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健康中国:呼唤多层次护理人才可言可意

健康中国:呼唤多层次护理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医科新思考】 编者按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这场疫情,让人们看到广大护理工作者的专业与奉献,也促使我们深刻思考,护理学科该如何发展,以及护理人才该如何培养。本期光明视野,我们邀请四位护理行业的专家,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讨论。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尚少梅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吴瑛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冯连贵福建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护师 李红发展专业化护理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作者:尚少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场上,广大护士一直奋战在最前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国援鄂医疗队员中有2.86万名护士,占了近70%。急危重症病房的护士累计工作时间最长,但他们不畏艰辛,给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这场疫情促使我们深刻思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卫生服务需求激增的态势下,如何大力推进我国护理人才建设?我认为,应着力于多层次、全方位的院校培养,加强政策引导,打通护士职业发展上升通道,激发全社会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同,发展一支富有活力的专业化护理队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经过多年积极扩大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445万名护士,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名,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千人口2名护士的最低标准,并且扭转了我国长期医护比倒置的状况,但这一密度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密度(每千人口9名护士)仍相差甚远。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多层次培养护理人才是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和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护士学历结构明显改善,本科、研究生学历护士逐年增加,预计至2020年底,本科及以上注册护士将达到24.4%。与此同时,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更加多元化,范围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护理人才将是盘活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我国护理人才队伍潜能的有效途径。科学布局,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9年底,我国招收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约600余所、本科院校约260余所,硕士院校约110余所,博士院校27所,已形成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条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们立足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兼顾高层次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发挥高等护理教育作用,引领护理学科走向专业化;统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加传统护理岗位的吸引力,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科学布局,促进护理学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第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重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招生规模和培养标准,发挥夯实护理人力基础、均衡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作用,使之成为缓解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短缺的主要渠道。第二,本科护理教育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具有临床护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实用性护理人才。未来本科护理教育应起到调整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的作用。可建设一批应用型护理本科,以适应社会对护理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第三,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护理高精尖人才为目标。目前,临床急需一批能处理复杂护理问题、具备专业化技能的护理专家。硕士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推动护理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上,更加重视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注重临床思维和专科能力培养;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进行新的探索,如适应临床需要的急危重症专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与管理等,与大健康、大卫生领域相适应的慢病管理、老年护理等,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信息管理等。护理博士教育应重视独立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其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发挥作用,博士教育将成为护理学科建设的生力军。第四,营造鼓励护理人员终身学习的氛围,提供完善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和规范化临床培训,完善护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和岗位继续教育,鼓励临床护士追求更高教育水平和临床技能水平。形成尊重护理专业价值的良好氛围护理专业人才的发展应在国家层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建议再次将护理专业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大护理各层级教育的投入,包含护理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临床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护理师资培养建设,以保证护理教育的质量。在使用中应重视护理人才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政策,增强岗位吸引力,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待遇。加强护理教育的创新改革,在一定范围内探索设立发挥护士独立判断、独立处置能力的岗位,政策引导部分高年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其在临床、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及“互联网+护理”中的作用,延长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相对缓解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健康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新医科”需要创新型护理人才作者:吴瑛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数万护理人员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新时代的“南丁格尔”们加深了社会对护理的认知,也带来了对护理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新思考。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也是对护理专业及护理教育的一次大考,不仅检验了既往培养的护理人才质量,也促使我们全面推动护理人才培养的改革。我们要加快推进创新型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为健康中国建设储备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提升常态下的健康护理能力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当前我们对新冠肺炎的未知仍然超越已知。重症新冠肺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仍然较高。如何改变公众行为以主动采用防护措施?如何早期预测危重症高危人群以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如何通过敏锐的病情观察以早期发现病情恶化征象?如何更有效地清理呼吸道持续大量产生的分泌物使机械通气作用能够有效发挥?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护理研究者去发现和回答。护理人员要像其他医学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一样,去探索和认识这一新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规律,从护理的角度去寻找疾病的本质及规律,展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好地服务大健康战略需求。护理学是一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学科和专业。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危险因素、提升自主健康管理能力,将是降低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基石。而护士,将是大健康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力量。护理的终极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精准管理和健康教育。