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2020年中国煤炭市场年度报告说卫灵公

2019-2020年中国煤炭市场年度报告

2019-2020年中国煤炭市场年度报告内容提要进入2019年后,煤炭市场进入后供给侧结构改革时期,随着先进产能的不断释放和增加,煤炭铁路运力逐步提升,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开始凸显,政策红利开始消退,价格重心逐步下行。受供应端偏紧影响,上半年煤炭市场整体高位运行,市场淡季不淡现象明显。进入下半年,产地煤矿产量陆续增产复产,供应将增加,而需求端受宏观预期转空影响,需求持续低迷,后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逐步凸显。其中动力煤市场产量释放,需求不济,价格重心将下移;炼焦煤市场生产虽正常,但需求萎缩,价格将逐步承压。纵观2019年,炼焦煤市场整体保持高位震荡态势,其中上半年高位小涨,下半年开始焦煤价格加速下行。以山东济宁地区气精煤为例,截至11月21日气精煤出矿含税为870元/吨,与年初相比降幅为24.34%。以山西吕梁地区优质主焦煤为例,截至11月21日出矿含税价格为1380元/吨,与年初相比降幅为17.85%。后期国家仍将竭力要求产地煤矿积极释放先进产能,增加产量,保证有效供给,再加上进口煤的补充,煤炭市场供应将逐步趋向于宽松。需求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及能源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58%以下,新能源的逐步发展,后期煤炭需求增幅将逐步放缓,煤炭市场供需格局也将有供给侧改革时期的紧平衡向供需宽松态势转变。另外铁路煤炭运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也为后期煤炭保供提供了保障。重要章节中国煤炭市场供应格局分析及预测中国煤炭市场需求格局分析及预测中国煤炭行业及下游盈利情况分析中国煤炭行业2020年市场走势展望相关年报推荐《2019-2020年中国动力煤市场年度报告》《2019-2020年中国炼焦煤市场年度报告》《2019-2020年中国无烟煤市场年度报告》蓝字获取样刊来源: 卓创资讯

周敏

到2027全球无烟煤市场规模有望增至784亿美元

2019年全球无烟煤市场规模为595.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78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推动市场增长的一些关键因素是无烟煤开采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建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对无烟煤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严格的政策和法规是制约市场增长的因素。无烟煤是最新,最清洁的煤炭形式,挥发物和灰分含量最低。无烟煤约占煤炭总储量的1%,因此,该产品非常罕见,而且比其他类型的煤炭更具排他性。在所有类型的煤炭中,无烟煤具有最高的能量和碳含量,并且含有最少量的有害杂质。按等级划分,由于钢铁制造业的巨大需求,超高等级细分市场预计将在预测期内以显着的市场份额增长。超高级无烟煤比其他级别的无烟煤坚硬,并且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根据地理位置,由于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亚太地区在预测期内将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该地区最重要经济体的建筑业蓬勃发展是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亚太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础,他们需要大量的电力来发电,这进一步加强了该地区矿山无烟煤市场的增长。来源:电缆网

乃亚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煤炭篇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 第二章 煤炭行业发展一煤炭供需1.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同比增长4%2019年,我国煤炭结构性去产能不断深入,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8.5亿吨,同比增长4.0%。2019年,我国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对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关闭退出落后煤矿。同时,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2019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76.8%,占比较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2019年1~8月,新核准产能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和新疆(33处中26处来自以上四省/区),仅内蒙古一地新获得核准煤矿达10处,产能6230万吨/年,净增产能6140万吨/年,占净增产能约3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1 2010~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及增速2.煤炭消费量增长1.0%,所占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其中,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8.04亿吨标准煤,消费量增长1.0%,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测算,2019年1~8月全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26.3亿吨,同比增长0.4%。注:2019年消费量根据占比计算得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 2010~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及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小幅增长。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增幅较大,全年耗煤22.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钢铁行业全年耗煤6.5亿吨,同比增长4.8%;化工行业耗煤3.0亿吨,同比增长7.1%;建材行业耗煤有所减少,全年耗煤3.8亿吨,同比下降24%。3.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深入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过8亿千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写入其中,这是我国在明确“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后,促进能源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发力方向。2019年,散煤治理、煤炭、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现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洁化利用取得新进展,其中,北方清洁取暖累计替代散烧煤约1亿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系统,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过8亿千瓦,排放标准世界领先。煤炭清洁化利用工作加快从电力领域向非电领域扩展,部分地方按照“超低改造一批、达标治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要求,对纳入改造范围的钢铁企业有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到“十四五”末,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二煤炭市场1.煤价上半年迅速走高后渐归理性,下半年稳中有降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年初以来稳中有降。一是中长期合同价格稳中有降。2019年,环渤海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价格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1~11月份均价556.2元/吨,同比减少2.6元/吨。从CCTD秦皇岛煤炭价格指数看,12月6日,CCTD秦皇岛周度均价5500综合价549元/吨,环比上涨1元/吨,但与年中5月6日均价591元/吨相比处于下行趋势。二是市场价格环比下降。2019年以来5500大卡下水煤市场均价599.7元/吨,同比下降59.8元/吨,比去年全年均价下降53.6元/吨。12月27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49元、493元和443元,比11月29日分别回落8元、6元和5元。(来源:秦皇岛煤炭网)图2-3 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价格情况(单位:元/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4 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情况(单位:元/吨)2.煤炭企业仍保持较好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789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总额2830.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净额3510.5亿元,同比下降3.0%;资产负债率64.9%,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为70%。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9亿元,同比增长4.5%。2019年以来,煤炭价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2019年煤炭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盈利,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然而煤炭价格的下跌预计将会对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形成拖累,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仍有赖于自身经营及管理能力的增强。(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图2-5 201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6 2013~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额及增速3.煤炭进口总量延续增长趋势,同比增长6.3%2019年全年原煤进口3.0亿吨,比上年增长6.3%,增速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分煤种,褐煤10259万吨,动力煤11542万吨,炼焦煤7466万吨,无烟煤719万吨。从煤炭进口主要来源国看,2019年全年中国从印尼进口13760万吨,从澳洲进口7696万吨,从蒙古进口3621万吨,从俄罗斯进口3224万吨,从菲律宾进口934万吨。沿海地区共进口煤炭2.18亿吨,占总进口量的72.7%。分地区看,华南地区进口1.49亿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56%;其次为华东及长江地区,进口为0.6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019年,全国共出口煤炭602.5万吨,同比增长22.1%。(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图2-7 2010~2019年煤炭进出口数据(单位:万吨)三煤炭储运1.煤炭全社会库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截止2019年12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5385万吨。比年初减少116万吨,下降2.1%;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5亿吨,同比下降239万吨,可用20天。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5511万吨,较年初增加122万吨,增长2.2%。(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图2-8 2019年各月末主要煤炭企业、统调电厂库存变动情况2.铁路运煤保持增长,港口发运量同比下降2019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24.60亿吨,同比增长3.2%。主要运煤通道大秦线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6.84亿吨,占全国铁路货物发送总量的15.58%。完成煤炭发送量5.67亿吨,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总量的23.05%。此外,9月28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的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勒报吉至吉安铁路开通运营,中国铁路版图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北煤南运”能源输送大通道。浩吉铁路全长1813.5千米,开通初期开办车站77座,设计时速120千米,规划年运输能力2亿吨以上。上游煤炭产地的运输成本将有所降低,晋陕蒙等西部煤炭生产、加工、物流企业将直接受益。(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图2-9 2012~2019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及增速2019年,我国主要港口发运煤炭7.8亿吨,同比下降1.0%。我国北方沿海港口发运煤炭7.69亿吨,同比减少1423万吨;其中,环渤海港口合计发运煤炭7.18亿吨,同比减少1207万吨。我国环渤海港口发运煤炭占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的93.4%,继续占据主力地位。四煤炭政策1.2019年我国继续推进煤炭增优减劣,释放优质先进产能2019年,我国继续推进煤炭增优减劣,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2019年5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完成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务,并确保在2020年底前完成“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工作。近三年来,我国进一步梳理了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分类进行处置,加大淘汰关闭力度。全国煤矿数量由本世纪初的3.7万处减少到2019年的5268处。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8.5亿吨,同比增长4.0%。与此同时,2019年持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煤炭生产方按照“上大压小”“增优减劣”的思路,继续破除低效无效供给,通过新投产一批、新核准一批、新规划建设一批,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促进煤炭产能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稳基础、优产能,切实抓好煤炭兜底保障。我国将逐步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落后产能煤矿,有序核准新建大型煤矿项目,做好煤炭与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2.减税降费力度加强,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1日起,我国适用新的增值税税率,煤炭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到13%。自从2009年国家将煤炭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上调到17%,煤炭行业增值税实际税负一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开采处于工业产业链最上游,设备、原材料采购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小,采矿权价款、土地塌陷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征地迁村费、贷款利息等支出又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煤炭企业进项税额很小,造成实际增值税税负水平居高不下。继2018年5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降到16%后,今年再降3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煤炭企业的实际增值税税负下降1.6个到2个百分点。2019年8月26日,我国首部《资源税法》明确,煤炭开采企业因安全生产需要抽采的煤层气免征资源税和衰竭期矿山开采的矿产品减征30%资源税,鼓励煤层气抽采。一些高瓦斯矿井煤矿将受益。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落地实施,个税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快了煤炭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煤炭企业向多元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3.煤炭行业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在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综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已广泛适用于大采高、中厚煤层、薄煤层及放顶煤工作面,目前全国已建成将近20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很多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都实现了地面远程集中控制,井下无人值守的机电岗位是2016年的2.4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200余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19年1月2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2019年第1号公告,制定并发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共涉及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等关键危险岗位的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同时,山东、河南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激励政策,明确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山东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利用1年至2年时间,全省冲击地压煤矿和大型煤矿实现智能化开采;河南提出力争到2021年底年产60万吨及以上煤矿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贵州省发布《“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推进煤炭开采机械化、无人化。4.煤矿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为推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2019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通知》;2019年5月13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为压实安全责任,2019年7月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监察的指导意见》。2019年7月1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该细则自10月1日起施行,以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2019年各产煤地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煤矿企业强化红线意识,监管监察执法效能不断提高,防灾治灾能力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加快,煤矿安全基础不断夯实。2019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分别下降24.1%和5.1%;继2018年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0.1后,2019年继续下降10.8%,为0.083。其中,北京、江苏、福建没有发生煤矿事故。尽管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成效明显,但2019年较大以上事故反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增加6起、54人。特别是10月下旬以来,全国煤矿安全形势急转直下,接连发生6起较大事故、4起重大事故或涉险事故。五煤炭发展趋势1.煤炭供需将逐步转向宽松,价格重心将下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虽然对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及运输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春节期间各大港口及电厂储备充足,且考虑到煤炭企业复工情况,煤炭可用量整体仍较有保障。2020年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8.3亿吨,同比下降0.5%,其中3月份原煤产量3.4亿吨,同比增长9.6%;1~3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5.6亿吨,同比下降6%。而煤炭需求端在短期内由于电耗下降、建筑施工减少和制造业开工不足受到了更大冲击。此外,大幅走低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也挤压了煤炭需求。作为煤炭消费第一大终端,电力数据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疫情之下降幅明显。随着煤炭企业逐步复产,以及疫情得到控制,运输逐步恢复,煤炭供给将逐步回升,加之政策支持,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将逐步向宽松方向转变,煤炭价格或将承压下滑。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能源论评报告》指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大,导致封锁措施长期持续,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跌6%,中国煤炭需求将下降5%。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预测,2020年煤价会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预计2020年煤炭均价将同比分别下跌15%,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为503吨/元。2.持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更长远看,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仍起基础性作用,能源转型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推动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被列入“面向2030国家重大项目”。2020年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明确,煤炭开发利用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勘察、有序开发、清洁高效利用。国家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生产结构,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鼓励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适当发展煤制燃料和化工原料。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不仅是煤炭行业自身追求差异性与独特优势的举措,也是我国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优化规划建设时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提出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目标,2020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每千瓦时310克以下,其中新建机组控制在300克以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每立方米35毫克、50毫克、10毫克。此外,煤制油、煤制气等煤炭清洁化利用方式,在替代化石能源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到2030年,有望分别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4.6、8.7个百分点。2018年6月,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2019年5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评价管理,强化监督执法。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3.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大势所趋煤炭智能开采是新一代采矿业技术竞争的核心。2019年年初发布的《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将大力推动煤矿现场作业的少人化和无人化。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三年后,到2022年全国大型煤矿的占比将达到70%以上;煤矿的采煤、掘井智能化工作面将由目前的280处达到1000处,这部分煤矿的产能将占到10亿至15亿吨。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0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色难

