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迎来首位湖北返校博士烈女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迎来首位湖北返校博士

雷长坤出站向迎接他的老师招手 詹鹏超 摄影中国网讯(通讯员:詹鹏超 王俊 费翔)“现在是5月8日早晨8点20分,这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今天,我从湖北‘回家’了。”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子返校,首位由湖北返校的博士研究生雷长坤,重归阔别已久的校园后,感慨万千。回想这一次返校历程,他觉得非常激动。“4月30日那天,当我终于接到辅导员吴刚老师的电话,得知归期已定,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忐忑的是还有许多对于返校后学习和生活的种种疑虑。”雷长坤说:“随着辅导员老师不断跟我联系,从防控政策解读到返校后各项安排,他都一一为我详尽地解答,并且详细了解我的各种情况和需求,还叮嘱我注意返程安全和途中做好防护。想想,正是那些嘘寒问暖,让我放下焦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建大的怀抱了。”接站老师们举着接站牌等待雷长坤出站 詹鹏超 摄影8日,早晨6点40分,迎接雷长坤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团委、研工部、校医院、材料学院等部门的老师在车站外翘首以待。由于天气原因,雷长坤乘坐的T282次列车在晚点了四个多小时后,缓缓靠站,他终于抵达思念已久的城市——西安。车站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荫兵一眼就看到了雷长坤,向他摇手致意。“我在夜里就不断接到吴刚老师确认到站时间的电话。一出站,竟然一眼就看到了建大的许多位老师等候在那里。原来老师们从昨夜就开始做着各项准备,守候我们这些即将回家的学子,太感动了!”雷长坤激动地说:““看着那格外显眼的‘欢迎回家’四个大字,看着他们贴心准备的健康包和食物,几乎让人眼睛都要湿润了。好想隔空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老师们,不管多晚都等着接我回家!”辅导员向雷长坤发放精心准备的健康包 詹鹏超 摄影疲惫而又激动,雷长坤坐着学校的专车,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回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雨后天气清凉,校园里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雷长坤觉得“内心充满火热的期待。”“离开时还是深冬,归来已是初夏。虽然错过了她这一季的春天,但她在我心中一直有着春天般的如画美景。”雷长坤说。来到干净整洁的留观楼,登记、检测之后,雷长坤被告知,留观楼留观的对象来自高风险地区,每位来的学生都会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报体温,有任何问题或需要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告诉值班员。留观楼里24小时都有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值班,楼内每层都配有免洗洗手液,同时还有淋浴间。安顿好之后,雷长坤给家里打了电话:“妈,我到学校了,一切都好,吃的住的用的,学校都考虑到了,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刚打完电话,雷长坤又收到了导师肖国庆教授的微信,叮嘱他有任何需求都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暖暖的问候让我非常感动。”雷长坤说。接站的老师们与雷长坤一起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 詹鹏超 摄影他回忆起在家时候看到各大媒体报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学生晒好被子的报道,“那时候看到学校已经贴心地把被子都为我们晒好了!真的很想赶快回去,亲口对宿管阿姨们道谢!学校微信推送中贴心的开学生活指南、防控演练中详尽的视频流程等等,都让我不断感受到,西安建大这个有些久违的‘家’,已经做足了准备,敞开怀抱在等我们回来!”雷长坤说,现在他站在母校的宿舍里,觉得分外踏实。“返校对我而言,就是回家。回家本是平常的一件事情。但这次却有太多暖心的瞬间, 我爱的建大,谢谢你不管多晚都接我回家!”难掩激动的心情,雷长坤忍不住如此对母校表白。

