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题设计中对研究现状写作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盗窃之行

课题设计中对研究现状写作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课题设计中,研究现状这项内容很重要, 但往往不被重视,而且不容易写好。研究现状不同于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文献的综合述评,其对象是文献。研究现状,则不仅根据已有的文献,还包括一些虽然没有形成文献,却正在进行的研究,现在的研究状态、研究进展,甚至研究困境等也都是研究现状。如果课题要求写文献综述,则不涉及非文献状态的正在进行的研究状态。因此,蓝译提醒大家,研究现状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占有材料。研究现状的写作,是以他人的研究材料为基础,要全面占有材料,审慎地选择材料。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典型性、权威性的观点加以综述。在选择材料时,要防止选择性失明,即只选择那些对课题研究有利的材料,故意忽视或放弃那些于课题研究不利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研究现状,是不全面、不客观的,也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二、建立分析框架。要建立合理的写作框架,分门别类的述评。框架的构建是建立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需要合理分类,还需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研究的问题或领域来写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者的观点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呈现出来。边呈现边评价或者集中呈现后集中评价,即汇评。三、恰当评价成果。写研究现状,不仅是把现状写清楚了就可以了,还需对研究现状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的原则是客观、公正、准确。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可以中恳地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问题和不足,但注意不要走极端,为了突出自己的课题的重要性,把前人或别人的研究说得一无是处。在评价已有研究成果时,还要注意揭示这些研究成果与我们所要做的课题之间的关系。

穷达富贵

《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出版40多部“文库” 中蒙学者合作成亮点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1日电 (记者 李爱平)4月1日,记者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获悉,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简称项目)实施9年多,已出版40多部《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库》。其中,中蒙两国学者整理编纂的《清代钦差驻库伦办事大臣衙门档案档册汇编》备受学界关注。该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协调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中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10月启动、实施。通过500多名专家学者9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40多部《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库》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另有60多部研究成果将陆续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汤文辉3月31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作为参与出版社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该社主要参与中蒙两国学者整理编纂的《清代钦差驻库伦办事大臣衙门档案档册汇编》第一辑、计20卷,此外还出版《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相关文献80余卷。“这是一次中蒙两国在历史档案编纂与出版方面的重大国际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汤文辉告诉记者。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的专著《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论》亦是该项目的“亮点”之一。盖志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专著费时10年,是走遍了内蒙古102个旗县才写出来的。这部专著研究的侧重点是从生态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来解决自然生态失衡问题,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持动态协调发展。”此外,过去9年多,该项目出版的《土默特史》《嫩科尔沁史》《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研究》《达斡尔族文学研究丛书》《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互动研究》《辽代以前蒙古草原与东北地区族群关系研究》等专著亦得到中外学界的高度认可与点赞。据官方介绍,已出版的这40多部《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的诸多领域。(完)

