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的宝宝可以参考哦2021新大纲变化情况对于学硕,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于专硕来说,增删了部分知识点,只能说它更往学硕靠近了。在专硕方面:教原、中外教育史、教心四个学科中,变动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原理(现在改名:教育学基础)和中教史两科上。整体学科框架,大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增添了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删减了部分内容。教心和外教史整体变动不算大。教育学原理部分的变动体现出一个趋势,以往考试主要偏重于王道俊老师编写的《教育学原理》,现在加入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育学基础》。这两本书之间有一定差异,前者偏认知,偏基础,后者系统化、理论化更强,整体知识点更新迭代多。但是大家不要认为《教育学原理》就可以不看了,这本书在教育学考试中非常非常重要,重要到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专硕新增的部分知识点,大多是小的知识点,单独成为大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小题考不考就不一定了。2021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科目--333考研专硕)一、考查总目标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教育学基础:约 60 分。中国教育史:约 30 分。外国教育史:约 30 分。 教育心理学:约 3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简答题: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分析论述题:4 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基础(一)考查目标1.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形成现代教育的理念。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查内容1.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探索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探寻教育艺术。(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2.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质的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传承、践行人类经验的活动;教育是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等要素的含义、地位和作用。(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4)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作用。4.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教育的社会功能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③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5.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的建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我国的教育目的①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②我国教育目的在普通中小学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6.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终身教育。(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7.课程(1)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2)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3)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8.教学(上)(1)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2)教学过程①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③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进行教育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3)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9.教学(下)(4)教学方法①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5)教学组织形式①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走班制。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③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6)教学评价①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②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③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④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10.德育(1)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2)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教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髙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3)德育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4)德育途径与方法①德育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等途径。②德育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含义和要求。11.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2)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学生群体及其主要类型;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12.教师(1)教师工作概述①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②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价值。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④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2)教师的素养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3)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13.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过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3)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4)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参考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年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版。中国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史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及教育规律。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二)考查范围1.甲骨卜辞中的商代学校2.西周教育制度与“六艺”教育“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3.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2)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品格;深远的历史影响。(3)孟子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主张因材施教、“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4)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与“六经”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 “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说教、善述善作、合其志功的教育方法。(6)道家的教育思想道家学派;“法自然”与教育作用;追求“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7)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教育作用;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尊师重教;“教学相长”。4.儒学独尊与读经入仕教育模式的形成(1)秦代的教育政策与措施统一文字;禁止私学;实行吏师制度。(2)“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3)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5.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齐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和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5)韩愈的教育思想道统说;“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师道观。6.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7.早期启蒙教育思想(1)倡导新的教育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义利观;“实才实德”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 “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8.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1)教会学校的举办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2)太平天国的教育举措对儒学的批判;改革文字、文风和科举制度;改革教育内容。(3)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4)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9.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全面学习西学;改革科举制度;建立现代学制。(2)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3)“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废除八股考试,开设经济特科。(4)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5)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 “兴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倡导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论述近代学校制度。(6)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7)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10.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中小学校课程标准。(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及对收回教育权的推进。(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4)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5)1922 年 “新学制”“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6)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教育的扩张;收回教育权运动。(7)新民主主义教育发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1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推行导师制;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4)学校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2)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3)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13.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功能;“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倡导学校教育的“实用主义”;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以县为单位的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立足于文化传统的乡村建设实验;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为祖国、为民众、为儿童探索教育的一生;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思想体系。(6)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参考书: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版。2.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外国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地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特点,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机构、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重要教育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贡献。