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陕西师范大学附小召开西安市2018年基础教育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开题会议君子殉名

陕西师范大学附小召开西安市2018年基础教育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开题会议

3月6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申报的西安市2018年基础教育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会议在二层会议室召开。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陕西师范大学张举范教授,远东二小校长陈连锋受邀作为研究指导专家参加会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学数学教研员罗理想老师主持会议。我校校长、课题行政主持人侯西科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诚挚的希望各位专家对课题研究策略、研究思路等提出宝贵意见。解慧明所长宣读课题立项文件,颁发课题立项证书。我校副校长、课题学术主持人何军华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实施步骤、预期成果、经费管理等方面向与会人员做开题汇报。张举范教授、陈连锋校长分别发表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议。侯西科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表示课题组有信心完成研究工作,希望课题组结合专家评议结果调整实施方案,确保形成有普惠性、有示范性的研究成果。最后,解慧明作总结讲话,指出研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研究工作要找准落脚点,立足课程、基于课堂实施研究。每一所重大招标课题承担单位都是一个教育实践智库,研究成果要有引领作用,研究成果应能够带动一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责任编辑:张阿妮 值班总编辑:马宁

据轼低头

推进课题研究 引领教师成长|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组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扎实推进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承担的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4月22日下午,课题组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二层会议室召开了“推进课题研究 引领教师成长”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推进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课题学术主持人、数学教研组长肖娟主持。校办主任、课题行政主持人陈锐从学校搭建的多种教研平台辐射课题研究成果谈起,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议,鼓励课题组成员勇于克服困难,扎扎实实 “真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成长为研究型骨干型教师。课题学术主持人、数学教研组长肖娟从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已取得的成绩、现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做了汇报。要求课题组成员重视课题的过程研究及资料积累,加强团队协作,多沟通,多交流,在课题研究中不断修炼与提升。电教中心教研组组长高健老师给大家做了《微课设计制作分享与评审标准解读学习》的培训,主要从认识微课、怎样设计微课、微课的评审标准解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听得受培老师频频点头。通过此次会议,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了课题的目标和任务,表示将会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发展。责任编辑:马迎飞值班总编辑:马宁审 核:姚启明

聚焦课题研究,促进全面发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专项课题西安市子课题开题研讨会在西安高新区举行

11月17日《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开题研讨会在高新区成功举行。本次开题活动由高新区教育局主办,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于创新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狸米研究院协办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专项课题。大会特邀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雍潜教授、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秀丰教授、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狸米研究院院长张建国教授。省教育厅、省教科院、市教科院相关领导以及市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代表,各区(县)教研室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会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雍潜,教育部数教中心狸米研究院院长张建国分别做了《教育信息化与当前形式新发展》和《如何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以狸米为例》的报告。省、市相关领导,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专家分别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性发言。本次开题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对调动一线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课题研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新教育将积极围绕立真求新、大胆开拓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实践,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采茶女

