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所有文章100%为牛剑在校硕博优质原创,相关音频发于喜马拉雅【牛津学长说留学】。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的版权保护计划,严禁任何形式抄袭或盗用,违者必究。录取案例更新到第21期啦,本期案例依然是港新专场。案例中,九牛学员因为喜爱香港,目标定位港三大的社会政策类硕士,网申前4个月与九牛合作,最终如愿落地港中文。同学本科在top10院校拿到社会学、心理学双学位,综合GPA83/100,雅思7.5,参与2段社科类创新创业项目,1次LSE暑假实习,1份学术强推。同学希望可以投身公共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去为社会带来一些改变。很显然,同学修心理学与社会学两个专业,并且拥有一份社科类创新项目,这给予同学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九牛在为同学辅导申请时,深入在准备文书过程中,对她的兴趣,她所受的教育,她的理想,她做过的事情等等做出详细挖掘,因为这些都是学校最感兴趣的方向。因此,配合简历上客观简洁的工作内容,九牛把这些闪光点都突出在推荐信以及个人陈述上,从第三方及申请者自身的角度上去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决心。大家的齐心协力也让同学收获到好的结果,她分别得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三所名校的offer,最后因为课题原因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本期案例中,还有香港大学计算科学类硕士、香港大学全球健康与发展类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类硕士的成功分享,快来一睹为快吧。相关阅读 211的她凭什么冲进亚洲Top1传媒专业?21 fall留学国黑马选手:新加坡有多优秀?「录取案例」新媒体出身的你,凭什么梦逐电影学硕士?「录取案例」“师兄,我想冲刺罗素!”“不,LSE才是你的归宿”「录取案例」中山大学学霸的欧洲梦,UMCG医学offer+CSC奖学金本期案例
新年新offer!恭喜君明学员A同学收获了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的OFFER祝贺祝贺OFFER -展示-指导老师学校概况 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港科大,是一所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该校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主、人文及社会科学并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见长。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7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56位;2021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2位。项目概况 MA in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硕士项目的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该项目提供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心理学和STS(科学、技术和社会)。其重要研究方向是有关中国、香港和更广泛的亚太地区的研究。该硕士课程主要是为打算从事教师和研究人员职业的学生提供教育培训。语言要求:雅思6.5分(听力5.5、阅读5.5、写作5.5、口语5.5)专业课程:///////////////////部分相关录取案例 L同学武汉理工大学 | 社会工作专业GPA:88.55-------------------------------------------------◆ 香港城市大学 | 应用社会科学硕士D同学华南理工大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GPA:3.59/4.0 IELTS:6.5-------------------------------------------------◆ 香港科技大学 | 社会科学硕士M同学中山大学 | 应用化学GPA:3.8 IELTS:7.5-------------------------------------------------◆ 香港大学 | 教育学(中国教育及社会方向)硕士C同学武汉理工大学 | 社会工作GPA:3.77 IELTS:7-------------------------------------------------◆ 香港大学 | 社会工作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 | 社会工作硕士L同学中央财经大学 | 英语专业GPA:80 IELTS:6.5-------------------------------------------------◆ 香港城市大学 | 应用社会科学硕士X同学中山大学| 社会学-------------------------------------------------◆ 香港科技大学 | 社会学硕士-END-关注君明留学了解更多留学咨讯哦
11 月 13 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公布了 2020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17 个研究生硕士、博士项目涵盖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数据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翻译、同声传译、心理学、全球研究,以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管理学两个在职项目。港中大(深圳)研究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采用国际通行的申请入学制,申请者无需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也无需获得推免资格, 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者,获颁香港中文大学学位。港中大(深圳)17 个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学制、申请时间、申请资格、学费、奖学金及各专业招生热线等信息可登录港中大(深圳)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据悉,港中大(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学校前期开设理科、工科、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 11000 人,其中本科生 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3500 人。目前,来自全球的 5600 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在港中大(深圳)就读。港中大(深圳)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 2019 年 8 月底,大学已引进知名教师 300 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4 位,图灵奖得主 2 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1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 16 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 18 名等,国家级专家及相当水平学者 30 名,教育部及广东省人才计划入选者 14 名,深圳市及龙岗区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超过 350 人次等。截至 2019 年 10 月,大学已与海内外一百所全球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包括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校际交换、境外访学和国际暑课等。具备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 60%。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物流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马明霞
