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备受关注的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有了“新进展”:今天凌晨,死者姐姐@陶崇园姐姐 通过微博发表声明称,弟弟因个人原因去世后家人有一些不理性的言行,对武汉理工大学和当事老师造成不良影响,特此致歉;同时感谢学校处理弟弟后事。但随后,死者姐姐又将该微博删除。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 研三学生陶某在校内跳楼身亡。校方表示警方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据陶某姐姐描述,陶某自杀前告诉母亲,其受不了导师王某施加的压力。多份聊天记录显示,王某曾让陶某喊他“爸爸”,还常要求陶某为其买饭、打扫卫生。(来源:观察者网)
29日受害方的姐姐在网上爆料,其弟弟武汉理工大学的研三学生陶崇园,遭导师王某长期压迫,被逼迫喊“爸爸”,买饭送到家中…最终陶崇园不堪重负与欺压,于26日清晨跳楼身亡。对此,校方回应,警方已排除他杀,已成立专班调查。网曝武汉一研究生,被逼迫喊爸爸,不堪导师压迫致死,对此你们怎么看呢?王攀教授逼着学生叫他爸爸。难道是有什么心理缺陷?自己50岁不结婚生子,所以逼着学生叫爸爸?大学教授的心理缺陷要重视啊,或者贵校的风气就是这样?学校到现在也没给个回应,26号跳楼,到今天已经五天了吧,一直都没出个让人信服的公告,只让人猜猜猜,造谣越传越广。总不能说某师生做了好事取得了成就,就是你校教的好,出了这么大的事就和你校一点关系都没有吧。还有的网友爆料说,我学校也发生过这种事,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每天实验室和工厂之间跑,还要承担家务,卡着别人博士不让毕业,结果是学生把导师砍了。真是让人心寒。还有的说,现在的大学硕士、博士导师都不让学生叫老师,而是得叫老板,我哥读博期间连在家都是说他们老板怎么怎么的。我实在很纳闷,这样的大学真的能教育出好学生吗?有的觉得学校只会让事件逐渐淡化,不会真的为了学生,毕竟学校的名声是最重要的,这个社会是利益社会,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损失最小,什么以学生为本,不存在的现在,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在读研读博期间,可能都得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是导师负责制,决定你的未来。应该给这位学长一个清白,把事实告诉公众,也让这样的大环境能改改。中国高校赋予导师的权利太大,单凭一人就能让你毕不了业,无论你是否达到学校毕业要求。什么杀一儆百,有一个严惩一个都解决不了学生受压迫的根本问题,还是要教育制度改革。同样经历的同学,放假做了一个小手术,开学吃来了近一个月。导师直接说让留级,农村父母跑来都快跪下了勉强答应,考试中给同学各种压分不让过,这种事情研究生很多,希望教育部完善制度严惩这群恶魔。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目前的情况,真的希望国家多管管,是来学东西的,不是来给你做苦力的,感谢老师的辛勤栽培,但前提是老师得是个人!现在高校的这些老师的权利太大了,动不动就能决定你能不能拿到学位,不给你签字就能把你整死,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太让人心寒!
我的观点:如今师生关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单纯,学生尊师重道,老师关爱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老师和学生发生矛盾的事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人的初心会发生改变。不得不承认现在有很多当老师的没有师德,基本上都是把利益摆在第一位。特别是有大学里有些老师,让学生做很多事情,发表了SCI论文也不把学生的名字添加上去。学生实习的时候随便联系一家单位,把学生往里面一送就完事了,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题中所说的武汉研究生坠楼身亡目前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是其坠楼与其导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有可能是长期受到其导师的折磨,精神不堪重负而选择轻生。可惜啊,好不容易读了十几年的书,一步一步念到研究生,最终以这种方式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只能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次发生了,愿天堂没有导师!我是沙地人家,喜欢的点赞评论关注,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文/妈宝经,内容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现在的学生在高考完之后很难再有目标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部分的考生在高考完出分之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学定向或者是今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而去选择什么专业,不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就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但我也相信很多学生在即将要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依旧是迷茫的。我们应该还记得新洲汪集小伙程传坤,他为了传承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的程氏正骨术,在毕业四年后毅然决然地再战高考,最终圆梦医学院,本就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士,却为了自己的梦想毕业后还决定再战高考,相信这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吧。就在9月5日,新洲汪集小伙程传坤如愿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显得十分激动,已经32岁年龄的他填报了该校本硕连读的“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这就意味着他还要再读八年,八年过后他就已经四十岁了,但是他却觉得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也不是一时冲动。