大提升、大培训、大教研、大科研,助力西安教育内涵发展

2019年,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揽子计划,提振西安公办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发挥教科研工作“战斗堡垒”作用,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西安教育提质发展。7月,西安教科所不惧酷暑烈日,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全力开展“大提升、大培训、大教研、大科研”,助力西安教育内涵发展。01“大提升”助推公办义务教育发展西安教科所全体人员持续进行“学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暑期“大练兵、大培训、大提升”相关文件精神,《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学校课程发展的伦理审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等网络相关业务学习,以及《2020高考直指当下教育方向》、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维型教学相关理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输入,每个教师都以百倍的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早在今年年初,1月9日,西安市教科所举办了教科研助力百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研讨会,解慧明所长在会上解读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这是服务我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大局、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解慧明所长表示,“教科所还将研制《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以评价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加快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为了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快速提升落到实处,7月15日,西安市教科所所长解慧明、中教部副主任张建武、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罗理想参加了西安市人民政府与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的共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协议签约仪式,并与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陈鹏教授就全市202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评价方案进行了深度交流;7月13—19日,西安市教科所评价中心全体成员学习最新关于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章,依据质量中心的《百所公办学校质量提升评估体系》,起草《教师调查问卷》,并组织讨论拟定下半年评价监测工作方案。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快速提升,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西安教科所全体人员真抓实干,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02“大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经历了超长假期的居家教学,停课不停学,2020年的暑假,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比往年更忙碌,但也更充实。西安教科所开展线上线下教师培训,精准发力,从班主任能力、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等方面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发挥“名校”辐射引领,关注“+校”教师需求,深化“名校+”工程,构建起教师素养提升全方位培训体系。7月8日,西安市教科所小教部副主任、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王利给新城区2020年小学班主任做以《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瞭望 实践 反思》为主题的培训,130余名班主任参加;7月10—11日,市教科所小教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马俊华以《小学课程与教材的整体把握》为题,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罗理想以《课题研究的策略》为题,给高新六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做以“专业引领,幸福成长”为主题的教师发展培训,400多位老师参与培训;7月16日,西安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文华为西安小学、经开第一学校等全市48所学校做《绘本阅读教学与主教材融合》线上培训,约900余人参与学习;7月21日,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给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做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的培训报告,“名校+”教育联合体约100余人参与培训;7月21日,市教科所小教部副主任、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王利给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做《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专题培训,40多位思政课教师参培;7月22日,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给西安铁一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做主题为“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新任教师新课程教学设计培训工作,约200余人参加;7月22日,市教科所小教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马俊华给碑林区2020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作《新教师的专业自觉与专业发展》的报告,共200余名教师参加;……丰富的培训课程,指向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核心,聚焦课堂教学、新教师学习、思政课程。这些“精神大餐”给参训教师颇多的收获,开阔了教师视野。“真心感谢市教科所搭建平台,指导帮扶。”“这次培训,让我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对我们学校正在梳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鲜活的实践例子。”03“大教研”聚焦“名师+”研修共同体《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全面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到2021年全市组建市级“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100个;组建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300个、区县级500个、校级800个,切实促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城乡、校际、公办民办均衡发展。据了解,“名师+”研修共同体“聚焦课堂、聚焦课改、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学科命名,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集教科研、教研、培训、资源开发等职能于一体,实现教师提升全覆盖,促进西安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7月16日,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参加长安区首批“名师+”工作室(中小幼共22个)启动仪式,为该区中小幼学校的主管领导、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等约300人做专题点评。7月20日,西安市教科所所长解慧明、中教部主任王兰英、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罗理想、中学物理教研员程军礼、张淼老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市区校三级“名师+”研修共同体启动仪式暨高考交流研讨活动,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办公室主任、陕师大附中校长、副校长、雁塔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两位领导参加;市区校“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及成员,高新一中、西安交大附中、西安中学、西安市八十五中等学校教研组长参加。新组建的“名师+”研修共同体将通过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开展区域研修活动。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方面,着力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在解慧明所长的带领下,西安教科所立足教研,分别于7月16日、7月21日、7月24日启动了三大教育实践研究中心工作,即西安市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研究中心、西安市思维型教学教育实践研究中心、西安市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中心及三个教育实践研究中心的实验学校征集工作。“三大教育实践研究中心是瞄准《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完善设立的,旨在促使学生‘五育’发展。”解慧明所长满怀信心地说道。04“大科研”引擎高质量教学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科研的推动作用越发显著。西安教科所切实发挥重大课题服务教育行政决策、规划课题促进区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小课题激发教师内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着力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科研提升体系,即政策研究类项目(重大课题)、实践指导类项目(规划课题)和校本研修类项目(小课题)。7月14日,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在西安市第六中学开展陕西省高中语文郭蓉工作坊暨省级规划课题开题会,做整本书阅读教学科研指导及微报告。7月16日,西安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文华举办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绘本阅读教学与主教材融合的教学研究》2020年西安市子课题校线上培训。通过教研员的点拨和引领,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做课题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为今后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西安教科所还开展了思政课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突出育人导向,充分发挥教学育人功能。比如,7月18日,西安市教科所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思政课教研员陈海兰参加第四届陕西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本次活动推选的7件模拟政协“提案”代表陕西省参赛;7月24日,西安市教科所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思政课教研员陈海兰和小教部副主任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王利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西安市思政课建设工作座谈会,对西安市思政教师培训、大练兵等活动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七月流火,但比火还热情的是西安教育人在“大提升、大培训、大教研、大科研”中感受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未来,西安教科所将继续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西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需求,针对全市教育发展改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机锋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专项课题西安市子课题开题研讨会在西安高新区举行