想要去香港升学,但是又不想离家太远,想要工作、提升学历背景两不误。那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你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不用离家太远就能感受到香港的教育体系,最终所获毕业证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颁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硕士已经开放申请,一起来了解一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CUHK—SZ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这所年轻的学府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崛起,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说:“香港中文大学教学模式独特:兼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以中英双语教学,设书院制及通识教育,以达至全人教育。在内地一千多所大学中,没有一所能兼具上述条件。”港中大湖北校友会会长许勤业与港中大深港中大(深圳)采用港中大的学术质量控制和学位颁授标准,所有课程均由港中大教务会负责审批和监督,并由香港大学教资委辖下的质素保证局在2015年对港中大进行的核证中监审评估,颁发的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学位。大学目前设有五个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院、数据运筹院。亦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传统,设有四所书院:逸夫、学勤、思廷及祥波。-01-如何申请 | 申请流程1.网上申请: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进行线上申请,按要求提供申请所需材料。2.资格审查:学校会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需面试或笔试会通知申请人。3.申请结果:审查结束后会陆续通知被录取的申请者,被录取者将在2020年8月前收到录取通知,如接受申请,则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第一学期学费。-02-评估自己 | 申请一般要求一般申请要求:受认可的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本科期间GPA:B 及以上雅思6.5或托福79(机考)/550(纸考)及以上*个别专业申请有着更高要求。-03-授课型硕士 | 申请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生申请分为授课型研究生和研究型研究生。授课型课程重点强调课程教学。这些课程通常不要求学生提交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院 ▼*翻译(笔译/口译)及同声传译这两个专业需要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科目:笔试(英汉互译)、口试(视译、复述)和小组面试。▼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硕士是理学院与经管院共同开设的,联合教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是在职研究生课程,该课程为周末上课,中文授课,申请该专业不必提交英语成绩。▼经管院▼*金融学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学制,为在职申请者提供申请机会。高级金融学对雅思/托福有着更高的要求。*经济学硕士合作项目是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共同推出的合作项目,学生按要求修满相应学分则可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经济学硕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在周末授课,为在职硕士。-04-研究型硕士 | 申请专业研究型课程(例如哲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关注研究工作。这些课程要求申请者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学生需提交论文,并通过论文评审委员会组织的口头答辩方可毕业。-05-费用 |住宿费、奖学金一、学费授课型硕士学费为100000—360000元不等。二、住宿费学校基本为研究生都提供住宿,宿舍大多为三人的,宿舍费为1200—3000元/年不等。三、奖学金授课型硕士大部分专业提供奖学金,奖学金的类型有优先录取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学习优异奖学金、海外交换学习奖学金、助学金等,最高可免全额学费。研究型硕士都有着丰厚的奖学金及补助。▼港中深书院 ▼了解更多港澳升学资讯,可评论互动
香港中文大学21Fall硕士网上申请,将于2020年9月1日上午9点正式开通!中大硕士招生开放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早,此前金融学和语言系也已提前开放。最近许多同学来咨询21fall的开放时间,小编根据港校往年的情况来预测一下,供大家参考。●香港大学●香港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放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到11月初左右,不同的学院开放时间也不一样。理工科专业开放时间较早,而教育类专业、牙医类专业则开放较晚,同学们需及时关注学校的消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的时间,一般都在每年的9月初,例如2016年、2017年开放时间在9月1日,2018年和2019年开放时间在9月2日。今年的9月1日是工作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预测21Fall网申系统将会在当天开放。●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的时间比较稳定。2015年-2018年开放时间均在11月15日左右,2019年则稍晚,于11月21日开放申请。预测今年城大的开放时间依旧在11月中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2016年开放时间在11月22日,2017年-2019年开放时间为9月26日,今年若无变化,预测依旧在9月下旬开放。●香港浸会大学●浸会近年来网申系统开放的时间提前了许多,在2017年和2018年,网申系统开放时间都在11月14日,2019年提早到9月25日。今年若无变化,预测依旧在9月下旬开放。●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底。各专业开放时间不同,想要申请的同学需要时刻关注。●岭南大学●岭南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上旬。2017年-2019年申请系统开放时间均在10月1日,今年如无特殊情况,则仍会在当天开放。距离申请开通所剩时间不多,同学们准备得如何?小编整理了网申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快get起来。申请材料:1、本科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2、本科在读证明或毕业证及学位证3、英语成绩证明4、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扫描件5、本科院校评分等级说明(GPA证明)6、PS一份、CV一份、RL两封7、其他获奖证书、实习证明等有利于录取的材料除以上材料外,部分商科专业还需GMAT或GRE成绩证明。
香港留学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条例》明文规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主要授课语言为中文。当然,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课程中大多数学系研究生课程都可提供中英语双语课程供同学选择。至于开设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课程的个别院系,如医学院,法律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新开办的研究生理学院课程基本都是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入学条件学位要求:申请人必须持有认可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若能获取所需学历资格亦可申请入学。申请授课型硕士不会卡985、211背景,但研究型硕士和PhD都会卡背景,港大、港中大、港科大都是如此。学术要求:授课型硕士定位表C9背景 GPA>3——稳定拿offer 2.5<GPA<3 ——材料齐全——问题不大985、211 GPA>3——材料齐全——问题不大 2.5<GPA<3 ——有风险普通一本 GPA>3——材料齐全——问题不大 2.5<GPA<3——有风险二本 通常要求GPA>3.5,越高越好。