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晓玲:“城校共生”,催生更多“武汉学派”动荡湾

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晓玲:“城校共生”,催生更多“武汉学派”

长江网1月28日讯(记者黄征)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武汉应发挥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城校共生’,建好‘大学城’,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一主引领’‘做大做强’。”1月28日,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晓玲。记者彭年 摄胡晓玲是湖北省城乡规划专家库专家,曾主持武汉制造业空间布局规划、长江主轴文化轴规划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工作。什么是“城校共生”?她介绍,在大学层面,要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己任,发挥国际合作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同时,紧密联系城市,抓住城市发展带来的巨量科学研究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先机,依托城市深厚肥沃的创新土壤,创造多领域的“武汉学派”,前瞻性引领城市发展。在城市层面,要以更绿色、更国际化、更有特色的标准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市,以更开放、更文明、更有担当的城市文化为创新提供制度创新支撑和服务托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打造思想和知识应用的市场,以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包容大气、多元文化吸引优秀人才,为大学发挥引领科技创新作用提供更多用武之地。为此,胡晓玲建议成立创新联盟,可结合院士专家领衔创新的各项政策举措,建立由“大学(科研院所)+城市+产业界+权益人”组成的若干联合创新中心,如新兴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生态环境联合创新中心、历史文化联合创新中心、宜居城市建设联合创新中心、改革发展联合创新中心等,“这些创新中心要成为连接大学和城市的纽带,联系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桥梁”。她还建议,政府可组织高校师资力量,建立全要素、多平台、满足社会全生命周期的知识创新需求培训课程体系;推动城市与大学携手合作、相互成就,打造“双一流”的城市和大学,推动武汉迈入高质量现代化发展快车道。【编辑:张颖惠】