这样做真的值吗?程传坤本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表示内心十分的纠结,好在有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父亲,在和父亲仔细商讨以后得出最后的结论:要学就学扎实,填报本硕连读!远离高中课本十余年,再度参加高考的程传坤考出了567分的成绩,程传坤表示不失望,在只备考了一年的时候里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就已经十分满足了。高考成绩公布后那么最首要的事情就是填报志愿了,在选填学校这块程传坤没有太多的犹豫,首选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只是在填报专业的时候有些许疑惑,按照他这个成绩有希望可以填报本硕连读的“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该校招生办也表示“几率很大,但也有风险”,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选择搏一把父子俩的选择并没有错。要说程传坤会选择医学院还是有一定渊源的,他本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正骨术”第九代传人程声旗的儿子,按道理他应该是第十代传人,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偿所愿。当时高考填报志愿的他更倾向于选择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父亲此时依旧在劝说他继承衣钵,直到“程氏正骨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才让他对父亲的医术提起了兴趣,随着对父亲医术的深入了解才让他下定了决心决定再战高考报考医学院。一、很多人觉得他的做法“不划算”,那让我们分析一下他的选择到底值在哪。011.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很多人只着眼于他个人的经济效益,却不知道程传坤却把眼光放在了社会效益上,有人替他算了一笔账,复读加上本硕连读的八年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万,再加上九年的青春,人生的一半就这么过去了,可程传坤并不表示遗憾,因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来,那造成的社会效益会比这些损失的经济效益大得多,勇于传承的精神也体现了现代青年人的担当精神。022.能够造福更多人程氏正骨术不仅仅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主要的是一门医术,如果能够学好学精的话不知道能够造福多少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程传坤选择牺牲自己一人来造福广大万千群众,这种无畏无求的精神,我们又怎能说他不值得呢?关注「妈宝经」,每天学习专业有用的育儿知识,做新时代好妈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给我们点赞并分享哦
陶崇园电脑内的文件夹显示,他生前管理着研究所和足球队的经费,还包括王攀个人的饭费和部分账务往来。他的同学后来整理聊天记录得知,陶崇园从2016年开始帮王攀送饭,基本上每天都送。王攀常常会点名要吃某某餐厅的具体菜品,还严令禁止陶崇园迟到,敲门也有特定规则。陶崇园的姐姐陶萍说:「送饭的事我们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会有这么频繁。就在22号中午,弟弟还跟我吐槽,自己又在给王攀送饭,觉得又苦又累。」文 | 王伊文 陈浩编辑 | 陈浩2018年3月22日中午,雨下得很大,陶崇园饿着肚子给导师王攀送饭,因敲门没有遵守规矩,王攀让他作揖道歉。4天之后的26日中午,王攀站在陶崇园的遗体前。据陶崇园姐姐陶萍说,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面对家属的质问,王攀只说了两句话:「我跟你弟关系很好,他是我的好学生。」当天早上7点30分,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在医院抢救无效身亡。经警方调查,排除他杀可能。3月29日,陶萍在微博上发声,贴出了大量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直指陶崇园是「长期被导师精神压迫致死」。13月26日凌晨两点半,陶崇园突然从床上坐起,叫醒睡梦中的室友李锐,「我呼吸很困难,快要说不出话了」。随后,陶崇园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陶母得知儿子身体不适,提出要来看看儿子,却被陶崇园拒绝,「你早上再来吧」。紧接着,王攀也接到了陶崇园的电话。听到陶崇园说自己身体不太舒服,王攀让室友李锐接电话,「你们立刻把他送去医院」。两通电话结束后,陶崇园对室友说自己好了很多,不想去看医生,转身上床睡觉。李锐回忆,早晨5点左右,他依稀听到陶崇园下床的声音,起来后发现陶崇园不在床上,出门寻找无果。5点14分,他拨通陶崇园的电话,询问他的去处, 陶崇园称自己在厕所,李锐说:「我在两边厕所都找了,没有看见你。」之后陶崇园便说话支支吾吾,李锐没听清他在说什么,让他赶紧回来。十几分钟后,陶崇园回到宿舍,却没有马上上床睡觉,而是一直在椅子上坐着。之前一直在宿舍等待的室友由于太困,便先上床睡觉了。再次醒来时,李锐听到宿舍楼下的哭声,见陶崇园不在床上,他心里一紧,「陶崇园出事了」。监控视频显示,6点18分,陶崇园走出宿舍楼,在食堂前面的长廊里和赶来的母亲交谈。陶母回忆,陶崇园当时说:「心里很难受,感觉怎么都逃脱不了王攀的控制。」简短交谈过后,两人起身离开长廊,于6点31分消失在监控画面中。陶崇园发在家庭群里的信息,表示自己很苦 图片源微博「陶崇园姐姐」直到7点27分,再次出现在监控画面中的陶崇园向宿舍方向跑去。陶母说,陶崇园当时说要回宿舍拿本书,察觉到陶崇园异常的她赶紧小跑跟着他去宿舍。还没等她进入寝室楼内,只听一声巨响,陶母便看见儿子躺在了血泊之中。陶母迅速扑到儿子身上,大声呼救,随后现场围观同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8点左右,救护车来到现场,陶崇园被送往陆军总医院。抢救过程中,陶崇园家人和武汉理工大学领导陆续赶到医院。中午时分,王攀来到医院。据陶萍说,王攀到病房后「没有流露出一点伤心的样子」。她当场质问王攀:「你不该跟我弟道歉吗?你没有一句说法吗?」陶母见到王攀,情绪激动,对着王攀大喊:「王攀,你还我儿子命来!」不到10分钟,王攀便离开了医院。2事发之后,陶崇园家属为讨要说法,曾多次联系校方和警方。据陶萍30日所发微博,校方坚称与学校无关,警方调查后排除他杀可能,无法立案。3月28日中午,校方代表来到家属所在宾馆,称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出于人道主义可以支付5万元抚恤金。