研究型硕士的定位表C9院校 GPA>3.5,材料准备充分——基本稳了。 GPA>3.0,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很有希望。985&211 GPA>3.5,材料准备充分——很有希望。 3.0<GPA<3.5,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值得一试。普通一本 GPA>3.5,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有希望 3.0<GPA<3.5,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可以试试 GPA<3.0,不建议申请。二本或以下GPA>3.7,申请难度也是相当大。语言成绩要求:香港中文大学的FAQ里面明确说了我们内地的CET6级成绩是不被接受的。TOEFL或者IELTS都是可以的,其中:TOEFL最低要求网考79;IELTS最低要求6.5然后有个GMAT的要求,Verbal不低于21。在申请时,需要确认好该专业所需要的语言成绩有没有小分的要求,有些专业会在整体6.5分的基础上要求单项不低于6或者5.5;在申请专业时,要看清楚是否需要GMAT或者GRE成绩以及具体要求。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材料1、申请表2、申请人毕业大学发出的学业成绩单3、毕业证书副本4、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证明5、两位咨询人的机密推荐书各一份6、报名费收据(于网上申请并以信用卡缴款的申请不需要交)7、身份证明文件副本8、个别学部要求的申请文件香港留学定位想知道自己目前的成绩能否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做下选校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托福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香港哪所大学,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港中文了。
聆听奋斗故事 记录别样人生嘉宾简介姓名:李志成学校:广东警官学院年级:大四专业:涉外警务1鹏: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涉外警务这个专业?李:当初我是想涉外警务专业跟其他公安专业相比,TA的特色就是跟英语结合,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国际视野,如果能把公安专业知识跟英语结合在一起,为警务英语的发展出一份力会很不错,所以就选了。鹏:那看来你对英语是有很浓烈的兴趣。李:对,学习生涯受到一些老师的激励,他们觉得我的英语很好,经常拿年级第一,这些激励让自己不断的向这个方向发展。鹏:那为什么不直接选择英语专业?李:这个说来…也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的高考分数是上了一本线,但是我的家人认为,警校会比较稳定,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嘛,上了警校有个稳定的公务员职位,为什么不去选呢?就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被选择的。2鹏:回看大学四年,你觉得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李:我觉得做得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跟其他警校学生比,可以这样讲:过了应该过的生活,也过了大多数人没有过过的生活。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李:在警校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体能。学校有很多关于训练体能意志比较有名的部门。比如砺剑突击队,飞豹突击队。每天下午长跑3公里,拳头俯卧撑,负重跑,鸭子步等等这些超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这是警校生活的一部分,作为警校生,我坚持了下来,成为了全校几百人竞争最后留下来的30人之一,也成为了砺剑突击队的一员。训练之余,功课也没有拉下,我拿到了学院奖学金,今年9月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硕士研究生资格。同时在系部担任学生事务部副部长,跟领导和学生的关系处理的游刃有余。我度过了一个合格警校生应过的生活。大多数人没有过的生活指的是我通过追求自己的爱好,付诸行动。在外面参加了非常多的翻译活动。曾为美国农业部做过翻译,是联合国公报人撰写人。同时我热心分享:在广州、湛江、深圳做了不少英语学习讲座,到深圳文体中心给ICAO下一代航空专业人才全球峰会的志愿者做外语培训。让更多的同学向英语学习的方向去发展,通过英语能够提升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光彩。以及线上四六级和英语进阶学习培训类创业。这些是我另辟蹊径走过的风景。找准方向发力才能在茫茫人海中突出自己。When you wanna cry,remember that God is probably making jokes on you.3鹏:大学四年最遗憾的是什么?如果有的话。李:遗憾啊?如果大一我就只能跟着优秀的师兄师姐学习那就太好了,大一大二刚进学校懵懵懂懂,不懂规划,走了不少弯路,但还是衷心感谢学习上生活上帮助过我的大哥哥大姐姐。鹏: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你是如何规划的?李:我打算去港中深那边读研。联系了一位老师,他说我这种警务加英语的复合人才很吃香,未来可能回警校当“青椒”,然后空余时间可以做自由译员freelancer。我得迅速实现经济稳定,向父母证明,不需要让他们负担太大。我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黄西(脱口秀演员)一样的人(笑)鹏:我很好奇你是如何提升英语水平的?李:我觉得主动争取机会创造语言环境的培养最重要。举个例子,大二大三的时候,我经常在地铁站跟外国人搭讪,我很直接的说:“我是一个学生,我想跟你学英文,我们可以讲话吗?”就这样开始。有一次在汉溪长隆游乐场遇到一也过来玩的老外,他说我们在东莞有活动:玩飞盘,我主动说我也去,然后下周六早上坐六点去东莞的高铁,辗转几趟车去参加他们的英语角活动,还参加了他们的圣诞活动,这样来回有三次,去接近他们的生活,学习地道的表达。还有一次在地铁上遇到一外国人,素未谋面,聊了几句,他就说我刚好要去采购物资,要不你当我翻译吧。然后我就跟他去了广州同和天健广场(笑)还有,熟谙各类英语考试“套路”,拿多一些英语类奖项,会对人有很大的motivation(促进)。02:55鹏:在做翻译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怎么克服的?李:我举一个例子。那一次是美国领事馆组织美国农业部官员跟中国的农业代表进行商业合作,我充当翻译员,负责的项目是牛肉。首先,翻译基本功要打得非常牢,简单来讲,牛身上的这么多部位要懂的非常精细,专业名词如关税,海关…同时我必须短时间内了解牛肉出口流程,而且当时中美贸易战让许多中国经销商失去信心,这又涉及了特殊场景的处理。所以挑战是译前准备,专业背景,情商搜商的运用。其实克服问题最重要的是意识到翻译其实就是沟通。基于沟通的目的处理会有效很多。4鹏:我百度了一下,目前涉外警务专业虽然学习内容有外语,但与纯外语专业还是有不同,如何看待这种“非对称”性竞争?李:我觉得首先差距真的很大,一定要承认这一点,却不能妄自菲薄!我能跨学校跨专业读研是好!但是,英语的基础,语言学的理论,甚至二外我懂的还没有专门学四年的人多,我经常和杏霞(我的大学(3/100)我是如何得到海外实习机会的?)一起研究发音,演讲和辩论,她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经常讲,我要很努力才能到达他们的水平。不过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警务这一块,以后可能专攻警务英语,我曾做过军事口译,专业背景知识强,能成为专才。鹏:对于未来选择涉外警务专业的师弟师妹,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李:我觉得涉外警务专业是挺好的。而且如果要读这个专业,我个人建议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涉外警务专业没有新设置了,所以最好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那边是双语教学,经常有一些跨国的活动,跟外面的警校进行交流,一下子扩展你的整个视野。你出来工作之后可能就是一些警务联络官之类很好的职位,职业前景非常不错。我当初本来也想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但因为高考期间有点胖。高中期间,体重180多斤,进警校前老师跟我讲,你要减到150斤,进了警校又减了不少,现在是140斤。鹏:好,感谢你的分享,祝你学业进步!李:谢谢!获得的奖项: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校特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本科级)2016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初赛二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本科级)2015-2016学年广东警官学院三等奖学金2016年治安系单词竞赛一等奖广州策马翻译第561期口译赛前三华南农业大学AOE英语辩论赛评委供图:李志成采访:吴启鹏编辑:微微安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青春的宝贵,在于它的短暂以及一去不返。希望透过这100位小伙伴的分享,能够给那些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师弟师妹一点点启示。对于还在校园中感受大学生活的同学们,更多的是珍惜,对于那些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小伙伴,就当是纪念吧!这100位嘉宾中,前30位是在校生,后70位是毕业至少5年以上的师兄师姐。在选择嘉宾的时候,我们尽量做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他们未必都是名校毕业或学霸,也许平凡如你我,但最平凡的也是最真实的,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多平凡人。谨以此系列,献给我们终将逝去的青葱岁月!-----《鹏有约》