2.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增强学生研究教育问题的历史感。3.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二)考查范围1.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2)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2.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3.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基督教教育的特点。(2)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中世纪大学。(3)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主要教育机构;历史影响。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家弗吉里奥;维多里诺;伊拉斯谟;莫尔;蒙田。(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5.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新教的教育思想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加尔文的教育思想。(2)天主教教育6.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1)英国教育的发展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 年《初等教育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 年教育法》;《1988 年教育改革法》。(2)法国教育的发展启蒙运动时期的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 年《教育改革法》。(3)德国教育的发展初等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4)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5)美国教育的发展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里尔法》;“六三三”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运动;《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6)日本教育的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 世纪 70-80 年代的教育改革》。7.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洛克的教育思想白板说;绅士教育。(3)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4)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6)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万物有神论;顺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与作业。(7)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8)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9)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法。(10)杜威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1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12)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主要参考书: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2.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年版。教育心理学(一)考查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与启示。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及方法技术,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和本质,探索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二)考查范围1.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研容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趋势。2.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心理发展的实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5.知识的学习(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6.技能的形成(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7.学习策略及其教学(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教学。(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8.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1)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2)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规范的遵从、认同、内化。(3)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4)品德不良及其矫正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矫正。10.心理健康及其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认知法、游戏法、测验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实践操作法。主要参考书: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据《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都有将近 20% 的同学在考研时,会报考非本科专业。为什么那么多考研党都准备跨专业考研呢?宗师君总结了三种最为常见的跨考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一类?兴趣驱动型第一类考生,或是由于高考失利,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故想通过考研再次圆梦,抑或是经过本科阶段的深入学习后,发现对本专业没有很大的兴趣,故想在研究生阶段以兴趣为导向学习喜欢的学科。学历驱动型第二类考生,对于研究生阶段到底学什么专业并没有具体明确要求,他们最想要的是一纸硕士学历文凭,所以能够考上研究生,或者再进一步,考上名校研究生几率更大的专业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而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跨考,往往是因为本专业考研难度太大。就业驱动型第三类考生,选择跨考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就业前景,就业率高、薪资优渥、发展空间大的专业会成为他们的跨考首选。其实无论哪种类型的跨考生们,都是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大胆迈出新的一步,努力拼搏以期成功转型。小编也为此总结了六个热门跨考专业及其报考优势,供同学们参考~会计硕士(专硕)1. 专业简介专业会计硕士( 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 MPAcc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2. 就业前景会计硕士的就业率很高,且就业范围广泛,小到工商个体户,大到政府机关、跨国公司,无一不需要会计加持。一般来说,本专业毕业生可供职于政府办公室、企事业单位、审计事务所、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发展前景向好。3. 跨考生优势会计硕士属于管理类联考专业之一,也是跨考生占比最多的大热门专业,它对数学的考察要求并没有金融学等专业一样高。不过经管类本科生及理工科类的本科生报考会有一定的优势。4. 考试科目会计硕士属于管理类联考专业之一,考查科目为:199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其中,管理类联考的内容包括:① 数学 (算数、代数、几何、数据分析);② 逻辑 (形式逻辑、论证逻辑、分析推理);③ 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5. 考研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翻译硕士(专硕)1. 专业简介翻译硕士(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缩写 MTI ),是我国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学位。2. 就业前景翻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毕业生可在各大跨国公司、职业翻译公司、国际组织等从事口笔译工作,或在各大教育机构、高校从事口笔译教学工作,或是成为自由译者,自行接单。3. 跨考生优势国家非常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报考,因为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那么在遇到涉及本科专业的相关专业术语翻译时,就具备了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4.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11 )翻译硕士英语、( 357 )英语翻译基础、(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5. 考研院校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新传硕士(专硕)1. 专业简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英语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 MJC。是我国为适应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专业学位。2. 就业前景新传学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既可在报社、出版社、电视台、电台从事编辑、记者、编导等传统媒体工作,也可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互联网公司、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等地从事广告设计、产品运营、品牌策划等新媒体工作。3. 跨考生优势与传统新闻学专业学生相比,跨考生更多了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属于复合型人才。比如本科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跨考新传硕士后可以重点往财务新闻方向发展,优势明显。4.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对外语要求较高的院校会考英语(一),考生们应查询目标院校的具体招生要求。5. 考研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行政管理硕士(学硕)1. 专业简介行政管理硕士是一个综合性强,研究范围广泛的专业,以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基础,对公共事物和行政管理进行综合性全面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介绍的行政管理硕士是管理类(学科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不需要有工作经验即可报考。而另有一种 MPA 公共管理专硕,是需要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员方能报考。2. 就业前景无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各大大中小企业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就业率极高。另外,企业等单位近年来也在不断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就业机会近一步扩大。3. 跨考生优势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大,且报考门槛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院校都不考数学,适合各个专业、尤其是本科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报考。4. 考试科目每个学校由于其具体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会考察不同的专业科目,考生需及时查阅报考院校相关要求,确定具体报考方向及需要复习的科目。常见的考查形式为:(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0 )学科基础(《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部分)、( 841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5.考研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法律硕士(非法学)专硕1. 专业简介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是法律硕士(Juris Master简称 JM )专业型硕士学位之一,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符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具有极其重大的优势。2. 就业前景法律(非法学)硕士的就业前景总体向好,且就业面十分广泛,无论是各大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还是跨国企业、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都少不了法律人的身影。法律(非法学)硕士的司法考试通过率比法学硕士通过率高,且本专业出身的都是复合型法律人才,优势明显。3. 跨考生优势从名字不难看出,本专业专门招收跨考生,采用全国联考形式,所有跨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公平度极高。只要是对法学专业感兴趣的跨考生们,在合理评估自身情况后皆可放心大胆地报考。4. 考试科目( 101 )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98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498 )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课英语主要为英语(一),相比于其他专硕,对英语要求较高。5.考研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等。金融硕士(专硕)1. 专业简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2. 