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校啦!近期,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福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近20所高校陆续发布了研究生新生大数据。软科(ID:zuihaodaxue)为大家进行了整理,快来一起围观这些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有哪些“属性”吧!各校研究生共录取多少人?男女比例是多少?录取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学院是谁?新生的来源院校是哪里?又有哪些国家的留学生远渡重洋来国内求学?今天将为各位一一揭晓!以上只是初步整理了目前已公布的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新生情况,如您知晓其他学校的相关信息,欢迎留言补充~以下是各学校具体数据: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人数统计2020年,共有9000余名研究生同学成为园子的新主人,其中约有35%为博士生,65%为硕士生。硕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硕士生占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占比89%;期待与你们在园子里的相遇。每100位研究生新生中,约有87位内地(大陆)学生,11名国际学生,2名港澳台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的到来!2020级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又到了万众瞩目的「男女比例」!2020级研究生新生整体男女比例为1.9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为1.7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2.26:1。整体来看小姐姐依旧很珍贵,尤其是博士生小姐姐。从院系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以1:2.22的男女比夺得了女生比例最高院系的桂冠,车辆与运载学院以8.08:1的男女比位居男生榜第一名。欢迎表格左侧的学院和表格右侧的院系多多联谊!2020级研究生新生录取专业人数分布2020级研究生新生硕士录取专业TOP10依次为: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公共管理,金融,能源动力,机械,艺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2020级研究生新生博士录取专业TOP10依次为: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化学,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源分布2020年清华迎来了来自约100个国家的研究生,其中有不少同学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自信的清华更开放。新生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家乡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的同学最多。山东学霸果然名不虚传!快来看看,新生中有多少同乡吧!2020级研究生新生生源院校博士生来源学校人数TOP10分别是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硕士生新生来源学校人数TOP10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大多同学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8岁!这位同学本科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共计607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15人,硕士研究生4955人。95后已经成为硕士研究生的主力军,入学年纪最小的博士生来自00后,年仅20岁!大家最关注的男女比例来啦!整体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是1.6:1。各学院的男女新生比例各有特点,其中男生比例最高的学院当属机电学院,而外国语学院位居女生比例的榜首。在籍贯排行中,山东人和河北人占据了北理工的半壁江山。快看看这些学校里有你的母校吗?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2020年,我校共录取1475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生920人,博士生555人,研究生招生人数连续2年超过本科招生人数。硕士生新生中,学术型硕士生69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25人。博士生新生中,独立培养博士生339人(含独立培养留学生22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50人,与境外一流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166人(含与香港理工大学双学位留学生6人)。今年研究生新生中男女比为2.13:1,没错,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大多同学年龄集中在20-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9岁!2020级院系录取硕士生新生人数TOP5依次为:化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医学院(含附属医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2020级院系录取博士生新生人数TOP5依次为:化学系、生物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今年研究生新生来自于国内外3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一流高校。除我校本校生源外,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为2020级硕士生生源最多的5所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为2020级博士生生源最多的5所高校。(注:生源省份为学生上一教育阶段院校所在地)硕士生生源TOP5省份依次为:广东、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博士生生源TOP5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黑龙江、湖北、湖南。上海财经大学继续阅读:“00后”都读博了!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考研吗(下)来源 | 各高校官方微信号、软科
本科:香港理工大学专业:Biomedical EngineeringPaper:一篇conferenceGPA: 4.0/4.0GRE: 335+3.5录取学校 (Biomedical Engineering/Bioengineering):UMich PhD;UCLA MS leading to PhD;University of Boston MS with half scholarship;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S with fellowship;UCSD MS;Yale MS;JHU MSE;Duke University MS;Cornell MEng现在想来,申请季真的过得很辛苦。离开熟悉的环境去费村交换,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变故,在上课去实验室之余没日没夜地研究学校和教授,每天在对未来的期待、对失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对现实的无力中切换、彷徨,因为焦虑导致每天很晚才睡觉、疯狂长胖。但是转念一想,这一个学期也是很幸福的,我在世毕盟的咨询师的mentor(Stanford博士)的指导让我不那么迷茫,三个professor对我大力支持不厌其烦地给我交了19封推荐信,同专业同学的陪伴、和妈妈隔着十二三个小时时差的越洋电话、和在美国另一头的好基友的吐槽,都让我觉得在这条路上走得并不孤独。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是在为了一个一直强烈渴望的东西在做最后的努力,也真的静下心来用大块时间去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做research想去做哪个方向。这篇总结,算是给自己这四年的一个交待,也希望能给想申请美国graate school的学弟学妹一点启发。祝大家可以追梦顺利,毕竟如果没有理想,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总体规划到了大四要毕业要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跟我感慨提前规划真的太重要了。那些毕业后有很好出路的学长学姐,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厉害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几年前心里就有大概的规划,所以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如果毕业之后想去instry,就疯狂找实习;如果想在academia再待几年,进实验室准没错。我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就决定要去美国读PhD,所以从大一开始就很努力地维持自己的GPA,大二就开始搞托福GRE,抓住一切科研机会(虽然香港给本科生的科研机会和水准和美本差了好几个档次)。而之后事实证明,这些从大一就开始的努力到了申请的时候真的会一点一点回报给你。三围申请master三围是硬道理,我感觉GPA>GRE>托福,有的学校甚至GPA决定一切,所以多花点心思在GPA上是性价比最高的。申请博士的话就比较玄学了,三围再高也不能保证你被录取,但是如果高是绝对有好处的。UMich的committee chair一上来就跟我说,你的成绩我们非常满意,学习你是没问题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谈谈你的project。三围高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是别人想和你聊的基础(当然有些大神research巨牛,那他们三围稍微低点也无所谓)。科研和暑研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就是抓住一切做research project的机会,疯狂搞事情。