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一教师被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解蔽

武汉理工大学一教师被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

11月28日深圳晚报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经学校审核,决定对该校教师王攀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不予通过。 2018年被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从其宿舍顶楼坠楼身亡,陶崇园的家属认为陶崇园的自杀和导师王攀有关。武汉理工大学调查后称,王攀确实存在与学生认义子关系,指导学生升学就业过程中方式方法欠妥等情况。但并不存在阻挠陶崇园本科毕业时到其他高校读硕士及硕士答辩、侵占学生经济利益、让学生到其家中洗衣服做家务等行为。学校已停止王攀三年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将根据调查事实依法依规处理。警方调查后认定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不予立案。2020年教师王攀已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据澎湃新闻,有网友爆料称,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11月20日发布的一则《关于学校2020年通过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的教师名单公示》中,王攀位列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教师名单之中。按照2018年的处罚,2020年王攀应在被处罚年限中,没有招生资格。11月27日,网友质疑,王攀研究生招生资格被取缔。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对此回应,因教师王攀2020年提出2021年招研诉求,学校就将其列入名单并进行了公示。关注到网友的质疑后,学校组织人员对王攀招研的条件和原因进行调查,最终决定对于王攀的招研资格不予通过。

补习班

武汉理工研究生坠亡1年后,终于等来了结果!

陶崇园姐姐微博截图“在法院的调解下,我们和王攀签订和解协议。时隔一年,王攀终于认错道歉了。”3月25日22时,微博用户@陶崇园姐姐 在微博上发文。陶崇园生前是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2018年3月26日早晨7点半,陶崇园从宿舍楼坠下身亡,距离他26岁生日还有两天。@陶崇园姐姐 发文称,其弟系因导师王攀“长期精神压迫致死”。3月25日,在陶崇园去世即将一周年之际,武汉市洪山区法院作出民事调解,王攀同意道歉,并支付抚慰陶崇园家属抚慰金65万元。25日晚,陶崇园姐姐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我现在已经不想管太多了,我们家现在只想开始新的生活。”坠亡研究生曾被导师要求叫“爸爸”2018年3月26日7时,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在宿舍楼坠亡,此后陶崇园姐姐在微博发文称,陶崇园系因导师王攀“精神压迫致死”。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8年3月25日,陶崇园和足球队队友们一同参加训练,球队组建者之一是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王攀,他是陶崇园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友们表示,陶崇园当天并无发现异常,直到26日凌晨两点,陶崇园对舍友表示自己不舒服,并打电话给母亲,随后又打给了王攀。26日早6点,陶崇园母亲来到学校和儿子见面,双方简短交谈后陶崇园离开。几分钟后陶崇园被发现倒在宿舍楼下。当天上午7时许,马房山派出所民警到场后调查,最终排除他杀。学校楼顶,事发后被关闭。 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资料图事件发生后,陶崇园生前的朋友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一个文件夹,里面保存了大量陶崇园和王攀的QQ、短信聊天记录截图。陶崇园家人提供的陶崇园和导师王攀的QQ、短信聊天记录显示,王攀经常在群里点陶崇园的名字,陶崇园会立即回复“到!”王攀曾长期让陶崇园送饭,打车、买车票、叫醒起床、找眼镜以及私人工作等,并干预其出国读博、找工作等。两人的聊天记录还显示,王攀曾要求陶崇园叫他“爸爸”。事后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多位王攀的学生证实,王攀的确存在让学生到其家中为其买饭、按摩等现象。此外,聊天记录显示,陶崇园和王攀在自己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问题上存在分歧,陶崇园希望出国,但王攀的意见是联合培养。随后王攀曾一度把陶崇园开除出学院的研究所,并称其“道德水准已滑落到相对宽容的道德底线附近”。但不久后王攀将陶崇园请回。聊天记录显示,2017年11月24日,王攀表示,“经多方调查,你在找工作。”并表示如果陶一意孤行,将做出种种处理,其中包括“(不是强制性要求)建议你换导师(我推荐xx老师)。”陶崇园随后写了一份保证书,大意是会留在武汉继续为球队服务。2018年3月31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了反馈。”至于具体调查进展及导师王某现状,该工作人员称有结果后会及时公布。同日傍晚,王攀在回复澎湃新闻采访邮件时称,希望能够包容理解,现在尚不方便回答问题。2018年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 通报陶崇园坠楼事件调查:导师王攀存在与学生认义父子关系等与教学科研无关的行为,以及指导学生升学就业过程中方式欠妥等情况,未发现王攀存在阻挠陶崇园本科毕业时到其他高校读硕及硕士答辩、侵占学生经济利益、让学生到其家中做家务等行为。学校已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同年4月19日,陶崇园姐姐发布微博表示,陶崇园的父母就王攀涉嫌侵犯陶崇园人权一案已提交诉讼申请,并立案。法院调解导师致歉并支付慰问金65万“我,王攀,对陶崇园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自己的不当言行表示道歉,我对失去陶崇园这名优秀的学生深表痛心,对陶崇园的悲剧表示惋惜。”3月25日晚,陶崇园姐姐在微博里写道,事情发生一年后,她和父母终于收到了王攀的道歉。陶崇园姐姐说,25日下午去法院的路上,她和父母没有说一句话,父母抽泣着。到法院后,确定好协议内容,分别录完口供,签字之后,王攀向其父母当面道歉。之前说好的90度鞠躬被拒,王攀拿着一张A4纸,照着上面念出那段道歉的文字。陶崇园姐姐说,“诚意忏悔什么的,即使有,我们家也绝对不会原谅他。”陶崇园姐姐的微博文章里满是对弟弟的的怀念。她写道,明天是你的忌日,我们一起去看你,“我想告诉我们仨,放下吧,深爱我们的他真的永远地离开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生……我们也要坚强起来,好好的,开始新的生活,这不也是他所期望的吗?”洪山区法院民事调解书显示,2018年4月24日立案受理后,原、被告向法院申请调解,法院予以准许。原告的诉讼请求为,判令被告赔偿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28万余元;判令被告公开赔礼道歉;判令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法院民事调解书首页(来源:陶崇园姐姐微博)经过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王攀同意对陶崇园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自己的不当言行表示道歉,对失去陶崇园这名优秀学生深表痛惜,对陶崇园的悲剧表示惋惜;王攀向陶崇园家属支付抚慰金65万元,该款于4月15日之前一次性支付(王攀将该款支付至法院后由原告领取);调解生效后,陶崇园亲属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及方式就本案相关事实向王攀及其所在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主张包括民事权利在内的所有权利;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本案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8179.5元,由原告承担。来源:澎湃新闻;编辑:YO;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联系删除