黄金城

罗志文带队到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协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0月16日,按照市局主要领导关于加强推进重点工作要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志文带队到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协调孝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听取了武规院关于孝感市级总规编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编制组关心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等系列问题提出建议。罗志文对加快推进市级总规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夯实基础。摸清中心城区发展现状,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打牢“双评价”“双评估”基础。二是加强交流。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机制。充分征求各地区意见,推动局系统内部形成共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形成规划合力。三是要深化研究。以底数底图为基础,立足本地自然和人文禀赋以及发展特征,体现新时代发展要求,深化专题研究,发挥孝感比较优势,找准城市发展定位、方向,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来源:孝感市自然资源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武汉新发现:后湖将为武汉市二环和三环之间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将后湖打造成为武汉市二环和三环之间最具有活力的地区,这应是整体谋划的发展方向。”在3月14日举办的“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对后湖地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重大部署,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重点新闻网长江网联合各区举办“武汉新发现”系列研讨会,挖掘区域新价值。活动首站走进江岸区,邀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同“发现后湖”。江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谭东升出席并讲话。据介绍,后湖片区辖后湖街道、塔子湖街道、丹水池街道、百步亭社区,区域面积35.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4万。 面向“十四五”,江岸区提出,将提质后湖产城融合示范区,优化片区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加大教育、交通、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导入现代商贸、文化体育、科创教育等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新板块。胡冬冬:后湖拥有四大核心发展潜力 可打造“最具活力地区”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对后湖片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胡冬冬提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湖片区从居住功能为主的综合组团,正在不断植入现代服务、都市工业、生态绿色、文化休闲等功能,逐步形成了一座宜居和谐的生态新城。“后湖片区的规划前景值得我们期待。”胡冬冬认为,目前,后湖片区拥有四大核心发展潜力,分别是区位优势、人口优势、交通优势和高等级服务设施集群优势。第一,具有15分钟的区位优势。在武汉市规划中,后湖片区位于城市重大功能区的交织区域,东临长江新区、南临二七滨江重点功能区,15分钟车程可抵达机场、国际会展中心、主城中心区等城市重要战略区域。在新的“一主四副”城市格局下,后湖片区具有承接主城功能转移,长江新城、临空副城带动的战略区位优势。第二,具有30万人的人口优势。规划中,后湖片区将成为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综合新城,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万5千人,具有活力的人口集聚将带来巨大的就业需求、消费需求、公共服务供给需求,这也是后湖商圈打造基础性保障和活力发展的核心驱动。第三,具有9轨23站的交通优势。伴随着武汉市地铁的深入实施,后湖片区将成为武汉二环线外轨道交通最密集、最发达的交通区域,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后湖商圈突破性发展的破题关键。第四,具有高等级服务设施的集群优势。后湖片区拥有市民之家、塔子湖体育中心,同时还有岱家山工业园、竹叶山商贸城等,将会形成高能级大体量服务模式、产业模式的集合,最终带动整个后湖区域的发展。 罗黎勇:后湖片区将成为武汉未来的一个新中心“坚定看好后湖片区的价值,这里将成为武汉未来的一个新中心。”融创中国华中区域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对投资后湖信心满满。罗黎勇认为,后湖的优势首先是交通优势,体现在“地铁成环”。武汉地铁12号线(在建中)作为首条和唯一的独立环线,绕行三镇、串联7个中心城区,武汉迎来“三镇成环”新时代;由于汉口环线凹陷,塔子湖作为内环能级扩张重要承载区,通过地铁12号线与其他区域形成强关联;通过地铁8号线,与武汉天地和武昌内环形成核心粘合,形成15分钟塔子湖高端生活圈。后湖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有大量的武汉城市级项目的布局,比如市民之家、长江传媒大厦、塔子湖的全民健身中心等。再加上市场供应的商业配套,如永旺和即将建设的沃尔玛。后湖不再是一个“睡城”,已经成为一个就业和人口聚集地。罗黎勇还提出了江岸区“黄金三角”概念,即以塔子湖全力建设的行政服务与生活商业区为顶点,与解放大道历史文化区、二七滨江金融商务区形成江岸区“黄金三角”,协同发展。任蒙:结合张公堤公园建设发掘后湖人文历史武汉文化学者任蒙提出,要结合汉口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深入发掘后湖片区的人文历史,整理展陈张公堤的历史文化,打造“张公堤文化带”。任蒙说,张公堤长达23公里,是我们这个城市一处宏大的历史遗迹,堪称“水上长城”,应该将其建造及防汛的历史加以收集整理,并展陈出来,让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了解我们城市重要的历史变迁。他建议加快启动张公堤江岸地段的府河湿地公园、岱家山文化园建设,连同已经建成的府河郊野公园,在后湖地区形成一个融自然风光与城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新景区,形成“张公堤文化带”。