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这条路可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每年保研率为15%左右,获得校内推免资格的学子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申请各大高校继续深造。作为国内顶尖学府,清华一直是很多学生心中神圣的学术殿堂。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公布的数据,西电有34位同学保研到清华大学,其中推免博士生14人,推免硕士生20人,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19位,为本年度清华大学接收推免生最多的原“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根据国内另一所顶尖学府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公布的数据,西电有20位同学保研至北京大学,人数同样排名前列。在西电每年的推免生中,除有众多优秀学子选择继续留在母校深造外,保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达数百人,同时,在出国深造方面,西电众多学生申请到世界TOP100名校,显现出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得到国内外名校一致认可。西电,为你的梦想助力!资料来源:青塔编辑:崔淑敏责任编辑:田敬权出品:党委宣传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一起为西电点个赞叭
7月2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南校区礼仪广场隆重举行。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这是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本次“毕业典礼”采用5G+4K全息穿越异地同场技术,将无法按时返校的毕业生影像与典礼现场异地同屏,身临其境,用科技的力量为毕业生呈现一场完整的毕业典礼。人民日报、央视频、学习强国、西部网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七月的西电校园,礼仪广场上我们致敬青春,感谢过往,畅想未来。4702名本科生、2998名硕士,268名博士圆满完成学业,在新的征程中启航再出发。党委书记查显友,党委副书记杨银堂,副校长谢军占、蒋舜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应坤,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副校长石峰,空军驻西电选培办、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负责同志,各学院毕业生代表在现场参加典礼。党委书记查显友向毕业生代表赠送纪念品,并与毕业生代表共同启动西电抗疫及毕业作品3D虚拟展。校长杨宗凯为毕业学子寄语,希望同学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准青春的航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宣读表彰决定,副校长石光明宣读授位决定,任小龙主持毕业典礼。7时30分,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正式开始。校长寄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准青春的航向“今天,4702名本科生、2998名硕士,268名博士完成学业,即将奔向新征途。我们第一次以现场+网络双空间方式迎接这个大日子。”杨宗凯向毕业生及其亲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离校前,也许同学们想在主雕塑下再次感受西电的岁月峥嵘,想在香农广场再次追随真理的足迹……难忘的太多太多,而要问什么最难忘,可能是2020年开局最大的黑天鹅——新冠疫情。杨宗凯强调,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考验,也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考验。几个月来,同学们亲身经历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抗疫大战,懂得了大国、大任、大气、大爱的意义。在这场战役中,同学们用爱心展示了西电人的温度,用科技彰显了西电人的力量。杨宗凯谈到,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局、变化和变量的时代,这就是我们讲的“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滚滚车轮行进到同学们这一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同学们都是大变局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应该为此做好准备。他希望同学们把握好三组关系:一是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做大变局中的坚定信仰者。二是把握好“全局与关键”的关系,做大变局的引领者。三是把握好“同与不同”的关系,做大变局中自信包容的开放者。最后杨宗凯表示,同学们就要踏上征途,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中翱翔,母校永远是你们家园!明年西电将迎来建校90周年,无论大家身在何方,记得母校时刻牵挂着你们,欢迎同学们回家!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祝愿同学们的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毕业典礼:不负韶华 逐梦未来典礼上,副校长石光明宣读授位决定后。4名毕业生代表以“快闪”的形式演唱歌曲《绚丽之花 青春绽放》,现场回顾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场景,展现西电学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蓬勃力量。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宣读表彰奖励决定。今年,学校共授予324名同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之星”“毕业生之星提名奖”“优秀毕业生标兵”“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13名同学2020届“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学校还对到基层、西部地区和国家重点单位建功立业的94名毕业生予以表彰。校友师生发言:传承开拓 筑梦追梦西电8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崔铁军作为校友代表带来视频发言。他以“传承”和“开拓”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西电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他说,正是由于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使西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电子信息领域高级人才,也包括今天毕业的各位同学。希望各位同学将来不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传承西电的优良传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领军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人工智能学院张向荣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向2020届毕业生的同学们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以头顶的星空为指引,朝着自己的梦想大步迈进;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思考的头脑观察社会,用思考的力量创造未来;希望同学们怀揣家国情怀,做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的时代新人;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后,她希望同学们将西电精神中的那一抹鲜亮的红色随身携带,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筑梦追梦!