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热干面、小龙虾、蛋糕、辣条……人们能随时随心享用美食,离不开安全和健康的守护。怎么吃才健康?如何解决产业难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来教你。1月9日,记者走进武汉轻工大学,探寻该学科是如何守护舌尖的安全,努力做好健康的践行者。师生科研。学校供图美食守护者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辣条是垃圾食品吗?老百姓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不卫生、防腐剂多是很多人对辣条的刻板印象,其实辣条属于经过调味的挤压面制食品,不能与垃圾食品划等号。”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学东教授介绍,学院与湖南省玉峰食品实业有限公司针对辣条生产环境不佳、添加防腐剂以及高油高盐、产品品质稳定性较差等产业共性问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了行业内首条GMP辣条生产车间,开发出低油低盐、无防腐剂添加的“麻辣王子”等健康型辣条系列产品,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辣条“翻身”成为营养健康食品。像这样受邀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的情况,在该学科比比皆是。该学科用速冻技术,通过中央工厂来冷冻面团,让仟吉配送链更稳定,产品质量显著提升,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王学东教授课题组与常青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攻关,解决了热干面工业化生产及湿面绿色保鲜、口感提升等产业共性难题。王宏勋、陈季旺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攻关,攻克了小胡鸭产品的保质保鲜问题。李庆龙教授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就与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使产品和生产技术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公司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民营食品高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学校供图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背后是粮食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攻关。2020年5月,武汉轻工大学的“农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学院拥有程水源、周坚、何东平、丁文平、张维农、何静仁、祝振洲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培养本硕毕业生一万余人。2014年,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该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该专业被遴选为首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出国交流。学校供图理论与实践结合 做好大健康践行者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突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进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关心国家粮食安全,关注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食用植物油感官评价标准一直是个空白,制定花生油、芝麻油感官评价标准,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油脂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任何东平教授介绍说,早在2013年,学院就和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牵头起草花生油和芝麻油感官评价方法,之后顺利填补了我国食用油感官评价标准空白。中国油脂博物馆展览设计方案审定会。学校供图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稻米油,联合主办国际稻米油科技大会、建设中国油脂博物馆……该校抓住小小一滴油不断“较真”,已是社会公认的油脂研究方面的知名高校,现有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据学院院长丁文平教授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武汉轻工大学的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也是该校成立最早、投入建设资源最多的学科。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是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为核心,构建以“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相关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产业----“万岁产业”,关乎国计民生。食品,承载人类营养与健康,关乎大众美味与安全!前不久,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的"稻米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成果评价会上,武汉轻工大学何东平教授代表项目组做的成果汇报,通过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成果评价。这一项科研成果,使米糠制油利用率从5%提升到45%,开发的谷维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实现了米糠的高值化利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事实上,在“大食品”安全领域,武汉轻工大学一直积极探索,发展越来越好。拥有大宗粮油精加工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科专业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凭着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武汉轻工大学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学术实力不断增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 “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国家双万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湖北省双万一流专业建设点。值得一提的是,武汉轻工大学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合作。每年都会选派并资助优秀学生赴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大学游学,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合作,每年公费派遣优秀学生赴欧美留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出国就读于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世界百强、英国一流的顶尖名校,升学率达55%,在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首屈一指。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莘莘学子,专业知识扎实,能力超凡,每年都会上演一场招聘会上“抢人”的一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近30%的毕业生到世界五百强益海嘉里集团、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正大集团等单位就业。还有众多学子从这里考入985高校研究生,成为企业家、知名学者等人生赢家。武汉轻工大学食品与工程专业实力不言而喻,适合考生报考和选择。关注“大学深度解读”,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深度解读!
“粮仓满,天下安”,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国民生计的基础环节。2020年12月5日,由武汉轻工大学、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主办的首届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武汉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粮食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汇集于这座“九省通衢”的城市,共同讨论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相关事宜。武汉轻工大学作为曾经隶属于国家粮食部,专门培养粮油食品行业人才的三大著名“粮校”之一的高校,在“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一直勇于开拓,砥砺奋进,充分发挥着自身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独特的优势。“我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很自信,因为我们的专业实力和师资力量都很强。”这句话出自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宫智勇。的确如宫智勇所说,武汉轻工大学的食品与安全专业可以看作是这所高校的“C位”专业之一,值得每个武轻工人自豪。此专业是湖北省“双万”一流专业建设点,开设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门。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学科作为“后援”。其所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湖北省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质量与安全所属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居B档,全国排名30%左右。