任蒙提出,还要发掘黄孝河历史变迁,恢复“黄孝河”纪念碑,留下这处历史记忆。戴昌林:地铁到后湖片区的密集程度在武汉很少见“地铁到后湖片区的密集程度,在武汉还是很少见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昌林十分看好后湖片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戴昌林说,后湖这些年的发展,在交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地铁建设已经成网,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和8号线都穿过后湖区域,未来还有21号线延长线。在道路交通这一块,后湖区域有二环线、三环线,给来往车辆进入这个区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戴昌林认为:“下一步,后湖片区可以从智慧城区和生态人文的角度推进。一是依托数据共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二是打造智慧交通体系,通过智慧管控,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 “大江大湖大武汉,还要精致,这个精致不仅指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包括智慧城市和环境生态。”戴昌林对后湖地区充满期待。区商务局:后湖片区还将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江岸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乃平坚定看好后湖片区的商业发展潜力。他介绍,按照江岸区构建武汉现代商贸中心的空间布局规划所打造的五大商圈里,后湖商圈是最年轻的一个商圈。后湖商圈属于大后湖范畴,包括后湖、塔子湖,大概在35平方公里,拥有65万人口左右的规模。目前,永旺等商业巨头带来活力,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商业状态也融入其间。张乃平说,后湖商圈的发展有三个特点,潜力巨大。一是后湖居住的人口在逐步攀升,不仅后湖片区的居民在商圈消费,这里也是新洲、黄陂人民来中心城区消费的首站,有利于吸纳消费人群;二是后湖地区社区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后湖街道汉广社区是商务部认可的湖北省唯一一家“10分钟便民消费商圈”。“我们将围绕便民商圈的打造,进一步进行复制和推广”; 三是后湖片区可开发利用的城中村产业用地达到130万平方米,便于吸纳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和教育体育休闲设施落地。张乃平说,还将进一步出台措施,包括加快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支持开展智慧商圈的建设,在汉口花园片区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做优便民商业服务,推动连锁便利店、蔬菜店建设,建设一批品种优的生鲜超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等等,以助推现代商贸中心打造,使后湖商圈更趋完善。区文旅局:后湖将打造“12分钟文体圈 建设人均2平米的文体设施” 读书、去博物馆、骑行郊野…….未来,后湖人会生活得更亲近自然、更有文化范。 江岸区文旅局局长肖美华深切表达:要将后湖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三园”:绿色生态公园、幸福生活家园、创业兴业乐园。肖美华介绍,未来后湖将打造12分钟文体圈,建设人均2平方米的文体设施,围绕塔子湖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引进举办大型赛事、会展以及文艺会演。利用军运会留下来的军运元素,打造周边旅游项目。后湖片区还将建设一个大型文化项目,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成总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预计投资8.6亿元。可以大大提升公共文化水平,丰富后湖片区文化活动。 同时,围绕后湖公园、府河郊野公园开展水上活动、3D自行车骑行等项目。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让后湖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园”:绿色生态公园、幸福生活家园、创业兴业乐园。后湖街:补齐“六缺”后湖已是宜居宜业之地“补齐‘六缺’,后湖已是宜居宜业之地。”江岸区后湖街道工委书记严松毅对后湖地区变化如数家珍。严松毅说,几年前,后湖地区有六缺:缺商业配套、教育资源、医疗配套、产业、道路、交通、绿化。经过几年发展,这些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第一,商业配套有永旺,“原来吃饭要到闹市区,现在很多朋友还特意到我们后湖来吃饭”。第二,教育资源,后湖街道辖区这几年新开了4家幼儿园,今年9月份有一所小学会开始招生,还有武汉二中后湖分部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入学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第三,医疗配套,市八医院就在汉口城市广场对面,今年年底将正式对外营业,会解决后湖、百步亭区域将近40万人口的就医问题。第四,产业,后湖有岱家山科创城,是全国的创业示范基地。第五,道路,后湖的轨道交通日益完善,现在后湖大道、兴业路、和谐大道到三环线这块,交通越来越方便。第六,绿化,后湖公园、府河郊野公园,都已经对外正式开放,现在后湖真正实现了宜居宜业。塔子湖街:当金牌“店小二”服务好企业和居民“塔子湖片区有五大优势!”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工委书记冷作军向与会嘉宾自豪地推介。冷作军介绍,塔子湖片区第一个优势是地域优势。塔子湖地区处临空港副城、长江新城和武汉中心城区的三角地带,塔子湖街道有地铁3号线、6号线、8号线穿过,还有正在建设的地铁12号线,交通非常便捷。第二个是区位优势。塔子湖片区有新长江传媒大厦文旅体企业总部基地、武汉市级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塔子湖体育中心、华中交易中心,以及江岸区唯一的经济开发区,市民要办事,要办证,要投资,要运动,都可以到塔子湖来。第三个是发展优势。塔子湖街道现在是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两年三年以后预计会有超过20万的常住人口,塔子湖地区的工地多、开发商多、高楼大厦多、新建的道路多,具备未来发展的潜力。第四个是宜居优势。塔子湖片区有永旺商业中心,还计划引进沃尔玛旗舰店。以塔子湖体育中心为基础,还将引进大型赛事。塔子湖将实现从从购物、娱乐、运动到投资的全产业链。第五个是服务优势。我们将把营商环境打造好,当好金牌“店小二”;要把城市环境管理好,让居住品质更高;把交通规划好建设好,让出行更方便。片区各级机关干部将下沉到社区,和志愿者一起,为辖区的企业、居民服务好。(长江日报-长江网 记者叶军 余坦坦 李尔静 余淮 摄影 杨涛 吕诗文)

