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00建筑学:陈景衡、成辉副、崔陇鹏、范征宇、高博、何泉、胡冗冗、靳亦冰、雷振东、李昊、李军环、李涛、李岳岩、李志民、林源、刘大龙、刘加平、刘克成、刘衍、罗智星、任云英、宋辉、王军、王树声、王琰、吴国源、闫增峰、闫增峰、杨豪中、杨柳、于洋、喻梦哲、翟永超、张倩、张群、朱新荣085100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白宁、陈景衡、陈敬、陈静、成辉、崔陇鹏、董芦笛段德罡、范征宇、高博、韩晓莉、何泉、靳亦冰、孔黎明、雷振东、李昊、李军环、李立敏、李涛、李钰、李岳岩、李志民、梁斌、林源、刘克成、任云英、宋辉、王芳、王军、王树声、王琰、吴国源、闫增峰、闫增峰、杨豪中、叶飞、于洋、喻梦哲、张倩、张群、赵红斌、周崐、安军、陈建军、陈琰、高朝君、雷霖、李冰、刘月超、柳成辉、吕成、倪欣、宋江宁、宋照青、王军、徐健生、姚慧、岳鹏、张伟、张彦庆、张永杰、赵静、赵元超083300城乡规划学:白宁、陈晓键、邓向明、段德罡、黄嘉颖、黄明华、雷振东、李昊、李志民、刘晖、刘克成、任云英、王芳、王树声、王新文、于洋、张沛、张倩、张中华、周庆华085300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白宁、常海青、陈磊、陈晓键、段德罡、冯小刚、黄嘉颖、黄明华、雷振东、李凤霞、李昊、李志民、刘晖、刘克成、任云英、田达睿、王芳、王树声、王侠、王新文、王阳、杨辉、于洋、张沛、张倩、张中华、郑晓伟、周庆华、曹恺宁、冯红霞、雷会霞、李琪、刘春凯、龙小凤、吴左宾、赵红茹、083400风景园林学;董芦笛、林源、刘晖、王劲韬、王晶懋、吴国源、喻梦哲、岳邦瑞、张涛、赵红斌095300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常海青、陈磊、董芦笛、李榜晏、刘晖、王劲韬、王晶懋、吴国源、岳邦瑞、张涛、赵红斌陕西学硕教育,专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设计考研。文章来源:陕西学硕教育微信公众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雷长坤出站向迎接他的老师招手 詹鹏超 摄影中国网讯(通讯员:詹鹏超 王俊 费翔)“现在是5月8日早晨8点20分,这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今天,我从湖北‘回家’了。”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子返校,首位由湖北返校的博士研究生雷长坤,重归阔别已久的校园后,感慨万千。回想这一次返校历程,他觉得非常激动。“4月30日那天,当我终于接到辅导员吴刚老师的电话,得知归期已定,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忐忑的是还有许多对于返校后学习和生活的种种疑虑。”雷长坤说:“随着辅导员老师不断跟我联系,从防控政策解读到返校后各项安排,他都一一为我详尽地解答,并且详细了解我的各种情况和需求,还叮嘱我注意返程安全和途中做好防护。想想,正是那些嘘寒问暖,让我放下焦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建大的怀抱了。”接站老师们举着接站牌等待雷长坤出站 詹鹏超 摄影8日,早晨6点40分,迎接雷长坤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团委、研工部、校医院、材料学院等部门的老师在车站外翘首以待。由于天气原因,雷长坤乘坐的T282次列车在晚点了四个多小时后,缓缓靠站,他终于抵达思念已久的城市——西安。车站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荫兵一眼就看到了雷长坤,向他摇手致意。“我在夜里就不断接到吴刚老师确认到站时间的电话。一出站,竟然一眼就看到了建大的许多位老师等候在那里。原来老师们从昨夜就开始做着各项准备,守候我们这些即将回家的学子,太感动了!”雷长坤激动地说:““看着那格外显眼的‘欢迎回家’四个大字,看着他们贴心准备的健康包和食物,几乎让人眼睛都要湿润了。好想隔空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老师们,不管多晚都等着接我回家!”辅导员向雷长坤发放精心准备的健康包 詹鹏超 摄影疲惫而又激动,雷长坤坐着学校的专车,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回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雨后天气清凉,校园里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雷长坤觉得“内心充满火热的期待。”“离开时还是深冬,归来已是初夏。虽然错过了她这一季的春天,但她在我心中一直有着春天般的如画美景。”雷长坤说。来到干净整洁的留观楼,登记、检测之后,雷长坤被告知,留观楼留观的对象来自高风险地区,每位来的学生都会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报体温,有任何问题或需要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告诉值班员。留观楼里24小时都有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值班,楼内每层都配有免洗洗手液,同时还有淋浴间。安顿好之后,雷长坤给家里打了电话:“妈,我到学校了,一切都好,吃的住的用的,学校都考虑到了,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刚打完电话,雷长坤又收到了导师肖国庆教授的微信,叮嘱他有任何需求都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暖暖的问候让我非常感动。”雷长坤说。接站的老师们与雷长坤一起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 詹鹏超 摄影他回忆起在家时候看到各大媒体报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学生晒好被子的报道,“那时候看到学校已经贴心地把被子都为我们晒好了!真的很想赶快回去,亲口对宿管阿姨们道谢!学校微信推送中贴心的开学生活指南、防控演练中详尽的视频流程等等,都让我不断感受到,西安建大这个有些久违的‘家’,已经做足了准备,敞开怀抱在等我们回来!”雷长坤说,现在他站在母校的宿舍里,觉得分外踏实。“返校对我而言,就是回家。回家本是平常的一件事情。但这次却有太多暖心的瞬间, 我爱的建大,谢谢你不管多晚都接我回家!”难掩激动的心情,雷长坤忍不住如此对母校表白。【来源:中国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雷长坤出站向迎接他的老师招手 詹鹏超 摄影中国网讯(通讯员:詹鹏超 王俊 费翔)“现在是5月8日早晨8点20分,这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今天,我从湖北‘回家’了。”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子返校,首位由湖北返校的博士研究生雷长坤,重归阔别已久的校园后,感慨万千。回想这一次返校历程,他觉得非常激动。“4月30日那天,当我终于接到辅导员吴刚老师的电话,得知归期已定,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忐忑的是还有许多对于返校后学习和生活的种种疑虑。”雷长坤说:“随着辅导员老师不断跟我联系,从防控政策解读到返校后各项安排,他都一一为我详尽地解答,并且详细了解我的各种情况和需求,还叮嘱我注意返程安全和途中做好防护。想想,正是那些嘘寒问暖,让我放下焦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建大的怀抱了。”接站老师们举着接站牌等待雷长坤出站 詹鹏超 摄影8日,早晨6点40分,迎接雷长坤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团委、研工部、校医院、材料学院等部门的老师在车站外翘首以待。由于天气原因,雷长坤乘坐的T282次列车在晚点了四个多小时后,缓缓靠站,他终于抵达思念已久的城市——西安。车站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荫兵一眼就看到了雷长坤,向他摇手致意。“我在夜里就不断接到吴刚老师确认到站时间的电话。一出站,竟然一眼就看到了建大的许多位老师等候在那里。原来老师们从昨夜就开始做着各项准备,守候我们这些即将回家的学子,太感动了!”雷长坤激动地说:““看着那格外显眼的‘欢迎回家’四个大字,看着他们贴心准备的健康包和食物,几乎让人眼睛都要湿润了。好想隔空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老师们,不管多晚都等着接我回家!”辅导员向雷长坤发放精心准备的健康包 詹鹏超 摄影疲惫而又激动,雷长坤坐着学校的专车,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回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雨后天气清凉,校园里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雷长坤觉得“内心充满火热的期待。”“离开时还是深冬,归来已是初夏。虽然错过了她这一季的春天,但她在我心中一直有着春天般的如画美景。”雷长坤说。来到干净整洁的留观楼,登记、检测之后,雷长坤被告知,留观楼留观的对象来自高风险地区,每位来的学生都会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报体温,有任何问题或需要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告诉值班员。留观楼里24小时都有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值班,楼内每层都配有免洗洗手液,同时还有淋浴间。安顿好之后,雷长坤给家里打了电话:“妈,我到学校了,一切都好,吃的住的用的,学校都考虑到了,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刚打完电话,雷长坤又收到了导师肖国庆教授的微信,叮嘱他有任何需求都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暖暖的问候让我非常感动。”雷长坤说。接站的老师们与雷长坤一起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 詹鹏超 摄影他回忆起在家时候看到各大媒体报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学生晒好被子的报道,“那时候看到学校已经贴心地把被子都为我们晒好了!真的很想赶快回去,亲口对宿管阿姨们道谢!学校微信推送中贴心的开学生活指南、防控演练中详尽的视频流程等等,都让我不断感受到,西安建大这个有些久违的‘家’,已经做足了准备,敞开怀抱在等我们回来!”雷长坤说,现在他站在母校的宿舍里,觉得分外踏实。“返校对我而言,就是回家。回家本是平常的一件事情。但这次却有太多暖心的瞬间, 我爱的建大,谢谢你不管多晚都接我回家!”难掩激动的心情,雷长坤忍不住如此对母校表白。
