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不做“佛系旁观者”守护医者初心!“超燃”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毕业典礼势辱

不做“佛系旁观者”守护医者初心!“超燃”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毕业典礼

图说:上海交大医学院2019届毕业生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提供(下同)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857名2019届毕业生迎来了毕业典礼。在文化广场,典礼现场是一片“红海”,气氛爆“燃”。毕业生身着学位服,手挥五星红旗,激昂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也唱出了医学生的心声——“青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终生”。今年交大医学院2019届毕业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们身着学位服,井然有序地依次走上主席台,学院领导和导师代表一一为他们颁发毕业证书、拨帽穗。今年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第九次怀着“嫁女儿”的心在毕业典礼上嘱咐即将远行的学生,“希冀所有的你们成为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陈国强院士对毕业生说,未来30年,医学革命将处于攻坚阶段,医学科技将处于人类医学史的“爆发期”,完全可以相信,层出不穷的生命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推动医学发展和进步,信息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医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医学的对象也将从以病人为主逐步转变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实现从以防病治病为主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的转变。“这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医学健康领域的颠覆性剧变。作为医学生,你们准备在这出大戏的高潮,担纲怎样的角色?”陈国强说,“我给你们的忠告就是,不要做‘佛系’旁观者,不要生活在所谓的‘二次元’世界,不要因为怠惰而中场就‘领盒饭’。不管技术变化如何炫目,‘医者之一生,乃为他人非为自己,不思安逸,不顾名利,唯舍己救人而已’是我们最大的定力,也是最大的初心。”图说: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寄语毕业生 圆“中国人民的幸福梦”,陈国强院士传给医学生们一套能够化解矛盾、赢得挑战的“化骨绵掌”,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平等意识、诚信原则一以贯之,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创造医学新理论、突破医学核心技术,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共享公共医疗服务。“同学们,你们会很辛苦,但从事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你们也会很幸福。”他最后寄语毕业生,要将小我融入“健康中国”的大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该成为交医人的使命担当和面对未来的姿态。从学生到年轻医生,成长为教授、老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李青峰作为教师代表与毕业生分享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懂得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他还记得实习时,产科老师面对突发因羊水栓塞而面临窒息的婴儿,毫不迟疑冲上前去口对口吸出婴儿口腔中浑浊的羊水;也记得读研时老师质问“当病人是你的亲人时,你会给他这个高风险手术方案吗?”更记得自己的导师坚持每周末看文献进展每周给大家讲课,将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再临床,收治走投无路的患者,背后是多沉重的一份责任;面对病人的性命嘱托,为了更好地救治,以不断创新创造生命奇迹……“医学不是无所不能的,许多病仍治不好,但对陷入无助和绝望的病人,医生总应该去尽心帮助、安慰。手术刀是冰冷的,但医者的心是温暖的。”李青峰说,“从无数工作在一线的医者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关爱和敬业,是代代相传的医者之路,也是对大家熟悉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和日内瓦宣言的最好诠释。”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毕业典礼的最后,全场师生共同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在动人的歌声中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一起铭记温馨难忘的毕业时光。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米夏尔

2020年最新高校排名,西安交大进步最快,北京协和表现抢眼

现在已经临近高考季,高三的学生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们能够为自己孩子做的事情,除了照顾日常的起居生活之外,还可以关注大学遗迹专业相关的信息。可以肯定地说,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会变得更短,所以各位家长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就在今天,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在各大平台发布2020年中国最新高校排名,这也是为各位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提供参考。因为软科是世界四大排行榜之一,所以相对而言,还是非常的客观,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各个高校的排名情况。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两所高校,所以排名前两位,相信是没有争议。这次的第三名到第五名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一点是引起大家的注意。比如浙江大学的实力提升得很快,各方面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所以这次能够排名第三。上海交通大学发挥工科的优势,发展的步伐也是非常的快,所以排名第四,保持着自己的位置。而南京大学进步两位,不再是华东五校的“守门员”,也是可喜可贺。复旦大学则是退步到第六名,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从2020年教育部学科抽查结果来看,复旦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是有比较多的问题,这可能也是影响学校排名的重要原因。另外,中科大是排名第七,还算是保持着比较不错的位置。本次进步最快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11,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工科名校。由于陕西省政府对西安交大的投入逐渐增大,学校在科研成果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比如2019年国家三大奖,西安交大就表现得很好。本次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排名表现得很抢眼,毕竟这首规模非常小的医学类院校,虽然在行业内是有很高的知名度,实力是很强,但往年的排行榜里面,因为没有规模的优势,所以排名是比较靠后。如今能够在23名,也是让人感到意外。此外,在100强的榜单里面,还有多所“双非”高校表现得很不错。比如南方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都是实力很强悍的高校,也很受学生的欢迎。还有深圳大学、江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整体的进步都是非常的快。这些学校也将会成为双一流评估里面的“黑马”。以上就是关于眼科2020年中国高校的排名情况。相比于国内的其他排行榜,这份数据还是非常的客观,也可以作为学生们填报志愿的参考。

