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医“国家队”来了!武汉首家中医特色方舱医院今日开始收治患者懂得爱

中医“国家队”来了!武汉首家中医特色方舱医院今日开始收治患者

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是钟寅 文/摄)2月14日,武汉第一家中医特色的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这家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2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这家方舱医院。2月13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大花山的江夏方舱医院。在已经完工的病区,记者看到,床铺被褥都已经准备完毕,被褥下都垫上了电热毯。工作人员介绍,为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入住后这里的中央空调将停止运行。电热毯和取暖器,将为患者提供采暖服务。医院里还准备了电视、饮水机、空气净化器,热水器等设施,尽可能让病患有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三区两通道”升级改造工作也已完成,基本具备收治轻症患者条件。这所方舱医院的特别之处在于,这里是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成立的中医国家队,承担了这家医院的救治工作。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任名誉院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任技术院长,医疗队由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的209 名专家组成,涵盖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护理等专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多人还参与过抗击非典。目前,“三区两通道”升级改造工作也已完成,具备收治轻症患者条件。江夏区人民政府是这家方舱医院的共建单位,为医院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这里首批接收的患者将达400名。同时,旁边方舱B区正在建设中,不久后将投入使用,总床位达800张。江苏队负责“苏六”病区,兼管病情较重患者。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队长史锁芳任江夏区方舱医院副院长,他介绍,这家医院的宗旨就是收治轻症病人,发挥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用中药的方式治愈。“虽然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但中医在这里是主力军。”此外,这家方舱医院除了中药治疗外,还会辅以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特色的疗法。史锁芳介绍,“我结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理论,总结了一套呼吸吐纳的办法,也会教给病人,促进他们康复。”他表示,这家方舱医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降低轻症转化为重症的几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来源:现代快报)

泉水

武汉中医方舱医院休舱

中国日报3月10日武汉电(记者 朱兴鑫)2020年3月10日,武汉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出院。当日,江夏方舱医院宣告休舱,医务人员休整待命。该方舱医院从2月14日开舱到今天休舱,运行26天。3月10日,治愈患者在医务人员陪伴下走出江夏方舱医院。(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3月10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3月10日,在江夏方舱医院,天津医疗队医务人员庆祝休舱。(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3月10日,在江夏方舱医院,医务人员挥手告别。(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来源:中国日报网

爱无疆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今日出征武汉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今日出征武汉红网时刻2月10日讯(通讯员 夏爱民 苏芳)2月10日上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共赴救护前线。临行前,医院为医疗队员举行出征仪式,全体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出发前,党委书记何永恒强调,大家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湖南力量;要勇于担当作为,科学实施救治,出色完成各项救援救治任务;要做好自身防护,既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又注意劳逸结合,既规范开展救护又加强自我防护,确保医疗队员“零感染”;期待大家凯旋!院长苏新平代表医院感谢全体人员及家人的担当奉献,并要求全体人员,一要代表好医院的形象、代表好中医药的形象,不辱使命,完成好医疗救治任务;二要做好防护工作,遵守各项纪律,保障自身安全;三要保持必胜的信念,高昂斗志、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四要互相支持帮助、关心爱护,团结协作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付的使命。未着白衣时,他们同样是儿子、女儿、妻子、丈夫、妈妈、爸爸,但是在这场难打的瘟疫战面前,他们披起白衣,成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毅然选择了“舍命逆行”!在生与死之间,为我们筑起挡在疫情之前的坚固防线。田芳芳、谭晓茜她们在听到召集说武汉需要医务人员,就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参加,她们都表示“我是单身,没有太多牵挂和羁绊,可以安心做好抗“战”工作”。朱海利、刘俊等表示“我是党员,肯定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危急关头应该挺身而出。”“天使”的意义就是把爱与光明传递个每个人,现在武汉人民需要我们,我们自当义无反顾奔赴前线,用多年的医疗护理经验,为他们减轻痛苦,扫除阴霾,陪他们一道等待着那不远处胜利的曙光,我们定必不辱使命,击溃病毒,安全返航”。这是队员们朴素而真挚的话语。面对危机时刻,疫情无情人有情,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初心。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刘俊、周坚、朱海利、田芳芳、谭晓茜、刘欢、王露丹。