央广网西安11月19日消息 11月17日《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开题研讨会在高新区成功举行。本次开题活动由高新区教育局主办,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于创新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狸米研究院协办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专项课题。大会特邀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雍潜教授、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秀丰教授、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狸米研究院院长张建国教授。省教育厅、省教科院、市教科院相关领导以及市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代表,各区(县)教研室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会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雍潜,教育部数教中心狸米研究院院长张建国分别做了《教育信息化与当前形式新发展》和《如何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以狸米为例》的报告。省、市相关领导,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专家分别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性发言。本次开题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对调动一线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课题研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新教育将积极围绕立真求新、大胆开拓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实践,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典法无更

西安市:新城区盖春丽“名师+”研修共同体成立

团队成立2020年6月11日,新城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新城区2020年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实现名师引领、专业提升、团队发展。依据此活动的有效指导,盖春丽“名师+”研修共同体成立。研修共同体以“乐群而博学,交流而丰富,思考而精彩”为目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彼此温暖,共同进步。团队成员一起努力把研修共同体建设成追求上进、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交流的小学数学团队。研修团队成员主持人:盖春丽,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工作经验丰富且具有创新精神,曾在新世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资源征集中案例两次获特等奖,论文、教设计等获省市一等奖。2016年十四届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2016年被评为新城区“汪勇式好教师”,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见习、实习)指导教师,IAP中小学生学业素质能力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年轻教师多次获校级赛教一等奖、进行区、市级展示课。参加“中国好老师”活动到云南文山实验小学送教。多次参加西安市教师证面试考官和招教工作。张倩,西安育英小学数学教师,西安市骨干教师。2006年在《陕西教育》发表论文,2007年参加全国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2011年省教学新秀等称号。2007年被西安市新城区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陆续参与过各级教育教研的课题研究.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锤炼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从身边的名师身上发现更多闪耀的智慧和能量,在名师研修共同体中打造更适应未来教育的自己。王佳辰,新知小学年轻的数学教师,成为教师的这两年间一直追随着前辈们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作为教师,不光是要“教”,还要“学”。希望在相互学习会成就更好的自我!谢文军,小学数学二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7年,其间连续担任小学数学教师并兼任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注重从兴趣教学入手,使学生乐学、爱学。多次参加校级赛教比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2018年获得陕西省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2019年参加新城区教材辅导进行教学展示活动以及中国好老师活动进行展示课。杨楠,西安新知小学数学教师,一级教师,从教14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踏实肯干,在埋头工作中不忘抬头看路,积极学习,所做教案、微课等多次获得省市奖项,所执教课程也多次为国培计划进行示范课活动。2014年11月《需要多少钱》在第六届SMART杯互动教学大赛荣获三等奖,在第一届陕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讲堂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10月在西安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大赛荣获二等奖。2017年12月《观察物体》荣获教育部2016—2017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秀微课。2018年5月教学设计荣获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李昕睿,西安新知小学数学教师,是一位入职不到两年的新手老师。作为研修共同体的一员,我坚信脚踏实地地努力前行一定会不断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刘杨,2011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就职于太华路小学,担任数学教师,多次参加校内组织的评优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喜爱,赢得老师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王雪,西安新知小学数学教师,一级教师,任教13年来爱岗敬业,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多篇教学设计,微课等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2018年《长颈鹿与小鸟》一课被评为教育部2018-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优秀课例,并被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2018年微课《花园》在西安市第三届教师微课大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团体三等奖。2018年教学设计《长颈鹿与小鸟》在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进行交流并荣获三等奖。2017年微课《图书馆》在西安市第二届教师微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4年《字母表示数》一课在第七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交流展示西北地区观摩中荣获数学学科一等奖。王英,新城区通济坊小学资深数学教师,教研组长,西安市教学骨干。2019.7在教育部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高品质课程建设”论坛现场授课。2019.12 在“中国好老师,我们在行动”南北论道全国友好校联盟第十一届“星光杯”教学研讨活动做主题分享。米粒,新城区东方小学咸宁分校数学教师,至今工作两年。希望在研修共同体中和大家一起努力,有更多的进步。古人云:教学相长。很多年轻老师都有成长发展的需求,可以就近向名师学习,方便快捷。名师也可以通过示范、辐射、引领、带动其他教师,向更高层次继续努力。本着共同发展、务求实效、力争提升等原则,盖春丽“名师+”研修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工作设想:1、组织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进行多样性、经常性的案例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相对有些“阳春白雪”,从案例中更容易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促使教师感悟教学规律,更容易跳出原有的教科书结构,去追寻新的学科认识。而且,案例学习可以进行网络学习及讨论,时间相对灵活,不加重教师的负担。案例的学习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现实中的。既可以结合学校的授课要求,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贴合课堂实际进行研讨,开展听课、评课的案例研讨活动,也可以通过书籍的阅读学习获取专家、名家的精粹,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与教科研能力。2、组织研究共同体的成员做好备课反思工作,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探讨,群策群力高效解决问题。会反思和会研究是一名教师能够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共同体成员可以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并进行集体交流。3、主题进行授课探究活动,可以同课异构,也可以进行说课训练。决定着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不是课程专家或教研人员,也不是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设计,而是执教者本身。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根据共同体成员的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方式,力争共同体成员都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结合小课题研究,进行小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的开展不一定是大规模的,也不一定是申请后才进行的或是多么深入的。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可利用时间少等不利因素,往往造成课题研究的中断,让老师感到负担沉重。课题研究可以是个人围绕教学中一个极小的点来进行开展,例如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策略,对实践活动课开展研究等等,虽然内容较少,但是积少成多,积累后也是可观的收获。5、通过“阅读专著,翻阅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浏览教学资源库”等一系列自培与自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课外”帮“课内”,以“自学”助“教学”。教育理论方面不足一直是我的短板,也是很多老师需要学习的,希望在读书中能够有所收益。同时注重教师师德的提升,既教书又育人,争做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6、积极联系专家指导研修共同体工作,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研修体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

