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癌方向的医学博士圣也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癌方向的医学博士

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原称香港大学医学院),为一所坐落于香港岛的医科学院。其校址离大学本部有数公里之远,邻近作为其教学及研究基地的香港玛丽医院。学院现提供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及其他生物医学科学的教育与研究项目。所有课程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而中医课程则采用中英双语模式,作为其教学及研究基地的是位于附近的玛丽医院。医学院为香港仅有的两所医学院之一,也是香港仅有的两所提供医学和药学高等教育的机构。另一所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医学院肿瘤学系主要研究领域:Clinical research临床研究New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use of 3-dimensional computer planning systems;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and conformal radiotherapy;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specially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stein Barr virus;multimodality treatment that aims at improving control and minimising side effects;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gonadal and extragonadal germ cell tumours, colorectal, esophageal cancer, breast cancer, and thyroid cancer, and elucidation of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三维计划系统的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特别是它与Epstein Barr病毒的关系;综合治疗,以提高控制和减少副作用;性腺和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甲状腺癌,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Identification of cancer-related genes癌相关基因的鉴定Elucidation of the tumourigenesis proces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colorectal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ovarian cancer, and lung cancer, through characterisation of isolated oncogenes or tumour suppressor genes with recently-developed techniques,such as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sation (CGH), tissue microarray, genomic DNA microarray, multi-colou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 (mFISH), proteomics, chromosome microdissection, and cDNA subtractio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过程的说明(HCC)、鼻咽癌(NPC)、结直肠癌、食管癌、卵巢癌、肺癌、通过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分离与最近开发的技术特性,如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组织芯片,DNA微阵列,原位杂交多色荧光(mFISH)、蛋白质组学、染色体显微切割和cDNA减法。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in nasopharyngeal and esophageal cancers鼻咽癌和食管癌候选基因的发现与验证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human cancers through molecular, cytogenetic,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approaches include chromosome and gene transfers, microarray hybridisation,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microsatellite typing, in vitro cell assays, in vivo animal assays, tissue microarrays;characterisation of genes of interest in cell transformation, cell cycle, motility,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validation of clinical utility as biomarkers通过分子遗传学的理解人类癌症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功能的方法;方法包括染色体和基因转移,基因芯片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卫星分析,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组织微阵列;表征在细胞转化,基因细胞周期、运动,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临床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验证。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1981年招收首批医科学士学生,以提供优质医学教育、提升临服务和促进健康科学而贡献社会。学院有20多个学系,开设四项学士学位和多项研究院课程,学生可以接受全面的医学科学训练。临床肿瘤部作为一个在东南亚领先的癌症中心的应用创新的诊断技术,对艺术处理状态交货,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以及教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目前以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中,致力于向1、2年级的学生介绍基本的临床和交流技能,并举办讲习班和讲座。此外,还为3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肿瘤学专题的研究模块。5年的肿瘤学模组旨在以综合的方式加强一般的医疗和外科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够作为非专家处理肿瘤相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还提供了姑息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使学生能够识别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Research fields 研究领域:Cancer epigenetic, DNA methylation肿瘤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Cancer genetics癌症遗传学Tumor suppressor genes肿瘤抑制基因Cancer pathogenesis癌症的发病机制Epstein-Barr virus pathogenesis Epstein Barr病毒病机Nutrition营养Drug testing药物测试Tumor markers 肿瘤标志物Circulating markers循环标志Wnt signaling pathway in 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中的Wnt信号通路Techniques技术Advances in immunology 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In-situ 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Quantitative PCR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ell line细胞系PhD in Anatomical and Cellular Pathology 解剖学与细胞病理学博士Fields of Specialization专业领域Histopathology and Cellular Pathology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Haematology血液学Molecular Pathology分子病理学Cancer Genomic Research癌症基因组研究PhD in Surgery 外科手术博士Fields of Specialization专业领域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微创手术Cancer Research: Molecular Targe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癌症研究: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Biomedical Engineering生物医学工程Neurosurgery神经外科Other topics in Surgery, Speech Therapy and ENT will also be considered在手术的其他主题,言语治疗和耳鼻喉也将被考虑