据艾瑞深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显示: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参与排名的100多所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此专业所隶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湖北省教育厅首批的“试点学院”,按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各位报考此专业的考生,都配备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可以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就业、考研等问题,享有研究生才有的待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不言而喻的,所在学院拥有湖北省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部级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等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在此传道授业,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学子。近些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此专业来校招聘岗位数倍于毕业生人数。校友遍及各级质监检测单位、各级海关、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正大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每年都有大约40%的进入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攻读硕士。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健康饮食需求的日渐增长,此专业就业前景十分良好。各位考生如果也想进入“大食品”领域,武汉轻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你最佳的选择。关注“大学深度解读”,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武汉轻工大学简介武汉轻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和金银湖(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环湖中路36号)两个校区。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51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创建。1960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升格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同年,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1969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粮食学校。1979年,湖北省粮食学校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1980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升格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9年,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并入武汉工业学院。2003年,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并入武汉工业学院。201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工业学院正式更名武汉轻工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轻工命名的高校。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认证。学校是全国食品、畜牧等行业重要的研发基地,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相关学科特色鲜明,食品类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涵盖工、管、理、文、经、农、医、艺、法等学科。现有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4个领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动物科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2019-2020学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926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544人,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73人,来华留学生29人;另有成人本专科生3663人,研究生1760人。2020年本科招生情况2020年招生的本科专业49个,当年停招的校内专业7个。2020年我校共有47个本科专业及大类在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4105人,录取4105人。2020年全国各省份普通本科录取人数及分数线2020年,武汉轻工大学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计划招生11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20人,实际投档数量20人。投档分数线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67分,对应最低位次为58453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58分,对应最低位次为69946名。选考科目要求见上表,2021年选考科目有调整: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由原不限选考科目调整为物理或历史2选1。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2020年武汉轻工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11个专业(类)中,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共5个招生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3个专业;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个专业;电子信息类: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2个专业。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简章摘要。武汉轻工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摘要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其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的专业(类)不限制外语语种,学生录取后外语均以英语安排教学。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并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各专业间实行“分数优先”的规则,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各专业间实行“专业志愿清”的规则;在江苏省实行考生排序“先分数后等级”和各专业间“分数优先”的规则;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海南等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省市,投档录取及同分排序规则分别按照当地相关招生文件规定执行。2020年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专业理工类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文史类有广告学,以上专业在湖北省实行分类投档,只招收填报此类专业志愿的考生;在河南省实行平行志愿批较高学费专业单列;在贵州省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单独投档录取;在山西省实行第二批B批次,分计划录取;在四川省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另设院校代号,分计划录取。填报此类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果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一律视为服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之间的调剂。水产养殖专业在湖北省实行分类投档,只招收填报此类专业志愿的考生。设计学类和动画专业使用相同的录取规则,考生专业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划定的省级统考本科专业合格线,且文化成绩达到相应批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根据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40%+省级统考专业成绩×60%,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若省级考试招生主管部门有具体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按其投档办法执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的学生在常青校区教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在金银湖校区教学。学费及住宿费: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关于转专业各专业(类)转出学生人数限额一般不超过该专业(类)年级学生总数的30%,其中跨学院转出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0%。教务处公布转专业综合考试的涵盖科目、考试时间与地点,并组织笔试。教务处根据转入专业(类)人数计划、学生综合考试成绩、学生转专业志愿等,按照优生优先的原则排序确定入围名单并予以公示。