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湘大校园”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学子返校蔷薇

“湘大校园”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学子返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7日讯(通讯员 裴廷睿)按照2020年春季学期工作安排,5月16日至17日是湘潭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及全体研究生返校的时间。为落实好新常态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湘大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利用“湘大校园”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在前期“健康自查上报”功能模块的基础上,按照新常态防控的要求调整优化填报项目和内容,并增加“返校行程申报”功能模块,助力学子返校。返校学生通过在手机上点击“返校行程申报”,可以提前在系统中填报返校行程等信息,学工部门通过该平台统计返校学生到达湘潭市的三个接站点及时间的分布情况。根据汇总信息,学校统一调度接驳大巴,将返校学生直接接到学校,以减少风险;同时根据申报信息可优化接站点消毒防疫等工作人员的分配,为学生返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责编:肖畅][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脉冲星

《我的湘大》之袁亚湘:在湘大的四年

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湘大报到,至今已经过去36个年头了,可在这里度过的四年,在我的记忆中却依然是那么清晰,一切仿如昨天。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有幸考上了湘潭大学。在湘潭大学的四年时光,我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从一个无知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的研究生。湘潭大学是我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是我走向学术道路的起点。湘潭大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让我永生不忘。 (袁亚湘院士回母校讲座) 黄土地上的大学我进校时,湘潭大学复校还没多久,学校还处于建设初期。我来报到时,从湘潭火车站坐学校接新生的大巴来到湘大后,一下车就踩到了黄泥巴里。第一次远离农村老家,我特意穿的一双新“解放”鞋,马上就变成了泥巴鞋。那时,学校的第一教学楼还没有盖好,学校仅有的建筑是一个学生食堂和六栋学生宿舍(男生住西一栋至西四栋,女生住东一、东二栋)。我住在西二栋205,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宿舍住了十二个同学。六个高低床靠墙一边摆了三个,中间还放了十二个小桌子,把宿舍挤得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第一个学期,没有教学楼,我们很多课都是在食堂上的。吃完饭,赶紧把食堂布置成简易课堂就开始上课。有时,我们还得走上近两里路,去学校大门外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旁边的一排小平房去上课,这排平房的最南端是一个小邮局。 据说,湘潭大学是在学习“抗大”的指导精神下复校的。传说,当时的湖南省主要领导为湘大复校选址,来到羊牯塘北边的荒郊野岭,指着脚下说:“这里草都不长,废物利用,正好可办大学!”不过,湘大建在当时草都没有的黄土地上,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进校后,学校除了已有的六栋宿舍和一个食堂,以及正在施工的第一教学楼,其他就是一大片黄土地。学校后山的树都是我们学生们栽的。现在一片绿荫的秀山,当时是一座光秃秃的山。除了搞绿化,我们还捡石头,铺球场,回首过去,我很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基础建设。 (参加校园建设) 优秀的老师当年,老师们的条件比我们学生更为艰苦。由于没有教师宿舍,老师们都借住在学校周边村民们的家中,每天来学校上课都得沿着田埂,穿过农田,走上好几里路。即使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带着极大的热情,鼓足干劲为我们上课。我记得最深的是李寿佛老师给我们讲《数学分析》和唐佑华老师给我们讲《线性代数》。这两门最基础的数学课的主讲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特别是李老师的数学分析讲得非常好,引人入胜,这是我们班后来有不少同学爱上数学的直接原因。我的同班同学、目前任教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国际著名数学家许进超教授曾说过:“李寿佛老师讲数学分析是全世界最好的!” 所以,我们非常幸运,学校把最好的老师给我们上基础课,让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培养。学校还专门安排老师给我们几位学习好的同学开小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师们还辅导和带领我们参加湖南省高校数学竞赛。我记得在我参加的那次湖南省大学生理科数学竞赛中,一等奖获得者一共有四位,我们湘潭大学就占了两位。毕业考研时,我们班考研录取率很高。我考到中科院,许进超考到北京大学,还有不少考到其他学校,可见湘潭大学当时的教学水平是非常高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母校的老师不仅是在学习上精心培育我们,在生活和职业规划等各方面也给我们提供帮助。我记得和我考研有关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毕业考研时,当时学校复校不久,急需补充师资队伍,规定凡在湖南省数学竞赛中获奖者都不让考到外校。当时数学系的系主任郭青峰教授去和学校争取,让我报考中科院,让许进超报考北京大学,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对我和许进超的成长、对扩大湘大在外的影响都是有利的。第二件事是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为了考研复习没有回家,系主任郭青峰自己回了长沙,就让我在他的公寓里住了整整一个暑假,给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复习。这个暑假我还认识了住在郭老师家对门的中文系系主任王勤教授一家。他们看我一个人住在郭老师家里,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的照顾。王老师的爱人在学校宣传部工作,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习、再习当时还是中学生,我还给一习辅导过数学。 我们是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英文基础都非常差,来到湘潭大学之后,从最基础的ABC开始学英语。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学生组成了一个英语提高班,特地安排外教给我们上口语课。记得在提高班有一个有趣的经历,一次上课,外教请班上的陈华同学回答问题,指着她说:“The lady in the second row, please answerthis question.”陈华站起来,涨红着脸说:“I am not a lady, I am a girl.”惹到大家哄堂大笑。 在英语提高班,还让我有幸结识了不少文科的同学,比如,中文班的张效雄就是其中之一。 暗恋的女生在湘大我所在的班级——77级计算数学班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班级,是学校的优秀班级。我们的班长侯德明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的女儿,她非常关心我,多次找我谈话,鼓励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们的另一位班长曹畅桥是一位和蔼的老大哥。我们毕业时,是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离开的。毕业二十年之后,我们班同学回湘大聚会,全班四十多个人只有几个人没来,可见班级的凝聚力非常强。 那个时候,大学不允许学生谈恋爱。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热爱运动的我暗恋日语专业的一位女生,她是学校的女子百米冠军和排球队主攻手。据说,学校知道此事后还让外语系领导去找该女生谈话,要她不要和我谈恋爱,不能影响我的学习。八字没有一撇的事居然还闹得满城风雨。若干年之后,依然有不少校友好奇,问当年我到底是否和该女生谈过恋爱。还是和我同宿舍的老同学胡建的回答最权威:“在学校时,他们两个手都没碰过。那个年代大家保守得很!他们两个从来就没有单独见过面,每次见面不是晨跑就是打排球,我都在场。”我们班长侯德明大姐也不让我谈恋爱,她当时还给我说:“亚湘,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将来考研考到北京,等你到了北京,我在北京有好几个侄女,你随便挑一个!”现在回想,这种鼓励我好好学习的方法真是很有特色。 成长和收获在湘大的四年,我先后担任过班上的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积极参加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和锻炼了我的组织领导能力,为后来我在中科院担任计算数学所所长、数学院副院长等职打下了基础,感谢湘大给我成长锻炼的机会。 在湘大的四年,我非常热爱体育锻炼。我每天早上长跑5000米(从学校到羊牯塘一个来回,有几次还跑到了雨湖公园),风雨无阻。每天下午晚饭之前还要打半小时的排球。所以,打小身体虚弱的我,通过这四年的锻炼之后变得非常健康,我在学校运动会上还曾获得过1500米和5000米的第五名。 湘大的四年是我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四年,不仅是身高从1米69长到1米77,更重要的是世界观的形成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湘大的四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幸福的四年,不仅是有鲜花荣誉,更重要的是有许多良师益友!我感谢母校培育了我。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湘潭大学毕业的! (袁亚湘与同学席地演算数学题) 作者简介: 袁亚湘,男,1960年出生,湖南资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198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现任国际运筹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数学》主编、《运筹学学报》主编。曾获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杰出贡献奖等。 [责编:胡孟婷]