电子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生刘惠民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他感谢曾经教导、陪伴和帮助自己的师长和亲友们,以及在疫情期间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的工作人员,并回忆了四年里在母校的点点滴滴。“感谢母校,帮助我们找寻心中的理想,为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感谢母校,传授我们专业的知识,让我们练就过硬本领;感谢母校,教会我担当时代责任,让我放眼世界与未来。”刘惠民说。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杨雯作为研究生毕业代表通过全息异地同屏方式发言。她说,通过网络相聚在云端,与大家共同经历毕业典礼这一神圣的时刻,这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份最难得的记忆。她结合自己西电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分享了对未来的感悟。她表示,自己将始终谨记“厚德、求真、砺学、笃行”的校训,以此激励自己,不畏挑战,勇于超越。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将接过前辈的火炬,砥砺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授位仪式:放飞梦想 扬帆起航党委书记查显友向毕业生代表赠送纪念品文创T恤,并和毕业生代表共同启动西电抗疫及毕业作品3D虚拟展,展示了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及大学四年美好瞬间的留影。“最美教师”千博、胡予濮、仇原鹰,辅导员刘男、陈春晓,宿舍楼管王香妮,图书馆工作人员王祥伟,校医院工作人员闫西茹,保卫处工作人员郭保志,丁香餐厅工作人员高武哲等10人代表奋战在育人一线的工作者上台接受毕业生代表献花,向育人者致敬。在6名毕业生代表和15名国防生代表表演的《向祖国报到》的节目中,全场师生起立,高声背诵校训。“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典礼最后,熟悉的校歌再次响起,毕业典礼圆满结束。紧接着,学位授予仪式在远望谷体育馆举行。伴随着主持人宣读授位学生名单,毕业生代表们排着整齐的一字队列依次登台。杨宗凯为同学们执拨穗礼并合影留念。随后,各学院分别在礼仪广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等场地举行了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来源 西电新闻网记者 冯毓璇)
欢迎报考西电研究生让我们一起在西电见证无数种可能金秋九月 我们在西电等你 06: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来源:西电研招责任编辑:田敬权
你我见于夏日,别于夏天See you in the summerSay goodbye in the summer今天,2020届毕业生近乎全部离校让我们正式再道一声“再见”吧山高水长,江湖莫忘下一站,西电04:21毕业VLOG06:06回望旧时光03:50毕业 快乐HappyGraation那年夏天你我都是刚高中毕业的孩子带着热忱来到了这个让我们相遇的地方迈进了东门从此成为西电人每个因为前一天睡得太迟第二天早晨起不来的早课和室友一起赶往的教室在教学楼的每一张桌椅都记录下曾经的我们那些在操场体测的日子看着星空听着歌曲的时光依然还在脑海中相信你我余生依然充满阳光成为自己心里的模样这四年里听了太多次闭馆音乐不知以后会不会在某个地方耳畔再次响起那熟悉的旋律每一次因为花开而欣喜因为夏日里的树荫而喜悦木椅加树荫草地是你我的青春回念当雨滴落在礼仪广场的草地当国旗从这里升起当观光塔在这里再次点亮我们离开这里奔赴自己的远方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毕业了!感谢相遇让我遇到最好的你青春不散场我们终会再次相遇最美好的时光最美好的你们我们笑着说再见在西电的日日夜夜都是珍贵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值得日后回忆再次踏上西电的路,不过这一次是离别再见了!我的西电此后珍重前程似锦一起聊聊这个毕业季,你内心最大的遗憾吧!图片来源:2020届毕业生视频来源:张心妍、西电电院团委、西电小喇叭编辑:刘星雨责任编辑:田敬权出品: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工作室
12月11日上午,西电“遨游科学”2020年研究生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总结评审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办公楼703举行。评审会采用答辩汇报和专家互评相结合的形式,由各学院分别介绍开展情况、经验成果和活动特色。经专家评审,最终计算机学院等8个学院获评“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等3个学院获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优秀组织奖”。会议由西电研工部部长秦荣主持,研工部、各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参加。会上,秦荣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生学术年会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并对各学院在学术年会组织工作中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她指出,研究生学术年会是展现研究生群体创新精神风貌、展示学生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为打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更是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即使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此项工作也没有止步,尤其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积极推动学术年会的发展。秦荣强调,开展学术年会最终目的是立足“科研育人”本位,激发学生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凝练特色,把学术年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繁荣学术年会氛围,加快创新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在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评审环节,各学院分别介绍了一年来学术年会的组织实施和特色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通信工程学院开展先进智能与自组织网络国际研讨会、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新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创新设计大赛等全新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构建了全年常态化、学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平台;电子工程学院开展“国家创新引智基地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形成了“内生动力+品牌效应+开放多元”的未来工作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第五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第九届全国软件工程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等学术论坛,同时注重产教融合,落实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精神;机电工程学院以“机电学科遇大师”为主题,多类型、多层次组织学术交流;