转入学院对拟转入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初审(必要时可进行面试),提出同意接收的学生名单。对申请转入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需加试绘画基础测试,加试科目成绩与综合考试成绩合并计总分。凡在第二学期有课程正考不及格的取消同年级转专业资格,但允许学生申请转入相应专业下一年级学习。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武汉轻工大学2020年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情况(来源:武汉轻工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武汉轻工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0年共有本科毕业生4204人,实际毕业人数4185人,毕业率为99.55%,学位授予人数4133人,学位授予率为98.76%。本学年,转专业学生386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2.2%。获得双学位学生645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3.68%。截至2020年12月底,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2.58%,其中协议就业率65.59%;出国及升学率20.44%,升学760人,占18.19%,出国(境)留学94人,占2.25%;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66.24%。2020届本科生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报告相关数据武汉轻工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4178人。其中男生2287人,女生1891人;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以省内生源为主(297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1.09%;省外生源1208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8.91%。总体就业率及就业类型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2.58%。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协议就业”“升学”为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分别为65.32%、18.21%。2020届各院系的就业率及就业类型分布就业率位居前三位的院系分别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97.76%)、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97.50%)、机械工程学院(96.50%);从具体就业类型来看,其中协议就业率最高的学院是机械工程学院(78.32%),继续深造率最高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38.03%)。各专业就业率及就业类型2020届本科毕业生涉及60个专业,有43个专业就业率均处于90.00%及以上;其中包装工程、材料化学、产品设计等9 个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达到了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从具体就业类型来看,其中协议就业率位居前三位的专业依次为包装工程专业(100.00%)、酿酒工程专业(100.0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89.8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89.80%)和环境设计专业(87.06%),继续深造率位居前三位的专业依次为动物药学专业(46.15%)、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中外)专业(45.10%)、水产养殖学专业(45.00%)。2020届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男生的就业率(94.36%)比女生的就业率(90.43%)高3.93 个百分点。从具体就业类型来看,男生协议就业、自主创业的比例均高于女生,而继续深造的占比低于女生。省内生源的就业率(92.73%)略高于省外生源就业率(92.22%)。从具体就业类型来看,省外生源协议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比例均高于省内生源,而继续深造占比低于省内生源。就业地区分布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覆盖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原区域经济体(60.81%)为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战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16.72%)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13.85%)次之。从具体就业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来看:留鄂留汉就业为主,其次为江浙一带等经济较为发达、产业改革较快的地区。就业单位分布2020届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企业(92.14%)为主要单位流向,事业单位次之(4.96%)。从具体流向单位类型来看,毕业生企业单位流向以其他企业(70.83%)和国有企业(12.55%)为主,事业单位流向以医疗卫生单位(2.90%)和中初教育单位(1.03%)为主。继续深造情况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761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18.21%。从具体升学院校层次来看,流向本校继续深造的人数为193 人(占国内升学人数的25.36%),流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深造的人数为104 人(占国内升学人数的13.67%),流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深造的人数为273 人(占国内升学人数的35.87%)。升学专业与原专业一致的占比为54.42%,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比例为34.34%,大部分本科毕业生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3人毕业去向为出国(境),其出国(境)国家以及地区以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为主。未落实就业毕业生分析2020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共310人,占比7.42%。进一步统计分析其目前去向,主要为“准备升学考试”(56.19%),其次为“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24.78%)。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沈汪洋)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安全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7月24日,记者一行走进武汉轻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探询该专业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实操(学校供图)学科基础强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我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很自信,因为我们的专业实力和师资力量都很强。”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宫智勇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湖北省“双万”一流专业建设点,开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门,所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级“双万”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现有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部)级专家3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也离不开强大的学科基础。据艾瑞深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显示: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参与排名的100多所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学科处于前30%左右,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优质教学设施 学生导师面对面“在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基础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还设有导师制、试点学院、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海外游学计划等优质软件配套措施。”宫智勇教授介绍专业的优质教学设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赴美国堪萨斯大学访学(学校供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湖北省首批试点学院之一,考生被录取到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即可配备专业教师作其导师,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关于学习、生活、就业、考研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享受研究生才有的待遇,直接跟指导教师进入实验室,开始专业素养培育阶段。学院还与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协议,每年派遣学生参与海外游学计划,其中每年都会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习6个月。”