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刚刚!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一所新研究院!刘昼

刚刚!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一所新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频频放大招,与华能集团、中核工程公司签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并召开了院士会见会,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等40名院士。图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官网获悉,在签约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分别与中核工程公司、中国华能集团签署了共建核电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技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共建“能源安全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又一所研究院成立!图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此外,2019年9月1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此研究院也是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瞄准能源、动力、环境等相关领域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国际先进学科方向与团队,筹建国际一流水平的能源与动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我国能源产业获得国际能源前沿技术和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并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与动力体系提供技术保障。以及还成立了西安交大——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西安交大——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因此,不知此次成立的能源安全技术研究院与之前建立的三所研究院,特别是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何异同呢?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交流!

纥之则啼

西安交大徐州科技园落户贾汪

西安交大徐州科技园落户贾汪大吴街道。大吴街道办事处供图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通讯员 刘博)5月22日,贾汪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再传喜讯:贾汪区人民政府与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政产学研合作,首个合作项目西安交大徐州科技园将落户贾汪。据了解,西安交大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大学,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之一。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在长三角区域设立的副厅级教育科研事业单位,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在长三角等地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基地、教育培训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建成13个科技园及双创基地,其中漕湖科技园、独墅湖科技园以及汾湖科技园已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交创客、启点咖啡等4个众创空间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拥有院士6位,国家级人才30余位,省市区领军人才300多位;目前在孵科技企业2000余家,毕业科技企业200余家。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政府与高校的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加强贾汪区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交流,推动双方在科技园建设、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等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助力我市打造“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快科技园建设,吸引优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贾就业创业;进一步推动双方教育、培训、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基础教育探讨,深化科研合作,为贾汪区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贡献力量;积极引进西安交大优势学科资源,在贾建立科研机构,吸引高科技人才项目入驻,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企业孵化,为贾汪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和科技支撑。记者了解到,首个合作项目西安交大徐州科技园将落户贾汪区大吴街道,项目分三期建设,由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负责运营招商,今年将重点围绕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与ICT、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组建招商团队,引入科创团队,招引科技型企业,加快打造全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10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发明专利10个,引进省级双创人才2人,着力打造由政府、产业、大学、研究、科技、资金、媒体、中介等要素构成的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大学科技园。经过3到5年努力,将西安交大徐州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和集聚区。西安交大苏州科研基地党工委常务副书记、苏州研究院院长吴军华表示,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将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围绕政企学研合作,为地方发展提供教育、人才、科技、平台支持,借助西安交大优质资源,推动校地深入合作,以务实的精神,扎实的作风,推动科技园建设,助力贾汪转型发展。