Biomedical Engineering是一个有非常多方向的专业,甚至每个方向之间没什么联系,需要的skillset截然不同。我相信别的学科也是差不多是这个情况。虽然现在市场更加开放多元,读了graate school甚至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换领域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可以在本科就找到自己真正有激情的方向,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可以节省几年时间,也可以更早地投身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在本科的时候进行最大程度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光听lecture不够,尽量多选择需要做project的课(自己做了才知道感不感兴趣),最好是去深入了解几个不同方向的research(当然前提是自己有些兴趣的)。在我的home university,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我在做osteoarthritis、bioimaging、point-of-care nanoprobe和ion channel的组都有待过(每个组involvement程度不一样)。暑研我做的是cell mechanics,在宾大交换我做了knee joint和immunology的东西。从表面上看,我的科研经历非常丰富,写在CV上非常拉风。但是因为涉足领域太多,经历太碎片化,必定每个都不会特别深入,可以量化的成果只有一篇很水的conference。所以最开始准备申请PhD的时候,我是很卑微的。但是按着mentor学姐的指导,我从每一段经历中找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可以体现自己思考的地方,才渐渐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招生官并不会期待本科生会做得特别深入(当然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领域,又有做得深入的机会是最好的),他们更希望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成长和思考,我们要展示在PS里的是这些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在探索不同领域的时候,会学会很多不同方面的technique(图像处理生物实验技术之类的),这个对于以后读博或者就业一定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至少在宾大的McKay Lab,拿到flow cytometer的license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training,但是我在宾大做另外一个project就天天在做flow cytometry,会这个技术在申请相关领域的时候肯定是加分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吸引自己的,这对于申请博士的同学至关重要,做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领域五六年真的是可以让人抑郁的。如果research深入到有paper产出,绝对是极大的优势,但是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能不能发paper和领域也有很大关系)。我的广撒网式碎片化经历也带给我一些优势。UMich的一个professor看了我的CV就对我很感兴趣(现在他已经正式成为我的老板),他说他对我有这么多经历感到非常impressed,因为很少有人可以这样。暑研的话我非常感谢我当时的supervisor给我牵线,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大牛人又特别好的教授的组,我也真的学到了很多。但是功利地说,去美国暑研是上选。去美国如果实验室不错教授又欣赏你,留下来概率很高(新加坡也是这样,但是我们想走出亚洲不是);就算留不下来教授在美国connection也多,可以帮你搭桥;就算不能推荐其他老师给你,他的推荐信也绝对比其他地方的老师分量重。选校和套磁申请master选校比较容易,看看综排专排这个项目是research还是就业导向就可以了,但是PhD既要考虑学校和program,更要考虑faculty。我之前看到有人说,如果你能列出来你的领域10个你想去的实验室,你就做好读博的准备了,我深以为然。我当时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浏览各个学校官网(学校根据排名筛出来),挨个看每个老师的lab website,遇到特别感兴趣的老师还会查更多关于他/她的信息。这个过程特别耗精力,但它是申请博士的重要一环,而且会让你知道现在cutting edge的research都在做些什么。在写PS的时候一定要把几个professor of interest写出来,并且写出原因。我选的professor的领域都是我有过经验的,基本是mechanobiology或者immunology,因为你没有经验就说自己感兴趣实在是太假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说一定要多探索。套磁这个事也很玄学,有人套着了有人套不着,和老师来来回回发了几封邮件联系上了最后也不一定录取你。但是申请到心仪的PhD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我的观点是要尽一切可能去增大这个概率。我的套磁大部分没有回复(没有回复才是正常现象),有一些比较官方的回复,还有UIUC的一个citation很高的教授表现出对我明确的兴趣,套磁这个结果我也基本满意了。我觉得套磁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要摆正心态,不要有太高期待。面试和后续我主要申请PhD,但是考虑到PhD的不确定性,还申请了master保底。最后是master全录,就连BME大佬JHU都录了,还是有些小激动。Master交个申请就结束了,主要还是说一下PhD。我和UIUC的那个教授一直保持联系,十二月中的时候我们Skype了一下。她强调了好几次自己有充足funding(可能UIUC research funding比较紧张吧,他们博士也比较容易只给半奖),让我三月份等结果,然而到现在UIUC没录我也没拒我。其实这个情况是可以再和教授继续联系跟进的,但是因为后来有了UMich(没错变心就是这么快),我也就没再联系了。和UIUC教授聊的当天下午,UMich的一个教授主动联系了我,问我可不可以聊一下,看看合作的机会。神奇的是我根本还没来得及给他发套磁邮件,我只是在application里把他列为professor of interest。后来我才知道他在committee里,可以优先看到我的材料,权力也比较大。十二月末我和他Skype。虽然说这些学校一般都有rotation,但是有的教授会希望你直接就到他实验室,这样可以确实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前提是双方都必须想清楚。所以转过年去,他安排我和他的几个学生Skype了两次。我觉得一方面他想让我多了解实验室情况,自己想清楚,另一方面应该也是他通过他学生进一步考察我。聊完之后我给他发邮件,说我非常喜欢他的实验室。然后他就安排了committee chair跟我面试,我感觉就是走一个官方程序。一般面试都会问问为什么读博,以后的规划,具体问一些之前做的project。这些问题都应该仔细准备一下,有些project时间久远可能有些遗忘,但是但凡保留了当时的资料,自己用心做过,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我是比较幸运的,在十二月份就和两位教授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让我在之后等结果的时候少了很多忐忑。究其原因,一个是我有一些老师比较欣赏的特质(每个老师欣赏的点可能不太一样),另一个是我的research experience和proposed field和他们的比较符合。写在最后现在回忆起我的申请季,我感觉我幼小的心灵收到了很多“伤害”。但正是这些“伤害”,让我更了解我想投身的这个领域,更了解我自己。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应该早一点加入世毕盟,这样就会更早有个整体规划,早些知道去美国暑研的重要性,而且世毕盟也会有很多这方面的教程、资源。我是在大四快开始的时候才加入的世毕盟,这时候我的个人竞争力已经没有什么提升空间了。但是咨询师和mentor指导我向内挖掘自己,向外包装自己(美国人非常看重how you present yourself),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最后,祝大家都可以不留遗憾地奋斗过,被女神校眷顾吧!
江苏省文科第一名考生白湘菱,因历史科目等级为B+,和要求成绩在A以上的清华北大等名校无缘。这一事件曝光后,国内很多高校纷纷抛出橄榄枝,这位状元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白湘菱的妈妈称,女儿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决定接受香港大学的邀请,所选专业是金融类相关。据了解,港大愿意提供四年一百多万元的全额奖学金。“小孩既然有这个机会,她也有这个意愿,我们就支持吧,港大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不错,我们是小地方人,肯定是(选择)到外面开开眼界。”白湘菱的妈妈介绍,港大每年的学费是24万,还有2万住宿费,5万生活费,加起来有100多万,港大愿意提供奖学金,“我们也就没什么担心的了。”虽然奖学金有100万,当然学费也不低呀!相比内地高校,香港高校有哪些优势?为什么如此土豪?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香港的高校!最近一年,因为“反修例风波”的影响,许多香港高校的学生也参加运动,导致香港的高校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香港高校的实力并未受此影响,去年被“暴徒”占领的香港理工大学,2020年的QS排名居然大幅度上升!抛开社会事件的影响,其实香港高校的教育质量那是杠杠的。香港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好,国际排名高!大学排名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今年6月公布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院校有7间院校上榜;当中5间维持位列全球首100位。香港大学继续冠绝其他本地院校,排名第22位,比去年升3位。而清华大学的排名为15位,北京大学为23位,与香港大学排名十分接近。香港大学排名最高的学科是教育学,全球第3,仅次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可以说,白湘菱错失清北后,能够进入香港大学就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现在校园内都还保留着好几座百年历史建筑。在香港人心中,香港大学是无可争议的香港第一学府。香港大学授予马云社会科学博士荣誉学位每年的香港高考中,绝大部分状元都会投身港大。这里也走出了很多知名校友包括孙中山、张爱玲、何鸿燊、林夕……连马云爸爸都在这里捧走一个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呢。