傥然不受

走进土木、建筑“老八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大精品专业

陕西高考成绩7月24日正式发布,志愿填报便成了广大考生与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考得好,也需志愿填得好。但当面对招生章程中的专业介绍时,人却总有些摸不着头脑,难以抉择。今日笔者就专业解析相关问题采访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建大”)老师为广大考生及家长答疑解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作为陕西唯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的高校。学校设有20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其中14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05:15纳米材料“风口”将至 固废利用点石成“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战略性新兴专业前景优越“防疫工作者在炎炎夏日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那满脸的汗珠真令人心疼。现在可以用纳米材料制作体温感知衣,衣服可以自动感知人的体温调节温度,冬暖夏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剑副院长介绍:“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可以制作防雾霾口罩、用于海水能量收集等,这些都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我校的优势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今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该专业共分三个方向:材料科学方向、材料工程方向、材料应用方向。材料科学方向主要针对与材料相关的基础性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工程方向致力于通过材料技术的方法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价值;而材料应用方向则是研究建筑材料的应用,即对应用于基建里的混凝土材料和水泥基材料进行研究。据悉西建大是教育部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还拥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粉体工程研究所,该研究所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冶金工业废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煤炭工业洁净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及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工业化应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对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即通过调整材料的方法来进行环境保护,目前属于陕西省一流专业。魏教授表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年已经申报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当今对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前景很好极具潜力。”功能材料专业的研究方向则是针对太阳能等新能源、复合材料及磁性材料。因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都会使用到磁性材料,专业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纳米材料技术专业是西建大针对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新办专业,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的制备、创新及应用。魏教授介绍说,“目前就业领域主要有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微纳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也可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等领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不到矿场也能采矿? 人工智能化+采矿科幻感十足矿业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体力活” 环境不一般 女生比男生“吃香”“站在建大校园里,就能操控河南和内蒙古的矿山运作。现在工业智能化和无人化程度很高,工作是很安全的。很多人一听到冶金,就以为是脏乱差或是傻大笨粗。但是现在很多冶金行业已经是AAAA级景区,里面已经开发工业旅游,环境非常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卜显忠介绍,这和大多数人对于“采矿”危险又工作环境差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甚至,在谈及很多人认为的专业女生比例不高时,卜副院长笑着说:“我们每年只能招到两三个,招生没有限制,就是传统思想认为采矿专业就是到矿山里挖矿。女生在这个专业很吃香的,一眼望去全是男生,女生应聘成功的几率比男生还会更大一些。我之前有个女学生,老公也是建大的,两人一起去企业上班,她的职位比她老公职位还要高,是她老公的上司。”资源工程学院是西建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可追溯至1958年采矿工程专业开始招生,是原冶金部在西北地区唯一布点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专业院系,1960年起独立设置采矿工程系,是当时学校的大系之一,培养的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和我国冶金矿山行业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和话语权。学院现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以矿业类专业大类招收入学,入学后根据在校学习成绩和意向志愿,分流至其中一个专业学习。目前学院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博士学位教师39人;拥有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2名;聘请瑞典、芬兰等国内外兼职教授10余名。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瑞典皇家工学院、芬兰奥卢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20余位教师具有出国访学、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的经历,同时还与1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及实习实践基地。学院下设3个教学系、8个学科研究团队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近40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783套,总价值2000余万元。1958年以来,学院累计培养本科生5100余名,研究生330余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健身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泳池矿业大类专业旨在系统掌握固体矿床开采及智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知识进行远程采矿和智能采矿,可在矿山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与技术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干学科为矿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开设人工智能基础、爆破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等课程。该类专业一直被评为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前景广阔。资源工程学院校自1958年以来,累计培养本科生5100余名,研究生330余名,优秀校友频出。如全国劳动模范王安理西建大毕业后30多年来在黄金精炼、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等领域精心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30余项技术研发与设计,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取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4项,省级科技成果3项,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全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黄金行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被称为“黄金选冶领域的‘拼命三郎’”。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资源工程学院外,西建大还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涵盖工、管、艺、理、文、法、经、教等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不胜枚举。新方向:生态环境化学蒸蒸日上化学与化工学院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专业如今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想用知识去保护环境,怎么做?环境保护事业从来都需要化学学子的才智。如果你想从事环境保护事业,化学背景将给你带来很多优势。化学与化工学院利用自身化学优势,进一步开设生态环境化学方向。化学与化工学院付义乐副院长表示,陕西作为资源大省,煤炭资源也很丰富,并且临近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资源大省,可谓是得天独厚。另外,中国煤炭总储量十分丰富,高达5.9万亿吨。学院结合这些特色设立了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工程技术方向为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强化学科优势,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2018年9月西建大将冶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和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整建制合并,组建成立了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拥有陕西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十余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指示,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更是亲临秦岭牛背梁保护区考察调研,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环境化学方向将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要涉及能源生产中的环境治理技术、环境友好材料及生物资源的深度利用与开发、水资源循环再生技术等领域。另外,学院还确定了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工程技术方向,主要涉及冶金过程的焦化工艺、煤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煤化工产品加工、煤炭液化等问题。化学与化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式多、就业面广,也能通过升学继续学习,在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例如2006届化工本科毕业生邢相栋,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升学及出国比例约35%,毕业生就业岗位供需比保持在1:8以上,多次被评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专业”。

本无

碑林名人|好雨春风 辛勤耕耘 心无旁骛 遂成大树——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教授