就业前景金融专业毕业生既了解国际金融业的前沿发展,又能密切联系中国的实践,具备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可以适应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工作。常见的去向包括但不限于:投行、银行、咨询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政府证监系统或财务系统等。3.跨考生优势一般来说,学金融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对数学有一定要求,适合理工科或者经管类本科生跨考。但如果有一些人文社科类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本科生想要报考,也不用担心,因为金融专硕的部分院校考的是 396 经济类联考,难度会比学硕的 303 数学三低,考生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院校。4. 考试科目公共课方面,大部分院校考英语(二),但也有一小部分对英语要求较高的院校需选考英语(一),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专业课方面,通常为 431 金融学综合+ 396 经济类联考/ 303 数学三,具体考察哪一门需及时查阅目标院校招生信息。 5. 考研院校推荐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跨考小建议在最后,宗师君也想给出一些针对跨考生的复习备考小建议,供大家参考。1. 充分评估后再确定目标专业确定目标专业对于跨考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我们应根据自身实力,扬长避短,合理选择报考专业。如数学较为薄弱的考生,就应谨慎选择是否报考金融学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此为避短;再比如本科为外语类专业,想要跨考法律(非法学)专业,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考生,则是扬长。2. 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报班学习对于跨考生来说,考研相当于从头开始学习一门全新的学科,难度可想而知。且往往一部分同学在大三时仍需花费不少精力于自己的专业课上,故备考时间上也十分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班学习便成为了高效备考的重要方法之一。无论是在读研究生前辈们的一对一专业课程,还是目标专业的线上大班课程,同学们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毕竟有专业人士的帮助及督促,绝对比在时间急迫的情况下还要孤军奋战自学成才要有用得多。3. 坚定信念,不要动摇一旦确定了心之所向,就不应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一有风吹草动便盲目听信,陷入焦虑状态之中,这对跨考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相信自己在权衡利弊后作出的谨慎决定是最佳的,只管埋头苦干,安心备考即可。良好的心态是成功上岸的关键所在。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六大热门跨考专业的盘点及跨考复习建议了。在此,小编也衷心希望各位考研er们能够早日择定目标专业,进行科学高效的备考,相信长此以往,梦校的录取通知书近在眼前!本篇原创文章由“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20,主要培养掌握现代职业技术理论、教育科学理论,职业教育管理方法和技术,具备职业教育实践能力,能够在教育行政部门、各类中高等学校、企业培训部门从事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及职业指导工作的高级人才。就业前景及方向除了到各类学校做教师以外,许多毕业生还可以到出版社、电视台、杂志社、企业人力资源等领域就业,职业包括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等。教育管理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01,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源于文革后恢复的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80 年代中期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专业课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就业前景及方向就业方向多为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教育管理岗位等。学科教学专业介绍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思政,045102) 、学科教学(语文,045103) 、学科教学(数学,045104) 、学科教学(物理,045105) 、学科教学(化学,045106)、学科教学(生物,045107) 、学科教学(英语,045108)、学科教学(历史,045109)、学科教学(地理,045110) 、学科教学(音乐,045111)、学科教学(体育,045112) 、学科教学(美术,045113)。学科教学是以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为培养目标的一个硕士专业,主要以就业为主。就业前景及方向学科教学在近几年考研中都比较热门,竞争也比较激烈,但是院校招生人数也比较多,就业前景非常好,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教师、中高职教师、也可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和事业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14,培养学握现代教育技术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制作、电化教学设备运用能力的教师或管理人员。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具有摄影、幻灯片、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等多种媒体制作和使用的基本能力。就业前景及方向主要就业方向是教育机构、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电教馆、文化馆等从事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小学教育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15,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 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就业前景及方向小学教育专业是近年来考研当中比较热门的专业, 毕业生主要去向各个地区的中小学,担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就业比较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5116主要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并具有分析解决大、中、小学生与其他个体、群体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成为能较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或相关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及方向心理师,幼歉、初等和中等学校心理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师,医院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的心理学专门人才等。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17.此专业较为冷门,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及方向毕业生一般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技术教师:专业化的科技场馆人员: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报社、广电等大众媒体科普栏目的科技传播者:社区、农村、企业等科技站工作者:信息网络大众科普产品制作的人才:科普产业自由人等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专业化人员。学前教育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18,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胜任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就业前景及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与儿童教育事业有关的工作。能胜任儿童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能能从事儿童教育产业的开发、组织和运作的工作,如幼儿园经营、儿童教育指导、儿童康复治疗、儿童问题咨询、儿童教育师资培训、儿童玩教具开发、儿童营养食品开发、儿童传媒编创、儿童教育网络建设等工作。特殊教育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45119,旨在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及方向特殊教育招生比较“冷”,就业市场上却异常“热”,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民政残联部门工作,也可到特殊学校任教。
各位文都考研的同学:大家好,我是文都学员王立尧。说到我自己,可能我是所有文都学员里面,参加过表彰大会最多的人了吧,遥想大二的时候,我代表所有19级考研的早起鸟的考研学生站在这里演讲,那时候的我站在这个台上,心里想着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祝贺所有考上的学长学姐,第二件事是对于自己未来考研的憧憬,可以说,自从大一我敲门进入文都报名的那一刻起,我就想着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义无反顾的坚持考研这条路。此刻,我第三次来到表彰大会,看着台下的你们,好似看到曾经的自己那有些迷茫有些担忧的眼神,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既然你们选择考研这条路,就算跪着也要坚持走下去!鸡汤说到这我就要开始说正事了。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不知道在场的有没有物理系数媒的学弟学妹们,如果有那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专业每年的传统就是很多人报考同一个专业,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可能还有些同学对于这个专业有些迷茫,说到底,就是将教育和现代信息化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传授教育知识。我报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可以说华中师大几乎是我们物理系数媒专业每年必报的学校,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最好的成绩是去年学姐周殊言,以初试复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今年我们有三个同学被录取,我是所有数媒专业考现代教育技术第一个男生被录取的。我初试成绩357分,政治英语65分,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110分,专业课二C语言程序设计117分。初试成绩排名这个华中师大现代教育技术38名。华中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应该算是全国所有现代教育技术学校里招生人数比较多的学校了,19年招生50人,推免1人。去年招生45人,我估计2020年华中师大招生的人数不会减少,应该还会增加。复试结束后,我前进12名,最后成绩是第26名。其实说实话,这一年一路走过来,除了艰辛的备考以外,最重要的一定是信念和决心。当你决定要去考研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想好,未来的这几个月的路该怎么走。不知道大家的复习情况是怎么样了。如果听过一些老师的考研规划课,大部分人会听过说,3,4,5月是基础阶段,6,7,8是强化,然后9月份以后就是冲刺阶段了。如果你是按照这样的进度来进行,那么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是考研路上的必修课。现在处于基础阶段,每门科目都要有自己的方式,而且每门科目的在不一样的阶段,复习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首先,101政治,在基础阶段要做的就是把四本书的最难学的一本马原给先拿下,不是说要在这一阶段完全学懂,但要求就是明白马原中的相关知识点和原理,因为他们是贯穿整个政治最基础的框架。要有上层建筑,首先要建好经济基础。马原就是整个整治中的经济基础,跟着文都的大牌老师,边听课边理解书上的内容,适当做一些马原的选择题,到了强化阶段,马原依然是重点,除此之外,毛中特和史纲也要紧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这两个科目没有马原难,相对来说属于记忆性科目,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书上知识点的记忆与掌握,在这里我有个技巧就是画出一个历史时间轴,从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开始,一直划画到2050年,并且标注上每个时间段上的历史事件,以后就背这个时间轴,毛中特和史纲就可学起来方便许多。政治属于一个头轻脚重的科目,但在所有的复试时间段中,马原最主要攻克的一定是选择题,选择题得高分政治才能高分,尤其是多选题。在最后的阶段 每个人都会背大题,而且参考的书目都是那几本,拉不开差距的,选择题这里我推荐蒋中挺800题,任燕翔1200题,这三本我都刷完了大约两遍。在11月份末,背大题是完全来得及,主要参考书目,配合任燕翔主观题跟我背,足够。最后政治大家的考试成绩相差不会很多,大部分人都在60到70之间,所以,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跟着一个老师走,就没问题了。接着,就到了204英语,作为专硕的考生,我考的是英语二。江湖上流传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这一说。简单的地方,最主要的区别在新题型和翻译上面。作文差距也有些,一个是图画一个是图表。考英语二的同学比英语一省力的地方就是新题型和翻译的难度上,除此之外,几乎差不多,我说的差不多是指题型和做题方法,千万别以为英语二的难度会低很多,因为就今年的考试来看,英语二的阅读的难度上升里一个档次,很多细节题做的时候总在两个选项中徘徊纠结,我考试的时候就是这样。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方法,如果说政治是头轻脚重,那么英语就是头重脚轻。英语不同于其他科目,这门科目是从小学开始就在每个人上学经历中都学过的,每个人的英语基础不一样,复习的方法就大有不同,如果你六级500+的选手,你完全不用在意你的英语,因为这门科目不会让你觉得慌张,你只需要跟着老师走下去就OK了,大部分时间就放在专业课上面去吧。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你一定要记住,在考研的这段期间要有每天都去复习英语的习惯,利用零散时间去刷一刷单词就可以,现在基础阶段,每天跟着老师的公众号,去看每日一句和每日一讲。何凯文老师的长难句基础阶段的课程一定要看完,然后试着自己去练习断句,找主谓,切分。英语真的是只要养成好的习惯你就不会有问题。到了强化阶段,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就是真题,因为英语二的真题很少,所以先做英语一的阅读和小作文真题。真题的宝贵价值真的太重要了!到了冲刺阶段,一定自己去背作文,更要自己写作文!不要指望背一篇就上考场,多背各种类型,然后默写下来。并且,在后期也要模拟考试,英语模拟考试太重要了!!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你要按照小作文→大作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的顺序去做。这些在跟着老师的课他都会讲,至于英语二听课听哪个老师,别问,问就是波妈(谭剑波)!!!未完待续,下一篇我们继续说专业课(文章太长了,哈哈哈)本文《致所有文都考研学子的一封信》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19级研究生王同学。19考研初试成绩357分,政治英语65分,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110分,专业课二C语言程序设计117分