姬莓

武汉新发现丨“走进江岸,发现后湖”,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重大部署,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融创作为本次唯一受邀的企业参与“武汉新发现”系列研讨会。与在场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共同“发现后湖”,探寻未来发展的新航向。江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谭东升出席并讲话。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融创中国华中区域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分别作主旨发言。分论坛上,武汉文化学者任蒙、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昌林,江岸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乃平,江岸区文旅局局长肖美华,江岸区后湖街道工委书记严松毅、塔子湖街道工委书记冷作军,分别围绕“文化铸魂”“宜居宜业”两个主题展开讨论。“大后湖片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与新城区枢纽,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江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谭东升在发言中肯定了后湖片区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他表示,在后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推进“三基地三园区”建设,即建设长江传媒文旅体企业总部基地、创立方智慧双创示范基地、城市文体康养基地和华中出版文化产业园、岱家山数字科创产业园、文化活力家园。江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谭东升研讨会上发言图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在研讨会中分享了他对后湖片区发展前景的观点:“后湖片区拥有四大核心发展潜力,分别是15分钟区位优势,30万人的人口优势,9轨23站交通优势,高等级服务集群优势。”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湖片区从居住功能为主的综合组团,逐步形成了一座宜居和谐的生态新城。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研讨会上发言图融创中国华中区域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坚定看好后湖片区的价值。融创中国华中区域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研讨会上发言图罗黎勇认为,后湖的优势首先是交通优势,体现在“地铁成环”。武汉地铁12号线(在建中)作为首条和唯一的独立环线,绕行三镇、串联7个中心城区,武汉迎来“三镇成环”新时代;由于汉口环线凹陷,塔子湖作为内环能级扩张重要承载区,通过地铁12号线与其他区域形成强关联;通过地铁8号线,与武汉天地和武昌内环形成核心粘合,形成15分钟塔子湖高端生活圈。示意图后湖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有大量的武汉城市级项目的布局,比如市民之家、长江传媒大厦、塔子湖的全民健身中心等。再加上市场供应的商业配套,如永旺和即将建设的沃尔玛。后湖不再是一个“睡城”,已经成为一个就业和人口聚集地。罗黎勇提出了江岸区“黄金三角”概念,即以塔子湖全力建设的行政服务与生活商业区为顶点,与解放大道历史文化区、二七滨江金融商务区形成江岸区“黄金三角”,协同发展。示意图罗黎勇还提出放眼大汉口,汉口主城与长江新城起步区、东西湖区所在的板块,形成一个大扇形;武汉大道与地铁8号线贯穿扇形,形成汉口中轴,塔子湖地处大汉口地理重心,汉口中轴中点。所形成的这个扇形,未来将核聚汉口强劲势能,驱动武汉蓬勃发展。示意图回顾融创六年发展,华中区域从后湖起家,从公园壹号一期、二期、三期,到融公馆一期、二期,持续重仓布局后湖板块,看好其发展,认可其价值。今年更是推出与公园壹号一脉相承的公园大观,也是后湖板块少有的单地块近百万项目。必将助力后湖人居、商贸、发展更上一步。融创与后湖未来紧密联结,以百万方的规划与投入,激发城市内在生命力,共同迈进更美好,更长远的未来。武汉文化学者任蒙提建议加快启动张公堤江岸地段的府河湿地公园、岱家山文化园建设,连同已经建成的府河郊野公园,在后湖地区形成一个融自然风光与城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新景区,形成“张公堤文化带”。武汉文化学者任蒙研讨会上发言图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昌林说,后湖这些年的发展,在交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地铁建设已经成网,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和8号线都穿过后湖区域,未来还有21号线延长线。在道路交通这一块,后湖区域有二环线、三环线,给来往车辆进入这个区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戴昌林认为:“下一步,后湖片区可以从智慧城区和生态人文的角度推进。一是依托数据共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二是打造智慧交通体系,通过智慧管控,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昌林研讨会上发言图江岸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乃平表示:后湖是江岸区五大商圈里最年轻的商圈,永旺等商业巨头带来活力,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商业状态也融入其间,同时,将进一步出台措施,包括加快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支持开展智慧商圈的建设,后湖商圈更趋完善。江岸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乃平研讨会上发言图江岸区文旅局局长深切表达:要将后湖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三园”:绿色生态公园、幸福生活家园、创业兴业乐园。未来后湖将打造12分钟文体圈,建设人均2平方米的文体设施,围绕塔子湖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引进举办大型赛事、会展以及文艺会演。后湖片区还将建设一个大型文化项目,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可以大大提升公共文化水平,丰富后湖片区文化活动。江岸区文旅局局长肖美华研讨会上发言图“补齐‘六缺’,后湖已是宜居宜业之地。”江岸区后湖街道工委书记严松毅对后湖地区变化如数家珍。严松毅说,几年前,后湖地区有六缺:缺商业配套、教育资源、医疗配套、产业、道路、绿化。经过几年发展,这些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江岸区后湖街道工委书记严松毅研讨会上发言图“塔子湖片区有五大优势!”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工委书记冷作军向与会嘉宾自豪地推介。冷作军介绍,塔子湖片区第一个优势是地域优势。塔子湖地区处临空港副城、长江新城和武汉中心城区的三角地带,塔子湖街道有地铁3号线、6号线、8号线穿过,还有正在建设的地铁12号线,交通非常便捷。实景图第二个是区位优势。塔子湖片区有新长江传媒大厦文旅体企业总部基地、武汉市级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塔子湖体育中心、华中交易中心,以及江岸区唯一的经济开发区,市民要办事,要办证,要投资,要运动,都可以到塔子湖来。实景图第三个是发展优势。塔子湖街道现在是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两年三年以后预计会有超过20万的常住人口,塔子湖地区的工地多、开发商多、高楼大厦多、新建的道路多,具备未来发展的潜力。实景图第四个是宜居优势。塔子湖片区有永旺商业中心,还计划引进沃尔玛旗舰店。以塔子湖体育中心为基础,还将引进大型赛事。塔子湖将实现从从购物、娱乐、运动到投资的全产业链。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工委书记冷作军研讨会上发言图第五个是服务优势。我们将把营商环境打造好,当好金牌“店小二”;要把城市环境管理好,让居住品质更高;把交通规划好建设好,让出行更方便。片区各级机关干部将下沉到社区,和志愿者一起,为辖区的企业、居民服务好。融创作为与大武汉共建共荣的品牌房企,于武汉深耕六年之际,以总建面约近百万方城市综合体——融创公园大观,在大汉口二环主城之上,积极参与城市、区域共建发展。示意图融创公园大观,融创华中2021战略回归作品,包括高端改善住宅、商业、LOFT等多元化业态规划,公建化立面、城市地标建筑群、纯板楼设计、全民通透产品;与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塔子湖体育中心)一路之隔,拥揽三地铁、中一路站地铁枢纽;建筑面积约95-125㎡近百万方封面巨筑