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高炉喷吹煤粉技术在我国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之间,当时采用阳泉煤业集团(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洗精无烟煤作为工业性试验对象,分别在北方鞍钢及首钢等地试验成功,其中阳泉煤业集团二矿洗煤厂即专门根据鞍钢对高炉喷吹煤产品的需求而设计的,煤炭洗选质量指标也一直沿袭了试验取得成功后由阳泉矿务局统一制定的系列产品标准(无烟煤)。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喷吹煤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喷吹煤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喷吹煤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喷吹煤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喷吹煤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喷吹煤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章 喷吹煤行业概述第.一节 喷吹煤行业定义第二节 喷吹煤行业市场特点分析一、产品特征二、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三、主要竞争因素第三节 喷吹煤行业发展周期分析第二章 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第二节 宏观政策环境第三节 国际贸易环境第四节 喷吹煤行业政策环境第五节 喷吹煤行业技术环境第三章 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分析第.一节 市场规模一、喷吹煤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二、喷吹煤行业市场饱和度三、影响喷吹煤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四、2021-2027年喷吹煤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第二节 市场结构第三节 市场特点一、喷吹煤行业所处生命周期二、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喷吹煤行业的影响三、差异化分析第四章 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产业链分析第.一节 喷吹煤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第二节 喷吹煤上游行业分析一、喷吹煤成本构成二、上游行业发展现状三、2021-2027年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四、上游行业对喷吹煤行业的影响第三节 喷吹煤下游行业分析一、喷吹煤下游行业分布二、下游行业发展现状三、2021-2027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四、下游需求对喷吹煤行业的影响第五章 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渠道分析第.一节 喷吹煤行业经销模式第二节 喷吹煤行业渠道格局第三节 喷吹煤行业渠道形式第四节 喷吹煤行业渠道要素对比第六章 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竞争情况分析第.一节 中国喷吹煤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二节 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展望分析一、喷吹煤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二、喷吹煤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展望分析三、喷吹煤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七章中国喷吹煤主要生产企业发展概述第.一节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二节 五矿发展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三节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四节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五节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六节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七节 山东方圆有色集团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八节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九节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十节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四、发展战略第八章 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第.一节 用户需求变化预测第二节 竞争格局发展预测第三节 渠道发展变化预测第四节 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第九章 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发展与投资风险分析第.一节 产业链上下游及各关联产业风险第二节 喷吹煤行业政策风险第三节 喷吹煤行业市场风险一、市场供需风险二、价格风险三、竞争风险第十章 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第.一节 喷吹煤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一、用户需求变化预测二、竞争格局发展预测三、渠道发展变化预测四、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第二节 喷吹煤行业投资机会一、区域市场投资机会二、产业链投资机会第十一章投资建议第.一节 行业研究结论()第二节 行业发展建议图表目录:图表:喷吹煤行业生命周期图表:喷吹煤行业产业链结构图表:2015-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规模图表:2019年中国喷吹煤业企业数量分析图表:2019年中国喷吹煤业销售规模分析图表:2019年喷吹煤行业集中度图表:2019年喷吹煤行业竞争力分析图表:2015-2019年喷吹煤行业重要数据指标图表:国内主要喷吹煤供应厂家图表:2019年中国喷吹煤行业市场结构图表:2019年中国喷吹煤业需求区域分布格局图表:2021-2027年喷吹煤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图表: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产量规模增长预测图表: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需求规模增长预测图表:2021-2027年中国喷吹煤行业业市场盈利能力趋势预测更多图表见正文......

