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南医科大学在学校一会议室举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之子课题“数字资源+教学服务”模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编号:DCA190331-1004)”开题报告会。教务处、现代信息技术中心、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在内的课题组全体研究成员、江津区中心医院等6所校外理论教学基地及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等6所实习基地、四川省护理职业学院等多家职业学院作为项目合作单位或协作单位参加了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采取线上+线下会议模式进行,由学校教务处处长郑小莉主持并介绍了课题立项的背景,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随后,课题负责人、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何涛教授作开题报告。她从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谈起,详细介绍了子课题将从“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新生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的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流程再造,保障薄弱学校(教学点)教学质量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支撑总课题的研究,在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后,梳理评价了西南医科大学在临床实践教学及继续教育中探索“数字资源+教学服务”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同质化提升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详细介绍了将以西南医科大学作为示范中心与试点单位开展学习环境重构研究、教学内容供给重构研究、异域同步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重构研究的具体方案。最后就与合作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工作分工和研究进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安排。科学出版社郭兵主任、学校原发展规划处处长、现专职政研员刘克林、原教务处处长、现专职教学督导组组长尹思源、原科技处处长、现专职教学督导组成员龙汉安、原现代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现专职党建组织员尹德辉、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现专职教学督导组成员任德莲参加了课题现场评议并对课题进行了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生态发生了重大改变,研究“互联网+”形式下的“数字资源+教学服务”建设和实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意义。专家们重点对课题的体系研究、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推广、具有信息化素养教师队伍的培养、继续教育校外办学点教学质量提升、基地医院信息化和教学质量同质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合作单位和协作单位代表均一一在线上展开了积极探讨,一致认为本课题符合当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何涛作总结发言。她表示,课题组将尽快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开展研究,希望各合作单位和协作单位分工合作、协同攻关,为建立有序有力的跨区域同步医学教育组织实施体系、形成有特色的跨区域同步医学教学实践模式和形成有推广示范作用的异域同步教学质量提升经验,从而最终促进医学教育均衡而有质量的发展,助推开放、共享、均衡教育生态的构建共同努力。
刚准备考研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该选择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呢?对此很多同学其实都不了解,当初学长其实也不怎么了解,只是以前我的学长学姐都报的是学硕,因此我也选择了学硕,直到这两天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关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系统了解一下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6个差别,可以硕士学长的吐血收集,非常全面,大家可以收藏起来以后说不定还能用到哦。第一个差别:培养目标不一样学术型硕士目的是要把你培养成一个理论人才,而专业型硕士是要把你培养成一个实际操作型人才。那具体是怎样的呢?首先和大家讲一讲学术型人才培养吧!学术型硕士读研时间一般为三年,在研一期间基本上都是在上课,需要把你三年的课程基本上全部上完,所以课有多少你可想而知。而且一起上课的人基本上都得hi几个或者十几个,所以逃课很困难。早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正在读研的学姐发的朋友圈,她说上了一天的课了下午就半个小时时间吃饭,晚上还得继续上课。可见,研一的时候课程是有多么的繁忙。研二的时候主要是做项目做实验,说白了就是给导师打工,对于文科类专业可能没什么实验,但是自己也要专研课题。对于理学类专业那就实验非常多,因为导师会承接很多大项目,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招来的研究生就是用来帮助导师完成这些大项目的。除此之外学长还想和大家说的是,如果你是读的理科,那么因为老师接的项目大,科研经费比较多,那么导师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月都会给你一些补助哦!但是对于文科类专业,因为老师科研经费比较少,所以这项福利可能会比理科差那么一些。到了研三上学期的时候,大家就要开始写开题报告了,列出自己毕业论文的提纲,然后就开始跑实验室,泡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写论文,写好论文交给老师修改,一般来说刚开始一两次都不会通过的,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能合格。在研三的下学期会组织一次毕业答辩,和本科差不多,只是比较严格要求更高。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因为论文写不好会不会毕不了业,这个完全可以放心,读研和读大学都是一样的,都是严进宽出,只要你不是非常得罪老师,老师都不会为难你的。而对于专业型硕士基本都是两年或者两年半,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校是三年。在第一年其实和学术型研究生是一样的,就是每天上课,而且你会发现同一个专业上的课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了第二年,专业型硕士会去企业实习,并且在企业会有另一个校外指导导师,在企业主要就是让大家多学习一些实际性操作,成为该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第二个差别:考试难度有差别一般来说呢,考专业型硕士的难度会比考学术型硕士的难度要低,但是有少数专业是专业型硕士反而更难,就比如说医学专业,反正就是竞争很激烈。学长查到了2014年的数据,大家看到数据应该会很明白。中国2014年考研人数是172万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68万,也就是近40%的人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余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大学占60%。而那年考研录取比例约为3:1,录取的研究生总共是57万左右,专业硕士录取比例接近50%。也就是说,加入现在有100人考研,其中有60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0人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最后总共录取33人,学术型录取17个,专业型录取16个。通过这些数据,大家应该能够看明白那个录取率高了吧?第三个差别:考试科目不一样这一点学弟学妹们都应该注意一下,一定要到你报考学校的官网查清楚你考的是哪一门。大多数专业的学术型和专业学位考试科目中政治和专业课考试都是相同的。但是对于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差别其实有点大。一般来说,学术型考试的英语考的基本上是英语一,但是专业型考试考的英语基本为英语二,但是这也不是绝对啊,最后还需要参考你们报考学校的官网。数学有些也有不同,数学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大家要注意了,因为虽然同为数学但是侧重点不一样,大家复习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去复习。有一种考试心态是很忌讳的:我把全部的都学会,管它考什么。这种心态最后只有失败,当然你特别牛除外。第四个差别:学费不同对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学费大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一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左右,平常奖学金较多,很多学校都是全面覆盖,也就是说所有学生都会有奖学金,只是有的多有的少,一般奖学金就够你一年的学费了,平常生活费也有补助,基本不需要父母出钱。但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费比较高,大约为12000元/年左右,平常奖学金也比较少,所以想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们还是得准备一些钱哦!第五个差别:学位证不一样如果你读的是专业硕士是全日制得专业硕士,毕业的时候和学术型硕士一样,都是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但是如果你读的是在职专业硕士,那确实只有单证。另外,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得毕业证和学位证都一样吗?答案是,毕业证是一样的,学位证不一样。具体差别在于学术型硕士的学位证会细到你所报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学科门类名称,而你如果报考的是专业硕士,你的学位证将会细到你所报考专业硕士的专业硕士名称!看着很绕,举个例子吧!比如你是会计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而专业型硕士则会授予“会计硕士学位”。第六个差别:考博士不一样中国的博士生招生实际也分为两种: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型博士。只不过专业型博士在国内没发展那么快,专业硕士现在是39种,专业博士现在是10种都不到。也就是说想读博的最好读学术型硕士!