肖统

我骄傲,我是城市规划师

规划师是谁?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登上高楼大厦试着去看见这座城市更远的将来试着去贯通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03:06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云从事城市规划一线工作20年来,主持或参与的近50个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及省优秀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奖。其中,《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武汉市全域新洲乡域空间体系实施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20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时任武汉规划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的汪云,接到了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规划选址紧急救治防疫医院的任务。从中午十一点半开始,她组织技术人员,搜集研究相关医院选址特点及规模模式,查找标准传染病医院的相关规范和用地规模;同时组织拟写文字、制作图纸。短短一个小时内,一个综合总规、交通、市政各方面的规划方案就初步完成,下午三点紧急送交武汉市委市政府。到大年三十凌晨一点半,汪云和同事们还完成了防疫医院红线范围图、权属图及规划控制图等必要的图纸,为设计施工图制作及开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云 前后只用了短短五个小时时间,在作规划选址这个任务的工作上是非常创纪录的事件,方舱医院选址为整个打赢疫情阻击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凭借我们平时的专业积累,能够在紧急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很快速地做出响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比较坚实的技术支撑,我们感到非常骄傲。近年来,汪云主持或参与了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法生态城规划等工作,她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助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2019年,地空中心与联合国人居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市妇联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的指导下,承担完成了“武汉市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规划的基础导则”一系列的规划研究工作。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云 我们在这些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在工作方式上采用了国际化的编制组织模式,在规划理念上秉持着国际化的规划理念,希望向国际宣传和推荐我们武汉这些具有特色的地方经验的和做法。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汪云对城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眼光,她喜欢去现场调研考察,在自己私人旅游出行期间,也更多地关注所到城市整体的形象风貌、特色区域、新空间亮点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汪云认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就是要找到历史承载的功能区,并且在整个城市发展的空间里去给它做一个精准的定位。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云 作为一个从事规划的一线工作的职业规划师, 我们是这个城市的守护者。当我们日后再来看我们的这些作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描绘的蓝图能够变成现实,会觉得非常自豪和骄傲。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责编:张馨月融媒体记者:王晨 周炜 通讯员:王芳 振芳 韩婧编辑:章婷婷

纷而封哉

武汉启动编制《疫后重振规划》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通讯员严晗)5月21日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该市已启动《疫后重振规划》编制工作,并召开全国专家咨询会,将用一整套规划方案的形式推动武汉重振复苏。今年武汉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月下旬,该市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谋划,立即着手组织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等机构,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等业界顶尖团队,正式启动了《武汉市疫后重振规划》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在梳理、回顾武汉疫情全过程后认为,该市在疫情期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应急保障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城市运行管理、基层社区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短板。为此,《重振规划》设计了五项专项规划,分别从医疗卫生、应急防灾、智慧社区、健康城市、经济重振等五个方面,推动全市“健康重塑、社区重治、经济重振、智慧重树”,从而补短板、强基础、树信心。5月20日,10余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视频形式参加该规划的专家咨询会,一致对《规划》的编制工作表现了肯定,并就具体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内容,尽早颁布出台,支持武汉疫后重振工作。