李伯超:我与母校湘大共成长

编者按七十载栉风沐雨,奋斗与荣光同在。七十载继往开来,中国已走向世界舞台,开启新的征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党建》杂志社面向全社会征集歌颂祖国的文章。今日,党建网微平台邀您一同欣赏优秀征文,下文为现任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伯超回忆恢复高考制度后自己的求学从业之路。李伯超:我与母校湘大共成长李伯超,1962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会理事,湖南省宪法学会副会长。恢复高考制度后的77级、78级和79级大学生当时被称为“新三届”,我正是“新三届”的大学生。“新三届”的人生命运与新中国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1979年,我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我是一名来自偏远乡村的农家子弟,在这之前我对这所大学一无所知,高考志愿也是班主任代为填报的。入校以后才对这所大学有了深入了解。湘潭大学是毛泽东主席故乡的一所大学,创办于1958年,1959年因故停办,1974年恢复建校,是毛泽东主席倡办、题写校名并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那时,由于恢复建校时间短,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学校建在湘潭市西郊的一片荒山上,很少见到花草树木,除了新盖的楼宇外,最显眼的便是荒凉的黄土坡。大部分老师住在附近农民家里,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夏天闷热难当,冬天寒风刺骨。但艰苦的条件丝毫不影响师生们的创业激情和对这所大学的热爱,整个校园生机勃勃。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近90所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许多学科的老师中不乏知名学者。因此,在1978年湘潭大学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的同时,几乎所有学科都招收了硕士研究生,这是“文革”后第一批招收研究生。湘潭大学办学起点之高,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高起点办学吸引了很多高质量生源,我所在班级不少同学的高考成绩就是全县乃至整个地区的头几名。湘潭大学的本科教育从一开始就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并一直保持到现在。1983年,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留校工作。从此,我在湘潭大学从事了30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2014年10月底,组织上安排我到相邻的湖南科技大学任职,今年7月又调我回到母校工作。可以说,我见证了湘潭大学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湘潭大学恢复建校时的办学规模只有3000人,办学层次只有本科教育。如今湘潭大学在校人数已达到3.7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770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教学部,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等9大门类。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近31万名毕业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湘潭大学迎来了新的更大发展机遇。2018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潭大学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学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潭大学的殷切期望,指明了办好学校的根本遵循。作为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来源:2019年第9期《党建》杂志)监制/慈爱民 责编/刘文韬 编辑/朱琳瑄 制作/朱琳瑄