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2020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论坛”等活动,力争形式内容“双重创新”;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关于科研之我见”教授面对面等多形式的交流活动,推进研究生与学术达人互动“零距离”;人文学院以“学科跨界,视角创新”为主题,以名家学者报告会为特色开展相关活动;外国语学院举办“建设智能型英语金课”线上教学研讨等活动,在实践中展示外语人才的风采;微电子学院以“芯视野·芯征程”为主题,推动形成微电子领域紧密的学术交流共同体;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瞄准学术前沿,强化共学共研,齐抓共管育人;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贯穿全年学术活动,并将其与校庆月“遨游科学”学术年会活动有机结合;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以“崇尚学术、引领创新”为主题,形成了“分层次指导、多角度渗透”的年会特色;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以“请进来,走出去,融汇交流”为主线,持续用心打造“高水平、广覆盖、多元化”交流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新时代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为主题,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学术年会的创新多重结合;人工智能学院举办“2020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智能感知与理解技术发展峰会”成功,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领域创新驱动和产业高端双向助推的广阔潜力。最后,现场专家根据各学院学术年会计划制定及宣传实施,活动特色、对外扩展与校企结合、参与人数及覆盖面、跨学科学术交流、邀请专家水平、学术活动开展情况、校际合作交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审,评选出8个学院为“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3个学院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优秀组织奖”。据悉,西电“遨游科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自200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18年,年会以“启迪思想、孕育创新”为主题,集中开展学术会议、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学术沙龙、论文征集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年会采用统一标识、统一网站、统一系统(微信公众号“西电研究生”—研学助手),并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融入其中以深化教育效果。常态化的研究生学术年会已成为研究生对话学者的讲堂、瞭望世界的窗口、启迪思想的盛宴和孕育创新的活水,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和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提供了有效方案。2020年学术年会共收到大会论文1923篇,收录1789篇,评选校级优秀论文59篇;举行学术报告会732场,院士报告会21场,外籍专家报告会127场,专题研讨会299场,研究生报告365场,参与学术年会的研究生超过7万人次。(通讯员 付凯元 学生记者 许晴)附: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名单(8个)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优秀组织奖名单(3个)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来源:西电新闻网)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是我国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他们是各自领域内顶尖的资深专家。各大学教育培养出的院士校友人数,大致可以反映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日前有媒体统计了自1977年高考恢复40年来,我国各高校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人数。数据显示,高考恢复40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共8人成为院士(位列全国第13),本硕博毕业生共11人成为院士(位列全国第18。前20名中,除西电外,其余均为一流大学A类高校),至此,西电共有20位毕业生或在校工作过的专家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各高校本科教育培养出的院士校友人数排名* 统计数据包含外籍院士入选数;被合并的高校以合并后的大学统计;只展示培育院士两人及以上的高校毕德显毕德显(1908.12.21-1992.1.12),电子学家。山东平阴人。1934年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4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直在我军通信技术院校工作。在雷达理论、信息论及电磁场与天线理论方面都具有较深的造诣和突出的建树。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电子学界中最早进行信息论在雷达和通信中应用的研究者。为把信息论普及到通信、雷达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长期致力于国防通信的教学、科研的领导工作,培养出大批高级电子技术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现代化和指挥自动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罗沛霖罗沛霖(1913.12.30-2011.4.17),电子学与信息学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特荣誉级哲学博士学位。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前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前成员。中国工程院六个倡建人之一。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负责引进、建设并参与设计我国电子元件生产的巨型企业华北无线电联合厂。指导并参与了我国第一台超远程雷达和第一组大、中、小型系列电子计算机联合研制的启动工作。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重要带头及奠基性贡献。美国Sigma Xi会员和IEEE(国际)终身特级会员并被授IEEE建会百年纪念勋章。获授2000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保 铮电子学家。1927年12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60年代初主持研制成国内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70年代初发明用以测定埋地电力电缆故障的“冲击闪络法”,解决了供电部门的一大难题。70年代中期以来,在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出0.5μs和0.2μs的雷达动目标显示器、雷达天线自适应旁瓣相消器、雷达动目标检测器、可编程动目标检测器等,并推广应用于有关厂、所和部队,配置于多种雷达。致力于空间信号超分辨、雷达成像和时空二维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概念和方法。王 越雷达与通迅系统专家。1932年4月1日生于江苏丹阳。1956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系统运用工程研究。