则殆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跳楼身亡,寒门学子之死只是因为心理太脆弱吗

26日早上7点半,武汉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跳楼身亡,事件发生至今已过了8天,我们还没有得到真相。目前网上除了对于导师的一片声讨外,还有一种声音——这点压力就承受不了,学生心理承受力太弱了。小编有个疑问,“这点儿压力”,是什么压力?是帮导师洗衣买饭做家务?还是被要求叫老师爸爸说出“爸我永远爱你”?或者是导师承诺的送他出国却临毕业了告知要求他继续留下工作?还是在被导师发现自己私自找工作而被威胁打压?从两人聊天记录让人惊奇的发现,这个导师的“儿子”不止一个,被要求“坦坦荡荡说出那六个字”的,不止一个。王攀后发布声明表示让死者称其爸爸是因为两人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目前学校成立了专班调查,家属现阶段得到的回应是:1.初步认为学校和导师无责,2.已经请了律师走法律走法律程序,3.处于人道会给5万元安抚金。近年来高校学子自杀频频,前有西交大博士不堪重负自杀,现在是武汉理工研三学生自杀。无独有偶,同为寒门的西交大自杀博士生前也是被女导师当做“苦力”,早上去停车场接导师去办公室、拎包送水、陪导师吃饭逛超市,去导师家打扫卫生,甚至,导师还挑拨博士与其女友之间的关系。难道真的是学子心理承受力太弱?北大-贾昊,北邮-孙腾霄,中南-姜东生,南邮-蒋华文,西交-杨宝德,武汉理工-陶崇园,还有多少个学子要走上自杀之路?真的只是学子们太脆弱承受不了打击?我们不是当事人,可能永远都读不懂当事人的艰辛与绝望。寒门学子自杀并非心理太脆弱,相反,他们从小肩负着一家人的重担,他们的心理往往比我们更为强大。而自杀,小编相信真的是一条绝望的选择,小编也相信邪不胜正,请给死者家属一个说法。

既醉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跳楼背后是什么?

大学教育之殇 4月注定是一个教育界特殊的月份,我们的教育到了不得不重新审视的时候,曾经:南京大学沈阳教育,被公开举报性侵一名1995级女生,并导致后者于1998年3月自杀。现在: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因不堪忍受导师奴役而选择跳楼轻生。……如此事件竟然发生在我们的大学,着实让人难以相信,大美年华的大学学习竟然生活在这样可怕的大学,所谓的导师成了生死符,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真的是藏污纳垢,表面的美好背后是一些历史遗留的肮脏,教育如果背负了利益的交易,也就成了变味的交易。我始终在质疑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比试到时算的上公正,也这公正也仅仅是表面上的公正,统考科目算的上全国统一,可专业课科目的背后谁能保证没有所谓的暗箱操作,以前,我们的眼光始终钉在高考,可这真正决定象牙塔的研究生考试、博士考试就真的被忽视了,在我看来,这里面的学问恐怕才是最深的,而所谓的面试又有几分真实。大学教育,在于治学,在于科研,在于明德,可现在的教授群体实在不敢恭维,教育部说:严重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辅导机构讲,我想对于大学教授更适应吗,同样是归类技术人员,可大学教授那个不是身兼数职,课堂上比着课本读一读 ,课下忙着应酬,忙着生意,更甚至所谓的研究生导师,还有免费的劳动力可使,美名其曰的是做研究,做学问,可曾有研究成果,学问成就,这些最后也不过是贴在脸上的粉饰。中庸的大学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顶尖的人才?”为什么?跨世纪的疑问,为什么经济发到了、国家进步了、科学发展了,教育甚至不如民国,中国的大师大都身上有着民国时期教育的影子,而现在的教育为什么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优秀的学习选择出国,有几个回国的博士竟然成为争先报道的新闻,可怕,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如此是说。中庸的大学 ,即便是清华与北大,我们引以为豪的学府,也不过成了多数优秀学习的跳板,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优秀学习大量流失,也让国家逐渐重视起来,人才引进,高学历特招,可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的亡羊补牢,不解决环境问题,即便是招回来了,又能如何?