2020年西安市校本研修活动在未央区西航三校举行

2020年11月25日,聚焦“名校+”课程课堂改革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之西安市校本研修在未央区西航三校举行。本次活动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陕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室主任同军咸,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教中心主任马俊华、培训部主任周洪涛以及相应学科教研员参加会议。开班仪式上,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解慧明、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小峰等领导讲话。西航三校校长杨辉致欢迎词。会议进行了西安好课堂经验分享,专家进行了讲座。下午,来自未央区西航三校、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未央区玄武路小学、未央区三官庙小学、新城区实验小学等八位教师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学科教研员课后进行点评。近年来,西航三校始终瞄准课改制高点,持续推进课程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以打造“阳光幸福+”理念下温爱课堂为抓手,聚焦高效课堂的建构:把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校本研修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引擎,形成人人参与、卓有成效的课题研究网络,学校教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生动活泼,个性扬长,全面发展,名师新秀,异彩紛呈,师生在传递智慧与温受中分享成长的幸福!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教师们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同时也提高了西安市基础教育校本研修的实效。三秦都市报报道。作者/来源:三秦教育视野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龙行天

《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权威解读在这里

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设立2~4亿元学校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对200所办学水平提升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予奖励;市级“名校+”联合体内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结果报市、区县教育和人社部门核准;市级设立三年不低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给予区县、开发区差异化奖补……10月10日,《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记者获悉,我市将立足西安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我市要使办学体制机制更加优化。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办学活力。学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让更多幼儿“好入园”“入好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不断深化,满足学生就业升学双需求。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居住区户数3000户以上建小学3万人口区域建初中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完善人口规模与学校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详细规划,严格刚性执行。整合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办学层次;对高校与企业搬迁、旧厂改造、学校周边长期闲置、低效用地或待开发土地,优先规划为学校增容预留用地,多渠道挖潜扩容,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学位总量,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必要时实行市级统筹、异地疏解。严格落实《西安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8—2021年)》,居住区户数在1500户及以上的,规划建设1所幼儿园;居住区户数在3000户及以上的,规划建设1所小学;居住区3万人口的区域,规划建设1所初中。重点解决好曲江经开浐灞等区域的学位供给矛盾建立“学校建设项目绿色通道”,落实“四同步一优先”机制。加快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好曲江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雁塔区、未央区等区域的学位供给矛盾。其中,2020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4万个。严控面向学校的各类审批和检查验收等我市要求各学校制定办学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将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考核评价的依据。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校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学校自主选拔任用和管理中层干部,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开展“当负责任的校长、办负责任的学校”“讲好每堂课、培育一代人”主题活动,使校长教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面向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未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活动。设立2~4亿元学校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对200所办学水平提升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予奖励。每年市级单列专项资金500万元奖励“名校+”工程先进人物切实增强“名校+”工程带动效力。加大组建、考核、激励、动态监测与调整力度,深化丰富“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结对提升”的“名校+”模式。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的中小学“名校”增加1名校级领导编制、5名管理人员和教师编制。每年市级单列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名校+”工程中工作突出的“名校”与“+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及教师予以奖励。到2021年,通过“名校+”教育联合体、优化学区、集团化办学、对口帮带等方式,实现对全域薄弱学校提升的全覆盖。全面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到2021年全市组建市级“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100个;组建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300个、区县级500个、校级800个,切实促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城乡、校际均衡发展。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到2021年,实现公办幼儿园提升改善项目全覆盖,新创建等级幼儿园100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65%。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的价格监管,遏制过度逐利行为。通过构建财政奖补、师资培训、名校引领等综合扶持体系,扩大“管理规范、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较高”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量,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布局、科学划分学区、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定向招生政策以及实施“名校+”工程等措施,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落实军人、烈士、高层次人才等特殊群体子女入学优待政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动态管理的留守儿童台账。切实履行“七长”责任制,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孤儿、低保户和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困辍学。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分年级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执行好课后服务制度。制定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及消除方案,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到2021年,新城区、阎良区、高陵区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验收标准。在100所普通高中建300个创新实验室等特色部室有效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管理、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办学特色,创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45所。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快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4+4”模式。