天均

重磅!深圳将再添一所医学院!毕业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位

特报君怀着喜悦的心情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签署了三方协议计划在深圳龙岗区神仙湖畔选址建设医学院在25日举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主题演讲《开拓创新、充分利用两地资源,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事业》中透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规划在深建设医学院。徐扬生首先比较了北上广深港的医学院校数量:目前北京有医学类高校数量4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上海有6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广州有6所,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香港有2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仅有2所新建的医学院(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随后,徐扬生院士透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规划在深建设医学院,整合大湾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希望成为大湾区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合作的典范,为大湾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医学院将采用国际水准的医学生选拔方式和医学教育方法,同时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全英文教学,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位。此外,港中大(深圳)医学院还将规划至少3家附属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5000张,包括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并拟建一家国际化、高水平的直属医院。徐扬生院士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开始招生近5年,目前有3个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平台,基本上都在医学领域。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实现医学教育一体化,深港两地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顶尖医学人才,造福大湾区;实现医疗创新一体化,深港两地强化在医疗领域的交流,深化医疗科研创新的合作。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监制︱刘思敏编辑︱李林夕

终南

一个医疗科研人的停顿和冲刺 独家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君

每天和时间赛跑——在科研领域,于君意识到开拓创新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再是嘴上说说,不创新就会被淘汰。作者丨尹磊按照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君教授的话,“我现在是一个关起门来搞科研的人”。其中意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科研的天梯太高,和时间赛跑有时是一种迫不得已。在于君从医的时间曲线中,1998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可以用两个词来归纳——求学和临床。1998年以后,于君定居的地理坐标开始在世界各地不断游移。北京、德国、澳大利亚、香港……串联起这几个坐标,我们能隐约发现一个医疗科研人几十年的停顿、冲刺,乃至迟疑。扎进科研的19年里,于君在消化道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基因组学、肿瘤分子标志物鉴定、肿瘤基因治疗等领域表现卓越,越来越多的奖章被镶嵌在她的履历中。2017年12月9日,于君再获殊荣,摘得201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在颁奖典礼的前一天,刚到酒店,于君就马不停蹄地接受了《四百味》的专访,紧凑的时间里,话题被一次一次展开,采访时长也不知不觉间越拉越长。这是《四百味》在很多医者身上观察到的执着和认真,做一件事,就做好,有时无暇顾及太多。这样的执拗贯穿在于君的每一次辗转当中。她的博士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消化专家张锦坤教授,博士期间从导师那学到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技能。那时候,于君马上面临博士毕业,他的导师张教授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希望她留在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实际上,能获得这个机会,对很多博士生已属难能可贵。但当时在于君的念想里只有一个目标——去北医。原本6月30日就可以办完的离校手续,被拖了半个多月。张教授为了留住于君,甚至把太太搬来给于君做工作。有段时间,张教授见了于君很不开心,不说话。但尚未改变她去北医的决心,最后找张教授签字的时候,老人家只写了姓,然后画了个圈。于君回忆道,“他说我同意你1/3,2/3不同意”。但是有了这个圈,就意味着可以走了。到了北医的两年后,于君突然接到消息——张教授突发心脏病去世。于君来不及准备,二话不说买了辗转几次的绿皮火车票,一路快马加鞭,最后从火车站坐着人力三轮车到达目的地已经是凌晨4点。张教授的太太一见到于君就是抱头痛哭。临走前,于君抱着沉甸甸的遗像,和导师一家送走了老人,导师的恩情至今难忘。不同时代的医患关系不管是读研究生,还是读博士,于君认为她都遇到了良师。他们拥有纯粹的医德,对知识如饥似渴。这些精神直至今日,在于君身上都留有明显痕迹。于君表示,现在的医生和过去比,区别最大的是当时的医生除了日常临床工作以外,更愿意把剩余的精力放在钻研业务提高临床技能。而对比上世纪90年代,当时整个中国的医疗环境和目前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医患关系上。于君回忆起来,用“医患关系非常好”来描述当时的行业状态,“很少有现在这种病人和医生打架、闹矛盾的情况。”“当时那种环境就是一种无私、忘我、奉献的氛围。那时候我住在人民医院旁边,我们医院租的招待所,星期六、星期天也会自发地跑到急诊室,到病房看病人,虽然一个月只挣几百块钱,但挺充实高兴的,会有很多病人朋友。”于君解释道,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大家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病人的要求高了。但相比之下,大部分医生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提升,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了现在的医患问题。这和目前香港的医患关系有着鲜明的对比。在香港工作10多年的于君,列举了三个差异点:香港、日本,亚太地区还有其他的国家,普遍是尖子生去读医,入学开始已经是天之骄子。国内门槛相对没那么高,而且医学院校比较多,读医相对容易很多,这是第一个差异。第二个差异,香港的医学生毕业以后工资很高,工资决定了身份,以及社会地位,受尊重的程度。电视剧里都会教育孩子,将来要当医生、律师,可见医生的社会地位之高。第三个差异,香港和国际接轨更紧密,内地这方面也在逐渐接轨,但可能还需要数年的过渡。此外,内地与香港的医生工作状态也有着明显差异,国内的临床医生更忙于病人,尤其大医院的病人非常多,病人看病相对容易。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生接诊量相对比较固定,需要预约才可就诊,预约时间一般较长。“香港医生的时间是受保护的,但我们内地的医生,有时候挺难的,我也很理解他们,加班加点,没白没黑忘我的工作。希望他们的付出可以得到尊重和理解。”“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母亲住院,在河北二院(河北最好的医院),我去找主任聊母亲的病情,在主任的办公室里,就一会的功夫,那些病人还有家属进主任办公室的门就和菜市场一样,一会一波,一会一波, 医生也很耐心地接见解释,这在香港是不可能的事情,病人没有预约很难私自见到医生。”科研赛跑在北京执医期间,于君看管一个病区,同时也在门诊之间轮转。这期间,于君开始有了想要进一步突破的想法。与此同时,同济的博士生同学纷纷开始出国,而来北京办护照、办签证是他们的必经之处,他们一来就住在于君的住处,看着一个一个同学相继走出去,对当时的于君带来了很大的触动。1998年,于君义无反顾飞往德国,与此同时,也开始从临床转到了科研。在德国,她在欧洲做幽门罗杆菌和胃癌的著名消化专家Peter Malfertheiner教授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共一年零七个月。从临床到科研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临床的挑战是疑难病例,是看不完的病人。但科研更多是与时间的竞速赛跑和科技高峰的攀爬。“其实我做医生的时候都是教学医院的消化科,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的附属医院,还有在德国、澳大利亚全是在附属医院。只要是在这些地方,体系是一样的,教书、做临床、做主治、副教授、做教授,差异不大,以前主要是做临床,现在是做与临床相关的科学研究。”在科研领域,开拓创新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不再是嘴上说说。不进步不创新,就会被淘汰,香港的医疗科研体系人才济济,融汇国内外的优秀尖子人才和名牌大学毕业的医学和生物医学科研精英,竞争激烈,大浪淘沙。于君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政府每年会提供500万资金,而今年,中国科技部开始直接为他们输送资金。就在不久前,实验室刚刚收到一笔99万的科技部资助,这只是一个开始。于君感慨,“科研是永远做不完的,你发了一篇文章,就要有新的领域要做。你拿了今年的基金,就要准备下一个目标,所以你每天在赛跑,这是挑战性很强的一个工作。需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和全力以赴,刻苦钻研。只有不断地努力才会有新的成绩和成果,希望靠自己的努力为医学科研事业做一定的贡献”。