经授权转载自: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作者:曾梦龙受访者简介:张劼颖,1983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社会研究、环境人类学、废弃物、劳工,著有《废品生活》。她说:“垃圾是一个社会之物,我的研究是一个图景,看垃圾在我们社会生活当中和人的关系是什么?”两三年前,张劼颖发现自己长年研究的垃圾从隐性变成显性社会议题,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她觉得,很多力量推动这个变化发生,比如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垃圾制造量最多的国家,垃圾污染和处理问题日益严峻;各地反对焚烧运动兴起;上海、北京相继推广垃圾分类;纪录片《垃圾围城》《塑料王国》等传播环保信息。当然,还有她所从事的社会科学研究,希望提供给公众一种全新看待垃圾的眼光,展现垃圾的生命图景,思考垃圾和人类的关系。张劼颖最早接触垃圾研究是在2007年。当时,身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的她,和几个同学组成调查小队,进入北京六环外的城乡结合部冷水村做田野调查,研究拾荒群体。基于这些调查,她完成硕士论文《垃圾从业者的工作、生活和主体性》。硕士毕业后,她先从事一年劳工方面的社会服务,但发现有太多“认识世界”的努力尚未完成,于是放弃“改造世界”,回归学院,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读博。相比硕士期间主要关注垃圾的经济面向,博士时期则关注垃圾的政治与科技,强调垃圾的社会文化意义。张劼颖博士论文的田野调查地点是广州,她通过追踪垃圾,从而理解其污染、治理和相应的环保行动。那时,她在写字楼、居民楼观察人们如何丢弃、谈论垃圾;和废弃物设备企业家喝茶,和清洁工人、环保者聚餐,收集各个群体对垃圾的认知和理解;走访大型公共设施,在垃圾填埋场的视觉震撼和嗅觉冲击当中,重新感受垃圾;在看似高效、洁净、环保的垃圾焚烧厂,观看垃圾的意义如何被科技重新界定,“垃圾”“环保”的概念如何同时被环保者和科技争夺;走访有机垃圾堆肥设施,参加环保组织的垃圾分类项目和政府部门的研讨会议,从不同角度反思中国垃圾治理的困局。在她看来,中国的垃圾污染一方面源自于消费社会发展和高速城市化变迁,另一方面没能被历史至今的垃圾治理方案有效解决。历史上,垃圾治理体系的建立滞后于垃圾的大规模产生。被政府视为有效解决之道的垃圾焚烧技术则面临怀疑和批评,遭到居民以及环保组织的反对。在推动垃圾分类的设想上,政府与环保组织达成共识。然而,意图良好的居民垃圾分类的推进可谓困难重重。这构成垃圾治理的三重困境。因此,垃圾不是一个纯粹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每一个行动者(如政府、生产商、消费者、环保者、某种技术)合力才能解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事情很难”,张劼颖说。北京六环外城乡结合部冷水村一拾荒院落2015年博士毕业后,张劼颖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5年间,除了见证垃圾成为显性社会议题,她生活最大的变化是结婚,成为母亲。某种意义上,这段时间她的学术研究进度缓慢,对于人类学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田野工作很难展开。她怀念学生时代对学术的专注和勇猛,如今工作和家庭要占用不少精力。这也是不少年轻女性学者面临的困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大家都会觉得工作之后比较受冲击,一直在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努力回到一个好的状态还挺难的。相对来说,女性会更艰难一些。”这时,张劼颖选择坚守阵地。“我会像打仗一样守住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不然就会完全被琐碎且繁重的家务劳动剥夺。”今年,她和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胡嘉明合著的《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在大陆出版。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垃圾民族志。她们将垃圾视为一种参与社会政治关系的物质,审视它如何复杂地、有机地参与中国的转型社会,并与社会阶层的断裂、巨大的城乡经济文化差异、农民工的有限流动性纠缠在一起。“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废品生活》,将垃圾视为一种能动性的物质,了解垃圾如何生产废品从业者的群体与主体性,他们的理想与挣扎,以进一步思考在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中国,我们作为消费者和垃圾的关系、和废品从业者的关系,以及和未来的关系。”她们在书里写道。2020年7月,我们在北京见到这位年轻的人类学家,以下为全现在和她的访谈节录。张劼颖01////拾荒者和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垃圾把我们与他们连在一起。Q:在《废品生活》中,你说你并不试图寻找最大受害者,不希望把拾荒者塑造成一个最卑贱、底层、被侮辱与损害的群体,进而仅仅为了告诉读者他们有多悲惨。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一方面,你试图呈现这个群体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更愿意告诉读者他们与我们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你也试图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群体,去分析、去批评为什么这个群体被剥夺,不公正何以发生。能不能集中讲讲拾荒者群体如何丰富与多元?他们和我们有着怎样的相关性?我们该如何从社会结构角度理解他们?张:首先,他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很惨的底层,也是一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有人干得好,有人干得不好,干得好需要技巧、能力、聪明、努力。然后,和其他城乡移民或者农民工相比,他们的收入并不少。你进去会发现,不管是年龄、性别、背景,拾荒者都很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我非要讲他们的丰富和多元呢?我抛给大家一个更复杂的故事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如果只是把他们描绘得很惨很可怜,你看到之后很受触动,但这种故事像消费品一样,消费完了就完了,之后能怎么样呢?而客观或者平视呈现他们有一种揭示的力量,这种揭示的力量会让你意识到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比如对自由的追求、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方面不想承受打工那种规训,想给自己争取更多自由;一方面却又像机器上面的零件,必须一直运转,才能够谋求生计。像所有特别重视教育的中国父母,认为下一代受的教育好了就有希望。我现在所有奋斗都是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学,还要给孩子买房子。另外,你还能看到我们和他们是有联系的,你扔的垃圾把你们连起来。如果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那大家处在生态系统不同位置上面,而他们是在帮助城市做垃圾分类。从社会结构角度,他们是从农村到城市来找生计,叫农民工或城乡移民,也可以叫散工,或者非正式经济里的非正式就业。他们看起来像是自我雇佣,在城乡之间、夹缝中灰色的非正式经济中找到谋生领域,等于自己开拓空间,创造谋生方式。