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极光大数据:2017年Q4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受命于天

极光大数据:2017年Q4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Q4,智能手机行业仍是好戏连连。9月发布的iPhone X带动iPhone销量大增。国产安卓阵营则稳扎稳打,华为、小米在销量份额方面均有提升,vivo则是年内第二次超过OPPO,四个季度双方二比二和气收场。极光大数据发布《2017年Q4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从保有率、销量份额、用户忠诚度、用户画像等多个角度描绘一场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官之战。您可以到数据局shujuju.cn官网下载此报告,以及其它各种数据报告。)此文章转载自原文《极光大数据:2017年Q4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

欺骗我

土巴兔宣布成立“大数据研究院” 将定期发布行业分析报告

来源:TechWeb.com.cn【TechWeb】4月7日消息,近日,土巴兔对外宣布成立“大数据研究院”。据悉,该研究院将依托平台的装修家居用户数据和行业数据,深耕装修家居行业用户研究和中小企业数据应用的研究。未来,大数据研究院将定期发布一些用户数据与行业分析报告,用于指导产业链装企精准识别与把握用户的需求变化。据悉,土巴兔大数据研究院即将在4月迎来首秀,联合国内知名数据研究机构易观共同发布《中国互联网装修行业指数洞察2020》。按照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到2月份疫情期间,互联网企业完成相关数据服务收入达17.4亿元,同比增长23.5%。土巴兔方面表示,成熟产品需要一个数据平台做支撑。按照行业内的普遍说法,数据可以直接指导决策,同时数据会反馈运营状态。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土巴兔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3500万,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会被系统所记录,此次成立数据研究院,将建立规模最大最专业的家装用户画像数据库。土巴兔副总裁聂金津表示,除了利用大数据提炼用户精准画像,土巴兔还将继续采用AI、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建立家装家居行业的结构化内容数据库和知识图谱,并将智能设计应用于家装设计工具中,提高设计效率。未来大数据研究院会成为土巴兔的政策支撑部门,将投入数千万元不断完善其职能与配置。同时,土巴兔大数据研究院将持续加大对专业运营分析工具的开发力度,完善产业链数据体系、信用体系的搭建。资料显示,从2018年至今,土巴兔在科研上的投入已累计超亿元。其中,2018年当年,土巴兔的科研投入占到当年营收的12%以上,其中有上千万费用用于大数据研究。随着大数据研究院的成立,土巴兔将继续加大在科研力量、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则罔

亿欧智库:2018线下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报告

本文由九耳智库和一查就有大数据2018.1月31日编辑整理,如需转发,请备注出处,谢谢!

金玉奴

玩转大数据,迪信通打造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手机零售行业自发展以来,便以其专业性和使用的普及性这两个矛盾特性,成为广大消费者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这个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消费者对于手机的熟悉仅仅在于使用、上网功能的应用,各种APP的使用等,但对于手机的内在价值及开发等相关行业内部管理及生态,却碍于手机开发自身的高度专业性而无从了解。日前,迪信通联手零点有数,以自身的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发布《2017年消费者手机使用与手机零售年度报告》,还原给消费者一个可了解的手机零售行业生态。据迪信通首席运营官陈源介绍,作为唯一的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专业连锁企业,迪信通与各地的区域性手机卖场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核心优势,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迪信通更受到手机厂商重视,并加大合作力度,这意味着迪信通能够深入行业核心来挖掘数据;而零点有数作为中国专业研究咨询市场的开拓者,早已经随着国内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具有领先于市场的理解和颇为强劲的发力基础,两者的强强联手,必将为中国手机零售行业带来一份极具权威性的专业报告。整个报告全面而详细,主要通过消费者手机使用、消费者购买意愿、手机年度销量,包括但不限于品牌、价位等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切实还原一个生动的中国手机零售的行业生态。从热门品牌到热门机型,从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到爆款手机的需求大热,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手机实体零售行业发展的热力。《2017年消费者手机使用与手机零售年度报告》的发布,对于消费者全面了解手机零售行业发展,手机品牌厂商精准了解手机零售市场以及行业现状,全面把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想要提高产品销量的手机品牌厂商而言,可以很好的了解手机零售行业生态,精准把握现状,避免盲目制造新品或者自以为是的行业想象,在发布新机时做好前期的外围了解以及心态准备。总而言之,该报告集消费者购机趋势、手机行业活跃度及创新性、消费偏好于一体,可以帮助手机品牌商、研发机构、媒体、市场研究人员、销售人员获取当下销售、消费者购机趋势和特征信息,为研究或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此之前,这类数据往往被国外专业机构垄断,《2017年消费者手机使用与手机零售年度报告》的出现,不仅更加符合中国手机市场需求,也更加具备自主性、有效性以及系统权威性。当然,这并不是今年迪信通第一次发布行业权威报告,早在2016年底,迪信通就曾联手零点有数发布第一份手机零售指数,借助权威的数据分析打破我国手机零售行业长期以来依赖国外第三方机构提供数据的尴尬局面,填补国内行业数据的空白,有利的推动中国手机零售行业迈进大数据时代。未来,迪信通还将继续深挖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进行分析、投放、触达和引流,从而根据消费者的兴趣偏好,实现千人千面的购物信息推送和私人定制的购物动线,开启手机零售行业的精准营销时代。