宫智勇教授补充道。就业前景十足 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健康饮食需求的日渐增长,高校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专业都比较热门。同时食品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人口的增长和新食品的开发都为就业提供了机会。”宫智勇教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据宫智勇教授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该专业的用人单位来校举行专场招聘会30余场次,提供用人岗位300多个,是毕业生人数的5-6倍。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在各级质监检测单位、各级海关、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正大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食品领域的分析检测、安全性评价、质量管理、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本专业每年约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武汉海关工作人员到校现场讲课(学校供图)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创于2003年,系全国首批创办。专业以食品安全为己任,以食品质量为基础,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守护者。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纠错】编辑:齐一璇
刚刚过去的一年,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喜讯频传。2020年6月22日,艾瑞深校友会“2019中国一流学科排名”出炉,该学科位居全国第6位(并列),位次百分比进入全国前5%;7天后,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该学科入选其中。作为武汉轻工大学成立最早、科研成果产出最多的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历经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的王牌学科。武汉轻工大学“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坚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并立足国情、省情、地情、校情和粮油食品产业,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说。高端平台众多 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粮油食品加工、贮运品质变化机理、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发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积累传承,着力夯实其国内粮油行业的引领地位。当前,该学科建有大宗粮油精加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CNAS、CMA双认证)、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10多个学科专业平台。“这些平台都是立足湖北、服务全国的,一直在通过成果转化、举办重要会议、发布行业标准、提供智库和文化服务等途径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丁文平说。近年来,该学科以粮油食品品质与健康为核心,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研究领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3项,承担了2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或子课题,在全国食品类院校中位列前茅,研究解决了粮油食品产业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其中,该学科联合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等8家企业和高校在稻米油加工领域成功推动了湖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等地区的米糠产业的发展。“我们使米糠制油利用率从5%提高到45%以上,开发的谷维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何东平说,“如果相关技术能在全国实施利用,能有效地将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提高7%,减少国外大豆进口量,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我们学科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满足大众对多样化与功能化高品质食品的需求。”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祝振洲介绍,该学科与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硒萃、硒肽等系列高附加值富硒产品,成功实现公司产品提档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悉,该学科联合企业推出的富硒杂粮类代餐方便食品、定量补硒预包装食品压片糖果、富硒糕点饼干、富硒固体饮料等产品在2018—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9106.11万元、利税6315.7万元。“2019年,我们学校牵头主持的《长江中下游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还获得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学东颇为自豪,“这是目前湖北省内唯一一项由高校牵头的食品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该项目瞄准制约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和完成期间,预计可带动和实现经济效益达千亿元。汇集一流师资 培育时代新人“‘引好人才、用好人才’是我们学科人才工作的宗旨。”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表示,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师资力量极为雄厚,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该校实施了“创新人才强校项目”,通过重点引进高端人才、提升教师引进质量、强化后备人才培育等具体举措,在政策和条件上营造“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环境,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逐步凸显。当前,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5人。“我们还动员教师发掘社会资源,为高端人才引进牵线搭桥。”丁文平告诉记者,能成功引进某高端人才多亏了在2018年调入该校的王加华博士。“他们师出同门,在经过王加华的前期沟通后,我们迅速与该教授敲定了双聘事宜”。在汇聚众多学科人才后,该学科按照“打造一批团队、完成一批项目、产生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专家、支撑学科发展”的目标,相继组建了“谷物资源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油脂及植物蛋白科技创新”“硒科学与功能性食品研究团队”等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如今,学科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本科生、研究生发表的科技论文档次明显提高,产学研合作更加密切,学校的行业影响力更加突出。”丁文平表示,该学科已发表SCI等“三大索引”收录500余篇;获发明专利8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高素质学科队伍建设的首位,主动配套出台相关院级规章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学院工作要点和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该学科队伍中涌现出了捐资50万“粮”心奖助学的李庆龙,“2020年湖北师德先进个人”沈汪洋,湖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祝振洲,校级师德先进个人刘英和舒在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作为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试点学院,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学生采用“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模式进行培养。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宏光介绍,考生被录取后,即可选择高水平教授或博士作为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规划,并提前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导师的科研组会和科研实验。该学科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7%以上,而且有40%的学生就业单位为中粮集团、中储粮、伊利乳业等行业大型知名企业。“我们的升学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王宏光说,特别是国际合作办学的2020届毕业生,16人获得了中英双方的学位,并且3人获得外方一等学位;16人中,2人回国工作,14人获得世界一流大学的升学机会,攻读硕士学位。作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省优势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二级学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为首批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省立项建设博士点,依托该学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首批国家“双万”一流特色专业。