客问其族

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港中文占两人,一人连续三年上榜!

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12月份选出“2018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8),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卢煜明教授及赵慧君教授占了两席。他们是名单上仅有来自香港的学者,也是三名中国上榜学者之二,香港学者卢煜明更是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卢煜明教授卢煜明教授和赵慧君教授凭借癌症及胎儿诊断范畴的技术,获选“2018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自然生物科技》以学者在2018年获得专利的数目、过去5年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以及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H指数)作为指标,显示其成功将医学基础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在临床技术或药物上,切合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目标。《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是世界最权威及享负盛名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旗下之刊物,刊载的研究文献涵盖基因治疗、再生医学及生物工程等多个范畴。该期刊每年会统计全球生物科技科学家在过去一年所获得的专利及其专利在过去5年被引用的次数,并参考相关研究人员学术产量与水平的指标(H指数),排列出“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名单。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被誉为“无创产前检查之父”,目前是为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他是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 英国牛津大学医学博士;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 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英国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世界科学院院士;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卢煜明于199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同年发表孕妇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其后研发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成功将以DNA分析为本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 ,从科研层面应用至床诊断,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更已被全球9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惠及数以百万计的孕妇。而另一位同样挤进“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的赵慧君教授,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及卓敏化学病理学教授。参与开创“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外,也与卢煜明成功将DNA测序技术应用至癌症检测。赵慧君教授卢煜明和赵慧君因上述技术,刚获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评为「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卢煜明更是连续3年获得此殊荣。是次一同获选的转化研究学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澳门的著名院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宾夕凡尼亚大学及哈佛大学等。另外,12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中,第四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卢煜明教授。