长期从事电子学与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提出并建立了我国电子工程对抗系统的理论体系,主持研制出多部高性能的火控雷达。孙俊人孙俊人(1915.11.15-2001.06.19),电子工程专家。江苏省松江县人。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去延安,参加组建通信工厂,克服困难,研制生产军事通信设备,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通信保障。1952年组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创办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制定通信、雷达专业的训练计划、教学大纲,并亲自讲课及参与其它教学实践,培养出大批学术带头人。通信兵成立时,担任科学技术部部长,为军队建立了包括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在内的装备研究体系,其指导思想及所制定的规划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61年负责组建第十研究院,并任院长,建立了为开发军事电子信息科研的完整体系。在担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期间,参加重大决策,并提出了组建新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建议。参加创建中国电子学会,为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经济战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主编《大百科全书》电子卷及《现代电子科学技术词典》获电子部特等奖。郭桂蓉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1937年10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1959年本科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工程系,1959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一年后,1960年进入苏联莫斯科筎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现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中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舰船、装甲、飞机等目标自动识别综合系统、雷达抗干扰系统、雷达干扰自动识别系统。首次提出了目标特征三态划分和多种变换域特征提取的新概念、新方法,提出了空中目标全极化域结构特征描述和极化状态识别的独创性方法,提出了可实现对地面目标全姿态角高准确度自动识别的多散射中心分布式扩展目标的距离像识别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自动识别系统柔性技术,建立了动态目标模式识别理论框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陈太一陈太一(1921.12.29-2004.05.06),通信技术专家。江苏省宜兴人。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军事通信和指挥自动化方面作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坑道通信埋地天线、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解决了军事通信中的重大问题。1978年提出的“三网一系统”构想,在“七五”、“八五”军事通信科研与型号研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指挥自动化工程中负责体制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领导并研究了前期C3I系统集成中的关键问题。主持半导体战术电台系列、短波单边带系列、长距离海缆通信系统和数字保密通信系统的研制。在卫星通信、数据通信、程控交换、网络管理、通信抗干扰等领域做了大量先导性工作。长期从事通信工程教育,培养了大量知名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编写出信息论系列教材、出版《数字传输》、《程控用户交换机原理与设计》、《综合业务数字网导论》等专著。张锡祥雷达对抗专家。1933年5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信息产业部第29所高级工程师、所长顾问。我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先后两次参加了对我国不明空情的分析,找出了原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曾获得198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一等奖、1997年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两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两部。整理内部资料约400万字,培养博士、硕士生数名及一批科研技术骨干队伍。曾获成都市、四川省、全国电子行业劳模和成都市优秀党员称号。包为民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960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82年8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现任国家某两个重点工程总设计师,兼任总装备部精确制导专业组副组长和《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编辑委员会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我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制系统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是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尧学计算机网络专家。1956年1月5日生于湖南省澧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二系。198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早期研究人员之一,主持和参与了我国第一台网络接入路由器的研制、提出和研制成功了扩展冯诺依曼结构的透明网络终端。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EEE AINA 2007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郑晓静女,力学家。1958年5月生于湖北省武汉,籍贯浙江乐清。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弹性力学、电磁材料结构力学和风沙物理力学研究。解决了大挠度薄板精确求解和近似解析求解的收敛性证明等难题,完善了板壳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求解理论;系统建立了铁磁、超磁致伸缩和超导材料及结构在电磁场中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模型和有效方法,解决了原有理论的预测与各类典型实验长期不符的问题;在风沙环境力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及现场实测,研究了沙粒带电现象及其对风沙运动的影响,提出了风沙流和风成地貌(沙纹及沙丘)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理论预测方法,对一种工程固沙(草方格)方法给出了设计的理论公式。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王中林美国国籍,材料科学家。1961年11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物理师资班。1987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于 全无线通信专家。1965年9月7日生于江西九江。