众所周知,学位论文的编写是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其中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能够体现毕业生对学位论文所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掌握程度,开题报告能够反映毕业生对学位论文工作的整体设计及相关工作安排1 主要步骤及方法 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是由一系列具有阶段性和整体性的步骤组合而成,其中主要有:初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及题目、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确定论文题目及研究内容、论文研究方案、技术路线、规划预期成果、安排论文工作时间。各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并且具有时间上的衔接性,在学生实际的完成过程中,必须根据导师的自己的专业实际情况,逐步完成。1.1 初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及题目。这个阶段是主要根据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专业和研究方向初步制定,需要与导师进行交流,了解导师的主攻方向,这个也可以通过系统调研指导老师在近些年完成的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的国内外学术论文获得。在初定文章题目时,虽然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具有各自特征,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题目切记不能过大、过空,要具有实际操作性,并且注意所涉及的工作量大小等诸多问题,比如工学中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的“含油气盆地分析”研究方向,如果是本科生的论文题目,可以是某条断裂的某种属性研究,比如几何学分析、运动学过程解剖或者动力学推测等等,工作量不宜过大,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如果是硕士生的论文题目,可以是某个含油气区的构造特征分析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既定的论文题目;如果是博士生的论文,可以是某个含油气盆地内的整体构造变形特征或者局部构造变形的机理性分析等等。1.2 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文献调研阶段是整个毕业论文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文献来源具有多样性,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公开性文献和非公开性文献,其中,公开性文献有图书、论文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各类各级标准、数据库、学术专着、期刊、报纸、网络等,非公开性文献主要包括未发表的学术论文、私人信件、公司或企业内部科技报告、与某人的口头交流等。较好地完成文献调研和综述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这主要是因为各类文献数量大、类别多,在选择文献时不可能做到逐一参考,应注意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书籍、作者、会议等等,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扩展,比如含油气盆地分析专业方向的代表性期刊有Tectonics、Basin Research、AAPG、中国科学(D辑)、地质学报,等等。在文献调研和综述过程中,需要遵守如下几项原则: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真实客观、条理清晰。完成文献调研报告过程中,一定要切记不要罗列各个作者的各自观点、主张。文献调研报告虽说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汇总,其中没有个人工作量和研究成果,但是一篇完美的调研报告不仅能够体现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科研进展和学术动态,同时也能够清楚地指出目前所存在的基本科学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文献调研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应以研究内容为编写主提纲,在涉及某个局部问题时,可以列出重要参考文献的观点。其中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极其重要的,科学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1)从生产、生活、教学等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2)不同观点和学派之间有创新的争论;(3)各学科之间或边缘学科产生的新问题;(4)发现理论自身存在不足或矛盾;(5)发现新的观察或实验现象同原有理论或观点的矛盾;(6)现有的方法、技术、工艺等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要。1.3 确定论文题目及研究内容。在完成文献调研之后,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基础之上,可以对初步拟定的论文题目进行确定,并对论文进行研究内容的制定。论文研究内容的制定需要具有系统性,各个章节之间要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具有逐步递进的特征,即后一章节是前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比如,对于含油气盆地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主要表现为对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及其演化特征方面的分析,并包括了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这其中涉及了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地震剖面分析、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构造与油藏的控制与影响;另一种是并列关系,即通过列举不同地区或者构造变形的不同方面来获得某种共同属性,比如,对于含油气盆地分析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如果以“国内外前陆盆地差异性分析”为论文题目,则论文的研究内容中,各个章节多以列举国内外各主要前陆盆地的特征为主要方式。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研究特色与创新点是学位论文中的点睛之笔,需要对学位论文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从科学问题本身出发,精确总结出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差异性,表明学位论文的创新之处。一般而言,创新点不宜过多,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有一个创新点即可,对于硕士毕业生而言,可以有两个创新点,对于博士毕业生而言,有2~4个创新点为宜。1.5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文研究方案是指针对上述研究内容而涉及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专业中,所涉及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含油气盆地分析专业来说,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构造带对比研究、地震剖面解释、各类地质构造图编制、平衡剖面制作和分析、不整合解析和剥蚀量估算、构造年代学测试与分析,等等。技术路线是指将各种研究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为了能够逐步完成不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的设计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方式一般是流程图,一般是从基础资料的获得方式入手,然后是不同研究方法,最后是论文的最终研究目标。1.6 规划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是学位论文标志性内容,也是学位论文最终与前人研究成果差异性的体现,研究成果可以是对某些科学问题的回答,也可以是学术专着的发表出版,也可以是专利技术等的获得,也可以是人才的培养,也可以是各类奖项的获得,等等。在规划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不能过多规划,也不能过少设计,要与研究内容一脉相承,一般来说,一项研究内容可以有1~2个预期成果。1.7 安排论文工作时间。论文时间安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体论文工作进展及最终论文质量的好坏。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各类专业、各类毕业生的论文工作时间具有较大差异性,毕业生可以根据各自学校规定的开题时间作为论文的起始阶段,以论文的预期答辩时间为终点,在此期间安排各项论文工作,在安排的过程中,要与前面的研究内容、技术方法技术路线相一致,一般以两个月或者一季度为计时单位进行规划,由于论文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时间,故无需再安排时间上具体到日期。2 条件和保障2.1 充足的时间充足的时间是完成一篇优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前提和保证。一般来说,进行论文开题和文献综述的时候多是毕业生各类事情较多的时候,比如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多是在大学四年级开始论文工作,此时已经是各类招聘会较多的时候,同时也是准备复习考研的重要阶段,毕业生一般会因为找工作或者备考而在毕业论文的准备方面分散精力。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思想上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尽可能在不影响其他事情的情况下,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完成论文相关任务。2.2 有效的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具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会使得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工作事半功倍,论文的准备工作与平时的学习不同,平时的学习多是以教科书为主,有老师的讲解,有课后的习题等,最后以考试为结束,但是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教科书,指导老师也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这就需要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综合对论文工作进行设计和规划。2.3 老师的指导。论文指导老师在毕业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过程中,主要起到咨询和引导的作用,可以适当提供相关基础资料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讲解,切不可过多的参与其中,否则会严重影响毕业生个人能力的发挥。2.4 院系及学校的督导和管理。院系和学校的监管是指院系和学校对毕业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等毕业环节设立一些考核制度,比如组织相关老师组成答辩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毕业生的论文进展进行考察或者抽查,并且对其中进展较慢和质量较差的毕业生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督导。论文查重修改
本报讯 (记者潘洁婷)10月28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召开。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加强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据了解,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重点科研项目课题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种类型,其中重点项目立项数不超过拟立项项目总数的10%。省教育厅根据教师规模、区域经济水平、项目管理、研究力量等情况综合确定各地市和直属单位的立项项目数。本次课题立项中,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长谢汉明主持的《九年义务阶段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湛江第一中学许美莲老师主持的《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湛江市教育局数学教研室的张金丽老师主持的《湛江市农村小学数学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等五个课题入选年度重点项目。开题报告会伊始,与会专家组成员分别向各个课题负责人颁发课题立项通知书。随后,各课题组代表在开题报告会上依次作开题报告,他们分别从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等方面一一阐述。听完报告后,专家对课题的研究价值、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论证,充分肯定了五个课题的选题、研究思路、前期准备工作,并分别就各个课题研究的难点、各阶段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题研究模式提出宝贵的建议。由广东省教育厅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市举办这次开题报告会的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也指出了这些省级课题申报资料有待改进的地方,为我市各个省级课题的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实验指明了方向。