葛生

西安交大博士自杀:这个世界从不需要以死相拼的人

最近被网上的一则新闻刺痛。 29岁的杨宝德是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他原本计划着和女友一同出国留学,却在圣诞夜跳河自杀,而死因与他的导师有关。 据说,这名博士生在生前经常被他的导师拉去挡酒、拎包、去她家打扫卫生,还帮她擦车。 于是网络上涌现了一边倒的言论:“寒门博士不堪女导师奴役自杀”“西安交大医学院博士被其导师逼死……”“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寒门博士之死:博士生怎成导师“家仆”?”……详细了解了一番,这位导师的做法确实令人发指。她经常对其学生进行无理索取;把学生当做自己家中的保洁工;要求学生秒回自己的微信,稍有怠慢就不止,学生必须全盘交代方才罢休;甚至干预学生的情感问题和人生决定;这种越界的管理已经变成了一种强制性压制。这种毫无底线、没有师德的做法遭人唾弃也不足为奇了。但这位女博导不只有杨德宝一个博士生,而其他博士生面对导师的无理要求却没有把自己推向死亡。 而根据杨宝德女友所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自杀,他曾经还有自杀未遂的情况。 那么,当众人把矛头指向导师,指向高校,要求严惩导师,声讨校方重视师德建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拉回学生身上。作为在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作为在名校就读的博士精英,他的内心为何如此脆弱,以至于放弃自己的生命?可悲可叹。人生在世,搞清楚这三点,也许真的能救命。一、把握底线,懂得拒绝杨宝德与师门同学有自己的一个微信群,名为“难兄难弟”。他们经常会在群里吐槽导师的种种行为。 面对导师的压榨,有位博士生这样说道:“不管什么时候,咱都尽学生本分,但对过分要求,尤其是学业之外的无理强迫,要勇敢说不。” 而杨宝德却没有对导师说过不,这种顺从也许与其善良的内心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他不懂得拒绝。 杨宝德曾这样描述自己:“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我喜欢帮助人,基本别人开口了需要帮忙的不需要帮忙的我都帮了,这导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无成。” 这段话令人心生怜悯,但更多的是气愤,一个连自己的意愿都无法掌控的人,还能掌握得了什么?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他总是被导师一次次压榨。 杨宝德的女友这样形容他:“他很纠结,也很抑郁。有苦不愿意与他人倾诉,经常把不良情绪深深埋在心底。”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完美的,也都会有各自的缺陷。而杨宝德天生报喜不报忧的性格,外加对外一味地顺从,更会使他在人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拒绝别人,往往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这样的人,只有在满足别人时,才能在他人的赞美中获得自我肯定。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那些说“我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其实内心最害怕受伤,害怕被别人拒绝。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什么都接下来做了。《人间失格》里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类人的问题:“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然而事实是,不会拒绝别人,往往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与其痛苦地接受,不如潇洒地拒绝。二、挫商比智商更重要 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 前几天,编剧六六在微博发文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个村娃,自视甚高。俺们跟师,出门拎包抱着杯子,鞍前马后办入住,洗洗涮涮海生怕师父不满意。人哪!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所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 此言一出,就被网友吐槽,还有网友直言要取关。六六的话也许有些不明真相,但也不无道理。 杨德宝是他们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他不能输,也不敢输。他不能有半点退缩,只能埋头向前,这种环境造就了他报喜不报忧的性格。 他生前一直想和女友一同出国深造,导师虽已同意,却迟迟不肯放他走,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也一直埋在他的心底。 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定义过一种症状:低挫折忍耐度。如果借用智商情商的概念,这就是面对挫折时的“低挫商”。 他认为,许多当代人已被“宠坏”,无法忍受事情有丁点不顺。低挫商的人面对稍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继而不可接受事实,甚至导向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思维定式付出的代价一是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二是糟糕的行为决策,比如极端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上升,青年自杀数字是在25万左右,这些当中有很多都是高学历的佼佼者。 而根据专家研究,智商只决定人成功因素的20%,高情商和高“挫商”决定成功的80%。然而,大学生一般智商都比较高,情商属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是“挫商”有待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学院毕业典礼上曾激励学子们走向社会后要提高“挫商”。这位大名鼎鼎的院士经历了文革,当过工人、锅炉工、宣传员、医生,而且还被安排去研究自己最不喜欢的专业。即使是这样,他依然坚持着在呼吸病方面刻苦钻研,而且还取得了成就。 如此看来,一个人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挫商。那些生活中经历的磨难,往往是提高挫伤的有利契机。 三、自尊心太强会要命 据研究表示,我国的高学历人群是自杀的高危群体,且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与他们强烈的自尊心的有关。他们从小承担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社会期望 ,而现实却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立刻接近成功。 就在前几年,一名年仅32岁的浙江大学海归博士,抛下了陪他一同回国的的妻子和3岁的孩子,跳楼自杀。 这位博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母亲是浙江金华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从少年到青年一路走来,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水利系,其后以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顺利拿下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而就在他回国工作的第三个月,却选择了跳楼自杀。 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在强大的自尊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位博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落差,他没想到他原本的优越感会在回国后的短短时间内瞬间崩塌。这种强大的自尊背后往往带着巨大的自卑感。自尊心越强,自卑感也就越强。如此一来,很容易产生轻生的想法。 知乎上有个呼声最高的观点:“高学历的人,思维会比很多人偏激,会更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但是高学历不一定能成功,也不一定能过上他认为的比较体面的生活。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的人不多,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混得好的人与高学历的重合度不是那么高。” “这也就让这些人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我学历这么好,我理应找个体面的工作,生活应该过得很如意。我成绩好,我就是精英,这些好的东西,都是我该得的,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自尊心太强导致心理不平衡,最后选择自杀。” 《请回答1988》里有句话说:“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守护者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 龙涩纳尔也讲过:“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因为自尊心分明就是脸皮薄,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 自尊心是一颗种子,捧在手里只能枯死,非得被人踩进泥土,在磨难中汲取营养,慢慢成长,变得成熟,最后才能开出花来。 人生路很长,也很短。这一路,你也许会遭遇不公,也许会被人轻视,也许会从零开始,也许会经历迷茫和痛苦,也许会有令人作呕的上司出现,也许会有奇葩变态的各路怪胎处处为难,也许会有种种令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面对这个出其不意的世界,我们要做的不是冲动、不是极端,而是理性面对一切。因为这个世界从不需要你以死相拼,而需要用智慧博弈。