牛荻涛人物简介:牛荻涛,1963年10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1998年获第二届陕西青年科技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作为带头人的“现代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科研团队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兼任ACI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攀登计划(B)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等。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的国家标准《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参加编制国家标准2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既有结构性能评估、工程结构抗震、纤维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好雨春风 辛勤耕耘心无旁骛 遂成大树——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教授王红霞1979年,一个特殊的时代节点,一场有关国家,有关民族的大事业已悄然拉开帷幕。16岁的牛荻涛也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关键点,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站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大门前,这个少年不一定清楚,自己所处时代的宏大意义,未来之路将会怎样,甚至也不知道“工民建”这个专业的含义,也不能预测到自己的大半辈子将会扎根于这个校园,在科研、育人的道路上挥洒汗水,奉献心血。当时的他,脑海中只有:上了大学,那就本本分分地好好读书。出生于陕西华县的牛荻涛,在田野间成长,童年、少年时期,他和大多数的乡村孩子一样,下地摘过棉花、刨过红薯、在砖窑拉过车。但与其他家庭不一样的是,虽然地处乡野,牛荻涛家却算得上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外祖父、父亲都是那个年代少见的大学生,有勤奋求学的家教家风传统。他的母亲,为自己没有考上大学而深深遗憾,把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分子的敬慕之心全部寄托到他的身上,对他的学习、做人要求甚严。在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年代里,年少的牛荻涛质朴纯良,心无旁骛,常常披星戴月走远路上学,一门心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少时的经历对牛荻涛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他的谦逊、坚韧、踏实、忠诚、执着、勇于任事不退缩都由此而来。聪慧勤奋的他又赶在一个对知识、人才极度渴求的大时代,他顺利考上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名大学生。“新三届”是相对“老三届”而言,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即77、78、79级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以平均不足5%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实证。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这份机遇、幸运为后来的学子们难以企及。而牛荻涛,有幸成为这其中的一员。小学、中学基础教育没有中断,求学路上一路顺遂,在很小的年纪上了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时代赠他以幸运的垂青,而他,从未辜负这份幸运,用心血和汗水回馈家国以玫瑰。1983年,不到20岁的牛荻涛毕业了,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选择。正值改革的浪潮从南方席卷而来,时代的弄潮儿要么北上,要么南下。年轻的牛荻涛一时之间有些迷茫,不知人生的枝丫将伸向哪里生长。此时,他性格当中的谨慎善听起了作用,既然年少不知前路,那就让知路人来引领。听国家的话,听学校的话,听师长的话,留在学校,做了结构力学教研室一名年轻的教师。1986年牛荻涛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硕博连读,师从王光远、欧进萍院士,研究方向为随机振动与地震工程。这一阶段是牛荻涛科研方法、科研思维的形成阶段。从二位院士身上,他耳濡目染学到:做研究要聚焦,要开阔思维抓住学科发展前沿,借用其它学科先进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本专业的问题,譬如把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的方法用于地震工程研究。这一创新发散的科研思维,对他以后的科研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991年博士毕业以后,牛荻涛重新回到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是当时学校少有的几个博士之一。1993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6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1999年36岁的他已经是年轻的博导。在这个看似顺风顺水,按部就班的过程中,建科大的师长、领导、同事的爱护和扶持对他的成长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帮助择校、规划专业方向。这种对人才的爱护和培养成为一种传承,在他的精神中潜移默化留下印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留给敢于抓住机会的人。1992年是牛荻涛科研事业的转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王庆霖与浦聿修两位老教授有心栽培他,让他参与了国家“八五”攻关子课题“服役结构抗力衰减模型与可靠性研究”。对年轻的牛荻涛而言,这个珍贵的机会十分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与他的博士研究方向可以说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他需要放弃以往的研究,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从头开始。“做还是不做?”对他而言,是个问题,又不是个问题,牛荻涛的选择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性格特征:迎难而上,不推诿,可谓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从此牛荻涛开始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这次选择对他影响深远,从对这一领域束手无策到得心应手,中间是坚持不懈的艰难探索和无声奋斗。随着科研工作的逐步开展,科研成果渐渐显现,他的事业由此真正开始,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科研自信心开始树立,从小被严格管教下略显恭顺的个性得到舒张,在自我扬弃,自我滋养的过程中得到成长。1996年,他担任了校建(构)筑物检测鉴定站站长,依托这个平台,他对大量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评估时发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性能随着时间增长而持续劣化,而使用者多关注于既有结构的安全性,基于这样的思考,他申请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服役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剩余寿命预测”与国家攀登计划(B)子课题“钢筋锈蚀模型与单层工业厂房剩余寿命评估”,开展了结构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并于1997年把他所在的结构可靠度研究室建设成为结构安全研究所,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平台。此后,牛荻涛相继获得了劳动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牛荻涛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著述了国内较早的一本系统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论著《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在后续研究中,牛荻涛发现,现有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往往侧重于单一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实际工程结构往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基于此,他在2003年申请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并于2005年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气与冻融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对策的基础研究”。相关成果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进一步,考虑到结构在其服役年限内可能遭受地震作用,牛荻涛提出将结构耐久性与工程结构抗震相结合的研究思想,于2007年获准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抗震性能评估研究”。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牛荻涛等主持编制了协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 220:2007),该标准被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评为工程建设优秀标准,以此标准为基础主持编制的国家标准《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55-2019)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的标准。在多年混凝土耐久性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基础上,牛荻涛于2012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他从材料和结构层面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从建筑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到隧道工程中的喷射混凝土,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喷射混凝土隧道结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随着对环境影响因素认识的深入,牛荻涛考虑了海洋极端环境及工业特殊环境,分别于2015年及2016年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极端热湿气候环境建筑结构耐久性”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既有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及修复技术研究”。目前,上述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此外,牛荻涛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他作为带头人的“现代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团队于2013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2017年该团队考核优秀并获得滚动支持。同年,他带领的“工程结构耐久性团队”被评为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这就是牛荻涛的事业之树,几十年辛勤耕耘,心血浇灌,不断精进和开拓,终于让它开枝散叶,根深叶茂,硕果累累。40年来,从青葱求学少年到知天命的学者,他在第一线参与和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路程,参与和见证了我国经济的起飞,参与和见证了三秦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有人会说牛荻涛这一代人是时代的受益者,不仅获得了求知的大好机遇,而且赶上了毕业后虚位以待的黄金时代,他们幸运地享受了时代变革带来的荣光与世人的艳羡。可这其间捕捉命运转机的敏锐,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求知求真的上进心,还有数十载的无声耕耘又岂是简单的“幸运”二字可以概括?客观来说,应该是个人命运和时代变革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成就了牛荻涛,而他也用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始终没有辜负那个时代。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在牛荻涛的成长历程中,深受师长的爱护和栽培,这种良好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师德传承,牛荻涛同样精心去栽培学生,尤其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自1999年成为博导以来,牛荻涛共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30余名、硕士百余名,其中6名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与其他很多从那个时代走来的教授不同的是,牛荻涛身上没有过重的学究气,和学生在一起的他,时而是成熟稳健,让人心生敬畏的师长,时而又是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朋友,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总是给大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科研氛围,引领他的研究团队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推动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君子端方,中正平和,在牛荻涛的人生之路上,并没有天才式的激进喷发的跨越阶段,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应时知命,是深深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精神。他热爱学问,热爱生活,以一颗质朴不变的本心,面对多变的世界,和风细雨,终成大树,滋养自己,庇荫他人。视频:结构力学03:56作者简介:王红霞,陕西电影家协会理事,西安碑林作协会员,西北大学电影学硕士,文化创意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讲师。(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END