本次省级课题开题会的召开,是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发展、锻造教育品牌道路上的又一次崭新起航,相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定会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来源:湛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编者按】对于以学术为志业的人而言,博士生涯是他们必须走过的一段漫长旅程,朝向知识圣殿的光亮,艰辛而孤独地前行。象牙塔之外的人们看向博士的眼光是复杂的,有仰慕歆羡,有敬而远之,随着从女博士的污名化到博士生的心理问题等负面话题的反复出现,更多的是疑虑和不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特别推出“象牙塔之巅”专题,邀请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博士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研究以及对这段生涯的反思。相比于“为什么读博”和“读博有什么用”,本专题更希望回答“读博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在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将看到个人的困惑和抉择,学科的样貌和特色,也会看到更大的社会结构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和个体的学术经验联结成整体。2009年六月底,我从北大元培学院化学方向毕业,赴纽约三校联合项目(Tri-Institutional Program in Chemical Biology)攻读化学生物学的博士学位。 三校为洛克菲勒大学(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三所学校均为著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彼此之间仅隔数百米,经常共享科研资源,我所在的博士项目仅为三校诸多合作关系的一小部分。我赴美的时间比大部分博士新生早了一两个月,为此甚至没来得及没参加北大的毕业典礼,这是我本科的一个遗憾。之所以提早离校,是因为我的博士项目要求学生六月底开始第一个轮转——美国大学的毕业季一般在五月,但中国高校多在七月初。出国之前的一周,我穿梭于未名湖畔的行政楼之间,集齐了毕业所需的十几个公章。匆匆和家人朋友道别后,就跳上了去纽约的飞机。洛克菲勒大学轮转(Rotation)制度: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轮转制度是美国生物医学的主流做法。一年级博士生得到博士生项目的正式录取后,会主动联系与自己研究兴趣相匹配的导师,到实验室实习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会尽可能了解实验室进行中和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初步学习一些实验技术手段,观察导师的个人风格和实验室的内部文化,向实验室的资深成员打探“内情”。而导师也会考察这个学生是否具有在自己的实验室成功完成博士论文的潜力。在大部分生物医学院系,每一个轮转的时间大多为三个月,每个学生一般有体验三个实验室的机会。也就是说,生物博士生的第一年基本会用于轮转。化学系的每个轮转周期一般不到一个月。至于物理系,轮转制度并不普及。这与学科传统有很大关系。轮转制度的目的在于弥合学生和导师的信息差,避免“速配”造成的后续问题。轮转制度对学生尤为重要。大部分一年级博士生其实没有成熟的学术兴趣,在选择导师这个问题上很容易受制于路径依赖,在几个不同的实验室轮转是开阔思路的好机会。有的导师头衔很高,名气很大,但并不善于指导学生。又或因成名已久,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云游四海参加会议上,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指导学生。有的导师事必躬亲,有的导师则推崇自由放任,不同类型的学生偏好也不同。实验室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有的实验室同事之间团结一心,有的则存在内部竞争。不靠亲身观察,仅通过网上公开信息和口口相传的风评,是很难确定一个实验室和导师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轮转制度其实对导师是一种监督和激励机制。而对导师来说,轮转的机会成本也是值得的。大部分一年级博士生的简历其实难以准确反映他们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潜力:有的学生成绩耀眼,真动手做研究却能力平平,或者欠缺团队合作意识。轮转看似浪费时间和资源,长远看是有利于学术生态健康的。据我所知,这种做法在英国、欧洲大陆和东亚并不常见。在这些地区,博士生和导师配对大多还是依靠传统的一对一联系。近年来,部分中国高校的博士项目也开始鼓励学生轮转,这是可喜的趋势。此外,中国大陆的学生在申请博士生项目时,有时会为了去心仪的“名校”而提前和某个教授达成协议,入学后是不能自由选择导师的。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风险。远隔重洋的学生很难探明实验室的真实情况,在整个读博期间,导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导师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学生的学术前途,一个恶劣的导师甚至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前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的惨剧就是明证。导师培养学生固然要付出时间和资源,但学生选择导师的潜在机会成本相比之下更为珍贵。博士生和导师之间应该是基于互惠原则的双向选择,而不是导师对博士生的单方施予。实际上,学术和人品均属上乘的导师往往门前要求轮转的学生络绎不绝,反而并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大洋彼岸的陌生学生。小而美的洛克菲勒大学2010年夏天,我完成三次轮转和博士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正式加入Tom Sakmar在洛克菲勒大学的实验室,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洛克菲勒大学 (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前身洛克菲勒研究所(Rockefeller Institute)成立于1901年,是美国第一所专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机构。校园位于寸土寸金纽约曼哈顿东河之畔,1954开始招收博士生,1955年正式更名为洛克菲勒大学。二十世纪初,洛克菲勒研究所以微生物和传染病学知名于世。刚入校时,我在图书馆中看到一座东亚男性的胸像,其人头发蓬乱,目光炯炯,细究之下发现是《樱桃小丸子》和《哆啦A梦》中日本小学生的偶像细菌学家野口英世。近年来,洛克菲勒大学在神经、免疫、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等领域保持了领先的水平,在我入校的时候,有数位诺贝尔奖和拉斯克奖得主还活跃在科研一线。这所学校坚持“小而美”的路线,不设院系,学校的主体部分是一个个独立运作的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总数维持在七十到八十之间。洛克菲勒大学没有本科生部和硕士生项目,只有哲学博士(PhD)和医学-哲学博士(MD-PhD)两类学生,全校学生总数不超过二百人,校园里的科研主力是广义上的“博士后”,“博士后”不是学历,而是一份工作,从业者处在已经取得博士学位、但还没有获得正式教职的过渡阶段。这样的博士后在洛克菲勒至少有三百人。由于学校经费充裕而学生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待遇堪称优厚。博士生的奖学金和医疗保险来自学校教学预算,因此博士生选择导师的时候不易受到导师经费的限制。每个博士生另有一小笔可以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购置电脑,参加学术会议,或者请工作上的合作者吃饭喝咖啡,教务不会干涉。洛克菲勒大学在主校园周边拥有若干公寓楼,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可以申请入住,而博士生享有可观的住房优惠。在博士期间,我和同学合租学校的三室一厅,客厅窗户正对东河河景和罗斯福岛,采光极好,水电网费全包,而月租不到七百五十美元,每个月缴完房租后奖学金净剩两千多美元,按照我当时的消费水平,这堪称“高收入”——所以在洛克菲勒大学做博士生的确是无需日日为稻粱谋的。导师?老板?中美科研和博士生培养体制不同,中文语境中对博士生导师一职的理解和美国也有差异。中国科研院校中“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是正式职称,“博士生导师”要比“硕士生导师”更有资历和权威。而美国科研系统中“博士生导师”并非一个正式头衔,而是研究性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职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美国研究性大学的终身轨(tenure track)教授分三级:正教授(full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一个学者从被聘任为研究性大学助理教授的第一天开始,就具有招收和培养博士生的资格。而以教学为主的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一般鲜有博士生项目,教授自然不是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师生”是五伦之一,对导师的角色期待往往近似于“亲近的长辈”。而在美国的博士培养体制中,导师和学生是一种职业合作关系。专业之外,不适合普通朋友做的事,导师都不应该让学生做。学生不是导师的行政助理,更不是私人助理。导师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意见,但不应该主动介入学生的私人生活。在理工科领域内,和教授头衔密切相关的一个职务,叫“实验室主持人”(principle investigator,PI)。研究性大学理工科的终身轨教授一般默认要承担PI的职责,博士生导师和PI的身份往往是重合的。PI和博士生、博士后的关键区别在于“独立自主”:PI是实验室的直接和最终的负责人,并不受更资深的同事的领导。不管是系主任、校长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原则上不能越过PI干预另一个实验室的选题和运作。PI一职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科研体制“理性化”的产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之前,科学家能得到的资源主要来自有限而不稳定的私人资助和大学教职。二战充分证明一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是其工业和军事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大国竞争令政府经费有组织有目的地涌入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至此科学研究才分化为一个对社会各阶层开放的主流职业。与此同时,科学研究本身变得更复杂,更需要不同专长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更依赖昂贵而精密的仪器和特殊的实验室环境,今天的论文往往比五十年前的论文包括更多的数据,有更多的署名作者——简言之,今天的科研比早前更需要人力物力的稳定投入,在大部分国家,这种规模的支持主要来自国家的税收。而像美国这种私人资助科学研究风气极盛的国家,其规模也扩张到了惊人的水平,突出的例子如生物医学领域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每年资助额度高达十亿美元。如何保证庞大的公共和私人经费能被有效地分配和问责呢?在科研体制中引入科层制的管理手段,就成了很自然的答案。然而科学研究本质上是创造性活动,而创造性活动是不能被充分计划的,这和官僚制的运行逻辑截然相反。历史上成功的“大科学计划”,如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其本质是目标明确的工程,关键的科学问题在此之前都解决了。这类计划很少会因为本质上不可行而宣告失败。而基础科学领域的大计划,其结果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成功的先例固然有,如美国引力波探测计划(LIGO)。反面教训也不少,如欧盟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批评者指称这项计划让13亿欧元打了水漂。对基础研究而言,最有效率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或与风险投资策略颇有相似之处:将种子资金广泛的撒在不同的领域。