三统

Serverless 现状研究报告

现在“Serverless”可能是一个流行术语,但是它并非空洞的存在。AWS Lambda 推出还不到 5 年的时间,就已经被近一半使用 AWS 基础设施的公司所采用。在本报告中,我们分析了数千家公司的 Serverless 使用情况,以了解在现实中他们是如何使用 Serverless(以及使用到了什么程度)。Serverless 消除了提供和管理基础设施组件 (例如,服务器、数据库、队列,甚至容器) 的必要性,能够允许团队专注于代码,同时最小化他们的运维开销。本报告将关注 Serverless 领域的一个子集,即所谓的“函数即服务”(functions-as-a-service, FaaS),它提供了与公共云相同的即付即用模型,但处于“函数”级别,而不是基础设施组件级别。函数只是简单的代码片段,在用户请求或其他事件调用时执行离散的业务逻辑。对于本报告来说,我们会关注 AWS Lambda,它在 2020 年初是我们的用户群中最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 Serverless 平台。在该报告的未来版本中,我们可能会研究来自其他提供商的 Serverless 产品,比如 Google Cloud Platform 和 Microsoft Azure。一半的 AWS 用户已经采用了 Lambda在 2020 年初,Lambda 已经不再是小众的技术。使用 Amazon Web Services 的 Datadog 客户中有近一半已经采用了 Lambda。(参见文末的方法论章节以了解我们是如何定义采用 Lambda 和使用 AWS 的。)这样的采用率,再结合下面章节所讨论的根据环境分解的 Lambda 使用情况,表明 Lambda 并不局限于云原生的早期采用者和小众使用场景。相反,在采用 AWS 基础设施的各种各样的公司中,serverless 函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ambda 在大型环境中更为普遍令人意外的是,Lambda 的广泛采用并不是由更新、更小的公司所驱动的。相反,我们看到 Lambda 的采用情况与公司基础设施环境的大小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无论环境指的是主服务器、容器,还是 serverless 函数均是如此。(参见文末的方法论章节以了解我们规模区分的详细信息。)在基础设施规模最大的那些公司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公司都采用了 Lambda。使用容器的用户已经大面积采用 Lambda在 AWS 中运行容器的公司特别中意于 Lambda。截至 2020 年 1 月,在 AWS 运行容器的组织中有近 80% 都采用了 Lambda。尽管 serverless 函数和容器是两个非常不同的环境,但是它们似乎基于类似的原因而被众人所接受,比如为了简化运维而抽象出基础设施的关注点。在一些使用场景中,Lambda 和容器基础设施是直接连接的(例如,使用 Lambda 函数来触发 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的任务),但是更多的组织可能正在分别运行它们,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某家公司可能在一个容器集群中运行其大部分的应用程序,同时将突发的、短期运行的任务(例如支付处理)转移到 serverless 的函数中。Amazon SQS、DynamoDB 与 Lambda 是绝配在将函数连接至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组件时,Lambda 用户有大量可选的技术。当函数被触发时,它通常会将自己所产生的数据发送给消息队列,而消息队列可以将数据路由至其他的 Lambda 函数、基于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或者云服务。消息队列能够让组织采用“仅为真正使用的内容服务”的 serverless 模式。相对于调用其他的函数并一直等待响应(占用可计费的调用时间),serverless 可以通过消息队列的方式进行异步调用。由于函数是临时的和无状态的,所以它们通常会对单独的持久化数据存储进行读写操作。在与 Lambda 函数相同的请求中所调用或查询的服务里面,Amazon DynamoDB 名列前茅。键值和文档存储非常适合 Lambda 函数,因为它是一个托管的、可自动伸缩的数据存储,可以保证低延迟。在使用 Lambda 的场景中,数据存储方面另一个最流行的选择是 SQL 数据库(无论是 Amazon RDS 实例还是自管理数据库)和 Amazon S3。Amazon SQS(Simple Queue Service)是 Lambda 请求中消息队列的首选,其次是 Amazon Kinesis 和 Amazon SNS(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SQS 在逻辑上非常适合 serverless 架构:它易于搭建和扩展,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提供与 Lambda 的紧密集成。Lambda 用户中,Node.js 和 Python 占据了主导地位在 Lambda 用户可用的语言和框架中,我们看到有两个明显占据了主导地位:Python 和 JavaScript(借助 Node.js)。