公益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最被低估的高校之一!

在古城西安,有这样一所高校,它是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高校,大名鼎鼎的建筑老八校之一,熟悉高校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一定知道,这所高校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如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虽然没有入选211,也没有入选双一流,但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建筑领域仍然很有地位,毕竟老冶院的名声可不是盖的,还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也就是“小211”。这样说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非常强的高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新认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实力到底怎么样?一、8位院士校友衡量一所高校的实力,培养出多少位院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查询得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培养出8位院士,分别是:6位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王小东、刘加平、侯立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常青;2位国外院士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威。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位院士,对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来说也是杰出的成就,毕竟好多211高校的院士校友数量都远低于这个数字。二、4个学科西部第一衡量一所高校的实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通过对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部分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5个学科获评B+,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B,管理科学与工程获评B-。整体来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述7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如下:B+以上学科数排名陕西高校第7位。1个学科排名全国第6,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4,4个学科排名西部第1,5个学科排名西北第1,7个学科排名西北前5。在所有非211高校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4个学科排名第1,7个学科进入前5名。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作为国务院1981年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也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比官网数据我们得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陕西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同样,这一数据在陕西全省乃至西北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下面为大家带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科基本情况;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3个国家重点学科;硕士点涉及7个学科门类,基本覆盖了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四、建筑学专业录取最高分超陕西省一本线125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实力非常强,毕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学学科可是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的。如果说这个排名还不够明显的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建筑学专业2018年在陕西省的录取最高分为599分,而2018年陕西省的理工类一本线为474分。建筑学专业在陕西的平均分也达到了575分,高出陕西理工类一本线101分。以上数据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在陕西部分专业的录取情况,来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生网。五、21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2017年,除了双一流高校名单、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等大事件,作为教育大省的陕西省也推出了一流专业的评选,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有21个专业入选,入选数量仅次于西北大学,并列陕西省属高校第2。在这21个入选专业中,有9个专业属于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有12个专业属于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流专业名单六、建筑类排名全国第4,陕西第1。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研发的《2017-201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各类排名如下:中国非211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14名(陕西省第1名)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理工类第46名(陕西省第5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工学第55名(陕西省第5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建筑类第4名(陕西省第1名)土木类第8名(陕西省第1名)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第18名(陕西省第1名)材料类28名(陕西省第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第50名(陕西省第3名)七、7年获7项国家科技奖励衡量一所高校的实力,国家三大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作为一所实力雄厚的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年来获得的国家三大奖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由上图可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从2011年起,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能够获得这么多项国家科技奖励,充分证明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非常强的高校。上面为大家介绍的仅仅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部分实力,综合来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虽然没有入选双一流,但是其强势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毫不逊色于部分双一流高校。另外,除了上文中为大家介绍的部分校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校友们还分布在政界及各个领域。综上所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非常强的高校。身为建筑老八校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不仅学科实力强,其综合实力也处于领先地位,可惜却没有入选211和双一流,希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争取能够在下一轮双一流的评选中有出色的表现。报考建议:一本线上高分考生及对工程学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报考。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