到2020年,实现考试综合管理平台市域内全覆盖,并完成省级达标验收和国家教育标准化考点授牌。加大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力度,对100所普通高中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建设300个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特色部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制定加快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技工教育纳入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规划。按照中省部署,落实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要求。加快改善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办学条件,到2021年,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创建6所省级高水平示范中职(含3所技工学校),20所市级高水平中职(含10所技工学校)。建成20个市级重点专业。建立产教融合机制,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规划建设与产业园区对接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园区,建成15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含6个技工学校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3+2”联合办学,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本科比例。实施职业技能三年提升行动,支持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大力开展重点面向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将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雁塔灞桥等5个区域各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坚持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登记。落实中、省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正确处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义务教育必须坚持政府责任、公办主体。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推进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每个区县建立2-3所融合幼儿园,每个开发区原则上建立1-3所融合幼儿园;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各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完善送教上门保障机制,按照城六区每生每次200元、其他区县每生每次260元补助标准,落实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补贴、交通补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打造一批城市优质学校和“乡村温馨校园”扎实提高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质量。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加大市级资金配套力度,加快改善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打造一批城市优质学校和“乡村温馨校园”。完善区县政府对口帮扶、城乡学校对口帮带工作机制,优质学校每学年到薄弱学校、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教师的数量不低于6000人,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实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在教师招录、校长领导力提升和教师培训、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和项目中,加大向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倾斜力度。加强信息化资源配置,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效益,实现网络“同步课堂”“名师公益优课”“云教研”在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常态化使用。今年起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比上年下降1%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育实效,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推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种途径同步育人,分学段落实德育工作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高中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足额配齐各学段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美育提升行动、劳动教育实践行动和社会实践推进行动,按标准建好、配齐学校体育场馆、场地和设施,鼓励社会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结合不同学段特点,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推动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健康状况纳入对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绩效考核,从2019年起,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比上年下降1%。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打造西安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全市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素质教育精品课堂、线上线下特色课程、特色活动、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特色学校500所,打造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和国防教育等示范实践基地100个。加强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发挥各学校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作用;依托社区学校建立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施“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遴选1000个优秀教学案例。建立对普通中小学教师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家校互动的全程跟踪和质量抽查制度。健全教研机制,建设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立教科研奖励激励机制,每年遴选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并给予奖励。构建有效课堂和教育教学活动视导、研讨、观摩的常态机制,建立“云教研”平台及平台教学资源库。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科学保教。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到2021年,创建100所义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学校、200所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完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加强和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选课走班,健全学校学生发展指导机制。到2021年,创建40所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样本校,建设60个普通高中新课程基地、260个重点学科、330门精品课程。开展50所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试点工作。推进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施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扩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开展“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事业编制周转池”的周转编制优先用于教育保障编制配备。按照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结合思想政治课开设、体音美教学、高考综合改革、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医配备、“双师型”教师等新需求,2020年3月前,完成全市教职工编制核定,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做到应编尽编、应配尽配。建立市区县两级“事业编制周转池”,周转编制优先用于教育。根据学校建设需求,及时配齐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缺编教师和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学校所需教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足配齐学校后勤服务、安保等人员。下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权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在总结高陵区、阎良区试点经验基础上,推行教师“县(区)管校聘”,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办学。