稿者

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休整后平安“回家”

红网时刻4月1日讯(通讯员 夏爱民 苏芳)4月1 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圆满完成医疗支援任务并经过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后平安“回家”。上午9时,迎接“英雄”的车辆抵达医院,院内站满了等待他们的“亲人”。车门开启,精神抖擞的“白衣战士”走下车来,向等待已久的“家人们”挥手致意,现场的欢迎队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医院党委书记何永恒,院长苏新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建农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等出席迎接。苏新平主持欢迎仪式,对他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告别亲人、冲锋向前,昼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为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肯定。迎接仪式上,院领导为医院支援湖北武汉的白衣战士们献上鲜花,对他们的艰苦付出和无私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慰问。何永恒代表医院党委行政向他们致敬,并表示:“欢迎我们的抗疫英雄胜利凯旋,大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感谢你们的家人对抗疫工作的支持,你们是医院的骄傲,是新时代中医人的优秀代表,是全院职工学习的楷模,也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荣誉,再立新功。”现场,相关科室代表人员簇拥着7位抗疫英雄,纷纷表达着思念和感动,大家齐声欢呼“英雄凯旋,欢迎回家。”自疫情爆发,医院白衣战士们第一时间请战,并立下战书,希望到抗疫的最前方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段时间,他们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战斗在抗击病毒最前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坚守传递希望,用行动守护生命,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过硬的作风出色完成了救治任务。他们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者的担当与职责,展现了医务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支援武汉夏江方舱医院湘五区护士长朱海利表示,这次医疗救治工作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他们将积极调整身心状态,早日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发扬援助医疗队的优良作风,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呼吸科医生刘俊表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站出来!身在湖北武汉最前线,有着国家、医院和家人作为我们坚强后盾,给予我们无限关爱和鼓励,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战无不胜。”支援疫线工作期间,他们高标准完成每项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省局领导的赞扬以及同事们的好评。他们工作的湘五病区和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湖南队)被国家卫健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荣誉后面是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驰援一线护同胞,报效祖国赤子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朱海利、刘俊、周坚、田芳芳、王露丹、谭晓茜、刘欢等7名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时,紧急支援湖北武汉疫情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确诊患者救治和患者情绪安抚等工作中尽职尽责,并在防控过程中做到零感染,圆满完成支援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固防线。

龙娃

武汉市中医医院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百年老院名医名家云集,中医战疫交出满意答卷