陶崇园家属方拒绝了这个提议。当天下午两点左右,陶崇园家属及部分高中同学前往武汉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拉横幅的方式来「讨个说法」。横幅还没完全展开,大约三四十个学校保安等人围住了陶崇园家属及高中同学,并强行收走横幅。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其中一名高中同学受伤严重,经医院检查有轻微脑震荡。自事发当天在医院出现后,王攀始终没有露面,不久又开始正常上课。3月31日中午,一份名为《陶崇园和我》的声明流传到了陶崇园家属手上,该声明署名为王攀,写于28日晚上。在该份声明中,王攀表示「作为陶崇园本科生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自以为)和他感情极深者,我悲痛欲绝」。王攀称陶崇园生前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和「不良症候」,在交往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认为家人和导师反目不是一个好选择。从大一开始,王攀就担任陶崇园的班主任,两人一直关系密切。2012年陶崇园加入王攀创办的C&D足球队,并一直担任主力,后来成为了足球队队长。大二时,陶崇园获得了其他同学所没有的机会——进入了由王攀担任所长的控制与决策研究所。本科时,陶崇园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2015年获得了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的资格。王攀希望陶崇园能留下来在其手下读研,承诺每年补助陶崇园五千元生活费,并优先推荐其去国外读博或做访问研究。最终,陶崇园放弃去华科读研,成为了王攀的研究生。王攀对陶崇园的书面承诺 图片源微博「陶崇园姐姐」王攀和陶崇园矛盾的爆发点发生在2017年10月份。热爱科研工作的陶崇园一直希望能在更大的平台发展,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将来做一名大学老师。当时,陶崇园就读博事宜向国外导师咨询,被告知「需要研究生导师同意才能接收」。得知这个消息后,陶崇园对朋友说:「读博没戏了。」聊天记录显示,王攀发现陶崇园有出国读博的打算后,曾对陶崇园说:「到我办公室来谈一次,我保证不伤害你。」 陶萍称,在陶崇园读研期间,王攀对此前推荐其出国读博的承诺只字不提,反而多次表示希望陶崇园继续留在他手下读博。得知自己出国读博无望,陶崇园便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去年11月,正值校招高峰期,陶崇园应聘中国银联成功,计划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试图留陶崇园在自己手下读博的王攀发现陶崇园找工作的事后,要求陶崇园退出此前正在准备的重要国际会议筹备组,离开研究所,辞去足球队队长一职,并将陶崇园从多个群中踢出去。陶崇园所在的「C&D足球队」由武汉理工大学控制与决策研究所所长王攀组建 图片源于网络33月27日,陶崇园的高中同学宋浩接到电话,得知了陶崇园去世的消息,当天上午11点就赶到了武汉,「想要见他最后一面」。在他赶到之前,已经有多位高中同学前来帮忙,并在27日早上拿到了陶崇园的电脑。打开电脑后,陶崇园的高中同学周彦锋发现了他生前留下了一个名为「王攀的精彩操作集锦」的文件夹。看完陶崇园保存的截图后,他又用电脑登录了陶崇园的QQ,仔细翻看了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名为「管账」的文件夹显示,陶崇园生前管理着研究所和足球队的经费,还包括王攀个人的饭费和部分账务往来。而从周彦锋后来整理的聊天记录得知,陶崇园从2016年开始帮王攀送饭,基本上每天都送。王攀常常会点名要吃某某餐厅的具体菜品,还严令禁止陶崇园迟到,敲门也有特定规则。陶萍说:「送饭的事我们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会有这么频繁。就在22号中午,弟弟还跟我吐槽,自己又在给王攀送饭,觉得又苦又累。」陶崇园在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但这些奖学金大部分成为了王攀的研究所和足球队的经费。聊天截图显示,陶崇园不止一次将奖学金部分捐给研究所,后期甚至全部捐出。2016年,陶崇园获得何文蛟教授奖学金6000元,全数捐给了研究所。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周彦锋还发现,C&D足球队的经费也都来自于陶崇园等队员们的捐赠。曾在武大就读的宋浩回忆,早在本科期间,每次他们聚会,不到8点,陶崇园就以导师让他过去为由早早离开。起先大家没有在意,后来次数多了,大家就问陶崇园是怎么回事,陶崇园只说是去导师家中做家务。大量聊天记录显示,陶崇园几乎每晚八九点都要去导师家,如果有事还得提前请假,周末也不例外。26日事发之后,有知情人向家属透露,去王攀家里做家务的远不止陶崇园一人,在本科期间,王攀班上大部分班委都被叫去过做家务。另外,像「眼镜找不到了」,王攀也会把陶崇园叫到家里。王攀在《陶崇园与我》的声明中称,「做家务」是他们独特的语言系统,主要是面对面的交流。宋浩觉得很「可笑」,因为据他所知,王攀曾要求做家务的学生行跪拜礼,还要向他的鞋子磕头。除此之外,王攀经常在晚上找陶崇园聊天,让陶崇园评论自己的文章或言论,陶崇园的回答基本上是赞美,还有「向您学习!」等。聊天常常持续到深夜12点左右,只有陶崇园反复说自己困了,王攀才会结束对话。最令家人无法容忍的是,王攀曾多次让陶崇园叫他「爸爸」。早在2016年12月,王攀向陶崇园展示其他学生称呼他为爸爸的聊天记录,王攀将那名同学称作陶崇园的哥哥,并要求陶崇园向哥哥学习,说出那六个字——爸我永远爱你。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 图片源微博「陶崇园姐姐」周彦锋整理电脑时还发现,陶崇园的电脑中有一个单独文件夹,里面只有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高校性侵的论文。记者曾试图联系王攀,截止发稿,王攀仍未作出回应。记者也曾联系上王攀研究所和足球队队员,他们均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3月31日,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澎湃新闻称,3月26日,本校一名研究生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反馈。目前,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均未找到。警方在事发当天表示不能立案,在31日上午到宾馆对陶崇园家人做了笔录,之后仍未立案。3月26日,陶崇园的遗体被运往武昌殡仪馆。陶萍表示,「我们只希望能为弟弟讨回公道,让王攀在弟弟火化时来给他道歉」。(注:应受采访人要求,文中陶萍、李锐、宋浩、周彦锋、刘伟均为化名 / 张效广、张庆博、李天涯、朱润华对本文亦有贡献。)没看够?