必不合矣

煤炭行业研究:供改重塑格局,需求稳健复苏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潘玮、王秋蘅)报告综述:总体供需格局未来将保持平衡供给端,新增产能大幅回落,行业投 资增速下降,原煤产量稳中有降,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煤企话 语权加强,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预计进口煤量中长期将维持在每 年 3 亿吨左右,总体对国内供给影响有限。上游产地库存及中下游港 口、电厂库存均处于近四年低位。需求端,各项宏观指标向好,经济 复苏趋势确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修复,房地产投资呈现较 强韧性,2021 年制造业有望接力地产基建促进上游需求稳中有升。动力煤供需趋于平衡,价格料将回归绿色区间供给端,2021 年, 预计产地增量仍然释放有限。2020 年初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保供工作,但产地安监压力仍不断加大,环保预警频发,产地供应持 续偏紧。终端库存预计在春节过后将有所回升,进口量维持稳定;需求端,预计 2021 年下游整体耗煤增速 3.4%。价格端,我们推断春节 后需求将季节性回落,伴随产能有序释放,进口额均衡调整,供给将 略宽松,供需趋向平衡将使煤价逐步回归绿色区间(550-570 元/吨)。炼焦煤进口扰动较强,看好价格补涨需求供给端,国内新增焦煤产 能有限,对外依存度整体不断上升。未来进口端扰动较大。需求端, 煤焦钢产业链整体景气度较高对焦炭需求形成支撑,双焦价差不断扩 大,产业链下游商品的持续上涨必然传导到上游原材料端,预计焦煤 价格跟涨需求较强。焦炭去产能政策持续驱动,焦企利润扩张供给端,焦炭行业呈现以 重点省份去产能为核心,环保限产为主线,供给持续收缩的格局。需 求端,生铁及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增速不断提升,焦炭下游需求向好。 价格端,供需紧张的局面下,焦企利润扩张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一、2020 煤炭价格先抑后扬,板块表现否极泰来(一)煤价走势是行业估值波动的核心影响因素2020 年全年,煤炭指数与大盘走势基本一致,11 月份,煤价屡创新高,煤炭板块相对走 强,但整体而言,2020 年板块收益 8.19%,弱于沪深 300 全年收益率(27.21%)。在全部 30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7 名。按照煤炭三级子行业分类,2020 年各子板块收益率分别为:炼焦 煤(13.59%)、动力煤(11.19%)、其他煤化工(-1.2%)、无烟煤(-1.77%)焦炭(-6.42%)。2021 年初至今,板块收益-6.06%,沪深 300 收益 11.44%,板块继续跑输沪深 300。按三 级子行业分类,年初至今收益率排行分别为焦炭(20.56%)、动力煤(-9.15%)、炼焦煤(-10.39%)、 无烟煤(-20%)、其他煤化工(-35.64%)。焦炭板块表现较优。复盘过去 3 年的煤炭价格表现,以及和对应的煤炭板块的估值做对比,可以看到很明显的 趋势:煤炭板块的估值波动与煤价的波动表现趋于一致。复盘 2020 年至今 CCI5500 动力煤价格综合指数和板块 PB 估值,可以看到,2020 年初至 5 月份,疫情影响以及国家保供政策下, 上游煤炭供给先于需求释放,煤价走弱,伴随煤炭板块估值也相应走低,5 月之后随着煤价反 弹,行业估值也相应回升,7 月份迎峰度夏煤价创新高,板块估值随之迅速抬升。11 月至今, 煤价高位运行,板块估值也处于阶段性高位。统计表明,煤价的波动是行业估值波动变化的核 心影响因素。(二)煤价回顾:2020 四季度以来煤价全面强势上涨1、动力煤:年中煤价反转,当前高位回调回顾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探,一度突破至红色区域。出于保 供政策要求,国内上游煤矿复工复产进度快于下游产业,加上进口煤同比增长,2020 年上半 年煤炭需求端的恢复滞后于供给端,供需错配下,动力煤价格 3 月到 5 月承压,煤价最低点向 下突破 470 元线。5 月份以来需求开始修复,叠加煤炭产量小幅度下降、进口量吃紧,供给宽松的格局逐步 改善,煤价快速修复,下游复工复产加速提振需求,煤价 V 型反转,迎峰度夏旺季煤价突破 600 元线。7 月份水电挤压火电负荷,需求走弱,煤价随之走弱。随后供给再度紧张,动力煤价持续走高,加之“冷冬”寒潮天气的到来,煤炭需求旺盛, 供暖季秦港 5500 动力煤价于 11 月份再度突破 600 元线,至 2020 年底,秦港 5500 动力煤价达 790 元/吨,并于 2021 年 1 月 18 日突破 1000 元线。近期,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局部地区疫情反复,春节将至,部分企业即将停工,电厂日耗 将下降,采购节奏随之放缓,之前旺盛的需求将有所回落。体现在价格端,当前(截至 2021 年 2 月 10 日),动力煤价高位回调至 677 元/吨。2、炼焦煤:进口受限扰动,价格不断提涨2020 年 2 月份之前,受疫情影响,煤矿复工复产进程较慢,炼焦煤价小幅度提涨。 3-8 月份,各主产地煤矿产能供应逐步恢复,焦煤主产地山西省未受限产的影响,煤炭产 量同比正增长,进口焦煤也带来一定冲击,同时,下游焦炭去产能力度加大,焦化企业持续低 库存策略,需求下滑导致炼焦煤价格承压,小型焦化厂开工率同比大幅度下滑,供需改善情况 弱于动力煤,受此影响,此期间焦煤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9 月至今,炼焦煤呈现供需紧格局,价格不断提涨。10 月份澳洲煤进口被叫停,国内炼 焦煤供给收紧,经济持续复苏,下游钢厂开工率持续保持高位,焦价提升促进焦企积极补库存, 供需格局偏紧,炼焦煤价格补涨并持续提升。当前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价格为 1690 元/吨,创 2019 年 8 月份以来新高。3、焦炭:去产能超预期,焦价强势运行2020 年 1-4 月阶段,焦企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供给宽裕叠加疫情影响,供需面平稳 运行。春节后由于钢材价格大幅下降,钢企成本端压力加大,同期焦炭产量同比降幅较少,供 需宽松,焦价下跌。2020 年 5-6 月份,经济开始复苏,钢材去库存速度加快,带动高炉开工率提升并维持高 位,山东、江苏省焦化去产能导致焦炭供给偏紧,焦炭累计提涨六轮。 7 月份以来,钢企生产强度持续提升带动焦炉开工率走高,焦价回升后焦炭产量快速恢复, 供需格局逐步平衡,焦价弱势运行,进口焦炭到货带动库存逐渐累积,焦炭连续三轮提降。 8 月份至今,山西省焦炭去产能执行力度超预期,河北、山东等地也在进行焦化集中去产 能,叠加钢材需求持续增长,钢企生产积极性较高,高炉开工率维持高位,整体供需偏紧,焦 价持续提升。上周主产地焦炭价格普遍实施第 13 轮涨价 100 元/吨,2020 年 8 月中至今累计 上涨 800 元/吨,即将落实第 14 轮涨价 100 元/吨,累计涨幅将达 900 元。钢厂补库存需求强 劲,各主产地产能释放缓慢,支持焦价持续强势运行。(三)业绩回溯:伴随煤价回升,业绩逐季改善行业整体盈利下降,上市公司表现较优。近年来,受环保政策的影响,以及煤炭行业供 给侧改革的推动,煤炭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额呈现波动下行趋势。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0 年,中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20002 亿元,同比下降 19.3%;2020 年,规模以 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为 2223 亿元,同比下降 21.7%。部分受疫情影响,2020 年全年数据同比 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行业亏损面仍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20 年 Q1-Q3,随着煤价不断提升,上市煤企业绩不断改善。Q2、Q3 单季业绩环比提升约 20%,Q3 单季盈利同比提升 7.8%,Q4 煤价仍高位上涨,预计 Q4 煤企盈利持续环比增长,并 有望实现全年同比正增长。2021 年预计煤价仍将高位运行,叠加 Q1、Q2 板块业绩低基数,预计 2021Q1、Q2 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及供给偏宽松格局影响,煤价下跌,煤炭板块主要企业营收和利润均呈现下滑态势。Q3 季,随着煤价的修复回暖,板块业绩也触底反弹。分各不同子板块来看,动力煤、焦炭板块盈利修复速度较快,炼焦煤因价格回暖较晚,盈利能力回升速度较慢,但单季同比仍在修复途中;无烟煤板块还有待进一步修复。2020 年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21.7%,但是从上市公司层面看,由于资产质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煤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仍具备韧性。根据煤企三季报,27家煤炭开采公司(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板块)2020 年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7611 亿元和 705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0.4%和 11.6%。而扣除神华后,26 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5951 亿元和 369.7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1.5%和下降 1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前三季度 27 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以及扣除神华后的 26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分别为 615 亿元和 296 亿元(去年同期为 756 亿元和 403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8.6%和 26.5%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规模较高,增速较高的公司包括陕西煤业、金能科技等。二、2021 煤炭行业供需格局及价格展望(一)供改重塑格局,需求稳健复苏1、新增产能回落,行业投资下降由于新核准的煤矿产能大幅下降,煤炭行业投资增速较 2019 年大幅下降,2019 年是两位 数增长,2020 全年同比 2019 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增速比 2019 年下降 30.7 个百分点。原煤产量稳中有降,进口煤占比稳定。在 2016 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 推进,去产能持续进行,我国原煤产量一直保持低速增长。2020 年,我国原煤产量 38.44 亿吨, 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低于 2014 年我国原煤产量的阶段性高点 38.74 亿吨,较去年产量稳中 有降。从供给结构上看,国产煤依然是供给端的主要来源,进口煤占我国原煤供应的 7%左右。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煤企话语权加强。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 2020 年 1-11 月,协会直报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完成 25.1 亿吨,同比增加 4815.0 万吨,增 长 2.0%,占全国产量 72.1%,占比连续两年小幅下降;同期,全国前 10 煤企累计产量 16.7 亿吨,占全国同期产量 48%,较 2019 年全年的 46%有较大提升。产量占比的变化凸显了行业 集中度提升趋势不断加强,超大型煤企的市场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市场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将 优化煤炭资源布局。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预计“十四五”期间 全国煤炭消费年均增速回落到 1%左右。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 41 亿吨左右, 较“十三五”规划增长 5.13%;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 42 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 4000 处左右。培育 3~5 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 10 家亿 吨级煤炭企业。意见提出,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预计煤炭资源禀赋较优异的 14 个基地预 计产量将达到 39.6 亿吨左右,占目标产量比例为 96.6%。进口煤量预计中长期维持在每年 3 亿吨,总体对国内供给影响有限。2020 年全国煤炭进 口量 3.04 亿吨,累计同比小幅上升 1.5%,增速较 2019 年全年下降 4.8 个百分点。2020 年 5 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进口煤管控力度持续加大,煤炭进口持续收紧,进口量累计同 比增速逐月下滑,降幅扩大。年末新增配额缓步落实,进口煤量小幅增长,但全年累计增速仍 呈现同比下降趋势。全球经济回暖将带动国内外煤炭价差收窄。国内煤价自 5 月份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复 苏快速反弹,但是国外受疫情扩散影响,海外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煤价并未同步上涨,海内 外煤炭价差持续扩大。12 月份,CCI 进口 5500(含税)动力煤价格指数较国内 CCI5500(含 税)动力煤价格指数便宜将近 300 元/吨,随着全球经济回暖,预计价差将逐渐缩小,对国内 市场形成提振。 进口干预是政府调控煤价的重要措施之一。供给侧改革以来,政府会择机在国内煤炭供 求关系弱化之时出台限制性保护措施,稳定国内煤炭价格体系。未来随着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煤炭行业供应能力有所加强,有能力承担国内保供任务,预计进口煤量仍难有较大增幅,2021 年及以后全年进口煤量料将维持在 3 亿吨左右。在进口干预政策的大背景下,进口煤量长期稳 定,对国内总供给影响有限。上游产地库存及中下游港口库存、电厂库存均处于近四年低位。随着供给侧改革去产能 政策的不断落实,叠加安监和环保因素,煤企库存不断受到限制,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从 2015 年 11 月的高点 5656 万吨不断下滑至当前的 2000 万吨左右,是全国煤炭日产量的 2 倍。 同时,2020 年下半年,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维持在 500 万吨的水平,低于 2019 年同期的 600-650 万吨水平,更低于 2018 年的 600-700 万吨水平。下游重点电厂煤炭库存总计到 12 月份下降至 近四年低位水平,仅 6665 万吨,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也大幅下滑至 13 天,低于近四年 同期水平。产地及中下游库存低位凸显了当前煤炭供给端的紧张形势,预计在 3 月前后进入煤 炭消费淡季时期,库存紧张问题能得到缓解。2、宏观指标向好,复苏趋势确立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大经济体 2020 年上半年经济景气程度不断下滑,但下半年以来,以 美国为代表的的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断向好,除日本外,美国、欧元区经济体制造业 PMI 显示较强韧性。我国国内经济也呈现企稳反弹,工业生产迅速复苏的态势,2020 年 12 月 PMI 达 51.9,维持在近三年的高位水平。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修复。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7 月份转正并呈现增速不断 扩大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 6 月份转正,全年投资增速 7%,呈现较强韧 性;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虽全年仍尚未转正,但降幅明显收窄。基建及地产的强韧性 预计在 2021 年仍将持续,支撑上游大宗商品需求;制造业有望接力地产基建,促进上游需求 稳中有升。从煤炭全行业供需格局来看,未来将保持平衡。