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研究生?一草一木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研究生?

本文由【天诚查重检测 sp8080.com】分享整理,如果您有好的经验或者建议 可以与我们分享读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什么人最适合读研呢?你适不适合读研究生?为此,我们聚集了一些大学的老师和正在读研的学生,请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希望能给考研的宝宝们一些启示。1“做事要达到起码的标准”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答案是:不一定。有的人一开始热爱研究和追求知识,后来不热爱了;有的人一开始不热爱,后来热爱了;有的人自始至终都热爱;有的人自始至终都不热爱。我相信,这四种人都有可能最后成为比较成功的研究者和学者。第一种人,从热爱研究变得不热爱研究之后,可能在职业生涯上没有别的选择,为了维持生计,起码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保持最起码的研究状态和尽到自己起码的责任,有时候也很可能有不错的发现。第二种人,一开始可能只是来混文凭的,逐渐发现研究有趣和有回报之后产生对研究热爱,选择继续做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之后,也许会有不错的研究发现,也可能没有。第三种人,自始至终都热爱研究,中间也许产生过些许怀疑,但是有没有重要的研究上的成就的确并不仅仅取决于态度。第四种人,从来不热爱研究,鬼使神差干上了(家庭传统,父母逼迫,为了追求某女生,等等),只要做事的时候还算认真,某一天突然碰上什么重要问题被他找到了窍门,就算他第二天就因为对生活绝望而自杀,也很有可能留下些什么重要的研究发现。所以,热爱不热爱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能够达到起码的专业标准。——王鸿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2“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我认为研究生应该热爱研究。研究生阶段是本科生阶段的继续,但是研究生与本科生是不一样的。本科阶段基本上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学习。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来说,研究生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导师的指导,更需要研究生本人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即使研究生将来不从事学术工作,但是在这种探索研究也可以提高研究生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生应该从事研究并热爱研究,只有在研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吕勇,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3“不热爱不等于就失去了读研的价值”在研究生扩招、个人选择和社会需求综合作用之下,读研究生并不预示着以后就一定要做研究。所以我的观点是,读研究生不一定要热爱研究。读研究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研究,即使做研究也不一定非要热爱研究(当然热爱是最好的了)。对读研者来说,不热爱也不等于就失去了读研的必要或价值。原因一: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研究生以后都要致力于研究。原因二:中国高等教育在统计上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向提升学历的阶段过渡。不只是只想“做研究”一个方向;“做研究是不是一定要热爱研究”是另一个问题,更适合于针对那些已经有志于做研究的人来探讨。二者不应混为一谈。——魏海政,山东大学学报编辑4“读研是多元化的选择”在现在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读研是多元化的选择,相反更应该抛弃那种为纯粹研究而读研的观点。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读研更应该成为一种解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要看到由于学校与专业的巨大差异,读研的动机与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比方说,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初衷可能就是工作,但是好的环境却养成了研究的兴趣。我认为读研更是一种机会,一种发展与定位的机会。假设在读研期间你会综合衡量自己,如果确实在某些方面有研究能力,又热爱它,那就从事研究的道路。一定要限制读研必须热爱研究那可能是一种过时的误解。当然我们应该提倡读研期间要刻苦研究完成学业,这是必须的。研究生就是对大学基础的再提升并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这是研究生学习要把握的能力。——周露平,江苏科技大学辅导员,徐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5“可以不热爱,但要做就做到最好”我的观点是可以不热爱研究,但是要做一个有资格说自己是“研究生”的研究生。两三年的研究生活后,你拥有了什么让别人艳羡的资本呢?是深入分析一个问题,撰写出理想的论文和报告,还是能组装实验设备,严密地完成实验。用能力扫除怀疑,证明你可以胜任研究生,而不是坐在路边的咖啡馆笨拙地探讨问题。我觉得这就像是不喜欢做屠夫,但屠夫却必须宰杀牲畜一样。写论文和做项目是让别人明白你在做什么的主要途径。对此虽然你并不热爱但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刘海鹏,中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6“读研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读研究生不一定要热爱研究,因为读研之后有深造和就业两条道路。如果是深造的话就一定要热爱研究才对得起自己了;如果是就业的话就是学历教育而已,这也是一个社会现实。另外精英教育本来就是金字塔式的,做研究的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以直接的社会生产劳动为主的。要是大家都忙着做研究了,谁来养活这个社会?这里又不是古希腊,有奴隶帮忙做家务。——刘素莉,山东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硕士7“读研需要有做研究的能力”其实这个问题,说白了很简单,你想读博士做研究,那就好好打基础,仔细学,努力学。如果你打算工作,正常完成学业和扎实写篇论文就ok。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问题,真正能做科研的人不多,能做出成果的人就更少了。通过考试考出来的研究生,又有多少真的具有研究能力呢?我说个真实的例子,我本科公认最有哲学天赋和悟性的同学,考试一塌糊涂,保研被踢出去,最后全去干咨询。——段笔,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8“热爱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把热爱看作是一种态度,需要在现实中磨合。任何一个考研的人,说完全不喜欢读书,这大概是说不过去的。但是这种好学的心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保持,却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不去顾及现实以及别人的看法,这些压力会在无形之中渐渐影响个人。所以,如果你的心在摇摆中越来越倾向现实的话,你可以不热爱研究。对于那些喜欢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喜欢的人,就应该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学习。毕竟,学术是你以后安身立命的东西。之所以说要报一个热爱的心态,是因为无论你愿不愿意,你的时间和精力都已经耗在了里面,对于这样的事情,在我们无力改变或者没有勇气改变之前,需要的就是一种强迫自己热爱的心态。这也会成为你以后就业人家评判你的标准。研究生热不热爱研究,其实最后可以上升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层面上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我之所以定位在可以不热爱就是因为变数太多。不是有句话叫“事在人为,命由天定”么?虽然有宿命的味道,但是道理是很浅显的。有这个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条件去做事,这样的话,至少,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语晨,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9“读研需要热爱生活”我想只要热爱生活就可以读研究生。首先,因为研究生应该不仅仅理解我做研究的学生,只是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这在现代社会是很有用的。现在说一个人是读书人,就是说这个人有科学的态度,掌握研究和思考的方法,具备理性的洞察力。如果一个人在研究生阶段能获得这些形成这些态度,获得这些能力,不是能提高生活质量吗?其次,现在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把研究能力引进到自己工作中去,聪明、高效、有灵性地工作是需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最后,国家培养研究生,是出于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考虑,但是我们学生可以不能只是“服从”于制度,而要结合自身特点,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肖凯,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10“读研需要定位”我们在争论这一问题时,看似观点混乱,其实是大家混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研究生学位的定位问题,如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如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MBA等等,就不一定非要强调研究的一面,而更多的是实践方面。另一个是外在社会导向变异了某些东西,如现在大多人选择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这事实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背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初衷。——孙德芳,杭州师范大学教师