胡瑗

名校的“理想寄托”、名城的“破题关键”,南大与苏州牵手的背后

我苏网讯 今天,江苏人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爆了——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9月8日正式奠基开工。2021年起,在苏州也能读南大了!此次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选址苏州高新区,将重点打造化生医药、材料能源与工程等五大学科群,打破院系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预计办学规模1.2万人,涵盖本硕博。苏州,从曾经高教领域的“小透明”到现在“名城名校”融合共进成绩瞩目,“苏州高地”如今模样几何?这里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产学研融合创新下,又将如何开局?“大牌”蜂拥而至兼容并包、异地办学,托举出高教“苏州模式”此次南大和苏州的“校地合作”并非首次。早在2003年,南京大学就在苏州成立了研究生院,至今已连续招收13届学生,并成为苏州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苏州与各大高校的融合共进也在遍地开花。今年9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刚刚迎来首届296名学生;去年,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始动工,苏州太仓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该校区首期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建设10个学院、10个研究中心以及1个基础课部。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迎来首届学生通过梳理记者发现,自2002年10平方公里的“苏州研究生城”培土奠基后,安家苏州成了不少大牌高校的选择。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苏州研究生院,后来西交大还在苏州开办了苏州西交大附属中学,短短几年就打造成了苏州名高中,此后甚至还建立了科技园,成为校地共赢的典范;2012年,主要包含中法学院和国际学院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正式成立;2013年,由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也选址苏州昆山,次年即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不仅国内名校扎堆,这里更引得国际名校纷纷“驻足”。2013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合作共建了洛加大苏研院;2016年,悉尼大学中国中心在苏州正式成立,成为悉尼大学首个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2018年11月,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开幕,这也是牛津大学第一个海外物理学和工程学研究中心。据相关媒体统计,自2003年以来,先后布局苏州的国内外知名大学有9所,研究院所6个,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众985高校设立的研究院。十几年的经营积累后,高校异地办学的“苏州模式”已然成型。名校邂逅名城名校的“理想寄托”,名城发展的“破题关键”为何南大等“大牌”们都纷纷青睐这片太湖之滨、苏绣之乡?7月22日,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曾说:“苏州校区将是南京大学发展的增长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擎天人才的集聚地、国家战略的服务区、高端国际合作的桥头堡、政产学研交融的大平台、南大理想的新寄托。”阐述苏州校区战略地位的同时,他更点明了苏州是高校“理想的新寄托”。 这份“理想”在区位经济上。如今的苏州,仅次于深圳,已稳坐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正日渐清晰。2020年上半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8%;实际使用外资78.28亿美元、增长151.6%,总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投资735亿元、增长26.3%,增速在东部城市、“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位居前列。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曾直言不讳,“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大苏州校区在此办学能够直接汲取实践养分。”这份“理想”在产学研环境上。苏州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融合有基础、模式成熟,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已经形成了完备高效的模式。已有高校的“技术外溢”以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成果培育加速,必定会聚焦更多后来者目光。 这份“理想”更在政策扶持上。苏州似乎总是对高校“厚爱三分”,2017年底,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明确要重点支持在苏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一批站在世界创新前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顶尖型人才,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带动原始创新的领军型人才,以及富有创新精神、行业急需紧缺的骨干型青年人才。开工仪式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郑重承诺,将用最实举措服务各路英才,紧扣“金字塔”“全链式”“国际范”三个关键词,以最优越的人才新政和最舒心的服务新政,更优引才留才,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政策倾斜的背后,是苏州对高校助力城市发展的殷殷期待。高校少,尤其是名牌大学等高教资源的缺乏,始终是苏州发展“心头之痛”。作为全国工业城市的“三甲”之一,苏州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制造业。蓝绍敏说:“希望南大苏州校区聚焦苏州主导产业方向,建设出一批高水平品牌特色专业,开展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增强苏州产业链优势。”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在此前采访中也表示:“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必须要跟高等教育、高等研发机构密切融合。”他认为苏州这么大制造业总量,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据了解,南大苏州校区将强化“新工科”建设,强调政产学研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产业正是苏州高新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区内聚集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同时于今日揭牌的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苏州总院,目前已经有二十余个预孵化项目即将落户,首次预孵化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并将以定型技术、产品推向市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从高校严重短缺,到如今名校集群、大院大所林立的高等教育特区,相信良好的高校建设必将为苏州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城市注入一剂新的强心剂。 (版权归江苏广电我苏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我苏网记者/朱彤 部分资料来源:苏州日报、江苏新闻、交汇点等)

李时珍

苏州举办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 推动深度合作

央广网苏州11月20日消息(记者景明)11月19日,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在江苏苏州举办。大会以“开放合作、智汇苏州”为主题,通过举办高峰论坛、校企对接、项目签约、大院大所板块行等系列活动,推动大院大所与苏州深度合作。全国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的62位大学校长、14位院士、33位科研机构领导亲临大会现场。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欢迎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苏州要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创新,更深层次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苏州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希望校地、院地双方各展所长、强强联合。大会现场发布了“苏州-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以苏州科技产业发展信息空间布局为宗旨,以大院大所、重点产业、高新企业为点,以科技孵化、载体资源、金融服务为线,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全产业链。通过全面、生动展示苏州科技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为科技人才选择苏州、创业苏州,扎根苏州,提供便捷、直观的预期和资讯。同时发布了《苏州大院大所合作政策》,进一步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建立制度保障。大会期间,包括校地合作、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内的共有112个项目在苏签约落地,投资总金额575亿元,充分汇聚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苏州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激励先进、树立典型,大会对“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鼓励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快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会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向苏州颁发“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城市”,并发布了《中国·产学研合作苏州宣言》,宣言中倡议:积极建设一流的产学研合作载体和平台,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健全科技金融制度,发展科技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在嘉宾分享环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亚平通过视频发言,他谈到,苏州市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厚,希望双方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不断拓宽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强创新链、人才链的联动,助推苏州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吕建现场发言,他说,苏州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江苏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表率。此次大会,体现苏州诚意合作态度,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南京大学将和苏州携手共同打造新时代、新阶段,科教兴市的新标杆。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发言,他说,苏州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苏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西安交通大学将助力苏州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典范。此外,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谢赫特曼先生、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分别进行了发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苏州积极“育先机,开新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较强的韧劲和活力,前三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1.4亿元、增长2.1%。苏州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深化“院所合作”作为汇聚创新要素的重要抓手,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列全国第三。累计与238家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平台载体130多家、产学研联合体1870个,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下一步,苏州将推动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携手共建一批产学研联合体,加快锻造苏州高端科创资源的“新长板”;将以更优越的人才新政、更舒心的服务新政,全面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各路英才搭建完美舞台。站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蓄势开局的特殊节点上,苏州,这座有速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城市,将以更开放、更创新、更包容的姿态,携手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得力“同盟军”,共育产学研合作之树,着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共同绘就现代姑苏繁华图。