供给端,新增产能大幅回落,行业投资 增速大幅下降,原煤产量稳中有降,进口煤在政府平控政策指引下,进口量保持平稳,对国内 的供给补给有限。十四五规划指引煤炭产量控制在 41 亿吨,消费量控制在 42 亿吨,目标达到 供需平衡。叠加煤炭上游产地库存以及中下游港口、电厂库存均处于近四年低位,行业整体供 给将温和扩张。需求端,世界各大经济体宏观指标向好,经济复苏,国内基建及地产投资增速 呈现强韧性,预计 2021 年将以制造业进一步复苏为契机,基建地产保驾护航,支撑上游需求 稳中有升。(二)动力煤:供需趋于平衡,价格料将回归绿色区间2013 年至 2020 年,动力煤供给和需求整体呈现由供需偏紧到供需逐步平衡的态势。2016 年开启的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行业出清,叠加需求持续向好,是 2016-2019 年动力煤总 体供需偏紧的主要因素,年度供需缺口维持在 1-1.5 亿吨水平。2020 年,受疫情影响,年初动力煤需求大幅下滑,保供政策下需求有一定的释放,导致供给呈现宽松格局,但随着疫情得到 控制,经济复苏,5 月之后供需缺口逐步扩大,2020 年 1-11 月份累计供需缺口为 0.2 亿吨, 供需整体格局趋于平衡。1、供给端:产地供应偏紧,库存处于低位产地供应:2016 年供给侧改革之后,煤炭产能逐步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集中。中 西部产煤区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 量的比重已经超过 70%。山西、陕西省原煤产量 2020 年同比增长 8.2%和 6.3%,增速稳定。2016-2019 年,内蒙古地区煤炭产量一直位于全国第一,略高于山西省产量,但是 2020 年 2 月底,内蒙古开展“涉煤领域倒查 20 年反腐工作”,针对全省煤矿进行核查和专项调查, 对内蒙古的煤炭行业表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5-9 月份,内蒙古通过煤管票限制对区域内煤矿 产能进行限制,2020 年 1-9 月份内蒙古累计原煤产量同比下滑 10.8%,达年内最低点。之后四 季度政策支持保供,内蒙古产能放开,产量加速释放,但 2020 年全年内蒙古产量仍同比下滑 7.8%,对国内整体煤炭供应影响较大。2020 年全年,国内动力煤产量总体为 31.8 亿吨,同比 仅微幅增长 1.8%,2019 年增速为 5.6%,产地供给放缓明显。2021 年,预计产地增量仍然释放有限。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保供工作,但产地 安监压力仍不断加大,环保预警频发,预计供给方面扰动因素仍较多,产地供应仍持续偏紧。进口:2020 年全年动力煤+褐煤各月份进口量呈现“U”型走势。2020 年初受2019 年底 进口煤积压量集中通关影响,以及疫情阻断了部分地区煤炭运输,进口煤量大幅增长,1-4 月 份均高于近四年历史同期水平。随着经济逐渐复苏,进口煤管控日渐严格,5-11 月份,各月 进口煤量均低于近四年内历史同期水平。随着年末新增配额缓慢落实,12 月份,进口量大幅增长,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但由于总量绝对值仍较小,对国内总体供需格局影响有限。分国别 来看,2020 年进口煤主要来自印尼、澳洲以及俄罗斯。未来随着进口政策逐步收紧,以及中 澳双边关系未得到改善之前,澳煤进口禁令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当前新增配额预计以印尼、俄 罗斯煤炭为主。作为 2020 年中国进口煤炭量排名第一、第三的国家,印尼和俄罗斯都在谋求 积极加大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力度。过去四年,动力煤+褐煤的进口量维持在每年 1.6 到 1.8 亿吨,相对比较稳定。进口煤月 度分步不均匀的现象会对煤炭价格的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形成波动。总体而言,相较于进口煤, 产地煤炭的增产仍是保供的主要方向。终端库存预计在春节过后将有所回升:从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及库存可用天数的历史趋势 来看,当前库存处于近 4 年来较低水平。从历史走势来看,每年 3 月份之后库存量将有明显提 升,当前预计库存紧张局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对煤价形成支撑。2、需求:下游耗煤稳增,供需格局向好动力煤的下游包括电力、建材、化工、冶金、供热和其他,2020 年全年,动力煤累计消 费量 34.4 亿吨,同比增长 2.7%,增速较 2019 年回落 1.3 个百分点。从各下游行业 2020 年全 年消费量增速来看,电力行业对需求拉动略显不足,但冶金、建材、供热、化工等行业对动力 煤保持较旺盛的需求。电力:动力煤下游需求结构中近 60%为电力行业。在用电量的行业结构分布中,过去 10 年制造业用电量占比总体保持在 50-60%,制造业投资的逐步修复将支撑上游能源及煤炭需求。 地产、基建投资保持强韧性也将拉动电力需求强劲增长。2020 年入汛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 持续强降雨,洪水频发,受此影响,水力发电量在 9 月份累计回正,修复速度先于火电。预计 水电出力增强的情形在 2021 年出现的概率下降,火电受挤压程度将减弱。从发电量绝对值表 现来看,新能源发电量增速显著高于传统的火电与水电。但考虑到新能源发电仍具有不稳定特性,中期 5-10 年的维度考虑,火电仍是全社会电力供应的“压舱石”,占比有望维持在 70%左 右,在电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依然会比较稳固。我们预计,2021 火电电量将保持较快增长, 并有力拉动煤炭需求。2 月 2 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0-2021 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 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1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增长 6%-7%;全国电力供 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电力供应偏紧。预计电力耗煤 2021 年增速为 2.8%。冶金:2020 年冶金行业较为有力的拉动了动力煤消费。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冶 金行业动力煤消耗量同比增速在 5 月份就已累计回正,并一路攀升,2020 全年增速达 7.5%, 在各耗煤行业中表现最为亮眼。2020 年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速 5.2%,预计在地产、基建的 强有力的拉动下,2021 年增速预计 5%左右。建材:2020 年全年,水泥产量 23.8 亿吨,同比增长 1.6%,2020 全年累计耗煤 3.2 亿吨, 同比增长 6.6%。随着地产竣工周期的必然到来,以及新开工和施工面积维持高位,将拉动建 材行业需求向好,预计建材耗煤 2021 年增速在 7%左右。化工:2020 全年行业累计动力煤消耗量 2 亿吨,同比增速 2.5%,预计 2021 全年增速 2.1%。 供热:2020 全年供热行业累计动力煤消耗量 2.9 亿吨,同比增速 2.8%,预计 2021 年增速 将达 3%。根据各下游行业耗煤量增速的假设,我们测算得出,预计 2021 年动力煤需求同比增长 3.4%,全年动力煤供需实现紧平衡。3、价格预判:回归绿色区间,煤价中枢上移2021 年动力煤价格总体有望回落至绿色区间。短期内,煤炭价格在高位仍有支撑,原因 1) 产地监管仍较严格,产量释放有限;2)港口库存处于历史低位,3 月份进入淡季后有望回升。 3)经济复苏,需求端有望明显改善。预计春节后需求将季节性回落,伴随产能有序释放,进 口额均衡调整,供给将略宽松,供需平衡致使煤价逐步回归绿色区间(550-570 元/吨),但价格中枢上移高于 2020 年。(三)炼焦煤:煤焦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价格中期补涨需求强烈1、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进口扰动较大相较于其他煤种,炼焦煤属于稀缺资源,尤其是我国低硫优质主焦煤资源有限,我国每年 需要从国外进口焦煤约 7000 万吨,且进口煤占我国焦煤总供给的比例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 整体不断上升。国内新增焦煤产能有限。2020 年,我国炼焦煤进口数量为 7262 万吨,同比下 降 2.7%。进口结构来看,2020 年,从澳洲进口的炼焦煤为 3535 万吨,同比增 14.6%,占比 49%;从蒙古进口的炼焦煤为 2377 万吨,同比下降 30%,占比 33%。澳洲和蒙古是我国炼焦 煤进口的两大主要来源,合计占比 81%。未来进口端扰动较大,2020 四季度以来,我国对澳 煤进口实施限制,蒙古煤受其国内疫情影响,通关效率降低,两者皆对炼焦煤进口产生较大影 响。在澳煤和蒙煤同时受限的情况下,我国炼焦煤的供给结构性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2、需求端:下游需求向好,双焦价差扩大炼焦煤下游焦炭企业需求向好。随着焦炭下游粗钢生铁产量增速逐步扩大,国内焦化厂 焦炉开工率回升并保持高位,尤其以产能大于 200 万吨焦化厂为代表,开工率维持在 85%左 右。煤焦钢产业链整体景气度高涨对焦炭需求形成支撑,2020 年焦炭产量同比增速 5.2%,生 铁产量同比增速 4.3%。焦炭、钢材等产品价格在四季度步入上行通道,8 月中旬至今,焦炭 价格已经连续 15 轮提涨,累计涨幅达 1000 元/吨,myspic 钢价指数也显示钢材等价格处于高 位,焦价强势上涨大背景下,双焦价差进一步扩大。3、价格研判:价格向上传导,补涨空间较大中期来看,炼焦煤补涨空间较大,原因:1)国内炼焦煤新增产能有限,进口端受澳洲煤 炭进口限制以及蒙古煤炭通关速度缓慢的影响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进口扰动较大,国内有效 供给处于偏紧状态;2)下游需求旺盛将支撑炼焦煤价格上涨。焦企开工率有望维持在高位, 焦炭价格强势上涨提升焦化企业利润,对上游炼焦煤原料的价格上涨接受程度不断提高;3)双焦价差不断扩大,虽焦煤市场长协煤数量的提升降低了焦煤价格的整体波动性,但产业链下 游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必然传导到上游原材料端,焦煤价格跟涨需求强烈,存在补涨空间。(四)焦炭:区域化去产能为主线,价格强势助力盈利抬升1、供给端:地区环保限产,供给持续收缩焦化属于传统化工行业,近年来一直面临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问题。近年来,行业供 给呈现以重点省份去产能为核心,环保限产为主线,供给持续收缩的格局。环保限产和落后产 能退出导致焦炭 2020 年产量与 2019 年持平,为 4.7 亿吨。根据 Mysteel,2020 年净淘汰焦炭 产能 2388.1 万吨,占 4.7 亿吨总产能的 5.1%。从产量产地供给结构来看,2020 年焦炭产量前五的省份为山西(10494 万吨)、陕西(4897 万吨)、河北(4826 万吨)、内蒙(4222 万吨)、山东(3163 万吨),向西部地区集中且靠近资 源产地。相较于 2019 年,2020 年焦炭产量增加的省份前五是山西(+794 万吨)、内蒙古(+545 万吨)、新疆(+258 万吨)、陕西(+210 万吨)、宁夏(+130 万吨);焦炭产量下降的省份前五 是山东(-1758 万吨)、江苏(-298 万吨)、河南(-182 万吨)、河北(-158 万吨)、湖南(-33 万吨)。这与焦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趋于一致。2016 年供给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层面 都出台了较多焦炭行业去产能政策。2020 年焦化行业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看点集中在山西、河 北、山东、河南等省份。库存:目前,焦炭行业库存结构的各环节库存量均处于低位:1)焦化厂方面,以产能大 于 200 万吨独立焦化厂为代表的厂家库存处于近 4 年来低位水平;2)下游钢厂方面,国内样 本 110 家钢厂库存 2020 年四季度以来大幅下降,近期略有反弹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3) 四大港口方面,焦炭库存总计低于 2019 年同期水平。2、需求端:下游需求旺盛,盈利持续扩张需求:从焦炭的消费结构来看,钢铁企业高炉用冶金焦用量占焦炭消费总量的 85%左右。 钢铁主要的下游产业包括地产、基建、机械、汽车等。2020 年 5 月之后,随着各行业复工复 产提速以及经济迅速复苏,生铁及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增速不断提升,焦炭下游需求向好。2020 年 12 月 28-29 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1 年重点工作包括: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 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020 年,全国粗钢产量为 10.5 亿吨,同比增速 5.2%,高炉开工率不断提升。若未来压降粗钢产量有具体政策严格实施,2021 年粗钢产量增速将大概率呈现不增或者 下降趋势。市场或担心粗钢产量受限制,焦炭需求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我们认为,压降粗钢 产量有助于改善钢材行业供需格局,钢材利润有望增厚,钢企对上游焦炭的价格接受程度也会 随之提升,有助于焦企盈利维持在较好水平。3、价格研判:整体供需偏紧,焦价维持高位2020 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环保”力度明显提升,“去产能”政策持续推 进,新增产能因疫情影响投产进度普遍滞后,叠加焦炭库存整体偏低,焦炭行业供需缺口短期 难以消除,工信部会议强调坚决压缩粗钢产量虽对钢材产量增速产生影响,但钢材行业供需格 局的改善仍将使得钢企盈利持续扩张,有助于焦炭企业利润维持。主产地焦炭价格不断上涨, 近期实施第 15 轮涨价 100 元/吨,2020 年 8 月中至今,主产地焦炭价格已经累计上涨 1000 元 /吨,预计供给紧缩需求稳定大背景下,2021 年焦价仍将维持高位水平。三、投资建议行业总体供需格局未来将保持平衡。供给端新增产能大幅回落,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原煤 产量稳中有降,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煤企话语权加强,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预计进 口煤量中长期将维持在每年 3 亿吨左右,总体对国内供给影响有限。上游产地库存及中下游港 口、电厂库存均处于近四年低位。需求端各项宏观指标向好,经济复苏趋势确立,国内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快速修复,房地产投资呈现较强韧性,2021 年制造业有望接力地产基建促进上有 需求稳中有升。动力煤方面,供给端,2021 年,预计产地增量仍然释放有限。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安排 部署保供工作,但产地安监压力仍不断加大,环保预警频发,预计供给方面扰动因素仍较多, 产地供应仍持续偏紧。终端库存预计在春节过后将有所回升,进口量将维持稳定;需求端,预 计下游电力、冶金、建材、化工、供热和其他 2021 年动力煤耗煤量增速分别为 2.8%、5%、 7%、5.5%、3.5%及 2%,下游整体耗煤增速 3.4%。价格端,预计春节后需求将季节性回落, 伴随产能有序释放,进口额均衡调整,供给略宽松致使煤价逐步回归绿色区间(550-570 元/ 吨)。炼焦煤方面,供给端国内新增焦煤产能有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未来进口端扰动较大。 四季度以来,我国对澳煤进口实施限制,蒙古煤受其国内疫情影响,通关效率降低。两者皆对 炼焦煤进口产生较大影响。在澳煤和蒙煤同时受限的情况下,我国炼焦煤的供给结构性短缺问 题更加凸显。需求端,煤焦钢产业链整体景气度较高,对焦炭需求形成支撑。价格端,焦炭、 钢材等产品价格在四季度步入上行通道。双焦价差不断扩大,虽焦煤市场长协煤数量不断提升 降低了焦煤价格的整体波动性,但产业链下游商品的持续上涨必然传导到上游原材料端,焦煤 价格预计跟涨需求强烈。焦炭方面,供给端,近年来,行业供给呈现以重点省份去产能为核心,环保限产为主线, 供给持续收缩的格局。目前,库存结构的各环节,库存量均处于低位;需求端,生铁及粗钢产 量累计同比增速不断提升,焦炭下游需求向好。市场或担心工信部会议强调压降粗钢产量,焦 炭需求会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我们认为,压降粗钢产量有助于改善钢材行业供需格局,钢材 利润将会增厚,钢企对上游焦炭的价格接受程度也会随之提升,有助于焦炭企业利润维持在较 好水平。价格端,供需紧张的局面下,预计 2021 年焦炭价格仍将维持高位,焦企利润位于较 高区间。四、重点公司分析(详见报告原文)(一)中国神华。(二)陕西煤业。(三)山西焦煤。(四)金能科技。……(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柜里孩