再看香港其他高校的排名,有5间打入全球首100位。近几年香港个大高校的世界排名情况(放在内地,妥妥地985前列呀!)除浸会大学排名退步,比去年下跌3位,排第264位,其余院校均有进步,以理大升幅较显著,比去年跃升16位,排第75位。其次是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27位,比去年升5位;香港中文大学则排名第43位,比去年升3位。这是广东省的大学QS排名,排名最高的中山大学,放在香港大概是第7的位置。拥有国际化视野除此之外,香港高校还有内地相对缺乏的国际化视野。香港和英联邦教育体制相似,采用的是全英文授课形式,并经常举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很多专业还可以选择国外的学习和交流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比起内地能获得更多的经验,更有助于培养国际化的视野。香港大学主楼以香港大学为例,在录取过程中,港大会优先考虑以下因素:申请人的高考总成绩及英语成绩;申请人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如获面试资格);申请人的综合素质。面试将以全英语进行。如果想要申请香港大学的内地考生,可要提前做好准备哟!据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官方显示,港大二零二零年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预计招收300名学生,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择优录取。同时,港大注明,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内地2020年高考生均可申请报读香港大学。比国外留学性价比高香港本科留学费用在8.7万-14.8万人民币/年,硕士10万-33.5万人民币/年,具体学费因学校专业而异。另外住宿加上生活费平均开销在7万人民币左右,虽然比国内高校高很多,但是相比英美动辄30万起步的费用,性价比算是高的。另外,在香港的高校就读,也更容易获得香港身份。如果继续留在香港工作,满7年就有资格申请香港永久居民(留学期间计入7年之内)。配偶和孩子也可以随同,一起去香港生活。奖学金高!不惜下血本抢人才学费虽然比内地贵不少,但香港的高校奖学金也高呀!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壕无人性了!以香港大学为例,针对内地学子,香港大学设立了丰厚的入学奖学金,奖励录取名单中部分成绩特别突出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内地学生,全额奖学金将涵盖学生在港大就读期间全部的学费及基本生活费。奖学金无需单独申请,获得港大录取的学生将自动被纳入奖学金考虑之列。除此之外,香港大学还设立了明德学子、致知奖学金、文理学士未来领袖奖学金 ,奖学金从几万到几十万港元不等。在今年5月,香港大学甚至派出了155万/人的“总统博士奖学金”,要在全世界抢,招募世界顶尖学生!香港大学表示:今年只要拿到海外顶尖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就可以申请高额奖学金,而且不限制专业!除了学校奖学金和港府奖学金,还可以申请校长奖学金,条件相当有吸引力。另外面向本校本科生,香港大学也启动了"HKU TPG Scholarship for UG Class of 2020"计划,支持应届生继续深造,学费减免50%,大手笔!除了香港大学向学子伸出橄榄枝,香港城市大学也设立了“校长博士奖学金”,吸纳全球顶尖博士生,奖学金总额156万,比港大还多1万!城大规定,申请奖学金的学生须已获全球顶尖院校录取修读博士课程,但未接受录取;或拥有优秀学术表现、科研能力或潜能、沟通与人际关系技巧,以及领导才能。还有香港理工大学,推出了特快申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奖学金” 计划,成功申请者可享受全额免学费、每月奖学金以及研读期间其他资助。And,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今年推出博士申请快速通道,同样招募今年疫情无法到国外读博的同学,每人每年约20万港币的奖学金。最后是香港中文大学,部分专业也相继推出了2020秋季博士申请快速通道,开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受疫情影响无法前往海外升学的优秀准博士。最近受疫情影响,香港各路神仙招生办也是互相打架,派出高额奖学金、开绿道,甚至打上了“疫情影响”、“北美博士”、“澳洲博士”等标签,目的就是不遗余力挖一波优秀学生资源!这么看,香港的高校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当然啦,由于去年“反修例风波”的影响,多多少少会影响内地人对香港高校的评价。不过就在今年6月1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岭南大学的校长,发表联合声明称,理解订立“涉港国安法”的必要性。相信在国安法的保护下,香港的高校一定能恢复往日的安宁。End
乾明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最新消息,阿里达摩院又有新的研究进展,这次在自动驾驶3D物体检测领域。达摩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一个通用、高性能的检测器,在自动驾驶领域权威数据集KITTI BEV(鸟瞰)上,检测速度达到25FPS ,一举占据榜首,与排名第二的方案相比,减少了一半多,同时精度也远超其他的单阶段检测器。可以说首次实现3D物体检测精度与速度兼得。达摩院研究团队表示:“检测器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但该领域一直缺少创新和突破,此次我们实现3D检测精度和速度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从实验结果来看,他们显然取得了良好进展,而且研究的主要完成人员(一作),还是达摩院的实习生。同时,该研究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被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CVPR 2020收录。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借助阿里达摩院提供的解读,一一来看。如何实现精度和速度兼得?众所周知,与普通2D图像识别应用不同,自动驾驶系统对精度和速度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快速识别周围环境的物体,还要对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做精准定位。仅靠传感器和算法模型,通常无法平衡视觉识别的精度和速度。因此,检测器成为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经过多年研究,当前业界主流的单阶段检测器在检测速度上很好,但在检测精度却差强人意。这就是达摩院研究的出发点:寻找一种能二者兼得的方法。他们提出的思路是:将两阶段检测器中对特征进行细粒度刻画的思想,移植到单阶段检测中。在他们的模型中,用于部署的检测器, 即推断网络, 由一个骨干网络和检测头组成。骨干网络用3D的稀疏网络实现,用于提取含有高语义的体素特征。检测头将体素特征压缩成鸟瞰图表示,并在上面运行2D全卷积网络来预测3D物体框。他们在训练中利用一个辅助网络将单阶段检测器中的体素特征,转化为点级特征并施加一定的监督信号。在实现上,他们将卷积特征中的非零信号映射到原始的点云空间中, 然后在每个点上进行插值,来获取卷积特征的点级表示。使得卷积特征也具有结构感知能力,来提高检测精度。而在做模型推断时,辅助网络并不参与计算(detached),保证单阶段检测器的检测效率。另外,他们还提出一个工程上的改进:Part-sensitive Warping (PSWarp),用于处理单阶段检测器中存在的 “框-置信度-不匹配” 问题。核心思路是:利用采样器, 用生成的采样网格在对应的局部敏感特征图上进行采样,生成对齐好的特征图。最终能反映置信度的特征图,是K个对齐好特征图的平均。单阶段方法,能达到两阶段方法精度阿里达摩院的研究人员,在KITTI数据集上评估了方法的有效性。下图(PR Curve)中,实线为两阶段方法, 虚线为单阶段方法。可以看出,达摩院提出的单阶段方法(黑色)能够达到两阶段方法才能达到的精度。下图展示了他们在KITTI 鸟瞰(BEV) 和 3D 测试集上的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计算量的情况下,达到25FPS 的检测速度,而且还能保持精度。具体的检测效果如下:两位共同一作,都是达摩院研究实习生研究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Aware Single-Stage 3D Object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共有5名研究人员参与,分别来自阿里达摩院和香港理工大学。第一作者是Chenhang He,是阿里达摩院的研究实习生,正在香港理工大学读博,预计2022年毕业。他的导师是达摩院高级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IEEE Fellow张磊,也是这一研究的通讯作者。另一位第一作者Hui Zeng,也是是阿里达摩院的研究实习生,同样是张磊的博士生,预计在今年毕业。其他作者,分别是达摩院高级研究员、IEEE Fellow华先胜、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黄建强等。— 完 —