9月22日上午,西安建大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雁塔校区田径运动场举行。学校领导苏三庆、刘晓君、张志昌、陈琪、黄廷林、牛荻涛、董群雁、姚尧出席。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导师代表、在校生代表及全体2020级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党办、校办主任刘晓武主持。开学典礼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长刘晓君寄语广大研究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20级研究生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喜迎来自全国各地的209名博士研究生和2911名硕士研究生新同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和四万余名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同学们,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让你们成为了特殊的一届研究生,居家复习、远程答辩、线上复试……在疫情面前,你们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取得了奋进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我为年轻的你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和自信,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底蕴深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5年创建的北洋大学工学院,作为1956年西迁大军中的一员,也已经走过了64年的历程。一代代的建大人从这里出发,秉承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在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涌现出了大量杰出人才。他们中有徐德龙、刘加平、王小东、侯立安、雒建斌、常青、孙博华、杨威、徐建、吕西林等10位院士;有10次荣获22项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奖、3次荣获6项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奖的优秀毕业生;还有众多治国栋梁、行业翘楚和商界英才。目前学校正值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搏击奋斗的担当精神,锐意进取的改革意识,开放包容的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严细实高的管理水平,胸怀全局的协同意识,形成了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文化。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名师、万人计划、杰青、优青以及一大批中青年骨干为核心的优秀导师群体,依托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研究平台和创新研究团队里,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根据里瑟琦智库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院校综合积分排名》,我校学科评估综合积分位列全国104位。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和材料科学成功进入ESI全球前1%并持续攀升。今年7月29日,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成功召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会明确指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突出“研”字,研究生教育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创造知识,必须将研究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将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同学们,在今后的三五年、甚至未来更长的岁月里,科学研究将成为你们人生的主旋律,追求学问将成为你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每一位新入学的研究生,你们每一位都在思考怎样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悔青春。在此,作为校长和研究生导师,我想给你们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一是坚守逐梦初心,胸怀报国之志。同学们,相信你们历经磨练,披荆斩棘,成功进入研究生阶段,都是源于那一份意欲奋战在科研道路上,追逐学术理想,报效祖国的初心。谈及学术理想和初心,我来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我校土木工程学院老教授,我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陈绍蕃先生的故事,他一生坚守学术理想,矢志不移,在他97岁高龄时,仍关注着钢结构专业领域内的前沿问题,翻译国外文献,发表学术论文,直到生命的最后。另一个是我校63届毕业生王小东院士的故事,他扎根新疆57年,为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四次放弃其他单位和职务的优厚待遇,不离不弃,始终坚守着那份绘就美丽新疆奉献祖国发展的初心,无怨无悔地为边疆奉献了大量各族人民喜爱的精品力作。希望同学们向前辈们学习,继续坚守你们的逐梦初心,培养学术兴趣,树立学术理想,保持奋发之气,成就报国之志。二是塑造高尚人格,恪守学术道德。“道德文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评价的基本标准,道德与文章从来是统一的,道德被视为文章之骨,而文章要凭道德而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人生的至高追求。同学们未来做的研究论文虽不同于士大夫的政论文章,但却包含有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爱因斯坦曾写道:“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但他们错了,是人格”。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从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义无反顾地回国,在欣然同意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后,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通信,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一干就是8年直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最后因核辐射身患重病而于62岁英年早逝。这穿越历史长河仍震撼我们心灵的感人事迹是中国科学家高尚而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希望同学们仰望星空,追求卓越,抵制诱惑,心存敬畏,倡导学术诚信,做学术上有风骨的人。三是锤炼创新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对我国的科技封锁,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科技创新是突破封锁,打破壁垒,实现民族复兴,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唯一路径。我国早已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方兴未艾,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产业和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是时代的机遇,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去年,我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勇夺1金1铜,实现我校在该类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也是陕西省属高校零的突破;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马娟致力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荣获2019年“全国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为先进代表发言,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亲切接见。