在当前所有已部署的 Lambda 中,有 47% 在运行 Python,另外还有 39% 在运行 Node.js 应用。Python 3 与 Python 2 的比例是 2 比 1(Python 2 在 2020 年 1 月正式结束了其生命)。Python 和 Node.js 的 Lambda 运行时的流行程度反映了最近应用程序开发的趋势以及 Lambda 服务本身的发展。AWS 在 2014 年首次发布 Lambda 预览版,其中 Node.js 就是第一个得到支持的运行时,2015 年又增加了对 Java 和 Python 支持。对 C#(借助.NETCore)、Go 和 Ruby 的支持则是在 2018 年新增的。Lambda 函数运行时间的中位数是 800 毫秒Lambda 函数运行时间的中位数约是 800 毫秒,这是在所有调用中取平均值得到的,但是延迟分布曲线的尾部很长。四分之一的 Lambda 函数平均执行时间超过 3 秒,12% 的函数执行时间超过 10 秒。一些 Lambda 函数的持续时间很长,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 serverless 的延迟不仅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还会影响云计算的成本。Lambda 定价是基于计算时间的“GB-seconds”:分配给函数的内存 (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并乘以其调用的持续时间。我们将函数持续时间的分布放大一下可以发现,将近五分之一的函数在 100 毫秒内执行完成,大约三分之一在 400 毫秒内执行完成。一半的 Lambda 函数具有最小的内存分配如前所述,Lambda 调用的成本是根据持续时间和函数内存的乘积计算出来的。因此,鼓励运行 Lambda 的公司限制其函数的内存分配(这是一个可配置的设置,因此比函数的持续时间更容易控制)。实际上,47% 的函数被配置为使用最小的内存运行,即 128 MB,而只有 14% 的函数的内存分配大于 512 MB,用户可以为每个函数最多分配 3,008 MB。三分之二的超时时间定义都在 1 分钟以下每个 Lambda 函数都有一个可配置的超时设置,时间从 1 秒到 15 分钟不等,这是 Lambda 调用所允许的最长持续时间。大多数函数都使用了较短的超时:三分之二的超时时间配置为 60 秒或更少。(创建函数时的默认超时时间为 3 秒。)通常来讲,建议的做法是使用较短的超时时间,因为挂起函数会增加云成本,而且 Lambda 应用程序架构经常需要快速响应。Amazon API Gateway 通常用于在 Lambda 函数前提供 REST 接口,它的最大超时设置为 29 秒。因此,API 网关后面的任何 Lambda 函数如果响应时间超过 29 秒的话,都将会导致一个错误,即使 Lambda 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它的工作也是如此。尽管有这些考虑因素,但是依然有许多函数都配置为所允许超时的最大设置:当前的 900 秒限制以及之前的 300 秒限制(有效期到 2018 年 10 月)。仅有 4% 的函数定义了并发限制默认情况下,在每个 region 中,Lambda 客户的所有函数会有 1000 个并发执行的限制。用户可以设置每个函数的并发限制,这样的话,就能够为特定函数在总并发池中预留一部分。如果函数超过了它的并发限制,就会进行节流。如今,在所有的函数中,尽管大多数组织都知道有这个可选限制,但是只有 4.2% 的函数配置了并发性限制。实际上,88.6% 运行 Lambda 的公司在其环境中至少为一个函数使用了并发限制。定义了并发限制的函数更有可能被限流。在 5 天的评估窗口中,具有并发限制的函数中有 8.3% 至少被限制一次,而只有 0.3% 的函数仅受到 region 的限制,而不是每个函数本身的限制。方法论样本在本报告中,我们收集了 Datadog 客户群中数千家公司的使用数据。虽然 Datadog 的客户涵盖了各个公司规模和行业范围,但他们确实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往往对软件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性能非常重视。他们比一般的人群更倾向于采用云平台和服务。本文中的所有结果都存在偏见,因为数据来自我们的客户群,这是一个庞大但不完美的全球市场样本。Lambda 的采用情况在这个报告中,我们认为如果某家公司一个月里至少运行五个不同的 Lambda 函数,那么我们就认为他们采用了 Lambda。Datadog Forwarder 函数会将 S3 和 CloudWatch 日志等数据发送到 Datadog,该函数不包含在计数中。关于对 AWS 的使用如果一个公司在一个月内至少运行 5 个不同的 Lambda 函数或 5 个不同的 EC2 实例,那么我们就认为该公司在使用 AWS。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捕获 AWS 用户的基本信息,从而将它们分为专门运行 EC2 实例的公司、专门运行 serverless 函数的公司或同时运行这两种功能的公司。环境的规模为了评估公司基础设施环境的相对规模,我们检查了公司的 serverless 函数、容器、物理服务器、云实例和其他基础设施服务的使用情况。虽然类别(如“中型”和“大型”)之间的界限必然是人为定义的,但类别之间的趋势是明显的。关注我并转发此篇文章,私信我“领取资料”,即可免费获得InfoQ价值4999元迷你书!