“如果不是我的内心足够强大,现在面对你们的一片呛声我会很害怕。你们总是在谴责他人的过错,却没有想过正是你们自己在破坏香港的法治、自由、民主。”内地学生张婷10日晚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对话会上(如图)用普通话做出的发言,成为4个多月来“反修例”风波中,在港内地学生最响亮的声音。此前,在已经深深卷入政治漩涡的香港校园中,数以万计的内地学生似乎成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面对校园内无处不在的政治性海报与愈演愈烈的暴力行为,不同的内地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有人一心只想赶快毕业回到内地,有人压抑着愤怒与恐惧的复杂情感,也有少数人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立场,但他们往往会遭到网络与现实中的双重暴力。内地学生选择远离家乡赴港求学,说明他们对这座城市及其高校的期待,但如今香港校园持续沦为政治斗争场所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们希望校园重回和平与理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的诉求不多,只是希望能有一张可以安心读书的课桌。“香港的校园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搭乘港铁在香港大学站下车,再乘坐一部高速电梯,就进入了这所久负盛名的百年学府。但走出电梯,记者看到的并非港大校门,而是两名一身黑衣、戴着头盔、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的“勇武”学生,手持标语站在来往的人流之中。他们背后,是长达数十米的港大“连侬墙”。香港所谓“连侬墙”,起源于非法“占中”期间贴满政治标语的墙面。在近几个月的“反修例”风波中,“连侬墙”再次渗入香港高校的各个角落。更有甚者,在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几乎每一座建筑的每一面墙都难以幸免,随处可见的“连侬墙”充斥着大大小小、或手绘或印刷的海报和标语。“连侬墙”上张贴的海报标语基本以宣传示威集会、呼吁“自由民主”、强调“五大诉求”以及批评特区政府和警察的内容为主。在一片被贴得密密麻麻的“连侬墙”之间,香港大学的“撑警墙”只有小小的一块,而且已经被人涂得面目全非,写上了不少“黑警”言辞。不过,记者在香港大学采访时发现,鲜有学生在“连侬墙”前驻足,特意查看墙上张贴物的大多是游客。除了“连侬墙”,香港高校内的许多迹象都表明,校园已经不是让人安心读书的“象牙塔”。在香港大学的书店里,书架显眼处摆放着这样的书籍:《抗命的伦理》《社运年代》《香港80年代民主运动口述历史》《香港关键词》等,还有许多讲述社会运动甚至公开支持、煽动“公民抗命”的书籍。记者第一次到香港中文大学采访时,正赶上社团招新。各种社团聚集在中大的“百万大道”,9月2日开学时,这里也是部分香港大学生罢课集会的主要聚集地。在现场,记者发现一家“社团”的摊位格外显眼——“暴大五金”。由于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立场激进的暴力示威者,中大也被一些人称为“暴大(暴徒大学)”,这家摊位上明目张胆地摆放着头盔、防毒面具等暴力示威者的必备装备,两名“全副武装”的蒙面学生坐在一旁,不时向新生推销他们的装备。而当记者第二次来中大,所见到的场景更令人触目惊心:参加完对话会的中大校长段崇智要从会场离开,却被数十名黑衣蒙面的学生围住,指责与谩骂声此起彼伏。有几名学生手持的雨伞已经扬起,好不容易才被学校安保人员按住。而在上一次校长对话会上,有激进学生跳到桌子上,居高临下地向段崇智的脸上撒纸钱。“香港高校已经病态了”,近日在课堂上被人围堵近5个小时的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对记者表示,“香港的校园几乎成了香港最危险的地方。”在港内地学生有同样的感受。记者近日先后联系数位9月起在香港高校就读本科的内地新生,试图了解他们最近的经历和感受,没想到均遭婉拒。香港大学的一名内地学生对记者表示,“他们的拒绝恰恰表明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恐惧与担忧。”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内地学生则对记者直言,校园内仿佛被“黑色恐怖”笼罩着。从“不关心,不卷入”到打破沉默香港教育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至2017学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等8所有资助的大学共有内地学生1.2万人,另有1.4万名内地学生在树仁大学、港专学院等自资院校就读。毫无疑问,内地学生已经是香港高校中最大的非本地学生群体。但延续多月的“运动”与夏天以来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让内地学生对在港读书产生不小的担忧。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多所香港高校,今年选择放弃或延迟入学的内地新生都比往年多。香港理工大学某学院本学年招收了约600名内地硕士生,但只有约一半人选择来港就读。香港《明报》援引香港城市大学的消息称,有相当数量的内地生决定放弃来港升学。眼看到校园内的标语、海报,耳听着每晚宿舍楼下响起的各种口号,初来乍到的内地生往往心生恐惧,尤其是年仅十八九岁的本科学生。内地学生张婷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中大非本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地铁停运导致停课,校园餐饮设施在晚上不开放。“这些都是大家可以克服的情况,但更严重的是大家受到的心理影响和伤害。”她说。虽然内地学生约有2.6万人,而这也是他们在校园内最明显的标签,但不少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生”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状态,面对混乱的校园与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来自北京的佳麟9月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他说,由于香港的硕士课程仅有1年左右时间,不少内地学生都是来“拿学位”或“镀金”的,因此他们普遍认为“只要示威活动不影响我顺利毕业,那么我就不理睬”。佳麟表示,大部分内地学生拿到硕士学位后还是会回到内地就业,所以也不想和香港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牵连,“就是这么现实”。内地生与本地生“各玩各的”在香港高校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内地生比例较大的研究生课程。在香港理工大学任职的李老师告诉记者,他的很多内地学生既不“黄”,也不“蓝”,甚至抱着一种“逃避”的态度。“他们和本地生一起做小组作业,一起做项目,课余时间在宿舍打游戏”,李老师说,总而言之就是很“佛系”。“不关心,不卷入”,在香港大学就读大二的宁同学如此形容他认识的大部分内地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比较特殊,宁同学的班里绝大多数是香港本地学生,尽管存在很多分歧,大家的日常交往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很多内地学生对社会与校园内发生的事情并非甘愿沉默。新学年开始的9月2日,中大的“罢课集会”现场,一名身穿红衣的内地学生手撕罢课旗帜,并高举中国护照喊道:“拍吧,我是中国的!你们不配做大学生!”这名学生被拉下台,随后他高唱国歌离开。10月1日国庆当天,佳麟和一些内地同学在中大校园举行了一场小型升旗仪式。“这次升旗是‘快闪’形式,我们不想搞出事情。”佳麟说,他们的决定随后被证明是明智的。同一天,一名中大内地本科生在宿舍窗外挂出国旗,很快被人在网上“起底”,宿舍频遭骚扰,最后这名内地生被迫更换宿舍。“越是艰难时刻,越不能放弃沟通”张婷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本有机会赴英国或美国读博,但她选择了香港。“为什么选中大?就是因为她的名字叫香港中文大学。在我心里,她和复旦有着同等地位,是有很强中国人文气息的一个地方。”佳麟就读的当代中国研究专业是中大社科领域最出名的专业之一,在这里的学习让他打开了认识国家的新视角。佳麟告诉记者,中大是香港第一所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学校,“两文三语”是中大的一个特色,“中大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只不过现在好像在逐步变色”。来自香港不同高校的内地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都出现过因撕掉政治性海报而被围攻或“起底”的内地学生。张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很多内地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需要表达,之所以被外界视为集体沉默,是因为缺少发声渠道。主要的社交媒体掌握在本地学生手中,当地传媒更是明显偏袒,“内地学生的声音要么被掩盖,要不然就被扭曲”。佳麟对记者表示,此前他并没有对所谓的“反修例”风波有什么特殊想法,但随着国旗一次次遭破坏、污损,他“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格外反感”。香港科技大学的一名内地学生也称,校园中出现的恶毒言论和暴力行为“深深伤害了内地生的感情”,他们曾多次抗议,但都没有得到校方的妥善处理。张婷和中大的内地学生曾多次向校方致信,但几乎收不到回应,这也是她选择在校长对话会上顶着“呛声”站出来的原因之一。“别人看不到我们的表达,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想表达”,张婷说,“不是我们沉默,而是被沉默了。”“我不想让我们和香港本地学生的对立再加剧,只是希望校园内不同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张婷对记者强调,她的担忧证明香港高校中内地生与本地生之间的无形鸿沟正在加深。一些本地学生有类似担忧。在香港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本地学生Vicky是一名“蓝丝(支持港府与警队的人)”,本科四年在美国度过的她对记者表示,她曾听说有本地生一得知对方来自内地,在不交流的前提下马上和对方“划清界线”。“我离开时正值‘占中’,没想到回来又遇到‘反修例’,香港已经被他们搞乱”,Vicky说,虽然大学里“蓝丝”可能是少数,但她和一些人坚持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希望能够影响更多同龄人。她说,来自高校的激进示威者多数是本科生,她所在的研究生院大部分本地学生有更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普遍反对暴力行为。张婷表示,她想告诉所有在港内地学生,“越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我们越不要放弃沟通和交流,我们要通过沟通交流,让本地学生更加了解内地生,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中大的校训是孔子讲的‘博文约礼’,我真的很期望内地生与本地生能够‘约之以礼’,平等、和睦地相处。”佳麟说。来源:环球网