创新学科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在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模式过程中,武汉轻工大学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设立了学科提质进位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6个“双一流”建设专项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领域的具体建设与改革任务。自2018年以来,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相继成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研究院”“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并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研讨发展定位和建设方案,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精心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积极探索和创新“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组织模式。同时,该学科以《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为依据,建立并实施“双一流”建设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任务书,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并增设关联目标单项考核奖、突出贡献考核奖、科研经费与教学核心目标奖惩绩效等举措,不断优化完善“双一流”建设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在创新学科建设模式的同时,该学科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18年以来,该学科代表团先后赴英国提赛德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食品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的项目合作与人才交流。此外,该学科还通过主办或承办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校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等途径,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截至目前,由该学科主办或承办的“第二届ICC 亚太区国际粮食科技大会”“2019国际食品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稻米油科学技术大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首届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吸引了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多国专家和企业家来校交流。丁文平表示,该学科已形成了“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装备创设”并进发展的良好态势,学科将继续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国际知名、国内特色、省内一流的目标建设,持续推动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记者熊源、王雷)
4月21日,武汉轻工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接收调剂考生公告,该公告中公布了接收调剂的专业,下面摘录如下,以供广大考研同学参考:重要说明:以上接收调剂的各专业信息均为估计,具体缺额等信息将公布在教育部网上调剂系统中,请以网上调剂系统为准。其他有关调剂的信息,如调剂基本要求、调剂流程、奖助政策、联系方式等信息请参见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 官网。来源: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赵胜豪)如何实现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向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专业研究方向拓展?如何实现传统的生物营养研究向精准定量的生命健康科学拓展?2月28日,记者走进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索其在食品科学教学上的创新举措。武汉轻工大学常青花园校区西门。学校供图国家战略指引学科方向 让专业研究更“接地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人类健康和食品健康的一系列解决举措。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享有“生命的火种”“心脏的守护神”等美誉,硒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对于人类健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2018年武汉轻工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硒产业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该学科凝炼了三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硒的形态及转化、硒营养功能与加工技术、硒产业发展战略与市场开发。同时,该校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已开展硒相关研究生培养,2018年毕业的2名研究生均为植物中硒的相关机理与应用研究方向。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祝振洲讲到,“目前市场上流通很多富硒农产品,如富硒大米、富硒木耳,这些农产品的功效检测也离不开食品科学与工程,因此,硒产品的开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外延。”据了解,武汉轻工大学与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简称国硒中心),助力健全硒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富硒农产品的高值利用,为硒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提供平台支撑。目前已开发了植物源高有机硒“硒萃”产品,突破了长期以来硒产业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的现状,并进一步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开发了基于人体高效吸收的“硒肽”产品,实现硒产业产品持续提档升级。助力粮油食品安全健康 实现农产业市场协同发展“如何吃得放心又吃得健康”是老百姓总在关注的问题。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正是这些。从粮食和食品的加工生产前端出发,如何减少资源浪费,该学院不断开展学科探索。例如,湖南克明面业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挂面行业领先的民营食品高科技企业,克明面业的飞速发展与武汉轻工大学粮食产业领域专家的倾力帮助息息相关,双方数十年校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双方还成立了“武汉轻工大学-克明面业粮食科学基础培训班”,以提升公司员工的科研素养与专业认知。“在实践中协同发展,协同创新。”谈及硒产业的发展,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海滨教授讲到,硒产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既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助推,才能壮大富硒产业发展。目前,武汉轻工大学国硒中心正在逐渐完善硒的科普工作,同时完成了数项硒的相关课题研究。2020年11月19日,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程水源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富硒功能农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硒产业(Se20)峰会,并在大会作《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构架与多维攀升》的专题演讲。构建学科创新体系 打好学科发展“特色牌”瞄准需求,进一步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双一流建设”,是武汉轻工大学对该学科发展的定位。为进一步打响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影响力,学院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三化一制”来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说,“我们与国际排名前150名的学校签订实施了学分互换协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走出国门学习。同时,深厚的行业背景也成为我们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例如我们与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合作,协同研发了小龙虾系列产品快速、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助力我省小龙虾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扶强培新,进一步凝练学科领域发展新方向。”祝振洲讲道,学院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向食品营养、安全和生命科学集聚,通过校企强强联合,进一步追踪学科研究新前沿。据了解,武汉轻工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现已形成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相关学科特色鲜明,食品类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医、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学科评估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对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铆足了劲。