浦夜

这3所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强劲,500分就能上,适合想学医的报考

医生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职业,在很多考生和家长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很多考生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能够考上一所自己喜欢的医科大学,将来做一个行医济世的医生。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有很多,例如上海交大医学院,北京协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等,这些名牌医大学他们拥有几乎顶尖的医疗教学资源,是想要学医的考生的心仪之地,不过他们的高考分数录取线是很多考生所无法达到的。今天小编就给同学们介绍3所综合实力强劲的医科大学,500分就能上,适合想学医的报考。1 西安医学院西安医学院简称“西医”,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该校虽然只是一所普通本科大学,却拥有国家级的“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在教学资源方面西安医学院不亚于其他重点名校,学校含光、未央、高新三个校区,有14个教学单位,18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 潍坊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坐落于山东的潍坊市,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设立的乐道院医护学校和潍县美国长老会医院,现在是山东省省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有浮烟山和虞河两个校区,设有乐道书院、济世书院和孔子学堂,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个、附属医院17所、16个院系,开办26个本科专业,作为省内二批次医学院校里算好的,该校的麻醉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3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创建于1958年,学校于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最多,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最早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系在全国都是可以排上名次的,如果你的分数足够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话,又对于医学类学科感兴趣,该校是不错的选择。以上就是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3所医科大学,那些有意向想要学医的考生千万不要错过了。