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大多会选择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专业。部分考生由于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因为地域、分数等等问题的限制无法报考理想的专业,于是在本科毕业后通过读研深造的机会,合理选择跨专业考研。1、新闻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培养目标:具备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媒介经营管理、音像策划、广告制作等素质的现代传媒人才。专业层次:硕士专业类别:文学就业方向:编辑、记者、媒介经营管理、音像策划、广告制作等方向。2、工商管理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类别:管理学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目前主要包括如下学科方向: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3、会计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实务,也可到高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4、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专业类别:经济学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5、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源于文革后恢复的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80年代中期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专业课程。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专业类别:教育学就业方向多为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教育管理岗位等。6、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专业主要培养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类别:工学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各级规划设计院、在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企业、规划开发咨询机构,从事项目规划设计、房地产筹划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和研究工作等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就是噩梦,选个文科还是要学数学,选个理科更免不了数学。这估计是很多高中生的想法,有些科目好像一直都摆脱不了,虽然也是噩梦,你必须得学,也是以后很多专业都需要的,那就是英语。然而比如数学或许你一旦本科毕业,就算以后考研或者工作或许都接触不到了。这或许对数学“学渣”来说,算是逃出“噩梦”了。今天给考研的学生推荐几类专业,这几类专业不用考数学的。1.哲学类专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哲学类专业主要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哲学类专业有逻辑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人的哲学、价值哲学等29个专业。这些专业对于考研数学要求很低,这个哲学类专业数学“学渣”可以考虑。2.法学类专业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在法学类专业很受考研的学生亲睐,特别是法学硕士,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法考很难过,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考研,法学类专业考研不用考数学的。3.教育学类专业图片来源于网络教育学类专业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等多个专业。同样教育学类考研是不用考数学的。4.语言类专业图片来源于网络看字面意思这个专业对数学基本就没要求,它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其中招生人数最多、最知名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往往报考的都是文科生多。这个专业考研不用考数学。5.历史学类专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学类专业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等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等历史文献学,地理历史,史学史,史学理论,考古学等。这些专业考研都不用考数学,因为根本就用不上。这是数学“学渣”的福音啊。6.行政管理类专业图片来源于网络行政管理类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行政管理不仅仅涉及政府管理和公共组织管理,还涉及一般管理学(含企业管理)、中外思想史甚至政治哲学问题。行政管理专业的选择相对比较多,企业、公务员、媒体都可以有机会选择。这个专业以后就业前景不错,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考研,这个考研对数学几乎没要求,数学“学渣”大胆的选。其实除了以上我列举的这些专业外,比如艺术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这些都不用考数学,当然管理类会计学和工商管理还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的。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1、 教育学的任务(名解):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学艺术和教育价值,并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章 教育质的规定性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的纽带,是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3、 教育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零碎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都是教育。它包括在家庭里、学校中和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狭义(名解):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提高思想品德,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半日制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 义务教育(名解):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性事业。 学校教育(名解):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教育教学理论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向预期质量规格发展的活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发展(名解):一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二是把它与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指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2、 人的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一)顺序性 (1)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如儿童心里发展,他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喜怒哀乐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二)不平衡性 (1)人的发展并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 (2)不同系统的发展起始时间、发展速度、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如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3)同一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人的身高和体重的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发育期。 (4)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把握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三)阶段性 (1)人的发展变化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当代表某些新质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必须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四)个别差异性 (1)尽管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十分明显。 (2)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达到的水平是千差万别的。 (3)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五)整体性 (1)教育者面对的是活生生、完整的人,他们不仅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独特性。 (2)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 (3)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等。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机体结构不断变化和完善,如幼儿周岁学走路,青少年身高剧增等。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器官功能上,还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如有的人从小天资聪颖,在学习和工作中会比别人发展的快些;如果一个人先天双目失明,则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的发生变化。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遗传素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1、环境是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对于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如出生家庭、科学文化、道德规范等,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程度。 (二)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1、环境的给定性是指自然、社会、前人、他人为儿童所创设的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是先在的、给定的,儿童生来不能选择。 2、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发展就被注定了,相反由于人的能动性,他可以选择环境,能动的作用于环境。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能起到什么性质和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环境的态度,如是悲欢消沉还是积极乐观。(三)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反而激发了人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决定人的发展。这是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环境的影响要经过人的选择和认同才能起作用。环境决定论把人看做是环境被动、消极的产物,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这种观点是片面和错误的。 (3)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体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人的能动性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中表现出来的 (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1、个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 2、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 (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二是通过确定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简答: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社会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改革 (二) 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它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 (一)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承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选拔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和科层组织之间转换、变动,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智慧才能,实现人生抱负。 4、简答题:教育的相对对立性 (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有自身的活动规律和特点 (3)教育有自身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5、论述: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一、教育公共投入不足 二、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致力于发展面向工农大众和保障老少边穷地区人民子女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一方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实现免费教育,并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以“奖助补减免”的资助体系。 