护理需要充分认识不健康行为形成和改变的规律、影响因素,甚至其基因基础,才能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从这一层面来说,这是护理的全新领域,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为实现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和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行健康中国目标的主战场发挥作用。以新一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医学实践。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新医科”建设战略。同样,新一轮科技革命也正在深刻影响着护理实践,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基因组学,将进一步扩展护理人员的感官,延伸护理人员的触角,使我们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疾病进展、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远程动态监测,以便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护理机器人将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矛盾,使老年人获得及时、高效而且有温度的照护。因此,护理学科要超前设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护理学科急需通过多学科交叉、医工跨界融合,培养出层次高、专业精的复合型护理人才,丰富护理学科知识体系,这是护理学科自身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新医科”建设的主动应答。突破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困境作者:冯连贵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全人、生命全周期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因此高职护理须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创新教育改革,夯实护理人才培养基础。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社会对于高职护理人才的理解存在明显的两极化。一方面,高职护生生源充足。近年来,护理专业作为传统的好就业、实用性强的专业颇受家长和社会的青睐,高职院校开设护理专业遍地开花。另一方面,高职护生毕业“优质就业”竞争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设置门槛,学历成为限制高职学生进入大医院的“绊脚石”,影响了高职护理学生的就业,阻碍优质生源进入高职院校。这也暴露出当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一是当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缺陷。专业课程多以临床疾病护理为主,对学生公共卫生知识与灾害应急能力的培养不足。此次疫情也提示高职护理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预防医学、公共卫生、感染病护理等课程,加强学生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二是临床实践反馈出高职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不断带领学生走向基层,满足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需求,强化高职护生的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不够准确。护理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学历层次跨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这使得大医院岗位势必“僧多粥少”。作为高职类院校,应当充分发挥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护人才的重要职能,调整和扩大高职护理人才的就业方向。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面对当前疾病谱的变化、临床科技的发展等新形势,亟须我们以新的视角去思考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调整教育结构,深化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实施“三教”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需要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大局,立足社会发展长远需求和国计民生需要,构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此外,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学创新团队等,鼓励医院等行业高端人才参与职业教育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其次,呼吁建立校企院命运共同体。集合行业力量,共同培养高职护理人才。我校自2012年牵头组建重庆市首批示范职教集团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经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集团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同时,推动建设服务护生培养和护士培训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医院在高职护理人才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壁垒,建立系统化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最后,明确就业定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从政策层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到一线基层、社区医院就业。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医院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基层就业竞争力,培养既具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基层护理人才。加速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作者:李红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研究表明,专科护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专科护理队伍为病房重症患者和方舱轻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院感专科护士筑起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坚固防线;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的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和专业的康复护理方案。在此次疫情中,专科护士所面临的考验,反映出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一起探讨。一是加速提升护士专业化水平,强化专科护理服务能力。目前,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专科护士管理和使用制度,很多医院存在“重培训轻使用”的现象,甚至出现培训与使用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加强急需、紧缺专科人才培养培训。要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教学资源,发挥相关学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创新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专科护士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切实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二是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在疾病预防等工作中责任重大。而我国社区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数量稀少,此次疫情就凸显了这方面人才的缺失。我们要积极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公共卫生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同时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专科护士研究生教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公共卫生护理领域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为社区、养老机构和职业院校等输送业务骨干和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依托综合性三级医院设立公共卫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或培训项目,着重培养其解决社区公共卫生和社区老年护理疑难问题的能力,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指导,培训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督导社区和老年护理质量管理。科学设置公共卫生专科护士岗位,细化岗位工作职责和准入条件,开展基于家庭签约服务的社区家庭访视、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与高危人群的评估与决策工作,提升社区护理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专科护士的社会化,有效提升社会认可度。专科护士承担着护理者、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等多重使命。此次疫情,我们的护士队伍在护患沟通中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怀,让爱不被病毒隔离。所表现出的多方面协调能力,让整合医疗和整体护理贯穿始终。护士被社会高度认可,其前提必然是我们的专业化护理满足了社会需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理论体系超前于社会化的实践,使得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滞后。此外,影响专科护士发挥其社会作用的可能因素是职责不明确、未分层使用和缺少来自管理层的支持等。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建议政府、医院应给予专科护士充分的施展空间,如平台支持、制度支持、学习支持、待遇支持,促进专科护士各种角色功能的发挥,增强其岗位的社会定位和专业价值,提高社会认同。《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2日 07版)