这些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充分体现了建大人在助力国家战略在西部贯彻实施中的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也能像他们一样,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习惯,让自己在创新中变得更加优秀。同学们,学校将竭尽所能为你们在西安建大追求学问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希望同学们培育高尚人格,守住道德底线,锤炼创新精神,牢记使命担当,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悔于青春梦想的辉煌人生。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祝福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我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明天蒸蒸日上,再创辉煌!谢谢大家!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出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新闻中心 图片:马长蕊 张强 詹鹏超 邢博颖等 编辑:王俊 翔子 审核:宋阳
白国良 【白国良简介】陕西渭南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结构与抗震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享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和“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等多项人才称号和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编著4部,教材11部;主持和参与编制行业、地方规程1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EI检索1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土建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等职务,并兼任《土木工程学报》等8种专业学报(杂志)编委和审稿人。笃志科研觅真谛 潜心育人沐桃李——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教授段福萍2018年12月26日下午,我如约来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学院办公楼的走廊里,看着墙壁宣传栏中众多的荣誉介绍,白国良的名字一次次映入眼帘,让我了解到今天的采访对象在结构工程及其抗震领域成绩斐然!“实在抱歉,让您提前来了,今天学院有个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磁性而又亲切的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眼前,一位高大儒雅、满脸歉意的学者与我亲切握手。那一刻,对白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1978年,年轻的白国良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工民建专业开始学习,毕业后在设计院工作三年的他,于1986年考入该校结构工程专业继续深造,先后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从教的道路上他没有止步,先后师从我国工程结构裂缝专家王铁梦教授和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知名教授童岳生、姜维山、赵鸿铁,成为我国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体系研究领域的首批博士。积极向上、韧劲十足的白国良以型钢混凝土结构为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结构工程和抗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开展了系统性、先导性的研究,逐渐成长为我国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的专家。把科研应用、服务社会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和责任担当火力发电一直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厂房框排架结构和空冷结构是火电厂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的工艺需求导致传统设计不满足使用要求,急需在框排架结构体系方面进行创新。白国良带领科研团队迎难而上,先后深入神头电厂、平顶山姚孟发电厂、托克托电厂等数十个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检测评估和结构性能分析,进行了大量的大比尺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模型及内部关键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分散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解决了高烈度区大型、复杂混凝土框排架工业结构体系应用的难题。空冷技术在我国富煤缺水的“三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该设计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设计公司掌握,为扭转不利局面,白教授科研团队与电力设计、施工企业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直接空冷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研究,研发了更省材料且抗震性能好的新型空冷结构体系。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行业设计规范空白,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已被电力设计行业广泛采用。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科研工作者,白国良教授关注社会发展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技术问题。在 “5.12”汶川地震后,针对大量建筑垃圾与废弃混凝土处理、亟需研发新的节能保温结构构件等难题,白教授带领团队对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技术、再生混凝土结构及新型页岩节能砌块砌体结构抗震及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在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得到工程应用,主要研究成果被纳入陕西省、新疆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近年来,随着国家建筑行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响应国家号召,白国良教授带领团队自2014年开始了装配式结构研究,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为切入点,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损伤演化规律,开展了大量的预制构件连接技术及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主持编写了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61/T 87——2014)。同时,他还牵头成立了陕西省“西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有效发挥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为区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建筑工业化转型。摩洛哥,北非地区唯一一个化石燃料非常贫瘠的国家,每年需耗费60多亿美元从邻国西班牙进口电力。为解决能源困境,摩洛哥政府筹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光热电项目,而这个项目正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2015年,白国良团队与西北电力设计院展开合作,组成“塔式太阳能发电结构抗震研究课题组”,对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吸热塔结构设计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为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课题组进行了多次的材料试配试验,从模型结构用材料的预试研到模型结构的加工、制作、浇筑,再到试验方案确定、后期试验加载与数据测试……,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圆满完成了工程项目。