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大学东西部分布不均衡,1955年国家安排沿海地区的四所大学内迁。60多年过去了,因当年内迁诞生的五所大学,如今发展得都非常好:三所是985,一所211;其中四所还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1955年8月,教育部下文要求:交通大学迁西安,青岛山东大学迁郑州,南京华东航空学院迁西安,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搬迁成立重庆分院。不久,教育部经过审慎研究,决定山东大学不用搬迁往郑州,改为山大派人去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并给以师资支援,校名初定为:河南大学。山东大学指派了26人前往郑州筹建,经过两年的努力,在1956年夏完成了主要建筑,秋季招生上课,学校从文、理各系选调一部分教师支援,这所大学最终命名为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教育部与河南省共建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而交通大学大部分搬去西安,一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后为在华东地区保留一所顶尖工科高校,决定交通大学分两地办学,统一领导。这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C9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教育部直属,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C9成员。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院系及相应重点学科,西迁重庆,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其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也部分西迁至重庆,组建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重庆第一医院和重庆市儿童医院,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院脱离上海第一医学院管理,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其在渝附属医院也划归重庆医学院。重庆医学院就是现在的重庆医科大学,位于雾都重庆,是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重庆市共建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而搬迁最彻底的是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8月,华航全体教职工、家属及学生约5000人分批西行,顺利抵达西安。他们放弃了南京相对优越舒适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大西北。1957年与原西北工学院组建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原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又成建制并入西工大。西北工业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工信部直属的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开放式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央广网西安9月12日消息 西安交通大学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9月12日在中国西部创新港举行,八千余名新生齐聚一堂,为创新港注入新活力。截至9月12日,累计已有1.3万余名研究生入驻创新港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等出席典礼。开学典礼上,五名学生代表声情并茂地讲述了124年来交通大学的发展史、64年来的西迁奋斗史及西安交通大学新港创业系列故事,三个故事展现了交大人一往无前的奋进历程,将交大人以国为重、爱国爱校的情怀,拼搏奋进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说,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向何处去,是值得每一位学子深思的问题。新冠疫情的扩散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世,人类要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学需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学生要在多元文化交流、学习中不断进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王树国嘱托学子们:“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开放包容的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面向全世界开放,是一个让大家充满梦想并放飞梦想的地方。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将‘为世界之光’化为具体的行动,为21世纪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把我们的精神财富奉献给社会,让人类社会变得更美好!”(通讯员李莉)
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两所MEM院校,不仅西安可以报考,深圳也可报西安交大MEM和西北工业MEM都是我们的985和211院校,不仅在西安本地招生,深圳地区也是有招生的,而且招生的人数还听不少,报考的人数也挺多,所以今天嘉禾博研王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的MEM院校。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深圳也有招生吗?是的,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在深圳都设有研究生院,西安交大MEM本部和深圳地区招生人数一共是120人,而西北工业MEM总共招生人数是70人,这两所院校都是有提前面试的。这两所院校各有各自的特点:西安交大MEM招生人数多,但是分数线相对来说要更高一些,而西北工业大学MEM分数线面试过后相对来说就是国家线了,但是招生人数相对于西安交大来说又少一些,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新时代 新平台 新模式 新贡献”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本次会议以“新时代、新平台、新模式、新贡献”为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会议系统总结了西安交大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成效,探讨了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并对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为中国之脊 为世界之光会上,60家参会龙头企业代表分别与西安交大对口学院负责人签订企业协同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协议。