忧郁症

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赵英仁:我不是英雄

找感染科赵英仁主任是容易的,因为他基本都在医院里;找他又是不容易的,因为他总是在奔忙:看病人、会诊、培训、开会、协调、督导……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原本有些冷门的感染科推向了风口浪尖,全国的感染科医生都成了最忙的人。谈及自己的网红老友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那句著名的“不能欺负听话的人”,赵英仁笑称,“我们科可都是老实人,从一线到三线,人人冲锋在火线”。赵英仁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交大一附院人,从八零年考入西安医学院(现交大医学院),一毕业就留校分配至一附院。谈及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感染专业,赵英仁坦言自己最初是想去外科的,因为享受拿起手术刀的感觉。“但是当时感染科的老主任舒昌杰老师特别看好我,可能觉得我成绩不错又是个男生,所以亲自到宿舍来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觉得受宠若惊,也可能是盛情难却吧,最后就选择了感染科,没想到从此结缘,一干就是35年。”回忆起从业的最初时光,赵英仁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难”。公共卫生条件差、医疗设施设备简陋、传染病防控基础薄弱都是现实存在的难题。过去传染病比较普及,从麻疹到流脑再到乙脑,都很重很急,尤其出血热,发病严重,致死率高。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像赵英仁这样年轻的传染科医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成长,尤其是临床水平更是突飞猛进。谈到大家都记忆犹新的2003年的SARS,作为传染病医生,赵英仁的记忆更是深刻。“2003年非典的时候,医学科技水平还远远不如现在。当时哪有什么核酸检测,就凭临床观察确认它是不是非典。我当时已经是副高了,平常都是二线兼三线,但面对非典,大家全都是一线。我经常要带着下面的人进病房去查房,现在想想风险真的很大,有时就只戴一个棉口罩。”赵英仁说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仍然实现了普通病房零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和SARS患者零死亡的“四零目标”,包括成功救治了省内唯一确诊感染的医务人员和外籍人员,这些经验为赵英仁未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遽然来袭。作为一名与传染病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医生,赵英仁具有相当的职业敏感性,“2月19日之前,我们团队就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我对全国的感染人数和陕西的感染人数都做了自己的预估,现在看跟当初自己的预判差不多。因为我们对抗传染病的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尽管它是一个新的病毒,我们首先还是保持镇静,没有慌乱。”“举个例子,你看这次疫情中间发生了这么多的感染,甚至包括一些医护人员,但你看感染科的医护人员感染的很少,死的更是没有,什么原因?因为他相比其他人,自身的防护意识、防护能力更强,平常的规范防护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有效地抵御了病毒的侵袭”,赵英仁说。因为有着丰富的防护经验,疫情一开始,赵英仁和他的同事就承担起全院人员特别是应对疫情一线人员的培训任务,护士长杜粉静一天到晚一拨拨地给培训,尤其是标准的穿脱隔离服,内容都是实打实上战场要用到的。赵英仁自己则和李满祥、石秦东等专家走出医院,走进演播厅、直播间,面向社会科普防护知识,介绍防控和救治经验。他自己还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先后两次去宁夏检查防控工作,作为省级专家负责铜川患者的指导救治工作。谈及这次疫情中遇到的困难,与想象中可能谈及的对病毒不够了解、救治没有现成方案不同,赵英仁更多说到的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发热门诊刚建立时病人就诊卡没地方刷,工作人员一拿又有污染的问题;比如发热门诊一开始没有设立化验的地方,造成感染的风险问题;再比如要将感染楼腾空时,几十名病人如何快速分流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直接救治病人的问题,主要是协调的困难,“好在有刘青光副院长坐镇指挥,医务部、护理部又特别给力,兄弟科室都非常帮忙,总算把问题都一一解决了”。赵英仁对第一例确诊患者印象深刻,那一天他正在外地出差做国家督导组的工作。患者情况一报上来,马上启用隔离病房,给与对症治疗。这个患者来院时实际上是符合重型标准的,因为感染科反映迅速,很快采取对症措施,症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缓解,没有发展成重症。此后,随着确诊和留观病人越来越多,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都开始超负荷工作。为了保证救治质量,赵英仁要求三线医生必须带头下隔离病房,他自己和62岁的刘正稳教授也穿上隔离服、带上“猪鼻子”,全副武装深入隔离病区,“只有进去了,才能观察到细节,掌握第一手情况,治疗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我们带头下去,也是给年轻医生护士做示范,坚定大家的信心。”采访中,谈及疫情最初的那段日子,赵英仁禁不住摇头,“刚开始大家还是有恐慌情绪,即使培训了,理论上明白了,可实际工作中一遇到问题,就跑来找感染科。那会儿只要科里有个发烧的,不管多晚都要叫感染科去会诊。我们这些二三线也都被折腾的没办法,根本睡不成觉,经常24小时连轴转,让人抓狂。”不过赵英仁对这种情况也表示理解,毕竟这个病毒有太多的未知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感染科医生那样有丰富的传染病防治经验。赵英仁还谈到治疗确诊患者时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开始收治病人全都是单间隔离,后来因为都是确诊患者,不存在互相感染的问题,于是把病人从一人一间调为两人一间甚至三人一间。后来发现,两个人比一个人好,三个人比两个人好,因为他们在一起能互相交流沟通,谈一些有趣的事情,转移了对疾病的注意力,对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治疗信心都非常有帮助。实际上反映出,心理治疗也是治疗的一部分,这应该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截至目前,感染科一共收治了15例确诊病人,而其中全省最危重患者的治疗让赵英仁难以忘怀。“从看到病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是强阳性,我的心就紧绷起来。”赵英仁说。病人的痰液中病毒含量超出了检测设备的上限,说明它的传染性极强。每次治疗小组进病房,赵英仁都要单独安排人员跟进,不干别的,全程盯着治疗小组每个人的操作,只要出现不规范的地方,马上叫停纠正。“我最操心怎样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绝对不能发生医护人员感染的事情,有一个感染的,整个团队就完了。我过去睡眠质量很好,但自从发生了疫情,我就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最害怕团队中有人生病特别是发烧,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要靠吃两片安眠药才能入睡。”对这位患者的救治,医院可以说是举全院之力,聚全国之智,成立了8名医生51名护士组成的床旁治疗小组,先后组织40余次全院会诊、3次全省大会诊,连线了李兰娟院士和张文宏教授,上了呼吸机、CRRT和ECMO,可以说是不计任何代价,全力以赴救治。赵英仁说,很多工作都做到了极致,输液要精确到多长时间输入多少毫升,用药都是具体到几分几秒。赵英仁的手机从来都不敢关机,重症患者救治群微信置顶,24小时在线应答。他告诉周围的人,晚上办公室不锁门,只要这个病人有情况,不用敲门直接进,哪怕我吃安眠药睡着了,想尽办法把我弄醒,随时起来作战。这次疫情给科室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用赵英仁的话说,就是“大好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但面对困难局面,科室上下团结一心,所有人拧成一股绳,这一点让赵英仁格外感动。刘正稳教授年级最大,仍然坚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带头下病房查房;韩群英教授得了感冒,使劲流鼻涕,就在鼻子下面垫上一层层纱布仍然坚持值班十几个小时;陈天燕教授几十天没离开过病房,对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了如指掌,同时还不断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科研奠定基础;支部书记樊万虎和护士长杜粉静夫妻二人全部战斗在一线,两口子在一栋楼里都难得见面;特别是杜粉静护士长,牙疼超过16天,腮帮子都肿了,饭都吃不下去,硬撑着坚持工作;还有个在休产假的护士非要来科室支援,考虑到她还在哺乳期,不方便来科室,她就主动承担起科室用餐统计、表格填写等工作。每每说到这些,赵英仁总是激动不已,他认为这就是感染科的科室文化,深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集体而骄傲。护士长杜粉静用三个字来形容科室主任赵英仁,“稳、暖、拼”。疫情发生后,从来没见过他慌乱和急躁,即使在最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他也表现地很沉稳,总是有条不紊把事情梳理好,体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他非常关心大家的生活,每当快开饭的时候,他就在楼道吆喝大家,“快吃饭啦,今儿有油泼面,有饺子,有烩面片儿……先吃饭,趁热吃,完了再工作。”如果有医生护士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他都是第一时间安排检查,让大家把心放下。工作中,他又是拼命三郎,自己血压高,没时间去调理,休息不好,只能靠安定入睡。除了偶尔回家洗澡换衣服,其他时间全都在科里。而在赵英仁的妻子——同在医院肿瘤内科工作的肖菊香教授眼里,赵英仁永远都在忙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周末还有学术交流。“疫情爆发后,他一直吃住在科里,我们在一个院子都没见过面,只能靠手机联系。2月14日情人节,想到他辛苦坚守隔离病房,我通过微信发送了一支玫瑰的图片表达关心问候,他回复了两个字‘谢谢’,符合他的个性,平淡而真实”,肖菊香说到。采访过程中,赵英仁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唯独谈到去世不久的岳母时,他的情绪瞬间低落了下来。“我的岳母也算百岁老人了,跟我相处的特别好,平常我和我爱人有空就会去看看老人。年前老人身体就不太好了,过年期间正好赶上疫情爆发,我完全顾不上家里边的事。大年初十的时候,我打电话问老人情况,我爱人只说病危,其实那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他们知道我走不开,怕我着急没告诉我实情。最终,我没能见老人最后一面,送她最后一程,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得知我岳母去世后,施院长、马书记还有不少好友都打电话安慰我,马书记还要以医院的名义去老家探望,被我以疫情严重道路封闭为由劝阻了,但我内心真得很感动”,回忆起那段时光,赵英仁不禁有些哽咽。赵英仁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并且很执著的人。年轻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考研没用,他偏偏去读了硕士博士,工作后大家都注重临床,他早早就开始关注科研,自己设计课题,自己归类文献,摸索着前行,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什么专业都要有目标、有思路、有路径。”从青年到中年,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感染科。当了科主任,他为了科室的发展殚精竭虑,为科室人才成长规划路径。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他的计划,影响了科室的发展,让他寝食难安。但他也从疫情中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感染学科的发展前景,除了救治病人,他还发动全科做好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积极撰写文章,积极申报课题,积极申请立项,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不让科研的机会白白溜走。西安交大一附院是省级外籍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原本刚能喘口气的感染科又再度绷紧了神经。作为学科带头人、抗疫战场的先锋官,赵英仁肩头扛着千钧重担。每每当有人称赞他为英雄的时候,他总是摇摇头,“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个普通的医生,履行着治病救人的使命,要对得起穿着的这一身白衣。”(来源 西安交大一附院)