小康

博士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博士项目一览表(2021)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重要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Faculty of ArtsMPhil & PhD in Anthropology 人类学硕士/博士,申请日期1月29日截止MPhil & PhD in Chinese Studies 中国研究硕士/博士,申请日期1月29日截止MPhil & PhD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汉语语言文学硕士/博士MPhil-PhD in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硕士/博士MPhil in English (Applied English Linguistics) /PhD in English (Applied English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硕士/博士MPhil in English (Literary Studies) /PhD in English (Literary Studies) 英语文学研究硕士/博士MPhil-PhD in History of Chinese Art 中国艺术史硕士/博士MPhil in History / PhD in History 研究型历史学硕士/博士MPhil-PhD in Japanese Studies 研究型日本研究硕士/博士MPhil-PhD in Linguistics 研究型语言学硕士/博士,硕士申请截止日期1月31日Master of Music / Doctor of Music 音乐学硕士/博士MPhil of Music / PhD of Music 研究型音乐学硕士/博士MPhil in Philosophy / PhD in Philosophy 哲学硕士/博士MPhil-PhD in Religious Studies 宗教学硕士/博士,申请截止日期1月31日。包括以下方向:Chinese Religions 中国宗教Buddhist Studies佛教研究Taoist Studies 道家研究Biblical Studies 圣经研究Christian Studies / Christianity in China 基督教研究/中国基督教Islamic Studies 伊斯兰教研究Religion, Ecation and Society 宗教,教育和社会MPhil in Translation/PhD in Translation 翻译学硕士/博士奖学金与学费:研究型硕士可获得奖学金14000港币-14490港币/月;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香港博士奖学金计划申请截止日期12月1日,奖学金包括26600港币/月+参加学术会议的花费13300港币,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香港博士奖学金计划(相关信息网址http://www.sgs.cityu.e.hk/prospective/rpg/hkphd/)。 研究型硕士与博士学费42100港币/年。