西安交大将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蓬勃有力的西部科研心脏。校企联合育人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需要与趋势牢牢把握西部桥头堡与“一带一路”沿线重镇的节点位置,西安交大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一崭新的、由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性平台为依托,以29个研究院的300多个科研平台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校企联合育人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启全球合作新征程。徐维清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长教育部针对研究生教育提出十大专项行动,还将协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对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会议精神的落实。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领头羊。西安交大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希望西安交大继续弘扬西迁精神,大胆探索,狠抓落实,大力培养关键领域紧缺人才,推动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王建利陕西省教工委书记陕西省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的变革。西安交大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新经验,为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希望西安交大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郭永强华为战略研究院中国区高校合作总监、华为西安研究所副所长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已成为当前产教融合的重大需求和趋势,希望通过双方合作,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王安民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此次会议搭建了校企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希望我们共享资源、精准对接,共同探索校企联合供需对接的新路径,携手开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格局。西安交大:使命驱动 守正创新 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卢建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西安交大将始终坚持“四为”方针,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学科调整和交叉融合创新,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未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认真落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要求,探索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联合创新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努力将创新港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区、科教产教融合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和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上,传承西迁精神,勇担国家使命,共创交大荣誉。王树国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科技自强自立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明确告诉我们,知识生产的模式发生了逆转,大学与社会需要深度融合,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的大学需要惊醒,要通过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让学生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知识更广博一点,基础更扎实一点,对社会的规律把握得更准确一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了国家的未来,也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真正在21世纪去引领世界之未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高等教育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化发展程度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经济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科技解决的是明天的问题,唯有教育解决的才是后天的问题,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创造西安交大未来新的、更大的、卓越的贡献。西安交大永远奔跑在爱国奋斗的路上。【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考研特辑"又又又来啦~上一期,"在言高校"为大家整理了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相关内容,主要以就业为出发点考虑,划分出34所学校的难易档次。那么这一期,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985高校的2018年硕士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公布,所以不在其中),看一看这些高校的就业率和深造率情况。表单中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到近99.8%;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含博士生:官方公布的是研究生数据,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济大学三所占据了就业率排名的前三甲;西北工业大学超越北京大学,就业率排名第6;中国人大排在清北之前,浙大、上交、东南大学也均上榜前十。