寸心草

近期两位“网红官员”履新 走红的背后是基层干部的事业心

近日,两则人事任免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一则是山东济南商河县“扒鸡副县长”王帅,获得组织进一步使用,晋升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另一则原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已经升任伊犁州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处长级)。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红官员”。王帅是因为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一口气吃4只扒鸡”,深受欢迎,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扒鸡副县长”。贺娇龙则是因为身穿一袭红袍策马雪原的短视频,被网友冠以“马背上的副县长”,爆红网络。与所有的网红一样,在火了之后,王帅和贺娇龙都曾面临过诸多质疑。比如,王帅被质疑不务正业、作秀;贺娇龙被质疑“学历太低”。不过,这些质疑并没有停止他们利用网络“创新履职”的步伐,相反,在舆论的围观下,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以实际行动和满满的实绩打消了公众质疑,丰满了官员形象。如今,两人都获得组织认可,被提拔到了更高的岗位。“网红官员”不好当用实干击破各种质疑在2019年12月之前,“80后”王帅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带货网红”。2019年年底,一条推介本地美食的短视频,让他一夜成为万千网民关注的“公众人物”。不到一分钟的视频里,身为山东济南商河县科技副县长的他,没有一点“形象包袱”。品尝起当地特色扒鸡来,颇有美食博主的风范;“所有女生们”“你们的魔鬼来咯”“买它”,一串带货“行话”更是连贯而出。打开王帅的带货视频,屏幕上跳出网友们的弹幕留言:“这届领导干部不好当”“可爱、好拼”“正在找店铺”……戏谑中透着对王帅和同事们的肯定。王帅接受采访时称:“我挺喜欢吃扒鸡的,一口气吃了4只,吃到第4只时也有点撑了。最开始,我们就知道网络上各种声音都有。一方面是说我不务正业,直播不是县长该做的事,县长应该解决大问题。还有人质疑作秀。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我身上,要放在商河和商河的产品上,商河广大的地域和百姓身上,要热爱商河和商河的产品,我们就是店小二。”王帅坦言,2019年被看作互联网的直播元年,自己的走红并不是意外。“即便我不做这样的尝试,别人做了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他更看重的是农业物联网与网红经济的对撞融合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数字化探索——那次尝试让他所推介的当地特色烧鸡成了抢手货。“别看视频不长,当时可是从下午1点拍到了傍晚6点。原想也就拉动1000单销量,结果不到半个月就卖出去5万只,是企业往年6个月的销量。”商河县商务局局长白朝阳回忆说,那之后,企业为保证品质稳定、口感如一,主动删除了部分电商链接来维持供需平衡。即便如此,从下单到发货的周期还是一度被延长到约10天。2020年,为了解决疫情造成的农副产品滞销难题,昭苏县决定在直播平台开设账号,帮助企业和农户带货,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贺娇龙就认领了担任带货主播的任务。因一则“一袭红衣、策马奔腾”的家乡代言视频,贺娇龙火了,被不少人称为“马背上的副县长”。2021年3月14日下午,新疆昭苏县马产业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贺娇龙出席推介“2021新疆伊犁天马文化国际旅游节”的同时,对推介会进行了全程直播。该场直播共吸引了99万人观看。直播期间,她一遍遍邀请“家人们”到昭苏旅游、骑马。“我不要当什么网红县长,我只希望昭苏成为全国的‘网红打卡地’,昭苏的农副产品、旅游产品成为全国的网红产品。”贺娇龙说。走红的同时,贺娇龙也一度面临在职研究生的“学历太低”质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学历争议,贺娇龙回应称,“虽然我没有读过名牌大学,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就不配努力吗?”据她介绍,自己原本是70后的中专,“那时候还是很有含金量的,之后就开始上大专上本科。20岁时开始拿学历,到30岁确实把学历全部拿完了,在职研究生也读完了。”对于“拍摄视频不务正业”的质疑,贺娇龙也进行了回应。她表示,拍摄视频都是在下班时间。因为压力大,她停播了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后来逐渐想通了,“我是为了宣传推荐家乡,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要被别人捧杀。”据贺娇龙介绍,她将直播中的收益全部用于了当地扶贫济困公益慈善事业。基层干部勇“触网”为好山好水好货带来好流量在网红界,官员绝对属于“非主流”,网友们却很“买账”。淘宝高级业务专家朱曦分析说,他们在直播摄像头面前的形象,和人们印象中的形象反差实在太大。这种“反差萌”直接转换为直播平台的“吸睛指数”,也成就了官员们的带“流量”实力。“网红县长”王帅分享电商直播经验在疫情防控期间,看到当地老百姓的农副产品销售难,王帅、贺娇龙等领导干部主动站出来,大胆地走进直播间,为当地的农特产品代言,提拔这样为民务实,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这些“网红官员”,都有过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最终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因为真干实干赢得了外界的敬重。这也说明人们心中有杆秤,真正干事的人经得起检验,认真努力的人也会得到应有的舞台。用贺娇龙话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网民们的认可,网民就是人民。”2020年4月,升任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的贺娇龙再次身着红衣策马飞驰,为杏花代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认为,“全国各地很多领导干部成为网红,在搭建了外界了解本地发展状况新窗口的同时,也创造了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新方式。”两名“网红干部”获提拔、受重用,无疑是一种正向激励,树起了重实干的选人用人“风向标”,更给广大党员干部注入了“强心针”。鼓励更多的领导干部主动掌握“触网”本领,用“网言网语”拉近网民的距离,走进群众心里,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去顺应网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起干群“连心桥”。(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高娜 综合光明日报、中青网、红网、济南日报等)