白国良团队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助力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终身的使命追求面对专家、名师等称号和众多的奖项荣誉,白国良更喜欢被称作人民教师。自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他便深深爱上这份职业,帮助学子们筑梦、追梦、圆梦,成了他终身的事业追求。对待教育教学始终坚持“给人一杯水,先有一桶水”的原则,他不仅用心研读教材内容、细化教学大纲,还主动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紧扣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理论分析,让大家既理解专业知识又知晓学科前沿,这种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教育,源于责任,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和执着。白教授认为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都蕴藏着教育的机会。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朱佳宁老师,记忆里有一个记忆深刻的画面,在博士求学后期最艰难的阶段,研究总是找不到新的突破点。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白教授主动找他谈话,交流科研、生活中难题,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讲给他听,鼓励他坚定信心。那次触动心扉的交流,永远定格在他的记忆深处。爱是教育的灵魂。“那天,我的左小腿不慎撞到试验构件上,因血肿,无法行走。白老师得知情况后,立即将我送至骨科医院,一直守到手术顺利完成才离开。在身体恢复期,白老师不顾学校事务繁忙,经常来回奔波在医院和学院间,得知我家经济情况困难,他又主动支付了全部医药费,这些经历怎能不让我们全家感动?”毕业后执教于西安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杜宁军回忆道。教育,行胜于言!在课题研究的试验阶段,现场经常能看到白国良的身影。在读硕士生刘瀚卿回忆说:“加工制作模型结构时,现场工人师傅人数不够,白老师常亲自参加切割钢筋、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工作。记得有一次,煤矸石混凝土试验准备阶段,满载着试验用原材料的重型卡车抵达实验室,由于实验场地有限,卡车不能自卸,10余吨的原材料,白老师带着学生,用铁锹一铲一铲的卸料,足足干了一个通宵才将材料卸完。”倾心指导、提携后学。在读博士生秦朝刚自本科毕业后,便进入白国良带领的“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与混合结构团队”继续学习。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白老师从论文选题、试验研究方案制定、试件加载等方面手把手指导,论文反复斟酌、几易其稿。“记不清多少次白老师陪着我熬夜,陪着我一起实地试验……”硕博连读的秦朝刚发自肺腑地说,“我的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白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三十多年来,白国良培养了不计其数的学生,仅是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就有180多名,如今他的弟子已遍布全国:受其感染、扎根教育的弟子不在少数,现任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的吴涛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毕业后进入科研院所,在关键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建功立业的学生也不胜枚举,西北电力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主任工程师李红星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白国良,一位坚守理想与信仰、执着事业与追求、胸怀国家和人民的普通教授;一位爱生如子、倾心育人的大学教师。三十余载耕耘勤不辍,六十余载奉献勇担当,时光荏苒,初心不改,白国良依然前行在路上……作者简介:段福萍,女,1976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市民建文化委委员,民建碑林综合支部副主任,碑林作协理事。(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END
8月30日,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润泽主持会议。当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任命:王琳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免去:高杲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当晚,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莲湖区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聂仲秋辞去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聂仲秋的代表资格终止。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聂仲秋原任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约一个月前,聂仲秋的名字已不在市委常委之列。被免职的高杲,名字也已从市委常委名单中撤下。同时,这也是聂仲秋时隔半年后,再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聂仲秋最后一次在西安市政府官网的报道中露面,是今年2月17日,政协西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当时,聂仲秋与其他西安市委常委到会祝贺并在主席台就座。约一个月前,他的名字先后从西安市委、市政府官网领导名单中移除。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聂仲秋的仕途一直在西安,曾担任长安区委书记。据公开简历,聂仲秋1968年生,安徽寿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时年19岁的聂仲秋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求学,毕业后留校任教4年,1995年起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其间继续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起,他先后在西安灞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城地区工作,2011年6月升任灞桥区委书记,其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1月,聂仲秋调任长安区委书记,任职时长为3年半。2015年2月当选西安副市长,同年8月卸任长安区委书记,2017年10月跻身市委常委,不再担任副市长,继续任市政府党组成员。今年1月,新闻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在央视播出,秦岭违建事件引发社会关注。1月9日晚,西安市委集体组织收看了《一抓到底正风纪》新闻专题片。聂仲秋参加了集中收看,并作交流发言。电视截图会议认为,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反映出我们政治上不清醒、不坚定、不严肃,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落实不及时、不扎实,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要求不严格、措施不得力,思想学习不深不透,工作作风存在“庸懒散慢虚”现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1月18日,《西安日报》在3版头条发表了聂仲秋在观看《一抓到底正风纪》后的体会。“通过近一段时间反复观看、学习、研讨《一抓到底正风纪》专题片,自己在思想深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和严肃的作风教育,对执行政治纪律有了更深入、更切肤的认识,触及灵魂、警示深远!”文中称,观看专题片后,聂仲秋“体会深刻”。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被免去副市长职务的高杲,原在国家发改委任职,2017年挂职任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在西安市政府官网上,高杲最后一次公开活动,是7月30日参加高新区学校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据通稿显示,高杲以市委常委、副市长身份致辞。公开简历显示,高杲1969年5月生,安徽宿县人,管理学博士,曾任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分局干部,江苏省南京市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后进入国家发改委,历任国民经济综合司处长、副巡视员、副司长,经济贸易司司长。2017年7月,高杲挂职来到西安,任西安市委常委、次月当选副市长。任职期间,高杲主要负责经济领域工作。