母子泪

考取研究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你怎么看?

考取研究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你怎么看?现在读研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今年考研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38万人,相比于去年增加的报考人数真的有点夸张,考研热的今天,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都选择了读研,很多人问的都是考研对于考生的本科院校歧视严重吗,985/211大学的研究生是不是比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好了很多,就业的时候有很多优势,这类的问题层出不穷,相信想要读研的考生心里肯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像题主这样的问题:考研究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呢?大学-研究所其实这就像是比较不同大学之间哪个更好的问题一样,不同层次的大学差别还是很大的,研究所也是一样,好的大学和好的研究所之间竞争,普通的大学和普通的研究所之间竞争,考生都是分类选择的。也不能单纯的就说哪个更好,哪个将来的发展更好。如果是好一点的研究所还是比较难考的,很多都是要求学生是211、985的院校,学生档次还是比较高的。理论上看个人努力程度,也不排除很多研究所歧视非重点大学的学生。自己斟酌,研究所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研究所的主要就是重视专业内的研究,不管是科研还是实践都要比大学更加具体一点,但是这也就变向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我给大学和研究所的定义就是:大学读研可以自己选择过三点一线的生活,但是研究所的学生只能过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结果一样,但是个中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个人更喜欢大学的氛围。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火车站

考取研究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你怎么看?