毫无疑问,他们受的不公正,首先是一种刻板印象、歧视和污名化,因为跟垃圾打交道,人们会躲避他们,觉得脏、危险。另一方面,表面上他们是自己的老板,但实际上他们是非常辛苦的劳动者。他们通过分拣和积累的劳动,才把零价值的垃圾变成有价值的生产原料。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付出大量劳动,没有任何保障、权利,是产业链里非常分散和最底层的工人。像他们来北京这么多年,所有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跟他们都没什么关系,也很少会去别的地方,就躲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边,很真空的位置。Q:你说:“这些年来,我们的城市不断经历空间改造、功能重组、产业升级与正规化,随之而来的是低端人口出局、废品行业紧缩。与此同时,伴随着垃圾分类的高歌猛进,垃圾议题也日渐显著。”而且最近这段时间,新冠疫情估计对他们雪上加霜。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些年的变化对拾荒者和废品行业有很多不利影响。你怎么看?张:因为我没有做调查,所以没有基于研究的结论,只能说一点感觉。一方面,放在历史里看,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合法性,所以当一个城市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可能就会被赶走。但是,他们挺有韧性,因为是非正式经济,很善于在夹缝中找到机会,又会不断回来,很难讲他们是不是能被成功赶走。这些年确实是对废品行业的冲击一轮接着一轮,包括每次环境整治会拿他们说事,说这是脏乱差,影响环境,包括会建一些更正式的公司和产业园来取代零散、非正式的废品回收。另外,现在推动垃圾分类,有一些大城市会觉得让一些正式公司或者技术进来,是不是比他们做得效果好一点?过程中可能会更干净,更好控制、管理。但是这种意愿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北京可能更多是行政力量对于城市规划和市容市貌的管理,其他地方有产业更新升级,从非正式化到正规化的趋势。所有这些都会对他们造成冲击,但是长远来看,我觉得他们是不是真的能被赶走都很难说,我不是说他们没有问题,比如他们确实在回收当中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他们肯定不是为了环保才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挣钱。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有一些优势很难被取代,比如高度流动性和灵活性。一个正式公司或者看起来高大上的智能技术想要做到他们那种程度很难,比如有效率地收集、分拣、拆分、辨别。他们这套太高效灵活,目前我没有看到正式系统或者技术有能力取代他们。02////垃圾是一个系统问题,但也不能低估每个人的能动性。Q:十多年来,你做的研究试图给大众提供一种全新的看待垃圾的眼光,讲述一个完整的关于“物的社会生命”的故事。在讲述垃圾的故事之前,我想问一个基本问题,中国的垃圾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张:我们的垃圾治理有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滞后性,一个问题暴露之后,我们后面才会出一些方案解决,比如禁止那种白色塑料发泡饭盒,禁塑令,垃圾围城,外卖、快递、共享单车的垃圾问题。如果不够前瞻,总是滞后。这是垃圾本身性质使然。其次是高速城市化。垃圾是城市排泄物,你总想把它排到外面,但是没有绝对的外面。以前的郊区很快变成城市,以前那个地方扔的垃圾或者规划的垃圾处理设施很快变成问题。人们不愿意垃圾集中中转中心和处理设施在自己家周围,所以国家想用焚烧方案,觉得可以高效环保地解决问题,可是会被居民反对。还有一个难题是垃圾分类推不动。垃圾分类的意愿非常良好,说了很多年,不同地方也不停地说,可是实际上推动效果怎么样?你看北京已经一段时间,大家做得怎么样?这是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污染每天都在发生,我不能说严重到什么程度,但我会说有这么多问题存在,而且这些难题今天依然存在。Q:你强调垃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这个系统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成为垃圾前“物”的故事,包括日常生产和消费系统;另一段是成为垃圾后“物”的故事,包括城市的垃圾分运和处理系统。我们先谈前一段,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可以反思?张:对,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前端问题。比如生产会有设计,电子产品预期寿命是一年还是三年,预期你是坏了之后可以拿回来换或修,还是预期你一年之后扔掉变成垃圾,再去买新的。它会用五六层包装,还是简化包装。它会设计很容易分解、拆分,方便垃圾分类,还是会让这个东西很复杂,很难分解。这是垃圾之前的问题,但事实上就是这些之前的问题才让垃圾变成问题,有一部分是生产者的责任。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仅说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环保宣传教育有一个问题是把系统性的问题个人化。这样的话,大家一开始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很快发现不能做很多时,就变得很沮丧,会觉得算了吧,我也搞不定,那就烂到底吧!另一方面,你不能低估每个人的能动性,消费者能动性是真实力量,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不去买一种东西,比如包装太复杂,那生产商一定会想办法减少包装。Q:后一段是你主要做的研究,也分析过中国垃圾治理的三重困境,包括滞后于社会经济变迁的无害化处理工程、遭遇全国性抗争的垃圾焚烧计划以及难以推动的垃圾分类运动。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讲,你觉得中国的垃圾治理做得怎么样?张:垃圾治理是个全球性问题,大部分做得不好,做得好的国家各有各的好。那些做得好的国家其实有点特异性,有很多历史渊源,挺难直接效仿。比如日本做得不错,这跟日本一直以来非常在意环境有关。他们从小受环保教育,讲自己的资源很少,一定要珍惜资源。还有一点,日本妇女的就业率比中国要低,全职家庭主妇在承担这样的劳动。因为垃圾分类比较麻烦费力,尤其如果垃圾分类做得足够精致,要定时定点收运。再比如中国虽然在消费者这里垃圾分类做得不好,但是我们有挺发达的非正式废品回收,导致废品回收的比率也不低。本来就有一个挺高的回收率,所以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升就会有点困难。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因为环境成本低,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当中地位又比较低。一方面,这些国家会成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接受发达国家的垃圾;另一方面,很多人要从垃圾中谋求生计,有大量以废品为生的群体。美国是高浪费的国家,但欧洲做得好的国家也不多。被400多个垃圾场包围的北京Q:最近两年,上海和北京相继在搞垃圾分类运动,再往前,你也做过研究的广州也推动过垃圾分类。你觉得为什么推不动?张:简单说,一个难在于垃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指望个体行动者改变是很难的。我们每个人是在一个系统当中,比如你看广州的垃圾分类,要求你拿到一盆花的时候,植物、泥土、盆,你要分成三样。我们被提供的商品和生活模式已经是这样,个人能做的就会变得很少,或者要做会很麻烦。有一些楷模能做到,但不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尤其有些生活非常辛苦,非常少时间精力的人,对他们来说更难。还有一个难,难在它是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关起门来家庭里的私人行动。今天市政出一个政策,是不是就能让每一个人在家庭私领域内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而且这是一个习惯,是让你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相对麻烦和复杂,就是会很难。这里边又有社会大众地接受、理解、认知,如果没有认知基础,大家没有形成共识,认为这个东西很必要,值得我花这些麻烦来做,也就会不太愿意配合。Q:你曾研究过广州番禺2008年到2011年的邻避抗争,在相关论文结尾提了很多问题,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运动组织化、议题主流化之后,反焚行动是否还能有效地作用于环境治理?是否类似有些学者所论断的那样,被国家纳入治理系统,丧失了一种制衡的“战斗力”?现在过了几年,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观察或者想法吗?