武林志

落实“网络安全卓越人才计划” 川大校企地协同“加速”网安人才培养

“2002年高校刚开始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时,就业很困难,现在,就我们学院的研究生来看,还没正式毕业,手上已经拿了好几个offer,非常抢手。”从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多年,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刘嘉勇明显感受到了近年来网安人才需求度的直线上升。当前,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的不断发展,各个传统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织”进网络这张大网,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安全边缘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网络安全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刘嘉勇也告诉记者,作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校在培养优秀网络安全人才方面责无旁贷。而据介绍,2018年四川大学也启动了“网络安全卓越人才计划”以及学科特长生计划,积极招引具备网络安全特长的学生,同时联合企业、政府协同,“就是要让社会意识到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重要性。”看问题网络安全人才、师资缺口大“供不应求”,这是当前国内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的最直观现象。据教育部网络安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高达70余万,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每年约1. 5万人,而高校每年培养的网络安全相关专业人数仍不到1万人。“人才缺口很大,社会必须要重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刘嘉勇如是强调。但事实上,网络安全人才的特性,也让网络人才培养形成了相关的特殊性。据刘嘉勇介绍,网络安全人才具有强实践性、攻防对抗性、知识面覆盖广更新快等特点,“特别是攻防实战技术,是一种经验型的技术,如同体育竞技一样,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博弈训练。”而这也无形中为网络安全人才培育增加了难度。换句话而言,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一定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这也要求高校在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过程中,既考虑专业化的系统教育,又要兼顾一些特殊专长的人才脱颖而出。”人才不足的背后,也反映出当前网络安全行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网络安全行业所面临的痛点。“尤其缺乏实践、实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就在8月,智联招聘发布的《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超过八成高校老师认为“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已经成为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最大难点。以四川大学为例,当前,其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在职教师不到40人,“这与网络安全教育1:8的师生比差距还很远。”刘嘉勇说到。谈培养不仅要校企地协同 也要注重国际合作9月17日至23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十个部门联合举办的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其中,开幕式、网络安全博览会、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等活动将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作为国家网络安全重要基地,成都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也极其重要。因此,立足成都,四川大学在网络安全人才方面也不断发力。“四川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高校之一,这也是成都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之一。”刘嘉勇说。据他介绍,四川大学在2018年也启动了“网络安全卓越人才计划”以及学科特长生计划,积极招引具备网络安全特长的学生。“今年便有13个学生通过‘网络安全卓越人才计划’招入。”具体而言,四川大学在网络安全人才方面也提供了“软件”与“硬件”两方面条件。从“软件”而言,四川大学积极推动“校企地”协同育人,以及与国外高校的联合教学。“过去那种以‘技术转让’、‘联合攻关’为代表的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已不再适用网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必须要探索企业深入参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刘嘉勇表示。一个特色例子便是四川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为“网络安全卓越人才计划”的学生提供“双导师”制度,“就是相当于学校一个导师、企业一个导师,让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划等号。”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杨频如是介绍,当前,从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校老师在企业挂职、联合实验室等方面的合作,企业正在深度参与到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之中。而从“硬件”上来看,在给学生提供良好教学设施方面,四川大学也不断丰富其教学环境。预计到明年底,成都首个高校建立的网络空间安全靶场将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开展实战训练、攻防演练、技能竞赛等安全工作,为成都网络安全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刘嘉勇说。

老聃新沐

华中科大4学子入选华为“天才少年” 最高年薪201万元,导师希望给他们更多成长空间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碗容 刘丁维 通讯员高翔 王潇潇 王奇峰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又有两位博士张霁、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上去年入选的左鹏飞和钟钊,华中科大一共有4名学子入选。这些“天才少年”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华为的offer?领着高薪的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他拒绝更高薪工作选择华为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早在2019年6月,任正非就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到,在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在2020年还将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一项目经过任正非宣布之后迅速得到落实,2019年7月,一封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展示了获得华为顶级薪酬的8位“天才少年”。他们的工资都是按年发放,共有三档,分别为89.6万元-100.8万元、140.5万元-156.5万元、182万元-201万元。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分别是钟钊、秦通、左鹏飞和张霁,其中三人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分别是该校今年的博士毕业生张霁、去年的博士毕业生左鹏飞、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张霁认为,自己“不是天才少年,是一个努力型选手”。硕士毕业后,张霁刻苦学习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跟随导师周可教授勤奋求学。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张霁与华为结下了缘分。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offer。“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张霁内心却很平静。他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更多的是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霁收到过多家互联网名企的offer,其中还放弃了一份年薪超过360万元的工作。去年,左鹏飞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薪资比华为高出40%的工作。选择华为,两个“天才少年”的想法一致。张霁告诉记者,选择华为是为了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左鹏飞则谈到,“华为提供了与我想做的研究非常契合的岗位,华为有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我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女博士说自己是“成长型选手”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生姚婷,今年也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156万元。“外界普遍认为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说。相比于“天才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姚婷说自己更像是“成长型选手”,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不畏惧变化和挑战,是姚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让她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鲜活状态。本科课业之余,姚婷尝试了很多事情:大一参加辩论队、校运会短跑项目、中英文演讲比赛,几乎是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二担任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暑期支教;大三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大四保研……回首四年,她觉得无比充实。读博期间,她敢于挑战短板、突破局限,走进系统结构研究领域,把握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曾经计划在高校工作却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姚婷说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尝试,激发潜能、让自身所学真正为工业界所用,科技有所转化。导师希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张霁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告诉记者,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跟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周可还谈到,“我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关注年薪,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这是我们的幸运。作为导师我希望给他们更多空间,他们后面的路还很长,大家在关注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张霁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曾是一名中学老师,妈妈是幼师,父母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张霁是家中的独子,但父母既不娇惯,也不多干涉,这也养成了他独立和富有主见的性格。张霁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时,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但他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张霁的父亲告诉记者,上大学之前,张霁的成绩只能算中上等。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给自己树立了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目标,并拟定了大学四年的规划。不管是什么课程,他都会坐第一排,空余时间也会选择泡图书馆。也正是因为这份韧性和努力,张霁如愿以偿进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研究生。虽然身边不少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流名校,但张霁依然保持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科研比工程更需要一双慧眼,要看得长远。科研很容易失败,但贵在坚持。”张霁说。“天才少年”为何都出自这里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去年入职华为的左鹏飞。他说,目前自己的工作状况很好,工作开展顺利。他跟今年入职的师弟师妹彼此认识,“十分开心他们也加入华为。”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大招聘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大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华中科大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为何该校培养了这么多优秀毕业生?贡献了三位“天才少年”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给出了答案:“这与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老师,包括几位‘天才少年’的导师,都是站在学科最前沿开展研究,将最优质的科研创新优势转化成育人资源。我们竭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非常注重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夏松说,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中心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跟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都有合作。张霁刚进实验室时,导师周可就把他派到腾讯实习,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亡之