芙蓉诀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在京发布

1月19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千龙网北京1月21日讯(记者 于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月19日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向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副部长彭恒军,工人日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劳动午报总编辑郭强等相关领导以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相关教师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发布会。刘向兵表示,研究中国职工状况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准确认识、详细了解中国职工现状,把握中国职工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运用权威统计数据以及第一手调研数据,将中国职工状况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构建系统性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反映了中国职工状况,形成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职工状况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兼)、经济管理系主任燕晓飞教授以《中国职工队伍面临的变革与挑战》为题做成果发布报告。报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一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职工队伍突破了全民所有制的束缚,强化了职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属性,非公有制单位职工比例增大。二是在本世纪初,中国职工队伍突破了城乡户籍制度的束缚,强化了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属性,农民工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中国职工队伍正在面临着第三次结构性变化。由于现有的劳动关系框架无法涵盖平台经济就业者,职工概念的属性需要重新界定。此外,2018年中国职工状况指数为100.33,延续了近几年中国职工状况的变动趋势。会上,“中国职工状况研究”分报告人汪鑫博士、纪雯雯博士、吴麟副教授、张艳华副教授分别围绕报告阐述了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目前职工劳动争议、职工话语权、职工收入分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安全生产、职工职业卫生等领域的新特征。1月19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图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区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文武在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1月19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图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在发布会上讲话(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1月19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图为纪雯雯博士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1月19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暨中国职工状况指数发布会。图为工人日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劳动午报总编辑郭强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