三季度无烟煤市场向好 延续煤种分化走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冯雨 高宁宁 二季度以来,受终端需求集中释放影响,煤炭消费持续复苏,5月煤炭消费同比实现5%以上正增长。同时,前期煤价大跌、产地安监力度升级以及进口煤管控严格导致供应端释放受阻,供需阶段性紧张带动无烟煤市场逐步企稳。然而,由于下游行业复苏力度不同导致无烟煤市场出现煤种走势分化。水电不足加快了无烟电煤价格反弹速度与空间,累计反弹幅度80-100元/吨;5、6月随着钢铁行业利润进一步修复,黑色产业链中利润开始向喷吹煤行业传导,无烟喷吹价格企稳反弹,反弹幅度20-60元/吨;而因传统化工行业需求低迷因素影响,无烟块煤市场相对稳定。 三季度,无烟煤市场分化走势将得到延续,无烟电煤和无烟喷吹将维持偏强走势,仍有上涨空间。   1、经济持续复苏,基建将有力支撑下阶段需求复苏。   在经济逆向调控以及财政货币双宽松的背景下,第二、第三产业将持续复苏,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特别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基建作为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手段,订单情况良好,具有较强持续性。下半年,随着资金实际到位,基建将进一步发力,对宏观经济形成有力支撑。同时,夏季用电高峰期到来,全社会用电需求将季节性回升。然而,房地产端的需求不确定性在增加,5月份以来土地成交明显走弱,或将拖累三季度新开工面积季节性小幅回落。预计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继续回升,但增速将低于5-6月。   2、国内供应将持续回升,进口煤管控短期松动可能性不大。   7-8月份,产地走出“安全生产月”,在需求持续复苏以及价格坚挺背景下,主要产煤省区和大型煤炭企业积极性增加,产量将明显回升。而内蒙地区受“倒查”20年以及煤管票严格管控影响,产量的恢复将受限。受需求低迷影响,无烟块煤产量增长或不及无烟电煤与无烟喷吹。目前,广东等地区海关对进口额度以及异地报关管控依然严格,在价格未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进口煤管控松动可能性不大,三季度下游面临进口额度用近情况,预计进口量将持续收缩。 3、清洁能源将挤压火电,季节性需求支撑电煤市场将持续向好。  (1)水电、新能源发电将持续改善。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保障消纳的前提下,支持清洁能源发电大力发展。上半年水电等方式发电不及预期,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向清洁能源方向倾斜。水电方面,6月以来,中国全面进入汛期,西南以及三峡入库水流量迅猛增加,水电出力情况明显改善,6月中旬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以上。同时,最大的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两个机组已于6月29日投运,将拉动下半年水电出力持续改善。   (2)极端天气增加水电的不确定性。今年南方极端天气多发,长江流域等地持续受到暴雨袭击,6月29日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未来几周长江流域、广西贵州等地还将有强暴雨天气,多次泄洪将严重影响后期水电出力的持续性,水电对火电替代效应或不及去年同期。   (3)季节性用煤高峰支撑电煤市场高位运行。综合清洁能源预期出力情况来看,在季节性消费的支撑下,三季度电煤需求增速将略低于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此外,蒙西煤管票与进口煤管控依然严格,将进一步支撑无烟电煤价格将继续高位调整。 4、钢铁行业利润继续向上游传导,无烟喷吹市场存在上涨动能。   尽管三季度地产行业用钢强度季节性消费回落,但在高利润支持下,钢厂高炉开工率将继续维持高位,对原材料和燃料需求相对强劲。此外,二季度钢材价格累计反弹200元/吨左右,但前期产业链中利润转移主要倾向于铁矿与焦炭,5底利好逐步向喷吹煤行业传导,但力度较弱,目前无烟喷吹价格仅反弹30-60元/吨,预计三季度产业链利润还有继续向喷吹煤市场转移的空间,无烟喷吹将向好。 5、合成氨市场向好支撑无烟块煤价格维稳。   进入季节性用肥旺季,合成氨产量将季节性回升,价格将获得支撑,企业生产积极性回升,将提高对原材料采购积极性。尽管无烟块煤的环保性能不差于兰炭,但是河北、山东等地以兰炭是煤炭加工品具有环保性为由,仅将其作为“减煤替煤”计划中的煤炭替代品,削弱了无烟块煤竞争优势。下半年用煤企业面临耗煤指标考核问题,势必加大对兰炭的采购力度,抵消合成氨市场的部分利好。综合来看,无烟块煤市场将平稳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幻想家