“天才美少女”获华为156万年薪!工资如何用,本人回应……母校每年向华为输送300名人才

来源:新财富杂志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要为华为输送300名左右毕业生,目前包括校友郭平(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内的十多位校友担任了华为重要职务。来源:红星资本局(ID:hxzbj2020,卢燕飞),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潇湘晨报、长江日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红网等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两名毕业生获得华为“天才少年”职位引发关注。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毕业的张霁获得年薪201万、姚婷年薪156.5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霁表示选择华为是因为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其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也是希望能为华为做一点贡献。姚婷认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华为招聘部门最为契合,能够发挥所学,而一个人的成功是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不是拿156万年薪。01姚婷回应156万年薪:这不代表成功作为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少女,另一名“华为天才少年,姚婷用自己出色的实力证明了这一点。据潇湘晨报报道,姚婷是湖南益阳人,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在本科就曾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支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等……在读博期间,也是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充电。姚婷在西部数据有着3个月的实习经历,但是当时的她更希望留在高校发展,所以并没有选择主动投简历,而是各个企业的HR联系到她,才决定开始面试。入职华为,也是接到对方的电话,“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华为HR的电话介绍部门情况并邀请投递简历。我觉得研究方向合适所以提交了简历,随后开始几轮技术面、部长面试、总裁面等等。”当时她收到了西部数据、华为、腾讯和阿里的Offer。在华为面试后,姚婷觉得她的研究工作和部门的方向比较契合,所以就在自己所在的实验室与华为开展了一个项目。因此相对于国内其他公司,姚婷对华为的部门更为了解,觉得能够发挥博士期间所学,于是选择了加入华为。对于在华为的职业规划,她说“当下想的是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不辜负这份offer和这份offer里承载的期望。长远的,希望能让华为的技术在存储类的国际顶会上受世界瞩目,为华为云存储的发展和壮大、为计算机存储领域的进步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外界普遍误解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很年轻,很有活力。”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姚婷这样说。女孩子不适合学理工科,这个观念已经在太多中国人脑中根生蒂固了。姚婷也听闻过某个互联网公司不招女博士。面对这种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她选择做出出色的工作,通过自身能力说服周边的人,慢慢打破这种偏见。对于现在年轻人报怨的996,她认为“其实我本身并不排斥压力和竞争,我妈妈也常说我是需要压力才能更快进步的人,但我内心里是希望这一代的年轻人能活得更松快些。”据红网报道,上高中之前的姚婷也曾上过课外培训班,但她觉得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教育更重要。而对于别人口中的“天才美少女”“优秀”之类的定义,她表示:“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宣传的点。因为在我的领域优秀的人特别多,所以我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怎么样。”对于156万年薪的使用,姚婷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但说到具体使用,姚婷有些无奈地表示“156万放在房价都要10万一平的深圳市来说,感觉也很难做些什么。”来源:红网视频截图中指院发布的2020年7月百城房价指数显示,深圳新建住宅均价54566元/平方米,房价中位数56000元/平方米。才刚入职的姚婷一时被卷入网络热潮。面对公众铺天盖地的赞扬,她却十分清醒:“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是要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并不是说我拿到了156万年薪我就成功了。人生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现在即使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巅峰,它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巅峰。而我中考的时候2A4B的成绩,它也不一定就是失败。这种节点上的得失,都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能够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或科研成果那才是有价值的。再来看看网友评论:美貌与智慧并重~02对话天才少年的导师:张霁有一个最大特点8月5日,天才少年张霁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周可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周可透露,张霁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对新知识有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而计算机专业正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红星新闻:张霁同学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周可:张霁从事的是AI for system方向的研究。(注:AI for system,系统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来解决以前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红星新闻:与其他学生相比,张霁给您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是否有比较明显的特质?周可: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很突出的。红星新闻:如何培养出优秀博士?您认为要想成为一名计算机方面的科研人才,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周可: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跟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红星新闻:华科大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有哪些规划?张霁和姚婷是个例还是代表学校的普遍水平?周可:我们一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在毕业的时候,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地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博士生的要求,当然,每个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达到的程度也不一样。红星新闻:在得知学生就业如何成功的时候,您的感受是什么?周可: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是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的。红星新闻:对于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以及近期媒体报道,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周可:华为天才少年的相关报道,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是激励学生们努力做好科研。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仅仅关注年薪是不够的。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为科研提供了实际系统和实际数据,这是我们的幸运。现在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已经给这些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他们毕竟刚刚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媒体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尤其不要以多少年薪为导向,这不好。03华科大每年向华为输送300名人才包括郭平、孟晚舟两名毕业生在网上爆红后,华中科技大学8月5日也回应了舆论关切。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华科大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表示,2019年12月至今,华科大先后有三名学生左鹏飞、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这与学校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姚婷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夏松告诉红星新闻,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他们一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我认为他们的入选正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能同频共振的结果,恰恰说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此外,在腾讯新闻话题栏目《Q问》平台,夏松还介绍称,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要为华为输送300名左右毕业生,目前包括校友郭平(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内的十多位校友担任了华为重要职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华科大有超过1万名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当前在职数量为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04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有多牛?已连续两年培养出最高档“天才少年”红星新闻注意到,张霁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可教授。拿到华为的offer后,张霁曾谈到自己求学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要因为当初了解到研究中心(当时的名字是国家实验室)周可老师和我希望研究的方向比较对口,而且对于湖北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实验室,在这里会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科研平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了解到研究中心的各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知名度越来越高。”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信息大楼 图据华科大官网张霁还说,研究中心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无论从工作还是学习中给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关怀。课题组则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氛围,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包括出国参加各种会议,参加各种研讨会等,当项目遇到问题或者人手不足时,导师总会派遣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参与和谈论,加快科研进度。据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红星新闻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了解到,去年,研究中心的毕业生左鹏飞博士同样拿到了最高档入选“天才少年”项目。左鹏飞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华科大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告诉红星新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比较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的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对于数据存储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后,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这就影响到了技术人才的争夺。所以学生培养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他们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夏松表示,天才少年接二连三涌现,除了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外,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