藜羹不糁

陕西这两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都是重点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属于重点大学,省共同建设大学,学校要追溯到1895年设立的北洋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是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的地质、矿业系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1999年改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升级为西安科技大学,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陕西这两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都是重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市,陕西省属于高水准大学,省部共同建设大学,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学部调整时,原东北工学院等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当时的名字是西安建筑工学院,1994年升格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的方向都不一样,但是,两个学校的设立班底有有名的学校的资产,所以,早期班实力很强,总体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占优势,西安科技大学继承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相关资产,但矿业并不强,因为是很强的专业,所以有点不足,两所学校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比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发展会更好,这主要是因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国内开设了第一所建筑专业高校,而且面向西北地区全体,并且是西北地区最强的建筑类大学,所以获得资源和相关课题项目更具竞争力。根据教育部的学科评价,西安建筑科学技术大学有7个B类学科和3个C类学科上榜,其中最高评价为B+级,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西安科技大学是一个A级专业,B级2个,C级6个,其中最高评价是A级安全科学和工程,相比之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科规模更大。那么以上就是陕西这两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都是重点大学,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评论。

革命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所位于陕西的老牌名校,实力强却很低调

众所周知,国内有许多大学因为在某个相同的专业领域里颇具影响力,从而被大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代表性的如:法学领域的五院四系、财经领域的两财一贸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两电一邮,今天笔者要讲的大学同样有这种经历,并且还是与多所985工程院校齐名。我想不少朋友应该听过“建筑老八校”这个称号,这是学界对较早开设建筑相关专业且在行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八所高校的概称。在他们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因为这是“老八校”里唯一一所非985;由此,不禁让人对这所学校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要去了解他的实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由陕西省、住建部与教育部三方共建,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等相关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及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从西安建大的办学历史来看,其本身就是由多所历史悠久的高校的建筑以及土木系科合并而来的大学,学校曾获得过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的“建筑教育特别贡献奖”,建筑相关专业实力毋庸置疑。学校共有10个学科上榜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其中五个是B+学科;在五个B+学科中,有四个与建筑相关。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建大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学科实力稳居国内前十,工程学和环境与生态学进入到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的位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虽然是一所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的高校,但也很注重其他学科的建设;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硕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基本上可以满足本校所有本科专业学子的对口升学需要。比起一般的双非一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师资力量上也有明显优势,例如:专任教师队伍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高级职称;此外,还拥有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五名双聘院士。也许现在会提及“建筑老八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校强劲的实力;尤其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于有志于建筑土木行业且成绩不算突出的同学,确实是性价比极高的学校。