张:你要直接去看邻避运动,它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运动,因为它只是说不要建在我家附近,但它会建到别人家附近,最后变成谁更有权力、资源、能力把这个东西赶走,没有权力或者资源的社区接受这个东西,所以邻避只是维权行动,但也不是没有意义。长远来看,他们更多作用在于增加议题的可见性,让政府看到垃圾是个很麻烦、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放在谁那儿,谁都不愿意。对于政府来说,会更积极治理。包括这群人本身,一些人维权结束就跟我没有关系,也有一些人会继续想说是不是有更好办法推动大家用更环保方式处理垃圾?有一些核心的人成立NGO,成立NGO之后,包括推垃圾分类和减量,垃圾的资源化、更无害化处理,但不是以前那种抗议行动模式,变成推动市民环保。Q:还有一个是反思运动的局限性。你说:“反焚者们试图采用环保主义来作为行动的进路,宣称追求更为普遍的环境福祉,组织成立后还声援垃圾管理危机背景下的清洁工人和农民,试图把他们利益和尊严纳入垃圾治理蓝图。这些后续的行动努力是否/多大程度上能推进垃圾治理的环境友善和环境正义,还有待持续的观察。” 现在过了几年,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张:他们确实参与并推进了环境治理,把更友善的垃圾治理的观念带给政府和市民,影响了一些人和政策。但是对现实的改变,这个事情太难了,几个NGO的力量太有限,不太可能一下就带来很大改变,只能循序渐进推动,从星星点点开始。中国有一个零废弃联盟,零废弃联盟就是有不同NGO和个人组成,真的活跃在废弃物议题上的有那么几个,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芜湖。垃圾焚烧厂激起“邻避运动”03////人类学正发生重视物的趋向,关注人与非人之物的关系。全:你做的研究的一大视角启示是借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建构垃圾为中心的故事,讲述垃圾与政治、经济和身份认同的关系。你还说,现在人文社科学界越来越重视物和物质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物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情感、实践,甚至参与建构知识,重构社会关系。能不能讲讲如今人文社科学界为什么会发生重视“物”的趋向?张:我可能之前说得有点大,这个本体论转向是一个新的趋势,国外人类学稍微明显一点,国内只是在提,还是相对前沿一些。这个本体论转向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以往觉得有主体和客体,人是主体,其他自然万物(如植物、动物、细菌、病毒)是客体,好像人跟它是主客体二元。转向就是说那些东西有能动性,我们不应该用主体和客体来理解这件事,它们也能施加改变和影响。就像一个新冠病毒把我们整成什么样,或者一个技术出来之后,并不是按照你想象的方式去发展、应用、传播,它会有一些意外后果。以前我们想象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是主宰,人是万物的中心,人站在最高点可以控制和俯瞰所有事情。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大自然会反攻。一些看起来没有生命的东西,或者说一些不能像人一样有思维去言说的东西,人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它会对人施加一些影响。说起来这个思想并不复杂,但是它对针对之前的研究范式来提的。以前的分析只分析人,新的视角不是只看人,会分析人、环境、物质、空间、设施、技术,我们会认为那些东西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力,分析所有这些东西的关联。不再认为“社会”和“自然”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生产。现在一些比较新的人类学叫多物种民族志,可能讲人和动物、植物的关系。Q:人大的赵益民老师对这个视角有一些批评,他说:“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限度:在一个不允许(或者说轻视)国家、权力和资本在场的制度分析框架里,我们最终收获的是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范畴和可能性,还是一个与现实渐行渐远因而缺乏解释力的扁平本体论?”你怎么看?张:赵益民的批评我很同意,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在研究当中会对不平等政治经济关系特别敏感的人。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国家、资本和个人都是一个行动者,好像权力关系就抽空了。明明国家、资本那么有影响力,一个细菌或个体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你却说它们都是网络上的行动者,都在施加影响力,把这个扁平化了,不去看现实社会当中的不平等,也不去看这种权力分布不均衡。这是很多人对行动者网络理论和新物质主义本体论转向的批评。但是,对我来说,做任何研究都需要一个理论视角,这个理论视角就像一把刀一样帮你把现实切开,但是每一个视角既然是一个视角,就一定有看得见的地方、看不见的地方。这是个技术问题。但是,一定要知道它的缺陷,或者说它在打开什么的时候,同时遮蔽什么,每种理论视角都是这样。多物种民族志代表作之一《末日松茸》Q:除了细菌、病毒、垃圾,能不能再讲讲多物种民族志的相关研究?张:还有研究松茸。因为松茸是一种奢侈消费,而且它会影响其他国家,连接不同族群。还有去看森林和人、人和虫的关系。我一个朋友,美国学者Amy Zhang也研究垃圾处理,她会去看一种吃厨余的虫子黑水虻。厨余垃圾的处理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垃圾分类分完以后,那些厨余怎么处理?堆肥还是沼气?还是其它技术方案?她的文章里说,中国传统有人和虫共生的历史,如养蚕、斗蛐蛐,但随着现代化、都市化,还有灭四害运动,我们逐渐把和我们共生的虫驱逐出生活之外,但是现在养黑水虻吃厨余的技术,她觉得是一种非常本土的方式解决本土问题。我很佩服她的研究,但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商榷。我不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虫是有害有益之分的观念,而且中国古代也有对虫的驱逐,比如焚香烧艾草,皇帝举行大规模仪式祭天来驱除蝗灾。你不能理想化说传统中国都是跟虫共生,特别好,到了现代中国,都把虫赶走,不是这么截然二分。但是,她整个思路很妙,提供了一个例子,解释了国外学者怎么研究技术和社会生活、人和非人之物之间的关系。Q:你一直关注环境和技术的互动,并且说“环境政治实际上就是环境知识的政治”。为什么?相比其他因素,“知识”在环境争议中扮演什么角色?张:因为你怎么样处理环境,其实是基于你怎么样理解它。你是把它理解成需要征服、可以取得资源的对象,还是把它理解成你很敬畏,你处在里面。这些是不同环境知识,基于这种理解所建立的一整套知识和逻辑,你才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而且这种知识之间互相争夺,胜出的那种知识会变成主流。比如垃圾就是一个例子。你是把它当作完全的废物,还是可以使用的资源,就决定你怎么样建立处理系统,分类还是不分类;不同技术之间的争夺,填满还是焚烧。每一种环境治理方案都有利有弊,都有输家、赢家。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环境政治、环境公平的问题。现在中国你会看到两股力量,一个是垃圾分类在推,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它正在发生。还有一个胜出的环境技术是垃圾焚烧,带来上亿、上百亿的项目,改变景观、格局和经济,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广东省2010年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现状项目布局图全:你曾从事一年劳工方面的社会服务,但后来发现有太多“认识世界”的努力尚未完成,于是放弃“改造世界”,回归学院。那你现在怎么看研究者和行动者两种身份,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之间的张力?张:对于很多年轻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张力一直存在,对现实关怀的焦虑、疑惑和沮丧或多或少都会有。有人会反思,我做研究,究竟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益处或者改变?有人会担心,论文是不是发完就完了,只是小圈子自话自说?现在甚至连同行都不会看彼此的文章,只是知道别人在哪儿发了一篇什么,但也不一定会读。它就是绩效,你得活下去。那么,这个研究对社会有什么用?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拷问自己。我也会听到同事说,觉得“很没意思,想要做一点实事”。最终大家都是在这种张力中找到一个自洽的答案,一个合适的位置,即使是最后回归纯粹研究的人。我也是在这种折腾中转来转去,从最开始很冲动,想直接改变世界,可是真的去做行动又会发现有好多具体问题很复杂,特别容易怀疑一个简单的立场或者方案是不是站得住脚,觉得太多问题先要搞清楚。每个人天性不同,我比一般做学术研究的人多一点行动力,但是比起做行动的人,又会退后一步,反思很多。这问题没有对错,每个人可能都会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平衡。我的所长可能还是退回一步去解释、反思,不是站在前面行动。我也比较软弱,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田野调查时的张劼颖,看拾荒者打牌。