老地方

线下活动推荐|互联网下半场及在线新经济

来源:金融小伙伴互联网的上半场落幕,随着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一一涌现,互联网下半场已经来到!互联网的下半场,新业态持续涌现、腰部企业逐渐壮大、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在线经济正迎来一个新的“开局”……互联网下半场,拼技术,拼创新,拼内容,拼用户,拼渠道……一切皆是分享,一切皆可社交。互联网下半场,奇迹每天都在被创造,传统商业模式每天都在被颠覆。在线新经济的互联网前浪与后浪们逆势上扬的同时,也随之产生诸多的问题。站在新风口,更需要理性的反思与展望。本期SAIF金融MBA教授公开课上,陈歆磊教授将从学术和实践两个维度,与大家分享观点。【培养体系解析】解读SAIF 金融MBA培养体系, 2021最新的招生政策、帮你建立MBA项目的选择标准;帮助考生挖掘个人优势与解读SAIF金融MBA的链接,规划未来的职业。【奖学金发布】高金FMBA致力于培养通晓现代金融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了鼓励优秀人才报考高金FMBA,面向2021级考生奖学金增加至近2800万元,覆盖约70%在职制考生-上海班、100%全国班在职制考生和100%全日制考生。鼓励在专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并在行业表现优异的专业人士申请SAIF金融MBA,更增设逾百万元的产业竞争力奖学金,以支持和鼓励来自产业的优秀申请人。8月22日 13:30 – 16:00 高金徐汇校区互联网下半场及在线新经济:思考与展望13:00-13:30 签到及交流13:30-15:00 SAIF金融MBA 项目解析15:00-16:00 教授公开课《互联网下半场及在线新经济:思考与展望》陈歆磊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教授简介陈歆磊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教授加入SAIF之前曾任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及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及Finning Junior讲席教授。他在1994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博士学位。陈歆磊教授对产业经济学,市场竞争,消费者选择与营销策略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定价,品牌,营销渠道及广告促销。陈歆磊教授曾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和 Marketing Science上发表多篇文章。他是美国营销科学学会Sheth基金会2004年度博士联合会会员,并获得美国营销科学学会2009年度青年学者奖(MSI 2009 Young Scholar)陈歆磊教授对业界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的文章发表于《财经》等主流媒体,研究领域涉及电商及多渠道管理,互联网商业模式,及社交网络营销。他同时是《FT中文网》,《财富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专栏作家。他主要讲授MBA、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包括“营销战略”及“价格策略”,以及EMBA和企业培训等课程。