一吟一咏

万字代糖行业研究报告:什么才是真0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三万食品研习社(ID:sanwanshipin)作者丨三万资本 柔嘉,钛媒体经授权发布。近年来,全民刮起“无糖”风,从外资食品饮料巨头到本土传统企业和新锐品牌,纷纷推出多种新型代糖甚至是零糖产品。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税,我国也频繁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提倡减糖生活,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但关于0糖、0蔗糖、低糖和代糖的概念经常被滥用,元气森林也在4月10日晚就0糖和0蔗糖的产品标识宣传致歉。国家提倡的减糖,减的是什么“糖”?宣称0糖0卡0脂肪的产品是不是真0糖?被热炒的赤藓糖醇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制糖业、甜味剂和2C糖类消费品三个方面剖析糖行业,希望帮大家搞明白上述概念,也能对投资创业有所启发。本文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糖”?二、制糖业发展现状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一、什么是“糖”?1. 糖的分类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其中以双糖最为重要)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低聚糖:每摩尔糖水解后可产生2-10摩尔单糖。其中以双糖(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我们平时所说的糖,通常指食糖,即狭义概念上的糖,泛指具有甜味的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晶体,即单糖和双糖,其中最主要是双糖中的蔗糖,蔗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而广义上的糖类除了包括这些含有甜味的物质,也包括无嗅无味的淀粉、纤维素等这类多糖物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糖指狭义概念上的糖,即食糖,主要以蔗糖为主。2. 当我们谈减糖,减的究竟是什么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别来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在各自的减糖建议中对糖的定义。在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更新的《成人与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5%以下。根据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的解释,这里的“减糖”建议只针对游离糖,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被称为内源性糖,这些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起来更为缓慢,进入血流所需的时间比游离糖更长。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游离糖是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加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在我国2019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由此可见,我国提倡的减糖中的“糖”指人工添加糖,最主要的是蔗糖。虽然世卫组织和我国政策中对减糖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共性的结论:我们平时说的糖或者说食糖,是指人工精制糖,其中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政策中提倡的减糖,也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对于生产人工精制糖的制糖业来说,其主要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蔗糖,我国是产糖大国,同时也是食糖消费大国。蔗糖(以其中的白砂糖为主)作为重要的甜味食品原料,广泛存在于各类包装产品中。除了饼干面包、饮料等这些有明显甜味的产品,膨化食品、辣条等咸味、辣味零食中也含有白砂糖。3. 代糖是指什么?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多摄入糖对体内的危害。但数百万年对环境的适应,塑造了人类的基因结构,人们对甜味的偏好刻在其演化的基因里。虽然知道吃糖不健康,但吃糖可以减压,带来放松愉悦的感受,因此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戒除甜食。一方面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又难以戒除糖对味蕾上的诱惑。因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少摄入糖,又可以给予人们味觉上满足的代糖产品需求应运而生。代糖,更准确地应该称为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的物质。甜味剂在满足消费者对甜味觉需求的同时,又没有糖的高能量,也不会迅速升高血糖,所以成为了糖的替代品,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饮料中。虽然关于甜味剂的安全性时有争议,但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研发技术的进步,口感好和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甜味剂逐渐应用,早期安全性能低的甜味剂会不断退出。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做了具体规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在后文我们会具体解析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4. 2C消费品糖是什么?面向C端消费者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休闲零食类的可以直接吃的糖果,比如云耕物作的红糖姜茶,Buff的功能糖;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品糖,可以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或者家庭烹饪、烘焙等用的糖,这个在欧美和日本等有家庭烘焙传统的国家使用比较普遍。二、制糖业发展现状1. 行业发展概览甘蔗和甜菜是人工精制糖的主要原材料甘蔗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温度较高且雨水量充沛,甘蔗糖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中国南部、泰国、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甜菜耐寒性较强,可以在不适宜甘蔗生长的偏寒冷地区种植,全球主要甜菜糖产地为欧盟、俄罗斯、美国北部、加拿大、中国北部、日本等。全球仅有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8个国家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甘蔗的产糖率在15%-20%,甜菜的产糖率在10%-17%,甜菜糖中因含有甜菜碱和棉子糖,口感不及甘蔗糖。从产量来看,1970s以前,甘蔗糖和甜菜糖比例基本持平,甘蔗糖占总供给量约为55%;随着巴西、印度等国家大兴甘蔗业,使甘蔗糖产量在80年代有较大幅度增长,与甜菜糖产量的差距逐步拉开;21世纪后,随着欧盟的食糖市场改革,各国产量随着补贴和生产配额的削减而减少,甜菜糖产量进一步减少。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糖产量19450万吨,其中蔗糖产量15102万吨,占比 78%;甜菜糖产量4347万吨,占比22% 。总体上看,全球甘蔗产量近年来有一定的增长,总体较为平稳。我国甘蔗产量远大于甜菜,受“糖周期”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一些波动。印度、巴西、欧盟、泰国、中国是全球5大产糖地区,产量合计占比达60%2018/19 榨季全球前5大产糖国/地区分别为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占全球食糖总产量比例约为 60%。2019年,随着巴西制糖业减产,印度成为第一大产糖国,同时印度也是全球白糖消耗最多的国家。巴西仍然是国际糖价决定性国家,出口量占比最大;泰国是国际原糖第二大出口国,白糖生产是重要产业。2018/19 榨季,世界食糖出口量为5486万吨,占该榨季世界总产量比例超30%。全球主要产糖国往往也是出口大国,2018/19 榨季巴西、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欧盟合计糖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达71.5%;其中巴西占35.7%。我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比达59%我国为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 18/19 榨季食糖消费1580万吨,同比增长0.6%。2014年以后,我国食糖消费量结束整体上升趋势,在1500万吨水平上下波动,整体趋稳。中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国内食糖消费约三分一直依靠进口,是食糖第二大进口国。由于生长适宜温度的区别,甜菜主要适于种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较低温度地区,主产地为新疆、内蒙古等地。甘蔗则适宜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我国生产以甘蔗糖为主,2018/2019 榨季我国甘蔗糖占比达到 87%。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59%。受原材料生长特性的限制,糖产量出现周期性波动由于甘蔗、甜菜的生长特征导致食糖的生产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甘蔗在上年收获之后,留在土地中的甘蔗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芽出土,再长成蔗株,称宿根蔗,宿根年限一般为2-3年。宿根蔗一般占种蔗面积的70%左右,宿根蔗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次年甘蔗的总产量,宿根具有2-3年增产,之后2-3年减产的规律,一般以6年为完整周期。白糖价格也会随之出现三年的下跌、两年多的上涨,即出现糖周期。 2. 市场参与者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4000万糖农,制糖企业(集团)46家。糖厂216家,2018年销售收入677亿元,制糖企业亏损19亿元。我国制糖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呈现出区域性明显、集中化趋势提升、国有化程度高等特点。制糖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主要表现为市盈率偏离较大,市净率偏低的特点。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 1. 