2019年,在42所公办学校实施总量控制、学校聘任、经费包干、自主管理的用人制度改革试点,适时总结推广。市级“名校+”联合体内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结果报市、区县教育和人社部门核准。下放公开招聘面试组织权,区县人社、教育部门组织所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面试工作。2020年开始,在市级“名校+”联合体内确定5-10所学校开展“先面试、后笔试”教师招聘试点。下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权,在岗位设置结构比例范围内,学校自主评审和认定初级职称;区县和开发区人社、教育部门以及“名校+”联合体内的“名校”自主评审中级职称;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全省标准基础上,增加10%以内动态调整比例。支持学校搞活绩效工资“二次分配”落实公办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可在编制20%内自主聘用专业教师政策,建立企业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聘用制度。赋予教育部门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权限,支持学校搞活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杜绝平均主义。对承担社会技能培训的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训收入的50%可用于学校内部分配,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其余50%可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强化教师考核,建立教师退出和待岗培训机制。全面加强校(园)长选聘和能力建设着力加强校(园)长队伍建设。完善校(园)长选任机制和管理办法,区县、开发区所属公办中学领导班子成员由区县、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选拔任用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同级组织部门备案。选拔任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班子副职人选,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校(园)长(党组织书记)的提名权、建议权。推行校(园)长目标责任制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动态管理。面向全国招聘公办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并将其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5531”引进计划。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校(园)长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用于校(园)长和学校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国内外研修等。建立“成长型、专家型、领航型”校(园)长梯队,到2021年,海外选培校(园)长100人次,选派300名校(园)长赴国内知名学校跟岗学习,选派100名校(园)长赴国内知名高校研修;培养名校(园)长300名,选树国家级中小学领航工程名校长10名,组建名校长领航工作室10个,增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校长人才储备。到2021年引进特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以公开招聘为主渠道,灵活组织全国巡回招聘、校园直招、公费师范生招聘、D类人才直聘、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形成“1+5”招聘格局。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到2021年,引进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等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加大教师公开招聘力度,招录研究生1000名以上,接收公费师范生1000名以上,确保优秀教师“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持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继续实施教育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建立“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教师梯队。到2021年,培训教师6万人次,其中海外选培教师100人次;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卓越教师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师100名。从2019年起,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到2021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50%以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档案,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校长教师荣誉制度和专项奖励政策继续加大师资激励力度。建立校长教师荣誉制度,每年评选表彰市级教书育人楷模10名、最美教师30名、模范教师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50名、师德标兵50名、优秀班主任50名、突出贡献乡村教师50名、优秀乡村教师100名,评选一批专家型、创新型名校长。设立市、区县两级校长教师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召开全市校长大会,表彰奖励先进。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单列班主任津贴。落实区县责任督学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特别是沿秦岭北麓区县教师生活补助及交流轮岗教师交通生活补助标准,并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到2021年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实施教育信息化升级行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立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覆盖各年级、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立西安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常态化开播与教材同版、教学进度同步的“名师公益优课”。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探索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融合应用。到2021年,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创建网络空间学习应用示范学校150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120所、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校园120所、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室600个,上线优质资源270万件,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课堂共享。构建教育质量“国家监测评价+西安特色监测评价”体系科学开展质量监测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构建“国家监测评价+西安特色监测评价”的体系,坚持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正面引导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家长参与相结合,加强对县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的监测评价,定期发布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对区县、开发区、学校的考核。市级设立三年不低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市委、市政府领导统筹、全面推动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肩负起落实行动计划的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有序推动任务落实。各牵头部门要统筹协调,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各责任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学校土地、建设、新增教师以及各项奖励性政策所需资金。依法落实“三个增长”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达到16%、17%、18%。各区县支出比例均在2018年基础上,至少保持与全市同比例增长幅度。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新增债券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项目资金支持,多元化、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项目资金为重点,全面推进财政教育资金绩效评价。市级设立三年不低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根据学校建设任务完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给予区县、开发区差异化奖补。严格督导考核。建立行动计划落实情况月通报、季点评和年度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将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落实行动计划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进行专项考核。来源: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马相编辑:芥末花生