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1988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波传播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获法国里摩日大学光纤通信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长期从事军事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型号研制,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军第一代战术互联网和第一部软件定义无线电台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突破了软件无线电、动态自组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专著1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武向平天体物理学家。1961年1月生于陕西省黄龙县,籍贯山东省沂水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从事宇宙学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天体物理和观测宇宙学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较早建立了星系团的强引力透镜统计理论,提出了在星系团中心存在致密暗物质核的思想;正确解释了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寻找银河系晕暗物质实验所发现事例的成因,为认识银河系暗晕的物质构成起了积极作用;利用光学、X射线和引力透镜三种方法联合测定了诸多引力透镜星系团的中心质量,发现传统方法之偏离;利用星系群和星系团的X射线和光学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所建立的统计相关关系被广为采用;领导了在新疆天山地区建设用于‘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的大型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21CMA,成为国际上较早开启宇宙再电离探测的重大设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段宝岩电子机械工程专家。1955年3月4日生于河北省冀州市。1977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作博士后,2000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作访问学者。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主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交叉学科―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开辟了我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大型天线电磁场与位移场场耦合理论模型,提出了反射面保型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机械结构因素对雷达天线波束指向等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结构与控制集成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典型电子装备电磁场、位移场与温度场的场耦合理论模型。成果应用于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及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郝 跃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58年3月21日出生于重庆市,籍贯安徽阜阳。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199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高功率微波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高质量材料生长、器件结构创新、工艺优化实现及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稳定性的研究中取得创新性和应用性成果。发现了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生长中气相预反应、表面吸附原子迁移及晶格应力的关键物理机理,提出了一种反应气体脉冲式分时输运原理与方法;发现了二维电子气在高压、高温下迁移率退化与晶格应变驰豫的物理机制,提出了无应变背势垒和多沟道新型氮化镓异质结构,以及新型高K堆栈的介质栅MOS-HEMT器件结构,成功实现了高效率氮化物微波功率器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及何梁何利科技奖。杨小牛信号处理技术专家,1961年6月17日生于浙江衢州市。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8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总装电子对抗专业组组长、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副主任委员,通信信息控制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数字接收机,解决国防信息安全领域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为电子信息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了《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信息对抗技术》等专著。2012年度获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是通信对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王永良雷达技术专家。空军预警学院教授。1965年6月生于浙江嘉兴市,籍贯浙江嘉兴。1987年毕业于空军雷达学院,1990年和1994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空时信号处理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提出了复杂信号空时滤波的创新理论与方法,解决了空时信号处理雷达应用遇到的主要挑战性问题;突破了机载雷达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和相控阵雷达空时自适应抗干扰等核心关键技术。理论与技术成果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我国预警机、歼击机和侦察机等系列重点型号雷达反杂波、抗干扰和运动目标探测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范国滨高能激光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1958年4月23日生于北京市。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我国高能激光工程科技领域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在高能激光技术攻关、系统工程化和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创新性成就,对我国高能激光技术和工程领域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高新技术装备建设发展工程”重大贡献个人奖及金质奖章、“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及“周光召技术创新奖”等。杨孟飞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1962年10月生,湖南湘阴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系统总体、控制系统和高可靠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研究和开发。提出了空间飞行器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系统方法,突破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发明了一种复杂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和装置,解决卫星甚高精度、强适应控制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空间控制计算机容错方法,创建动态可重构容错体系结构。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奖11项(其中一等奖8项)。以上简介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网版面编辑:唐 旋