根据2018年底公布的西安市政府领导分工,高杲负责新经济、大物流、内外贸易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研究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市政府研究室(市发展研究中心)、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联系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烟草专卖局。新任命的副市长王琳,此前担任西安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据公开资料,王琳1970年2月生,山东临朐人,长期在宝鸡市工作,2012年任宝鸡副市长,2016年7月任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去年4月来到西安,任市委常委,兼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直至此次调整。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期,西安还将到任一名新常委。8月26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发布省管干部任职公示,其中,现任咸阳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马希良拟任西安市委常委。自今年2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调任黑龙江后,西安市委书记一直空缺。聂仲秋简历聂仲秋,男,汉族,1968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原任中共灞桥区委书记、常委、委员。现任中共长安区委书记、常委、委员,(兼驻长安区解放军61068部队第一政委、兼驻长安区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第四团第一政委)。1987年至1991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总图设计与运输专业学习;1991年6月至1995年11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任教;1995年11月至2002年12月,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历任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助理、副部长、规划建设环保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正处级)(期间1998—2000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任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任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期间:2005年9月—2008年12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研究生,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4月任灞桥区委副书记、灞桥区人民政府区长;2008年12月任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主任(兼);2011年6月任中共灞桥区委书记、常委、委员;2013年1月任中共长安区委书记、常委、委员(兼驻长安区解放军61068部队第一政委、兼驻长安区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第四团第一政委);2015年2月当选为西安市政府副市长;2017年10月任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杲简历高杲,男,汉族,1969年5月生,安徽宿县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分局干部,江苏省南京市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处长、副巡视员、副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司长。2017年7月任中共西安市委常委。2017年8月30日,在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9年8月30日被免去职务。王琳简历王琳,男,汉族,1970年2月生,山东临朐人,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宝鸡市渭滨区副区长,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宝鸡市扶风县委副书记、县长,宝鸡市市长助理、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兼),蟠龙新区党工委书记(兼),宝鸡市委常委,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挂职),西安市委常委、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兼)、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兼)、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兼)、高铁新城管委会主任(兼)。2019年8月,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记者 许腾飞校对 李立军
黄廷林黄廷林教授简介:1962年11月出生,山东昌邑人,工学博士,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获得2015年度“中国水业人物”教学与科研贡献奖。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与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到工程应用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20余篇(SCI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参编专著4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负责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0余项。问渠哪得清如许——访著名水环境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文/袁国燕以水为生的人生,洗濯着一个科学家的初心——坚持做人的原则,牢记出发的源头,不忘奋斗的原动力。——题记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水的兴衰史,那么,人的命运就与水的命运一脉相承。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但它却像地球上的重力一样平常,又像重力一样神秘。有这样一个平常的人,用毕生时间解读着水的秘密,与天地山水为友。他就是著名的水环境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识水、知水,护水,是他人生的关键词,育才、育德、育教,是他生命最亮的烛照。黄廷林是山东昌邑人,却并不是我想象中山东汉子高大壮实的样子。中等身材的他,兼具知识分子的儒雅,传道授业的严谨,创新术业的睿智,浑身洋溢着热忱和活力。和这个治水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渠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心灵像被泉水洗涤过一样,清澈而丰盈。源头活水“兴趣和职业的结合,会产生持续的热情和动力。”追溯黄廷林的成长印迹,和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多数农民孩子一样,在高考中改变命运。这个生长在潍河、胶莱河、虞河三河交汇的少年,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如何来度过。国家恢复高考的决定,点燃了黄廷林熊熊的理想之火,他立下了考中国海洋大学的志向。1979年,17岁的黄廷林高考中榜,别人欢天喜地,他却喜忧参半:大红的录取通知书显示,他被录取在山东冶金工业学院(现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专业,这与他铁心要考重点大学、实现“科技现代化”的愿望相差甚远,而给排水专业,也像媒人给定的亲,没什么感情。大学期间,除了必听的课,黄廷林全部泡在操场上,满头大汗地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较量”,“给排水”被他抛在了脑后,周身的汗水让他感到舒爽。直到大三下半年,黄廷林才“与水生情”。当时学校邀请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总工程师来讲学,黄廷林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他暗自想:连清华都有给排水专业,说明这个方向没错儿,看来还得用心学。这一钻进去,还真来了兴致,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真不知道水里有这么多学问。此后,黄廷林对学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门门都考专业前两名,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黄廷林发现自己教学的特长,也出于偶然。有一次,一个同学高数不懂,让黄廷林给自己讲题,听完后这个同学说:奇怪,老师讲时我听不懂,你一讲我咋一下子就明白了!上专业设计课时,黄廷林也是同学们崇拜的对象,大家还在对设计图抓耳挠腮时,黄廷林已经画出了让老师频频点头的图纸。有同学问黄廷林咋想出来的,他详细讲完后,心想:不费力呀,把前几次课堂学的和今天的结合一下,不就明白啰。