行业发展驱动力1.1 政策上为国民健康减糖上升至国家层面,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倡导减糖生活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深圳卫健委发布了《深圳市酒精饮料碳酸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标准和设置规范(试行)的公告》,正式公布相关标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按照《健康条例》规定,2021年1月1日起,对含糖饮料销售场所的标识进行了明确规范,如果商家不设置相关标识,则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和设置相应处罚规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条例都格外强调了,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建设健康校园。从小给中小学生传递和培养无糖少糖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其成年后的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饮食少糖化是大势所趋。从全球来看,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此后经过十年的研究更多的证据显示,降低游离糖对人体健康有益,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降低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201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摄入过多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采取强制性征税的方式来减少人们对糖的摄入,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业税。1.2 需求侧从需求端来看,对内在健康和外在美的追求,消费者减糖诉求不断提升糖的过量摄入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容易肥胖、易骨质疏松、引发龋齿,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和皱纹的产生。因此,无论是对内在身体健康还是外在美的追求,减糖正在成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共同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根据IDF数据,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20-79岁)已达4.63亿,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7亿人患有糖尿病。IDF预计至2045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国、印度和美国将分别达到1.47亿、1.34亿和3600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6至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0%,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相关机构对减糖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的控糖意识不断提升,在产品消费上逐渐偏好选择低糖/无糖产品,减糖渐成趋势。1.3 供给侧随着生产和研发工艺的成熟,甜味剂性能不断迭代;成本上来看,甜味剂成本远低于蔗糖甜味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发和应用历史,随着技术和研发的进步,甜味剂不断优化,其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高,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成熟,为其应用提供了基础。此外,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口感的双重需求,减糖意识的觉醒,也在倒逼着各种代糖新产品的优化。从成本上来看,人工甜味剂和蔗糖实现相同甜度时,人工甜味剂成本不到蔗糖的 10%,对于厂商而言,使用甜味剂替代蔗糖可以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以常见的饮料为例,一瓶 1L 的中含糖量饮料含糖量通常为 50-100g,在相同甜度下,将蔗糖替换为安赛蜜或三氯蔗糖成本端可分别降低甜味剂成本 91.5%、92.3%,成本优势显著。2. 甜味剂分类及特点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类,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甜味剂种类较多,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糖醇;按照甜度倍数可分为高倍甜味剂和低倍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属于高倍甜味剂;功能性糖醇甜度通常低于或略等于蔗糖,属于低倍甜味剂。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算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通常不被视为食品添加剂。本文讨论的甜味剂不包括这类糖类物质。从应用领域来看,甜味剂广泛应用在饮料、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产品、烘焙食品、药品、保健类食品、糖果巧克力、医药类用品、化工类制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饮料领域是甜味剂主要应用领域。从应用方向上来看,分为针对B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C端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的糖产品。B端生产商:作为食品饮料添加剂,添加在所生产的产品中。糖是大多数食品饮料的主要配料之一。随着无糖趋势的发展,下游消费者的减糖需求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生产商加速甜味剂对蔗糖的取代。C端消费者:直接吃糖果类,休闲零食和功能性糖果;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以及烹饪、烘焙等用的调味糖。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下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2.1 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指通过人工化学改造或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甜度高,没有热量,大部分人工甜味剂几乎不被人体转化,不具备营养价值。人工甜味剂出现时间早,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从最初的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到安全性更高、口感更好的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六次产品迭代。 糖精钠糖精钠是历史最悠久的合成甜味剂,于1879年推出,1910年正式生产使用,甜度约为蔗糖的350倍,但安全性存在质疑,许多国家被禁用。我国已对糖精钠的生产、应用进行控制,实行定点生产、限产限销、总量控制。 甜蜜素甜蜜素于1937年推出,甜度约为蔗糖的50倍,存在致癌风险,世界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我国对其使用有明确限制,可应用在水果罐头、果冻、冷饮、复合调味料、面包、糕点、方便米面、果酱、蜜饯、熟制豆类、果糕、凉果、坚果这些食品类目中,并对其用量有严格的限制。除上述食品外,其他食品一律不得添加甜蜜素。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于1965年开发,1970年代正式生产,甜度约为蔗糖的 200 倍,总体上比较安全,但不适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的在高温或高pH值情形下会不稳定,不适用需用高温烘焙的食品,故在饮品中阿斯巴甜的应用性比较多。 安赛蜜安赛蜜于1967年开发,1978年正式量产,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性价比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高,口感好,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2005年,德国Nutrinova安赛蜜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安赛蜜产能,导致安赛蜜产能快速增加。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于1976 年推出,并于1988年投入市场,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是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疗和日化产品中。根据华东理工大学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2009年的2500吨增值至2018年的1-1.1万吨,增长4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在15-20%左右,市场发展趋势向好。中国三氯蔗糖市场在2008年开始发展,到2018年市场需求量已接近3000吨,占全球总市场需求量的30%左右,是近年来全球市场增速最快的市场区域。中国是三氯蔗糖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80%出口,约20%内销。 纽甜纽甜于1993年研发,我国2003年正式批准通过,欧盟2010年通过。甜度是蔗糖的7000-13000倍,甜度倍数高,甜味纯正,无苦味及其它后味。由于甜度高,难以把控,目前应用上不太成熟。 阿力甜阿力甜于1979年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具有蔗糖的甜味和风味,甜味迅速、持久,无任何苦味,但因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而稍带硫味,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2900倍,阿力甜尚未被FDA认可,全世界只有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6个国家批准使用,应用范围较窄。2.2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名称中通常有该植物的名字,天然甜味剂成分安全,目前应用时间不长,主要分为索马甜、甘草酸铵、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其中甜菊糖苷及罗汉果甜苷是天然甜味剂的两大主力。 索马甜索马甜的甜度为蔗糖的1600-2000倍,甜度倍数高。1979年被日本首先采用,1984年FDA通过批准用于口香糖,我国2014年批准使用,但仅用于冰淇淋、加工坚果、饮料及餐桌甜味料,应用品类受限,目前国内生产量较小。