定军山

2020医学考研院校最新排行:上海交大1,北大5,中南10,同济24

2020医学考研院校最新排行:上海交大1,北大5,中南10,同济24医学类专业是考研比较多的专业,因为按照目前的医学类专业就业情况,在某些地方进县级的医院都要求是硕士文凭了,在高考报考医学院校的时候,往往都是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和5+3的本硕连读临床或口腔医学专业居多,但后者的录分更高,能上5+3的最好,以免将来考研竞争太激烈,在考研的医学院校的选择方面,大多数考生都以近几年的学科评估作为参照来进行报考,这也是最靠谱的一个参照指标,因为在我国的医学院校排名各式各样,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标准。医学类院校一般来说,以前的医学院与985高校合并的这些层次更高,像C9高校的医学院都是实力较强的(哈工大近期才建医学院的除外),当然还有一些综合性985大学的医学院实力也非常强,考研能报考这类高校当然尽量先选这些了;或者选择一些专门性的医学院,像排名超过大多数985的北协和,211的天医大、双非的首医大、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这一类实力强的医学院校。其它的就是各省市的实力较强的医科大学,比如哈医大、大连医科大学等。上海交大医学院在选择考研院校的时候,一方面参照学科评估自己所报专业的实力,另一方面参照排行榜了解各大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及就业情况及所在城市的情况,参照医学医学的各大排行榜的话,需要多个榜单进行对比,最好再做定夺,下面小编介绍一个最新的2019全国医学院校的排行榜单,由于各大榜单所使用的排名指数不一样,所以排出来的高校位次也不一样,考研的考生也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参考。医学类院校四轮学科评估情况2019考研院校最好的医学院校是上海交大,该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药学都是A类学科,实力强;第二类的院校有8所,实力较强的有复旦,北大等985院校,还有两所双非,即北协和与首医大;第三个类型的高校共有9所,基本以985、211高校为主,像中南、武大、西安交大等,211的如郑大、天医大等,双非的高校有南医大、中国医科大学等。2020医学类考研院校最新排行最后一个类别的医学高校有18所,多以双非高校为主,双一流的高校有南大、同济、东南、苏大、暨大等高校,双非的比较多,这类双非医学院也是考研的主要目标校了,像重医、哈医大、安医大、河医大等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医学院,以上就是2019考研医学院校的排行,大家对此怎么看?