为我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坠亡:请赶紧逃离情商绑架

3月26日,武汉理工一名陶姓学生在校内坠楼身亡。据其姐姐称,陶某生前曾与其母亲通话,说道:“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某老师。”而多份QQ聊天记录显示,该研究生导师曾让陶某喊他“爸爸”。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由于导师过度侵占私人空间致使学生死亡的案例了。去年,西安交通大学一位在读博士自杀身亡,据报道称,其女导师生前也有过度侵占学生空间的嫌疑。去年,著名编剧六六曾嘲讽死去的博士:“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个村娃,自视甚高。俺们跟师,出门拎包抱着被子,鞍前马后办入住,洗洗涮涮海生怕师父不满意。人哪!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所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今年,也有网友持同样的观点,——“寒门,又是寒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豪门是天生的。寒门在走向豪门的进程中,先锻炼好心智”。在他们眼中,学生理所应当为老师当牛做马,而这样的忍辱负重式学习经历会增强自我承受能力,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如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这便是高情商的表现。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怎么着都透着股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劲。天才少女蒋方舟,7岁写作,9岁出书,22岁当上副主编,曾自述深受“讨好型人格”所累,后来去东京疗养了一年,才有所改观。原来,蒋方舟从小便频繁接触一些年纪较大且比较成功的人,习惯去仰视而不是平视,就算他们胡说八道,也得恭恭敬敬地表示赞同,与人交往也是刻意表达友善,不敢与人起矛盾,就算受了委屈也得装作淡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有着很大的危害,它会让人总想着去逢迎别人,总想去讨人喜欢,从而忘记真实的自我,忽略自身独特的价值。反观这两起学生自杀事件,有没有“讨好型人格”作祟呢?两个学生有一点非常相似,生前都长期处于导师淫威下,从来不敢表示自己的不满,不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只是按照导师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只是去讨好身处高位者的欢心,只是去迎合所谓的高情商标准,久而久之,怎么可能不出问题?蒋方舟28岁的某一天,某位老师和她一块吃饭,席间倚老卖老地教训蒋方舟,却不料蒋方舟对着她破口大骂甩门而去,蒋方舟出来后十分欣喜地打电话给朋友说,“我终于骂人了”。她终于学会了不再讨好别人,可这两位学生再也没机会学成了,相反成了讨好型人格的牺牲品。大“病”初愈的蒋方舟说道,“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故作讨喜的样子”。那些情商主义者崇尚的不过是一堆金玉其外的人设,永远也不会得到真实的人心。情商主义者总是站在优越的山顶上,纵横捭阖地指挥着身处底层的人们,必须这样做,那样不行;必须得成功,不然对得起谁。可是,你为什么不下来呢?你可以滑翔,可以凿穿阶梯,实在不行跳下来——我接着,总而言之,下来好不好?那些脸上洋溢着圣光的幸运儿,永远不可能明白谷底的求生者;想要拯救世界,那就出去看看;想要治愈别人,先检查自己有没有病。柏拉图曾著作《共和国》,把国家分成三个清晰明确的版块。第一区是哲学家国王,掌管智慧公平正义;第二区是军队,负责保卫国家;第三区是挣扎的劳苦大众,供养着第一区、第二区这些大佬们。你说,可不可笑?而在当下,第一区的哲学家国王就是那些好为人师者,自以为阅尽沧桑,看透世俗,而更可怕的是,第二区的军队也是那些好为人师者,智力武力全占了,风光阳光都享了,第三区只有唯一一个族群——普通人。老和尚常说,大家都苦,不差你一个。既然大家都苦,那为什么有些人总愿意冒充如来;既然大家都苦,那为什么有些人总在分享快乐?最大可能是,人类善于苦中作乐,从小便学会的分类意识会把苦逼们分成高低不等的阶层,在古代以道德划分,在现代以财富划分,高级的秀优越,低级的只好喝鸡汤。但是,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相安无事。我从来都相信,水火可以共生,正如光暗可以共融。那些好为人师者,请学会自言自语;我甘当普通人,谁让中国人善于苦中作乐呢?我十分喜欢王朔《顽主》里的一段话,“听着,我们可以忍受种种不便并安适自得,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完美无缺的玩意,哪都一样,我们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就是我们生活不如意我们也不想怪别人,实际上也怪不着别人,何况我们并没有觉得受了亏待,愤世嫉俗无从由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足以成事,我们宁愿安静地等到天荒地老”。我们缺的不是实用性的忠告,而是充满暖意的附和。

春香传

三合一的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出路是不是很好呢?

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和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这其中武汉工业大学已经申报了211工程,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通过了211工程预审,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部分学科通过211工程预审,估计当时三校合一的目标是985吧!但结果却是合并完了还是211高校,是不是挺令人遗憾的?好吧!合并终究是合并了,也不可能再拆分啦!那这所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就业出路如何呢?我们以武汉理工大学发布的2017年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为依据,来分析该校毕业生的出路如何?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的高校,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目前在校普通本科生 36452 人,博士、硕士生 17224 人,留学生 1310 人。武汉理工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共有 12460 人,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 96.77%。其中博士毕业生 160 人,就业率为 98.86%;硕士毕业生 3183 人,就业率为 97.97%;本科毕业生 9117 人,就业率为 96.30%。武汉理工大学 2017 届毕业生生源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占毕业生人数 37.83%;此外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人数较多,其他省份生源地人数占比均在 4.5%以下。学校 2017 届毕业生中,52.93%的本科生选择协议就业,33.99%的选择升学,硕士以协议就业作为主要流向,占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 91.55%,博士生选择协议就业的占比为 76.88%。武汉理工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计 3758 人,其中国内升学毕业生 3186 人,出国(境)毕业生 572 人。 关于升学和出国数据,武汉理工大学并未给出进一步的分析,比如国内升学除了本校以外,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流向了哪所学校?还有国外/境外的留学水平,去哪类型的学校为主。2017 届本科、硕士协议就业毕业生主要选择进入企业工作。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高达 91.88%(其中民营及股份制企业为主,占 49.58%,国有企业占 32.17%,三资企业占10.13%);硕士毕业生到各类型企业就业比例达 86.23%(其中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 39.92%,国有企业占 35.34%,三资企业占 10.97%);博士毕业生主要进入高等教育单位工作,占比 63.20%,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 15.20%。,2017 届毕业生中,本科生主要流向湖北、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硕士生、博士生留在湖北省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据毕业生协议就业总人数的 41.40%、53.60%。武汉理工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与汽车产业、信息产业、建筑与房地产产业。2017 届毕业生到世界 500 强企业中 86 家公司就业的人数有 2480 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 31.54%;到中国 500 强2企业就业的人数有 2874 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 36.55%;到中国民营 500 强3企业就业的人数有 660 人,占签约人数的8.39%。2017 届本科毕业生的月均起薪为 5158 元,转正后的月均收入为 6397 元;本科毕业生起薪主要集中在 3000-4999 元,占比 45.24%;本科生转正后薪酬主要集中在 4000-5999 元,占比 39.06%。毕业研究生月均起薪为 6562 元,转正后的月均收入为 7604 元。研究生起薪主要以 4000-4999 元为主,占比 18.72%。转正后月薪区间集中在 5000-7999元,占比 42.42%,此外有 26.82%的毕业研究生转正月均收入在 10000 元及以上。应该说,武汉理工大学有这比较高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对于有1.2万人的学校来说着实不易,那是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很好吗?显然肯定不是?那我们来看看哪些专业的就业率很一般吧!本科生:艺术设计学(73.68%),公共事业管理(83.33%),法学(87.18%),建筑学(87.64%),视觉传达设计(88.89%),有12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硕士生:美术(66.67%),城乡规划学(72.73%),工业设计工程(73.91%),艺术设计(78.38%),美术学(78.57%),艺术学理论(80%),设计学(80.56%),60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博士生:智能交通工程(50%),艺术学理论(60%),轮机工程(80%),产业经济学(83.33%)很显然,作为工科大学,与艺术搭边的专业就业率都比较低,看来这些专业的社会认可程度比较低,考这些专业需要谨慎。应该说瑕不掩瑜,武汉理工大学的就业的确很不错,关于武汉理工大学的毕业出路,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讨论。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与作者联系。