红旗飘

湘大人与湘大精神

文/何云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湘潭大学校园中有好几片山林,其中连接南山与北山的那个山头,叫秀山。秀山上有一个亭子,名游息亭。亭子的廊柱上,有中文系羊春秋先生撰的两副对联: 漫天花雨传心法 镇日松风伴读书 倚栏披襟挹取风云雨露 举杯邀客摘来日月星辰 这对联真是大气。湘大人真是有福了,伴着松风读书,汲风云雨露,伴日月星辰,在书山学海中遨游,在天人合一中悟道……有人说,湘大是一片原野,在这片原野上生长的湘大人,充满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正如羊春秋先生的弟子,曾在中文系任教的孟泽教授所说: 这是一片不失野性和宽大的原野,在原野上长出来的花果林木,总是让人感觉到健旺丰沛的草莽气息和生命力,感觉到自由和生猛,当她逐渐成长起一份精致和文雅、严密和理性时,她就不止属于湖南乃至中国了。 在这片原野上生长的湘大人,也就创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湘大精神。 一 这片健旺的郁郁葱葱的原野,当初却是一片荒山。 1958年,在湘潭杨嘉桥湘江煤矿旧址上,湘潭大学诞生了。 这是毛泽东主席家乡的第一所大学。主席为之亲自书写了校名,并嘱咐“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但是,因为国家经济面临困难,仅过了一年,学校就停办了,招收的一届学生也被解散。 1974年,适应要把湖南建成工业省的需要,湘潭大学恢复。名为恢复,实为重建。在湘潭市西郊的一片荒山上,便有了“文革”后期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一所文、理、工综合性大学。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 据说1958年,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大跃进大炼钢铁,把树砍光了。森林成了荒山,成了坟场。当地人称之为鬼坳子,晚上无人敢从这里经过。 因为只有黄土,这块土地又被称为黄土高坡。后来有学生办刊物,就叫《黄土地》。 因为这一片地方属于羊牯塘,又有人把这个没有羊,却四周都是田野,不时有耕牛穿过的学校,戏称为“羊牯塘大学”。 学校的老师职工,都来自全国各地。而当他们一踏上这片黄土地,便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湘大人。 建校初期的这批湘大人,他们也往往拥有一些共同的记忆:艰苦创业。正如曾担任湘大校长的罗和安教授在《可爱的湘大人》中所写到的:“荒山一片,楼无一间。……头顶蓝天,脚踩黄土。搭草棚,住农家,点煤油灯,成了他们的第一课。雨天打着雨伞备课,夏天将双脚伸进盛水的桶内以避蚊虫叮咬。一间草棚既做食堂,又做会场,还要作为师生活动室。” 据说,当时还流行过一首打油诗:“交通靠腿跑,通讯用嘴叫,搬运双肩挑,供应全凭票;晴天一身汗,工地把土挑,雨过两脚泥,备课油灯照。” 还有人写诗《煤油灯下的精神》(谢深泉): 煤油灯光明又亮,竹篱茅舍好地方。 冬寒夏热身体健,蚊虫奏乐备课忙。 一斤米,半两肉,粗茶淡饭格外香。 一双胶鞋一把伞,风雨无阻登讲坛。 …… 可奇怪的是,许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这一切,却没人叫苦,反而把这一切当作了一种“甜蜜的苦役”,苦并快乐着。他们当年为什么选择来湘大?来考察时哪怕面对满目的荒凉,居然也没有退却。就像中文系的刘庆云老师,本来在广州的新闻单位,听说湘大招人,1976年春趁工作之便来看看: 一看,这里除了几座茅草棚外,几乎一无所有。远处矗立着几座黄土高山,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呢!唯有周围没有下种的水田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亮,那散布在村落的农舍偶尔传来几声鸡啼。但我还是下了决心:“来!”这决心是怎么下的,自己也说不清,是故乡情的牵系,还是一股创业的冲动在内心升腾? 从外省来湘大的老师,不少都是湖南人。也许,湘大代表的是对故乡的牵挂,是一解那绵绵不尽的乡愁。而更加重要的,无论湖南人还是外省人,他们都是有一个“梦”:“毛泽东主席为湘潭大学题名,全国人民就有了办好湘潭大学的梦想。”以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著称的徐泰来教授如是说。他把自己称作是一个“圆梦者”,其实很多来湘大的老师都是。 正是这份抱负与情怀,让那时的湘大人,哪怕条件再艰苦,也不抱怨,而是以苦为荣,苦中求乐,将困难当作人生的考验,将创业看作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老师疑惑:“那如火的激情,冲天的干劲,是从哪里来的?至今我还不能作出完整的回答”。 那本来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曾让一代人激情满怀。而对湘大人来说,“荒山起家,劳动建校”,也就造就了一种湘大精神:理想主义的追求,吃苦耐劳的品格,以校为家的情怀。 有人用“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来概括湖南人,它也成了湖湘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个词用在艰苦创业的湘大人身上,更是恰如其分。尽管有的老师,来湘大报到时,当拿到学校发的仅有的两样东西:斗笠和煤油灯,忍不住吧啦吧啦地掉下泪来。但他们很快接受了艰苦的条件,在湘大扎下根来。并在教学科研之余,投入到建校的劳动中。挖山、挑土、植树……硬是让一片荒山变得大楼林立、绿荫如盖,这其中支撑他们的正是那种吃苦耐劳、执着霸蛮的精神。 韶峰高,湘水长, 人文胜地,科教殿堂 恰同学少年,扬青春航帆 经风雨,求大道 博学笃行做国家栋梁 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湘大的校歌、校训,昭示的是湘大人的理想与追求。 二 校以地传,地以校显。湘潭大学位居湘潭市西郊,曾因交通不便,与长沙的学校相比,尽显地利之劣势。而从行政区划上说,长沙是湖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湘潭尽管是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曾荣耀一时,但时过境迁,湘潭只能是长沙的陪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日益被其它州市,包括它身边的株洲盖过之势。长株潭三足鼎立,湘潭日渐退居末位。 其实,从文化的角度说,湘潭乃湖湘文化之源头。而以湘潭、长沙为中心,方圆几百里,构成了湖湘之核心。而它也由此造就了湘潭大学之文脉。 2018年7月,传出一则消息,在湘潭隐山碧泉书院的旧址,将恢复重建作为实体的碧泉书院。而在湘潭大学,也成立了作为研究与教学二级机构的碧泉书院。 碧泉书院最初名碧泉书堂,由宋代理学大家胡安国在1130年兴建。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自成一家。胡安国讲学碧泉,传学其子胡宏及弟子,胡宏传学张栻,张栻讲学岳麓书院, 王闿运称“胡开潭学,朱张继响”,由“潭学”“隐山之学”而“湘学”,湖湘一脉学风由此传扬。 后来,胡氏后裔将碧泉书院改为祠,取名胡文定公祠,专供祭祀。祠有一门联:“海纳百川,院育千人。武夷道脉,湘楚名家。” 由心性之学而“躬行”、“致用”之学,内圣与外王、道德与事功之结合,由胡氏父子开启的湖湘学风,在700年后一代湘人中得到完美体现。湘乡人曾国藩即是其代表。曾国藩是书生,却由“书生”而“出将入仕”,以“从灵魂深处生长出来的理想主义怀抱与‘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实践精神”(孟泽《君自故乡来》),统帅以湘乡人为主组成 的“湘军”,从边缘到中心,成就了“同治中兴”。而湘军那种朴拙、倔强、生猛、强悍的品格,也成了湖湘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后,从湘潭一个小山村——韶山冲走出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坦陈一生“独服曾文正”。他感慨于“国民性情,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殷殷召唤“安得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少年心事当拿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大政治家与大思想家的自我期许,完成了立言立功之伟业。 中文系七七级校友高源曾撰《四十年来谁著史——湘大早期人文风景中的家国情怀》,历数湘潭大学之人文渊源。以湘大为圆心,以两百公里为半径,在这个人文荟萃的版图上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近代顶级历史人物:陶澍、贺长龄、贺熙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王闿运、谭嗣同、唐常才、黄兴、宋教仁、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李富春、蔡畅、蔡和森、李维汉、李立三、胡耀邦、朱镕基、齐白石等等。高源强调:“湘大从诞生之日起实际上就烙有鲜明的湖湘文化胎记,它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赓续与传承正宗的湖湘文化,而湘大本身文脉的刷新与升华,新时代校训的铸造与淬火,也必须以湖湘文化作为原动力,由此湘大人也就有了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觉,这也应当成为湘大人永恒的精神信念。” 曾担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的彭国甫教授在为《回望湘大——湘潭大学五十周年回忆录》撰写的序中,提到湖湘文化有三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改革精神。湘大在某种意义上,传承的正是这样的精神。六十年来谁著史,湘大建校六十年,涌现了许多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开启了一个个的新“学”,沧南开启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尹世杰的“消费经济学”,杨向群的“马尔可夫过程”研究,袁龙蔚的“流变力学”……都名垂学史。以小小的中文系而论,姜书阁、羊春秋、肖艾、彭燕郊、王勤、曹让庭、张铁夫……在各自的领域,都曾独领风骚。湘大的学子呢,吃苦霸蛮的精神,在学生身上也得到延续。他们在校时,刻苦攻读,毕业后,在各行各业,风生水起,为母校争得美誉。曾担任湘大党委书记的彭国甫曾说:“湘大的学生充满精、气、神,非常大气;湘大的学生就像洞庭湖的杨柳,倒插着也能长大。也许,这正是湘潭大学的优良传统、高尚文化和崇高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这其中,便有着湖湘文化的某种精神的血脉。而湘大人,无论是教工还是学子,便在文化传承中,将其发扬光大,建构了一种新的湘大精神。 