在硕士深造率方面,上海交通大学领先榜单,深造率到达17.1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博士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率也都在15%以上,排名2、3位;而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深造率排名均在10名开外,可以看出,多数就业率高的院校,相应地,深造率就会较低;同理,很多就业率相对较低的,在深造率上就有所提升。(信息来自网络)下一期,"在言高校"将带大家看看那些保研率低又好考的985院校,记得来看哦~关注"在言高校",小编将为你带来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如今我国高校的校名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以“科技”“财经”“理工”“交通”命名的高校层出不穷,其中“交通”类的高校数量着实不少,交通大学一般很受家长和考生的青睐。因为学校一般会包分配,分配到高速、铁路部门工作,这些都是国家垄断行业待遇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最顶尖的四所交通大学是哪些?第一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的实力和分数线仅次于清北,和复旦实力相当。ESI发布的2018年3月排名数据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已有18个前百分之一学科、6个前千分之一学科、1个前万分之一学科。总排名在世界第143位,国内高校第4位。其实曾经“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后定名为西安交大,上交只是西交搬迁后留下的一小部分,然而如今上交却完美逆袭,超越了自己的“本体”西安交大。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上交实力突出。1978年至2015年,已有80861名研究生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013年,该校有1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二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位于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西安交大是“交通大学”的嫡系,本来在上海,后来为了支持西部发展迁到了西安,学校的传统工科实力一流,在学科评估中收获A+学科两个,分别是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与热物理。2018年1月ESI数据库中,西安交大高被引论文397篇,论文总数35216篇,总被引299401次,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1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截止2017年12月15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98.4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8.06%,硕士生就业率99.73%,博士生就业率为95.20%。第三名: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这所学校和西交一样,都有一段西迁的历史,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山交大,为了建设西南,搬迁到了四川,如今学校主体位于成都。2009年、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分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和第九位;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三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是中法4+4、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主要成员以及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援藏计划培养院校。第四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位于中国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和上交、西交不同的是。学校不是985和“双一流”A类,而仅仅是211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交通大学的系统科学全国顶尖,在学科评估中拿到了A+,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文/四眼学长武大、天大、西安交大均担任了211、985“双一流”的“职务”,并且都是“中坚九校”的重要成员,单论综合实力而言仅次于“华五人”(华东五校+人大)。所以这3所学校是妥妥的顶尖名校,能够进入就能实现考研学子普遍存在的“名校情结”,考上就是学霸,是一件无上光荣和自豪的事情。如果考研究生的话,在这3所高校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呢?三点秒懂。第一点:千万不要去看排名,也千万不要过多的在乎地域条件。在五花八门的高校排行榜中,排名结果各不相同,并且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实际水平。最重要的是一些权重很大排名指标跟学生们的关系不是很紧密,所以排名结果不能完全说明学校教书育人的能力。对于名校而言,地域条件其实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因素。因为本身就够优秀,每年毕业季全国有需求的用人单位自会主动上门招聘。“学校在哪儿,就业就在哪儿”这种说法对于名校来说是不太适用的。第二点:考研党要着重分析它们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劣势专业,名校也不例外,不可能处处都是最强的。比如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除了拥有大量的优势专业外,也有像物理学这样的劣势专业,连美国前10也排不进。武大规模庞大的“巨无霸”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众多,整体偏文理,在经管、法学、新闻传播、金融等领域尤为突出,另外在测绘、遥感、水利、电气等偏工科的领域也实力不俗,特别是测绘可以说是享誉海内外。天大和西安交大则相对偏工科一些。天大在建筑、化学、土建、船舶、电气等工学分支领域颇有建树,西安交大则在电气、能源、机械等领域影响深远。当然了,由于它们都是综合实力突出的名校,所以几乎没有大的“偏科”现象,在其他偏文理的领域也是实力不凡的。第三点,重点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看看。如果你的本科专业偏文理,武大肯定是更优的选择,相反如果偏工科,那天大和西安交大则更好。当然,还要看自身的初试复习情况。考研报名一般是每年的10月份,之前的复习情况如果比较好,可以进行择优选择,但感觉准备得不是很充分,也可以去报考目标专业不是很优秀的其它院校。比如你想考建筑,但觉得天大困难,那报考建筑不是很优秀的武大也不错啊,毕竟是名校,只要自己能力突出,就业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以上的这些分析都是基于客观情况,并没有考虑考生自己的主观情况,比如地域偏好、学校偏好、是否跨考等等。再具体的选择过程当中,客观与主观之间需要作出权衡,但最好以客观为主。你怎么看?