文/芝麻侃教育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乱,最近人的心里也颇不平静。疫情复扰,东三省、北京市、河北省等地转为“中高风险地区”。考虑到在校大学生们的健康安全,不少高校调整了放假安排。教育部、教育厅先后部署,学生们开始错峰离校。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明确表示:家住“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建议寒假不离校,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春节也有些不同寻常。大学生离校可是,正在这个时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布了一则通知:给予两位在校研究生通报批评。原因是这两位研究生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私自前往河北省。为此,很多网友表示:你们考虑过后果吗?大学生离校中国地质大学两位在校研究生私自前往河北省特殊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不少高校制定了相关的防疫制度,详细地规定了出入校门和请假的流程。可是,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位在校研究生,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分别私自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邢台市。并且,在学校排查行程时,这两位学生也没有及时上报。为此,学校决定给予这两位研究生全院通报批评,并责令深刻检查。不少网友表示:处罚得有点轻。他们认为尽管这两位研究生前往河北省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但是也应该履行学校的请假制度,在排查的时候也应该及时上报,因为瞒报的话势必会带来更多不可控的风险。无独有偶,石家庄藁城有三人无视地区规定,在已知藁城为“高风险”地区的情况下,私自前往晋州市,结果在晋州被强制隔离。大学生离校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其他人负责出入校门、请假制度繁琐,前往地区是“低风险地区”,这不应该成为在校大学生未请假而私自出入校门的理由。一方面,繁琐的请假制度是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低风险地区”有可能会转为“中高风险”地区。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普通市民,不仅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应该学会为其他人负责,因为在很多事情面前,“想当然”很有可能会酿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遵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充分理解老师们的工作。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不建议大家外出。确需外出的学生也应该履行相应的请假手续,另外也应该及时上报行程。特殊时期,人人有责,遵守规定,为自己负责,同时也应该为其他人负责!往期精彩这些学生寒假不回家!教育厅发布新通知,网友:第一次在学校过年研究生遇上“佛系”导师,读研也能很有趣,网友:你知道的太多了考研人的寒假:还在傻傻地等待初试成绩?这四件事应尽早“办妥”读研和读大学的区别,这几张图讲明白了,网友:怪不得硕士待遇好
3月26日早晨7点半,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坠下身亡。事件发生后,陶崇园的亲友在网上公布了部分死者生前的聊天记录,并认为其死因与导师王攀对他的长期压迫有关。被网友和媒体广泛关注的聊天记录包括,导师王攀命令陶崇园为其办理种种生活琐事,要求每晚8点到其家中,甚至让喊他“爸爸”。这让人联想起,前不久西安交大的一个博士生的类似遭遇。那位最终选择自杀的博士生杨某,同样被在聊天记录上发现,其导师周某经常要求其帮自己浇花、洗车、打扫办公室、拎包、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为什么导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会在这些个案中呈现为畸形的权力关系?为何受到压制的学生没有正常的解决渠道而只能一忍再忍?为什么类似案例屡见不鲜?怎样才可能扭转这样的局面?畸形权力关系的冰山一角尽管导师压迫学生的事屡见不鲜,但陶崇园之死仍触目惊心。一处本该哺育莘莘学子的园地,却成为畸形权力关系的乐园。陶崇园之死,再一次将高校导师制度的问题摆在台面,但这种畸形关系不仅仅存在于高校之中,要改变它,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陶崇园的导师是王攀,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教育部科技奖励网络评审专家。种种头衔,不胜枚举。当悲剧还未发生时,外人以为陶王二人关系融洽。陶崇园不但为导师做家务、打理足球队,还将数千元的奖学金捐给研究所。甚至,在事后公开的截图中,陶崇园要喊王攀“爸爸”,说:“爸我永远爱你。”陶崇园姐姐在微博上公开的陶崇园生前与导师的聊天记录。可在悲剧发生后,陶崇园经历的煎熬才为公众所知。为了招揽陶崇园,导师王攀曾许诺为前者推荐留学生读博,可临近读博,他又威胁学生,必须在他手下读博,否则无法毕业。而当陶崇园准备找工作,王攀也要横加威胁。读书期间,陶崇园一直隐忍,对亲人,也只是云淡风轻提及此事,可以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弱,更谈不上矫情。而悲剧发生后,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导师王攀在群里发出公告:“从即刻起,研究所新招成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通过心理测试。”校方给家属的反馈则是:1、初步认为学校和导师无责;2、已经请了律师走法律程序;3、出于人道会给予5万元安抚金。陶崇园之死揭开的高校师生权力关系,在年初的北航陈小武事件中也有体现。2018年1月1号女博士罗茜茜实名举报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此事在当时成为社会热点,据媒体报道,陈小武的滥权行为在校内人尽皆知,但他的学生们敢怒不敢言,毕竟,如果高校女学生要举报一位学者或行政官僚,不但关乎她的学业,还要赌上她的声誉。在追责系统不完善的今天,高校女性要维权,难度巨大。在MeToo运动活跃的年初,北航陈小武事件有一个相对积极的反馈,但更多高校学子的悲剧说明——事情远未到乐观的地步。