攘弃仁义

厉害!这个女孩从民办大学以总分400分的成绩考研到武汉理工大学

2020年以总分400分的成绩考取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个人简介刘益伶,女,湖北商贸学院经济学院16级金融本科四班学生,预备党员。▲曾任校大学生通讯社社长▲第七届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新闻部长▲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驻湖北商贸学院记者站站长等职务▲在校期间新闻作品曾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一等奖、三等奖▲湖北高校好新闻二等奖▲曾获校十大风云学子、百佳好青年、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1、“一研为定”是她给自己的承诺“每个人在前进的途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道光,老人们会说那是活着的盼头,其实俗话并不俗,人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会向前奔跑。我想,这理应是青春的底色。”刚刚以总分400分的成绩敲开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大门的刘益伶说,这次成功上岸是她献给自己的最好的毕业礼物。她说,最初决定考研是因为在母校的新闻实践经历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希望可以和朋友们一样优秀,是我的动力来源。”大三那年,她开始担任学校大学生通讯社社长,同时也开始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省内的媒体平台,兼任了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新闻部长的职务。“身边都是光芒万丈的媒体记者,星星看久了,也希望可以变成星星。”在和同伴们一次次的新闻采写经历中,她愈加意识到了自己专业的缺陷,也愈加清晰地看见了自己想要的未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而且也很快确定好了目标院校。”回顾整个考研路程,刘益伶最大的感触是“充实”.“不会再被吃什么、看什么电影、去哪玩这样的问题困扰,是很舒服的状态,可以心无旁骛地向前跑。”这让她在长达一年的备考过程中真正卸下了生活的包袱,做到轻装上阵。然而事实上,在准备考研的初期,她忙碌的生活并没有停止,“初期整个人的状态就是一边上课,一边完成大学生通讯社、校媒、实习的工作任务,再一边备考,其实这对考研来说有一点点充实过头了。”好在她在备考的后半年,慢慢地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考研复习这个核心目标上来。和许多考研族一样,在这场近乎苦行僧的备考路上,刘益伶也有很多弃考的时刻,“暑假就是很多人容易放弃的一个时间点。”在这个意志力溃散的关口,她强迫自己和考研的队友一起留在武汉一所高校内租房学习。“一天必须至少保证13个小时的高效学习。”狭小的单间,简陋的家具家当丝毫没阻挡刘益伶的学习热情。她每天和队友相互鼓劲,在自习室从早上八点待到晚上十点,除了背书就是做题,吃饭睡觉的时间恨不得掰开来多记几个单词。图书馆、教室、天台、楼道、没人的空旷地,处处留下了刘益伶每天努力复习的足迹。“每一天都是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是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在她看来,早七点起床,八点踏入图书馆,晚十点再离开那里成她几百个日日夜夜平淡的日常。“最焦虑的时候是在快考试那段时间,专业课在冲刺,背书就是背了忘,忘了背,每天都能被自己的记忆力气得想哭。”盲目和焦虑充斥在每一个细胞之下,她不断调整自己,“实在压抑得不行了就给家人打个电话,那个时候会感觉到家带来的温暖是很深沉的。但到后面,每次打完电话就会后悔自己在浪费时间,然后在下一次崩溃的时候又再提醒自己:一直努力冲总是没错的。”“考研真的是一个把焦虑、迷茫贯穿一整年的过程,说它轻松都是骗人的。”“焦虑”这个词反复出现在她的采访过程中。刘益伶分享说,她的老师刘吉念曾教过她一个方法,“如果感到焦虑,就去看书吧。”这对于化解焦虑真的很有效。在她最焦虑的考前二十天里,只有反复背诵专业课的知识点,疯狂看专业相关的书籍和热点话题才能让她内心感到平静, “偶尔再花两分钟拍拍校园傍晚的风景,就觉得一切都好起来了。”在她看来,考研人也是金刚战士和玲珑玻璃的矛盾体,在坚强和软弱之间只有一念之差,所以,老师、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就是一剂良药。“加油两个字平平无奇,但却一定传递出了祝福和力量,会让我们感知到身上承载着的厚重的希望。”刘益伶回忆说,就在考前两天,武汉下了场大雪,让她麻木的神经重新兴奋起来,她就赶紧拉着每天一块复习正在做模拟试卷的队友跑上天台拍了雪景视频。“我们奢侈地在图书馆剪了一下午,还给视频起了个充满祝福寓意的名字——‘瑞雪兆研岸’。历经了几百个黑暗中的蛰伏备战,刘益伶终于等来了微风中的光明。政治76分,英语69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23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32分,总分400分,成功敲开武汉理工大学大门。她也鼓励着正在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复习累了就去看看图书馆傍晚的云,周围还有很多美好事物,这场人间温情值得,值得努力去追那道光。”2、“在实践中坚持努力,烟火会带着诗如约而至”刘益伶的成功上岸除了扎实的备考之外,更源于她对新闻近乎执拗的热爱和一步一个脚印的付诸实践。虽然就读于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但是她却一直有一颗媒体人的梦想。从大一加入学校的大学生通讯社,到大三走进知名媒体实习,她说,“只要坚持努力,烟火一定会带着诗如约而至。”大三时,刘益伶凭借扎实的新闻业务能力担任了学校大学生通讯社社长的职务,仅一年中,她协助出版了8期《湖北商贸学院报》,在省级媒体上发表了20多篇新闻稿,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通讯被人民网、新华网等140余家媒体转载,一度成为当年的爆款新闻。新闻作品曾获中国高校校报2018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三等奖,湖北省高校新闻奖二等奖……,一张备用的面试简历上写满了各种作品、证书。