目前来看,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考生还是比较倾向于东部或者南方等发达省份,对于西北的学校有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西北地区也是有一些实力比较强的985高校,它们的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西安交大,这所学校本来在上海,是老交大的正统继承人,为了发展内陆,这所高校整体西迁到西安,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西安交大。目前学校是C9联盟成员,传统工科、财经、医学专业比较强,学校在校友会的排名达到第14名,是西北高校的扛把子。但是不可否认,西安交大这些年确实有些衰落,曾经的分支上海交大如今都已经将它甩在身后,不由让人感慨万分。西工大全国排名30,位列西北高校第2名。这所学校因为以军工类专业为主,所以比较低调,在行业内名气很大,出了行业名气就不是很响亮了。很多人甚至都知道被戏称为“民办211”长安大学,却不知道赫赫有名的“西工大”,“西工大”的名气着实让人有些“遗憾”。目前西工大的录取分数线在985高校里面排在后面,同时西工大比较强势的“三航”录取分数线也要比北航、哈工大等高校低不少,对于励志从事这些的学生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西工大算是985里面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兰州大学是西北高校的“3哥”,全国排名第32,学校现在的情况比较“尴尬”,地理位置不太好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很多学生不愿意到大西北更不愿意到兰大那偏远的新校区,造成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生源质量堪忧。而且东部地区的高校对兰州大学也不是很友好,尤其是江苏某新兴211高校,甚至被传在兰州大学旁边租下酒店蹲点挖人,兰州大学师资外流现象比较突出。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兰大有清末的至公堂,观成堂等历史建筑,也有历史厚重的图书馆、理科楼、化工楼等充满了兰大辉煌时期的印记。虽然这几年学校实力受损、排名下滑,但兰大依旧是值得读的好大学。对于考生来说,这3所高校因为地域导致录取分数与其实力不太匹配,如果考生本科毕业不太倾向于就业,而是有深造打算的话,这3所高校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如果本科毕业就要就业,那么这三所学校没有地域优势,可能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些不太有利的影响。
作者| 邵传芬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古都西安,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回望这段历史,如果当年没有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支持,迁校的历程不会进展得那么顺利,或许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两所分别位于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同样蜚声海内外的交通大学。一通来自北京的特殊电话1955年4月6日晚上,上海徐汇,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康接到了一通来自北京的特殊电话。这次北京来电中所谈的内容,也直接影响了彭康校长以及许多交大师生此后的人生走向。在彭康校长接到电话之前的一个星期,也就是3月30日,位于北京的高等教育部根据中央方针,提出并上报国务院《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该报告中写道:“减少沿海城市高等学校招生任务,相应地扩建内地学校,提前在内地增建新校等措施,…… 将交通大学机械、电机等专业迁至西北设交通大学分校,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迁出。”1950年代,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正门3月31日,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向陈毅、陈云、刘少奇、朱德、彭真、邓小平、周恩来等7位中央领导人报告,并得到圈阅同意。1955年4月初,高教部部务会议文件《1955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人。”4月6日晚,高教部将这一精神,以电话告知的形式通知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康同志。其后,高教部于7月21日正式发文通知交通大学:“经我部研究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你校自1956年开始内迁西安,并提前于1955年开始进行基本建设工作。”教职员工和家属陆续迁往西安1955年4月9日,彭康校长根据高教部的电话通知,迅速召开党委会、校务委员会,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和迁校西安的决定,部署相关工作,并指派总务长任梦林等人去北京高教部接受新校址的筹建任务。5月,彭康带领朱物华、程孝刚、周志宏、钟兆琳、朱麟五几位系主任和老教授奔赴西安,共同察看和商议校址,最后选择了西安市和平门外、东南近郊、离市区1.5公里的皇甫庄一片黄土地作为新校址。新校址的对面是唐代兴庆宫和龙池遗址。踏勘新址9月,正式成立交通大学迁校委员会,由副校长陈石英任主任委员,教务长陈大燮、总务长任梦林任副主任委员。党内成立苏庄、邓旭初和任梦林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的搬迁工作。迁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设备装箱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图书、实验仪器、教学用品等陆续运往西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建成了教学中心大楼、行政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和生活用房。1956年7月20日,在副教务长张鸿带领下,第一批教职员工和家属迁往西安。8月10日,副校长苏庄率领600余名学生和400余名教职工和家属乘火车到西安。9月初,2133名新生直接到西安校址报到。这样一二年级学生共3906人,教师243人,员工572人,已可以正常开展教学活动了。首批交大迁校教职员工踏上西迁旅途,图为当时在上海徐家汇火车站欢送的情景迁校起风波,周总理提出三个方案本来按照已定迁校方案可操作下去,但随着1957年前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一部分教师对西迁存在的不同想法,迁校起了风波。