9月13日, 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西电迎来了4998名2020级研究生新生,其中博士生542名,硕士生4456名。秋以为期,缘聚西电从昨天的相隔千里到今天的近在咫尺终于,研究生新生与西电相会正式开启在西电学习和生活的新篇章早上8:00老师、志愿者、工作人员们早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准备好迎接新生的到来新生们陆续在校门口有序排队扫码,测温,进入校园各学院报到处同学们依次排队,办理手续忙碌而又井然有序学院报到处为新生准备的开学礼包别出心裁的指甲钳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暖宿舍楼前检查证件、登记、测温、办理入住古朴的大楼又迎来一批新的住客寝室里,每个人忙着整理行李汗水从额头滑落又挂在翘起的嘴边校园内,处处可见新生们的身影为北校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警卫车、爱心摆渡车帮助同学们运送行李到宿舍楼下一趟又一趟,不知疲倦校园里设立生活物资供应点方便同学们购买个人生活用品为新的生活添砖加瓦五湖四海,山水一程。今天,2020级研究生新生向西电报到,开启人生新征程。在此,祝愿你们:在西电度过美好的研究生时代,乘风破浪,不虚此行!文案:李瑶、苗寒冰编辑:苗寒冰责任编辑:田敬权
盼望着,盼望着,5月21日至2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于迎来第三批返校的研究生。古城西安也用她特有的“温度”,热情拥抱着从四面八方归来的同学们。按照上级安排,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实际,本次返校主要以研一和研二的学生为主。扫码、测温、高中风险区返校者隔离观察……志愿者老师们顶着大大的太阳,流畅地完成了一系列“惯常”操作。长时间的日晒逼迫一些老师戴上了帽子和袖套。即便有些老师晒红了脸和胳膊,工作的认真劲儿也丝毫不减。“返校的同学们长途跋涉一定都很疲惫了,有的同学还拉了不少行李,新校区比较大,校门口离宿舍比较远,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为他们拂去去几丝倦意。”已经连续送了20余趟学生的安师傅道出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室外温度接近30度,隔离观察区也“热度”不减,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守在这里,24小时陪护着大家。除了常规的查验,她们还负责隔离师生的饮食和医疗垃圾清理,同时还要照顾偶有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康赟,李琴琴,吕敏,朱仝……防护服上很多看似普普通通的名字背后,有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的是孩子就要中考,但她们毫不退缩,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过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守护在老师同学们身边。使命在肩,有苦有甜。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老师同学们都能身体健康,大家尽快回归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校医院总护士长陈小燕说。从低风险区回到宿舍的同学们抓紧收拾起自己“久别重逢”的行李和物品,擦书桌、晒被子,整理衣物…汗水浸透了衬衫,嘴角却表露出喜悦。舟车劳顿,一顿食堂的美味是对自己最佳的犒赏。档口面前,往来的同学们找寻着自己的“心头好”。不出校园就能遍尝各色美食,想必也会令很多人艳羡吧。与此同时,前两批已经返校的同学们也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和学习中。他们用潜心钻研践行科技报国,用孜孜奋斗实现青春梦想。实验室中、图书馆内、科技楼里……莘莘学子研精覃思的身影,无疑是西电最美的风景。据悉,该批同学返校后,校园依旧实行封闭式管理。摄影:侯坤晨责任编辑:田敬权出品: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工作室
根据学校秋季教育教学安排,研究生将于8月30日开学,尚未返校的非2020级在籍研究生(含2020年春季博士)将于开学当天报到。具体安排如下:1.报到时间:8月30日8:00-22:00,返校当天学校将查验西安市一码通,返校码(返校系统填写完成后自动生成)并测量体温。2.报到流程:研究生在返校前需注册西安市一码通并填写返校系统,经导师和学院审核通过后方能返校,返校系统开放时间为 8月24日9:00-8月26日9:00。3.注意事项:返校前尚在中高风险地区的研究生或因个人原因不需返校的研究生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可暂不返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20年8月21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将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切实发挥复试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严格管理。复试录取相关工作安排如下:一、复试形式为了充分保障师生健康、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统筹考虑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复试工作要求,经综合研判,学校决定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复试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二、复试时间西电复试工作将于5月中上旬开始有序启动,具体时间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考生须及时查看研究生院以及学院相关通知。三、复试内容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考核具体要求在学院复试方案中予以公布。1.专业知识考核专业知识主要考察考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考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本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原专业知识笔试内容主要通过面试问答的方式进行考核。2.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外语听说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其他专业相关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经历、个性心理特征,意志品质等。3.思想政治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考察考生的现实表现,内容主要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加试通过网络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考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考核要求与普通考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一致,内容要有所区别。5.心理健康评测心理健康评测是对考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评测的重要方式,作为复试录取参考。6.