朋友圈

西农大布局深圳,西北4所“985高校”研究院齐聚深圳,在一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近日正式成立,至此,西北地区的四所原985高校: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终于齐聚深圳,正好凑一桌。以前还琢磨西交大西工大兰大都在沿海发展地区布局新校区或者研究院,西农大这稳重的性子肯定能扎根西北毫不动摇,原来是我想多了。西农大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入园(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的全国九所重点大学之一,不过相比哈工大(深圳)这种异地校区模式,西安交大将异地校区放在了苏州。虽然目前还只是叫“苏州研究院”,不过从其官网地址“xjtuszxq”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异地办学除了深圳青岛,最理性的办学地就是苏州和南通(离上海近)。西交大苏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也是早期加入的深圳虚拟大学园,但是同样避开名校锋芒,将异地校区放在了苏州所辖的太仓(离上海极近),将作为西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友谊校区、长安校区、太仓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太仓校区预计在校学生数达5000人,教职工1200人,设置15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同时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签约兰州大学在深圳设立了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兰州大学异地校区选在了南通(兰大南通基地),目前已经正式招收研究生,虽然兰大官方一再否认推进南通校区建设。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一直被人诟病,网友们声称“国内最孤独,最荒凉”的校区之一,之前传出要在青白石建立新的新校区,不过后来被否决了,只能大力发展“夏官营大学”。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目前看来除了西工大太仓校区板上钉钉推进速度较快,其它三所院校异地校区的建立恐怕还得等待时日,西农大建新校区不太可能,毕竟农业大学局限性较大。兰大虽然说异地建校区会大大改善目前的人才流失,但是那样对兰大本部带来的影响不难以预料,可能还会加速人才流失。

罗光

又一所国家级重点高校落户苏州!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近日,长三角城市重要中心城市苏州再有一所国家级重点高校落户,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拟定建设,总规划面积约两千亩。学校将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聚焦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地球资源等高端领域研究生培养,重点在新能源、光电技术、生态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科技专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到苏州的高校,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苏州大学。在不少人看来,苏州大学是实力最强、声望最好的地方管理211高校。不过,仅靠苏州大学一所名校是远远不能满足苏州经济发展需求的。据统计,当前苏州的制造业总规模仅次于上海,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工业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外来人口多,苏州的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七百万,但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不高,南大苏州校区的建设可以为当地输送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口素养。其实在苏州已经有不少985高校级别的大学落户,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如果算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211高校和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苏州落户的“大牌”高校已有十几所。如今,又一所国家级重点高校南京大学落户苏州,建立苏州校区,说明苏州对高层次大学的需求力度丝毫没有减弱。南大苏州校区落户地苏州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苏州这么大制造业总量,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南大与苏州的合作,是一次全面的战略合作,南大苏州校区会依据苏州制造业或产业发展现状去提升、优化学科设计。另外苏州校区还会将之前南大与苏州下辖县市区合作的多个资源予以整合,以实现优势共享,给科技成果带来更多成效。苏州因南大的加盟变得愈加强大,南大也因此获得了更多资源和空间,且苏州的国际化与很高的开放度会极大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南大发展迎来重大机遇。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很常见,名校也不例外。国内排名前十的高校,极少有高校未合并其他院校或异地办学的,在南大苏州校区拟建之前,南大算是其中之一。正因为如此,南京大学一直是被人们认为是“注重内涵建设,不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的著名学府。然而南大最终还是没有憋住!据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会长徐先生介绍“过去几年南京大学发展相对较慢,虽然南京当地的校区在扩大,但还是限制了南大的发展,现在需要扩张,到苏州吸引一些新的机遇和资源”。徐先生的发言既说出了南大近些年发展遭遇的困境,也提出了南大走出发展困境的解决办法,某种程度上与南大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官方也已经把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定位为一个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办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第二个南大”。大家都很清楚,相关部门对高校异地校区办学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异地校区”。鉴于此,有人对南京大学设立苏州校区有疑问。这就不得不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了。苏州校区建成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整体搬迁至苏州,并在新校区中负责本科生培养任务。新校区由已获批的独立学院搬迁而来,一定程度免除了“异地建立校区”的尴尬。所以,南大新校区的全称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金陵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就自然成为南大苏州校区的一个重要建设点。有了异地校区的南大,会不会复制“浙大速度”呢?我们拭目以待!