曲者中钩

学姐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学 (CUHK)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商科可谓是时下最热门专业以其高标准、严要求而著称今天Roxy老师邀请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的Grace师姐跟我们分享在港中文的就读体验!学校概况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全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学。本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透过灵活的学分制、独有的书院制和中英兼重的多元文化,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香港中文大学本部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高锟,杨振宁)、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任教的大学。截至2017年,学校拥有教职员工7960人,其中教授1059人,各类讲师及专业顾问564人,教学助理94人,副研究员及以上520人,研究支援人员1156人。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碩士(MBA)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自1963建校即成立,同年,商学院设立MBA/EMBA课程,成为亚洲第一个开办MBA/EMBA的大学。目前中大商学院已成功培养近6,600名MBA毕业生,分布于全球40多个国家。商学院校友更达34,000名。其全日制和在职兼读制课程,每年吸引超过来自2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学员。图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景色申请经历我于2013年本科毕业(某985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双学位)之后在某国有银行山东分行工作,主要业务是公司贷款和国际业务。2017年1月份,我来到我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外派。在对香港的生活、教育、就业、和移民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2017年9月份,我毅然决定申请一个香港的研究生,将来留在香港工作。我当时读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香港外派续期,读在职研究生;另一种是辞职,读全日制研究生。后来我选择了后者。因为香港的所有大学全日制学生毕业后都会给一年的不限制逗留签证,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续签;而我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外派的话虽然补贴还不错,但是对于个人限制比较多,且不得累积在香港的居留年限,不得申请香港永久居民。关于专业,我首先考虑的是我读经管或社科类专业。在香港学医学、法律和金融、经管、数理相关专业是比较实用的,容易找工作,收入也不错,而且香港的大学在这些专业也比较有优势,当然竞争也比较激烈。在选专业上,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MBA(港大、中大、科大、城大;需要雅思+GMAT);金融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港大、中大、科大;需要雅思+GMAT);环球企业管理(科大、城大);国际政策研究(港大)、政治经济学(中大)。其中MBA学费最贵,金融学、经济学其次,国际政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类的学费比较便宜,申请压力也小一点。其中最适合像我这样工作4-5年的专业肯定是MBA了,其他几个专业都是如果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话,是加分项。比如港大、中大、科大的金融学和会计学也都是竞争力很强的,录取的学生近一半也都是有相关工作背景的,一般是1-3年,所以并不太适合我。在落实好学费问题后,最后我决定只申请MBA。因为我做决定太晚,科大的MBA申请和录取都比较早,我赶不上,所以决定重点申请中大的MBA和港大的MBA,另外城大的MBA保底。当时我的当务之急是考雅思+GMAT。因为我着手准备真的很晚,同时还在上班,所以很辛苦。我根本没有时间去上辅导班,雅思只做了剑桥真题,听说读写各报了一个网课,都是只有六七节课、点题班性质的、主要教应试技巧的那种,不太贵,不过那网课真的很有用。在备考25天后,2017年9月29日,雅思一战6分,感觉真的是仓促应战,听说读写都没准备好,当然实战还是很积累经验的; 一个月后,10月28日,雅思二战6.5分,达到各目标大学MBA的录取要求了。二战感觉还是准备不够充分,如果多给三个星期,我应该可以达到7分,但是因为还要备考GMAT,真的没时间再战雅思了。之后两个多月我考了2次GMAT,都是太仓促,而且每天都像在战斗一样,身心俱疲,成绩都比较低,不过有了这两次的经验,自己还是有信心在三战有较大进步的。同时我回本科大学找教授签好了推荐信、盖好了各种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写好了申请的各种文书。我最先提交了中大和城大MBA的申请,打算首先积累点申请和面试经验,同时准备第三次GMAT,之后赶港大MBA最后一轮申请。中大反应很快,我刚提交申请大约5天,就收到面试通知,5天的准备时间。君明老师有给我面试的主要问题,并帮我做模拟面试。中大MBA的面试官Lawrence人很Nice,在中大MBA做招生主任有十几年了,面试的套路每年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我长期疲于备考,根本没机会练习英语口语,雅思口语分也是超级低,我在模拟面试发挥很差,正式面试发挥也一般。我口语流利度不太好,也许Lawrence对我回答问题的内容还比较认可,在面试结束时Lawrence对我说我的英语口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他认为我比较真实,他对我的感觉还不错,最后他说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见到我。