始建于1955年的武汉市中医医院,是江城独树一帜的中医药文化名片,也是此次中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诞生于武汉战疫的中药制剂品种——“感冒退热方”、“宣清和化方”,针对新冠肺炎特点研制的中医防疫香囊,均在此次健博会上亮相,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以健博会为契机,这所大师云集、名医名科汇聚的百年老院,得以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1】大师云集,院士加盟百年老院成为江城中医药文化名片武汉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设的中医综合性医疗机构,目前共有汉口、汉阳两大院区和二桥、台北两个门诊部,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甲中医医院。逾百年岁月变迁中,医院积淀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201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名医堂、金贵坊、百草园、中药标本馆、中医治未病中心成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打卡”之地和江城医疗独树一帜的靓丽名片。医院人才济济,有高级职称专家150余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国家级师承导师12名,湖北中医大师3名、中医名师10名,国家优秀中医人才、荆楚工匠、武汉大城工匠、黄鹤英才、省市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和医学骨干等30余名。建有梅国强、金世元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和徐升阳、徐宜厚、叶世登等6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因在武汉战疫中并肩作战的特殊机缘,武汉市中医医院受到“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的青睐,在教学、科研、临床方面广泛开展合作。4月6日,全国名中医张伯礼院士工作室正式落户武汉市中医医院。当天,该院3名学科带头人拜入张伯礼院士门下,这是张院士第一次异地收徒。7月24日,张伯礼院士疫情后重返武汉,授牌武汉市中医医院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这也是张院士第一次在天津以外的地区设立教学医院。【2】守正创新,博采众长打造优势突出重点专学科群武汉市中医医院共开设40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包括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重点专、学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形成以中医药为优势、中西并重的重点专学科群。作为抢救病人的前沿阵地,急诊科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及专业的急救团队,在心肺复苏、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各类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创伤、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各类急危重症的急诊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脑病科充分发挥中医整体防治的特色优势,强调中西医结合,擅治各期中风(脑血管病)、颤病(帕金森病)、呆病、痿病、眩晕病、头痛病、郁病、不寐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瘫痪、麻木等。心血管病科为国家胸痛中心,可成熟开展各类微创手术,并自主研发中药制剂“营心宁胶囊”、“茯苓生脉饮”、“润肺益肾饮”等,取得优异临床疗效。作为中医传统优势学科,骨伤科广泛开展50多种骨科各类手术,30多项传统中医骨伤诊疗技术,诊疗水平在国内同类“三甲”医院中处于前列。风湿病科、针灸科秉承中医传统,结合现代医学,开展隔物温和灸、针刺、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埋线(针)、针刀、中药外敷等中医特色方法。推拿科以独特灵验的汉派经穴推拿手法为主,辅以针灸、火罐、中药内服外敷及物理疗法治疗,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筋伤疼痛类疾病,形成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3】草药香、抗疫方中医特色产品吸引群众驻足健博会现场,武汉市中医医院针对新冠肺炎研制的中医防疫香囊,以及由该院自主研发,诞生于武汉战疫的中药制剂品种——“感冒退热方”、“宣清和化方”,引得不少参观者驻足。“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佩戴香囊,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不仅可以预防感冒和瘟疫,还可以辟秽醒脾、醒神、安神。中医防疫香囊针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以艾叶、藿香、檀香等药材制成,具有芳香化浊、健脾和胃、理气解郁、通窍醒神,避瘟除秽的功效。“冬令进补,开春打虎”,眼下膏方进补正当其时,市民纷纷赶赴养生大集。膏方由十几味甚至几十味药材组成,不仅有助于驱病祛邪,还可以固本培元,促进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起到“治未病”的作用。武汉市中医医院个性化加工膏方形成了具有荆楚特色的“汉派”膏方品牌,色黑如漆、光亮如镜、柔滑如丝、入口香甜,此次也现身健博会现场,邀请参观者品评。据了解,这些中医特色产品均出自武汉市中医医院中医药学基地。基地以名老中医经方、验方为基础,将传统制剂、炮制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除上述产品以外,自主研发出麻甘止咳合剂、消食合剂、消石利胆丸、妇宁丸、冰芒散等37个品种的中药自制剂,以及四季茶、降脂养生茶等中医特色茶饮,深受百姓欢迎。【4】隔姜灸、全息刮痧中医适宜技术打通任督二脉任督二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谓“任督通则百脉皆通”。武汉市中医医院开展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帮助患者“打通”任督二脉。督灸,是在督脉脊柱段上以隔药灸来治疗疾病的特色方法。其中,生姜泥辛温走窜,艾灸温热效力持久,均能增强皮肤的通透,促进督灸粉药物成分的吸收。针对慢性肺病的急性加重期,督灸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豁痰破瘀,在稳定期则可以补益肺肾,填精益髓。中医全息温通刮痧以中医基础理论、全息理论、经络理论为基础,将刮痧“以通为补”与艾灸“温阳散寒”完美结合,作用于颈部、背部、臀部,有效改善现代人的虚寒体质,对化解经络不通引起的各种疼痛效果显著,如高热头痛、咽喉痛、腹泻腹痛、颈肩腰腿痛及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等。耳穴贴压法,使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除了解除病痛,中医特色技术同样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面部刮痧以调理小环境迅速治标,配合内服药物调理大环境治疗根本,达到三通三足,从而有效解决面部美白、黑眼圈、黄褐斑、老年斑、痤疮、黑头、酒糟鼻、毛孔粗大、毛囊炎、肌肉松懈、鱼尾纹、眼袋等“面子”问题。责编:刘艳萍融媒体记者: 梁健 杨昊立通讯员: 张姝编辑:雷船【来源:汉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玉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休整后平安“回家”