这几件事,让黄廷林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充满学习和传播知识的热忱。用今天的眼光看,黄廷林无疑是一个学霸,有着超常的学习力和颖悟性。正是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鼓励,让他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渐渐明晰了要留校任教的选择。遗憾的是,大学毕业后黄廷林被分配到青岛市房产局,从事设计工作。虽然吃上了公家饭,从“泥腿子”变成国家干部,黄廷林成为村子方圆百里乡邻艳羡的大学生,但他没有一天不向往大学校园。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把自己知道的讲给别人,感觉很幸福;我喜欢钻研和创新,不愿墨守陈规,回高校从事教研,才是我想要的职业,我一定能做得很好。写到最后,黄廷林用笔尖重重落下两个字:考研!认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黄廷林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考研复习中。1985年,命运为黄廷林打开了幸运之门,他如愿考取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从此在西安扎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干就是一辈子。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发出的光。正如黄廷林自己的体悟:“兴趣和职业的结合,会产生持续的热情和动力。”这种热情和动力,像源头活水一样滋养、推动着他,不屈不挠向前,干一生,乐一生,践行着建筑大学校歌传唱的一种精神:“自强笃实兮行健不息,求源创新兮致用经世。”上善若水“弃名利之心,求科学真谛;立有德之身,求术业创新。”' Hiroshi Nagai '在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中,水生态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炙手可热的领域,高校、政府、企业纷纷聚焦,治水专家的出镜率空前高涨,被提名为国际埃尼奖候选人的水环境技术专家黄廷林,却保持着科学家一贯的冷静,脚踏实地走着科研、教学之路。正如“中国水业人物”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弃名利之心,求科学真谛;立有德之身,求术业创新。”在科研领域,往往一项新技术研发出来后,转化成专利产品有不少瓶颈,而要真正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更是困难重重。但黄廷林认为,解决问题是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都是要解决问题、要服务于成果应用。黄廷林说,我想到老了回顾自己时,是解决了哪些问题,而不是得了啥奖,发表了多少论文。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是影响城市健康饮水的巨大威胁,让秉持“科技就是为解决问题”理念的黄廷林心焦,这位治水专家通过对多座水库实地勘察,分析水质污染的共性特征和周期性污染规律,自主研发出水源水库水质污染原位控制技术——扬水曝气技术为核心的系列水质改善技术。通过西安金盆水库工程示范,在混合、充氧、抑制藻类、去除水中挥发性污染物、水质综合改善等多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这项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验收中,专家组直接以优秀成绩(A)通过。2015年春季,作为西安市主要供水水源的金盆水库硅藻爆发,有关部门找到黄廷林,紧急启动扬水曝气系统,不到20天水质就恢复正常,原本对此技术应用不太积极的水库管理方,在见证了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理良好效果后,心悦诚服,签下了长期合作合同。2016-2017年,西安市李家河水库夏秋季蓝藻爆发,最高时1升水中含有3.6亿个藻细胞。2018年扬水曝气系统建成运行后,藻类稳定削减至每升水400万个左右,削减效率高达98%以上,顺利通过甲方验收。这样的水质改善效果不仅水库管理方满意,就连对自己要求苛刻的黄廷林也非常满意。充足、健康的水源,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标配”。在这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或许没有多少人认识黄廷林,但千家万户水龙头那哗哗流淌的清洁之水,不正是献给黄廷林这些“水卫士”的颂歌么。潜心科研之外,黄廷林在教学上也毫不含糊,他有一句口头禅:“做人是基本,做学问是本质。做学问先做人。”黄廷林的硕士生、博士、博士后程亚,对这点有深刻的感受。在她眼里,无论是学术、教学、还是做人,导师就是亮在她眼前的一盏灯。最让她感动的是,在家里遇到困难,让她备感人情薄凉的时候,黄老师慷慨解囊,帮她渡过难关,重拾生活的信心。前些年有一个学业优秀的硕士生,经常“翻墙”到国外网站浏览对中国负面报道的信息,渐渐地影响到情绪。细心的黄教授发现布置给这位学生的课题迟迟没进展,情绪消极,就找机会和他聊天。该学生叹道:社会都成这样了,做研究还有啥意思!明白原委的黄教授并没有和他争论这些信息,而是谈起心来:你改变不了的就不要自找烦恼,要看主流,局部的阴暗遮盖不了整体的光明,你现在被满眼的“垃圾”遮蔽了,自己找路走出来吧!大概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里,这个学生情绪渐渐好转,回归到学业当中。采访时当问及当前高校师生整体状态时,黄教授笑笑说:问题是不少,但不大。奋斗、奉献社会,依然是主流。谈到术业创新,黄廷林认为:当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你的研究成果不认可的时候,不要气馁,你不能证明他是错的,那就证明自己是对的。到最后会发现,往往是路径不一样,结果却是同样的,甚至是新的发现或突破。勇于开辟新路,才会收获新发现。“所以我鼓励学生,科学研究就是求真谛,不能被专家的名头吓住”。如今,黄廷林教书育人、科技研究已整整31年。采访前查找黄廷林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他不但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主持了国家多项重大项目,还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等等一长串称号。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些金灿灿的荣誉和成果,都化成了他的温度和力量。青山绿水“担任副校长虽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但这是一种新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必须尽职尽责。”在中国人表达美的词汇中,绿水与青山常常是相依的。如果说“绿水”是黄廷林的术业追求,那么青山,就是人生另一道风景。2016年,是黄廷林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4月份参加“中国水业人物”颁奖大会时,组委会颁奖词里除了科研、教学、品德高标的嘉奖,还不曾涉及行政管理。7月份,黄廷林被任命为副校长,命运似乎要激发他的无穷潜能,让他的人生又跨进了一个新的岗位——行政管理。现在,除给学生上课外,黄廷林教授正常工作时间都在行政楼办公室“坐阵”,而科学研究、团队指导、研究生培养等工作都安排在每天晚上、每周周末和节假日。黄廷林安排接受采访时间的时候,已经避开了会议、处理完了当天的文件,但不时有来汇报工作的,电话、手机也不时响起。看得出,他很忙,但忙而有序,在管理、教学、科研三种身份转换中松紧有度。回忆三年前转型的经历,黄廷林深有感触。对于如何处理好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的关系,一直是这几年思考的问题。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拿出搞学术的劲头全力投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别人用8小时上班,他用12小时,他回家只做两件事:吃饭、睡觉。“让你到行政管理岗位工作,就要负行政的责任,作副校长虽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但这是一种新的责任和使命,所以要尽职尽责。”事实上,黄廷林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不矛盾,已有13年环境学院院长经历的他,很快就理清了行政岗位和教师身份的关系:“科研是和事打交道,以事为主,行政是和人打交道,以人为本。不管是和人还是和事打交道,都有相通之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黄廷林在他的副校长岗位上,以纯真之心正风气,扬清流。作为一个从学术口选拔上来的高校领导,他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的风气和弊病:“相当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心态浮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心。国家提出的去‘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就是去浊气,扬清流。”黄廷林在讲党课中多次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下要警惕的是过分追求名利,要潜心教学,让教学工作回归常识、回归本位、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科研的本质是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一味追求各种‘帽子’、各类奖项。”这是黄廷林一贯的认知,也是他强大的定力。对于中国高校的教育,黄廷林有期待,有信心,也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当国人不再将自己的子女送往国外留学之日,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成功之时。”看着眼前这位有使命担当,又面向未来的学者型校长,谁人都会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黄廷林不仅治理了自然之水,也在治理风气之水,心灵之水。绿水的质洁,青山的高远,让黄廷林的人生不但有风景,更有风度和风骨。(袁国燕,笔名燕窝,陕西省散文学会纪实文学委员会主任,入选陕西省“百优计划”中青年优秀创作人才)教学与科研贡献奖——黄廷林(视频)(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END