考取研究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你怎么看?现在读研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今年考研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38万人,相比于去年增加的报考人数真的有点夸张,考研热的今天,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都选择了读研,很多人问的都是考研对于考生的本科院校歧视严重吗,985/211大学的研究生是不是比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好了很多,就业的时候有很多优势,这类的问题层出不穷,相信想要读研的考生心里肯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像题主这样的问题:考研究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呢?大学-研究所其实这就像是比较不同大学之间哪个更好的问题一样,不同层次的大学差别还是很大的,研究所也是一样,好的大学和好的研究所之间竞争,普通的大学和普通的研究所之间竞争,考生都是分类选择的。也不能单纯的就说哪个更好,哪个将来的发展更好。如果是好一点的研究所还是比较难考的,很多都是要求学生是211、985的院校,学生档次还是比较高的。理论上看个人努力程度,也不排除很多研究所歧视非重点大学的学生。自己斟酌,研究所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研究所的主要就是重视专业内的研究,不管是科研还是实践都要比大学更加具体一点,但是这也就变向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我给大学和研究所的定义就是:大学读研可以自己选择过三点一线的生活,但是研究所的学生只能过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结果一样,但是个中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个人更喜欢大学的氛围。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其自为也

你为什么想上研究生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去读研究生。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而今年的报名人数为341万人,根据这一趋势,估计明年将有400万人。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上研究生院?1、能带来不错的收入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敲门砖,你的学历越高,你越有可能赚更多的钱。于是有很多人,开始考研读博,为了以后有个好收入。2、缓解就业压力有一些专业的就业前景确实不是很好,或者一些专业本科的学习内容不足以支撑他们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于是这部分人开始想考研了。3、亲友期待我属于这样一个人,我的本科院校是三本在省里,我的父母觉得三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于是他们让我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然后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开始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我自己第一年很穷,所以第一年我就摔倒了。我没有放弃,二战。这个测试一般,但勉强能是一名研究生。我就是这样的考研,你有这样的吗?就这样,我被研究生院录取了。我还是很开心,但越想越觉得不适合读研究生,我觉得我太坏了,我不知道我的兴趣和方向。有没有像我这样的人,你认为毕业生活好么?适合研究生吗?

夫得者困

马上要读研究生了很迷茫 怎么办?