慕尼黑

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赵英仁 稳、暖、拼的疫线“战狼”

一线就是前线,病房就是战场。新冠疫情爆发后,西安交大一附院被确定省级外籍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感染科主任赵英仁作为学科带头人、抗疫战场的先锋官,带领团队24小时坚守一线,不眠不休,彰显了勇往直前、“疫”无反顾、誓破新冠的“战狼”本色。在赵英仁带领下,医疗团队成功救治了全省最危重的66岁新冠肺炎患者,用94天不放弃的坚守创造了生命奇迹!敢打敢拼的感染科团队因在疫情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三秦最美抗疫团队和陕西省医师协会抗疫“先进集体”,奋战疫线的赵英仁因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不眠不休 身先士卒1980年考入西安医学院(现交大医学院)的赵英仁,一毕业就留校分配至交大一附院感染科工作。在这里,赵英仁一干就是35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全体医务人员在科室主任赵英仁、书记樊万虎的组织及带领下,取消休假、退票返岗,坚持在岗在职。同时所有职工,尤其是党员和青年自动发起并签署前往武汉支援的请战书。除夕当日,感染科医护团队携手共进,仅用一天时间紧急腾空、改造感染科病房及门诊;当晚,感染科专家组连夜制定出新冠肺炎患者诊治流程;大年初一,顺利收治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2月8号,感染科专家组接到院内紧急会诊,转入一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医护人员立即开始24小时坚守,不休不眠、毫不懈怠。作为一名与传染病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医生,赵英仁具有相当的职业敏感性,他对第一例确诊患者印象深刻。那一天他正在外地出差做国家督导组的工作。患者情况一报上来,马上启用隔离病房进行对症治疗。因为感染科反应迅速,很快采取对症措施,患者症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缓解。此后,随着确诊和留观病人越来越多,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都开始超负荷工作。为了保证救治质量,赵英仁要求三线医生必须带头下隔离病房,他自己和62岁的刘正稳教授也穿上隔离服、带上防护面罩,全副武装深入隔离病区。赵英仁说:“只有进去了,才能观察到细节、掌握第一手情况,治疗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我们带头下去,也是给年轻医生护士做示范,坚定大家的信心。”94天坚守创下生命奇迹在救治新冠感染患者中,全省最危重患者的治疗让赵英仁难以忘怀。“看到病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是强阳性,我的心就紧绷起来。”医院可以说是举全院之力、聚全国之智,成立了8名医生51名护士组成的床旁治疗小组,先后组织40余次全院会诊、3次全省大会诊,连线了李兰娟院士和张文宏教授,全力救治。很多工作都做到了极致,输液要精确到多长时间输入多少毫升,用药都是具体到几分几秒。期间,赵英仁的手机从来都不敢关机,重症患者救治群微信置顶,24小时在线应答。他告诉同事,晚上办公室不锁门,只要这个病人有情况,不用敲门直接进,哪怕他吃安眠药睡着了,想尽办法也要弄醒他,随时起来作战。因为赵英仁战队94天不放弃的坚守,这名全省最危重的66岁新冠肺炎患者终于好转,创下了生命奇迹!面对这次新冠疫情,科室上下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一点让赵英仁格外感动。刘正稳教授年龄最大,仍然坚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带头下病房查房;韩群英教授得了感冒,使劲流鼻涕,就在鼻子下面垫上一层层纱布仍然坚持值班十几个小时;陈天燕教授几十天没离开过病房;支部书记樊万虎和护士长杜粉静夫妻二人全部战斗在一线,两口子在一栋楼里都难得见面;还有休产假的护士非要来科室支援,考虑到她还在哺乳期,不方便来科室,她就主动承担起科室用餐统计、表格填写等工作。每每说到这些,赵英仁总是激动不已,他认为这就是感染科的科室文化,他深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集体而骄傲!未能送老人一程成一生遗憾护士长杜粉静用三个字来形容科室主任赵英仁,“稳、暖、拼”。疫情发生后,从来没见过他慌乱和急躁,即使在最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他也表现地很沉稳,总是有条不紊把事情梳理好,体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工作中,他又是拼命三郎,同事们称他为“战狼”。同在医院肿瘤内科工作的妻子肖菊香教授,谈起丈夫赵英仁有点怪嗔,但也表示理解,“他永远都在忙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周末还有学术交流。疫情爆发后,他一直吃住在科里,我们在一个院子都没见过面,只能靠手机联系。2月14日情人节,想到他辛苦坚守隔离病房,我通过微信发送了一支玫瑰的图片表达关心问候,他回复了两个字‘谢谢’!这真是符合他的个性,平淡而真实!”肖菊香说。采访过程中,赵英仁谈到疫情期间去世的岳母时几度哽咽。“我的岳母也算百岁老人了,跟我相处的特别好,平常我和爱人有空就会去看看老人。年前老人身体就不太好了,过年期间正好赶上疫情爆发,我完全顾不上家里边的事。大年初十的时候,我打电话问老人情况,我爱人只说病危。其实那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他们知道我走不开,怕我着急没告诉我实情。最终,我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送她最后一程,这是我一生的遗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道纪