索马甜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具有风味增强特性。 甘草酸铵甘草酸铵的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甜味存留时间长,后味微苦,化学性质稳定。甘草甜素目前多为从甘草根提取,美国FDA认为甘草酸是GRAS(公认安全) 化合物,但长期大剂量吃含甘草酸的食物或饮品可造成严重高血压、低钾血症、四肢麻痹。我国甘草甜素的主要生产厂家多为制药企业,产品也大多用于制药领域,用于止咳化痰、治疗肝病等。 甜菊糖苷甜菊糖苷的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甜苷。甜菊糖苷甜在亚洲、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中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甜菊糖产品大量上市,市场空间广阔。 罗汉果甜苷罗汉果甜苷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回味甘甜,萃取于广西特产经济植物罗汉果。2012年初通过美国FDA认证。罗汉果甜苷热稳定性强,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我国目前对罗汉果甜苷的用途及用量没有强制性要求。从产地来看,受种植环境限制,罗汉果目前基本只在中国生长和培育,我国目前禁止将罗汉果的种子带出国外。广西的山岭地区是中国最适合罗汉果生长的地方,广西也由此成为中国罗汉果最大的生产地区。随着罗汉果甜苷产业的发展,罗汉果种植扩展到湖南和江西等地。根据嘉肯咨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罗汉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罗汉果产量14.4亿个,罗汉果苷有效产能约为1100吨。过去十年,产能年均增速为15%,领先企业的年产能在150-300吨之间。代表性企业有桂林吉福思罗汉果公司,桂林莱茵生物、湖南华诚生物和湖南绿蔓生物公司等。但由于罗汉果苷受上游原料种植面积和气候的限制,种植区域局限,导致其产能难以短期内规模化扩张。2.3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指单糖经催化氢化及硼氢化钠还原为相应的多元醇,安全性稳定性高,口感好,但甜度小于或与蔗糖相当,甜价比低,单位成本高。功能性糖醇其本身源于植物产品,安全性较人工甜味剂高,目前很多儿童类无糖糖果多采用功能性糖醇作为甜味剂。功能性糖醇分为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乳糖醇。 甘露糖醇甘露糖醇为甘露糖的醛基还原为醇基而形成的糖醇,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57%-72%。甘露糖醇化学性质不活泼,其风味及口感可遮掩维生素、矿物质及药草气味,同时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及工业领域。 山梨糖醇蔷薇科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产物,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山梨糖醇化学性质稳定,广泛用于医药、日用品、食品当中,是国内产量最大的糖醇。根据Imarc数据显示,全球山梨糖醇消费结构中,医药行业地山梨糖醇的需求占比最高,达35%左右;其次是牙膏,其需求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大量使用山梨糖醇会造成腹泻,经长期实验无其他危害发生。未来由于山梨糖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及其较高的性价比,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麦芽糖醇麦芽糖醇由麦芽糖氢化而获得,是较早应用于低热量甜味剂的糖醇,甜度接近蔗糖。麦芽糖醇化学结构稳定,近几年麦芽糖醇在国际市场销量旺盛。根据立木信息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麦芽糖醇产量,2015年产能仅有8万吨,2017年达到15万吨,2019年已达到19万吨。 木糖醇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口香糖、冰淇淋、烘焙产品等食品,以代替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2倍,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清凉感。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目前比较多的是从玉米芯、半纤维素等植物原料中提取。木糖醇的上游产品是玉米,我国玉米完全可以自供,且库销比长期处于高位,玉米价格未产生较大波动,木糖醇的生产成本也没有较大变化。根据Imarc的预测,2018-2023年,全球木糖醇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醇、益寿糖,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功能性糖醇,其甜度是蔗糖的50-60%,化学结构稳定,具有低吸湿性、高耐受性、低热量、甜味纯正等特点。安全性高,不会被唾液、胃液、胰液消化,只会在小肠中缓慢消化,FDA给予其GRAS(公认安全)地位,我国卫生部的标准为日摄入量不超过100克。 乳糖醇乳糖醇可由乳糖经触媒氢化制备,1920年代第一次由从乳清中取得的乳糖制成,并于80年代开始应用在食品中。甜味爽口,无后味,甜度为蔗糖的一半。良好的稳定性让它在烘焙界受到较多欢迎,无添加砂糖的糖果、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物都可以添加。此外,乳糖醇作为一种益生元,能被益生菌利用,进而维护大肠健康。但甜价比低,单位成本昂贵,目前应用还不普遍。 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四碳糖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如真菌类蘑菇、地衣,瓜果类甜瓜、葡萄、梨。其甜度是蔗糖的60%-70%,入口具有清凉味,口味纯正,没有后苦感,可与高倍甜味剂复配使用,抑制高倍甜味剂的不良风味。赤藓糖醇化学结构稳定对酸、热十分稳定,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中。近两年引爆无糖市场的元气森林,甜味剂就是用的赤藓糖醇。受元气森林的影响,赤藓糖醇概念的上市公司保龄宝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多次出现涨停,2021年4月9日收盘市盈率(静)高达124.5。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日本日研化学建有年产量为1000吨生产线,此后数十年时间,随着下游应用缓慢扩展,日本日研化学公司赤藓糖醇产能逐步上升。国内赤藓糖醇产业起步较晚,保龄保是国内最早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后续三元生物、诸城东晓先后进入该行业。2019年,三元生物、保龄宝、诸城东晓分别占全球市场产量份额的33%、18%、6%。赤藓糖醇产品根据目数大小可分为不同规格,复配糖产品根据所需高倍甜味剂可分为不同种类。赤藓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60-70%,低于蔗糖,作为低倍甜味剂可以与其他高倍甜味剂进行复配制作不同甜度的复配糖。在复配产品中,赤藓糖醇通常承担填充剂的角色,根据三元生物招股书数据显示,以使用300倍甜度的罗汉果甜苷与赤藓糖醇复配制作1kg一倍蔗糖甜度的复配糖为例,1kg复配糖中罗汉果苷重量占比仅为0.19%左右,99.81%为赤藓糖醇。随着国内无糖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根据LP Information.Inc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5-2019年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CAGR为53%;从产量上来看,2015-2019年全球产量CAGR为14.5%,而我国为29.9%,我国赤藓糖醇产品增速远超全球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国。从细分品类产量增速上来看,赤藓糖醇2015-2019年CAGR为29.9%,其增速明显快要阿斯巴甜、安赛蜜及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在这三类人工甜味剂中,三氯蔗糖的增速显著,2015-2019CAGR为18.9%,其次是安赛蜜为9.8%,而阿巴斯甜则为-14.1%。3. 甜味剂创业和投资机遇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95.46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66.61亿元。目前甜味剂存量市场小,但随着终端消费者对饮食无糖化需求的不断上升,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以休闲食品为例,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2018年国内休闲食品销售额达10297亿元,其中烘焙糕点、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甜味味零食占比达43%。根据生意参谋数线上无糖零食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糕点/点心、饼干、蜜饯等零食的无糖需求庞大,预计未来甜味剂在休闲零食中对蔗糖的替代需求将不断上升。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产品无糖化趋势的发展,甜味剂未来在我国市场潜在空间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下游的生产厂商在选择甜味剂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口感、安全性、 稳定性等因素。前文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甜味剂及其特点,最后总结下哪类甜味剂最具创业和投资机遇。从两个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一是这类甜味剂本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广泛应用的发展潜力;二是这一赛道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格局如何,是否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龙头企业。 人工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由于应用时间早,价格便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人工甜味剂,产量占比分别为28%、44%,但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口感上存在明显劣势。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国对其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严格限制。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和口感的日益关注,这两类甜味剂将慢慢退出市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存在争议。沙利文数据显示,阿巴斯甜产量在2015-2019年CAGR为-14%,出现显著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性能更优的甜味剂的应用,阿斯巴甜的应用空间会不断收窄。