末班车

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高校服务专业馆开馆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又是一年迎新季。10月28日,“一见倾‘新’·见梦想起航”2020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高校服务专业馆迎新季启动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成功举办。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文体旅游局)副局长何雯、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琰、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任季诩淙,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等高校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仪式上,园区图书馆高校服务专业馆“融学堂”通识课堂正式上线。“融学堂”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通识课程体系,集合高校优质资源,规划经典阅读与传统文化、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生命教育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艺术体验与审美欣赏、社会分析与职业规划六大模块,优选人民大学、中科大、东南大学、西交大等知名高校的精品课程,通过进校园专题讲座及在线观看课程视频两种方式,全面充实高校校外教育资源。自9月启动以来,已在“文化云”平台发布精品课程视频近150部,走进新国大、中科大、西交大举办专题讲座3期。为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助推区域产业发展,园区图书馆高校服务专业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共建联合科研基地。围绕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能源物联网研究、碳封存环境监测与预警、单晶体材料等方向,图书馆主动作为,针对性提供参考咨询、专利分析、领军项目申报辅导等服务,经常性开展学术研讨、产业对接、科研人才培养等活动。此外,在园区图书馆C区还专门设立了名家名著文献共享中心,收录人文社科领域的名家名著以及知名出版社的经典图书近2万册,接受人民大学、东南大学等9家院校捐赠名师学科专著上千册。师生还可以免费访问图书馆购买的各类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科技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平台,享受数字资源服务。活动现场,主办方还策划了“新”喜集。现场分为“新喜区”、“文汇区”、“书斋区”和“游艺区”五个区域。“全球化引领科技未来”、“整个校园都是博物馆”、“章服之美,礼仪之邦”、“中国结,中国情”、“你选书,我买单”等特色摊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海量数据资源和产品展示亮相迎新季。本次活动将书籍、手工、传统文化串联,给公众一个充分展示多样文化和传播优质阅读的机会。在场的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办公室主任陈晓松告诉记者,独墅湖图书馆在周边的高校科研院所都设了阅览室,我们需要什么书,他们会送书上门定期更换,这样我们就不需要自建图书馆,让我们感觉服务很好,很贴心,高校服务专业馆的设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温馨的阅读空间。这次很高兴来参加迎新季活动,作为英国牛津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科研性质的唯一机构,我们可以作些自我宣传,提升知名度,告诉大家英国牛津在苏州有这么一个研究院的存在,让新生们了解我们研究方向、研究队伍来自哪些国家地区。同时由于我们在这里发展很快,也需要优秀大学毕业生,这次也可以在新生作些招聘推广宣传,让新生今后有更多选择!园区独墅湖图书馆副馆长邱振表示,今后,高校服务专业馆将进一步探索“资源共享、错位服务”模式,携手区内院校,提供精准化、优质服务。(杨纯燕 金杉)