面对“复杂”的香港,来自内地的学生们有话说。“如果不是我的内心足够强大,现在面对你们的一片呛声我会很害怕。你们总是在谴责他人的过错,却没有想过正是你们自己在破坏香港的法治、自由、民主。”内地学生张婷10日晚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对话会上用普通话做出的发言,成为4个多月来“反修例”风波中,在港内地学生最响亮的声音。此前,在已经深深卷入政治漩涡的香港校园中,数以万计的内地学生似乎成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10日,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就近期社会事件和校友公开对话面对校园内无处不在的政治性海报与愈演愈烈的暴力行为,不同的内地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有人一心只想赶快毕业回到内地,有人压抑着愤怒与恐惧的复杂情感,也有少数人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立场,但他们往往会遭到网络与现实中的双重暴力。内地学生张婷10日晚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对话会上发言(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陈青青/摄)内地学生选择远离家乡赴港求学,说明他们对这座城市及其高校的期待,但如今香港校园持续沦为政治斗争场所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们希望校园重回和平与理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的诉求不多,只是希望能有一张可以安心读书的课桌。“香港的校园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搭乘港铁在香港大学站下车,再乘坐一部高速电梯,就进入了这所久负盛名的百年学府。但走出电梯,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的并非港大校门,而是两名一身黑衣、戴着头盔、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的“勇武”学生,手持标语站在来往的人流之中。他们背后,是长达数十米的港大“连侬墙”。香港所谓“连侬墙”,起源于非法“占中”期间贴满政治标语的墙面。在近几个月的“反修例”风波中,“连侬墙”再次渗入香港高校的各个角落。更有甚者,在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几乎每一座建筑的每一面墙都难以幸免,随处可见的“连侬墙”充斥着大大小小、或手绘或印刷的海报和标语。“连侬墙”上张贴的海报标语基本以宣传示威集会、呼吁“自由民主”、强调“五大诉求”以及批评特区政府和警察的内容为主。在一片被贴得密密麻麻的“连侬墙”之间,香港大学的“撑警墙”只有小小的一块,而且已经被人涂得面目全非,写上了不少“黑警”言辞。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在香港大学采访时发现,鲜有学生在“连侬墙”前驻足,特意查看墙上张贴物的大多是游客。除了“连侬墙”,香港高校内的许多迹象都表明,校园已经不是让人安心读书的“象牙塔”。在香港大学的书店里,书架显眼处摆放着这样的书籍:《抗命的伦理》《社运年代》《香港80年代民主运动口述历史》《香港关键词》等,还有许多讲述社会运动甚至公开支持、煽动“公民抗命”的书籍。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次到香港中文大学采访时,正赶上社团招新。各种社团聚集在中大的“百万大道”,9月2日开学时,这里也是部分香港大学生罢课集会的主要聚集地。在现场,记者发现一家“社团”的摊位格外显眼——“暴大五金”。由于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立场激进的暴力示威者,中大也被一些人称为“暴大(暴徒大学)”,这家摊位上明目张胆地摆放着头盔、防毒面具等暴力示威者的必备装备,两名“全副武装”的蒙面学生坐在一旁,不时向新生推销他们的装备。而当环球时报记者第二次来中大,所见到的场景更令人触目惊心:参加完对话会的中大校长段崇智要从会场离开,却被数十名黑衣蒙面的学生围住,指责与谩骂声此起彼伏。有几名学生手持的雨伞已经扬起,好不容易才被学校安保人员按住。而在上一次校长对话会上,有激进学生跳到桌子上,居高临下地向段崇智的脸上撒纸钱。10日晚的对话会上,校长段崇智一度被人群包围(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赵觉珵 /摄)“香港高校已经病态了”,近日在课堂上被人围堵近5个小时的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香港的校园几乎成了香港最危险的地方。”在港内地学生有同样的感受。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先后联系数位9月起在香港高校就读本科的内地新生,试图了解他们最近的经历和感受,没想到均遭婉拒。香港大学的一名内地学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的拒绝恰恰表明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恐惧与担忧。”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内地学生则对记者直言,校园内仿佛被“黑色恐怖”笼罩着。从“不关心,不卷入”到打破沉默香港教育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至2017学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等8所有资助的大学共有内地学生1.2万人,另有1.4万名内地学生在树仁大学、港专学院等自资院校就读。毫无疑问,内地学生已经是香港高校中最大的非本地学生群体。但延续多月的“运动”与夏天以来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让内地学生对在港读书产生不小的担忧。有知情人士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在多所香港高校,今年选择放弃或延迟入学的内地新生都比往年多。香港理工大学某学院本学年招收了约600名内地硕士生,但只有约一半人选择来港就读。香港《明报》援引香港城市大学的消息称,有相当数量的内地生决定放弃来港升学。眼看到校园内的标语、海报,耳听着每晚宿舍楼下响起的各种口号,初来乍到的内地生往往心生恐惧,尤其是年仅十八九岁的本科学生。内地学生张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段时间以来,中大非本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地铁停运导致停课,校园餐饮设施在晚上不开放。“这些都是大家可以克服的情况,但更严重的是大家受到的心理影响和伤害。”她说。内地学生张婷10日晚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对话会上发言虽然内地学生约有2.6万人,而这也是他们在校园内最明显的标签,但不少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生”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状态,面对混乱的校园与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来自北京的佳麟9月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他说,由于香港的硕士课程仅有1年左右时间,不少内地学生都是来“拿学位”或“镀金”的,因此他们普遍认为“只要示威活动不影响我顺利毕业,那么我就不理睬”。佳麟表示,大部分内地学生拿到硕士学位后还是会回到内地就业,所以也不想和香港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牵连,“就是这么现实”。内地生与本地生“各玩各的”在香港高校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内地生比例较大的研究生课程。在香港理工大学任职的李老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很多内地学生既不“黄”,也不“蓝”,甚至抱着一种“逃避”的态度。“他们和本地生一起做小组作业,一起做项目,课余时间在宿舍打游戏”,李老师说,总而言之就是很“佛系”。“不关心,不卷入”,在香港大学就读大二的宁同学如此形容他认识的大部分内地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比较特殊,宁同学的班里绝大多数是香港本地学生,尽管存在很多分歧,大家的日常交往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很多内地学生对社会与校园内发生的事情并非甘愿沉默。新学年开始的9月2日,中大的“罢课集会”现场,一名身穿红衣的内地学生手撕罢课旗帜,并高举中国护照喊道:“拍吧,我是中国的!你们不配做大学生!”这名学生被拉下台,随后他高唱国歌离开。10月1日国庆当天,佳麟和一些内地同学在中大校园举行了一场小型升旗仪式。“这次升旗是‘快闪’形式,我们不想搞出事情。”佳麟说,他们的决定随后被证明是明智的。同一天,一名中大内地本科生在宿舍窗外挂出国旗,很快被人在网上“起底”,宿舍频遭骚扰,最后这名内地生被迫更换宿舍。“越是艰难时刻,越不能放弃沟通”张婷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本有机会赴英国或美国读博,但她选择了香港。“为什么选中大?就是因为她的名字叫香港中文大学。在我心里,她和复旦有着同等地位,是有很强中国人文气息的一个地方。”佳麟就读的当代中国研究专业是中大社科领域最出名的专业之一,在这里的学习让他打开了认识国家的新视角。佳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大是香港第一所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学校,“两文三语”是中大的一个特色,“中大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只不过现在好像在逐步变色”。来自香港不同高校的内地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学校都出现过因撕掉政治性海报而被围攻或“起底”的内地学生。张婷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很多内地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需要表达,之所以被外界视为集体沉默,是因为缺少发声渠道。主要的社交媒体掌握在本地学生手中,当地传媒更是明显偏袒,“内地学生的声音要么被掩盖,要不然就被扭曲”。佳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前他并没有对所谓的“反修例”风波有什么特殊想法,但随着国旗一次次遭破坏、污损,他“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格外反感”。香港科技大学的一名内地学生也称,校园中出现的恶毒言论和暴力行为“深深伤害了内地生的感情”,他们曾多次抗议,但都没有得到校方的妥善处理。张婷和中大的内地学生曾多次向校方致信,但几乎收不到回应,这也是她选择在校长对话会上顶着“呛声”站出来的原因之一。“别人看不到我们的表达,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想表达”,张婷说,“不是我们沉默,而是被沉默了。”“我不想让我们和香港本地学生的对立再加剧,只是希望校园内不同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张婷对环球时报记者强调,她的担忧证明香港高校中内地生与本地生之间的无形鸿沟正在加深。一些本地学生有类似担忧。在香港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本地学生Vicky是一名“蓝丝(支持港府与警队的人)”,本科四年在美国度过的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她曾听说有本地生一得知对方来自内地,在不交流的前提下马上和对方“划清界线”。“我离开时正值‘占中’,没想到回来又遇到‘反修例’,香港已经被他们搞乱”,Vicky说,虽然大学里“蓝丝”可能是少数,但她和一些人坚持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希望能够影响更多同龄人。她说,来自高校的激进示威者多数是本科生,她所在的研究生院大部分本地学生有更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普遍反对暴力行为。张婷表示,她想告诉所有在港内地学生,“越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我们越不要放弃沟通和交流,我们要通过沟通交流,让本地学生更加了解内地生,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中大的校训是孔子讲的‘博文约礼’,我真的很期望内地生与本地生能够‘约之以礼’,平等、和睦地相处。”佳麟说。文: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赵觉珵