2020年港校硕士申请均已开放,各港校专业截止时间不同。部分港校专业即将截止申请,意向申请港校硕士的同学们要抓紧了。小编已将2019年12月—2020年1月港校硕士截止申请的专业汇总。香港大学Master of Architecture建筑学December 31, 2019Master of Architecture(Design)建筑学(设计)December 31, 2019Master of Science in 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December 31, 2019Master of Urban Design城市设计December 31, 2019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硕士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cie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建筑项目管理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cience in Conservation建筑保护学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cience in Real Estate房地产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cience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图书馆和信息管理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cation教育资讯科技January 31,2020Master of Data Science数据科学硕士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tatistics统计学January 31,2020Master of Expressive Arts Therapy表现艺术治疗硕士January 31,2020Master of Journalism新闻学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al Health行为健康January 31,2020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心理学January 3,2020小编提醒:港大最早截止申请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主要为建筑学院的部分专业。香港科技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经济学December 18, 2019Master of Arts in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January 15,2020小编提醒:科大最早截止申请日期为2019年12月18日,此外工程学院的第一轮截止均在2020年1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MA in Anthropology人类学文学硕士January 31,2020MA in English (Applied English Linguistics)英文(应用英语语言学)December 31, 2019MA in English (Literary Studies)英文(文学研究)文学硕士December 31, 2019MSc in Finance金融学理学硕士January 12,2020MSc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信息工程学理学硕士December 31, 2019Master of Architecture建筑学硕士January 17,2020MA in Global Communication全球传播文学硕士January 20,2020MA in Journalism新闻学文学硕士January 20,2020MSc in New Media新媒体理学硕士January 20,2020MSSc in Advertising广告社会科学硕士January 20,2020MSSc in Corporate Communication企业传播社会科学硕士January 20,2020MSSc in 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January 10,2020MA in Psychology心理学文学硕士January 3,2020MA in Sociology社会学文学硕士January 3,2020小编提醒:中大最早截止申请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此外还有部分专业在2020年1月中下旬截止。香港理工大学小编提醒:理工的申请截止集中在2020年3月—4月。香港城市大学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January 31,2020MA Global Business Management文学硕士(环球企业管理)January 31,2020MSc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理学硕士(组织管理学)January 31,2020MSc Marketing理学硕士(市场营销学)January 31,2020MSocSc Counselling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学)December 31, 2019Master of Social Work社会工作硕士January 3,2020MSc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理学硕士(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December 31, 2019MSc Financial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理学硕士(金融数学与统计)January 31,2020小编提醒:城大最早截止申请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此外还有部分专业在2020年1月中下旬截止。香港浸会大学MA in Ethics and Public Affairs公共事务伦理学文学硕士January 31,2020(MSc) in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s高级信息系统理学硕士January 31,2020(MSc)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资讯科技管理理学硕士January 31,2020Master of Accountancy (MAcc)会计硕士January 31,2020(MSc) in Applied Economics应用经济学理学硕士January 31,2020(MSc) in Business Management商业管理理学硕士January 31,2020(MSc) in Data Analytics and Business Economics数据分析和商业经济学硕士学位January 31,2020(MSc) in Finance (FinTech and Financial Analytics)金融理学硕士(金融科技与金融分析)January 31,2020Master of Ecation教育硕士December 31, 2019(MSocSc) in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运动及休闲管理社会科学硕士December 31, 2019(MA) in Visual Arts视觉艺术文学硕士January 31,2020小编提醒:浸会最早截止申请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此外还有部分专业在2020年1月31日截止。香港岭南大学Master of Cultural Studies文化研究硕士November 30,2019小编提醒:岭南最早截止申请日期为2019年11月30日,其余专业均集中在2020年3—6月截止。香港教育大学小编提醒:教大的申请截止时间集中在2020年2月25日。想了解更多港澳升学详情,可在下方评论留言。