归则下之

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1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市教育局局长贾轶昊、新城区区长王征、碑林区区长卢光文、灞桥区区长邹晓刚、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小育出席发布会,分别介绍提升西安基础教育质量水平有关情况,发布会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新锋李惠主持。市教育局局长贾轶昊介绍,今年秋季开学全市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新增学位19.4万个。2019年财政教育支出20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16.2%。2020年招聘公办教师7833名,培训校园长教师37.6万人次。厘清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教育权责,推行编制周转池等11项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招生入学平稳有序。全市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052个,覆盖学生107万人,“名师+”研修共同体1451个,市级“名校长+”研修共同体60个,投入15.2亿元重点改造提升202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他说,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度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教育满意度较2019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在7个行业领域增幅第一。按照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西安市计划投资137亿元,2021年秋季开学投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6所,其中新建78所、改扩建48所;按学段分,幼儿园41所、小学59所、初中19所、高中7所,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0.8万个。贾轶昊强调,我们将从“招录、培养、保障”三个方面,建强建优教师队伍,确保招得够、培得优、用得好。一是加大引进招录。以“1+5”教师招聘模式(公开招聘为主,进校园招聘、公费师范生招聘、D类人才直聘、急需紧缺人才招聘、特岗教师招聘为辅),从今年10月份开始,到2021年7月底招聘教师不少于7000名。二是加大培训培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培训校园长、教师2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500名、卓越教师200名、教育家型教师50名。三是保障教师待遇。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新城区区长王征表示,要建立教师队伍提升机制,形成完整的全员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依托“名师工作室”“学前教育专家工作坊”,实施“三级三类”名师结对培养工程、“名师+”研修共同体培优工程,开展师德师风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基础工程”。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职能,指导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碑林区区长卢光文说,截至目前,全区共投资1.9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所,43个公办初中质量提升项目全面完工,新增校舍面积1.5万余平方米、新增学位1745个;招聘公办教师322名,新成立25个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达到2700余人;选树2名国家级中小学领航工程名校长,8名校长入选西安市“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主持人;创新实施以优质辐射、优质发展、优质特色、优质提升为核心的“四优”工程,112个“名校+”教育联合体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荣获“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市教育强市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灞桥区区长邹晓刚介绍,2021年,是全面完成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质量提升之年、改革攻坚之年,灞桥区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一个目标”、强化“三项保障”、推进“四项举措”,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围绕“一个目标”,始终把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建设“公平有质量”的优质教育,作为区委、区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化“三项保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迎十四运绕城高速周边提升改造,制定出台《2020-2035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0-2025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优化学校设点布局,划定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用地红线。二是强化资金投入,2021年,计划投入教育建设类资金5.59亿元,新建及改扩建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三是注重人才引进,2021年,计划招聘优秀教师200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生力量,持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小育介绍,今年9月,曲江如期建成投用10所学校、幼儿园,新增学位12540个,辖区义务阶段学位保有量达到51351个,教育资源总量实现大幅提升。(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豪快者