这些举措使我国在教育公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新时期,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1)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明显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直没有变革,导致城乡、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而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经济上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教育上的不平衡。如2001年农村小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是城市小学生的29%,农村中学是城市中学的31%。 因此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2)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将自己的小孩留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监护,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和品德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二是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部分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但因为受户口和收费的限制,导致不能及时和正常入学,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对待。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增设农村寄宿学校和城市想方设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一方面是受社会、经济、传统等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两者的矛盾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转校生、转户生和移民生等。因此尽快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成为一个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名解)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2、 个人本位论(名解) 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获得高度发展。 1、 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制定 2、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由社会需要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应根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1) 教育目的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 (2) 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受到社会的制约 (3) 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程度来衡量的。 3、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过程,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道德、情感、意志、社会关系等的和谐统一发展。 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或劳动者 二、坚持全面发展 三、培养独立个性 5、 德育: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指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6、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7、 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素质的教育。 8、 美育:授予学生美学知识,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和高尚情操的教育。 9、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社会实践、户外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意识,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育实践的能力。 第六章 教育制度 一、学校制度(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 1、 双轨制 18~19世纪的西欧,受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学校。一种是由古代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它自上而下的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种是新兴供劳动人民子女上学的现代学校,它自下往上的结构是小学、初中及初中后的职业学校。这两轨平行,不接通。 2、 单轨制 北美早期沿用西欧的双轨制,但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学术性一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被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中学所淹没,从而形成美国的单轨制。它自上而下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特地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利于教育的普及。 3、 分支型学制 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劳动学校系统。但是后来,又恢复了帝俄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这样形成了既有单轨特点又有双轨因素的分支型学制。它前段(小学、初中) 是单轨,后段分叉。 第七章 课程 一、课程概念 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二、课程方案 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制定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三、课程标准 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四、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的教学科目。 五、活动课程 是指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界限,以学生年龄特征、兴趣和发展需要等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课程。 六、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的内容式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深化和发展。 依据: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即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和发展的规律。适用: ○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低年级的儿童 如:劳动二重性与劳动价值论、商品二因素和剩余价值学说等的教学。 直线式:课程内容直线式前进,前面的内容不再在后面呈现。 根据:课程知识本身的逻辑是直线式前进的 适用:理论性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地理教学:含有机磷的洗衣粉对水体污染的实验。 七、纵向组织: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八、横向组织: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等,将相互联系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编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 4、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精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第八章 教育(上) 一、教学 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论述教学过程 (一)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认识过程 (2)这种认识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教学中最基本和主要的活动,其它如交往活动、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等都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3)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特殊性 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的认识世界 2、指导性,学生在富有知识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认识,二不是独立完成 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方式 (1)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尤其是个体初期的学习和认识,如对语言的学习,事物及其名称的认识。教学也要以社会交往背景,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2)教学还以交往为重要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启迪学生,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此外,师生在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沟通,有助于激起两者的情感和心理的共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追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因此应当使教学成为发展性和教育性教学,突出教学的发展和教育功能。 三、论述教学过程存在的基本关系,并以其中一个关系为例简要论述 (一)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的个人直接经验为基础 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教学或直接经验积累的的偏向 (二)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1、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 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 3、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偏向 (三)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1、 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由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共同组成 (1)智力活动主要是指学生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感知、观察、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的活动。它是认知和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2)非智力活动是指在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好奇、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活动,它是认知和学习的动力。 (3)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各有特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正确发挥其整体功能,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 (1)学生的兴趣、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变化和转移,它与智力活动之间主要有两种关系 (2)一是教学知识和过程生动有趣,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些非智力活动反过来又推动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这种情况下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另外一种是教学知识与过程单调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比如望着窗外的事物等。这种情况下,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作用不一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在教学中,调节非智力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改进教学本身,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 二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让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自觉的按教学要求调节自己的非智力因素,促进的智力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的关系 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有效简捷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3、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四、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1、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4、 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和事例 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实际去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领悟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1 本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2、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直观性原则 教学中在讲授知识点时,配以相关的教具或事物,辅以直观的语言进行形象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有关事物的清晰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1、 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 语言直观 3、 防止直观的不当使用和滥用 七、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会分析、自主探究,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 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4、 发扬教学民主 八、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遵循知识内容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 九、巩固性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整合,充分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使之保存在长时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迅速再现,卓有成效的运用。 