在美国,承接政府基金的主体是数万个独立实验室,其规模通常从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不等,只有少数特别成功的实验室能发展到三四十人以上的规模,在这种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里,PI起了关键作用。很多博士生和博士后私下里会戏谑地称导师为“老板”,其实PI的工作和创业公司的核心创始人颇有相似之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对外公关、日常运营。PI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持续引入科研经费维持实验室的运转,至少对实验科学,没有经费,无异于烧无米之炊,就算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也会被迫关门的。PI是一个高压力职业,但是有付出也有回报。在科学成果在科学发展早期,论文署名主要有两种方式: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和按照贡献大小排序。第二种情况下,贡献大合作者的排在前面。论文署名的排序往往成为争议焦点。PI提供课题方向和实验资源,且对论文署名有最终决定权,但一线科研人员的能动性也是课题成功的关键。为了解决PI和学生潜在的利益冲突,今天实验科学领域的论文署名分化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一般来说,“第一作者”是实际完成工作的一线人员,而“通讯作者”是起领导作用的PI。学术界将通讯作者的地位看得更重要。假设一篇论文意义重大,得了诺贝尔奖,那么得奖的人是谁呢?更可能是通讯作者。这种模式下,理工科导师能用于指导单个博士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导师和学生在实验台上并肩作战,大部分情况下是美好的想象。导师每周能抽出半个小时和博士生一对一面谈,已经是楷模了,两三个月不见面的案例也不稀奇。所以读博士和从小学到大学这十六年的关键区别之一在于博士生一定要学会自我管理,独立工作,需要在密集指导下工作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我的导师我加入Tom的实验室后第一次和他正式面谈,Tom提了两点要求。第一,“你的目标是要成为自己领域内首屈一指的专家。”我后来才明白,这个目标并没有听上去那样遥不可及——只要将“领域”定义得足够小,小到只有三五个人在做相同的课题,五年后自然会成为数一数二的专家。第二, “你不仅要学会怎么做科研,还要学会用英语把自己的研究说出来和写出来”。他推荐我买蓝牙耳机(当时智能手机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做实验的时候顺便收听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NPR的节目包罗万象,对提高英语听力大有裨益。此后一段时间,Tom对我的实验催的不紧,对提高英语这件事反而似乎更为上心,时不时问我有没有买蓝牙耳机听NPR,还说我嫌耳机贵的话实验室可以报销。为了不显得穷酸,我连忙表示蓝牙耳机还是负担得起的;还有我虽然没有收听NPR,但是在听有声书。Tom对我的回答似乎甚为满意。Tom本人是个很好的演说家,专业报告之外,他也经常应邀给科普讲座,因此积攒了不少的心得体会。他告诉我们,他刚开始做学术报告的时候,一定会把台词逐字逐句事先写下来,直到他做了一百多次报告之后,才觉得可以省去这番“笨功夫”了。而他对手下做报告这件事一贯要求严格,组里的成员如果收到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的邀请,Tom会要求事先在组内预演,接受“内部批判”,从幻灯片的排版到时间的分配,巨细靡遗。我也经过若干次这样的考校。有些导师喜欢亲自包办论文写作,而有些中国学生因为英文水平有限,乐得不写论文。Tom则坚持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需亲自动手写,他只负责修改,从初稿到定稿,反复修改数十遍是常事。三四年后,有一次Tom私下对我说,我的英文写作有很大进步,虽然不如某个美国男生,但是要比另一个美国女生好。我听了窃喜。那个美国男生斯坦福毕业,博士毕业时被选为毕业生代表致辞(valedictorian),文采了得,说我的英文写作水平不如他,毫不奇怪,至少Tom认为我写作的水平可以拿来和母语者比较一下了。今天回想起来,我很感激Tom对我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学术研究绝非青灯一盏,独自修行。恰恰相反,交流能力对在学术界立足至关重要。我见过的PI中,无论母语是否是英语,或许有口头报告或做得一般的,但绝没有笔头功夫不灵光的。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无论博士毕业后是否继续在学术界发展,只要人在北美,英语水平往往是职业发展的瓶颈。Tom反复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说明他真心重视外国学生的长远发展。Tom令我最为钦佩的,还是他对实验室成员的尊重和慷慨。Tom在人前和邮件中称呼手下的博士后和学生,总是用“我的同事”。组里新来的意大利博士后去欧洲开会,希望借机探望家人。她试探性地向Tom请假,结果Tom告诉她不妨多休息几天:“归根结底,家人和朋友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因为实验室超过一半成员是女性,Tom曾经在组会上很认真地推荐了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新书《向前一步》。我进实验室四五个月后,因为操作失误导致了一个离心机转子报废。我提心吊胆地找Tom承认错误,Tom看了面目全非的转子,叹了口气,说了一句“这不好”,就再也没提过这件事了。事后我发现转子是纯钛的,二手货也要数千美元。我博士期间的工作大部分时候与组内一位资深的博士后Thomas合作,一定程度上,Thomas是我日常工作中的导师。但是这种合作关系也有一定的风险:经验更老道的博士后将博士生的辛勤工作据为己有,这并不罕见。在我开始写第一篇论文之前, Tom找我谈话,让我不要担心“第一作者”的归属问题,他愿意与Thomas分享“通讯作者”的身份。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惊讶,然后才是感激——彼时我还是天真的新人,完全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利益冲突。Tom让我明白:导师对学生最重要的馈赠,是信任、尊重、支持,和由此激发起来的荣誉感和上进心。象牙塔内的心理健康某日,我读到塔勒布的《黑天鹅》中的一段文字,不禁笑了出来:“每天早上你离开曼哈顿的狭小公寓,来到洛克菲勒大学的实验室。你每天很晚才回家,处于你社会关系网路中的人们问你一天是否过得好,只是礼貌起见。在实验室里,人们圆滑得多。当然你过得不好:你没有什么新发现。”这的确是对科研日常的真实描述。在《黑天鹅》一书中,塔勒布将行业分为“极端斯坦”和“平均斯坦”两类,前者的特点是少数赢家分走大部分蛋糕,如文学、艺术,科学;后者的努力与回报相关性要大得多,如医生,律师,会计。塔勒布的建议大部分人选择“平均斯坦”职业。据我所知,博士生和博士后的确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人群。电子游戏之所以令人持续分泌多巴胺,是因为其设计中包括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与及时精细的正向反馈机制——把游戏的特点反过来大概就是科研人员的日常了。科研课题的终点往往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一个课题开始的时候,可能导师的脑海中也没有清晰具体的目标,一个博士生需要学会在开放水域自我导航,这当然是一种可以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的能力,只不过在博士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解决开放性智力问题的训练——从小学到大学,教学大纲一般指向既定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不仅是智力挑战,也是心理考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能看到结果的工作模式。此外,大部分的实验都注定要失败,连串的负反馈很容易降低自我效能感。而面对负反馈,勤奋的博士生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结果是自我价值愈发系于课题的成败。我博士读到一半的时候,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给自己定了周五晚上尽可能不工作的规矩,因为在大家都去放松的时候加班,实验失败带来的沮丧感会成倍放大——而实验大概率是不成功的。我博士期间大部分时间心情愉快,很大程度上与导师风格和我所在的城市纽约有关。Tom奉行“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管理哲学,实验室没有考勤一说,个人对自己的时间有很大的支配权。塞缪尔·约翰逊说:“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人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纽约。曼哈顿抬头所见大多是四角的天空,或许不适合仰观宇宙之大,但品类之盛却是世界上其它城市鲜能匹敌的。在纽约的五年里,我曾对比过大理石和青铜在昼夜晨昏下的光影变幻,在赵孟、李公麟的真迹前独自伫立而无需与人争抢,见过的排满四面墙的维米尔和伦勃朗,在中央公园的夏夜里看露天的莎士比亚戏剧,去正统犹太人同学家中参加安息日仪式,当然,还有自由阅读的大段时光。这些无法放到简历中的无用之事,是我博士期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当然,科研人员面临的问题并不都是积极心理学可以解决的。博士生之所以选择科研这一行业,往往是为科学发现的浪漫历史所感召。在现实中,科研工作者面对的,却是激烈的同行竞争、论文发表的压力、基金申请的艰难,一个“理性化”的学术体制可能有利于提高知识生产效率,但对身在其中的个体,大概是并不可爱的,甚至多少令人产生幻灭感。而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理工科学术界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与微薄的物质回报。今天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仍然是博士生,一个理工科导师的职业周期内往往会培养几十个博士毕业生,但稳定职位的增长速度显著落后于博士培养的扩张速度。有一种看法:科学研究人员最富有创造性的年纪是二十几岁,而三四十岁后就只会走下坡路。至少对化学和生物这类实验科学,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一个合格的研究者不仅需要积累具体的技能,还要培养学术品味和嗅觉,积累课题管理的经验,大部分低年级博士生是没有这份老道的。我在洛克菲勒的五年中,曾遇见过这样的资深博士后:他们或许不会像年轻人一样焚膏继晷,但工作效率是稚嫩的新人难以匹敌的。然而这些人只能靠一份临时合同维持生计。在目前的学术体制下,科研工作者一般需要升为PI才能获得长期聘用合同和体面的中产薪水,但PI基本无法将主要精力用于一线工作。据我所知,只有极少数资金极为充裕的研究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为具有博士学位但无意承担PI管理角色的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学术研究本应比任何行业都更珍惜人力资本,然而现实中这个体制持续招收超量的新人,花五到七年将他们打磨成熟,然后将年富力强的熟手批量淘汰出去——这真是吊诡的局面。博士毕业洛克菲勒大学对博士生提供七年的经费支持来完成博士学业。博士生在第二年结束前要完成开题报告。此后每年要向博士论文委员会报告工作进展。那什么时候可以毕业呢?博士论文工作达到一定创新性和完整性,就可以毕业了,这听起来有些玄乎,实际上是由导师和博士论文委员会说了算,其中导师的话语权最大。洛克菲勒大学的博士毕业并没有硬性的期刊文章发表要求。据我所知,美国一流的研究大学普遍反对将文章数量与影响因子之类的“量化指标”作为考核博士学业的硬性标准,因为不同领域发表文章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不同,制定“量化指标”无异于默认论文委员会没有评判学术工作的水平,所以顶尖的大学其实是不屑于此道的。2014年底,我做完课题进展报告后,论文委员会认为我可以毕业,建议三个月后答辩。其实我当时并不急于毕业,因为博士毕业后的去向还毫无头绪。但Tom告诉我答辩后可以用博士后的身份做为过渡,既然没有后顾之忧,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毕业。很多文科博士生的论文写作需要经年累月,不过理科博士生的主要功夫在实验和数据分析上,写作并不是瓶颈。如果之前的数据已经正式发表,可以把正式发表的文章装订在一起,博士论文的主体就完成了。我闭关三个星期,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前言和背景。博士论文写作给我带来一个意外收获:我发现自己其实颇为擅长梳理学科历史,所以后来不仅执笔写了一篇六十页的综述论文,还陆续写了若干科普文章。答辩结束后,我开始认真考虑下一步去向。我自知博士工作可以算得上是扎实的研究,但并没有真正的开创性,决心在博士后阶段学习一些更新颖的研究手段。彼时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内最热门的技术是结构生物学,但是相熟的教授一致建议:追逐热点多半只会落到浪潮之后。最后我决定去哈佛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学习动态显微成像技术。2016年初,我坐上了纽约去波士顿的单程火车,离开了这座我视为第二故乡的城市。今天手上做实验的时候耳机中传来《菩提树》的歌声,仍会让我想起读博士的日子。我那时的状态,自觉可以用“富贵闲人”来描述,虽然严格来说并不富贵,也不太闲,但这一段探索外物和自我的自由时光,弥足珍贵。