2018我国临床医学30强高校最新排名,上海交大和浙大并列第一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学医苦、学医累,医学是公认的最难学的学科,工作还面临着紧张的医患关系。临床医学又是医学里面最大最全面的一个专业,而且学制很长,本科五年,硕士又三年,博士再三年。可这么难学,每年报考的考生为什么还这么多,而且分数也特别高呢?这是因为临床医学是一门技术性强的工作,加之就业大环境下医生的职业又相对较稳定,所以很多家长力推让自己的子女报考此专业。那么,根据2018我国临床医学30强高校最新排名,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学校的临床值得一报。2018我国临床医学30强高校最新排名一、两大A+级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并列第一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其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埔腹地。“临床医学”专业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已经位列全球研究机构前0.2‰,也是国内唯一进入前200名的医学院校。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的浙江大学,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被誉为“东方剑桥”。它的临床医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临床、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教授。二、两大A级高校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实力强劲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医学院校,与清华大学于2006年9月起开展合作办学,可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第二名称,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他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如果不做医生也是最好转行的医学类专业,不管是在金融界、管理咨询行业还是药企医学部、私立医疗、医疗器械等大健康行业都是非常的吃香,待遇优厚。三、六所A-级高校身负厚望北京大学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是中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首都医科大学位于首都北京,临床医学为其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其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可以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其医学院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拥有四个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首当其冲。中南大学是中国同时开展“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与“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两个标准试点的两所院校之一。其临床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医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师和名家,教学、科研和医疗取得了较大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高医学学府和卫生部属的六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四川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锦江畔,在医学教育方面始终坚持“精英、精致、精品”的教育思想,保持重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在医学界创下了良好的声誉。四、二十所B类高校表现不俗其中七所B+类高校是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也是业界翘楚。还有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这八所B级高校不容忽视五所B-高校南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也很优秀。

不择所出

上理工与交大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

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多型号定制型植入器械、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材料和工艺升级手术缝合针、借助光学力量打造裸眼3D临床手术显示器,今天揭牌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已将这些高科技医用新品列为今后的攻关项目,并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大力培养知识复合、有能力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医”“工”专家携手 集中“会诊”需求难题对接需求一直是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在科研之路上攻坚克难的重要内核,如何提高诊疗效果、缓解病人痛苦、降低治疗成本,成为“医”“工”专家携手的“必然使命”和“终极目标”。由交大医学院的众多名医提出改进诊疗手段和医疗服务的关键问题,由上理工优秀的工程科技团队集体攻关,如今,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启动了40个医工交叉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如何升级国产缝合针。手术缝合针项目是由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的医生提出的原创想法。国外进口的手术缝合针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但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医院仍选择使用国产缝合针,然而,容易弯折且扯破皮肤成为国产缝合针的“卡脖子”问题。接到了这一“需求”难题,上理工材料学院的教师牵头攻关,仅用了2个月就拿出了国产替代方案,而且制作成本仅仅约为国外的二分之一。像这样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未来,在“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这一平台上,将有更多的“医”“工”专家携手,对临床难题进行集中“会诊”,为人民健康需要提供切实的服务保障。谈及双方的合作,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指出,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生命医学的前沿研究和转化创新领域的实践越来越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合作。他说:“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在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医工交叉,既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所在。此次交医与上理工的合作,就是一次有益的实质性探索。”他期待通过双方的合作,一方面能够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若干年的扎实工作,产出一些具有核心技术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能够聚焦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具有医学和工学复合型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打下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在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与“医工交叉研究生院”建设启动会上,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满怀信心地谈道,交大医学院以重视临床为优良传统,上理工以工程应用研究为办学指引。双方在医工交叉这个点上找到了最佳的契合,必然会在临床医疗科技领域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两校共建的研究院将提供平台,举办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同时在合作的组织形式、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全国高校医工交叉的典范。学科交叉融合 打造复合人才“蓄水池”作为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的两大高校,在项目合作的同时,上理工与交大医学院又进行了一次创新探索,成立了“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以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大学文化共同致力于为行业可持续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目前,已有200余名上理工研究生进入开展合作的40个项目中,并且从参与项目的医生中遴选出15名医工交叉博导和38名联合培养导师,由工科教师与医科教师通力合作,带着研究生共同攻关形成解决方案。“我们每个项目配4至6名研究生,并且每个项目必须有1至2名研究生新生参与,让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在项目中磨炼。此外,针对工科研究生新生我们要求必须修读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医工交叉课程以及参加医学前沿领域系列讲座课程。”上理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艾连中说道。在谈到医工交叉研究生院的定位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董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和联合培养,能够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个医工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培养人民信赖的卓越医生和工程师。”工科学生也要必修医学课程,这让上理工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2019级研究生李虎飞感慨万千。近日他刚刚和其他96名参与医工交叉项目的新生们上完第一堂“人体解剖学”课程,“第一节课上我们观看了人体手术的视频和学习了人体的骨骼系统,这对于我这个工科学生来说非常的新颖,对此充满着好奇。但是如何能把医学这个陌生领域引入到我的所学知识中去,这是个极大的挑战。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我能成为一个既懂医学又精通工学的人,将科学研究与医学实际需求对接,为服务老百姓做出贡献。”医校“跨界”合作 源于丰富“实战”经验上理工与交大医学院的此次合作并非“突发奇想”,事实上,两校在合作之前就已经在医工交叉领域开启了前沿探索:交大医学院牵头组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在糖尿病筛查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研发的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项目,打造多模态混合智能交互医护服务集成示范区,解决医护人员短缺、照护不全面、人性化服务缺乏等一系列医改核心问题,在全国多个扶贫省份医院以及医联体中投入使用。同样,上理工研发的“裸眼3D临床手术显示器”,让医生不用戴着厚重的3D眼镜也能精准手术;研发出的全球首款可定位的“胶囊内窥镜”,让近7万名患者免除做胃镜的痛苦……这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研究的空白。然而,随着各自研究的深入,双方都逐渐意识到,靠着医学专家“单打独斗”、工科教师“单枪匹马”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跨界”携手、深化合作,才能将医工交叉领域推至发展的快车道。早年,上理工庄松林院士和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联手推动成立了“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明确医工交叉发展战略后,上理工先后启动了与上海九院、仁济、新华等各大医院的合作。在此基础上,由交大医学院陈国强院士亲自推动,全面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合作共建,这将是上海高水平大学主动作为,服务民生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重要举措。(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目识