4 月 1 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圆满完成医疗支援任务并经过 14 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后平安 " 回家 "。当天上午 9 点,迎接 " 英雄 " 的车辆抵达医院,院内站满了等待他们的 " 亲人 "。车门开启,精神抖擞的 " 白衣战士 " 走下车来,向等待已久的 " 家人们 " 挥手致意,现场的欢迎队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党委书记何永恒,院长苏新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建农,副院长吴玉华、胥新元、喻正科,党委(医院)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等出席迎接。苏新平院长主持欢迎仪式,对他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告别亲人、冲锋向前,昼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为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肯定。迎接仪式上,院领导为医院支援湖北武汉的白衣战士们献上鲜花,对他们的艰苦付出和无私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慰问。何永恒书记代表医院党委行政向他们致敬,并讲到:" 欢迎我们的抗疫英雄凯旋归来,大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感谢你们的家人对抗疫工作的支持,你们是医院的骄傲,是新时代中医人的优秀代表,是全院职工学习的楷模,也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荣誉,再立新功!"现场,相关科室代表人员簇拥着 7 位抗疫英雄,纷纷表达着思念和感动,大家齐声欢呼 " 英雄凯旋,欢迎回家!"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自疫情爆发,我院白衣战士们第一时间请战,并立下战书,希望到抗疫的最前方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段时间,他们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战斗在抗击病毒最前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坚守传递希望,用行动守护生命,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过硬的作风出色完成了救治任务。他们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者的担当与职责,展现了医务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支援武汉夏江方舱医院湘五区护士长朱海利表示,这次医疗救治工作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他们将积极调整身心状态,早日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发扬援助医疗队的优良作风,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呼吸科医生刘俊表示:"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站出来!身在湖北武汉最前线,有着国家、医院和家人作为我们坚强后盾,给予我们无限关爱和鼓励,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战无不胜!"支援疫线工作期间,他们高标准完成每项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省局领导的赞扬以及同事们的好评。他们工作的湘五病区和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湖南队)被国家卫健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授予 "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 称号,荣誉后面是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驰援一线护同胞,报效祖国赤子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朱海利、刘俊、周坚、田芳芳、王露丹、谭晓茜、刘欢 7 名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时,紧急支援湖北武汉疫情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 " 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 的职业精神。在确诊患者救治和患者情绪安抚等工作中尽职尽责,并在防控过程中做到零感染,圆满完成支援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固防线。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夏爱民 苏芳【来源:ZAKER潇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每更为失