当时国际上中美大使级会谈趋于缓和,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更多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大环境有所变化,交大校园内对于是否继续迁校也有了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迁校是中央的决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应该迁。但是,另一种意见占了上风:迁到西安是不正确的。此外还有第三种意见:不要全迁,或缓迁、或在西安设分校。交大党委及时向高教部汇报了不同意见,原本进行中的各项搬运工作及西安的基建工作由此被暂停。建设校园党中央、国务院、高教部都非常关心交大的西迁,周恩来总理对此更是非常重视,他决定亲自过问并处理这一问题。1957年5月23日至25日,周总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连续3天与交大教工代表和领导谈话。5月28日,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邀请彭康校长和著名教授陈大燮、程孝刚等座谈,会议从晚上7点开到次日凌晨2点,周总理也在座谈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他强调:“1955年决定交大内迁,是根据西北工业建设的要求和离开国防前线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必要的。1956年从十大关系、新形势新安排,是可搬可不搬,但西安已经招收两千多名新生,西安校舍基本建成,家也搬了一半,是‘骑虎难下’,……交大问题如何解决?着眼点还是从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一切为了更好地动员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于迁校,周总理提了几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坚持搬西安,少数不能去的不勉强;要有多数人去,交大的老底子还保存……第二个方案,新的形势,沿海与内地兼顾,上海还有需要。第三个方案是折中方案,向师生进行动员,愿留西安的可留西安,对支援西北人民有好处,对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对交大也有利……周总理最后说:交大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交大同仁一言一行必须照顾大局,总的原则是求得合理安排,支援西北方针不能变。交大自己讨论,决定后再上报高等教育部批准。广大师生听取了彭康校长传达的周总理讲话,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周总理的讲话亲切、中肯、全面、客观,信任交大师生,把交通大学的问题交由交大师生自己决定,尊重交大师生。于是,交大党委根据广大师生的意见,在1957年7月29日正式向高教部上报: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地,两部分为一个学校,统一领导。”从交大的两个部分到各自独立1957年9月5日,周恩来总理亲笔致函杨秀峰,通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分设两地的新方案。全文如下:杨秀峰部长:八月四日高教部报告和九月四日你的来信均阅。关于交通大学解决迁校问题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前已口头同意,现再正式函告批准,请即命令公布,以利进行。周恩来一九五七.九.五.1957年9月1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的批复》,正式批准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全校再次统一思想后,迁校工作继续展开。交通大学作为一个整体,分为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到1958年暑期,交大的动力系和机电各系大部陆续迁至西安。全校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来到西安新校园;74%的图书资料、大部分仪器设备及全部历史档案,均相继运抵西安。建设校园时间到了1959年,由于考虑到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规模都比较大,距离又远,行政上要实现统一管理,有许多不便之处。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学校都为全国重点大学。彭康同志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谢邦治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至此,迁校历程圆满告一段落。学生们在西迁后的交大图书馆阅览在西安教工宿舍形成一个“上海新村”回顾交大西迁历程,很多事情不是一纸命令就能做成的。而当时,在师生员工对西迁有许多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情况下,彭康校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服动员工作。他铿锵有力地说:“我们这个多科性工业大学如何发挥作用,都要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考虑我们学校的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部署来考虑。”交通大学西迁之时,彭康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举家西迁,在西北扎下根。彭康校长处理迁校过程中,彭康校长通过上海的有关部门,动员一批理发、修鞋师傅配套西迁,在西安教工宿舍形成一个“上海新村”,使师生员工很快适应西安的生活。一对教授夫妇动情地在“西迁”回忆录中写道:“在搬迁前十几日,总务处就派人到各家,帮助教师把所有家具用麻袋、草绳仔细地捆扎好,甚至把煤球炉也捆得好好的,使我们一到西安就能生火做饭。列车一到西安,学校立刻派车把我们接到教工宿舍。到宿舍一看,都惊喜绝了:一切家具都已安排妥当,房间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碗筷、碗勺都放在原先的包裹里,我们只要打开铺盖就能休息了。这一切都是彭康校长安排的。”1956年9月,彭康在西安主持兴办了数理力学系、无线电系、工程物理系等7个尖端新专业,连同迁来的电机、动力、机械各系,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学科格局。西安教工宿舍外景他们把校风、教风、学风扎根在黄土地上在彭康的号召下,17位交大党委委员中的16位迁到西安,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占到交大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更是舍弃上海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地成为黄土地的高教拓荒者。“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教授,西迁时已57岁,接近花甲之年。而且身患多种慢性病,妻子也卧病在床,并且周恩来总理也提出“钟先生以留在上海为好”,但他毅然决然,安顿好夫人后,只身一人投入到首批西迁队伍之中。授课中的钟兆琳教授到西安后,钟兆琳没有以教授自居,和广大师生一起,天天吃食堂。