十、何谓发展性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经过他们努力后才能掌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 1、 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2、 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时代特点 3、 适当增加难度,建立最近发展区 十一、因材施教 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倾向、意志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第九章 教学(下)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讲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促进学生智能和品德发展的方法。 二、谈话法 教师就有关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他们智能的方法。 三、讨论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来辩明真伪是非,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四、研究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个问题进行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五、个别教学制 (一)教师面对个别和少数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优点: 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意志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人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缺点: 1、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2、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3、教学效率低 六、班级上课制的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一)它把一定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对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各门课程。 (二)优点: 1、 教学效率高 2、 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3、 利于个人的社会化 缺点: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三)教育组织形式改革: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如增加个别和小组教学方式 2、控制班级人数,避免数量过多 七、分组教学制(名解) 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八、简答题: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 明确教学目的 2、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 组织好教学活动 5、 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发展 6、 布置好课后作业 九、诊断性评价:在学期教学或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评价 十、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 十一、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之后,如一门课程结束或一个学期结束,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和成绩评定。第十章 德育 一、德育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道德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论述: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一)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1、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观念的影响,逐渐发展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2、学生在入学前,所受道德影响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中,他们掌握了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观念,并依此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行为。 3、学生上学后,其道德发展主要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如学校教授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并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整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且学校可以引导社会和家庭对学生发展的道德影响,因此学校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结合我个人成长经历,在上学之前,受父母教育的影响比较多,如讲究个人卫生,饭前洗手,勤洗澡;讲礼貌,不能讲骂人和讲脏话;热爱劳动,比如打扫房子,帮爸妈干农活等具体的道德教育。上学后,教师不但教授我们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主义指导和规范我们的行为,如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参加学校大扫除等。 (二)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1、品德的培养不能是单纯的抓道德知识教学,而应以道德活动为载体,在学生进行充分的道德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习惯。 2、比如说有些学生不爱护公共卫生环境,喜欢在教师和公共场合乱丢乱扔。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这个道理学生都懂的,但往往缺乏执行力。这时如果老师只是批评教育,讲述道理,肯定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不妨适当的惩罚这个学生,让他来清扫他弄脏的教师卫生或在公共区域中划分一块区域由他负责保持卫生,学生在体验自己不良行为后果的过程中,就会增强保护环境、爱护公共卫生的行动力。 (三)进行德育活动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 1、这些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显的实际活动,一个是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 2、通过外部活动的引导规范来促进内部心理活动的升华,使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比如:有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可以让他代表班集体参加一些活动来增强他的集体意识,比如接力赛、拔河之类的。 三、试析德育过程使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 (一) 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信意行的和谐发展 知情信意行使构成道德的五个要素,开展德育活动要注意全面性,不能顾此失彼,否则损害其整体功能。 (二)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道德的五个要素的发展使不平衡的,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能机械每次进行道德活动都从五个要素展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三) 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信意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道德的五个要素各有特点,同一要素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四、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使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一) 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1、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2、 自我期望是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教育者一方面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期望,予以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这种期望加以引导,使之更实际、更理性。启发学生构思近期目标和长远理想,并将两者联系起来。 3、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 4、 自我调控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机制,是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调节行为、控制思想的能力。 5、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对于未来我很模糊,没有想过要像别人一样成为什么样的家,只是知道要努力考上大学。英语ABC,中学政治。 (二) 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1、 自我教育能力是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德育的开展和进行,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2、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知识、依赖性较强逐步培养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 3、 在大学里,我参加了一些社团和协会,在与同时共事的过程中,让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与同时合作交流,建立起了初步的团队意识,这些意识的建立是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发展和提升,它们同时由促进了在工作中我个人品德的进一步发展,如包容、互信和纪律等。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三) 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1、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根据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自我教育能力发展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从他律发展自律,再到自由的一个过程。认识和遵循这一规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 2、 我在儿童的时候,完全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想着他人,很任性,想做什么就干什么,那时父母也依着我。比如我不想吃饭,想吃零食;想要儿童车或玩具枪等。上学后渐渐董事,主要是老师的教导,比如不能偷人家的枣子,对人有礼貌,爱劳动,帮父母分担家务活;再大点,我已经内化了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自觉主动的行为,如节约、主动帮助人家等。 五、疏导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讲明道理、循循善诱,解答他们的疑惑,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积极成长。 1、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名解) 德育要充分发挥和利用集体的作用,注意通过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1、 引导学生热爱、关心集体,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而努力 2、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力量结合起来 七、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努力发扬自己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的全面发展。1、 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2、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进行自我教育 3、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八、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德育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 尊重和信赖学生 2、 严格要求学生 九、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德育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把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组织、整合,使其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1、 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影响一致 2、 正确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一致并达到最佳状态 3、 做好衔接工作,使教育影响前后连贯。 