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我们的成长轨迹中充满了各种升学考试与竞争。进入大学欢脱了一年后(有些人可能只欢脱了一个学期),又要准备考G,找实习,写paper。这一路走来,前方的荆棘只多不少,又因为诸多原因(例如同龄人的压力,父母的期待等)不得不继续加速。那些笃定前进的小伙伴们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他们在梦想的道路上狂飙不止。但是有些小伙伴就会开始迷茫,甚至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谁?我在干嘛?我以后要干嘛?”“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尝试,但是我已经忙到没有时间了,我还有机会吗?”当然有机会,虽然小道之前一直强调时间很重要,但是对于那些迷茫的小伙伴们来说,停下来,Gap一下也是不错的。间隔年(Gap Year)不再是高中生的专利了。在开始上大学前进行为期一年的间隔年在欧洲很常见,但在美国却几乎成为主流,就连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女儿玛利亚奥巴马(Malia Obama)也在上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前Gap了一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读研前会选择一年的间隔年。今天小道给大家详解一下大学毕业生选择间隔年现象的增长趋势,间隔年的多样机会,选择间隔年的利与弊,让大家更深层考虑间隔年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需要选择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人生的间隔年。1间隔年(Gap Year)是什么?有些人认为间隔年意味着解放了!可以365天悠闲地放松、刷剧和玩耍~当然不是!选择间隔年虽然意味着短暂暂停学业,但这段时间还是要找点事做做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预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当我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上了20年的学了。根据小伙伴们各自的研究生阶段目标,可能需要在学术界再继续学习和工作2到7年(或更长的)时间),这种想法很可能让人望而生畏,从而使得一些人产生教育倦怠。间隔年可以让小伙伴们喘口气——休息、充电、恢复精神、重新振作,并反思人生的下一步。做选择时需要更加深思熟虑,间隔年给了他们深思熟虑的时间,也给了他们深思熟虑的行动,让他们对研究生院的选择有所了解。读研究生或找工作不再是毕业后唯一的选择。间隔年提供了第三种“卓有成效”的选择,包括旅行、志愿服务、实习、体验式学习机会或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从事专业工作以获得经验......有无限可能。间隔年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可以尝试不同的事情,唤醒你的兴趣和技能,而这些兴趣和技能可能在你的大学生活中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尽管关于间隔年,尤其是读研前选择间隔年,美国没有官方数据。不过间隔年协会工作人员认为各种蓬勃发展的间隔年项目表明间隔年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在2014-15年,间隔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次关于间隔年经历影响的全国性研究。虽然调查对象是那些在上大学前经历过间隔年的学生,但其中一些数据也适用于读研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特别是在选择间隔年的动机方面。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2%的人表示希望获得生活体验和个人成长;85%的人想去旅游,看看世界,体验其他文化;81%的人想要暂时脱离传统的学术轨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现在22岁。在你人生的宏伟计划中,为了发现,或许是冒险或者教育的目的,一年意味着什么?当你调查那些选择了间隔年的人时,他们表示无论如何都会做同样的选择。”2如何利用好间隔年(Gap Year)?小道建议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有哪些遗憾。人生毕竟是一期一会的,去填补一下自己心中的缺憾也是不错的。充分利用间隔年,提前计划是关键。小伙伴们应该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想去哪里,希望实现什么目标,能花多少钱,然后制定一个时间表,确定一个截止日期。无论这一年是旅行、志愿服务、工作还是安静地自我提升,小伙伴们都可以选择参加一些有组织的活动,或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年。虽然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来度过间隔年,但重要的是小伙伴们要保持投入,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对他们个人、学术或专业发展有帮助的事情。资金也是间隔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工作、筹款和寻求奖学金结合起来。小道有个朋友,在进入研究生课程前,他Gap了一年,目标是做一个10万粉丝的Youtuber账号。一年后他的粉丝数不但没有盈利,还烧了不少钱。因为他主要做开箱视频,和他的专业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就是反面教材。3间隔年(Gap Year)可以做些什么?生涯探索如果你有兴趣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需要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训,花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去探索这个领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经过实习或六个月的临时工作,你会更清楚这个领域是否适合你。现实工作经验有些学生会决定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一到五年,然后才开始读研,以获得现实世界的经验。你可能有机会在你的领域获得更深入的知识,或者体验一个新的专业或学科。这段经历可以告诉你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哪个研究生学位最能帮助你达到目标。有助研究生申请许多研究生项目要求或强烈希望申请者在该领域有具体的工作经验。研究生院希望他们的申请人知道他们要进入的是什么,并且基于之前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项目。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一封跟你共事过的专业人士的强推可以增加你申请成功的几率。全球旅行一些小伙伴们会决定在研究生毕业前去国外旅行或工作,以将他们的职业兴趣与国际焦点结合起来,或获得在另一个国家和文化生活的经验。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的时候,就该去看看。