考研复试面试准备01、综合面试在一般不涉及专业问题的综合面试中,这时候感觉就是在聊聊天,氛围会相对轻松。这个阶段的常见问题有:1.毕业设计研究的什么内容?这个问题问到几率还是比较大的。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看出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在科研方面的潜力,所以一般老师会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可以从选题、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进度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一下,注意逻辑一定要清晰。选题:大家应该都能记得住。研究背景:主要介绍,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研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研究内容: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创新点: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本课题具有哪些方面的创新。研究进度:复试这个时候,研究进度通常在1/3~2/3之间比较合适。回答的时候,尽量简明扼要,不用说太多,更不要不懂装懂,万一某个老师刚好是这个是做这个方向的,不小心就翻车啦 。2.为什么选择读研/读博?该问题最常见的答案无非就是对专业感兴趣,想要继续深造等。至于为什么感兴趣呢,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经历(项目/竞赛等)来说。3.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这个问题相信大家报考的时候就已经有各自的答案了,这里小研菌就不赘述了。4.如何规划你的研究生生涯?以2.5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为例。可以根据两年半的不同任务,做出相应的规划。第一年是上课(基础课+专业课),同时会选定研究课题,这期间主要任务就是把课上好,特别是和研究方向相关的一些专业课,更是要打好基础。第二年会阅读大量文献,写开题报告,然后开题。做和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包括试验/数据分析/模拟等等,并且撰写小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第三年深化研究,完成硕士论文,进行毕业答辩。5.考研的同学,还有读博打算吗?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确实有读博的打算,跟老师说明你的计划即可;如果你还没有想法,要委婉地向老师传达自己的想法。02、英语面试1.Self-introction自我介绍是必须的,也必须提前准备好,背到滚瓜烂熟。通常为两分钟、三分钟或者五分钟,小研菌建议你准备各种时长的稿子。内容应该包含:基本信息、读研原因、本科期间的亮点/优势。其他内容像兴趣爱好等等可说可不说,看自我介绍时间的长短。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情绪把控,千万不要让老师觉得你是在面无表情的背书,语调尽量要有起有伏,配合一定的面部表情+手势。2.Q&A每个专业的英文提问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只是一两个简单的常见问题,而有的专业可能会问一些专业问题,所以这也需要提前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以作准备。当然也有许多常见的问题,大家可自行上网搜索。如果没听懂老师的问题,也不要慌张,请老师再说一遍,切不可不懂装懂,企图蒙混过关。03、专业面试专业面试,每个专业不尽相同,但以下几点是相通的:(1)每年专业面试,问题必然会有重复的,所以一定要找学长学姐打听一下往年的问题,具体能打听到多少,就看你的个人魅力啦。(2)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逻辑,用上一些过渡词:第一/首先……,第二/其次……,第三/最后。这样一方面更容易把问题阐释清楚,另一方面,会让老师觉得这个学生逻辑严密。(3)遇到完全没了解或没准备过的问题怎么办:如果这个问题完全不了解没听过,请不要瞎答,可以这样说“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如果这个问题和你准备的某些专业问题比较相关,可以这样说“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不过请允许我结合我的知识储备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谈一下与之相关的看法。这样回答,远比不懂瞎说好一万倍,至少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实诚。考研调剂准备很多同学觉得初试之后心里没底,小研菌告诉大家不要丧气,每年都有很多同学通过调剂取得录取通知书。考研调剂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该如何获取一手信息呢?请往下读——考研调剂基本条件(一)达到国家线国家线是国家确定的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的最低要求。不管是参加正常复试还是调剂的复试,单科过线、总分过线都是最必需的。过B类线,只能调剂二区不能调剂一区;过A类线,一区二区都可以调剂。(二)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规定》第九章中指出了考生调剂的基本条件,如:1)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一般来说,专业代码前两位相同就可以申请调剂,但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前四位相同。2)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比如英语二不能调剂至英语一,大多数情况下的专硕不能向学硕进行调剂,但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规定,具体情况应咨询拟调剂院校招生办。3)考生申请调剂前,应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培养、奖助、就业等相关政策。招生单位也会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完整的政策需要认真研读,此处不逐条列出。考研调剂有哪几种?一般而言,调剂分两种:一是校内调剂,二是校外调剂。考生如果进入所考院校复试,但最后没被所报专业录取。可以优先申请校内调剂,即调剂到别的相近专业。校内调剂的成功率大一些,学校也会优先考虑第一志愿报本校的考生。调剂可以同时申请多所院校吗?可以申请多所。给有接收调剂名额的学校发调剂申请,前提是你的条件符合学校要求。调剂考生应多份寄送申请表,以提升被调剂的机会;尽早与拟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取得联系,第一时间获得调剂信息,最好能获得拟接收调剂招生单位研招办电话,与他们取得电话联系确认情况。如何获取院校空缺招生信息?如果院校在某些专业方面出现较大的空缺,院校会通过一些媒体公布相关信息,并查阅考生的调剂需求。有些院校如果常年某几个专业生源不足,也可能会和其他院校形成固定的调剂关系,这主要是基于专业设置相近、考试难度相近等原因,但也不拒绝个人考生的调剂申请。如何选择调剂学校?既然选择了调剂,就不要以当初报第一志愿的想法找调剂。因为调剂这条路是神仙打架,鲁莽很有可能沦为炮灰。选择调剂学校首先要考虑的是一志愿校内调剂。以下是除了校内调剂外其他选择建议:(一)学长学姐近几年选择调剂这条路的考生越来越多,可以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参考他们的调剂分数、调剂院校、调剂过程等。(二)就业部分同学报考的是985大学或者211大学,如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再调剂211大学是非常困难的,985大学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考研是为了找工作,这个时候需要调整心态,沿海或者发达地区双非院校也有很不错的就业率,甚至某个领域高于偏远地区的211大学。考入一所理想的学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三)科研如果想要继续深造读博,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就需要对导师的科研能力进行选择,如果选不到 211 大学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就考虑普通高校的具有突出科研能力的导师。这段时期,大家除了调整心态、埋头备战,也需要及时了解复试的动态,做好多种准备,小研菌为大家整理的这些攻略,仅仅希望大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期待九月开学时能与你相会来源:上海大学研究生
法国诺曼底企业家专业硕士学位班2020年 | 春季班01 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Ecole de Management de Normandie)是被美国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 与EPAS)等国际认证的商学院,同时也是中法两国教育部承认的精英商学院,法国精英大学(校)委员会CGE(称“大学校联盟”)的重要成员(相当于中国的“211工程”)。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学校近年来在法国及世界排名突飞猛进:其中法国post bac商校排名,位居全法第8名 ( 法国有超过200多所各式各类的高等商学院),全世界排名63。目前在全世界有超过15000名的校友。与法国乃至欧洲商界、政界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现任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担任学校客座教授。02 项目简介与宗旨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本项目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成就、有思想的企业领导者。通过变革创新,对所在领域发挥更大的、持续的影响力。学员的成就并不由其在顶级学术杂志上的发表成果来衡量,而关键是看他们在其领域内及全社会所发挥的影响。特别是本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的毕业论文将采用美国哈佛大学“商业案例”开发的形式,注重实践分析,把握事物本质,探索发展共性,分享企业实践,引领行业发展。在中国,在新的经济周期到来之前,法国诺曼底企业家专业硕士学位班将用科学的知识和理性的思维武装自己,准确研判企业发展方向,成就新一代企业思想家。03 项目特色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硕士学位 全球认可毕业被授予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硕士学位。特别是学校获得美国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双认证的商学院,学位含金量高,全球认可。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成果导向 深度学习完成入学面试测评,专家分析个人能力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在本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方向。以成果为导向,在名师指导下深入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相当的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国际视野 融贯东西本项目授课专家均为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导,经济、金融和企业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知名教授,以汉语授课为主,外籍教授采用法文或英文加中方翻译助教的方式讲授。部分课程教学将深入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及政府部门,融贯东西、博览众长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全球校友 国际资源学校目前在全世界有超过15000名的知名校友。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必将走出国门。为此,本项目也将启动中国校友会,对接全球校友,为企业家国际化发展搭建国际资源平台。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无需联考 即可拿证本项目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只需要满足项目的入学审核条件即可注册学籍,完成项目规定课程,修满学分,并且论文及答辩通过,即可拿到硕士学位。