煤炭及煤化工行业研究报告:掘金碳中和,固碳煤化工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金宁、马太、魏凯、王岭峰、王明)碳中和大潮将至,煤炭消费面临何种挑战?实际上,“碳中和”相关概念并非 2020 年才提出。早在 2009 年,我国就已在国际上做 出了“碳减排”承诺,并分别于 2016 年和 2020 年又首次在国际社会上做出了“2030 年碳达峰”和“2060 年碳中和”承诺。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看,自 2013 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入平台期,能源和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大头。能源:受益于火电厂扩张受限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影响,中国能源行业 2013 年 到 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稳定。未来看,由于新能源(光伏、风电、水电) 等行业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政策逐步收紧,中国 能源行业将承担最主要二氧化碳减排任务。工业:由于“三去一降一补”政策逐步落实,高耗能的钢铁、建材行业逐步整合, 行业内低效率企业正逐步退出市场,行业能耗逐步降低。未来,中国高耗能产业面 临长期的供给侧改革和优化的过程,低效率的企业将进一步退出市场,工业企业也 将承担一部分减排任务。交运:由于中国汽车保有量稳步提升,汽车汽油消耗量逐步增加,拉动二氧化碳排 放量提升。受近几年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影响,中国交运行业直接产生二氧化碳量 有望逐步回落,对减排任务贡献一份力。建筑:基建和房地产行业均处于稳步发展的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稳步增长阶 段。未来看,随着基建投资增速逐步回落,房地产开发“三道红线”和装配式建筑 逐步推广,我国建筑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逐步降低。多管齐下,能源结构转型是重头戏。从具体实施措施看,能源结构转型将构筑最主要的 减排任务,能源结构转型将贡献 52 亿吨二氧化碳减排任务,因此传统的火电行业将受 到更为明显影响。据此,我们对 2030 年能源消费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当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 次能源消费比重为 25%时,我国原煤消费量为 27.3 亿吨标准煤,对应年均复合增速为 -0.26%(以 2019 年为基准)。这也说明,在“碳中和”下,我国原煤的能源消费量整体 会呈现下降趋势。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来源,中国具备“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 对煤炭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煤炭按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动力煤(火电),焦煤/焦炭(冶 金还原)和无烟煤(基础原料)。动力煤和焦煤分别用于发电和冶金,二氧化碳排放较为明显,受到“碳中和”影响 较大。部分无烟煤/烟煤由于终端产品主要是尿素、管材、衣服和家具等,反应过程天然 “固碳”,碳排放较少,受“碳中和”影响较小。 本文主要分析在碳中和视角下,动力煤、焦煤/焦炭和无烟煤行业受到政策的影响,以及 对下游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行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投资机会。动力煤:需求刚性,供给减量动力煤即指用作动力原料的煤炭。一般来说,动力煤煤种可选范围较广,长焰煤、气煤、 无烟煤、贫煤、褐煤均可用作动力煤。截至 2020 年,我国动力煤消费量为 34.37 亿吨, 其中用于火电行业的占比最大,为 61%;其次是高耗能制造业,依次是建材、供热、化 工、冶金,动力煤消费量占比分别为 9%、8%、6%和 5%。需求:预计电力需求增长长期为正未来电力需求增长或将长期为正,这主要是因为:1)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仍保持 正增长,且电力弹性系数呈现提升态势,因此即使未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 GDP 增速总体为正的情况下,用电量预计仍保持增长。2)反观制造业外包程度较高的 美国,虽然其 GDP 增速仍为正,但其净发电量增速却常常为负值,这主要和美国工业 部门的净发电量占比较小有关。由于我国第二产业在 GDP 中占比较大,用电量也较大, 因此我国预计不会出现像美国一样净发电量常常为负值的情况。供给:存量优化,效率为先由于燃煤发电过程必然产生碳排放,因此为实现“碳减排”,我国火电供给在未来可能会 逐渐下行。近年来,我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碳减排”:1)降低供电煤耗,提升发 电用煤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总量;2)减少火电装机占比,增加风光新能源等装机比重, 从总量上减少碳排放总量。但由于供电煤耗的下降是有极限的,因此未来主要通过大力 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减少火电机组装机占比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降低供电煤耗:存量改造,控制新增截至 2020 年末,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 305.5 克标准煤/千瓦时,与全国供电煤耗最低 机组(276 克标准煤/千瓦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由于单机容量越高、压力值越大机组 供电煤耗越低,因此我国近年来不断通过提升新增火电机组准入门槛、对现役机组升级 改造、淘汰煤电小机组等方式降低供电煤耗率。提升新增火电机组准入门槛:2014 年《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 2020 年)的通知》规定新建燃煤机组的供电煤耗需低于每千瓦时 300 克标准煤, 2016 年《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对其做出了安排,此后我国新增煤 电机组准入门槛有所提升。对现役机组进行升级改造:2014 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提出 “重点对 30 万千瓦和 60 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 能改造,改造后供电煤耗力争达到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2016 年《电力发展“十 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又明确提出“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经改造平均供电煤 耗低于 310 克标煤每千瓦时,燃煤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到 865 克/千瓦时左 右”。可见我国改造升级力度不断加大。淘汰煤电小机组:2014 年,我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提出“淘 汰单机容量 5 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小火电机组、单机容量 10 万千瓦级及以下的常 规燃煤火电机组、单机容量 20 万千瓦级及以下设计寿命期满和不实施供热改造的 常规燃煤火电机组”。2019 年 12 月,我国又进一步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淘汰单机容量在 10 万千瓦以下常规火电、限制 30 万千瓦以下常规燃煤机组、限制发电煤耗在 300 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 和发电煤耗在 305 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可见我国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渐提高。受益于一系列旨在降低供电煤耗的政策,我国近年来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率不断下降,与 之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降低。优化发电结构: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于火力发电水可以通过水、核、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替代,因此为从根上减少碳排 放总量,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明确提出了“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 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的要求。截至 2020 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为 12.45 亿千瓦, 占所有电源装机总容量的 57%。未来来看,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仍会不断下降,“碳 减排”空间巨大。炼焦煤:需求承压,供给受限炼焦煤即指用于炼制焦炭的煤炭。与动力煤相比,其粘结性更强,对煤质要求更高,煤 种上则以烟煤为主。截至 2020 年,我国炼焦煤消费量为 5.58 亿吨。由于焦炭主要用途 为炼钢,而钢材主要提供给地产、基建、机械、汽车、家电、军工等行业,因此炼焦煤的消费量主要和钢厂下游行业的发展增速有关。需求:长期承压,短期改善受制于土地面积有限,从长期来看,我国地产、基建、汽车等投资增速将不断下行,钢 铁用量也将有所承压。但从短期来看,受益于出口需求旺盛及我国机械制造投资增速较 高,我国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不断上行。供给:短期偏紧,产能受限焦煤供给主要和我国“去产能”和“进口煤”政策有关。由于炼钢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 同样不可避免,因此为实现“碳减排”,近年来我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减少碳排放:1) 降低吨钢煤耗;2)淘汰落后产能;3)加大环保设备投入,从而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 当前,我国吨钢耗煤量约为 0.32 吨,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未来来看,我国吨钢煤耗 下行空间不大。此外,由于我国已于 2018 年提前完成“去产能”目标,因此当前钢企设备整体生产能 力较高,未来继续压减产能的空间不大。2018 年,我国钢铁行业完成化解过剩产能 1 亿 至 1.5 亿吨的上限目标,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降低钢厂二氧化碳排放率主要通过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或者发展突破性炼 钢技术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大环保设备投入:钢厂减排主要方式随着近年来钢厂不断增加资本支出、环保设备投入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吨钢二氧化碳 排放量不断下降。氢气还原炼铁技术:成本较高,尚不成熟从技术上看,目前钢铁行业中突破性“碳减排”技术主要是氢气还原炼铁技术。该技术 通过在炼铁工序中将氢气替代传统的碳还原剂,除去铁矿石中的杂质和氧。由于氢气在 还原反应过程中只会产生水,从而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当前该技术在国内尚未商用 化,但已在国外进入试验或建设阶段,其中日本的 COURSE50 项目基本达到 CO 减排 10%目标。不过目前该项目成本仍然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较难替代当前的主要冶炼工 艺。因此总结来看,钢铁厂未来发展亦将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烟煤/无烟煤:天然固碳,未来可期煤化工产业可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涉及煤制电石、煤合成氨等 领域,新型煤化工主要包含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无论是传统煤化工还是 新型煤化工,煤制技术均是固碳反应,不涉及二氧化碳排放。未来看,如果能源制备技 术脱离煤炭,煤化工行业受到碳中和影响较小。传统煤化工:空间压缩,龙头争霸无烟煤化学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受碳中和影响较为有限。排除能源用碳外,煤焦 化、气化能制备电石、尿素和甲醇等多种传统基础化工原料,终端消费主要应用于管材、 塑料、农作物、纺服原料等衣食住行多个领域,关系国计民生,具备较强刚性。尿素和电石产能止步不前,煤炭指标存量优化。传统煤化工下游电石和尿素产能过剩, 近些年受到供给侧改革和安全环保生产影响,传统煤化工发展受到指标限制,尿素和电 石产能止步不前,行业内存量优化,对烟煤/无烟煤需求降低。未来看,行业对装置规模 小、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进行淘汰,多元一体化的高效率生产龙头有望稳步向前。新型煤化工:替代石油,前景广阔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煤制技术实现战略保障。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从 2001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从 18.4%提升至 72.6%。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成本较 为低廉,新型煤制乙烯、煤制乙二醇技术能缓解对原油依存度。需求侧:煤制产品替代进口,下游需求稳步增长煤制烯烃:石油依赖度较高,发展潜力十足。乙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下游主要用 于制备聚乙烯(PE),广泛用于汽车、电子、家电、建材和食品包装等多个细分领域。 未来看,随着下游终端消费市场稳步增长,中国 PE 市场将稳步增长,拉动乙烯需求增 加。但目前乙烯主要制备方式为蒸汽裂解(石油制),占比达到 77.2%,其次为煤制乙 烯(CTO,13.2%)和甲醇制烯烃(MTO,9.6%)。未来看,在国家政策扶植下,煤制 乙烯技术有望进一步扩展,缓解对石油的高进口依赖,并且缓解油价上涨对国内化工企 业生产成本的打击。聚乙烯稳步扩产,煤制烯烃需求增长动力十足。未来看,国内聚乙烯产能稳步增加有望 拉动乙烯需求增长。宁夏宝丰能源、中煤陕西榆林、山焦飞虹、山西同煤集团和山西潞 宝合计将投放 180 万吨煤制和甲醇制烯烃-聚合装置,乙烯市场需求增长动力十足,煤 化工 CMO 和 CTO 制备乙烯仍具备发展前景。煤制乙二醇:进口依存度高,需求稳步增长。乙二醇下游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瓶片和聚酯 纤维,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乙二醇进口依存度常年高于 50%,依赖于海外进口产 品满足聚酯瓶片和涤纶长丝生产。未来看,随着中国服装和包装饮料需求稳步增长,中 国聚酯瓶片和涤纶长丝需求稳步增长,拉动乙二醇需求稳步增加。供给侧:多点开花,煤制化工迎来绽放煤制乙烯:多点同开花,产能稳步释放。截至 2020 年,中国乙烯产能为 3430.5 万吨/ 年,以蒸汽裂解技术为主。未来看,国内新增烯烃制备技术中,蒸汽裂解技术仍作为主 要技术,但 MTO 和 CTO 技术仍为不可替代的发展技术,具备较高战略意义,未来仍有 较大发展潜力。煤制乙二醇:多点同开花,产能稳步释放。截至 2020 年,中国乙二醇总产能为 1570.2 万吨/年,以乙烯氧化法为主。未来看,国内新增乙二醇制备技术中,乙烯氧化法和煤基 合成气法技术仍作为主要技术,煤炭对中国乙二醇国产化制备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企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陕西煤业&中国神华:成本优势显著的一体化龙头。盘江股份:供需格局相对独立的区域龙头。华鲁恒升:一头多线,构筑低成本王者。宝丰能源:产业链一体化,未来烯烃三巨头之一。(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捕梦网