李贽

又一所985“落户”苏州!名校与名城携手共建大势所趋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作为国内经济实力超强的城市之一,苏州又迎来了一所985高校。同时,苏州所辖的太仓成为了全国首个拥有985高校的县级市。苏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不仅在江苏省地位显赫,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相当的名气。然而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苏州与经济实力略逊于自己的同省城市南京差距颇大。苏州本地仅有一所“双一流”高校苏州大学,这与拥有十几所“双一流”高校的南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为了改变“经济实力顶尖,高等教育资源扯后腿”的状况,苏州一直在寻求与市外诸多名校合作: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将于2021年9月开始招生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以及刚刚开工奠基的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均是苏州与著名高等学府合作的经典案例。除引进知名高校建立校区外,苏州还吸引了更多的名校在当地建立研究院,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等。不少人从苏州与众多“双一流”高校的合作中看到了深圳的影子。与苏州很相似的是,拥有超强经济实力的深圳,也没有多少顶尖级的地方高校,其提升城市高等教育水平的方式也是与市外名校合作。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以及正在筹备或建设的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武汉大学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深圳近些年已经与数十所境外知名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展开合作,共建校区、分校或研究院所。而与苏州合作的高校数量,也达到了两位数。高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结构,乐意选择与发达城市合作;发达地区为了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不断提升地区人才“含金量”,乐意与知名学府合作。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景象:名校和名城正在加速融合,名校与名城携手共建大势所趋。从城市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看,“名校+名城”模式对双方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促进作用。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其在多个地区的招生中,深圳校区的分数线已连续多年超过校本部。2019年安徽高考,理工类,哈尔滨工业大学投档线为633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投档线则为644分;2019年江西高考,理工类,哈尔滨工业大学投档线为621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投档线则为638分。虽然部分高校苏州校区或深圳校区分数线低于校本部,但这些高校通过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合作,实现了声望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名城引进名校,也拉升了城市的声望,让城市更富竞争力和魅力。苏州是东部名城、深圳是南方重镇,它们肩负着不同的发展使命,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再强,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才和科技底蕴支撑,可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崩塌”,或者被其他城市赶超。因此,许多像深圳、苏州这样的名城,即便经济实力顶尖,仍有很强的危机感。为了保持经济上的优势,它们不得不发展高等教育,而引进顶尖高校自然是最好的发展方式。但,“名校+名城”会造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极少数地区聚集。很多人担心,经济不发达地区考生享受到的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将越来越少,高等教育的不平等会逐渐加剧。至于会不会出现这种状况,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道不可壅

中国人工智能20城之苏州

近日,2019中国人工智能峰会(CAIS2019)在南京隆重召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织评选的8家人工智能示范园区正式公布,其中苏州占据了2家:苏州高铁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园和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作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智能制造基地,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聚焦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产业格局,产业链已集聚400 多家领域内企业, 培育了思必驰、聚合数据、科沃斯等一批明星企业,但还缺乏像BAT、科大讯飞等具有行业示范、辐射带动的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较少,核心人才不足是阻碍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几年,苏州探索通过举办会议、会展和赛事等方式来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依托中国计算机学会等知名学术机构,有效聚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各层级资源人才。一、苏州画像活力之城,智造之城苏州依托科创实力、研发投入及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列省内智慧城市首席。同时,凭借与上海临近的区域位置,在人才引进、产业对接上占据一定优势,目前苏州已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苏州AI画像聚焦智造、自动驾驶苏州除了在政策上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聚焦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优势领域,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图谱:应用层:在应用层面呈现集群效应明显,全面开花的局面。涉及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安防、金融等,其中智能制造、自动驾驶领域集群优势明显。技术层:在技术层面主要聚焦于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领域,涌现出包括思必驰、华兴致远在内的一批本土企业。基础层:在基础层面,主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优势产业拓展行业应用,涌现出包括天聚地合、博纳讯动、科大国创等明星企业。二、苏州人工智能政策重视AI发展,人才政策显眼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政策方面优势明显,自2016年以来,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加速、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以及人才创业创新需求,发布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已多次出台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政策,涵盖高端人才招聘补贴、大学生实习补贴、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奖学金、安家补贴、薪酬补贴、子女入学、安居等多项优惠政策。苏州AI政策两家人工智能示范园区2019年在“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中,苏州国际科技园、苏州高铁新城成功入选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苏州国际科技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等创新示范基地。苏州国际科技园旗下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和下一代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以打造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品牌为目标。目前,苏州国际科技园目前已培育、引进人工智能公司超过200家,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呈现,产生了思必驰、盈联智能、清睿教育、跨界软件、车萝卜等一批园区特色企业,涉及家居、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和场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苏州高铁新城位于苏州相城区,临近苏州高铁北站,占地面积约28.5 平方公里。由于成立时间较晚,目前园区吸纳的企业主要聚焦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及大数据三大领域。目前,苏州高铁新城目前已培育、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超过150家,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苏州高铁新城的产业集聚度与技术积累优势较为凸显,涉及算法集成、激光雷达、C-V2X、仿真测试等企业,涌现出 Momenta、智加科技等一批优秀的科创企业。园区政策千亿产业基金,虚位以待苏州人工智能布局尚在发展初期,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研究经费有限,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苏州政府积极引导投资机构设立产业基金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千亿。三、苏州人工智能项目相城区、工业园区,你追我赶据算力智库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苏州255家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相城区,分别为188家、57家。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于最近5年,其中以2018年最为密集。苏州AI企业分布优势产业,重点突破在行业细分上,苏州的人工智能公司较多集中在自动驾驶(交通出行)、智能制造、云平台及大数据等行业细分,其中智能制造涌现了包括华兴源创、江苏北人、瀚川智能在内的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交通出行领域则产生了奇点汽车、智加科技、Momenta 等明星企业。云平台以及大数据服务包括各种数据服务、企业服务、智能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等,代表公司有博纳讯动、天聚地合等。机器视觉、自动驾驶、智能智造及智能语音四个方面的代表公司分别为:华兴致远、魔门塔(Momenta)、华兴源创、思必驰。四、苏州人工智能科研力量科研院校与机构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由于苏州高校资源较少,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苏州持续加大投入,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同时,引进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落户苏州相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提升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2018年底,在苏州聚集了包括中科院电子所、计算所等多家国家队科研院所、中外知名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或实验室,为苏州发展人工智能持续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科研机构:2006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2017年,中科院自动化所苏州研究院2017年,中科院计算所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企业实验室:2010年,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院2012年,华为苏州研究所2013年,微软苏州研发中心2016年,苏州百度开发者创业中心2017年,苏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研究院2017年,科大讯飞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高校研究院:2001年,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2005年,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2007年,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2017年,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作为以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区域,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增长和产业集群的浓缩体。政府通过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发挥各类资源的集聚效应,从而为园区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优质的整合资源。尽管苏州市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属于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第一梯队,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较少,核心人才严重不足是阻碍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存在产业集群效应,但集群标签尚不突出,仍然缺乏像BAT、科大讯飞等具有辐射带动的龙头企业。未来,需要将优势产业领军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投融资层面也适当倾斜,着力培育一批龙头明星企业,才能带动整个区域的人工智能行业。来源:算力智库