04 课程设计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本硕士学位共设15门核心课程,15门课程中,法方将在其全球不同校区选派最为优秀的师资参与3门研究方法相关的课程讲授,另外11门课程将聘请中国一流的教授博导授课,1门英文选修课程。每门课程2天时间,采用周六及周日集中授课(每月一次课程)。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项目核心课程将以世界级管理和全球化为特色,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企业全球化战略与运营管理、全球宏观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资本市场创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与挑战。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05 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经济学金融管理资本运营电子商务经营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法方课程)项目管理领导力企业家商业模式企业家商业计划财务报表分析专业课程战略分析与企业战略(法方课程)创新管理人力资源与企业家管理公司金融与投资决策(法方课程)证券投资PE管理与风险控制论文研究商务英语一(网课)商务英语二(网课)论文指导论文答辩06、师资情况学院部分导师我们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破除门户之见,合纵连横,建立校际联盟。授课师资由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担任国内外大型企业、政府高级顾问的宝贵经历。除此以外,更邀请具有政府任职背景的专家参与授课,以丰富和完善师资结构。我们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力求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本土的管理实践相结合,致力于以学术智慧帮助企业立足华南,驰骋中国,迈向全球。戴亦一 教授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世界华人不动产协会理事,中国市场策划师协会副会长,七匹狼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欧立雄 教授主讲课程:企业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专家,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秘书长、西北工业大学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兼管理学院副院长,陕西省项目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杨杜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组织与人力资源系的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博导,在企业成长、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知识管理等领域是中国最知名专家之一。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吴世农 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我国率先开展财务和资本市场领域的实证研究。现任第一、二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的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郑振龙 教授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访问研究学者在美国UCLA的Anderson管理学院与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Michael Brennan教授从事合作研究。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张勇 教授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贸促会金融仲裁中心仲裁员。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石凤波 副教授南开大学物理系学士、日本筑波大学博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教学领域:运营管理、品质管理、运筹学。曾独立发表论文10余篇(2篇收录于SCI)。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丁志国 教授吉林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理财教室》主讲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交易时间》特邀嘉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邓路 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管理学博士,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访问学者,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等相关领域。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法国部分导师Paul GRIFFITHS 教授银行、金融和金融科技硕士教务主任,金融法律,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高等工程师文凭持有人,具备在15个国家工作的经历研究方向:银行战略管理,智能资本管理。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Christophe ESTAY 教授 博士生导师创业学硕士处教务主任,战略学,创业学。1995年博士毕业于波尔多四大,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行为Samy BELAD 教授市场营销,2001年博士毕业于戈尔特大学企业行政学院。从事教研工作25年,研究方向:品牌营销与数字化转型。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Olivier KOVARSKI 副教授成人教育办主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品牌营销。2018年博士毕业于里昂三大企业行政学院,研究方向:消费者决策行为分析。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07 培养方式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根据法国管理学硕士进行教学安排,采取不脱产教育培养方式,按照培养计划采用集中授课、教学实践、自主学习和学业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和研究。08 毕业论文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在经过1年半的系统学习后,学员将有半年的时间,在中法双方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以美国哈佛大学企业实际案例为模板,完成基于自身实际商业案例的毕业论文设计。这是本工商管理的创办理念最为完美的体现:不以追求学员在世界知名期刊上面学术论文的发表为目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将企业实际所需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落脚点更是通过企业实际案例的开发与整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与实践上的指导。论文的开题报告,相关主要论证部分及结论必须翻译成英语。答辩材料需要对等翻译成英文。学员可以用汉语(学校同时配备翻译)进行毕业论文答辩。09 入学要求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学生必须满足以下二个条件方能入学:1) 专科五年 本科三年有出国留学或者工作经历者,条件可以适当放宽。2) 在企业担任中级及以上管理职务。10 学位证书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企业家创新专业硕士学位证书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企业家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证书10 秋季班入学典礼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2019企业家A-EMBA暨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企业家专业硕士学位班开学典礼在广州圣索菲特酒店完满举行。出席现场的嘉宾有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办主任奥利维耶科瓦斯基博士,法中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协会段莉生会长,加速商学院李有刚主任,中商海外商学院书记、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金融地产教育中心汪力主任,中商海外商学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金融地产教育中心张海超副主任。奥利维耶科瓦斯基博士嘉宾奥利维耶科瓦斯基博士首届入读诺曼底管理学院硕士学位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同学们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懈努力,实践创新、精益思想、共创价值。开学典礼现场学员合影张海超院长和学员合影开学典礼现场开学典礼现场学员代表学员授徽仪式在中商海外商学院,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提升,在交流中拓宽圈层人脉资源。衷心祝愿同学们在这里共度美好的学习时光,真正地用专业知识和更高的格局开创精彩的未来。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精彩课堂中商海外商学院中商海外商学院成立于2018年,发起单位是中山大学金融地产教育中心。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中山大学金融地产教育中心自2001年成立至今,历时了18年,专一专注做房地产企业家EMBA教育,服务过华南地区90%多的房地产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教育中心提供最精准最全面的教学服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完善。为满足广大企业家深度学习和拓宽国际视野的需求,于2018年成了中商海外商学院。中商海外商学院是国内国际企业家在职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专业合作机构,融合中西方知识、文化、经验和智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培育新一代有系统管理理论知识与成功实践经验的研究型企业领导者。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们将依托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商校的全球校友资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搭建桥梁!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2020年法国诺曼底企业家专业硕士学位班和企业家A-EMBA班项目春季班现已开启报名通道,欢迎对于商业发展和企业创新有更大抱负的有志之士加入中商海外商学院,链接商业顶端人才,一同探讨和改变未来商业格局。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遵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5月9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印发,《规划》将大运河流经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市)列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范围,明确了“一条主轴带动整体发展、五大片区重塑大运河实体、六大高地凸显文化引领、多点联动形成发展合力”的空间布局,提出打造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和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目前,沿线8省市都在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同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急需得到理论的支撑和指导。