优质煤缘何销不动 无烟煤在困境中求解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在我国,与动力煤比,无烟煤产量相对较少,在煤炭资源总储量中也仅占约10%,但在全球煤种排名中,产量和消费量都在前三位。无烟煤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用于化工行业,所以无烟块煤又叫化工煤,主要做原料;二是作为燃料,但因为成本高,与烟煤比竞争力较弱;三是用于冶金,将末煤进行简单加工用作喷吹煤,可替代焦炭,提高附加值。近年来,我国无烟煤行业整体呈弱势运行态势。从2012年开始,无烟煤市场不断萎缩,价格在下行道上一路狂奔。煤炭难销,利润受到压缩,无烟煤生产企业经营困难。竞争激烈 市场萎缩无烟煤形成年代最久,是煤炭及其衍生产品中最环保、最洁净的,具有挥发分低、含碳高、杂质少、无烟环保等特性,历史上曾被英国皇室作为壁炉专用煤,是国家粮食短缺期增产的唯一生产化肥原料,也是国内民用煤首选,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香炭”。上世纪60年代,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和氮肥生产工艺在国内诞生,标志着我国煤化工正式起源。此后,无烟块煤作为煤中精品和最早被精深加工的煤种之一,担当中流砥柱逾半个世纪,高峰时期其合成氨年产能达到4100万吨。近年来,随着壳牌煤气化炉进入国内市场,化工原料煤发生变化,尤其是2010年前后新型煤气化技术异军突起,无烟煤迅速被替代。“近年来,随着新型煤气化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大量应用,传统气化炉的市场逐渐缩小。同时,国家在产业政策上也逐步取消了对传统产能的电价、所得税、运输费等优惠政策,加快了其退出市场的步伐。而传统汽化炉的快速退出,加快了无烟块煤市场需求萎缩的速度。”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无烟煤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高宁宁表示。此外,兰炭等新型煤炭加工品替代速度加快,对无烟煤市场产生明显冲击。近几年兰炭市场快速发展,大幅挤压无烟块煤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兰炭作为煤炭加工转化产品,企业在耗用兰炭产品时不占用煤炭指标,2020年部分地区要求无烟块煤消费中必须加入30%的兰炭。高宁宁介绍,兰炭是从2007年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后期,兰炭搭上清洁能源发展的快车,快速打开并占领了市场。”她说。高宁宁分析,以后兰炭对无烟煤市场的冲击会更大。当前全国最大的兰炭产地是榆林,以榆林地区兰炭为例,从2012年至2020年,产量从1949万吨增长到3864万吨(预计)。从产能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兰炭年产能达1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内蒙古和宁夏。2019年兰炭产量约为6300万吨,占产能的63%。“目前,榆林兰炭产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新疆一部分产能正在蓄势待发,未来替代品与无烟煤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宁宁表示。抱团取暖 开拓市场今年4月,市场低迷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烟煤价格走低。4月19日,为稳定行业经济运行,避免资源能源浪费,维护无烟煤市场平稳,全国12家无烟煤生产企业倡议在当前产量基础上减产10%,减少库存量,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同时,倡议稳定市场销售份额,按照合理利润空间定价销售。困难面前,煤企转型自救是必经之路。对无烟煤生产企业而言,抱团取暖,以销定产,通过减少煤炭产量,缓解供应压力,这是自救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大技术投入,利用好无烟煤。无烟煤是洁净、环保的化工原料,业内至今还流传着十几年前“唯独无烟煤可生产尿素”的佳话。如今,无烟煤作为气化原料,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远低于以粉煤为原料的能耗。近年来,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加压煤气化技术迅速发展,其气化装置具有节约用地、节约投资等优点,同时在污水处理方面成本低,效果好。此外,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成猛介绍,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在炭基新材料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容炭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关键材料,无烟煤所制备的电容炭具有较高品质。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四大部件之一,无烟煤经过改性、整形、包覆之后可制备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快充石墨负极材料。在冶金行业的使用方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喷枪研究中心主任朱荣表示,无烟煤可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且优势明显。转炉中使用无烟煤,有利于降低铁水消耗,提高废钢比。电炉中使用无烟煤,能有效增加熔池碳量,降低电耗和钢铁料消耗。烧结中使用无烟煤,有利于提高燃烧带宽,高温保持时间长,有助于降低燃耗,改善烧结矿质量。无烟块煤在高炉中替代5%以上焦炭和在熔分炉中替代20%以上焦炭技术可行,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无烟煤堪称“天然焦炭”,多项指标与焦炭和兰炭基本相近,突出优点是无烟煤的生产更洁净环保。随着配煤炼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烟洗末煤成为未来配煤炼焦较理想的原料。近两年,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炼焦技术综合研究单位——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已研发并应用无烟洗末煤生产冶金焦的配煤技术。国内混合烧成石灰竖炉技术专家李昕介绍,燃料是影响石灰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保证燃料的质量十分关键。无烟块煤固定碳高、发热量高、硫分低、灰分低、硬度大等特质,可满足混合烧成石灰竖炉对燃料煤的要求,是生产石灰的优质燃料。从经济效益角度看,1吨无烟洗粒煤可产出7吨至8吨生石灰,不仅节能、降耗、环保,还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寻找机遇 合力突围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质优稀缺,我国无烟煤预测储量为4740亿吨,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贵州两省,其次是河南、四川。然而,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受资源禀赋限制,由于没有新建产能的投产,也就没有新的无烟煤资源的开发,业内预计未来无烟煤产量将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稀缺性将进一步加强。针对无烟煤清洁高效利用发展,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杨显峰建议,面对“十四五”时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无烟煤应以其高效、洁净、绿色、环保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占领化工、冶金、炼焦、民用市场,并打开炭基新材料的广阔天地,抢占未来煤炭多领域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先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表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无烟煤市场应该是平稳运行的,生产企业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张宏建议,建立市场联动机制,让产量保持在合理水平,积极开拓市场,增加需求;建立产需协同研发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开发,拓展新领域;建立市场化价格发现机制,维护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动企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高宁宁认为,无烟煤企业面临的市场困局,其根本在于替代品快速发展对无烟煤消费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无烟煤市场下一步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无烟煤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业发展问题,还关乎无烟煤企业的生存问题。高宁宁建议,促进无烟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在化工行业,若无烟块煤市场持续萎缩,价格一再下跌,无烟块煤的出路只能是破碎再利用,这样不仅会增加煤炭的生产成本、破碎中产生环境污染,而且发挥不出无烟块煤优质资源的特点,甚至将优势变为劣势。因此,加大无烟块煤市场开发力度,是有效保障、促进无烟块煤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一条重要发展路径。此外,高宁宁建议扩大环保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京津冀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正在推行“减煤控煤”计划,无烟煤生产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从环保等角度扩大产品的优势,推动政府加大补贴力度与推进力度,大力推进无烟煤对烟煤的替代。来源:中国煤炭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惺惺作态