内省

武汉新发现:后湖将成为武汉市二环和三环之间最具活力地区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14日讯(记者叶军 余坦坦 李尔静 余淮 摄影杨涛 吕诗文)“将后湖打造成为武汉市二环和三环之间最具有活力的地区,这应是整体谋划的发展方向。”在2021年3月14日举办的“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对后湖地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分论坛发言现场。 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重大部署,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重点新闻网长江网联合武汉各区举办“武汉新发现”系列研讨会,挖掘区域新价值。活动首站走进江岸区,邀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同“发现后湖”。“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分论坛发言现场。 据介绍,后湖片区辖后湖街道、塔子湖街道、丹水池街道、百步亭社区,区域面积35.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4万。面向“十四五”,江岸区提出,将提质后湖产城融合示范区,优化片区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加大教育、交通、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导入现代商贸、文化体育、科创教育等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新板块。胡冬冬:后湖拥有四大核心发展潜力 可打造“最具活力地区”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冬冬对后湖片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胡冬冬提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湖片区从居住功能为主的综合组团,正在不断植入现代服务、都市工业、生态绿色、文化休闲等功能,逐步形成了一座宜居和谐的生态新城。“后湖片区的规划前景值得我们期待。”胡冬冬认为,目前,后湖片区拥有四大核心发展潜力,分别是区位优势、人口优势、交通优势和高等级服务设施集群优势。第一,具有15分钟的区位优势。在武汉市规划中,后湖片区位于城市重大功能区的交织区域,东临长江新区、南临二七滨江重点功能区,15分钟车程可抵达机场、国际会展中心、主城中心区等城市重要战略区域。在新的“一主四副”城市格局下,后湖片区具有承接主城功能转移,长江新城、临空副城带动的战略区位优势。第二,具有30万人的人口优势。规划中,后湖片区将成为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综合新城,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万5千人,具有活力的人口集聚将带来巨大的就业需求、消费需求、公共服务供给需求,这也是后湖商圈打造基础性保障和活力发展的核心驱动。第三,具有9轨23站的交通优势。伴随着武汉市地铁的深入实施,后湖片区将成为武汉二环线外轨道交通最密集、最发达的交通区域,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后湖商圈突破性发展的破题关键。第四,具有高等级服务设施的集群优势。后湖片区拥有市民之家、塔子湖体育中心,同时还有岱家山工业园、竹叶山商贸城等,将会形成高能级大体量服务模式、产业模式的集合,最终带动整个后湖区域的发展。罗黎勇:后湖片区将成为武汉未来的一个新中心融创中国华中区域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 “坚定看好后湖片区的价值,这里将成为武汉未来的一个新中心。”融创中国华中区域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对投资后湖信心满满。罗黎勇认为,后湖的优势首先是交通优势,体现在“地铁成环”。武汉地铁12号线(在建中)作为首条和唯一的独立环线,绕行三镇、串联7个中心城区,武汉迎来“三镇成环”新时代;由于汉口环线凹陷,塔子湖作为内环能级扩张重要承载区,通过地铁12号线与其他区域形成强关联;通过地铁8号线,与武汉天地和武昌内环形成核心粘合,形成15分钟塔子湖高端生活圈。后湖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有大量的武汉城市级项目的布局,比如市民之家、长江传媒大厦、塔子湖的全民健身中心等。再加上市场供应的商业配套,如永旺和即将建设的沃尔玛。后湖不再是一个“睡城”,已经成为一个就业和人口聚集地。罗黎勇还提出了江岸区“黄金三角”概念,即以塔子湖全力建设的行政服务与生活商业区为顶点,与解放大道历史文化区、二七滨江金融商务区形成江岸区“黄金三角”,协同发展。任蒙:结合张公堤公园建设发掘后湖人文历史武汉文化学者任蒙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武汉文化学者任蒙提出,要结合汉口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深入发掘后湖片区的人文历史,整理展陈张公堤的历史文化,打造“张公堤文化带”。任蒙说,张公堤长达23公里,是我们这个城市一处宏大的历史遗迹,堪称“水上长城”,应该将其建造及防汛的历史加以收集整理,并展陈出来,让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了解我们城市重要的历史变迁。他建议加快启动张公堤江岸地段的府河湿地公园、岱家山文化园建设,连同已经建成的府河郊野公园,在后湖地区形成一个融自然风光与城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新景区,形成“张公堤文化带”。任蒙提出,还要发掘黄孝河历史变迁,恢复“黄孝河”纪念碑,留下这处历史记忆。戴昌林:地铁到后湖片区的密集程度在武汉很少见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昌林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地铁到后湖片区的密集程度,在武汉还是很少见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昌林十分看好后湖片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戴昌林说,后湖这些年的发展,在交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地铁建设已经成网,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和8号线都穿过后湖区域,未来还有21号线延长线。在道路交通这一块,后湖区域有二环线、三环线,给来往车辆进入这个区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戴昌林认为:“下一步,后湖片区可以从智慧城区和生态人文的角度推进。一是依托数据共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二是打造智慧交通体系,通过智慧管控,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大江大湖大武汉,还要精致,这个精致不仅指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包括智慧城市和环境生态。”戴昌林对后湖地区充满期待。区商务局:后湖片区还将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江岸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乃平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张乃平坚定看好后湖片区的商业发展潜力。他介绍,按照江岸区构建武汉现代商贸中心的空间布局规划所打造的五大商圈里,后湖商圈是最年轻的一个商圈。后湖商圈属于大后湖范畴,包括后湖、塔子湖,大概在35平方公里,拥有65万人口左右的规模。目前,永旺等商业巨头带来活力,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商业状态也融入其间。张乃平说,后湖商圈的发展有三个特点,潜力巨大。一是后湖居住的人口在逐步攀升,不仅后湖片区的居民在商圈消费,这里也是新洲、黄陂人民来中心城区消费的首站,有利于吸纳消费人群;二是后湖地区社区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后湖街道汉广社区是商务部认可的湖北省唯一一家“10分钟便民消费商圈”。“我们将围绕便民商圈的打造,进一步进行复制和推广”;三是后湖片区可开发利用的城中村产业用地达到130万平方米,便于吸纳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和教育体育休闲设施落地。张乃平说,还将进一步出台措施,包括加快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支持开展智慧商圈的建设,在汉口花园片区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做优便民商业服务,推动连锁便利店、蔬菜店建设,建设一批品种优的生鲜超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等等,以助推现代商贸中心打造,使后湖商圈更趋完善。区文旅局:后湖将打造“12分钟文体圈 建设人均2平米的文体设施”江岸区文旅局局长肖美华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读书、去博物馆、骑行郊野…….未来,后湖人会生活得更亲近自然、更有文化范。江岸区文旅局局长肖美华深切表达:要将后湖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三园”:绿色生态公园、幸福生活家园、创业兴业乐园。肖美华介绍,未来后湖将打造12分钟文体圈,建设人均2平方米的文体设施,围绕塔子湖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引进举办大型赛事、会展以及文艺会演。利用军运会留下来的军运元素,打造周边旅游项目。后湖片区还将建设一个大型文化项目,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成总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预计投资8.6亿元。可以大大提升公共文化水平,丰富后湖片区文化活动。同时,围绕后湖公园、府河郊野公园开展水上活动、3D自行车骑行等项目。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让后湖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园”:绿色生态公园、幸福生活家园、创业兴业乐园。后湖街:补齐“六缺”后湖已是宜居宜业之地江岸区后湖街道工委书记严松毅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补齐‘六缺’,后湖已是宜居宜业之地。”江岸区后湖街道工委书记严松毅对后湖地区变化如数家珍。严松毅说,几年前,后湖地区有六缺:缺商业配套、教育资源、医疗配套、产业、道路、交通、绿化。经过几年发展,这些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第一,商业配套有永旺,“原来吃饭要到闹市区,现在很多朋友还特意到我们后湖来吃饭”。第二,教育资源,后湖街道辖区这几年新开了4家幼儿园,今年9月份有一所小学会开始招生,还有武汉二中后湖分部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入学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第三,医疗配套,市八医院就在汉口城市广场对面,今年年底将正式对外营业,会解决后湖、百步亭区域将近40万人口的就医问题。第四,产业,后湖有岱家山科创城,是全国的创业示范基地。第五,道路,后湖的轨道交通日益完善,现在后湖大道、兴业路、和谐大道到三环线这块,交通越来越方便。第六,绿化,后湖公园、府河郊野公园,都已经对外正式开放,现在后湖真正实现了宜居宜业。塔子湖街:当金牌“店小二”服务好企业和居民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工委书记冷作军在“武汉新发现·走进江岸 发现后湖”研讨会上发言。“塔子湖片区有五大优势!”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工委书记冷作军向与会嘉宾自豪地推介。冷作军介绍,塔子湖片区第一个优势是地域优势。塔子湖地区处临空港副城、长江新城和武汉中心城区的三角地带,塔子湖街道有地铁3号线、6号线、8号线穿过,还有正在建设的地铁12号线,交通非常便捷。第二个是区位优势。塔子湖片区有新长江传媒大厦文旅体企业总部基地、武汉市级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塔子湖体育中心、华中交易中心,以及江岸区唯一的经济开发区,市民要办事,要办证,要投资,要运动,都可以到塔子湖来。第三个是发展优势。塔子湖街道现在是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两年三年以后预计会有超过20万的常住人口,塔子湖地区的工地多、开发商多、高楼大厦多、新建的道路多,具备未来发展的潜力。第四个是宜居优势。塔子湖片区有永旺商业中心,还计划引进沃尔玛旗舰店。以塔子湖体育中心为基础,还将引进大型赛事。塔子湖将实现从从购物、娱乐、运动到投资的全产业链。第五个是服务优势。我们将把营商环境打造好,当好金牌“店小二”;要把城市环境管理好,让居住品质更高;把交通规划好建设好,让出行更方便。片区各级机关干部将下沉到社区,和志愿者一起,为辖区的企业、居民服务好。【编辑:江婧】【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招聘