之后大约5天,我就收到了中大MBA的条件录取,就是要求我邮寄雅思成绩、GMAT成绩以及本科的学位证书等。我很意外的是他们接受了我第二次比较低的GMAT成绩,不需要我再考GMAT了。同时他们要求我尽快交8万港币的留位费(学费的一部分)。开学典礼因为港大、中大、科大的MBA的国际排名差不太多,近几年科大的排名稍高点,但是我已经放弃了,所以我主要对港大和中大的MBA做了下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大MBA与其他香港及亚洲的MBA项目相比,优势是交流项目众多,与全球近50家知名大学合办全球交流项目,港大MBA只有4所大学;2、 中大MBA还有与法国HEC商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等合办双MBA学位课程可选;3、 中大MBA的选修课比较丰富,有人反应港大MBA选修课没什么好选的;4、 中大MBA还有众多实地考察和学习旅行,足迹也是遍布世界各地;5、 科大、中大MBA课业比港大MBA重一些,强度大,压力大,港大MBA相比轻松一些;6、 中大商学院是本校的重点学院,专业比较多,资源也比较多,这可能是中大MBA交流学校多、可选的课也多、考察多、活动也更密集的原因;港大的经管类专业并不多,港大以文史哲和医学著称。经过比较后,我直接接受了中大MBA的offer,城大MBA的面试也没去参加,并放弃了港大MBA的申请,总算轻松了,开始准备办理签证了。总结一下我的情况,我认为我之所以收到Offer,首先我在大陆和香港两地的工作背景可能是加分项;另外我本科的大学还好(985大学),专业也还不错,是经济/日语双学位,但是我本科绩点比较弱,只有82分。香港是一个国际化都市,他们比较喜欢有多地复合工作背景、复合专业的人,如果有欧美的学术背景或工作背景那就更好了,另外MBA对本科的专业和工作的领域并不局限,录取者一般不到一半是做金融、咨询、会计的,另外一多半遍布各种行业: IT、Marketing、Sports、教育、工程、传媒、地产、零售、医疗、物流等各行业都有。我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日常生活关于日常生活,我们先来谈一下香港,我之前去香港旅游过,就是逛逛街,买买东西,感觉香港除了商场超级多,高楼大厦很多(有很多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各种清算中心等),好像也没什么别的东西。但是当我到香港居住、生活之后,我对香港的认识改变了。我认为香港的突出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香港治安非常好,大家不要被香港的警匪片误导了(澳门治安也非常好,不要被赌场误导了),与美英法意等国家相比,香港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同时具有经济发展水平高、距中国比较近、教学质量好的突出特点,尤其女孩子在香港安全系数高。在这里不与加拿大和澳洲做比较,因为这两个国家地广人稀,跟香港风格不一样,日本和德国治安也不错,但是非英语国家,需要学小语种。2、 香港的交通和生活相当便利,香港的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度远远高于大陆北上广深各大城市,港铁的运营高效性在全世界著称。香港私家车保有率比较低,所以堵车不太严重,好于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香港是世界美食之都,另外商区和商场、商店众多,购物特别高效和便利,来自全世界的商品,在香港没有买不到的。3、 香港自然环境超级好,虽然人口密集,但是森林和公园保护非常好,很多公园和行山径就在市中心或居民聚居区,闹中取静。香港有上百条行山径,有众多马拉松、越野、冲浪、滑翔伞、自行车、铁人三项爱好者,是像我这样的户外爱好者的天堂。4、 香港的医疗条件世界一流,2017年香港的人均寿命超过了日本,位列世界第一,这样说明香港人饮食、生活习惯很健康,又爱生活、运动。5、 对于中国人来说,香港比较容易适应,普通话在香港大致适用,大陆人也多,与其他国家相比,生活上面临的困难比较少。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中心,国际化视野比北上广深好一些。6、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清算中心,这个是北上广深都取代不了的,金融相关的岗位和机会众多,精英聚集,是我们金融从业者的福地和熔炉。7、 与大陆的大学相比,香港的大学资源和设施普遍要好很多,因为政府资金和社会捐款众多,香港的教职待遇也是非常高的。8、 香港所有的全日制学生毕业后都有一年的不限制逗留签证,与美英澳加相比,大陆学生在香港就职比较容易,因为有普通话(广东话)的优势,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续工作签证,享受香港居民的医疗和低税收、子女也可享受香港教育资源,达到七年即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移民成本较低。关于香港中文大学,我认为,它与香港其他大学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校园大,据说香港其他七所大学的校园面积加起来也不如中大。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是何等的奢侈。中大校园与科大有点像,就是自然环境非常好,校园里起起伏伏,有些小山;与港大、城大等相比,大大的校园使得这里非常有学校的氛围。另外,学校交通比较便利,地铁站依学校而建;学校距深圳非常近,从学校到深圳罗湖或福田口岸只需20多分钟。宿舍可看到的风景关于宿舍,香港各大学一般宿舍先分给non-local的本科生,然后是博士,授课型的master一般都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学校有给我们MBA的预留宿舍,而且是single-room,海景宿舍,还不错。香港的租金几乎算是世界第一贵,对我来说,香港什么都好,就是居住成本太高,平民普遍住得比较挤,但有钱人住的超级好,都住半山上的海景别墅。宿舍可看到的海景去日本参观企业北海道大学访学学校组织俱乐部去看赛马香港不愧是亚洲金融之都,师姐的分享让小编看得十分激动,小伙伴们是否也想亲自去香港看看呢?Grace师姐就读的港中文工商管理专业(MBA课程)属于商科,不知道有多少人也一样想读商科专业,又或者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拜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增加临床医学及药学等本科专业