2021西安建大艺术学院设计类考研信息汇学院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并校于1956年,是全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现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学校设计类专业、学科最早创建于1994年,以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优势学科为依托,继承和发扬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建类学科精华和专业优势,经过历代师生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以设计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三大学科为主,艺术性、科学性、工程性相结合,办学特色鲜明,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现在的艺术学院,是2002年4月,由建筑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摄影专业本科生、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和新成立的雕塑专业及各专业相关教师组建而成。本科教育简介学院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摄影、雕塑、艺术与科技、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绘画9个本科专业,现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学科架构体系。环境设计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环境设计、风景园林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风景园林、雕塑专业被评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研究生教育简介学院现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博士点所下设的城市景观二级点,1305设计学、1304美术学、1303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095300风景园林、135108艺术设计、085500机械(工业设计工程方向)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00年获批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国务院学科调整,获批设计学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内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设计学”硕士点的单位之一;2008年获批设置并招生135108艺术设计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05年招收专业学位(单证)、2008年获批设置并招生全日制095300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点为国家首批获准单位。以下将对每一个二级学科点进行解读:1、130500设计学130500设计学,总共分为8个研究方向。这8个方向在初试时,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分数线要求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招生导师研究方向进行了细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参考如下:130500设计学(拟招生人数36人,推免5人)01环境景观设计:蔺宝刚教授、杨豪中教授、、王葆华教授、吕小辉教授、卢渊教授、汤雅莉教授、*刘晨晨教授(王葆华教授)、*梁锐教授(吕小辉教授)、岳士俊副教授、张鸽娟副教授、徐娅副教授、张涛副教授,徐红蕾副教授、于东飞副教授、崔文河副教授、李绍文副教授、韦娜副教授、朱海声高级建筑师、王琼副教授、王璐艳副教授;(20人)02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汤雅莉教授、徐红蕾副教授、李绍文副教授;(3人)03会展设计:岳士俊教授、汤雅莉教授、徐红蕾副教授、李绍文副教授;(4人)04艺术史论:杨豪中教授、卢渊教授、张鸽娟副教授、林梅副教授、崔文河副教授;(5人)05室内设计:王葆华教授、赵西平教授、*刘晨晨教授(王葆华教授)、岳士俊副教授、刘晓军副教授、林梅副教授、李绍文副教授;(7人)06文化遗产保护:杨豪中教授、卢渊教授、张鸽娟副教授、*田军副教授(姜涛副教授)、张涛副教授、徐娅副教授,林梅副教授,崔文河副教授、朱海声高级建筑师、王璐艳副教授;(10人)07产品设计:赵峰教授、汤雅莉教授、李绍文副教授;(3人)08艺术心理学:倪晓莉教授;(1人)注:导师姓名前“*”指该导师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4专业理论、810专业基础(素描与色彩)2、130400美术学130400设计学,总共分为3个研究方向。这3个方向在初试时,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分数线要求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招生导师方向进行了细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参考如下:130400美术学(拟招生人数14人,推免3人)01城市雕塑:蔺宝刚教授、朱尚熹教授(蔺宝刚)、姜涛副教授;(3人)02绘画:*王西京一级美术师(蔺宝刚教授)、沈荣华一级美术师(蔺宝刚教授)、巨石一级美术师(蔺宝刚教授)、*王志平教授(姜涛副教授)、*田军副教授(姜涛副教授)、李波副教授、张向辉二级美术师;(7人)03美术理论:巨石一级美术师(蔺宝刚教授)、*田军副教授(姜涛副教授);(2人)注:导师姓名前“*”指该导师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4专业理论、876专业基础I(素描与色彩)3、130300戏剧与影视学130300戏剧影视学,总共分为3个研究方向。这3个方向在初试时,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分数线要求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招生导师方向进行了细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参考如下:130300戏剧与影视学(拟招生人数4人,推免1人)1、影视创作研究:张燕菊教授、许志敏副教授、*张晋辉副教授(张燕菊教授)(3人)2、电影历史与理论:张燕菊教授、许志敏副教授、*张晋辉副教授(张燕菊教授)(3人)3、电影文化与批评:储兆文教授、原文泰副教授、*张晋辉副教授(张燕菊教授)(3人)注:导师姓名前“*”指该导师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4专业理论、853影视概论4、135108艺术设计不区分研究方向,在初试时,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分数线要求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招生导师方向进行了细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参考如下:130300艺术设计(拟招生人数35人,推免3人,非全10人)导师队伍:蔺宝刚教授、*乔征教授(蔺宝刚教授)、吕小辉教授、王葆华教授、黄缨教授、汤雅莉教授、卢渊教授、赵峰教授、*刘晨晨教授(王葆华教授)、*梁锐教授(吕小辉教授)、岳士俊副教授、张蔚萍副教授、张鸽娟副教授、徐娅副教授、徐红蕾副教授、刘晓军副教授、于东飞副教授、崔文河副教授、*田军副教授(姜涛副教授)、王伟副教授、郝玲副教授、李绍文副教授、王琼副教授、王璐艳副教授。(24人)注:导师姓名前“*”指该导师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614专业理论、846 3小时专业设计II5、095300风景园林不区分研究方向,在初试时,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分数线要求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招生导师方向进行了细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参考如下:095300风景园林:(拟招生人数72人,推免8人,非全40人)导师队伍:蔺宝刚教授、杨豪中教授、*乔征教授(蔺宝刚教授)、吕小辉教授、王葆华教授、卢渊教授、汤雅莉教授、董芦笛教授、*刘晨晨教授(王葆华教授)、*梁锐教授(吕小辉教授)、岳士俊副教授、张蔚萍副教授、张鸽娟副教授、徐娅副教授、张涛副教授、刘晓军副教授、于东飞副教授、崔文河副教授、李榜晏副教授、何泉副教授、杨建虎副教授、李绍文副教授、韦娜副教授、王伟副教授、郝玲副教授、王璐艳副教授、王琼副教授、魏书威副教授;(28人)注:导师姓名前“*”指该导师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614专业理论、845 3小时专业设计I6、085500机械085500机械,分为1个研究方向(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相对应的导师。