三氯蔗糖和安赛蜜是目前应用增速较快的两种人工甜味剂。由于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目前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饮料中应用广泛。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安塞蜜、三氯蔗糖已有全球龙头企业,金禾实业在安塞蜜和三氯蔗糖的生产上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其安塞蜜产能 1200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 60%以上均位居全球首位,三氯蔗糖以 4000 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这两类甜味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大。纽甜的甜度倍数是蔗糖的6000-1000倍,甜度高。作为高倍甜味剂需要经过溶液稀释才能使用,对精度要求高,难以把控,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其在应用层面不成熟,尚未大规模使用,处于导入期。我国纽甜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新兴甜味剂值得关注。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在成本、口感、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良好。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甜菊糖苷已有头部企业:朗菁健康科技年产能4000吨,占全球的40%;谱赛科、圣仁制药等产能均在千吨以上。此外,金禾实业也进入了该赛道。罗汉果甜苷2019年全国产能约为1050吨,其中华诚生物、吉福斯、莱茵生物、绿蔓生物四家企业的产能达850吨。赛道整体产量小,华诚生物市场占有率最高,存在市场机遇,建议保持关注。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作为低倍甜味剂,其甜度通常低于蔗糖,因此单位甜度的成本较高,通常搭配高倍甜味剂一起使用。除了成本较高之前,其在安全性、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皆表现良好。从市场现状来看,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国内均已有龙头企业,看好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乳糖醇等暂无绝对优势企业的赛道初创机会。总体上来说,随着人们对口感和健康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醇类甜味剂将迎来发展机遇,关注暂未出现龙头企业的新兴甜味剂细分品类。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面向C端消费者可直接食用的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作为休闲零食的糖果,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剂的糖。因此我们从休闲零食和调味剂两个角度来分析糖类消费品的创业和投资机会。1. 作为休闲零食的糖类消费品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糖果品类当前发展现状。糖果行业门槛较低,技术难度小,标准化程度高且对物流没有特殊要求,所以糖果作为休闲零食中最基础的消费品类,率先得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及招商引资,上世纪九十年代众多国外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如旺旺、玛氏、雀巢等,目前我国糖果行业主要被外资主导。我国糖果市场CR5为30.4%,日本、美国糖果市场的CR5分别为41.5%、46.1%,与日美市场集中度差距小。此外,与烘焙、咸味零食相比,我国糖果市场集中度远高于这两个子行业。当前我国糖果行业市场格局稳定,外资在糖果行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从市场规模及增速来看,糖巧占休闲食品细分品类收入的12%,是次于烘焙糕点(24%)的第二大细分品类,存量市场规模大,但近年来增速缓慢。根据 Frost&Sullivan 测算,2013-2018年糖巧CAGR仅为1.1%,远低于休闲食品整体行业CAGR的11.8%。我们认为,糖果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外资品牌优势显著,传统糖果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以婚庆和传统节日为主,在工作、休闲等场景的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收窄。糖果的生产门槛低,传统糖果的无糖类产品更适合大企业作为产品线的延伸生产,不适合初创企业切入这一品类。但糖果本身市场空间可观,作为重要的甜食之一,人们本身的需求存在,找准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健康无糖的新型糖果品类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在针对消费者的糖果类消费中,我们认为有两类细分人群的需求值得关注: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健康糖果零食;另一类是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功能零食、儿童零食增速明细,远高于零食品类整体增速。 儿童无糖类零食在过去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零食这一概念,随着千禧一代成为父母,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化。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作为国内第一个关于“儿童零食”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这一概念被正式定义——即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适合于3-12岁儿童食用的食品。80/90后父母健康意识觉醒,且对价格敏感度低,注重品牌专业度以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要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未来针对儿童的无糖健康零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消费者在选择儿童零食时对于安全性需求高,因此对品牌较为看重。目前传统零食品牌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相继推出了健康儿童零食品牌,这些企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针对儿童健康零食的领先品牌,初创品牌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类和卖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脱发/掉发、视力减弱、肥胖/体重增长等问题是困扰90后的三大健康问题;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说明年轻一代养生需求和健康意识崛起。功能性糖果对身体某些功能有改善效果,其将糖果和不好吃或者不方便吃的保健品结合起来,满足了年轻一代对保健养生和方便便捷的需求。目前国内糖果市场上功能性糖果的主要种类包括:维生素糖果、无糖口香糖、薄荷糖、润喉糖等,这些功能性糖果的生产商很多都是糖果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保健品牌,如雅客V9、汤臣倍健以及金嗓子喉宝等。但在年轻一代中这些企业存在品牌老化的问题,不够“酷炫”,且这些企业暂时没有推出爆款功能性糖果,初创企业仍存在很大发展机遇。初创公司以功能性糖切入市场,在目标人群上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另一种是针对女性用户的滋补需求。针对年轻消费者提神醒脑、美容养颜等需求的保健性食品。如功能性食品BUFFX,瞄准18-30岁的年轻用户推出舒压助眠、润眼护眼、日常免疫等功能性软糖。针对女性需求的以滋补、无化学过滤等为卖点的功能性红糖、黑糖产品。如针对女性痛经的红糖品牌云耕物作,采用“无化学添加物理过滤+精准分段熬制”红糖生产技术,纯甘蔗熬制,不含白砂糖,甜而不腻,可以嚼着吃,方便便捷。2. 作为调味品的糖类糖的另一种C端消费品模式是作为餐桌糖调味品。从我国调味品细分来看,无论是按照出厂口径统计,还是按照零售端口径统计,糖的其占比均在前7名之外。按照出厂口径排在第7位的调味品是料酒,其占比为3.1%;按照零售端销售金额,排在第7位的是是味精,其占比为3%。据此可推测,糖在我国调味品细分品类中占比极低。从渠道占比来看,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较家庭渠道量多出近30%,居民在外用餐的调味品摄入量是家庭烹饪的1.6倍。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由2004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56%;餐饮渠道消费量较家庭消费的增量由2004年的3.79%提升至2018年的26%。说明餐饮渠道在调味品的销售重要性不断提升,而糖本身的占比极低,未来在家庭渠道的消费量占比或将进一步收窄。糖作为调味剂不如酱油、醋等应用范围广,市场份额较小。因此,糖类调味品在消费者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无糖减糖的需求提升,会传导到餐饮场景,倒逼餐饮店代糖类甜味剂应用增长,针对小B端餐饮场景的代糖甜味剂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近年来,手工烘焙等甜点店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根据奈雪的茶发布的《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在购买新式茶饮的顾客中近七成的消费者选择降低糖度;配料排名第一的为0卡糖,说明了消费者减糖意识和需求。这些现制餐饮店铺对无糖调味品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糖调味剂企业可把小B端餐饮连锁作为主要拓展渠道,在茶饮店、咖啡店、线下烘焙等领域,有更多挖潜潜力和更大的下沉空间。最后总结下,三万资本主要看好以下三个甜味剂及糖类的创业方向:1. 针对B端食品饮料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糖作为食品饮料生产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消费端无糖化趋势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关注新兴、小众、市场分散的甜味剂市场,如纽甜、麦芽糖醇、乳糖醇等品类。2.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养生需求和意识崛起,作为职场主力有经济基础。目前暂未出现针对年轻一代的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保健类糖果品牌。3. 针对小B端连锁餐饮的代糖类调味品。手工烘焙等甜点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消费者对现制食品的无糖减糖需求显著。