无道

考研的那点事:研究所VS高校,选择哪个好

最近有人问我一些关于考研的问题,作为过来人也给他做了一点解答。就把问道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一下整理,希望能对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一点帮助。对于报考的院校还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有人倾向于报考研究所,有人倾向于高校。这两者孰优孰劣,其实很难评价,根据考生的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就好。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个导师每年都带学生,只有个别导师会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是由研究所外聘的老师教授的。高校的导师基本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每个老师基本每年都能招收1-2人,有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可能有更多的名额。与之而来的就是,每年都有新生加入,如果再遇到因为试验或论文指标没有完成而延期的话,那么这个导师所带学生数量就相当巨大,花费在每个人的时间就相当有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师对你就没有印象。文献资源量研究所会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内容或研究进度,购买相关的资源。所以说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而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除了能了解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外,还可以通过类似研究找寻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认知特点研究所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专一,就是在某个领域内深度挖掘,不断深化研究。针对性比较强。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是对茶树资源育种改良,茶树栽培种植技术,茶树生长期病虫害研究,茶叶加工工程,茶叶质量认证,茶叶经济等与茶叶领域内相关的各项分支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研究的。不同的研究所侧重点不同,所关心的信息千差万别,是没有办法比较的。而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会划分不同的院系,不同院系下再细分为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很多时间一些公共基础会将不同学院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专业基础课会按照院系安排。在此期间,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从中汲取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遇到实验室仪器无法满足的情况,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途径。研究所和高校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就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讲,如果有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并且以后决心在这个领域内发展,那么选择研究所可能会更有利;而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为了提升学历的话,选择高校,获取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领域,最后找寻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就好。关于考研,你有什么话想说,欢迎留言告诉我。关注我,将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内容。

丘甚善之

关于读研:报学校好还是研究所好

有家长问,读研,是在高校好仍是研究所好?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只需你学得好,在哪里读都好。当然,在高校读研和在研究所读研,仍是有所区别的。如何挑选,在于影响你挑选读研目标的若干因子,到最后权衡下来,哪个对你影响最大。我对电子职业比较重视,有点了解,说说我的观点吧。先说说高校的优势。高校的优势,第一,校园层次分明,易于比较。在国内读研,校园和专业不说平等重要,可是差别也不像国外读研最主要重视专业那么明显。一般来说,读研,会比自己校园高一层次或至少是本校。很少有往低层次读的,当然也不排除某些985校园某些专业的学生,去读211校园的强势专业。假如是这种状况,一般是985一般归纳性大学无特征的专业,去考211校园的强势专业,该211校园在职业界被广泛认同并承受。如山东大学通讯专业的学生去读北邮的通讯专业,是可以了解的。假如是电子科大的通讯专业学生,就不一定有必要了。不过假如将来想在北京的通讯职业就业,考北邮就不啻为一个不错的挑选。假如单纯地从只想在职业界就业来说,优先选专业是可以的。这一点上,考研与高考有质的区别。由于考研专业方向大致是确认的,即使调剂专业,也不会相差甚多。而高考,挑选某一个校园,被选取专业的变数很大。没有超出肯定高的分数线,校园能选取你第一专业志愿的概率仍是不确认的,尤其校园、专业都有大小年,每年的校园、专业选取分数都不一样。所以,高考看专业往往就成为一句空话。而考研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可是,仍是要看到咱们国家的一个现状,便是顶尖校园的学生,不管在哪个职业、哪个专业,仍是有优势的。由于校园越好,培养的学生要求越高,学生的归纳素质越高。用人单位也比较喜欢。假如你想当高校老师,一般也是从你读书的校园向下选。从低等级校园毕业,想去高等级校园当老师,或许性是微乎其微的。所以,C9、985、211,仍是值得考虑的。第二,高校读研,假如考本校,一般过了初试分数线,复试问题不会太大。由于考研有许多低层次校园的学生来报考,假如那些学生不是特别出色,导师何不选取自己校园的学生?知道学生学过哪些课程,做过哪些试验,基础不会太差。而有些层次低一些校园的学生,抱着考研的意图读书,大学几年都在为考研做准备,而疏忽了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过了初试分数线,但学工科的,没做过多少试验,基础较差。所以,本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好,知根知底,那么被选取的或许性较大。第三,关于保研的学生来说,不少高校会举行夏令营,可是研究所举行的比较少。大三暑假参与夏令营,假如表现出色,一旦获得保研资格,很有或许就被直接选取了,提前搞定,后面不必再到处奔跑,联络校园或研究所,重复参与面试。假如参与校园的夏令营,没有获得被选取的结果,可以及时更换目标。第四,大学里读研,会有各种出国沟通时机。越是好大学,时机越多。第五,有些读硕士的学生,想继续读博,有或许直接跟着导师继续读,比较便利。研究所招博士人数一般较少。所以假如想继续读博,或许还要转到校园去。第六,在校园读书,周围都仍是年轻人,环境也相对单纯。学长们比较简单找到小师妹,小师妹也可以发掘到比较有潜力的学长。第七,高校每年的秋季、春季校招,会有很多的单位到校园招人,关于学生找工作比较便利。不必自己到处跑,海投简历。