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带你走近港中大(深圳)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李雨晴,与你分享她在大学学习、书院生活和海外求学期间的经历和点滴感悟。自从大三的通识课程中接触到社会学,李雨晴对社会学研究的兴趣越发浓厚。在人文社科学院Aurelien Boucher(欧海洋)博士的指导下正式开始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李雨晴表示统计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其实有很高的关联性,“很多社会科学研究生院非常青睐有理科背景的学生,尤其是统计学,所以我的本科专业为我增添了一些申请方面的优势。”李雨晴2016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毕业后将攻读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目前已经收到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附三万美元奖金)、密歇根大学调查方法论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研究方法硕士、波士顿学院社会学硕士、纽约大学应用量化研究硕士项目的录取信。1、转变的契机:通识课程中产生浓厚兴趣Q:请问是什么契机让你产生了转向学习社会学的想法?从理工学院统计专业到社会学硕士看起来是一个跨度很大的转变,理工的背景对于跨专业有什么影响吗?李雨晴:我在大三的时候选修了通识课程“社会,发展与不平等”,并与社会学结识。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对社会文化现象研究和统计学的应用产生浓厚兴趣。随后,我在人文社科学院Aurelien Boucher博士的指导下开始了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在大一选专业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非常明确自己未来想做的职业方向是什么。而在大一的统计课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这个学科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选择了统计学,并且是统计科学方向,偏理论统计。这与数据科学和金融统计等应用性更强的专业有一些差别,范围非常的广泛。谈起数据分析和统计专业的就业去向,不少人会想起互联网企业或是金融行业。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也非常需要懂得统计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在心理学、政治科学、社会学等非常强调定量的学科,统计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其次,在决定转变专业后,因为我的专业课基本上全是统计课程,所以需要额外花时间和精力打下一个良好的社会学基础。上通识课程是一方面,但是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在我的申请过程当中,社会学理论背景的欠缺是我的一个弱势,但我的统计学背景做了一些弥补。很多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其实非常青睐有理科背景的学生,尤其是统计学,所以我的本科专业也为我增添了一些优势,这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实现了转专业。这两个专业其实是有很好的关联的。2、努力的过程:申请独立研究,获得本科生研究奖学金Q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你具体都做了哪些努力和相关的学习呢?李雨晴:首先大三是第一个阶段,大三寒假时我作为研究助理参与了第一个社会学实证研究。运用统计专业的知识,我帮助Boucher博士建立量化模型来理解中国高尔夫教练的组成结构以及他们的收入影响因素。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如何对运算所得的统计相关性进行社会学解释,也意识到了量化研究的核心在于能否用好的方法论来与理论对话。接着,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Boucher博士鼓励我申请学校设置的本科生研究奖学金(Undergraate Research Award,简称URA),就高尔夫研究过程中的性别现象进行自己主导的独立研究。撰写申请提案并跟进研究进展,我共获得了四次每季度3000元的奖金,这笔研究补助使得我有机会在大三暑假时在高尔夫学院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六、七月份我与两名女教练一起租住在球会附近的小区里,在某高尔夫学院以实习生的身份观察男女教练们之间的劳动分工与权力关系。除此之外,期间我还参加了李雪石博士主导的有机食物社会学研究的数据编码与分析部分,该研究成果被“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消费社会学论坛”收录。李雨晴在研究所高尔夫学院打球在高尔夫学院进行研究,观察男女教练的劳动分工与权力关系大四上学期时,除了准备语言考试、GRE和申请文书,我仍在继续高尔夫教练行业的性别现象研究。针对田野调查时发现的男女教练不同的教学气质以及职业特点,我和Boucher博士一起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后联系教练培训机构以及教练联谊会的负责人分发问卷,并前往深圳和广州的包房和练习场实地推荐填写问卷。3、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Q:在确定了攻读社会学方向后,你接下来有什么未来的打算吗?李雨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选择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因为我录取的项目强度比较大,如果在硕士的学习过程当中,我确认自己适合社会学的学习,我会选择继续申请PhD。Q:可以看出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很清晰的规划,你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关于确立人生的方向的建议吗?李雨晴:其实在专业选择和确立志向的问题上,我非常同意之前做过经管学院升学分享的高颜铭学长的话,“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这是一个看似很宽泛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是最重要,也最需要花时间寻找自己的答案的问题。李雨晴参与羽毛球比赛4、对于大学生活的总结:探索人生方向与志业的四年李雨晴在采访中表示,纵观自己跨学科和转专业的整个过程,感想很多。虽然之前自己的专业是统计学,并且港中大(深圳)未开设社会学专业,但是人文社科学院提供了丰富的社科课程,例如韩雨辰博士的Living Sociology,李雪石博士的Sociology of Food,以及蔡一帆博士的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通过这些课程,她对社会现象之下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确认了社会学是她的研究方向。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兼具社会学理论背景与实践分析能力。那一段关于高尔夫教练行业的性别现象的研究经历,帮助她了解社会学的“真正面目”,从而思考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进。李雨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要从一名纯理科生成功转型为研究社会科学的本科生生,离不开人文社科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从统计到社会科学,她的大学四年是一个探索人生方向与志业的故事。从统计到社会科学,李雨晴的大学是一个探索人生方向与志业的四年大学简介CUHK-Shenzhen博文约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适应国家及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着重发展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以研究型大学为导向规划学科发展。大学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逻辑思维。经过6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大学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五个学院,开设17个本科生专业、18个研究生专业。本科生专业包括金融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工程、翻译、应用心理学、英语(2020新增)、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20新增)、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55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传讯与公共关系处出品采访、撰文:胡晨星 (2019级理工学院、祥波书院)排版:刘美彤(2018级经管学院、思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