譬称

中国研究生生存现状:我们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一,五一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广州。朋友在一家外企上班。见面吃完饭,我们聊天。“诶,你说你读研有什么用,毕业了不还是要给别人打工?这么大了还让家里给你交学费,供你读书?”朋友一边看着抖音,一边问我。“……”二,大学同学,毕业的时候考了公务员。上班时打印材料,办理业务。下班后养花练字,情趣盎然。他没有读研读博,生活也过得怡然自得。三,前两天,我和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师兄聊天,聊起他读研时的生活。周一到周六,每天早八晚十,除了做实验写代码就是吃饭睡觉,每两周汇报一次。他马不停蹄的向前。研三秋招,师兄签了工作,月薪很高,人事主管坦言聘用是因为的他的科研经历。两篇sci,国家奖学金。研三毕业,师兄和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订婚了。我想,师兄应该觉得读研挺好的。四,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70年,也是恢复研究生教育41年。从1978年研究生招生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07万激增到290万,增加了大约289倍。在恢复研究生教育的40年里,我国学位授予量超过800万。近1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学位授予量占总量近8成。研究生似乎真的已经烂大街了。但是,从1995-2016年,我国研究生总共招收了660.8万人,而2017年大约招生58万人,2018年大约招收了60万人,总计人数770.8万人。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仅仅是0.55%。而博士更是仅仅只有0.057%。但是,根据美国SAUS和BLS的数据显示,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五,世界的运作机制是由很多学科交叉建立起来的,经济学,文学,社会科学,工学,理学等等等等。几百年来,立足于这些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究其一生所发现的揭示这个世界客观运作的基本法则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间的大河奔涌向前,高耸的大厦和广袤的森林终将化为渺渺一粟,但这些不断累积的真理却如同闪亮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在暴风骤雨中探索美好的未来。或许你觉得自己做出的努力很小,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改表了世界。当你老了之后,回想起你的一生,回想起自己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的不同选择,当时的晚霞浸染了天空,夏风吹过你的脸,全世界都安静下来。但是你却不知道,在这苍穹之下,命运的巨轮因为你的每一次掌舵伴着风暴与海浪轰隆起航。没有人说的清楚,你现在做出的每一种选择会带来怎么样的人生,但是前方漫长的路,宁愿做一回唐吉坷德。最后,我想借用胡适先生1932年于北大毕业典礼的演讲作结:“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道丧世矣

服务器市场现状研究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服务器行业驱动力:全球流量增长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全球IP流量以可观的速度增长。据思科新发布的报告,从2015年到2020年,全球IP流 量年增长率达22%。截止2017年全球商用与消费领域IP流量达到121.69EB/月,是2012年的近3倍,数据处理需求到2020年 将增加20倍。流量的爆发意味着数据量的爆发,那么就需要大量的服务器来支持,服务器的需求也因此被推动上升。数据流 量爆发会继续推动服务器出货持续增长。数据和流量的爆发是现在信息化变革的必定结果,5G的建设也将继续带动数据量因 而也带动服务器需求的增长。服务器行业驱动力:互联网巨头频繁加码从互联网公司在服务器方面的市场规模来看,TOP五 家互联网巨头占比逐年上升。二线如字节跳动、快手 都是增量。阿里云近日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大超市场预期。 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 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互联网厂商存在很快的替换周期。比较关心ROI,不 关心绝对价值,当产出能耗比低于新平台的一个值的 时候,就会考虑要切换新平台。所以CPU的替换周期 一般来说是在2-4年之间,而大部分商用CPU的更换周 期是3-5年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的存 在也让购买服务器的单价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服 务器目前仍是数据中心最大的成本。无论是国外企业 进驻国内,还是规模效应等动因使数据中心建设成本 减少,未来BAT还会更多投入建造数据中心,服务器 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也会随之增长。服务器行业驱动力:构建-消化-再构建周期公有云有构建-消化-再构建的建设周期,当之前采购的服务器消耗后,需求又开始往上走,两步交叉走的节奏导致需求起伏的 变化。一项数据也侧面反映未来服务器需求的旺盛。Intel 2019Q4以服务器CPU为核心的DCG业务收入超预期,单季度收入达到72亿 美元,同比增长19%。并且量价齐升,平台出货量同比增长12%,平均售价也提升了5%。最大的增量推动来自云服务商,同比 增长达到48%。因其收入绝大程度由云厂商的构建周期所推动,两者存在非常强的关联度。而从过去几年的历史上来看,一轮 云建设周期一般能维持在3-4个季度,那么从2019Q4进入建设周期来看,应该至少持续到2020Q2。服务器行业驱动力:AI与边缘计算AI市场未来增量巨大。AI市场的投资规模将迎来井喷,目前客户对AI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非常旺盛。据芯片巨头Intel预 测,其基于AI的芯片收入将从2019年的38亿美元到2024年的250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45%。中国AI服务器将快速增 长,成为重要市场机会。AI服务器到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0.8%。边缘是更远期却更广阔的市场。Intel预计,50%的数据将产生于边缘,需要实时计算的数据量将会扩大十倍,这都急需 边缘服务器。AWS也顺势在19年12月推出适应低延时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Local Zones。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合欢