天生万民

考研进入中科院研究所是什么水平?

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科院研究所是一个总称,实际上中科院一共有12个分院,下面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同,中科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但不同研究所的科研实力相差巨大,最好的和最差的比二本和清华之间的差距还要大。所以考上中科院研究所是不是很厉害要看的是考上哪一个研究所,下图是中科院物理所2020年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我们可以看出好多学生都是985大学的。如果有考生考上中科院物理所、自动化所等这些科研院所,实力自然是没得说!那么这些顶级的科研院所的竞争究竟多大呢?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就能看出,看到图中的英国牛津大学了吗?没错,世界排名前几的牛津大学的学生都来考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足以见得其实力。同样的还有北京大学的来考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被录取,这足以见竞争有多激烈了!同样的下图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初试成绩,第一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同学考研总分436分,而在排名前20的同学中几乎清一色的985,所以第8名石家庄铁道大学的那位同学显得非常不容易,而是从最终录取结果来看,石家庄铁道大学的那位同学最终也是被成功的录取了,说明真的很强!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中科院的研究所都这么热门,有一些中科院的研究所不但地理位置偏僻而且专业比较冷门,在考研的时候甚至没有人报考,经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或者需要考研调剂才能招满。类似这种研究所考生考上之后,真的不能说明实力有多强,之所以能考研成功是因为没有人去。各个高校等级分得很清楚,985、211、双一流、因此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可以参考各个学校的头衔。但是中科院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因为下属的研究所特别多,如果不是参加考研的学生是不了解每个所的情况的。但是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所比起高校有一个优势就是每月发的补助非常多。一般而言,高校每个月国家发的补助是500元到700元,而中科院的研究所每个月能发到2000元甚至5000元的补助,这一点对于一个还没有工作的学生来说诱惑还是很大的。