三 文化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湘大的文化精神也是这样。 如果说湘大是一片原野,湘大人在这片原野上,自由地成长,完成“思想上的成人礼”,正如湘大中文系95级的一位校友所写的: 一进来才知道,这个宽广的山坡就如一片思想的原野。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在这里肆意穿梭。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布满校园,记忆中最美的是狗尾草。湘大风大,狗尾巴也摇得格外欢畅,一种野性的力量在接力棒似的传递。呵呵,前辈诗人怎么形容湘大的风,你就知道草摇得多么猛烈:“湘大不刮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正是在这种疾风知劲草的氛围中,生命力、生猛、自由,渗入了每一个人的骨头。 是的,正是那份自由和生猛,让年轻的湘大充满了活力。后来,在中国高等教育一轮轮重新洗牌的大潮中,过于朴实,不够圆滑的湘大,似乎有点落伍了。湘大人在需要迎头赶上的同时,也许又还需要保持那份自由、淡定与从容。 湘大在某种意义上,是个“移民大学”。1974年11月,教育部向江苏、湖北、辽宁、吉林、广东、陕西、四川、北京、天津、上海等10省市发出《关于请求支援湘潭大学部分师资和图书的通知》,得到各省市的积极响应。1975到1978年,就有620多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0多所高校的教师,汇聚湘大。学校求贤若渴,在引进人才往往需要在政治上层层审批,“过五关斩六将”的情况下,当时的校领导提出: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是好教师,就不要因为其无关紧要的问题而迟疑不决。一些有种种“历史问题”刚刚或尚为平反的老师,如著名诗人彭燕郊,流变力学专家袁龙蔚,哲学家汪树白、古文献专家韩长耕等,都由此被湘大引了进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湘大”走到一起来了。这也决定了湘大精神的“包容”性。湘大既有着先天的红色基因,又像一片未开化的原野,有着一分野性和草莽气息。它既曾占据政治的中心,又处于地理上的边缘,有着一份来自乡村的素朴与单纯。它是自由的,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在“纯朴中透着野性的豪气,平静中蕴藏着创造的‘人欲’”(王立新语),另一方面,它又越来越具有一份精致、文雅与理性,具有着思想创造的活力。 曾任湘大校长的潘长良教授曾说:“湘潭大学应该成为一流的学术研究之所和思想诞生之地。”八十年代的湘大,百废待兴,群英荟萃,各显其能。以哲学而论,当时中国哲学分为三个山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毛泽东思想,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而当年湘大哲学系由三位名师沧南、汪澍白、王守昌三位先生,担纲这三大学术版块,构筑了湘大校园中哲学的“三道拱门”,门户之见固然有之,但和谐共存、百家争鸣却是当时湘大的主流学术风景。沧南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78级的范贤超以马克思主义“改造论”为研究课题,力创新见。学位论文请当时中国哲学界的两位权威评审,其中一位对论文予以了肯定,另一位却认为“论文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色彩,不予评价”。学校有关部门为了维护学位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特聘请这位“不予评价”的“权威”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而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著称的王守昌教授把湘大当作自己的“情感家园”,说他首先要感谢湘大的是为其“创造了自由思想、独立思考的一个空间”。 那是一个纯真的时代,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如果说毛泽东思想研究是湘大人文学术的重心,当辅之以国学与西学,它便构成了湘大的完整的人文思想的风景。近期,毛泽东学院与碧泉书院在湘大的成立,也许,便预示了一个新的开端。 湘大的学生呢,不仅以勤奋好学、嗜读如命著称,他们的思想也曾极为活跃、开放,70、80年代之交,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在77级中文班的推动主导下,学校学生会曾创办了一份铅印刊物《来者》,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湘大人的壮志豪情。79、80级中文班几个喜欢写诗的同学,还组织了一个诗社,以彭燕郊老师的一首诗《旋梯》命名: 上升,上升,上升中延展的圆形。 圆在伸展,流利的弧线在运动, 螺旋形追逐自己,永远追逐,分不出段落。 起点是上升,中途是上升,终点也是上升。 …… 上升,螺旋形没有后,没有前,取消前后。 上升,从六个角度抛弃前后。 上升,只有高和更高,取消低。 螺旋形的规律是:终点也不是结束。 “旋梯”诗社中国大学卓有影响的诗社之一,薪火相传,历经三十多载,现在还在。而2015年,一位毕业的中文系校友张雷,回到母校,在学校边上,创办了一个名为“旋梯”的书苑。彭燕郊老师去世时,学生袁铁坚曾在追悼会上说:“因为彭燕郊,我们心底深处永远都有一块属于诗和文学的天地。”而张雷说,他之创办旋梯书苑,要追寻的,是旋梯“那尖峰,那无垠的碑碣,那发着冷峻的光的,最亮点”。 一位诗人,一个诗社,一方书苑,一所大学,这里面便有着某种精神的传承。旋梯,上升,不断地上升,只有高和更高,没有终点,也正代表了湘大人的一种追求。 四 一个大学的精神,首先在人。 湘大精神,就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支撑起来的。他们中既有著名的教授,也有普通的老师、职工、学生。 因为被列为“胡风分子”,历经磨难的彭燕郊老师,1979年来湘大的时候,谈到当时学校的氛围:拨乱反正,一切从头再来过,节庆般的日子,浓郁的狂欢气息,“和所有经历过不堪回首的噩梦般的十年‘文革’的人一样,沉浸在庆幸美好憧憬终于再一次亲切闪现的大欢喜里,一切都那么鲜亮、温煦、贴近,几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有一种被爱和可以勇敢去爱的幸福感”。 正是这种“幸福感”,使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尽管条件艰苦,却乐在其中。数理系的李寿佛教授在《荒山建校回忆》中谈到自己给第一届本科生数学、计算、电子三个班上大课的情景:在食堂,靠墙壁两条破旧的长凳上搁两块黑板,临时用砖头垒一个讲台,便是教室了。写黑板时老师需要站到凳子上去: 一件不如人意的事终于发生了。有一次当我写完黑板字之后,从长凳上下来时,哗的一声响,差点儿跌了一跤。仔细一看,原来是罩裤被黑板上的大铁钩划破,出现了一条长约20厘米的裂缝。然而教室里100余听众并没有因此而哗然,更没有人嬉笑。 讲课继续进行。教室里除了我讲课和写黑板的声音外,还是鸦雀无声。 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走出了袁亚湘、周向宇、许进超等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任教的国际著名数学家许进超教授,许多年后还记得李老师的课,说:李寿佛老师讲数学分析是全世界最好的! 曾担任湘大校长的胡学军曾在《催人奋进的湘大精神》中写到湘大的不少名师,如何在科研之余,潜心于教学,其中写到张铁夫教授:“他教态从容,讲解自如,内容充实,逻辑严密,声音流畅,语速适中,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张铁夫老师是我的硕士导师,7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来到湘大,便把整个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湘大。张老师74岁时,最后一位博士毕业,便直接从讲台进了医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许,这里面便包含了某种可贵的精神。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有了某种精神,有时物质就不一定是第一位的了。七六级中文系学生,后来成为著名作家、花城出版社社长的肖建国在题为《回望湘大》的文章中,回忆当年上课的情景,教学楼刚刚竣工,尚未启用,一排简易平房便成了教室: 当年建房子的工人大约想着那些房子是临时用一用的,有点随意,做工粗糙,极不认真。顶上的屋瓦,很不严实。晴天,从瓦缝里漏下的阳光,东一条西一条,我有时会看着阳光中浮游的灰尘,发一阵呆。如果天降大雨,麻烦就多了。漏雨是肯定的,这里滴一滴,那里滴一滴,滴滴嗒嗒之声不绝于耳。有一次雨下大了,突然“哗”的一声从讲台的顶上泻下一注雨水,浇了老师一头一脸。满座哗然,我们的老师真是让人可敬。完全地处变不惊,只是掏出小手绢,四指压着,在左边脸上摁一摁,在右边脸上摁一摁。摁干了水渍,走到座位中间来,继续讲他的《诗经》:“关关雎洲,在河之洲……”竟是更加抑扬顿挫。 有如此从容淡定敬业的老师,学生想不好好学都难啊。肖建国还提到一件事,那时书籍匮乏,有同学经常去老师家借书。有一次一位女同学上老师家借书,老师住在乡下,那位同学要的书还捆在行李包里,十几件行李堆着,老师叫上丈夫帮忙,一件一件行李打开,一连开了七八件行李,才把那本书找着。借了书,又聊了一会,不觉夜已深沉。那位老师又同丈夫一起,打着手电筒把女同学送回学校。还有,系里的资料室,当时不让学生借书,便有老师让学生开了书单,借了书,出门,转身就给了学生。 这正所谓春风化雨,大地师恩。老师兢兢业业地传道授业,学生呢,刻苦地学。中文系的高源在《湘大往事杂忆》中谈到,“湘大精神”体现在那代莘莘学子身上,就是“嗜读如命”和“执着霸蛮”。 湘大地处湘潭市西郊,一度交通不便,这种封闭的环境,反而为潜心读书提供了便利。那时学习条件艰苦,12个人住一间宿舍,夏天没有电扇,有的同学就用铁桶装满凉水浸泡双脚,一边驱暑避蚊,一边读书自乐。读书,买书,那时的湘潭市新华书店,如果到了批新书,在购书的长队里,一定有不少就是湘大的学生。有时,书买不到,就抄。据说有一次,中文系的王鲁湘约上湖南师大的几位好友,准备同游岳麓山。不料在在朋友的宿舍,看到丹纳的《艺术哲学》,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爱不释手。朋友告知,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归还。王鲁湘将这本35万字的书翻了翻,做出决定:要把这本书抄完!当即告别朋友,买了张回湘潭的车票。一回到学校就开始夜以继日地抄书,一个人抄不来,就找来同学帮忙。熬了一周的时间,用完了一瓶多墨水,终于把《艺术哲学》抄完了。 湘大学生好学的传统,也一直被延续下来。图书馆、自修室,永远人满为患。听讲座,参加学术沙龙,从来无须“号召”。前些时,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向远教授来学校讲学,讲日本文学的美学精神。讲座安排在图书馆的报告厅,可以坐300多人的大厅,不仅座无虚席,讲台前的地上还坐了好几排,大厅后面也站了几排。