而光鲜的履历背后,是她在逐梦途中踏平了无数荆棘,留下了无数汗水换来的。2018年6月,刚任职社长的刘益伶便向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投出了第一份简历,“到面试地点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竞争对手都来自武汉数一数二的名校。”加上是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面试,她“紧张到整个人说不出话。”最后得知面试通过之后,她说,那是大学期间第一次感到圆满无憾,“一想到未来可以和那么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做新闻,就觉得来日可期。”这也更坚定了她“只要足够努力,价值就会被认可”的人生信条。由于新闻时效性的特点,对于刘益伶来说,深夜赶稿是家常便饭,“老师们对校报的稿件要求很严格,刚开始记者部的稿件质量并不高,很多时候,自己改稿到一两点才能及时交稿。”她不无感慨地说,“交稿是最快乐的,但这也意味着下一期的稿子也开始了。”就这样,“报选题—开会—写稿—改稿”成了她每周不变的节奏。在成为校园媒体人的角色里,繁琐和刺激是她每天的主题,除去专业课学习外,她从早到晚就像一个陀螺一样没法停歇下来。每天上完满满当当的金融专业课程,她赶紧完成专业习题,落实好专业学习后,她便开始了自己另一个角色的工作安排。她回忆说:最忙累的时间是大三上学期,除了日常的校报策划和编排,还有记者节系列活动的统筹,从活动报送到场控再到活动稿审核,中间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让工作群在深夜12点仍然保持活跃。还有校媒每月一次的新闻沙龙,湖北日报记者团的活动组织,校内校外大大小小的会议……“那段时间真的充实到让人有点崩溃,但是我想,见识过更为真实的新闻工作后还能保持着热爱,我就知道我真的很喜欢它。”一说起新闻经历,刘益伶的眼神里就盛满了光亮。“前脚刚拿着部长们复制了95%的活动策划书在团队群生气,后脚就和工作伙伴改策划书改到一点,确认无误后才敢一一发给各个机构负责人。”对于每次的工作结果,她说,“虽然最后因为经验不足在活动举办上跌了很多跟头”,但她也不遗憾,“和一群热爱新闻的小伙伴们一起成长是更满足的事情。”正是因为有着一次次的失败和爬起,刘益伶更坚定了对新闻的信念。在实习中,她有一篇报道,从报选题到最后发稿一共历经了整整四个月,中间不断地改稿—补数据—继续改,“曾连续12个小时不停地修改那篇稿件,从那时候起就深深感觉到了新闻报道那种神圣性。”她说,“希望自己可以在‘热爱’这件事上足够真诚、足够坚持,努力去成为一名报道真实的媒体人。”对于新闻的爱,刘益伶用四年做了一场坚持,全国校报好新闻、省高校新闻奖、十大风云学子、百佳好青年、优秀学生干部……这些沉甸甸的收获都见证了她的努力,所有美好都已如约而至。3、“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专业学习优秀,新闻履历丰富,考研路上努力拼搏……种种标签之外,刘益伶其实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苦行僧”,而是一个对万事万物都保持着热情和兴趣的烟火气十足的女孩儿。“温婉伶”三年前,刘益伶突然迷上了古筝。每种乐器的音律都有自己的灵魂,每一台古筝里都住了一个似水的南方姑娘,琴弦发出的音温柔坚韧,让她感到“初见便是意中人”。为了当上温婉迷人的古筝姑娘,刘益伶开始了艰苦的练琴生涯。“最开始练琴的时候,天天压弦压到手起泡,直到最后起茧子。”她说,古筝以手、腕、前臂、上臂、肩为主要运动部位,为了考级,每天数几小时的基础训练是最基本的,有段时间练完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古筝“专属定制职业病”统统找上门来了。不过于她而言,“过程曲折不过是些浪漫的故事。”就这样,花了两年时间,她终于从入门到能熟练弹四级曲目。闲暇时刻,她会邀来几个好友,弹奏一曲。云烟深处,韶华舞动,仿佛有千万缕柔情融入曲中,琴弦一张一合之间,蕴含禅意,在时光里低吟荡漾。“舞蹈伶”刘益伶还是学校的舞蹈达人,从小喜欢舞蹈的她,大学加入了学院学生会文艺部,大学里的很大一部分快乐的回忆,她留在了排练场上。她最喜欢的是民族舞,因为“柔美而有力,是青春的模样。“在大一,她曾以院学生会和记者团两边的身份参加记者节晚会,出演了2个舞蹈节目,同时还担任当晚的礼仪,一晚上在惊险刺激忙碌中累到虚脱,她却笑着说“很幸运在大一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学姐们说的一个人撑起一台晚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问及为何喜欢舞蹈,她说,“因为舞者可以轻易地把自己的情感藏进舞蹈里,通过表演来向观众传达,无数个陌生的灵魂如果有那么一刻可以因为一个节奏、一个动作产生了共鸣,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摄影伶”在刘益伶与摄影记者们的共事经历中,她逐渐喜欢上了摄影,从最开始的记录美好,到希望通过图片本身传达一些温暖,她慢慢开始沉醉在光影世界的探索中。为了认真学习构图,思考怎么样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怎么样可以传递照片背后的故事,她在网上观看摄影博主的教学视频,借来同学的相机,从光圈、快门、ISO一步步地摸索,还找到一起共事的摄影部部长学习专业的摄影技能和构图,也常在周末约上好朋友们一起拍摄武汉独有的风土人情,她说“拍照的每一天,都在看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图片拍的不是很好,也经常被朋友圈的大佬们diss,但还是要坚持努力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和身边朋友的不断学习中,她不断体会着摄影,体会着人间的烟火气。有一次,刘益伶为了完成校媒出片的约拍任务,她和伙伴们走进了武汉小巷,试图记录小巷夜晚的的市井生活,一晚上过去,片子最后在火锅店划上了句号,没有成片的一次工作在他们的眼里却是“最重要的就是恰火锅嘛!”“快乐”,一直是她最想传递的事情。“闹腾伶”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爱学习,爱闹腾,周围的同学都说她是鬼马精灵,她一直坚信,“捧着快乐去找生活,生活才不会冷冰冰。”。她喜欢穿梭在市井小道,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感受生活百态。即使是在最忙碌的考研备考期间,刘益伶也没有放下玩闹,“虽然平时在备考时都舍不得花时间吃饭睡觉,但是每个月都一定要和好朋友出去至少玩一次,毕竟放松心情嘛,快乐极了!”刘益伶说,在这个放飞自我的宝贵时间里,她会和小伙伴们去武汉各个旮旯角落里逛吃。“一手拎着考研书,一手啃着鸭脖子,精神肚子都填饱,一月的快乐值就会充满了。”