疫后重生看武汉:中医药传承创新向未来

“己亥年末,新冠肺炎席卷荆楚之地,为万民计封一城。庚子年初,全国打响防疫抗疫阻击战,面对疫情肆虐,湖北中医人披上战袍,逆行出征……”。如今,中国战“疫”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疫后的武汉重新恢复了生机。回顾战“疫”时刻,疫情下的武汉中医人作出了哪些贡献?疫后新生的武汉中医人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11月7日上午,在武汉首义广场,中央主流媒体记者赴湖北武汉调研中医药抗疫防疫情况的序幕拉开。凤凰浴火 中医护卫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在此紧急时候,中医人毫不犹豫,披挂上阵。“疫情初期,医院就建立‘隔离病房’,开辟‘隔离病区’,严格加强院感相关培训及各级管理制度,严防医护人员和患者院内感染,将交叉感染程度降至最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安长青说。安长青介绍,作为武汉市第三批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着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工作。在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中医药使用率达96.39%。在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患者中,97%的患者治愈出院。重症医学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成功救治了19例危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得到了张伯礼、刘清泉等中医大师的支援,在治疗中提出重症患者一人一方、每天一方,即时辨证,随证加减的理念,运用舌苔视频会诊,提高了抢救放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巴元明在除夕夜带领专家组研究药方,他们结合收治情况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及《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要求制定了8个协定方,涵盖预防、流感、肺炎、恢复期的治疗,次日将这8个协定方向社会公布,供所有医生参考。“此次战役,医院没有一个外援,却有200多名医务人员在外驰援。”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巴元明说,1000多名医务人员分布在两个发热门诊、急诊科和12个隔离病区,截止到3月14日,湖北省中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66人,其中不少重症患者痊愈出院,他们对于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赞不绝口。武汉市中医医院1月25日被设为定点医院,两天时间内,即对整个院区病房进行了大改造。“我们设置了传染病病床400张,开设11个新冠肺炎专病病区(含重症医学科1个),将急诊和部分门诊病区扩展为发热门诊,累计收治住院病人675例,门诊接诊发热患者5000余人次。”副医院长蔡威介绍。他表示,这次疫情,是集全院之力来参与救治,全院600余名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员在临床一线,同时调度1个定点医院,2个发热门诊、6个隔离点的医疗救治工作,还支援周边兄弟单位,到方舱医院、周边社区等进行中医药巡诊等。据了解,武汉市中医医院全院中医药使用率达到了100%,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剂参与率达77.9%,医院研发的“宣清和化方”“感冒退热方”成为湖北省新冠肺炎防治中药制剂备案品种,并在临床广泛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作用。因当时疫情发展迅速,各大医院已经超负荷,社区级医院也加入到收治新冠病人工作当中。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路志术介绍,疫情之初,医生和护士都被派驻到各定点医院参与救治工作,在各大医院收治困难情况下,社区级医院也启用病房,当时中心收治7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隔离,也让病患情绪得到安抚。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即清楚可见——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3位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在现代科技中攻关突破,创造性、高效率地筛选出“三药三方”, 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从来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这次湖北战胜疫情,离不开这一群白衣战士舍生忘死的付出。康复治疗 重拾信心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经积极救治,大多数患者能得到一定恢复,但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碍,有些出院患者出现焦虑、失眠、抑郁等问题,在恢复期仍然需适当的医疗干预以促进患者进一步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安长青介绍,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新冠肺炎出院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病区,组建专家团队,针对无发热、临床症状缓解,CT检查肺部炎症较难吸收,两次核酸检查阴性、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导引及功法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对新冠肺炎病人特点和各项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评估,采用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进一步扶助正气,清除余邪,修复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损伤脏器的彻底修复,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确保患者全面康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蔡威则表示,2月底武汉市中医医院就开始筹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组织专家团队,添置仪器设备,制定中医康复方案,为新冠肺炎患者愈后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目前门诊接诊2000余人次,接收267名轻症康复者,现已完成141名轻症康复者第一次检查,完成100名轻症康复者心理评估。3月5日,湖北省中医院医院专门开设了新冠肺炎康复门诊,采用西医检查手段、中医药汤药、非药物疗法等,如针、灸、火罐、刮痧、药浴、食疗、八段锦等体育疗法及心理疗法,全方位助力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提升体质,防止复发。“截至到5月,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共接诊新冠肺炎康复患者5400人。截止8月底,康复患者均出院,没有反复,康复病房已关闭,仅剩新冠康复门诊继续接诊。”巴元明介绍。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也担负了4个康复驿站,300余名康复期患者的治疗工作。路志术介绍,中心派出中医师对新冠康复期患者进行驻点、巡诊,结合症状、体质、舌像、脉象等特征,个体化辩证加减使用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团队配制的中药制剂,用中医药知识解答患者疑惑、指导患者服药、叮嘱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等。对部分伴有较重睡眠障碍、头身痛症的患者用针灸(浮针)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干预。传承创新 未来可期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疫后的武汉逐渐恢复生机。而武汉中医人又有了新的追求和目标。“疫情期间,张伯礼火线收徒3位,刘清泉收徒4位,并于今年4月6日成立《全国名中医绵伯礼、刘清泉传承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医疗水平,培养优秀人才,这也为医院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急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蔡威说。“经过此次疫情,全院对中医药的发展非常有信心。”蔡威讲到,下一步将会加强呼吸肺病科、急诊重症科室的建设,对中医治未病科也要进行重新改造。希望通过中医的早期干预,中医的随访,中医的调整,提高老百姓的抵抗力,改善身体平衡。蔡威强调,医院要加强对重症科室的建设。张伯礼院士曾多次呼吁,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要第一时间介入,要更早介入。中医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久经考验,历久弥新,值得珍惜。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作为湖北省首批标准化中医科,武汉市基层卫生特色科室,国家级名老中医在社区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路志术介绍,他每周都会跟专家出门诊一天,他认为,这对提升他及基层中医医生的业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帮助。经过此战,湖北省各大医院都进行升级改造,依据“平战结合”策略,建立三区两通道,并按照省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储备各类物资。路志术说,他们中心的医疗储备物资非常充足,如果再有类似公共事件,决不会手足无措。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抗击疫情,中医人完美答题。 (李轶群)【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天气不合