望着被学生塞得满满当当的大厅,王教授问:是学校组织来的吗?学生答:都是自愿来的。王教授不禁感叹:凡讲座,由校方组织来还需用学分做诱饵的,那是三流学校,来去自愿且能保证一定人数,就算二流。如果自愿来还如此满满当当,那这个学校的学生一定是一流的。 “大学之义,不仅在于有一批智推先觉、学启后贤的名师,亦在于有一批探奥索微、穷流究源的学生。”湘大历史系校友、著名党史研究专家、中央党校韩钢教授如是说。有了这样的老师和学生,那这个学校离真正的一流也就不远了。 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湘大校园,曾流行一个说法:“北有北大,南有湘大”。 湘大一度可能被命名为毛泽东大学,而广东有一所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中山大学”,于是这说法又有了另外一个版本:北有北大清华,南有湘大中大。 这类似于湘大的广告语,当年的湘大人,也经常是以此作为诱人的愿景,来招贤引凤。 这广告语与其说是事实,毋宁说更多地代表了湘大人的自我期许,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与情怀。 最终湘大没能办成北大。在改革开放、中国高度教育飞速发展的大潮中,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省唯一、全国16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湘大前进的脚步似乎反而慢了下来。 原因可能很多。湘大建校初期的异军突起,得益于红色基因带来的“红利”,而后来一度被冷落,恐怕也源于此。这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还有,因为地缘和一些人为的因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湘大,丧失了发展的很多机会。 还有,从自身的角度说,湘大人过于朴拙,在变化了的时代,不会“做秀”吸引眼球,不会“作死的搞”,也就显得有些落伍了。 还有,湘大所为一所现代大学,有时又像一个“都市里的村庄”。村庄里的“村民”们,亲密无间,互助互爱,有着一种高度的内部和谐。但“人情社会”里,“人情味”太重,有时未必都是“正能量”。 湘大是一片原野,当这片原野日益成了精致的苗圃,固然越来越漂亮、赏心悦目了,但也可能会少了些野趣,少了些无拘无束的创造的活力。 有校友说,“原野上的湘大,有着特有的宁静和质朴,是修身求学的绝佳之地。湘大,有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昂然进取的锐气、海纳百川的大气,经纶日月的勇气、浩然盛大的正气和敢为人先的志气”。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些被边缘化,且在地缘上有着先天不足的湘大,更需要一些沉潜与镇定的底气。湘大在“红色”的底色之外,似乎还需要更多的一些自由、包容与大气,需要更多更独特的一些科学与思想的创造性的成果,以真正地成就其“大”。 哈佛、剑桥、牛津……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学,不也都是自生于“小地”吗? 当然,一个大学之“显名”,除了本身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你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学生,有多少杰出的校友,还有就是校友对学校的忠诚度。复校四十多年来,从湘大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当他们走出湘大,也就让“湘潭大学”这几个字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得以传扬。学校与学生,永远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今日,学子以学校为荣,他日,学子为母校争光。有人说,湘大八十年代毕业的校友,对学校忠诚度的是最高的,因为那时的湘大也最有活力。后来,学校的发展没达到人们理想的期望值,不少校友对湘大“恨铁不成钢”,也有校友刻意回避自己的湘大背景,但更多的,是永远为母校而骄傲,对母校一往情深。 著名湖湘学派研究专家王立新在《湘大是一片原野》一文里说,他常常“被‘湘大人’概念感动得不知所云”,“纵然有再多憾与怨,终究也化成爱与恋!”这也许表达的是许多湘大学子的心声。湘大中文系96届校友曹辉用《那份情哟,用一生都解不开》表达对母校的情怀。曹辉当年以所在地区文科第一名,全省第八名的成绩考入湘大,毕业后做过《三湘都市报》记者,现任湖南日报社湘潭分社社长。他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宣传母校,被人戏称为湘大的“新闻发言人”。他在做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新闻天地》副总编辑时,开辟了一个“湖湘文化人物”栏目,结果“湘大系”的教授和校友差不多占了半壁江山,我自己当时在中南大学,也沾“湘大校友”的光,忝列其中。这种“以权谋私(公)”,其实对他个人的“仕途”,未必有利,但他“明知故犯”,他说自己对母校爱得简直有点“变态”:“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湘大这2600多亩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对湘大人来说,无论你身在何处,用中文系宋德发教授的话说,“母国就是湘大”。杰出校友袁亚湘院士在《湘大四年》中谈到自己的“湘大情结”: 湘大的四年是我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四年,不仅是身高从1米69长到1米77,更重要的是世界观的形成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湘大的四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幸福的四年,不仅是有鲜花荣誉,更重要的是有许多良师益友!我感谢母校培育了我。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湘潭大学毕业的! 中文系七七级校友袁铁坚写《我的心在湘大》: 我的心在那片多情的黄土地, 我的爱人是永远的湘大。 袁铁坚先后担任湘潭大学深圳校友会的秘书长、会长。湘大深圳校友会以其凝聚力、组织力、活动力和影响力,在深圳的全国高校各校友会中间出类拔萃,被媒体人称之为“湘大现象”。是的,湘大人可以在校园里素不相识,但毕业后无论在哪里,凭着那被“黄土地”浸润过的特殊的气质,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拥有了一种特殊的缘分。 清华大学教授、凤凰卫视著名节目策划人、主持人王鲁湘曾为同是湘大校友的潘友林的一本书《一个人的奥运——潘友林广告剧本300个》写过一篇序,说到潘友林在北京多家知名广告公司偷师学艺之后,南下深圳打“高的广告”的天下。他广发英雄帖,延揽的精英尽是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名校的毕业生。他还要将自己的母校——湘潭大学也强行摆在名校之列,且作为名校第一名广而告之。 都言此人疾,谁解其中味?当年刘翔,打破了亚洲人、黄种人不可能在短距离赛跑项目上夺世界冠军的定律,他用一句“亚洲有我,中国有我”的宣言,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而湘潭大学在当代中国高校的激烈竞争中,或许就像田径场上短跑项目中的黄种人,虽不强大,但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就像张雷说他之所以要在小有成就时从上海回到湘大,创办旋梯书苑,是因为一个文学梦,一种湘大情怀。旋梯书苑收藏了许多与湘大有关的照片、书籍、文物,被人戏称为“湘大第二校史馆”。它还常常免费为湘大各种学术沙龙、讲座提供场地、服务,学生呢也喜欢待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看书,它成了湘大人的一个精神园地,这种经营方式却注定了它赚不了钱。张雷说,他“不过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小人物,骑着瘦马,提着长矛和盾牌,毅然走上了行侠之路”。 新时代的湘大,也有点像堂吉诃德,世道已经变了,却仍然壮志凌云,希望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恢复往日的荣光。 一个人的奥运,意味着与全天下高手一比高低的勇气。潘友林以他的广告,喊出了“湘大有我,中国有我” 的强音,而当无数的湘大学子,组成一支巨大的队伍,也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奥运”,一个堂吉诃德的“行侠”,而是万人、十万、百万人的冲刺,终将汇成一股伟大的力量。当然,在这长距离的中国大学马拉松式的竞争中,更需要湘大人永远葆有自己的一份勇气、毅力、耐力、决心和信心。 结 语 湘大的校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建于1985年。后来,校园几经扩张,三道拱门逐渐失去“门”的意义,而成了湘大的一个记忆符号,一种精神象征。有人说,它代表湘大是文、理、工综合性大学,花篮形底座把三个拱门连接起来,又寓示了文、理、工的连接,多学科交叉发展。有人说,三道拱门代表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每一道门,像钥匙,开启知识的殿堂;像汉字的“人”,门很高,这是知识的“巨人”,三人成众,众志就能成城,三生万物,一切皆有可能;还有人说,三道拱门合在一起像汉字“山”,不断进取、勇登高峰。而拱门的顶端,是开启的,一个开放的大学,上升,永无止境,永远也没有终点……还有有心人考证,说设计的三道拱门单壁弯折处高度为13米,双臂合起的总高度是14米,这叫“一生一世”。 是的,踏进三拱门,你就注定了与湘大的“一生一世”的情缘。周益春校长在2018年开学典礼致辞中,对刚入湘大的学子说:一朝跨进三拱门,此生都是湘大人。 今年是湘大建校60周年,复校44周年。人说六十一甲子,是人生的一个轮回,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湘大现任党委书记黄云清教授提出,要在湘大复校70周年前后,实现把湘大全面建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的目标,这是湘大人的使命: 韶峰高,湘水长, 荟萃中西,传承湖湘 兴千秋大业,谱天下华章 通古今,怀忧乐 盛德日新做国家栋梁。 是的,每一个人,无论教工,还是学生,无论你来自何处,去向何方,你曾经在三拱门里待过,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湘大人,你就在书写湘大故事,参与湘大精神的建构,谱写湘大未来的华章。 ——2018年8月11—16日初稿于大理洱海边,2018年8月26—9月1日修改于湘大书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曹漾][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快乐星