她的手机内存里有一半存着美食打卡的照片。她的解压方式还有“偶尔在疲惫的时候幻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偶尔去琴行听朋友唱歌,或者从满柜子里翻出衣服来个搭配秀。”怀揣内心深处的情怀,去拥抱所有的美好事物,她深深践行着“快乐是生活的动力”这个自诩的哲学。刘益伶同学以总分400分的成绩叩开了梦想的大门,下面是她从各个科目进行的干货分享~~~政治政治部分,建议从暑假开始跟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再加上肖秀荣老师的全套书籍就可以了,不需要准备得太早,因为都是时事热点,暑假准备就刚刚好。6-9月:初期准备阶段。刷完徐涛老师的强化班配合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期间结合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这些工作在3个月内完成即可。注重理解,这段时间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每天保证差不多2小时。9月中旬-11月,中期巩固阶段。这个时候对政治的知识点有一定理解,可着重马原、毛中特两个部分的学习,史纲和思修相对比较简单。这两个月需要完成1000题的二刷,重点是错题的整理,可以准备错题本,马原的错题重理解,毛中特、史纲和思修的错题着重多背就好。11月中上旬-12月,在《肖8》、《肖4》出来前,完成1000题的三刷,越到后面越要注重错题,这段时间可以每天练一套真题,侧重选择题部分,主观题侧重对题目的分析理解,模拟卷不要太注重分数,扎扎实实巩固知识点就可以了。12月上旬-考前,冲刺阶段,大致是拿到肖4、肖8这段时间线。主要做好考前模拟,选择题练习在50分钟内完成,大题的作答控制在一题20分钟左右。肖4、肖8模拟卷,因为知识点侧重不同,平均都只有30分左右,不要太看重肖4、肖8的选择题分数,心态要稳,掌握知识点就好。 肖4大致可以概括主观题考察的热点,只买肖老的全套书即可,政治参考书五花八门,其实内容上都差不多,跟徐涛老师(视频)和肖老(书)就足够了。资料不在多,精一本保证效率。ps:政治的复习不用太紧张,考试时间足够,一般大家可以轻松拿到60分。政治不会拖分,但分也不怕高,好好准备很容易拿到相对高分,可以拿70+,最后总分就可以比较有优势。英语英语需要注重单词积累、阅读理解和作文练习。六月中旬以前可专攻单词,推荐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再结合网上往年的视频课程。近几年的课程广告越来越多,前几年的资源授课会相对比较高效。单词部分建议最晚在七月前就要完成,并且背诵时间要持续到考前最后一天。单词刷完可以看看长难句,推荐唐迟老师的教学视频,基础不好的话,听2遍就可以了,大概一周就可以结束。六月中旬开始可以练习真题,主要做阅读,一天一篇阅读就可以。关于阅读练习,建议不需要买其他题,只做往年真题就足够,真题推荐黄皮书,视频推荐唐迟老师,讲课干货比较多。每做完一篇阅读可按年份把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后期重点背阅读里出现过但不认识的单词。九月可以开始背作文了,作文推荐王江涛老师,但不能迷信参考书,可以多听几个老师的作文课程,一定要综合整理出自己的作文模板,在十月开始可以慢慢练习写作文,控制好小作文在15min内完成,大作文在30min内写完就好了。十月开始慢慢可以开始阅读二刷,主要刷04年以后的题,注重分析好每一个选项,不只是知道为什么选A,还要分析好为什么不选BCD,用错题本整理好,翻译的练习可以每周挑几篇阅读翻翻。 十一月可以开始看新题型,这部分不难,基本是送分题,看看黄皮书解析就可以了。这段时间,完型也可以开始练习,完型一个0.5分,不太能拉开差距,所以不建议过早准备,并且完型的答案重复率很高。下旬可以开始阅读三刷,基本是找阅读的感觉,熟悉阅读技巧。 十二月冲刺,心态放稳。这段时间建议一次刷一套新真题,严格模拟考试时间,一周分析一套题。作文前期练习不够的话,这段时间可以一天拿出1-2h来单独练习,一定要整理出自己的作文模板。ps:英语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专业课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专业课考的是专业基础(440)和综合能力(334),考新传的同学可以简单参考一下,但学校不同,专业课的侧重点也有很大差别,考武理新传的话可以认真看看这部分内容。在准备专业课上,尤其是考察两门专业课的同学,一定多和本专业师兄师姐联系,尽量不在专业课上走弯路。一般来说考察两门专业课,主观题的成分会更大,新传的话基本是通过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实务这样的题型来考察。新传的参考书一般是四本以上,第一遍看书的时候不用太急,把每个知识点整理好,建议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新传算是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正常应该在7-9月开始专业课一轮背诵,新传考的内容比较灵活、紧跟热点,所以一定要研究好往年真题,了解学校的出题风格,注重对热点新闻的分析,具体可以多跟公众号的推送,推荐拖鞋哥新传考研、爱传播、考研烽火台等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都有很不错的资源。ps:对于高分学长学姐的考研作息应该保持理性,结合自身情况考虑,努力应当建立在健康的作息上,盲目跟从别人的计划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适时调整每天的安排,不畏惧地、认清现实地、勇敢地去努力,做到每天不留遗憾。知乎、微博上考研人均390,但那不是大多数人的现状,专业不同、院校不同,分数都会有很大偏差,你的竞争对手只是三百万人中和你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那几百、至多几千人,不要自己吓自己。沉下来、慢下来,再追逐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加油。在采访的最后,这个眼里含有星星的姑娘,一直在贴心地跟采访的老师说:"老师辛苦啦,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她也拜托老师叮嘱学弟学妹们,“如果要考研,需要咨询的,可以随时联系我啊!"“此时已莺飞草长,爱的人正在路上”。一定要努力啊,一定有人考上研,一定会是你,愿世间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来源:湖北商贸学院 文:刘益伶 张利 编辑:江子豪 审核:张利 责编:党务工作部(新媒体)