三名

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千家单位万名学子2020年金秋招聘会暨校地校企合作研讨会”

央广网西安9月25日消息 9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千家单位万名学子2020年金秋招聘会暨校地校企合作研讨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成功举办。上午8点40分,活动启动仪式在涵英楼千人报告厅举办。活动由西安市政府、陕西省人社厅、陕西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指导,西安交通大学承办。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在开场致辞中感谢各地、市政府,重点企业对西安交大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交大毕业生的青睐和培养,并向与会嘉宾隆重推介“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欢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协同创新,共谱校地、校企人才合作的新篇章。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方伟在致辞中肯定了西安交大在学生就业方面的突出成绩,对本次招聘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后疫情时代的就业趋势及国家、教育部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范永斌对西安交大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向与会嘉宾隆重推介陕西省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洽谈合作。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王安民在致辞中提到中核集团与西安交大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紧密友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去年,中核集团与西安交大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合作建设了“中国西部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未来一定能够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共同为国家核工业做出贡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人力资源部部长魏开顶在致辞中表示,西安交通大学一直为中物院输送优秀人才,并开展各类科研合作,相信双方未来一定会在中国西部创新港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西安交大1997级校友肖明在致辞中感谢母校的培养,回顾了中兴通讯与西安交大一直以来的友好紧密合作,期待在创新港开展新的合作。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的组织部门、人社部门领导、嘉宾,40余家央企、重点单位的领导,省内兄弟院校校领导、就业工作的负责同志,校内相关职能部处、各学院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毕业生代表等总计500余人出席本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郑庆华副校长主持。启动仪式结束后,97家各地组织、人社部门,各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等分别到能源科学与技术、新媒体研究院组,高端装备、空天与力学研究院组,电气科学、材料科学研究院组,电子信息科学、数学、物理研究院组,化工、化学、人居研究院组,MED-X、转化医学、全球健康、生物证据、药物科学、精准医疗、生物医学实验中心研究院组等六个研究院组参观座谈并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研讨。同时,“千家单位万名学子2020年金秋招聘会”在创新港涵英楼南广场火热进行。现场共有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西安市、苏州市、佛山市等20余地人社部门携当地知名企业组团来校参会,中电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西电集团、中兴通讯、华为公司、中建八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来校招聘高层次人才。全场总计1236家参会单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医药卫生类单位166个,共计提供岗位7万余个。来自西安交大及省内外兄弟院校的2020届、2021届毕业生近万余人参加。据了解,举办本次“千家单位万名学子金秋招聘会”,是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五项要求”,落实“以内循环带动和促进双循环”的整体发展战略,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具体举措,为全国高校创造一种政府指导、高校搭台、企业唱戏的协同育人,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示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