西安民生工程巡礼|提升教育质量 这些亮点看过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围绕着这三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多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西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构建西安特色评价体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1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科学开展质量监测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构建‘国家监测评价+西安特色监测评价’体系。”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西安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七环节一体化”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监测工具、测试诊断、报告反馈、精准指导、应用驱动、教学改革等7个环节,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碑林区推行的“阳光学子育人工程”;莲湖区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质量检测”;新城区的“学生常态成长袋评价”;蓝田县的“梯次循进综合评价”;铁一中的“生本发展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交大附中的“生本品能化育”;高新一中初中的“中学生品德行为评价”; 高新国际学校的“1+N评价模式”;庆安初级中学的“绿色评价体系”; 纺织城小学的“3+2学业能力多元评价”;长安一小的“生师共成长评价”……市教科所挖掘并智慧运用教育大数据,提升评价精准度,使科学教育质量观深入人心,引领众多基层单位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部分区域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市域教育均衡度大幅提高。太原、乌鲁木齐、成都、东莞等兄弟城市多次到西安考察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做法与经验。围绕教师素养提升力抓“科研+教研+培训”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名校+”工程、质量评价、教师素养提升、课程课堂改革、中高考改革等中心工作,市教科所切实发挥重大课题服务教育行政决策等作用,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教科研体系:政策研究类项目(重大课题)、实践指导类项目(规划课题)和校本研修类项目(小课题),加速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策略。市教科所每年征集针对教育理论研究,服务课程建设,提升区域品牌影响的“规划课题”150 项;针对课堂一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服务教育教学的“小课题”1500 项,促使教师向研究型、学习型转变。广大教师在深度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促进了理论素养提升,进而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专题研讨活动;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培训、基于教师实践能力的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训、基于中高考改革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全方位培训,发挥“名校”辐射引领,关注“+校”教师需求,构建教师素养提升全方位培训体系。校本研修培训是西安市教师培训项目中体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培训项目,以所有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的132所学校为核心,覆盖众多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所有学科;覆盖各区县教研系统人员。29期校本研修共计培训学员6000人次,培训向“+校”倾斜,助力“名校+”工程深入开展。“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对于落实全国、全省和我市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教书育人使命感,建设自觉肩负“三传三塑”时代重任的 “四有”好老师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课堂。学校之间最显著的差别是在课堂上,诸多教育改革、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是主战场、是试金石。市教科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的“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聚焦深化课程课堂教学变革,推进教师育人方式改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研究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支持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地学习,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形成“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中心”等“八大教育实践中心”,以及“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样本实验基地”等“八大教科研特色基地”。市教科所自设立课程研究中心以来,积极对标上海、南京等地课程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创新性带领全市中小学开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各项工作,在全市中小学校遴选116所实验校作为课程建设典型,品质课程巡展活动聚焦课程课堂和育人质量的提升,通过举办教学观摩研讨、品质课程论坛等形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高新国际学校“全人课程”、陕师大实验小学“蒲公英课程”、 爱知中学“六品课程体系”、高新第二学校“知行课程”、西安中学“三化一体课程”、高新一中高中部“一体两翼课程”……据了解,我市以116所品质课程建设实验校为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巡展活动,孵化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图景。我市学校课程建设成果已经正式出版多项成果专著,获得全国、省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多项奖励,得到了全国多位专家的肯定。西安市学校课程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被授予“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区”荣誉称号,全市共有19所学校发展成为“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实施教科研“141”方案助力百所公办学校质量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扎实推进西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科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按照市教育局“百所学校大提升 千名校长大培训 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安排,实施教科研“141”方案,助力百所公办学校质量大提升。据市教科所所长解慧明介绍,“141”方案即“1评价”“4提升”“1总结”。“1评价”即质量提升评价;“4提升”即队伍提升、课程提升、教科研提升、家校共育提升;“1总结”即总结大会,使教科研助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落到实处。教学质量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提升。疫情期间,市教科所组织开展“百所公办义务学校教育管理者及班主任网络培训”,从3月2日-4月9日,历时38天,邀请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为西安地区开通培训专区,相关参培人员免费注册并听课,培训课程丰富,紧抓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核心,聚焦整个学校管理系统,覆盖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从学校和班级工作的顶层设计到管理策略、实施方法等全方位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扩展教育视野。由于课程质量高、培训方式灵活便捷,培训受到了全市众多学校的热烈欢迎,许多名单以外的公办、民办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纷纷致电,强烈要求报名参加培训。目前,在平台参培的学校已经有300多所,在线培训学员4000多人。“这次培训,让我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们学校正在梳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和学生学科素养提升方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鲜活的实践例子。”马旗寨小学校长王新茹说。“空中课堂”战疫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市教科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建立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覆盖各年级、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了思政课战“疫”微课堂、初三高三毕业班“精品课程”、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西安市初中毕业班教师中考备考线上培训、西安市高中毕业班教师高考备考线上培训等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市教育局的统筹部署安排下,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市教科所、西安教育电视台联合实施,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推出10节“思政课战‘疫’微课堂”,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育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等融入微课堂,引领居家学生在战“疫”中全面成长。面对中高考和疫情双重压力,初三、高三不少学生和家长产生了焦虑情绪。市教科所聚焦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师生两大群体,在全市遴选专家名师,针对常见考点和热点,进行总结复习课程讲解,形成一批初三、高三毕业班线上“精品课程”,受到毕业班师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有效指导并帮助毕业班学生居家学习,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同时,按照我市“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市教科所全体人员协同区县学校(教研室)及500余名教学专家名师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工作,除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外,还针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主要科目课程,安排每天的课程表,审核非毕业班同步在线课堂,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授课内容涵盖三个学段十二个年级,使新学期系列化、体系化的课程设计,精准、同步对接学生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