2019年银行资本补充状况研究

2019年,政策层面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资本工具创新、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来源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为银行夯实资本基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风险能力。会议提出,一是对商业银行,提高永续债发行审批效率,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银行增资扩股,支持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随后,2019年内,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为落实金稳会的要求,《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修订)》,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修订)》先后发布,进一步推动资本工具市场化定价,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制度基础。2020年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将完善资本补充机制、提升资本管理效率,作为银行保险业五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数据资料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2019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维持增长趋势,其中主要由二级资本的增长贡献,但一级资本增长缓慢,核心一级资本的增长幅度不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54%,较2018年同期增长0.7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84%,较2018年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5%,较2018年同期增长0.05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状况表现最为突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达16.18%,较2018年同期增长1.1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股份制银行逐步向国有大行靠拢,近年来资本充足率稳步增长,逐渐显示出相对于城商行的相对优势,资本充足率达13.40%,较2018年同期增长0.92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05%,资本充足率近年来一直在该水平附近波动,总体变化不大;城市商业银行从增速及绝对值而言均表现最差,资本充足率同比进一步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2.51%,与整体盈利能力下滑、资产回表压力增大、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并额外计提拨备等因素相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维持在绝对高位14.87%,但趋势上来看近年来严重下滑。我国民营银行成立较晚、资产规模较小,因而资本相对较充足,然而,由于缺乏多样化资本补充工具、利润总体表现一般,要支撑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扩充资本同样是民营银行面对的一大挑战。资本工具创新加快对应着不同层次的监管资本要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主要两类渠道,一是通过内生性盈利提高未分配利润进而补充资本,这部分主要对应着核心一级资本;二是外源融资,包括公开或定向募集股份(核心一级资本)、永续债或优先股(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债(二级资本)等渠道进行筹集。实践中,银行机构会综合自身业务发展与监管要求,来规划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从2019年来看,在内生渠道补充资本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发行各类资本补充工具进行外源融资成为银行目前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补充核心资本主要有三个层次,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主要通过定增、配股、IPO、可转债,其他一级资本的补充主要通过发行优先股和永续债的方式,补充二级资本主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工具。(一)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主要方式为IPO、定增配股以及发行可转债(间接补充手段)等。IPO方面,2019年共有8家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合计621.98亿元。其中,3家农商行合计募集资金133.38亿元,3家城商行合计募集资金67.38亿元,1家股份制银行募集资金125.97亿元,1家国有大型银行募集资金327.14亿元。与往年相比,2019年商业银行上市进程明显加快,上市银行数量已回到2016年的高峰期;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上市,募集总额创历史单笔记录,带动2019年年度募集资金创历史新高;此外中小企业板上市银行数量明显增多,其与监管鼓励银行补充资本有关。定增融资方面,2019年仅有华夏银行一家,募集资金292.32亿元。历史上来看定增也非上市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主要渠道,自2017年定增新规实施后,定增难度加大,预计未来商业银行定增规模也难以放量。可转债是一种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手段,尽管在发行时,并不记入资本,但如果根据特定条件转换为股票,则可增厚银行股本。自2017年第一单可转债发行以来,可转债市场迅速发展,2019年银行转债继续扩容,4家银行融资合计1360亿元,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定增相比,可转债发行程序简单快捷,银行发行意愿更强;此外,2017年监管层将可转债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也一定程度上促进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目前已发行的可转债来看,11只可转债中,宁行转债、常熟转债、平银转债已转股退市,其余仍在存续期间;转债的二级交易活跃度尚可,金融机构倾向于配置银行转债作为底仓,其中,股份行可转债的交易活跃度远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投资者更青睐于资质佳的主体。(二)其他一级资本。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发行优先股和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2019年之前,商业银行优先股发行主体基本为上市银行。2019年以来,在监管的推动下,其他一级资本的补充工具有所创新,发行主体也开始向中小银行扩展。首先,监管对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进行了修订,疏通了非上市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的融资渠道。新政出台后,目前非上市中小银行尚未发行优先股,但未来极有可能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其他一级核心资本。其次,2019年4月,商业银行永续债试点开始起步,并逐渐扩展到中小银行。截至2019年末,已有台州银行和威海银行2家非上市城商行成功发行永续债,预计在2020年将有更多城商行和农商行获准发行永续债。具体来看,2019年6家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合计2550亿元,其中股份制银行募集资金850亿元,国股大行募集资金1700亿元,整体票面股息率较2018年有所降低,在4.35%至4.9%之间波动;16家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合计5696亿元,其中国股大行募集资金2800亿元,股份制银行募集资金2750亿元,上市城商行募集资金100亿元,非上市城商行募集资金46亿元,票面利率在4.1%至5.4%之间。(三)二级资本补充。2013年前,二级资本补充工具主要为混合资本债及次级债,停发后二级资本债取而代之,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主体覆盖范围广,发行频次高,已成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广大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2019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达5905亿元,相较2018年同期增加1897.8亿元。从发行节奏来看,3、4月发行较多,单月发行总额均在千亿元以上;受包商事件影响后,5、6、7月发行量和只数显著下降,单月发行金额不到150亿元;8月后发行明显回暖,但在风险事件影响下总体发行规模仍不及一季度。从发行结构来看,二级资本债发行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在风险事件影响下,中小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的渠道明显收紧。2019年主体外评AAA发行人的发行只数占比大幅上升至43.05%,2016年至2018年占比分别为21.97%、22.22%和26.86%。此外,主体外评AAA发行人的募集金额占比高达93.82%,2016年至2018年占比分别为74.11%、84.38%和91.91%。总结与展望从运行数据看,2019年的银行业资本补充有以下几点突出特征:一是全行业资本充足率情况良好,头部机构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大规模地补充资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相对优势在2019年进一步凸显。二是商业银行(包括中小银行)IPO进程加快,银行可转债市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上市银行对于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需求得以缓解,但对全行业而言,核心一级资本仍较为稀缺,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渠道仍有较大障碍。三是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空间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有非上市城商行成功发行永续债,未来非上市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放量可期。四是在风险事件影响下,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规模和只数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低资质中小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渠道显著收紧。2020年,政策层面应继续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扩大永续债、优先股等创新资本工具的发行规模,并将发行主体扩展到符合条件的未上市中小银行。从银行机构角度讲,在拓展外源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应提升资本管理能力,确保业务发展与资本集约之间的平衡,以实现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一是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可以通过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增加税后计提一般风险准备等方式,强化核心一级资本的积累和补充。二是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三是完善资本节约下的经营管理机制。逐步树立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发挥资本对资产扩张约束和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在制约风险资产过快扩张的同时,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机构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研究