中新社深圳3月13日电 13日称,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该校申请的英语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通过审批。其中,英语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临床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将和正在建设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统筹规划,最早将于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本科招生专业将有17个,分别是经管学院的金融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文社科学院的翻译专业、应用心理学、英语专业,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经管学院与理工学院联合招生的金融工程。新增本科专业除了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贯秉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前沿化、教学内容实用化外,还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截至目前,该大学已培养了两届本科毕业生,四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约70%选择海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中超过60%的毕业生攻读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获得了包括华为、微软中国、百度、腾讯、德勤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工作机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毕业生首选就业区域。(完)【来源:中国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菊池

开源讲座重磅上线!港中大MMLab三位博士带你实践自监督、3D检测、无监督ReID三大领域开源算法库:公开课预告

在AI技术火爆的今天,机器学习方法不断创新,如无监督、半监督、自监督、域适应、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联邦学习等新学习范式的提出,以及人脸识别、目标重识别、3D目标检测等新任务的不断发展,AI技术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与拓展。然而实际的AI算法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简单的想法开始到最后的落地,有很多工程化方面的问题,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工程资源。开源项目的出现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开发者和科研人员们在进行AI研发的时候,基于现有的开源项目便可以实现新的想法的实现,极大的降低了开发成本,并加快整个研发的流程。「开源讲座」,是智东西公开课继前沿讲座之后,面向开发者和科研人员策划推出的、专注于讲解不同开源项目及其开发实践的一档讲座。现阶段的开源讲座关注开源算法库,对此,我们策划推出了「算法库开源讲座」。第一季推出三讲,将分别针对开源算法库OpenSelfSup、OpenPCDet和OpenUnReID的框架组成及开发实践进行深度讲解。第一讲将于11月25日晚8点上线,由香港中文大学MMLab博士詹晓航主讲,主题为《自监督学习算法库OpenSelfSup解析与开发实践》。詹晓航博士的研究方向为无监督学习,具体工作涵盖人脸聚类、自监督场景理解、无监督表征学习等。在本次讲解中,詹博将从OpenSelfSup的背景,即自监督学习的研究背景出发,全面讲解开源算法库OpenSelfSup的框架组成,最后也将会向大家展示如何使用OpenSelfSup,并利用其复现由Deepmind推出的自监督新做BYOL。第二讲的直播时间为11月30日晚8点,由香港中文大学MMLab在读博士史少帅主讲,主题为《点云3D目标检测算法库OpenPCDet解析与开发实践》。史少帅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3D点云场景的理解,包括3D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等。史少帅博士将从点云3D目标检测的研究背景出发,全面讲解OpenPCDet算法库的框架组成,最后将利用OpenPCDet实现PointRCNN,PV-RCNN等多种3D目标检测算法。第三讲的直播时间为12月4日晚8点,由香港中文大学MMLab在读博士葛艺潇主讲,主题为《无监督重识别算法库OpenUnReID解析与开发实践》。葛艺潇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中的表征学习,包括无监督学习、解耦学习、领域自适应学习等,及其在图像检索、图像生成上的应用。葛艺潇博士将从无监督及领域自适应重识别任务的研究背景出发,全面解析OpenUnReID算法库的框架组成,最后通过OpenUnReID实现伪标签法及域转换法baseline搭建,以及SoTA算法MMT(ICLR-2020)和SpCL(NeurIPS-2020)。第一讲课程主题《自监督学习算法库OpenSelfSup解析与开发实践》课程提纲1、自监督学习的研究背景2、OpenSelfSup算法库的框架组成3、开发实践– BYOL在OpenSelfSup上的复现讲师介绍詹晓航,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指导老师是Chen Change Loy、林达华和汤晓鸥教授;曾在CVPR、ECCV等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五篇第一作者论文;另外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Hong Kong PhD Fellowship、Facebook自监督学习挑战赛冠军等荣誉;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监督学习,具体工作涵盖人脸聚类、自监督场景理解、无监督表征学习等。直播信息直播时间:11月25日20:00直播地点:智东西公开课小程序第二讲课程主题《点云3D目标检测算法库OpenPCDet解析与开发实践》课程提纲1、点云3D目标检测的研究背景2、OpenPCDet算法库的框架组成3、开发实践– PointRCNN,PV-RCNN等多种3D目标检测算法在OpenPCDet上的开发实践讲师介绍史少帅,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在读博士,师从李鸿升教授和王晓刚教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曾获国家奖学金、Hong Kong PhD Fellowship、Google PhD Fellowship等荣誉;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3D点云场景的理解,包括3D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等,曾在TPAMI、CVPR、ECCV、ICLR等期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直播信息直播时间:11月30日20:00直播地点:智东西公开课小程序第三讲课程主题《无监督重识别算法库OpenUnReID解析与开发实践》课程提纲1、无监督及领域自适应重识别任务的研究背景2、OpenUnReID算法库的框架组成3、开发实践– 伪标签法及域转换法baseline搭建– SoTA算法搭建之MMT(ICLR-2020)– SoTA算法搭建之SpCL(NeurIPS-2020)讲师介绍葛艺潇,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在读博士,师从李鸿升教授与王晓刚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中的表征学习,包括无监督学习、解耦学习、领域自适应学习等,及其在图像检索、图像生成上的应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eurIPS、ICLR、ECCV等会议中发表多篇论文。直播信息直播时间:12月04日20:00直播地点:智东西公开课小程序加入讨论群加入讨论群,除了可以免费收看直播之外,还能认识讲师,与更多同行和同学一起学习,并进行深度讨论。添加小助手糖糖(ID:hitang20)即可申请,备注“姓名-公司/学校/单位-职位/专业”的朋友将会优先审核通过哦~