作为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武汉轻工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2月28日,荆楚网记者走进武汉轻工大学,带你了解该校特色学科。武汉轻工大学。学校供图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扬名 舌尖安全的守护者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对食品绿色加工、食品营养与安全的战略需求,是舌尖安全的守护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学校供图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武汉轻工大学的“农业科学”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三年组织召开“第二届ICC 亚太区国际粮食科技大会”“2019国际食品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稻米油科学技术大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首届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国际论坛”等国际会议5次,吸引了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科学家、企业家200多人次参观、交流;成立全国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汇聚省级以上40家涉硒平台力量,合力打造硒行业产业命运共同体。畜牧学:农工相融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摇篮武汉轻工大学畜牧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于1984年设立了全国首批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该学科坚持“农工相融”理念,利用该校的工科优势,以动物营养和饲料工程为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工程设计相关课程,培养服务于畜牧饲料行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科研团队。学校供图精干的教师队伍是该学科人才培养的坚实后盾。据了解,畜牧学学科教师近70%具有高级职称,近9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形成了以双聘院士为引领的高水平学科队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团队被列为农业部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生物学:立足行业 做“大健康”事业的践行者生物学学科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卡脖子”技术创新战略,立足学校特色,秉持“生物、医药、食品”交叉、融合、提升的学科发展理念,强化生物学的基础地位,实现由传统定性的生物营养研究向精准定量的生命健康科学拓展,坚持以行业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学科发展方向。在食品营养与健康,以及农、林、水产及食药资源研究开发领域的特色优势明显,为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学校供图生物学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拥有良好的学科发展平台和完善的产学研服务体系。生物学学科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在“十三五”时期获批“生物农业”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多个省级和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服务体系建设辐射全国,在省内10多个生物、医药、食品领域的骨干企、事业单位建有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突出。工商管理:交叉融合 探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武汉轻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是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安全”的主要支撑学科,目前形成了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志愿服务队。学校供图该学科以地方经济和行业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该校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湖北省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北省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省粮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管理为优势,以技术创新与管理、投融资管理、旅游开发与管理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特色鲜明 造就高质量行业人才武汉轻工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形成了“多媒体领域的软件工程技术应用”“软件工程中的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面向粮油食品领域的软件工程”等3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研究方向。3个研究方向均依托粮油食品行业,紧跟软件发展的主流前沿技术,实现“计算机软件、数学、粮油食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教师参加湖北省教科文卫职工创新创业大赛。学校供图该学科先后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属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生)试点项目”以及“教育部-谷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等8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为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并于201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创青春”大赛、“互联网+”大赛、“博创杯”、“蓝桥杯”等学科竞赛中获奖。一大批毕业生进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工作。据了解,在“特色兴校”战略下,经过近70年的发展,武汉轻工大学现已形成了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相关学科特色鲜明,食品类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医、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该校将继续聚焦“大食品 大营养 大健康”领域,不断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大学改名字是常有的事,名字改的好,学校的档次也会随着提升,而且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这所学校,就会从学校的名字入手,通过名字来判断学校的实力到底如何,所以名字也是挺重要的。但改名字有的时候也会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武汉轻工大学,改了名字之后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学校的特色在那里,而且“轻工”和“轻功”也很像,让人觉得是一所“轻功大学”,但我们也不能光凭名字来判断一所学校的实力,和我一起来看看这所低调的“轻功大学”吧。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学校原名叫武汉工业大学,再往前看,武汉粮食工业学院,这个名字似乎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因为学校是中国三大粮院之一——武汉粮院。培养了很多粮食方面的人才,被称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以前的粮食部,国家粮食局很多都是来自于武汉粮校,在粮食行业很有名气。武汉轻工大学是在2013年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而这也成了全国唯一一所以“轻工”命名的大学。学校发展到现在有常青校区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学校极其低调,学校作为一所理工科综合性大学,但学校在武汉的名气不算很大,很多人不认识这所学校,而且还会认为学校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但是学校已经在前几年,荣升为一本高校了。武汉轻工大学既然是一本院校,那学校的专业水平自然是更上一层楼了,学校有一个B-学科。学校的王牌专业食品学和生工学,这两个专业都是很不错的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很好,工资待遇也很不错。学校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大一要上晚自习,大一和大二早上必须要做早操,也会有跑步打卡,是不是让你觉得回到了初中时代呢?但这也是为了学生考虑,所以我们需要去完成这些任务。武汉轻工大学可爱之处,无处不在。走在学校的请湖畔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金银湖的校区的图书馆,很有设计感,从南向北看,像一本展开的书籍,从东向西看,又像排列整齐的书架,要是从高空俯瞰呢,又会像一台精致的手风琴。学子在这里学习心情也会变好的吧。武汉轻工大学面积不大,宿舍也不是很多,但是宿舍的环境却是很不错的,大部分都是四人、六人寝,宿舍的热水和空调都有,硬件设施都很齐全,认你有一个好的入住体验。学校食堂也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美食种类应有尽有。好了,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轻功大学”,现在应该知道学校不是一所学武术的学校了。学校是一所理工科综合性大学,其中最厉害的是粮食类专业。以后还是不要通过一个名字就来判断一所学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