西安交大二附院医学生:要像老师一样担当使命

阳光讯(买秋霞 王妮 记者 郑亚雷)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巩守平,在参加了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后,载誉归来。交大二附院莘莘学子用青年人的热情,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巩守平老师送上了鲜花和教师节寄语。让全国抗疫先进个人、陕西省高等教育师德标兵巩守平教授提前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教师节。当日中午,载誉归来的巩守平教授受到了交大二附院医护人员和学生代表的热烈欢迎,他所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老师送上了鲜花和教师节寄语。巩守平表示,在表彰大会上感受党和国家对英雄的激励,感受国家的强大,内心非常激动。他说:“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一幕幕时常在我脑海里回映。我不禁泪目,泪目的是医务人员作为平凡的一员,用自己的初心和担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集中体现。作为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我们一定要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并鞭策自己,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百折不挠的行动教书育人,服务百姓健康,共筑健康中国梦。”同时,他对学生简要回顾了我国抗疫的基本过程和交大二附院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强调了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分享了医疗队在武汉抗疫的体会,认为老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立德和树人结合起来,寄语青年医学生要不忘学医初心、敬佑生命、爱患者、爱职业,把自身价值融入国家需要和社会进步中,为人民生命健康和健康中国做出贡献。在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发言,表示在交大二附院老师身上学到很多,既有医学知识、家国情怀,也有做人之道和品德修养;而老师们在抗疫中的身先士卒,让学生们学会了担当。西安交大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亓孟瑶同学表示,巩守平老师平易近人,在学业和生活上都很关心他们,深受学生爱戴。巩老师经常绞尽脑汁想出最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都爱上学习,愿意学习,勤于学习,巩老师是师德和医德的榜样,自己一定要向老师学习,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医生。巩守平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党委书记。2020年2月8日,他担任了由二附院130名医护组成的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战疫53天,共收治患者 91人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交出了一份披荆斩棘、跑赢死神、浸满汗水的成绩单。“此时不出手,枉费从医心。”是他请缨援鄂时的铿锵之声。2月26日下午,一位73岁的患者,双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脑膜下大量血肿,脑疝形成,命悬一线。和既往无数颅脑手术患者不同的是,这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手术救人?面临着气溶胶飞溅感染的巨大风险;放弃手术?老人将无生还希望。生存还是毁灭,真是一个问题。“立即准备手术,我上!”巩守平果断抉择,伴随着一番紧急准备。三级防护下的视野、手感、灵敏度受到影响,手术操作失准的压力和挑战考验着他。切开、止血、分离、钻孔、切剥硬脑膜、放置引流管,依次完成左、右双侧手术……时间凝滞,汗水淋漓,呼吸急促,气氛紧张,但操作有条不紊。45分钟后,手术完成,引流通畅,颅压降低,患者意识恢复。此时,高度紧张后的巩守平眼前一晕,差点摔倒,幸而被手术护士扶了一把,他才瘫坐而不至于倒地……在教书育人方面,他既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更是人生导师。从本科生教育到研究生培养,他始终恪守立德树人之本。“医德师德加身,更需情怀和爱。”这是巩守平对医学教育职业使命的诠释。他的博士生吕博强认为巩老师“严管与厚爱并重”,他说“巩老师对学生从不马虎。他会记得每个学生啥时要毕业、啥时该完成论文,交流指导我们研究方向。我硕士毕业时他从论文选题、答辩内容、PPT制作甚至着装都严格要求。生活上对我们关心备至,过节会带着水果和食品看望我们,让我非常暖心、感动。”硕士生陈黄韬对导师的崇拜洋溢在言语间:“巩老师开明、正直、有情怀,是我的榜样。我们师兄妹每个人除了纵向研究方向,还有横向合作研究。他要我们在学术上不能局限于神经外科,鼓励我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为我们扩思路、搭平台。在援鄂归来后,他和我们讨论防护服不透气和护目镜雾气现象,启迪我们开展医工交叉研究;还结合亲身经历讲医患同心抗疫故事和医患命运共同体。他的担当和情怀是最真实的医者仁心,身教言传,让我受益终生。”巩守平的付出,受到学生和患者的好评。他先后荣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医学部名医名师,西安交通大学战疫英雄纪念章获得者,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美医务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