今夫嫠牛

大数据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王牌专业及历年分数线

大学介绍武汉理工大学,简称“武理工”,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王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历年分数线

拉夫特

武汉理工研究生离世两年,导师恢复招研资格?网友:谁敢拜他门下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十不得”要求,有网友认为是给导师们戴上了“紧箍咒”,有的网友则不看好,说对导师的类似要求一直就存在,只是没有载入专门的文件而已。我的看法还是偏向积极。教育部发文对研究生导师进行约束,这是大好事。至少,在全国教育系统,这是来自于最高层面的声音,不管导师有多么的我行我素,多少会对“十不得”有所顾忌,至少不敢大张旗鼓地针对、刁难和压榨研究生。这些年来,从985名校到三四流高校,相继有硕博研究生坠楼、溺亡等非正常死亡,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这些正值青春年华、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生命消逝背后,或多或少与导师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因导学关系而造成的研究生意外离世事件,校方查明事实后对涉事导师的处理,多止于停止导师研究生招生资格,或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什么的,不痛不痒。与那些消失的鲜活生命,划不上等号,留给离世研究生的亲人以无尽伤痛和遗憾。并且,那些被校方处理的研究生导师,隔上几年就没事了。这不,这样的场景在武汉理工大学上演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关于学校2020年通过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的教师名单公示》,只要公示期满无异议,名单上的教师即具有相应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就是在这张公示的名单上,有一位老师引起了网友的争议,他就是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老师——王攀。为啥单单对王攀老师有争议呢?这事儿还得从两年前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坠楼离世说起,王攀老师正是陶崇园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两年前的3月26日,陶崇园从其居住的宿舍楼坠地而亡,警方排除他杀,没有立案。陶家人想起陶崇园生前时不时抱怨导师王攀,在整理陶崇园的个人电脑时又发现其与导师交流的电邮、聊天记录等。陶家人综合这些信息认为,陶崇园的坠楼离世与导师王攀有着密切的关联,此事件在当时一度攀上了网络热搜。校方调查组介入十余天后,即发布情况通报,认定导师王攀存在与研究生认义子关系等与科研无关的行为,存在指导研究生升学就业过程中方式方法欠妥等情况,未发现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停止了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也就是说,在陶崇园离世后的两年间,王攀老师没有招收新的研究生。现在两年过去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拟恢复王攀老师的招研资格,并且还上了公示名单,偏偏又被眼尖的网友给盯上了,再一次引起了网络热议。最初看到关于武汉理工大学拟恢复王攀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时候,某平台文章后的评论才六十多条,这才过去一个小时,网友的评论就多达三千多条,话题之热,非同一般。一起来看看网友的观点:“为师不尊,应该永久停止其教师资格”“是让他继续害学生吗”“公示的决策相关人员,败坏武汉理工大学的形象”“道德败坏,祸害学生,坚决反对他恢复招生研究生”“谁敢拜在他的门下”“败笔呀”……说真的,我是在读大学生的家长,如果说孩子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研究生,即使王攀老师恢复了导师资格,不管其学术水平多么的高超,我都会坚决反对孩子选择王攀为导师,即使是学院指定王攀为孩子的研究生导师,我也会竭尽全力请求院方调整。实在调整不了,宁愿孩子不读研究生,也绝不拜在王攀的门下。道理很简单,作为指导老师,不爱生如子也就罢了,却导致了研究生失去生命。这样的老师,哪个家长敢把自家孩子送到他的门下就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尤其是成年人,有些东西是深入骨子里的,又怎么会在短短两年内发生根本性改变呢?也许,王攀老师在师德师风层面已经更上一层楼了,可是家长和研究生信吗?不说别的,就是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老师们,你们愿意把让王攀老师担任自家孩子的研究生导师吗?这答案,不说出来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吧。党纪政纪处分处理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期,期满处分处理自行解除。按说,像王攀老师这样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满一定期限后,从规则和操作层面讲,是具备恢复招研资格的。只是,恢复其研究生导师资格真的很必要吗?像王攀这样有着负面影响的老师,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生导师,当结合其现实表现,尤其是师德层面,得有一个综合的研判。若仅仅是因为处分期满,而师德师风方面没有明显改进,学校即恢复其研究生导师资格,那就是对新招收的研究生不负责。武汉理工大学贵为“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资力量很强,导师队伍同样很强,个人觉得不缺王攀老师一个,恢复其招收研究生资格校方当慎重行事。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即,这里也提醒广大考研的友友,当你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一定要穷尽一切方式,多多了解导师的情况,尤其是其负面的情况介绍,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这个导师指导过的学长,听听学长些的说法,他们的观点最真实、最具代表性。友友们,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拟恢复王攀老师的招研资格,你敢报读他的研究生吗?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式微