中医药抗击疫情疗效备受国际关注外国媒体记者“探秘”武汉市中医医院

人民网武汉4月14日电 (记者吴绮敏)正在武汉采访的一批外国媒体记者14日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实地了解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要成效,中医药所发挥积极作用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据悉,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万多人使用了中医药,占比超过91%,其中湖北省逾6万人使用了中医药。疫情发生后,中国在全国范围调集了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经过实践,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北京中医院院长刘清泉,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西医专家邱海波等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向媒体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张伯礼强调,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是抗阳作用强、复阳比例少,说明中医药凭借从悠久历史中总结探索的经验,能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刘清泉特别指出,中国绝不放弃高龄患者,60岁以上患者治愈比例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一人一方“的中医辩证施治。邱海波认为,中西医协同作战效果明显,中医药尤其发挥了多靶点干预的治疗优势。4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右一)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 记者吴绮敏摄4月14日,外国媒体记者在武汉市中医医院了解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图为一名外国记者在拍摄用于疫情防控的中药。 记者吴绮敏摄4月14日,外国媒体记者在武汉市中医医院了解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图为一名外国记者询问针灸治疗情况。 记者吴绮敏摄4月14日,外国媒体记者在武汉市中医医院了解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图为外国记者询问抗疫中药的作用。 本报记者吴绮敏摄