十、理论和生活相结合 德育要引导学生把思想品德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提高学生的品德,又要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他们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十一、说服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十二、榜样(名解)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十三、锻炼 有目的的对学生安排一些活动,通过实际活动和交往培养他们品德的方法 十四、修养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发展的方法。 十五、陶冶(名解) 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十六、奖惩 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 第十一章 班主任 一、班主任(名解) 班主任使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使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学生工作,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1、 高尚的思想品德 2、 坚定的教育信念 3、 家长的心肠 4、 较强的组织能力 5、 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6、 善于待人接物 三、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011华中) 1、 确定集体的目标。 2、 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核心 3、 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4、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十二章 教师 一、简答: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 复杂性 1、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未成熟的人 2、 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 3、 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4、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校内 (二) 示范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质的规定,决定了教师劳动带有严格的示范性 (三) 创造性 教师的创造性表现在一方面学生是变化的,处于不断发展中,因此必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教师能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即教育机智 (四) 专业性 我国教师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 二、请简答教师角色冲突及解决办法 (一)教师职业常见的角色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楷模与普通人 2、令人羡慕的职业与实际地位低下 3、教育者与研究者 4、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 (二) 调节这些冲突,保持教师心理平衡,应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客观上: 1、 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 提供教师进修和发展的机会 3、 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师,肯定他们的劳动 4、 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主观上: 1、 树立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自我意识 2、 努力工作,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根据自己所面临的角色冲突,灵活处理,做到轻重缓急 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开阔,乐观自信,努力完成教师角色的任务 三、华中简答:教师的素养 (一) 高尚的师德 1、 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奉献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人文精神,关心学生的发展,促进其价值的实现。 2、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3、 热爱集体,团结写作 教师之间应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热爱并依靠集体,最大限度发挥集体的作用。 4、 严于律己,伟人师表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 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所教知识能系统把握,运用自如,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 (三) 专门的教育素养 1、 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2、 教育能力素养 主要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 3、 教育研究素养 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状况不仅会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效,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应学会心理调节,做到乐观、开朗、自信、幽默等。 第十三章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 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1、 学校管理法制化 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二是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物 2、 学校管理人性化 是指学校管理要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主体人格等。3、 学校管理校本化 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和法规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4、 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于学校管理中,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从过去的人-人、人-物管理转变为人-机管理。
这两年,考研大热,其中教育类专业又是一大热门,报考的人数非常多,人多竞争就更大,学科教学的复试分数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就是望尘莫及,复试线很容易就是380+,西南大学学科教学(英语)2021年的复试分数更是达到了409分。初试成绩不理想,或者一志愿复试落榜,只有寻求调剂,学科教学英语可以调剂到什么专业?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肯定可以调剂,我们还可以调剂一些对专业没有限制的专业,或者相近的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学都可以调剂我们参加调剂,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调剂本专业,这样的结果是最理想的,如果能够调剂学科教学(英语),成功上岸,那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可惜现实非常残酷,今年370+的同学收不到调剂通知的大有人在,学科教学(英语)这条调剂的路走不通,那我们可以考虑它的相近专业,或者对你本科专业没有限制的专业,理论上专业代码前四位相同都可以调剂,但每一个学校还会有具体要求,可能对你本科专业进行限制,比如西南大学的教师教育学专业,它对于本科专业没有限制,但是学科教育类专业都会有限制,如学科教学(历史)要求历史学类专业(含师范和非师范),不会接受跨考的同学。还有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调剂专业,有不少学科教学(英语)的学生也都是调剂这个专业上岸的,这个专业接收调剂的学校比较多,相对机会更大一些。如果你本科是财务相关专业,你还可以考虑职业技术教育(财经商贸方向),最后还有一个最无奈的选择,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就目前来说,应届生读非全风险非常大,学校没有补贴,社会认可度低,有可能出现自己花钱上几年过后,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在哪。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调剂成功,成功上岸。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招聘单位对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所学的专业也有具体的要求。大学中共有近百个学科,500多个专业,这么这些专业中既有大众追捧的热门专业,也有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尤其是当年考大学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这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很不满意,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希望通过考研,圆自己的梦想,自己喜欢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下面给大家推荐,大学中最值得考研的四个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身价立马翻倍。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历来是接收研究生的大户,这个专业主要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也泛指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事务管理,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专业主要是以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会更加广泛和细化,所以未来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个专业的就业单位主要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为主。著名院校有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等。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社会供给的传统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日趋减少。因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个新兴产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技术领先的专业。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出领先的一步,计划在山东建设中国能源大学,未来对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需求会越来越大。希望立志于能源研究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争取顺利考研,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著名的院校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公安管理专业公安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在公安机关部门从事综合管理以及警务保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个专业属于法学大类专业中的一个分支,要求毕业生能在公安部门从事犯罪侦查工作,或是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从事司法相关工作。我国目前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很大。公安大学本科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在本专业顺利就业,研究生毕业更容易受到单位的青睐,还没毕业基本上就被用人单位签约。比较著名的公安类院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就是通过对教育内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综合调控,达到配合最佳,效率最高,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个专业可以细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大类,主要是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类的相关培训。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目前随着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对现代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这类专业在研究生这个阶段是相对于比较好就业的。著名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招聘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考研也是为今后就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但同学们在选择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定位,选择对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对于以上提到的这四个专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昨天,2021考研时间正式确定,初试时间安排在了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今天,研招网又出了2021考研管理规定的五大变化。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在保障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我们的报名、初试方式、进入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调剂细则都更具体更明确。时间定了,要求也出了,我们的准备真的要严阵以待起来了。