2019年12月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的通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士林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获得立项。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20:00-22:00,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腾讯会议室,会议ID:901 763 072)。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高小康教授、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伟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马俊亚教授、扬州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刘朝晖教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副教授。在开题会上,项目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首先就课题开题和研究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子课题负责人耿波教授、张强教授、姜晓云研究员、刘涛副教授分别介绍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专家组经讨论一致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开题准备充分、课题组团队实力强,对于课题项目主题有着长期跟踪研究的积累,完全具备承担该项目的能力,并具备顺利完成该课题研究的能力,一致同意该重大项目开题。同时,建议加强子课题与主课题、子课题之间的呼应关照;注意大运河点面结合;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尤其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研究。争取形成一系列既有理论创新价值,又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成果。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的运河城市与文化研究情况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城市科学角度研究中国大运河的团队之一。2006年,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启动之初,团队即开展京杭大运河城市的起源、流变、文化形态、传承保护等研究,并于2008年出版了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辽宁人民出版社)。此书对相关部门推进运河世界遗产申报、相关城市开展运河文化资源研究与传播、相关城市运河保护项目规划与建设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运河城市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全年实施情况评估和分地区实施绩效评估》(2019)、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重点项目《大运河沿岸江南文化战略研究》(2018)、无锡南长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运河文明重大艺术创作素材研究》(2009)、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世博会与京杭大运河自驾游房车游线框架研究》(2008)等研究课题。同时,团队承担的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消费报告》(2019)、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长三角建设“江南文化城市群”策划研究》(201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南文化资源研究》(2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江南城市群的历史源流与都市文化研究》(2010)等,也都涉及到运河城市、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传承,并形成了以运河城市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特色和理论风格。
11月13日下午,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四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题专家论证会集中在媒传学院B300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在线会场 + 线下会场”联动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这四项重大项目分别为:由谢金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由郭良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典藏、智能创意平台设置与全球化传播》、由刘士林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由邵国松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5G时代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治理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在开幕式上致辞,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处长吴建南主持开幕式。顾锋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百余年的薪火传承、风雨砥砺,铸就了上海交大“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媒体与传播学院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取得四项立项,立项数占全校总数的2/3,位居全国新闻传播学科领先地位,正是交大精神的延续和展现。他强调,课题组要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真正做到“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交大智慧。李本乾对与会校内外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学校创建的宽松环境下,媒体与传播学院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文理交叉的办学理念,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交大特色的新闻传播道路。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新闻传播学科位居全国第五,在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前三名。这是学院上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学校和各兄弟院校,以及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重大项目研究计划和部署上,李本乾指出,通过本次专家论证会,希望各课题组能充分汲取专家建议,完善研究计划,开拓研究思路,加强研究合作,整合研究资源,提高研究合力。并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发出有显示度的声音,争取建设性的突破。学院将会按照国家及学校的管理要求,高度重视课题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研究工作的正常运行。开幕式后,四个课题组分别举行了开题专家论证会。《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以考察传播媒介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为基础,结合社会和传播技术的新发展,深入分析不同媒介体制对传播媒介、进而对社会信任的影响。首席专家谢金文教授从课题总体框架、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预期成果以及现阶段进程等方面向评审组作了简要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的价值、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性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研究有助于在优化媒介体制、改进传播媒介的努力中,增加一个社会信任的考量维度、评价标准和发展方向,在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努力中,更好的关注和利用传播媒介及其体制的作用,同时希望课题组同时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研究特色,突出效益评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典藏、智能创意平台设置与全球化传播》以数字人文的思路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有关“非遗”保护、数字典藏、智能化计算、以及全球化传播等核心议题进行跨学科整合, 从而建立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非遗保护与推广,来讲好中国“非遗”的故事,以利全球化传播之进行。首席专家郭良文教授从研究背景和问题导向、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子课题简要介绍、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全面阐述。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这项课题研究的重大价值和前沿意义、研究的问题和思路、课题组的跨学科特色以及前期所做的研究基础,并就如何进一步聚焦研究的核心概念和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认为非遗的类型众多, 如何将六个所选择的非遗项目进行更好的界定、并将其他类型的非遗尽量纳入所建立的分析体系当中及体系指标建立的有效性等问题特别需要关注。《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下,以运河沿线城市为平台统筹大运河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谋划推动沿线地区共商共建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有助于指导解决运河沿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也是塑造“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标志性文化品牌”的必要举措,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从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重难点与创新、项目预期成果、已有研究基础、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预算进行了汇报。专家组经讨论一致认为课题开题准备充分、课题组团队实力强,对于课题项目主题有着长期跟踪研究的积累,完全具备承担该项目的能力,并具备顺利完成该课题研究的能力,一致同意该重大项目开题。同时,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文化建设与文旅产业复工复产、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十四五”规划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积极适应,争取形成一系列既有理论创新价值,又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成果。《5G时代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治理对策研究》对5G时代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其治理对展开研究,其理论目标是建构5G赋能的互联网传播基础理论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现代传播技术的解释能力;其实践目标是在理解5G+互联网产业发展架构的基础上,致力于完善5G时代的网络治理体系,以塑造健康有序的互联网传播环境。