搜书院

2020年中国图书市场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图书市场特点关键词:纸质书电子书有声并驾齐驱、疫情促进阅读、新书纸质书电子书有声并驾齐驱——纸电声+知识服务+软硬件的阅读全生态平台是用户首选;阅读形式趋于分散。疫情影响阅读——用户阅读时长提高,阅读偏好也有所改变。新书减量不减热度——出版品种数量下滑,但新书精品策略取得显著成绩,用户关注度高。图书市场趋势关键词:95后、渠道下沉、线上线下融合、直播、智能供应链95后成为消费新势力——图书用户年轻化越来越明显,在下沉市场增长强劲。城市线级继续下沉——下沉市场用户数量占比及新用户数量占比逐年上升,图书成交额较高线级城市增幅更高且增速加快。线上线下趋于紧密融合——用户仍喜爱实体书店,线下买书时会参考线上榜单。直播、短视频愈发火热——超半数用户观看电商直播和短视频的频率因疫情增加。智能供应链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丰富图书种类,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提升购物体验。图书市场特点特点一:纸质书电子书有声并驾齐驱纸电声+知识服务+软硬件的阅读全生态平台成为用户首选受疫情影响,2020年用户对电子书和有声的需求变多。而相对功能较为单一的数字阅读平台,用户更偏好使用功能更全面的综合性平台:47.6%用户愿意使用纸电声+知识服务+软硬件的阅读全生态平台(17.5%用户愿意优先使用);纸电声+知识服务+软硬件的阅读全生态平台成为用户首选。阅读形式趋于分散,用户阅读时间占比差距缩小用户阅读时间占比与阅读形式覆盖率成正比,无论用户覆盖率还是阅读时间占比都是电子书第一,纸书第二,有声第三。与2019年对比,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在纸质书、电子书、有声的用户阅读时长均实现增长的前提下,用户利用纸质书和有声的时长较电子书增长更多,因此占比增长,并且导致各阅读形式的阅读时间占比差距缩小,用户阅读形式趋于分散。特点二:疫情影响阅读习惯影响用户阅读偏好,对医疗健康的关注明显提升43.8%的图书用户明确表示疫情对自己的阅读偏好有影响,其中13.9%表示非常影响,29.9%表示比较影响。疫情期间,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用户对各类型图书的阅读偏好均有增长;疫情的发生使得用户更加关注医疗/健康,医疗/健康类图书的用户偏好度增长最为明显(45.4%);用户偏好的增长也体现在图书销售上——根据京东图书大数据,预防医学/卫生学这一品类图书的销量,2020年是2019年的5倍。提高买书热情,购买数量进一步增加在2017年至2019年用户购书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相对2019年,2020年用户购书数量进一步增长,购买数量在8本以上的用户占比提升,由30.3%增长至35.4%。疫情期间阅读的增长对图书用户的买书热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8.2%用户认为疫情促进了自己的购买行为,其中17.2%用户认为自己实际购买的图书数量比预期增加了很多,31.0%用户认为比预期增加了一点。特点三:为知识付费意愿进一步提升买书花钱不含糊,人均购买金额逐年增长2020年,多数用户的买书支出依然集中在200-500元之间,占比达43.6%;但买书数量的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图书花费的增长,相较2019年,2020年买书金额在5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提升了6.1%,用户为买书花钱的意愿进一步提升。根据京东图书大数据,图书用户的人均购买金额逐年增长,2020年图书用户的人均购书支出较2018年增长3.3%;人均花费增长的一小步就是图书市场增长的一大步。女性用户呈现出更强大的购买增长态势根据京东图书大数据,虽然男性用户人均买书金额高于女性,但女性用户数量增速在2019年和2020年均超过男性用户数量增速,2020年明显高出13个百分点;而对比2018年,2020年女性新用户数量增幅更是超过男性新用户数量增幅15%。特点四:新书减量不减热度用户对2021年新书关注度高,最关注经管/理财66.3%用户表示2021年会关注新书,仅1.1%用户表示完全不关注2021年新书。用户最感兴趣的新书类型是经管/理财,关注度为32.9%,小说和科普读物新书的关注度也在三成以上。97.4%用户有新书购买计划——半数用户预计自己的新书购买数量在3-6本,其中28.0%用户预计购买3-4本,22.1%用户预计购买5-6本;此外,13.9%用户预计会购买10本及以上的新书;这给新书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特点五:用户态度-看重题材和口碑选书最看重喜欢的题材,其次是网络/亲友/老师口碑推荐在图书题材之外,网络口碑、亲人/朋友推荐、老师推荐都是书籍内容评价方面的用户影响因素,图书运营需要加强口碑营销;此外,电商平台的销量榜单也是读者买书的重要参考因素。对比不同年龄段来看,图书消费重点人群——85后最看重网络口碑,对销量榜单的看重度高于其他年龄段。而用户对于口碑和销量榜单的看重使图书市场相对更容易形成“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有利于精品图书的销售。图书市场趋势趋势一:95后成为消费新势力用户数量与消费力双升通过京东图书用户画像可以看出,图书用户年轻化越来越明显。95后用户数量占比和件单价有相对明显的增长:25岁以下用户占比从2018的16.4%提升到了2020年的17.6%,95后用户的件单价在2020年跟2018年相比,提升了10%。此前被视为消费潜力的95后已成长为图书消费新势力。25岁以下用户在下沉市场增长强劲带动整体图书市场增长的85后和95后用户在下沉市场也拥有强劲表现,尤其95后用户表现更为突出:六线城市的95后用户数量增幅比一线城市高24%。