但9月我们的答题和思路还在爬坡和提升中,除了做好充足的理论、案例、数据、好句积累,我们更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些各大院校初试考察的背后,已经不仅仅是从专业的角度要求我们去理解媒介和传播本身,还需要我们借媒介和传播之力去理解社会、理解社会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昨天中国人民大学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新增三名副校长。其中有一位就是从事传播学与公共传播研究的胡百精教授。而同时兼任人大新闻学院执行院长的胡百精教授所研究的公共传播,其实就是一个借传播之力去理解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关系的视角,理解好这个概念,你的答题和思维就能上升一个层次。虽然公共传播听起来有点抽象,明确考察的学校并不多,但其实它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答题中,让我们的论述上升一个层次!我们先来看怎么用这个概念,然后一起来理解公共传播这个专题。(框架图)一、公共传播使用指南+(一)从概念本身直接考察1. 简述公共传播对社会治理的角色与作用。(2020中国人民大学,学硕872,简答)2. 公共传播对公共治理的意义。(2018复旦大学,简答)3. 公共传播。(2017四川大学,名词解释)分析:一些比较热门的老牌院校考察直接考察过公共传播的概念以及对社会治理的作用,那这个不用说,你直接背诵理解就完事儿。(二)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角度考察1. 2018年 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请结合互联网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谈谈你对这个表述的理解。(2020中国人民大学,专硕440,论述)2.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以内容建设 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机制为保障,推进全媒体传播”,请谈谈你的认识(2020中国传媒大学,学硕814,论述)3.互联网上人人都能发声,使得治理难度很大,如何降低谣言和假新闻的危害? (2020中山大学,学硕838,简答)这一类题虽然没有明确考察公共传播,更多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互联网治理的角度考察,这个时候你需要联想到公共传播,公共传播强调的是多元主体的协商和参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治理必然是在多元主体的互动中展开的。(三)从措施类的题型进行考察1.论述多元社群互动传播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构建社会认同。(2020中国人民大学,专硕440,论述)2. 运用公关理论分析为何产生网络舆情热议,并说明如何引导?如何塑造社会理性?(2020中国人民大学,学硕610,论述)我们在答措施类题目的时候,常用的一个思路就是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思考:政府、媒体、公众、法律,如果我们在答完多元主体后再用公共传播这个概念进行升华和总结,那么我们的论述就上升一个层次了。(四)从建设性新闻的角度进行考察1. 建设性新闻(2020清华大学,学硕618,名词解释)2. 建设性新闻的缘由、特点、趋势(2020西南大学,专硕334,论述)建设性新闻是去年的学界的研究热点,建设性新闻的提出其初衷也是为了推动社会向善,提倡新闻从业者秉持着“如何能够推动社会变好”而非“为什么情况这么坏”的思路展开报道,从而将新闻业的合法性从单纯的呈现和批判现实向着推动人类进步的维度转变。而这一思路无疑切中公共传播的方向和内容。(五)从新闻工作者的培养进行考察1.请谈谈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2020南京师范大学,613B,论述)2. 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和责任(2020四川大学,916,论述)分析全媒体时代我们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从新闻工作者到公共传播人才的转型,更加注重其在知识传递、关系建立、数据分析上的能力。二、什么是公共传播公共传播指的是多元主体基于公共性展开的沟通过程、活动与现象,旨在促进社会认同与公共之善,它是诸如互联网革命、传播生态变迁、现代性转型和全球化进程加剧,以及知识层面跨学科融合的产物。多主体、多中心正是今日传播生态的基本境况,也是公共传播概念得以成立的现实前提之一。以2015年的天津爆炸事件为例,我们已经很难站在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或公众等某个单一主体的立场或视角考察传播的要素、过程、结构和效果,而必须获得多元主体互动、协商的整体框架和办法。三、公共传播介入国家和社会治理1.作为治理对象,首要的是依法治理公共传播,保障多元主体表达、交往、对话的权利,亦适配对等的责任。当然,法治也有其局限,舆论的问题不能全然交付法律解决,遑论法律难以全面覆盖、灵敏响应所有议题和新技术场景下的公共传播问题。同时,针对舆论和公共传播的各项规制本身亦需从公共协商中得来。规制内容和方式虽由立法权威主导,但其本身的合法性却绕不开公共协商。譬如在新冠病毒扩散早期,8 名医生因网上传播疫情信息而遭 “造谣”罪名训诫。后因民意奔涌,媒体、专家介入讨论,最高人民法院予以 “平反”。2.作为治理动能和手段,公共传播的未来之计在于转向公共协商、拓展协商民主。从必要性看,与其忧惧公共传播加剧现代性转型风险和认同危机———忧惧的一个“本能”反应便是强力管制,不如主动为其辟出正当、合理的出口。正当即符合现代治理的基本价值、精神和伦理,如平等、包容、参与、协同、共享、可持续等。合理即尊重传播规律,响应治理现代化需求和新技术革命大势,关怀人的尊严、权利和公共生活境况。在今日公共传播时代,人之 “被照亮”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渴望进入公共空间、参与意见竞争,以呈现自我、连接他者和世界。这说明公共传播只能向前发展、有所升进,而实难重返单一话语时代。3.【案例】仍以新冠肺炎事件为例,公共传播转向公共协商的必要性和潜质在事件中全面显现。疫情爆发初期的信息封禁引发严重社会焦虑和不满,恐慌、愤怒情绪持续蓄积,政府公信力、决策正当性和治理能力受到质疑。及至政府推动信息公开,职业媒体持续供给事实,专家权威意见介入,多元对话大体通畅展开,焦虑与信心、不满与期冀、恐慌与理智、批评与建设等突性意见得以充分表达、呈现和比较,众志成城抗疫的整体共识恰于此达成。四、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困境第一重困境是信息的飞沫化机构和精英主导了web1.0 时代的海量信息生产,普罗大众则基于 web2.0平台进一步贡献了无量无际的内容。面向公共空间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像在在大海中注入一滴水,于人可能视而不见,于“海”则不增不减。人们告别了从报章上剪下一篇“健康窍门”、 “养生大全”的历史,公共卫生部门、NGO、商业医疗机构、媒体开始主动调研和筛查目标人群。即使精准定位人群,这些机构传播的健康信息、知识和倡导也极易飞沫化,弥漫空中,瞬时消散。第二重困境是传者的去中心互联网在技术结构上的“去中心化”被复制到它所影响的社会交往领域,技术意义上的平等、开放和民主为人们提供了改善现实的广阔想象空间。但是, “去中心”未必自然形成理性建设性的“多中心”, “去中心”之后很可能遭遇“无中心”的风险和灾难。第三重困境是大众生活的“社交媒体化”报刊、广播和电视皆延伸了人的特定感官,互联网首先融合、强化了这些延伸,进而通过社交平台和移动互联重构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有关人的在世状态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社交媒体改造了人们对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支配方案,勾划了新的生活路线图。更进一步,当社交媒体把普通个体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答案的质询者,直至成为自主自觉的表达者,话语权的再分配就得以实现,阻碍这种再分配的传统范式将被不断被破坏、戏谑,或者干脆被忽略、遗忘。五、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出路一是重构“一”与“多”的关系确立“一”、接纳“多”,进而于对话中寻求多元共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危机,说到底是如何在现代性情境下重构“一”与“多”的关系。这个“一”在政府治理和市场规制层面即国家干预,既赋予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合法性,在社会治理层面,这个“一”即公平、正义,兼顾发展和美好。在心灵秩序层面,这个“一”即传统信仰、道德的复苏与革新,从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创造新的人,创造新的社会秩序”。由此出发,多元主体围绕“时代病”展开公共讨论,表达各自的主张和诉求,进而谋求可能的共识。这种多元一体的共识,并非在所有领域、所有问题上都达成一致同意。例如,围绕“何为公共利益”,不同主体所论虽异,却并未滑向彻底对立或简单趋同。各方始终保持着对公共利益问题的辩论、协商状态,以期逐步发现和扩大共识。即便所愿未遂,维系对话本身亦成为一种共识。二是为达成多元共识创造条件、规则和环境多元共识并非自然生成,它往往取决于如下因素:承认多元主体的平等地位;开辟畅通的沟通渠道,构建敞开的表达空间;养成表达能力、公共理性和公共讨论伦理;营造多元协商的氛围、文化和法律、政策环境。在具体问题和情境中,鼓励对真问题、元问题的捕捉、辨别和讨论,从而确认可协商的议程;提供足以支持各方论述的事实基础;合理设置多元协商的预期和结果,譬如追求价值共识、认知共识还是行动共识?抑或兼而有之?追求完整一致的认同、公约数式的共识还是彼此承认?同时,公共讨论应与行动者的实绩关联互动,彼此给予持续强化的正向反馈。当大企业主动革新,总统和政府积极推动立法,中产阶级有机会参与城市和企业管理,工人和农民改善了生活处境,各方对始于沟通、导向立法的改革路径的信心也随之增长。三是构建始于公共传播、导向立法和公共政策优化的多元共识机制此中有三个关键节点:媒体通过报道事实和揭示问题,为多元共识提供认知层面的事实基础和可供协商的价值选择;广泛的公共讨论为达成行动或偏好性共识创造现实可能性;基于立法和公共政策优化凝聚、巩固多元共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媒体在公共传播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既要基于事实和问题设置议程,也要推动多元社会主体围绕“时代病”形成畅通的言论渠道和有效的行动网络。但媒体终归是特定社会结构和历史情境中的角色,亦有其力所不及或过犹不及之处。譬如改革既要反映事实和问题,更要拿出整体和具体的行动方案;不仅要动员舆论,而且要诉诸立法和政策创新。公共传播和多元协商的价值恰在此处:正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也直面个体的局限性,倡导公共讨论和多元共识,不悖公共性且持续反哺之。六、作为公共协商的建设性新闻建设性新闻是指 “在新闻生产加工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技巧,以期创造建设性的积极效果,且持守新闻核心功能———提供事实的新兴新闻形态”。若将建设性新闻观念的兴起置于公共传播、多元对话、自由与秩序关系重构的宏观语境之下,则可厚植其理论根基,获得某些新的理解。一是建设性新闻以协商民主和社会整合视角建设性新闻旨在促成改变媒体———公共协商重要参与主体的新闻生产偏好,为多元主体达成公共偏好提供三个现实支撑:事实、解决方案和积极行动意愿。放任多元意见竞争,极易导致无序、虚耗、非理性的众声喧哗,或同质意见简单聚合。为此,有效的公共协商须以充分的事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讨论基础,否则泛道德化、泛政治化、泛娱乐的非理性论争势必压倒理性对话。当然,各方也要抱持强烈的对话、参与意愿,既不漠然疏离、“退回个体”,亦不固守个体偏好、为对抗而对抗。建设性新闻恰可于事实基础、解决方案和对话意愿三处发力,在改变媒体自身偏好的同时推动各方偏好转换。二是建设性新闻以促进公共协商、达成多元共识为导向。在公共协商的框架下,所谓建设性、积极并非与破坏性、消极截然分立,评价的核心标准在于从采访到叙事是否有助于促成公共讨论而非陷入疏离或对抗,有助于调适协商过程和场景、增进对话理性和品质,有助于供给充分事实并使各方获得更完整的判断、达成哪怕最低限度的共同理解,有助于多元观点的有效表达且为之提供理由,有助于提出、辨识、解释关键问题、议程和解决方案并安排其优先序列,有利于抵达共识、倡导积极行动。一言以蔽之,建设性新闻的 “建设性” “积极”即促成公共协商、达及多元共识的主动性和可能性。与之相应,建设性新闻的积极中立原则亦可更明白地表述为: 提供可对话、有共识的事实真相和解决方案。三是建设性新闻应增益公共理性多元对话并非易事,须遵循正当合宜的程序或价值规范。哈贝马斯基于普遍语用学分析提出了交往理性概念,将之操作为对话伦理的基本规范:真理宣称、正当宣称、真诚宣称。“说话的人必须向听者证明自己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描述是真实的,关于道德规则的表述是正当的,关于内在情感的表述是真诚的。”七、面向社会的公共传播人才培养平台社会的兴起与公共传播时代的加速来临,使公共传播人才的培养与供应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未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公共传播时代对公共传播人才的融合生产、公共连接与专业精神三大能力的培养要求。1.注重“知识传递”的能力训练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益凸显,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由“告知”逐步转向“阐释”,这一点在财经领域尤为明显。未来可以通过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为专业媒体及其他组织机构提供既掌握传播技巧,又掌握经济金融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传播人才。注重对新闻传播人才“知识传递”的能力训练。2.注重“关系建立”能力的训练从公共传播的能力需求来看,交互设计注重对学生“关系建立”能力的训练:在内容产品已由“观看”转向“体验”的当下,“交互”作为“关系建立”的核心路径,意味着产品使用的技术可用性、可理解性与愉悦性。未来通过新闻传播学与设计艺术学、用户行为研究等学科与领域交叉的培养模式,为专业媒体的新媒体部门以及互联网公司提供类似“产品经理”的高级应用型传播人才。3.注重“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从公共传播的能力发展来看,大数据传播注重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立足平台社会的语境,数据是平台运作的基本要素。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并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公共传播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方法无法揭示的规律进行识别,从而更好地指导传播实践。未来需要通过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技术等学科与领域交叉的培养模式,为专业媒体以及智库、研究院等其他组织提供既懂传播又掌握多种数据分析技术的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胡百精.公共协商与偏好转换: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实验的公共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胡百精,杨奕.社会转型中的公共传播、媒体角色与多元共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行政关系,2019.[3]胡百精.健康传播观念创新与范式转换——兼论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J].国际新闻界,2020.[4]胡百精.概念与语境:建设性新闻与公共协商的可能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5]胡百精,杨奕.公共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传播学范式创新[J].国际新闻界,2016.[6]张志安,冉桢.平台社会语境下公共传播人才的培养[J].青年记者,2020.主编:羽生生编辑:猛犸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