人们异口同声呼吁加强家督,但监督机制的缺席只是表象原因,许多高校是能监督,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因为教育资源分化、学术垄断积重难返,高校很难会因为学生的人格尊严受辱,就得罪圈内名流学者、官僚,他们要保持学院的招牌。在高校,基于人情的“护短”十分普遍。站在学生眼前的不只是一位导师,还有他身后庞大的人情网络。同时,权威之所以有恃无恐,更因为社会上有一种观念保驾护航。还记得发生于西安的寒门博士之死吗?那是今年年初的事,新闻报道:“29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因在读博期间不堪来自导师非学术上的压力而自杀身亡。”在读博期间,杨宝德除了专业研究之外,还要替导师“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甚至为其熟人女儿做家教、陪老师吃饭、帮老师挡酒,以至于他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背负巨大压力,最终决定自杀。在他自杀后,除了惋惜之声,以作家六六为代表的一种声音也引人注目。六六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个村娃,自视甚高。俺们跟师,出门拎包抱着杯子,鞍前马后办入住,洗洗涮涮海生怕师父不满意。人哪!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所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生前的聊天记录,除了生活琐事,其导师还曾表示杨的女友与他“不配”。《红楼梦》说“心冷意冷口冷”,用到这里却也贴切。实际上,六六的说法看似惊奇,却根植于不少导师、领导的观念中,他们成长的环境影响了他们对青年人的评判,他们认为要求学生端茶送水洗衣服也是学做人的一部分,是行业内的规矩,他们过去怎么过来,就希望年轻人再经历一遍,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那些反抗的学生,在他们眼里,就成为“不会做人”的代表。在过去,师生间的平衡,需要道德作为约束力量,因为僵硬的典章制度、法律条文,无法对师生生活照顾地事无巨细。在一些模糊地带,就需要双方自行解决。的确,大部分老师秉持师德,对学生给予帮扶,学生出于感激之心,也愿意在自身义务之外对导师做出更多贡献。但在陶崇园及杨宝德的事件中,导师要求学生做的事,明显已经超过了学术领域。诸如维护足球队、洗衣服、陪酒等事,跟学术都没有关系。身为老师要明白一点——学生可以有帮助老师之私念,但老师决不可存有此心。这种额外帮助,本不属于学生义务。所以孔夫子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今天的老师尊尚孔子,这句话应该铭记在心。这一点上,文学博士张向荣在《师道尊严就是师生的人格平等》一文中说得很明白。撼高山易,撼观念难陶崇园式的悲剧不独发生于校园,更弥漫在整个社会中,它未必是以死亡的面目被人关注,更可能是心理的创伤,经年累月,成为受害者内心的疤痕。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校方愿意给予导师那么大的权力?为什么一次次的高材生悲剧之后,状况依然如故?事实上,这种畸形的权力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每个角落,它可以以不同面目出现在不同圈子里。在高校,是学生喊导师做爸爸,不但论文署名让给导师,还要给导师端茶送水做家务;在文学圈,是新生的作家要给权威评论家送礼,坐在权威奖项席位的评委,更是拜山头的重灾区;在影视圈,是年轻女演员给导演们表演才艺,表演还不够,还得去家里做客;以及,一次次陪领导参与饭局,供人消遣,以公事之名,行滥权之实。寒门生活在一个人情的大染缸里,像《远大前程》的皮普突然来到大伦敦,一时摸不着北。在这个染缸中,身处下级的人,顾及人情,哪怕上级做出逾越规则之事,也要三缄其口。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的晋升通道被牢牢掌握在上级手里,他们在圈子里的人脉和声誉,都与上级有关,他们就不得不做出妥协,不到忍无可忍,就保持慈眉善目。《远大前程》作者: [英] 狄更斯译者: 王科一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5月中国人强调隐忍,凡事能忍则忍,不能忍,也要调和折中。这种隐忍哲学,在古代是做臣子的学问。做臣子,就要把君主当父亲一样对待,自己不是儿子,便是儿媳妇,凡事担君之忧,不可有一己之私,家里出事了,也要关起房门,不可外扬家丑。这种臣子哲学,在清代发扬到极致,所以有了汉臣张廷玉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有了想做奴才而不得的人。如今,大清亡了,但这种臣子哲学,却流行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领导被当作父亲一样呵护着,部门里的人打交道,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真出了事,就要小心翼翼包着。一件华美的衣裳,破了个洞,仆人想的不是修复它,而是假装没看见这个洞,还要说:“真美,真美。”所以,陶崇园悲剧发生后,有人说要加强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笔者保持谨慎。要提防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成为换汤不换药的隐忍哲学。更重要的是,不从根子入手,不改变畸形的权力关系,仅仅对学生做心理干预是杯水车薪。当此之际,更需要运用舆论的力量,利用外部的言论,扣响铁屋子的大门。撼高山易,撼观念难。社会观念不变,约束一个王攀,也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鲁迅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遍揽当今校园,怯者俯拾皆是。而象牙塔,是这个社会的冰山一角。限制导师权力,要如何施行现在,大众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限制导师的权力,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可是,怎么限制,怎么保护,如果要落实,势必要谈到具体问题。是成立一个专门的监察小组,加强对导师的监督?可是,且不谈谁来成立、校方是否有此人力、资源建立和维持,如果真的新设立这种监察性质的小组,会不会让假公济私之徒,以监管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让本就官僚化严重的大学更加举步维艰?若真如此,势必对学术活跃造成巨大打击。这并不是不可想象的局面。在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之后,北航官方发布了对于陈小武的处理通报。以及,如果进一步约束导师的行为,相应提高研究生、硕士生的话语权,甚至鼓励后者自发检举导师违规行为,这样会不会引起“学术碰瓷”现象大面积发生,会不会使师生关系沦为互相仇视的关系?倘若舆论仅仅从学生的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对全局的把握,很可能矫枉过正,反而适得其反,不利于良性师生关系的重建。