高增速也使五六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95后用户数量占比差距大幅缩减——从2018年的18%缩减至2020年的10.6%。趋势二:向低线级城市持续下沉三至六线城市的用户数量占比及新用户数量占比逐年上升近年来,下沉市场的精神需求旺盛,京东也关注下沉市场,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根据京东图书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数量占比及新用户数量占比逐年下降,三到六线城市的用户数量占比及新用户数量占比逐年上升;与之对应,三到六线城市的成交数量占比及成交额占比也逐年上升,图书市场渠道逐渐下沉。下沉市场呈现出与高线级城市差异化的应用型图书类型消费高低线城市由于产业、工种差异,导致人们在应用型图书购买上有所差异。原版、投资、编程语言与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等品类的读者更多分布在高线级城市,其在一线城市成交额占比40%多。而京东物流和仓库的铺设,使正版图书可触达各乡镇,下沉市场用户可享受一样的优惠和物流速度,因此一些在低线级市场不易买到的专业书,如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图书,各线级城市成交额占比相对平均。趋势三: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时代到来融合加速,不断提升读者购物体验线上书店和线下书店的属性决定了双方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当下,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已成为零售行业主流发展趋势。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背景下,“黑天鹅”的出现加速了融合。2020年,京东图书通过“物竞天择项目”试水“一小时达”服务,优化配送成本以及顾客等待时效;预计2021年合作的线下书店数量将达到2020年的3倍。同时,通过京东极速版、京东掌柜宝、京喜等,为低线城市的小书店提供服务。未来京东图书将在全渠道融合趋势下不断探索新的玩法,带给读者更优的购物体验。趋势四:直播、短视频领域愈发火热超半数用户观看电商直播和短视频的频率因疫情增加疫情期间,防控力度加大,用户宅家时间变长,大大提高了用户观看电商直播和短视频的频率,调研结果显示53.0%用户观看电商直播的频率增加,55.8%用户观看短视频的频率增加。在2019年推出短视频栏目《书生说》的基础上,2020年京东图书搭建官方直播栏目《新书有请》《高能出版社》,邀约作家、大咖直播。2021年将继续在商家以及达人的直播、短视频方面大力投入资源,给读者推荐优质好书。图书市场榜单省(自治区、直辖市)TOP10北京/广东/江浙沪/高考大省更爱买书,西北地区增速明显从京东图书大数据看出,成交额前十为北京、广东、江浙沪地区和高考大省,2020年成交额前十的省份及排名和2019年基本保持一致;从成交额同比增速看,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青海和新疆增速明显,河北则连续两年增速位列前3(2019年为第3,2020年为第2)。城市TOP10北上广深和成都用户蝉联前五,南京和杭州强势进入TOP10根据京东图书大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五个城市在图书用户数量、成交数量和成交额上在2020年保持名列前茅,成都在用户数量上超越深圳位列第4。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和重庆在用户数量上被东莞和杭州超越,在成交数量上被南京和廊坊超越,在成交额上被南京和杭州超越而退出前10。纸书大众畅销榜TOP10经典图书生命力持久,三本书连续三年上榜根据京东图书大数据,2020年纸书大众畅销榜TOP10中,《现代汉语词典》《三体》和《平凡的世界》连续三年上榜,经典图书生命力持久。此外,英语学习书籍《新概念英语1》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上榜,语言学习热度不减;而《2021新高考数学真题全刷》作为新书强势上榜并位列第2;《红星照耀中国》由于在2020年4月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带动销量大幅增长。电子书畅销榜TOP10小说和金融理财类电子书深受用户喜爱2020年电子书畅销榜TOP10中,投资管理及励志占3席,小说类书籍占3席,计算机类占2席。其中《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荣登电子书畅销榜榜首;热播剧《沉默的真相》和《庆余年》则带火了原著电子书的销售,《长夜难明》位列第6,《庆余年》位列第10。纸质书出版机构TOP10中信出版集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连续三年荣获第一和第二2020年纸书出版社机构TOP10中,中信出版集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与2018年和2019年的排名一样,位列第1和第2,人民文学出版社从2019年的第7上升为2020年的第3,新经典发行有限公司2020年位列第7。除此之外,海豚传媒服份有限公司不仅挤入TOP10,而且位列第6。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三个科技大社连续两年入围纸质书出版机构TOP10,科技类图书用户市场巨大。

六合之外

家居家装行业大数据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360营销学院报告目录宏观背景关注趋势子品类趋势人群洞察