新房客

30岁的985硕士生工作三年后,准备去研究所工作,年薪曝光

现如今,在职场中,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渴望自己收入能够更加稳定一些,所以在找工作时也是非常惆怅,想了很多最后只能听取家人和朋友建议,往往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近日在论坛中,笔者便看到有位30岁的985硕士生比较犹豫,因为他已经毕业工作三年,前不久找到两份工作,一份是去研究所工作,年薪15万,而且是事业编在工作岗位是程序员!另外一家是互联网企业,年薪25万,也是同样的工作岗位,所以现在这位硕士生还是比较郁闷的,不知该如何选择!很多网友看到后也是纷纷建议这位硕士生,应该去事业编的岗位,因为马上到三十岁了,按照现在的形势如果三十岁去互联网公司相信工作不了太多年便很有可能会丢掉工作。也有网友这样建议硕士生:应该去研究所,因为互联网的这个待遇根本就不值得去毕竟到了三十岁如果没有拿到三十万以上,那么在一线城市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至少要收入翻倍才行。笔者认为:在职场中,有很多应届生在公司工作时能力可以说一点都不差,但是当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却总是没有让领导心满意足,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执行工作任务时显得有些青涩,领导也不愿意把任务更多地去交代给这些员工,归根结底,年轻人都应该改掉自己的思维。因为在大学时期,大家在大学里只会没头没脑地去学习,即便是犯一些错误,老师或者同学都能够原谅他们,但是在公司工作,这些年轻人如果总是害怕承担错误是不会得到更好的机会的,而当大家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其实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去有效的辨别。如果你没有找准定位或者是30多岁仍然选择去一些私企或者互联网公司,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你在工作多年后后悔莫及,很多朋友都建议这位硕士生去事业单位其实也是考虑到这份工作比较稳定长远,即便是到了三四十岁以上,都不可能因为工作年龄丢掉工作!图:网络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

火之地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只愿意读研究生而不愿意读博士?

这个话题的背景先说下,编之前谈过一个研究生女朋友,是在985、211院校里读研,当然,其实她的本科很一般,某二本院校。于是乎,念了研究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读研?还是应该选择就业?这里列举一下她不想读研的理由:1. 读完研究生年龄就够大的了,在读博士,出来都快30了。编和她谈的时候,她还只有22岁,但是一想到,3年研究生,3年博士,出来,妈哟,28了,老大不小了,同年龄的人早早就业的,怎么着混个年薪10几20万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吧?而就算读完博士出来就业,可能年薪还不如人家。于是乎,惆怅之感油然而生。再加上随着年龄增大,找对象什么的事估计都很容易耽误,虽然那会正和编谈着,但是,好景不长,最后编还是和她分手了。至于理由什么的就不细说啦,关于这个完全可以写一篇有个高学历的女朋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了。2.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士?OK,其实很简单,读博士的目的一般就是进研究所啦或者留校当老师啊。可是她根本没这样的想法,她只想进企业工作,顺带一提,她学的是环境工程,具体干啥编也不是特别清楚,反正每天就泡在实验室,而且堂堂一个985院校实验室居然没空调???嘛,也有可能只是因为研究的东西不能控温之类的吧,具体编不清楚。然后,既然是想工作,那么目前看来研究生的起薪和博士生并没有太大差别。这是一份2014年上海交大就业质量报告,作为参考。3. 在读下去会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是的,这点其实还蛮恐怖的,像编这样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得了解天下大事嘛,于是编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惊讶的发现她甚至不知道天津爆炸事件,泥石流少女,各种当是很火爆的电视剧电影居然一概不知。是的,研究生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每天2点一线,研究室,宿舍,娱乐活动少的可怜。比起当今的大学生吃喝玩乐无所不包,研究生(尤其指理工科)真的挺不容易的。在实验室耗了一年却也出不了成果,一步错步步错,然后推倒重做。但最后,她还是在导师的疯狂劝说之下选择了读博。就像江湖上流传的那句话一样,你想上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只要告诉老师,我!要!读!博!就这么简单。具体原因编也不太清楚了,毕竟那时候已经分手了。参考了一位博士生导师的文章,确实,如他所说,那么多人不想读博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根本不想从事研究工作。只是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对学历的崇尚,迫使很多本科学历的人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学历,以使得自己拥有更多的资本获取一个满意的工作罢了。当然这远不意味着读博士毫无意义,只是说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博士是一个有些遥不可及,而又华而不实的称谓。比起研究生的平易近人而又比本科生略胜一筹的地位,确实有些尴尬。当然研究生对于学术而言同样是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但却成为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各种考试中的准入条件或者是加分项。于是,对社会而言更重要的只是你这个研究生的学历,而至于你究竟有多强的科研能力什么的,并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