古之丧礼

华中科大4学子入选华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万元,导师希望给他们更多成长空间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碗容 刘丁维 通讯员高翔 王潇潇 王奇峰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又有两位博士张霁、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上去年入选的左鹏飞和钟钊,华中科大一共有4名学子入选。这些“天才少年”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华为的offer?领着高薪的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他拒绝更高薪工作选择华为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早在2019年6月,任正非就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到,在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在2020年还将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一项目经过任正非宣布之后迅速得到落实,2019年7月,一封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展示了获得华为顶级薪酬的8位“天才少年”。他们的工资都是按年发放,共有三档,分别为89.6万元-100.8万元、140.5万元-156.5万元、182万元-201万元。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分别是钟钊、秦通、左鹏飞和张霁,其中三人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分别是该校今年的博士毕业生张霁、去年的博士毕业生左鹏飞、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张霁认为,自己“不是天才少年,是一个努力型选手”。硕士毕业后,张霁刻苦学习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跟随导师周可教授勤奋求学。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张霁与华为结下了缘分。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offer。“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张霁内心却很平静。他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更多的是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霁收到过多家互联网名企的offer,其中还放弃了一份年薪超过360万元的工作。去年,左鹏飞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薪资比华为高出40%的工作。选择华为,两个“天才少年”的想法一致。张霁告诉记者,选择华为是为了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左鹏飞则谈到,“华为提供了与我想做的研究非常契合的岗位,华为有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我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女博士说自己是“成长型选手”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生姚婷,今年也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156万元。“外界普遍认为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说。相比于“天才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姚婷说自己更像是“成长型选手”,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不畏惧变化和挑战,是姚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让她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鲜活状态。本科课业之余,姚婷尝试了很多事情:大一参加辩论队、校运会短跑项目、中英文演讲比赛,几乎是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二担任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暑期支教;大三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大四保研……回首四年,她觉得无比充实。读博期间,她敢于挑战短板、突破局限,走进系统结构研究领域,把握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曾经计划在高校工作却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姚婷说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尝试,激发潜能、让自身所学真正为工业界所用,科技有所转化。导师希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张霁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告诉记者,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跟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周可还谈到,“我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关注年薪,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这是我们的幸运。作为导师我希望给他们更多空间,他们后面的路还很长,大家在关注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张霁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曾是一名中学老师,妈妈是幼师,父母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张霁是家中的独子,但父母既不娇惯,也不多干涉,这也养成了他独立和富有主见的性格。张霁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时,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但他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张霁的父亲告诉记者,上大学之前,张霁的成绩只能算中上等。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给自己树立了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目标,并拟定了大学四年的规划。不管是什么课程,他都会坐第一排,空余时间也会选择泡图书馆。也正是因为这份韧性和努力,张霁如愿以偿进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研究生。虽然身边不少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流名校,但张霁依然保持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科研比工程更需要一双慧眼,要看得长远。科研很容易失败,但贵在坚持。”张霁说。“天才少年”为何都出自这里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去年入职华为的左鹏飞。他说,目前自己的工作状况很好,工作开展顺利。他跟今年入职的师弟师妹彼此认识,“十分开心他们也加入华为。”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大招聘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大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华中科大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为何该校培养了这么多优秀毕业生?贡献了三位“天才少年”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给出了答案:“这与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老师,包括几位‘天才少年’的导师,都是站在学科最前沿开展研究,将最优质的科研创新优势转化成育人资源。我们竭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非常注重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夏松说,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中心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跟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都有合作。张霁刚进实验室时,导师周可就把他派到腾讯实习,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源:楚天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古之至人

物联网带来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万事万物皆可被数字化

物物交换将会成为常态。那么物联网中的无线感知又将是什么样的?“离线”或者其他适合于无线感知的方式又将走向何方?是否离了无线感知便寸步难行?iot中集成的四大功能,无线感知能力又将如何发挥作用?-fromevangelist想做这行,本科够了,能考上相关专业并且有相关研究经验最好,考不上的话硕士也可以,看自己的兴趣了,能找到合适的导师最好,但不一定意味着找不到。四年先把毕业证拿到,因为要面临第二年的规培。华为在职。学习硬件设计可以去南京华为,职位上主要涉及模拟设计和算法算法设计可以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信学院,主要涉及多模5g算法与设计其他的设计院方向多有不同,大体上也一样。都需要至少两年多相关硬件设计的研究生,一年刚毕业的研究生,做几年研究生再换其他的设计院。物联网大部分设计院都要去比较大的设计院,也会有硬件设计岗位,但是工作量会比较大。一般的设计院就需要高度的数学基础。现在对这个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从芯片到一切。如果想要达到华为和中兴等互联网、通信及it公司的应届毕业生要求,拿到一定offer需要硕士学历。不管是想转行还是单纯做iot产品,都应该学好相关课程。虽然毕业起点不会有互联网公司那么高,但是开始入行后,由于你是前三年全部都花在学习上,后面比较容易上升。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同样学习了多年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同样是从事无线通信的相关工作,这些年做过很多份工作,说实话我感觉物联网工程不好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困难大海。现在物联网在逐渐发展,网络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物联网也将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也将更多涉及物联网这个方向,想要做物联网就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课,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环境变化,物联网必将成为大趋势,走向全面智能化,从工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联网是大势所趋。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比较大型的物联网公司,不是真的想找很牛的人,而是想找招到能在该领域里面很深入研究的人,毕竟一般人走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有限,所以该领域的人才是重点,一般是按照领域划分的。建议多查查有关物联网领域的实际产品需求,多关注别人的技术报告什么的,多看看知乎上这些专业的大神的介绍。要想完全掌握一些技术,得有实际做过产品才能做到。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品就能窥探到物联网的发展状况,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还可以查查电子围栏、汽车云台、检测云台等等,太多了,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丝衣