首席专家邵国松教授从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与难点问题、研究团队与分工、研究计划、预期成果与应用七个方面阐述了课题基本情况。专家组对邵国松教授所做的开题报告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课题研究思路清晰,逻辑合理,子课题构成逐层推进,研究团队多学科,研究问题多视角,总体研究思路具有创新性。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课题研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促进课题文理科交叉建设,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凝练研究方法以节省开支,并建议各子课题负责人对各自主题下的问题进行深耕挖掘,更突出互联网传播治理的中国特色。同时,专家组希望这样一个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其对理论学科建设的贡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与促进。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坚持文理交叉、国际化、产学研的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以问题和学科为导向,服务国家或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目前,学院已有16人次担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27项。有来自包括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莫斯科大学、利兹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在内的58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在院攻读各类学位,国际化办学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媒传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创造了以硕士点身份跻身全国新闻传播学科A类学科的记录;2017年成功申报到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被列入校“双一流”骨干学科建设项目。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前三名。媒体与传播学院毕业生也已在国内外新媒体等行业发挥出重要作用。【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原标题:论文代写:无任何学历审核,记者成“资深写手”)关于影视明星翟天临学术不端的新闻,如同一场蝴蝶效应,让最近舆论炸了锅。论文是道坎儿。论文优劣,判定成绩,完成论文,顺利毕业。这是众多高校学子,在毕业季的写照。但是“不会写,没时间写”,是很多人的借口,于是找代写来完成毕业论文,成为一个既省力又能钻空子的选择。在近一周的时间内,记者暗访了灰色地带的论文代写市场,台面下的交易,已经悄然发生多时。论文写手:我不说你不说,谁知道?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需要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为由,联系了两家中介机构和一个个人写手,要求论文字数在6000-10000字,查重率低于30%,10天后交初稿。中介机构开出了700-880元不等的价格,并且给出了各种承诺:服务包括开题报告、论文正文、论文格式在内的各种环节,能够按期完成,包修改,包通过,查重率降低到规定要求。价格不算昂贵,中介机构会在社交空间里晒出各种此前完成的论文订单,证明客户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并且表示多数学生,都是被其它无良中介骗过,最后才选择他们的。这样的包装宣传,会让有急迫论文需求的学生,格外动心。而另外一位自称是博士的个人写手,在微博中多次强调,她与市面上其它不靠谱的中介不同,自己是“个人博士亲自完成,代笔开题报告、本科 、硕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她声称,自己擅长的领域涵盖MBA、EMBA、IMBA、软件工程硕士、建筑项目管理硕士等专业。她的开价是2200元,并且反复强调自己“不会像外面中介糊弄你”。当记者提出是否能保证该学科论文的专业性,对方不假思索地回复:“当然可以,我是博士写手,质量你放心。”“你真的是博士吗?有学位证吗?”“作为个人博士代写,我敢让你知道我的真实信息吗?”“那我论文会不会被查出来代写或者抄袭?”“我不说,你不说,谁知道?”就这样,代写论文,成为毕业生和中介或者“博士”写手之间,秘而不宣的交易。然而这样的交易,不仅有悖法律、有违道义,更是陷阱重重。去年3月初,传播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冯,在朋友推荐下,通过淘宝平台联系到了论文代写中介,支付了200元订金,等待对方初稿,但迟迟没有得到反馈,她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了另外一家代写机构。这个过程她很紧张,生怕被写手放鸽子,也怕代写出来的论文在审核时出现纰漏。但学校的交稿日期临近,她还是没有收到中介的论文,“当时真的差点毕不了业”,最终她在白白花费了近两千块钱后,选择自己在三天时间里赶出论文。一位清华大学理工科博士三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有能力代写硕士毕业论文的,都是学术比较优秀的硕士和博士,但博士毕业压力大,基本没有时间去代写,如果本人在学术方面有建树,奖学金自然不会少,而且有学术理想的人,也不屑于做枪手。没有任何学历审核,记者“成为”了一名“资深写手”在中介口中,选择代写论文的客户,多数为本科毕业生,另外,在职研究生、在职博士的比例也很高,因为:“不脱产拿学历,谁有时间去正经写论文?”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论文旺季,想代写还要提前说,不然根本预约不上写手。那么代写背后,写手们到底是什么人?记者拨通了代写中介的电话,他们很警惕,问及现在是否还招写手,他们说要,你直接加我QQ,然后立刻挂断了电话,所有的沟通都在线上完成。通过了QQ好友申请后,对方发送了一份“写手简历”模板,文档的页眉处,用红底黑字清楚标注着:论文公司绝密文件,涉及商业运营拒绝泄露。根据文件中透露的信息,这家论文工作室拥有核心写手80名,兼职写手350名,涉及金融、师范、电子、土木、体育等各类专业。六年多的经营过程中,他们自称:一步一步为客户打造了经验丰富的“硕博团队”。记者在简历模板中,填写了目前为国内某知名高校,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状态。中介在核对了真实姓名、手机号以及支付宝账号之后,无需记者提供任何学历证明,没有索要样稿,也没有任何文稿水平测试,就通过了对记者的资质审核,并发送了该公司五位派单员的QQ名片。记者之后暗访了多家中介,多数有类似的写手登记表,合作章程,但都只是走个过场。而少数中介甚至连此类文档都没有,只是简单询问学历水平,擅长领域,就可以得到接单机会。加完派单员的QQ仅过了6个小时,作为某论文公司的“资深写手”,记者就接到了第一单。根据派单员发来的信息,这是一份舞蹈编导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正文、论文格式等所有内容,均需要代笔完成。按照之前谈好的价格,本科自考类论文,代笔人可以得到30-60元/千字的报酬,6000字论文,最多360元。而面对客户,中介收取的价格最少为110元/千字,一来一去,这家论文服务商顺利抽掉了一半的利润,当然,如果能谈到硕士论文或其它相对更难的论文,利润会更加丰厚。“一切以赚到钱为主要目的”,这是中介写在合作章程里,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在网络的另外一端,是心存侥幸的毕业生,支付了订金,试图通过这些中介代写机构,完成本该由自己独立完成的论文,殊不知接手他们论文的,可能是任何一个谎报学历的路人。最后,记者以不擅长该选题,怕耽误学生毕业为由,推辞了这一单代写。但也许很快,派单员就会点击其他人的头像,把这篇论文推销给其他写手,留住这单生意。凌晨12点,另一个论文中介的头像闪动,对“研二在读”身份的记者发来询问,“博士教育类期刊,你能写吗?”代写做嫁衣,用钱买期刊核心期刊,指专业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在国内,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首的七大核心期刊。部分谨慎的个人写手和中介写手表示,目前的行情下,他们不敢接核心刊的单子,因为“想发核心刊价格太贵了,现在代笔查得特别严,编辑也不敢收”。但是在QQ搜索“论文”,便可以检索出几百个关于论文代写代发的群。在几个名为“核心论文期刊发表投稿”的群里,上限人数2000人,每个群都已经有一千七八百人,活跃成员包含了医学、经济、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杂志期刊编辑。而这些刊物,在业内人士看来,多数是“灌了水的水刊”。群里每天都闪烁着近千条信息,内容多为兜售期刊的版面,每版价格从几百至上千元不等,承诺投稿可以被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收录,同时群里还会夹杂着低价代写期刊论文的信息。以多次出现在群里的《中国农村教育》为例,编辑表示这是国家级内刊,全文知网发表,每版仅需400元,只要文章的查重率不超过30%,也无需附加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就可以发表。而论文中介表示,这样的期刊论文可以包全套,两千多元就能搞定。这是论文江湖的另一个剖面,代写做嫁衣,用钱买期刊。在活跃的期刊发表群里,ID为“社编小李”的编辑频繁表示,自己可以一手稳妥操作十几种医学刊物的代写代发,跟她合作,一定没问题。在中国,一线医生要晋升或参评业务职称,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是否有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的数量、时间和期刊级别。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生职称的“生死大权”。记者拨通“社编小李”的电话后,她立刻表示临床类的论文好发,但是护理、营养类因为大家都想发,所以不太好操作。但即使这样,她还是表示,自己可以搞定《世界临床医学》和《世界睡眠医学》两份刊物,知网、万方都会收录,只要3500块钱,就能全部完成。相比于普通的文史类学科,医学论文专业性极强,那么能够做枪手代写论文的,是什么人呢?面对这样的询问,中介显得格外谨慎。“如果对文章不满意,我们包修改,写手资质不方便透露,但我们有医学院的院士,写作要求你和我联系即可,代写本人不与客户直接联系。”在中介口中,初次合作,客户只要支付200元定金,写手就可以先写文章。记者提出,如果想要发表核心刊物是否可以实现?对方表示可以,但是价格比较贵,最普通的也需要花费一万六,包含写作、修改和发表。北大核心刊物则至少要两万多才行。如果能接受,他们可以直接来上海,与记者面签合同。但作为新客户,他们希望能先发普刊,双方建立信任,如果有进一步需求,再谈。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医学行业内确实存在代笔、抄袭的情况,很多一线医生在繁重的门诊压力下,能够做科研、写学术论文的条件和时间很有限,但面对职称评选的刚性要求,论文又必须要有。这样一来,代笔就有了市场。根据该业内人士的介绍,正常情况下,想要刊发一篇核心期刊的医学论文,从报送、编辑审核、专家审核、根据意见修改,再到最后发表,这样的过程少则六个月,多则一两年,其中还有被拒稿的风险。如果再算上做科研本身漫长的过程,那么不难体会到一篇论文背后,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统计的数据,2018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的科学出版物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但记者在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中,提取到了26682条撤稿记录(数据截止日期:2019年2月16日),2002年-2018年,中国撤稿总量为2373篇,同样位居第一。其中“操控审稿”是部分论文被撤的主要原因。核心期刊的送审采取审稿人制度,需要行业内2-3名专家进行审核,但部分作者选择杜撰专家的身份和邮箱,来为自己的论文背书。这种情况一旦被发现并且撤稿,当事人在获取学位或职称晋升过程中,会面临非常大力度的惩罚。2018年7月,国家教育部发出通告,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明确指导教师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教育,加强对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过程的指导,并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确保原创性。规矩立下了,但是利益链完整的代写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