一、压力分析职称差异:调查显示,中级职称的压力为147,显著144 大于初级职称136.4的压力,高级职称的压力为134.4,绝对值偏高,但相对值较低。这反映了广西高校在工作保障和教学保障等方面对高级职称的教师有所倾斜,高级职称的教师相对压力不是很大,而中级职称的教师多有大干一场、做出更大成就的理想和精力,而且活跃的学术氛围使得竞争也愈加激烈,所以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就急剧上升。相对而言,初级职称的教师压力就没有那么大。性别差异调查显示,男性的压力为143.13,显著大于女性136.8的压力。首先这是由男女的性别角色所决定的,男性对来自社会因素方面的压力反应较大。目前社会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男性一般在工作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女性则在家庭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另外,人们一般鼓励男性去发展一种高成就和竞争的倾向,成功和地位变成男性角色的基础,在成就上的激烈竞争使得男性有更大的压力。而女性则比男性多了一份可以依赖对方的想法,所以女性工作上的压力和负担就相对小于男性。年龄差异: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压力为132.68,31~35岁的压力为142.78,36~40岁的压力为146.88,41~50 岁的压力为140.51,50岁以上的压力为154。可见,50岁以上年龄段的副教授工作压力最大,而31~40岁的教师中,大部分是讲师,在工作保障和教学保障等方面与高级职称的教师有一定的差距,面临评聘副教授的压力较大而紧随其后。41~50岁的教师由于处在副教授行列而压力稍低, 30岁以下的教师由于热情奔放,更善于享受生活,释放压力,故而工作压力略低。学科及专业差异。调查显示,体育类教师的压力为152.04,工学类教师的压力为148.74,思政类教师的压力为141.17,经管类教师的压力为138.66,英语类教师的压力为129.40,数理类教师的压力为121,艺术类教师的压力为 116.2。因为体育老师面临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相对紧张,教学组织较困难,加上担心学生出现伤亡,所以工作压力最大,而工学、思政及经管类教师由于教学知识要不断更新,加之工作定额偏高,为了完成工作量,既要讲理论课,又要上实践课,普遍感到压力很大。而数理、艺术、英语类教师由于教学内容特殊,教学监控方面的压力小,加之重复教学更多一些,工作压力低于理论中值。压力来源分析。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工作负荷,占总压力的25.41%;其次是工作乐趣,占总压力的21.14%;教学保障和工作保障紧随其后,分别为19.93%和19.52%,均低于平均水平;而人际关系因素导致的压力仅为14%,反映了广西高校人际关系环境良好。二、影响因素分析造成目前高压的局面,主要是受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影响所致。社会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全面深入地进行,这意味着教师心理定式、工作方式、竞争方式和利益分配等的变革,这些变革使高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在给高校教师带来更大活动空间和自由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以往高校是一个相对安稳的象牙塔,教授、副教授等头衔一朝加冕即可高枕无忧,在评职称、升职务、报课题方面等虽有论资排辈现象,但基本平稳,差距不大,压力相对较小。而改革后,职务职称终身制破除了,收入差距拉开了,科研任务加重了,竞争上岗、挂牌上课、人员分流使同事间竞争加剧。面对这些改革冲击,不论职务、职称、学历、才能的高低,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教师产生压力,主要原因是工作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等。随着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增强,它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们的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当高校教师的收入仅仅维持在“解决温饱”的水平时,它在给教师带来压力的同时,还会使教师产生跳槽、辞职等行为。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学校热衷于量化管理,制定了严格、详细的各种检查、评比制度和规定,给教师造成情绪上的紧张,带来压力。比如,目前大部分高校所推行的教师博士化、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及要求所有教师都申请课题,使得教师工作量超负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缺少适当的休闲时间,不管对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许多高校教师看来,学校的岗位考核指标是带来职业压力的直接因素。每年除了要承担若干课时的教学任务,许多高校还规定:申报职称,必须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学术论文或著作,承担一定档次的科研课题。职称越高,要求越严,动辄就要求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有些高校甚至将此规定列入每年的常规工作考核,直接与教师的收入甚至岗位挂钩。这种考核指标体系值得反思,首先,大学教师担负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两者并无绝对主次之分,大学欢迎教学科研能双肩挑的复合型教师,但若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做到恐怕不太现实用单一的尺度衡量各具特色的高校教师,恐怕有失科学与公平;其次,如果把科学研究的绩效与我们人为划分的考核时段生硬地联系在一起,恐怕连那部分对科研感兴趣,擅长科研的教师也会感到不自在,兴趣一旦与强加任务挂上钩,其动力效果会大打折扣,压力也会随之而来。职业发展:此压力来源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外部来讲,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以及高校学历竞争的加剧,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年轻一点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年长一点的也要尽量提升学历或做访问学者。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且顺应时代发展益处多多,但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不同于单纯的本、专科阶段的学习,还必须考虑家庭、子女、年龄等复杂因素的制约。从内部来讲,每个人都有努力保护和获得资源的倾向工作需要付出资源,高校教师属于高脑力消耗的职业,知识是他们的从业资本,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必然会感到不安和压力。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现代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由于工作性质和任务的关系,生活圈子相对较窄,接触对象主要是家人、同事和学生。高校教师一般是“上课来,下课走”,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来去匆匆,与同事、学生的交流甚少,同在一个学校教书三五年不认识不了解是很平常的事;一学期课上完,能叫上名字的学生屈指可数。近年来,改革使得竞争加剧,人员流动频繁,同事间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在这种人际交往状况中,缺少心理支持,产生压力、误解在所难免。学生因素:近年来,出现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这里面有教师的原因,和学生状况也有重要关系。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激增。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多、个性鲜明、知识水平高,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不会一味地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视为权威,很多老师辛苦投入却达不到预想的成效。而社会、学校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种高期望与低成效之间产生的差距也成为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之一。