他是第一个到教室给学生上课的教授。年近花甲的钟兆琳,不辞辛劳,事必躬亲,在一片荒凉的黄土地上将西安交大电机系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此后又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机制造实验室。钟教授直到80岁高龄,仍不辞辛苦前往新疆和甘肃等地考察,还学习维吾尔语,为新疆人民服务。在当时西迁的25名教授中,时年38岁的陈学俊是最年轻的一位,他也是中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1957年临行前,他与同在交大任教的夫人袁旦庆(作家冰心的外甥女)决定,将自己位于牯岭路(上海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无偿交给上海市房管部门,带着4个孩子随校西迁。至今有人说起此事,认为他们太吃亏了,房子保留到现在,那两间在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不是很值钱吗?但陈学俊这样解释道:“既然要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钱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计较了。”陈学俊教授和家人陈学俊来到西安后,开始指导研究生研究两相流与传热课题,他在国内外首先提出 “液膜倒置”现象。夫人袁旦庆则带着40多位教员,在果园、荒地上,建起了实验室,编写教程,培养年轻教师。两人将大半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西安交大。离休后,陈学俊和袁旦庆拿出积蓄,资助了数十位陕南农村的贫困孩子上学。2017年7月4日,98岁高龄的陈学俊教授离世,他也是西迁教授中最后离世的一位。作为迁校带头人之一的陈大燮教授是我国热力工程学界的先驱。他卖掉了在上海的房产,义无反顾偕夫人一起,首批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1957年,在西安部分新生入学典礼上,陈大燮说:“我是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的教务长,但我首先要为西安部分的学生上好课。”一席话,坚定了大家献身大西北的决心。作为我国热力工程教育的开拓者,陈大燮教授同杨世铭教授一起,将热工教研室完整地搬到了西安,也把交通大学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牢牢扎根在西北黄土地上。他在生前立下遗嘱,自己的遗产不留给后代,这样对后代有益。去世后家属遵其遗言,将留下的3万元储蓄捐赠给西安交通大学。1982年夫人去世,女儿又将其留给夫人的一万元生活费悉数捐献。西安交大以此4万元为基金,设立“陈大燮奖学金”。陈大燮教授在指导学生没有晚开一天学、迟开一门课、少做一个实验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没有因为迁校而晚开一天学、迟开一门课、少做一个实验。当时到西安的学生徐通模(后任西安交大校长)回忆说:“那时西安他们是这样形容的——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西安的生活条件和上海根本不能比,十分艰苦。一群热血青年学生对学校西迁充满信心和热情,电制53班学生在1956年3月,提出了“跑西安”的倡议,建议用“上海到西安”的象征性长跑祝贺学校西迁。据交大校刊记载,从1956年3月4日到6月6日,有41个班级在“西安”胜利会师,全体同学实际跑步路程累计8万多公里。开学典礼西迁中不仅有著名的教授,也有讲师、助教、职员、技术员,还有炊事员、理发师、花工等后勤服务人员,甚至包括酱菜厂、煤球厂的工人。他们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贫瘠的黄土地,交大人自豪地说:“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的家。”当时西迁的教工中,年龄最小的赵保林16岁,年龄最大的是校医沈云扉,当年已66岁。沈云扉再三婉拒学校领导的照顾,和侄儿沈伯参一同举家随校西迁。身为卫生保健科主任的沈伯参不仅自己带头西迁,还将在上海的私宅无偿提供给学校,作为学校的驻沪办事处。有一位“老花工”胡全贵师傅,从上海到西安,他为交大的绿化事业奉献了一生。六十多年前从上海同时迁来的梧桐树,如今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当他退休要回老家时,却有人看到他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抱着他培育长成的梧桐树失声痛哭。西迁后的交大校园六十多年过去了,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两所同宗同源的高校,在各自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都成为国家“211”“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取得了辉煌成绩。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双一流”建设(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争创世界一流学科),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双双荣列“双一流”建设名单。从上海到西安,两所同宗同源的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素材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编辑|冯秋璐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1949年国立交通大学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国务院欲將其迁往西安,于是西安有了交通大学。但后因国际形势缓和,仍保留上海部分,这样,1959年,交通大学便一分为二,便分别称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南洋公学,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一开始,交大的老祖宗就与铁路交通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1946)……交通大学(1949)。实际上交大历史上与培养铁路官员密切相关,隶属于交通部,故称交通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确立为交通大学,专业设置以工为主,经过调整,交通专业不复存在。因为西安交大由交通大学而來,已经国家院系调整,故无交通专业。“交通”一词,来源于1921年学校划归“交通部”主管,改名为“交通部专门 工业学校 ”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沿用名称,存在于1921年至1959年。此后演变成 上海交通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 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等五所高校。此外交通是校名,更是一种办学之道,真正让交通大学卓尔不群百十载的,正是这种“天地交而万物通”、“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的办学之道。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