湖南最强的4所“双非”大学,其中一所即将入列双一流!

湖南作为著名的高等教育大省,在顶尖大学的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所双一流高校。但除此之外,湖南还有一些实力强劲的省属普通院校,它们在服务地方战略需求、培养地方人才方面做出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名牌大学!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湖南最强的4所”双非“大学吧!01湘潭大学 —— ”计算湘军,湖湘明珠“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毛主席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与湖南省支持高水平大学和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湖南省共建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湘潭大学作为上个世纪首批全国重点大学,直到今天整体实力依然能够盖过部分211!尤其是近两年来,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的湘潭大学发展神速,即将入选下一批双一流!湘潭大学标志性建筑”三拱门“在学科专业方面,湘潭大学表现非常出色,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11个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5个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湘潭大学获评9个B类学科,11个C类学科。虽然没有A类,但湘潭大学这个成绩含金量是很高的,超过了半数211高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湘潭大学参评的学科基本都是热门学科,参评学校很多,在其中取A难度相当大,但也说明湘潭大学学科比较均衡,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并且湘潭大学还拥有全球ESI前1%的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4个学科。更重要的是从多方面消息来看,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科有极大概率入选下一批双一流!此外,湘潭大学拥有着湖南其他普通高校可望不可及的保研率。据统计,湘潭大学2018年保研率为12.91%,超过了湖南师范大学的12.43%,相比之下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华大学等一众高校的保研率甚至不够湘潭大学的零头,均低于2%。而保研率对大学生们来说是实打实的好处,获得保研资格相当于免去考试直接踏入研究生的大门!因此,湘潭大学可以说是目前湖南最具潜力的一所大学,所以趁分数还没上去,赶紧报考吧!02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之魂,电力之光 ”长沙理工大学标志性建筑物“九云方鼎“长沙理工大学简称长沙理工,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由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正如校歌所言,长沙理工大学可以说是是湖南交通电力行业的龙头高校,是当之无愧的“交通之魂,电力之光”! 国家电网、中建在湖南的招聘会,绝大部分也都在长沙理工大学举行,因此如果就读了长沙理工大学这两个专业,就业是肯定不用愁的!学科专业方面,长沙理工大学虽然不如湘潭大学,但和其他省属高校还是拉开了差距的。其拥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7个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以及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ESI前1%学科。同时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长沙理工大学大学获得了5个B类和10个C类学科,土木工程更是获得了B+。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理工的性质,这个成绩已经非常漂亮了。值得注意的是,据长沙理工大学的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长沙理工大学毕业生共6921人,总体就业率达到95.52%,平均薪酬达到每月5565元。因此对于计划大学毕业直接就业的湖南同学来说,长沙理工大学不失为明智之举!03湖南农业大学 ——“以农立校,服务三农”湖南农业大学,简称“湖南农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农业大学可以说是湖南行业特色最明显的大学,涉农学科建设十分突出,开设的农学专业非常全面,湖南学子如果立志学农,湖南农业大学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学科表现方面,湖南农业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2个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且湖南农业大学的动植物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的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4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十。湖南农业大学的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劲,学校现有在职在岗专任教师1392人;专任教师中,有留学经历的达到20.11%,拥有正高职称人员300人,副高职称人员539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6人,美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此外,湖南农业大学全职院士数量在全国农业类高校位居前列,截至2020年学校有官春云、邹学校、印遇龙、刘仲华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因此喜欢农业类专业的同学,可以仔细考虑湖南农业大学!04南华大学 —— “国防俊杰,白衣战士”南华大学,简称“南华”,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5月合并组建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南华大学虽然在整体实力上远远不及前面三所高校,但其具备的“核特色”和“医品牌”却为其在湖南高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南华的“核特色”来自于合并的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和原隶属于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因此合并后的南华大学核类专业实力非常强劲。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华大学的核科学与技术获得B+,位列全国第七,超过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2018年2月,湖南省首家核领域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落户南华大学。而在就业方面,南华大学核类专业学生绝大部分进了中核集团、国家核电等国企单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南华大学的“医品牌”则是继承了湖南著名医学院校衡阳医学院的衣钵,这使得南华大学的医学在省内仅次于中南大学,实力十分突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华大学的基础医学获得C+,位列全国前50%。临床医学也是ESI学科全球前1%的学科。并且80年代协和、中山、厦大、上交等高校医学院院长都出自南华大学,在湖南省内南华大学的医学生占据了各市县级医院的半壁江山,源源不断地为湖南本土医疗事业输入新鲜血液。除了以上四所高校,你认为湖南还有哪些优秀“双非”大学呢?有想法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最后,喜欢这篇文章的看官不要忘了点赞哦。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湖南高校的新鲜事!