武汉理工硕士自杀:逼死他的不是高利贷,而是……

1.一封遗书握着手机,颤抖地敲下每一个字时,我都可以想到,未来父亲和爷爷读到这些时泪水是怎样爬满了他们布满沟壑的脸庞。我叫罗正宇。这是一封遗书。也是我一生的总结。2.我曾成功过我1岁时,父母离异了,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苍老的手,稳稳地握着我的童年。从初中到高中,我的成绩一直很好。那是因为我知道:一个农家子弟,想要成为寒门贵子,名牌大学是最重要的踏板。我始终记得,拿到武汉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爷爷和爸爸激动地老泪横流。我是家族的希望。也是乡亲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带着这些光环,我读了大学。却发现,除了课程,我和同学们没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讨论。我选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在输了一截的人生起跑线上,我只能用成绩证明自己。他们说我内向,说我不怎么主动和人沟通,那是因为,所有人都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却没有一人,教会我如何放下自卑,和别人成为好朋友。所以,我始终是孤独的。我获得了很多人羡慕的本硕连读机会,毕业时,我是学校三好研究生。还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我觉得,我终于成功了。 3.成功的面具,是个枷锁 公司派我去项目工地去工作。没有了考试,没有了论文,只有全新的企业文化,陌生的人际关系,背景牛哄哄的同事,6000元的月薪,以及不确定的未来。这里的一切我都不适应。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干了才半年,就坚持要辞职。我带着1万多元的积蓄,过了正月十五,就去了武汉发展。丢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拿着只有半年工作经验的简历,硕士的头衔不是加分项,而是每每打脸的巴掌。我想要出人头地,却处处碰壁。工资低的,我看不上;工资高的,看不上我。我寒窗苦读24载,才为自己镀了一层金,追回了落后在起跑线的前半程;我的父亲、爷爷和奶奶,省吃俭用半生,才供我读到硕士毕业。社会却忽然告诉我,学历不能证明你有能力,能赚钱、会赚钱,才证明你是成功的。家人等着我找到工作的消息,乡亲们以为我辞职去闯荡,肯定是有更好的出路,我四处流浪,看着银行卡越来越少的余额,开始怀疑人生。为了避免别人的冷嘲热讽,我假装自己在一家武汉的科技公司上班,只要别人问我做什么呢,我就说自己在加班。却没有人知道,我需要靠着网络借贷,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4.高利贷,是最后一根稻草么 我的全部财产,除一个读大学时的破旧拖箱外,就是一个蓝色双肩包。里面有几件旧衣服、一个钱包和一部价值千元的智能手机。钱包中仅有一张身份证,无一分现金。我的手机里,有13个网贷应用。欠款总共是 5.2 万元分期欠款,每次贷到钱后,大部分用于偿还旧账,剩余的,用于支付宝维持日常生活。你肯定会嘲笑我,不过是5万元的贷款,至于让我产生轻生的念头么?可是你们不知道,还有几笔共约 1 万元的微信私人高利贷,这些,才是噩梦一般的存在!我不敢想象,如果一直还不上这些贷款,我至亲至爱的家人们,会遭遇什么,也不敢想象,他们如果知道那个“有出息”的我,竟然需要依靠高利贷生活时,会有多么伤心,多么失望!2018年1月13日,是我25岁的生日。然而回想这25年,我却发现:人生虽累,但最累的不是扮演自己,而是扮演别人眼里的成功者。最可怕的是,自己又清楚地知道,永远不会成功。所以,我走了。一了百了。最最愧对的,是含辛茹苦抚养我的父亲和爷爷、奶奶。 5.财富,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寒门出贵子,已经是越来越难的奇迹。现在,人们忙着去结交有用的人脉,没有时间去理会,一个穷孩子有怎样的锦绣乾坤;人们也没有勇气,去了解穷人们的内心,因为怕他们易碎。成功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定义。然而,在大多数人“只以年薪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年代,除了拼搏和假装体面,很多人找不到出路。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展现了千姿百态的人生。我们凭什么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评判所有人的成功?高利贷,可以逼死是几百个罗正宇,而以财富判断是否成功的标准,却能逼死成千上万个穷孩子。你是否成功,和其他人的眼光无关。如果你的付出,能够让其他人更快乐、能够让其他人的生活更美好,那么,你就是成功的。你们觉得呢?