古铜萧

碑林名人|问渠哪得清如许——访著名水环境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

黄廷林黄廷林教授简介:1962年11月出生,山东昌邑人,工学博士,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获得2015年度“中国水业人物”教学与科研贡献奖。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与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到工程应用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20余篇(SCI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参编专著4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负责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0余项。问渠哪得清如许——访著名水环境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文/袁国燕以水为生的人生,洗濯着一个科学家的初心——坚持做人的原则,牢记出发的源头,不忘奋斗的原动力。——题记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水的兴衰史,那么,人的命运就与水的命运一脉相承。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但它却像地球上的重力一样平常,又像重力一样神秘。有这样一个平常的人,用毕生时间解读着水的秘密,与天地山水为友。他就是著名的水环境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识水、知水,护水,是他人生的关键词,育才、育德、育教,是他生命最亮的烛照。黄廷林是山东昌邑人,却并不是我想象中山东汉子高大壮实的样子。中等身材的他,兼具知识分子的儒雅,传道授业的严谨,创新术业的睿智,浑身洋溢着热忱和活力。和这个治水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渠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心灵像被泉水洗涤过一样,清澈而丰盈。源头活水“兴趣和职业的结合,会产生持续的热情和动力。”追溯黄廷林的成长印迹,和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多数农民孩子一样,在高考中改变命运。这个生长在潍河、胶莱河、虞河三河交汇的少年,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如何来度过。国家恢复高考的决定,点燃了黄廷林熊熊的理想之火,他立下了考中国海洋大学的志向。1979年,17岁的黄廷林高考中榜,别人欢天喜地,他却喜忧参半:大红的录取通知书显示,他被录取在山东冶金工业学院(现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专业,这与他铁心要考重点大学、实现“科技现代化”的愿望相差甚远,而给排水专业,也像媒人给定的亲,没什么感情。大学期间,除了必听的课,黄廷林全部泡在操场上,满头大汗地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较量”,“给排水”被他抛在了脑后,周身的汗水让他感到舒爽。直到大三下半年,黄廷林才“与水生情”。当时学校邀请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总工程师来讲学,黄廷林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他暗自想:连清华都有给排水专业,说明这个方向没错儿,看来还得用心学。这一钻进去,还真来了兴致,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真不知道水里有这么多学问。此后,黄廷林对学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门门都考专业前两名,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黄廷林发现自己教学的特长,也出于偶然。有一次,一个同学高数不懂,让黄廷林给自己讲题,听完后这个同学说:奇怪,老师讲时我听不懂,你一讲我咋一下子就明白了!上专业设计课时,黄廷林也是同学们崇拜的对象,大家还在对设计图抓耳挠腮时,黄廷林已经画出了让老师频频点头的图纸。有同学问黄廷林咋想出来的,他详细讲完后,心想:不费力呀,把前几次课堂学的和今天的结合一下,不就明白啰。这几件事,让黄廷林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充满学习和传播知识的热忱。用今天的眼光看,黄廷林无疑是一个学霸,有着超常的学习力和颖悟性。正是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鼓励,让他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渐渐明晰了要留校任教的选择。遗憾的是,大学毕业后黄廷林被分配到青岛市房产局,从事设计工作。虽然吃上了公家饭,从“泥腿子”变成国家干部,黄廷林成为村子方圆百里乡邻艳羡的大学生,但他没有一天不向往大学校园。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把自己知道的讲给别人,感觉很幸福;我喜欢钻研和创新,不愿墨守陈规,回高校从事教研,才是我想要的职业,我一定能做得很好。写到最后,黄廷林用笔尖重重落下两个字:考研!认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黄廷林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考研复习中。1985年,命运为黄廷林打开了幸运之门,他如愿考取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从此在西安扎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干就是一辈子。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发出的光。正如黄廷林自己的体悟:“兴趣和职业的结合,会产生持续的热情和动力。”这种热情和动力,像源头活水一样滋养、推动着他,不屈不挠向前,干一生,乐一生,践行着建筑大学校歌传唱的一种精神:“自强笃实兮行健不息,求源创新兮致用经世。”上善若水“弃名利之心,求科学真谛;立有德之身,求术业创新。”' Hiroshi Nagai '在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中,水生态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炙手可热的领域,高校、政府、企业纷纷聚焦,治水专家的出镜率空前高涨,被提名为国际埃尼奖候选人的水环境技术专家黄廷林,却保持着科学家一贯的冷静,脚踏实地走着科研、教学之路。正如“中国水业人物”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弃名利之心,求科学真谛;立有德之身,求术业创新。”在科研领域,往往一项新技术研发出来后,转化成专利产品有不少瓶颈,而要真正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更是困难重重。但黄廷林认为,解决问题是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都是要解决问题、要服务于成果应用。黄廷林说,我想到老了回顾自己时,是解决了哪些问题,而不是得了啥奖,发表了多少论文。