郑松泰为香港政治组织“热血公民”主席, 绰号“泰博 ”。这个“热血公民”组织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港独组织”,于2012年2月29日由黄洋达创立,秉承“港独教父”陈云提出的“勇武”理念,主张城邦自治、香港建国,提倡以更激进手段示威。郑松泰加入热血公民组织并成为主席,令他身边的人无不惊讶。因为郑松泰本是一个文弱书生,其本科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系,2005 -2010年到北京修读社会学系硕士及博士。 这样一个书生为何会加入如此激进的组织并走上“港独”之路,至今被港媒称为香港政坛的谜团。但是,我们梳理郑松泰的经历不难发现,年轻的郑松泰从起步到发迹,得益于他的规划长远、心思缜密。他的学历及阅历,都是其在未来攫取个人政治资本的重要砝码。不得不感叹,郑松泰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城府,将自己的丑恶面目藏得极深。下面,我们来解开郑松泰由“社会学博士”走向“港独”的谜团。出身平庸,利用“博士”光环提升身价郑松泰出身普通家庭,父母为小商贩,家庭条件一般。后来经过努力,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系,到北京求学前曾担任民主党湾仔区议员李继雄的助理接近一年。毕业后,郑松泰2005年到北京修读社会学硕士及博士。毕业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郑松泰坦言:在北京生活的五年,见证了中国大陆的变化,亦令他决定毕业后回香港发展,更让他体会到在中国大陆生活得越长时间,就越不想香港变成中国的普通城市。郑松泰的这一番话颇为值得玩味。乍一听,其在谈大陆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当时的这句话已是“一语双关”,他分明想要在香港掀起浪花,让香港变得“不平庸”!他选择的这朵浪花,就是“港独”的浪花。精心算计把握时机火速加入“港独”组织返回香港的郑松泰又回到其就读的香港理工大学任教。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郑松泰便加入了刚刚成立的“热血公民”组织。上面已经提到,这个组织是2012年由黄洋达创立,成立时正值香港本土思潮急速冒起,提倡以更激进手段示威。曾发起多次“反水货客”行动,多名成员因参与占中、旺角骚乱而被捕。郑松泰似乎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新兴组织的成立,让其能够有机会大施拳脚。当李继雄得知郑松泰加入一个主张街头抗争的政治组织时,深感意外。后据李继雄分析,郑松泰虽然不是一个激进的人,但他博士毕业回到香港,已对社会政治深感兴趣,但却不会加入老牌政党,因为那里面不会有其位置,而加入新兴的“热血公民”组织就可以有充足的发挥空间和影响力。李继雄说得很委婉,其实不如直接说:加入“热血公民”组织可以让郑松泰有机会出头,牟取个人政治资本。 这才是本质!费尽心机搏出位高调宣扬“港独”思想起初,郑松泰社运上的表现不算出众,但凭着高学历,在“热血公民”赢得了一定位置。郑松泰口才和号召力不及黄洋达,因此最初得到的关注并不多。但他的学历在“热血公民”里面几乎是最高的,很受尊敬,他凭借擅长写作的优势,一直在网络媒体“热血时报”发表文章并主持网络节目,不断宣扬“港独”思想和主张,荼毒青年人,很快便发展成为组织核心成员。2016年,郑松泰代表“热血公民”出选新界西选区的立法会选举,初时因知名度低而不被看好,但最后却高票当选,一炮而红,并接任“热血公民”主席。就这样,郑松泰通过几年经营,终于“逆袭成功”,成为立法会议员。辱骂民众“智障”曾自称“爱国者”,被讽为“变色龙”前面提到,郑松泰曾在2005年来到北京修读,2010年取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2005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录制《铿锵集》时,曾表示“我是中国人,我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但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段是自己的“黑历史”。后郑松泰曾在脸书上表示,重看《铿锵集》他发现:“变的不是我,原来是香港人变得太慢,又或者根本不想变。”一个曾经有着爱国情怀的青年,变成了要分裂国家的“网红”。可见,为了博得关注、牟取政治资本,郑松泰就是这么一个左右摇摆、两面三刀的“变色龙”,令人作呕。此外,2017年6月10日,香港网络名人仇思达公布一段立法会议员郑松泰的录音,内容指其辱骂大众“白痴”。郑松泰其后证实工作汇报和内部沟通被人流出,深表遗憾。11日晚,郑松泰在脸书上发文承认该段录音属实,但自认为该内部限时直播的讲话并无不妥。他表示自己有如此举动,是因为他认为有些民众属于智障,而在录音流出后郑松泰于其脸书账号发文补充,宣称在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所有未给“热血公民”组织候选人投票的人全都有“智力问题”。教唆年轻人参与暴力参加暴乱称反对上街的家长是“猪”郑松泰在加入“热血公民”组织时,仍然一直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现在参与暴力示威的学生,多来源于郑松泰这样“港独”教师的洗脑。从某种程度上讲,校园“港独”是社会“港独”的温床 。校园“港独”之所以滋长泛滥,是香港校园长期姑息放任郑松泰这样的“港独”教师给学生洗脑。郑松泰利用他的教师身份,为“热血公民”组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备力量。同时,郑松泰还无耻地欺骗香港的青少年,公然教唆年轻人参加暴乱,诋毁、攻击他们的父母,他声称:反对上街的家长是“猪”、是“港猪”,鼓吹年轻人要“与港猪划清界限”,并唆使年轻的子女们同他们的父母断绝关系,终生不相往来。其还宣称“香港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不停地向孩子索取”,“每一个父母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事没事都不断剥削年轻人” 等等。最后,他得出的所谓“结论”是:“爱不爱年轻人,在上街这件事会表达的一清二楚。”郑松泰在暴乱中的充分表演,使其离间亲情、泯灭人性的丑恶面目彻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倒转”国旗博眼球弄巧成拙丢饭碗2016年10月19日,在立法会点算人数期间,郑松泰将民建联议员桌面上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倒转,随即被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裁定行为不检而被赶离场,成为这届会议上第一个被赶离场的议员。2016年9月19日,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发新闻稿称,针对郑松泰的行为,现已致函警务处要求调查及依法作出检控。2017年4月10日,郑松泰接到通知,中区警署公众活动调查组就其2016年“倒转”国旗及区旗的行为,正式落案起诉“侮辱国旗罪”及“侮辱区旗罪” 。2017年9月29日,香港东区法院对此作出裁决,认定郑松泰两项罪名成立,罚款5000元港币。虽然毋须入狱,立法会议席也不受影响,但他任教的香港理工大学随后指出,郑松泰的操守和定罪与大学承诺的优质教育、及接受国际化的目标方向不一致,做出裁决将其剔除教师队伍,合同期满后,亦将不再续约。嚣张跋扈信口雌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近两年,郑松泰自以为是的本性暴露,频繁大放厥词,嚣张跋扈四面树敌郑。郑松泰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狂言:考虑在10年之内爬高10级,而议席就是达到爬高10级的手段。今年年初,当大湾区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之际,市民翘首以盼,郑松泰却口出狂言恶毒抹黑,在一个论坛上先是诬称“大湾区发展是‘贼船’”,进而恐吓说“大湾区毒害整代人”云云。 郑松泰本身在内地生活过,更曾在北京读博,本就深知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更应知道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依靠。其仅仅为了自私的政治利益,恶意攻击抹黑大湾区发展,这是彻头彻尾的“贼喊捉贼”,他以及反对派才是港人最要担心的“贼船”!当然,为了刷存在感,飞速发展的高铁也成为郑松泰攻击诋毁的对象。其引用“市民报料”假照片,造谣指高铁西九龙站天幕玻璃被超强台风吹爆裂,但连简单的现场求证都懒得做,谣言迅即不攻自破。郑松泰后又发声明假装道歉,实则仍“死鸭子嘴硬”,称照片“估计是因为倒影造成的错觉” 。郑松泰自当上立法会议员以来,除了大放厥词、信口雌黄以外,政绩乏善足陈,这次事件郑松泰连抹黑都懒得去做求证,让人直接打脸,真是人品和水平双低下。彻底放飞自我成为“港独急先锋”郑松泰成为“热血公民”组织核心成员后,为不断提升地位,彻底放飞了自我。其在“占中”期间多次组织激进暴力行动,曾因冲击警察防线而被拘捕,后获准保释。自2015年1月以来,其频繁组织“反水货客”行动,期间采取辱骂、人身攻击等方式进行暴力抗争。郑曾组织“热血公民”成员前往警察总部抨击警察“滥用职权”、“以言入罪”,甚至抹黑警察为“懦夫”,反对设立“辱警罪”。今年爆发“反修例”暴乱以来,郑松泰更是网上网下左右开弓,极力表现。在网上,郑松泰在脸书上发布《致全港警察的公开信》,在信中称冲突再这样下去,绝对会有人在冲突期间死亡,并恐吓下一个死亡的可能就是香港前线警察。 郑松泰还在信中引用2014年“占中”运动中被重判的七警为例,妄图恐吓、分化前线警员。近日,香港媒体还曝光出一段港独分子内讧的视频,视频中的港独极端分子亲口承认香港议员郑松泰有为暴徒出资。同时,郑松泰积极参加暴力示威活动。7月1日,身为立法会议员的他竟然带领暴徒冲进立法会,协助、教唆暴徒洗劫立法会,遭到香港市民和其他议员的强烈谴责。在7月27日发生的“光复元朗”非法游行中,郑松泰与黎智英、何俊仁、朱凯迪、罗冠聪等港独头目及骨干均赴现场参加指挥,煽动大批示威者不断冲击警方防线,投掷砖头、灭火器、雨伞等硬物攻击警察。警方宣布冲突共造成23人受伤。7月30日晚,郑松泰与朱凯迪等议员协助大批极端分子在葵涌警署外聚集叫嚣,其间堵塞警署大闸、占据附近马路、粗口辱警、涂污警署外墙,又围攻警察,致五名警员受伤。到了凌晨,郑松泰又煽动极端分子包围天水围警署,警署因此被迫关上闸门,现场还有人施放烟花,十分混乱。最终,事件造成6人受伤。现今的郑松泰,已与之前的文弱书生判若两人。而将其变得面目全非的,正是他内心中不断膨胀的政治野心。在牟取政治资本使自己飞黄腾达的路上,他算尽套路、穷尽手段,终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然而,他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其为自己铺设的“康庄大道”,其实是“穷途末路”。昨晚刚刚传来消息:郑松泰已被香港警方拘捕。(来源:有理儿有面)