神秘眼

真菌的状况和研究,看完涨知识了

遭遇干扰的生态系统很少能够完成自我重建,而通常依赖于土壤中斑块状存活下来的微生物来支撑起整个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假说。恢复受干扰的土地必须在景观层面上了解菌根菌的角色。实践表明,在矿山废物堆上通过单纯的植树造林来进行环境恢复的项目并不成功。只有认识到这些树必须依赖于菌根菌方能生长之后,通过接种的植树造林方式,才得以大力推广并成功应用于干扰地区的恢复。现在,在熔渣堆、煤屑、矿山废弃物和垃圾填埋点上种植的树木基本上都接种了菌根菌。使用的是那些具有较多宿主植物的菌类。在英国,主要是块菌中的橙黄硬皮马勃和伞菌中的卷边网褶菌。在美洲,卷边网褶菌接种到松树上并用于工业废物点的种植恢复。此外,风和动物是孢子散播的重要载体,认识并在适当的土地管理中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促进恢复项目的发展。在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圣海伦山,在种植丛枝菌根植物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植物在当地重新生长和建立起来,动物便在破碎的植被景观间进行孢子散播。这表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真菌、植物、动物以及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在自然分解过程中,许多细菌和真菌能够将有毒的化学物质分解成简单、有益的成分,我们称之为“生物补救法”。这一生物补救法被用于清理泄漏的油污。一些真菌依赖碳水化合物生存,并将它们分解成为简单且安全的物质。虽然参与生物补救的多为小型真菌,也有大型真菌具备此功能。比如糙皮侧耳菌能够分解原油中的碳水化合物,黄孢原毛平革菌能分解木馏油和其他油类,甚至还可用于清理地上的废弃爆炸物。有毒和富含金属污染物及其污染地的生物补救,同样可利用具备吸收和富集金属功能的真菌来完成。生物吸附是真菌吸附金属,然后将这些金属回收、安全处理或循环利用的过程。许多具有这种功能的真菌是子囊菌,不在本章讨论范围内。除此之外,蘑菇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是放射性污染的生物指示剂。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市的核反应灾难事件之后,乌克兰食用菌的污染严重超过安全标准,但后来污染水平随风向跨越大陆转向西部而有所下降。真菌能不断扩大其分布区,而前文中提到的各种干扰,为真菌在新生境里的建立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在人为干扰之后,真菌在恢复和维持景观生态过程中的作用巨大。植物的功能生态学是将某个物种的形态特征,例如比叶面积、荚果数、种子大小等,作为工具来衡量和解读种群结构的变化。将这种生态学研究手段直接运用到真菌群落上显然较为困难。因为真菌群落具有更多的生化功能特征而非形态特征。另外,在实验条件下培育的真菌其特征很难等同于野外条件下生长的。同时,大多数真菌还不可栽培。可用于真菌功能生态学的一些形态特征有:外生菌根菌的菌丝形态、菌丝丰富度、多孔菌功能性子囊层的表面面积、每厘米宿主根部的菌根感染点数。在分子水平上,功能基因可作为一个生态指标,但这些基因不一定在形态特征上表达出来,而且仅有少数功能基因得以识别。不过研究认为,漆酶基因在分解含有木质素落叶层的过程中极为重要,而且该基因的丰富度可能与特定腐木菌的存在关联。如果能给真菌的功能特征赋值的话,就能解读景观层面以及物种组成层面上群落结构的变化,并了解菌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联系。自从应用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菌类生态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相应的菌类野外研究方法却有所欠缺。除了菌类分子指纹图谱这一发现本身所带来的惊喜之外,如果缺乏物种形态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知识,此研究进展也几乎无用武之地。如果一个分子生物学家仅着迷于试管世界,而不了解他所研究对象的生活史,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同样,真菌的自然史数据也可以支持并为生态学和谱系发生学研究提供多种机会。而生物信息学正是为此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为这类研究提供平台以获取相关数据。生态学研究一般不考虑系统进化,但可用它将生物进行功能群或营养群的归类,比如菌根、腐生、寄生等,尤其是在缺乏分类学数据的情况下。在针对群落生态学和菌根真菌的研究中发现,系统进化对研究识别生态学特征是个很好的起点,因此建议延伸到整个真菌群落中。对这一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因此,了解和掌握自然史及系统进化知识可以帮助解读在环境研究中菌类的生态作用,哪怕是在这些菌类还未得到正式描述的情况下。”与任何一项研究领域所普遍存在的规律一样,发现的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越多。菌类生态学的研究道路上充满许多机遇,这里列出一些重要的方面:重新关注菌类自然史的基本知识,不断收集汇编野外数据,尤其是持续多年的研究,以获取菌类群落结构生态变化的重要证据。继续菌类生物学的研究,更好地为理解分子识别提供基础。确定真菌的不同竞争策略及其与生活史之间的联系。突破抽样的限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更为准确的真菌物种多样性评估。将已确立的生态位分化模式与功能基因研究手段联系起来,增进对菌类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确定在小尺度上导致真菌组合变化的原因,特别是东非米欧埔林地土壤湿度和有机质的影响。对景观尺度上真菌散播模式进行量化研究,并与生态学模式,如演替和生物地理学联系起来。探索与菌根菌相关的研究空白点,以更好地理解生态过程,包括:真菌的多样性;植物与真菌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和机制;林地和森林的物候变化对地下菌根的影响;长期干旱状况下外生菌根菌的生存策略;确定森林系统中复杂而隐秘的菌类在营养经济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东非米欧埔林地景观层面上食菌动物对真菌群落结构和维护的重要性。理解火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执行适当的可持续管理技术,保护生境。理解菌根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菌根菌适应变化的能力,宿主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是保持生态系统高产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非常值得研究。

甲天下

2019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政企最缺安全运营 安全企业最缺研发测试

7月29日,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9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报告追踪了近三年的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指数,发现中国网络安全人才需求规模依然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表示,我们希望此份研究报告能够对用人单位以及网络安全岗位的求职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此我们将在8月23日的2019北京网络安全大会网络安全人才论坛上对报告的细节进行深度解读。报告显示,从安全人才需求的月度指数变化来看,从2018年10月以来,需求指数呈高速增长趋势,11月份出现第一个高峰,并且首次突破个位数。2019年6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指数达到三年来最高值24.6。报告认为,2018年-2019年度,包括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在内的监管部门发布一系列法规或规章中,很多措施明确要求设置网络安全专员。因此极大的推动了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此外,很多大中型或大型企业,已经开始着手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安全团队,以应对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日常威胁与突发事件。报告预计,未来包括安全专家、安全顾问,及高级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报告还分别对政企机构和安全企业的网络安全人才岗位类型分布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对政企机构而言,安全运营与服务类岗位需求量最多,占32.7%,其次是研发与测试类岗位25.0%,销售类占11.7%。安全企业则对研发与测试相关岗位需求最多,占29.5%,其次为销售类岗位,占21.4%,安全服务类占14.4%。《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是由智联招聘与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开展,报告旨在深入研究网络安全人才的市场现状,了解用人单位特点及人才特征,反映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与供需结构等,借此希望促进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前,该报告已经连续三年发布,在网络安全领域获得强烈反响。来源:消费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