中心简介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地空中心)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拥有土地规划甲级、城乡规划甲级“双甲”资质,主要承担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法规等研究工作。现有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地理信息、法律等专业技术人才18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工程师90余人,硕博研究生占全员的65%以上。拥有省、市各类专家6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2人。2015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联合国人居署授予中心“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培训基地”,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平台。 武汉地空中心秉承“公益为魂、市场为补、创新技术”的服务理念,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以接轨全球的科研合作为动力,打造立足于武汉本土、为社会提供智囊服务的公益型研究机构,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新型智库。近年来,33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际和国内各级奖项,其中3次获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颁发的国际规划界最高奖“规划卓越奖”,获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3项,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项,获国家级其他奖项32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武汉地空中心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与阿凯迪斯、夏邦杰、SOM、AECOM、欧博迈亚、日建等国际顶尖事务所密切开展合作,并选派大量业务骨干开展中长期出国培训,拓宽国际化视野,服务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武汉地空中心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紧密,先后开展了亚洲首个“国际场所营造周”活动,以及“武汉城市繁荣指数研究”、“东湖绿道规划”、“武昌昙华林得胜桥历史建筑空间”、“江汉区公共空间改造”等一系列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系列示范项目合作。2020年4月,受联合国人居署邀请中心共同编撰“中国城市与乡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武汉指南”,向国际社会尤其是正在饱受疫情影响的城市和社区分享武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经验,并在联合国人居署官网上正式向全球发布。 武汉地空中心以“践行公益、协作共进、团结向上、开放活力”为主旨,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尼泊尔灾后援建规划、援藏、援疆、精准扶贫等公益事业。其中完成的《必都城市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5)》、《吉尔蒂布尔市城市发展规划(2018-2035)》得到住建部、尼泊尔必都市和吉尔蒂布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招聘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享有公民权利;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端正,愿意履行本单位工作人员义务,遵守本单位工作纪律;3.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条件;4.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5.具有适应岗位要求、正常履行职责的文化程度、专业或技能条件和工作能力。不接受以下人员应聘:1.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治安处罚,正在处分(罚)期间;2.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司法调查或经济审计的;3.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公职人员或因违纪被单位辞退的;4.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5.现役军人、非应届的在校学生;6.未能与原单位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7.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可不受理应聘的人员。招聘岗位01规划编制岗岗位职责:(1)参与规划设计、规划研究等项目编制工作;(2)数字城市规划专业的人员还需协助完成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技术理论创新等领域的科研课题项目。岗位要求:(1)城乡规划、建筑类、生态规划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注册资格、中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者可适当放宽至本科;专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数字城乡规划、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等;(2)熟练运用GIS、PS、CAD、OFFICE等工具软件;(3)对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汇报、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职责:(1)围绕自然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管理、行政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重点问题开展政策法规研究工作;(2)承担法治风险评估工作。岗位要求:(1)法学、行政法、环境法、刑法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3)熟悉自然资源和规划行业相关知识;熟悉国家行政法方面各项法律法规;(4)具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风险管控意识;(5)对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汇报、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职责:(1)协助软件编码实现,移动端项目的编码、重构、测试、发布、升级、维护等工作;(2)协助系统完成后技术支持,跟进用户反馈问题;(3)负协助系统安全性漏洞扫描及修复,定期进行系统代码和部署站点备份。岗位要求:(1)地理信息工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熟悉ArcGIS、超图等GIS平台产品和相应二次开发知识,掌握JavaScript、CSS、.Net等相关技术,熟悉JQuery、Vue等前端框架,掌握SQL Server等数据库软件的设计和开发;(3)对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汇报、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02博士后科研助理岗岗位职责:(1)协助武汉地空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开展科研工作;(2)协助基于Smart3D、PhotoScan等商业软件实现实景三维建模;(3)协助三维场景语义识别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岗位要求:(1)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方向主要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三维场景语义识别;(2)熟练运用Smart3D、PhotoScan等工具软件,具备深度学习程序编写经验;(3)对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和研究,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汇报、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职责:(1)协助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开展武汉市城市社区规划和治理相关科研工作,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文章撰写、组织访谈等。(2)协助开展科研交流和国际合作事务。岗位要求:(1)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方向主要城市社会学方向;(2)熟练运用GIS,SPSS,AI等城乡规划和社会调查类专业软件;熟练操作EXCEL等办公软件;(3)有在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4)对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和研究,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汇报、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薪酬待遇 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工资体系参照武汉市事业单位工资体系管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以及绩效工资,并缴纳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工作用餐,节日物资,慰问,定期体检等完备的福利。提供出国培训、交流机会。方式及程序(一)招聘时间以上招聘岗位将采取分批次、分专业进行考试,笔试面试时间为2021年1月-3月,具体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二)投递简历方式欢迎大家踊跃报名,请将您的简历发送至中心邮箱(hr_office@wlsp.org.cn),不详之处请来电咨询。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3月5日(三)联系方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55号电话:027-82788743(8:30-12:00,14:30-17:30) 传真:027-82788745(24小时)邮箱:hr_office@wlsp.org.cn联系人:付老师、杨老师(18627780955)(四)招聘方式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将采取线上和线下考试相结合,分批次分专业的方式进行。每位考生只能选择一个岗位中的一项专业参加考试。此次招聘考试主要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地理信息系统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将增加机试环节。(五)招聘程序报名和资格审查:应聘者请在http://www.wlsp.org.cn/网站下载应聘表格和承诺书,请务必提供完整、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所填报信息一经确认提交不得修改,提供虚假信息者,将取消报考资格。资格审查。根据招聘条件、岗位需求等,对应聘者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入围笔试人员。笔试: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规划专业以理论和设计能力为主,其它专业以理论为主,地理信息系统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将增加机试环节。笔试前将会逐一电话确认,请保持手机畅通。面试:根据笔试成绩确定考核面试资格。考察及体检:根据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考察人选。中心统一安排考察人选在指定机构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执行。公示:根据考察和体检结果,研究确定拟聘人员。中心将对确定的拟聘用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聘任: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新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招聘考试疫情防控须知(一)考生参加线下考试时,需出示湖北健康码和大数据行程码,为绿码且健康状况正常,经现场测量体温正常(37.3℃以下)的考生可正常参考试。(二)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生可采取线上考试1.正处于隔离治疗期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隔离期未满的密切接触者;2.考前14天内有国(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考生;(三)未能配合属地完成隔离观察、健康管理或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的国(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四)考生考试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但在接受身份验证时须临时摘除口罩。(五)考场及候考区域已备有酒精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品。考试期间,考试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并自觉服从考场工作人员管理。考场负责人视情况安排到备用隔离场地,或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送往医院进行医治。(六)线上考生通过视频方式考试,自备可视频的手机或电脑等设备,考前与信息部对接将设备调试正常。*以上公告之解释权归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所有。来源:武汉土地空间规划- END -从事测绘地信你需要了解的300个专业术语城市规划中的GIS应用,远比你想象的强大!ArcGIS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事转企!这一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勘察测绘研究院已通过公司化改造合并戳原文,更有料!