侍铳

好样的!湘大学霸寝、学霸团体、学霸班遍地开花

随着2020年保研、考研尘埃落定湘大学子喜报频传学霸寝、学霸团体、学霸班等榜样团体大量涌现快和小湘来观摩这些学霸团体是如何炼成的吧!1、学霸寝室知识产权学院一寝室全员读研琴湖8栋326寝室4名女生都是2016级知识产权1班的学生,李珊和王芷淇保研至中国政法大学,黄苡梣保研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蒲金金考上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生。“研”途之中,可贵的是坚持,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人陪着你坚持,326寝4人就是这样缺一不可的存在。法学院涌现“学霸寝室”琴湖8栋319寝室住着2016级法学6班和7班的4名女生:郑冰清、刘渴、李玲分别保研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深圳大学,肖宇涵考研至本校。319寝的4位女生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寝室的每个人都蕴含了十足的能量,她们坚定目标,彼此鼓舞,携手同行,共赴“研”途。商学院一寝室“四朵金花”齐升学琴湖7栋324“学霸寝室”里住着商学院2016级财务管理3班的4名学生,她们在今年的毕业季收获满满:牛梓茹考研至北京大学,庞姣慧保研至上海大学,蔡莹映考研至美国雪城大学,黎兰保研到湘潭大学。她们中有3人是中共党员,2人曾担任养成辅导员助理,4人均担任学生干部。相互学习、尊重、包容、理解的寝室氛围促成了这个“学霸寝室”的诞生。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再现“学霸寝室”今年,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琴湖7栋410寝室接过了去年该学院“学霸寝”的接力棒,戴上了“学霸寝室”的桂冠。该寝室由来自2016级哲学专业一班的4位女生组成,在2020届保研考研中,田甜保送至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程晓颖考取中南大学哲学专业,黄昱倩考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外国哲学专业,谢勇考取湖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这4位女生所在的班级在本次保研考研中,全班37人共计21人录取,班级升学率超过56%。2、学霸团体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6名学生支委全部升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有2个本科生党支部,共6名学生党员担任支委职务,他们时常探讨学习方法、经常组团学习,率先示范、带动群体,处处能学、时时肯学,在学习、工作上始终保持认真勤勉。今年6名支委中有5人保研,1人考研成功。历史与文管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董文卿保研至山东大学中国史专业,宣传委员刘晓婧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组织委员彭卓保研至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纪检委员宋伟成功考取湘潭大学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哲学与社会学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张诗琪保送至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组织委员杨嘉浩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学专业。在支委示范引领作用下,该支部其他学生党员总计上线12人,支部毕业生党员总体升学率高达87.5%。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主席团集体折桂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第一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于2019年成立。在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主席团成员发挥先锋典型作用,均取得佳绩:团委副书记白哲源现已成功被西北大学历史系宗教学专业录取,主席张延定考取湘潭大学哲学专业,副主席何雨晴成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3人中,白哲源与何雨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跨考成功。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社团主创纷纷上榜“有问题一起讨论,有困难一起解决,有竞争有合作,同进取同进步”,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姜继开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团支书张艺锐保研至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文化创意中心主任肖琼琼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湖湘文化研究学会社团第十六届湖湘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孙亮鑫考入中共中央党校外国哲学专业,团支书郭亚静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哲学专业。“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助力学霸团体升学“姜老师,我们团队的6名成员全部考研成功,分别录取至中科院大学、哈工大、中山大学、西北工大、大连理工、中南大学,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培养。”5月31日下午,学生打来的电话让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工力学支部书记姜勇开心不已。这6名本科生于2018年成为姜勇结对帮扶的“团队成员”,2年的悉心指导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6名团队成员之一、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田珂深有感触地说道:“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践,支部的老师们将科学的内涵用实验的方法呈现给我们,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为迫切的渴望与向往。”3、学霸班级截至6月3日,2020届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韶峰班全班18名学生中,16人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14人保研,整体升学率达89%。物理学韶峰班致力于为物理专业建设发展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目前,物理学韶峰班已培养出了2019、2020两届毕业生,毕业总人数31人,考研(含直博)人数27人,两届整体升学率87.09%;其中,保研25人,保研比率80.65%,2人保送北京大学,1人保送清华大学,2人保送厦门大学,2人保送中科院,4人保送南方科技大学。学生在校期间科研竞赛成果丰硕,5人在国际、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尹衡闯、龚振昊的学术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物理学评论B》上发表;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等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受益于湘大良好的学风这些学霸团体勤于“修炼”延续了湘大人一贯刻苦治学的精神为更多湘大学子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向他们学习!

孤女泪

想知道多少分能上湘大?湘潭大学2020年招生宣传手册来了!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简称“湘大”,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湖南省支持高水平大学和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01湘大实力2019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中的非双一流大学(武书连版)湖南省部分高校在国内外榜单的排名2019中国大学实力详解(湖南省部分高校)湖南省部分一本高校学位点情况2019年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湖南省普通高校)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湖南省普通高校)2019年度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名(武书连)(湖南省部分高校)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湘潭大学)湖南省部分高校保研率(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情况(湖南省普通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情况 (全国部分高校)02招生政策招生类型(全国招收6000人)“普通文(理)科”志愿填报招生录取优惠政策(普通本科招生)对全国普通本科一批进档考生,身体健康且专业服从调剂者,我校承诺不退档。对湖南普通本科一批进档考生,身体健康且高考文化成绩(原始分)超过我校投档线15分(含)以上者,我校承诺满足所填报的6个专业志愿中的1个(考生必须填报6个不同专业志愿,且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专业志愿数不少 于4个)。对湖南普通本科一批进档考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我校承诺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要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除外):(1)高考文化成绩(原始分)超过我校投档线25分(含)以上者。(2)高考文化科目单科成绩位于全省前万分之一以内者。“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选拔条件:湖南考生当年高考投档成绩位列湖南省文史类2500名以内,理工类13000名以内,且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可申报“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投档成绩指高考文化总分+政策性加分)本科学业导师制第一学年,免学费+奖励5000元;下一学年学业成绩在专业20%,继续免学费,并奖励3000元。湖南省什么分数段的考生适合填报湘潭大学? 湖南省文史类2500名(611分以上)以内、理工类13000名(608分以上)以内考生,被湘潭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录取几率非常大,并且有机会申请湘潭大学“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建议第一志愿报考湘潭大学。湖南省文史类2500-4700名(597分以上)、理工类13000-20000名(589分以上)考生,被优势专业录取几率比较大,建议第一志愿报考湘潭大学。 湖南省文史类4700-5400名(593分以上)、理工类20000-27000名(575分以上)考生,建议第一志愿报考湘潭大学,参考往年专业录取分数线,注意专业梯度,专业服从调剂。(以上位次均指投档成绩位次,投档成绩包含政策性加分)全国部分省份投档情况:国家专项计划(志愿代码4304)地方专项计划(志愿代码4375)“地方专项计划”(4375)志愿填报主要录取规则: 我校提档时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确认的全国性高考政策性 加分,但分值累计不得超过20分。 学校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分科类按投档成 绩从高到低排序实施录取。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则按单科语文、数 学、外语、文(理)综合的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录取。 英语类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应试语种为英语,其他专业原则上不限外语 应试语种,考生进校后以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为公共外语安排教学。中外合作办学(志愿代码4350)“中外合作办学”(4350)志愿填报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志愿代码4304)单科优秀考生(志愿代码4304)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艺术类、美术类招生:2019在湘艺术类招生情况兴湘学院招生(17个专业,1463人)兴湘学院 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分科类按投档成绩从 高到低排序实施录取。 报考英语专业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在110分以上(含110分); 报考动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全省 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高考文化成绩必须达到湖南省划定的本科三批美术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兴湘学院【来源:湘潭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藍鬍子