如今的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如果想吃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点外卖,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代,那个时候就有电话送餐,但是使用的人比较少,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APP的出现,外卖行业开始了新的起步。早在2008年,手机开始革新的时候就有人看到了商机,这个人就是当时还在大学攻读硕士的张旭豪。张旭豪当时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并不缺少硕士生和博士生这类人才,张旭豪面临着毕业的后就业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让当年的张旭豪头疼,更是让如今的我们一筹莫展。最后张旭豪决定开始创业,发展的方向就是送餐这一块,当时的张旭豪并不满足于手机订餐,他还将眼光放在了未来的网络订餐上面,刚好当时交大软件系的叶峰也想向这方面靠拢,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始创业。在这期间,陆续又有康嘉.汪渊.曹文学加盟进来,五个年轻有想法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着未来,创业的风险,资金还有成功之后的利润,以及该为之付出的努力。后来在创业期间,张旭豪本来有一次去香港理工大学读博的机会,但是为了下定创业的决心他放弃了前去香港读书的机会,就连康嘉也为了这份计划而休学,叶峰也放弃本来能进入微软上班的机会,几个人各为了这份创业计划而牺牲了本该安稳的一生,就为了博一个有可能的创业成功。等到前期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饿了么正式成立,张旭豪在某次采访中有提到过这次的启动资金,都是他们几个的学费凑起来的,还借了一些钱。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是在怎样的一种窘迫下坚持过来的。而且在当时资金短缺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创业初期的信誉问题。送餐这件事,并不只是简单的接单然后送餐的,前提是你要有一个餐厅愿意将他这家店的电话订餐服务交给你,然后你才能有这个配送机会。他们当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为一个餐厅免费服务,前期基本没有赚到钱还一直在往里贴钱,那几个月他们每天的休息时间都只有几个小时,第一年是没有盈利的,还不断地在往里面砸钱,但是这样的砸钱还是有点用的,至少人气和口碑是积攒了起来的。后来,在2012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张旭豪五人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当时的饿了么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气,并且成为了当时的大学生和上班族必备的APP。但是并不止张旭豪一个人想到了外卖,横空出世的美团成了当时饿了么的劲敌,就在2018年的时候,饿了么和美团的补贴战争让它的价值达到了巅峰,但是也是在这一年,饿了么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那就是将饿了么用665个亿卖给了阿里巴巴。现在的张旭豪,在将饿了么卖给阿里巴巴之后,继续担任饿了么的董事长,他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让阿里巴巴重用他,并且他的身价也从创业刚开始的负债,到现在的55亿元,荣登《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十九位。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黄博宁 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陈青青】在反对派的煽动下,一部分香港年轻人连续数周参加示威活动。外界有不少评论认为,他们是将自身面临的问题都归咎于特区政府身上。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香港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一些青年陷入工资水平上不去、个人成长空间狭小、无法承担高房价等生活困境。与其做不理性的所谓“抗争”,或许他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在这些年轻人的身边,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成形。“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如同40年前刚迎来改革开放的内地沿海城市,将给香港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发展舞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主席李培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正尝试拥抱大湾区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他们为何在这里追梦2012年,尚在香港理工大学读博的林恒一申请创业基金,在香港数码港孵化器创业,研发大楼智能系统。2016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以下简称前海梦工厂)进入林恒一及其搭档的视野。他们认为,尽管在香港,地域、文化、业务管理等方面相对容易,但要研发智能硬件和开发云端平台,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和配套服务。相比较而言,在深圳运营的成本更低,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前海梦工厂于2014年正式开园,是面向深圳、香港乃至亚洲和全球青年的创业基地。最多可容纳200家企业进驻,并规定至少有60家是港资企业。林恒一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深圳的孵化器比香港成熟。“在香港创业,大部分人都从科技园和数码港提供的孵化器起步。但是这两家机构的运营与管理人员都有政府背景,在初创公司真正需要的资金和对接资源方面提供的帮助比较有局限性。而在前海梦工厂,孵化器交给具备不同创投资源和经验的公司、机构来运行,他们在把握创业者痛点、提供扶持方面做得很到位。”在前海设立办公室后,林恒一的公司在香港找客户、做项目,在深圳进行研发与制作,几年下来,积累了太古地产、恒基地产等一批在香港颇有名望的客户。他们打算于今年下半年在珠海高新区成立另一家公司,招募内地的销售和服务团队,打入内地市场。林恒一给记者列举了几个选择珠海的原因。首先,港澳团队在珠海创业得到当地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根据珠海高新区去年底出台的新政策,经批准的创业项目租赁200平方米以内的办公场所只需支付1元租金。其次,交通方便,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一小时生活圈”得以实现。第三,珠海紧邻中山,后者是可以率先开拓的市场。最后,珠海的生活和企业运营成本比深圳更低。同样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麦骞誉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2017年,他与校友创办了路邦动力公司,主营动感仿生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麦骞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现在的工作状态是香港待一两天、大湾区待三四天来回跑。现在,麦骞誉公司位于香港的总部处理算法、软件及硬件设计,而硬件组装、技术测试、机件结构已转移至大湾区。谈起在大湾区发展的优势,麦骞誉说:“大湾区给前来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住房补贴、减免租金、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另外,我们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广东江门的高校也进行产学研合作。”他认为,近年来,这片区域在互联互通方面不断进步,尤其是高铁开通以后,香港与内地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幅缩减,其中二线城市受益更加明显。说起与内地政府机关打交道,麦骞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各种手续类的工作仍然比较繁琐,但近年来,政策透明度有明显提升。他希望,未来大湾区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统一的政策和联网信息,省去每到一座新城市就要“重来一遍”的烦恼。香港青年与大湾区职业技能需求不对口?身为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自上任伊始就一直致力于帮助有志香港青年创业。不过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更希望说服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来大湾区工作与生活。毕竟,创业是少数勇敢者的游戏。以金融、法律等领域见长的香港青年,是否能满足大湾区制造业、科技、信息产业的职业技能需求?面对记者的提问,洪为民说,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有工科类的专业。也有大批职业和大专院校培养网络管理、计算机等应用型毕业生。认为香港青年只擅长传统专业实际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不过,由于香港制造业外移,这些专业出身的人在港未必有合适的对口就业机会。若能把握大湾区的机会,或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洪为民表示,大湾区的人才缺口是立体的,需要高精尖人才,也需要初级员工。香港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力、国际化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即便是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弱项也主要在英语能力上,动手能力和业务水平方面都比较有保障。“大湾区基本能容纳所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香港青年。”今年37岁的吴学明也是一名经常往返于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科技创业者,同时还担任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最近受到外界关注的香港示威青年不能代表沉默的大多数,但如何加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最近,吴学明正在紧张筹备8月底香港青年赴大湾区考察团。