诚信评判强化对考生的诚信评判,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考前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对违反复试相关规定和要求的考生严肃处理。健全举报制度,加大对疑似作弊考生的审核和甄别力度,入学后3个月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对弄虚作假及考试违规、作弊考生,无论何时核查确定,一律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严肃处理。四、复试组织复试录取工作遵循志愿优先、统一划线、分类排队、择优录取的原则开展。1.制定复试方案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复试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招生计划、网络复试操作流程、复试录取办法、复试考生名单、咨询及申诉渠道等。2.资格审查学院对拟准予复试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考生按照学院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和材料,资格审查未通过或不符合复试要求者,不予参加复试。对考生的学籍、学历等相关信息有疑问的,要求考生本人在复试前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考生满足教育部规定的加分政策要求的,须在复试前向学院或研招办提交加分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3.复试考核复试由各学院组成的复试小组进行考核,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现场独立评分。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复试考核方式、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保持一致。4.体检体检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体检不合格考生录取资格无效,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5.其他考生复试成绩具有否决权,即复试成绩必须合格才能纳入总成绩,否则不予录取。有以下情况者视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1)未参加复试者;(2)复试或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成绩不合格者;(3)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不合格者。五、调剂西电2020年硕士研究生总体一志愿生源充足,生源充足的学科专业原则上不再接收二志愿调剂,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按照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二志愿调剂政策。六、录取学院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制定的录取工作规定和要求,根据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其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同时要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各学院不得将未通过或未完成学籍、学历审核的考生列入拟录取名单公示或上报。七、公示学院对各专业拟录取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应包括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等信息,并对各专项计划、享受初试加分或照顾政策的拟录取考生进行说明。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南为了充分保障师生健康、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统筹考虑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复试工作要求,经综合研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决定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复试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请参加复试考生按以下通知事项做好复试准备:一、提前熟悉复试要求考生参加复试前务必提前学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远程复试考场规则》,签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诚信复试承诺书》,保证对复试相关政策法规充分知情了解。网络远程复试环节主要为网络远程面试,网络远程笔试、提交附加材料等进行辅助。网络远程复试考生应认真阅读报考学院复试方案,了解复试环节安排及材料提交要求。二、软硬件安装与测试网络远程复试考生应按各学院要求准备好软硬件条件和网络环境,提前安装指定软件,并按要求时间配合完成网络远程复试软件测试。如有困难,及时向学院反映,做好沟通。软硬件及环境要求:1.良好的网络环境;2.可以支撑“双机位”运行的硬件设备,即需要两部带摄像头的设备以及可进行通话的麦克风、音响、支架等设备,电脑(Windows系统)、手机均可。用于面试的一台设备从正面拍摄,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另一台设备从考生侧后方拍摄;3.选择独立、可封闭的空间,确保安静整洁,复试期间严禁他人进入考试独立空间。除复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外,复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不得存放任何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4.学院在复试方案中的其他要求。三、网络远程资格审查考生应按照学院通知要求提交相应材料进行网络远程资格审查,部分电子材料应根据学院要求在后期进行原件审核。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资格审查材料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录取资格。四、网络远程复试五、其他说明1.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相关规定和纪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录取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取消复试成绩、录取资格、学籍。2.我校及各招生学院通过研招网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考生应密切关注研究生院和学院相关通知,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3.我校将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六、咨询与申诉1.信息发布:学校复试、录取等信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进行发布,学院复试、录取等信息在各学院网站进行发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gr.xidian.e.cn2.申诉:申请人对硕士生招生复试环节有异议的,向报考学院以书面形式进行实名申诉,学院应当受理并予以答复。申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起申诉。3.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9-81891244电子邮箱:yzb@xidian.e.cn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710126预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来源:西电研招办编辑:陈 芸责任编辑:田敬权出品: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