按理说,要最大可能避免师生冲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让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淡化到如本科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一样,上课、交作业,私事一概不过问,如此两相太平。但这不但不符合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容易让师生关系沦为机械的工作关系,我布置任务,你完成任务,彼此只有工作需要,没有感情。在中国大背景里,这很难想象,因为中国教育是很注重师承的,一位研究生冒头,很多人问他的第一句就是:“你的导师是谁?”圈子就这么点地方,你说出来,往往别人都有印象,你的导师是谁,甚至影响到他者对你的看法。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惺惺相惜、互相珍视,彼此不但为学术之友,在生活上也嘘寒问暖。导师为了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哪怕只是为了更深的传授自己的学问,也绝不会将与学生的关系局限于功课之中。有的时候,导师甚至会好心将学生推荐给刊物编辑,帮助学生发表作品,而这种帮助,本不在他义务里,学生感念于此,也会主动替老师分担工作。这是一种谙熟于心的相处方式,但也因为这种暧昧空间,留下许多争议。比如同门抱团、权力倾轧、人情高于学术本身等。但是,承认现状的合理部分,并不意味着默许陈规,今天象牙塔里的悲剧,已经说明这种反思、改良高校导师制度很有必要。需要商榷的是,要怎么改?才能在保障学生人格尊严的同时,不损学术竞争力。才能够尽量避免学术人才外流他校。如果只是某一院校限制导师权力,导师完全可以择机跳出这座象牙塔,令寻他处,大显身手,在这个人才争夺战白热化的时局,高校是不敢冒这个风险的。高校看重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社会名望,看中他掌握的关系网,所以才会容忍导师的一些龃龉。也许,只有由国家部门牵手,制定一个面向国内所有院校的方案,才能应对这一问题。但是,这个方案即便有人酝酿,要真正出台,必将阻力重重。也许,公众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陶崇园式的悲剧还会一次次发生,短期内局面不会改变。完善制度、转变观念是一条漫漫长路,过程中,我们甚至会面临西西弗斯式的困局,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事后看来,那些看似无用的努力,最终恰恰推动了制度与观念的改良。环境看似铁板一块,仍有周旋的夹缝,陈小武事件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例子。在改善高校师生关系这件事上,同样可作如是观,而我们这些看客首先能做的,就是面对陶崇园之死这样的悲剧,打破沉默、积极思考,不要视而不见。(来源:新京报)
01引子每年到了考研冲刺阶段,总会有各种打着“内部资料”、“考研院校内部关系”、“绝对保过,不过不要钱”、“有关系,绝密冲刺班”等幌子的考研“骗子”。(图片来自网络)其实,只要是动脑想一想,就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考生“病急乱投医”,一不小心就被骗了。最后落得个钱财空了,考试心态也崩了的结果。每年到了考研冲刺阶段,总会有各种打着这不,就快要考试,#武汉大学#就在其研究生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提醒消息。告诫各位报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考生多留心眼,别被骗了。不少考生表示,武汉大学的这波操作,着实让人倍感暖心。(图片来自网络)02真暖心!武汉大学发布2021年研究生招生提醒武汉大学在其研究生官方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武汉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提醒》的通告。表示:2021年研究生考试临近,社会上某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为维护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防止广大考生利益受到侵害,武汉大学作出以下郑重提醒: (图片来自网络)【1】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始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生政策,从不举办考试招生辅导等相关活动。【2】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始终严格遵照教育部规定程序和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研究生考试招生过程中,不会以任何名义向考生收取所谓预录取等其它费用。请各位考生不要轻信“包过”之类的虚假信息,谨防招生诈骗。(图片来自网络)【3】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将通过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武汉大学招生信息网等官方网站发布。请考生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如有疑问,可直接向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咨询。并且给出了办公室电话。03结论对于武汉大学在考前公布这样的提醒消息,不少网友表示,武汉大学不愧是国内知名大学,在很多细节方面都很为考生着想。不得不为武大点赞!(图片来自网络)不少网友也表示,现在的考研骗子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忽悠。不知道各位网友有没有遇到过考研的一些骗子呢?欢迎留下你的答案!