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是影响城市健康饮水的巨大威胁,让秉持“科技就是为解决问题”理念的黄廷林心焦,这位治水专家通过对多座水库实地勘察,分析水质污染的共性特征和周期性污染规律,自主研发出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技术——扬水曝气技术为核心的系列水质改善技术。通过西安金盆水库工程示范,在混合、充氧、抑制藻类、去除水中挥发性污染物、水质综合改善等多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这项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验收中,专家组直接以优秀成绩(A)通过。2015年春季,作为西安市主要供水水源的金盆水库硅藻爆发,有关部门找到黄廷林,紧急启动扬水曝气系统,不到20天水质就恢复正常,原本对此技术应用不太积极的水库管理方,在见证了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理良好效果后,心悦诚服,签下了长期合作合同。2016-2017年,西安市李家河水库夏秋季蓝藻爆发,最高时1升水中含有3.6亿个藻细胞。2018年扬水曝气系统建成运行后,藻类稳定削减至每升水400万个左右,削减效率高达98%以上,顺利通过甲方验收。这样的水质改善效果不仅水库管理方满意,就连对自己要求苛刻的黄廷林也非常满意。充足、健康的水源,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标配”。在这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或许没有多少人认识黄廷林,但千家万户水龙头那哗哗流淌的清洁之水,不正是献给黄廷林这些“水卫士”的颂歌么。潜心科研之外,黄廷林在教学上也毫不含糊,他有一句口头禅:“做人是基本,做学问是本质。做学问先做人。”黄廷林的硕士生、博士、博士后程亚,对这点有深刻的感受。在她眼里,无论是学术、教学、还是做人,导师就是亮在她眼前的一盏灯。最让她感动的是,在家里遇到困难,让她备感人情薄凉的时候,黄老师慷慨解囊,帮她渡过难关,重拾生活的信心。前些年有一个学业优秀的硕士生,经常“翻墙”到国外网站浏览对中国负面报道的信息,渐渐地影响到情绪。细心的黄教授发现布置给这位学生的课题迟迟没进展,情绪消极,就找机会和他聊天。该学生叹道:社会都成这样了,做研究还有啥意思!明白原委的黄教授并没有和他争论这些信息,而是谈起心来:你改变不了的就不要自找烦恼,要看主流,局部的阴暗遮盖不了整体的光明,你现在被满眼的“垃圾”遮蔽了,自己找路走出来吧!大概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里,这个学生情绪渐渐好转,回归到学业当中。采访时当问及当前高校师生整体状态时,黄教授笑笑说:问题是不少,但不大。奋斗、奉献社会,依然是主流。谈到术业创新,黄廷林认为:当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你的研究成果不认可的时候,不要气馁,你不能证明他是错的,那就证明自己是对的。到最后会发现,往往是路径不一样,结果却是同样的,甚至是新的发现或突破。勇于开辟新路,才会收获新发现。“所以我鼓励学生,科学研究就是求真谛,不能被专家的名头吓住”。如今,黄廷林教书育人、科技研究已整整31年。采访前查找黄廷林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他不但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主持了国家多项重大项目,还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等等一长串称号。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些金灿灿的荣誉和成果,都化成了他的温度和力量。青山绿水“担任副校长虽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但这是一种新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必须尽职尽责。”在中国人表达美的词汇中,绿水与青山常常是相依的。如果说“绿水”是黄廷林的术业追求,那么青山,就是人生另一道风景。2016年,是黄廷林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4月份参加“中国水业人物”颁奖大会时,组委会颁奖词里除了科研、教学、品德高标的嘉奖,还不曾涉及行政管理。7月份,黄廷林被任命为副校长,命运似乎要激发他的无穷潜能,让他的人生又跨进了一个新的岗位——行政管理。现在,除给学生上课外,黄廷林教授正常工作时间都在行政楼办公室“坐阵”,而科学研究、团队指导、研究生培养等工作都安排在每天晚上、每周周末和节假日。黄廷林安排接受采访时间的时候,已经避开了会议、处理完了当天的文件,但不时有来汇报工作的,电话、手机也不时响起。看得出,他很忙,但忙而有序,在管理、教学、科研三种身份转换中松紧有度。回忆三年前转型的经历,黄廷林深有感触。对于如何处理好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的关系,一直是这几年思考的问题。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拿出搞学术的劲头全力投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别人用8小时上班,他用12小时,他回家只做两件事:吃饭、睡觉。“让你到行政管理岗位工作,就要负行政的责任,作副校长虽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但这是一种新的责任和使命,所以要尽职尽责。”事实上,黄廷林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不矛盾,已有13年环境学院院长经历的他,很快就理清了行政岗位和教师身份的关系:“科研是和事打交道,以事为主,行政是和人打交道,以人为本。不管是和人还是和事打交道,都有相通之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黄廷林在他的副校长岗位上,以纯真之心正风气,扬清流。作为一个从学术口选拔上来的高校领导,他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的风气和弊病:“相当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心态浮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心。国家提出的去‘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就是去浊气,扬清流。”黄廷林在讲党课中多次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下要警惕的是过分追求名利,要潜心教学,让教学工作回归常识、回归本位、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科研的本质是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一味追求各种‘帽子’、各类奖项。”这是黄廷林一贯的认知,也是他强大的定力。对于中国高校的教育,黄廷林有期待,有信心,也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当国人不再将自己的子女送往国外留学之日,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成功之时。”看着眼前这位有使命担当,又面向未来的学者型校长,谁人都会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黄廷林不仅治理了自然之水,也在治理风气之水,心灵之水。绿水的质洁,青山的高远,让黄廷林的人生不但有风景,更有风度和风骨。(袁国燕,笔名燕窝,陕西省散文学会纪实文学委员会主任,入选陕西省“百优计划”中青年优秀创作人才)教学与科研贡献奖——黄廷林(视频)(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END