武士刀

香港中文大学MMLab博士沈岩涛:面向向后兼容的特征学习:公开课预告

CV前沿讲座,是智东西公开课针对计算机视觉推出的一档讲座,聚焦于计算机视觉前沿领域研究成果与进展。我们将持续邀请研究者、专家与资深开发者,为大家带来直播讲解。在完结了8个直播讲解后,「CV研究合辑」正式升级为「CV前沿讲座」。「CV前沿讲座」将聚焦于计算机视觉前沿领域研究成果与进展的讲解。每一讲由主讲与答疑两个环节组成,共计90分钟。6月28日晚8点,「CV前沿讲座」第9讲将直播开讲,由香港中文大学MMLab博士沈岩涛讲解,主题为《面向向后兼容的特征学习》。该篇论文为CVPR 2020 Oral presentation,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准确性鲁棒性安全性提升的同时,使新训练的模型特征与旧模型直接兼容,大量减少测试(testing)时的计算开销,并进一步思考在云服务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模型的更优部署模式。本次课程的讲师为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MMLab)博士沈岩涛,其指导教师为王晓刚老师和李洪升老师,同时也是香港政府博士奖学金(HKPFS)获得者。沈博士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系,研究方向为图像检索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学习,曾在CVPR, ICCV, ECCV, T-PAMI等多个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CVPR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一直受到众多科研人员和开发者的关注。虽然近年来CVPR 的论文投稿量一直在持续增长,然而在录用率方面,却是一直在下降,今年的论文接受率仅为22%左右。为此,智东西公开课将持续邀请更多的论文作者参与到CV前沿讲座中,为大家讲解过去一年中他们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课程内容主题:面向向后兼容的特征学习提纲:1、新旧模型兼容后的计算开销问题2、向后兼容的特征学习方法3、云端模型的更优部署模式讲师介绍沈岩涛,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MMLab)博士,指导教师为王晓刚老师和李洪升老师,香港政府博士奖学金(HKPFS)获得者。研究方向为图像检索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学习,曾在CVPR, ICCV, ECCV, T-PAMI等多个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系。直播信息直播时间:6月28日20:00直播地点:智东西公开课小程序答疑地址:CV前沿讲座主讲群报名方式添加小助手糖糖(ID:hitang20)即可申请,备注“姓名-公司/学校/单位-职位/专业”的朋友将会优先审核通过哦~

留芳颂

香港中大教授莫树锦获誉“肿瘤学巨人” 亚洲学府学者首获奖

香港中文大学4日发布消息,全球肺癌权威、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获国际著名肿瘤学多媒体资源平台OncLive誉为“肿瘤学巨人”(Giant of Cancer Care),表扬他在肺癌研究及治疗上的卓越领导及贡献,为全球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改变。莫树锦莫树锦是首批获此国际殊荣的亚洲专家,更是首位来自欧美学府以外的得奖学者。据中大介绍,莫树锦重点研究与肺癌有关的生物标记和分子标靶治疗及免疫治疗,他于2009年发表的研究为全球首项研究证实带有EGFR基因变异的肺癌病人,接受标靶治疗的效果较化疗优胜,正式确立标靶治疗为EGFR基因变异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其后,莫树锦于2014年证实标靶治疗较传统化疗更有效治疗ALK阳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目前上述两种癌症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过三至五年。以往晚期肺癌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化疗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约一年。莫树锦表示,能够与世界知名肿瘤学权威共同获得“2020肿瘤学巨人”荣誉非常光荣。他感谢过去多年来每位一起努力的研究人员,一步一步克服各种困难,改进肺癌治疗,无休止地向肺癌宣战。“肿瘤学巨人”奖由美国著名肿瘤学多媒体资源平台OncLive创立。今年全球有逾800名癌症专家获提名,经由超过120位国际知名的肿瘤专家、医生及科研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评选,最终共有15位全球顶尖的癌症专家获奖。2019年热文TOP10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