贸易逆差仍然严重 2020年我国煤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煤炭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且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远高于出口量,贸易逆差十分严重。储备增加 产量回暖中国是世界上 煤炭资源 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在17096亿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三。2019年,我国煤炭总储量在17588亿吨左右。从产量上来看,2010-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2013-2016年,受淘汰落后产能影响,我国原煤产量大幅下滑,2017年之后原煤产量逐渐回暖。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38.50亿吨,较2018年增长4.53%。物流运量逐渐增长从煤炭的物流形势来看,2010-2019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变化趋势与煤炭产量变化趋势类似。2019年,全国煤炭铁路运量达到24.60亿吨,较2018年增长3.36%。2014-2019年,沿海港口煤炭物流量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2017年,沿海港口煤炭物流量达到顶峰,为623.69万吨。2019年,全国沿海港口煤炭物流量实现504.00万吨,较2018年增长8.98%。2019年,煤炭的物流量数据均有所增长。 出口额逐年增长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中国的煤炭贸易形式主要是出口烟煤至韩国、日本,从东盟国家(主要是印尼和越南)进口无烟煤,近年来中国也积极扩大从澳大利亚进口无烟煤。其中,广东和广西由于距离国内煤炭主产区非常远,煤炭消费不得不以进口为主,两省的煤炭进口量约占全国煤炭进口量的50%。此外,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天津等沿海省市也是主要煤炭进口地区,一般采取长期协议形式进行。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煤业进口额降为233.95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4.92%;出口额反而有所增长,实现9.34亿美元,增速达到18.61%。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行业贸易逆差仍然严重,煤炭进口额远高于出口。

灵异日

贸易逆差仍然严重 2020年我国煤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组图」

煤炭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且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远高于出口量,贸易逆差十分严重。储备增加 产量回暖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在17096亿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三。2019年,我国煤炭总储量在17588亿吨左右。(注:自然资源部尚未发布2019年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数据,2019年数据为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变化趋势初步预测得到,仅供参考,具体以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权威数据为准。)从产量上来看,2010-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2013-2016年,受淘汰落后产能影响,我国原煤产量大幅下滑,2017年之后原煤产量逐渐回暖。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38.50亿吨,较2018年增长4.53%。物流运量逐渐增长从煤炭的物流形势来看,2010-2019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变化趋势与煤炭产量变化趋势类似。2019年,全国煤炭铁路运量达到24.60亿吨,较2018年增长3.36%。2014-2019年,沿海港口煤炭物流量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2017年,沿海港口煤炭物流量达到顶峰,为623.69万吨。2019年,全国沿海港口煤炭物流量实现504.00万吨,较2018年增长8.98%。2019年,煤炭的物流量数据均有所增长。出口额逐年增长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中国的煤炭贸易形式主要是出口烟煤至韩国、日本,从东盟国家(主要是印尼和越南)进口无烟煤,近年来中国也积极扩大从澳大利亚进口无烟煤。其中,广东和广西由于距离国内煤炭主产区非常远,煤炭消费不得不以进口为主,两省的煤炭进口量约占全国煤炭进口量的50%。此外,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天津等沿海省市也是主要煤炭进口地区,一般采取长期协议形式进行。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煤业进口额降为233.95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4.92%;出口额反而有所增长,实现9.34亿美元,增速达到18.61%。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行业贸易逆差仍然严重,煤炭进口额远高于出口。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