致一直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小小的粉笔就是你的双手,描绘出了你心中的蓝图。上课的铃声就是你征程上的冲锋号角,一路走来把汗水抛在身后。你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你也会为差等的学生耐心的讲解,这全都是你的孩子,你舍不得把哪一个拉下。为了孩子你废寝忘食,为了孩子你鞠躬尽瘁,为了孩子你把心都给了他们。就是这样,你把自己燃烧起来,就是这样你把光明留给大家,你无怨无悔,你甘心付出!事件的经过: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某距离他26岁的生日还有两天,在宿舍五层坠楼身亡,警方调整结果排除他杀,不予立案。事发前,他曾向家人抱怨研究生导师王某对他各种控制,令他困扰。家属在陶某的电脑中发现了一个名为“2018毕业资料”的文件夹,里面保留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所有与王某有关的聊天记录和邮件往来。记录显示,导师王某曾长期让陶某送饭,打车、买车票、叫醒起床、私人工作等,并干预其出国读博、找工作等。两人的聊天记录还显示,王攀曾要求陶某叫他“爸爸”。4月7日下午,目前陶某父母和学校已经达成协议,将陶某尸体火化,接下来,他们会立即启动法律程序,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撤销王某的教师资格,并视情况及时提起对王攀的诉讼。校园事件,屡禁不止,虽然这些涉事教师都受到了惩罚,但是整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让整个教师引以为戒。个人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处罚力度不够。也就是说,法律意识根本没有深入教师个体的脑中,师德他们常在法律底线之下,做出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人格的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ZAKER 媒体腾讯新闻一2018 年 3 月 26 日早上 7 点半,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的一幢宿舍楼里恸哭声起。302 室的康锐惊醒过来,下意识地向一号床的位置望了望,心头顿时一紧," 陶崇园出事了 "。这天早上,来自武汉本地的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他的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分钟前还坐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就这样无可挽回地离开了。前一天夜里,陶崇园踩着寝室门禁的点回到寝室。他看了一会儿手机,关上寝室的灯,上床休息。在室友看来," 他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好像比平时沉默。"然而,3 月 26 日凌晨 2 点半,陶崇园突然从床上翻身而起,下床后打开了寝室的灯,拉了拉室友高勇的床单," 我感觉自己快没有呼吸了,像是要说不出话来 "。高勇从被窝里探出头,看着不安的陶崇园,告诉他," 我能清楚听见你说话的声音 "。随后,陶崇园告诉室友:" 我心里有事,出不来了。" 室友们提出送他前往医院,但被拒绝。母亲在这个时候接到了陶崇园的电话。陶崇园称自己 " 身体不太舒服 "。挂断这通电话之后,陶母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学校看望儿子。接着,陶崇园又拨通了导师王攀的电话。室友们回忆,通话结束之后,陶崇园回到了床上。高勇说,自己在凌晨 5 点左右曾醒过一次,发现陶崇园不在床上。前往厕所寻找无果后,高勇打电话给陶崇园,询问其去处," 他当时回复我说自己去厕所了,我告诉他我去厕所找过了,他就支支吾吾也不愿意告诉我。" 于是,高勇劝陶崇园," 早点回来 "。而陶崇园具体是什么时候回到寝室,室友们都不清楚。6 点 18 分,陶崇园带着手机走出宿舍楼,在篮球场旁边见到了一早赶来的陶母。在监控录像里,母子二人就近坐下聊天大约半个小时,随后起身往另一个方向走,因位于摄像头死角,录像缺失了 50 分钟。母亲告诉界面新闻,聊天的过程中,陶崇园向她倾诉:" 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 想到儿子 6 月就要毕业,母亲尝试安抚他。" 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陶崇园回了一句 " 不用了。"随后,陶崇园称随后自己要回寝室拿本书,便向着宿舍楼小跑过去。7 点 30 分,陶崇园从宿舍楼顶纵身一跃。在身后追赶到楼下的母亲未能阻止悲剧。看见躺在血泊里的儿子,她脑袋 " 嗡 " 地炸开,愣住了。二前夜听闻弟弟身体不适,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的陶晓也一早赶往武汉理工大学。从母亲那里听到弟弟死讯后,陶晓 " 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 "。在陶晓眼里,弟弟一向积极乐观,热爱运动,阳光健康," 他从小到大就没让家里操过心,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一直都是我们家里的骄傲 "。不久前,陶崇园还和朋友一同去滑雪,跑马拉松。在出事的前一天,陶崇园还照常去球队参加了训练。" 别逗了,他那么积极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自杀?" 陶崇园的高中同学陈申 3 月 26 日晚上得知此事后,觉得 " 同学和自己开了个玩笑 "。曾与陶崇园同桌过的他一直记得陶崇园的善良。" 他高中时成绩就非常优秀,但是一点都不骄傲。我们读大学之后,我有段时间遇到困难急需用钱,他当即就借给我了,真的非常乐于助人。" 当晚陈申就从外地赶回武汉,陪伴陶崇园的家人。27 日早上,陈申将陶崇园的电脑从宿舍取出,并发现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遗失。陶晓曾与学校保卫处多次交涉此事,学校反复表示未找到。3 月 28 日,学校表示手机已关机,无从寻找下落。而在陶崇园的笔记本电脑里,留下了几个整理好的文件夹,其中一个文件夹被陶崇园命名为 " 王攀的精彩操作 ",里面保存着许多张他与王攀的对话截图与其他学生谈及王攀的截图。还有一个文件夹中则收藏了一篇关于高校性骚扰的论文。翻开这些截图的那一瞬间,陶晓感觉血液一股脑涌上来," 我们虽然听陶抱怨过王攀,但从不知道事情有这么严重 "。王攀是陶崇园的研究生导师,据陶晓介绍,他 " 五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他可能是有一点亲情缺失吧。" 陶崇园的一名学弟说。大量的聊天记录显示,王攀多次要求陶崇园帮自己买饭,并且常常具体到出发时间、地点与饭菜品种,例如 " 请你 18:20 出发到茶餐厅帮我买一份香菇肉丝,一份黄瓜木耳鸡蛋,一份饭,送到我家。" 据陶崇园的大学好友张辰透露,王攀每月会将饭钱和科研所的资金等交由陶崇园保管," 就像是把陶崇园当作自己的管家,光是给他管钱就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陶崇园还怎么做科研?"在陶晓的记忆中,弟弟确实经常帮王攀买饭,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 2 月 22 日,当天王攀又一次要求陶崇园为自己买饭。由于下雨,陶崇园迟到了," 他就让陶崇园给他作揖道歉。谁能忍受?"另外,王攀常常要求陶崇园在晚上去他家做家务,陶崇园如果有事需要晚到或者不去,还需要向王攀请假并请求批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在每两周一次的家庭聚会,陶崇园也会在晚上八点前离开。" 陶晓说。