设准

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90后医师:面对疫情 无关年龄

(通讯员 陈彦西 记者 徐睿捷)伴随着新年的脚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打破了武汉这座美丽城市本该有的宁静,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死战役中,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里的这群90后医师,他们无声扛起了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勇做抗击疫情的影像诊断先行军,为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牢牢筑起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控屏障。武汉封城1月23日凌晨2点,为防止疫情继续扩散,武汉宣布“封城”。28岁的龚慧,自去年7月份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工作,工作的第一年,本来要返回随州广水老家过年的她,在武汉“封城”后,选择和同事们一起留在医院,共度时艰。临近大年三十,无数人开始集体涌进医院做检查,他们都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存在感染风险,健康就回家过年,有感染就留在医院做治疗。“乌压压的人群,密不透风,将整个放射科的大厅都围了起来,我之前从未在晚上见过这么多人。”封城前,龚慧已经连续上了两个24小时的班。22日当晚,龚慧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半,在连续做了100多个CT之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当时就感觉自己呼吸困难,快要窒息了,但是大家都很焦虑,不做完检查不肯走......”23日上午,龚慧醒来从同事那里得知封城的消息后,感到事态严峻,十分平静地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告知他们自己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龚慧的母亲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过年期间同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十分支持龚慧的决定,让她履行好自己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辗转曲折的返程路“汪老师,我联系了黄冈地区接送医务工作者回武汉的人,不出意外应该明天可以赶回去上班”。1月26日晚6点半,27岁的王晶和科室的汪鹏老师表示自己终于找到了回武汉的办法。1月19日,王晶回到黄冈市麻城和家人团聚,按照原计划她将于大年三十之前赶到医院接同事的班。武汉“封城”的当天,毗邻武汉仅100公里的黄冈也迅速宣布暂时关闭城市通道,这也切断了王晶的返程路。“我们是轮休,我回家后科室就只有三个人上夜班,我每天都会问他们情况,做检查的病人很多,大家都很累。”王晶焦急不已,从1月23日开始寻求各种办法返汉上班,为此她先后加了好几个回汉微信群,里面都是和她一样渴望立刻奔赴前线的返乡医护们。经过长达数天来不断地寻找放弃再寻找,王晶终于和一位在武汉医院里当男护士的老乡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自己当警察的哥哥可以带她一程。1月27日,家人骑摩托车将王晶从县城里送到城区和老乡汇合,他们乘坐警车到达青龙高速路口,随后又坐上了接送医护的志愿者司机的车,这才终于踏上了返汉的旅程。下午4点多,王晶回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不敢有片刻耽搁,王晶做完CT检查,排除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后,立刻就去接了同事的夜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才暂时停了下来。“虽然累,但是我很安心。我的同事们都太辛苦了,我得和他们一起战斗。”王晶表示,面对疫情,她并不感到害怕,她选择相信,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会得到回报。城市里的坚守战“我的城市生病了,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它。”23岁的宋子轩是科室里的“老幺”,同时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本地人。“我从小就在武汉跑,平时喜欢逛汉街,到江汉路吃烧烤、看电影,现在每天下班街上空荡荡的,和以前的繁华不一样,还是挺震撼的。”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公开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呈现“人传人”的特点。在那之后,宋子轩的工作更加忙碌了起来。而让他切实感受到疫情严重则是在大年初二。当天夜里,拍CT的患者依旧挤满了大厅。到了晚上9点多,有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在家中呼吸困难、乏力被120救护车送到了医院。“患者是躺在平板床上,被一大家子人推进来的,都戴了口罩。我看了片子,肺部感染已经非常严重,当时鸡皮疙瘩就起了一身。”在那一晚,宋子轩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希望武汉的疫情赶紧滚蛋。“我是武汉人,从小就喜欢武汉,这次的疫情让我感到害怕、担心,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宋子轩笑着表示,现在患者更加理解,配合自己的工作了,而且有全国各地对武汉源源不断的援助与支持,武汉一定可以打赢这场保卫战。23岁的余果也是第一年上班,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难免有些感到无措,“2003年,那时候我年纪小,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现在不同了。”从1月中旬开始,余果发现,拍片患者的数量开始倍速递增,异常胸片也变得“见怪不怪”,医院逐渐加强医护防护措施,为他们进行了各种培训。余果表示,自己的担忧主要来源于防护物资的紧缺,由于物资首先要保证一线医护的安全,相较而言,他们科室受到的关注度会少一些。“科室的老师们都是把防护服紧着给我们做CT的人穿,自己穿隔离衣,因为我们是和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大家也都很珍惜这些衣服。”说话间,余果不时摸一摸自己的耳后根,由于每天戴口罩,最长时间达15个小时,放射科许多医护人员的耳根后都勒出了深深的红痕,有的人还磨破皮出血了。因同事怀孕,放射科周柱医师从医院汉口院区调到汉阳院区,每天花费3个小时上下班。封城后,许多同事难以及时返回岗位,周柱二话不说,吃住在医院,帮同事顶班,至今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放射科李袁今年除夕夜第一次没有在家陪爸妈看春晚,而是24小时值守CT室,1月25日凌晨2点24分,他在朋友圈感慨:“注定是难忘的一天,夜班忙到现在终于可以中场休息了.....今年的新年只有一个愿望,期盼武汉的肺炎战役早日结束。一切都回归正轨,一切都快快好起来。”90后站好CT岗在放射科,科室里的90后几乎都在CT岗上轮班,他们每天为患者做检查,帮助患者摆体位,调整呼吸,告知如何取结果,是科室里最容易受到感染危险的一群人。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时常有人为了节约防护服,主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来做CT检查的人非常多,有些患者排队时间过长后容易产生害怕、焦虑情绪,有时甚至会直接将怨言发泄到做CT的医生身上。他们从不抱怨,向来都是耐下心和患者解释。放射科主任徐良洲,是一名党龄13年的老党员,“我觉得他们很棒,正是我们科室里的这群90后,扎扎实实的守好了医院的CT岗。”徐良洲表示,90后在很多家长眼里还是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克服恐惧没有退缩,用所学知识勇敢的迎接了挑战,是时代真正的勇士!面对疫情,无关年龄,每个人都是战士。