武汉女博士年薪156万入职华为!网友:美貌与智慧并存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又有两位博士张霁、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上去年入选的左鹏飞和钟钊,华中科大一共有4名学子入选。此前报道↓↓↓张霁左鹏飞钟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生姚婷,今年也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156万元。而她更是用实力演绎了什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姚婷“天才少年”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华为的offer?领着高薪的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女博士说自己是“成长型选手”“外界普遍认为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说。相比于“天才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姚婷说自己更像是“成长型选手”,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不畏惧变化和挑战,是姚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让她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鲜活状态。本科课业之余,姚婷尝试了很多事情:大一参加辩论队、校运会短跑项目、中英文演讲比赛,几乎是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二担任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暑期支教;大三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大四保研……回首四年,她觉得无比充实。读博期间,她敢于挑战短板、突破局限,走进系统结构研究领域,把握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曾经计划在高校工作却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姚婷说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尝试,激发潜能、让自身所学真正为工业界所用,科技有所转化。他拒绝更高薪工作选择华为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早在2019年6月,任正非就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到,在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在2020年还将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一项目经过任正非宣布之后迅速得到落实,2019年7月,一封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展示了获得华为顶级薪酬的8位“天才少年”。他们的工资都是按年发放,共有三档,分别为89.6万元-100.8万元、140.5万元-156.5万元、182万元-201万元。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分别是钟钊、秦通、左鹏飞和张霁,其中三人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分别是该校今年的博士毕业生张霁、去年的博士毕业生左鹏飞、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钟钊张霁认为,自己“不是天才少年,是一个努力型选手”。硕士毕业后,张霁刻苦学习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跟随导师周可教授勤奋求学。张霁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张霁与华为结下了缘分。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offer。“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张霁内心却很平静。他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更多的是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霁收到过多家互联网名企的offer,其中还放弃了一份年薪超过360万元的工作。去年,左鹏飞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他放弃了一家薪资比华为高出40%的工作。选择华为,两个“天才少年”的想法一致。张霁告诉记者,选择华为是为了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左鹏飞则谈到,“华为提供了与我想做的研究非常契合的岗位,华为有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我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导师希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张霁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告诉记者,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跟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周可还谈到,“我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关注年薪,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这是我们的幸运。作为导师我希望给他们更多空间,他们后面的路还很长,大家在关注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张霁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曾是一名中学老师,妈妈是幼师,父母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张霁是家中的独子,但父母既不娇惯,也不多干涉,这也养成了他独立和富有主见的性格。张霁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时,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但他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张霁的父亲告诉记者,上大学之前,张霁的成绩只能算中上等。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给自己树立了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目标,并拟定了大学四年的规划。不管是什么课程,他都会坐第一排,空余时间也会选择泡图书馆。也正是因为这份韧性和努力,张霁如愿以偿进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研究生。虽然身边不少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流名校,但张霁依然保持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科研比工程更需要一双慧眼,要看得长远。科研很容易失败,但贵在坚持。”张霁说。“天才少年”为何都出自这里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去年入职华为的左鹏飞。他说,目前自己的工作状况很好,工作开展顺利。他跟今年入职的师弟师妹彼此认识,“十分开心他们也加入华为。”左鹏飞(右四)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大招聘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大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华中科大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为何该校培养了这么多优秀毕业生?贡献了三位“天才少年”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给出了答案:“这与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老师,包括几位‘天才少年’的导师,都是站在学科最前沿开展研究,将最优质的科研创新优势转化成育人资源。我们竭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非常注重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夏松说,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中心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跟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都有合作。张霁刚进实验室时,导师周可就把他派到腾讯实习,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源:楚天都市报记者:李碗容 刘丁维 通讯员:高翔 王潇潇 王奇峰编辑:肖苔实习编辑:钟淑婵

余祭

攻读在职研究生是否有必要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对于职场人来说,读研是突破职场发展瓶颈的常见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从事技术研发岗位的职场人来说,读在职研究生是有一定必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读在职研究生在时间安排上会更灵活一些,通常会把授课时间安排在周末,能够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学历的提升。虽然在培养方式上,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导师资源、实验资源、课题资源等方面,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是共享的,而且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课题成果、大小论文等。读在职研究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题方向的选择。职场人在课题方向的选择上尽量要与自身的岗位任务相结合,这样在工作的同时也能够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也能够相对比较容易的做出成果。按照历史经验来看,课题方向的选择是否与自身的岗位相符合,对于在职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有较为直接的影响。第二:时间安排。对于职场人来说,读研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时间相对比较紧张,这也是不少在职研究生延期毕业的重要原因。读研需要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尽量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计划。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是比较重要的,同时要注重定期与导师进行沟通。第三:尽早准备论文。不少职场人读研延期毕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完成论文,没有按时发表小论文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定完研究方向之后,应该尽早准备小论文的撰写,在平时注重实验数据的积累。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