参考如下:085500机械(拟招生人数8人,推免1人)不区分研究方向,在初试时,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分数线要求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根据招生导师方向进行了细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参考如下:导师队伍:赵锋教授、史丽晨教授、王发展教授、*杨西川教授级高工(赵锋教授)、张涛副教授、*石毅教授(赵峰教授);(6人)注:导师姓名前“*”指该导师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专业学位有非全名额,学术学位没有非全名额。考试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614专业理论、848 3小时专业设计III*报考全日制的考生,报名时必须选报导师(目录中未列导师的专业除外)。考生网报时选择报考专业、研究方向,并在“备用信息”中(备用信息1不填写)填写拟报考导师的姓名和职称。陕西学硕教育,专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0500设计学、130400美术学、130300戏剧影视学、135108艺术设计、095300风景园林、085500机械(工业设计工程方向)考研。文章来源:"陕西学硕教育"微信公众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风景
王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一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系的研究生,正目不转睛注视着摄像机前接受采访的老师,认真聆听……接受采访的是该校建筑学院教授李岳岩、任云英和陈静。“本来这节课我们要上的是‘建筑空间专题研究’,恰好李老师要接受采访,就把课堂临时搬到了采访现场。”研究生周轩告诉记者。原来,当地媒体正在制作有关黄帝陵的专题报道。30年前,这几名教师曾作为学生,追随他们的老师参与过整修黄帝陵的规划设计工作。“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赴黄帝陵实地考察采访,之后,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专家顾问组。1991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校时名)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组正式成立。”教师陈静回顾。“黄帝陵的整修和保护,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瞩目的大事。学校的老师们参与了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并编制了《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大纲》,被批准为黄帝陵整修和保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教师任云英介绍。在一处巨大沙盘前,教师李岳岩为大家讲解当年规划时形成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建筑设计理念:“这个沙盘,曾被带往北京汇报方案时使用。”今天人们再到黄帝陵,可以看到一期工程中的庙前区陵区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轩辕庙等完整序列建筑,以及服务部、停车场、陵区道路等配套设施、陵园扩建工程等,都凝聚着西安建大老前辈们的心血和付出。“黄帝陵的规划和建设,从总体上营造和提升了陵区‘雄伟、肃穆、庄严、古朴’的气氛,保护了文物古迹,也改善了生态和景观环境。”任云英说,“在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中,黄帝陵成为千万华夏儿女的‘精神圣地’,对我们今天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都非常有意义。”忆起往事,几位老师充满了深情:“我们都是在学生时期参与,跟随赵立瀛、张缙学、周若祁、吕仁义、汤道烈等老一辈做过相关毕业设计,后来自己也变成老师,仍然一直关注有关黄帝陵的研究课题。”李岳岩回忆,赵立瀛老师在讲授“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课程时,就讲过为什么要整修黄帝陵、为什么要选择汉代的建筑形式等问题,让他印象非常深刻。如今他在自己授课时,也会把祖先朴素的环境观和传统建筑的智慧传递给学生。采访活动所在的建筑广场上,展示着师生们当年的手绘版规划设计图纸。“看到这些展品,很亲切。”李岳岩说,课堂不只在教室,也可以在项目现场、实践基地,还可以在展厅、采访现场。此次展出不仅是对前辈们工作的认可,也是让后辈们铭记历史,唤起和升华对中华民族的感情。在任云英看来,从学生转变为老师,30年的时光中,自己见证了前辈老师付出心血的过程和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西安建大在规划设计领域的不断贡献和精神传承。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有同学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专业课’加‘思政课’,先辈的爱国敬业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建筑理想。”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年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核心群体的研究生频频爆出各类因研究生导师各种欺压骚扰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甚至引发多起命案。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多起影响恶劣的研究生导师导致的研究生遇害事件引发的研究生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或对中国总体的科研进步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生遇害事件2002年,上海大学流体力学博士何吉欢被导师夺走劳动成果以及被截留科研款项和补助款项的事件一经爆出便震惊了全国教育界,基于此,AI财经社查阅发现,从2002年以来,过去15年间,发生了11起影响极大的导师欺压学生事件,而其中5例事件中有学生死亡情况。2016年5月,一场爆炸发生在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一所工厂内,同时也带走了研究生李同学年轻的生命,一个华东理工资环学院的研二学生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没了。经调查,有观点认为其导师张建雨带他去毫无安全保证的作坊式工厂第一次去做中试放大实验,明知道实验具有危险性,而此工厂的法人正是张建军(张建雨的哥哥),张建雨占了95%的股份。2017年12月,原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在灞河溺亡,其女友发文称“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认为杨宝德的死导师要付70%的责任。一篇《寒门博士之死》引发全国热议。2018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小武存在对其博士研究生学生性骚扰行为”已被查明确认。学习撤销了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各个高校存有的问题,“老板与打工仔”的身份调侃间接表现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不对等权利关系。若遇到无良导师,广大研究生学子为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多会选择隐忍退让,对导师的种种出格行为保持沉默。但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改善,很多受害研究生勇于站出来揭露不良导师的种种恶行,才得以让广大社会更加重视这类问题。教育部发文整治 明确研究生导师的三大基本要求和七项职责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要求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提出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是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七个方面。意见提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立德树人纳入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科特色,制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办法,以年度考核为依托,坚持学术委员会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研究生评价和导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体系。意见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考核结果,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教学督导范畴,加强督导检查。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