据陶晓了解,王攀不仅仅会叫陶崇园去自己家做家务,也要求过其他同学," 他是有选择性的,只会叫班委,而且都是男生。" 但是," 其他同学都是偶尔去,陶崇园几乎每天都要去 "。另所有人都感到难以接受的是,从 2016 年 12 月开始,王攀要求陶崇园叫自己 " 爸爸 "。根据聊天截图,王攀曾反复让陶崇园 " 坦坦荡荡地说出那六个字。"而那六个字则是 " 爸我永远爱你 "。高勇和康锐曾因为和陶崇园是室友关系,曾多次与王攀一起吃过饭,在他们眼里 " 王攀老师以前在学术上还有很有成就的,其他方面接触不多也不是很了解 "。然而,在饭桌上,他们并未听陶崇园与王攀以父子相称。" 他也从来没有和我们提起过这回事。" 康锐说," 但是如果我的导师让我叫他爸爸,我可能会觉得恶心吧 "。三陶崇园与王攀相识于大一,当时王攀是陶崇园的班主任。" 陶崇园在大二时转班,因为学习优秀,又和王攀一样喜爱足球,慢慢和王攀关系熟悉起来。" 张辰说。据高勇了解,在陶崇园本科期间," 王攀确实为陶崇园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机会,因为本科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的,但是陶崇园在本科时一直留在王攀的实验室 "。在那个时候," 陶崇园对王攀的评价确实还不错。" 陶晓说," 但是到后来,这样的评价就越来越少了。"" 以前他还经常到我住的地方吃饭。" 陶母有些激动," 之后和我儿子关系闹僵了,也没敢再来 "。据家属介绍,2015 年,陶崇园被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王攀将陶崇园叫至家里谈话,并作出如果陶崇园留在其手下读研 " 读研期间,每年特别补助 5000 元生活费 " 和 " 优先推荐其到美国读博 " 的书面承诺。于是,陶崇园留在了本校。读研之后," 陶崇园的奖学金就都像是王攀的成果,都要由他来分配。" 陶晓的姐姐说。2016 年,陶崇园获得 6000 元 " 何文蛟教授奖学金 "。在 QQ 聊天记录中,陶崇园告诉王攀:" ‘何文蛟教授’奖学金已到账,按照之前说的,我应该将这 6000 元捐给研究所,望您审批。"但是,陶晓表示:" 我们没有看到王攀为陶崇园出国读博做出过任何努力。" 而这,也成为了日后陶崇园和王攀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弟弟一直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能去更好的平台深造,然后回国做个好老师。" 陶晓说,自己曾在解锁陶崇园的手机时,发现他设置的问题是 " 我的梦想是成为什么?" 而答案则是 " 老师 "。在陶崇园成为王攀的研究生之后,承诺迟未兑现。2016 年 10 月,陶崇园开始自己着手为出国读博做准备。2017 年 10 月,陶崇园联系上了国外的导师,却遭到了王攀的反对。" 我弟准备好申请出国读博的材料,跟王攀就相关事宜进行商谈,却不料王攀翻脸不认账,强行要把我弟留在其课题组读博。" 陶晓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2017 年 11 月,陶崇园从书柜里小心翼翼取出一个档案袋,将王攀在 2015 年立下的书面承诺摆在了一位室友面前," 他当时就说了一句‘王老师言而无信啊’。" 这是陶崇园第一次将承诺书拿出来。后来,陶崇园曾询问过校方,申请去国外读博是否一定要征得自己导师同意,在得到肯定意见后,他发消息给朋友;" 读博是没戏了 "。眼看着室友们也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陶崇园告诉陶晓," 那就‘曲线救国’,找工作吧。" 他在和朋友谈及此事时曾说道:" 树大了,地面上的看着繁荣,各种光环,道德加持,根下的很可怕。"在自学了一段时间编程之后,陶崇园签下了中国银联的工作。而他买下的托福书,还一直被他放在床头。陶崇园没想到却再次被王攀发现。这一次,王攀提出让陶崇园退出科研团队等一系列要求。陶崇园的室友都认为他是个非常自律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 他之前有段时间觉得自己个子不够高,还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学习拉升。" 对于这样的陶崇园而言,可能更难忍受王攀的故意贬低 " 你要两篇 SCI 论文有什么用呢?"" 就不要争优秀论文了,能良好就可以了。"陶崇园多次向家人吐露 " 承受不了 ",家人则劝慰他 " 再忍忍吧。能不翻脸就不要翻脸 "。四陶崇园去世之后,陶晓曾在医院和王攀见过一面," 不超过十分钟 "。陶晓在和学校反复交涉之后,强行要求学校把王攀带到医院面谈。3 月 26 日中午,王攀由保安护送着出现在病房。据陶晓回忆,王攀将双手背在后面,面对质问,他只说了一句 " 我和你弟弟关系很好,他是我的好学生。"" 他面无表情,甚至还像是带着微笑。" 陶晓在气愤之下,拉扯着王攀去看陶崇园。而王攀迅速在保安的护送下离开,回到学校照常上课。王攀的学生表示,陶崇园去世之后,王攀曾在多个学生群中转发大量有关抑郁症的文章刷屏,并提出研究所以后招人要先通过心理测试。3 月 31 日,网上传出一篇自称王攀的声明,文中提到:" 本文完成后,有迹象表明从某个时间点起,因为某些事,陶崇园对我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但是我对他的评价始终不变。"该文还讲述了王某采取各种针对性举措提升陶崇园身心状况。另外特别提到了两人交往过程中的 " 语言系统 ":" 我们均认为,我国古代的入室弟子模式和英国剑桥本科生导师制非常可取,于是我们长时间采取了晚上面对面交流 30+ 分钟的交流制,学术、个人经历、感悟无所不谈、海阔天空。当他问及如何给家里说这件事时,我们协商一致选用了‘到王老师家做家务’的这一回答。" 文中称,两人网上交流言论真真假假,有时看起来疾言厉色,实际上是心理学小测试。经多名王攀的学生证实,这的确是王攀所写。但王攀本人尚未回应。陶晓觉得 " 这样的声明可笑至极。"3 月 30 日,陶崇园的亲人和朋友将其尸体运至武昌殡仪馆。陶晓希望 " 火化的时候,王攀能够来向我弟弟道歉 "。武汉理工大学日前发布声明,针对此事成立专班调查。截至目前,界面新闻尚未联系到王攀。陶崇园安静地躺在了冰冷的殡仪馆,而一个名为 " 捡贝壳的小男孩 " 的文件夹,则安静地躺在了陶崇园的电脑里。那里面是陶崇园的自传,这本自传刚拟完一个大纲,就被永远地搁置了。本文整合自腾讯新闻等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坠亡。经过警方调查,认定陶崇园为自杀身亡,不予立案。3月29日,陶崇园姐姐发布微博,例举种种事迹,称其弟系因导师“精神压迫致死”,并指出校方态度不佳,“校方在与陶崇园家人的交涉中,声明校方和导师王攀均没有责任”。事件未盖棺定论,ZAKER超级话题聚焦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权威媒体对此事的观点。究竟该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The End —版权保护说明:ZAKER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本文来自ZAKER合作媒体,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