他告诉记者,这个考察团预计将有大约5000人参加,规模是同类考察团中最大的。一位香港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仅凭香港自身无法突破既有经济结构的局限性,需要得到大湾区的激发与带动。与此同时,要让更多香港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内地,需要他们突破本地媒体叙事,以更客观和开阔的视角看待祖国。吸引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工作与生活也面临一些障碍。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从出生、求学到工作都在香港,没有内地同龄人“南征北战”的经历。他们离开“舒适圈”需要不小的决心和勇气。此外,两地行业工资仍有差距、一些具体政策还有待落实等也是问题所在。相当一部分香港人对于大湾区的认知仍然比较陌生。洪为民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原因时表示,问题或许出在“相关性”上。内地和香港相关政府与机构的宣传侧重于宏观层面,说得比较笼统,不少香港人不知道大湾区和自己有什么关联、来到这里能做些什么、大湾区有什么地方优于香港。“香港人一般比较务实和谨慎,如果无法消除顾虑,就会止步不前。”洪为民说。“大湾区人”概念真正形成或需要两代人的时间从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同一年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发布,这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步成形。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推动建设大湾区主要有两个“初心”:希望将港澳与广东省的合作推向更高水平,建设能与旧金山湾区相媲美的国际金融、高端制造以及创新科技中心;希望将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两地提供更广大的经济腹地,也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解决香港的某些深层次矛盾,提供新经济增长点。方舟说,经过几年建设,大湾区已经初具规模。第一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陆续完成,基本框架及规划在逐步制定并落实。“港人港税”、青年创业基金等具体政策以及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中山翠亨等新区都在推进中。这些都为两地实现人才、资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表示:“大湾区现在看也许是比较超前的概念,但一定是正确且必然的未来发展方向。”洪为民认为,“大湾区人”概念真正形成或许需要两代人的时间。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最开始都只有5%到8%的人先行先试。现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或正打算北上,接下来可能就有20%的人跟上。当规模效应形成之时,大多数人就会接受这一概念。前述匿名香港学者对记者说,从改革开放算起,现在应该算是正迎来“港人北上”第三波浪潮。改革开放之初有大批香港商人北上投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许多外资在内地设立企业,它们聘请了很多香港职业经理人。那时候,两地的物质条件差距、港人对内地的忧虑都远超现在。而现在,两地互动进入全民化时代,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高于之前。“机遇会说话。只要国家政策稳定,待前人蹚道成功,港人在内地的社区和社团形成规模和示范效应并释放影响力,注重学缘、乡缘、亲缘、社缘的香港年轻人自然会前来。”
文/福布斯中国提到创业的初衷,李思阳博士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香港理工大学读博期间,他与同学一起发现校园使用的风扇都不是国产品牌,而是某美国品牌。“当时,我们就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我们能为这个领域做些什么?” 李思阳说道。李向阳就读的是电机工程学系、电力电子研究中心的硕博连读,主攻直驱电机本体设计、电磁设计及运动控制。经过多方面研究和对比,他们发现,国内传统的工业大风扇大多采用减速机,存在机械易磨损、体积大、安装难度高等痛点。因此,他们通过对电机的重新设计,用永磁直驱电机取代了减速机。这对于当时的国内工业大风扇来说,既是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一次颠覆性的突破和变革,更打破了国外核心部件垄断的局面。在解决传统工业风扇电机结构痛点的同时,这款直驱工业节能大风扇在市场终端也获得了很好的反馈。李思阳回忆道,大约在2018年,自己和同学一起创建了‘绿之树’这一工业风扇品牌。”同时,李思阳也通过这次挑战国外垄断的尝试,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国奥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李思阳博士艰辛创业路2018年11月,国奥科技正式成立,李思阳为联合创始人兼CEO。对于创业之路的艰辛,李向阳并没有过多的细节描述,但心中感慨万千。“当然,在畅想完美好愿景之后,都将面对残酷的现实,创业永远是机会与问题共存。”他说道,每当在问题中前进,启动每一件事都离不开热腾腾的激情,但完成一件事,都难以绕开严酷的考验。从起初南山科技园南区不足50平米的办公室,到现在将近1,500平米的总部及研发中心的南山国民技术大厦,以及近5,000平米厂房、100名核心技术和运营人员的宝安沙井生产中心。能耗、成本、资金、供应商、技术攻关等等……每个环节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达成目标的喜悦。同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无人回应的孤独,与自我的渐行渐远,从忘我到无我……香港理工大学的创业氛围一直非常浓厚,在各个领域都有创业者、实践者和变革者。李思阳说:“他们对学术的严谨,对专业的热爱,对创业的激情都深深鼓舞着我。榜样的力量,推动我一直走到今天,让我在一个又一个艰难时刻,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所有创业者该经历的我们都经历过了,所有过往皆是序章,这些年、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李思阳说道。艰辛创业过程,让李思阳对国内外先进制造的差距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他说:“为中国先进制造的崛起,吾辈当自强不息。” 但首先要做到的是,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对于技术创新如何引领行业变革,李思阳认为,这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没有捷径,没有诀窍,只有坚持和死磕。国奥科技的核心理念就是技术引领行业的变革,并不是单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要给客户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衍生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都是从理论研发导出的,并非对现有应用的改进。这条产品之路异常艰辛,且失败几率较大。然而,一旦成功,将带来行业的革命性变革。” 李思阳说道。国奥科技自去年推出线旋转电机以来,团队逐步完成从理论研发,到实际产品转化,再到终端客户验证的整个过程,并且针对各个不同的用户应用场景,形成了包含不同规格型号的直线旋转电机、直线电机、驱动器等在内的电机产品体系。在推动电机结构和驱动设计变革的同时,国奥科技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近一年来,公司通过在直线旋转电机、音圈电机过与半导体、3C电子等多个制造业客户端的接触和沟通,结合客户不同的需求与应用和现场使用反馈,又重新对重点产品线的性能、参数、规格上做了细致的规划,让各种类型电机的产品布局更加清晰。助力中国先进制造的崛起李思阳认为,助力中国先进制造、加速国产化,需要始终保持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力。2020年,在新冠疫情考验下,越来越多的产业遭受重创。同时,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充满机会。”李思阳说,国奥科技一直专注于中国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致力于改变国产高端制造长期以来对进口设备及零部件的依赖状况,坚持以产品的先进性、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及可靠性实现技术突破。李思阳说:“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行业开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将产品或方案做到极致。” 事实上,国奥科技的初衷就是把自主研发的直线旋转电机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做到极致,真正发挥出其特有的技术优势,让更多自动化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和认识这种新的电机技术方案,共同开拓更多的新应用场景。现阶段,国奥科技以直线旋转电机加力控驱动器为核心,对电机的力控性能和运动精度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并针对半导体制造后道晶圆的轻负载应用,开发出力控精度分辨率0.001N、且高速稳定的直线旋转电机,协助提升生产设备的柔性化程度,大幅提高晶圆封测的生产效率和出厂产品良率。未来,国奥科技发力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与电机应用相关的半导体后道晶圆封装/测试工序的自动化设备领域。李思阳认为,国奥会将把长远的目标分阶段去实践,求真务实是变革的根源,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相信时间会是最好的见证者。所谓“风口”,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机会,而是一个领域多年沉淀的集中爆发。创业其实就是拼尽全力的过程,最好的公司永远都处于创业状态。“当你努力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拼尽全力了。当你拼尽全力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这是李思阳最喜欢的一句话,其实也是对创业精神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