刘昼

“建筑老八校”中的双非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上就赚了!

我们都知道建筑类专业是比较认出身的,不同的学校能学到的本领是不一样的。那么想学建筑学类专业首选当然是“建筑老八校”。说起“建筑老八校”,大家都不陌生,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这八所高校当中有一所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且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正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建,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学校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学校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原国家重点学科3个: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为B+(全国前20%);2016年11月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3月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具有16种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南非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院士5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虽然为双非高校,但是土木、建筑领域的实力不可小觑,每年都会有211甚至985高校的学校选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相关专业读研究生。没有进入“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确实有些惋惜。专注领域研究,无视外在光环,这样低调的西建大你觉得怎么样?

梦精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迎来首位湖北返校博士「图」

雷长坤出站向迎接他的老师招手 詹鹏超 摄影中国网讯(通讯员:詹鹏超 王俊 费翔)“现在是5月8日早晨8点20分,这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今天,我从湖北‘回家’了。”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子返校,首位由湖北返校的博士研究生雷长坤,重归阔别已久的校园后,感慨万千。回想这一次返校历程,他觉得非常激动。“4月30日那天,当我终于接到辅导员吴刚老师的电话,得知归期已定,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忐忑的是还有许多对于返校后学习和生活的种种疑虑。”雷长坤说:“随着辅导员老师不断跟我联系,从防控政策解读到返校后各项安排,他都一一为我详尽地解答,并且详细了解我的各种情况和需求,还叮嘱我注意返程安全和途中做好防护。想想,正是那些嘘寒问暖,让我放下焦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建大的怀抱了。”接站老师们举着接站牌等待雷长坤出站 詹鹏超 摄影8日,早晨6点40分,迎接雷长坤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团委、研工部、校医院、材料学院等部门的老师在车站外翘首以待。由于天气原因,雷长坤乘坐的T282次列车在晚点了四个多小时后,缓缓靠站,他终于抵达思念已久的城市——西安。车站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荫兵一眼就看到了雷长坤,向他摇手致意。“我在夜里就不断接到吴刚老师确认到站时间的电话。一出站,竟然一眼就看到了建大的许多位老师等候在那里。原来老师们从昨夜就开始做着各项准备,守候我们这些即将回家的学子,太感动了!”雷长坤激动地说:““看着那格外显眼的‘欢迎回家’四个大字,看着他们贴心准备的健康包和食物,几乎让人眼睛都要湿润了。好想隔空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老师们,不管多晚都等着接我回家!”辅导员向雷长坤发放精心准备的健康包 詹鹏超 摄影疲惫而又激动,雷长坤坐着学校的专车,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回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雨后天气清凉,校园里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雷长坤觉得“内心充满火热的期待。”“离开时还是深冬,归来已是初夏。虽然错过了她这一季的春天,但她在我心中一直有着春天般的如画美景。”雷长坤说。来到干净整洁的留观楼,登记、检测之后,雷长坤被告知,留观楼留观的对象来自高风险地区,每位来的学生都会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报体温,有任何问题或需要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告诉值班员。留观楼里24小时都有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值班,楼内每层都配有免洗洗手液,同时还有淋浴间。安顿好之后,雷长坤给家里打了电话:“妈,我到学校了,一切都好,吃的住的用的,学校都考虑到了,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刚打完电话,雷长坤又收到了导师肖国庆教授的微信,叮嘱他有任何需求都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暖暖的问候让我非常感动。”雷长坤说。接站的老师们与雷长坤一起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 詹鹏超 摄影他回忆起在家时候看到各大媒体报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学生晒好被子的报道,“那时候看到学校已经贴心地把被子都为我们晒好了!真的很想赶快回去,亲口对宿管阿姨们道谢!学校微信推送中贴心的开学生活指南、防控演练中详尽的视频流程等等,都让我不断感受到,西安建大这个有些久违的‘家’,已经做足了准备,敞开怀抱在等我们回来!”雷长坤说,现在他站在母校的宿舍里,觉得分外踏实。“返校对我而言,就是回家。回家本是平常的一件事情。但这次却有太多暖心的瞬间, 我爱的建大,谢谢你不管多晚都接我回家!”难掩激动的心情,雷长坤忍不住如此对母校表白。【来源:中国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威冲

中国高校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简称西安建大,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建,是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入选111计划。历史变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1959年和1963年,学校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先后为国家建设输送了27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成为国家土木建筑、环境市政及材料冶金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强大师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有教职工28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名,拥有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南非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院士5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万人计划”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2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0个,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学科实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有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具有16种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硕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获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3月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 [8]陕西省特色专业: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艺术设计、给水排水工程、社会体育(体育建筑管理)、材料科学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冶金工程。 [8]陕西省名牌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艺术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B+: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B: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B-: 管理科学与工程C+: 机械工程、美术学从上面可以看出身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非常强的高校。遗憾的是建筑老八校当中除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其他七所全部入选了985和2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力也是足够入选211工程,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入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实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希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未来能够拥有更出色的表现。大家对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