高考志愿填报:湘潭大学,2019年全国排名98,师兄师姐在湘大等你

高考落下帷幕,高考志愿填报是另一场高考,需要认真对待。为了给大家志愿填报提供参考,小编至今已给大家介绍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师资、招生、就业等情况。现在小编继续给大家服务。今天我们来看看另一所名校“湘潭大学”。湘潭大学坐落在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的。1958年建校,同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后因故停办。1974年,恢复办学。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湖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两期入选高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南省首批招收留学生和国防生的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历年来全国一本招生高校。一、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20个学院(教学部),71个本科招生专业,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等9大门类。现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68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148人,留学生79人。学校拥有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现有计算数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地1个,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个。有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73个。二、招生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631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78.04%。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第一批次学生。2018年,本科实际招生专业(类)71个,录取本科生6007人。录取本省新生3040人,文科录取最高分628分(超过录取控制分数线59分)、最低分606分、录取平均分611.08分;理科录取最高分605分(超过录取控制分数线92分)、最低分564分、录取平均分572.43分。录取外省新生2967人,文科录取最高分超过当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152分,理科最高超过149分。三、师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83人,外聘教师946人,生师比为19.93。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9.39%;先后从美、英、法、日等国家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结构表学校拥有材料与器件、计算数学、英语专业和技术物理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9个,省级创新团队11个。师资队伍中拥有院士4人,“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3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讲座教授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16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4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3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7人,湖湘英才青年支持计划7人。四、就业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学习成绩优良。2018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成绩优良率为95.1%,非英语非艺术类毕业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分别为89.87%和40.81%。学生考研蔚然成风,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应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25.39%,部分学院、班级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50%,一大批学生免试进入中国科学院(31人)、北京大学(7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人)、浙江大学(7人)等著名科研院所和一流高校深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校是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国家战略支柱行业,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和教育行业的就业占比超过50%,就业区域面向主要是服务于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是北上广地区。2018年,应届本科生毕业5755人,毕业率97.54%,学位授予率99.15%,初次就业率87.54%。

木笔

湖南大学贫困硕士为爱殉情:刚毕业入职国企,穷苦父母痛哭晕厥

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同性格,所以社会千姿百态。每一个人从小都希望自己的性格是勇敢坚强,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长大以后都会成为这样的男子汉。近日在湖南就发生了一起刚刚毕业的贫困硕士为爱殉情的悲剧,他刚刚毕业入职了大型的国企,没有给贫困的家庭带来任何改变,只留下了满屋子的奖状,他穷苦的父母听说此事之后痛苦昏厥。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爱殉情陈陆洋,男,今年29岁,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人,他自幼家贫生活困难,要不是有好心人资助了他9年,恐怕他不可能完成如今的学业。"爱心圆梦大学"是2011年新宁县县委组织的公益活动,当时陈陆洋成为了林峰的帮扶对象。林峰说“他看起来总是比别的孩子瘦弱矮小,让人一看就心疼的感觉。”正是在如此环境下,林峰资助了陈陆洋整整9年的时间。看起来矮小瘦弱的陈陆洋在学习上也争气,高考考入了中南大学,大学毕业又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2019年7月硕士毕业被广州的一家大型国企聘用,这个时候林峰才停止了对他的资助。贫困的父母看到儿子这么争气,心中一直感到骄傲和自豪,本以为这么好的儿子开始挣钱了,今后终于可以改变一下家中的贫困状况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出事。就在2020年6月28日零时6分的时候,陈陆洋仅仅在大型国企上班一年,还没有对家庭做出任何改变,他就爬上了广州猎德大桥桥栏,没有任何犹豫,纵身跳入漆黑一片的珠江……事后根据陈陆洋留下的手机短信内容以及他生前的18篇日记我们得知,他是为爱殉情。生前最后给女友写的短信内容"你执意不面对我们的过去,失去了那就去死吧,以后看到大海或者珠江,请记得我……"而从陈陆洋留下的18篇日记可以看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苦求不来的爱情。日记显示,陈陆洋对于这段感情一直患得患失,甚至是有些卑微,害怕对方突然不理他。两人越来越少的交流,似乎都在预示着这段感情很快就要结束。后来因为女方的冷谈,觉得被抛弃的陆某心思越来越沉闷,最终他终于还是选择了憎恨。"结束了,我爱你,也爱这个世界,但是你的自私与冷漠无情抛弃了我!在我生命的最后,我恨你!我那么努力地去实现我们的未来,去实现对你的承诺,你竟然可以这样说不爱就不爱了。"陈陆洋家中父母得知此事之后,很快就痛哭晕厥,醒来之后父母把家中陈陆洋从小到大得到的奖状整整地摆放了一屋子,看着这些奖状二老只能面对现实默默流泪。小结我们应该都知道在农村培养一个硕士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没有好心人林峰的资助我想陈陆洋不可能完成学业。我不知道他跳入江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家中年迈且贫困的父母,有没有想过资助他9年的好心人,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为爱殉情的人,但是我知道他就这么走了是不孝,本来进入大型国企努力工作几年完全有能力改变家中父母的现状,可是他没有。他这种行为还是一种不义,资助9年虽然不图你什么回报,但是你一声不说就这么走了你对得起这位好心人吗?早知道你会这样,我想林峰不会资助你。最后总结一下,你这种为爱殉情的做法不会受到任何的怜悯,也不会说你对爱情的忠贞,只能说你是一个胆小懦弱的胆小鬼,没有任何的意义。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红外线

在湖南湘潭除了湘大还有一所不错的一本大学,你知道是哪所吗?

这所大学就是湖南科技大学,是不是感觉有一些陌生?当然会有一些陌生啦。因为它是在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到现在湖南科技大学这个名称的存在也才17年,如果把湖南科技大学比作一位女生的话,她也就是一个花季少女。能出名到哪里去呢?湘潭工学院可能就小有名气了,湘潭工学院的前身是1949年建校的湘北建设学院,国内很多学校都是58年建校的。相对来说湘潭工学院的历史算是比较悠久了,湘潭工学院在当时可是原煤炭部在南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具有较强的工科和社科基础。在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后,学校正式升格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合并成湖南科技大学后,现在是一所公办一本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覆盖全国),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在湖南前十名妥妥的了。在全国的排名也不弱,在软科排名第173名,武书连排名第196名,校友会排名第161名。光是这样的数据可以比较不出来,那么根据2020年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在全国本科院校有1265所,其中公办本科院校822所。那就是说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属于前15%的高校。在公办院校里面属于接近前20%系列了。这样一比较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学校的实力了吧?湖南科技大学还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拿出来炫耀一下,就是学校领衔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多用途钻机,成为“创新湖南,融入世界”的亮丽名片,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前面都是一些老历史了,那么现在湖南科技大学的实力如何呢?学校工程学和化学 2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拥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0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 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也就是学校是一所本硕博一条龙教学的学校。师资力量也不错啊,博士学位教师占了教师的38.7%。也就是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师是博士级别的。学校现有教职工 2587 人,其中专任教师 1627 人、正高职称 324 人、博士学位教师 1001 人。国家 863 计划主题专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20 余人次。学校的硬核科研建设有哪些呢?拥有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7 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69 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学校的王牌专业有哪些?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学湖南省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材料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如下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如下图:以下是湖南科技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学校就业如何呢?就业率不错,93%的就业率算是很不错了。考研的同学不错,在学校里将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同学培养奋斗,提升自我。高考录取分数线如何呢?最近几年录取分数线有上升的趋势,朋友们可以留意下湖南科技大学在自己省份的录取情况。最后晒两三张学校里的风景图,比较老互相体谅下。图片皆来自网络,侵删!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可取看学校的官方信息。了解并咨询学校的招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