悲之秋

果然不出所料,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或推翻此前的所有数据

一直以来,虽然印度的疫情通报数据看起来并没有美国严重,但是面对印度尤其落后的条件,人们时常会产生怀疑,怀疑印度的对外数据并不是印度本身存在的真实数据,在这当中,肯定存在一部分情况是不符合实情的。可质疑印度的同时,又有谁能够保证,美国的真实数据就是完全无误的呢?据环球网报道称,近期,美国对外公示的一份研究报告,刷新了人们对美国疫情的看法。而该报告显示,此前美国对外所做的所有数据都或将被推翻,一度叫人难以置信!只能说,果然不出所料,即便是美国,也无法摆脱与印度一样的嫌疑!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内部感染新冠肺炎的统计人数仍然占据最全范围内最大比例,而因为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也是直接上升到了22万不止,可见其问题的严重性。只可惜,部分消息显示,这份数据仍然不是最真实的数据。根据美国《今日美国》媒体援引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所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光是今年三月份至七月份的这段时间,美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爆发的死亡人数就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其中实际人数可能要比官方对外统计的数据高出7.5万人。实际数据要远远高出官方通报数据,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美国内部目前仍然存在这一现象。2020年三月份至七月份,美国官方对外的通报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内美国因为疫情死去的人数达到15万人,但是有关研究结果显示,15万人绝对不是最真实的数据,因为疫情而死亡的准确人数或将已经超过了22.5万人不止。因为报道显示,在此过程当中,除了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等症状而无法及时就医导致死亡的情况。患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就是因为自身的基础疾病,所以最终的死亡结果并没有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患者”,连同死亡证明上也都没有出现任何新冠肺炎的诊治结果,这就直接导致了两者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这些死亡病例往往都出现在目前统计结果下,美国死亡病例最高的五个地区。有关专家表示,这样的一个结果,充分说明了美国联邦政府在整个抗疫阶段的糟糕表现!说起来,除了实际的死亡人数以外,美国目前的实际确诊人数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质疑,专家怀疑,美国实际的确诊人数要比官方通报数据要高出很大一部分!只能说,美国当前的疫情危机仍然是十分的严重,而专家也特别做出预测,称接下来的过程当中, 这样的形势要是始终保持,那么美国的疫情状况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难以收场。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因为当前美国距离新一届总统换届选举的日期越来越接近,所以比起新冠肺炎疫情,更多的人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特朗普以及拜登的竞选活动上,这简直引人唏嘘。要知道,不管是谁成为新一任的总统,疫情危机总要解决的,这总归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早期过程当中,美国曾经做出预测,称美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感染的人数可能会达到两百万人不止,可是如今看来,明显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本身美国就不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样的趋势要是一直真的这么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不单单是专家们要重视,美国联邦政府更是应该尽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动员令

社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酒店行业9月经营数据解读

来源:格隆汇机构:信达证券内容提要酒店行业寒冬将至?2019年4月以来,我国内地酒店的需求增速持续低于供给增速,RevPAR 增速也随即由正专负。根据STR最新数据,2019年9月我国内地酒店供给增速3.2%,需求 增速2.8%,需求增速继续低于供给增速。2016年开始,酒店行业供给端的收缩与需求端的 上涨是推动本轮酒店周期上行的主要原因。如今酒店供给端增速相对保持平稳,需求端增速 不断下滑,酒店行业已从“供不应求”状态向“供大于求”状态靠拢。我们判断,未来我国 酒店行业供给仍将保持小幅平稳增长,而需求将不断下滑,整个行业需求增速低于供给增速 的趋势已经形成,且将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已不再是投资酒店行业的最好时机。 通过整理2011年至今我国酒店行业入住率(OCC)、平均房价(ADR)、单间可供出售客 房收入(RevPAR)及其变化的月度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内地酒店OCC一直领先于RevPAR 变化,而ADR表现则稍滞后于RevPAR。目前,季调后的OCC、ADR、RevPAR均呈现下 降趋势,并均为负增长。三项经营指标表现均为负,意味着酒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根据STR数据,2019年9月我国大陆地区酒店入住率62.1%,同比下降4.4ppt;ADR 462.5 元/间夜,同比上涨0.8%;RevPAR 287.3元/间夜,同比下降3.6%。经季调后,OCC同比 下降0.9ppt,ADR同比下降2.8%,RevPAR同比下降3.7%。 我国有限服务型酒店供需及经营情况:2019年9月,内地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供给增速 -0.4%,需求增速-1.3%,需求连续第2个月负增长。 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的RevPAR从今年8月起急转直下,连续两个月经历双位数下降, 跌幅巨大。分地区来看,我国一、二、三线城市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均经历大幅下跌, 无一幸免,跌幅分别为14.6%/11.5%/17.2%。 8月我国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经营数据惨淡, 9月经营数据低迷趋势继续。入住率65.4%, 同比下降8.5ppt;ADR 235.2元/间夜,同比下降6.9%;RevPAR 155.0元/间夜,同比下降 14.8%。经季调后,OCC同比下降2.2ppt,ADR同比持平,RevPAR同比下降2.2%,是自 2016年1月后,全国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经季调后RevPAR连续第2个月负增长。 我国全服务型酒店供需及经营情况:我国内地全服务型酒店供给在2019年5月开始收缩,9 月全服务型酒店供给下降0.4%,需求增长1.8%,RevPAR增长1.3%。需求及RevPAR均 好于我国内地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表现。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品牌连锁全服务型酒店季调后OCC、ADR、RevPAR仍保持正增长,经营表现好于有限服务型酒店。然而分地区来看,已出现部分地区入住率、RevPAR负增长情 况。 2019年9月我国品牌连锁全服务型酒店入住率64.1%,同比下降1.3ppt;ADR 625.6元/间 夜,同比下降1.6%,RevPAR 407.6元/间夜,同比下降2.9%。经季调后OCC增长0.8ppt, ADR上涨0.4%,RevPAR同比上涨1.3%。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汇率波动剧烈;政治外交紧张、恶性事件频发;气象灾害不断, 极端天气频发。

鬼琵琶

1亿G数据、过30万用户 最新研究报告为我国对地观测数据“画像”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董瑞丰)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对地观测数据总量已接近100PB(约合1亿G),拥有超过30万用户。该信息源自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报告》。报告由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和国家遥感中心领导,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主持编制,为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状况做出“数字画像”。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对地观测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超过60颗对地观测卫星被送入太空。这些卫星产生了多少数据,数据使用情况如何,与之配套的存储、处理和计算设备是否够用,数据资源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起到多大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报告首次系统总结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特点,分析挑战并提出建议。报告显示,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通过免费共享和商业分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开始吸引部分国外用户,初步建立了国际用户服务体系。据介绍,该报告有助于全面掌握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的发展现状,可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数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