事若不成

武汉多角度规划品质生活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居民在家门口购物。居民在家门口亲水游玩。居民在家门口赏景休闲。居民家门口的绿色生活。居民家门口的文娱生活。城市有品质,发展才有吸引力,人民才有获得感。中共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城市建设要向更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导向发展,让武汉市民在城市内享受更多生活便利、文化福利、生态红利,从居民的基本保障、品质生活、艺术熏陶等方面全面提升武汉人的生活品质。对此,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做出响应,从宜居城市和乡村振兴两方面推进打造高品质生活,完善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积极推进全域乡村规划。在围绕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这一主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这座英雄的城市整装再出发、奋进新征程发出动员令。宜居城市■ 养老:每个社区均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武汉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8年底,武汉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按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年化”,这促使武汉的养老规划要顺应需求、提前谋划,让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结合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案例,规划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至2035年,达到“9046”的养老服务比例结构,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4%的老人享受社区养老,6%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当90%的老人为居家养老时,意味着对全市居家养老的设施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规划师介绍,居家养老主要依托社区级养老设施,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及部分提供日托服务的社区养老院,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料、文化体育、医疗康复、餐饮娱乐等功能,其中规划新建的社区每个配置1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半径为步行10分钟以内即500-1000米。为完成这一目标,我市规定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养老服务用房,以此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我市还规划在汉口、武昌、汉阳各布局1处市级社会福利院;各行政区布局一处500张以上床位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每5-10万人布局1处床位不少于100张的居住区级养老设施;每3-5万人布局1处床位不少于30张的社区级养老设施。■ 教育: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近入学我市正在实施的是2014年市政府审批的《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年)》,规划要求小学服务半径约在500米左右,中学服务半径约在1000米左右。目前,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规划师介绍,新一轮中小学专项规划关注的核心是在全市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主要原则是补足新增居住用地学校缺口,实现优质均衡的小学、中学布局体系;完善上版规划已布局的区域,保障小孩就近入学、方便入学;紧扣教育发展的国策和适龄人口发展趋势,提升用地标准和服务半径;加强学校实施的细节研究,全市建设一批普通高中领航学校,并在各区重点建设1-2所特色高中,打造20所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高中。该规划师在描述未来中小学生受教育的场景时提到,按照规划,我们将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充足的就学空间,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为武汉市建设国际知名的科教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储备人才。他特别提及,全民公平教育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医疗:建设一批国家医学中心,中心城区打造10分钟医疗急救圈每一次危机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和发展,本次新冠疫情也引发了规划师们的反思。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2月,规划部门就组织开展现行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实施评估,制定疫后重振规划,同时启动新一轮面向2035年的全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我们总结到,过去城市留白弹性空间较少,难以应对不确定事件。设想如果未来在医院附近多留些绿地,突发疫情时就可以就近建设应急救治设施,以节约时间救助更多人。”在此背景下,武汉首先要补短板,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设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平台,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水平;同时要织密基层医疗卫生网,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规划师介绍,近十年武汉年均增长医疗卫生用地260余亩、床位5000余张,截至2019年,武汉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达8.59张,这一数字远高于北京(5.73张)、上海(6.07张)、广州(6.54张)等一线城市,而在新一轮规划中,更明确了全市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不低于0.7平方米。武汉还将集中打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环同济协和国家综合医学中心这2个代表全国顶尖水平的医学中心,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龙头名院,创建国家级专科疾病诊疗中心,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确保每个副城、新城组群至少建设1所高标准的三甲综合医院。■ 体育:具备承办奥运会能力,规划全民休闲健身带按照国家体育强国梦的战略,武汉将着力打造健康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名城。规划提出,至2035年,武汉将具备承办奥运会能力,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不低于0.8平方米,各区落实1个标准体育场、1个综合体育馆、1个标准游泳馆、1个体育公园的建设目标。为丰富市民的体育休闲生活。我市还规划在中心城区、车都、光谷、盘龙城布局承办全国乃至亚洲综合性运动会的主要场地;沿长江、汉江、三环线构建3条全民建设带;以郊野公园建设为契机,形成郊野体育休闲环;在街道层面形成12分钟文体圈。其中郊野体育休闲环最具想象空间。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规划师介绍,郊野体育休闲环将利用现有的六大生态绿楔的生态空间,结合武汉地域特色,在滨江、临湖、临山、沿路等区域,按照每区1-3个体育主题公园标准,布局船艇、航模、路跑、伞翼、赛车等“水陆空”户外专业体育休闲空间,让市民不出城也能享受各种户外运动的快乐。■ 文化:预留国际性大型活动空间,构建三级文化设施体系按照规划,至2035年武汉博物馆(含美术馆、纪念馆)和剧院(含音乐厅)将达到0.8所/10万人,并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体验区,预留应对国际性大型活动的空间,构建“市级文化功能战略区—区级文化中心—社区文化设施”三级文化设施体系。其中,我市将在市域层面构建国际一流的文化战略功能区;布局谌家矶、杨春湖、四新、关山、阳逻、刘店、吴家山、常福、纸坊等9处区级文化中心和邾城、前川、蔡甸、纱帽等4处区级文化副中心;按照服务人口4万-6万人的标准,配置街道(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按照服务人口1万人左右的标准,配置社区(乡村)社区文化活动站,方便市民在家门口感受文化生活。乡村振兴推进村湾集并盘活农村资源武汉制定全域乡村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功能正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魅力多元转变,乡村发展也由原来的补齐短板向全面振兴转变,规划部门也提早谋划,由乡村建设规划转向全域规划。日前,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做出了详细介绍。■ 合理用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市约3/4的国土面积、1/4的人口在乡村地区,村湾分布呈现显著的数量多、面积小、分布散特征,存在着大量空心村,部分偏远村湾还存在交通不畅、设施不全的现象,若每个村布局相同的基础设施既不现实,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规划师介绍,建设集约乡村、推进村湾集并是盘活农村资源,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带动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手段,是全市谋划乡村空间顶层设计。村湾居民点划分为控制型、扩新型和保留型三类,对人口较少、生活不便的低效零散村湾采取建设控制,并推动其向周边大型村湾或镇区集并;对扩新建设的村湾统筹考虑原村湾改造建设与迁入村民的安置,全面提升村湾设施配套与服务水平;对现状条件较好、未来不进行撤并的村庄保留并整治,改善村庄环境和面貌。同时注重自然景观和传统村落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进行保留保护。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乡村集并并非一刀切,原则上是将户数少于50户,现状人口少于100人的低效零散村湾向周边大型村湾集并,在集并过程中也会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 每个新城区建设2-3个郊野公园未来的乡村将告别“脏、乱、落后”的既有印象。我市全域村庄规划提出将统筹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公厕革命以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针对不同村庄类型,对扩新型的村湾根据人口规模集中配套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公厕等基础设施;对于保留型村湾按照生活需求,以生态化建设为原则,对各类基础设施进行补充与改善,同时对村湾整体风貌进行整治提升。本轮乡村地区规划还将以田园功能单元为主体,以功能小镇为支点,促进乡村品质功能提升,助推实现乡村振兴。每个田园功能单元面积不小于20平方公里,主要有三种类型:农业生产单元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区域,促进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郊野公园单元依托山林、农田林网、河流湖泊等,打造集生态保育、科普观赏、郊野游憩等多功能的休闲游憩空间;田园综合体单元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是乡村新空间。规划还要求,每个新城区建设2-3个主题鲜明的郊野公园。依托木兰山、将军山—道观河山系打造北部“郊野公园+山地旅游”群;依托梁子湖、鲁湖、沉湖—索河水系,打造南部“郊野公园+湖区休闲”群;沿外环线打造“郊野公园+主题休闲游憩”群,建设一批复合型郊野公园和美丽乡村发展带。■ 乡村未来将发展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城市人口消费升级催生了多样化的需求,未来的乡村也会孕育出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届时村湾变景点、农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乡村也将实现田园般的品质生活。据了解,村庄规划将进一步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田园功能单元的基础上,将村庄建设与旅游项目相结合,逐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工作,将产业项目、乡村旅游等与村湾整治改造进行捆绑发展。在规划编制中,规划人员也将因地制宜,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文化延续性。比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以修复和保护为首要任务,适度发展文化旅游,彰显荆楚文化内涵;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庄,坚持高标准规划、统一开发,开拓高端民宿市场,提升市场化经营服务水平,彰显武汉山水风貌、滨江滨湖文化内涵。文/王亚欣 图/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提供

其废起也

武汉启动编制《疫后重振规划》,设计了五项专项规划

记者5月21日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该市已启动《疫后重振规划》编制工作,并召开全国专家咨询会,将用一整套规划方案的形式推动武汉重振复苏。今年武汉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月下旬,该市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谋划,立即着手组织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等机构,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等业界顶尖团队,正式启动了《武汉市疫后重振规划》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在梳理、回顾武汉疫情全过程后认为,该市在疫情期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应急保障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城市运行管理、基层社区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短板。为此,《重振规划》设计了五项专项规划,分别从医疗卫生、应急防灾、智慧社区、健康城市、经济重振等五个方面,推动全市“健康重塑、社区重治、经济重振、智慧重树”,从而补短板、强基础、树信心。5月20日,10余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视频形式参加该规划的专家咨询会,一致对《规划》的编制工作表现了肯定,并就具体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内容,尽早颁布出台,支持武汉疫后重振工作。(来源:湖北日报)责编: 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