专诸

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蔡威:市民“云端”看病,中药快递到家

(图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蔡威(左)、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旭成(右)在“院长访谈”现场。 记者柯志刚 摄)访谈嘉宾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蔡威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李旭成675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基本没有轻症转重症的现象,这得益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理念,抓住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点,就相当于找到了应对疫病的“特效药”。日前,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蔡威和急诊科主任李旭成,做客“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院长访谈”,畅谈疫情带来的“危”与“机”。中医药历经千年依然好用(图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蔡威。 记者柯志刚 摄)“675位患者百分之百使用了中药,基本没有轻症转重症的现象。”蔡威称,武汉战疫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证实中医药历经千年,依然好使、管用、经济易行。他在访谈中回顾战疫轨迹:1月25日,该院被确定为第三批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经改造后设立10个普通病区和1个重症病区,一共提供了400张床位,累计收治675位患者。全院600多名医务工作者奋战临床一线,除本院以外还承担5个区级隔离点和武汉商学院校区隔离点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安排中医技术专家到汉阳区方舱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养老机构进行中医药救治、巡诊和培训。“总结经验,中医药应全程参与到传染病疫情防控中来,而且是越早越好。”蔡威表示,在疫病流行前,通过中医“治未病”可以防患于未然;在疫病流行阶段,通过中西医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可促进患者的康复,使之更快回归社会。抓住关键点就有了“特效药”(图为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旭成。 记者柯志刚 摄)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为什么中医中药可以取得这么神奇的效果?李旭成介绍,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流行疫病,华夏子孙很早就在与疫病作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旭成说,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与湿毒邪气密切相关,中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抓住了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点,就相当于找到了应对疫病的“特效药”。国家诊疗方案提炼的“三方三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由武汉市中医医院紧急研发的“感冒退热方”和“宣清和化方”,也获得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湖北省首批用于新冠肺炎救治的中药制剂。统计显示,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万多人使用了中医药,占比超过91%,总体有效率90%以上。中医药大规模参与疫情防控,是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也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战略性储备良医良方良药“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大流行期,我们也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蔡威表示,如何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每一个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命题。他介绍,医院将调整学科建设思路,更加重视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发展,提升平战结合能力。强化人员培训,以“全民皆兵”的战斗体系,实现医务人员快速响应、科学轮换。同时,做好医用防护物资、消毒用品、医疗设备、耗材以及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的战略储备。为了让传统中医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武汉市中医医院“中医云”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什么是“中医云”?蔡威介绍,老百姓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跟到医院一样的医疗服务,包括云诊疗、云支付、云煎药、云配送等,使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战时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对老百姓也是一种保护。年内启动四个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武汉市中医医院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启动四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蔡威介绍,目前最紧迫的一项工作,是完成发热门诊和平战结合病房的改造。同时,在汉阳院区建起一座650张床位的平战结合大楼,一方面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一方面在疫情发生时充分发挥传染病救治功能。现代化的煎药中心大楼即将开工建设,由中药代煎中心、中医药食疗中心、武汉中医药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蔡威介绍,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利用食疗中心可以开发一些食补产品,也可以指导老百姓做一些药膳,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中医药博物馆,希望能够系统地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处方、笔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武汉市中医医院共有37种中药自制剂,包括麻甘口服液、消食口服液等明星产品,以及疫情中应急研发的“感冒退热方”和“宣清和化方”。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位于东西湖的中医药学基地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计划按照现代化标准,重新择地建起全新的武汉市中医医院中医药学基地。蔡威介绍,很多花花草草都是中药,新的中医药学基地特别设置了中药种植观赏和教学中心,接纳医学生和小朋友去认识神奇的中药世界,增加大家对中医中药的兴趣和热情。“希望通过这四个项目,充分利用此次中医药发展的契机,让武汉中医医院能够更好、更多地为市民服务。”(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武叶 通讯员张姝)【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