿越官洲河后进入广州大学城,沿大学城中心北大街往南行进,在大学城中心北大街与大学城中环东路口附近,与4号线换乘。▲大学城南站:线路继续往南行进,下穿生态公园,在大学城中环西路南侧,与4号线、7号线换乘。**车站具体位置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布的为准。不久前就有街坊爆料,12号线地铁项目已开始进行初步勘察工作。如此看来,12号线地铁真的有望在今年动工。12号线开通后,将承担白云、越秀、海珠、番禺四大组团间的交通联系,贯穿金沙洲北片区、棠溪火车站片区、新市墟、白云新城片区、淘金-二沙岛片区、海珠生态城片区、万亩果园片区和大学城生物岛等重点发展区域,有效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加强金沙洲、棠溪火车站、新市墟、白云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填充滨江路、二沙岛等区域轨道交通空白支持广州市总体规划“中调”的发展战略以后白云区的街坊就可以四通八达,棠溪火车站、新市墟都有地铁直达啦!白云!棒棒哒!来源 | 广州地铁、网络等综合

生与

年产30万吨绿色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万吨绿色纤维项目1、项目建设内容(1)项目建设地点及实施主体建设地点:浙江省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实施主体: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拟新建聚酯车间、纺丝车间等建筑物共计99337平方米,建设聚酯生产装置1套,引进高速FDY卷绕机672位、自动包装线4条、自动落丝线14条以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生产装置,采用大容量柔性化聚合、聚酯熔体直纺以及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工艺技术,形成年产功能性差别化绿色纤维30万吨的生产能力。(3)项目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2、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99,1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92,650万元,建设期利息2,8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600万元。(2)财务评价根据项目有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7.05%(所得税后),预计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含建设期)为6.74年,项目经济效益前景较好。3、项目核准、土地及环评情况本项目已在长兴县发展和改革委完成备案。本项目计划利用公司已有土地 94.30 亩,新增用地11.32亩。本项目用地已取得浙(2018)长兴县不动产权第0021495号《不动产权证书》,证载土地面积7,549.00平方米,折合约11.32亩。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国家政策支撑为了加快我国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我国政府对化纤工业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近年来主要政策如下: 《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强国提高到了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将“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鼓励发展项目;将“差别化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PS)等高新技术化纤(粘胶纤维除外)生产”列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类。《化纤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开发与专业化应用,化纤差别化率达到65%,并重点实施“差别化、多功能纤维重大专项”。本次募投项目主要为智能差别化纤维,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下游市场需求强劲本次募投项目包括智能化POY纤维、智能化FDY纤维和轻薄、保型、弹性、绿色等差别化纤维,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服装如高档西服面料、大衣内部面料等,其他应用于地毯等家纺用品。下游服装需求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对服装类纺织品的支出不断增加,服装需求仍然保持稳定。除此之外,房价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以及消费主力人群的改变推动我国中高档服装需求迅速回暖。家纺需求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消费习惯的升级,人们对居室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求由实用性、经济性逐渐向舒适性、文化性和个性化转变,促使床上用品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预计未来家纺行业市场规模仍有向上空间。除此之外,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粮棉争地、城乡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棉花等天然纤维难以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长期来看纤维消费量增长将主要依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化纤仍将是纺织工业发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这也为涤纶长丝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统计,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纤维消费量约为40-50公斤,而我国目前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25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涤纶长丝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